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读书笔记范文

时间:2024-01-02 17:47: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堂读书笔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课堂读书笔记

篇1

要改变课堂的现状,不仅需要一线教师在课堂中不断努力,更需要一线教师和关注课堂的人,对课堂教学本身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对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有更为明晰的把握。

1、莫把课堂只当课堂。

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它是为教育目标而存在的。课堂的有效性是判定课堂品质的第一要素,学生不仅要学得好,还要考得好。所以教师要力避只关注每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而对于学科知识的整体结构与逻辑却视若不见。这好比使学生拥有了一堆砖,学生却不得不忍受无屋可居的痛苦。

2、莫把课堂只当教学。

如果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忽略学生作为人的存在,那么学生也有理由不把教师当作一个人来看待,这样的课堂还能够有效地传承知识吗?教师可以把学生强制留在课堂中,但除了激发他们的兴趣,则无法让他们主动地听课或练习。要取得好成绩,就一定得对教师的课有兴趣。

3、莫让课堂止于安静。

课堂的动与静本身,并不是评价课堂的标准,而是要看它们是否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对于课堂动与静的调控,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进行智慧的设计,而不能仅依靠其个人权威。要让学生根据教学过程做到动静有序。

4、以学生为师。

平时的教学中,只有教师也以学生为师,才会主动走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只有走到学生的生活中去,才有可能走到学生的心灵中去,在学生的心灵中教书,才会既愉快又有成就感。

5、以同事的课堂为友。

日常教学生活中,要以同事的课堂为友,而不是以同事为友。以同事的课堂为友,会有两大好处:一是教师会尊重同事的劳动成果,更乐意向同事的课堂学习,这在心理上比向向同事学习更容易让人接受;二是教师不是把听课、评课当作一项任务,而是希望能够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篇2

阅读是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小学阶段是阅读初期,在此阶段形成的阅读习惯,方法会长远地影响个人的知识储备和成长发展。通过合适有效的方法引导小学生有兴趣、有规律、有收获地阅读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读书笔记对小学生提高阅读的综合素质,促进知识内化都有益处,而做读书笔记的多种方法,也为阅读的立体化呈现提供了方便的途径。

一、读书笔记基于阅读的多样方式

阅读以求知,完善自我为精神内核,在此过程中仅凭借记忆难以达到充分消化知识的目的。读书笔记能帮助人们在不受大脑思维记忆的时空限制的情况下,获得更佳的阅读效益。读书笔记是人们在阅读之时或者阅读后记录下阅读材料中对自己有意义的部分,以及写下心得感悟的一种应用文体。读书笔记的记录方式较为丰富和灵活,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采取某种方式或综合运用多种方式。这些方式中符合小学生学习特点的大体上可分为抄录式,评注式及心得感悟式。

抄录式读书笔记是将文中精彩的字词句段摘抄在本子或自制的卡片上,最好将句段标明作者、出处以备日后查找。评注式读书笔记又可分为书头批注、提纲式和提要式。书头批注即直接在书上圈点勾画出重点内容,也可以在空白处写下相关感悟等。提纲式是按照章节段落分别写出概要内容,既可以引用原文,也可以添加自己的见解。提要式读书笔记则是写出全书的内容梗概,或是对全书进行评述。读书笔记内容因人而异,方式也应当灵活采用。小学生的读书笔记不应过于复杂,旨在倡导笔记个性化,方法多样化以求阅读真正有所得。

二、读书笔记在阅读中的多方面应用

读书笔记的作用范围十分广泛,在阅读中有多个方面的运用,从各个维度提高了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

1.运用读书笔记培养阅读兴趣

学生的自主阅读源于兴趣。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阅读兴趣是首要任务,它体现了教育的以人为本。语文课堂上对课文细致的解读固然是教授知识的基本方法,但如果只是一味地长篇大论难免会令小学生感到乏味。运用读书笔记就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好方法。教师不妨给课文讲解留有余地,引导学生自主地做读书笔记。学生们通过摘抄课文的优美语句,写出感悟以及互相交流进而以不同于课堂的视角看待课文。学生在以主人公的姿态写成读书笔记时能体会到成就感,互相交流学习也能创造快乐的学习氛围。这样读书笔记可以成为小学生发挥自身才智的平台,从而提高他们阅读的积极性和兴趣。

2.运用读书笔记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在做读书笔记的过程中,小学生能从课内外的读物中体会语言文字的精妙和文化的魅力,潜移默化中也提高了文学鉴赏能力。比如学生在阅读《繁星・春水》时,会摘抄下如"零碎的诗句/是学海中的一点浪花罢/然而他们是光明闪烁的/繁星般嵌在心灵的天空里"这样精彩的句子,欣赏该句中"海的浪花"和"心灵天空的闪烁繁星"的巧妙修辞,体会其形成鲜明对比的语言表现手法。如此借助读书笔记从大量的阅读材料中提炼出精华,可以培养语感和文学鉴赏能力。

