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语文素养范文

时间:2024-01-02 17:47: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培养学生语文素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如何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篇1

1.学会学习,提倡人文性教学法

在阅读课堂中要想真正实现“关注每一个学生”,让小学生去享受学习的快乐、得到发展,就必须大力提倡人文性教学法。有效的人文性教学方法应该是“思考、讨论、交流、反省”,在思考中,体现展示学生独特的思维个性和情感体验;在讨论中,努力使小组中每一位成员的立场得以展现;在交流中使各自的观点受到认可或质疑;在反省中使个体发现认知冲突和内心的矛盾。通过这些形式的交往,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克服大班教学所造成的空洞、 低效的弊端,让每一位小学生感受到真正的人文关怀,使无穷无尽的知识从学生记忆的负担变成滋养他们幼小心灵、脆弱生命和美好人性的“维生素”。

2.享受学习,积极营造环境的“人文性”

2.1 关注差异,促进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人,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有其生活感受和情感体验。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对待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只有从学生的差异上去关注每一个学生,为学生营造人文性的学习环境,才能让学生得到很好的发展。例如,笔者在阅读课上指导朗读时,让学生自由选一个同学作为竞争对手练习, 然后上台比赛。对于平时读书不流利的学生,只要他敢于挑战优秀的学生,就给予肯定。 在课堂上,只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努力,积极举手发言的就要进行肯定。差生的努力尤其要及时给予鼓励,不要因为答案不标准或错误就冷落他,应告诉他,只要努力,你就会和成功越来越近。当每个小学生看到自己经过努力所得到的成绩都能得到肯定时,他们会为之骄傲,感受到教师的人文关怀,从而产生继续努力学习的动力,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

2.2 生生互动,自主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但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困难,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看似体现学生自主发展、 进行人文关怀实则搞形式的局面。这就需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并通过训练使之形成习惯。首先要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展开讨论、交流、操作、探究的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应根据不论文格式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其次,要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一是独立思考,以避免小组交流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三是认真倾听;四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只要使合作常规落到实处,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就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快乐,从而使学生自主、活泼地学习,营造出一个人文性的学习环境。

2.3 张扬个性,学会自评

长久以来,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于一种评价方式,那就是被评价者被动地接受来自外部的教师及其他学生的评价。其实,评价也是一个主动发展的过程。 在新课程改革中,各国都非常关注评价的主动性。英国曾提出一种“改善学习”的评价,它伴随着课程学习的始终,以自我为参照基础,要求学生了解已有的前提,明确学习目标并知道如何弥补达到目标的差距。德国在对教学评价的改革中也反映了这样一种理念:教学评价应当引入学生自我评价机制。由此可见,评价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自我意识与个性张扬。 在教学中,如果把彰显个性的机会留给被评价者,引导小学生用自我表现作为参照标准,结合教师、同学等的外部评价,对自己在学习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学生才会在评价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优势领域及弱势领域,这种评价方式不仅有利于保护并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且有助于学生自我表现的发展与优势潜能的发掘,同时也能使学生本身感受到自己是被赏识的,感受到来自教师的信任。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使学生在互动中学会自我评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创建出人文性的学习环境。

3. 对文本人文内涵的把握和处理有失偏颇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培养学生 语文素养

语文科目是一门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科目,学好语文科目对于学生的终生发展都有极大的帮助。《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而什么是语文素养呢?即一个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包括基础文化知识、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文能力、学习习惯、语文情意、语文学习方式等。以下便是分析的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

一、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众所周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鉴于此可知,拥有正确的学习技能比单纯的学到知识更重要,只有拥有了正确的学习方式,才可以拥有获取信息的最佳渠道,而学习习惯的养成便是最正确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学生初期刚接触语文之时,老师便要给学生指明学习的正确方向:养成预习、朗读、倾听、勇于发言、乐于讨论、乐于合作、按时完成作业等良好的习惯。有意识的传输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念,只有课前预习、课中认真听讲、课后进行巩固、敢于发表自己观点和大家分享,多读书、爱读书、广读书才可以成为知识渊博的人才。

陈鹤琴先生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习惯是一种惯性,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才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

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1、识字写字的能力

识字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基础,老师要在学生入学第一天便要给他们树立强烈的识字欲望。比如,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们看一看班级中的名言警句;看一看校园中的宣传栏、板报;看一看体育场的关爱语句、游戏规则;看一看食堂的菜名等,使学生意识到文字的价值,使学生感受到语文与自己的生活是融为一体的。然后在语文课堂之中,老师要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引导学生识字,使学生体会到识字的快乐。这样学生便会产生写字的欲望,这时老师要耐心的引导学生们进行写字,使学生养成爱写字、写好字的习惯,这样才可以为每个学生的语文发展奠定基础。

