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教学创新案例范文

时间:2024-01-02 17:47: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课堂教学创新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智慧课堂教学创新案例

篇1

【关键词】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智慧目标;理性思维;教学案例

一、问题的提出

在数学学习中有时学生尽管很努力用功,但还是觉得学不透彻,知识理解模糊不清,知识运用只能机械模仿,不能主动灵活地用来解决实际问题.这说明我们的教学还存在问题,比如,有的课堂还是灌输式,学生的学习主要停留在记忆、背诵、模仿的低层面;课堂上教师讲得太多太满,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太少,总之我们的教学缺少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笔者认为课堂教学要讲究教学目标的高层次,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教学要教出智慧来.

二、如何培养理性思维能力

案例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的教学,下面是我们经常看到的教学设计,你能看出有什么不足吗?教学过程如下:

【环节1】 教师讲公式,对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的公式进行推导,得出公式结论.

【环节2】 教师讲例题,采用“题组教学”设计一系列例题和配套习题,让学生做模仿练习. 例1:求值cos 15° = ?(教师讲解)练习1:求值sin 15° = ?(学生练习)通过一例一练的变式训练铺设阶梯,学生在公式的运用中初步体验公式的价值,接着师生做下面例题和习题,例2:已知cos α = - ,α∈0, ,求cos - α的值. 然后让学生做练习:已知cos α = ,α∈0, ,cos(α + β) = - ,β∈0, ,求cos β的值. 接着教师安排例题3和变式训练题,是3道有难度的题,各个习题例题的难度逐渐加大,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形成使用公式的各种“构造”的技能.

【环节3】教师总结解题方法:(1)凑角;(2)分拆角;(3)配成公式形式或逆用公式.

【环节4】教师强调用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的一些注意事项.

对这样的一节公式教学进行反思,我们觉得教学中似乎缺少一些什么:学生到底收获了什么?仅仅会用公式解题就能达到本节教学目标吗?这样的课教学目标处于浅层次:能用概念和公式解题. 把解题当成了教学的终点是当下一些教师课堂教学的误区. 这样的课往往是重视解题规律和技巧的培训,而缺少理性思维的养成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我们如果提高一下这节课的教学档次,把培养思维能力作为主旋律,多让学生探究一下,多给学生一些思索的机会,如:可以把例1作为本节的“情境创设”,开始就把学生带入了思索的情境中,接着师生共同探求如何求非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从而对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的公式进行探究,那么整节课就顺理成章. 至于在运用公式中使用“配型、凑角、分拆”等具体招法,实际上已经在公式的探究中有所感悟了,教师只要在例题习题解答中稍加点拨,这些解题技法也就都水到渠成地在学生的掌握之中了. 把教学的重心前移,功在果之前,是教学的高境界,也是难得的高效率高层次的教学. 在本节教学中,还要渗透一些数学研究思想,如类比思想,从“具体度数的角”到“字母代表的角”的类比,特殊角到非特殊角的类比等.

三、“智慧”可以教出来

我们的每一节课,就是学生成长的一点一滴的雨露,就是在为学生积蓄一生的力量. 课堂教学急需思维档次的升级,课堂教学要教出智慧来. 心理学指出,智慧是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处理事物的能力,包括遗传智慧与获得智慧,获得智慧包括智力体系、知识体系、 方法与技能体系、观念与思想体系.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课堂应该通过对知识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智慧,尤其是思维灵活性和知识的应用意识的开发应该成为教师重点探究的课题.

案例1 “集合的教学”,历年的高考集合题不仅考查集合知识,如集合的交并补运算,而且考查学生在学习集合知识过程中的分类思维方法、列举探究方法,以及符号意识、运算规则意识等智慧层面的东西,如用列举推理的思想方法和符号意识就是创新的智慧,有的集合题涉及了元素特征是用不等式表示出来的,就可以用组合知识、线性规划知识等其他单元知识来解,这就是发现和转化的智慧.

案例2 “函数概念的教学”,其知识目标是弄清函数是什么,了解函数概念,仅是三维目标中的一项,至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教学中经常是被教师忽略的,有时也是难以落实的,当下函数教学,往往也只是停留在解题目标上. 实际上,函数教学应该讲出智慧来,如从常数到变量的字母意识体现的“数学符号智慧”,对变量的变化体现的“运动变化的智慧”,建立函数模型的“模型化智慧”,从对函数能做什么的思考中体现的能主动构造函数的“构造的智慧”,从函数式到函数图像的“图形化的直觉思维智慧”等,这些本应该在函数课堂教学中讲出来的智慧,才是函数教学的长远目标,但经常被某些教师淡化了,造成函数题学生解决起来有困难,甚至连构造函数都要通过大量练习低效率地强化.

案例3 “数学习题课的教学”,倡导“研磨”中出智慧. 有时讲评试卷,不仅要讲正确解法,而且要重视错误的做法,要研究出现错误的原因,采取什么补救方法,应用中出智慧,纠错反思中出智慧. 数学课就是讲数学道理的, 智慧来自经常鼓励学生亲身实践.

总之,教学中要多些智慧的培养,多些创新意识的养成. 教学设计中要精心设计可以培养灵活性的训练内容,比如设计问题串训练思维的发散性等. 教师对教材要深入钻研,真正理解教学内容的本质,真正了解学生的状况,这样才能使数学课堂变成在知识的探究中发展学生智慧的殿堂.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智慧教室 数字化资源 课堂教学 应用策略

课 题: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2015年度立项课题《基于智慧教室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与研究-以中职电气专业机械手驱动技术课程为例》(编号2015-R-45904)系列成果之一。

“智慧教室”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的应用目的是有效利用教育云平台、大数据优势,发挥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性,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打造“智慧课堂”,激发学生学习专业技能课程的兴趣,在学习中领悟责任、获取经验,在工作中学习知识与技能,加快学生向劳动者角色转换,提升教师课堂教学信息化能力,促进专业技能课程课堂教学效能。

“智慧教室”是互联网+时代有效利用物联网技术开展现代化教学、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平台,是数字教室、未来教室的一种形式。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指出:“要通过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教育管理的融合,强化教育信息化对教学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的服务与支撑,强化将教学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放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来设计和推进。推动形成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基于“智慧教室”平台机械手驱动技术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就是在此背景下进行开发与应用。

一、机械手驱动技术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特点

“智慧教室”是利用教育云平台、大数据和互动教学软件在无线网络环境下,基于Windows系统、Android系统,充分整合平板电脑移动终端的优势,从而实现高效双向教学互动的信息化系统,具有实时性、互动性、灵活性、均衡性、环保型、智能化等优点。在此平台开发的机械手驱动技术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具有如下特点。

1.资源获取便利

教育云平台的数据资源丰富,具有数据量小、传输速度快等优势,能快速上传和下载、方便更新、耗用网络带宽小、实时在线等功能,支持各种终端输入,能根据需要在不同场合、不同地点对数据信息进行访问和利用。

