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管理要点范文
时间:2024-01-02 17:47: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税务管理要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内部管理;税务;实践;要点;风险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0.013
[中图分类号]F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0-00-01
因为教学改革的推进,各高校的涉税收入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教师的工资,同时像实验设备外借、场地租赁等都会增加学校的税收类型,税务管理工作的内容也随之变得更加多样化,增加了该项管理工作的难度。如何对高校内部的税务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已经成为了目前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各高校想要保证税务管理的工作质量,首先应对税务管理工作中的不足进行研究,以确保准确找到该项工作的开展要点。
1 各高校税务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1.1 没有设置专门的税务管理岗位
任何税务工作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性,且很难杜绝发生的概率,高校的税务工作也是如此,而税务管理岗位能够有效规避工作中的风险性,最大限度地保障单位的财产安全,在税务管理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部分高校仍然没有设置专门的税务管理岗位,单一的认为两者之间的工作内容是相通的,还是由财务人员兼职,且没有对财务人员的税务能力进行考察,致使高校内部出现了税务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及管理效率较低等方面的问题,对高校的税务管理质量形成了直接的影响,很容易使高校进入较为被动的局面,增加了高校税务风险的发生概率。
1.2 税务管理信息化不足
税务信息化在我国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发展至今已经得到了极大的进步,尤其是云计算技术的应用,更是加快了税务管理信息化的步伐,已经成为了目前税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开展方式。各大高校也开始使用将信息技术运用到了税务管理的工作之中,但因为客观因素的限制,高校税务信息化的开展速度始终不太理想,始终还有得到进一步的提升。高校税务信息化应用程度不足主要反应在没有构建税务信息数据分享平台,校内不仅是税务人员,其他相关人员,像学校领导以及财务部门等也需要对税务信息进行相应的查询,无法及时、快速的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这就加大了税务管理的难度。税务人员以及相关人员必须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才能得到相应的税务信息,开展税务管理工作,这样不仅增加了税务管理的成本,同时也降低了学校工作的效率,并不利于各大高校的发展。
2 高校内部税务管理工作的实践要求
2.1 对税务管理理念进行更新
高校相关领导必须要对税务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认识,明确税务管理工作对于高校工作的重要性,并按照最新税法作为标准,本则及时纳税的原则,对税务管理工作的工作理念进行调整,使其能够满足高校改革标准的各项要求,保证高校在社会中的影响力与竞争力。
2.2 设立税务管理岗位
针对部分高校内部没有设立专门管理岗位的问题,鉴于税务管理的重要性,各大高校必须设立专门的岗位开展税务管理工作,从而使高校即使是在新经济时代也应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管理岗位要进行高校所得税汇算清缴、个人所得税以及申报营业税等内容的工作,确保各项涉税工作的执行质量,同时要保证税务管理工作开展的独立性,降低税务风险的发生概率。在设置专门管理岗位之后,相关工作人员才可以对所有的税务工作内容统一进行管理与控制,为税务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保障。
2.3 强化与税务部门的交流
我国税务相关的法律法规虽然一直在进行改进,但随着经济形式的变革,始终还是存在的问题,一些问题概念的界定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这就为高校税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形成了一定的阻碍。在实际的税务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很容易遇到难易进行划分的法律法规,而且各地的税务开展方式都不仅相同等,这些问题都使税务管理人员在工作中陷入了被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校税务管理人员可以积极与当地的税务管理部门进行联系,按照税务部门的指导对模糊的概念进行界定,并根据本地的税务工作具体开展要求,制订出合理的税务管理计划,准确确定纳税实践及纳税相关事宜,避免高校承担偷税、漏税的风险,在社会中建立良好的纳税形象。此外,要对本校涉及上税的活动进行公开化处理,使税务单位能够及时对本校的税务工作进行审查与指导。
2.4 构建税务信息共享网络
高校要对自身的税务信息系统进行全面审查,对信息系统中的不足之处及时进行处理与完善,并在此基础之上,打造税务信息的共享网络,使高校内部的相关人员可以通过网络及时获取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以便高校领导层准确对本校的税务管理工作进行监督与指导。各大高校可以聘请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对本校的税务系统进行改进,并对校内的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进行加固处理,按照本校的要求设置相应的税务查询权限,以确保内部税务信息的安全性。同时,要设置信息自动处理功能,使系统可以自动对税务信息进行分析,当税务风险可能出现时,会及时向税务管理人员报警。
3 结 语
各高校要认识到税务管理对于高校发展的重要作用,提高对税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积极、正面地对目前该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并按照税务工作的开展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税务情况以及当地的税务相关要求,准确对本校内部的税务管理工作进行优化,为高校的平稳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主要参考文献
篇2
笔者毕业于给水排水专业,从事污水处理工程的管理工作已有多年,参与管理过的污水处理工程有十几个。作者结合工程情况及个人所学知识,对污水处理工艺有了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因此,对污水处理工程的管理工作有一些个人的见解,现在想把这些见解写出来和大家共同探讨,共同进步和提高。
随着环保标准的日益严格,脱氮除磷成为污水处理的发展趋势。我国现有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大多对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去除效果较差,因此对其进行升级改造使之具有脱氮除磷功能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由于我国小城镇的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技术水平低等因素,中小城镇污水厂的普及率还较低。因此,开发低成本、高效率、运行管理简单的脱氮除磷工艺对中小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科技人员综合国外的研究经验,并结合我国的污水处理发展现状,提出了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MBBR工艺。MBBR工艺可减少现有污水处理系统的体积,易于在现有污水处理厂基础上升级,且处理效果好,欧洲、美国、日本、新西兰以及我国均建有MBBR型污水处理厂。
MBBR工艺是由挪威Kaldnes Mijecpteknogi公司与SINTEF研究机构联合开发的一种污水处理工艺,其吸收了传统流化床和生物接触氧化法两种工艺的优点,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紊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oving Bed Biofilm Reactor,简称MBBR)是近年来在生物接触氧化法和生物流化床的基础上开发的一种新型高效的生物膜反应器。与活性污泥法相比,MBBR具有负荷大、效率高、污泥龄长、剩余污泥量少、无污泥膨胀等特点。MBBR工艺处理污水过程中,关键的构筑物是MBBR反应器。MBBR反应器既具有传统生物膜法耐冲击负荷、泥龄长、剩余污泥少的特点,又具有活性污泥法的高效性和运转灵活性。
对于这种目前在我国应用还较少但在国外已成功应用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处理的MBBR工艺,笔者有幸全程参与了江苏某地一个利用新型微孔曝气器一体化氧化沟工艺进行污水处理的工程管理工作。对MBBR处理工艺有了更加真实和深刻的了解认识。