2、阅读能力

学生想要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便必须要有较强的自主阅读意识,这样学生才可以自主的体会文章的内涵、主旨、思想等,才可以使学生体会到阅读的快乐,进而在阅读之中和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使心灵得到陶冶,精神受到鼓舞,当然,老师还要重视学生间的差异,要引导每个学生具有自主阅读的意识、习惯和能力,这样便可以使学生在阅读之时,积极的思考和分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新学习和创造学习。

3、写作能力

目前很多小学生的写作都存在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便是写作之时没有题材,没有写作表达的能力,究其原因便是因为学生没有真实的感受。因此,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熟知的事物着手培养学生的写作短文兴趣,如:春天到了可以让学生描写一下花儿的魅力;夏天到了可以让学生描写一下对夏天的感受;秋天到了可以让学生描写一下树叶变黄的场景;冬天到了,可以让学生描写一下自己见到的雪,用脸碰一下,脚踩一踩有何感受。这样学生有了写作兴趣之后再引导他们有短文发展成整片的锻炼方式,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用词量的不足,进而努力读书,借鉴优美的句子,积累优美的句子。当然,老师还要多给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给学生的习作水平提供平台。

4、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老师要重视此环节的培养。不仅要课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训练口语能力,老师还可以依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一些有趣、好玩的口语练习活动,诱导学生的口语表达欲望。比如:古诗接龙、讲故事、人物评析等活动。组织的活动必须适合每个学生,要使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其中,同时,当别的小学生在口语表达之时,老师要引导其他小学生对他进行评价,这样采用互评的方式,学生更易于接受自己的不足,进而不断反思,老师还要进行适当的点拨,这样学生们的口语交际能力才可以共同提高。

三、引导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提升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并非是朝夕便可以养成,老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爱读书的习惯,使学生们乐于在书的海洋中遨游。老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文学读物,如《长生塔》、《苦儿流浪记》、《大林和小林》等,让学生们进行阅读,然后一个星期或者两个星期开展阅读讨论,使学生们各抒己见,进而从书中和讨论中潜移默化的养成健全的人格,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结】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非常必要,老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进而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字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这样学生便会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便会主动阅读各种读物,便会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中职 语文教学 学生 职业素养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职语文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训练与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文化修养,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这就说明了在中等职业教育中,语文承担着中职学生继续深造、就业、交际这三重任务。作为中职语文教师,应该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这一目标,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职业素养,具体是指一个人胜任职业所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如身体心理素质、专业技能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等。通俗地说,是指社会人在从事某具体活动应具有的素质与修养,即行为习惯、心理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作风、职业技能、职业意识等。中职学生的素质和修养对企业的效益与创新能力,甚至是当今就业形势的稳定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所以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作为中职语文教师,应该在平时教学中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更多地融入职业素养的培养。

一、充分挖掘教材内涵,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中职语文教材有着自身的学科特点与优势。它收录了许多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与职业精神。如《好雪片片》可以让学生感受母爱以及人性的善良;《汉堡港的变奏》可以使学生懂得团结合作的重要。这些作品表现出来的人生经历与思想观念往往给人以启迪。如广东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采用的教材《语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授文对象是即将毕业面临就业的中职毕业生。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先介绍作者的人生经历与写作背景,然后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让学生融入情境中去。其次,教师可以让同学分组就“青年在面临职业选择的时候考虑的因素有哪些?”这一主题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总结:适合自己的,能够为社会服务,实现价值的职业是青年应该选择的职业。再如在《品质》《敬业与乐业》教学中,引导学生吸收其中积极向上的职业精神。通过这些作品,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培养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做事习惯。此外,仅仅学习专业技术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语文素养为学生的职业素养提供人文内涵。

二、加强口语训练,提高写作能力

大多数的中职学生毕业后要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必然要面对求职、应聘以及找工作的过程。现在学生择业的时候,招聘方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成为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课堂上,教师要尽力创造让学生说的机会,从各个方面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如教学《说话要文明礼貌》时,可以联系航空服务专业的特点,把口语表达训练变成民航售票,借机进行情境教学,由学生与教师合作完成。教师扮演顾客,学生扮演售票员、或者学生之间互相变换角色,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从而使得课堂变得生动起来。还可以通过搭建语言应用平台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当然,教师还应着力强化学生的就业后所需的文书写作能力进行特别训练。比如《通知》、《公告》、《应聘书》、《活动策划书》等都应该进行专门的训练。这样能让学生较早接触到以后的工作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升了其职业技能。

三、加强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把职业素养与与语文训练结合起来,从而训练学生的职业素养。比如可以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一、假如自己是一名汽车销售人员,某天有客户打电话过来看车子,但不知道路线。你告诉他应该如何走。二、假设自己是某新店开业庆典仪式的筹划人员,布置会场与规划活动、礼仪程序,把知识传授与职业素养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另一方面由于中职学生正直青年,业余时间较多、思维活跃、精力充沛。教师可与学校有关部门联系申请举办演讲比赛、辩论赛、模拟招聘等学生以后会遇到的情境。通过课外活动形式提前预演以后所需的语言表达能力,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