2.内容呈现直观

课堂教学采用平板电脑手持移动终端显示为主,无线投影设备显示为辅,图像、视频、音频、动画等数字资源显示更加直观,更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3.交互便利多样

平板电脑以触摸屏作为基本人机交互形式,支持手指操作,方便书写文字、缩放画面与绘制图案。同时采用人机交互为主,师生交互、生生交互等为辅,教与学、学与学、教与教互动更为及时。

4.理实一体融合

秉承一体化课程教学理念,将课程知识点与技能点有效结合、相互融合,根据工作任务过程交替呈现,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本位思想,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激情,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5.任务主线突出

有效引入企业现场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通过对工作过程设计以工作任务单、任务准备、任务计划、任务实施、任务小结、拓展学习几个环节建立课程资源,更加注重课程中工作任务的真实性、实用性和针对性。

6.合作学习主体

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有效促进学习效果的分组互动、合作探究、角色扮演等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合作中探究,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7.工学特征鲜明

营造企业工作现场情景,让学生“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领悟责任、获取经验,在工作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加快从学生到劳动者的角色转换。

二、机械手驱动技术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课堂教学应用策略

“智慧教室”建设与资源应用的终极目标是构建“智慧课堂”打造高效课堂。“智慧课堂”是将信息技术、网络科技引入课堂教学中,实现互联网+教育,让学生和教师共同发挥主观能动性,集合每个人的智慧于课堂,其具有三个突出特征:生活场、思维场、情感场。“智慧课堂”有高清晰型、深体验型、强交互型等多种模式,“深体验型”模式更适用于职业学校学生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学生亲身体验为核心,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开展个性化的学习。

1.教学方法设计

以能力本位教育理论(CBE)为指导,采用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为主要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按工作过程顺序和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和安排活动。通过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拓展几个环节开展课堂教学,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作为教学方法的补充。

2.学习方法设计

以行动导向理论为指导,突出“智慧课堂”“深度体验型”模式,结合职业学校学生和课程特点,开展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重视教师主导地位,增强学生主动性、责任感,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根据工作任务自主收集知识信息、小组探究制定实施计划、讨论落实计划的策略或办法、利用虚拟仿真与实物操作相结合开展合作学习、自我检查存在问题并改进、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引入质量意识、拓展学习巩固与提升知识技能等。

3.教学活动组织

以学生中心理念为指导,贯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通合一理念,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开展教学内容的学习,教学活动要具有直观性、引导性、实践性、互动性、表现性、成果性、竞争性、测评性、层次性等特点,不拘于范式。同时做好充分准备工作,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资源和条件。

4.教学效果比较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利用“智慧教室”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明显提高了学生对专业技能课学习的兴趣,提高了专业技能课程教学效率;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数字化资源利用的便捷性、高效性等,一方面加快学生理论知识的消化和操作技能的提高,另一方面训练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了当前大数据时代对学习的作用,实现了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整合、虚拟仿真技术与专业技能课程整合、传统课堂到“智慧课堂”的提升,充分体现了“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要求,是一种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应对措施

1.主要问题

一是企业现场典型应用案例单一,形式不够多样,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趋势等前瞻性信息引入不够。二是学校数字化校园功能与“智慧课堂”教学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资源共享与外部资源获取实时性不足。三是教师主动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意识、能力不够。四是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责任感不足。

2.应对措施

一是加大企业现场典型应用案例的提炼,增加案例视频资源,组织安排进入企业现场进行观摩、交流,学习新技术、新工艺知识。二是加快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力度,按国家《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要求结合“智慧课堂”教学需求,拓展功能注重各类资源之间的关联度,杜绝信息孤岛。三是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提升教师数字化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力。四是变革教师教学理念,加强教学改革力度,激发学生的兴趣,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五是教师强化教学设计,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可能,并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条件。

四、小结

在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和经济发展呈现新常态的大趋势下,职业学校专业技能课程基于“智慧教室”平台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是互联网+教育和大数据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新要求,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智慧课堂”打造高效课堂,是创新课堂教学改革的新目标、新举措。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压强 教学 案例 评析 反思

笔者在市级研讨会上听到关于《压强》的示范课,亮点很多,颇受启发。下面笔者针对本节课的几个亮点进行评析。并对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物理课堂教学进行反思。

一、案例

1. 新课引入精彩新奇

在本节课开始,教者用简单的小游戏引入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将一气球置于讲桌上让力气大的男生用手掌缓慢压气球。因气球打气不是很足,故他的手掌接近桌面时气球也没有破。压气球是一个常见现象,气球被压破是学生意料之中的情况,所以他们都在紧张的等待气球被压破的响声,可结果却出乎意料。这就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理,激发了学生探究兴趣。教师接着问有什么办法很容易把气球压破?学生思考后上台演示:只见他用笔尖轻轻一碰气球便破了。紧接着设问为什么?从而引入新课。很简单的道具,很常见的现象,最基本的问题,道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效果明显,导入新课有质量。

2. 创设情境丰富多彩

“一,在茫茫的林海雪原上穿雪板和不穿滑雪板的人的行走;二,在沙漠行走的骆驼长着又大又宽的脚掌;三,把铅笔一端削尖,用两只手的食指分别压住铅笔的两端;四,手掌平压和食指顶住气球的形变。” 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和随手可得的器材,甚至包括学生的身体让学生进行观察,亲身体验,并且对这些实例共同的特征进行分析,学生由此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安排将学习过程由接受学习转变为探究学习,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寻求,让事实说话,进行认识的自我调节,可以把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兴趣、操作及了解外界事物奥秘的需求转化为掌握知识技能的一种内驱力。

3. 科学探究有序高效

本节课很注重探究点的设计和挖掘。如用沙子做实验其现象不稳定,也不利于观察,如用实验室的厚海绵做效果又不明显。教者选择用市场上出售的1.5㎝厚的海绵,并把钉尖钉入木板,钉子尾部作为受力面积制成小凳子放在海绵上,效果非常明显而且不会戳破海绵,体现了教具的创新性。教学巧用身边的器具、生活中的器材,一来实验器材学生能找到、有亲近感,做物理实验不难;二来物理实验就在身边,可以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兴趣高。这不仅符合新课改思想,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作为希望学生喜欢上物理课的老师,何乐而不为呢。

4. 回归生活激发兴趣

压强概念在生活、社会中应用比较广泛。有时我们需要增大它,有时需要减小它,怎样来增大或减小压强呢?学生根据压强计算公式讨论得出结论,教师及时给予肯定。教师展示压路机、坦克、切菜、图画钉4张图片,由学生分析其中是增大压强还是减小压强,方法是什么?紧接着问学生如何改变人体自身对地面的压强?并请学生到前面表演:有的抱着一摞书站在地上来增大压强;有的抬起一只脚来减小压强;有的脱去外套来减小压强;有的趴在地上;有的坐在地上;有的把书放在地上人站在书上,来减小压强。学生在表演中通过探究合作获得了增大、减小压强方法的新知识。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学习推向一个新的。

