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路基设计规范范文
时间:2024-01-02 17:46: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路基设计规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加强 施工工组织设计 规范化管理
一、引言
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是从工程施工全局出发,根据工程的特点和设计图纸,按照工程项目的客观规律及项目所在地的具体施工条件和工期要求,统筹考虑施工活动中人工、材料、机械、资金和施工方法等五大要素,对全部工程的施工工艺、施工进度和相应的资源消耗等作出科学合理的安排,为施工生产活动的连续性、协调性、均衡性和经济性提供最优方案,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而编制的指导性文件。它起着指导施工准备工作,全面布置施工活动、控制施工进度、进行劳动力和机械调配的作用,同时对施工活动内容各环节的相互关系与外部联系,确保正常施工秩序起着有效的协调作用。
多年来,我国公路工程项目在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符合我国国情的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方法。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程规模日益庞大,新材料、新工艺不断出现,施工技术也更加先进和复杂,以及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建设工程的有关法律、法规日益建立,特别是我国在建设工程管理中已全面实施市场准入制、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工程质量监督制和工程合同管理制,传统的公路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制度并没有系统地上升到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和现代管理科学来认识,还存在着诸多违背现代管理科学原理的弊端,需要改革才能适应这种变革,这已是势在必行了。
二、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未全面规范
施工组织设计按其建设阶段可分为:设计阶段编制的施工组织计划,实施准备阶段投标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和中标后实施阶段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三种。
目前,根据我国《交通部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和《交通部1999年版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的通知》这两个规章来看,公路工程项目仅对设计阶段和实施准备阶段投标前的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进行了规范,在设计阶段
重点在施工方案(初步设计)和施工组织计划(施工图设计),目的是为编制概预算,控制投资提供依据。对投标前的施工组织设计内容提出了施工组织设计建议书,规范了标前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目的是为规范招投标管理,使评标规范化和标准化。然而对实施阶段中标后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在1999年版《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的通知》中仅提到“投标人如果中标将提交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进度计划,但应与本建议书基本上保持一致”。那么中标后施工企业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将“详细”到什么程度,“基本一致”到什么程度?则没有界定。此外还有一个建设项目、一个单位工程、一个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建设期限达数年以上的建设项目施工组织总设计、年度施工组织设计和季节性工程施工设计的内容以及较完整的施工组织设计和简化施工组织大纲等所有这些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全然没有规范。这就使得一些中标单位的标后施工组织设计在格式和内容上,深度和广度上参差不齐,处于一种无序状态,严重地制约着施工组织设计作用的发挥,影响到工程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用现代科学管理原理来分析,施工组织设计内容未全面规范违背了系统管理原理。
管理规范化,就是要体现管理过程的系统性、管理内容的全面性、合理性,管理功能的有秩序性和管理方法的科学性。现阶段在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仅仅规范了设计阶段和招投标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内容,未对实施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全面系统规范,不符合现代科学管理的系统管理原理,使局部脱离了整体,管理整体功能处于无序状态,这将对发挥施工组织设计的整体功能受到严重影响。
(二)施工组织设计重技术轻管理的现象严重
我国公路建设项目传统的施工组织设计一般包括的内容有:工程概况、施工技术方案、施工进度计划、资源供应计划、施工平面图设计等。
尽管有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了技术组织措施的内容,但也仅从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方面也提出了相应的保证措施,工程技术性措施较强,管理措施较为薄弱,可操作性差,组织措施、经济措施及合同措施不力。因此,这样的施工组织设计是一种工程技术性的施工组织文件。从工程项目管理的角度还缺少下列管理措施内容:
1.缺少施工部署措施
工程项目的施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施工企业通过招投标获取项目,企业法人就是项目法人,而施工项目经理是企业法人在项目上的全权人。施工项目经理在施工前要与施工企业法人签订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界定项目经理在项目实施中应达到的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环保、文明施工的目标,明确项目经理的责、权、利。
因此,项目经理部必然要通过各种管理手段和措施对其目标﹑施工组织﹑总包与分包和资源供应进行规划,做出施工部署措施,而过去那种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作法就不能适应了。
2.缺少风险管理措施
项目施工中自然存在许多风险,有技术上的风险和非技术风险(见表1),如果工程项目在施工前没有对风险识别、分析,没有做出抗风险对策,导致的后果将是严重的,这已是许多工程施工证明了的事实。而过去那种施工组织设计的作法一旦项目遇到风险,则施工组织设计将是一纸空文,失去指导作用。
风险事件示例表
表1
风险因素
典型风险事件
技术风险
设
计
设计内容不全,缺陷设计、错误和遗漏、规范不恰当,未考虑地质条件,未考虑施工可能性等
施
工
施工工艺的落后,不合理的施工技术和方案,施工安全措施不当,应用新技术新方案的失败,未考虑现场情况等
其
他
工艺设计未达到先进性指标,工艺流程不合理,未考虑操作安全性等
非技术风险
自然与环境
洪水、地震、火灾、台风﹑雷电等不可抗拒自然力不明的水文气象条件,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恶劣的气候,施工对环境的影响等
政治法律
法律及规章的变化,战争和骚乱、罢工,经济制裁或禁运等
经
济
通货膨胀,汇率的变动﹑市场的动荡,社会各种摊派和征费的变化等
组织协调
业主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协调,业主和设计方、施工方以及监理方的协调,业主内部的组织协调等
合
同
合同条款遗漏,表达有误,合同类型选择不当,承发包模式选择不当,索赔管理不力,合同纠纷等
人
员
业主人员、设计人员、监理人员,一般工人,技术员,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效率、责任心、品德)
材
料
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供货不足或拖延,数量差错质量规格有问题,特殊材料和新材料的使用有问题,损耗和浪费等
设
备
施工设备供应不足,类型不配套,故障,安装失误、选型不当
资
金
资金筹措方式不合理,资金不到位,资金短缺
3.缺少全面的技术组保证措施 在一般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的技术组织措施中,仅有保证工程质量、安全、工期,冬雨季施工的措施,没有保证成本、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的措施。这是不全面的。
施工企业通过招投标获得项目后,施工企业将按标价分离,把中标合同价中的企业管理费、企业财务费、计划利润和税金,从合同价中分离出来由企业管理,使企业成为利润中心,其余直接工程费用为项目的成本,由项目经理部管理,使其成为成本中心。由于工程竞争激烈,中标合同价普遍偏低,企业为保证计划利润的实现,企业法人要对项目经理下达一定的成本降低额(率)的指标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在保证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目标的前提下,项目经理必然要采取技术、经济、组织、合同措施,在工、料、机直接费,其他直接费和现场管理费用中通过制订降低成本的计划来实现,这就要制订项目成本目标的保证措施。在过去传统的施工组织设计中,一般都不编制这方面的内容,导致了项目形成事后算帐的被动局面。
由于环境保护法的颁布实施,施工单位必须要考虑施工对环境影响防治措施,如:粉尘污染、空气污染、排废污染及噪声污染等的防治措施。施工单位由于在施工前未考虑这些污染的防治,导致被停工整顿,罚款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不仅影响进度,还导致经济损失,使成本增加。这样的管理不科学,也不合法。因此,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应提前考虑到对环境的保证措施并实施。
另外国家建设主管部门颁布了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规定,这是一项行业法规,并对文明施工提出了要求和评价标准,如:施工现场的场容场貌,料具管理,消防保卫,生活设施,安全生产与教育,清洁卫生等都有规定,施工中必须贯彻执行,因此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必须得到反映,提出切实可行的文明施工的保证措施。文明施工是企业现场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的体现,也是企业形象的标准之一,企业施工现场管理不能达标将会直接影响安全、影响进度和成本等目标的实现。
