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建设对国防建设的影响范文

时间:2024-01-02 17:45: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建设对国防建设的影响,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经济建设对国防建设的影响

篇1

【关键词】协调发展;国防高科技产业;全方位融合

一、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辩证关系

(1)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必须要协调发展。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不断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是解决包括国防现代化在内的当代中国所有问题的基础,也是我国提高国际竞争力,顶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压力,维护国家独立和的关键所在。经济上不去,国防现代化也搞不好。确保经济优先发展,是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先决条件。要在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大局的前提下思考和谋划军队建设,使国防投入、军队数量与规模控制在国力所能允许的范围内。(2)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努力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在经济不断发展、国家对安全要求越来越高的形势下,重视加强国防建设,提高安全保障能力,也是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客观需要。只有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努力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才能更好地维护祖国的统一和整个国家的安全利益,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内环境。(3)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应当做到立足全局,着眼长远,加强统筹,健全机制,实现科学发展。一是处理好眼前建设与长远发展的关系。既要着力解决当前军队现代化建设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又要注重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整体筹划和长远规划,保持财力投入的连续性,形成科学的增长机制,确保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全面、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二是处理好经济保障国防与国防拉动经济的关系。实践表明,经济发展能够促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搞好了,也可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要进一步认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作用。三是处理好军用与民用的关系。国防科技工业应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坚持平战结合、军民兼容,增强平战转换能力。不断调整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以及军品生产的规模,在保证国防高科技研制开发和军品生产的同时,将部分军用技术和产品逐渐转移到民用上来。充分利用国防科技工业实力雄厚、知识密集、技术储备量大等优势,大力组织对民用技术和产品的研制、开发,逐步实现由单一军品型向军民结合型的转变,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具有国防科技工业自身特点的科研生产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国防资源的军事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4)要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随着国际战略形势的变化以及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何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不仅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将对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速度和质量产生决定性影响。为此,需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探索国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性,解决两者之间协调发展的突出矛盾与关键性问题,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全方位、多层次的结合,形成两者相互兼容、相互促进的机制。(5)从战略上搞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规划的协调与衔接。国防资源与经济资源应统筹运用,对那些具有通用性的资源,要尽可能做到军民合用。国家在铁路、公路、机场、港口和大型公共建设、通信干线等基础设施建设中,也应当充分考虑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需求,符合战时军力部署、军事通信联络、人民防空和武器装备机动等方面的需要。实践表明,必须注重国防经济与社会经济兼容发展,国防和军队建设搞好了,也可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此外,还应注重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兼容发展。(6)国防建设必须在经济建设大局下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在军费供需矛盾比较突出的情况下,国防建设必须充分发掘自身潜力,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在提高国防建设效益上下功夫。要加强科学管理、强化质量效益观念,切实转变传统的人力密集型、数量规模型的管理模式,向科学管理要效益,向科学管理要战斗力,不断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质量和效益,努力走出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路子

二、结论

我国的国防建设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将仍然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样一个特定条件下进行。受国家经济实力所限,军费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不可能在短期内根本解决。我们不能同发达国家比国防投入,出路就是必须走出一条经费投入比较少而效益比较高,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现代化的路子。结合我国国情,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必须要科学地把握好两者的结合点。

参 考 文 献

[1]张先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N].报.2005-5-5

篇2

当今社会普遍存在对国防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的现象,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把国防教育片面地理解为战备教育,认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我国周边还是比较安宁的,没有“敌国外患”,进行战备是无中生有,认为国防教育没有现实意义;二是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辩证关系认识模糊,认为只要我们把经济搞上去,我们国家就强大了,甚至认为,现在是和平建设时期,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搞国防教育需要花费很多经费与精力,是“纯消耗”、“扯后腿”的一项工作;三是把国防建设简单地看成是军队建设,认为参加国防建设乃是军人的事情,与自己没有多大的关系。因此,应该对持有这些偏差观点的人从现在开始就培养其“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意识以及国防意识、国家安全意识。