二、反思

1. 我们需要创新的课堂

本节课我认为教者在课堂创新方面颇下功夫。从教学引入,改进教具,突破难点,设计习题等方面都在进行创新。创新是本课的一大亮点。俗话说: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获取、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养,不能单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涉及知识、教师和学生三大要素,教与学是一个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应明确教学过程的复杂性,综合三大要素,权衡利弊,博采众法之长,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既要改革创新,又要着眼实际,积极参与创设启发式、开放式、范例式、合作式的教学方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需要在实际教学中积极思考,勇于实践,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开创充满活力的课堂。

2. 我们需要快乐的课堂

在本节课中,教者通过演示实验、探究实验、设计习题等活动让学生充分体会快乐。师生民主、平等、和谐。教师教得快乐,学生学得快乐。听课教师听得也快乐。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们在浓厚兴趣下所获得的一切,常会掌握得迅速而牢固。积极的情感,浓厚的兴趣是要靠诚挚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培养造就而成。要想使学生能体验到物理学习的快乐,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有使学生愉快的因素,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创设充满快乐的气氛,让物理课堂更有朝气。

3. 我们需要实效的课堂

本节课教者对教材进行大胆的处理,把压强的计算例题改成课后阅读,把书上探究人站立时双脚对地面的压强改成课后实验。突出压强概念的建立和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设计紧凑,张弛有度,注重课堂实效。这就要求我们:第一要研究学生,提高自身的素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第二要研究教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第三要研究学法,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

篇4

教育的发展需要顺应时代的需求,教师需要尊重、引导、完善学生,以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只有合理利用好每一个教育资源,才能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掌握学习技巧,适应各教育阶段。文章分析了实用智慧教学模式在高校课堂中的重要性,以鼓励教师合理运用实用智慧,促进学生学习效果。

关键词:

实用智慧;高效课堂教学;重要性

实用智慧可以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也能让学生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与学习有效联结。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能针对性地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全方位的了解,这有助于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因此,教师需要意识到实用智慧在现代教学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并为其提供强大的保障。实用智慧的实施,能够有效转变传统课堂教学理念,加速“高效课堂”的推广进程。

一、实用智慧及高效课堂的内涵

实用智慧是指教师把概念知识和教学技巧结合在一起,使知识可以在具体的场合或情景下得到适当运用的能力。它来源于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对“决定目标及达到目的的手段及智慧”的讨论。亚里士多德按人类行动的种类把知识划分成不同的种类。决定目标及达到目的的手段及智慧(实用智慧)就是指在具体情况下做出与其他人相关的明智的决定的能力。作为行动的起点,实用智慧关注的是对价值的分析———对人而言哪些东西是好或坏。实用智慧就是与实践息息相关的智力活动。它侧重于变量,即不能被通用的规则所阐释的特殊案例。实用智慧要求在一般和具体之间互动,要求考虑、判断和选择。更重要的是,实用智慧要求经验,在运用它时,具体的和依赖于情景的东西得到强调,被置于一般的总体的规则之上。实用智慧指的是教师总是对儿童需要学什么、怎么学、如何学得最好而做出决定。因此,教师除了要有充足的知识,还需考虑、探究应如何针对具体的儿童在具体的环境下使用这种知识。因此,做出好的教学判断这一环节就被列入教学日程。高效课堂指的是在开展实际教学活动过程中,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重点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实现现代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在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时,需要结合不同学生的学情来制定不同的学习方式,特别是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应结合班级中不同性别及不同民族学生的情况,制定适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案,使学生能够了解当前的学习任务及学习目标,鼓励学生,培养其责任感与独立性,促进学生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实用智慧在高效课堂中的重要性

(一)实用智慧是高效课堂有效实施的必然条件

高效课堂,目的是通过教师的调控手段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调控是高效课堂得以实施的前提。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概念知识和教学技巧有效地结合起来,决定着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也就是实用智慧是否得以充分利用。因此,要使高效课堂真正发挥优势,教师就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有将知识与教学技巧有机结合起来的能力,即实用智慧。

(二)实用智慧是学生探究式学习获得成功的必然保障

高效课堂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来获得知识,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和教师作用的降低,恰恰相反,这两方面都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为重要的是教师要将教学知识与教学技巧进行有效调控。在高效课堂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只是由场上的“主演”改变为场外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灌输减少甚至消失了,但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和事先的准备工作、组织工作大大增加,所以高效课堂对教师的最终要求是高效合理地调控教学知识和教学技巧,也就是要有较高的实用智慧。

(三)实用智慧可以加速高效课堂推广的进程

对绝大多数教师而言,新教育理念的真正贯彻还只停留在表面,甚至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新理念尤其是高效课堂的运用实施产生了错误认识,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的实用智慧不强,对课堂调控不力,使高效课堂教学法难以取得实效,久而久之,学生学习成绩可能会降低,从而对高效课堂产生怀疑,甚至否定。如果教师注重实用智慧的提高,有效地进行课堂调控,在适应了高效课堂以后,学生会对高效课堂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它的推广进程也会加速。

三、结语

教学知识与教学技巧的结合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必要手段,教师只有不断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实用智慧的能力,才能落实新课改的探究式学习理念,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知识的无穷魅力,从而不断探索、创新,进而推动高校课堂的发展,帮助教师完成教学目标,最终达到师生共同进步的效果。

作者:马宁 单位:宁夏西吉县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有效性课堂教学 教学目标 科学化

要提高数学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必须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一、有效性课堂教学概念的界定

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每节课上都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以及或多或少的生命感悟。从专业角度说,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获得发展。我认为,当今的课堂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换句话说,有效的课堂教学应是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应是动态生成师生教与学的智慧火花碰撞的教学,应是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和让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进步与发展的教学。这也是当今课改新理念对教师的新要求,也是教师课改的目标和神圣的使命。

二、有效性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

如何构建有效性的课堂教学呢?上部分已阐明了有效性的课堂教学这一概念的重要性,下面谈一谈有效性的课堂教学目标。

何谓“有效的教学目标”呢?广泛意义上的“有效的教学目标”是指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本节课全体同学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所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得到充分的体现。然而,我们在实际教学中,更多关注的还是三维目标的有效达成,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和能力。那么,如何使得这些目标更具有有效性呢?

