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技术范文

时间:2024-01-02 17:47: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绿色低碳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绿色低碳技术

篇1

关键词:绿色电网;低碳技术;电力;能源

1 低碳绿色电网构建内容与分析

1.1 优化能源结构,使用绿色能源

绿色能源有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低碳绿色电网的构建就应该充分利用此类资源。以我国云南地区为例,地势高、纬度低的地理环境同独特的气候环境形成了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夏季温暖湿润、冬季寒冷干燥,大陆季风和海洋季风交替。每年风季来临,云南地区很多删去的风俗都高达5m/s,有效风能的密集度也在165w/m2之上,可利用时长可达6kh。其次,云南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南部延伸地带,海拔较高,加上长时间的日照长度、强度,其太阳能资源丰富。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云南地区每年平均日照约为2000h,辐射条件较好的地区约占全省面积的54%左右。由此可以看出,云南地区的太阳能、风能在构建绿色电网能够起到良好的作用,同时在发展水电能源等项目中,可以兼顾这些新能源的开发,从而防止由于这些新能源受自然因素影响而带来的不足,这对于优化我国电力能源资源有着极大的作用。

1.2 顺应低碳趋势,构建绿色智能电网

众所周知,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是未来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在构建绿色智能电网上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1.2.1 智能电表

通过安装智能电表的方式能够让人们更加简便、快捷的了解到不同时段的电力价格,人们在价值规律的影响下便会在电价较低的时段开展耗电量较大的工作,这样一来就能够平衡电网中用电量负荷过大的问题。同时,通过使用智能电表能够有效的节约人力、物力的投入,解决收费难等问题。

1.2.2 智能无人巡检机

这一方式目前主要应用在高压输电线路当中,我国国家电网山东公司早在2010年2季度便利用智能无人巡检机对省内的某一段高压输电线路进行巡检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智能无人巡检机具有拍照清晰、稳定飞行和智能起降的又是,从拍摄的图像当中,工作人员你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各类设备的工作状态与温度,有效的解决了传统输电线路巡检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如效率低、成本高、危险度等,最大的优势便是顺应了我国绿色电网的发展诉求。

1.3 构建统一的低碳用电机制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智能电网的同时是发展绿色低碳电网的内在要求。首先,电网作为实现发电侧与用电侧低碳效益的重要媒介,通过介入智能电网能够更加快捷、方便的介入到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中,从而对当前高用电负荷情况加以调节。其次,低碳用电机制的统一,能够让智能高效的输配电方式与低碳调控方式邮寄的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更高的绿色、低碳效益。另外,在统一的低碳用电机制下,绿色智能电网能够有效解决低碳发电资源由于并网而带来的各类问题,并未绿色电网低碳电力系统的构建、绿色电网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对于推广我国清洁能源的大面积应用、实现能源内结构的优化配置、提高国家电网电力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与运作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 绿色电网低碳发展技术途径

2.1 发展高效输电技术,确保电力供应

以我国广东省为例,其社会经济发展程度较高,但是相应的起可利用能源缺乏,广东省作为西电东送的主要省份承接了大量的外来电量,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电量符合势必会得到大幅增长。正因如此,广东省在发展绿色电网低碳化模式下,要想保证省内电力需求得,就必须要大力发展高效输电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电力的正常供应。从全国范围来看,大部分地区用电资源都呈现出较为紧张的趋势,如果能够将高效输电技术加以研究和应用,那么对于降低输电损耗、提高电力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具有重要作用。

2.2 开展低碳电力调度,发挥低碳电源优势

我国地域广袤,风力发电、核电、水电等多种清洁能源发电占总发电量的比例逐年提高,在未来,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必将呈现出稳步提升的态势。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国家电网更应该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发电、进行低碳电力调度,对各类发电机组能耗加以排序与优化,从而提高我国清洁能源的利用效率。不仅如此,还应该就低碳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如电网各元件内部的电-碳关系与特性进行研究,充分挖掘出低碳减排的潜力,减少碳排放,进而实现能源资源结构的优化配置,并为我国电网带来巨大的低碳效益。

2.3 采用新型变压器,减少变电损耗

一般而言,电力系统的运行从广义角度上来看需要数量众多的变压器。据统计,在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当中,变压器所产生的电能损耗大约占总发电量的10%左右,这就意味着我国每年所损耗的电量高达上千亿千瓦时,产生上亿顿的二氧化碳排放。正因如此,我国绿色电网的构建就更应该考虑变压器的损耗问题,对于设备落后、标准低、损耗高的变压器应予以淘汰,使用绿色、低碳、环保、节能新型变压器。

2.4 加强新型低碳技术的研究

绿色电网的构建与低碳化发展离不开先进的低碳电力技术支持,因此,我国在推广现有的电网低碳技术的过程中还应该不断投入,加大低碳化技术的研究力度,并努力的应用到电网中去。比如直流配电技术、智能电表技术、复合材料输电杆塔、电网储能技术等新型低碳技术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构建绿色电网是我国国家电网公司低碳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电网应该积极的采取措施,制定可行的计划予以落实。本文以当前国网情况为基点,结合低碳化技术,提出了一些构建绿色电网、发展低碳技术的途径。但是,我国国家电网在电力发展的过程当中还应该引入一些低碳化目标,只有统筹考虑绿色电网的低碳化发展战略才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这对于促进我国国家电网的绿色电网构建、低碳化发展,为我国2020年以及未来的节能减排目标打下良好基础,并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

参考文献

[1]康重庆,陈启鑫,夏清.低碳电力技术的研究展望[J].电网技术,2009,33(2):1-7.

[2]唐西胜.电网对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作用[J].电力技术经济,2009,

篇2

【关键词】低碳环保;绿色建筑;技术应用

科技飞速发展,建筑业也在进步,在当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发展背景下,节能环保理念就体现在各行各业中,施工建筑也不例外,人们对于环保的意识逐渐增强。绿色施工技术成为高科技时代催生下的产物,自从绿色环保施工技术引入工程施工建设以后,不仅节省了投资建设方的经济成本,更有效落实了国家“又好又快”的经济发展政策。因此本文重点从低碳环保绿色施工技术展开论述。

一.“低碳环保绿色建筑”技术概况

顾名思义,低碳环保绿色建筑[1]是指建筑行业在施工时,将“低碳、绿色”理念贯穿于施工建设全过程,通过施工建筑材料的选择,施工技术的采用,施工项目的合理规划再到施工验收,整个过程始终凸显了生态环保的技术运用理念。一方面,绿色施工为企业节省了经济投入,另一方面,将为国家和社会创造生态工程建筑的格局。通常建筑行业在选用施工技术的时候,会将保护自然环境作为施工原则,开发商尽量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规划施工方案,并将施工、技术、材料等作为优先考虑的重点来保证施工质量。首先要细化原则,在绿色施工时,要将施工技术细化,通过低碳环保施工技术来保护环境,按照科学的施工手段进行施工,避免盲目施工和盲目开发。其次要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在施工开展前,要做好“低碳环保、绿色建筑”施工宣传,确保绿色施工理念深入每个施工人员心中。

