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经济成就范文
时间:2024-01-02 17:46: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内经济成就,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 医学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个体通过对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等的学习,在人文精神方面所达到的高度或层次,它更多的是将人文教育内容内化为个体的认知、思维、人格,稳定成个体的内在品质;在实际使用中,经常将人文素养等同于人文精神。夏娟认为,人文素养是人在品质和态度方面应有的基础条件,相对于自然科学知识的掌控,是对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以及潜在的稳定性。
人文素养不同于人文素质,人文素质是个体在先天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人文教育,在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方面所达到的综合功能水平,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质的本质特征。
2 内化
2.1 内化概念
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建构在两个方向上同时或交错进行,即向外的同化建构、向内的顺应建构,两个方向上的建构都是个体将外来刺激在内部转化为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内化过程的两个方面或两种方式,它们使个体在认知上与外界的思想观点趋向一致,由此形成的新图式和原有图式相互缠绕、相互关联、相互融合,最终实现个体的认知水平与外来刺激相平衡的和谐共处,构成个体相对稳定和持久的认知架构。
2.2 内化过程
从过程的发生、发展、终结上来分析,内化主要有三个阶段。一是外来刺激或外来事物,是指独立于或不被包含于个体的原有图式、对个体原有图式来讲是外源性的刺激或事物,只有当形式和内容多样的外来刺激或外来事物作用于个体时,整个过程才会启动,外来刺激是过程发生的条件与基础。二是比对或匹配,个体在受到外来刺激作用时,闪现出原有图式并以其为标尺,对外来刺激进行功能性的相关处理,但外来刺激并非全部符合个体的原有图式,比对或匹配的结果促使下一阶段的发生。三是接纳或更新,个体为了稳定自身的认知架构,当外来刺激符合自身原有图式时,就会按原有图式归类将其接纳;当外来刺激与原有图式相差太远,甚至完全无法匹配时,就会调整原有图式或建立新图式,最终将外来刺激归化到自身的认知架构里去。
2.3 内化条件
内化的启动首先要有外来刺激。外来刺激要在数量上多次、反复、频繁,量变引起质变。在对医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时,就需要教育的系统化、长期化与主动化。外来刺激要在形式上注重多样,花样百出,不能单一,提高外来刺激发挥作用的实效性。在对医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时,就需要注重教育形式的变化与更新,才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和达到预期的效果。外来刺激要在内容上贴近个体的原有图式,缩短个体对外来刺激的认可过程。在对医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时,就需要在教育内容上进行选择,什么内容是学生已经熟知的,什么内容是学生想了解的,什么方式是学生易于接收的,依据教育内容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标,达到什么样的教育效果,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外来刺激要在操作上具有较强的可实践性,不要形式主义,能切实发挥作用。在对医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时,就需要以理论为指导,注意实践的形式,向实践寻要教育效果。
其次要有比对。这要求个体要有一定的主动性,个体要积极行动,主动调适自身的图式,提高内化的效率。在对医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时,就需要医学生主动积极地对教授内容进行反应,缩短内化过程的时间长度。这要求个体要有一定的工作效率,当外来刺激促使个体做出反应时,个体要能够快速准确地用已有的图式,对外来刺激进行筛选、分类、定位、加工等功能性处理。在对医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时,就需要医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迅速对所学内容进行吸收与消化。这要求个体要有一定的掌控能力,能够掌控自身的原有图式,随时调配外来刺激需要的图式。在对医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时,就需要医学生对已记忆的知识,在外界需要时能够准确重现与提取。
第三要有接纳或更新。在内化的最终完成阶段,个体要有接纳的意愿,外来刺激可以归人原有图式时,个体要能够接纳,不能认为自身的是完美的,外界的是人侵式的、野蛮的,故意排斥,出现闭关锁国、固步自封现象;在对医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时,就需要医学生有自我完善意识,自己并非十全十美,推动自己乐于接收外界教育内容。要有更新的能力,当需要调整原有图式或创建新图式时,个体要有能力进行调整或创建,从而提升个体的认知层次,提高适应外界的能力,不能出现无力调整或无从创建的现象。在对医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时,当新学习的人文知识、思想、方法与自己已有的相冲突时,就需要医学生勇于革新旧的人文知识、思想、方法。
3 通过内化医学人文教育内容,提高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养
借鉴内化进程的具体阶段和所需要的条件,在医学生的医学人文教育过程中,在不同的阶段创设不同的条件,促发医学人文教育内容的内化。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医学人文教育要系统化、长期化,积极主动,注重形式但不依赖形式,侧重于实践。对医学生而言,首先要清楚自己的现有知识架构,注意吸收自己没有的知识;其次在医学生的自身意识方面,要有革新的自觉和自我调整知识结构的意识以适应外界变化。
3.1 医学人文教育
3.1.1医学人文教育要系统化、长期化,不断完善医学人文课程体系。
人文教育既包含基础层面的也包含高级层面的,基础层面的主要有人文学科教育即人文知识教育、人文方法技能教育即人文实践教育,高级层面的主要有人文思想教育即文化理念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即精神文明教育,当然医学生的人文教育也不外于此。
医学人文公共知识教育课要系统的安排和设置。要坚持先基础后高级,先易后难,在横向上增强医学人文课程体系的关联性,在纵向上延续体系的序贯性,对低年级学生先开展基础简单的人文知识授业和人文方法技能的传道,打下一定基础后,再对高年级学生安排如何建立人文思想和提高人文精神层次等高级层面的讲授。
医学人文教育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时刻营造向上的医学人文氛围。“经年檐雨穿磐石,数砖畦泥垒燕窝”,耳濡口染的影响,是一种无意识的内化渠道,美国教育家布莱森曾说过,所有的学校环境都在无声地对师生发表演说,而师生则会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熏陶和影响。如此医学生才可以不间断地获取传授的人文知识,才有机会完善或更新自己的医学人文思想,才有可能升华自己的人文品格和精神境界。
在育人过程中,加强人文课程与医学课程的整合,共同组建通识教育课程。除了公共的人文必修课程外,增设与医学和人文相关的人文选修课程,近几年我校围绕医学已陆续开设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医疗保障原理与政策、医学人文导论、医学史等课程,围绕人文已开设了让爱为生命护航、科学思维方法、医学生读论语、婚姻爱情伦理学、文学欣赏、医患沟通学、礼仪与沟通等课程,围绕传统文化已相继开设了周易导读、孔子的智慧、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评析、中国传统道德概论等课程。通过人文课程和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强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提高医学生的内心精神境界。
3.1.2 医学人文教育不能懒惰,要积极行动。
医学人文教育不能等靠,要主动创造条件和寻找时机,营造浓厚的医学人文氛围,从各方各面见缝插针地开展医学人文教育。
学校在2013年创办了大爱讲堂,开讲至今已到了第十四期,2015年则创办了济医青年论坛和申建了孔子学堂,积极邀请海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教授,来学校讲授和医学相关的人文知识,帮助医学生养成高尚的医德,既为医学生带来了与学校老师教授所不同的汲养,也为医学生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宽松的个性条件和空间。
学校不间断地进行人文景观建设,医学大家们的画像或格言挂在走廊、大厅、电梯口等地方,医学大家们的雕像立在大厅里,医学人文雕塑树在绿地上,既可美化校园环境,又可充分挖掘育人资源。从外界对医学生施加一定的压力,让医学生迫于外部压力的“威胁”,变压力为动力,推动他们将相关人文教育内容进行转化,存留在自身的认知架构里,达到人文教育的最终目的。
3.1.3医学人文教育要注重形式,但不依赖形式。
在形式上,医学人文教育不能过于单一,会让人疲惫产生“免疫力”,会起不到教育作用、达不到教育效果;要注重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新的形式会让人更易于接收形式下的教育内容,提高教育效果,达到教育目的。
我校近十年来,不断创新医学人文教育形式,每年必举办的合唱节、文艺演出等,吸引了部分有艺术细胞的医学生;每年必举办的专题辩论赛、主题演讲赛,为部分在这方面有专长的医学生提供了展示的机会和平台;每年必举办的春季运动会、专项体育比赛等,培养了部分医学生的参与与集体意识;每年必举办的专家讲座、读书沙龙、诗会等,提高了部分医学生的文化品位。
学校虽然举办了多种形式的医学人文教育活动,但并未禁锢于讲堂、论坛等形式,而是根据学生的不同医学人文需求,有针对性地以具体形式开展,吸引不同喜好的医学生参与,打一大医学人文教育范围,提高医学人文教育效果。
3.1.4 医学人文教育要以贴近实际、结合理论、侧重实践为标准,精心选择内容。
以实践的形式去体验生活、去认识事物,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医学生习得人文知识、领悟人文思想和掌握人文方法,有助于医学生提高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和医学人文教育内容内化为医学人文素养。
结合医学专业,学校团委组织医学生参加爱心志愿行、卫生宣传、春蕾助教等活动,让医学生加强对生命意义的思索,增进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
结合专业技能,学校组织医学生参加各项技能大赛,在山东省第二届大学生医药生物技术实验技能大赛中,两个团队分获一等奖和三等奖;在山东省第三届大学生医药生物技术实验技能大赛中,四个团队分获特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在第六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竟赛总决赛中,我校代表队获二等奖。在参赛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医学生的团队意识,也培养了医学生对工作的负责精神。
3.2 医学生
3 .2.1 医学生要强化对自身已有知识的掌控能力,提高知识匹配效率。
医学生作为自身知识框架的主人,要清楚自身知识框架的具体组成,提高对其的控制能力,按需调配,有序运作。医学生在接受人文教育时,要集中精力、注意力,这样才能将接收到的内容迅速、精确地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相匹配。匹配的结果直接决定着后续的功能性处理—是直接定位到某个知识点上进行留存,还是需要为其创建位置才能将其纳人,最终使医学生在认知层面发生知识结构的变化。只有匹配高效精准,医学人文教育才会有良好的教育效果。
3.2.2 医学生要能动地应对新知识。
在医学人文教育过程中,医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不是被加工、被改造的消极对象,不能一味地被动接收;教育者要调动医学生的能动性,让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觉地对教授内容踊跃地做出反应,增强传授者与医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缩短医学人文教育内容的内化时长。
3.2.3 医学生要有自我完善意识,接纳新物修补自身缺憾。
在接受医学人文教育时,医学生要正视自己,要认识到不同的存在环境对个体形成异于他人观念的促使作用,而异与同也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要有自身并不完美的意识,无论是在某方面还是在知识框架上,都不能认为自己的是完全的和完美的。对于外来的医学人文知识理论,医学生要有接纳的意愿,为修补自己知识框架的不足或缺失提供原料,而不能出现“阻抗”现象—还未开始学习就排斥或回避要学习的内容,认为当下的学习内容是自己不需要的,或对自己已有的知识是有害的甚至是有侵人性的。
3.2.4 医学生要有自我革新意识,改变既有知识架构,适应外界新环境。
篇2
Abstract: The author thoroughly conducted a careful research on implement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contest model of track and field curricular and extracurricular of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 by adopting the documentation, expert interviews,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etc.. The conclusions are that the contest model of track and field curricular and extracurricular teaching of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 will help students form active learning attitude, overcome bad athletics behavior, improve their sports skills, promote students to master deep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of track and field, improve students' competition organization and referee capacity and enhance the class cohesion and so on. It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track and field course in the new teaching model.