国防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国防理论、国防知识、国防历史、国防技能、国防法制、军事理论等多方面。但是在现阶段,我国国防教育的内容还很不规范,缺乏针对性。在国防教育中,对不同层次、不同职业人员的国防教育内容没有明确的要求,比如对干部学什么、群众应了解什么、学生应掌握什么等,都未做明确规定,缺少针对各个层次和对象的规范化教材。许多地方在开展国防教育活动时,习惯照抄照转上级的宣传材料,并不注意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编写教材,使教育内容不能够针对本地情况进行教育,无法达到教育的目的。更有甚者,很多人把国防教育等同于近代史教育,一说搞国防教育,就把一些近代历史图片制成展板拿到街上摆一摆了事,还出现了基层国防教育办公室不注意收集、整理发生在身边的国防教育材料,没有长期教育计划,只有上级要求时才去临时找材料的现象,使得国防教育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很大。

尽管《国防教育法》第二十四条明确规定了国防教育的经费保障:“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国防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根据开展国防教育的需要,在财政预算中保障国防教育所需的经费。”要求各个地方政府机关、企业、学校要在自己本单位的经费预算中开列出本单位开展国防教育所需要的经费,但是对于国防教育活动经费如何预算,怎么分配国防教育经费比例,经费保障的具体数额等,没有统一的标准。这就使得有些地方党委、政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经济建设上,对经济建设投入力度大,用于国防教育的经费却十分有限。国防教育经费的保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对国防教育的重视程度,然而,很多地方却普遍存在着领导重视的经费就多,领导不重视的经费就少,领导想要什么时候给就什么时候给的随意现象。例如,有些地方国防教育的经费只有几万元,平均到每个人头上只有几分钱,而有些地方却有每人好几百元的现象。有些地方虽然把国防教育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但没有随着经济的增长而适当增加。无法落实国防教育的经费保障,必然有碍于国防教育活动大范围、经常性的开展。

全民国防教育对策

加强国防教育,是为了适应新时期国际形势的发展与变化,满足维护国家安全的客观需要。当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在发生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国际局势变得更加微妙和复杂。随着世界安全局势与世界格局发生的变化,以及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国际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的斗争也变得异常复杂。我国正处于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因而更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来求发展。但是,我国周边环境以及国际环境并不稳定,特别是一些西方人士提出的“中国”,更是对我国的国际形象以及发展造成了恶劣的影响。“面对复杂而又深刻变化的国际形势和我国安全环境的严峻挑战,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放松警惕。开展国防教育,就是要引导全体公民充分认清目前国际形势,明确我们所面临的潜在威胁,加强国防观念,树立居安思危的思想,从而万众一心地搞国防建设,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国防威慑力、遏制力和赢得现代战争的能力。”[3]国防教育作为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国防实力,提高国民国防意识的重要途径。只有加强对全民的国防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国防意识,才能更好地为国防建设贡献力量,为捍卫国家和,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全可靠的保证。加强国防教育,是提高国防精神的重要途径。

精神是一个国家的脊梁,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国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要增强全体公民的国防意识,而国防意识中最基本的则是国防建设和国防斗争所需要的各种精神。国防精神是国防意识的集中表现,突出体现在培养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爱军尚武的奉献精神和自强不息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民族团结、抗洪精神等方面。培养国防精神历来是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有助于形成积极、深刻、理性的国防观,提高全民的国防意识。加强国防教育,有利于激发人民的爱国情怀,增强人民的国防观念和履行国防义务的自觉性。国防教育关系国家的兴衰强盛。加强人们的国防教育,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国际形势,充分认清国防建设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增强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忧患意识。对青少年国防精神的培育,要突出体现革命英雄主义和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教育,以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广大青少年,使其树立不怕苦不怕累的吃苦精神,弘扬不怕牺牲勇敢顽强的民族精神。应通过全民国防教育,转化每个人的思想,提高全体公民对国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以增强人们爱军尚武意识,从而形成人人为国防事业贡献力量的良好局面。加强国防教育,是提高国民国防素质的有效途径。国民的国防素质是国民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则首先要从教育入手。加强国民的国防教育也是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全民国防教育大纲》规定:“国防教育是一项旨在提高公民综合国防素质的全面系统教育,其基本任务是:普及国防知识,培训军事技能,培育国防后备人才,激发爱国热情,强化国防观念,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向心力,提高公民履行国防义务的自觉性。”开展全民国防教育,不仅能够使人们增强国防观念,而且能使人们学习和掌握必要的国防知识和技能,锻炼强健体魄,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国民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从而促进国防现代化乃至整个国家现代化的建设。这是其他教育内容和形式难以替代的。#p#分页标题#e#