二.“低碳环保绿色建筑”技术运用分析

低碳环保、绿色建筑施工[1]是一项全新的建筑工艺,在国外,非常注重施工环保材料的使用,通过环保节能材料施工,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更重要的是降低了建设成本,为人们营造出舒适的生态环境。

首先,绿色施工技术融合了传统的施工工艺,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统筹发展,采用科技创新、原材料创新和人才创新的方式改进施工工艺,在建筑过程中,采用的都是可以回收和降解的施工材料。例如在木头的选择上,施工方不会选择直接乱砍滥伐来破坏环境。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的施工是一种传统的施工理念,事实证明,这种发展观必然会遭受自然严惩。相反,施工方会将废弃的材料回收利用,通过技术再加工的方式二次施工。同时,施工方在选择保温建筑材料时也会尽量选择具有节能环保的保温材料施工,不会对环境造成很大污染。再者,节能技术分析也需要施工方作为重点。绿色施工必然少不了节能施工技术,节能技术通常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重点:首先是节油措施。在施工中必然会采用大型施工机械设备,而机械设备的高效运转要耗费大量燃油,为了推广节能减排的施工理念,防止因为技术和机械故障导致耗油量大幅增加,在施工时,施工人员要对机械设备故障检修,对机械型号、耗油量有总体估量,技术人员要对施工难度和施工规模以及耗油总量有总体控制。

其次是节电措施。建筑工程师在施工时,一定要通过合理用电减少成本投入,一项大型的建筑工程在使用大功率机械时会损耗大量电能,项目负责人要对施工电力负荷进行监测,在大功率设备投入生产建设时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生产建设技术指标进行施工,大力降低大功率电器设备损耗率。另外是节约用水措施。水资源在我国已经呈现出严重不足的态势,特别是内陆干旱地区,水资源更是严重短缺,所以在施工时要降低水资源浪费,必要时可以引进节水措施或建设集水储备井,以备缺水时利用。同时施工方可以将施工现场的地下水加以开发利用,以弥补水资源的不足。

最后要对节约场地进行施工措施分析。我国虽然地大物博,地域辽阔,但是施工场地决不能浪费,绿色施工就包含了对施工场地的节约,从而为建设方合理规划提供科学保障。在施工前,施工设计人员要对施工现场合理规划,一定要将设备安在合适的施工部位,确保施工时能够对其合理利用,避免对施工现场造成浪费。为了确保施工安全,要将危险设备和材料派遣专人封存保管,对混凝土和沙子等施工材料要放置于合适位置,以便集中保管,集中利用,也可以节约施工用地。

三.“低碳环保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下面是我国绿色施工总体框架流程示意图:

8

如上图[2]所示,“低碳环保、绿色施工”是一个整体的施工过程,每一个建筑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一定要不断创新,完善相关的施工技术工艺,将绿色施工理念融入当前的施工建设中,一方面要不断优化施工建设的具体环境,确保施工前和施工后整个施工环境与自然和谐统一,同时也要不断加强环境监测,确保施工地基稳定,避免对国家资源和植被造成破坏,场地建设要符合国家相关施工标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除了自然和资源环境统一协调外,还要加强人工对自然环境的优化,例如施工绿化[3]和植被修复、种植,通过人工技术手段来美化自然生态环境,在建设用地周围设立隔离防护带,净化粉尘颗粒污染物对居住环境的破坏。同时,在有能力和条件的前提下,在建筑周围建设人工湖,利用水资源来适当调节风沙和雾霾等极端恶劣天气对环境的污染。其次还要优化节能建筑材料,所选取的机械要确保节能环保,功率适当,确保能够达到绿色施工的效果;将绿色施工技术引入到施工建设中,降低环境治理成本。

结束语

“低碳环保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行业中已经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也受到很多建筑商和用户的青睐,为创造环保型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为了能够使建筑企业尽快转型适应国家战略调整部署,各行各业必须将绿色环保的理念贯穿于每一次行动之中。作为建筑商要不断强化“低碳环保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推广力度,作为用户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降低因为追求经济效益而对环境造成巨大破坏;作为国家相关部门的人员,要大力推行“低碳环保绿色建筑”施工政策,将绿色施工政策贯穿于建筑行业发展始终,通过不断加大科技和人才、经济方面的投入,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创造一个绿色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李进.谈我国绿色低碳建筑技术应用研究进展[J].山西建筑,2014,11:218-219.

篇3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0-0043-02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作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之一的船舶产业,必须响应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要求,积极开发新技术、转变产业发展方式,促进船舶从建造到营运、拆解整个寿命周期绿色环保。“绿色造船”是船舶产业的发展方向。

高等职业院校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创新精神,团结协作,全面发展的面向各修、造船厂具备构件加工、船体装配、船体焊接、造船生产设计、生产组织与管理等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他们是船舶行业的高技能人才后备军和主力军。因此,必须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他们成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践行者。

1 绿色造船

“绿色造船”是船舶工业的发展方向,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绿色船舶技术:绿色船舶应符合的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应用涉及船舶的设计、能耗、污染物排放、资源消耗等。二是船舶的绿色建造:船舶的绿色建造是针对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这个过程中包括船舶的设计、制造、使用过程以及报废处理。在整个生命周期,对于资源的消耗少,对环境的影响小,并且能够使得船舶企业获得的经济效益高,最终使得企业和自然环境双赢。

2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绿色造船理念的培养同样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对绿色造船的了解、认识,到对绿色造船技术的学习和设计运用,以及对绿色造船工具的运用,最后绿色造船的实践学习和知识扩充了解,等等。在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和专业教育方式,把一个系统、全面的绿色造船体系渐进式地融入教学中,对原课程教学进行改善,在学习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拓展和延伸,鼓励专项研究和综合运用。

把对学生“绿色造船”技术培养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逐次递进,即绿色船舶基础理论知识学习阶段、绿色船舶技术技能的训练阶段、专业工程实践应用阶段,形成基本技能训练、绿色船舶设计、专业工程实践的三个环节。

基本理论、方法框架的建立 绿色船舶初步认知阶段,前期重点学习建筑设计基础知识,初步了解绿色船舶基本内容,具体做法是增设绿色船舶技术课程。绿色船舶技术主要考虑能效规则,进行新能源的应用:首先是动力技术方面,主要包括低排放燃烧高效率柴油机、全面试验船上燃料电池,还致力于研究利用风能、太阳能、液化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为船舶提供动力技术;其次是减阻技术,主要采用线型优化设计、整流装置以及气膜减阻等;最后是减排技术,主要是SOx、COx、NOx洗涤塔设计研究。

