新生儿的护理关键范文

时间:2024-01-02 17:47: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生儿的护理关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生儿的护理关键

篇1

【关键词】 新生儿监护室护理安全 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服务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它是确保护理质量的基础,是提高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措施,是医院社会经济效益的保障。我院新生儿监护室于2010年2月成立,是无陪护的封闭式管理病房,采取24 h护士全程护理,主要收治出生后28 d内的患儿。这些患儿完全没有自理能力及语言功能,病情危重及病情变化快,护理人员每日都在无患方监督的情况下工作,且抢救仪器复杂、护理操作多,存在很多隐患而影响医疗护理质量。在这样的条件下,如何科学地实施护理安全管理,避免护理缺陷和差错事故的发生,成为护理管理工作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探讨如下。

1护理工作常见护理安全隐患

1.1护理人员方面

1.1.1安全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

新生儿科的护士基本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工作,缺乏患儿家属的监督,一些护士缺乏慎独精神,遇到疑难问题不请示、不汇报,不懂装懂,对一些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认识不足。由于观察不及时而导致静脉输注刺激性药液外漏而发生的表皮坏死;喂奶不当引起呛奶、误吸甚至导致窒息及吸入性疾病;奶温过高导致口腔黏膜损伤;盖被或卧位不当造成口鼻呼吸受阻发生窒息;减少对病情相对稳定患儿的巡视次数,导致患儿的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发现,失去抢救时机。

1.1.2法律意识淡漠,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新生儿监护室的护理记录是患者病情变化最准确、最宝贵的记录,一定要实事求是,它是患者与医护人员处理纠纷重要证据,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抢救过程中采取的具体护理措施要及时、准确、详细记录。如果记录不及时、不规范,记录中有涂改或与医疗记录不相符,都会成为影响新生儿科护理安全的隐患。

1.1.3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差主要是由于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低、经验不足、协作能力不强等因素对病人安全构成的威胁。例如由于护理知识和经验的欠缺,不能及时识别有些患儿病情转危的早期变化,导致患儿失去抢救机会,甚至死亡;而随着新技术、新项目大量引进与开发,护理工作中技术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对护理人员的技术要求不断增加,护理安全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1.1.4违反护理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护理工作中不严格执行护理制度(如交接班不仔细,不进行床边交接班,遗忘特殊危重病人的特殊处理);违反沐浴护理操作常规,导致患儿烫伤;执行医嘱不严谨(如遗忘医嘱、错误执行医嘱、抢救过程中用药记录不详),药物摆放错误,观察病情不仔细,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等,都可能导致差错事故的发生。

1.2管理方面

1.2.1人员配备方面新生儿科护士人数不够,床护比达不到要求,无法满足等级护理的实施和患儿的安全及生活护理的需要。每天除要完成大量常规的治疗、护理工作外,患儿的一切生活护理(如每天1次沐浴、每日8次~12次喂奶以及随时更换尿布、污染的床单、围巾、婴儿衣等)均由护士来完成,护士的工作任务繁重,再加上倒班频繁,往往会导致护士身心疲惫、情绪波动,注意力不能集中,稍有疏忽,就容易出现护理安全问题。

1.2.2医院感染管理 新生儿科病人多,病情复杂,患儿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抵抗力低, 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并引起交叉感染;如不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不严格掌握各设备及物品的消毒方法,不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都会引起医院感染的发生。

1.2.3管理体制不完善、质量监控不严护理管理者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和主动防范性,不能及时提醒护士们引起足够重视,业务培训不到位、职业道德教育不够、管理监督不严等因素而影响护理安全组织的管理,这不仅是发生医疗纠纷和事故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对病人安全最大的威胁。

1.2.4病房管理不严谨: 病房管理不严谨或失控是影响护理安全的重要因素。

如各种仪器设备保管不善、物资准备不充分。

2护理安全的措施

2. 1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2. 1. 1加强护理业务的培训从基础护理入手,要求每个护士对婴儿沐浴、配奶、喂奶、更换尿布、脐部护理、测体温等基础护理操作必须熟练掌握,并进行专科技术操作的培训和考核。事实证明,只有精通基础护理理论知识,掌握新生儿专科护理技能,掌握抢救的程序、配合方法,各种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病情观察等,才能在繁忙的新生儿护理工作中镇定自若、有条不紊,保障患儿安全。

2.1.2重视继续教育,全面提高护士专业知识素养

鼓励护士对自己业务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争当技术骨干;鼓励护士积极参加护理大专及本科班学习,积极调整知识结构,提高知识层次,选送护理骨干外出参加各类学习班。执行学习报告制度,规定凡是外出参观、学习、进修的护理人员回来后都要集中大家学习,传授好经验和新技术,使更多护士了解本行业、本专科的新发展和新动态,获得新知识和新观念,不断地丰富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全体护士的专业水平。

2.1.3提高职业道德修养,保证护理质量

新生儿病房的护士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慎独精神,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用审慎、慎独精神约束自己的工作行为,增强责任感。加强团队精神,树立集体意识,教育护士们要互相监督、提醒,达成科室所有护理工作人人有责的共识,防止遗漏和差错事件发生。只有将护士职业道德贯穿于护理工作整个过程的护士,才能保证护理工作的质量,取得患儿家属的信任和认可,保证医疗安全,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2.1.4强化护理人员法制观念, 增强法律意识 根据科室特点,认真学习《医疗事故管理办法》,提高护理文件记录的法律性,熟悉业务与法的关系,做到防患于未然。

2.1.5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加强重点时段(节假日、中、夜班) 和重点人群( 危重病人、早产儿、特殊用药和治疗的患儿)的管理,对重点时段和重点人群存在的安全隐患实行班班交接,引起护士的重视;每进行一项治疗护理技术操作都要严格三查七对,必要时实行双人核对双签名。

. 2严格管理,完善护理管理体制

2. 2. 1合理调配护理人力资源

新生儿病房的工作紧张,繁重。管理者要重视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对本科护士的年资、业务水平、工作能力、综合素质要充分了解,工作中根据护理工作量实行弹性排班。医院还应体现“以人为本”,为护士提供优良的工作环境,使护理人员以最佳状态投入工作,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2.2.2加强院感管理:工作人员入病室前更换清洁工作服。患儿使用的奶具、衣物、尿布等一用一消毒;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及隔离制度,每护理一个患儿前后应洗手,工作人员患感染性疾病时应暂时调离。非探视人员及非本科室人员进入病区必须更衣换鞋、戴帽子和消毒手;以防交叉感染。病室保持清洁。感染性疾病与非感染性疾病病儿应分室居住,床位隔离,发生传染病时应严格进行隔离,必要时病房进行检疫消毒。