关键词: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竞赛模式
Key words: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track and field course;teaching contest model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6-0216-05
0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运行体制的变革,社会对高等体育院校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较多的用人单位更加偏重于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动手能力的高校毕业生,这势必给高等体育院校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提出更高的要求。虽然我国高等体育院校田径教学改革近年来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是从我国现有田径教学实际情况来看,高等体育院校的田径教学基本还停留在技术教学水平,还比较孤立地游弋于田径运动的浅层,体现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复制与被复制的关系,致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相脱节,学生学到的知识不能学以致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限制,身体锻炼与学习效果受到影响。笔者查阅大量资料与咨询部分田径教学专家,结果表明:体育竞赛是最切合实际、最充分的实践活动,是体育教学核心的实践方法,是检验体育教学质量的最优形式,也是检验体育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
为此,本研究根据高等教育的总体要求和高等体育院校田径课程的自身发展规律,进行了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的探索研究,努力促进田径课程教学改革的“四结合”,即田径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相结合、学生的身体锻炼与学习效果相结合,旨在运用田径竞赛的形式来开展田径教学,将“竞赛元素”渗入田径教学活动中,充分彰显“以赛促教、以赛促练”的教学理念,以竞赛形式巩固学生的田径专业技能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田径教学竞赛,为学生和教师提供田径教学实践的机会,可以在教学比赛的实训中实现田径教学的基本目的,并在新的教学模式下促进田径课程的发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14级16个班的田径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为研究对象,共450人,其中1-13班为男生班,共379人,14-16班为女生班,共71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手工和计算机检索并查阅有关田径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研究现状以及推广应用情况,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 专家访谈法
为了确保本文研究的可行性、必要性,就本研究的相关问题,例如:田径教学竞赛的概念界定、田径教学竞赛模式的设计与实施等,利用全国体育理论研讨会和全国体育学院田径锦标赛的机会,亲自走访与咨询了14所高等体育专业院校从事田径教学与训练一线教师和资深教师,教师的职称结构及人数见表1所示。
1.2.3 问卷调查法
在沈阳体育学院田径教研室4位专家的指导下,筛选11个原始指标,向沈阳体育学院田径教研室21位教师进行两次问卷咨询,验证了指标的有效性,两次问卷内容评定的效度较高。利用重测法进行问卷的信度检验,通过相关系数计算问卷的信度系数r=0.918,通过显著性检验,
p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3.0软件对实施前后的调查问卷数据进行了统计、整理,为实验提供客观依据。
2 高等体育院校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2.1 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的概念界定
田径课程教学竞赛不是传统竞技运动的比赛,是在田径教学过程中运用比赛的形式开展的体育教学活动,不是以比赛胜负为目的进行的体育比赛赛事,而田径运动竞赛通常指一般的田径运动竞技比赛活动,是以比赛胜负为目的而进行的体育比赛。两者有本质的区别,前者强调的是教学方法与实践方法,后者是为取得输赢的体育赛事。
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分为课内教学竞赛和课外教学竞赛,田径课程课内教学竞赛是指在田径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在任课教师的主导下,根据田径各个项目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竞赛方式,内容是个人或集体之间的比赛;田径课程课外教学竞赛是指利用学生的课余锻炼时间,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与田径教学项目紧密相关的一系列的田径竞赛活动,内容是单项或者多项技能竞赛。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共同构成田径教学的完整性,前者是以竞赛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习得与掌握,后者是前者的延续与补充,在学生田径技能习得与掌握的基础上,以竞赛活动拓宽学生的田径实践体验和理论知识运用的展示平台。
综上所述,田径课内外教学竞赛是指在田径教学的全过程中,根据田径课程教学目的与标准的要求,以田径项目竞赛为教学手段,进行的个人或集体的相互比赛。
2.2 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构建的指导思想
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的构建是依据沈阳体育学院《关于开展课程实训改革试点活动的通知》(沈体院发[2013]14号)的文件精神和教务处本项工作部署的要求提出并实施的,凸显以竞赛促进田径教学的核心指导思想,把课内与课外教学活动紧密联系起来,打破现有田径课堂时间的界限,拓展教学内容预习、学习、复习的空间,改变目前田径教学方法手段选择运用和田径教学发展的瓶颈等困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与学习田径运动知识、技术和技能,能为学生进入社会后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2.3 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的内容与形式
根据田径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构建的指导思想,结合体育教育专业2014级教学大纲的要求与规定,本研究从田径项目设置、田径场馆的客观实际出发,从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出发,培养学生的“比学赶超”的体育精神,精心选择田径课程教学竞赛内容与形式,均匀分布在田径教学的不同学期与不断教学阶段。为了保证田径课程教学竞赛的开展与实施,在新学期伊始,针对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14级学生开展了田径裁判知识的培训工作,制定了田径裁判晋级制度,定期举行田径裁判等级考试,适时参加学院、省、市田径比赛的裁判工作,最大限度地丰富学生的田径竞赛知识,力争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如图1所示。
2.4 田娇纬炭文谕饨萄Ь喝模式的组织与实施
2.4.1 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活动的设计 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活动以开展“教学竞赛活动”为主线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充分发挥“竞赛活动”的杠杆功能,把田径课程课内与课外教学竞赛紧密结合。为此,针对体育教育专业2014级田径教学大纲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特别是考试考核方法进行了微调,并根据田径教研室承接的田径比赛活动,制定了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活动的计划表。见表2所示。
田径课程课内教学竞赛活动的设计:体育教育专业2014级田径必修课共160学时,安排在二、三学期,在课内教学过程中引入竞赛内容,营造比赛氛围,培养学生“比学赶帮超”的体育精神。首先在理论课上普及田径裁判知识。其次,在实践课上,准备活动部分可以采用“比赛游戏”形式进行活动,基本部分应根据各个项目特点以及学生掌握技术的程度,采用竞赛的手段,开展班级内部的比赛,个别项目可以在技术进程的后两节课举行班级与班级之间的比赛。在比赛活动中,任课教师与学生骨干担任裁判角色,也可以让学生分组轮换担任裁判工作。教师在竞赛活动中立足“主导”地位,肩负起组织者与管理者的责任,做到积极施教、应变有术、引导有法。最后,单项结业考试采用比赛的形式进行考核,采用分组轮换体验运动员与裁判员的角色,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田径课程课外教学竞赛活动的设计:①强化“早操”教学辅助手段,达到补充学时,弥补体育教育专业2014级学生第一、四、五、六学期在校期间出现田径课程“真空”状态。每周3次课,8-10周为一周期,教学总学时达480学时。早操活动内容以开展竞技性比赛游戏和复习巩固课内学习的项目为主,教学方法灵活,教学形式多样,目的是保持体能锻炼,夯实田径基本身体素质,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好习惯。②每个单项结业后,利用早操与课余时间举行单项技能大赛,由各班班长与任课教师设定方案,担任评委工作。③每学期定期组织、安排学生1-4田径项目的“通级竞赛”活动,由田径教研室统一安排,学生的通级竞赛成绩情况由田径教研室存档,开展项目:100米、跳高、跳远、铅球、跨栏、标枪、铁饼、中长跑。④第二学年的第三学期期末,开展体育教育专业2013级田径“五项全能”结业竞赛考试,要求全体学生参加,由田径教研室统一安排。五项全能内容:跳高、跳远、铅球、跨栏、男1500米/女800米。⑤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时安排田径竞赛等级裁判晋升培训与考试工作,参加学院、省、市、企事业运动会裁判工作,增强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和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的考核方法:为了能够激励学生课内外教学竞赛活动的参与热情,能够反映出学生在整个教学竞赛活动中表现与进步程度,采取了课内与课外考核有机结合的方法(见图2所示)。课内教学竞赛考核包括平时成绩、理论成绩、技术评定与达标:平时成绩主要体现在上课出勤率、学习态度、课堂参与教学竞赛活动表现等;理论成绩包括田径裁判知识与基本知识等;技术评定与达标主要看学生对技术的掌握程度,同时参考国家田径运动员技术等级相关规定。课外教学竞赛考核包括平时成绩、技能竞赛、通级竞赛以及五项全能达标:平时成绩包括早操出勤率、参与课余竞赛活动情况以及裁判实习效果等;技能成绩主要参考所举行的各个单项技能竞赛成绩;通级竞赛考核主要根据学生通级水平(两项通三级或者一项达到二级水平)评定成绩,五项全能达标赛安排在第二学年的第三学期,纳入学生的年终结业成绩。