首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基础情况,科学地确定教学目标,使学生“跳一跳,够得着”。目标定得过高或过低都是无效的。

其次,有效的教学目标是有一定的弹性,即对不同的学生要区别对待,规定所有学生达标的最低限,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拓宽、加深,作为思考题放在课后完成,使这些学生吃得饱又吃得好。

最后,有效的教学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及时调节,以适应学生的全面发展。

传统的课堂教学目标,往往只是为传授知识而设计,虽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不少案例是“教师嚼烂了喂给学生吃”,惟恐学生“噎”着;“教师搭好梯子让学生爬”,惟恐学生“摔”着。现代课堂教学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创造能力。要顺应时代的要求,教师必须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以“探索尝试”为核心来设计各教学环节,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练中悟”。这样的课堂教学目标才能达到真正有效,这样的课堂教学目标才能真正把学生从作业负担很重的“苦难”中解放出来。

三、有效性课堂教学结构的科学化

有效性课堂教学目标确定之后,还要依赖于有效的课堂教学手段,即课堂结构的科学化,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效果得以体现。具体应做到如下几方面。

1.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是模式的科学”,“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这些高度凝炼的语言概括了数学学科的特点。启迪思维、发展智能一直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应关注学生的思考。如讲《过三点的圆》时,我是这样创设情境、引导探究的:找三位同学做游戏,两位同学站好,第三个同学要站在与前两位同学距离相等的位置上,问:第三个同学应如何站,有多少种站法?画出示意图。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整个过程,目标是明确的,操作是自由的,思维是发散的,学生学习始终是积极主动的,这样的过程促进了学生的数学思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比尔・盖茨也说过:“兴趣是打开人生秘密的金钥匙。”可见兴趣对于数学学习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如何提高兴趣呢?首先,教师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动手做数学”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如,为某肥皂厂制作一种包装纸箱,要求所用材料尽可能少。我让学生分组制作,各小组领取了统一的材料,争先恐后地动手制作。由于学生兴趣浓厚,纸箱很快做好了。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自己在用材方面进行评比,评出一、二、三等奖。

其次,通过身边事例感悟数学。如学生大多喜欢体育,我在讲解概率时,引入足球彩票的中奖率大小的计算。这些有趣的例子,能够吸引学生,避免他们在课堂上走神,使他们精力集中,以愉悦的心情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让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进步与发展

思维的“开放性”不应成为学生满足于现状而拒绝学习新的更基本、更有效方法的理由。如果仅仅是为了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发现,而对学生良莠不齐的思维方式熟视无睹,就会失去教师“教”的真正意义,学生也就失去了自我反思与提升的机会。如,在一个不透明的口袋中放有两个红球和一个蓝球,它们的质地均匀、大小相同,搅匀后,第一次摸出一个球后不放回,第二次又摸出一个球,两次都摸到红球的概率是多少?

教师拓展一下,第一次摸出一个球后又放回口袋中,搅匀后第二次又摸出一个球,两次都摸到红球的概率是多少?

再追问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全体学生认真思考,若没有学生回答,教师再及时点拨,通过动手画树状图,发现二者的区别。

没有聚焦的发散是没有价值的,聚焦的目的是为了发散。在关键时刻,教师该点拨的要点拨,该设问的要设问……失去了教师对学生的有价值的引导,学生就不会有实实在在的收获。

课堂教学必须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学生应当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在这一点上,我们应大力提倡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例如,在讲《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时,我举例:“甲、乙两队进行足球比赛。如果甲队在主场以4∶1赢了3球,在客场以1∶3输了2球,那么两场累计,甲队净胜多少个球?”学生纷纷回答:“净胜1球。”“你能把上述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吗?”学生更是激情高昂,回答:“(+3)+(-2)=+1。”接着学生很快填写课本中的净胜球数和相应的算式,然后分组讨论两个有理数相加,“和”的符号怎样确定,“和”的绝对值怎样确定。学生很快说出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这样学生不仅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知识,而且享受了实实在在的进步与发展。

4.彰显教师的主导性

新课程在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并不排除教师的主导性。因为课堂教学同样也是教师的生活,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充满智慧与激情、潜能和创造力。只有具有主导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主体意识的学生。教师的主导性主要体现在如何为学生发展创造条件上,体现在和学生的教学交往中怎样发挥引导的作用,更体现在对自我的认同和自我反思上。所以说,一节课展示的不仅仅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教学艺术,还有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和独特的教学风格。例如,数据的处理、概率的统计等知识应用性强、应用广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当补充进去,并进行相应的实际应用训练,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应用习题。如计算一下有奖销售中得到各种奖项的概率,销售者采用有奖销售的办法获得的利润,等等。因此,教师平时应注重各种信息的收集整理,注重精讲精练,充分彰显自身的主导作用。

5.促进师生智慧的生成

有研究者提出,要“让智慧回归教育,让智慧唤醒课堂”。评价一节课的质量,关键应看教师怎样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怎样在师生的教学交往、情感交流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动机。只有智慧的教师才能创造出智慧的课堂,才能培养出有智慧的学生,也才能使课堂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例如,在讲三角形相似的识别方法时,针对“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这种识别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能否把“夹角”改为“角”,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相似的识别方法的理解,而且可以同时复习三角形相似的识别方法。讲解新课时要鼓励学生敢于追问;在知识的上下联系比较中要敢于联想;在总结知识时还要善于综合,使他们的知识、观点、智慧在学习中、在师生交流互动中不断生成新的问题。这样问题与问题的交互,观点与观点的冲突,智慧与智慧的碰撞,新的问题、新的观点、新的智慧,在碰撞中创新,在冲突中萌生,在互动中解决。

6.教学课堂还应注重有效的教学评价

我们在完成了构建有效的教学课堂的根本问题论述之后,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不能忽视,那就是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每次举手发言,对小组活动后的代表发言,不管质量如何,学生发言完毕之后,教师都要给予恰到好处的评价,即使回答不正确,教师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语言。对于课堂上出现的不同意见,教师应该鼓励不同意见者大胆、积极地阐述自己的看法,即使在课上得不到统一,也不要紧,可以鼓励学生课后再去进一步探讨。对在争论中提出创新观点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事实上,激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当然激励要有原则、有尺度,廉价的鼓励会让学生产生心理疲劳,可使学生滋长自满思想,失去自我矫正、自我认知的能力。

课堂教学评价也包括适时检测,即评价学生在某一阶段中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这种评价为不同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即如果学生对某次检测成绩不满意,教师允许学生重考,直到他们满意为止。特别是“学困生”,这种“拖延评价”能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新的学习动力。

总之,只要我们做到每节课具有有效的教学目标,课堂结构的科学化,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等方面,就能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切实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篇6

云南民歌欣赏引入,活动一:看材料(云南民歌简介);活动二:自主阅读《云南的歌会》,图文结合,回顾三个场合(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谈论内容,手法上的不同;活动三,普通音乐会于云南歌会对比视听体会(云南歌会的淳朴自然,气势壮观);活动四:特写定格分析(山野对歌描写的年轻女人与《边城》女子对照图)对比分析人物描写之不同(工笔,描绘,写实;写虚,突出精神风貌);活动五:反复诵读最喜爱的句子并赏析;活动六:小型研讨交流活动(走近民歌民俗)―学习收获(小结)。

这节课堂,几乎没有纯粹的教师教的活动,更多的是让学生从生活中熟知的场景出发,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无拘无束的氛围和环境,让学生充分自主地、积极热情地参与其中,将之系统化,教师仅是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和推理,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过程,自由地探究和归纳得出知识结论。生命是在不断生成的过程中发展的,课堂是尊重、呵护学生成长的家园,教学必须担负起使学生掌握有用的知识和发展完满个性的双重任务,课堂教学必须成为发展性的。