篇3

[关键词]工程测绘 作用 重要性 应用

[中图分类号] P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7-227-1

1测绘工作的作用

现代测绘工作是集先进科学技术于一体的一种基础性的工作,是一切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的基础。它必须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提供相关的满足不同用途的各类数据资料。而且部分资料具有从绝密到秘密的保密性。因此,从大到国家空间基准的构架、国界及国内行政区域的划分,小到城市的规划建设,建筑项目的施工,为各级政府及企事业单位提供各类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满足各行业的需求等方面都离不开测绘工作。

建筑工程测绘是根据设计要求准确划分相应建设用地,并对用地情况及施工、规划监控等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在各项建设项目勘察设计展开之前,测绘人员必须先进入测区、克服各种困难,提前完成所担负的测绘任务。测绘工作又是一种基础性的工作,关系着各项建设的效益,必须做到一丝不苟,从严要求。测绘结果中一个数据的错误,图上一点微小的偏差,都可能给经济建设造成巨大损失,给军事活带来严重后果。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测绘的重要性日益增强,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不仅在经济和国防建设中,而且在科研、教育、行政管理以至日常生活中,都已成为不可缺少的工具。

2建筑工程测绘的重要性

2.1建筑物或构建物的规划设计阶段

把将要进行工程建设的地区的各种地物(如房屋、道路、铁路、森林植被与河流等)和地貌(地面的高低起伏,如山头、盆地、丘陵与平原等)通过外业实际观测和内业数据计算整理,按一定的比例尺绘制成各种地形图、断面图,或用数字表示出来,为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提供必要的图纸和数据资料。其测绘的各种不同比例尺的地图数据必须紧密结合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需要。在有特殊的要求下,有的地图需要测制成专题地图,以便于工程设计的方便使用。这个阶段工程测绘是非常重要的,它首先客观反映了项目所在地的现状特征,设计工作要依据现状来进行,并受其左右。比如那些地方需要挖填方,那些道路管线需要改建、居民地需要搬迁、重要文物保护、军事设施处理等等。如若设计完成后,项目论证通不过的必须进行设计修改。另外为工程施工的后续进行获得政府的宣传政策、土地征收、工作协调等备有事实依据。这些都是建立在前期的工程测量调查基础上的。

2.2建筑物或构建物的施工阶段

在工程规划设计阶段是基于实地施测的各类数字化地图进行的,为设计提供一种平台,保证了工程选址的可行性、规划的合理性等,并呈现了工程的地理位置,空间布局等必要元素。而施工放样是将图纸上设计好的建筑物或构建物,按照设计与施工的具体要求在实地标定出来,作为建设施工的依据。而高精度的精密仪器比如高精度GPS、全站仪、水准仪等是保障放样精度可靠的硬件条件。综合素质高、技术过硬的技术员是保障施工放样精度可靠的关键条件。两者的结合能够适时对施工工作等进行检验校正,以保证放样符合设计要求。另外,在大型或特大型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实时测量,比如大型水利工程、桥梁工程等工程中的拦河坝建设、桥梁安装、隧道贯穿等。实时的测量跟踪能配合和指导施工,确保施工和安装的质量及工程安全。

2.3建筑物或构建物的的沉降、变形观测阶段

在建筑物施工和使用阶段,为了检测其基础和结构的安全稳定状况,了解设计施工是否合理,必须定期对其施工前期的基坑及施工过程中的位移、沉降、倾斜以及摆动进行观测,为工程质量的鉴定、工程结构和地基基础的研究以及建筑物的安全保护等提供资料。并且也为施工监理方提供事实依据。同时更重要的是保障人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2.4建筑物或构建物的竣工测量阶段