中职学生的心理素质对今后的就业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而职业心理素质是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的心理素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就业。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的心理与人格缺陷,从而逐渐养成职业需要的良好的心理素质。举办竞争性的班级活动如辩论赛、知识竞赛等,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课堂教学不但要训练学生的自信心,还要训练学生直面困难的勇气、训练学生接受挫折的能力。在面对生活的挫折与压力时,引导学生懂得如何释放,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对于自己的人生,要有自己的规划,化目标为动力,敢于承担责任,勤恳踏实地走好每一步。同时,还要有灵活的应对能力,学会控制与放松紧张的情绪。

五、结语

总之,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在中职教育学生就业形势下,在教学中应更多融入培养学生未来职业素养。中职教育中的职业素养培养之路还很漫长。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充分发挥语文教学在培养职业素养中的作用。通过挖掘教材,加强学科教学,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魏良婷.中职毕业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市场化培养方向的调研报告[J].读与写,2010(10)

[2]方经文.请关注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J].魅力中国,2009,4

[3]刘文广,黄志.在项目教学中如何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教育研究,2009,(3)

篇4

语文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经过教学研究和实践,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一、培养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提高语文情感素养

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灿烂文化,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把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精华传授给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向学生推介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作家的名著等,并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中国化”的文学教育,让学生爱看祖国的文学作品,爱读祖国的优秀诗文,爱写祖国的汉语言文字;让学生在上课、阅读、欣赏、写作、表达的过程中,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漫游语文大世界,日积月累,不断沉淀,潜移默化地受到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的熏陶。

除了制定初中三年的阅读计划之外,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可以围绕经典阅读这一主题,开展名著读后感写作比赛、演讲比赛、故事讲述比赛、朗读比赛、手抄报制作比赛、优秀绘画作品展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对名著名篇的阅读兴趣。

二、培养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提高语文阅读素养

语文教学承担着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责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不断积累,构建自己的文化。有效的语文教学应给予学生多方面的营养,如思想、道德、修身、做人、审美、科学、传统、现代、本民族、外民族、本国、外国,以及多种价值观特别是现代价值观、情感和理性等等。这些养分的汲取需要大量的阅读和语文材料的运用。因此,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从而提高语文阅读素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对照传统的阅读教学,《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具有挑战性的理念和要求。首先,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过去,我们往往忽视对学生感受能力的培养,被“讲风”代替了,不容学生有个性化的感受,学生评价能力的培养更是空白。学生没有独立评价的锻炼机会,久而久之,其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独立理解、独立运用语言的能力得不到培养和发挥,阅读素养难以提高。

其次,要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等环节,引导学生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三、培养语言积累和语感思维能力,提高语文思维素养

《新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别强调了语言的积累,并进行量化,明确提出每一个学段的学生须积累什么方面的内容,背诵多少篇(段)优秀诗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多少字,等等。

在课堂教学中,强调积累就得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培养语感思维能力,则应以诵读为主,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动口、动脑、动手,认真学习、朗读、理解、感悟。

语言积累要求语文教师树立“大教育”“大语文”的观点,以课内促课外,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如组织学生去阅览室、图书馆、书店,利用网络搜索阅读材料,参加阅读比赛,进行课外调查研究等。此外,还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接触不同体裁的读物,如阅读《新课程标准》要求的童话、寓言、神话、故事、古诗文、中外名著等,让学生通过阅读、积累与感受,培养良好的语感,关心自然和生命;同时让学生在阅读中自由想象及交流,感受语言的优美,体验阅读的乐趣。

课内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积累、思考,举一反三;课外放手,让学生去延伸、拓展、深化。这样,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能快速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积累目标,并在积累语言材料的同时,培养了语感思维能力,提高了语文思维素养。

四、培养听说读写和口语交际能力,提高语文基本功素养

《新课程标准》把“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这不仅仅是提法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体现了观念上的改变,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它不仅要求训练每个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要求在口语交流中规范口头语言,培养语言交际、待人处事、举止谈吐、临场应变、传情达意等综合能力和基本素养。在口语交际活动中还要求培养讲普通话的习惯,以及自然大方的态度、与人交流的意识和大胆自信的精神等。

五、培养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提高语文人文素养

篇5

【关键词】 体育教学;培养;人文素养

基础教育强调全面发展。全面发展不只是各个学科的各自发展,还包括各个学科的相互促进,相互融合。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活动不仅要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运动技巧和技能,还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发展智力、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组织性、纪律性等各个发挥作用。但目前,往往是后面几种功能被忽视,更有甚者,在那些受应试教育影响严重的学校,连体育课也被边缘化,成为可有可无的学科。这是必须改变的。