在原来的专业核心课程中增加船舶绿色建造内容,船舶的绿色建造应包括绿色船舶设计、绿色制造和绿色建造模式及管理方法三个部分。绿色船舶设计技术是指在船舶的设计阶段就要考虑到船舶的后续制造过程,即要面向整个生命周期过程,进行相关绿色设计,使得在后续的相关过程中可以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较小,从而达到绿色性的要求。绿色船舶设计是在保证船舶原有的功能,不影响使用寿命的前提下,考虑在船舶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环境影响,包括可拆卸性、可回收性、循环利用的一种科学而环保的设计。

船舶产品的绿色制造,主要包括船舶的工艺规划、加工制造及装配等环节。优化船舶在制造过程中的环境友好性,控制生产过程中的“三废”即废气、废液、废物的排放,或通过“三废”处理技术,减少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绿色管理包括对合理造船工艺流程的不断完善管理、针对船舶工业生产特点的船舶绿色供应链管理、绿色化造船模式管理等。

绿色船舶技术技能的训练阶段 现代造船模式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是焊接技术。在船体建造中,船体建造总工时的30%~40%是焊接工时,船体建造总成本的30%~50%是焊接成本。评价造船质量的重要指标是船舶焊接质量,影响造船产量与生产成本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焊接生产效率,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必须会焊接操作,在焊接专项技能实训中培养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如在板对接手工电弧焊实训项目中,具体教学过程是布置任务学生思考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拟操作实践检验。在布置任务时一定要学生思考实训项目的环保问题,在教师的示范讲解中也要注意环保,在学生的操作实践中将环保问题作为考核的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实训要让学生充分考虑环境污染、焊接能源消耗、焊接质量等问题。其中,环境污染主要是指焊接有害气体、烟雾和粉尘污染、弧光辐射、电磁污染、噪声污染等;焊接能源消耗指的是电能有效利用率问题;焊接质量主要考虑产生缺陷,如裂缝、气孔、未渗透、焊缝尺寸不合格等。在焊接技能实训中强化绿色造船意识。

专业工程实践 船舶建造过程流程:生产设计相关材料和设备的采购板和型材的加工分段装焊总段组装船体合拢下水码头栖装试验交船。在校内进行的专业工程实践是选取33 500吨散货船环形分段装焊,具体实训流程如下:

1)熟悉分段结构图纸、套料图纸及另件明细表,掌握零件切割、加工流程;

2)根据零件编码确定零件需要的加工设备以及加工方式;加工设备包括大型三辊卷板(压)机、单臂液压机、小型三辊弯板机、门式油压机、肋骨冷弯机等;加工方式包括面板加工、折边肘板加工、型材弯曲加工、板材折边加工、板材弯曲加工等;

3)根据套料切割图纸中的零件号在切割完零件上标记零件编码、组装方向(如TOP FWD PORT STB’D)、EXCESS(余量)、加工符号(如折边F、压弯B等);

4)切割完成零件进入BUFFER区,能根据套料版图零件编码、流向和加工信息进行配送至不同的组立工位(即零件托盘流向信息);

5)能根据零件加工图纸及样板(TEMPLATE)、样箱图对复杂零件进行成型加工;

6)根据分段施工图进行小组立、中组立装配并检验;

7)根据施工工艺完成33 500吨散货船环形分段装焊。

在实训中从环境协调性因素、经济合理性因素、技术先进性因素三方面进行绿色建造技能的培养。首先,环境协调性因素考虑能源类型、能源利用率、能源消耗弹性系数,材料的利用率、设备配置,“三废”的排放,工作强度劳动定员、事故率、职业病、工作环境防尘防毒。其次,经济合理性因素考虑材料利用率、能源利用率、装焊场地及分段堆场的配置、焊接设备及起运设备配置、人工成本、环境成本。最后,技术先进性因素考虑技术水平、测量与精度控制、生产方式、管理水平。

篇4

关键词:绿色建筑;暖通空调;节能环保

1. 引言

绿色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回归自然建筑和节能环保建筑等。绿色建筑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保持环境生态平衡。“绿色”是一种象征意义,并非指普通化的绿化改造。一般的建筑在建造、使用、拆除过程中,会消耗大量资源,占全球能源的50%。对环境也会产生严重污染,其污染物占污染物总量的34%。绿色建筑的理念,由西方发达国家于20世纪70年代率先提出,遵循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又有可适用价值的原则,可持续发展是绿色建筑的核心。随着全民经济的发展,我国乃至全世界都面临着经济危机的严重威胁。环境问题和城市化进程互相矛盾。生态问题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说,绿色建筑也就是可持续建筑。

2. 暖通空调的应用

由于暖通空调的主要功能包括: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这三个方面,取这三个功能的综合简称,即为暖通空调。

暖通空调包括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三方面。因此简称为暖通空调。

2.1 蓄冷技术的运用

由于夏季用电量比其他季度较高,为了避免更大问题出现,国内大多省份采取高峰期间拉闸限电政策。自上世纪90年代末期,为了降低用电峰谷差,一种高效节能的蓄冷空调开始面世。大大缓解了用电高峰,同时改变了拉闸限电所带来的不便。变压器绕组反向电动势保护。由于变压器绕组具有很大的电感,在测量过程中,不能随意切断电源及拉掉接在试品两端的充电连接线。测试完毕后,应先将变压器两端短接,然后才可以切断电源。

蓄冷技术能给社会带来良好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的技术,是面对能源危机时优化资源配置、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技术。它是利用夜间时段制冷,将冷量以冰或水的形式储藏在冷设备中的一种原理。目的在于释放储存的冷量供给空调,来达到电网的移峰填谷、节能环保和节省运行的电费。冰蓄冷和区域供冷不仅可以节能环保,还有利于社会资源的优化利用。由于我国的发电主要以火力为主,发电机的可调性不强,所以就难以控制或者改变电站的发电量。冰蓄冷技术的运用,夜间可以高速运行,可降低单位的耗电量,提高电厂发电机的效率。其次,电力资源占有率的降低,是冰蓄冷和区域供冷技术避开用电高峰产生的结果。同等的电力资源可以提供给更多的项目,是由于资源更多了。电力建设的投入对缓解国家用电紧张局势做了很大的成就。

2.2 采用太阳能暖通节能技术

太阳光普照大地,没有地域的限制无论陆地或海洋,无论高山或岛屿,都处处皆有,可直接开发和利用,且勿须开采和运输。开发利用太阳能不会污染环境,它是最清洁的能源之一,在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的今天,这一点是极其宝贵的。到达地球表面上的太阳辐射能约相当于130万亿吨标煤,其总量属现今世界上可以开发的最大能源。据目前太阳产生的核能速率估算,氢的贮量足够维持上百亿年,而地球的寿命也约为几十亿年,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说太阳的能量是用之不竭的。太阳能是除核能以外的所有能源(化石能、水能、风能、生物能)之母,人类利用太阳能的历史几乎与其本身的历史一样悠久。1904年,美国人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太阳能热水器,从此、人类进入了太阳能利用的机器化时代。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财富的增加,人民的生活品质不断提高;从而,对生活热水的需求迅速增加。上世纪七十年代,第二次石油危机发生,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受到重创,然而,无意中却为太阳能热水器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从此,在西方发达国家,太阳能热水器进入了大规模生产和使用时代。