2.2. 3完善规章制度,加强护理质量管理

建立完整的新生儿病房护理工作制度,实行护理质量三级管理体系,坚持执行检查、考评、反馈制度,设立质量可追溯机制,确保各项护理质量达到标准要求。重点监督护理核心制度的执行情况,加强对管理,定期对护理缺陷、护理投诉进行归因分析,从中吸取教训,提出防范和改进措施。对护理工作过程环节进行全程管理,加强细节管理,使新生儿科各项护理工作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章必究。使护理人员认识到护理安全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到护理安全是医疗护理质量的前提,使新生儿护理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的轨道。

2.2.4规范病房管理 规范仪器使用、保养及存放,所有仪器及设备均应做到定人保管、定点存放、定时维护,发现使用异常及时维修,保证使用。

3体会

新生儿科是一个高风险的科室, 具有患儿病情复杂、病情变化快,无陪人且患人无任何行为和语言能力,工作预见性差等特点。因此保证护理安全是新生儿监护病区护理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且护理安全管理与质量管理密不可分,只有加强了护理安全管理,运用现代化科学管理方法,使护理管理制度标准化、规范化,才能为患儿提供安全、满意的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简易鼻塞式CPAP;新生儿;呼吸困难;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269-02呼吸困难是新生儿常见呼吸系统症状,可继发于呼吸窘迫综合症、肺透明膜病、先天性心脏病、重症肺炎等多种疾病,如不及时改善呼吸功能,患儿总体死亡率较高。简易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CPAP)是临床公认的新生儿呼吸困难有效治疗手段,该装置在患儿自主呼吸的基础上,采取与呼吸过程中气道内压力水平一致的供氧方式[1]。本研究通过总结简易鼻塞式CPAP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干预内容,取得一定进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自我院2010年6月~2013年6月间新生儿科收治呼吸困难患儿64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32例,年龄2小时~10天,平均日龄4.8±5.2日,平均体重2.10±0.28kg。所有患儿均采用简易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CPAP)治疗:压力控制水平为5cmH2O左右,氧流量8~10L/min为宜,并动态监测患儿SpO2水平变化,根据SpO2水平调整气压和氧流量。

1.2 护理干预

1.2.1 连接简易鼻塞式CPAP:护理人员认真仔细连接各管道,保证管道连接处连接紧密,同时定时检查,了解有无官腔闭塞、弯曲、滑脱等异常。另外,合理选择固定管道和与鼻腔连接部位的工具,如固定胶带不宜过紧,以免挤压管道导致通气不畅。

1.2.2 帮助患儿摆好:帮助患儿固定,一般术毕取去枕平卧位为宜,此时有利于保持鼻塞管在正中位,同时将患儿颈部稍后仰,保证气道开放、通畅。尽量避免患儿反复移动、哭闹,必要时应用小剂量镇静剂帮助患儿安静。

1.2.3 保持气道通畅:多于反复咳嗽、咳痰明显者,可适当应用化痰、镇咳药物,避免多次咳嗽后造成套管脱出。同时,患儿鼻腔内分泌物过多或粘稠液体造成导管闭塞的几率较大,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个体特性,定时对套刮进行清洗,一般2~3次/日为宜,采用过氧化氢浸泡消毒,消毒时间为5~10分钟,使用前用灭菌注射用水冲洗干净[2]。

对于痰液量少且较稀薄的患儿,护理人员可帮助翻身拍背、排痰,促进呼吸道顺畅,具体手法为手指关节呈杯弓状,由下向上均匀地叩打背部。此外,在上述办法仍无法促进患儿自主排痰时,应做好随时吸痰的准备。吸痰操作中动作需轻柔,尽可能避免过度刺激气道所造成的呼吸道黏膜损伤。一般吸痰时间15秒以内为宜,两次吸痰间隔1~2分钟[3]。观察记录吸出痰液的性状、颜色、是否呈拉丝状等,为医师判断有无感染及可能感染的致病菌提供依据。

1.2.4 气道湿化:简易鼻塞式CPAP鼻咽喉部湿化作用较弱,故气道内结痂概率极高。护理人员可用加湿器增加室内环境中气体湿度,建议一天3次,每次半小时为宜。同时,超声雾化吸入、湿纱布覆盖套管口均是保持气道内湿润的有效选择。另外,需注意保持患者体内内环境稳态,保证每日液体出入量平衡。

1.2.5 预防感染:护理人员需保持病房内清洁、卫生,每日对病房内消毒1~2次。吸痰、换药、输液等操作中需严格遵循无菌原则,避免医源性感染的发生。每日对患者做口腔护理2~3次,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减少口腔内致病菌的定植,避免鼻腔内分泌物进入下咽,进而污染手术区和加重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2 结果

64例患儿中治愈53例,总治愈率为82.81%,5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4例要求转入上级医院继续治疗,另外3例治疗无效死亡,总死亡率为4.69%。

3 讨论

新生儿呼吸艰难是呼吸增快(60次/分以上),伴有胸骨上窝、肋间隙、剑突下吸气性凹陷(三凹征)及呼气时。引起新生儿呼吸艰难的原因较多,除呼吸系统疾患外,心脏病、神经系统疾患及酸中毒、低血糖等代谢性疾病均可引起呼吸困难[4]。对新生儿呼吸困难的护理措施应着重注意简易鼻塞式CPAP的安装于维护、患儿呼吸道的通畅和湿化处理与保持、预防感染,此4个环节缺一不可。同时对于新生儿的护理还应注意除此以外的包括护理责任感、护理耐心等基础的“软件”水平的高度提高,因患者年龄的特殊性而导致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和完善。

简易鼻塞式CPAP是新生儿呼吸困难公认的有效治疗手段,CPAP不干扰患儿自主呼吸,保证气道内正压状态,增加肺泡内氧流量,改善肺压力/功能残气量,效果显著。但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是是确保疗效、改善预后的又一关键因素。本研究通过对64例实施简易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患儿行协助摆置、保持气道通畅、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气道湿化以及口腔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故值得临床推广和同仁学习。

参考文献

[1] 韩玉昆.新生儿呼吸衰竭诊断标准初步方案[J] .中华儿科杂志,2007, 25,1 60

[2] 刘经飘,等.简易鼻塞式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困难的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03(05)158-160

篇3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困难;简易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

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CPAP)是近年来备受重视的治疗新生儿、婴儿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之一。CPAP是对在有自主呼吸的新生儿经鼻或气管插管,于呼吸回路中呼气终末时提供正压,以使新生儿肺泡在异常情况下保持扩张而不至萎陷,从而改善通气,减少肺的功能分流,使Pa02升高而达到改善呼吸衰竭的目的[3],但在没有氧疗器的条件下,通过自制简易CPAP装置(使用器材为:双鼻式一次性吸氧管两根、一次性敷贴一张、水封瓶一个),应用于治疗新生儿、婴儿呼吸衰竭临床护理中,其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一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30例中男22,女8,年龄0~80d,平均40.2d。30例原发病分别为:重症肺炎、新生儿窒息、胎粪吸入综合征、呼吸暂停、肺透明膜病。其诊断均符合《实用儿科学》提出的诊断标准。