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和形成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具有集体性、表现性、竞争性、规范性、实践性和交往性的体育教学,对处于成长中的中学生具有重要的培养塑造作用。首先,体育教学活动一般在室外进行,活动范围广,内容变化多,易于受外界干扰,如果没有良好的纪律约束,教学活动就无法进行。所以,体育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有重要作用。其次,体育教学具有集体性、交往性和竞争性,而这就决定体育教学可以在提高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再次,中学生具有爱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在体育教学中,一个人的品德、作风,内心世界更容易体现出来。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老师更容易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进而也更容易对学生进行内在品质的培养教育。

下面,结合本人工作实际,谈谈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一些方法,供同行参考。

第一,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思想品质的主要方法

一是言传身教。体育课以身体活动为基本特征。面对具有一定难度的身体活动,学生心理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畏难情绪,如怕苦、怕累、怕危险等。在跳马、技巧、单杠等难度较大的项目中,学生的胆怯心理尤为突出。这个时候,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各种心理,进行鼓励、心理疏导和有的放矢的教育,使学生减少畏难害怕情绪。这样,就可以在帮助学生完成动作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胆量;在800米和1500米跑的练习中,许多学生特别是女生怕累,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跑完全程,在跑的过程中,不断鼓励学生,就可以使学生在顺利完成练习的同时,提高克服困难的信心,提升吃苦耐劳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此外,教师规范的语言、有力的步伐、挺拔的身姿,都可以起到身教作用,都会对学生起到塑造作用。

二是利用体育游戏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体育游戏是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们最喜爱的体育活动。而这些学生最喜爱的体育活动,正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好内容。比如“猎人打猎”的游戏,团结一致、互相协作、为集体多打猎物的努力,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胯下头上传球”的游戏,能够培养学生机智活泼、团结负责、乐观进取的优良品质。利用游戏培养学生思想品质,要根据各种游戏的特点,提出不同的思想教育目标,并采用不同的方法。

三是通过场地、器材管理等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整理场地、领取器材、收拾归还器材,是体育课中不可少的步骤。这些看似简单的事务,其中存在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契机。比如,在课前课后,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参与领取交还器材;在搬运木马、山羊等器械时,要求避免拖、拉等可能损坏器材的动作;在领取羽毛球拍、乒乓球拍等器材时,要求不能乱扔乱放;在发现不爱护器材的现象时,及时制止并进行相应的教育;对那些热心协助老师整理场地的同学及时进行当众表扬,等等。这样做,不仅保护了学校的体育器材,而且有助于学生们养成热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

第二,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途径。

体育教学过程中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术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过程进行智能教育的途径来完成。我们知道,体育也是一门科学,体育运动的技能技巧也都有科学依据,通过这些科学依据的讲解,通过让学生对这些科学依据进行独立思考,就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一是通过讲解运动要领的科学依据,增加学生的科学知识,增强运用科学知识提高运动能力的意识。体育运动技术技巧的科学依据涉及力学、数学、化学、生理学等多方面。比如,跳远时要求尽可能提高助跑的速度,目的是提高起跳后的动能,这就涉及物理中的惯性知识。又如,在做剧烈运动之前,要做一些热身活动,目的是把身体各部位活动开,以避免做剧烈运动时受伤,这就涉及生理知识。可见,注意讲解运动要领的科学依据,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对学好其它科学学科很有帮助。

二是让学生多思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体育教学和文化课教学一样,教师不能满足于灌输,不能满足于结论的传授,而要尽可能多的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体育教学内容中,需要学生思考的问题是很多的。比如,立正的时候,两脚的夹角要求是60度,因为当夹角是60度时,两脚和两脚尖的连线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由于等边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所以这样站立时人的身体更稳定。这样的问题,绝大多数体育教师只是把60度这个要求告诉学生,至于为什么要求60度,多数教师都不讲,更不会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而如果通过一定的提示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找出答案,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有很大作用的。