3.运用读书笔记深化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写读书笔记即是对阅读内容进行加工处理,它建立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同时也能够深化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师可指导小学生学习写分层次的提纲式读书笔记,概括段落层次的内容并且写出自己的体会和观点。如在阅读《童年》这样篇幅较长的名著时,依据章节来概括内容,可以更好地理解书中主人公阿廖沙苦乐交织、曲折的童年经历和特定历史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此外,小学生可以通过心得式读书笔记记录自己的感悟。有的学生认为阿廖沙的童年是艰苦的,对比自己在美好环境下成长的幸福童年,感悟出应当珍惜现在的生活。也有学生认为阿廖沙的童年生活虽然不顺,但他不屈服于苦难,信念坚定地顽强前行,领悟到这种品质是值得学习的。这些观点源于理解书本的不同角度,侧重点不同,可是这些理解对于小学生而言都是难能可贵的。因此,读书笔记对加深阅读内容理解的作用不容忽视。

4.运用读书笔记促进阅读所得知识的内化

读书笔记是阅读所得知识的载体,它弥补了人脑的局限,利于小学生对阅读材料中好词佳句的记忆,也利于掌握书中的人文或科学知识。做读书笔记也能提高阅读效率。没有记录的阅读是盲目和低效的,只得到了一些零散信息。读书时写笔记是一个选择适合的材料搭建阅读收获体系的过程。经过读书笔记对阅读内容的整合,知识能够系统化地内化在头脑中。简单明了的读书笔记可促进小学生用有条理的方式记忆书中精华,内化重要知识。

三、结语

篇3

关键词 语文;表达能力;方法

语言学习的最主要目的是交流,表达能力是衡量交流质量好坏的标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中迫在眉睫的任务。笔者总结出几点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请大家多给予点评。

一、区分清口语和书面语

现在的中学生,大部分对口语和书面语分辨不清,因此在书面语言表达中出现了口语的影子,这些口语大都令人哭笑不得。针对这种现象,语文教师应及时指出并给予书面纠正,从而让学生认清口语和书面语的不同。在这一点上,作为语文教师,不管是在课堂教学中也好,或是在写作批改时也好,都要详细、耐心地给学生指出来。而且语文教师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做到几十年如一日,这样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决不能三天打渔两天晒网。

二、语言表达要正确

无论是语文课堂上学生的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以及平时的写作训练,出现病句的现象都极其严重。针对病句,教师要指出并详细讲解,尤其是对学生常错的句型,教师要为他们分清病因,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纠正的方法,让学生今后要多注意不再犯类似的错误,如词语重复、语序紊乱、缺少主语、词语搭配不当等,让学生铭记于心,这样才能逐渐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正确率。

三、增加阅读量

阅读量直接影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所谓见多识广,学生只有读得多了,视野才会拓宽,心中装的信息也就增多了,说起话来自然也就有东西可说。但教师要注意给学生推荐阅读的书籍, 例如中学生必读名著、中学生必订报刊杂志、中学生作文……学生阅读的书籍一定要健康,否则会给学生造成不利影响。

四、做好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是学生对自己阅读过的文学作品中的精华的摘录。例如,文章中对环境描写生动的句子,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生动的语言,富含哲理的语句以及名言警句、俗语、成语和一些生动形象的词语,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对这些语句先用笔做上标记,读后专门用一个本子抄下来。这项学习活动需要持久坚持,不能急于求成。怎样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做笔记的习惯呢?

首先,设置适当的阅读任务,把阅读书籍当成每日必做之事,阅读量不要贪多,要适当,切记当天的阅读任务必须当天完成,不可推到次日。

其次,当天的读书笔记当日写毕。当天阅读的内容,要当天抄写阅读时画出的精华句子,抄写要认真,以备今后所需,要求学生把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做笔记的习惯当成最宝贵的一笔财富,不仅学生时代坚持阅读和做笔记,而且踏入社会后,也不要间断。

五、识记读书笔记中的精品

篇4

关键词:初中 语文 教学 对策

一、我们一定要明确语文教学中师生交流的特点

1、交流应以语文教材为纲。

语文教材是学校交给我们教育任务,是我们实现教育目标的凭借,同样也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语文综合素质的凭借。师生对教材的认识即对文体的解读,不仅是师生同作者的对话,也是同作品的对话。

2、交流应以教师为主导。

课堂交流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上课前,教师应作如下考虑:课中什么时候组织交流,交流的话题是什么,应达到什么目的,学生交流时,可能步入哪些误区等。课堂上,教师应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使交流朝着有利于完成课堂教学目标的方向发展。