2.4.2 田径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实施的保障体系
为了提高学生、教师重视程度和保证田径教学竞赛活动的顺利开展,学院教学主管院长积极参与其中,进行宏观掌控到具体实践实训层面的指导,教务处、督导组、体育教育学院的领导进行监督指导,田径教研室也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担任课内与课外教学竞赛活动的专职教师,大部分都是田径国家级裁判员,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裁判能力。同时,为保证早操实践竞赛活动的顺利实施,每班配备一名“代课小教师”,都是田径方向的研究生和田径院队的骨干队员,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高的技术水平,并对“代课小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和安全教育,见图3所示。
3 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实施效果分析
3.1 实施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
由于田径教学引入“竞赛元素”,把课内与课外教学紧密相结合,给田径教学注入新鲜血液,学生转变了对田径教学的学习态度,提高了对田径的意识程度,如表3所示,认为田径知识、技术、技能得到较大提高的学生比例由实施前26.9%上升到实施后的92.6%,认为能丰富身体锻炼方法的学生百分比由实施前的19.3%上升到实施后的91.7%,认为田径教学竞赛模式能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与自我认知、调节能力的学生人数都比实施前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从表4可以看出,不太喜欢与非常不喜欢田径教学的人数逐渐在减少,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向着良性方向变化。这都说明了田径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田径学习价值观念。
3.2 实施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对学生参与田径行为的影响
由于对学生的田径认知及态度向着积极方向发展,学生参与田径的行为也发生质的变化。从表5学生参与田径教学活动出勤率情况统计表可以看出,在实施第一学期,由于学生的前经验、习惯以及学习态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参与田径行为的积极性不高,旷课、迟到以及请假频频出现,随着田径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的实施与深化,学生对田径课的学习态度发生转变,参与田径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请假、旷课以及迟到总人次从120、368、108明显下降到24、70、19。这说明竞赛模式的实施极大克服了学生不良的田径行为,培养了学生勤奋向上的精神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3.3 实施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对学生运动技术水平的影响
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的出发点就是通过竞赛实践来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对达到相应运动员等级水平的学生,颁发相应运动员等级的荣誉证书。灵活的竞争与激励措施极大激发学生参与田径教学与训练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加努力地投入训练以提高比赛成绩。从表6可以看出,在一学年共举行的六次田径竞赛活动,除因伤、病等事假外,其余学生全部参与各单项技能大赛,每次比赛,学生的技术水平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相当一部分学生达到了二级或者三级运动员等级标准。
3.4 实施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对学生掌握田径知识与技术的影响
在田径教学竞赛模式实施过程中,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技g的探究与竞赛实践活动的机会,加深对田径知识与技术的理解与掌握。见表7所示,自从2014级实施教学竞赛模式后,无论是从理论考试的及格率上比较,还是从技评测试合格率上进行比较,2014级学生的成绩都明显高于2013级学生,尤其是技评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这说明教学竞赛模式的实施,能给大多数学生带来知识与技术上的提高,让大多数学生受益。
3.5 实施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对学生竞赛组织与裁判能力的影响
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的实施始终以早操课与课堂教学为主线,以社会实践为辅线来开展教育教学田径裁判实践工作,除参与学院内部田径竞赛活动裁判工作外,多次带领学生通过承担、组织辽宁省、市、地区各企业、系统及大中专院校的各种田径裁判工作,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在实施期间,体育教育专业2014级有400多名学生陆续参加了全国体育院校田径锦标赛、辽宁省大学生田径运动会、辽宁省全民健身运动会、沈阳市中学生运动会的裁判工作,共有200多名学生荣获优秀裁判员的称号。
3.6 实施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对班级内部凝聚力的影响
为了培养和造就学生的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除了开展课外竞赛活动外,变革了课内外竞赛内容与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班级与班级之间的教学竞赛活动;在课外活动中,开展了以班级为单位的团体长跑比赛和接力赛,例如:以班级为单位20人团队1000米技能赛和 20人×50米迎面接力赛,主要目的是培养团队精神,提高凝聚力和向心力,共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①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形成正确的学习价值观念。②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极大克服了学生不良的田径行为,有利于培养学生勤奋向上的精神和良好的生活习惯。③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极大地激发学生参与田径教学与训练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提高运动技术水平。④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有利于促进学生深层次理解与掌握田径知识与技术。⑤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竞赛组织与裁判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水平。⑥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有利于发挥班级团体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
4.2 建议
①需要相关的人员来调控,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责任意识就显得非常重要。②需要进一步充实考核内容,将身体素质和学生参与体育比赛的成绩和早操分别列入田径学生田径成绩考试内容,使之成为长效机制。③需要进一步改革田径理论考试方式,注重实效,杜绝形式主义,建设新型的田径理论考试试题库,做到以考代学,学考结合,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马奔腾.“体育教学竞赛”概念的提出[J].体育教育,2014(6):111.
[2]李清,邬燕红.普通高校体育隐性课程开发及实施效果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1(9):58-62.
[3]孙美,王永强.比赛教学法在篮球专选课中的应用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3(9):75-76.
[4]李杰凯.沈阳体育学院课程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5):1-3.
[5]练文.比赛教学法对足球选项课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职业圈,2007(22):88-89.