2.方法

2.1将患儿鼻腔分泌物清理干净。

2.2将一根一次性双鼻式吸氧管塞入鼻腔端剪去,用所剩余的管道与另一根双鼻式吸氧管相互连接好。用连接好的吸氧管一端连接氧气,氧流量调至3~6L/min,然后将鼻塞端插入患儿鼻腔,用一次性敷贴严密粘贴于鼻腔与鼻塞部位,使其位置固定,另外一端吸氧管放入水封瓶(用洗净消毒后的液体空瓶装入蒸馏水100ml,用胶布贴于瓶身,以1厘米为单位在蒸馏水下画上刻度)水下3~5cmH2O,放入深度根据患儿病情而定。

3.疗效判断。(1)显效:2~3d内停止使用简易CPAP,改为普通鼻道管吸氧,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以上。 (2)有效:供氧过程中出现短暂的呼吸困难、不规则、口周青紫等缺氧表现,经过提高吸氧浓度、托背呼吸等刺激恢复。

(3)无效:供氧过程中患儿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不规则青紫等明显缺氧表现,经处理仍出现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4.结果。本组30例中,临床症状完全缓解(显效)20例,病情改善(有效)7例,无效3例。

二 护理

1.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心电监护仪连续监测,同时严密观察其口唇、面色、四肢末梢有无发绀,准确记录出入量,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 保持全身各管道通畅,防止管道脱落及氧气外漏,并注意插入水封瓶内的氧气管是否保持在相应的压力刻度上。

3.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鼻腔分泌物,如分泌物过多的情况下及时给予吸痰。掌握正确吸痰方法,动作应轾提、转、快,负压不宜过大,时间最多不超过15s,以免气管黏膜充血血肿,甚至出血。每2h更换、拍背1次。简易鼻塞式CPAP因正压作用使口腔分泌物滞留、痰液增多,从而引起气道不通畅,因此,及时吸痰在护理中极为重要,如痰液黏稠可先予以湿化。

4.预防并发症。(1)进行简易CPAP时为防止胃内容物反流而引起吸人性肺炎,可暂禁食(禁食时间据病情而定),同时行口腔护理2次/d。(2)固定比较困难,但不宜过紧,应做到松紧适宜。太松会导致漏气、太紧会形成“猪鼻子”。并检查鼻腔内有无分泌物,以防气道堵塞,检查鼻部、眼睛、耳朵皮肤受压情况,避免局部皮肤产生压迫性坏死。

三 讨论

1.新生儿呼吸衰竭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吸氧是最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在各种形式辅助通气中简易CPAP是其中的一种,给氧时通过大气压的作用,在呼吸道产生正压,将萎陷的肺泡扩张,使减少的功能残气量增加,避免呼吸时肺泡早期闭合,从而扩大氧交换面积,改善换气功能。可以达到防止肺不张,减少肺内分流,提高血氧的目的。由于CPAP的正压作用,当肺泡打开的同时,小气道也获得均匀的扩张,有利于二氧化碳的排出[4]。简易CPAP具有很多优点,如相对无损伤、易安装维持,不用气管插管,它可避免机械通气的缺点,如感染、气压伤、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颅内出血等;同时解决了患儿家属经济负担过重等问题,特别适用于基层医院暂无新生儿专用呼吸机设备的情况。

2.护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吸氧之前必须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2)尽早尽快使用简易CPAP吸氧。(3)整个装置不能折叠、扭曲,氧浓度不宜过高,通常为33%~40%。(4)呼吸浅促挤压简易呼吸气囊进行辅助通气。(5)当简易CPAP气压逐渐至2~3cmH2O,氧浓度降至30%左右,如血氧分压仍维持正常,便可改为头罩或鼻前庭吸氧,并注意观察有无呼吸困难等情况。(6)另外还要注意保暖、加强营养、抗感染、纠正酸中毒、抗心力衰竭、抗心律失常、预防出血等,并应做好复苏的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工作,定位安置,勤巡视病房,发现问题及时向医生汇报。

参 考 文 献

[1]赵淑云,李秀兰,张索礼.简易鼻塞式CPAP50例护理体会.小儿急救医学,2004,6(11):125.126.

[2]朱亚飞,鼻塞CPAP在新生儿应用中的护理体会.护士进修杂志.2002,17(1):67.

篇4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23.260

新生儿无陪病房是目前医学界推崇的一种规范的新生儿医学治疗模式,治疗期间全面取消陪护,由专业医师、护士全权负责新生儿的治疗及护理,减轻家长的负担和非专业的护理操作给新生儿带来不必要的伤害。自2008年9月开设新生儿室,收治新生儿408例,通过短短几个月的实践,不断探索,逐步培养了一支专业护理队伍,在抢救治疗新生儿,降低新生儿致残起到重要作用。

护理人员素质的管理

高度的责任心:新生儿科是无陪、封闭式的护理单元。患儿住院期间一般禁止家属入内探望自己的孩子,这样使护士的行为失去了监督。因此要求护士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新生儿病情变化快,并且无陪人监督这就要求护士有慎独的工作作风,认真执行巡视制度、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以便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优质的服务态度:新生儿是无陪科室,家属不能照顾和经常看到自己的孩子,他们的心情很焦虑,此时,如果护士不注意自己的服务态度,不能耐心解释这样做的必要性,势必会导致纠纷。因此,主动向患儿家属介绍新生儿病房的规章制度及特殊性,解释工作要耐心细致,取得家属的信任与合作。

敏锐的观察力:新生儿各器官功能发育尚未成熟,机体免疫力差,特别是早产儿病情变化快,容易发生呼吸暂停和窒息,某些患儿病后症状不典型,不易发现,但如果仔细观察是可以发现的。如:新生儿喜欢哭闹,但颅内出血的患儿易激惹,哭声尖,不易安抚。核黄疸的患儿表现为嗜睡或小抽搐,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新生儿表现为手臂划船样动作多为抽搐小发作。

良好的心理素质:护士在新生儿病房的工作中可能会遇到难以想象的困难,如新生儿哭闹此起彼伏,各种仪器噪声,新生儿家长对疾病的不了解,要求护士不断调整心态,克服主观或客观因素影响,遇事有条不紊,镇静自若,始终以饱满的情绪、健康的心理做好护理。

