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理论范文

时间:2024-01-02 17:47: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育信息化理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育信息化理论

篇1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军校 教学

我校作为培养部队基层人才的初级指挥类学校,目前正在为国家努力培养能够运用高科技作战的综合类军事人才。而要达到此目标,教育信息技术的大力推广就必不可少。在2003年,我校就为全校教师配发电脑。目前,所有教职工人人有电脑,所有教室都是多媒体教室,学生宿舍也配发了电脑,各学科也根据自身教学的需要,建立了多间多媒体教学实验室。但是,我校的信息技术工作在发展过程中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同样存在着很多问题。虽然教育信息技术得到了教育界的专家和学者的广泛关注,但是由于缺乏实际应用经验,信息技术在我校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未能被普遍以及深入的应用。这意味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教育组织形式的变革并未因为教育信息化建设而加速实现。

教育实践证明,教学改革潮流要求教师突破以往单一、以教师为中心、灌输式的教育模式。现在社会对老师的要求不仅要具有丰富的教育经验,渊博的教育理论,扎实的学科知识,还能够熟练地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学知识。由此可见,如何掌握实用的教育信息技术并把这些知识有效地运用于教育教学领域,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仍是学校教育者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 教育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1.1 教育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教育信息技术是运用教育科学、信息科学的原理与方法获取、处理、传播、控制和利用教育信息的方法手段体系;是人类的教育活动中所运用的一切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应用教育科学、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同教育信息打交道的技术,都叫做教育信息技术;在教育系统和教育过程中凡是与教育信息密切关联、共同作用的技术都叫做教育信息技术。

1.2 教育信息技术的具体特点

数字化:目前教育界提到的教育信息技术,主要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数字化技术,即数字化使得传播信息、操作简单可靠并运用统一的标准进行衡量的数字化技术。

网络化:目前的教育信息技术实现了信息资源与网络的完美结合,网络化的优点是资源共享,时空不限,多向互动和便于合作。

智能化:人工智能将成为信息化教学系统的核心技术,智能化将使得系统能够做到教学行为人性化,人机通讯自然化,繁杂任务化。

2 教育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2.1 利用教育信息技术促使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从而组织一系列教学活动,其中采取的方式和方法。现在教育界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讨论法、演示法、发现法、讲授法、谈话法等。这些方法即适用于教师有效地教授课程,又适用于学生真正掌握学科知识。以英语教学为例,英语教学应该达到的目标是促使学生可以熟练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和深入地学习。但伴随着中国英语教育多种弊端的存在,使填鸭式教育依然处于主导地位,严重阻碍了英语人才培养的步伐,导致了大量学生经过多年的学习以后,仍然对英语知识一知半解的尴尬状态。比如以下句子:

An apple is in the box.

In the box is an apple.

学生知道第一句是陈述句,第二句是倒装句,但是何时使用第一句,何时使用第二句他们就分辨得不是很清楚。有些教师是带实物来课堂进行讲解,有些教师是用画简笔画的方式进行讲解,这些虽然可行,但是耗时耗力。如果不演示,离开感性认识的教学犹如空中楼阁,往往很难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体现了各种方法的高度结合化,就可以很好地解决了以上的问题。教师可以恰当地利用动画、电影、电视片段、录音、文字等多种载体之间相互的帮助和影响,对于两种句型所强调的内容进行动态演示,让学生真正了解,第一句强调的含义是苹果所在的方位,即盒子内;而第二句强调的含义是盒子里面装的东西是苹果。学生通过观看实物演示的过程和经过动画设计出来的想象效果,均能巧妙而容易地实现,真正做到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运用自如,使教学方法达到了高度的综合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形成了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独特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理解所学内容,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2.2 利用教育信息技术促使评估形式的多样化

篇2

在新世纪的十余年中,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为人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和极大的发展潜力,信息技术迅猛地影响、渗透、冲击着教育,由此带来教育思想、内容、方法、手段的深刻变革。作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也受到信息化的强烈冲击。心理健康教育有关工作者不仅认识到了信息化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更认识到信息化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需要,以及信息化社会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冲击问题,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整合的要求。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现代信息技术高度发展并已经深入到教育的各个领域这一特殊背景条件下提出的,它标志着在信息社会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是指广泛利用现代信息设备和技术,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成本,以培养人们良好的心理素质,维护良好的心理健康标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加强社会适应能力,预防心理疾病,矫正不良的心理及行为偏差,开发心理潜能,促进人类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的一项系统工程。简单来说,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化发展道路。而普通高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笔者认为,是指在普通高中校园内外,将现代信息设备和技术广泛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宣传、心理预警等领域,让高中校园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当代先进的科技水平下得到最佳发展。那么作为基础教育的最后一站,普通高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实现信息化,以及如何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在世界信息技术挑战的大潮中顺应潮流,推动学校德育乃至学校教育的现代化,以实现“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这一心理健康教育总目标,是我们现代心理健康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本文试图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尝试着在普通高中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平台,探索与实践普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道路。

二、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平台的构建

(一)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信息化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提高课堂的教育教学质量是我们一线教师的不懈追求。普通高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1.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这是最常用的信息化手段。由于高中阶段的心理健康课与学科的系统教学有较大不同,心理课更多倾向于活动体验形式,所以除了运用传统的电脑课件进行教学外,还可以利用多功能教室的先进设备,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人际关系交往、情绪辅导、思维力训练等方面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实用的心理知识。例如在高一新生适应性心理辅导一课中,笔者运用畅销书《谁却了我的奶酪》制作的动画片头来引入高中生适应这一主题;又通过观看动画中迷宫里四个小主人公面对奶酪消失后的不同反应,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进入高中后的不同学习生活状态;之后又继续来猜测主人公积极应对的方法,并请学生来扮演角色……整部动画十五分钟,但是贯穿整堂课。通过动画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和主动改变,区别于传统的说教式教学,信息手段的引入更生动简洁地达到让学生积极主动适应高中生活的教学目标。