由此可见,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成本、环保、文明施工目标的保证措施是通过管理手段,确保工程顺利实施,实现合同目标的前提和保障。施工企业应予以高度重视,切不可粗心大意。
4.缺少全面的施工组织设计技术经济指标
同一项目的不同施工技术方案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也是不同的。因此,实施性施工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应当有评价、考核施工组织设计的技术经济指标,应包括:总工期;建设项目、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工程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水平;总造价和总成本;单位工程造价和成本;成本降低率;总用工量;平均人数;高峰人数;劳动力不均衡系数;单位面积的用工;主要材料耗量及节约量;主要大型机械使用数量及台班量等。而过去的施工组织设计的作法,有的部分作到了,有的基本上没有作到这一点,这就给评价项目、考核项目的施工组织水平带来了一定困难。
(三)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人员的现代管理理论知识缺乏、经验不足、编制手段落后
目前我国公路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大多数是大中专以上的学历,除工程管理专业外普遍存在现代管理理论知识缺乏,如缺乏系统工程、预测技术、决策技术、控制论、技术经济学、线性规划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这就直接影响到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质量和水平和实施施工组织设计的管理思路,加上编制人员工程经验不足,有的甚至出资请人代编,这样对设计意图难以达到统筹兼顾;有的不熟悉施工规范规程,对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及各工序的施工工艺技术要求知之甚少,难以协调贯通。
现阶段,我国公路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多数以手工编制为基础,人为影响因素多、差错、漏项层出不穷,编制组员庞大、耗时长,工序、工艺安排、劳动力、设备、材料供应与消耗等无法达到协调统一,且组织系统自相矛盾,做出的施工组织设计难以达到指导施工、降低消耗、缩短工期和提高质量的目的。
转贴于 三、加强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化管理对策
前面谈到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存在的问题,从本质上讲,按传统方法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强调施工方案,是工程的质量计划,是为工程施工准备和施工服务的。它忽视技术组织措施、忽视管理、忽视风险,不能适应当前激烈竞争的建筑市场和规范化管理的需要。在招投标市场竞争中,发包人不仅要考查承包人对项目的施工技术方案和计划的技术水平而且要考查承包人的管理措施和管理水平。只有把工程技术和管理技术结合起来,工程施工方案和各项计划通过现代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措施来实施才能实现项目的目标,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已是无数国内外工程的实践证明了的道理。为此,建议:
(一)建立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规范系统,制订完整、成套的编制办法(规范)。
1.设计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应规范的内容可参照《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修改制订。
2.招标投标阶段的施工项目管理规范大纲和标后施工项目管理实施规范应规范的内容建议如下表2。标前施工项目管理规划大纲是由投标人在投标前编制的,用以策划自投标至交工验收的项目管理,指导承包人进行施工项目投标承包和签定施工合同。
施工组织设计和项目管理规划应规范的内容建议表
表2
标前项目管理规划大纲
标前施工组织设计
标后项目管理实施规划
施工组织设计(业主要求)
1.项目概况
1.施工部署(动员周期,运输方式)
1.工程概况及项目管理目标描述
1.工程概况
2.项目实施条件分析
2.施工方案、方法、工序及工艺框图
2.施工部署
2.施工部署
3.管理目标描述
3.施工总体计划表、斜率图、工程管理曲线及冬、雨
季施工安排
3.施工方案、方法、工序、工艺、工段划分,机具选择及安全施工设计
3.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
4.拟订的项目组织构架
4.施工总平面布置
4.施工进度计划(建设项目、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
4.工程进度图
5.质量目标规划和施工方案
5.技术组织措施(质量、安全、进度 保证措施)
5.资源供应计划
5.主要材料、机具、设备计划
6.工期目标和施工总进度计划
6.技术经济指标(分项工程生产率和施工周期表)
6.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6.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7.成本目标规划和施工预算
7.其他应说明的事项
7.施工平面图
7.临时工程数量表
8.项目风险预测和安全目标规划
8.技术组织措施计划(进度、质量、安全、成本、环保、文明施工、季节施工措施)
8.技术组织措施(质量、安全、进度及季节施工措施)
9.项目现场管理规划和施工平面图
9.项目风险管理规划
10.目标管理措施
10.技术经济指标及分析
11.投标和签定合同规则
标后施工项目管理实施规划是由投标人中标后在开工前由项目经理主持编制的,用以策划自项目经理部设立至解体全过程中的项目计划目标、管理措施和实施方案,保证施工项目合同目标的实现。
3.发包人和监理工程师所要求的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可以从中截取。小项目可用施工组织设计代替施工项目管理规划。
(二)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中大力推广应用现代管理方法。
随着我国加入WTO组织,给我国建筑企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我国工程建筑企业也面临着国内、国际激烈竞争的形势,主要表现在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竞争。为了适应这种形势,我们在施工项目管理中必须应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大力提高管理水平。因此,在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编制中应予在体现,并在技术组织措施中予以规划。选用科学方法可参照表3进行。
表3
施工项目管理规划施工组织设计
现代化管理方法选用范围
施工部署
目标管理、系统工程、技术经济分析、预测技术、决策技术
施工方案
设备选用方法、排序法、技术经济比较法
技术组织措施
A、B、C分类法,经济库存法,盈亏分析法,价值分析法,TQC﹑看板管理法
施工进度计划
滚动计划法、流水作业法、网络计划法、排序法、“S”形曲线或“香蕉”曲线
施工平面图
线性规划法、库存理论、系统理论、PASS办法
(三)规范和推广应用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和项目管理规划标准程序软件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辅助管理功能的不断加强,现代施工企业的管理方法已从过去的靠简单的人处理信息转向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处理信息的高智能化阶段过渡。计算机辅助管理手段已深入到工程施工管理的各个方面。
按照规范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项目管理规划编制办法,建立针对不同设计方案的施工组织设计模式,借助现代数据库技术,用系统工程和软件工程的方法,进行系统数据库的结构设计和系统功能设计,由计算机利用全面、系统的程序软件进行标准化、规范化设计,使施工组织设计和项目管理规划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使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信息的处理更方便、快捷,缩短了编制时间,减轻编制人员的劳动强度,在信息管理上达规范、完善、周密的目的,发挥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应有的作用。
目前,有关施工组织设计规范化软件的应用开发已进入实质性阶段。如:施工平面图布置的智能化处理软件;工程计划管理软件:HTPM1.0软件(Harvard Total Project Manager)、TL4.0(TIME LINE:project Management and Graphic Software Ver.4.0)软件,是由美国Symamtec cortoration软件公司开发的针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进度、成本控制、资源优化及图形的处理软件;由美国primavera公司开发的针对进度计划、费用控制的P3软件;Microsoft公司开发的项目施工过程管理软件MP3.0软件(Microsoft project);清华大学开发的自动生成网络图的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同望软件公司开发的有关工程项目管理的各种软件等等。
(四)加强工程项目经理继续教育和本科院校在校生的工程项目管理知识的培训
项目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管理人才的竞争,由于知识的日新月异,迫切需要项目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管理知识和技能,因此,有必要对项目经理经常进行继续教育。现在这方面已开始在全国进行了。
另外,今天的工科大学生就是今后的项目管理的者,让他们尽早地熟悉和掌握有关项目管理的理论知识,对于今后无论是从事施工项目管理还是从事其他工作都将非常有益。然而现在许多工程院校对于学生这方面的能力的培养还不够重视,课程设置还不够合理。为了提高整个项目管理人才队伍的管理能力,大学阶段有关知识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提高对项目管理知识重要性的认识。
2、 加强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设置。
3、 搞活教学形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
四、结束语
从前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规范化是当前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树立现代科学管理的系统管理思想和规范化管理的思想,充分认识和掌握“规范化”的概念,是施工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前提。