篇3
【关键词】人力资本;经济增长
一、人力资本状况分析
绝大部分的国内外学者是以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增长理论等相关理论为研究基础,利用相关的经济计量模型和时间序列数据对该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在该研究过程中,一些学者侧重研究人力资本存量、教育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一些学者考察人力资本和政府教育支出的地区间差异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也一些学者分析了人力资本及其分布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还有一些学者直接考察作为教育投资产品的人力资本存量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可以说,这些现有成果为后续对该类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很多有益的参考与借鉴,但相关问题的研究仍然存在进一步深入和拓展的空间。从很多研究成果中可以看出,人力资本确实对区域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但是,对于构成人力资本存量的诸多要素对我国经济增长是否表现出显著的影响,本文通过对2001年以来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进行定量分析,分析人力资本充分发挥作用的各因素,提出相关的人力资本发展战略相关建议。
二、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持续增长,位于世界前列,已成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新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的兴起需要更多人力资本的投入,在经济增长中我国已逐步认识到人力资本的重要作用,越来越重视教育、培训,国民素质得到提高,科技不断进步。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一直呈不断增长趋势,克服了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发展趋势良好。1991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为21781.5亿元,2013年增加到568845.21亿元,增加了547063.71亿元(以当年价格计算),增长幅度较大。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看,1991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为1893元,之后逐年递增,2003年首次超过万元,达到10542元;2007年又相继突破2万元大关,达到20169元;2013年则增长到41908元,是1991年的22.1倍。可见,由于对外交流的扩大、人力资本投资的增加以及科技创新等因素,我国经济稳定增长,进而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达到小康标准。
根据人力资本存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散点图进行多项式回归趋势分析,得到相关系数R=0.9549,说明人力资本存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关系密切,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趋势与人力资本存量的变化趋势相同,呈正相关关系。随着人力资本存量的变动,国内生产总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动。当人力资本存量增加时,国内生产总值也会相应增加。
通过人力资本存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关性分析,可以进一步说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在分析经济增长变动时,要充分考虑到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作用,以便采取更为合理地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
三、促进经济增长的人力资本对策
本文通过分析结果表明,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密切,呈高度正相关。所以人力资本对于经济增长而言尤为重要,可以说人力资本的持续增长可以带动经济的持续增长。所以在全国范围内经济持续增长的大好的形式下,仍需要就一些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加快加强基础性教育,提高整体素质。我国的发明创造能力很强,从古代的四大发明中就得以体现,但是很多发明创造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不仅需要高级的人才,也需要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我国基础教育的落后,制约着人才资本的积累,进而阻碍了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所以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会促使人才资本对经济增长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是我们在注重人力资源的数量同时,更应该注重人力资源质量的提高,以实现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我国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本的供给作为保障,所以应该在保证实现基础人力的培养的同时,大力发展专业化人才的培养,满足社会各个层次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篇4
谈到上市公司的CFO,人们的第一印象通常就会联想到那些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和著名投资银行空降过来的金领们,而仿佛财务部门里那些普普通通的出纳、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人员和这一职位远得扯不到一起。不过,冠捷科技大中华区财务总监吕淑贞女士则用自己十几年的奋斗经历,书写出一名普通财务人员如何攀登职场顶峰的精彩励志故事。
初见吕淑贞,你很难相信眼前这位外表瘦弱、极具亲和力的女士就是掌控着中国区180万台自有品牌PC显示器销量、营业额达17亿元(2005年数据)的冠捷科技大中华区财务团队的灵魂人物,惟有她干练的作风与得体的职业装还在彰显着她CFO的身份。
而一旦她开口说话,你又会纳闷来自台湾的吕淑贞竟然操着满口标准的普通话―这是吕淑贞在内地十几年工作历练的结果,用她的话说就是“谈吐、思维几乎已经完全大陆化了。”
从出纳到CFO
冠捷科技为香港(股票代码:0903)、新加坡(股票代码:TPV)两地同时挂牌的上市公司,于1967年在台湾成立,最初从事彩色电视机生产制造,是当时台湾最大的对外彩电出口厂商。目前,冠捷科技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显示器提供商,产品包含CRT、LCD显示器,以及LCD TV、PDP等离子电视等。2005年,冠捷科技在全球液晶显示器市场的占有率达到23.3%(合并飞利浦后的数据)。
冠捷科技今日全球显示器霸主地位的奠定离不开其在中国大陆业务的高速发展,从1990年冠捷开始在福建福清投资设立第一家工厂以来,已形成了北京、福建、武汉、苏州、东莞五大工厂的“五角星型”的生产供应链,员工总数近2万人。显示器年产量连续多年位列中国市场第一,在中国市场上的每10台显示器中就有4.5台出自冠捷。
作为最早进入大陆的冠捷人员之一,吕淑贞几乎亲历了冠捷在内地的每一次飞跃式的发展,其在冠捷的事业也随着冠捷的发展而不断提升,直至今日的冠捷科技大中华区财务总监一职。
自从21岁进入冠捷以来,吕淑贞就再也没有离开过冠捷,在冠捷的职业生涯也是她作为财务人员的生涯,几乎半生都与冠捷和财务结缘。
“不知道是不是我能力不够,从我进入冠捷就再也没有离开财务领域。我学的是财务,第一个职位就是做出纳,此后就一直在冠捷的财务部门,没有换过别的工作。我想,财务工作既是我的第一份工作,也极有可能是我的最后一份工作。”吕淑贞笑言。
1991年,作为冠捷在大陆投资建厂的前导,吕淑贞第一次来到内地,内地之行的第一站就是福建省的福清市,“当时为了设厂的事宜,财务要提前过来谈海关、物流等方方面面的事情。”
而在吕淑贞的印象中,第一次大陆之行并不美好。“当时,福清还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偏远之地。虽然只是来福清出差,而不是常驻,但当时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都不想过来,因为福清比较偏远,而且气温比台湾要寒冷。到福清之后,晚上没有地方可去,在酒店实在无聊,同来的人就把白天买的东西全部摆出来,相互之间比比看谁的价格更低,来打发时间。”
自此,吕淑贞开始经常往返大陆与台湾之间,成为一个“游牧族”。而从1995年常驻大陆开始,吕淑贞则变成了另外一个“游牧族”――凭着敏锐的市场嗅觉,在国内各地寻找市场机会。2001年成为吕淑贞另一个转折,冠捷出于对整合内地市场销售的需要,吕淑贞被集团派往北京,协调冠捷与中国区总的关系,“漂泊”的生活逐渐稳定下来。
吕淑贞说,在内地的十几年,既亲历了冠捷内地业务的高速发展,也见证了中国大陆突飞猛进的经济成就。同时,在台湾亲友眼中的吕淑贞也日渐“大陆化”―内地的工作经历深深融入到她的谈吐、思维之中。
女性CFO得与失
在CFO这个男性色彩浓厚的职业圈子里,韩颖、马雪征、吕淑贞等女性CFO的存在给这个圈子单调的格调上增色不少。