3、交流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目标的实现,要靠学生来完成,因而交流方式的运用,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除了要围绕学生来精心设计交流外,还应本着平等交流,共同提高的思想,营造和谐热烈的课堂气氛。

4、交流应以训练为主线。训练是一种实践活动,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必由之路。师生交流正如钱梦龙先生所提出的,应“以训练为主线,只有通过训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才能体现出来,语文教学目标才能实现,学生的语文素质才能全面提高。”

二、让学生成为优秀的主持人

现在的宣传媒体上,电视应该是他们接触得最多的一个重要媒体,往往电视上的一些作秀表演也是学生们最感兴趣的。那好,就把它转变到语文课堂上,让学生当起了节目主持人吧!

这样的方法很简单,收效也很快,只要在语文课堂当作是他们表演才华的一个舞台,那就够了。当然,所做的内容,应该以我们的课本为主。在每每学完一个单元的知识之后,给学生们充分的时间去准备,结合老师上课讲的内容,或是由课本引申出来的课外知识,都可以成为他们的资本。那就学学《开心词典》吧,班上的小“王小丫”可真厉害,每出一个问题都能让台下的观众起码想个几分钟,最后出来的结果也是令人欣喜的。当台下的观众想不到的时候,那就是老师大胆发挥的舞台了。当然,这要求学生有很强的课堂纪律性,没有纪律保障是没有效果的。因此,应该制定好响相应的规则。

这样,语文课就变成让学生喜欢的科目了。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多方面的:(一)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问答比赛的过程中,学生很有主动性地去回答问题,当然,前提是他们应该有充足的“墨水”。为了能在课堂上表现一下,很多学生会主动地去“喝”这些课本上的“墨水”,这样比给他们大量的作业效果还要好。(二)能培养他们的自我表达能力。课堂原来就是老师的舞台,现在主角变了,换成是学生,在比赛中过程中,对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确实是一种锻炼。(三)能培养他们对学习的主动性,更好地参与课堂。若是他们都能为了在课堂上能多表现自己的话,他们会更主动地去获取更多的知识,这样就把传统的教师讲授变成学生主动要求去学了,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优秀的主持人,这样的效果当然也是十分明显的。

三、建立善于与学生沟通的平台

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课后辅导、家访、作业本等方式构建与学生交流的平台。其实这些都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去了解学生,更好地去教育学生。其中,利用课堂、辅导或家访去了解学生,效果显然是表面的,更深层的应该体现在作业本上。就语文的学科特点,与学生交流的方式可以是单一的,除了课堂作业外就是作文。当然,作文教学中也是张本就章,根本起不了与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因此,对于一个语文老师来说,读书笔记却显得更加重要了。通过读书笔记为载体的师生交流,是一种无声的交流,是一种特殊的学科语言的交流,是对课堂教学、课后辅导的补充,是拉近师生关系的一种重要途径,可以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读书笔记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它能使学生对基础知识不断巩固。写读书笔记的过程,是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归类、识记,使学生的知识在平时对笔记整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予以掌握。实验结果,学生基础知识巩固率均在85%以上。同时它也是学生写作能力不断提高的有效方法。写读书笔记,本身就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长期训练。它是学生接受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的综合体现。他们需求的知识是通过教师语言传授,对课本中优美词句、精妙语段的吸收,以及课外知识的收集,图案、图画的剪贴,并通过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体会、运用,使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不断巩固、提高。

篇5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首先我对教室进行了重新布置,让教室的每一寸墙壁都会说话,让教室中浸润着芬芳的书香。我发动学生收集了有关阅读的名人警句,再从中选择学生喜爱的名言,有班级中由书法特长的同学挥墨作品,如: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悬挂在教室的墙壁上,让学生以名言为伴,通过这些格言激励学生阅读。并与学校、家长取得配合,建立三级阅读基地:学校图书馆、班级图书角和家庭图书屋。我在教室里设立了班级图书角。此图书角通过学生自主捐书,班级基本储书量能达100册左右,书籍的种类丰富多彩,并设立了相关制度,使书籍能时时更新、交换、流通。使学生有丰富的书可以读,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家校联系,让家长重视学生的积累。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多读书,多观察,多积累。当教师让家长支持学生积累,督促学生积累时,家长是求之不得的。家长会按要求给孩子买诗书名著,并会带孩子四处走走,扩大眼界,协助孩子完成每天的积累。

二、系统的布置积累任务,扎实认真的落实。

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我细致的布置每天的积累任务。看什么书,背诵什么诗文,观察什么景、物、人、事,怎样记下来。然后用专门的学生,专门的时间来检查记载。不好的要返工“补火”。