规范化的对象是“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作为一类管理实践,必然是重复性的(PDCA循环)。
规范化的本质是“统一”,这个统一是系统、全面、合理、有序、有效、科学的,而不是简单的命令或片面的或盲目的规定,不是一刀切。
规范化的目的是“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这也是规范化的基本出发点。通过规范化,使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能有序、有章可循地进行,能真正起到指导施工全过程各项施工活动的作用,从而取得最佳的社会效应。而不是为了应付发包人(业主)和监理工程师的监督。
规范化的内容是“标准、规范、规程、制度等的制订、和实施”,这正是我们目前要做的工作。
参 考 文 献
[1] 全国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经理培训教材编写委员会,施工项目管理概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1)
[2] 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交通部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编,交通部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2)
[4] 陈传德、吴丽萍,公路项目施工管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6)
[5] 廖正环,公路施工与管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6)
Enhance the Specifying Design management for Highway Engineering Project Organization section
篇2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土路基 填料 压实 标准
1前 言
随着上海轨道交通建设的大发展,有必要对轨道交通的路基有一个再认识的过程,也就是说,城市轨道交通并不完全等同于国家铁路,两者之间的区别。首先是国家铁路路基的承载对象与城市轨道交通的差异较大,国铁轴重23t,而地铁16t,轻轨14t;其次城市的区域性特点与国铁适用范围存在明显差异。无论是采用《地铁设计规范》相关标准,还是直接套用现行国家铁路标准,实施轨道交通路基填筑时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前最新版本的《地铁设计规范》有关路基部分完全套用国家铁路路基设计规范Ⅲ级线路的标准,虽然解决了此前设计中常套用国家铁路标准的现象,但如此套用仍有不尽合理之处。
这一客观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对轨道交通路基填筑的标准进行有益的探讨,本着保证质量的前提,尽可能采用最经济的施工原则,合理调整基床填料、压实指标、检测标准等参数,以期更科学地建设上海轨道交通。
2上海轨道交通土路基主要特点
2.1地区特点
(1)土质差:上海地区表层土质分布按土层厚计算,除去面层有机土,二层为粉质粘土(厚约2m)、三层为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质粘土(约5~7m)、四层为淤泥质粘土。按照铁路路基规范的填料标准划分,基本均为较差的C类土及以下的土质。
(2)承载力低:根据工程地质勘测实测资料统计表明,静力触探Ps值:二层土1.08~0.89MPa;三层土(1~2分层)1.21~0.82MPa;三层土第3分层~五层土0.36~0.78MPa。直接影响路基的土层主要为上述的二、三层土,一般而言上海地区的天然地基承载力约在0.97~0.8MPa之间。
(3)含水量高:上海地区属东南温热区,该区季节性雨季雨量充沛集中,台风暴雨多,地表水极为丰富;反映在路基病害方面主要有:水毁、冲刷、滑坡多。地下水位高,一般不低于地面2m;反映在路基病害方面主要为软弱土层多。
2.2 轨道交通的主要特点
城市轨道交通特点的实质是相对国家铁路而言,比较轨道交通(包括地铁和轻轨)与国铁(包括Ⅰ、Ⅱ、Ⅲ级铁路),主要从荷载、速度、运量三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车辆不同而影响其限界的差异本文不作探讨。
Ⅰ级铁路设计速度为120km/h,II级铁路为100km/h,Ⅲ级铁路为80km/h,轨道交通的设计速度为80km/h,与Ⅲ级铁路相同。
Ⅰ级铁路年客货运量不小于15Mt,Ⅱ级铁路小于15Mt大于等于7.5Mt,Ⅲ级铁路小于7.5Mt。地铁编组一般6~8节、轻轨编组一般4节,铁路编组一般客车10~20节,货车可多达100节。在铁路客货运量中,每对旅客列车(对/d)上下行各按0.7Mt年货运量折算。轨道交通即使按每对客车(对/d)上下行各为0.15Mt折算,也可达到Ⅰ级铁路运量。
荷载的差异非常显著,地铁动车16t,轻轨动车14t,国铁内燃机机车23t(Ⅰ级、Ⅱ级、Ⅲ级铁路皆同)。
3国家铁路及地铁有关路基填筑的主要规定
3.1 轨道交通建设使用的有关路基工程的主要规范和标准情况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使用的有关路基工程的规范和标准主要有: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
《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99)
《铁路路基施工规范》(TB10202-2002)
《铁路路基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14-98,最新2000版)
《铁路工程土工试验方法》(TBJ102-96)
3.2铁路、地铁有关路基规范、标准的发展
由铁道部的《铁路路基设计规范》,目前使用的是2002年版,与1999年版基本无差别。1999年版由1996版发展而来,1996年版为1985年版的局部修订版。
铁路路基施工规范、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涉及基床厚度、填料类别和压实标准的参数则是参照其版本前的相应的设计规范而制定。
如2002年版施工规范的基床厚度、填料类别和压实标准相关参数与1999年版设计规范的相同。2000年版施工规范相关参数与1996年版设计规范的相同,1996版路基施工规范中,压实标准是被要求执行1985版的路基设计规范(TBJ1-85)相应的压实指标规定。
1998版路基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压实度及地基系数指标是根据1996版设计规范(TBJ1-96)和施工规范(TBJ202-96)相关规定制订的。
地铁路基规范经历两个阶段,即1992年实施的地下铁道设计规范属初创版本,许多参数、指标不尽合理;2003年实施的地铁设计规范,基本套用铁路设计规范有关Ⅲ级铁路的标准。
3.3 路基填筑压实标准变化情况
1996年版较之1985年版,增加了K30标准及相应指标。废除1985年版一直沿用的从上世纪50年代参照原苏联当时的击实标准而制订的;采用国内外公认并普遍采用的普氏和修正普氏标准,即轻型和重型击实标准。
1996年在修改中,将Ⅰ、Ⅱ级铁路干线的压实度适当提高,基床底层由原来的Ks=0.90提高为Ks=0.93(KL=0.95,Kh=0.85),基床以下部位不浸水部分,原Ks=0.85提高为Ks=0.90,基床以下部位浸水部分、基床表层以及Ⅲ级铁路的基床仍保持原压实系数不变。
1999年版在修改中则取消了轻型击实标准,只保留重型击实标准和K30地基系数标准。
篇3
关键词:加宽值,锯齿形偏沟,平面交叉等
中图分类号:U412.37 文献标识码:A
一、工程概述:
米易城南市政道路一期道路,位于米易县城城南,G5和S214之间,中间有安宁河穿过。
本人有幸负责南部新城市政道路一期的设计工作,其中主干道有:西环路、北桥路、景观大道、南桥路、新四街。次干道有:新一街、新五东路、新五街。下面谈一下自己在景观大道设计过程中的体会吧。
米易城南市政道路一期平面图
二、路线设计
大家都知道,已规划的城市道路,道路设计应尊重规划,但往往有很多规划道路,特别是道路横向,往往没有考虑道路设计规范中要求的加宽值,米易城南一期市政道路就存在这种情况,城市土地有限,寸土寸金,此时往往就给设计带来不少麻烦,要么突破规划用地范围,此时往往业主或政府那里不易被批准,要么违反设计规范要求,不设加宽值,这样给后期安全营运带来很多隐患或车速达不到设计要求,降低道路等级,这也是不小的浪费。
1、路线平面设计
景观大道路线起点(我设计的范围)位于拟建的水电路中段,南端终点与西环路交界,道路全长2419.24米。
该路与规划中的十二条道路平交,该路最小半径60米(左线),最大半径160米(主线),原道路规划未考虑小于250米半径的曲线加宽问题,在征得业主意见后,同意我们按规范设计,即主线和左线各有三处弯道有加宽,加宽宽度是按《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137-2012计算得来。即:
Bw=agc2/2R+0.05V2/√R
式中:agc―为设计车型轴距加前悬的距离
V―设计行车速度
R―平曲线半径
左线半径为60米、65米和85米的分别加宽0.87米、0.83米和0.7米(两车道);主线半径为85米、160米分别加宽0.7米和0.9米(两车道);半径105米的加宽1.2米(四车道)。
2、路线纵断面
规划道路的纵面设计,因道路详规已经考虑到地块标高以及地块中的排水要求,设计时要充分理解规划的意图,不能擅自调整规划道路纵坡和道路标高。景观大道全线最大纵坡为0.313%,最小纵坡0.15%,最短坡长为269.24米,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R=13000米,凸曲线最小半径R=54000米。
在纵坡设计上满足《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的前提下,力求最大限度的控制道路各节点标高与与规划相适应,缓坡(纵坡小于0.3%)段不利于路面排水,在该段路面排水设计中设置了锯齿形偏沟(景观大道),以便排出路基范围内的地表水,同时充分考虑到平面交叉行车的舒适、安全以及交叉范围内竖向过度均匀。
景观大道锯齿形偏沟设置图
3、平、纵组合设计
在进行平纵面组合设计时,力求使线形与地形、景观与视觉相协调,以保证舒适安全的使用功能。在保证平纵面各自线形平顺、流畅(即满足“平包竖”)的前提下,保证二者的技术指标保持均衡协调。同时在空间位置上,按照规范的要求精心设计,避免出现各种不良的线形组合和搭配,以保证良好的视觉效果,提高行车的舒适性。
4、路线横断面设计
(1)路基断面形式
景观大道分整体式路基段和分离式路基段,整体式路基断面形式同南桥路、北桥路相同,即:路基宽度为7.5m(人行道)+1.5m(非机动车道)+14m(行车道) +1.5m(非机动车道)+7.5(人行道)=32米。
分离式路基中间为北湖区,其左线断面形式为:7.5m(人行道)+1.5m(非机动车道)+7m(行车道) +1.0m(路肩)=17米;其右线(又称主线)断面形式为:1.0m(路肩) +7m(行车道) +1.5m(非机动车道)+7.5m(人行道) =17米
(2)路基横坡:
行车道横坡: 1.5%,在景观大道分离式路基段,原规划为双向横坡,但考虑到该段路左线和正线之间为北湖,保护北湖水质,以及雨污管的布设,本次设计在该段采用单向横坡设置。
人行道横坡: 1.0%
道路超高横坡: 2.0%
超高旋转轴: 道路设计中线
道路加宽位置: 曲线内侧加宽
三、路基、路面设计
(一) 路基设计
1、路堤设计
因该路段填方居多,路线经过地段多为农田、鱼塘,耕植土较厚,下卧层多为砂砾石,含水量较大,填筑前均需放(抽)水晒干,清除淤泥或进行抛石挤淤并回填透水性材料,在地表水不易疏干、地表排水不畅或地下水丰富,应设置排水盲沟;在地下水出露集中且水量较大时,需设置渗沟,将地下水引出路基影响范围。因道路经过地带,低洼地段在做场坪期间需要填筑起来,中间为北湖湿地公园,有专门的设计,从节约投资上考虑,该道路填筑边坡未做绿化及防护。本段设计中建议采用安宁河里的砂砾石填筑路基。