我们用智慧启迪智慧,用心灵点击心灵,用素养提升素养,学生们才能不断地走向成熟,走向成功,走向完美。

新课标举起了“开放”的大旗,提出了“发展性学习”,师生彼此共同经历和交流,共识、共享、共促,“这样才能真正教学相长”。发展性课堂教学让沉寂的课堂热闹起来,互动与交流成了语文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

但仔细审视当前的发展性课堂教学,却也不全是灵动与精彩,出现了很多的虚浮和无效现象。

“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语文课堂教师更应珍视学生对问题的独特感悟和体验,倡导从不同角度和方面去解读文本,培养自主独立的意识,鼓励自主探究前提下的创新。然而,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有不少教师将之片面地理解为“答案越丰富多彩越好”,甚至是“越另类越好”,于是,任随学生随意解读“文本”。“一千个读者”后“哈姆雷特”已面目全非。固然“教材文体只是一个例子”为的是拿它举一反三,培养语文素养,提高语文学习能力。但也不能因此而忽视对教材文本的深入理解,更不能偏离或曲解,影响人文精神的吸收和积淀。

新课程追求的是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没有引起多少思维碰撞的课不是好课。以学生为主体并不等于教师的指导和引领作用“缺席”,当发现学生问题理解有所偏离,教师该做的是适时指点迷津,当好首席指挥官,因为表面上的热热闹闹损害的是教学的内在功能,失去的是教学的真正意义。

案例:《观舞记》活动一,观舞;活动二,自主阅读;活动三,小组内交流阅读感受;活动四,全班交流“舞美在哪”;活动五,赏析自己欣赏的句子。学生读一遍课文,随后就把文本放在一边,学生一会去演,一会讨论,一会竞赛,交流只言片语的读书感悟或问题,而且大多是挪用参考书上的“而且早已将自己所要发言和讨论的内容记录在书上,学生一会儿忙这,一会忙那,非常热闹,我却看不到、听不出激烈的思维冲突在哪。一节新课读一遍学生甚至连字都尚未念准,句子尚未读通更来不及思考,便开始了3分钟的匆匆小组交流,随后就要向大家交流自己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和感悟,谈自己的赏析点,换作是我,可能我不会有如此速度与深层感悟能力。一课堂下来仔细想想却发现不少同学仅作为一个旁听者,甚至听不清人在说些什么,知之甚少。这样的热闹多了又有何用?这样的课堂,缺失是教学目标的真正落实和教师价值引导的神圣。展现的是学生虚假的浅层的主体性与认识,智慧的启迪,心灵的点击,人格的砥砺素养的提升从何体现。试问发言者仅限于那些准备充分的大胆者,他匆匆记完忙完,其他的学生听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这算是全员互动吗?学生早已准备好了,思维的碰撞又在哪?智慧的启迪又在哪?“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文本内容是皮,技法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发展性课堂教学主张先学后教,先思后问,先问后讲,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不充分,思不完整,问讲无从连续,如何让学生真正从学习的过程中体验与收获?

篇7

若将教育视为舒展心灵、放飞个性的完整而健康的师生生活,则呼唤智慧的加盟,真正的教育就是智慧的训练。教师实践智慧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表现出来的教育智慧。在过程上表现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具有解决教育问题、处理偶发事故、创造生命价值的卓越能力,它是出乎意料的、动态生成的,是一种教育机智;在结果上表现为教师对美好生活及存在意义这一“畅神境界”的执着追求。实践智慧作为能力“集中表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他具有敏锐感受、准确判断生成和变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势和新问题的能力;具有把握教育时机、转化教育矛盾和冲突的机智;具有根据对象实际和面I临的情境及时做出决策和选择、调节教育行为的魄力;具有使学生积极投入学校生活,热爱学习和创造,愿意与他人进行心灵对话的魅力”。

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智慧需要学校全程规划和关注、教师教学全面渗透、全体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其中学校管理是前提和基础,教学是主导,自主学习是动力和决定因素。

一、学校管理全程规划,为建立基于智慧生成的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服务

(一)营造人文教育管理环境,加强职业养成教育

实践智慧的培养和教学行为的创新均需要民主和谐的教学管理。建立教学管理的人文机制,营造和谐民主的校园文化氛围,赋予教师自,给予温暖的人文关怀,以激发教师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只有在这样的教育环境氛围里,教师的教学智慧才能发挥至极致,达到“景物一体”之境界。学校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学术活动、社团活动、体育活动,参加社会实践,将学校、教师的要求有效地传递给学生,成为学生的共同愿景,造就乐于进取的心态和不懈追求的动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从实践来看,东北师大强调形成“积极向上、敦品励学、品位高雅、张扬个性”与“乐于从教、终身从教”的校风。坚持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与优秀教师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华东师大盂宪承书院探索四年一贯、循序渐进的免费师范生职业养成教育模式,强调大学四年分别以教师信念、青春校园、思想启迪、从教风采、才艺拓展、回报社会、实践创新和入职强化等为主题逐步实施教师养成教育,以增强未来的青年教师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实现他们在“综合素质、个人形象、专业情谊、事业追求”等方面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建立、健全教学技能训练中心,以全程教学技能训练强化职业技能培养

整合学校现有的小学教师教育实践资源,如微格教学系统、语音教室、电钢琴教室、舞蹈教室、音乐教室、书法教室、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室、儿童能力训练室等,建立、健全多功能、全方位为学生实践服务的教学技能训练中心,实施全程教学技能训练。全程教学基本技能训练以教育行动研究为载体,以微格教室为中心,各种教学实践资源配合使用,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确立和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初步具备教学组织和班级管理两种能力,具备识谱视唱、少儿舞蹈和简笔画三项艺术素养,具备教师语言、三笔字书写、心理辅导和课件制作四种技能,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

运用微格教室开展模拟教学,学生比较容易进入角色,课后的评价也更能切中要害。通过教学模拟和实践课,通过教学动作技能分解训练、教学心智技能训练、教学案例训练法等形式,进行备课和小组讲评等模拟教学实践,以强化教学技能训练为核心,使学生初步形成包括备课技能、导入技能、教学语言技能、教态变化技能、板书技能、组织教学技能、演示技能、结束技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在内的各种教学技能。

(三)建立职业技能成长档案袋,实施职业生涯计划全程服务

职业技能成长档案袋作为一种有效促进学生专业成长的平台,系统性、规范性的记录整理大学生涯中个人教学基本功进步、学习反思、教案设计、研究课题能力、成果荣誉、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教师与同伴)等丰富的教育教学信息,其内容有学者形象地描述为“用激情去收获每一次的感动,用诗意去描绘每一次的成长,用欣赏的情怀去把美丽的智慧精彩呈现”。成长档案袋能展示个人的生命历程、成长轨迹,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专题内容整理、自助式学习、小组学习、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评论交流以及其他非正式的学习活动等,实现了学习方式的转变,能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完善个人知识结构。成长档案袋的建设有利于学生领悟职业技能成长的责任感、使命感与成就感,明确教师职业发展目标与理想;有利于促进学校人力资源管理手段的创新,充分实现“让每一位学生充分发展”的管理目标,切实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师发展理念。