太阳能供暖利用太阳能转化为热能,通过集热设备采集太阳光的热量,再通过热导循环系统将热量导入至换热中心,然后将热水导入地板采暖系统,通过电子控制仪器控制室内水温。在阴雨雪天气系统自动切换至燃气锅炉辅助加热让冬天的太阳能供暖得以完美的实现。春夏秋季可以利用太阳能集热装置生产大量的免费热水。太阳能供暖工程的寿命可达20年以上,一般5年内就可收回成本,长达15年以上的免费享用尽显它的经济节能本色。

系统组成:太阳能集热器;换热水箱;燃气锅炉(或者其他加热设施);循环控制中心;温度控制器;地板采暖系统;生活热水系统。

2.3 勿盲目规模化地源热泵

面对我国能源日趋严峻的形势,对所有从事建筑节能工作者来说,这让我们既感受到了压力,也体会到了肩上所承担的巨大责任。在使用或推广一些节能技术时,一定要慎重,要做好相关的技术经济论证,不能盲目规模化,否则一些原本可以节能的技术或项目反而变得不节能。

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减少能源的消耗,一是材料的选用,需选用新型保温材料来予以节能,在设计上采用热水预制保温埋排管,在输送系统管理上,要运用计算机系统进行调控,科学有效对网管流量合理进行配置。

不可否认地源热泵技术的重要性。要正确合理的使用,不仅节能而且清洁。但若使用不当,如不分性质、项目、规模,不分地点、场合,盲目地去运用这项技术或者规定使用这项技术,就有失偏颇。失去的原有的有利的功效。地源热泵技术并不是适用于全国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工程项目的技术,而是有它的运用范围,有使用条件的限制,包括水源、空气源、热泵技术等。如果一个项目太大,不仅需要大面积地下空间来蓄能,地源热泵技术就是把土壤作为一个蓄热体,利用它来储存和释放热能。一旦冷热取存不平衡,付出的电力能耗将非常巨大。

3. 结论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需要更多,人们对自己的生活有更高的追求和向往,如舒适愉悦的居住环境,豪华带有暖通空调的办公环境等。暖通空调的发展为人们想要的舒适生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是人们可以在舒适的建筑中,可以亲近自然。人类对新科技的认识,把它运用到世界的发展和环境回归中,建造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建筑”和“绿色建筑”。使现代建筑充满绿色的生机和活力。使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志彬.浅谈绿色建筑中太阳辐射能的利用[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3(3).

篇5

关键词:绿色防控;水稻;防治;探索

中图分类号:S4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033091

1 绿色防控技术的概述及意义

大竹县是重要的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也是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县,水稻生产对大竹县农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有害成分含量较高是目前大竹县水稻生产的主要问题。近年来,为顺应绿色消费和可持续发展的潮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安全和农业贸易安全,中国植保界适时提出了绿色植保的理念,并在实践中按照此理念的要求着力推进绿色防控工作。绿色防控是对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的集成,本质是对农业有害生物无害治理,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其技术成熟、规范、操作性强,极易以集成方式整体实施。从整体上来看,绿色防控是指从农田生态系统整体出发,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积极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恶化病虫的生存条件,提高农作物抗虫能力,在必要时合理的使用化学农药,将病虫危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它是通过推广应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以达到保护生物多样性,降低病虫害暴发几率的目的。频繁施用农药不仅加重环境污染还增加病虫害抗药性,绿色防控是减轻农药污染,维护生态平衡的有效途径。是以后病虫害防治的发展方向,其应用前景广阔。

2 大竹县绿色防控技术在水稻上的应用

绿色防控基地病虫防治集成配套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控制和限量化学防治等环境友好型防控技术措施,采用“色板和性诱剂”模式。在前期搞好水稻健身控害栽培的基础上,大竹县近年重点示范物理防治的2种措施。

色板诱杀:其作用原理是利用害虫趋光性,可有效诱集、粘着多种昆虫,达到控制害虫数量、减少农药用量、保护害虫天敌的作用。大竹县2014年应用于大竹县双拱镇水稻绿色防控基地6.67hm2,粘着杀死多种昆虫,达到控制害虫种群、减少农药污染、保护天敌的作用。可诱杀蓟马、卷叶螟、飞虱、叶蝉等。该项措施每年可以减少农药施用量50kg,减少农药包装废弃物2.5kg ,如全县推广,其环境、生态、社会效益更是不可估量。

性信息诱捕:应用于大竹县水稻绿色防控基地6.67hm2,害虫性信息素及诱芯主要通过大量诱杀害虫雄虫,破坏害虫种群的正常雌雄性别比,同时干扰害虫的正常活动,从而降低了雌虫的机率、落卵量及有效卵量(受精卵),达到控制害虫种群的目的。大竹县水稻基地选择性安装二化螟诱芯、斜纹夜蛾诱芯等,最高诱捕量可达120头/芯,效果显著。

3 大竹县绿色植保的发展困境与对策

大竹县常年种植水稻3.27万hm2,集中实施水稻0.13万hm2,其中示范害虫诱杀技术66.67hm2、推广性诱剂2000套。水稻基地病虫防治集成配套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控制和限量化学防治等环境友好型防控技术措施,采用“杀虫色板+性诱剂+生物农药”模式。在实施绿色防控技术过程中,积极开展相关培训工作,促进水稻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普及引导带动全县水稻绿色防控工作的全面开展,效果明显。

近年来,虽然大竹县推进水稻绿色植保取得了不少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因此,为了推进水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应采取以下对策措施。

大面积推广绿色防控技术,通过IPM园区示范辐射带动周边乡、镇的水稻采用杂糯间栽、生物多样性、生物导弹等相结合的绿色防控技术,合力推进水稻绿色植保的良好氛围,在大竹县要争取在更多的乡镇试验示范。

积极推进植保体系、体制、机制与方式、方法创新,力争经过3~5a的努力,建成以县级以上国家公共植保机构为主导,乡(镇)公共植保人员为纽带。多元化专业服务组织为基础的新型植保体系。

大力培育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增加农作物病虫害监控网点数量。通过阳光工程积极开展专业化病虫监测和绿色防控技术宣传、培训,在示范区广泛利用农户、利用现场会、技能培训会、农民田间学校等方式进行“绿色植保”的理念植入。为大力推进水稻绿色植保提供强大支撑。