路堤必须根据设计断面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其压实度应符合下表(采用重型击实标准):
每层最大松铺厚度不应超过50cm,当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应小于8cm。为保证路基的压实质量,路堤填筑时应通过适当加宽台阶保证填筑体厚度满足施工压实机械的需要,并不得小于3.0m。
2、路堑设计
该段挖方边坡不超过5m高度,在K0+300附近处,由于该段路侧地块已规划为办公和住宅用地,标高与景观大道差不多,故未在此考虑边坡排水和支挡。
(二)路面结构设计
根据业主的要求,并考虑到城市道路的特点,该道路按中等交通考虑,采用沥青混凝土高级路面结构形式,并根据沿线填挖情况对路面基层进行调整:
其结构形式如下:
填方路段:3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0)+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19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cm水泥稳定砂砾土底基层+20cm天然砂砾垫层。
挖方路段:3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0)+5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19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cm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
四、给排水设计
(一)涵洞设计
米易南部新城市政道路一期设计,因道路要先于其他建筑建设,规划片区内除农田外,还有几条天然沟壑,且长期有水流,遇雨季水流更大,在该片区道路设计时,若不做充分考虑道路实施的先后顺序,只是一味按规划设计,该道路最终是无法实施的,或者在实施过程中不得不变更设计,这样就会造成项目实施时业主投资失控,或在后期实施时根本就无法实施,比如出口无法实施等。本次设计对天然水道和灌溉渠在设计时均保留了现有水道或改沟处理。
原规划中的红旗堰需要穿过景观大道K0+150处,由于道路设计标高比其流水面标高都低,后段水无法排入原有红旗堰,影响下游段农田灌溉,此次设计建议业主在上游段适当位置将沟改在西环路外侧,接入下游段,此方案不影响下游段农田灌溉,经与业主沟通,请相关专家论证后,采用了我们的方案。在道路设计中,天然水道不可忽略,比如:景观大道的K0+420、K0+820、K1+380、K1+490、K1+905、左线K0+650、K0+920等处,天然水道需要穿过道路,流入安宁河,城市规划中的排水是进入主排水管,道路分期实施过程往往主排水管没有形成,道路施工也不能阻断天然水道,我们根据水道具体排水情况,设置了不同跨径的涵洞,灌溉主要以管涵为主,天然水道以盖板涵为主。
给水管道接市政管网,污水管道布置在道路人行道下,污水管道接入米易县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工程。道路雨水通过雨水口收集后经道路管网排至安宁河或就近接入已有市政雨水管网。
五、燃气工程
本道路按业主方要求设置燃气,道路范围内的的燃气沿道路敷设,中压管道现运行压力0.2~0.3MPa,设计压力04MPa,输送介质为净化天然气。
六、平面交叉口设计
米易南部新城市政道路一期设计共有44处平面交叉口,在这些平交口设计中,最有感触的是新一街、北桥路和迷阳湖大桥头平交口的设计,新一街与迷阳湖大桥交角仅370,这样的平交口现有规范是不允许设置的了,若设置立交,桥头用地也不够,还有就是安宁河边标高限制,也不可能设置立交。迷阳湖大桥已经在建设中,我采取了在新一街桥头段加宽现有道路,同业主商量,在今后的交通组织上采取禁左措施。
七、交通工程设计
(一)标志、标线
为了保证道路交通的安全顺畅,沿线必须设置标志和标线。标志分为视线诱导标志、指路标志、警告标志、限制和指示标志,以及其他标志。路面标线有路面标志线、道牙标志线及障碍物立面标志线三种,其中路面标线又包括车道边缘线、车道分界线、人行横道线、导流标线、停车位标线、停靠站标线、出入口标线、导向箭头及路面文字或图形标记等。各种标志和标线要按夜间反光要求进行设置。
八、照明工程
该道路按灯杆30米间距对称布置普通照明灯, 主干路要求平均照度20-30Lx。
九、道路绿化景观设计
景观大道是南部新城的重要主干路,由于与北湖湿地公园紧连,其景观风格应与北湖的景观和谐统一,我们在设计时,不断要注重较强的节奏感,同时还应与公园景观相协调,设计过程中经与相关单位进行沟通协调。格局上我们设计以112米为一个标准循环段,人行道11.2米为一个变化段,不设计路缘石,以求铺装与绿化无界线连接,强调生态自然。32米路段绿化带行道树为攀西地区最常见的芒果树和龙眼,分别列植34米和22米交替排列,其中芒果树单排列植,间距为4米;龙眼为双排空位列植,垂直间距为2米。芒果树下层为紫薇、龙牙花、垂榕柱等,再下层就是剪形灌木和球形灌木,三个层次形成上、中、下的立体绿化效果,龙眼下则不种植其它灌木花乔,只有清爽的缓坡草坪。这样就形成芒果树段与龙眼段密与疏的景观搭配组合,赋予道路强烈的节奏感,同时高大的芒果树和通直的龙眼加上亮丽整齐的灌木丛,这些充分展示出米易朝气蓬勃的生机和宜人整洁的现代化城市风貌。
人行道铺装,以花岗石为主,铺装现代,简洁,明朗,选用石材的色彩与质感均与临近景观保持统一。拟用主要石材有:西昌黑、芝麻白、芝麻灰、黄锈石。绿化带拟用主要植物有:芒果树、龙眼、紫薇、龙牙花、垂榕柱、金叶假连翘、花叶假连翘、红继木、小叶女贞、海桐、鸭脚木、苏铁等。
市政道路的设计,谈一下自己的经验,以免在设计过程中少走弯路,更好的满足城市规划和功能要求。
1、设计前应首先详读规划图,了解道路通过地块的性质、用途、功能要求。
2、野外实地测量和调查,熟悉道路通过区的地形、地物、地表建筑、水系、给排水及用电设施。多观察道路通过区周围建筑物,比如:附近道路桥梁等。
3、收集相关资料,如交通量、水文、地质、附近建筑的与此次设计有关的资料。
4、详细了解业主对此次道路设计的具体要求,比如:道路等级、景观要求、路灯要求、公交停靠站设置、道路设计的其他相关要求。
5、对规划中的道路,可能有些道路规划时未对符合道路设计规范的设计参数予以充分考虑,此时必须认真细读规划图,规划时有无预留空间(城区道路用地紧张,规划往往对道路没有预留空间),看有可能调整路线达到满足规范要求,如果不行,就需要立即与业主沟通,看是否可以调整,调整包括规划红线或道路等级。
篇4
关键词:城市道路;排水设计;路基排水;路面排水;绿化带排水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ity road drainage problems and the importance of city road drainage, and demonstrates the subgrade drainage, road surface drainage and greenbelt drainage application in practice.
Keywords:Urban Rd Drainage designSubgrade drainagePavement drainageGreenbelt drainage
中图分类号:TU9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近年来,全球温度不断上升,气候环境不断恶化,极端天气频频出现,城市道路的建设和使用过程中,不断反映出来的排水问题日益突出。水害是使城市道路破坏的最主要病害之一,道路路面积水,会降低车辆的运行能力,甚至使车辆产生液面滑移,对交通安全极为不利。沥青混凝土路面由于排水不畅,会产生沉陷、开裂、松散及坑槽等,随着水分自裂缝不断浸入路面面层,沥青黏附性减小,并阻断沥青和集料的相互黏结,进一步破坏结构的整体性;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水分的作用下,会在接缝处形成唧泥,造成基层湿软,强度下降;混凝土板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产生不均匀沉陷,造成断板、错台、开裂等,最终导致路面早期破坏。
因此,城市道路排水是城市道路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道路排水重点是路基、路面排水和绿化带的排水,应综合合理设计,使排水系统能迅速、及时地排除雨雪水、各种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1城市道路排水常见问题
1.1由于雨水口不足或不畅造成路面积水问题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定雨水口的间距为30m~80m,这样较为简单,排水口的间距应根据计算确定,位置应根据实际需要而定。雨水口容易发生堵塞现象,在汛期来临之前,应及时检查并及时清淤,以防暴雨时路面雨水不能有效排出。
1.2由于城市较低造成的道路排水倒灌
近年来城市不断发展,有些城市为了扩展不得不向一些低洼地区延伸,这样现象普通存在于有河流、湖泊或沿海城市,当城市降水量大于道路总体排水能力时,就会造成低洼地区的排水倒灌。
1.3由于城市道路坡度不足造成的路面积水
城市道路的坡度受很多因素的制约,其中受沿线建筑物地势影响较大,在平原地区道路沿线较平坦,如果建筑物地势较低,道路的坡度一般不能满足规范要求的最小坡度,从而引起道路排水不畅。
2城市道路排水设计的内容
城市道路排水一般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路基排水,二是路面排水,三是绿化带排水。
2.1路基排水设计
路基是道路的主要部分,路基的稳定性和强度对于水的作用非常敏感,水还可能造成掺有膨胀土的路基工程毁灭性的破坏。路基排水的任务是将路基范围内的土路基湿度降到一定的限度范围内,保持路基常年处于干燥状态,确保路基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2.1.1地势较低处有效降低地下水位
a自流排水当立交附近有低于立交最低路面的排水管区时,采用直接排水的方式,这也是城市道路立交经常采用的方式。自流排水是最经济、最安全的排水措施,它不需要消耗能源和其他工程设施的建设。 b调蓄排水 当达到洪峰时,如水体或干管水位高于路面水位的时候,将不能自流排水之流量引入蓄水池,待水体或干管水位回落时,再自流排水,但调蓄排水受条件限制应用不是很广泛。
2.1.2 潮湿和过湿路基的排水设计
潮湿和过湿路基应首先应该疏干和换填处理。对于潮湿路基,含水量不是太高,可以在施工前在路基两侧挖纵向排水沟,并每隔一定距离挖一些横向排水沟,将路基水排到排水沟内,从而疏于路基;对于过湿路基,含水量较高,无法晾晒和疏干。只能采取换填的方式进行处理,如换填好土,换填透水性好的材料等。2.2路面排水设计
沥青混凝土路面由于排水不畅,会产生沉陷、开裂、松散及坑槽等,路面排水的主要任务是迅速把路面的雨水和污水排出,以免对路面产生影响。
2.2.1车行道排水设计
城市道路路面排水有双坡排水和单坡排水。当车行道宽度较宽时,为了减少地表水在道路表面的径流时问并迅速将水排除,通常采取双坡排水方式,在道路两侧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雨水口的方式收集路面水,并通过与其连接的雨水支管将收集到的地表水排入埋设在路面下的雨水主干管内,最终排入保留水系或河流中。
2.2.2人行道排水设计
a 为便于人行道路面水的排除,人行道横坡设置时坡度朝向车行道,降落到人行道上的雨水通过横向坡度自流排人车行道边的雨水口内。b当道路位于挖方段时,通常在道路两侧设置各种形式的挡土墙,道路两侧应在挡土墙上方设置截水沟,拦截将要流入人行道上的地表水。此外,还有少量地表水或地下水会从挡土墙上的泄水孔沿着挡土墙流到人行道上,然后顺人行道流入车行道边的雨水口内。通过长期观察发现,大多数在道路两侧设置路堑挡土墙的路段,人行道上都有沿挡土墙流下的雨水痕迹 (雨水携带黄土或铸铁泄水孔生锈而产生)。