为了检查工程施工、定位质量等,在工程竣工后,必须对建(构)建物、各种生产生活管道线路等设施,特别是对隐蔽工程的平面位置和高程位置进行竣工测绘,绘制竣工总平面图。为建(构)建物交付使用前的验收以及以后的改建、扩建和使用中的检修维护提供必要的技术资料,以保障工程项目交付使用后的延续性。绘制的竣工总平面图应该及时提交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登记备案,以备存档查询。另外可以为以后的火灾震灾等提供救援参考使用。

3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日夜加速。测绘工作在国民经济建设作用也日益增大。测绘工作常被人们称为是“建设的尖兵”,不论是国民经济建设还是国防建设,在每一项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竣工以及保养维修等阶段都离不开测绘,而且都是测绘工作走在前面。建筑领域同样离不开测绘工作,建筑群的涌起是城市现代化进程的标志,从建筑工程的特点,建筑工程测绘的内容大体包括两个方面 :测定和测设。测定时利用测绘仪器和,通过一系列的观测和计算,获得确定地面点位置的数据,或把将要的建设区域的地形测绘成一定比例的地形图,供建筑工程规划和设计时使用。测设是指把图纸上设计好的建筑物或构建物的位置,按照设计与施工的要求在地面上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整个建筑工程项目,从设计到竣工,都离不开建筑工程测绘。是贯穿整个工程的“生命线”,我们有理由和事实重视和搞好建筑工程测绘,使之能更好的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天惠. 论城市规划中城市测绘的作用.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9-10.

篇4

关键字 国防产业 生产要素 增长结构

1 国防产业的定义及其分类

1.1 定义

国防产业是指相对民用产业而言,其产品主要用于满足国家安全和军事需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国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体系中公共产品的生产部门和国防建设中实现物和能的主要生产部门,是国防建设的基本组成部分和战争准备的直接响应部分,其功能和作用具体表现在为国防力量提供各类武器装备和军用物资上。国防产业作为军品生产能力属于国防资源范畴,作为武器装备、军用物资的产出机构又属于国防生产力范畴。国防产业履行着经济能向战争能的转换职能,是经济能向战争能转换过程中的主要工作机器。我国的国防产业体系涵盖国民经济体系的各部门,在军事工业领域主要由兵器、航空、航天、船舶、电子、通信、信息、核工业、军械、军需等部门所组成。这些部门既是国防产业的主体,又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具有国民经济和国防经济双重主体的特征,其产业结构代表了国防资源的结构和反映了国民经济中科技体系的结构走向。

国防产业不同于一般的民用产业,有其自身的特点:第一,国防产业属于一种消耗性经济,其产品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只能是作为国防的消费品,主要用于满足国家安全和军事需要。第二,国防产业,尤其是国防工业的经济活动一般严格按计划进行,买卖双方是固定的,不允许自由买卖。第三,国防产业的产品在质量和数量上的要求非常严格,因为它关系到战斗的胜利和生命的安危。第四,国防产业的结构和规模随军事需要的变化而变化。第五,国防产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预算。

1.2 分类

国防产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广义的国防产业包括国防工业、国防农业、国防交通通讯业、国防建筑业。国防工业主要有兵器、航空、航天、电子、船舶、核及军需工业等部门,它直接为军队提供武器装备、被服、装具等,是国防生产的核心部门。国防农业是指为国防建设提供食物、衣着及其他生活用品的原料的农业生产,它是军队得以生存的重要基础。国防交通通讯业是指交通通讯业中用来保障军品生产和武装力量发挥作用的部分。国防交通通讯业具有同各方面联系的广泛性、产品的非实体性、军民通用性等特点。国防交通通讯业对战争的胜负起到重要作用,是军队作战的生命线。国防建筑业是指从事营房工程、筑城工程、海防工程、防空工程、二炮工程、通信工程、后方基地仓库工程、人防工程等施工任务的产业,它为保存军队有生力量和国家战争潜力提供重要条件,是国防产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狭义的国防产业主要是指国防工业。国防工业是指其产品主要用于国防的工业部门,即国民经济的各个环节为军队或国家安全生产必需的武器装备和特殊用品而从事的经济生产活动。国防工业是寓于整个国民经济中为保障国防建设与战争需要的特殊组成部分,其存在与发展对任何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而言都是必不可少。