该工程总投资约8000万元。工程主要构筑物包括:粗格栅及进水泵房(已建,新增设备5.0万吨)、细格栅及旋流沉砂池、水解酸化池、MBBR反应池、配水井及污泥回流泵房、二沉池、机械加速澄清池等。
该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工艺为:
该工艺是一种利用新型微孔曝气器一体化氧化沟工艺进行生活污水处理的工艺。本工艺去除了传统MBBR反应池中常用的悬浮填料,在充分发挥氧化沟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利用微孔曝气器,增大污水与空气接触面积,有效提高氧转移效率,达到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的目的。对COD、BOD5、氨氮(NH3-N)、SS(固体悬浮物)及TN(总氮含量)的去除率均在90%以上。同时,该工艺还具有投资更省、占地更少、运行费用更低的特点。
本工程的重点控制构筑物为MBBR反应池(微孔曝气器一体化氧化沟)、二沉池和机械加速澄清池。其中MBBR反应池(微孔曝气器一体化氧化沟)为整个污水处理工艺过程中的“心脏”,是整个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关键程序。所以针对本工程的工艺特点,重点对MBBR反应池的土建施工和MBBR反应池内的微孔曝气管的安装进行重点控制。
针对MBBR反应池(微孔曝气器一体化氧化沟)设计土建施工质量要求,管理人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严格管理:
1、管理人员严格检查钢筋材质是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钢筋表面不得有油渍、污物;同时,对进场原材按规范要求进行取样送检,使用符合规范要求的钢筋原材。对钢筋焊接按规定检测,并检查操作人员的上岗证,保证焊接钢筋的连接强度;
2、严格检查预埋管件是否有漏缺,安装位置是否正确、牢固;
3、严格检查模板安装是否牢固,要求模板在施工荷载下不得有松动,跑模、下沉等现象。模板拼缝必须严密,不得漏浆,模内必须洁净。模板对拉螺栓必须焊接止水片,防止在对拉螺栓部位渗漏。严格检查橡胶止水带、钢板止水带固定方法以及固定位置是否正确,保证施工缝部位不产生渗漏。
4、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督促施工单位加强砼养护,确保池体湿润密实,从而有效保证混凝土的强度;
5、严格控制MBBR反应池池底标高,保证MBBR反应池池底标高误差在±10mm之内,保证微孔曝气管的安装高度符合。
采取以上五项措施后,在对完成混凝土浇筑的MBBR反应池(微孔曝气器一体化氧化沟)按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满水试验过程中,未出现一处渗漏情况。
由于MBBR反应池(微孔曝气器一体化氧化沟)为整个污水处理工艺过程中的“心脏”。对曝气管的安装质量是控制的重点,曝气管的安装质量直接关系到污水的充氧能力和氧利用率。本工程单根管膜式微孔曝气器应符合下列特性:
⒈(1)标准通气量:8m3/个・h,同时曝气管的通气量应能应付曝气器系统出现意外的情况时,大气量高负荷对曝气管橡胶膜的冲击。
(2)膜的有效长度:1000mm
(3)膜直径:≥67mm;支撑管直径≥63mm
(4) 空气阻力损失≤5Kpa,(通气量8m3/个h.曝气管)
(5) 充氧能力:≥0.6KgO2/h(通气量8m3/个h曝气管)
(6) 氧利用率:≥29%(清水,水深4.0米)
(7)理论动力效率:≥7.0KgO2/ kW.h
(8) 使用寿命:>8年
2.微孔曝气器应为圆管式,膜片厚度不小于1.5mm,膜片上的微孔沿整个曝气管均匀排列,微孔孔径的大小,应能使曝气器排除的气泡直径维持在1.5-2mm为限,在整个服务范围内必须保证充氧的要求和池内布气的均匀性。
3.曝气膜的开孔,应能保证长期在高负荷情况下,孔不被撕裂,当曝气停止时,能快速自动关闭,使污水不致进入配气管中。
⒋微孔曝气器应适用于极限工作温度90℃。
⒌橡胶膜的性能参数
1) 硬度: DIN53505 A60±5
2) 抗拉强度: DIN53504SⅡ ≥9N/mm2
3) 拉长系数: DIN53504SⅡ ≥450%
4) 撕裂强度: ASTM-D624B ≥50N/mm
⒍ 主要材料
1) 微孔橡胶膜套管: 三元乙丙(进口)
2) 曝气管支撑管: PP聚丙烯
3) 套管箍: 不锈钢AISI316
4) 曝气管连接件:不锈钢AISI316
5) 曝气管的清洗周期应大于12个月。
⒎防腐
制造曝气器装置的所有材料应满足技术规格书的要求并适用于污水的防腐环境,
针对MBBR反应池(微孔曝气器一体化氧化沟)设计安装施工质量要求,管理人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严格管理:
1、严格检查进场微孔曝气管的质量保证资料以及微孔曝气管的外观质量。外观质量应无缺损和变形。橡胶膜外观应光洁、平整、无杂质、无气泡、裂纹和其它任何损伤。
2、检查微孔曝气管支架是否牢固,支架是否水平,微孔曝气管与支架之间是否有橡胶垫圈。使用橡胶垫圈防止在曝气过程中支架对曝气管橡胶造成磨损。
3、检查曝气管装置的所有材料是否满足工程技术规格的要求,是否适用于污水的防腐环境。
4、曝气管安装后必须配合鼓风机系统进行空载试运行及负载连续运行试验。为保证曝气管的安装质量,应按CJ/T3015.2标准进行在清水状态下,按标准通风量检测气泡分布情况和充氧量等技术性能测定,以及按CJ/T3015.4标准进行布气均匀性和机械、理化性能的测定。
篇3
关键词:保税加工货物;进料加工;料件串换;料件结转;料件内销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识码:A
案例一:
(一)案情介绍。境外企业免费向深圳东华进出口公司(该企业1年内有3次以上违反海关监管规定行为)提供一批黄铜,并付加工费。料件进口前,深圳东华进出口公司已向主管海关办妥加工贸易合同登记备案手续。料件进口后委托广东佛三电子厂(加工贸易B类管理企业)加工生产出口芯片。该加工贸易合同履行期间,由于部分原材料未及时到货,为了保证履行成品出口合同,东华公司报经主管海关核准,用从国内市场购买的国产料件进行串换。请结合案例分析以下问题:
1、本案例涉及的委托加工在海关管理中属于异地加工、外发加工和深加工结转中的哪一种?是进料加工还是来料加工?并说明理由。
2、本案例中涉及的加工贸易合同备案手续如何办理?该加工贸易合同备案时,是否需要开设台账、缴纳保证金及领取加工贸易手册?并解释。
3、该加工贸易合同执行期间所发生的料件串换及处置,应符合什么规定?
4、料件进口时对进口料件的保税额度是应税金额的多少?进口时需要交验进口许可证件吗?并说明理由。
(二)案例分析
1、为了更准确地得出判断,有必要对于异地加工、外发加工和深加工结转进行比较分析。异地加工是料件进境后直接运往加工企业帮助加工所有环节或程序,然后再将制成品运回经营企业(不再加工)后出口;外发加工是料件进境后首先由加工贸易合同经营企业加工,后来由于该企业设备或技术有限,将半成品委托其他有能力的企业帮助加工某些环节或程序,然后再将该产品运回经营企业(或再加工)后出口;深加工结转是料件进境后首先由加工贸易合同经营企业加工(完成它能完成的加工程序),后来由于该企业设备或技术有限,将半成品委托其他有能力的企业帮助完成剩下的加工环节或程序后直接出口,不再运回经营企业。进料加工和来料加工的区别就是看国内经营企业为料件的进口付费没有,若为此付费则是进料加工,否则是来料加工。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本案例“深圳东华进出口公司委托广东佛三电子厂加工生产出口芯片”得出它涉及的委托加工在海关管理中属于异地加工,由“免费提供原材料”可知是来料加工。
2、由于本案例中涉及到异地加工(深圳东华进出口公司委托广东佛三电子厂加工生产出口芯片),根据海关规定是加工贸易经营企业(深圳东华进出口公司)到加工企业所在地(广东佛三电子厂)主管海关办理加工贸易合同备案手续。且备案要提交经营企业(深圳东华进出口公司)主管商务部门批准的“加工贸易批准证书”和加工企业(广东佛三电子厂)主管商务部门批准的、经营企业会签的“加工贸易业务能力证明”。(表1)
根据海关对报关单位的分类管理规定,由于“该企业1年内有3次以上违反海关监管规定行为”,可知该经营企业适用C类管理。根据海关对于加工贸易有关企业分类管理的有关规定“若经营企业(本案为C类管理)和加工企业(本案例中加工贸易B类管理)管理类别不同,则就低原则”,得出该案例中海关适用C类管理。另外,为了简化手续,进口料件金额在1万美元及以下的,AA类、A类、B类企业可以不设台账,即“不转”。AA类、A类、B类企业进口金额在5,000美元及以下的列明的78种客供辅料,不仅可以不设台账即:“不转”,还可以免领登记手册,但要向海关备案。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加工贸易合同备案时,需要开设台账、缴纳保证金并领取加工贸易手册。
3、根据加工料件串换的规定:保税料件之间、保税料件和征税进口料件之间的串换须符合同品种、同规格、同数量的条件;保税料件和国产料件之间的串换,必须符合同品种、同规格、同数量、关税税率为零的条件,且商品不涉及许可证管理;经海关批准,经营企业因保税料件和非保税料件之间发生串换,串换下来同等数量的保税料件,由企业自行处置。结合本案例中东华公司报经主管海关核准,用从我国国内市场购买的国产料件进行串换属于保税料件和非保税料件之间发生串换,故应满足同品种、同规格、同数量、关税税率为零的条件,且商品不涉及许可证管理。
4、保税进口货物的保税额度都是100%,且不用交验进口许可证件(但是监控化学品、易制毒化学品、消耗臭氧层的物质必须交)。
案例二:
(一)案情介绍。上海新世纪进出口有限公司(A类管理,采用纸质手册管理)向上海机场海关申报进口已鞣未缝制羊皮(限制类)500张(单价为18美元/张)以履行羊皮大衣的出口合同。货进口后,交由南京维达服饰有限公司(440736,B类管理企业,采用纸质手册管理)加工。合同执行期间,因加工企业生产规模有限,经与境外订货商协商后更改出口合同,故羊皮耗用数量为300张。经批准,剩余的200张羊皮中的185张结转至另一加工贸易合同项下;15张售予沈阳华艺服装有限公司(C类管理企业)用以生产内销产品(外汇牌价:1美元=6.5元人民币)。请结合本案例分析以下问题:
1、根据加工贸易合同银行保证金台账制度的规定,500张羊皮进口是否需要开设台账、缴纳保证金及领取加工贸易手册?并解释。
2、185张羊皮结转至另一加工贸易合同项下,必须符合什么规定?结转的程序是什么?
3、15张羊皮转为内销是否要申请、交验许可证件?