2.2.3路面结构排水
由于路面层有一定的缝隙,除大部分的地表水能通过道路纵横坡由雨水口排走以外,也有少量的水能通过缝隙和裂缝渗透到路面结构内,使路基强度降低,所以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预防地表水渗入路基内。
2.3绿化带排水
绿化带内的雨水,虽然可以部分排至路面,但仍有很大一部分雨水渗人土中,同时城市道路中埋设有各种管道,这部分雨水会沿着各种管道向路基深部渗透。这种封闭的渗流会在路基低凹处及构筑物台背等处集中,导致路基含水量增大、强度下降,年深日久会使路基损害、破坏,在绿化带排水中考虑两种排水措施:a分隔带为硬铺装b分隔带为绿化带。在城市道路里,为了满足绿化要求,美化城市环境,道路分隔带硬铺装越来越少,部分利用绿化带作为公交站台处采用硬铺装,因此可以按照分隔带均为绿化带进行排水设计。
3 结束语
城市道路排水设计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是城市道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城市道路使朋寿命的长短影响很大,城市道路排水设计应全面考虑路基、路面结构内部和路表面的排水、绿化带处排水、立交排水,把他们构成了一个综合的排水系统,从而提高道路的使用性能和寿命。且现行的设计规范及手册等均不是十分完善,还有待我们每一位工程技术人员去努力完善。
参考文献:
[1]冯剑,城市道路排水设计分析[J].市政建设,2011
篇5
关键词:公路工程;规范;疑问;探讨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路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公路建设的跨越式发展,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设计工作是公路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对公路建设的质量和投资起着关键性作用。公路工程系列规范是设计工作的核心,所有的设计工作均需围绕规范这个核心进行展开。笔者一直从事公路工程的勘察设计工作,对现行规范有较深的了解。在日常工作中,笔者对规范产生了若干疑问,本文对其归纳总结后提出来进行探讨,并提出自己浅薄的见解和建议。
2 对有关疑问的探讨
2.1 关于交通量预测
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及《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中规定:高速公路和具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20年预测,具集散功能的一级公路,以及二、三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15年预测,四级公路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现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中对水泥路面设计基准期规定: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为30年,二级公路为20年,三级公路为15年,四级公路为10年。
交通荷载等级确定以及路面结构计算时,必须使用交通量预测数据。当公路设计等级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及二级公路时,上述的交通量预测年限无法满足水泥路面设计基准期的要求。这就需要另外再补充交通量预测数据,造成重复工作,为设计工作带来不便。
从我国公路项目的运营情况来看,目前新建水泥路面的实际使用年限往往远低于上述规范规定的设计基准期。笔者建议将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及二级公路水泥路面的设计基准期进行调整,使其与交通量预测年限保持一致,更加符合水泥路面的实际使用年限,也利于提高设计工作效率。
2.2 关于路基宽度
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及《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中对整体式路基宽度进行了规定,按照公路等级和设计速度的分类,分别规定了车道数和对应的路基宽度,并列表示出规定值。
近年来,在我国公路建设实际操作时,尤其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除高速公路的路基宽度基本执行上述规定外,按照地方政府投资建设的规划,其它等级的公路,尤其是二级公路很难按上述规定执行,路基宽度多种多样,车道数也有变化。笔者认为,规范对地方公路的路基宽度进行规定没有必要,可去除。或者建议将上述规定值改为建议值,用来参照执行。
2.4 关于圆曲线加宽
现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中对圆曲线的规定如下: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的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m时,应设置加宽。双车道公路路面加宽值规定进行了列表阐述,并规定圆曲线上的路面加宽应设置在圆曲线内侧。
上述圆曲线加宽的规定中设置的提前条件: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并且为双车道公路,笔者认为不够完善。因考虑以下两点:(1)一级公路设计速度为60Km/h时,其圆曲线半径小于等于250m的情况比较常见,但其车道数大于双向2车道;(2)近年来,各地所建设的二级公路并不仅限于双向2车道,双向4车道的二级公路也有建设。此两种情况下,也即非双车道的公路,圆曲线如何加宽,规范中并未涉及。
笔者对照现行的《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2012),其中对圆曲线加宽的规定如下:当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m时,应在圆曲线范围内设置加宽,每条车道加宽值进行了列表阐述。该规定没有道路等级和车道数的前提条件,只要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m的道路均应进行加宽,且每条车道均有加宽值。
笔者认为《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2012)中对圆曲线加宽的规定比较周全。建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中对圆曲线加宽的规定应进行完善,补充其它未提及的情况。
2.5 关于水泥路面纵缝拉杆
现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中规定:纵缝拉杆的直径、长度和间距参照表1所示执行,表中拉杆尺寸表示为直径×长度×间距。
按照该规定,确定拉杆参数时,须参照面层厚度和纵缝到自由边或未设拉杆纵缝的距离两个条件。因每条纵缝均设置拉杆,故纵缝到自由边或未设拉杆纵缝的距离即为纵缝到路面边缘的距离,如此单侧每一条纵缝采用的拉杆参数均应不同,设计和施工较为繁琐。而实际设计工作中,每一条纵缝拉杆都采用了相同的参数。故笔者建议:规范中改为采用纵缝到自由边或未设拉杆纵缝的最小距离或者平均距离进行控制,明确每条纵缝的拉杆采用的参数均相同。
2.6 关于中分带防炫高度
笔者夜间在高速公路上驾车或者乘车时,当车辆行驶至半径较小、坡差较大的凹形竖曲线路段时,经常受到对向车道车辆远光灯的干扰,形成“蒸发现象”,使两车之间的物体完全淹没在灯光之中,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究其原因,应为凹形竖曲线路段中央分隔带内的防炫高度设置不够。
现行《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D81-2006)中关于竖曲线路段防炫设施高度的规定如下:当竖曲线半径小于规范所规定的一般最小半径时,应根据竖曲线前后纵坡的大小计算防炫设施的高度。一般可通过计算或计算机绘图求出竖曲线内各典型路段相应的防炫设施高度值,然后取平均值作为整个竖曲线路段的防炫设施设置高度。
笔者认为,竖曲线内防炫高度取上述平均值不够合理,应按照实际计算结果取值。因高速公路上行车速度较快,交通事故的发生只在转眼之间,采用平均值必然会产生很多防炫漏洞,留下很大的安全隐患。按照实际计算结果进行防炫高速设置,才能杜绝所有的防炫死角,保障交通安全。
2.7 关于旧路改造
随着我国交通量的快速增长,早期修建的公路基本达到了饱和,即使没有达到交通量饱和,旧路面也已经破损较为严重,旧路改造成为了现阶段我国公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公路工程系列规范中,仅《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中有相关规定,其它的分项均采用与新建工程相同的规范。
笔者认为旧路改造工程和新建工程采用相同的规范还是有其局限性,尤其路线纵断面设计方面。以路面改善工程为例,特别是沿线城镇化较为明显的公路:此类项目路线平面基本维持旧路现状不变,纵断面则需进行调整优化。在具体纵断面设计时,往往受到以下条件的制约:①旧路现状纵断面技术标准很低,与平面技术标准相差较大,旧路横坡较为凌乱;②要求尽量利用旧路面,避免大填大挖;③必须考虑与路侧建筑物的地坪标高相适应,与其相接平顺。在上述条件的制约下,纵断面设计指标难以满足规范要求,甚至与规范要求相差较大,这就给设计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扰。
通过多年类似项目建设后的实际运营效果来看,此类路面改善项目纵断面设计指标虽然低于规范要求,但其纵坡均较小,相邻纵坡之间的坡差也较小,对行车视距基本没有影响,对行车舒适性也影响甚微,故运营后的效果较为理想。
笔者认为,相关规范应适当增加旧路改造的内容,此类路面改善工程的纵断面设计标准建议增加采用坡差进行控制的方法,以更贴合项目实际。
3 结语
公路工程系列规范是建筑法规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广大公路设计工作者必须遵守的准则和规定。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工期、节能环保、促进技术进步等方面起着显著的作用。
本文对现行规范上述若干疑问的意见和建议,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由于笔者水平有限,文中难免存在不当之处,望得到读者的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交通运输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交通运输部.《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2]交通运输部.《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
篇6
关键词:道路;设计;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城市车辆的不断增加,交通压力不断加大,为了缓解日益增长的交通压力,近年来我国在交通建设方向的投资比例也呈增长趋势。但是,在道路工程投入使用以后,因结构质量问题引发的交通事故频繁发生,严重制约了道路建设的发展,因此做好道路设计的研究,保证道路的耐久性和安全性是当前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1 城市道路年限设计问题
1.1 参数取值