2 国防产业的增长源泉

2.1 劳动力

按照政治经济学原理,劳动力是在生产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并起决定性作用的生产要素。劳动力在对物质资料进行再生产的同时,还不断地实现劳动力自身的再生产,不仅表现为劳动力数量的增加,还表现在劳动力质量的提高。劳动力是生产诸要素中唯一具有能动性的一种生产要素,担任着生产要素组织者的责任,推动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不断地实现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因此,劳动力是国防产业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生产要素,对国防产业的增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2 资金

在现代生产中,复杂多样和大量分散在不同地域的各种生产要素之所以能有机地聚合在一个统一的系统中,资金的力量起了很大的作用。资金的规模决定着经济活动的规模,其自身的发展速度又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技术进步的速度。在我国的国防产业中,问题更为突出,我国发展国防产业的资金(国防费)几乎都是由国家支出的。由于“资源有限论”决定了在一定时期内,国家可投入国防产业的资金是有限的。我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国防资金投入不可能大幅度提高,国防现代化建设将长期面临资金短缺的局面。资金在国防产业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显得尤为重要了。

2.3 技术

技术是人类为了同自然之间进行物质转换和能量传递,根据实践经验和科学原理而创造的各种手段、方法、技巧和配方。技术作为一种基本的生产要素,通过与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等要素的紧密结合,深刻地改变着工业再生产的面貌,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技术革命和科技进步对产业结构、产业制度和产业格局的改造和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国防产业的发展过程看,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每一个国家不失时机地调整国防资源结构,加快国防军工产业、产品的升级换代,这对于武器装备的更新、提升国防产业效率和增强军事抗衡能力都是极为必要的。此外,现代战争已经进入了高技术战争的时代,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充分展示了高技术条件下现代战争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的大量运用,战争要素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交战双方军事力量和装备技术水平发展不平衡,战争的直接交战空间逐步缩小,战争的相关空间不断扩大。这也充分证明了高技术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

2.4 管理手段

在社会高度文明的今天,管理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参与到生产过程中,并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十六大报告中也提到,管理要素要按贡献进行分配。可见,管理作为一种无形的生产要素已经慢慢被人们所重视。一项有效的管理方法,可以使一个企业在相同的资金、人员和技术设备的投入下,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这已经在很多活生生的案例中得到验证。但是,综观中国管理20多年的艰辛历程,原本我们可以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取得更大的成就,但却因为我们的管理跟不上,给我们留下了不少的遗憾,这一问题在国防产业的发展中尤为突出。因此,在将来国防产业的改革和发展中,我们一定要重视管理手段这种无形生产要素所起的作用,并力争使它的作用发挥到极点。

2.5 信息化改造

信息化改造的主要作用来自网络经济和网络技术的三方面功能:①技术基础的优化功能。信息不仅具有极强的渗透能力,而且具有影响全局的特点,此外,网络技术还提供了新型的知识载体。一切其他方面的技术,都可以借助于网络技术,并通过这些技术能够使其作用发挥到极致。②知识存量的改造功能。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已进人大科学时代,各门学科相互融合、相互影响,新的发现、新的发明层出不穷,知识存量已经达到了相当大的地步,并且因人类独特的知识创新能力,知识还在不断地扩张。由此可见,由于知识存量之大,只有使人们借助网络技术,才能迅速且以极低的成本获得实现目标的信息,大大降低了国民经济产业结构改造成本和国防产业结构的改造难度。③创新能力的价值功能。网络经济实现了全球知识和信息的共享。然而网络经济并非就是技术改造、技术革新,它的核心是在开放的条件下,通过信息为创新提供路径,使创新思维在信息支持下迅速产生成果。网络时代的到来,要加快国防产业结构优化的步伐,就是要突出信息技术的核心作用,加大信息产业对国防产业结构的影响和作用,使国防产业的结构构成与网络时代的经济、技术要求相吻合,与高技术战争的有效供给目标相适应。

3 优化国防产业增长结构的措施

近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稳步提升,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国际安全环境变得对我们更加有利,围绕中国和平崛起的话题越来越被世人关注。但与此同时,在这一系列成绩与繁荣景象背后,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新世纪初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给我国的国家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优化国防产业增长结构、提升国防产业效率和增强军事抗衡能力,已成为我们国家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借鉴日本、德国、巴西等军事强国发展国防产业的经验,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优化我国国防产业增长结构。