通过推行农资采购、供应、使用和服务的“四统一”农资连锁经营,促进水稻绿色防控,积极争取有实力的企业技术、物质、经济等方面的支持。

篇6

中国绿色低碳产业基金是中国第一支面向全球聚集资金、投资于中国绿色低碳产业的产业基金,是为中国绿色低碳产业集群服务的金融平台。

中国绿色低碳产业基金基于国家批复的前海跨境人民币业务先行先试的综合政策优势,以香港为窗口与国际大型金融机构进行对接,直接利用跨境融资、跨境贷款及证券业务为中国绿色产业的发展提供国际性的金融服务,成为境外人民币回流的重要渠道,吸引外资支持中国的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并通过深度把握中国城镇化建设和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历史性机遇,助推地方政府快速响应中央精神,规模化推进绿色低碳产业基础设施及城镇化项目全方位合作,整合资本、项目、技术,帮助政府快速落地,搭建发达国家先进发展模式的输出渠道,帮助地方政府在新一轮的国家发展中发挥特色,走出独特的低碳城镇化道路,成为低碳城镇化战役中的领航旗帜。

中国绿色低碳产业基金主要投资于区域集中能源供应,绿色低碳高新技术产业中成长性和技术性领先的优势企业,以及城镇化建设中绿色低碳产业优秀项目。

篇7

【关键词】低碳型绿色节能建筑;低碳技术;可持续发展

【Abstract】This article expounds the concept of low-carbon architecture, discusses the basic theory and design principle, and introduces some applications of Shanghai World Expo. And proposes strengthening the publicity and popularization of the idea of low-carbon architecture, and taking the roa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low-carbon and green energy saving building;low-carbon technology;sustainable development

0 引言

目前建筑领域在不断探索着可持续发展之路。建设生态城市、营造生态社区、推广绿色建筑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从定义上来看,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生命周期内消耗最少地球资源、使用最少能源、产生最少废弃物的舒适健康的建筑物,这就要求必须做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并强调“以人为本”,追求“人—建筑—自然”的和谐统一。

1 低碳建筑与绿色建筑

低碳建筑与绿色建筑相比,绿色建筑主要围绕“四节一环保”,注重技术策略的集成和标识性,而低碳建筑则强调能耗控制和能源低碳化,两者的结合就是低碳型绿色节能建筑。

低碳型绿色节能建筑的发展路径是:以生态位原理(适宜生态位、生态位分离、潜在生态位等)和木桶原理(接长短板、展宽长板)为指导思想,以低碳为关键抓手,采用被动优先于主动优化的实施策略,协同整合植被碳汇、加强护性能、被动优先的室内环境控制、能源结构低碳化、水资源的循环再生和废弃物的资源化等低碳技术策略,大道低碳、零污染、高效宜居、持续发展的目标。

2 低碳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与原则

从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中,建筑设计是源头,设计只需要消耗极少的资源,却决定了建筑存在几十年内的能源与资源消耗特性。如果在规划设计阶段就推进绿色建筑,抓住问题的关键,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筑师的设计对于建筑能耗的作用至关重要。

低碳绿色建筑从选址、规划、建筑方案直到建筑细部构造完成都必须贯彻绿色建筑设计的理念。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是整体设计和在项目初期制定该项目的设计策略指导手册。对建筑追求新、奇、怪、豪华、气派和新潮而悖于低碳建筑的原则,将带来高昂的造价、材料的浪费、难以使用的空间、恶劣的室内环境和过高的运营能耗。绿色建筑设计必须把使用功能和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放在重要的位置,确认某项技术判断的标准为是否与绿色建筑设计的理念相符,并贯穿于设计的始终。

3 选择适宜的低碳技术和辅助设施

所有的节能技术都有其适用性和局限性,盲目追求高科技和绿色建筑技术的罗列,不一定带来节能减排的效果,反而会带来高投资和高能耗。所以在设计阶段必须根据设计项目所处的气候特点、使用功能等因素,对拟采用的绿色建筑技术进行技术经济评价,选择适宜的绿色建筑技术。

适宜的技术并不一定都是“高新”的技术,也可能是传统的“被动式”设计技术。所以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始终坚持“被动”优先的原则,从当地民居中汲取营养,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特征,确定合适的建筑形式。被动技术的巧妙运用除了依赖设计师的素养外,还要靠计算机模拟进行量化分析。

低碳建筑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必须量化分析各种技术对建筑的影响。低碳建筑中对通风效果、采光效果、噪声的分析都必须同时进行。大到项目选址、总图规划,小到构造节点、细部设计都可能对使用造成很大影响。对于此类设计问题,如果仅靠设计人员的感性认识和经验是无法解决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计算机模拟,如CFD流体分析、采光模拟、照明模拟、噪声分析等辅助设计。只有精细化的设计才能铸就真正的绿色建筑。

4 低碳技术举例

4.1 低温地板辐射采暖

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系统是利用低温热源,通过埋置于地面构造层内的加热盘管或电缆加热地表面,利用地面自身的蓄热和热量向上辐射的规律由下至上进行传导,以达到采暖目的的一种采暖方式。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系统舒适性明显好于普通散热器采暖,高效节能、节省室内空间,热稳定性强。

4.2 中水回用系统

再生水是指污水经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指标,可以进行有益使用的水。中水回用,一方面缓解城市供水压力,同时大大节省企业排污费,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4.3 雨水收集利用

对初雨进行了抛弃,对雨水进行了在线过滤,免除了后道处理成本,使雨水收集极具普及性和推广性。这种新型的雨水收集利用技术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收集概念,更具环保性和节能性,合理地利用了自然资源,减少水资源浪费。

5 案例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绿色、低碳的理念贯穿始终。世博会通过一系列低碳设计、低碳建设践行“低碳世博”的口号。

太阳能被充分应用到世博会的景观设计和公共设施建设的细节中。在园区内,形态各异的太阳能景观灯、太阳能指示牌、太阳能喷泉随处可见。而既能避雨又能发电的太阳能长廊、太阳能停车场和充电站、太阳能分类垃圾桶等也都集体亮相,让游客随时随地体验到太阳能技术给生活带来的新变化。

世博园区从源头环节就体现了节水和回收利用的需求。一方面采用了大量节水设施,包括节水型卫生洁具、节水型绿化灌溉设施等。另一方面,园区内大量采用的透水地面,可以有效减少外排至城市雨水管网的径流污染。而世博中心、演艺中心、主题馆、中国馆等四大永久性场馆和世博轴,都将建设屋面雨水利用系统,雨污水的收集处理率可达到100%,预计可节约自来水100多万m3。

瑞士馆设计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核心,充分展现了如何开创性地结合自然和高科技元素。它是一个开放的空间,最外部的幕帏主要由大豆纤维制成,既能发电,又能天然降解。另外,瑞士馆外幕的红色小点,在白天吸收阳光,晚上则将太阳能源转化为电能发出点点闪光,从而达到最大限度节约能源。

篇8

【關键词】低碳经济;绿色物流;物流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1069(2020)07-0017-02

1引言

物流行业的发展给居民生活带来了便利,同时也增加了能源和物料的消耗。可持续发展战略下,要发展低碳经济,提高各个行业正常运作中的节能降耗水平。社会生活对物流的需求在不断增长,如果不及时采取策略实现绿色物流管理,未来物流行业会产生更多的能耗。所以,低碳经济环境下要给予绿色物流管理足够的重视。