(四)稳步推进顸岗实习支教,构建大学与中小学的“协作关系”的实践教学双轨模式

对学生来说,通过“顶岗实习支教”,学生能有效而负责任地开展教学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教育调查和教育研究、协助实习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在当地开展文化科技赶场活动或文化科技推广主题宣传活动。让学生把学到的专业知识、教育科学理论和教师职业技能综合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提高实习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增强教师专业素质,培养自己从事基础教育的独立工作能力,提升自己的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整体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树立和巩固专业思想,进一步增强从事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树立献身教育事业的信念,也可以增强为农村基础教育服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意识。因此,顶岗实习支教是一条从学校迈向社会、迈向成功、迈向美好未来的绿色通道。

从教师教育的全局看,顶岗实习支教为师范院校与中小学合作培养学生,建立“协作性一合作关系”提供了平台。顶岗实习支教形成的伙伴合作关系有利于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必须寻找双方的共同需求,建立双方的信任关系。师范院校需要中小学的实验平台,如微格教学资料的搜集、教学实践、教育实习、教育调研与实验等,也有利于改变当前教学实习的困境。中小学需要大学的智力支援和信息资源,如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中小学的管理水平、专家讲座、聘请兼职教师、图书资源共享等。因此,这是师范院校与中小学双方进行资源整合,借助对方的智力资源服务于本方的教育与科研,实现互利共赢的重要举措。

(五)逐步建立“双导师制”,指导学生提高从教能力

“双导师制”是指师范院校教师和实习基地教师共同担任免费师范生导师,旨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指导学生提高实践操作能力的一种教育模式。一般“校内导师”由校内师德与专业水平较高的教师担任,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校外导师”从来自

基础教育领域尤其是本校实习基地的教改专家、特级教师、教学名师以及优秀校友的教师中聘任,主要在学生专业学习、学术活动与专业实践活动方面指导学生。他们通过讲座、座谈会等形式引导学生,并在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成为他们教师生涯的启蒙教师。使未来的青年教师乐教懂教会教善教,实现中小学需求动态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协调统一,形成连续、全程的见习、实习机制,积极引导未来的青年教师了解基础教育改革动态,提高他们的从教能力,从整体上提高免费师范生培养质量。

(六)在校园网建立“教学技能训练”主页,促进实践训练的信息化

尝试在校园网上设立“小学教师教学技能训练主页”,将教育实习的程序和规范编制成形象直观的电视教材;搜集本校毕业实习的音像资料、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班级管理、课外活动等教学案例与专题报告。学生结合课堂训练,可以随时随地上网观摩、学习;可以下载他人的教学录像,长期保存;可以开设专题论坛,让参与课题研究的学生把自己课题研究的做法、经验、体会、问题及时上传到网上,大家一同学习、交流;可以写读后感或观后感,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多维视角的培养。指导教师平时不必亲临现场,只需通过网上观看学生的训练实况,也可以进行指导,写出评议意见。这种常态化的训练机制互动性强,突出能力强,减少了课堂训练时间,节省了指导实习师资,扩大了训练范围,优化了训练效果,有利于学生将理论与鲜活的教学案例结合,实现与专家、教师、同学的交流学习,更深入地体会教师行为对教学关系影响的微妙之处,为培训和提高学生教学实践技能提供了极大便利,也为集中教育实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还能不断提取生成教育智慧。

二、教师教学力求全面渗透实践智慧的启迪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是全面培养教师实践技能和发展实践智慧的主渠道。“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每一个热爱学生和自己生命、生活的教师,都不应轻视作为生命实践组成的课堂教学,从而激起自觉上好每一节课,使每一节课都能得到生命满足的愿望,积极地投入教学改革。”

(一)实现教学理念的转向

为了适应全面培养实践技能和智慧的需要,教师必须首先转变教学观念。(1)由狭义教学向广义教学转向。狭义教学以书本为教学对象,以掌握书本知识为核心目的,不重视解决实际问题。广义教学以教材(书本)、师生交往、各种媒体、日常生活、乡土资源、网络乃至教师的知识结构和人格魅力等课程资源为教学对象,把教育教学内容从书本里、课堂中引向学生的生活世界,重视使学生学会在生活、学习中发现问题,完善知识建构,实现自我的可持续发展。(2)由独自式教学向对话式教学转向。独白式教学以教师为本位,由教师主宰课堂,以教代替学。对话式教学强调的是师生的交往、互动,“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他们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上课成为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3)由依赖性教学向独立性教学转向。传统教学是建立在学生的依赖性的基础上,忽视、压制学生的独立要求。现代教学是建立在学生的独立性的基础上,相信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相信学习过程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教学过程是一个“从教到学”即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4)由知识性课堂向生命性课堂转变。知识性课堂把教学局限于认知层面,抑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变化。生命性课堂则把课堂理解为生命成长、人性养育的殿堂,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愉悦的情绪生活、积极的情感体验、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用经验来激活知识,用思维来建构知识,用情感来丰富知识,用想象来拓展知识,用智慧来批判知识,用心灵来感悟知识。

(二)促进“学习场”的生成

所谓“学习场”是一种刺激、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包括了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在内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学习环境”。生成“学习场”不是单纯的物理环境的设计,还包括师生“交互主体关系”的新型“关系场”的确立。(1)生成“学习场”就是提供“教育性模拟”的情境。“模拟情境”是“介入生活本身的实验场”,是在活生生的交互作用之中经验世界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共同体,于其中可以进行由话语与行为组成的对话,展开着意义的交流与抽象。“模拟情境”是浓缩了生活与学习活动并附以经验的一种“媒体”。(2)生成“学习场”就是设定必须思考、促进思考、验证思考的情境。通过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的意义交换与抽象这样一种“文化创造”的实践,掌握人类的文化遗产。(3)生成“学习场”就是设定基于话语与行动的对话情境。在新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活动与体验、作业与实习,既传递来自教师、课本、课堂的“明确知识”,又以批判性反思的态度生成难以用明确的形式表达的、整合的“默会知识”。因为“实践的技能很难诉诸文字,科学的创新根源于默会的力量”。

(三)强化师生交往,促进教学中的互知、互悦、互动

Van.Manenl.M(1991)说,“教学比舞台表演要求更高,因为教学不只是彩排,而是一个人际间互动的过程。不像舞台演员,教师从来不能确定他们的台词。教学需要现场的技巧,知道瞬间里如何理解变化的情境,要及时、瞬间知道孩子的感受,要知道怎么做,如何呈现事物,何时停止,如何创造教室中的气氛。”呵见,教学中的师生交往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中的师生交往主要通过主体在认识上、情感上、行为上的相互理解即“互知”“互悦”“互动”来表现。“互知”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需要与动机的角度去理解自己,要引导学生参与、体悟和享受教学全过程,发挥自身的课程资源价值;引导学生表达学习需求、调控学习行为;要激发和培养师生的自我发展的愿望和能力,促进彼此的职业能力发展。“互悦”要求教师要体验学生情感,常持“悦人”之心,展现较强的人格魅力与工作魅力,要求从形成或改变人的某种感情人手,体验创设活动之“悦”以激励学生“自悦”。“互动”要求精神层面的“心领神会”“视界融合”与实践层面的“显性对话”和“适度参与”结合,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并引导其适时适度参与,同时要逐步地实现话语表达权、文本解释权、教学过程的控制权、教学效果的评价权的转移。