三、千方百计鼓励学生多积累

我平时布置读书、背诵、写观察日记,对于做的好的学生,就大张旗鼓的表扬,给他们展示的机会,如背诵比赛、将好日记当范文,对上档次的可以帮助向各报刊投寄发表。还可以将学生的观察日记,修改打印张贴在优秀习作栏里,等积累多了让学生出书,学生尝到了甜头,有了成就感,就更有积累的兴趣了。

学生的兴趣在教师的引导、鼓励、强化中,会渐渐成为习惯,成为自然。这样,学生搭建习作房子的材料会越积越多。

四、开展活动――促积累

在教学中,我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渠道,并辅以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加强各语文资源的联系,启迪学生认识他们并主动利用他们进行语言文字积累。

1.常规活动

(1)每个学生准备两本“采蜜本”,一本摘抄课堂中学到的好词好句,它可以是课文中的经典字句,也可以是课堂上同学老师的精彩发言。另一本摘抄课外所积累的好词佳句,它可以是课外书上的经典句子,也可以是电视、广告、广播的经典句段。每周交一次由老师根据数量和质量给出等级。

(2)班级中设立好词佳句角,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把自己的摘抄拿出来和同学们共享。

2.特色活动

(1)读书交流活动

在读书活动中,不限制交流的形式,可以复述作品,也可以谈体会介绍,或者是表演,由学生自主选择形式。

(2)评选优秀读书笔记活动

评选优秀读书笔记也是促进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读书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首先教学生记读书笔记的方法,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班内每周要检查学生写的读书笔记情况,既要检查数量又要检查质量。评选的时候,学生互看互评,并可以谈谈自己的看法,或表扬或批评,然后选出优秀的读书笔记。

五、总 结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班学生的朗读、作文、语文综合实践等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语文学习习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初步证明我的教学方法有利于阅读和作文教学。

1.从学生的阅读兴趣来看,我班学生大大超过平行班,阅读量也在不断增加。从平时学生的习作来看,我班学生的水平不断提高,习作中能大量使用积累的名人名言、古诗、谚语、歇后语、成语等好词佳句。

2.学生养成了认真阅读,自觉积累的良好语文学习习惯,掌握了主动学习的方法,激发了学生阅读和习作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压力减轻了,有了大量的语言素材就能轻松愉快习作,课堂效率也提高了。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书活动

如何才能搞好学生的读书活动呢?下面浅谈几点做法。

一、提高课堂效率,腾出读书时间

以往,过多的课业负担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课余时间,自然挤掉了学生课下阅读的机会。因此,努力优化课堂教学,根据不同体裁的课文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形式。避免繁琐的内容分析,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摒弃大量的、机械的练习,课后不留书面作业(除实践性作业外);废弃了“课内不足课外补”的陋习.这样,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获得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保证学生能广泛地参与读书实践活动。

二、指导学生学会看目录、提要,推荐阅读书籍,丰富读书材料

如今,社会上各种各样的图书层出不穷,看得人眼花缭乱。这么多的书,谁也没有办法全部读完。因此,我经常告诉学生,当我们拿到一本新书,首先要看它的目录、内容提要,了解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读者对象主要是谁?这些问题都可以在书的目录或内容提要中找到答案。看了目录、提要,然后决定读不读。为保证学生有足够的阅读材料,做到“人人有书读,时时有书看”,还需大力向学生推荐书籍。

(一)课内外结合,推荐读物。课外是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引导学生结合课堂学习,开展课外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效果大有裨益。如教学《七根火柴》一课时,指导学生阅读自读课本《欣赏生命》中的《老山界》、《草地晚餐》;教学《挖芥菜》一文后,推荐相关题材的

文章让学生阅读。

(二)订购书报读物,设立班级图书角。为了满足学生的读书需求,教师指导学生购买、订阅合适的刊物,同时在班级设立图书角,配备班级图书管理员,鼓励学生把个人零散的图书集中起来,供学生在班级里借阅.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手中图书的作用,让每位学生都能增加阅读量,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自我服务的能力。

(三)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上阅览室、图书室。阅览室、图书室的藏书丰富,阅读气氛浓厚。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上阅览室或图书室借阅课外读物,让学生在广阔的书籍世界里自由自在地遨游,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三、指导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古人云:“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要让学生更好地从书中汲取营养,关键在于教师给予方法上的指导。

(一)低年级学生读书时,往往一遇到不认识的字,犹如碰到“拦路虎”,停滞不前,失去了读书信心,使生动有趣或优美浅显的文章无法进人学主的精神世界。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降低要求,指导学生选择如下方法坚持阅读:1.查字典扫除障碍。先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自学,了解意思,再阅读,2.请教他人,随时随地请教周围的人。3.跳跃阅读。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时,可以暂且不管它,跳跃过去接着往下读,一气呵成地看完文章。因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联系上下文,基本上能够理解字词