(二)案例分析
1、根据海关对于加工贸易有关企业分类管理的有关规定“若经营企业(本案中采用A类管理)和加工企业(本案例中加工贸易B类管理)管理类别不同,则就低原则”,得出该案例中海关适用B类管理,且南京位于东部地区,进口已鞣未缝制羊皮(限制类),根据海关对于加工贸易有关企业分类管理的有关规定,理论上讲应是半实转、领手册。但是海关规定为了简化手续,进口料件金额在1万美元及以下的,AA类、A类、B类企业可以不设台账,即“不转”,但要领取手册。
本案例中进口已鞣未缝制羊皮500张(单价为18美元/张),总金额为9,000美(小于10,000美元),且符合AA类、A类、B类企业可以不设台账,即“不转”的规定,所以500张羊皮进口是不需要开设台账、不要缴纳保证金,但要领取加工贸易手册。
2、剩余料件可以结转到另一个加工贸易合同生产出口,但必须在同一经营单位、同一加工厂、同样的进口料件和同一加工贸易方式的情况下结转。同时,结转时企业应向海关提出申请并提交:企业申请剩余料件结转的书面材料:企业拟结转的剩余料件清单;海关按规定需收取的其他单证和材料等。
3、海关对加工保税货物内销有如下规定:加工贸易保税货物因故需转内销的,应经商务主管部门审批;经批准转内销的加工贸易保税货物属许可证管理的,补交许可证件;如申请内销的剩余料件,如果金额占该加工贸易合同项下实际进口料件总额3%及以下且总值在人民币1万元以下(含1万元),免予审批,免交许可证。本案例中:15张售予沈阳华艺服装有限公司用以生产内销产品(外汇牌价:1美元=6.5元人民币),折合人民币1,755元(小于10,000元),同时15张占500张的3%(符合金额占该加工贸易合同项下实际进口料件总额3%及以下的规定),所以,该企业内销是不需经商务部门审批,同时免交许可证,但要到主管海关办理备案手续。
(作者单位:九江学院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谭珍珍.报关员执业资格考试名家答疑宝典[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0.7.
篇4
关键词:企业;税务筹划;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F812.4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9-0083-02
一、企业税务筹划的概念
所谓“筹划”是指谋划或者计划的意思,是事前对事物发展的预期结果进行的计划和安排。具体到企业的税务筹划(Tax Planning)是指企业通过对自己经营行为的事前合理安排和科学筹划,采用合法手段,以充分利用和享受税收法规给予的优惠和权利,以达到节税和延迟缴纳税款的好处,在规避涉税风险的前提下,降低企业税务成本,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二、企业税务筹划的目的
通过企业税务筹划的概念可以看出,企业税务筹划的目的就是要在无风险的前提下实现企业税务成本的降低和股东权益的最大化。因此,企业税务筹划的目的有两个:一是降低税务成本;二是实现企业价值(股东权益)最大化。
(一)降低税务成本
企业税务成本是指企业因其经营行为依国家税收法规规定而承担的以货币计量的税款支出或不能以货币计量的法律责任。具体来说,税务成本包括税收法规规定的纳税义务支出和因没有遵守税收法规而承担的滞纳金、罚款,以及企业承担的不可用货币计量的其他行政和刑事责任,比如吊销证照、判处刑期等。
因此,企业税务成本的降低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绝对税额的相对减少。包括征收范围的缩小、税基的减少、税率的降低以及减、免、退等方面享受的优惠,从而实现纳税总额的减少。
2.资金时间价值的利用。延迟纳税是纳税义务人可以选择的一项法律权利。延迟缴纳的税款所带来的资金时间价值相对减少了税款的支出,实现了抵税效应。
3.避免税收滞纳金和罚款。企业税务筹划不仅要考虑税基、税率等要素的降低,从而实现纳税总额的减少,还要考虑按税收法规及时申报纳税,不拖欠税款,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税收滞纳金和罚款。
4.规避其他行政和刑事责任。这种税务成本不能直接以货币计量,常常被企业所忽视。但是,企业往往又因为税务筹划的这个死角,却经常付出更加沉重的代价。比如,因为税务风险导致高层管理人员被判处刑期,从而使企业管理暂时出现困难,进而影响到企业效率或导致其他方面的直接经济损失,甚至因为税收的法律责任使企业名誉受损。
(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其最终的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者说是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用会计语言表述就是实现所有者权益最大化。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是财务管理的目标,从这一点来说,企业税务筹划也是财务管理的一部分。因此,企业税务筹划的目的不能以税务成本最低化为目标,如果以税务成本最低化为目标,则企业不从事任何生产经营活动,就很容易实现税务成本为零的最小化目标。但是,显而易见,这不应该是企业追求的目标。因此,企业税务筹划要以降低税务成本和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为并行的双重目的。
三、企业税务筹划的基本思想
(一)遵循合法原则
企业税务筹划的最基本思想应该是对合法性原则的贯彻和落实,这是税务筹划最根本的出发点。“无规矩不成方圆”,脱离了合法性的约束就谈不上什么税务筹划,没有法规限定的税务筹划无异于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因此,企业税务筹划的合法性原则,首先需要企业具备守法意识,并且熟悉税收法规,这样才能指导企业经营行为在不同税种、税率间合法安排和合理选择。
(二)着眼税法要素
在企业合法筹划的指导思想下,还必须明确税务筹划的方向和实现途径,这就需要企业明确税法的构成要素。
税法的构成要素是指各个税种在立法时必须载明的不可缺少的内容。一般包括总则、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减税免税、罚则、附则等内容。税法要素规定了为什么征税,由谁缴纳,征税多少,什么时间及地点缴纳以及不依法缴纳有什么后果等。所以,企业税务筹划的着眼点应重点放在税法要素的全面熟悉和谋划上,在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纳税期限及减免退税等方面下足功夫,以充分利用税法空间和享受税收优惠。事实证明,通过对企业同一经营行为的合理安排和科学筹划是可以实现税种、计税依据及税率等税法构成要素的改变,从而实现降低税务成本的目的。
(三)侧重事前筹划
企业税务筹划直接体现为企业经营行为或业务运作模式的事前合理规划和统筹安排。如果经营行为已经完成或者业务运作已经结束,则该业务相应的税务成本就已经确定,因此,税务筹划是事前筹划,而不是事后的查缺补漏,更不是事后的偷税、漏税。它是企业通过事前对业务的合理规划和科学安排,以实现纳税义务人、税种、税目、税率及减免退等税法要素的选择,从而合法的实现减少纳税总额,达到降低税务成本的目的。
(四)树立节税目标
节税,是纳税人在遵守税法、尊重税法的前提下,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的事先筹划与安排,选择最优的纳税方案,达到既能够减轻或延缓税负,又能够实现企业的整体财务目标。
企业税务筹划目前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税务筹划是以节税为目标,在既不违背法律规定,又不违背立法意图的情况下实现税务成本的降低;而广义的税务筹划既包括节税又包括避税,避税虽未违背法律规定,但却违背了立法意图,各国政府一般都不赞赏这种做法,但是基于“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的原则,各国也无可奈何,只能通过各种反避税措施逐步建立或完善法制。也就是说,节税具有合法性,而避税虽不违法,但却不被倡导。因此,基于立法意图和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以及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建议企业的税务筹划应该以节税为目标。
(五)立足全局战略
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它的最终目的是以实现企业税后利润最大化为目的。所以,企业的税务筹划也要紧紧围绕这个目的开展,仅仅以纳税支出最小化为目的有时可能会有悖于税后利润最大化目的的实现。另外,作为集团公司的税务筹划,有时往往还要以牺牲个别企业的税务成本最低化来实现整个企业集团税务成本的降低,从而实现集团合并报表的税后利润最大化,最终实现股东权益的最大化。同时,不管是作为单个企业还是作为企业集团,税务筹划有时可能还要以牺牲当期或近期税务成本的最小化而换取企业或企业集团长远税务成本的降低化目的的实现。所以,立足全局战略有时往往要以牺牲个体或近期的利益为代价,从而有助于全局战略利益的实现。
(六)提升综合能力
通过对企业税务筹划基本思想的上述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企业的税务筹划是在熟悉和懂法的前提下,通过对企业或集团全局性战略的事前合理规划和科学安排,以节税目标为指导,实现经营行为在税种及税法要素上的合理选择,从而实现降低税务成本和股东权益最大化的税务筹划目的。而这个税务筹划过程贯穿了企业的经营、投资和理财活动,不但要熟悉行业或产业政策、运营模式,还要熟悉法律、财务、会计、税收等,是一项集知识、经验、阅历、组织、协调等各项素质为一体的,要求很高的综合性管理活动。所以,它不是靠单个人或个别人的能力能够实现的,它是企业各方面要素协调发挥作用的成果,是企业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成功的企业税务筹划要以企业综合能力的不断提高为前提。
四、企业税务筹划的具体策略
有了基本的税务筹划思想,要想真正实现企业税务筹划的目的,还必须要有具体的筹划策略作为指导。通过对税务筹划的分析与归类,企业税务筹划的具体策略可以分为以下八类。
(一)减免税策略
减免税策略是指在合法或不违法的情况下,利用国家对某些纳税人或征税对象给予的减轻或免除税收负担的鼓励或照顾措施,使纳税义务人成为免税人,或使纳税人从事免税活动,或使征税对象成为免税对象而免纳税款的税务筹划方法。这种方法的核心要点是,在有充分的法律依据的情况下争取更多的减免税优惠,并且使减免税期限最长化。
(二)分割所得策略
分割所得策略是指在合法或不违法的情况下,使所得在两个或更多个纳税人之间,或者在适用不同税种、不同税率和减免税政策的多个部分之间进行分割的税务筹划方法。这种方法的核心要点是分割要有理、有据。比如,营业税条例中关于总包和分包的规定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三)扣除策略
扣除策略是指在合法或不违法的情况下,使应税收入(计税依据)的扣除额增加而直接减少应税收入(计税依据),或调整扣除额在各个应税期的分布而相对节减税额的税务筹划方法。扣除策略的常用手法是增加扣除项目或提前确认扣除项目,因此,这种方法的核心要点是使扣除项目最多化、扣除金额最大化及扣除的最早化。扣除与特定适用范围的免税、减税不同,扣除规定适用于所有纳税人。比如,折旧中的双倍余额递减法就是扣除最早化的一个很好应用。
(四)税率差异策略
税率差异策略是指在合法或不违法的情况下,使不同的征收对象或使相同的征税对象适用不同的税率,从而直接减少应纳税额的税务筹划方法。这种方法的核心要点是尽量使征税对象适用的税率最低化,税率越低,节减的税额越多。比如,同样是经营IDC(Internet Data Center――互联网数据中心,一种电信增值业务)业务的甲乙两家企业,甲具备IDC业务运营牌照,而乙不具备。甲企业以邮电通信业适用3%的营业税税率,而乙却以设备租赁(租赁机柜或服务器)适用5%的营业税税率。因此,乙企业税务筹划的方向就是尽快取得IDC运营牌照。