2低碳经济环境下绿色物流管理的必要性

首先,绿色物流是一种生态化物流发展的模式,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随着我国政府对生态环境维护理念的不断重视,对物流企业的发展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并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优惠政策,推动物流企业实现绿色健康发展,为物流企业更好地发展奠定基础,对于企业和国家而言都是有利的。

其次,有助于提升物流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当前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开始入驻我国,加剧了我国物流市场的竞争,使得物流企业面临严峻的竞争,而实施绿色物流管理,能够推动物流企业有效进行先进技术的引进,推动物流企业的发展具有更高的现代化水平,从而有助于增强其综合竞争力。例如,德邦物流在我国发展态势一直向好,对本土物理企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胁。如果物流企业不进行改善,发展低碳经济,自身运营成本会上升,在价格战中难以胜出,影响自身的竞争力。

最后,物流产业的发展随着电商的发展而不断扩大规模。随着国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和购物方式的转变,未来物流行业的工作量会持续增加,这就意味着物流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消耗的资源会不断增加。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物流行业要在发展初期做好绿色物流管理的准备,避免物流行业发展后期与有限的资源和已经治理好的生态环境产生矛盾。

3低碳经济环境下绿色物流管理的问题

3.1缺乏低碳理念

低碳理念在物流行业中的认知相对较低,物流企业各层领导没有认识到绿色物流对自己企业发展的正面作用。我国地大物博,物资丰富,各个行业发展初期一般是粗犷式发展,所以低碳经济意识相对较弱。另外,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物流行业的收益与业务量有直接关系,企业偏重关注短期收益,对长期经营的成本和行业竞争关注相对较少,这导致绿色物流管理工作开展较为困难。

3.2缺乏技术支持

部分物流企业开始践行低碳经济理念,在实际运营中采用绿色物流管理技术。低碳经济环境下的绿色物流,需要信息技术作为保障,只有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才能够实时管理物流动向,从而合理使用运输工具,避免车辆空载或者未满载而造成的能源浪费。

3.3缺乏管理政策

低碳经济有利于物流企业的长远发展,但是如果没有政策引导和管理约束,低碳理念在物流行业的践行也会比较慢。虽然,国家大力倡导低碳经济,但是中央和地方都尚未对物流行业提出低碳经济的具体要求,还没有形成专门化的正常体系,这就造成物流企业发展绿色物流管理时,没有参考标准。由于各个地区的政策有差异,没有统一的政策,绿色物流管理的发展也面临困难。

4低碳经济环境下绿色物流管理的策略

4.1树立绿色物流管理理念

第一,物流企业要树立绿色物流管理的理念。企业领导要对低碳经济有深入的认识,立足长远,考虑到绿色物流管理对企业成本、经营、管理、效益等多方面的影响。只有企业领导对绿色物流管理有深入的认识,才能引起企业内部相关工作人员的重视,从而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来践行低碳理念。第二,企业供应链要做到绿色管理。物流企业的绿色管理要将各个环节都实现低碳管理。例如,物流运输车辆的路线规划要合理,避免路线规划不合理导致过多油耗。再如,运输所用的车辆,也要本着低油耗的原则。第三,企业所有员工都要有低碳经济发展的意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当企业员工有低碳理念,就会创造性地工作,在本职岗位上实现绿色管理。另外,低碳经济下,物流管理的内容会相对繁杂,當员工具有低碳理念,可以更好地配合管理,有利于有效落实绿色物流管理。

4.2引进及创新绿色物流管理技术

第一,要引进绿色物流管理技术。低碳经济在国内外都在发展,国内外各个行业都在节能降耗,物流行业也是如此。对于物流企业,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低碳经济技术,有效地应用于物流企业当中。第二,要创新绿色物流管理技术。虽然各个行业的绿色管理技术都有借鉴价值,但是物流企业的运营模式与之不同,所以直接应用并不一定能够达到预期。所以,要创新绿色物流管理技术,根据实际工作情况,以降低能耗为宗旨,思考新的管理方法。第三,要改善绿色物流管理技术。物流企业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绿色物流管理技术要持续改善,这样才能将低碳经济进行到底。

4.3制定科学合理的绿色物流管理政策

第一,中央和地方政府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绿色物流管理政策。可持续发展理念下,低碳经济要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需要根据当下物流企业发展情况,对其节能降耗空间进行评估,然后制定科学合理的绿色物流管理政策。第二,各级政策制定部门要制定阶段性的绿色物流管理政策。低碳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物流企业经营生产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所以其绿色发展政策要不断更新升级,从而保证政策对绿色物流管理有引导作用。例如,当下电动汽车以其环保的优势备受推崇,在充电桩供电能力充足的地区,政府可以引导物流企业使用清洁能源,减少运输过程中向空气中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这样,既可以引导物流行业向着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还能够推动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可谓一举两得。第三,要发挥市场作用机制,促进绿色物流管理技术快速发展。国家和各级政府制定的绿色物流管理政策是基于理论分析和实地考察而决定的,而物流企业自身经营发展中对节能降耗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如果发展市场作用机制,促进物流企业挖掘低碳经济发展的方法,可以推动绿色物流管理的发展。在相应政策的激励下,物流企业的绿色物流管理方法也会向好发展。第四,政府可选择低碳经济发展最好的物流企业作为业内标杆,其绿色物流管理方法可以作为行业标准。

4.4实施一体化管理方式

物流企业在工作中包括多个环节,如包装、运输、装卸等。低碳经济环境下,物流绿色管理要从各个环节入手,打造一体化的绿色管理方式。例如,在包装上,可以根据物品的尺寸来选择相应大小的包装箱,避免大箱装小物品,造成箱体的浪费,同时还要增加填充物防震。另外,还要对包装进行合理收费,这样可以刺激客户自己提供包装材料,减少公司的包装成本。再如,在运输工作中,要做到车辆定时出发,这样可以积攒一天或者几天货物,然后同时发车,力求车辆满载出发。为了保证顾客满意时效性,可以对达到时间进行标注,调整相应的费用。再如,在装卸过程中,要避免对包装划伤或者损毁,这样可以让包装直接回收利用。将物流包装箱回收再利用,可以减少纸箱的制造。这是通过循环利用来实现资源和物料的节约。

篇9

内容摘要:文章首先梳理了目前存在的低碳经济定义,找到各种定义的共同点,给出低碳经济的定义,从五个方面对低碳经济的内涵进行了说明,整理了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的定义,分析了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的异同。

关键词:低碳经济 定义 内涵

低碳经济的定义与内涵

(一)低碳经济的定义

《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白皮书中指出,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国外一些学者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后工业化社会出现的经济形态,核心是低温室气体排放,或低化石能源的经济,低碳经济是能够满足能源、环境和气候变化挑战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

我国学者庄贵阳(2005)认为,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付允等(2008)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基础,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鲍健强(2008)等指出,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它将全方位地改造建立在化石燃料(能源)基础之上的现代工业文明,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刘细良(2009)强调低碳经济是人类对经济增长与福利改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一种理性权衡;是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关系的一种理性认知;是一种低能耗、低物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可持续经济;是工业文明之后的生态文明;是信息革命之后的新能源革命。金乐琴(2009)等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一致,与当前大力推行的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有密切联系。