的意思。

(二)高年级学生读书时,可指导学生粗读或精读。粗读即抓住主要内容,把文章迅速、粗略地看一看。因为有很多书,我们只要知道它的大概意思就可以了,没有必要,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作深人的分析、研究。精读是我们的语文课堂上经常用到的一种阅读方法。告诉学生在粗读的基础上,如果你觉得这本书或文章确实写得不错,有必要细读,就可以采用精读的方法。也就是逐词逐句细读深钻,直到深人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要重视朗读和背诵。现在的学生读书是只看不“读”,甚至连晨读也到了鸦雀无声的地步,因此要重视朗读和背诵。朗读把书面符号变成有声语音,把抽象、静止的感情变为直接、具体的感情,读者可以直接地、毫无障碍地体味、感受,加速对读物的理解.朗读和背诵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把书面语言变为口头语言,这也是一种创造。这对于培养学生丰富而正确的语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陶冶情操,提高审美鉴赏能力有重要意义。

(四)学做读书笔记。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都说明了记读书笔记的重要性。一个未见过的字、词、成语,一个精彩的句子,一段优美典雅或振聋发聩的话,一个典型的事例、读书的感想、鉴赏评价,都可以记到读书笔记上。笔记贵在持之以恒,即要有恒心、有毅力,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教师要对学生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耐心指导、定期检查.对记得好的同学要及时表扬,读书笔记要传阅、展览,强化学生记读书笔记的意识,使之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四、组织多种形式,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表现欲望,无形中对学生个体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等方面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特别是低年级学生都喜欢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因此,教师应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创造机会让所有学生都有充分参与、多方位展示自己读书成果的机会。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性高,能享受到读书的乐趣,感受到读书的重要性,从而更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读书热情,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一)课前展示活动。利用课前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轮流上台自由表达发挥,把课外读书的成果向同学们展示.可以讲一个故事,出一则谜语,背诵一首诗,介绍一条标题性新闻等。

(二)交流、讨论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读书讨论活动,交流阅读中的收获,解决读书中遇到的疑问。

(三)竞赛、表演活动。鼓励学生读古诗,可以开展“比一比谁背诵的古诗多”;读优美的写景散文,可进行朗读比赛;读离言、童话、人物对话,可进行表演活动。

篇7

[关键词]小学;阅读教学;自主阅读能力,兴趣

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关系到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深入地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深层的审美熏陶,丰富精神世界。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一、明确阅读的目的,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阅读目标的确立,应是学生主体重新构建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一刀切”式地将教师对课文的阅读分析目标取代学生自己的阅读体会。教师要精心营造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学生之间也要形成自主阅读的氛围,让阅读成为像游戏一样的学习方式。由学生来共同阅读,集体讨论,效果更胜于教师灌输式的讲解。

二、课内外阅读相结合,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

小学阶段的学生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好表现,喜欢关于神秘、冒险、机智勇敢人物的文章。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可以多选这种类型的文章。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趣味阅读训练,增强和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能力。如在班上开展小组间的朗读比赛,小学生好胜心强,有着较强的集体荣誉感,他们一定会积极准备,用心参与。这样,一方面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趣味性,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达到了教学目的,可谓一举两得。

课外阅读对于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和知识面十分重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为他们合理安排课外阅读,家长也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积极引导他们阅读课外书籍。如在阅读时间上,学生每周可以拿出3小时左右的时间去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室里张贴关于读书的启发性名言,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建设“小小图书角”,创设一种书香氛围,营造读书环境,引导学生进入广阔的阅读空间。

三、调动生活和情感积累,深入感悟文本

语文学科和社会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可以说,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大自然和社会是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广阔舞台,教师要注意将学生的视线引向自然,引向社会,让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接触社会和生活,开阔视野,丰富体验;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去观赏自然风光,领略各处的风俗人情;让学生到城市、农村、工厂、商场去参观、采访,在交流中学习运用语言;让学生自己组织各种兴趣小组开展活动,学习合作相处,全面提高素质。

在阅读作品时,学生会通过想象引发对生活情景的联想。而丰富的生活积累,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和含义的理解,及对人生和生活的思考。

四、勤做笔记,培养良好习惯

鲁迅先生说过:“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阅读时圈圈点点,勾勾画画,能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在读书的过程中思考问题的答案,提高阅读效率。如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时,学生读后产生共识:林冲谦虚且武艺高强。从哪些地方可以发现这一点呢?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边读边圈出相关的词语,画出相关的句子,然后对圈画的内容自行品味。圈画留下了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的痕迹,学生在交流时,这些内容会跃然纸上,让每个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实现自主阅读、个性阅读。