参考市政道路设计规范,在市政道路设计中为了更大的追求经济效益,设计时安全问题俨然已经变成了最低的要求。为了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率,设计参数在取用时,保证行驶车辆安全的前提下,选用最低的参数。在经济效益的驱使下,这就使得道路的使用寿命会受到影响,例如,现在我们新建道路使用寿命一般应该大于15 年,而现在我们会发现一些道路刚刚建好几年内就会出现损坏,出现损坏的原因有很多,设计时没有进行合理的参数选择也是加速道路损坏的原因之一。
1.2 合理规划
在市政道路建设中,进行年限设计时应该有长远的发展计划。例如,在大中城市,交通运输问题始终是政府着力解决的问题之一。但有些城市在交通达到饱和,需要进行扩建时,会遇到无地扩建的尴尬境地,这样即使道路扩建成功所耗费的资金也是巨大的。这就是在道路设计初期没有合理的进行远期规划,对交通运输的增长没有进行良好的评估的结果。
1.3 参数设计
进行参数设计时,应充分的考虑行驶车辆的类型。如道路主要通行的是重型机动车,则需要将重型机动车对道路的影响深入分析,将设计参数选取为最佳数值。
2 城市道路路线设计问题
2.1 平曲线半径的选择
选取平曲线半径值的主要目的在于为了保证机动车可以平稳安全的行驶。所以在设计时,要根据实际选用合适的线性关系,充分考虑车辆在曲线附近行驶时的速度,做好曲线之间的连接运行流畅。在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对不同的地域特点、行驶类型、行驶速度等条件下规定了不同的曲线半径,当然半径的取用也并不是越大越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2 圆曲线的选择
在对道路进行改造设计时,过多的考虑两曲线之间的直线长度,会增加工程改造成本。
2.3 超高设计
车辆在曲线型路面行驶时,会产生离心力,超高设计不当容易发生侧翻事故。而产生的离心力需要横向力系数和超高横坡共同承担。为了保证车辆的行驶安全,设计时要正确的选择横向力系数的大小。
R=V2/127(μ+i)
式中:R:曲线半径(m)
V:设计速度(km/h)
μ: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系数
i: 路面超高横坡度,以小数表示,反超高时用负值。
在安全行驶的条件下,μ 的取值范围如下表
μ值 乘客舒适度
μ<0.10 很平稳,无转弯感觉
μ<0.15 行驶平稳,略有转弯感觉
μ<0.20 行驶不稳定,以感觉到曲线的存在
由表格可知μ 值不超过0.15 即可保证行车安全。
2.4 平纵组合
在进行道路设计时,假如平曲线与竖曲线在一起,竖曲线尽量放置在平曲线内,两边尽量不对称,纵断面设计应本着“相互对应,且平包竖”的原则,但在对现有道路进行改造建设时,则不必一味的要求 “平包竖”的原则,保证道路排水及时通畅即可。
2.5 改进建议
平曲线选择时,应充分考虑道路等级、行车速度、地形条件、水利给输、路型美观等因素。进行圆曲线半径的选择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在进行市政道路设计时,应进行全面的考虑,道路两边绿化带,如需扩建,扩建是否占地等应长远的考虑,尤其重点考虑城市道路的排水问题。在必须设计超高时,为了保证行车安全横向力系数不超过0.15。
3 城市道路路基、路面设计问题
3.1 路基拼接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已建道路进行扩建势在必行。新老路基的拼接常用方法有三种。
(1)在地质条件好,不需要进行特殊路基处理的道路,采用挖台阶的方法。先将地表、路坡边松散腐土清除,再进行路基填筑将地基压实到满足要求,最后在原有的道路坡边开挖台阶。
(2)在地质条件一般,沉降量不大但又不满足规定的路基,可以采用碎石垫层加土工格栅和土工布处理。
(3)当沉降量较大,已经影响到老路基的使用时,这时就需要采用复合地基的处理方法,减少新老路基的不均匀沉降量。
3.2 路面设计
为提升道路景观,笔者所在城市现新建道路多为高等级沥青路面,其下基层一般选用半刚性结构层——水泥稳定碎石层,水稳层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道路表面特别是柔性路面的质量,一般为反射裂缝。在路面结构设计时,要严格按照新颁布的《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中提出的“水泥稳定类材料的压实度与7d 龄期抗压强度”控制水稳层质量,保证路面工程安全、可靠、耐久,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3.3 桥头跳车
桥头跳车是使用过程中的通病。桥头跳车引起的台阶或纵坡突变,会使车辆磨损。桥头跳车产生的原因基本有三种,设计不合理、施工不合格、和材料不符合要求。针对设计问题应用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1)设计时大沟壑大河面应采取大跨径,桥头路基设置桥梁过渡段,水稳层与沥青路面进行合理的连接设计,减少雨水和车辆对路面产生的影响。
(2)针对不同的地质情况设计不同的处理方法。不能为了赶工期、节约施工时间,而影响了施工的质量,在施工时首先应保证路基充分沉降的时间,必须保证规范所要求的压实度。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选择合适的气候条件进行施工。
3.4 路基、路面设计
路基是路面的基础,是路面的主要组成部分。所以在设计时要确保路基的稳定性。路面是直接与行驶车辆接触的部分,通常使用水泥或沥青的路面,使用年限大约为10到30 年。在进行路基设计时,为了满足行车需要,路基宽度通常根据道路等级、行车类型和车道类型确定。
4 城市道路排水设计
市政道路设计中应重视排水系统的设计,城市道路积水会降低城市的运输条件,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2012 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仅一场暴雨就死伤几十人,交通瘫痪,这样的结果引人深思。排水系统作为城市道路建设的一部分,也应需要着力建设。暴雨来袭,道路积水、甚至反灌的情况,都应在道路设计时充分考虑并尽量加以避免,使纵断面与周围环境相适应,与道路排水方案相协调。在进行道路排水设计时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行设计,同时要考虑在汛期来临时的应急方案。在暴雨来袭时,不会使路面出现积水的情况发生。
市政排水建设中常见问题:道路排水系统与城市用地规划冲突,在建设中不按规划的排水出口进行排水,市政排水规划中不确定因素多。对市政建设排水规划的改进建议:
4.1 根据实际情况在建设前做好调查研究
4.2 在规划时应注意水文系统的协调规划
4.3 因尽量避免不确定因素对排水系统的影响
4.4 从改善环境的目的出发,严肃的进行排水工程的规划
5.总结
道路规划建设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市政道路建设其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人民,所以在进行市政道路建设时要本着以民为本的原则,要根据科学理论,根据城市自身的条件进行合理的设计,从而提高城市的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 姜雅琪,蒋灵翰.道路工程设计应注意问题的分析与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0,09(01)。
[2] 何飞.浅谈市政道路设计的重要性[J].科技创业家,2012,07(01).
篇7
1.绪言
我国北方一些冰冻地区,冬季冰冻时,会使道路路基产生不同程度的冻胀,尤其是在冰冻深度较大、路基潮湿的地区,冻胀更为严重;春季解冻融化后会产生沉降。随路面积雪清除程度不同,路基受冻害的程度也不相同(如没有清除积雪的路面,积雪起到隔温的作用,因而路基受冻害的程度得以减轻,道路的冻胀就会减少);随路基中部与边缘的含水量不同,道路横断面的冻结深度也不相同。为了保证路面的整体强度,防止卿泥,提高路面的平整度,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一般必须设置基层。而在冬季冰冻地区,则必须设置防冻层。
2.冻结深度的确定
目前,我国及世界上寒冷地区的一些国家,在确定冰冻地区路面防冻层时,皆以当地地面冻深作为主要依据。例如,我国的公路柔性路面及水泥混凝土路面两本设计规范则以当地冻深为主要依据,结合路基潮湿类型及土质情况来确定路面的抗冻厚度。
3. 防冻层厚度设置
3.1防冻层作用。防冻层包括道面及非冻胀性垫层。它的作用,一方面依靠道面及垫层的重量抑制以下土层聚冰的速度,以减少路床的冻胀;另方面提供一个具有一定厚度和均匀的非冻胀垫层,拉开道面板和冻胀土的距离,减轻土层可能产生的不均匀冻胀对道面板的不利影响。从这个意义来说,防冻层主要是为了解决冻胀和不均匀冻胀的向题。但全靠道面及非冻胀垫层来解决这个问题是不尽合理的,所以防冻层还要考虑水、土等因素在内。
3.2 按冻结深度确定防冻层厚度
1.沥青路面防冻厚度设计
在试验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获得了两种确定防冻厚度的方法,即计算法和按道路冻深的查表法。此处由于篇幅,只介绍计算法。路面防冻厚度与道路冻深有直接关系,为了确定防冻厚度,首先要确定道路冻深h道路。为此,我们根据热传导理论建立了土基冻深计算式:
推荐的土基容许冻深列于下表。
表3.1 土基容许冻深推荐值(cm)
式(3-6)中,α――防冻垫层系数,取值如表4.2;λ防冻――采用的防冻垫层材料导热系数,取值如表4.3。
表3.2 沥青路面防冻垫层系数
表3.3 常用垫层材料导热系数
现行规范《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中,防冻厚度的规定如下表3.4。
表3.4沥青路面最小防冻厚度推荐值(cm)
2.水泥混凝土路面防冻厚度
现行的规范《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关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防冻厚度规定如下:在季节性冰冻地区,路面的总厚度不应小于表3.0.7(表4.4)规定的最小防冻厚度。
表3.5 水泥混凝土路面最小防冻厚度(m)
《水泥混凝土路面抗冻厚度的确定》中用理论推导进行验算,最后提出在季节性冰冻地区水泥混凝土路面抗冻厚度的建议值,如下表:表3.6 水泥混凝土潞面抗冻厚度建议值
4.小结
本文结合相关文献,简述了冰冻深度的计算方法,土的冻深与冻胀的关系(包括土的冰冻作用下聚冰现象)。按一般传统观念,不论土层含水量如何,总是认为冻层愈深的地区防冻层也应愈厚。但按土层湿度确定防冻层厚度时,除过潮土层外,在其余几个湿度等级中,路床湿度相同时,甚至出现偏南的地区防冻层愈厚的现象。冰冻深度并不是决定防冻层厚度设计的唯一因素,防冻层综合考虑冻结深度与按容许冻胀这两种因素,取较保守的防冻层厚度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贺元勇.在冰冻作用下土基中水分聚流的规律[J].土木工程学报,1964.3.
[2]邴文山,周军,王新发.道路冻深计算方法的研究[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5.4.
[3]赵继志.季节性冰冻地区道路的计算冻深深度[C].全国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1991.
篇8
关健词:城市道路设计;路线设计;路基路面设计;其他方面设计
Abstract: This article simply introduces the city road design and its basic requirements, analyzes the design of route, roadbed and the problems existed in designs of other aspects, and puts forward measures to improve.