尽管学者们对低碳经济定义的表述方法不尽相同,但各个定义所包含的基本思想是相同的。笔者认为低碳经济定义可概括为: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二)低碳经济的内涵

1.低碳经济的核心是减少高碳能源消耗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工业革命以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使用使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大大提高,与此同时也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问题。化石燃料燃烧时会释放二氧化碳,产生温室效应,地表将变热,由此会产生一系列严重的后果。低碳经济的核心是减少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

2.低碳经济的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以保护自然资源环境为基础,以激励经济发展为条件,以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发展理论和战略。低碳经济的目的是实现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3.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经济革命。发展低碳经济实质上是对现代经济进行一场深刻的能源经济革命。这场能源经济革命的基本目标是努力推进两个根本转变:一是由以高碳能源为基础的不可持续发展,向以低碳与无碳能源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的转变;二是由高碳型黑色能源消费结构,向低碳与无碳型绿色能源消费结构的转变。

4.低碳经济的关键是技术创新。控制和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水平的主要途径有四条: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发展碳捕捉和封存技术;发展清洁能源;植树造林。目前,这四条途径都存在着明显的技术瓶颈。因此,发展低碳经济首先必须在技术上实现突破和创新。没有技术创新,低碳经济不过是人类的一个“美好幻想”。

5.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工业社会发展初期,使用的能源全部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高碳能源,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可称为高碳经济。随着对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不断认识,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不断反思,人类逐渐认识到要摒弃18世纪以来的经济发展模式,寻找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低碳经济就是建立高能效、低能耗、低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与高碳经济的比较见表1。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辨析

(一)相关概念的涵义

1.循环经济。循环经济目前没有公认、确切的定义。通过搜集、比较各种定义,笔者认为,循环经济指通过资源循环利用使社会生产投入自然资源最少、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最少、对环境的危害或破坏最小的经济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一般以“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作为操作准则,简称为“3R”原则。减量化原则,即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在经济活动的源头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再利用原则,即尽可能多次使用物品,避免物品过早地成为垃圾。再循环原则,即废品回收利用和废物的综合利用。“3R”原则是循环经济的最重要特征。

2.绿色经济。绿色经济目前也没有公认、确切的定义。通过搜集、比较各种定义,笔者认为绿色经济是指那些同时产生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人类活动。从这个定义上引申,绿色经济有两种涵义。

第一种涵义是指经济要环保,即要求经济活动不损害环境或有利于保护环境。例如,钢铁、造纸等行业,用落后的方式生产是高排放的,因而不是绿色经济;而用清洁技术生产,就属于绿色经济。第二种涵义是指从环保要经济,即从环境保护活动中获取经济效益。也就是说,环境保护可以成为经济利润的一个来源。例如,新能源开发、绿色食品研发等活动,可以带来新的利润。

以上两种涵义分别强调了绿色和经济两个方面,它们的共同点是同时追求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3.生态经济。关于生态经济目前存在两种有代表性的观点:一是生态经济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的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二是生态经济强调生产、消费和废弃的全过程就如生态系统一样是密闭循环的,最终达到资源的零输入和废弃物的零排放以及能量守恒。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但从目前的技术水平和生产工艺来看,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各国经济活动的生态化仅是一种趋势。

(二)低碳经济等概念的异同

1.低碳经济等概念的相同点。主要表现在:产生的根源相同。现代工业社会既是一个技术发达、经济腾飞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自然环境不断恶化的时代。现代工业发展引发出严重的环境危机,不可再生资源的匮乏和枯竭、可再生资源的破坏和短缺、环境污染的加剧、生态环境的失衡。生态环境恶化的严酷事实,迫使人类不得不反思和重新审视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人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开始关注环境,探索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都是对人类和自然关系的重新认识和总结。

理论基础相同。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并不单纯地属于经济学范畴,而是经济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系统科学等学科相互交叉、渗透、有机结合所形成的交叉边缘性概念,具有综合性特征。外部不经济理论、生态大系统理论、生态学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原理、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理论是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等概念重要的理论基础。

技术手段相同。低碳经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实现的技术手段包括宏观技术手段和微观技术手段。宏观技术手段是构建生态产业园区。生态产业园区是一定地理区域内的多种产业,按照物质循环、生物和产业共生原理组织起来,构成产业链和产业网,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微观技术手段是采用环境无害化技术。环境无害化技术的特征是污染排放量少,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更多地回收废物和产品,以环境可接受的方式处置残余的废弃物。

最终目标相同。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追求的最终目标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经济活动对资源环境的过度使用及对人类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每个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少投入、少排放、高利用,达到废物最小化、资源化、无害化;用生态链条把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消费、城区与郊区、行业与行业有机结合起来,从自然―经济大系统出发,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低碳经济等概念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研究的视角不同。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从不同的视角研究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低碳经济是针对碳排放量来讲的,要求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主要目的是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循环经济关注的是提高生产、流通、消费领域所有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所有废弃物排放的最小化,其中包括碳排放量的最小化;绿色经济强调关爱生命,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生态经济注重人类社会经济系统和地球生态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

可操作性不同。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的可操作性存在很大差别。低碳经济的涵义最为具体―降低碳排放量,最具有操作性;循环经济提出了“3R”原则,因此也具有一定的操作性;绿色经济和生态经济的涵义较为宽泛,没有说明如何实现绿色经济和生态经济,仅根据涵义不能确定如何实现绿色经济和生态经济。

所属的层次不同。根据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各自研究的视角和可操作性,可以将这四个概念进行如下结构性定位:绿色经济最不具体,研究的范围最大,为最高层次的概念,包含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生态经济次之,包含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并列并有一定的交叉,为低层次的概念(见图1)。

涉及的研究领域不完全相同。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涉及的研究领域不完全相同。低碳经济涉及的研究领域包括:减碳、碳交易市场、碳税、低碳技术和低碳经济政策等。循环经济涉及的研究领域包括:农业循环经济、工业循环经济、服务业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区等。绿色经济涉及的研究领域包括:绿色GDP、绿色产业、绿色贸易壁垒、绿色金融、绿色营销、绿色消费等。生态经济涉及的研究领域包括: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生态经济区、城市生态经济、农村生态经济等。可以看出低碳经济研究的领域与其他三个概念研究的领域差别较大。

参考文献:

1.付允,马永欢,刘怡君,牛文元.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环境与资源,2008(3)

2.曹海霞,张复明.低碳经济国内外研究进展[J].生产力研究,2010(3)

3.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3)

4.鲍健强,苗阳,陈锋.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中国工业经济,2008(4)

5.刘细良.低碳经济与人类社会发展[N].光明日报,2009(4)