规范护理文件书写,形成可追溯性的法律依据

临床护理记录是衡量护理质量高低的标志,是医生观察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医疗护理文书则将成为重要依据,这就要求护理文书记录要严格认真,做到客观、真实、及时、准确、规范每一项护理活动,并如实记录护理活动与效果,不要任意涂改和乱改记录,监控护士严把质控关,不允许有一点马虎。

业务技能专业化

新生儿病房面对是重症的新生儿病人,技术技能是保障护理质量的关键,因此,要对护士进行特殊技术性很强的专业训练。

培训内容:新生儿洗胃、新生儿复苏、新生儿动静脉采血、新生儿静脉穿刺、新生儿护理内容、新生儿吸痰、新生儿抚触、新生儿的病情观察、新生儿家长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

培训方式:每周一次业务学习,组织专题讲座,并进行考核,通过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知识及操作水平。

病房管理

创造温馨、舒适、适宜新生儿的环境。社会和理论环境对新生儿恢复是最佳状态且极其重要。频繁的护理操作、明亮的灯光、高分贝的噪声、院感均可影响新生儿。因此,在新生儿病房应减少不良刺激。

防止院感的发生:医护人员在护理每位新生儿前后都要洗手,病室要空气流通,定时消毒,奶瓶、奶嘴清洗干净,高压消毒。所使用的仪器每天进行擦拭消毒,每周所有仪器、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消毒,每月对空气、暖箱及医务人员进行检测一次。

降低噪声:首先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做到走路轻、说话轻、开关门轻、操作轻,禁止在新生儿暖箱上写字和放置物品,降低仪器的报警声。

光照环境和适宜的温、湿度:新生儿不可长期暴露在明亮的光照环境下,持续明亮的灯光使早产儿视网膜受损和视力下降。因此,每个班次在最后几个小时内将灯光调暗。使用暖箱的患儿可在暖箱上面用布遮挡,除了必要的护理操作外,尽量不打扰新生儿。新生儿病房放置的温度计每班认真检查。如发现温度不适宜可利用空调调节。每班护理人员随时观察暖箱的温度。暖箱内可用一次性杯子放半杯水,以增加暖箱的湿度。

减少疼痛的刺激。疼痛对新生儿,尤其是接受大量致痛性操作的早产儿和危重儿,可造成一系列不良影响,临床工作中应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护理上尽量减少操作,减少对患儿肢体的捆绑,在去除胶布、电极等粘贴物时动作应轻柔,减轻患儿不适,安慰奶嘴也能减轻疼痛,必要时使用镇静剂。

讨 论

篇5

【关键词】 新生儿; 脐部; 不干预; 护理

The Effect Comparison of Traditional Nursing with No Intervention Nursing in Neonatal Umbilical Region/HU Gui-zhen,HU Xian-yu,LI Yan-hui.//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5,12(20):104-106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the traditional nursing with no intervention nursing in neonatal umbilical region.Method:815 newborns of full-term birth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400 cases) and the control group(415 cases).After birth,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raditional nursing,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no intervention nursing.The shedding time of umbilical cord stump and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bleeding and infe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3 to 6 days after birth,the proportion of newborns with umbilical cord stump off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 字2=11.28,P

【Key words】 Newborn; Belly button; No intervention; Nursing

First-author’s address:Shijie Hospital of Dongguan City,Dongguan 52329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20.035

脐带在胎儿成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满足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的需要十分关键。在新生儿出生后,需剪断脐带。脐带剪断后,其愈合过程一般需要7 d左右,伤口附近会产生少量胶质分泌物,为厌氧细菌提供有利的培养基,加之新生儿抵抗力较差,厌氧细菌容易通过脐带残端创口侵入机体并引发脐部感染,甚至发展为重度脐炎(蜂窝组织炎及脐周脓肿),导致新生儿败血症、腹膜炎及化脓性脑膜炎等的发生,严重时可引起患儿死亡。因此,在产科工作中,新生儿脐部护理是医院产科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新生儿脐带处理的目的是以止血为主,预防感染,尽快使脐残端干燥及脱落[1-2]。新生儿出生后,常规结扎其脐带后,脐带结扎残端一般在结扎后7~10 d逐渐干燥并脱落,但值得注意的是,脐带血管仍需3~4周才可以完全愈合[3-4]。另外,由于新生儿脐部结扎的伤口是闭合的,这给厌氧菌感染提供了很有利的条件,因此厌氧菌感染也是引起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的主要途径之一[5-6]。新生儿脐部护理是预防其并发症的重要方法之一。为了观察脐部不干预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选择2013年7-12月本院产科的815例足月新生儿进行分组护理,以观察分析两种不同护理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12月在本院出生的新生儿815例,均为足月分娩婴儿,母婴无严重并发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新生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为400例,对照组为415例。观察组:男186例,女214例;体重3612~3886 g,平均(2827.4±24.5)g;胎龄37~41周,平均(38.9±2.7)周;顺产214例,剖宫产186例;Apgar评分8~10分,平均(9.5±0.6)分。对照组:男192例,女223例;体重3594~3904 g,平均(2847.9±21.7)g;胎龄37~42周,平均(38.8±2.9)周;顺产221例,剖宫产194例;Apgar评分8~10分,平均(9.4±0.8)分。两组新生儿出生时的胎龄、分娩方式、Apgar评分、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方法:在新生儿出生后,脐带根部及周围采用0.1%安尔碘常规消毒,距脐轮0.5 cm处应用灭菌气门芯进行结扎脐带,距脐轮1.5 cm处迅速地剪断脐带,残端血液马上用纱布挤出来,擦拭干净,并用2%的碘酊消毒脐带剪断的残端,断面待干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再用脐带布包扎。住院期间每日沐浴后需及时消毒脐窝及脐周围(75%酒精消毒),暴露脐带残端,等待脐带残端自然干燥,脱落。(2)观察组采用脐部不干预护理方法:结扎脐带的方法与对照组新生儿相同,即用5%聚维酮碘消毒脐部皮肤,脐带根部用气门芯结扎,在距结扎处1.0 cm左右剪断脐带,并挤尽残留血液,用碘配擦拭脐带残端及脐轮周围,不用纱布与外界隔离,充分暴露脐部残端,保持脐部干燥、透气;不用脐带布包扎,保留脐部残端气门芯,不清理脐带残端结痴,使气门芯与残端结痴一起自然脱落。告知婴儿家长脐部护理的重要性,护理新生儿前、后正确清洗双手,彻底消毒新生儿脐窝根部而不单纯消毒脐带表面,观察脐部的异常情况并避免尿湿脐部。两组新生儿在断脐时均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住院期间脐部未完全干燥或脐带未脱落者,出院后指导家长正确的脐部护理方法,做好电话随访并在儿童保健体检中做好跟踪工作。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及不良反应(脐部出血和脐炎发生率)的发生情况。新生儿脐炎的诊断标准:由于断脐时或出生后处理不当,新生儿的脐残端被细菌入侵、繁殖,发生急性炎症等临床症状体征。脐轮与脐周皮肤轻度红肿,伴有少量浆液性分泌物为轻度脐炎;脐部及脐周皮肤明显红肿发硬,脓性分泌物较多,常有臭味或伴有全身症状为重度脐炎。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版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比较 产后3~6 d,观察组脐带残端脱落的新生儿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 字2=11.28,P