教师要鼓励学生经常写读书笔记或读后感。读书笔记的形式多样,一般分为摘要式笔记、评注式笔记、提纲式笔记和心得式笔记。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所读文本和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形式的读书笔记,或三言两语的点评,或针对感受最深的人、事的评论,点点滴滴都是学生自身的收获。久而久之,有助于其习作和阅读能力的提高,也让学生感受到与文本对话的乐趣,从而为其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写读书笔记是个好习惯,关键是要持之以恒。

总之,教师在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时,除了要在阅读目标、阅读内容和阅读方法上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外,还要鼓励学生选择个性化的阅读方式,积极探究合作化的阅读氛围。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小学生 语文 阅读能力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

1.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不仅能诱发学生的好奇心,还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欲望。如:我在教学《颐和园》一文时,先播放一组颐和园的图片,让学生观看,学生当时就被优美的画面深深吸引了,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真美呀!”看完之后,我随即发问:“同学们知道这是哪儿吗?你们想了解这个美丽的地方吗?”此时的学生还沉浸在刚才的画面中,阅读热情高涨,异口同声地说:“想。”于是,学生们迫不及待地翻开课本,带着好奇心去认真阅读课文。

2.引读质疑,诱发阅读兴趣。“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反复多遍的朗读,能深刻领会作者在字里行间的语言韵律,受到直接、强烈的感染。因此引读质疑的起点应放在“读”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质疑引思,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朗读——质疑——朗读——释疑”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诱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乐于阅读、自主阅读。

3.自主选择,培养阅读兴趣。例如教学《卢沟桥的狮子》时,第二自然段可放手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可以朗读,通过感情朗读把自己的理解和体会用声音表达出来;也可以默读,细细品味文章,把自己认为充满乐趣的地方画下来。这样,学生在课堂上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主动地进行读、品、评、赏、画,既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也培养了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最终让学生喜欢上阅读。

二、 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意志

1.师生合作,明确目标。适度的目标会让学生产生“跳一跳”的激情,有了激情就有了前进的内在动力。只有让学生都确立切合实际的目标,学生通过追求这种既包含成功希望,又有可能遭到失败的标准和要求,才能培养起自己对挫折的容忍力,并克服一定的困难和障碍,超越挫折,获得成功。对老师来讲,更要切合学生实际情况提供合适的语文阅读材料,可以是现成的,更可以是自己改编、创造的。

2.树立榜样,示范带动。教师还可以经常表扬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让他们介绍自己的做法,使同学们学有榜样、赶有对象,从而促进同学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果长此以往坚持不懈,将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掌握会读书的本领,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将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3.集体活动,共同进步。在阅读训练中,我们应通过小组活动、结伴活动、个人竞赛等多种途径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意志的目的。例如,我在班里组建阅读小组,使学生有阅读的空间和阅读的内容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在班里设立读书角并经常性地组织朗诵比赛、课本剧表演等阅读活动,从而变兴趣为动力,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阅读中去。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1.专心读书的习惯。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并说“三到之中,心到最急。”这是告诉我们,读书的时候,思想要集中,要认真,不能敷衍了事,不要边读边做小动作,如摆弄小玩艺、东张西望等。可通过讲、等伟人闹中取静专心读书的故事,激励学生养成专心致志读书的习惯。

2.广泛阅读的习惯。阅读教学应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课外阅读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是不无裨益的。因此,要重视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越读越爱读的良好习惯。我们要有计划地介绍《爱的教育》《昆虫记》等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课外读物,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3.阅读思考的习惯。这就要求学生读书时仔细思索,脑海里不断出现问号,又不断去消灭问号;碰到自己不能解决的疑难,则虚心地向别人请教,而决不轻易放过一个问号。一旦养成这种习惯,他们的思想怎么也闲不下来,总是不停地、饶有兴味地比较、归纳、揣摩、体会,读书的过程也就充满了思考和解决矛盾的乐趣。

4.读书动笔的习惯。阅读时边思考边动笔, 在有疑问的地方作记号,圈点勾画和作批注,不仅能充分发挥思维潜能,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效率,而且能极大地激发揣摩研读文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

5.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

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学不好语文。写读书笔记是阅读积累的好办法。在阅读时,我们培养学生以读悟情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写到读书笔记上。可教给学生自主阅读时怎样做读书笔记的几种方法:做符号式笔记、摘录式笔记、摘录式笔记、剪贴式笔记、感想式笔记。

篇9

一、注意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起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少先队的阅读活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可以让孩子们自己绘制或剪贴书刊宣传画。少先队员可以在图书管理员和美术老师的帮助下,绘制宣传画,搞剪贴,把作家的头像剪贴在墙报上,并附上作家的生平和主要作品简介。

2.举办图书展览。少先队辅导员可以组织队员自己动手收集图书,布置图书展览会。可以结合某一个专题活动搞书展,如组织“爱我中华”书展、“学英雄,争三好”书展等等。还可以专门组织某个作家的书展,如“冰心奶奶和我们”书展等等。