2.建立交互式多媒体教学信息系统。建立交互式多媒体教学信息系统,让学生能够通过远程进行知识的交互式学习。交互式多媒体教学信息系统能够通过网络提供文本、图形图像、音频、动画,甚至电影和虚拟现实等多种形式的综合信息,使学生获得的信息全面而生动,具有较高的信息传递效率。它不仅能使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获得大量的信息内涵,而且由于多种感觉通道的信息加工,大大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自2012年秋季《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实施大大提高了选修课的比例,同时我省教育厅和教育技术中心推出普通高中选修课网络课程平台,每一个普高学生都可以通过互联网,选择自己喜爱的各类选修课程,随时获取同类课程的教学库,远隔千里的师生或同学可以进行协作学习。截止当前,该课程平台上已有十余门各具特色的心理健康类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任务要求以及认知方式,选取各个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材料生成知识。

(二)网络心理辅导平台的构建

1.心理测评系统的实现。传统意义上的心理健康评测基本上都是采取开展问卷调查或者面对面交谈的方式进行的,这种方式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例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对结果的统计不具有实时性;同时,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时,巨额的数据录入往往让我们一线心理老师望而止步。而建立在线的心理测评系统则可以有效克服这些不足。在录入充足实用信息的同时也是心理档案的建立和心理预警系统预警的依据,为班主任和心理教师的学生心理辅导提供参考意见。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学校自2009年引进一项中小学心理健康测评系统,安装于学校机房。该系统拥有64套适用于中小学生的常用心理量表,如《90项症状清单》、《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等。采用的是先进的开发技术,优化的网络设计以及安全的数据库管理进行开发实现,服务器所采用的系统是安全性较高的XP系统,数据库系统采用的是分布式的大型数据库SQLServer,保障了数据的安全。除心理测量的预警作用外,在线的心理测试还可以为学生未来生涯作指导。例如笔者所在学校在2010年引进高中生生涯规划系统,该系统不仅拥有自我、个性、能力和价值观等测试,以帮助学生了解自我,为文理分班做出科学选择,还集中了各大高校的录取信息和专业信息,为学生填报高考志愿服务。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在心理健康领域得到了更为人性的发展,为学生的获得最大利益服务。

2.在线心理咨询服务的实现。笔者在普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多年,实际工作中遇到大量的学生心理问题,从普通的学习适应问题、人际交往问题、青春期恋情受挫问题到较严重的抑郁症、强迫症,甚至精神分裂症等。在每日咨询时段总是应接不暇,而一个完整的咨询一般是60分钟左右,至少是45分钟,因而咨询室每天最多只能接待3~4个学生。这使得很多确切需要专业心理咨询、或者急切渴望得到心理老师关注的学生得不到有效帮助。针对这些实际问题,我认为在线心理咨询服务是一种非常合适普通高中心理健康辅导的有效途径。首先,在线心理咨询服务不受时空的束缚,具有快捷、高效的特点。其次,在线心理咨询服务让学生有自由的选择权,且隐秘性强。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巅峰,他们有很强的自我保护心理,往往不愿意公开自己的心理问题,即使面对心理辅导老师,也无法袒露心声。而网上心理辅导不受时空限制,没有尴尬之说,操作方便、简洁,隐秘性强。像早恋等隐私问题,学生可能不愿或不敢与老师直接交流,而把自己的心声写到网上,不仅可以使他通过虚拟化角色出现在辅导老师面前,避免了尴尬,而且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求助方式。在线心理咨询的实现形式可以是即时的聊天工具,如ICQ、OICQ等,也可以是网络论坛、留言簿、电子邮件等,这就需要用到富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网页。

篇3

关键词: 创新教育 教育理论 具体化

当前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已不再是“陪衬”,而是社会与经济的基础。知识经济需要创新知识、创新人才,自然也需要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教育界、心理学界对创新教育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但如何将创新教育理论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真正解决在课堂教学中既能传授知识,又能培养创新素质这一问题的研究却不尽如人意。笔者认为,只有将创新教育理论与学科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才能走出一条以课堂教学为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主渠道的特色之路。

一、对创新教育理论具体化的思考

实现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素质这一目标,关键在于要用创新教育理论指导教学,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实现创新教育理论的具体化。创新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而这种指导作用是通过具体化实现的。把新理论、新思想变为实践,同提出一种新理论、新思想具有同样的价值,它也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创新教育理论具体化的过程就是将理论转化为方法、策略的过程。

二、实现创新教育理论具体化的 “四部曲”

1.把创新教育理论与中小学生心理特点结合起来,形成中小学生创新素质目标体系。要完整、准确地把握人的创新素质结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并重,突出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不仅是一种能力,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状态。一方面,创新精神就是问题精神,另一方面,创新精神就是否定精神、批判精神。在培养中小学生创新素质的过程中,必须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摆到重要位置上,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形成创新个性。就形成了中小学生创新素质的目标体系,即完成了创新教育理论具体化。

2.把创新素质目标体系与学科结合起来,形成学科创新性教学目标。确定中小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目标后,要结合学科特点将这些目标学科化,表现出学科的特点,分解到各个年级。同一目标在不同年级有不同的标准和要求,进而形成目标的递进层次。这些标准和要求既要符合学科特点,又要符合年级特点。这是创新教育理论具体化的第二部曲。这个环节使创新素质目标具有了学科形态特点,这实际上是创新教育理论的学科化。

3.把学科创新性教学目标与教材结合起来,形成创新性教学双向细目表。创新性教学的一个本质特征是在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创新性教学把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看做是一个过程,为培养创新素质找到了最适合的载体。要真正地把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融为一体,就必须找到它们之间的结合点。这就要把创新性教学目标和教材结合起来。这是创新教育理论具体化的第三部曲。