吕淑贞认为,与男性相比,女性在担任CFO这个角色上并不存在所谓的优势或者劣势。“对于CFO职业来说,性别并不是最重要的,最终要靠实力和工作方式来展示你的能力,女性做财务反而应该更合适一些,因为财务工作比较细腻,比较柔性,犹如女性的性格,在很多方面的沟通上女性会比较通畅一些。”
CFO负责组织公司的财务管理和资本运作,必然要与上下左右沟通和协调,沟通和协调是需要技巧的,而吕淑贞在冠捷中国员工心中无疑是极具亲和力的,这可能正是女性优势的体现。一个小的例证就是,吕淑贞刚到内地之初,经常买很多的花生、麻花和土特产,跟同事共享,很容易就和同事打成一片,大家都乐于和她在一起。
然而,CFO这个职业的残酷性也对女性提出了极大的挑战――要不断地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以及长期旅途之苦,必然失去与家庭相聚的一些幸福时光。
有资料显示,目前女性每周工作时数已从1977年的39小时,增加至44小时,而男性则是从47.1小时上升到49.9小时,这些数字都只是平均值而已。吕淑贞说,她的工作是全天候的,甚至曾经有过一周工作80个小时,无间断商务旅行的“噩梦”般经历。这对于大多数女性,尤其是以家庭为主的台湾女性来说,简直是不可想像的。
“在大陆职场,女性比在台湾要受到重视,在台湾女性要做到比较高阶的职位是非常难的。毫不讳言,在冠捷科技集团内部做到像我这样职位的女性是屈指可数的。台湾女性比较传统和保守,结了婚之后大多都是相夫教子,以家庭为第一位。”
冠捷采取的是工作责任制,只要员工能够在要求的时间内把工作做完就可以,没有要求一定要经常加班。但是吕淑贞说,工作不进则退,如果不时时鞭策自己,没有竞争压力,就很容易被别人超越或者取代。“既然没有过于聪明的才智,就只能用更努力把不足的部分补上去,在工作上多花些时间、多用些心思是应该的。”
回想过往,吕淑贞认为不存在绝对的对与错,在她看来,每一个重大决定都是得失必然并存的,选择了一条路,就只能无怨无悔坚定地向前走下去。
“我当时过来的时候,孩子还很小,失去了许多做母亲的快乐。但无疑,来大陆对我的事业是有很大帮助的,事业的机会和广度是留在台湾所没有办法相比的。所以,从家庭角度讲,当初的决定可能就是错的,从事业的角度讲,当初的决定就是正确的。”
所幸,吕淑贞的的孩子工作后也来到大陆,现在在苏州。“我们家有六口人,现在有四口人在大陆。虽然比以前相聚起来要便利一些,但一方面大家平日都在忙于自己的事情,另一方面虽然都在大陆,却分别在北京与苏州,相距较远,见面还是不容易,仍是聚少离多,平时多用电话联系互报平安。”
CFO之责:刹车与松闸
同是杰出的女性CFO,联想集团CFO马雪征女士认为,CFO最重要的任务是从财务角度出发,支持公司战略,积极参与并提供建设性的方向。对此,吕淑贞也深感赞同,CFO所扮演的角色正是定位对于公司CEO战略的支持和提供合理化的建议。
吕淑贞认为,CFO的角色主要是协助CEO,二者之间关系非常密切,任何一方出现脱钩都会导致不利的局面。“如果用开车来形容公司的经营运作,那么CEO的角色就是开车,而CFO则是要及时地踩刹车。但这不是一概而论的,虽然做财务的人通常比较保守,对风险控制尤其重视,也不能天天踩刹车,否则任何公司也前进不了,也要因事因原地判断事情到底该不该做、该怎样去做。”
具体到在冠捷的财务工作,吕淑贞表示一方面是对冠捷在内地各个地方的投资项目提前进行评估,另一方面则是保障公司日常顺畅运转,而不出太大的财务风险。
财务评估在项目规划中的作用非常重要,这也正是吕淑贞作为冠捷前期到大陆人员的主要原因。在冠捷在大陆设厂之前,财务人员就要过来了解大陆的税法、进出口规定、海关政策、管理方式等,以便将来适应大陆的法规。
“如果要设立一家新厂,CFO一定要先做出一个损益表,明确项目每年要达到多大的产量才能生存下去,如果周转出现困难时,财务应该怎么去支持,需要支持多久等。”
吕淑贞表示,而一旦项目开展起来,财务工作的重点就转为全力支持。“我们每年十月都要编制下一年的预算,如果项目超出了预算,我通常要对项目说:NO。公司对预算约束也很清楚,项目对号入座一般不会超出预算。但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根据市场的变化,发现确实需要开展的预算编外项目,我们就会当作个案处理,协调公司各相关部门商议,如果大家都同意,财务就会全力支持去完成的。”
吕淑贞的CFO生涯是顺利的,“因为我遇到了一个能听进意见,能坐下来商量的CEO,当我们在公司某项决策出现分歧时,能够共同探讨问题。”吕淑贞表示,“而往往在我们提供的强有力的财务分析支持下,CEO也会听取我的意见的,所以,财务报表分析能力对财务人员是很重要的。”
吕淑贞认为,分析财务报表应是财务人员最重要的一项工作,而大陆的财务工作人员最欠缺的也正是这点。事实上,财务人员不仅只是记账而已,在公司中的地位举足轻重,通过财务分析报告让公司决策者去判断决策的合理性。
“财务报表做出来,只是最基础的簿记工作,真正的财务是要做出分析的,要明白公司盈利或者亏损的根源在哪里。如果亏损,就要找出亏损原因在哪里,提供给CEO子弹,让他明白该往哪里打。就像医生看病一样,CFO的职责就是要确定病灶的所在,以便CEO据此开出最终的治病药方。”
风险控制之重
作为冠捷科技在中国区自有品牌“AOC”的销售总,在吕淑贞看来,她领导下的财务团队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控制公司的物流和现金流,身为刹车角色的CFO,必须在控制风险与判断可能出现的风险上具备敏锐的眼光和能力。
“资金的流向是CFO需要注意的,如果收入的现金流只有10元,那就不能支出20元,而只能支出8元,留下2元,让资金良性滚动,不能寅吃卯粮,控制资金风险。”
在物流之中,吕淑贞最为关注的是公司的库龄,通过分析财务报表中每个日期的库存的情况,了解公司上游与下游产品的库存情况,让公司相关部门清楚知道公司的库存情况以及相关的原因,以便做出相应的决策。此外,吕淑贞认为,对账龄的分析也是财务很重要的工作。
“财务报表不是拿来欣赏的,而是拿来用于分析的。我跟经销商沟通,也常要求他们做出现金流量表、账龄表和库龄表,清楚掌握经销商的财务情况。”
目前,吕淑贞所领导的冠捷中国财务团队,日常工作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放在税务规划上。吕淑贞认为,由于电子行业竞争的加剧,利润率日益微薄,所以在税务方面规划和不规划对公司利润影响是很大的,企业完全可以利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去做些税务规划,比如出口退税等,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
“我们财务团队的员工都比我厉害,他们受的是大陆会计制度的教育,有关会计方面的法规我都要向他们请教,严格按照大陆会计法规执行,我们是不做违反大陆会计法规的事情的。”吕淑贞说。
虽然,CFO必须具备财务报表的分析能力,但吕淑贞认为,CFO最重要的能力却不在于财务专业能力,而在于管理能力。“作为CFO,你的手下肯定有大批的财务专业人员,他们完全有能力把账做好,CFO不会做账也没关系,即使会做也不能越俎代庖。CFO最重要的是如何建立良好的财务管理制度,要清楚基层财务人员的想法,能够易位而处。”
困惑与收获
大陆的大市场,为台湾企业所看重,也是包括冠捷在内的台湾电子产业向大陆转移的原因所在。然而,也因为大陆之大,造成了各地法规、政策等的差异,也让吕淑贞吃了不少苦头。
“比较麻烦的事情就是大陆地方性法规太多,就拿福建省跟北京市来说,两地就有法规、管理、人的素质等很多方面不尽相同,我们每到一个新地方,就要相应地改变我们的思维,适应当地的法规政策,不能把上一个地方的一套经验用在新地方。”
同时,近年来国内经济的突飞猛进与对外经济开发的日益深入所导致的会计准则等变化也令吕淑贞破感头疼。刚到大陆的时候,吕淑贞很认真地抱着当时的税法一通猛补,但税法的变化却令吕淑贞“痴心的脚步永远赶不上它变心的翅膀”。现实使吕淑贞认识到,大陆的企业财务制度和台湾完全是两码事,不能硬搬台湾的那套制度用在大陆的工厂,财务流程都必须按照大陆的规定来走。
然而,吕淑贞也明显感到了内地近年来的巨大经济成就所引发的方方面面的变化。“刚来大陆的时候,当时从深圳汇款到福建,一周都到不了,比直接拿钱过来还慢,那时的银行系统效率实在是太低了。但是这些问题现在都已经不是问题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是外人无法想象的。”
在大陆时间待久了,吕淑贞也练就了对政策敏锐的嗅觉。“我们会密切关注各个地方的政策变化,及时掌握哪个地方的政策更要优厚,然后看看当地有没有市场机会。”
对于内地的记忆,吕淑贞不仅在自己的财务领域深有体会,而且一次失败的股票投资经历更是记忆深刻,国际化的投资理念却在国内A股市场再次遭遇了“水土不服”。
篇5
关键词:金融危机;国际经济;国际货币体系;国际游资
金融危机是由外部因素还是由内部因素造成的,历来学术界有两种比较对立的观点:阴谋论和规律论。阴谋论认为金融危机是经济体遭受有预谋和有计划攻击造成的,是外因造成的,特别是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这种观点较为流行。规律论认为金融危机是经济体的自身规律,是内因造成的。三代金融危机理论①基本上是承认规律论。随着金融监管技术提高,一个国家因监管或管制出现问题而导致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变小;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现代的金融危机基本上表现为在国际经济失衡的条件下,国际资本在利益驱动下利用扭曲的国家货币体系导致区域性金融危机爆发,因而从本质上说,金融危机的性质和成因都发生了变化。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国际经济的视角具体解析金融危机的形成原因。
一、国际经济失衡 黄晓龙(2007) [1 ] 认为国际收支失衡导致国际货币体系失衡,虚拟经济导致流动性过剩,进而导致全球经济失衡和金融危机。黄晓龙是国内较完备地从外部因素来研究金融危机的,然而从根本上说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源应该是实体经济的失衡,国际收支失衡只是实体经济失衡的表象,实体经济失衡导致货币资本的国际流动,国际资本流动导致虚拟经济膨胀和萧条,由此形成流动性短缺,最终能够导致金融危机。因而全球实体经济的失衡是导致金融危机的必要条件,而虚拟经济导致的流动性短缺是金融危机的充分条件。 纵观金融危机史,金融危机总是与区域或全球经济失衡相伴而生的。1929 年爆发金融危机之前,国际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逐渐向美国和欧洲倾斜,特别是美国经济快速增长呈现出取代英国霸主地位的趋势,这次国际经济失衡为此后的金融危机埋下了祸根。