(五)抵免策略
税收抵免策略是指在合法或不违法的情况下,使税收抵免额增加的方法,其中,税收抵免包括避免双重征税的税收抵免和作为税收优惠或奖励的税收抵免。税收抵免额越大,冲抵应纳税额的数额就越大,应纳税额则越少,从而节减的税额就越大。这种方法的核心要点是抵免项目最多化、抵免金额最大化、抵免时间尽早化。
(六)退税策略
退税策略是指在合法或不违法的情况下,使税务机关退还纳税人已纳税款的税务筹划方法。退税策略的核心要点是尽量争取退税项目最多化,尽量使退税额最大化。
(七)延期纳税策略
延期纳税策略是指在合法或不违法的情况下,使纳税人延期缴纳税款而取得相对收益(货币资金时间价值)的税务筹划方法。这种方法的核心要点是延期纳税项目最多化、延期纳税金额最大化及延长期限最长化。
(八)会计政策选择策略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过程中所遵循的会计原则以及企业所选用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企业税务筹划的会计政策选择策略是指在合法或不违法的情况下,采用适当的会计政策以减轻税负或延缓纳税的税务筹划方法。这种方法的核心要点是要熟悉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用足用好以上所述的诸如扣除、抵免及退税等方法的应纳税绝对额及纳税时间性差异。
以上税务筹划的基本思想和具体策略虽有分,但也有并,所以,在企业税务筹划的实践中要做到融会贯通,综合运用,不能一叶障目,而不识泰山。
篇5
撰写人:___________
日
期:___________
xx年度税务会计工作总结
xx年,在区局和分局领导的正确指导下,紧紧围绕税收工作中心,大力组织收入,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我主要负责西葛镇的税收征管工作,分管企业
xx户,年征收入库税收xx万元,超额完成征收计划。现述职如下:
一、坚持学习,以过硬的综合素质胜任税管员岗位。
在工作中,我很注重学习,学习应讲“钻”劲。实践使我认识到当前的税务工作对业务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学习的知识很多。在作好繁重的工作任务时,我会结合业务的需要,不断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我加强了对新的《会计准则》和《财务通则》及《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学习,认真做好自学笔记,提高学习效果。同时坚持学以致用,认真履行职责,在工作中认真核对每一项数据,认真核查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情况,坚持以法治税,维护税法的公平正义,针对征管漏洞提出工作建议,做到以查促管、以管促收。我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服务性调研等方面都能高质量地完成上级布置的工作。
二、服务到位,贴近纳税人做好服务工作。
片区内小企业比较多,企业会计业务能力参差不齐,我专门编写了“办税事项操作要点”发给业务底子薄、能力差的会计作参考用;编写了“新办企业税务事项要点”以备作新办企业咨询用,不仅提高了企业会计业务水平,同时减少了企业办税事项的差错。我采取例会宣传、个别辅导的形式,及时为纳税人讲解税收政策和有关涉税事宜,督促纳税人进一步健全财务核算,如实反映经营成果,提高纳税人依法纳税的遵从度。今年,我和责任区其他同志一起举行税法解读会8次,及时宣传了税收政策法规,极大地促进了企业依法纳税意识的提高。我还严格要求自己在与纳税人交往中做到自警自律,与纳税人保持正当的融洽的工作关系。多年以来,我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一直深受纳税人好评。
三、管理到户,片区征管质量逐年提高。
在日常管理中,我始终坚持腿
“勤”。一是从巡查做起抓户籍管理。片区内企业新办、变更比较频繁,通过定期巡查,几年来未发生失管漏管情况。同时根据纳税企业的类型和特点,有侧重地采集纳税人各生产要素的信息,记载好管理台帐,为落实后续管理做准备。我对企业的巡查面作到100%。二是抓好税源控管。对辖区内低税负、低税额、零申报的异常企业重点管理,在管理中做到盯住税源大户,抓住中户,管住异常户。通过对重点税源户和纳税异常企业实行有效的税源监控,有效地提高了征管质量。xx年所管片区的税收负担率比上年提高了1.07个百分点。三是落实纳税评估等管理措施。我积极探索高效的纳税评估方法,积极探索建立行业纳税评估分析模型。xx年,我对片区内的企业按行业进行分析和管理,探索建立了行业评估模型,配合分局建立了商贸行业的评估模型。xx年,共完成了26户企业的纳税评估和服务性调研,共补征税款165万元。有力地提高了对税源的监控水平。
总之,xx年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距离上级要求还有差距。
篇6
关于印发《20**年纳税服务中心
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县区局:
现将《2019年纳税服务中心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2019年纳税服务中心工作要点
20**年3月5日
20**年纳税服务中心工作要点
20**年,全市纳税服务工作的整体思路是:按照市局党组“实干创优、走在前列”的目标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省局纳税服务工作部署,结合XXXX实际,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以纳税服务集成化、规范化、智能化、社会化、基础化建设为着力点,规范服务行为,创新服务手段,积极服务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持续提升纳税人满意度和获得感。
一、推进纳税服务集成化建设
深入贯彻落实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有关部署要求,在总结现有服务举措的基础上,注重集成创新,深化整合好的经验做法,最大限度便民利民。
1、深入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根据省局要求,结合XXXX实际,制定“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实施方案,牵头组织开展好20**年“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持续提速减负、创新服务、精准发力,多推便民之举,多施利民之策,以春风行动为总抓手,统筹推进整体服务工作。及时总结、汇编、推广各地典型做法,展现各地工作成效。
2、持续深化服务入鲁民企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继续落实《关于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服务入鲁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加快发展的意见》,进一步创新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效率,全力支持民企更好更快发展,促进全市经济创新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开展好领导干部服务非公有制企业工作,用足用好税收政策,不断拓宽服务范围、提升服务标准,为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税收环境。
二、推进纳税服务规范化建设
以贯彻落实总局纳税服务规范和《办税服务厅管理办法》为契机,进一步规范办税服务厅管理,特别是国地税联合办税服务厅管理,促进办税行为和服务礼仪的整齐划一,让纳税人办税更省心、顺心。
4、落实《全国税务机关纳税服务规范》。严抓纳税服务规范3.0版落实,加强纳税服务规范与其他规范、信息系统及多渠道服务的衔接,做到前后台衔接顺畅,实现多渠道同标准处理服务事项,确保一个标准服务纳税人,一把尺子规范征税人。
5、推进办税服务厅规范化建设。全面落实总局《办税服务厅管理办法》,持续开展办税服务培训,科学设置服务窗口,合理配备窗口人员,确保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强化办税服务厅综合管理系统的利用,以智能化、数据化手段管理好办税服务厅,并对工作质效开展科学评价。
6、引进社会力量提升规范化服务质效。做好引进社会力量加强纳税服务试点经验做法的总结、完善和推广工作,在办税服务厅管理、服务规范落实、纳税人学堂建设、涉税业务咨询解答等方面,引入专业机构参与相关管理和服务。
三、推进纳税服务智能化建设
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和技术手段,积极拓宽便利化办税渠道,推进网上办税为主、自助办税为辅、实体办税服务厅兜底的“四位一体”办税模式,实现“线上线下”服务的互补互促。
7、打造综合纳税服务平台。在现有12366系统、网上申报系统、外部网站等纳税服务功能基础上,进一步做好优化整合,打造XXXX系统综合办税服务平台,实现实体服务和虚拟服务、线上线下、前台与后台之间的协作联动、融合发展。
8、试点探索“互联网+精准服务”。通过外部网站、手机APP、微信公众平台等方式,实现对纳税服务诉求的快速响应、咨询问题的智能解答、涉税信息的一户式查询、涉税事项的提醒预警、办税资料的预审预约、遵从信息的动态推送等“一对一”精准服务。
9、积极开展24小时自助办税服务。通过网上办税平台、移动办税平台、自助办税终端等渠道向纳税人提供24小时自助办税服务。探索利用银行、社区、街道等网格化网点,进一步延伸自助办税服务。探索丰富自助设备的服务功能,做好系统及设备的维护更新,确保操作顺畅,提升应用效能,方便纳税人自助办税,分流实体办税服务厅业务量。
四、推进纳税服务社会化建设
充分利用社会组织服务资源,为纳税人提供更多获取服务的渠道,加强部门联合,加大纳税信用结果应用的社会效应,不断拓展纳税服务社会化格局。
10、深化不动产登记与征税业务协同办理。做好省局不动产登记与征税业务联办平台推广应用工作,全面推进此项工作在全市的开展,规范、提升二手房办税服务水平,联合市国土资源部门开展工作督导。
11、强化纳税信用评价与结果运用。强化信用评价基础性工作,做好金三优化版信用等级评价系统的培训、应用。做好纳税信用等级评价工作,4月底前向社会公开A级纳税人名单。完善纳税信用奖惩机制,对纳税人实行分级管理和服务。
加强部门间信用信息交换共享,进一步探索信用等级评价结果的增值运用。继续深化“银税互动”,持续扩大“银税互动”受惠范围。市局与市保险行业协会联合启动“税保合作”项目,以纳税信用数据为基础,坚持问题导向、助力扶贫脱困、携手精准发力,在全省率先实现市级税务部门与市级保险行业协会的联合,扩大“征信互动”信贷产品受益企业的范围,有效改善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困境。
12、发挥社会中介作用积极服务纳税人。加强对行政监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力度,深入开展严禁税务机关和人员违规插手涉税中介机构经营活动清查工作。坚持鼓励、引导、培育与规范、管理、监督相结合,做好涉税中介组织行政登记工作,健全涉税中介行业制度,加强行业党建建设,加强行政监管信息化建设。依法依规扶持涉税中介组织自律健康持续发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发挥涉税中介组织在优化纳税服务、提高征管效能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五、推进纳税服务基础化建设