篇6

【关键词】语文 培养 学生 语文素养

所谓语文素养,指的是:学生对于语文学习方面的修养,诸如:爱国情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感、思维、语文技能(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品德修养、审美能力等等,都属于是语文素养的范畴。而这些内容与学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甚至可以说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此,作为教师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一、开展多元化的语文活动,促使学生形成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小学高年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自主的或者合作式的完成一些学习任务,加之,小学生有着一颗童心,喜欢娱乐、活动,结合学生的这个心理、生理特征,教师可以开展多元化的语文活动,借以让小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发展语文思维等等,形成一定的语文素养。如:笔者在朗读教学中开展多样化的阅读形式:充分朗读、分层次朗读、个性朗读等,进而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力争深入的了解阅读文本的语言内涵,提升语文素养;在阅读教学中,笔者则通过“表演”的方式来让学生深化对文本内涵、思想的体验和认知,即:师生共同将阅读文本改编成为“剧本”,将课堂变成“舞台”,将阅读文本以话剧等方式来表演出来,这样,学生在表演过程中能够真实的感受人物情感、事物冲突、矛盾统一等,能够实现学生对阅读文本的深入了解,借以很好的丰富学生的情感,促使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二、延伸语文教学范畴,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单一的重视对学生语文知识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其他综合技能、语文素养等方面的渗透,使得课堂教学范畴有着很强的限制性。新课程实施以后,强调了技能、素养的重要性,要求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或者为学生创设特定的、适合学生探究、发挥自我的教学环境,来让学生主动的、积极的去学习知识、总结教学方法等,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提升综合技能和素养。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自己一定的独立思维和自主选择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结合其特点来构建课堂教学,即:小学生爱玩,教师可以开展娱乐性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所在,进而,才能用心感受语文教学,逐渐增强自我的语文素养。如:笔者在预习环节,为学生构建一个多元化的求知过程来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诸如:运用多媒体技术、图文结合、具体演示、讲故事等方式,诱发学生产生深入探究的欲望。在课堂教学中,笔者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展示自我的空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的表达自我观点,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进而,有助于延伸语文教学范畴,丰富课堂内容。这样,让学生在没有限制的环境中,能够有效的发展其思维空间,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提升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深化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并对小学高年级阶段的文化品味、审美情趣做了明确要求,即:3 ~ 4 年级:“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5 ~ 6 年级:“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辨别词语的感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我们知道,语文作为一门学科,其阅读语文有着丰富的审美内涵,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文化的韵味,如:诗歌的形式无论在外表段落的安排上还是句子之间的押韵上都能够凸显语文的魅力,展示我国文化底蕴。而这一切的实现,需要教师能够很好的引导学生真正的融入到阅读文本中与作者、文本形成深入对话,进而获取一定的情感体验,认知其内涵,同时加之朗读则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美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进而实现深化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总的来说,“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基本理念,小学高年级语文教育有着基础性的作用。作为教师在不断提升自我知识素养、语文素养、人格素养的同时还应重新定位语文教学,以生为本,理论加实践,全方位的促使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建策. 耕读文化. 让童心在田园诗中栖居——永外实小“探寻楠溪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侧记[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5) .

[2]蔡春梅. 预设和生成给课堂插上腾飞的翅膀蔡春梅[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9) .

篇7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首先明确目标,做好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准备。否则,是很难把事情办成或办好的。同样,我们要能较快、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首先就得让学生明确快速阅读的目标。本文所谈的目标,其外延包含两大方面。

首先是明确主体目标。这是就阅读者主体而言的,要求阅读者主体——学生应该明确自己在阅读方面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即应了解自己懂得快速阅读的哪些知识,不懂得哪些知识,应该在理论上重视弄懂自己不懂的快速阅读的知识(当然,对于这点,教师也应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有了正确的理论方法指导,实践就成功了一半。其次,要求阅读者主体——学生应明确自己对阅读材料方面的知识知多少。对于自己不懂的,应找机会弄懂,力求使自己的知识、技能更丰富、更全面。不能扬长避短,而只能是查漏补缺。

第二是明确阅读对象的文体规律性特色。因为对阅读对象的文体规律性特色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到阅读的速度。比如,议论文,就要涉及到论点、论据及论证,讲求语言的逻辑性和语言的书面化等,而小说则更多的是讲求塑造成功的典型形象,通过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而语言方面的要求是更讲求形象性和生活化等。如果我们象阅读小说那样只注重议论文的形象性,那将导致事半功倍。实践证明,学生在阅读前明确了这些目标,就能更好地减轻阅读负担,从而提高阅读的速度。

二、交给快速阅读的方法

使学生明确了快速阅读的目标,还仅仅是具备了速读的一个基本条件,其更重要的,带有关键性的条件乃是懂得快速阅读的方法,并把这一方法较灵活地运用于阅读实践中去。

首先是,使学生明确何谓快速阅读。所谓快速阅读,是指利用视觉运动的规律,通过一定方法的训练,达到变声读为视读,以记忆快、理解快、阅读快为标准进行阅读的科学阅读活动。当前,对于速读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虽然国外对此研究的成果已喜人,但对于汉语来讲,还有它的特殊性,而且还只是刚引起人们的重视),还没有一套较系统的科学方法。这里只谈点肤浅认识,只根据前文的定义来说明我们在教学中应交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而已。

三、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

快速阅读能力怎么培养呢?除了前文所谈的使学生明确快速阅读的目标,交给快速阅读的方法外,还得进行一些必要的快速阅读课堂训练和快速阅读习惯培养。

第一,快速阅读课堂训练。按三步训练法进行有计划的系统训练:

1.提出要求,讲明目标。提出本次训练要达到的目标,训练的题目。开始训练时,可提示该次训练的目标,逐渐地就取消了目标提示。题目由单一逐渐到复杂全面、循序渐进地过渡。最初训练,可只注重字词的注音、注释的运用,这时就可采用“误读”(此指阅读学上讲的,读者根据上、下文按自己的理解诠释的高级阅读方法);然后到训练语、句的诠释、运用、“误读”;再到段、篇的分析;最后是对一些有较高艺术成就的作品进行艺术鉴赏。使学生得到比较系统的、反复的整体训练。