Keywords: city road design; route design; roadbed design; designs of the other aspects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 概述
中国城市道路设计过于重视后期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针对前期研究总体深度不够。在以往的城市道路设计中,工程方案侧重于支撑土木工程建设,并未从整个交通系统的角度去考虑,而规划阶段只是侧重于道路红线控制,对道路的交通功能并未阐述清楚。因此,现有的道路规划方案很难做到量化分析,不能全面反映道路建设涉及的交通系统问题,致使对工程实施方案的指导性不强,这一问题在重大工程建设中体现得尤为突出。而工程方案设计着眼细微之处,无法从宏观上对整个道路建设产生的影响进行估计,并且缺乏对交通问题的研究,因此方案设计重点不明确,得出的结论缺乏有力度的研究支持,并且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路网规划与土木工程设计之间缺乏必要的环节――概念设计。
概念设计在国外工程建设中非常普遍,是沟通规划和土木工程设计的桥梁。概念设计不同于简单的工程方案设计,其运用系统学原理,以上位路网规划为依据,采用一体化设计思想,联系规划和土木工程设计,能够较好地实现规划意图。结合前文提出的城市道路设计基本要求,以目前中国城市道路基本设计流程为基础,融入概念设计思想,提出城市道路设计工作的新思路,见图1。
图 1城市道路设计流程
交通设计是概念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指导道路系统设计的核心环节。路网规划条件确定的道路红线是保证道路空间资源合理配置的前提条件,交通设计是从交通功能出发,通过详细的交通需求分析明确系统中各部分组成元素的功能以及相互之间的功能衔接。道路系统方案依据交通设计的相关要求逐步落实交通系统中的元素,合理分配空间资源,同时做好与相关专业的配合,形成可以实施的方案。因而,以交通设计指导道路系统设计,提出设计要点和具体要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交通设计流程见图2。
图 2交通设计流程
图 3城市道路系统设计流程
道路系统设计作为概念设计的一部分内容,在交通设计的指导下,针对道路系统中包含的具体设施进行设计,属于微观层次的内容。道路系统设计主要包括道路空间综合布局及道路附属设施设计两部分内容(见图3)。传统的道路系统设计只是将地面部分作为重点考虑对象,未能从道路地面、地下、高架空间综合考虑。道路空间综合布局是以交通设计结论为基础,从立体空间的角度出发实现道路各部分空间资源(步行、自行车及公共设施空间,公共交通空间,机动车空间,道路其他空间)合理分配,系统功能最优,这实际上优先保证了道路主体功能的实现,突出了工程方案设计的重点内容。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还需要进行道路附属设施设计,主要包括传统的路基路面、桥梁隧道、交通安全与管理设施、道路其他市政设施、道路绿化与景观设计等,结合项目工程投资,最终确定工程实施方案,从而能够较好地保证实施方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 城市道路设计基本要求
2.1 用地要求
良好的道路设计应紧密结合城市用地和功能区,根据用地性质和功能区的要求提供不同的交通服务模式。
2.2 空间要求
城市道路空间应充分考虑地面、地下以及高架立体空间的综合使用,以为道路使用者提供综合服务为立足点和出发点,除承担传统意义上的交通功能,还应承担生活功能、管线载体功能及景观功能,统筹考虑整个空间范围内道路所承载的功能,合理布置各种设施(包含高架、地面、地下空间设施),这一点与传统的道路设计内涵有所不同。依据空间功能,将道路空间划分为步行、自行车及公共设施空间,公共交通空间,机动车空间,道路其他空间,实现空间划分与系统功能的紧密结合,见图4。
图 4城市道路空间划分示意
2.3 路权分配要求
城市道路设计应从以机动车交通为中心转变为综合考虑行人、公共交通、自行车、机动车等多种交通方式,应根据道路等级及服务对象优先权的不同,合理分配各种交通设施的路权资源(见图5),保障各种交通参与主体的安全,体现路权资源分配公平、公正、合理。
图 5不同城市道路等级的路权分配示意
2.4 交通设计要求
交通设计不同于交通工程设计,必须充分体现交通功能。交通功能作为城市道路最基本的功能应在道路设计中予以重视,传统的道路设计过于强调单个设施的功能而缺乏对各个系统的详细量化分析,致使道路方案设计重点不突出。交通设计通过量化分析各交通系统设施的供应能力,提出合理的交通组织设计方案,为后续道路工程方案设计提供依据。
2.5 风貌控制要求
城市道路设计中应加强景观设计与城市设计的衔接,充分结合城市自身特点,根据规划提出的远期控制目标和近期实施指导性要求,针对空间组合、景观风貌、建筑特色、道路宽度甚至断面布局等进行综合设计。通过对道路路面结构、主题色彩、照明、绿化、小品等设计,使道路与建筑物间组成的空间轮廓、尺寸比例、色彩、线条等相互协调、和谐美观,达到提升城市整体环境水平的目的。
2.6 精细化和人性化要求
城市道路设计应充分考虑城市公共空间的主体――人,设施设计要体现对人的关怀,如无障碍设施、行人二次过街、交通稳静化设计等要求,集功能与环境景观于一体,关注人在其中的生理需求和心理感受,使人们获得舒适、方便、自然、和谐且美好的感受;同时注重细部构造物设计,如挡土墙、台阶、树池等,体现精细化设计的要求。
3 路线设计方面的若干问题
3.1 平曲线半径的取用
平曲线半径的取用,最重要的是考虑曲线附近的运行速度及其前后衔接的线性指标的均衡性及连续性,并非越大越好。
3.2 同向圆曲线间直线段长度的问题
在老路改造工程中,过分强调6v 的最小直线长度将浪费大段老路,造成新的拆迁量,使工程量和工程造价大幅提高。
3.3 城市道路的纵断面设计不能仅考虑造价
暴雨考验着城市的排水系统,近期全国出现的强降雨使很多城市的道路积水严重,有些城市的排水系统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而且有些城市的道路在水位较高的季节会出现雨水倒灌现象,如图6 所示,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道路纵断面设计偏低造成的。
图 6 高水位时雨水倒灌
3.4 超高问题
混合交通路段设置较大超高,易造成低速行驶车辆的倾倒事故。
(1)
其中,为超高模坡,为行车速度,为平曲线半径,为横向力系数。
①
②
③
④
⑤
由式(1) 可知,横向力系数值的选用是关键,从行车安全角度考虑,横向力系数 不超过0.15 即可。该方法在江苏省很多干线公路中已经使用,实践证明是安全可靠的。
3.5 老路改造中的平纵组合
条件受限时,尤其是在老路改造中对工程造价影响很大时,不应片面强调“平包纵”。
3.6 路线设计改进建议
平曲线半径超过8 km,则与长直线类似,容易使驾驶员产生单调感和疲劳感,一般平曲线长度宜控制在1~3 km。同向圆曲线间直线段长度取值建议: ①可以将大于不设超高的缓和曲线长度归入直线段考虑。
②降低6要求,最小可至3 ( 实践检验可取) 。城市道路由于其特殊性应更多地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特别是防洪、排水问题,不应过于考虑减少造价而降低纵断面设计的标准。
车辆在城市中行驶时,往往达不到道路的设计速度。因此,当道路条件受到限制必须设置超高时,横向力系数μ 的取值不超过0.15 即可。老路改造应尽量以拟合老路为原则,条件受限时可以不“平包纵”。
4 路基路面的设计
4.1 路基拼接
目前为保证新老路面拼接质量的技术措施主要有挖台阶、提高新填土压实度标准、铺设土工格栅等。但是在软土地基路段不均匀沉降设计处理不到位的地方,经常出现纵向裂缝,如图7 所示。
图 7软基新拼接道路出现纵向裂缝
4.2 水泥稳定碎石层设计
水泥稳定碎石作为路面基层,较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开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开裂经常会反射到沥青路面面层,若这些裂缝不能及时处理就很容易导致路面破坏。
4.3 桥头跳车
桥头跳车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其形成原因很复杂,影响因素也很多,但桥头跳车的直接原因是桥台与路堤的沉降差异。处理桥头跳车常用的方法主要有: 加强地基(软基) 处理、提高压实度、设置大尺寸搭板、设置过渡路面结构等,本文同时建议设计时可以加强搭板处路面结构和路基顶层的处理。如图8、图9所示。
图 8传统的桥头搭板处理方案
图 9桥头搭板优化处理方案
4.4 路基路面设计改进建议
当存在路基拼宽情况时,建议从以下方面考虑:
1) 根据理论计算和近几年道路实际使用情况分析,要控制道路拼接问题的出现需要控制新老路两侧的差异沉降,建议原有路基与拓宽路基的路拱横坡度的工后沉降增加值不应该大于0.5%。
2) 采用间接拼接方式,新老路基平面不分离,纵断面分离的路基拓宽设计,将拼宽路基沉降标准放宽,按照新建路基处理。既降低了填土高度,减少新征用地,又降低了软土地基处理费用。
3) 土工格栅在路基拼接中应用时,为了保护铺设在路基顶面以下20 cm 处铺设的格栅,设计时应该提出合理的施工注意事项,在压实95 区路基时不能使用路拌机进行现场拌和,只能另找场地拌和后再运来摊铺压实。另外,土工格栅在铺设时有张紧、绑扎等要求,如果不能较好地落实,将影响其效果。
对于水泥稳定碎石层设计问题,由于JTJ034-200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2]中对石料要求过低,而对水泥稳定混合料强度要求偏高,导致必须采用高水泥剂量以满足强度要求,这就很容易造成基层开裂。如果不降低强度标准,应该提高石料品质,粗集料要降低针片状含量和压碎值,细集料要减少含泥量,提高砂当量(建议60以上) ,级配宜采用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的选取应该谨慎,水泥稳定碎石过高,基层容易开裂;若过低,在行车的作用下就会造成松散。当然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也要注重早期养生等等。
5 其他方面的设计
5.1 车道宽度的设计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已迅速提高。城市道路的交通组成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过去大车、客车为主,逐步转变为以小车、私车为主。由于目前使用的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是20 世纪80 年代末制定的,当时城市道路上行驶的主要是大车,行车道宽度和转弯半径等指标的数值都偏大,这对中心城区,特别是繁华地段的土地利用很不合理。如,城市道路小车车道宽度统一规定为3.5 m,相对现在是不合理的。
5.2 人非共板的设计
人非共板就是把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合并成一条道路,称之为“人非共板”路。把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合并成一条道路,主要是为了满足机动车道道路通行的需要,减少车辆堵塞现象。但这给行走在“人非共板”路上的人们增加了许多交通隐患。特别是现在出行骑电动车的人越来越多,电动车不仅行车速度快且无声音,这样就会对行走在共板断面上的老年人更危险。另外,如果道路的出入口较多,非机动车行驶在人非共板断面上将会随着车道不断的上下起伏,影响车辆行驶的连续性和骑车人的舒适性。
5.3 人行道的设计
人行道是道路中用路缘石或护栏及其他类似设施加以分隔的专供行人通行的道路,但是目前有些道路过分追求景观效果,将人行道中的树池设置过大,占用了绝大部分人行道宽度,如图10 所示。
图 10优化前人行道设计方案
5.4 改进建议
城市道路在确定行车道宽度时,建议对用地紧张的路段,除快速路外,可以采用3.0~3.5 m宽的行车道,甚至澳门有2.8 m 宽的行车道。交叉口半径和设计车速也应该根据目前的情况有所调整。城市道路( 尤其是城区繁华地段的道路) 通常需要限制大型车辆通行,这样交叉口的转弯半径就可以适当减小,因此城市道路的设计规范除要以车速为依据外,还应该同时考虑该路段是否限制大型车辆通行。