4.把创新性教学双向细目表与具体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形成落实目标的具体形式。创新性教学双向细目表编制后,最重要的是将训练目标的结合点具体化。这是创新教育理论具体化的第四部曲。创造性思维形式适用于任何一门学科、任何一个领域,这就是所谓的一般性。当这些具有一般性的思维方式应用于某一学科时,就必须把它们与学科内容结合起来,找出具有学科特点的、更具体的形式与方法,它是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关键所在。综上所述,在教学中只有找到这些具体的形式、方法与策略,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因此,实现创新教育理论的具体化是创新教育的生命所在。

三、创新教育理论具体化的实验研究

1.创新素质与学习策略之间的内在关系。创新教育在学科教学中进行,不仅需要适宜的土壤,更需要明媚的阳光。如果将创设问题情境、开辟自主学习空间、营造心理安全氛围等作为土壤,那么明媚的阳光就应该是与创新素质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的学习策略。

2.学习策略学科化找到了创新素质与学习策略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就等于找到了优化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关键。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地、具体地将学习策略与创新性教学结合起来呢?这是我们对创新教育理论具体化的进一步理解,即学习策略必须学科化。所谓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学习策略对任何学科的学习都具有指导意义。实现指导作用的最佳途径就是结合学科进行学习策略教学。

3.人类发展史上,所有的创新都源于问题。问题诱发创新需要,产生创新动机。创设问题情境就是为学生搭建创新的平台。创设问题情境的关键是问题设计。问题设计要抓住以下两点:首先,紧扣教学目标。问题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教学目标必须问题化。其次,问题要有价值。问题价值的体现主要在于能否促进学生心理发展。

四、建立创新教育理论的评价和保障系统

传统的教育以分数衡量学生,以平均成绩衡量教师水平,以升学率衡量学校的标准是单一的、片面的,也是不公平的。

对学生的评价。在德智体美劳全面评价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并给予学生的个性特长以较高评价,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动手动脑能力。坚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坚持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坚持因人而评。

对教师的评价。在对职业道德、教学水平、管理能力、教研成果等全面评价的基础上,鼓励教师教有专长,成为某一学科某一专业的专家,鼓励教师大胆改革,勇于创新。

实施创新教育需要有宽松的环境、正确的领导等一系列外部条件作为保障。基本构想是:(1)建立开放的教育管理模式,创造健康有序、和谐向上、激励先进、有利创新型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2)在可能的范围内,把教学的自还给学生和教师,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尊重教师对教学内容、方法等的革新。(3)建立有关创新教育实施的法规制度,如规定班级人数的限额,教育经费筹措的法制化,等等。

创新教育是教育上的一场革命,没有现成的道路和多少可供借鉴的经验,而且,创新教育意味着它本身也处于不断变动创新之中。只有密切关注现实,加强教育研究,使个人的创造才能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使个人的创新活动与集体的创新活动保持一致,创新教育才能得到社会的响应,从而真正贯彻实施。

参考文献:

[1]朱智贤.思维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4

1.1实用性

数据是检查、监督的依据。而要想将信息管理系统建立起来,也需要依靠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将详细的数据收集起来,并将这些数据利用起来,使其可以为项目管理提供更好的服务,有助于帮助上级主管部门对继续医学医学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和落实情况加以了解和掌握。

1.2灵活性

大多数医务工作者都比较忙,工作时间不太固定,有的时候抽不出时间来学习,而网络继续医学教育正好可以解决这些难题,因为其不用受人数、时间、地理位置的限制,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育手段。在网络继续医学教育中,人们可根据自主时间安排完成学习,通过MBOX医学宝可在线学习、移动学习、集体学习、考勤刷卡、无线互联。在网络远程继续医学教育中,学生可通过电脑网络进行自学,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得到教师对其的个别辅导,使得教育对象和教育者之间可以实现不受时间限制和空间限制的双向交流,而且教师可以按照教育对象的需求将学习计划、方法灵活调整,这样能将教学质量和效率真正提高起来。此外,每个学习空间相对独立,可于不同时段完成学习,获取学分学科专业覆盖面广,并根据需要选修课程不再局限于本专业,通过学习卡能获得全年所需学分,学费低,也避免了外出时间与工作安排的冲突。

2信息化提高了管理质量和效率

篇5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介绍自组织的定义到自组织理论的主要组成内容,进而提出自组织理论对学习的指导意义。自组织能够实现系统内部要素高效益的协同合作,使系统各类资源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所以,在数字化时代,自组织理论对于进行信息化教学和学习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1997年世界管理大会上,与会学者提出了“未来管理变革的十大趋势”,其中第十大趋势就是“没有管理的管理”,认为这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即管理理念和组织模式发生变革,由“被组织”向“自组织”迈进。

一、自组织的定义

一些著名的学者对自组织进行了不同的定义。

(1)从随机初始条件中自发形成的具有良好组织的结构、方式和行为。(Luis Mateus Rocha,1998)。(2)如果一个体系在获得空间、时间或功能的结构过程中,没有外界的特定干涉,仅依靠系统内部的互相作用来达到,该系统就是自组织。(harken)。

德国理论物理学家H.Haken从组织的进化形式可分为两类:他组织和自组织。如果组织是在外界制度和干预下实现的则叫“他组织”(“被组织”)。

综上所述,本人认为自组织是一种有序结构。(1)系统内部要素协同合作自发产生的。(2)系统所在的外界环境并不规定系统内部要素按何种方式进行组织。(3)系统能自行创生、自我适应、自我调节、自我演化,自发的由无序走向有。(4)对系统外的环境反应迅速,是较智慧性的组织。

自组织现象无论在自然界还是在人类社会中都普遍存在。如生命体就是一个自组织系统,激光的产生也是粒子自组织的结果,学习系统也是一个自组织系统。一个系统自组织功能愈强,其保持和产生新功能的能力也就愈强。比如人类社会比动物界自组织能力强,人类社会比动物界的功能就高级多了。

二、关于自组织理论

1.自组织理论的提出

我国古代思想家老子提出:“道,常无为而无所不为”,意思是说按事物自在的演化之道去管理一切,则“万物将自化”。在他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中,蕴含了自组织管理的原理。