2.2 两组新生儿出血、潮红及感染比较 两组新生儿脐部潮红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脐部出血和脐炎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3 讨论

在胎儿未出生前,脐带是将母体营养从胎盘输送给胎儿的管状结构,在胎儿成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胎儿宫内生长发育十分关键。新生儿出生后,脐带的功能作用完成,需剪断脐带。由于脐带剪断后留下伤口,脐带残端失去血液供应后,将逐渐硬化、干枯并慢慢脱落。这个愈合过程一般需要7 d左右,伤口附近会产生少量胶质分泌物,为厌氧细菌提供有利的培养基,加之新生儿抵抗力较差,厌氧细菌容易通过脐带残端创口侵入机体并引发脐部感染[7]。轻度脐带炎者可出现脐周围皮肤水肿,分泌少许脓性分泌物,一旦处理不当则会持续感染,进一步发展为重度脐炎(蜂窝组织炎及脐周脓肿),导致新生儿败血症、腹膜炎及化脓性脑膜炎等的发生,严重时可引起患儿死亡[8-9]。因此,一直以来,新生儿脐部护理都是产科、新生儿科护理工作者及新生儿家长关注的焦点。如何做好新生儿脐部护理以降低新生儿脐部感染、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也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目前脐部护理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效果报道不一致。传统的脐部护理方法脐部感染几率高,其原因是用纱布绷带包扎脐部后使局部不透气,温湿度不稳定,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或粪便尿液污染时,若未及时更换尿布可导致脐部的分泌物增加,致使细菌入侵,从而延长脐带脱落的时间[10]。另一方面由于脐部受脐包的压迫,影响了新生儿的腹式呼吸,易引起新生儿腹部的不适,特别是对早产儿的呼吸有一定不良的影响。脐部渗出物与无菌纱布粘连,一旦得不到及时更换,使脐部处于潮湿环境,易发生感染而引发脐炎[11-12]。同时新生儿沐浴或大小便时也可能弄湿或污染脐部包扎的纱布,脐炎的感染风险提高。不干预护理方法对新生儿出生24 h内进行沐浴后,擦干脐部,用75%酒精消毒脐带断面及脐窝,1次/d,暴露脐带残端,不用包扎,保持干燥透气,防止细菌入侵,从而减少脐部感染,利于脐带早期脱落,更利于护理人员及婴儿家长的观察与护理;暴露脐部可节省医疗材料,简化护理操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节省护理人力;护理人员也能抽出更多的时间来监测新生儿的情况,有利于护理安全,充分体现了以新生儿为中心的护理原则,提高了新生儿家属的满意度,这对减少产科的医疗纠纷十分有效作用。笔者认为新生儿脐部不干预的护理方法比传统的脐部用碘酊消毒、包扎法更胜一筹。

分娩是人类繁衍的生理过程,新生儿脐带自然脱落也是属于其中的一个生理过程,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正常情况下,残留的脐带逐渐干燥僵化,于1周左右脱落,创口在10~14 d才完全愈合[13-14]。本组研究中,产后3~6 d,观察组脐带残端脱落的新生儿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后7~14 d,观察组脐带残端脱落的新生儿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的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推测其原因可能是:不干预护理方法中,对新生儿出生24 h内进行沐浴后,擦干脐部,用75%酒精消毒脐带断面及脐窝后即暴露脐带残端,不用包扎,保持干燥透气,这样能有效防止细菌入侵,从而减少脐部感染,利于脐带早期脱落;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脐部护理方法,用纱布绷带包扎脐部,使局部不透气,温湿度不稳定,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或粪便尿液污染时,若未及时更换尿布可导致脐部的分泌物增加,致使细菌入侵,从而延长脐带脱落的时间。因此,在脐带残端脱落的时间上,不干预护理方法明显优于传统的护理方法。

新生儿出生后,脐带残端很快有细菌存在,传统护理方法是采用乙醇消毒加脐带包扎,但由于纱布、绷带包扎容易致伤口不透气,温度、湿度变化比较大,特别是纱布、绷带包扎包被尿液、粪便、脐部渗液、渗血或分泌物所污染后,家属往往不能及时更换,致使脐部残端伤口温度、湿度增高,局部不透气,成了细菌的培养基,细菌侵入,新生儿脐炎的发生风险提高。目前WHO对脐带护理方式的指导意见比较倾向“自然干燥法”,无菌断脐、无需包扎及消毒,提倡等待脐带自然干燥脱落。研究发现,新生儿出生后,断脐后不做处理,予以暴露脐带残端,并不会提高新生儿脐炎的发生风险[15-16]。本研究中,观察组新生儿脐部出血和脐炎发生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脐带自然脱落是一个自然的法则,而不干预护理方法顺应了脐带自然脱落的过程,遵循了这个人类诞生的自然法则。不干预脐部护理法能更快地促进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及脐部愈合,减少脐炎的发生,是安全有效的新生儿脐部护理方法。临床实践证明,此法安全、高效、低耗、省时、节约人力和护理成本,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夏杰.新生儿脐部护理的临床观察[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24):2236.

[2]金汉珍.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54-355.

[3]黄德珉,陈俭红.新生儿疾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354-355.

[4]文合群,冼肖媚,朱丽兴.暴露法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7):899-902.

[5]李小花,朱亚萍,朱为.不同脐部护理在新生儿脐炎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9):62-63.

[6]宋红辉.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在预防新生儿脐炎中的作用对比[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3):170.

[7]钟丽晖,徐芮.舒适护理理念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应用效果观察[J].河北医药,2014,36(2):303-304.

[8]殷秀珠,陈小荷,胡善荣.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7):873-874.

[9]郭云芬,贺怀珠.新生儿脐部感染临床分析150例[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23):45.

[10]赖翠婷,麦桂霞,赖素丽.新生儿应用开放式脐部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3):358-359.

[11]徐东红.不干预法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33):224-225.

[12]张燕冰,易亿.新生儿脐部护理改良法的效果评价与分析[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2,18(8):66-67.

[13]王秋菊.改良式护理方法对预防新生儿脐炎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4):206-207.

[14]王芝兰,郭庆玲.对比分析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在预防新生儿脐炎方面的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1):109-110.

[15]郑瑞莺.不同护理措施对新生儿脐部愈合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22):3353-3355.