2.给予材料,规定时间。所给予的材料,既要讲求新颖、规范化,又要注意地道、大众化,还要针对学生实际,循序渐进,由语言通俗化、大众化、内容单一的材料,逐渐加深到形式多样化的、内容复杂的材料。总之,注意材料的丰富性、多样性。同时,选择的材料要讲求知识性,使其通过对该材料的阅读,既培养了快速阅读的能力,更又达到了学习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对于时间的规定,一定要注意科学性。即是说,所给的时间,不能过多,导致达不到快速阅读训练的目的;也不能过少,导致学不到知识、回答不了问题的后果;而应是针对学生实际,以全班中等偏上一些学生的阅读水平为准。一般地讲,要求初中学生每分钟阅读500~600字,要求高中学生每分钟阅读600~700字为标准。同时还要给予适当的思考时间。所有这些,都应在实际运用中灵活处理。

3.到时检查,纠正评析。规定的时间一到,应立即交卷,严格检查、总结,纠正错误答案。重要的是对典型的错误进行精到的分析,找出其中产生错误的原因。提出补救的办法。而且,检查评析,还要注意兼顾评析上、中、下各等级学生的答案。实践证明,最好是采用现身说教法,即由答案正确的学生介绍自己怎么地进行快速阅读的,把他成功的思路介绍给其他同学;同时,由答案错误的学生谈自己的错误思路,老师纠正;对于根本就没能安时完成的学生,更应让他们谈自己的阅读情况,然后给予正确引导。

篇8

一、对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一)人文素质教育内涵。人文素质教育将人类优秀的文化绩效通过在生活环境中陶冶学生的人文素养及气质,在教授知识中感染提升学生的人格境界,对学生教育保证相对稳定的品质。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大部分高职学生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所显露出的心理较差承受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欠缺、适应能力不强等问题也日益突出。转变方法学习,使学生顽固对知识死记硬背,从而忽视了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这是不可取的。对学生个人修养加强:在面对比自身高学历人群带来的未来工作上的竞争压力,给了一些高职院校学生有了消极悲观、自惭形秽的心理;也有些学生转变了生活态度,敷衍了事,消极度日,教师应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繁多问题的表述表明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必须提高,需要培养良好的人格。对学生知识教授;高职院校在对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培训相对注重,在课堂教学和各种考试的讲解上关注度和投入比例较高,是以培养高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从而去强化学生的职业素质,没有过多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二)树立正确教育理念。明了人文素质培养目标。人文素质的提高和英语语言应用及语言能力的培养三者之间是不可瓜分,是紧密相连的。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加强实践、提高人文素质意识和阅读广泛的课外读物也是很重要的。清楚高职英语教学的目的,适应社会的发展为最终目的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学生英语能力和英语语言应用是高职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树立教学理念,引导学生清楚、了解高职英语学习方法,巩固提升学生智力和思维的发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方位指导,辅助学生快捷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在英语教学所提供的材料内容中,以人文价值理念感召学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积极地的、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和思想道德品质,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是以培养人才为目标的,培养学生高尚的的人格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目的。高职英语教学的深层次的目标是通过教学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人文素质,进而健全学生的品格,不是局限于考试或获取资格证书,这些只是高职英语教学的表层理解。通过教师对所授学科的知识与特点的讲解,把正确的做人做事之“道”融入到学生的思想中,让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所蕴含的审美、伦理道德、艺术等因素,使他们关心社会发展前途的责任感有所提升以及为之奉献的品质。

二、制定基础教学的革新计划

(一)提升教师团队。高职院校想要提升学生的品质和素养,就得有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教学。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改善和优化教师的知识境地,再切实确立可行的有效方法,并且对教师进行文化素质的升华,把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纳进师资队伍的建设。这样增强了教师教育的态度,也增强老师的奉献精神。

(二)展开多方面教育,提高人文素质。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 成立课外学习小组或英语协会等等,以开拓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开发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帮助、加强学生协调发展和人际交往能力, 开展一些活动,如英语节、英语游戏、英语研讨会等。这样既可提高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也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快乐的学习,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提高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同时, 又可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使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高效学习知识,开发学生思维想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三)调整长久教育观念。教育信息要与时俱进不断融合,要改变我国长期以来在教育中形成的陈旧观念,摒弃腐朽观念,改变重科技轻人文,重理论轻实践的一些策略,要跟进现代化,面向未来,努力培养全面人才,让中国的教育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育的相融合。

(四)优化课程体系。各个学科要根据教学规定实施,进行人文素质培养教育,对知识教授的同时也给学生学习以外的活动进行规划和安排,正确有效安排课程是实现培养人文素养目标的基础,革新优化课程体系,使其既显著专业特征,又强调人文素养品质。注重学习时的人文知识,使人格完善教育渗透、融会贯通。提升学生知识面空间,完善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加强学生的适应能力。