自组织理论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建立并发展起来的一种系统理论。

2.自组织理论的研究对象

自组织理论主要是研究自组织系统(生命系统、社会系统)的形成和发展机制问题。即在一定条件下,系统是如何自动地由无序走向有序,由低级有序走向高级有序的。地由无序走向有序,由低级有序走向高级有序的。

自组织包含三类过程:由非组织到组织的过程演化;由组织程度低到组织程度高的过程演化;在相同组织层次上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演化,这种演化标志着组织结构与功能在相同组织层次上从简单到复杂的水平增长。

三、自组织理论的主要组成内容

自组织理论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耗散结构理论(Dissipative

Structuretheory)、协同学(Synergertios)、突变论(Calastrophe Theory)。

1.耗散结构理论(dispative structure theory)

耗散结构是指建立在与环境发生物质、能量交换关系基础上的结构。它是比利时物理化学家普利高津(I.Prigogine)建立在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研究基础之上提出的。耗散结构主要研究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关系及其对自组织系统的影响等问题。

出现耗散结构的三个条件:远离平衡态、系统的开放性、系统内不同要素间存在非线性机制。远离平衡态,指系统内部各个区域的物质和能量分布是极不平衡的,差距很大。

2.协同学(Synergertios)

协同论的创始人是德国物理学家哈肯(H.Haken),他将自组织理论研究引入深化。“协同导致有序”是这一理论的高度概括。

协同学主要研究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同机制。它认为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协同是自组织过程的基础,系统内各参量之间的竞争和协同作用使系统产生新结构的直接根源。由于系统要素的独立运动或在局部产生的各种协同运动以及环境因素的随机干扰,系统的实际状态值总会偏离平均值,这种偏离波动大小的幅度就叫涨落。

协同学不仅研究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化规律,而且研究系统从有序到混乱的演化规律。首次真正地把有序与无序统一起来。协同学理论强调协同效应,协同效应是指在复杂大系统内,各子系统的协同行为产生出的超越各要素自身的单独作用,从而形成整个系统的统一作用和联合作用。

转贴于

3.突变论(Calastrophe Theory)

突变论则建立在稳定性理论的基础上,认为突变过程是由一种稳定态经过不稳定态向新的稳定态跃迁的过程,表现在数学上是标志着系统状态的各组参数及其函数值变化的过程。突变论认为,即使是同一过程,对应于同一控制因素临界值,突变仍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即可能达到若干不同的新稳态,每个状态都呈现出一定的概率。

四、自组织的特征

(1)开放性。耗散结构论告诉人们,任何系统要求得发展,从无序发展为有序,或从低级的有序发展为更高级的有序,都必须首先使系统开放,开放是系统有序化的前提,是耗散结构得以形成、维持和发展的首要条件。一个良好的组织系统,必然是个有序的自组织系统,必然要求对环境开放,只有对外界开放,组织系统才能新陈代谢,才能有适应环境的能力和旺盛的生命力。(2)非平衡性。系统是非均匀的、远离平衡的系统。一个系统如果处于无差异的平衡状态,就意味着系统内不存在势能差。无势能差的平衡系统服从势能最小原则,因而它必然是一个低功能的系统。所以,系统需要存在涨落,处于非平衡状态。(3)创造性。由于系统是从无序走向有序的一个过程,在混沌之中,经过系统各个要素的协同,系统会自我适应、自我调节、自我演化、自我创生,所以自组织是具有创造性的。(4)有序性。虽处于混沌中的系统看似无序,事实上各要素是协同的,自组织形成的过程是一个自发调节的、有序的过程。(5)协同性。它是实现自组织的前提条件。一个无序、混沌的系统需要系统的各要素协同合作,才能实现自发的走向有序。(6)自主性。自组织是不受外界的限制和干预的,仅依靠系统内部的互相作用来达到,系统在不断的自反馈中自主调整发展。

五、自组织的控制观

在自组织中,并不是不要控制,但这种控制与被组织中的控制截然不同:(1)不是不要控制,而是通过系统进行控制。系统永远是最重要的。(2)非集中的决策控制,而分散流程控制。在每个控制点上,人人都是领导。(3)不是通过权力控制,而是通过观念控制。

六、自组织理论对学习的指导意义

与自组织高度相关的词语如秩序、和谐、简单、高效等。自组织能够实现系统内部要素高效益的协同合作,使系统各类资源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所以,在数字化时代,自组织理论对于进行信息化教学和学习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自组织理论强调自发性、自主性,有利于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实现师生的平等对话,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内部动机,实现有意义的学习。(2)有利于学生进行互联、协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在共同愿景的指引下,组织成员之间开展学习交流,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进行协作学习,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同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3)促进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主学习。学习者依据自己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环境条件,有计划地安排学习活动的顺序和时间步骤,以求得过程与环境(包括时间可能)相统一的行为。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需要依据自我评价和社会规范克制自身的欲念和行为,排除内外干扰,保持与发展方向相一致的自制自约束行动,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4)有利于师生角色的自动形成和灵活转换。自组织系统是具有开放性、自主性的。所以在教学系统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调控。通过与其它学习成员的共同努力,进行协作自主学习,这样有利于师生角色的转变和自动形成,有利于决策民主化、科学化。(5)促使学习者形成良好的发散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发散性思维是学习者解决问题不可缺少的思维方式,是学习者解决问题能力的表现。所以,学习者通过使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通过尝试、协作,最终使问题得以解决,从而培养良好的发散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6)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在教学中引用自组织理论,对于教师从事教学系统的设计和宏观调控是有挑战的,教师需要克服传统教学理念,利用当前已有的教学资源,实现教学系统的开放,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并使教学具有创造性,最终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等。这些都需要教师不断的提高自身专业的发展和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1]Wiley,.David A.Quarterly Review of Distance Education.Online Self-OrganizingSocial Systems:The Decentralized Future of Online Learning,2002.3(1):33-46.