篇6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初产妇;新生儿护理

新生儿期为胎儿从出生到生后28天,这段时间是胎儿离开母体后逐步适应外界生活的关键过程。由于新生儿组织器官功能发育还不完善,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低,所以对新生儿的护理很重要[1]。我院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40名初产妇新生儿护理知识宣教,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与分组

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分娩的初产妇80名,均为足月分娩,新生儿健康状况良好,围生期住院时间大于1周。排除伴有严重的产后并发症、有精神障碍及随访失访者。产妇年龄20~32岁,平均(25.5±2.3)岁;分娩孕周38~42周,平均(40.8±1.3)周;剖宫产32名(40.0%),自然分娩48名(60.0%);学历:初中及以下18名(22.5%),高中及中专25名(31.3%),大专20名(25.0%),本科及以上17名(21.3%)。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名。两组的一般资料大体一致。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新生儿护理知识宣教,向初产妇介绍新生儿的生理特点,讲解哺乳、更换尿布、沐浴、臀部及脐部护理等基础护理的具体方法、目的及注意事项,耐心解答产妇疑问。观察组采用品管圈活动进行新生儿护理知识宣教:①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每组8名成员(均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儿科和产科护士各半,组长由主管护师以上职称者担任,以“提高初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知晓率”为活动主题。②现状调查和问题分析:设计新生儿护理知识问卷,调查初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知晓率为52.5%,记录每位初产妇的具体认知缺陷。③对策拟定和目标设定:根据每位初产妇认知缺陷确定宣教重点,目标设定为将初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知晓率提高至90%以上。④具体措施:根据标准的新生儿护理操作流程进行讲解和真人示范,重点解释产妇知识点薄弱处,条件允许的产妇令其试操作,纠正错误动作。⑤效果维持:产妇出院后每周电话随访,保证产妇按规范操作并解答其疑惑。

1.3观察指标

①干预前后采用新生儿护理知识问卷调查两组初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知晓率,问卷满分100分,80分及以上为知晓。②产后28天上门随访调查初产妇对新生儿的护理能力,包括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托抱、尿布更换、臀部及脐部护理、沐浴、抚触与安慰、室内环境等项目。总分100分,90分及以上为优,80~89分为良,60~79分为可,低于60分为差。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初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知晓率比较

护理前两组初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组初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知晓率均较护理前显著升高,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初产妇新生儿的护理能力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的护理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5,P<0.01).

3讨论

新生儿阶段的免疫功能发育尚未完善、体温调节较差,很容易感染疾病,所以新生儿的护理尤其重要。很多初产妇不了解新生儿黄疸、肿大、母乳喂养等生理知识,对于新生儿的基本护理知识存在严重偏差或错误[1]。常规的新生儿护理只是向初产妇口头宣教新生儿护理相关理论知识,实施可行性较差,初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率较低[2]。品管圈活动是由工作相近或相关的人共同组成一个圈,采用头脑风暴、现状调查等措施确定共同主题和目标,调动圈员积极性,通过团队的合作,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解决工作的各种问题[3]。我院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新生儿护理宣教,弥补了传统宣教笼统、盲目的缺点,宣教能突出重点并更加细节化,使初产妇学习知识更全面,不易遗漏;另外,儿科和产科合作组成的品管圈能起到互补作用,确定明确的护理目标也调动了护士积极性,增强了各种护理操作的连贯性,使其学会在工作中如何解决问题,在细节上不断改进,从而提高宣教质量。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知晓率及对新生儿的护理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品管圈活动响应当下的医疗改革,着重于团队合作与细节强化,最大可能地提高宣教效率,能够有效提高初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和护理能力的掌握。

参考文献

[1]蒋桃柳,施香颖.孕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认知现状[J].天津护理,2013,31(2):170.

[2]燕爱美,谷翠珍.新生儿常规护理体会[J].职业与健康,2005,21(10):1648.

篇7

在我国, 每年有高达13~15万的新生儿因窒息导致死亡, 是新生儿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出生之后最常见的情况, 是胎儿窘迫的延续, 主要是因为患儿新生儿与母体脱离之后呼吸抑制或者没有办法自己呼吸导致了混合性的酸中毒和低氧血症[1]。这种情况下, 必须及时对患儿进行复苏抢救, 之后配合以护理干预。此次研究对2013年2月~2014年2月本院20例新生儿窒息患儿进行了复苏抢救和护理干预, 得到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本院接受了复苏抢救和护理干预的新生儿窒息患儿20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 其中男11例, 女9例;新生儿窒息患儿体重>4 kg的有1例, 体重在2.5~4 kg的有12例, 体重

1. 2 新生儿窒息的诊断标准 对出生1 min的新生儿进行Apgar评分, 记录新生儿的窒息程度, 并且根据新生儿对刺激的反应、呼吸、肌张力、肤色、心率进行综合的评估, Apgar评分结果为0~3分的记为重度窒息, 4~7分的记为轻度窒息, 8~10分记为正常。

1. 3 临床抢救方法 新生儿出生之后, 迅速对其进行Apgar评分, 新生儿窒息临床抢救的关键在于复苏的及时以及执行现代心肺复苏技术的严格规范化, 具体步骤如下。①清理掉新生儿身体上的血迹和羊水, 用温热的干毛巾擦身, 摆正患儿, 将患儿口腔、鼻腔清理干净, 建立通畅的呼吸道。②摩擦患儿背部、拍打患儿足底, 使新生儿啼哭出现呼吸, 如果新生儿的心率≤60次/min, 应及时给予新生儿胸外心脏按压, 如果新生儿的心率≥60次/min应给予患儿正压人工呼吸, 新生儿的心率≥100次/min则为正常。根据医生的医嘱给予新生儿1:1000的肾上腺素, 经过复苏抢救之后, 大多数新生儿窒息患儿的心率恢复正常, 肤色也迅速转红, 解除缺氧状态。

1. 4 复苏后的护理干预方法 ①基础护理:关注新生儿窒息患儿臀部、口腔、脐部的清洁工作, 减少探视人员及次数, 医护人员进行护理前后必须洗手避免患儿细菌感染。②心理护理:新生儿窒息患儿一般伴有并发症, 护理及治疗有一定的困难, 产妇的心理会有一定的焦躁, 须缓解产妇的负面情绪, 告知产妇救治成功案例, 增加产妇信心。③保暖:将新生儿窒息患儿放置在辐射台上, 当患儿病情稳定, 则放置于湿度55%~66%、温度30~35℃的保暖箱里维持患儿的低耗氧量和新陈代谢率, 使患儿体温维持36.5~37.0℃的体温。④吸氧:临床抢救进行复苏之后的新生儿窒息患儿的呼吸虽然恢复, 但仍有不同症状的缺氧状态, 要给予重度窒息新生儿持续性低流量吸氧, 给予轻度窒息新生儿间断性低流量吸氧, 如果患儿动脉氧分压在78 mm Hg(1 mm Hg=0.133 kPa)之上, 且自主呼吸、面色红润, 则恢复正常。⑤病情观察:医师应密切关注新生儿窒息患儿的心率、肤色、呼吸、体温、尿量的症状变化, 患儿如果出现发绀、呼吸困难、抽搐, 应及时进行处理。