20 世纪末期,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要快于经济全球化趋势,拉美国家与美国之间的经济关联度使得拉美国家对美国经济的“蝴蝶效应”要比其他国家更为强烈。20 世纪末的20 年里,当拉美地区的经济结构失衡时,往往以拉美国家的金融危机表现出来。欧、美、日经济结构失衡同样是导致欧、美、日等国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当区域的或全球的稳定经济结构被打破时,新的经济平衡往往以金融危机为推动力。1992 年欧洲金融危机,源于德国统一后德国经济快速发展,打破了德国与美国以及德国与欧洲其他国家间的经济平衡。1990 年的日本也是因为美日之间的经济平衡被打破后,在金融危机的作用下,才实现新的经济均衡。
区域或全球经济失衡将导致国际资本在一定范围内的重新配置。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一个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力可能是区域的或全球性的。从短期来看,在某个时点国际经济是相对平衡的,全球资本总量和需求总量是一定的,而当一国经济发生变化,会引起国际资本和国际需求在不同国家发生相应的变化,如果是小国经济,它的影响只是区域性的,如果是大国则它的影响是全球的。当一个大国经济趋强,则会吸引国际资本向该国流入,产生的结果是另外一些国家的资本流出,当资本流出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流动性短缺,金融危机就从可能性向必然性转变。这种转变的信号是大国高利率政策,或大国强势货币政策。而对小国经济而言,经济趋强后,则会吸引国际资本的流入,当国际资本流入数量较多时,该国的实体经济吸收国际资本饱和后,国际资本会与该国的虚拟经济融合,推动经济的泡沫化,当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严重背离时,国际资本 很快撤退,导致小国由流动性过剩转入流动性紧缩,结果导致金融危机爆发。 从国际经济失衡导致金融危机的形成路径可以看出,国际经济失衡通过国际收支表现出来,国际收支失衡的调整又通过国际货币体系来进行,如果具备了完善和有效的国际货币体系,那么完全可以避免国际经济强制性和破坏性调整,也就是说可以避免金融危机的发生,然而现实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受到大国操纵的,因而国际经济失衡会被进一步扭曲和放大。
二、国际货币体系扭曲 徐明祺是国内学术界较早把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的原因归结为国际货币体系内在缺陷的学者。徐明祺(1999) [ 2 ] 认为,一方面是秩序弱化在改革和维持现状间徘徊的国际货币体系;另一方面是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投资和债务方面的弱势地位;处于双重制约下的发展中国家不得不一次次吞下金融危机的苦果,因而现存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难逃其咎。也就是说国际货币体系在调解国际收支不平衡时遵循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本原则和理念,而各国在制定货币政策协调国际经济失衡时却失去了原有的秩序和纪律性,因而现在的国际经济的失衡被现在的国际货币体系放大了,加剧了。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一个松散的国际货币体系,尽管欧元和日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作用逐渐增强,但是,储备货币的多元化并不能有效解决“特里芬难题”,只是将矛盾分散化,也就是说储备货币既是国家货币也是国际货币的身份不变。充当储备货币的国家依据国内宏观经济状况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势必会与世界经济或区域经济要求相矛盾,因而会导致外汇市场不稳定和金融市场的动荡。实行与某种储备货币挂钩或盯住某种货币的国家,既要受该储备货币国家货币政策的影响,同时还要受多个国家之间货币政策交叉的影响。储备货币之间汇率和利率的变动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大为增强,使得外汇市场更加不稳和动荡,这种影响可以分为区域性的和全球性的。鉴于美元的特殊地位,美国经济政策变动影响既可能是区域的,也可能是全球的。
以美元为例,美元的价值调整是通过美元利率的调整实现的。美联储在制定美元利率时,不可能顾及盯住美元或以美元作为储备的国家(地区) 宏观经济状况,因而当美元利率调整时,往往会对其他经济体,特别是和美国经济联系比较密切或者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国家和地区造成冲击[3 ] 。首先,以美元为支柱的不完善国际货币体系,不论采取浮动汇率政策还是固定汇率政策,美国的经济影响着所有与其经济密切相关的国家及这些国家的货币价值变化。如果浮动汇率政策能够遵守货币体系下的货币政策制订的纪律约束,那么世界金融市场上就不会出现不稳定的投机性攻击,也不会出现由此造成的货币市场动荡乃至金融危机。由于制定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和经济全球化相关性存在矛盾,因而目前的货币体系不能够保证美元在浮动汇率的前提下的纪律性,因而一个国家的宏观政策将会导致经济相关国家的货币市场动荡,在投机资本催化下爆发金融危机。就目前现状来看,虽然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崩溃,但是相对于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美元不论是升值还是贬值,依然会造成这些国家经济的强烈波动。
美国经济繁荣时,美元升值会导致资本的流出;当美国经济萧条时,美元贬值会导致这些国家的通货膨胀。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现在的国际币体系保留了原来国际货币体系的理念和原则,但却失去了原来的秩序和纪律,强势经济体可以利用这样的体系转嫁金融危机和获取更多利润,而不需要承担过多的责任。 三、国际游资的攻击 国际经济失衡是金融危机的前提条件,不完善的国际货币体系会加剧国际经济失衡,然而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是国际游资。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金融危机离不开国际游资的攻击。1992 年欧洲金融危机,索罗斯通过保证金方式获取1 :20 的借贷,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通过卖空相当于70 亿美元的英镑,买进相当于60 亿美元的马克,迫使英镑大幅贬值,在偿还借贷后净赚15 亿美元[4 ] 。
在1994 年墨西哥发生金融危机前,国际游资持续大量地进入墨西哥证券市场,在墨西哥所吸收的外资中,证券投资占70 %~80 % ,但在墨西哥总统候选人遭暗杀事件后的40 多天内,外资撤走100 亿美元,直接导致墨西哥金融危机爆发[5 ] 。1997 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也是国际游资首先攻击泰铢,低买高卖,并巧妙运用金融衍生工具获取高额回报。 根据IMF 对国际游资的统计,20 世纪80 年代初的国际短期资本为3 万亿美元,到1997 年底增加到7. 2 万亿美元,相当于当年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20 %。2006 年末,仅全球对冲基金管理的资产总额就达1. 43 万亿美元,比1996 年末增长约6 倍。对冲基金的投资策略也不断丰富,从最初的“卖空+ 杠杆”策略(市场中性基金) ,发展成为单策略型(包括套利型、方向型、事件驱动型等) 、多策略型(包括新兴市场型、并购型等) 、基金的基金等多种投资策略。其风险特征也呈现多样化趋势,既有高风险、高收益的宏观对冲基金,也有低风险但收益相对稳定的市场中性基金。20 世纪90 年代以来的国际资本流动的最显著特征是国际间的过剩资本流动造成了国家、地区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巨额的国际货币资本必然要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猎取利润。
国际游资为什么能够摧毁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 众所周知,国际游资规模较大,它完全有能力影响和缩短被攻击国家的金融周期。金融周期是指一个国家金融市场由繁荣到萧条的自然过程。当国际游资进入被攻击国家,它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利率和汇率变化,从而加快金融市场由理性发展向非理性繁荣转变 。按照金融市场的心理预期自我实现原理分析,当大量国际游资进入一个国家时,即使这个国家经济发展表现一般,在大量资本进入的情况下,也会带动金融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在国际金融家掌握话语霸权的情况下,他们通过有意识地夸大被攻击国家发展中的成绩或存在的问题,以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心理预期。从拉美国家和东南亚国家的实际情况来看,一般先用“经济奇迹”、“新的发展模式”来吹捧经济成就,然后用“不可持续”、“面临崩溃”来夸大经济中出现的问题。在整个过程中,国际游资有预谋进入和撤退,就会导致金融市场的崩溃。
国际游资娴熟地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在金融繁荣时期赚取高额利润,也可以利用金融危机赚取高额利润或者收购危机国家的优质资本,进而控制被攻击国家的经济命脉。这就是在新兴市场国家爆发金融危机后,国际直接投资( FDI) 为什么会低价收购危机国的优质资产,形成新的经济殖民主义的根本原因。[ ZHLzwCom] 四、中国预防攻击性金融危机之策 在中国股市由狂飙到暴跌和中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火爆到等待观望以后,中国的经济是不是进入由繁荣向危机过渡的转折点?