[2]George Siemens.Connectivism:A Learning Theory for the Digital Age.2004(12).

[3]张利桃.网络环境下学生自组织能力的表现与培养[J].中国远程教育,2003(2):41-47.

[4]孙旭,程学竹.网络学习社区的自组织形态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6(12):44-47.

[5]于海波,孟凡丽.论教学系统的自组织机制[J].教育科学,2002(5):39-42.

[6]李自强.中国电化教育[J].论现代远程教育中学习者的自组织,2002(1):59-62.

[7]刘大星.学习型组织是自主管理的自组织[EB/OL].cko.com.cn/.

篇6

关键词:教学档案 信息化管理 制约因素

目前,理性地分析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实践,系统地研究如何全面实现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问题乃是当务之急。

1.信息化社会对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影响

1.1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档案管理人员通过运用计算机,便可以进行档案立卷,档案目录信息和内容信息的存储与检索等,而且各业务环节无时间顺序,打破了传统教学档案的管理方式,从而提高了高校教学档案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1.2教学档案纸质载体得到保护

教学档案保管部门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档案管理之中,实现数字化教学档案信息的存贮、管理和索引,那么有关教学方面的信息资源,便可以直接从数据库中获得了。这种教学档案管理的方式可以降低教学档案原件的利用率,减少工作人员与原始纸质材料的接触,从而减少了教学档案原始材料的人为磨损,进而使教学档案的纸质载体得到保护。

1.3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

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中,能够使档案管理人员从繁琐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将大大减少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时间和在库房中逗留的时间,使档案管理人员可以把大量的时间用来钻研业务,学习相关的科学管理知识和业务知识,以便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档案管理水平,开拓自己的研究领域。

2.制约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主要因素

2.1思想观念因素

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者的思想观念落后,在他们的思想意识里,教学档案管理依然停留在重保管轻利用的陈旧思想观念上。认为只要按时坐等接收,完善保管,提供凭据就行了。很少去考虑如何积极主动地收集相关的教学档案,开发教学档案信息,优化教学档案管理,提高教学档案利用率。领导的不重视和工作者落后的思想观念大大阻挠着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的进一步深入,从而制约了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发展。

2.2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因素

高校教学档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是实现教学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也是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内容。由于历史和社会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致使目前高校教学档案管理部门收藏的教学档案在管理规范上标准不统一,教学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和立卷等质量不高。这些因素制约了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自动化。今后,越来越多需归档的教学文件材料可能是电子文件、磁盘和光盘,这就要求教学档案的管理技术和管理程序的标准,要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特点和未来发展来考虑,因此高校教学档案现行的收集、整理、编研等有关标准需要进一步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2.3管理人员因素

高校教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如何更快更准的实现,其关键因素在于人的因素。管理人员不仅要有较高的知识层次,还要撑握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不能仅会一般的计算机操作。当前许多高校教学档案部门几乎都缺乏现代化技术过硬的人才。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教学档案管理人员大都是兼职或半路出家,专业素质不强。

3.实现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3.1转变思想观念,加大宣传力度

在转变思想观念时,教学档案工作者并非要全盘抛弃已往的思想观念,而是在坚持优良的传统教学档案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的同时,要敢于引进现代档案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只有实现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理念在教学文件、教学档案管理领域的合理契合,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才可能实现,高校教学档案工作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的要求。

另外,高校教学档案工作者在转变思想观念的同时,还要加强对教学档案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校师生的档案意识,尤其要借宣传之机,转变一些领导重教学轻档案的观念。在宣传之际,要适时地将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在教学档案信化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地向领导汇报,争取领导在政策和经费上的大力支持,为推动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奠定基础。

3.2教学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

目前,高校教学档案的管理思想、管理手段和管理办法等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发展。为了促进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实现教学档案信息的最大社会效益,高校教学档案管理部门必须加强教学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

教学档案管理标准化和规范化是实现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前提。要实现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首先要统一档案信息的输入格式、输入项目、输入代码符号和输入代码的转换规则。

3.3提高和充实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有下几个方面: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教学档案涉及到教学检查、评估和各级优秀教学质量评奖材料,学生几年来的成绩、奖惩记录等,这些材料关乎到教师和学生的荣誉和声誉。因而教学档案工作人员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忠于职守,认真负责,作风正派,处事公道。

(2)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和运用信息技术的技能。目前与其他行业相比,档案信息化人才形势比较严峻,人才资源短缺严重地制约着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发展,以人为本,加强档案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已成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当务之急。因此,高校教学档案管理部门应采取培训、再教育等方式,提升从业者的信息素养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3)树立教学档案信息服务思想和观念。高校教学档案管理者要不断增强创新意识,改变传统落后的思想观念,牢固地树立起教学档案信息服务思想和观念,形成“信息档案和信息服务”的管理理念。

参考文献:

篇7

Abstract Subject teaching must be integrated with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media to keep pace with the trend of the information age. The informational environment of education and learning in the "Teacher centered" problem based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by the single "Teacher centered" to "leading main body" combining learning mode; teaching resources construction, should not only attach importance to material resource group to build sharing, in order to be more material resources as an intermediary, interpersonal cyber source and social cognitive resources, explore the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from learning, resource construction, academic evaluation and facilities etc..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learning resource library; academic evaluation

教育与信息化融合是时代趋势。当前,国际教育信息化突飞猛进,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往高端化、精细化发展。我国把教育信息化提到战略高度,《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抉择。”为了顺应国内外教育信息化潮流,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存在的“教师中心”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及学生综合素质,本文拟探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问题。

1 国内外教育信息化研究述评

教育信息化重视培育学生信息素养,强调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开发教育资源,达到优化教育过程和促进教育现代化的目的。

1.1 国外教育信息化研究述评

1.1.1 国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美国作为全球信息技术的引领者,特别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美国的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经历三个阶段:20 世纪 60 年代初至 80 年代中期的CAI,80 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中期的CAL和90 年代中期以来的ITC,ITC阶段又分WebQuest和TPACK两个子阶段。除TPACK模式较重视教师作用外,其余模式都强调纯粹“学生中心”。欧、亚发达国家的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发展基本参照美国模式。