加强税法宣传辅导,不断提升纳税人办税能力,促进纳税人自觉依法纳税。加强内部督查管理,提高人员素质,打牢工作落实基础,促进各项服务举措取得实效。
13、建立完善纳税人权益保护机制。加强对纳税人之家等权益保护组织的引导,整合、畅通纳税人投诉渠道,健全纳税服务快速响应机制,建立纳税服务咨询投诉“受理、承办、转办、督办、反馈、分析和持续改进”的一体化流程,对涉及纳税服务的咨询投诉事项,建立咨询投诉反馈机制。委托第三方定期开展满意度调查,对调查结果和投诉数据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制定改进措施并督导落实。
14、加强税法宣传辅导。加强对纳税人的咨询培训辅导,满足纳税人税法知情权。开展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的宣传辅导,借助全国税收宣传月活动,开展税收“大宣传”。不断创新纳税服务宣传方式,充分利用网上和实体纳税人学堂、12366热线、外部网站、微博、微信等渠道做好对纳税人的税收政策宣传、培训、辅导。
篇7
根据国家局整顿规范工作信息通报制度的要求,现将____20__年第一季度内部管理监督的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认真贯彻国家局文件精神,布署全年整顿规范工作。
3月25日,____工业公司召开20__年整顿规范专题会议,贯彻落实《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20__年烟草行业整顿规范生产经营秩序和加强内部管理监督工作要点》,布置____20__年整顿规范生产经营秩序和加强内部管理监督工作。公司原料供应部、市场营销部、综合计划部、审计部、财务管理部、物资采购中心、法律与改革部、生产制造中心、监察部部门负责人及公司所属三家卷烟厂、两家直属公司分管领导、整顿办全体人员参加了会议。
公司整顿办周游副主任传达了《20__年烟草行业整顿规范生产经营秩序和加强内部管理监督的工作要点》(国烟办〔20__〕89号文件),赵彭弟主任传达《《____工业公司20__年整顿规范生产经营秩序和加强内部管理监督工作要点》(讨论稿)。
党组书记、总经理蒋洪喜就20__年____工业公司整顿规范工作作了总结讲话。蒋总强调全系统要深入贯彻落实国烟办〔20__〕89号文件,深刻理解国家局“严格规范”重要意义,按照国家局20__年整顿规范工作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提高工作标准,把“严格规范”要求具体化。二是认真把握工作重点,提升内部监督管理工作的水平。三是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内部管理监督工作取得实效。
会上,公司各直属单位分管领导作了表态发言。大家表示,要将《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20__年烟草行业整顿规范生产经营秩序和加强内部管理监督工作要点》(国烟办〔20__〕89号)传达到每个职工,按照公司要求,认真组织好《____工业公司20__年整顿规范生产经营秩序和加强内部管理监督工作要点》(讨论稿)的学习讨论,及时上报公司《工作要点》的修改意见,根据《工作要点》讨论稿的总体布署,认真组织好本单位20__年整顿规范生产经营秩序和加强内部管理监督工作。
二、严密组织,认真做好税收自查工作。
根据国家局“关于开展税收自查工作安排意见”及有关会议精神的要求,公司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党组书记、总经理蒋洪喜为组长,财务、审计部门为主体,公司所有部门紧密配合的税收自查专门机构,严格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的检查提纲,认真、细致的开展自查工作。蒋总对税收自查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认真学习国家局财务审计工作会议精神,保证全面贯彻落实;二是按照严格规范的要求,切实加强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三是严密组织,严肃认真地搞好税收自查。
公司分别于07年12月25日,08年2月2日分别召开了由公司领导班子、所属企业主要负责人、财审部门全体人员及公司机关各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税收自查工作专题会议”和“财务审计工作视频会议”,全面布置税务检查工作。本次自查在财务部门自查基础上,邀请年报审计会计师事务所、专业的税务师事务所、税务征管部门对企业涉税事项,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进行全面系统的第三方检查。自查范围主要包括20__、20__年度的涉税事项,对重大事项追溯到以前年度。2月19日,公司组织召集各单位财务部门负责人对税收自查工作进行了专题汇报和讨论。
截止3月初,除07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应在08年4月底缴纳外,06-07年补缴税款已按照国家局要求全部申报缴纳。
三、初步建立分层级的内部监督管理专栏。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局整顿办的各项工作部署,进一步加强江*烟草工业系统整顿规范和内部管理监管工作,3月份,公司整顿办在公司网站上设立了整顿规范与内部管理监督工作
专栏。
整顿规范与内部管理监督工作专栏共设:领导讲话、文件通知、工作动态、整顿办通知、规范性文件、通讯录等六个栏目和各卷烟厂内部监督管理的网页链接等内容。其中:“领导讲话”及时报道国家局、国家局整顿办以及公司有关领导关于整顿规范的重要讲话;“文件通知”主要涵盖国家局及____制定下发的有关整顿规范工作方面的重要文件和工作安排;“工作动态”全面反映贯彻落实国家局文件精神和国家局整顿办布置工作的完成情况;“整顿办通知”主要包括公司安排布置各有关部门、所属卷烟厂、直属单位整顿规范工作的各类通知和工作安排,“规范性文件”主要囊括公司层级的各类规章制度;通过“企业网页链接”,及时反映所属企业完成公司部署工作的完成情况,并及时掌握各厂的内部监督管理专栏的建设和使用状况。专栏的开通不仅为加强内部管理监督工作开辟了一个舆论宣传阵地,更为重要的是建立了一个能够实现工作布置-组织实施-适时检查,动态管理、全面反映内部监督管理工作的平台,使之成为推动整顿规范和内部管理监督工作的一个有力抓手。
四、组织开展统一修订汇编规范性文件工作。
随着公司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组织机构调整逐步到位,为进一步落实责任,完善制度、规范程序,严格监管,建立严格规范的现代卷烟工业企业管理制度体系。公司对20__年9月成立以来的规范性文件组织进行统一修订汇编工作。公司党组数据、总经理蒋洪喜担任组长,纪检组长俞惠梅担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作为规范性文件修订领导小组成员,各部门抽调了精兵强将负责各自部门相关规范性文件的整理修订工作。规范性文件统一修订汇编将分收集、清理;修订、补充;科学分类、汇编成册等三个阶段,历时半年。截止3月底,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工作。
以上汇报,不当之处请指正。
篇8
一、上市公司税务风险概述
上市公司税务风险是指上市公司的涉税行为没有经过正确有效的方法途径,或者是没有按照有关税务法律法规的规定或要求纳税,而致使企业的利益未来可能会遭到损失的风险,包括企业财务损失、企业声誉损害和法律惩处等。它是上市公司生产运营以及实施税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内部制度和外部环境等因素所引致的企业各种损失的可能性。在当前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背景下,上市公司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经济发展形势,上市公司税务风险不仅与税收政策的变化有关,也与其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有关,税务风险管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战略规划和经营决策。上市公司税务风险问题,日益成为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议题,也是国内外上市公司普遍面临的问题。所以,上市公司应充分认识到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构建科学合理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处理税务风险。
近年来,税务风险管理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国内大部分学者主要建立在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究税务风险管理,采用理论研究或者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研究税务风险的成因等探讨税务风险的管理控制等问题。如陈鹏(2010)通过对企业加强税务管理的必要性、税务管理的基本原则以及引发潜在税务风险的因素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防范税务风险的建议,比如通过多沟通交流来处理好税务机关与企业的关系、提高税务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等。张德志(2013)认为,税务风险主要源自税务系统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从外部看,主要是指在税务机关的税务执法人员的执法不当或错误而引起不利后果和不利影响的可能性;从内部看,主要是企业纳税人未能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履行相关的义务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二、当前上市公司税务风险管理现状
(一) 缺乏对税务风险的全面认识。近年来,上市公司日益重视税务风险管理,对税务风险认识也有了提高,但就普遍情况而言,大多数上市公司对税务风险认识不全面,主要表现在:一是对税务风险基本内涵和管理要点不了解,简单认为防范税务风险是财务核算部门的事,与生产、经营等无关,只要不造假,不偷税,按时纳税就不存在税务风险,未把税务风险控制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二是不注重税务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未设置专门的岗位和人员,税务人员身兼多职现象明显;三是合理避税意识不强,企业管理层往往重视财务管理忽视税务管理,认为税务风险管理往往认为是税务机关的事,与企业自身无关,对自身权利未充分了解,不能合理避税,未能积极争取本该获得的税收利益;四是税务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企业管理层往往认为税务管理就是少缴税,甚至通过非法手段,企图以不合法行为以及人情关系来达到减少企业税务责任的目的。随着我国税收体系的健全,企业管理层的这种税收意识极易造成税务事实上的违规,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