篇9

    一、转变观念,提高人文意识

    跟普通高中教育相比较而言,高职院校的特色是培训学生的职业技能。倘若单纯地理解高职院校就是培训学生的职业技能,而不重视对学生进行基础课程的教育,那么就会阻碍学生以后的发展。怎样保障高职教学的质量,最为关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倘若高职院校仅仅是培训学生的职业技能,那么这种教学模式是经受不住时间检验的,由于学生缺少人文素养,在以后的社会实践当中就得不到很好的发展,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教师需要清楚学生学好语文是学好其他专业课的基础,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他专业课。然而,它的作用通常都是间接的、隐性的,这会使学生对学习语文不够重视,因此,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转变思想,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语文的重大意义。

    二、教师进一步拓展学生的阅读面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手段,不管学习什么内容都需要阅读,阅读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尽管在高职语文课本当中需要阅读的部分不多,但是高职图书馆拥有大量的藏书,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要求。在图书馆,学生能够阅读到激励自己精神的图书,学生可以阅读名着,以了解更多人的人文精神,在人文精神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从教师的角度来讲,需要日积月累,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语文教师不可以有浮躁的心理,要以一颗平静的心去学习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记忆一些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与此同时,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单纯地依靠灌输和说教的方式是远远不够的,而是需要让学生进入一定的情境当中,自我感受,互相感染而实现的。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能够直接影响到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归根结底,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是以素质提高素质、以灵魂提高灵魂的过程。这种教育的影响力,不应当仅仅是建立在教师所拥有的权利和权威上,而是依靠教师积累文化素养、提高道德情操、显扬审美气质和施展高超的技艺来影响学生,这种隐性的、间接的影响超过了语文教学本身。因此,语文教师需要用自己的人文精神和人格魅力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去除功利,保留一颗平静的心,去倾听那天籁之音,在花花绿绿的世界中,保持住心间的那份宁静,做一个至真至善的性情中人,到汨罗江和屈原共吟,到南山下和陶渊明一同劳作等,只有这样,教师才可以饱读诗书,一展才华,跟学生一起谈论社会、谈论生活、谈论文化,才可以更好地带动学生到那自由的天空中翱翔。

    三、挖掘语文教材当中的人文内容

    语文是传承社会文明的载体,在语文教材当中具有丰富的道德因素与人文内涵,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闪烁着理性的光芒,语文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最为理想的素材。高职语文教师一方面要清楚语文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要清楚语文教学的目的。语文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责任,直接能够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发展。教师需要以认真、踏实的心态来开展语文教学。认真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理念,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内使学生由初中生转变为综合素质都比较高的社会专业技术人才,教师只有以此为指导思想,才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于是,在语文教学当中,教师所要教授的语文基础知识、写作的特点、中心思想的概括和段落大意的划分等内容减少了,而主要是指导学生在语文教材中挖掘美、感受美和欣赏美。那些“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魄、“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奔放、“渔舟唱晚”的恬静等等,使语文教学课堂变得异彩纷呈,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释放自己的情怀,提高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挖掘教材当中的道德因素,倾心尽力地教授学生,学生就可以得到熏陶、感染与震撼,长此以往,潜移默化,就能够形成一种动力,最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四、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健全的品格

    首先,教师要具有关爱学生的情怀。教师的这种关爱是大公无私的,是对学生的关怀、重视和尊重。教师对待学生一定要宽容,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重视学生的潜力与智慧,要理解学生的思想与感受,要对学生的进步给予肯定,要指导他们树立自信心。其次,教师要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语文这门学科的人文知识是非常丰富的,并且牵涉多个领域,因此,语文教师需要掌握更加广博的人文知识,学习多个领域的社会文化,熟悉诸子百家,略知天文和地理。只有这样,教师在语文课堂中,才可以游刃有余,旁征博引,以自身对社会、对历史和对生命的理解去启发学生形成一定的人文观念,也只有这样,才可以彰显自己的人文魅力。再次,教师要具有时代精神。教师需要紧跟时展的潮流,更深一步地观察与体会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信息内容,教师要进行辩证与思考、启迪与感悟,以形成一定的审美品格。这种品格表现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上,也更表现在语文教学课堂方式的选择、程序的设计和知识的呈现上,进而做到以美育人、以美立德、以美生情和以美言辞。最后,要具有高尚的人格。对于优秀的语文教师来讲,自身高尚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所有的语文教材。对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是由外而内的,更是学生自己的领悟和感受。人文教育和高职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五、应用人文性的教学方式