1.1.2 国外教育信息化发展

国外通过教育信息化规划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美国于2010年3月公布了《变革美国教育:技术推动的学习》国家教育技术计划,法国公布“2012数字法国”计划,英国了教育信息化2010-2012年战略,日本于2010年“教育信息化展望大纲”,韩国《u-KOREA Master Plan (2006-2015)》。

当前信息技术催生新的学习方式,如悦趣学习、学习分析、电子书、个性化网站等。国外通过信息化规划,为教育信息化提供良好的软硬件基础,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这些举措值得我国借鉴。

1.2 国内教育信息化研究述评

1.2.1 我国教育信息化述评

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径和西方国家类似,但其发展的进度与特征则稍有不同。高等教育从1990 年代末至2003年基本完成教育信息化?l展的硬、软件基础设施建设。2003年以后,我国教育信息化迈入第二阶段,强调教育信息化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以提高教学质量。

我国学者对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理论的研究有特色有成果,如南国农倡导的“电化教育―信息化教育”研究体系,祝智庭关于教育信息生态学的研究和他所提出的协同学习理论;黄荣怀关于移动学习领域的研究和TEL五定律等,[1]都在国内外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1.2.2 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信息化整合研究述评

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合,是指通过把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以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新型教与学方式,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有效完成教学目标。信息化环境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方面,冯国芳提出了大学生的德性素质、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的培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资源整合的目标取向;[2]周春燕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应该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网络教学、社会实践为必要补充的综合性、开放式的教学新模式。[3]学者们侧重于从教学策略方面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信息化问题,而对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如何进行人际网络资源和社会认知网络资源建设,以及如何改革学生学业评价方式等问题缺少思考和对策。

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环境下,促使诸如慕课(MOOC)这些高端的教学方式走进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但目前只有部分综合实力强的高校有条件实施慕课教学方式,多数院校特别是高职高专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

2.1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学习方面的问题

抽样调查表明,[4]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的突出问题有: (1)教师中心。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常用的教学方式”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选择“讲授法”的占62%,学生选择“讲授法”的占70%,而学生希望老师采用“讲授法”的仅占10%,“探究式”的占34%,“讨论式”的占40%。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的状况与学生的期盼反差很大,学生强烈要求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方式,由?v授法转为民主型的探讨式。(2)知识本位。“知识本位”在学生中普遍存在。如在问到学生请教同龄人学习的内容时,对“专业知识、价值观”等7个问题的选择,排在前3位的是专业知识、社会知识和网络知识,而“价值观”排在第5位,“思想”排在第6位,反映高校学生重视知识学习而轻视思想政治修养。

2.2 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业评价方面的问题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学业评价普遍存在以下问题:教师中心,偏重知识,评价主体与标准单一,强调终结性评价。其表现是注重学生学习的认知层面评价,以封闭式的笔试为主,偶尔有开放式的考试,忽视对学生情感与行为的评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与思想觉悟三个方面的素养。

2.3 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学习资源库建设方面的问题

全媒体时代使“90后”更乐于使用移动互联网终端享受网络信息的推送。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我国大专及以上学历人群互联网使用率超过 96%。网络学习已是大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但多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未能鼓励师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网络学习资源库的建设,或是网络学习资源库建设的“碎片化”现象。

3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是在新型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采用“主导―主体相结合”教学结构,基于教育信息化环境,构建适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模式、学生学业评价方式及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特色,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实效性。这种创新要使课堂教学系统中的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媒体的地位与作用发生变化。

3.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内教学创新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命在于教育能真正触动学生的灵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对半课堂和十分课堂为例:

(1)对半课堂。对半课堂就是围绕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思想觉悟三维教学目标,一节课中,教师宜用一半的时间帮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培养能力和引导思想觉悟,另一半时间则交给学生,或围绕问题进行“头脑风暴”,或通过网络展示主题研究成果,等等。

(2)十分课堂。通过十分课堂实施教育信息资源与课堂教学的融合。一是围绕授课内容开展“学生新闻讲评十分钟”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时政素质与辨别是非能力;二是开展服务教学目标的“课间十分精彩”自由展示活动,由学生在课前以小组合作形式上网寻找资料,利用课间十分钟用歌、舞、图、文、音、像等方式呈现。

从教育思想看,对半课堂、十分课堂转向了“主导―主体相结合”教学模式――在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突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重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教师由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指导者。学生由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建构者与情感体验者。教学内容由一本教材转变为以教材为主,辅之以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学媒体既是辅助教师“教”的工具,又是促进学生自主“学”的认知工具、协作交流工具与情感体验及内化的工具。[5]

3.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外实践创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还体现在学生的课外实践贯穿泛在学习(Ubiquitous learning)理念,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朝着能够让学生在任何地方和任何时刻都可以获得所需任何信息的3A学习方式(Anywhere,Anytime,Anydevice)迈进。

3.2.1 主题合作研究

基于教育信息环境,要求学生开展主题合作研究,教师对学生的研究要有跟踪有引导,并通过网页展示学生研究的优秀成果。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主题研究为例,主题合作研究途径包括:(1)征集研究主题。以班级为单位,学生围绕授课内容利用网络投票征集研究主题,所选主题要有科学性、新颖性和价值性,学生组长呈报研究主题给授课教师审议和备案。(2)学生“头脑风暴”。针对研究主题,学生借助微信朋友圈等媒介,对研究主题进行探讨辩论,授课教师在线上进行引导,答疑解惑。(3)总结主题学习。学生对研究主题进行了一定时段的讨论学习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研究主题写成小论文,深化对研究主题的理解。