篇10

【关键词】绿色物流 低碳化物流 发展 对策

近年来,随着资源、环境、人口压力的日益增大,资源发展和人口增长对环境的破坏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在最近召开的一系列国际会议上,比如在哥本哈根召开的国际气候大会上,人们开始关注和提倡对环境的保护,希望通过一种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来减少人类社会的发展对环境的破坏和掠夺,低碳经济的概念开始被人们所重视。物流对于低碳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物流行业一直以来是碳排放的大户,所以说,只有发展低碳物流,才能真正做到节能减排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虽然大多数国家的绿色低碳化物流发展仍处于探索之中,但是今后绿色低碳化将是物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必由之路,因此,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探讨绿色低碳化物流的发展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我国发展绿色低碳化物流存在的问题

主观认识程度和思想观念较为落后。虽然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现代物流理论和物流业已经被引入国内,物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为人们所认同,但是,在经济发展模式转变过程中,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于绿色低碳化物流的认识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行业领域和政府部门,仍未脱离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束缚,对传统产业和经济发展模式过于倚重,在思想认识和政策引导方面仍有待提高。在国内,无论是经营者还是消费者对绿色低碳化物流的认识都有待提高,很多人仍认为发展绿色低碳化物流是政府和企业的事。事实上,绿色低碳化物流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绿色低碳通道,是必须引起全社会加以关注的事情。因此,在重视传统物流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必须逐步提升对发展绿色低碳化物流的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并把它作为现代物流发展的重大目标之一来加以发展。

主管部门在宏观引导方面仍有待加强。绿色低碳化物流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纽带,它的发展对于循环经济的发展,广大人民的生活品质的提高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和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绿色低碳化物流的实施并不仅是生产企业本身的事情,需要包括政府和消费者在内的社会力量的参与。特别是在绿色低碳化物流发展的初期阶段,作为新生事物,更需要加强宏观方面的引导和政策上的支持。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绿色低碳化物流的政策引导方面,能够及时地制订相关政策以提供支持,比如较早地制定了抑制环境污染,大力开发各种支持清洁燃料、调控交通流量方面的政策和法规;在循环物流和废弃物流方面也较为重视,提倡对包装等废弃物品的再次利用。我国从上个世纪90 年代以来,也开始关注绿色物流的有关概念,但在实践中仍然缺乏有针对性的政策法规,现有政策法规也不够细致和完善。另外,由于绿色物流的推进关联到各个行业和不同的职能部门,在现有的体制条件下,部门间由于缺少协作和交流,致使许多物流在建项目的重复,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从这方面来说,加剧了对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消耗。

在实践性及技术实现上仍存在差距。在绿色低碳化物流的发展过程中,现阶段很多部门和企业更多的是从理论上进行探讨,而在实践环节仍有待进一步加强。同时,绿色物流的最终实现,需要大量先进技术的支持。由于起步较晚,我国无论是在物流装备的现代化方面,还是在现代物流理念的实践运用方面,仍与其他一些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物流战略规划与优化方面,仍缺乏先进理论和理念的支持;物流装备和设备、物流设施方面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也较低;在绿色包装材料的使用上也有待提高。而且,大多数物流企业不重视信息技术的开发和有效应用,信息化程度较低,制约了物流效益的提升和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从上述几个方面可以看出,我国发展绿色低碳化物流的道路仍然漫长,随着发达国家绿色贸易壁垒的建立,我国面临的竞争环境将使得发展绿色低碳化物流日益紧迫。绿色低碳化物流将成为国内企业参与全球性经济竞争的重要依托。因此,转变思想观念,逐步发展我国绿色低碳化物流理论体系,调整和建立适应绿色低碳化物流发展的组织架构,逐步减少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将从整体上提升国内企业的竞争力,对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我国发展绿色低碳化物流的对策建议

调整和建立一体化的政府管理机构。发展绿色低碳化物流,需要打破部门之间僵化的管理体制,提高行政效率。这也是建立大物流和发挥社会物流效率的重要保证。一些物流较为发达的国家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在相关运输管理部门的设置上就体现了这一点,通过整体管理部门的相关职能,使得政府在物流领域的管理效率大为提高,管理效率的高低对绿色低碳化物流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在美国较早提出了一元化的运输战略,由办公厅、运输管理服务中心、监察局,以及美国海岸警卫队、联邦航空管理局、联邦公路管理局等11个职能部门组成了一个管理权限明确,管理效率极高的运输部,这样的职能组合对于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提高管理效率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英国运输部也通过对原有相关职能部门的整合,提高了运输部门对环境的友好程度。

发挥政府的宏观指导和调控作用。物流行业作为服务性的行业,它的覆盖范围涉及许多行业,尤其需要加强和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指导。作为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应该结合振兴物流产业规划的出台,相应地制订具体的发展目标,在政府层面上加强对绿色低碳化物流发展的支持。

物流战略规划作为在某个时期内实施物流战略的纲领,在制订过程中应在具体目标、具体步骤和措施等方面,体现出对绿色低碳化物流发展的重视和支持。如美国、英国等国家的有关部门在制定战略规划时均对物流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在行动上、理念上、资金和具体措施方面都体现了对物流效益的重视,有力地促进了绿色低碳化物流的发展。

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绿色低碳化物流的发展与相关产业的发展和调整密不可分。物流产业本身就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它的发展离不开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国外在这方面的成熟做法也说明了这一点。根据我国人口较多,资源相对较为缺乏的实际情况,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过程中,要积极利用先进技术改造和发展传统产业并应有利于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

同时,应抓住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利条件,改变投入较高、产出较低和效益较低的现状,走集约化发展的道路,做到统筹兼顾,优势互补,构造有利于绿色低碳化物流发展的产业结构布局。

建立与绿色低碳化物流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和经营模式。思想是行动的指南,绿色物流的发展和物流效益的提升,与人们对绿色低碳化物流的关注和认识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应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引导社会对发展绿色低碳化物流的重视,只有认识提高了,观念转变了,才具备实现绿色物流健康发展的主观条件,才能逐步建立起与绿色低碳化物流相适应的组织架构和动作模式。

国外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演变的过程也表明,观念的转变是行动的先导。国外在物流观念的发展过程中也先后经历了从分散管理到综合治理,从功能分离到一体化管理的转变。在经营和动作模式上也从传统的经营模式向现代整体营销和一体化营销转变。政府管理也从之前的单纯的交通运输管理到综合的全方位的管理,实现了管理组织结构的调整,从而有效地促进了物流业的绿色低碳化发展。

推进和解决物流发展的社会化、专业化。绿色低碳化物流的发展从本质上来说是物流业的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进一步发展的过程。在推动物流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进程中,需要不断地规范和引导企业实现物流集约化发展。

当前国内物流业的发展,仍存在着社会化、专业化方面的问题。如很多企业,仍倾向于自给自足的传统运营模式,企业自备车辆在公路运输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这种运营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企业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和在某种程度上节约企业成本,但从整体上来说,仍然存在着资源的浪费和整体社会效益不高的困境。

因此,应从整体效益出发,大力推进和发展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提升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效率和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为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