(四)积累有关教学案例,推广案例教学,缩短教育理论与教育情境的距离

赫斯特认为,教育理论应被描述成一种实践性理论,既有关阐述和论证系列实践活动的行动准则的理论。根据赫斯特的观点,教育理论的学习应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使学习者理解理论,培养学习者的实践能力,让其学会理性地实践和理陛地活动。

案例教学就是理论与教学实践有效结合的形式之一。理查特说:“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案例教学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始于课程设计,在课程设计中选择并确定案例展示的序列,教学中遵循“案例导入”“案例讨论”“案例总结”的一般程序。案例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解决问题等能力和品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整合教育教学中那些“不确定性”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中所出现的两难问题,掌握对教学进行分析和反思的方式,大大缩短了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并更好地掌握理论。

篇8

关键词:教学模式;智慧课堂;融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1-0070-03

蓦然回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整整十年。在课改实施过程中,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推广,各种教学模式也是层出不穷[1]。新课程专业推进工作组负责人余文森指出:“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与终极目标是重建课堂文化”。这表明了课程文化和课堂文化的关系,以及课堂文化重建的价值。如何把一个僵化封闭的课堂转变为一个开放与生动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学习场所,给学生创新、创造、想象、发挥的空间,让他们从被动的接受知识到主动地寻求知识,这需要教师激励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去领悟,使课堂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让智慧走进课堂[2],这是各国教育学界关注的改革重点[3]。

本文以内乡县衙匾额现象为切入点,采用文理融通教学模式,以构建智慧课堂为目标,探索一套新的教学体系,旨在教给学生以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其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专业素养相统一的健全人格的“人”。

一、构建融通课堂的必要性

融通,即融会通达而无滞碍,就是融合畅通、融合通达的意思。融通在经济运行过程中使用较多,如资金融通、税务关系融通等,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融通”已涉足到各个领域,如文化融通、职普融通等。职普融通是教学模式改革的先行者,是通过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携手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培养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目前这种教学模式逐步进入各级各类课堂教学中,如中关村三小的“打包”课堂:即科学、数学、语文3门学科的3位老师共同上好一节课;西安交大的团队教学:三位教师分别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出发,灵活运用讲故事、打比喻、探究启发等教学方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地联系实际,关注当代中国社会问题,激起学生论辩的冲动,台下与台上教授互动讨论,完成一堂精彩的公开课。北京师范大学培训学院院长陈锁明认为,“真实的学习”要求课程与现实生活相关联,课程本身不是冰冷的知识,而是生动的现实问题。老师在课程中不再扮演授业者的角色,而是起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学习的作用。参与学习的同学通过分析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将抽象的理论和具体的问题相结合。在应试教育的今天,教育过程往往过于强调理论素质的提高,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形成了人才培养的工具化倾向。如何让学生从成器到成人再到成才,必须转化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实现人文教育与技术教育相融通,素质教育和能力教育相并重。在教学内容的组合上,要合理设计人文教育与技术教育二者的有机结合,要探索其融通之道,注重运用讨论式、辩论式、问题发现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将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素质。

二、构建融通课堂的基本要素

课堂是一块凹地,所有的课程都在课堂里汇聚并得以整合;课堂又是一块高地,所有的课程都在课堂里提升并得以实现[4]。课堂教学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所在,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机制,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基本课题。融通课堂主张“立体式、大容量、学科交叉、文理融通”的特点[5]。融通课堂教学大致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第一,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学方式,达到师生之间的和谐进步。

第二,强调教师备课中备学生的问题。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仅仅从书本出发,课堂教学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高效课堂更无从谈起。

第三,认真选题。在融通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选题非常重要,不是所有的课题都可以用来做融通课堂教学。选题必须具有生活性,便于学生理解;具有多学科性,便于实现学科交叉;具有典型性,便于实现文理融通;具有基础性,在现有知识范围内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第四,组团备课,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选题确定后,再选择合适的教师组团备课,研究课堂教学的内容、细节、步骤及必需的教学设计。

三、融通课堂教学案例

1.确定选题 设计方案。内乡县衙位于河南省西峡县城,是我国目前唯一保存最完好的封建时代县级官署衙门,为国内第一座衙门博物馆。县衙以其特有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自身的魅力和特有的风格,被誉为绝无仅有的历史标本。内乡县衙各个主要建筑物门前都有一方匾额、一副对联,使建筑生机盎然,意境深远,引人联想,发人深思。1996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后,吸引着各地游客竞相前往,也是全国廉政教育基地之一。选取县衙二堂中匾额“琴治堂”作为切入点,首先观察“琴治堂”现象,进而结合凹凸映射和光学原理进行分析,最后讲解古代雕刻艺术,了解中国文化,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实现文理融通,让智慧走进课堂,同时对推动地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内乡县衙的“琴治堂”现象。内乡县衙的二堂正中悬挂着大匾“琴治堂”,琴治堂是二堂的一个雅名,引用了《吕氏春秋》中的一个典故:孔子有个学生叫宓子贱,当年在山东省的单父县担任县令时,身不下堂、鸣琴理案,把单父县治理得井井有条。他的后任知县也是孔子的学生叫巫马期,整日奔波于民间,凡事都率先垂范,亲自去做,虽然同样治理好了单父,但却感到非常劳累,就去请教宓子贱,宓子贱对他说了这样一句话:“我着重于用人,你着重于办事,用人者安逸,办事者自然劳累”,后人遂用“鸣琴而治”称颂县官“知人善任、政简刑轻”,于是就把二堂叫作琴治堂了。琴治堂体现了古代官员知人善任的用人智慧,警醒各级官员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努力做一个“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现代领导干部。同时衙门文化目前也是教育学生的活教材。

3.“琴治堂”现象的现实意义。在繁杂的社会文化冲击下,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受到冲击,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人生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重利轻义、诚信意识日渐缺失、个人主义思想泛滥。“仁、义、礼、智、信”理念逐渐淡化,因此高校和社会有义务重点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琴治堂”现象无疑是培养大学生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生观,重义轻利、诚实守信的价值观,心怀国家、兼济天下的爱国意识和精神的活教材[6-7]。

4.“琴治堂”现象的艺术价值。步入二堂,“琴治堂”三字映入眼帘,从正面看,它是凸出来的,有浮雕效果,从侧面看,它是凹进去的。这种视觉上的凹凸感反映了精美高超的雕刻艺术,并且警醒世人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多角度的思考问题,这是从艺术和哲学的角度来看待这一现象[8]。从科学的角度上,这里包含着凹凸映射和光学现象,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原理,不失为文理融通的典范。

四、总结

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也就是说,教师的“教”是把原来书本上的死知识变成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活知识,让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学、思、疑,去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

融通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形态,集中表现为教师结合实际选题、团队备课和讲课,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是文理融合的智慧结晶,是融学生认知建构与情感激活、教学控制与情境创设为一体的教学形态。旨在为教学产生一种动力、牵引和导向作用。通过实施融通教学的智慧教学模式,探索出了学科交叉的教学模式,让智慧走进课堂,使课堂不仅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而且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土,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要求教师是有智有谋的改革者,担当起占领教学“制高点”的重任,进而优化教学[9]。

参考文献:

[1]王平强.教学变革:从重理论到重实践的嬗变[J].教学与管理,2013,(2).