人非共板断面应谨慎选择,如果实在没有办法需要设置时可在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之间设置分边石,防止非机动车越界行驶,以保障行人的安全。人行道需要设置行道树时,建议将树池设置小一些,或者将行道树移至人行道外侧,设置间距大于6 m 行道树,通过相应的设计后,完全可以在行道树之间停靠一辆汽车,这样可以在不影响道路景观且不增加道路用地的前提下解决一些城市车辆的停放问题。
6 结语
城市道路设计是道路交通建设的一项非常重要内容,城市建设成败的关键。该文从城市道路设计角度出发,客观地指出和分析了城市道路设计中遇到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改进措施,旨在抛砖引玉,扬长避短,改进不足。城市道路工程设计的综合性很强,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作,它需要设计者眼界开阔、经验丰富,同时要有前瞻性,并进行不断学习,结合具体工程实践努力提高专业水平和审美水平,逐步掌握城市道路设计的精髓,创造出更多的精品工程。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CJJ37-1990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1991.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JTJ 034-2000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附条文说明)[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篇9
关键词:城市道路;路基质量;问题;防治
中图分类号:TU9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29(C)-0249-01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各地的市政建设投资金额也高速增长,包括城市道路在内市政工程建设也不断增加。城市内的市政道路有许多不同于其他道路工程的特点,各种城市公用设施、交通设施与道路建设同步建设,加大了工程的复杂性。
一、城市道路路基工程质量问题及原因
城市道路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一是路基整体或局部不均匀沉降;二是路基纵横向开裂;三是路基滑动或者边坡滑坡。而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多是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工程地质条件不良,原地面比较软弱,若填筑前未经换土或软基处理,易形成压缩下沉或挤压位移;工程地形条件复杂,当路堤穿过沟谷时,沟谷中心填土最大,向两端逐渐减低,由于填土高度不同而产生不均匀下沉;水文气候等因素,降雨量过大、洪水、冰冻、积雪或温差过大,都可能使高填路堤产生不均匀下沉;路堤填料,若填料中混入种植土、腐殖土或泥沼等劣质土,或土中含有未经打碎的大块土或冻土等,填石路石料规格不一,性质不匀,乱石中空隙很大,在雨季可能产生局部明显下沉。
二、城市道路道路路基施工质量要求
一是强度为保证路基在外力作用。下不致产生超过容许范围的变形,要求路基具有足够的强度。一是结构稳定性为防止路基结构。二是在行车荷载及自然因素作用下发生整体失稳,发生不允许的变形或破坏,必须因地制宜地采取一定措施来保障路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三是水温稳定性路基在地面水和地下水的作用下,其强度将会显著降低。特别是季节性冰冻地区,由于水温状况的变化,路基将发生周期性冻融作用,形成冻胀和翻浆,使路基强度急剧下降。应保证在最不利的水温状况下,强度不致显著降低,这就要求路基具有一定的水温稳定性。
三、城市道路路基质量问题的预治措施
(一)注意事前质量控制,注重设计质量
设计方面时一要做好地质勘探调查对路线经过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详细探查,尤其要对特殊路基段提供详细的设计资料,地表不良路段,设计可考虑换土或掺白灰、水泥及铺设土工布等措施。要确保路基最小填筑高度路基必须保证不因地面水、地下水、毛细水及冻胀作用的影响而降低其稳定性,按照路基设计规范要求,根据土基干湿类型及毛细水位高度,确保路基最小填筑高度,当路基填筑高度受限制而不能达到规范规定时,则应采取相应的处治措施,
要明确路基填料质量标准要求在各级公路工程施工图设计中,必须明确不同填高内路基填料的CBR值(最小强度)及最大粒径要求。种植土、腐殖土、淤泥冻土及强膨胀土等劣质土严禁直接用于填筑路基。角砾类土应优先选作路床填料,土质较差的细粒土可填于路堤底部。
要确保路基边坡稳定性高填、深挖路基的边坡应根据填料种类、边坡高度和工程地质条件等规范确定,高填路堤必须进行路基稳定性验算。填方边坡过高时,可考虑在边坡中部加置边坡平台。
(二)施工过程中要关注设计质量
设计质量的优劣与施工质量的好坏是息息相关的。设计质量高,施工单位省心,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也省心。然而,由于目前市政道路的改建、扩建和新建项目较多,设计单位的工作量较大,因此很难做到精心勘探、精心设计,现在对设计单位相应的监督管理体制一时无法跟上,所以造成在施工中发现设计中存在大量问题。有的设计单位没经过设计会审就把图纸交给施工单位,这是非常危险的,如果施工单位水平高还好,如果施工单位水平有限,预先发现不了设计问题等到产品出来后才发现不对头,就会造成很多麻烦和损失。
(三)加强施工过程管理,确保路基工程质量
施工方法合理选择目前。多采用机械化施工或综合机械化施工法,采用配套机械,主机配以辅机,相互协调,共同形成主要工序的综合机械化作业的方法,能极大地减轻劳动强度,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工程质量和劳动生产率,降低工程造价,保证施工安全。因此,所采用的机械必须满足路基施工的要求,特别是压实设备合理配备,是保证路基强度的关键。
要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施工段的先后顺序,明确构造物和路基的衔接关系,对高填方段应优先安排施工,在施工中以施工组织设计为龙头,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合理调配人员、设备,是保证高填方路基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
填筑路基前,首先必须疏通路基两侧纵横向排水系统,避免路基受水浸泡。特别是地基土为黄土、粘土等细粒土,在干燥状态下(最佳含水量)结构比较强,有较强承载能力,一旦受水浸泡,将易形成翻浆或路基沉降,因此做好路基施工前排水畅通尤为重要,工程监理和施工质量自检人员应认真监督;其次,要严格选取路基填料用土。路基填料确定前,需进行土质分析、CBR值、标准击实等试验,对于种植土、腐殖土、淤泥、强膨胀土等劣质土和CBR值、最大粒径不能满足规范要求的材料,不能用于路基填筑;再则,路基填筑前还要根据设计进行施工放样,建立半永久性的临时水准点和坐标点并做好记录。路基坡脚放样一定要准确,确保路基宽度满足设计要求,路基坡角范围内,要求清除杂草、树根、淤泥等,并进行整形碾压,压实度须达到规范要求。旧路加宽、半填挖段作好宽度不小6m的向内倾斜的台阶。
篇10
土工合成材料是土木工程应用的合成材料的总称,属新型土木工程材料。土工合成材料从学科上分属于高分子材料学科,从应用工程上分属于土木工程。作为一种土木工程材料,它以人工合成的聚合物(如塑料、化纤、合成橡胶等)为原材料,制成各种类型的产品,置于土体内部、表面或各种土体之间,发挥加强或保护土体的作用,具有反滤、排水、隔离、防渗、防护、加筋等多种功能。土工合成材料是继木材、钢筋和水泥的第四种建筑材料。目前,土工合成材料的应用范围已遍及水利、水电、水运、公路、铁路、港口、建筑、采矿、钢铁及军工等工程的各个领域。
土工格栅系土工合成材料中的一种,其按材质不同分为塑料拉伸格栅、钢塑格栅、玻璃纤维格栅和涤纶经编格栅。,它具有优越的加筋性能,可以广泛应用于铁路、公路、水利及环保工程等领域,用于加筋土地基、土边坡、土挡墙、土桥台、河岸和路堤,同时对于边坡生态防护、加筋路面抗裂和高速公路路基不均匀沉降控制起到很好的作用,对于提高工程质量,缩短施工周期,节约工程成本,延长大型基础设施寿命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二、塑料土工格栅
在土工格栅中,塑料土工格栅和涤纶经编土工格栅是应用最广泛的格栅类土工合成材料,也是发展最快的土工格栅产品;而玻纤土工格栅和钢塑土工格栅的应用范围相对较小,发展偏缓。塑料拉伸格栅是用聚丙烯、聚乙烯等高分子聚合物经热塑或模压而成的二维网格状或具有一定高度的三维立体网格屏栅。上世纪80年代初期在英国开发成功,目前国内塑料土工格栅的生产厂家有20多家,但专业塑料土工格栅生产厂家不到10家,所生产的格栅大部分用于公路与铁路铺设及相关挡土墙、边坡防护、桥台等工程。2009年我国塑料土工格栅的消费量达到了1.4亿平方米。
土工格栅市场在四种土工格栅竞争中不断拓展。近年来,土工格栅的用量增长较快。2008年我国土工格栅市场规模20.75亿元。2009年我国土工格栅市场规模达26.07亿元。四类土工格栅中,塑料土工格栅面市时间最早,尽管在经编、玻纤和钢塑土工格栅进入市场时,塑料土工格栅的市场受到了较大冲击,但从近年来的市场接受情况看,随着塑料加工技术的突飞猛进,塑料土工格栅性能大大提升,其优越性能又重新得到市场的认可,市场增长较快。据相关统计,2009年塑料土工格栅市场规模达14.28亿元,在整个土工格栅使用量中所占比例接近55%。
三、土工格栅的市场及应用
土工格栅在工程基建中的作用已得到广泛的认可,根据铁道部、交通部、水利部颁布的《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50290-98)、《铁路路基土工合成材料应用设计规范》(TB10118-2008J532-2006)、《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铁路路基设计规范》、《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019-98)、《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水利水电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SL/T225-98)等设计、施工规范文件,土工合成材料及土工格栅可用于涉及交通领域的公路、铁路、民航机场建设等多个领域的施工建设。随着我国在铁路、公路及市政工程市场、水利投资等各项工程上大力投资,土工格栅的需求量将逐年增加。
1)铁路市场
《国家铁路“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到到2015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2万公里左右,其中西部地区铁路5万公里左右。西部地区城市密度和人口密度较小,铁路建设中路基里程较多,对土工合成材料的需求量会增加。
同时,《国家铁路“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加强绿色铁路建设,扩大新能源、新产品、新材料的应用,积极推广节地、节材技术,这些要求为土工合成材料提供了机会。
2)公路及市政工程市场
土工合成材料在公路工程中应用比较广泛,公路中主要采用土工合成材料来解决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病害问题,同时公路中隧道、挡墙比较多,所以应用的土工膜、土工格栅比较多,城市内的市政道路建设也采用土工合成材料,以减少道路返修率。港口建设、航道建设、机场建设等各项建设工程都需要使用土工合成材料,主要使用:土工格栅、非织造布、土工膜等土工合成材料。。
《高速公路“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15年国地两网高速公路共计通车里程约达14万公里,5年建成国家高速公路网3.5万公里;这些工程项目增加了土工合成材料的需求。
3)水利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