3.2.2 时政社团实践

时政社团是以培养学生时政素质为宗旨的学生组织,同时辅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活动。如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时政研究协会,旨在通过关注时事新闻、研究时事政策,引导学生了解世情、国情,支持国家政策。时政研究协会每天热点新闻,由协会干事通过手机飞信或微信的方式,每天轮流给会员和所有愿意加入时政微信群的学生热点新闻;每周网络时政沙龙,对近期新闻大事进行点评;每月进行时政热点研究,采用每月研究一主题的方式研究时政热点;每学期开展时政辩论活动,通过对时政热点进行半决赛和决赛形式,让学生明辨是非,培养学生良好的时政素质。

3.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资源建设创新

泛在学习是指在无所不在的学习情境空间中,在自然的生活场景中,学习者透过情境感知设备与情境相关群体或智能知识主体,以自然的方式交互、共享和构建个体认知网络和社会认知网络的过程。[6]当前,虽然泛在学习仍处于理论研究阶段,但我们可以借鉴其理念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资源的创新建设。

3.3.1 群建共享资源

群建共享资源就是从专家输送的单一信息来源的传递模式转变为由用户输送信息的多源传递模式。群建共享资源模式,可以汇集众人智慧与力量,极大地缩减资源的生成周期,提高资源更新频率,能够建设海量的、能满足个性化学习需要的学习资源。[7]

3.3.2 人际网络资源

联通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在不同信息节点之间产生联结的过程。这些信息节点不仅包括物化资源,而且包括认知网络中的人。人际网络主要是基于无处不在的资源网络和通讯网络,由学习相同或相似学习内容的学习者群体构建的关系网络。[8]教育信息技术环境的学习,学习者不仅与物化的学习资源相交互,学习者通过学习资源还可以在学习者和教师之间建立动态联系,从他们那里获得新的知识。建设人际网络资源,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人与人的交互构建稳定的和可发展的社会性网络,既可以消除学习者因为仅仅是面对物化资源而产生的“孤独感”,又能促使学习者在人际网络资源中保证学习的持续进行和良性发展。

3.3.3 社会认知网络资源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一定的社会文化情境,在与学习环境的互动中自我建构意义、共享和参与社会认知网络的过程。社会认知网络是由知识和人共同构成的网络,是在人与知识的深度互动过程中构建起来的,是在人际网络基础上建立的聚集了所有学习者的认知的智慧网络。学习资源除了作为知识的载体外,还能够成为建立人际网络的中介点,即不同的学习者可以透过资源,与学习该资源的人建立联系,组建可以无限扩展的社会认知网络。[9]学习者通过社会认知网络不仅能获取所需要的物化资源,还能找到相应的人力资源,如通过某一个学习内容,可以快速定位到这个内容领域最权威的专家或适合的学习伙伴,从他们身上获取知识和智慧,从而对学习者的学习产生莫大的帮助。[10]

在信息化时代,学习资源是有效学习的保障。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过程中调动师生力量,致力于群建共享资源、人际网络资源和社会认知网络资源建设,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三维目标,把所收集的资源按知识资源模块、德育资源模块和能力素质资源模块进行分类,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素质目标的教学实践活动。

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教学创新的保障措施

4.1 建设网络学习平台及共建共享资源机制

信息时代的学习模式要求具备一套综合的学习设施,以随时随地为学习者提供学习资源。《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高校要建设数字校园,包括建设完善的信息、网络教学、知识共享、管理服务和校园文化生活服务等数字化平台,推进系统整合与数据共享。高校可以通过建设ICT(信息通信技术)基础设施,以便支撑学生的“三A”学习,即在学校建立ICT 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家中可以通过必要的软件连接互联网获取访问的学习资源。在此基础上,高校要进一步构建共建共享理念下的区域职业院校教育资源建设创新机制。包括:(1)院校联动机制。发挥院校优势,深化院校间的合作,鼓励院校优势互补和联合发展。(2)合作同盟机制。寻求经济资助与技术支持,建立包括教育、政府、企事业的多元合作结构。(3)分层梯度发展机制。根据院校的特点,强化分层分类,实施分步进行、梯度推进网络建设模式。

4.2 构建适合教育信息化环境的学业评价方式

篇8

关键词 信息化 新型财会职位 教育 挑战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水平越来越高,使得传统财会人员的工作发生了诸多的改变。传统财会人员不再重复机械化的做着同一个工作,摆脱了计算器与账单的传统财会计算手段。可是在改变的同时,也让财会职位遇到了严峻的挑战,而这一次都来源于新型信息电子商务的出现。

随着科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企业管理的新需求,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得新型财会职位信息化的目标得以实现。而这样一个目标的实现,恰恰又一次让传统财会职位受到严重冲击。

在与新型财会职位的比拼中,传统财会职位无疑大败而归,传统财会所做的一切工作,除了一些只能由人工进行的工作以外,都已经可以转变为电脑代替完成。财会职业的这一巨大转变,致使传统财会职位大量减少,相关传统财会人员面临着失业的挑战。

一、 财会职业信息化的影响

(一) 传统财会职位大量消失

信息化是这个时代的趋势,是企业对产业全局的一个重组,取消大量不必要的岗位来增加企业工作效率以及降低企业成本,而目前,各行各业都在对产业进行信息化的革新。

在财会方面,目前信息化财会主要以电子商务为方向,实现了多个不同步骤紧密联系的新型财会管理系统。这样一个系统可以让中间流程少很多不必要的步骤,加快工作效率同时也节约了时间,但也不可避免的致使大量传统财会职位被取消。

信息化财会有信息化财会所带来的好处,增加工作效率,提高工作准确度,节约时间,减少成本等等,但不可否认,在某些工作中,信息化财会管理系统是无法做出最为准确的判断,这就需要财会从事人员根据自己职业知识以及经验来作出判断。正因为此,或许传统财会职位会减少很多,但财会职位永远不会消失,而留下来的都是自身素质非常高的人。

(二) 新型财会人员的要求

信息化的财会管理系统致使大量传统财会方面工作职位减少,但新型财会职位也随之诞生,例如数据库管理员等等。这些新型财会职位都要求财会工作人员对于数据很敏感,特别是在数据处理及分析方面还有财会业务工作要很熟悉。