中国会不会爆发金融危机? 从经济表象来看,在我国经济运行中依然表现为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和人民币升值预期等等;从经济本质来看,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着产业结构调整滞后、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弱和金融市场不完善等问题。出现这些现象和问题既有外部因素的作用,也有内部因素的作用。 当前,全球经济失衡的特征较为明显,首先美国经济进入萧条时期,次级债危机使得美国经济雪上加霜,而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经济持续增长。其次,美元的发行泛滥导致美元对欧元和人民币持续贬值,致使其他国家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再次,国际游资在世界范围内流动的规模越来越大。美国 为了振兴经济采取降低利息的货币政策,美元对其他货币也在快速贬值。
中国从2005 年开始出现人民币对美元的利差,2006 年2 月利差曾达到3 % ,境外资本流入后往往会兑换成人民币再放贷出去,其收益不能以存款利率衡量收益,而是以贷款利率衡量收益,1 年期基准贷款利率是7. 47 % ,如果每年人民币升值预期是5 %的话,那么国际游资的回报就接近13 %。如果国际游资不是采取放贷形式,而是直接投资中国房地产或股票,其收益率会更高,2007 年投资中国房地产的利润不低于30 % ,该年度上证指数上涨了96. 7 %。 人民币升值预期和国外游资在中国投资的高额回报吸引了大量外资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中国。2007年究竟有多少国际游资进入我国,国内学者有不同的计算。
采用简单的计算,以外汇储备的增加值减去外贸顺差和外国直接投资,2007 年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我国的国际游资近800 亿美元。800 亿美元国际游资流入完全可以解释流动性过剩、房市与股市的泡沫和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压力等现象。只要人民币升值预期存在,国际游资就不会抽走。人民币升值预期还存在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实体经济还在持续增长,表现为我国国际贸易顺差还存在,我国非贸易品的价格还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国际游资现在急迫要做的是要继续抬高我国的非贸易品价格,并在适当时机抽逃,在羊群效应下引爆中国金融危机,之后国际资本再回来收购中国优质资本。
篇6
关键词:俄罗斯经济;经济结构;通货膨胀
中图分类号:F151.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0961(2008)02-0005-05
2007年俄罗斯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执行情况均好于原计划及年初的预测值。这已是俄罗斯第八个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年,国内生产总值相当于1990年的指标。可以认为,俄罗斯已恢复了元气。在世界经济论坛的2007年“全球竞争力指数”排名榜上,俄罗斯在131个国家中排名第58位。与上年相比,前进了两位。2007年的经济成就,为未来几年俄罗斯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2007年俄经济形势主要特点
总体看来,2007年俄罗斯经济发展速度加快。2007年俄国内生产总值(GDP)为32.99万亿卢布,增长率为8.1%[1],突破了俄政府年初提出的6.2%的增长计划,也超过了上年6.7%的增速;人均GDP约9 500美元。生产进一步发展,投资大幅增长,国家财政超额完成,居民收入普遍提高,对外贸易额也保持增长。但是,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不断攀升的通货膨胀问题,令俄罗斯政府十分忧虑,同时,俄经济增长并未摆脱对能源、原材料的过分依赖,经济增长质量不高。
纵观2007年俄罗斯经济形势,可以概括为如下主要特点:
(一)加工业生产增速加快,建筑业进入领先行业。2007年俄工业、农业、建筑业发展加速。工业生产增长6.3%,其中加工业增长率为9.3%,超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而相比之下,开采业产出速度有所放缓,矿产资源开采仅增长了1.9%。建筑业增长了18%以上,对国家经济的贡献率增长。农业发展形势趋好,产值增长3.3%,粮食产量8180万吨,比上年增产340万吨。这些部门的加快发展,使俄经济结构出现了积极变化。
(二)投资活力增强。2007年,俄罗斯的固定资本投资增长21.1%,达到6.63万亿卢布[2],增速前所未有,远高出最初预测的11%。而且,投资的增长不仅仅是在原料领域,在建筑、加工生产等领域都有增长。投资成为拉动2007年俄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国家投入和私人投资明显增长是投资活力增强的主要因素,其中包括外国投资。俄罗斯经济稳定,吸引外资的环境不断改善,投资吸引力逐年提高,外资成倍注入使俄工业生产得到发展。据俄联邦统计局数字,截至2007年末,俄罗斯吸引外资累计2 206亿美元。2007年吸引外资1 20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倍。其中直接投资279亿美元,增长1倍。对俄罗斯投资的主要国家是:英国、荷兰、塞浦路斯、卢森堡、瑞士、爱尔兰、法国、德国、美国,这些国家占俄累计外资额的84%。外资主要投入俄石油天然气开采、加工生产、商贸和交通、通讯等领域。
同时,俄罗斯对外投资活跃。有资料显示,近年来俄企业在境外资产的数量正以每年60%的速度增长。2007年俄对外投资额达到746亿美元,比2006年高出43.6%。
(三)外贸额再攀新高,但顺差减少。2007年俄对外贸易达到新水平。外贸额为5 782亿美元,增长23.4%。其中出口3 552亿美元,增长16.9%;进口2 230亿美元,增长35.4%。由于进口增长加快,大大超过出口增长速度,贸易顺差下降,为1 321亿美元(2006年为1 392亿美元)。2007年对俄罗斯拥有贸易顺差的国家数量增长。中国对俄贸易首现顺差。2007年中俄贸易额创历史新高,为481.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44.3%。中国对俄出口增长了79.9%(为284.8亿美元),其中机电设备产品增长了90%(达到87亿美元),针织品服装出口增幅达278%。而俄罗斯对华出口只增长了12.1%(为196.7亿美元),其中木材出口大量增长,达2 500万立方米;原油出口1 450万吨,与上年相比下降9%,这是由于中俄双方尚未就价格达成一致。国际石油高价位,已成为双方达成新价格合同的障碍。目前,中国是俄罗斯第三大贸易伙伴,俄罗斯是中国的第七大贸易伙伴。
(四)国家财政状况进一步好转。俄国家财政收入预算超额完成。联邦税务局2007年向联邦财政上缴的税收比上年增长了24.9%,达到3.75万亿卢布。财政盈余1.78万亿卢布,为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的5.9%。黄金和外汇储备创历史新高。据俄央行公布的数据,截至2007年底,俄黄金外汇储备已达到4 764亿美元,增幅为56.8%。在黄金外汇储备数量上,俄罗斯在世界上排名第三。国家稳定基金超过1 500亿美元。俄政府外债444亿美元,比2007年初下降了13.7%。同时,拖欠工资减少为四年前的1/10。
(五)消费需求增长。随着经济快速增长,俄居民收入增加。2007年俄罗斯人均月收入为1.25万卢布,实际货币收入同比增长12.3%[3]。消费需求增长保持较高的水平,零售业销售总额增长15.2%。俄罗斯人均购买力超过了意大利和法国,已跃居世界第七位。目前居民消费已从家电、汽车转向住房领域。
(六)能源是保障经济增速的主要动力。俄罗斯经济持续增长得益于能源优势,能源对俄罗斯经济的贡献率在50%以上。在普京任总统的八年里,俄罗斯能源出口创汇达近1万亿美元。除出口收入外,2000―2007年,俄罗斯还从石油天然气公司和相关企业征收各种税费7 000亿~7 300亿美元。2007年,国际能源价格的飙升成为俄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2007年俄开采石油4.91亿吨,比上年增加了2.1%;天然气开采量为6 510亿立方米。据俄联邦统计局数字,出口结构中能源产品占64%,为2 256亿美元。原油出口2.58亿吨(上年为2亿吨),创汇1 213.8亿美元,增长18.7%,占出口总额34.4%;天然气创汇448.44亿美元,增长2.2%,占出口总额的12.7%。石油美元使俄财政收入大增。
(七)通货膨胀攀升。2007年,俄罗斯在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存在物价上涨过快的问题,通货膨胀风险不断增长,通胀率达11.9%,超过了政府原计划8%的目标。俄专家认为,这主要是因为世界粮食价格上涨、国内食品生产能力有限、货币供应增长速度过快等。为抑制通货膨胀,俄政府已采取了一些措施以稳定食品价格,其中包括内部贸易的调控、刺激本国农产品生产等,但未能奏效,通胀趋势仍在继续。
(八)经济存在不少隐忧。这主要包括:俄罗斯还没有摆脱经济发展过分依赖自然资源的状况,经济结构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受产业结构现状的影响,经济增长仍然主要是依靠发展能源和原材料工业而取得的,对世界油价的预测方案仍是制定联邦预算及财政计划的基础。在2007年出口总额中,85%是能源等原料的出口,机械设备出口所占比例仅为5.6%。目前,俄经济效率极差,劳动生产率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比欧洲和美国落后约30倍。经济增长质量不高,缺乏竞争力,而缺乏竞争力的经济增长,其基础是不牢固的。
东部地区发展落后。西伯利亚与远东整体发展水平仍落后于全俄。2007年,西伯利亚联邦区工业生产增长4.2%[4],加工业低于全俄3.6个百分点;农业、建筑业增幅略高于全俄;最好的指标是固定资本投资,增长22.3%。远东联邦区经济趋势向好,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5]。工业增幅达21.3%,其中矿产开采增长36.5%,加工业生产增长6.8%;农业产值增长2.7%;建筑业增幅为4.4%,不到全俄1/4;人均实际货币收入增幅9.1%,零售额低于全俄近5个百分点;固定资本投资增长13.2%,低于全俄8个百分点;吸引外资比上年减少近7%(在全俄吸引外资增长超过1倍的情况下)。长期以来,西伯利亚与远东作为俄欧洲部分的原料基地来发展,结构性问题成为该地区经济发展“瓶颈”,而国际市场燃料原料高价格又延缓了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由于经济发展落后,西伯利亚与远东居民实际生活水平低于全俄,人口流向国家欧洲部分的现象仍在继续。
财产分化持续蔓延,贫富悬殊是最尖锐的社会问题。在俄罗斯10%最富裕者的收入总和与10%最贫困者的收入总和相差16倍。据俄罗斯科学院人口社会经济问题研究所的计算,这个指标实际上大约为30∶1。尚有14%的居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俄专家认为,社会不均问题不仅表现在收入方面,而且还表现在能否享受到社会福利方面,如良好的教育、卫生保健、住房。能够享受这些的在俄罗斯只有10%~15%。这种机会差异加重了分化的后果。
综上所述,可以认为,俄罗斯经济已进入持续稳定增长的轨道。预计2008年及以后一段时期仍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势头,但同时,应该看到,俄罗斯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二、2008年经济发展预测
俄罗斯新任总统梅德韦杰夫明确表示,将“延续”普京的政策。舆论也普遍认为,在梅德韦杰夫任期内,俄罗斯将继续贯彻“普京强国战略”,保持经济快速增长。
(一)保持继续稳定增长趋势
俄罗斯政府提出,2008年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计划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不低于6.7%,工业生产增长不低于5.7%,固定资本投资增长不低于14%。从俄政府提出的宏观经济工作的具体任务和目标来看,预计2008年俄经济仍会保持继续稳定增长的发展趋势,但增速将总体放缓。为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俄政府将采取一系列保障措施。这主要包括:
1.转向创新型经济模式。俄政府强调,要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必须改变过分依赖自然资源的经济模式,向创新型的经济模式转变。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持续增长。有资料显示,在俄罗斯目前积极从事创新技术的企业仅占10%~11%,而在发达国家则为40%~50%以上。俄联邦财政将对有前景的研发方向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积累人力资本,保存科学人才。2008年用于发展创新型经济的联邦财政资金为110亿卢布。目前,俄各地区都把开发创新技术作为最紧迫的任务。但是,创新不可能一蹴而就,俄经贸部估计,创新经济发展效应将在5~6年后方可显现。
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依靠增加消费拉动经济发展是俄罗斯政府近年来努力的方向。在2008年,为了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俄政府将进一步采取措施增加居民实际收入,将兑现大幅上调工资和退休金的承诺。根据居民消费正迅速转向住房趋势,俄政府已制定了庞大的住房建设计划。
增加投资。这是俄罗斯政府保持2008年经济继续增长的又一重要措施。将进行国家投资和大力吸引私人资本,进一步增强国内经济投资活力。根据俄政府的计划,将大幅增加对能源深加工、电力、高科技研发以及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资。继续吸引外资以促进生产发展。2008年2月以来,石油价格的增长使俄罗斯的投资吸引力进一步提升。去年外来直接投资增长近1倍,预计今年仍将继续增长。有专家认为,未来几年里,俄罗斯将是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中心之一。应该指出的是,俄罗斯的投资环境还不尽如人意,首先应加强投资标准的透明度和投资信息的公开。
同时,俄政府支持国内企业实行海外并购。2008年2月7日,俄罗斯工商界自发成立了合作与投资国际委员会,为企业家走向海外搭建平台。
2.抑制通货膨胀。2007年的通胀增长趋势延续到了2008年,降低通胀成为俄政府2008年的一项主要任务。俄罗斯财政部计划将2008年的通货膨胀率控制在8.5%以内。普京指出,2008年重要的不仅仅是抑制价格,还须考虑农业生产能力的发展。目前,食品进口的全国平均水平超过40%,大城市的比例超过70%;某些食品的进口超过85%,进口份额最大的是肉类。俄政府计划,2008―2012年农业生产将以每年4%的速度增长;并将把发展畜牧业作为重点,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畜牧业目前仅相当于苏联时期产量的60%,计划五年后将完全保证食品自给。
3.仍将发挥能源支柱作用。在推动经济增长结构调整的同时,依靠能源出口获得外汇收入仍将是俄罗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在西西伯利亚油田产量增长有限的情况下,俄石油开采的整体增长将由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大陆架保障。计划在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建设统一的天然气开采、运输和供应体系。俄政府拟采取包括提供税收优惠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加大对东西伯利亚油田开发的投入力度。同时,远东萨哈(雅库特)共和国和萨哈林州的油气开采与加工速度将加快。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一期工程拟在2009年第四季度完工。根据俄罗斯工业与能源部预测,2008年,俄罗斯石油开采量将达到5亿吨,天然气开采量达到6 730亿立方米。分别将比上年增长2%和3%。在今年世界能源价格继续维持在较高水平的情况下,俄能源出口即使不大幅增加,收入仍可能超过2 000亿美元。这将为俄罗斯带来稳定的财政收入。
4.实施东部地区大开发战略。俄罗斯东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潜力,对全俄具有战略意义。没有东部地区的大开发,俄罗斯的经济繁荣将无法实现。俄政府第一副总理伊万诺夫指出,不能有效而迅速地解决远东和外贝加尔地区的发展问题,国家就不可能得到发展。目前,俄罗斯把西伯利亚和远东提升到保障全俄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心地位。为加快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的发展,俄罗斯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在西伯利亚实施《西伯利亚发展新战略(2008-2020年)》,并以一系列大项目推动该地区的经济增长。2020年前,西伯利亚联邦区总产值拟以每年7.5%~8%的速度增长。同时,联邦预算将大量拨款实施《远东和外贝加尔2013年前社会和经济发展》联邦专项纲要,最近4~5年将拨款5 000亿卢布。梅德韦杰夫指出,俄远东地区必须从质量上和数量上实现飞跃,然而照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总统驻远东联邦区全权代表奥列格・萨福诺夫则表示,“发展经济是我们的首要任务”[6]。2008年,西伯利亚将实施一系列大项目,远东将有137项建筑工程开工。俄专家指出,东部地区社会经济应以超过全俄的速度发展。
(二)经济发展仍然面临众多挑战
在预测俄罗斯经济发展前景时,不能不看到俄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些问题和困难。这主要是:
1.高通胀有可能持续。拟制通胀成为最棘手的问题。俄政府将兑现大幅上调工资和退休金的承诺,加上不断增加的社会性支出和日益扩大的投资规模,通胀形势有可能加剧。俄食品价格仍在上涨。2008年2月最低食品消费额为每月1 880卢布,与2007年12月底相比上涨4.3%。前两个月的通胀率已达到3.5%,大大高于去年同期。进口肉类和奶粉增加,进口肉类在俄商品市场上的份额达到46%。由此看来,2008年通货膨胀率要突破政府所计划的8.5%以内,将超过10%。通胀会吞噬居民实际收入,导致国内市场疲软、市场投资吸引力降低,俄经济的稳定性下降。如果不能有效降低通胀,2008年俄经济发展将低于预期。许多经济学家认为,今后工资和收入增长速度将减缓。也有俄专家认为,目前对于俄罗斯来说平稳发展比追求快速发展更为重要。
2.能源原材料模式短期内难以改变。长期看,结构性问题将成为经济发展“瓶颈”。俄罗斯正在努力摆脱资源型经济结构,即改变经济发展以出口原材料为主导的模式。已经采取积极措施推进经济多元化,强调要发展深加工业,建立经济特区等以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减轻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使经济真正步入健康发展轨道。但是,由于加工工业“投入产出”的链条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国际市场高油价也阻碍了这一进程,短期内俄罗斯原材料的出口结构不会发生大的调整。经济结构能源模式一时难有改观。
3.劳动力不足的状况日益加剧。俄罗斯经济持续增长,而人口数量在继续减少,劳动力不足的形势日益凸显。尽管2007年俄全国出生率达到了16年来的最高,死亡率是1999年以来最低的,但人口数量仍在萎缩。俄劳动力紧缺问题十分严峻,特别是其东部地区。目前,海外数百万的俄罗斯人仍然无法成为俄罗斯经济和稳定发展的动力。俄总统驻西伯利亚联邦区全权代表克瓦什宁指出,劳动力保障问题不解决,地区经济发展规划就是一纸空文。俄移民局表示,将考虑增加吸引外国劳动移民配额问题。
4.世界经济增势趋缓。2008年世界经济仍将保持增长,但增势趋缓,同时,不确定性增加。俄对世界经济变化的反应非常灵敏,因为俄石油和金属占总出口量的80%以上。不仅能源出口收入是俄保持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而且俄国内消费市场大部分也依赖进口。许多专家担心,一旦西方经济出现危机、国际能源价格出现大幅下跌,将会对俄经济产生严重影响。但因高油价的支撑,俄罗斯经济比世界经济稳定。况且2008年以前俄已经积累了近5 000亿美元的外汇黄金储备,这不仅仅可保证预算,还可防止来自外部的动荡。日前受美元下跌和欧佩克不增产决定的影响,国际油价再创历史新高。预计未来为俄罗斯市场提供支持的油价也不会大幅降低。从经济总体情况来看,俄罗斯能够在一定时间内平稳承受世界经济的衰退。俄政府已决定,从2月1日起,政府稳定基金正式拆分为后备基金和国家福利基金。一旦世界能源价格下跌,国家收入减少,后备基金将用于补充财政收入,还可用于偿还国家外债。国家福利基金则用于补充国家退休基金的不足。
此外,俄罗斯经济增长的主要障碍还有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特别是交通运输设施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俄将超前和综合发展基础设施,要建设公路、铁路、桥梁、输油气管道。俄罗斯已提出一整套鼓励投资的办法,为基础设施领域吸引长期投资。
2008年的经济形势直接影响2010年前经济翻一番目标的实现,因此,对于俄罗斯来说,这是关键性一年。按照普京所说,2000―2007年,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72%,只要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保持7.8%,俄就有望在2009年底前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目标。就是说,2008年和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必须不低于7.8%,这有一定难度。如果俄政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抑制通货膨胀,那么经济形势将受到影响。还应考虑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也会对经济增长速度产生影响。
保证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是俄罗斯复兴大国地位的基础。日前,俄经济发展与贸易部公布了2020年前俄罗斯长期发展构想。俄罗斯的更宏伟目标是,在2020年进入世界前五名经济强国之列。这成为俄罗斯全国上下奋斗的目标。
参考文献:
[1]Федеральная Служба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 Статистики.Основные Показатели Системы Национальных Счетов[EB/OL].www.gks.ru.2008-01-31.
[2]Федеральная Служба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 Статистики.О Социальн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м Положении Субъектов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в 2007 Году[EB/OL].www.gks.ru.2008-03-13.
[3]Федеральная Служба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Статистики.Основные Показатели Социальн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го Положения Регионов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и Исполнение Бюджетов[N].Российской Газете,2008-03-14.
[4]Сибстат.Индексы Физического Объема Основных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х Показателей Регионов Сибирского Федерального Округа за Январь - Ноябрь 2007 года[EB/OL].www.sibfo.ru.2008-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