[2]刁培萼,显.让智慧走进课堂 推动课堂文化重建[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9(4).

[3]吴遵民.当代国际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动向及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8).

[4]王红,张琳.推动“改课”方能落实“课改”[J].中小学管理,2011,(4).

[5]李根全,宋金[,张萍,等.优化教学模式 构建高效课堂[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11(9).

[6]余良耘.儒家文化精神中的张力[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21(6).

[7]卢继富.儒学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3(11).

[8]刘鹏九.内乡县衙与衙门文化[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

[9]张崇善.课堂教学改革必须强占两个“制高点”[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20(11).

Optimization of Teaching Model by Creating Interdisciplinary Coursework

SHI Yue

(N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nyang,Henan 473061,China)

篇9

反思、借鉴、研究 写自己的故事―投身教育叙事研究;在实际中躬行―在调查研究中获取真知;致力案例研究―在借鉴中拓展;以点带面―从个案研究中寻求规律;坚持在路上―在行动研究中提升;课例研究―成长的阶梯;教育实验研究―探寻因果关系;课题研究―用科研解决实际问题;关注差生研究―构建无残缺的世界;投身校本教研―从表象中发现真理; 信息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辨伪存真;教育日记―我手写我心;课堂教学回顾―在反思中提升;恰当表述成果―在写作中锤炼;携手同伴―学会欣赏他人;自我超越―在审视自己中发展。

内化、提升、行动 我的未来我做主―做好自我发展规划;不断调适自己―适应教师角色重新定位;积累实践智慧―成功的起点;关注细节―成功的基本视角;养成好习惯―成功的基础;让学习成为需要―迈向学者型教师;在活动中体验发展―参与式学习;与大师对话―沐浴书香,阅读经典;把房子建在磐石上―练好新课程下的基本功;插上成功的翅膀―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在岗位上开拓―投身校本课程开发;把握发展的永动力―成为学习型组织的一员;善于课堂观察―使教学更贴近学生;了解情况,搜集资料―在访谈中获取信息;自我修炼―提升能力的关键;从繁杂中提炼精华―在总结中提升自己;在教学现场挖掘珠玉―在教学诊断中获益;课堂教学观摩―感受课堂教学实况;校本培训―离自己最近的研修;听课与评课―不可轻视的学习发展机会;专题讲座―获取信息、开阔眼界的重要途径;自我超越―自我发展中的三级跳

引领、协作、超越 骨干教师引领―三人行必有我师;专家引领―登上发展的快船;与学生共成长―育人也育己;集体备课―在群体智慧中升级才智;同伴互助―不可缺少的外部力量 ;教师沙龙―让智慧与思想美丽碰撞;借力登高―在教师合作中前行;融入团队―在集体中成长;创新教学设计―专业发展的助跑器;科学的教学评价―专业发展的加油站;追求教学创新―让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表现真我风采―形成自己的风格;从追赶到超越―走上名师的灿烂轨迹。

篇10

(一)研究哲学思想及其经典哲言

“哲学源于惊异”。打破了原有的思维常识,思维定势,你就产生一种惊异,产生了惊异才能使哲学教学产生魅力。

一块石头,只要把它多余的边边角角去掉,就能飞起来。这使哲学家想到了人,人哪怕像石头一样愚笨,只要能舍弃多余的东西,也是能够飞起来的啊!哲学家以璀璨的思想照亮了哲学不断向前发展的道路,无论是古希腊哲学还是中国哲学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之光,诠释着追求哲学智慧之路上的点滴感悟,或通俗或深邃,或浪漫或晦涩。也正因为有了他们,哲学茫茫的夜空才能闪烁出点点繁星,让人对其充满无限的遐想。教材中的名人名言和哲学故事都是非常有价值的教学资源。传统的政治课教学中,我明显的感觉到多数学生不能把哲学家和哲学家的思想对号入座,对有些哲学家的思想不理解,甚至不接受,最终不能达到充实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认识的预期目的。

(二)引领哲学体验生活,在思辨中发展

罗列一些生活中的思辨哲学:

1.铁饭碗的真实含义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而是一辈子到哪儿都有饭吃。

2.对的时间遇对的人,是一生幸福;对的时间遇错的人,是一场心伤;错的时间遇错的人,是一段荒唐;错的时间遇对的人,是一声叹息。

3.爱加爱等于非常爱(两人相爱),爱减爱等于爱的起点(每天都新鲜),爱乘爱等于无限的爱(社会之爱),爱除爱等于惟一的爱(对爱的忠诚)。

4.所谓单相思,就是你把她/他放在心里面,她/他把你放在心外面。

5.听人说话只信一半是精明,知道哪一半可信才是聪明。

让学生去真切感受哲学那丰富而深邃的思想,特别是从中获得对现实问题的启迪与感悟,最终“学会思想”。一方面它能够带给学生不断否定和超越自我的品质,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另一方面,它为教师和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认识提供了更多可借鉴的空间,使政治课堂教学充满思考与辩证,让学生在思辨中感悟,在思辨中求知,在思辨中生成,在思辨中发展。

(三)重视哲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宋代学者程颐也很强调学和思的结合,他说:“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之。

哲学是一门特具思辨性的学科。教师除了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和立场观点的教育外,还应特别注重对学生哲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抽象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一方面,培养学生抓住事物本质属性,从广泛的社会实践中,从千差万别、千变万化的个性中找到共性,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我们身边的人、事,我们的社会、国家,我们的思想,大到宏观天体、小到微观世界,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在变化着。因此,我们看事物的时候应该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另一方面,注重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培养,让学生逐步学会在运动、联系、矛盾中去考察和分析事物。政治课堂是一个前后连贯、互相渗透,包括了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价值观、人生观等一系列哲学问题的系统。哲学是一种对各种思想和认识的贯通和超越的思想,是“智慧之学”,是追求真、善、美的学说,是人类精神的灵光和时代精神的精华。要在求“是”的基础上,重视对学生的心灵、智慧的开发,重视对他们性情的陶冶,重视人格与个性的教育,重视对情感、情绪和意志的培养,重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倡导,使学生理解人生的意义,追求更高的生活境界,这才是我们要给学生的最最重要的东西。

(四)留够学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