篇10

关键词:美 育 艺术美

心灵感应 鉴赏美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很多教育家都把语言教学与美育的阐述联系结合起来。如就将文艺看作是人一种直观的充满想象力的意志活动。而文学家乃注意于色、声、香、味之观赏的描写与印证,完全为超实用的。”他还指出艺术的种类,不外乎视觉的和听觉两大类,而文学则是综合视、听两觉的。语言教学恰好也具备了实施美育的基础条件。可见,向学生实施美育也不单单是美术课的事情,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提倡课堂改革的今天,美育日益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和青睐。教师也应当多挖掘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找出它们的交叉知识点,以提高课堂效率与课堂的容纳性。下面就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谈谈自己的一些有效做法。

一、从范文中感受艺术美

1.要适用想象思维感受美。艺术美的体验离不开想象,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刚从小学升人初中,思维方式还没有完全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充公发挥自由想象力。如学习《天上的街市》一诗时,让学生充分想象天上的街市上有什么?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翅膀,把自己置身于天街,天街什么也没有,似乎什么珍奇异宝都有,通过想象体会诗人的追求,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天街上人的自由生活,也就理解了诗人的追求,让学生使他们的精神为之愉快,课堂教学气氛也为之活跃。

2.要在课堂中通过学习朗读训练体验美。课堂上通过反复的朗读,通过变换多种朗读方式来体验文学作品中自然景物的美。在教《海滨仲夏夜》这篇写景抒情散文时,采用听读、领读、齐读、分组读、接力式读等方式让学生多读。再让学生熟读,再有感情的读,从而体验海滨仲夏夜晚的景色美,体验人们因度过这段时光而奔发的热爱之情,由此也使学生产生对自然风光的美的向往之情,也就很容易把这种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升华为对生活的热爱。

3.课堂上借助音乐欣赏美。在教朱自清的散文《春》时,先让学生欣赏一段《百鸟朝凤》的乐曲,然后让学生认真讲述、描述:“山林中草木茂盛,各种各样的鸟儿有的唱着宛转的歌,有的成群的嬉戏逗乐,还有的在湖边独想着心事。”学生又补充说:“它们正同周围的成千成百的各色艳丽的花儿争美呢!”趁势引导:“除了鸟在花丛、草丛还有别的景物吗?”学生一下激情高涨,把一个森林想象的有鸟兽虫鱼、花草树木,十分美丽动人,还有夏令营的孩子们也来到了森林。这时让学生听《春》一文的配乐朗读录音,欣赏朱自清笔下给我们展示的春天美,激发了学生对美的向往,对美好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尝试写作发现美

北国的秋天酷暑尽管还没有消退,但已有一丝凉意,有时细雨绵绵、有时骤雨滂沱,有时晴空万里无云,到处都在翻晒的沃土,到处都有碧绿的秋庄稼,到处都有可以描写的对象,我时常带领孩子们到田野认真观察家乡的秋景,让他们发现美,进而描写美。夏季就不必说有多美了。通过认真观察让学生写观察日记或写景抒情文,很多学生还是很有自豪之情的。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也油然而生,既培养了学生发现美的能力又炼就了写作功夫,真可谓一石双鸟。

三、以朗读来达到与作者的心灵感应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其间强调反复朗读的重要性,我们提倡重视朗读是力求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语文章的内容并由文本世界进入作者世界,与作者沟通神气,感应心灵,真正读懂文章。当然,对学生的朗读还应加强指导。对于不同文体的文章如诗歌、小说、散文等应有不同的朗读要求。与此同时,还应注意朗读的形式多样化。如师生范读、分角色读、男女生个人读、小组读或者朗诵比赛等等。总之,以各种各样生动活泼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真正读懂课文,真正做到与作者心灵感应。

四、利用电教多媒体教学手段鉴赏美

学习了《桂林山水歌》让学生观看桂林山水风景图片,老人山、鸡笼山漓江的水,透过图片让学生更具体地鉴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增强了学习诗歌的兴趣。还比如让学生观看电视中播放的《世界风光欣赏》栏目,把看到的山川、瀑布、雪峰、奇谷、草原、森林、城市、乡村等瑰丽风光记入日记中,很短的时间里感受到自然景物的美。教《松鼠》一课时利用投影片让学生看到了一个色彩突出的帽缨形的美丽的大尾巴,还感受到尾巴摇摆的动态,学生大开眼界。形象的描写和具体直观的画面融为一体,既培养了鉴赏能力又焕起了热爱自然、热爱小动物的激情。

五、利用美术知识及手工制作实物创造美

学习了《人民大会堂》,让学生绘制平面图,并且把绘的好的作为上课的教具,鼓励学生创造美。学习《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让学生用硬纸糊一个“纪念碑”,上课进行展览,有些学生还把碑文也书写上了,真可谓逼真。学习了鲁迅的小说《孔乙己》,让学生塑一个穿长衫站着喝酒的人,带上点傲气的表情,学生都会做的很精致,培养了他们创造美的能力。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和培养,把学生带人了一个童话般的美的世界,不知不觉中学生的审美素质和能力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