在当前信息化环境之下,财会工作人员应该积极主动的去改变自己,加强自身素质,实现新型财会工作理念的转变,只有彻底转变理念,懂得利用信息技术来管理企业财会方面的业务,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信息化财会工作环境中生存下去,才能够为企业财会管理提高帮助,为企业的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 财会人员的自身素质培养

信息化的财会工作,已经让财会工作人员从原始重复单一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但也意味着这些解脱出来的人员将会面临着失业的威胁。为了重新就业,也为了自身能够适应当前信息化的财会工作,从事财会的工作人员必须要适应新的需求,这就需要财会人员去培养自己素质,由传统的财会理念向信息化财会管理理念转变。同时也要多学习关于信息化数据的管理,只有到达当前信息化企业的需求,才能够重新回到财会职位中来。

二、 信息化财会人才的培养

(一) 课程的改变

与传统的财会教学不同,新型财会课程必须要做出改变,增加计算机信息理念的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尽快使用新型财会职位的需求,才能够为企业所用。

学习计算机信息很重要,但作为财会人员,将财会方面的基础理论进行学习并加以分析,能够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能够对目前情况做出一定的判断,这些也都是财会课程所需要做出的改变。

而为了让学生尽快适应新的财会理念学校更应该多给学生实践机会,让学生深入其中,通过实践来明白一些不懂的地方。(二) 重视基础理念

万丈高楼平地起,无论是否能够适应当前信息化的财会工作,财会方面理论知识基础没有打牢靠,一样不能够适应当前传统财会大量消失的特殊环境。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主动的告诉学生应该注重基础,同时在教学课程中,也做出相应改变。对于学生来说,只有把基础财会知识学懂,才能够在信息化财会行业中,快速占据一个有利位置。

(三) 教学方式的改变

在网络信息化的现在,各种各样的信息每天都在以一种爆炸式的速度快速增长着,财会方面学习的新理念也在不断地变化变化再变化,理论知识也变得越来越多,这就给学生还有学校带来很多麻烦。特别是对学校,毕竟课堂教学有一定的制限,不可能是什么都能够教给学生。因此,这就需要老师来改变教学方式,通过更加生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加轻松的学习财会理论知识。同时在课堂上老师也可以用以点概面的方式,通过某个知识点,来引申到另外一个层次上,这样学生就能够尽可能多的去接触财会方面理论知识。

篇9

一、班班通设备的硬件组成

班班通设备的硬件设施主要包括:

1.核心主机

核心主机是班班通中最为基础的设备平台,是其关键所在,其实质均为电脑主板,具有CPU、主板、内存、硬盘等等。

2.交互操作控制平台

根据学校的建设方案,可以采用不同的交互设备,如电子白板、普通显示器、触摸屏等等。

3.网络设备

班班通设备中一般采用ADSL上网或是校园网设备与互联网相连,其中所用到的硬件有调制解调器、服务器等。

4.投影仪

为了满足集体演示观看的需要,可以采用如投影仪这样的具有较大尺度的显示设备。

5.音频设备

音频是班班通设备中不可缺少的硬件之一。音频设备需要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对于要求较高的场所则需要大型音响等,而对于要求不高的场所一般用基本的音响就可以。

二、班班通设备常见故障维护探析

1.多媒体教学机

多媒体教学机就是普通的计算机,在使用方面主要是通过安装在计算机上的系统主控软件实现与其他各个设备之间的连接控制,因此多媒体教学机主要的故障有来自于其自身硬件方面的原因,也有来自于软件方面的原因。硬件方面主要包括各个设备如网卡、声卡以及显卡等驱动问题,另外由于作为核心主机,多媒体教学机经常处于高速运转状态,其CPU的散热非常关键,有很多学校经常会出现由于教学机长时间运转而不注意散热维护而出现高温死机,进而导致整个班班通系统的瘫痪。另外,也要加强教学机的环境维护措施,教学机作为整套系统的大脑,其硬盘中存储着支撑整个系统运转的软件资源以及教育教学内容,因此如果硬盘由于散热或者是振动问题出现损坏将会引起非常大的损失。

2.电子白板

作为班班通设备的重要终端之一,电子白板是教职人员以及学生接触和使用最为频繁的设备,在该设备的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击打点定位偏差,这主要是因为操作电子笔电池能量不足,或者是手写笔长期处于闲置状态而电池电解液留出损坏。如果出现电路故障或者是硬件损坏要及时联系设备售后服务人员进行维修,不建议使用者自行拆检维修。

3.投影机及音响

投影机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少数灯泡烧毁、报警信息显示等等,报警信息显示主要是因为灰尘堆积影响散热等问题,而灯泡烧毁则是因为灯泡作为耗材正常损坏,及时更换就可以解决。而如果是由于电路故障以及设备硬件损坏等问题则要及时联系售后服务人员进行检修更换。

4.网络故障

篇10

>> 信息化推动基础教育和谐发展 县域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状与思考 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策略研究 加强基础教育网络建设促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 新加坡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对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启示 对欠发达地区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北京市西城区基础教育信息化推进的战略思考 提升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绩效的思考 对基础教育信息化区域性失衡问题的思考 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分析与思考 基础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回顾与展望: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题词 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面临的6大趋势及挑战 少数民族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思路 生态学视角下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 哈萨克族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策略 推进教学信息化发展 提高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 建立教育信息化“三大机制”促进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实践\探索与思考 深化教育信息化应用 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DB/OL]. .

[3]“关于印发《南宁市教育信息化工程实施方案(2011-2015年)》的通知” [Z].南府教[2011]57号.

[4]关于印发《甘肃省基础教育信息化深化发展指导纲要》的通知[Z].甘教技[2010]20.

[5]何克抗.我国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新进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1(1):2.

[6]郭绍青,杨晓健,余学军.甘肃省基础教育信息化深化发展的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12):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