(二) 税务风险控制环节不完善。一是上市公司税务风险内控体系不健全,税务风险控制散落在财务风险管理中,缺乏完善的税务风险识别、预测、控制和防范的一系列制度和规程,缺乏整体税务规划,未将税务规划贯穿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未建立相应的沟通和会商机制。或者部分上市公司认识到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建立起相应的税务风险管理机制,但机制往往停留在设计层面,实际操作时缺乏合理的控制制度,执行流于形式,未达到应有的防控税务风险的作用。二是组织机构不健全。上市公司虽安排了税务人员,但多如未设置独立的税务管理部门或专门的税务岗位,税务人员多由会计人员兼任。会计人员在自身繁杂的核算职责的基础上,难以有充分的时间精力来关注税务风险管控问题,也难以及时掌握税收法律法规的更新变化,特别是在当前国家税务改革的大背景下,兼职税务人员不具备足够的专业能力来应对日益复杂的税务实务工作。机构和岗位设置上的不健全导致税务管理话语轻,力量弱,推动难,税务风险管控难以落实。
(三) 缺乏有效的税务审计制度。当前,上市公司的审计主要针对财务审计及经济责任审计,较少涉及税务风险防控。如未建立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日常税务管理工作缺乏应有的监督和检查;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对审计重点、审计方法、审计频率、审计结果跟踪等重要工作缺乏完善的制度规定,监督检查无据可依,缺乏系统规划和管理;日常审计和管理职责多交由外部审计机构进行,但受限于外聘审计机构不能全面、完整掌握上市公司生产经营全部信息,审计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受到较大影响。再加上审计机构受聘于上市公司,部分审计机构受利益驱动,在未全面了解实际情况的情况下就主观出具审计结论和报告,仅仅满足税务管理机关的基本要求,没有对公司的税务风险进行全面体检并提出有效的防控建议。
(四) 内外部信息沟通不畅。一是上市公司内部,部门利益和公司整体利益往往存在冲突。如在未建立企业共同遵照的税务风险管理原则之前,不同部门站在自身角度出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可能满足了其利益最大化的需求,但却增加了企业整体税负,降低了企业整体效益。二是上市公司与税务机关之间,由于征纳双发利益出发点不同,存在信息沟通不畅的现象。如企业纳税意识不强,不配合税务机关检查工作,税务机关只提供被动咨询服务,不主动提供指导等,往往因多种原因导致纳税申报漏洞,引起税务风险。
(五) 未建立符合自身实际需要的税务风险预警机制,不能提前识别和发现税务风险,税务风险防范滞后。
三、对提高上市公司税务风险防范的一些建议
(一)提高对税务风险防范的重视程度
上市公司应正确认识税务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并将税务风险防控意识贯穿到企业管理全过程,全面梳理与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税务风险风险点,并根据企业组织分工,明确对应的责任部门。在企业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整体规划税务风险防范工作,定期分析税务风险程度。在重大决策过程中,吸纳专业的税务人员参与,充分考虑税务风险因素。
(二)营造良好的税务风险内控环境
一是完善企业内部税务控制制度。包括合理设立专门的税务部门,设置专门的税务管理岗位,配备专业人员,明确职责权限,充分授权,并采取措施提高税务人员专业素质;完善规章制度,建立税务风险防控相关制度,如纳税申报流程、税务风险管理制度等,同时,做好对税务风险进行梳理,形成相应的风险提示,明确规范的操作手册等基础工作。二是在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上,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之间要形成有效的监督与制衡关系,防范管理层从自身利益出发,通过不合规的方式来降低税负,导致税务风险。董事会和管理层在制定战略计划和经营决策时,综合考核税务风险。同时,上市公司内部机构之间也要进行明确的职责划分,包括税务管理部门和相关业务部门,明确职责,形成统一的税务风险管理原则。三是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增强员工的税务风险管理意识,传递合规操作、税务创造价值的理念,从根源上防范税务风险。
(三)建立和完善税务审计制度
一方面是合理行使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权限,在审计委员会内设税务审计专门人员,定期研究和部署税务风险防范相关工作,保持机构的独立性,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另一方面是规范企业内部税务审计的范围和审计频率。内部审计应加强对税收法律法规的遵循、企业内部税务控制制度的建设和执行效果,税务会计核算、外聘审计机构、税务申报等方面工作的审计。同时,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能力,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合理安排审计频率和覆盖范围,确保内部审计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构建全面、有效的信息和沟通体系
篇9
[关键词]IT服务 企业项目 财务管理 财务风险
信息技术的生存依赖于其他产业不断提升的信息化需求,推动了其他产业的迅猛发展,同时也造就了一个日新月异并具有无限生机信息技术产业,由于信息技术产业的特殊性,根据当前的市场,中国大中型IT服务企业急需建立自己的财务管理模型和应用管理会计,通过面向客户的全过程化的项目财务管理控制,协助企业作好项目决策,提供定价策略,控制项目成本,提高项目效益,控制项目财务风险,总结评价项目收益和成本,本文试图从分析IT服务企业的特点和IT项目管理的特征入手,重点分析在IT项目意向阶段、项目立项阶段、项目合同签定阶段、项目合同执行阶段、项目结项阶段这一过程中的财务管理的要点及方法。
一、IT服务企业的业务特点
(一)市场变化快,技术更新快,竞争空前激烈
由于企业组织管理模式日新月异,对信息化需求日益迫切 ,IT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市场变化越来越快。因此,能否适应技术、市场和管理的飞速转变,不断地进行创新,比竞争对手更快地推出产品占领市场,将直接决定IT企业的生死存亡。目前,在中国与软件有关的企业大约有5000家。其中有进驻中国的著名外企,有新型的软件网络公司,也有近年来大量转型进军IT业的传统通信企业,行业竞争空前激烈,且竞争对手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可预测性。
(二)高风险、高投入、高收益
IT行业在产品研发、生产和市场推广过程中,都要进行巨额的资金、设备和人力投入,由于技术的高度复杂性和市场的高度不确定性,项目风险控制难度加大,项目的成功率较低。据有关统计表明,在我国企业ERP系统项目建设中,项目的成功率在10%-20%之间。但是一旦某个新项目或新产品获得成功,将会带来相对高额的回报。
(三)高智力密集型,人力资源决定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据报道,我国现有1.5万家计算机类企业,从业人员约50万人,员工平均年龄一般在30岁以下, I T行业是最典型的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产业,人才是IT行业最宝贵的财富,具有明显的技术性、稀缺性、流动性和年轻化的特点,其生产方式的特殊性决定了人力资源在IT企业中的地位,人力资源成本往往是项目核心成本要素,但对其的计量、控制和比较是业界难题之一。
(四)运用价值链整合外部资源是形成规模效应的关键
建立无边界企业已成为资源利用的重要内容。IT项目的规模化、复杂化和客户化低成本、快捷的服务需求使IT企业必须开展广泛的对外合作和策略联盟。在项目运作中,必须能够快速、有效地组织和调动企业内外部资源,以适应市场和技术的快速变化。
二、IT项目的定义和特征
(一)IT项目的定义
IT项目的定义是为信息化需求而产生的软件、硬件、网络系统、信息系统、信息服务等一系列与信息技术相关的项目。
(二)IT项目的分类
IT项目一般按照项目的产业属性、物理形态、项目用途等对IT项目进行分类。按照产业属性分,IT项目可分为信息产品(设备)制造项目、软件与系统集成项目、信息服务项目三类;按照物理形态分,IT项目可分有形产品型、无形服务型和软件型三类;按照项目用途分,IT项目可分为开发型项目和应用型项目两类。
(三)IT项目的主要特征
1、需求不确定性
事实表明,与其他项目相比,IT项目的设计变更发生的几率更大,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IT项目需求的变更,在项目确立之初,IT项目的客户往往不能明确详细的定义出自己所需要的IT产品特征,也不了解IT技术可以为管理带来什麽,由于需求的定义并不只是针对现有产品的描述,而往往是对未来产品的描述,更多时候是开发者在需求调查后需要代替用户来定义。
2、时限性
任何项目都有周期的限制,IT项目应用的需求和特点决定了其历时有限且具有明确的起点和终点,项目超时将严重影响项目的协调和实际应用价值,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反站,IT项目周期越来越短,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时间甚至成为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
3、费用的不确定性
IT项目是一种高投入项目,各项目之间资源需求和资源成本可比性差,即使是同样的项目,受IT技术和项目实施环境的影响,其项目成本也存在较大差别。IT项目费用的可控性差和普遍超费用的现状,体现了其费用不确定性的特征。
4、项目评价的主观性
由于外部因素对IT项目影响的复杂性和不可估测性,加之IT项目的性能、质量、应用效果和效益等指标量化困难,项目评价难以建立统一的量化指标和评价标准,使IT项目的过程管理、验收和评价具有明显的主观特征。
综合以上对IT服务企业业务特点和IT项目特征的分析,笔者认为,IT行业是一个富有创造性和挑战性的行业,IT项目没有可以照搬的先例,将来也不会再有相同的重复,要求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在越来越短的时间范围内,为客户提供技术创新性强、个性化程度高的信息产品和服务,这对常规的财务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据美国加利福尼亚项目管理中心对IT项目的一次调查显示,只有25%的项目能够按照用户要求及时交付而且费用不超支。在我国,IT行业发展起步较晚,据有关统计表明,在我国企业ERP系统项目建设中,项目的成功率在10%-20%之间。如何把IT服务企业项目管理的特点和财务管理的实施有机地结合起来,是IT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
三、IT项目全过程的项目财务管理控制要点
为便于财务管理,笔者从财务管理角度将IT项目整体运作过程分为项目意向阶段、项目立项阶段、项目合同签定阶段、项目合同执行阶段、项目结项阶段。下面就每个阶段的划分定义和相关财务管理控制要点分析如下:
(一) 项目意向、投标阶段的财务管理控制要点
项目意向阶段是指通过项目前期信息跟踪搜集,从组织战略角度出发识别需求、明确项目目标与范围、从内外部环境论证项目的可行性,选定IT项目,确定投标价格并进行项目投标的阶段。此阶段项目财务管理的重点为以下三点:
1、参与投标前的项目决策和定价决策分析。在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与公司业务部门一起对项目可能投入的各项成本资源进行合理估计,如企业自身的人工成本、设备或服务的外部采购成本、各项费用支出、各项资产的投入、垫款的资金成本和时间价值、相关税负等等,再结合当时的市场价格和竞争对手可能报价的估计项目报价范围和可能的资金回笼进度,倒算项目收益范围,合理评估甲方信用情况,结合公司战略并经过内部审批,最终确定是否参与投标和项目投标(如参与投标)谈判的底线。实践证明,项目定价决策分析是动态的反复推算的过程,项目定价决策分析形成了项目收入成本控制的最初模型框架。
2、参与投标相关的商务应答,进行初期的核算和税务筹划。参与投标合同文本财务部分的商务应答,判断此项经济业务在收入确认、收款、发票、税收等条件是否合理,进行初期的会计核算筹划,根据项目业务类型与采购部门共同策划最佳节税方案,进行初期的税务筹划,必要时参与投标会谈,并进行相关财务条款的沟通和确认。
3、项目售前费用预算及审批。项目售前费用是指由公司销售部门提出申请并包干使用的,从项目意向审批通过到项目中标或流标期间发生的费用,主要主要包括:业务招待费、会议费、文印费、差旅费、投标标书相关费用等。项目售前费用预算及审批的财务管理要点是先通过分类型的项目经验数据积累,确定不同类型项目的售前费用占收比等指标,作为企业项目售前预算管理的衡量标准,再根据具体项目情况分析正负偏差的合理性,最终确定单个项目售前费用的上限额度。另外,财务管理角度还应结合企业中标率和售前费用等历史经验值,考虑企业年度项目售前费用总额与年度收入总额的合理配置关系,以实现对公司整体营业费用预算的合理控制和管理。
(二) 项目立项阶段的财务管理控制要点
项目立项阶段是指项目中标后,公司整合内部资源,制定项目收入、成本、费用明细预算的过程。此阶段项目财务管理的重点为以下三点:
1、 由于项目执行的不确定性,项目立项的财务预算要本着谨慎性原则制定,原则上项目收入预算的制定应不低于中标额度,项目成本费用预算的制定应充分考虑项目的类型和资源结构,充分考虑不同类型业务成本费用结构的历史经验值制定。项目成本中还应合理估计收款、付款时间,充分考虑垫款的资金成本和时间价值。
2、 重点关注项目预算是否符合项目意向阶段制定的税务筹划方案,设备和产品相关的项目应注意区分收入的含税价格与不含税价格,区分支出是否可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一般纳税人)。
3、 重点发挥财务事前控制的职能,对项目预算进行充分的财务分析,向管理层提示审计风险和税务风险,提出项目合同收入成本签定阶段的控制要点、成本控制和税务筹划等方面的合理化建议。
(三) 项目合同签定阶段的财务管理控制要点
项目合同签定阶段是指项目收入成本合同的签定过程,此阶段项目财务管理的重点为发挥财务事前控制的职能,落实项目立项阶段财务提出的合同签定、成本控制和税务筹划方面的合理化建议,规避审计和税务风险,重点关注以下两点:
1、为避免法律风险和财务风险,合同是否体现了公平、公正、有偿的交易原则,审核收入成本合同文本内容与业务经济实质是否一致,合同约定的业务范围和期间与实际业务范围和期间是否一致,合同范围和定价与项目立项预算是否保持一致。
2、 重点关注合同中的收入成本核算确认条款是否符合财务会计制度,资金收付条款是否符合国家资金结算管理的相关要求和企业财务管理规定,发票条款是否符合税务管理的规定等财务关键控制点。收入合同要重点检查甲方所要求的发票开具时间、进度是否合理,发票种类是否为公司可开具的发票,检查甲方的付款方式是否存在不利因素,付款进度是否达到最优惠水平。成本合同要重点检查乙方开具发票的时间、进度是否合理,采购货物时,对方开具发票是否与乙方经营范围一致。接受劳务时,对方开具发票金额是否与项目进度比例相符。成本合同中的乙方发票进度和时间不应晚于收入合同中的发票进度和时间。检查付款方式和进度是否存在财务风险。另外,如果合同涉及技术市场备案及税收优惠,还需关注合同文本格式是否符合技术市场认证要求。
(四) 项目合同执行阶段的财务管理控制要点
项目合同执行阶段是指从收入合同签定起自项目终验完成的过程,是项目建设与实施的主要期间。此阶段为项目财务管理具体工作最多的阶段,重点工作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确认收入和结转成本时,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根据不同业务类型,遵照收入成本合同的约定,依据货物验收单据、出库单、入库单、服务进度确认单、验收报告、发票等财务确认依据性文件进行收入确认和成本结转。对于按进度核算的技术服务、技术开发、维护服务等项目,如果实际进度与项目预算不符,还应进行项目预算变更及审批,并估算延期或提前带来的成本增长或降低。
2、确认项目成本和费用支出时,应注意项目成本费用的支出控制,应重点关注项目支出的审批流程是否符合财务报销管理规定。项目支出是否符合支出合同和项目预算,超出预算的,需进行相关预算变更审批,并估算相关成本增长。
3、发票的取得和开具。在取得发票时,应重点关注发票的类型、金额是否与合同约定一致,根据项目成本预算购置的硬件、软件和公司生产经营用办公用品应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增值税抵扣,增值税专用发票要在开具日起90天内进行认证和抵扣。取得增值税发票时,须注意发票不能有折痕,发票上所有事项均为机打,不能有手写痕迹,发票需均加盖对方财务章或发票专用章,一张发票上开出的商品只能有一个税率,开票公司名称和发票抬头必须和合同签订双方一致。在开具发票时,应重点核对收入合同,是否符合开具发票的约定条件,相关文件是否齐全;相应的成本是否已经在财务上列账;确认客户的权责收入和现金收入是否同项目预算一致;软件开发、技术服务、销售自行开发的软件产品等涉及减免税的合同,原则上要在办理完技术认证和税务备案后开具。以免造成公司税务损失。
4、应收账款的管理。企业应有完善的项目应收账款管理相关办法和规定,界定应收账款管理范围和原则,制定的相关责任部门及职责分工,建立客户信用管理分类标准,制定相应的催收和保全措施,确定坏账的提取和核销措施,财务应遵照相关办法,按期对项目应收账款情况进行分析、督促相关责任人进行催缴,并按期提取坏账和进行正常的坏账核销。
(五) 项目结项阶段的财务管理控制要点
项目结项阶段是指项目全部成果交付客户取得终验报告,已并完成财务所有相关手续后,对项目进行分析、评价、总结的过程,重点工作涉及以下两个方面:
1、项目结项时,财务应确认项目相关的各种收入、成本、费用等已经全部记账,并已完成所有收付款项。结项后,项目不应再发生任何收入或支出。应在财务系统中调整项目状态,关闭项目相关的财务处理权限,以避免未来不正常的后续支出得以支付。
2、财务应重点参与对项目成本及效益情况的分析和评价。项目效益后评价主要对应于项目前评估而言,是项目验收后对项目投资经济效果的再评价,财务应使用项目结项后实际成本费用和效益数据,编制项目生命周期期间的现金流量表,并同项目前评估预算的有关经济效果值(如净现值、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等)进行纵向对比,从财务角度评价和分析其偏差情况和原因,为未来项目的决策提供借鉴和反馈信息。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IT项目的财务管理工作贯穿于项目管理的全过程,是IT项目管理中不可分割的核心组成部分,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把IT服务企业项目管理的特点和财务管理的实施有机地结合起来,制定出适应自身特点的财务管理流程和控制要点,并通过内控流程嵌套在企业整体项目管理过程中,以建立自己的财务管理模型和应用管理会计体系。
参考文献:
[1]卢有杰《项目经济学》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篇10
关键词: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
一、引言
内部控制对于加强我国企业的税务管理、保证企业的税收利益最大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等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企业在税务管理内部控制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导致企业发展受到一定限制,因此需要引起人们的注意。以下本文就新形势下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相关内容进行简要的探析。
二、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内容概述
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包括几个重要的部分,即内部监督、信息与沟通、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以及内部环境。企业在进行税务管理内部控制时必须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此外,税务管理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境外项目税收管理、纳税筹划、税务检查、纳税申报、发票管理、账证管理、税务登记、岗位职责以及管理岗位设置等。在进行税务管理内部控制时,企业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既要重视上述所说的五大要点,又要考虑到企业的成本效益,从全面角度来进行内部控制,最大限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的作用和意义
(一)可以防范企业的税务风险
税务风险是企业在管理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也是企业在管理过程中比较难以控制的问题,加强对企业的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可以有效控制企业的税务风险。从税务风险的形成来看,之所以会形成税务风险主要是由于各个部门在生产过程中能够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导致各部门的信息传递不够全面,因此难以控制好各个衔接环节的风险问题,从而产生严重的税务风险。因此,要加强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必须要求能够明确税务风险的来源,然后根据风险的来源进行分类管理,如税收筹划的风险、业务交易的风险以及会计核算方面产生的风险等。以明确税务风险的来源为基础,企业可以做好各个环节和部门的内部控制工作,从而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
(二)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价值
税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实施不仅能够帮助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还能够帮助企业创造出更好的经营价值。首先,企业的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在遵守国家政策规定的前提下避免花费更多的税收费用,以降低企业的税收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创造更多的企业经营价值;其次,企业在税务管理内部控制的过程中还能够向社会树立良好的形象,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的社会价值。
(三)有助于推动企业的安全发展