3.举办朗诵会、故事会。少先队组织可约请播音员或教师朗诵书中的片断,或者用文艺形式演出书中的某些精彩片断。用这种方法介绍新书,很容易感染少年儿童,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效果很好。

4.组织少先队员与记者、作家见面。少年儿童喜欢读书,更是十分渴望知道记者和作家是怎样进行采访和创作工作的。组织孩子与记者、作家见面,可以激发孩子们强烈的读书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帮助记者和作家了解少年儿童的心声,丰富他们的创作。

5.组织评书活动。高年级的学生阅读范围要广阔一些,他们看了一些书籍后,很想有机会交流一下对书中人物的看法。组织评书活动,可以提高孩子们的阅读水平。另外,也可以组织读书笔记展览,利用读书的反馈信息来激发队员的读书兴趣。

二、推荐优秀读物,培养少年儿童选择书刊的能力

目前出版的书刊相当多,辅导员要坚持把那些健康有益的儿童读物介 绍给孩子们,决不能让一些格调低下、内容荒诞的书刊毒害孩子们的心灵。辅导员必须熟悉少儿读物的出版情况,及时了解出版信息,并积极向孩子们推荐好书。在向少年儿童推荐图书或报刊时要注意内容广泛一些,防止“吃偏食”,应该培养孩子们多方面的阅读兴趣。辅导员在指导队员挑选图书的时候,可考虑以下几点:

1.挑选有助于巩固扩大和加深课堂知识的读物。可以参照教学大纲和出版社推荐的图书目录,与任课老师、图书馆管理员一起来确定。

2.介绍那些能够满足少年儿童在文学、历史、科技等某一方面兴趣爱好的读物。

3.可以结合当前形势、不同节日和周围环境的特点介绍书籍。例如,结合国家重大政治生活,推荐有关政治、历史方面的通俗读物;在某一部有较大影响的影片、电视片放映时,介绍有关的文艺、历史读物;不同的季节介绍有关大自然科学知识的读物;结合重大节日,介绍党和军队的光荣历史以及优良革命传统的故事书籍,介绍爱国主义优秀读物等等。

辅导员要认真阅读少儿书刊,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划出重点文章,有针对性地推荐给学生或组织学习。当然也可以发动同学提供信息,推荐好书报或好文章。要针对不同年龄儿童的特点,向他们推荐图书。同一个主题的读书活动,不同年级的少年儿童,推荐的书目应该有所不同。即便是同一个年级,由于少年儿童阅读水平的差异,推荐的书目也应该因人而异。

三、帮助队员学会从书报中吸收“营养”

读书看报的目的就是从中吸收“营养”。可是,在读书活动中,有的队员看书不认真,光追求故事情节;看书也没有什么选择,拿到什么看什么;还有的同学看书缺乏分析判断,什么都学,什么都信;也有的同学只是对爱情小说特着迷,看起来没完……辅导员要注意引导队员从丰富情感、提高认识、增长知识。发展语言等多方面吸收“营养”。

1.组织读书讨论会。[找材料到文秘站 -网上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少年儿童阅读了书籍以后,常常被书里的故事情节所吸引,同情甚至模仿书中的主人公。但是,他们对于书里的重要事件和主人公的行为应该怎样评价,却不能独立地进行思考分析。通过读书讨论会的形式,大家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认识,有利于帮助少年儿童领会书籍的中心思想,学会评价书中的人与事,分清是与非,明辨好与坏,搞清对与错。例如,怎样评价岳飞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忠君思想?怎样认识英雄?……对于这些问题的认识、讨论,都需要辅导员加强指导。

2.组织读书心得交流会。辅导员可以引导队员们学习那些通过读书看报活动促进了少先队工作、提高了队员自身水平的具体经验,用这些新鲜的经验来培养孩子们的能力。同时,辅导员也要及时地把队员中良好的读书方法、可喜的读书收获通过交流会的形式向大家推广。在读书心得交流会上,各中、小队都可以介绍各自的读书心得体会、方法经验,开阔大家的眼界,启发大家要用科学的方法读书,不要死读书,做书的奴隶。

3.组织读书笔记展览会。辅导员可以从不同年级的知识水平出发,指导队员学会写读书笔记,帮助他们掌握记读书摘要。做读书卡片、写读后感的方法,不断提高队员的阅读能力。还可以组织写读书笔记的经验交流会,举办优秀读书笔记展览。

4.组织读书读报表演会。引导队员们根据书报中的故事、童话、诗歌等作品,自编自排自导自演一些有关的文艺节目;也可以根据书报中学习到的知识,开展实验、制作、讲演等活动。