2 结果

此次研究选择的20例新生儿窒息患儿经过复苏抢救和相应的护理干预后, 除1例患儿自动出院外, 其余19例患儿均已治愈, 无死亡病例。随访的6个月中没有发现患儿出现严重的后遗症。

3 讨论

引发新生儿窒息的原因有很多, 但主要原因为脐带胎盘羊水、胎儿因素、母体因素, 综合这三大原因进行研究, 新生儿发生窒息的现象很大原因是和母体有关, 因此, 做好产妇的保健工作非常必要, 孕妇孕期体检时, 医院应做好健康宣教[2], 向产妇推广保健知识, 传授产妇定期记录胎动, 提醒产妇重视产前检查到新生儿出生这段时间, 并且高危妊娠孕产妇应该增加产前体检的次数, 如果发现身体或胎动异常, 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在产妇生产过程中, 医师应该时刻关注孕妇生产过程, 及时为发生新生儿窒息现象的患儿进行复苏抢救, 降低新生儿窒息的死亡率和伤残率, 妇产科的医师、护士都应该要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抢救方法及Apgar评分法, 要对护士、医师的复苏抢救技能进行定期的考核, 不断进行技能和理论的强化, 让每一名护士、医师都可以随时处于应急状态。

篇8

【关键词】 新生儿;足跟采血;舒适护理;应用

新生儿出生72h后,经过充足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的护理人员会在其足跟采集3-4滴血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筛查的目的是对丙酮尿症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两种疾病进行筛查[1],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在临床采血过程中受环境、不恰当的摆位,及因采血量不足而多次进针、反复挤压导致足跟及脚踝淤青等现象发生,给新生儿带来强烈的不舒适感。舒适护理不仅可以为新生儿提供一个良好的护理氛围,也有利于新生儿病情的恢复,这样的护理效果不仅得到新生儿家属的满意,还能使新生儿身心愉悦,并合理减少其并发症的出现[2]。本院将舒适护理应用于新生儿足跟采血中,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6月――8月在我院出生的126例新生儿,其中男婴73例、女婴53例;胎龄38-41周,出生时体重2800-4100g,所有新生儿均出生满72h,并经过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3例新生儿,两组新生儿在性别、胎龄、出生时体重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具体方法如下:①环境:严格消毒隔离制度,为新生儿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室内光线柔和;采血室内的墙壁装饰成淡粉色并配以色彩鲜艳的卡通装饰,可有效刺激新生儿的视觉发育。②健康宣教:向新生儿的监护人讲解疾病筛查的重要性,以及采血方法、注意事项,使其能够正确配合采血。③加强舒适护理的教育:进一步加强护理人员对舒适护理及减轻疼痛的培训,强调疼痛对新生儿的伤害,以提高护理人员对疼痛的重视;及在操作过程中如何选择适宜的时机、操作技术可避免频繁刺激。④采血前新生儿游泳:采血前让新生儿在室温为28℃,水温为38℃的泳池中游泳10-15min后,足跟及全身皮肤红润,四肢温暖,可提高采血的成功率,缩短采血时间同时减少新生儿的哭闹;因沐浴后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末梢血管扩张增加了末梢血流量,此时采血效果更佳。⑤有效的采血方法:将新生儿置于操作台上,取平卧位,护理人员将新生儿的右足取出,采血前轻弹新生儿的脚心使其觉醒,以避免因突然针刺造成的强烈刺激[3]。采血时操作动作要熟练轻柔。⑥采血后护理:因新生儿疼痛传导通路发育不完善,会产生夸大的疼痛反应,因此,采血后要给予抚触,并及时母乳喂养,以减轻新生儿的疼痛感,使其得到心理上和生理上的满足。

1.2.2 观察指标 记录采血时间确定难易程度①容易:无需挤压一次采足3个血斑;②困难:挤压一次采足3个血斑;③失败:穿刺两针或两针以上。疼痛的评定采用“新生儿急性疼痛行为评分量表”(DNA)[4],即面部表情(0-4分)、肢体活动(0-3分)和声音表现(0-3分)三部分进行评分,总分为10分。

1.3 统计学处理 本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2 结 果

2.1 两组新生儿采血难易程度比较 见表1。

3 讨 论

由于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开展,要求每个新生儿都必须进行足跟采血,在临床采血过程中常因环境、不恰当的摆位,及采血量不足而多次进针、反复挤压导致足跟及脚踝淤青等现象发生,为减少新生儿的疼痛,提高采血的成功率,本院将舒适护理应用于新生儿足跟采血中,结果表明在新生儿足跟采血时给予舒适护理可有效减轻其疼痛,并提高采血的成功率,同时增加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周姣玲.护理干预在新生儿足跟采血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2.3,19(8):113-115.

[2] 李亚静,王素婷,李慧芳.舒适护理理论的临床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4,6(9):498.

篇9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早期护理干预;预后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344-01