税务管理内部控制能够帮助企业避免出现较大的经营风险,实现企业的安全经营。就目前来说,不少企业在发展过程由于对国家的税收政策了解不够充分,导致在财务会计管理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风险,从而限制企业的健康和长远发展。税务管理内部控制要求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能够加强对国家有关规定的认识,建立完善的税务管理内部控制机制,可以较好地保证企业的经营安全。
四、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中的难点
(一)征管过程中的难点
征管工作是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过程中的重要工作,其主要的难点在于税务部门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因此在实施上会存在较大的难度。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企业会计和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税务部门强调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要保持管理团队化、征收工作规范化以及专业化,这就要求企业的税务管理人员必须要是专业的财务工作人员,且能够根据企业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规范的工作操作,务必保证财务工作内容能够尽善尽美。但是,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国家对于大中型企业的征收管理较为严格,几乎每年都要定期对这些企业进行各种税务调查,如专项税种调查、税源调查等。在调查过程中,税务部门会就企业的税收指标、财务指标以及经济指标等进行调查,并且要求企业填写税源。而在税源的填写过程中,企业还必须要提供相关的资料,包括企业的全面税收拟定的管理和控制措施以及企业实际上采用的管理控制措施、企业的预测下期税源结构以及总量、当期税收与同期的对比说明以及当期税收结构、企业当前的生产经营状况说明等。就这些内容而言,企业的税务管理人员就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要求企业的税务管理人员能够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此外,企业财务工作人员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过程时还需要结合对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的了解,而且要具备较为完善的专业知识能力,且具有较强的职业道德素质,否则企业的税务管理人员将无法顺利完成这些工作,也无法发挥税务管理内部控制的作用。
(二)稽查过程中的难点
近年来,我国对于企业税收稽查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还要求对应收未收的纳税人进行稽查,尤其对于重点企业如金融企业、铁路企业以及房地产企业等。税务部门在稽查方面的重视给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多的难点,要求企业不仅要重视要加强税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规范性,还要重视税务筹划工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并做好税务检查工作,以便出现不必要的税务风险。
(三)生产经营外部环境难点
生产经营外部环境难点指的是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会加大企业税务管理的难度。例如,部分地区在地方保护主义思想的影响下,给外来企业设置了较多的门槛和障碍,要求外来企业能够在短时间内提供税务部门的完税证明,要求企业在法定期限内更换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或者开具证明等。这些都明显加大了企业的经营负担,导致企业无法有效进行税务管理内部控制,从而增加企业的经营负担,限制企业的长远发展。
五、新形势下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措施探讨
(一)优化企业内部环境
新形势下要加强企业的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必须要求企业能够加强内部环境建设,重视内部环境要素控制。国家有关规定指出,企业在进行内部环境建设过程时应该要明确好各个部门的职责,并科学建立内部机构,确保各责任单位能够落实责任和权利。因此,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指导下,企业要加强内部环境建设就必须要根据当前市场形势的变化和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设置专门的税务管理内部机构和部门,并选聘高素质的专业税务管理人员,同时要求企业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税务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岗位职责,确保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此外,为了更好地优化企业的内部环境,企业还必须要制定税务筹划计划,要求各个税务部门和单位的工作人员能够加强信息交流和沟通,以便及时更新业务信息,为企业的税务管理和税务控制提供一定的帮助。
(二)做好税务筹划工作
税务筹划工作是决定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效率的重要内容,每个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是不同的,包括企业的生产内容和经营方式,因此每个企业应该要缴纳的税种也是不同的。而对应不同的税种,国家也制定了不同的税收政策。因此,为了要加强企业的税务管理内部控制,企业财务工作人员必须要加强对国家税收政策相关信息的了解,以便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的税收利益。因此,企业可以加强对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让工作人员参加相关的讲座和培训,以便及时关注国家税务的有关政策,并结合本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制定有效的税务筹划措施,解决企业当前面临的税务难题,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当然,除此之外,在税务筹划工作中,企业还可以关注更多其他方面的内容,如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内容以及国家鼓励安置的就业人员工资支出内容等。
(三)实现内外信息的有效传递
企业税务风险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各相关部门在信息传递上存在一定的漏洞,因此导致风险加大,无法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要防范企业的税务风险、加强企业的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必须要求企业能够加强内外信息的及时传递和沟通,以便为企业税务风险的防范创造更多的条件。企业在税务风险的防范过程中需要掌握各种各样的信息,如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信息、中介机构信息、业务往来单位信息、税务部门政策信息等,要求企业能够建立完善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制度,及时获取各种各样的内外信息,并加强对相关信息的整合,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做好企业税务风险评估报告,防范税务风险。
六、结语
综上所述,内部监督、信息与沟通、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以及内部环境是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做好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可以防范企业的税务风险、提高企业的经营价值,实现企业的安全发展,因此要求各企业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能够加强对税务管理内部控制的重视。但是,从当前我国企业的税务管理实际情况来看,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在存在不少的问题,给内部控制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企业税务管理在征管过程中的难点、税务部门稽查提高给企业带来的困难以及企业生产经营外部环境难点等,因此,新形势下要做好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必须要求能够优化企业内部环境,做好税务筹划工作,同时要求能够实现内外信息的有效传递,为企业税务风险防范提供必要的信息依据,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
作者:袁源泽 单位:北京镈源茂达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李磊,李艳芝.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5(41)
[2]王恒林.浅析战略管控型集团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J].财会学习,2015(8)
[3]赵永莉.试论构建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机制[J].中国储运,2015(11)
[4]芦笛.基于美国COSO框架下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3(3)
[5]彭喜阳.我国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问题刍探———基于对长沙、上海、广州、深圳、北京、西安六市有关单位的调查[J].湖湘论坛,2014(2)
[6]王玉兰,许可,李雅坤.“营改增”后交通运输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能力———以沪市上市公司为例[J].税务研究,2014(7)
[7]王维.基于内部控制的企业税务风险防范探讨[J].科技资讯,2014(9)
[8]钟胥易,刘运国.基于税务治理的企业价值研究———COSO框架下大型企业集团税务治理实践[J].财会通讯,2014(19)
[9]傅萍.基于美国《内部税制-整体框架》下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J].注册税务师,2012(1)
[10]吴春璇,莫磊.企业税务风险日常管理新常态:融入COSO风险框架的税企合作导向[J].经济研究参考,201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