通过开展以上活动,巩固和发展在读书中学到的知识与本领,提高少先队员从书报中汲取营养的能力。

四、开展读书读报竞赛活动

在少先队工作中,运用竞赛的办法,调动广大队员的积极性,是很有效的手段。读书读报活动自然也不例外。举办读书月活动(或竞赛)是为了引起少年儿童对书籍的热爱,培养他们课外阅读的习惯,帮助他们集中地交流各种好的读书方法和心得体会。

辅导员要组织队员积极参加全国的“红领巾读书读报奖章”活动,激发队员的读书兴趣,提高队员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各大、中、小队形成浓厚的读书风气。

篇10

一、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开展有效教学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通过课内外大量阅读,才能提高学生的文化、思想素养。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课内外阅读的方法。

1.学会精读。阅读分为精读和略读,略读是粗略地读,为的是博采,精读要读透读懂,精读和略读相辅相成。让学生学会精读,就是引导学生从作品的语言表达和思想内涵去分析、积累、背诵,培养学精读感悟的能力,让学生做到读书与思考同步,即读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得。如教学《白鹅》时,我就贯穿了这种读书方法的教学。首先略读,扫除文字障碍;接着熟悉读,大概了解课文内容;最后精读,了解文中写了白鹅的什么特点、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的,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边读书边做批注,不懂的地方反复读,或是和同学、老师交流。通过这种教学,学生掌握了精读的方法,并懂得喜欢的文章应该从哪些方面深深地了解。

2.学会选择读书。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个高尚的人交谈,读一本坏书比不阅读还糟糕,因此,对于小学生课内外读什么书,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和家长有选择性地购买、阅读书籍,以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扩大其阅读视野。如在阅读课上,我问学生:你平时是怎样买书的?是爸爸妈妈帮你买,还是你自己挑选?挑选的时候有什么样的标准?经过一番讨论,学生明白读书就要读好书,不能乱读书,有些书籍并不利于成长,并总结出选好书的方法:读一些世界名著、儿童读物、关于学习的工具性书籍等。书籍浩如烟海,读书人仅是一叶扁舟,盲目地读书,会使人迷失方向。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心情、心境,以及阅读能力,向学生推荐不同的书目,并指导学生吸收不同书籍的优秀之处。读富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成语故事、历史故事或名人传记时,要让学生学习书中人物的精神品质,感悟书中的深刻道理;读优秀文学作品时,要引导学生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背诵优美片段,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读科普类作品时,要让学生联系生活,注意观察,做到学以致用……此外,还要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书。字典、词典是不说话的老师,它们在养成读书习惯的过程中,起着巨大的作用。长期以往,学生便会根据自己的需求,有目的、有选择地读书,并能清楚地知道在不同的书中,要学到什么!

3.学会写读书笔记。阅读只单纯去读是不够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我在指导阅读时要求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作好读书笔记,增强读书的效果。同时教给学生写读书笔记的方法:①摘抄原文。阅读中遇到好词佳句进行摘抄,以加强语言积累,丰富写作素材。②提纲式摘录。要求学生写出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各部分的大意,以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③写读后感。阅读时引导学生抒发读书感受,评价文中的人物、事件、语言等,并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已达到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和能及时抒发自己感情的能力。

二、科学设计教学,开展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进行的活动,要想提高文学作品教学的有效性,除了学生的努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要掌握一定的方法。

1.有效提问,感悟文本。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只有充分利用这一手段,才能牢牢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方向,突出授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从而成为课堂的主导。学生则会根据教师的提问,有选择地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上,使自己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从而更好地走进文本、感悟文本、对话文本。教师可以采用抓题眼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抓关键词句提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抓主要线索提问,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如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提问:“崛起”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让中华崛起?为中华崛起应该从哪些方面做起?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读书,深入了解了当时说这话的原因和志向,并了解到,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能做的只有好好学习。

2.巧用评价,激活课堂。新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正逐步由单一的教师评向多元评价转变,也就是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作为教师应紧紧抓住课堂评价语言这一法宝,在教学中利用文本的内容进行巧用评价,激活学生的情绪,创造一种美妙的语境,让课堂评价语言这个最直接、最有效的评价方式真正发挥其独有的魅力,使被评价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都能提高学习的兴趣,都能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如教学《颐和园》一文时,采用当导游的方式鼓励学生读书,不同的导游要有不同的鼓励和批评,如“你精彩的讲解把我和同学们带到了美丽的颐和园。”“从你的讲解中,我了解了颐和园的美丽,可是,我觉得颐和园特别乱,建筑没有规律,想一想是不是介绍的有点问题?”“你介绍颐和园的景点时很有顺序,我和同学们好似跟你游了一圈颐和园似的,真棒!”通过这样具有指导性和鼓励性的评价,学生更容易走进文本,了解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