新生儿黄疸由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引起,与胆红素代谢异常相关,在新生儿期临床症状中较常见,以巩膜、黏膜、皮肤黄疸为特征,可损伤神经系统。因病情迁延,严重病理性黄疸可诱导核黄疸,增加新生儿死亡风险,对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选择有效方案,在早期加强整体、全面的护理干预是保障预后的关键环节[1]。本次选取相关病例,随机分组,就常规方案护理与早期综合护理干预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共选择8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研究对象,男49例,女31例,平均出生体重(3400±21)g。Apgar评分≥8分,出生时无Rh、ABO等溶血疾病,无感染、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窒息及产伤,产妇无异常产程和妊娠合并症。患儿家属均自愿签署本次实验知情同意书,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组间一般情况具可比性,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本组应用新生儿科常规方案护理,包括精神状态、皮肤颜色观察,生命体征监测,粪便、尿液量、色、性质等记录;喂奶量记录,经皮胆红素水平早期动态监测,光疗干预等,均重视母婴早接触,并指导母乳喂养方法,安排母婴同时。观察组:本组在上术方案应用的同时,重视早期综合护理的开展,具体如下:(1)排便干预:对新生儿排胎便量、色、时间是否正常进行观察,若较晚,可用刺激法、按摩促进排便;(2)照射阳光:在出生第2d,向家长适当强调照射阳光的优点,并督促和指导;(3)日常照护:就新生儿脐部、臀部护理及沐浴、抚触、游泳、喂养方法向产妇及家属介绍,提高日常护理质量;(4)喂养干预:就新生儿饮水、喂奶情况进行记录,若母乳量不足,可取配方奶添加,与母乳配合应用;(5)用药干预:加用微生态制剂、苯巴比妥等药物,微生态制剂含双歧杆菌、嗜乳酸杆菌等益生菌,对肠道菌群平衡有促进作用,为正常菌群建立提供了有利环境,促进尿胆原随粪便排出及结合胆红素还原。苯巴比妥可使胆红素结合点增强,加速胆汁分泌及排泄,药效在用药3d后即可发挥[2]。另外,在母乳喂养的同时,可取婴儿葡萄糖口服,以使胆红素排泄增加,黄疸指数降低。(6)光疗干预:新生儿出生48h内,若血清胆红素检查示为250μmol/L,可行光疗治疗,但为防视网膜受损,需遮挡双眼[3]。(7)健康指导:采用举办讲座、观看录像、发放健康处方等待方式,就各种护理常识进行演示和指导,包括新生儿生理特点及照护要点、母乳喂养技巧、产后康复指导等内容。(8)心理干预:理解家属心理,并给予关爱,建立和谐护患关系,帮助产妇克服焦虑情绪,防范产后抑郁症[4-5]。

1.3 指标观察 记录并比较两组干预后胎便转黄时间、新生儿黄疸指数(经皮黄疸仪测定)。应用医院自制量表,对家长护理满意度展开调查,总分100分,≥80分为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出生后28h内体内胆红素代谢异常,诱导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所致。此外,如宫内窘迫、酸中毒、胎儿缺氧、高碳酸血症等均对肝酶活性产生抑制,使肝脏功能降低,若胆红素未及时处理,也会引发新生儿黄疸。研究显示,因新生儿血脑屏障具较高通透性,血清中浓度相对偏高的未结合胆红素易于穿过,可诱导核黄疸,对脑细胞造成损害,进而损伤中枢神经系统,且具不可逆性,出现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严重者甚至死亡,严重威胁到新生儿的生命健康。在采取有效措施规范治疗的同时,加强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是保障预后的关键,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通过对早期行排便干预、阳光照射、日常照护技巧指导、喂养及用药指导、家长健康宣教和心理干预,提示可促进新生儿病情好转,提高护理质量。本次研究结果示,观察组临床新生儿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家长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综上,加强新生儿黄疸早期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提高护理质量,为新生儿生命健康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黄佳娥.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1,6(18):145.

[2] 黄美华,刘赛红,黄广文.新生儿黄疸642例病因分析及护理[J].实用预防医学,2008,15(3):824-825.

[3] 李萍.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9):26-27.

篇10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观察;舒适护理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新生儿时期体内胆红素(大多数为未结合胆红素)的积累而引起皮肤、黏膜、巩膜黄染的现象。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大类。病理性黄疸由于病因复杂。病情变化发展快,如未及时治疗,可导致胆红素脑病(核黄疸)而引起死亡或严重的后遗症。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新生儿黄疸除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外,我科自2005年1月开始采用蓝光照射与舒适护理相配合的方法,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观察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新生儿黄疸120例,年龄3~30天,其中男85例,女35例,经实验室检查均提示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有光疗指征,即采用温箱加单面蓝光或双面蓝光治疗,持续照射24小时或间断照射,效果明显,均治愈出院。蓝光照射的原理为:以灯光照射皮肤。将脂溶性未结合胆红素,改变构造,分解成为对脑无毒性的产物光学胆红素,使易溶于水。可很快地由胆汁或尿中排出,从而增加对胆红素的排泄。

2 蓝光治疗前的舒适护理

2.1 舒适外环境的准备

病室内洁净、通风良好,配备空调,保持室温24~26℃,湿度55~65%。光疗箱清洁、完好,调试箱温32~34℃,并以软棉布覆盖、固定于箱内准备放置新生儿头部的一侧,防止新生儿活动后撞伤前囟及耳、面部。

2.2 新生儿的舒适准备

光疗前给新生儿洗温水澡1次,更换清洁尿布,修剪指甲,并戴上棉制小手套,防止抓破皮肤。护士以轻柔的动作给新生儿戴上眼罩、会阴罩,松紧适宜,避免新生儿烦躁不安,便于新生儿更好地接受光疗。

3 蓝光治疗时的舒适护理

3.1 心理的舒适护理

护士鼓励新生儿父母在新生儿烦躁或哭闹时以轻柔的语调与之讲话,并通过对新生儿头部、背部或手部皮肤的抚触,避免“皮肤饥饿”现象,使新生儿安静。达到心理上的满足与舒适。

3.2 卧位舒适

长时间单一卧位对肢体皮肤的压迫,可增加新生儿的不适,甚至造成头颅畸形,光疗时护士必须每2h协助新生儿左、右侧卧位、俯卧位交替。

3.3 喂养的舒适护理

对新生儿实行按需喂奶,每次以新生儿自觉饱感为宜,并喂适量温水。新生儿食管较短,胃呈水平位,光疗时不能抱起拍背,促进胃内空气的排出。易出现吐奶。因此喂奶时宜取侧卧位,使奶水充盈奶瓶前部,避免空气吸入胃内。为减少新生儿吸奶时耗费过多的力气,可人为地间歇数秒后再次喂奶,喂奶后协助新生儿取右侧卧位,以减少吐奶的次数和窒息的危险。

3.4 皮肤的舒适护理

新生儿初次接触光疗箱这一陌生环境,容易哭闹,出汗较多,护士及时给予擦干汗液,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受凉。随时更换尿布,注意清洁臀部,防红臀。并做好脐部护理。

3.5 蓝光治疗时静脉输液的舒适护理

需要光疗时给予静脉补充水、电解质及输注药物。本组病例有75例需要光疗时给予静脉补充水、电解质及输注药物。我科均采用BD第四代小儿留置针穿刺头皮浅静脉或手、足背静脉输液,减少反复穿刺给新生儿带来的痛苦,并控制输液速度,使药物均衡输入。期间护士经常巡视,必要时遵医嘱心电监护,测量新生儿P、HR、R、SPO2否正常,及时观察体温的变化,每二小时测量体温一次,根据体温变化调整箱温,鉴别有无光疗及输液引起的副作用。本组有2例出现发热,1例出现皮疹,均及时发现后汇报医生处理。

4 蓝光治疗后的舒适护理

光疗结束后,注意保暖,清洁皮肤后及时给新生儿穿上衣服。护士观察新生儿黄疸的消退情况及有无发热等,及时向医生汇报病情动态,提供治疗依据。促进新生儿尽早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