3.1 增加高科技研究开发的投入,为国防产业提供高技术依托

国防产业既是国防建设的主体,又是经济发展的主体,具有经济和国防双重主体的特征。因此,国防科技既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是国家安全防卫的基石,可以说谁掌握了国防高科技,谁就掌握了未来世界。日本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一直坚持国防科技有步骤地发展。近年来,日本对军事科研的经费投入持续保持10%以上的增长,并在很多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据美国国防部发表的报告称,日本的国防科技发展势头强劲,在不少领域里已经与美国并驾齐驱,甚至超过了美国。而我国的军费投入相对落后,中国国防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姜鲁鸣指出,1990年以来,中国国防经费总量虽然增加较快,到2003年底总额为1 853亿元,约合224亿美元,仅占gdp的1.69%,比世界国防费占全球gdp平均2.6%的比重低了0.91%。因此,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比如鼓励民间企业介入并开发同国防装备有关的高科技,把许多尖端的民用技术直接用于国防产业的生产,为国防产业提供强大的技术依托。

篇5

淮海经济区于1986年3月成立,是全国第一个跨省横向联合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由江苏、山东、河南和安徽4省14个地、市组成,包括97个县(市),总面积为17.8万平方公里,土地面积占全国的2.3%,2010年末户籍人口占全国的11%,中心城市为徐州,淮海经济区东接齐鲁、南连江淮、东接淮海、西临中原,拥有亚欧大陆桥东部桥头堡的突出区位,承担着中国经济东靠西移接力站的重任,从全国的经济总局来看,加快淮海经济区的资源综合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如何推动淮海经济区物流资源军民融合发展,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军用资源和民用资源的相通性、相关性、替代性越来越明显,军民融合已成为世界各国实现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的比由之路。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通过规划计划将物流资源军民发展目标有效融合、直接促进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不仅为军事物流建设节省了大量资源和建设成本,提高了经济生产能力,而且有效地统筹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增强了国家综合实力。目前,在西方军事强国中,约85%的军事物流资源同时也是民用资源,80%以上的民用物流关键技术及设施设备等被直接运用于军事物流。美国是积极推行军事物流军民融合建设的典型国家,冷战结束后,美国通过建立跨部门的联合协同机构,构建军民融合型企业,制定军民融合政策法规,实施各种军民融合建设专项计划,逐步形成了“军民融合”的军事物流建设体系,从而提高了整个国家科技工业基础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

目前,军民融合的军事物流体系是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重要内容,是推动我军后勤创新发展的根基。经过军队和地方的共同努力,军事物流军民融合式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2008年雪灾、“5.12”汶川大地震等重大行动中,军事物流以军民融合的方式向部队提供了物资保障,满足了救援部队的物资需求,基本完成了保障任务。

成绩是肯定的,但总体来讲,目前在物流领域军民融合的成功案例还较少,存在的问题还较多。但研究的内容相对集中,范围比较窄,特别是关于淮海经济区物流资源军民融合发展的研究还处于空白状态。

二、淮海经济区物流资源军民融合发展研究的必要性

(一)是改变淮海经济区军民物流资源互补性差,结构趋同的根本出路

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淮海经济区军事物流资源与民用物流资源呈现综合结构雷同的状态,只是有强有弱,互补性差,物流资源发展层次偏低。淮海经济区内过多的城市军用与民用在发展相同的物流资源产业,军民分工与融合都不充分,没有形成合力的互补体系,区域之间、军民之间协调发展存在着物流资源产业结构的制约。因此,加强淮海经济区物流资源军民融合发展的研究是改变淮海经济区军民物流资源互补性差,结构趋同的根本出路。 (二)是强化淮海经济区物流资源军民分工与协作,发挥集聚优势的客观需要

发展的现状要求淮海经济区的物流资源产业发展要从构建统一大市场的角度出发,整合现有资源,以优势产业和骨干产业为基础,不断加强军民物流资源产业联系,培育各有分工的产业集群,提升产业层次,拉长产业链,提高产业集中度,并把改造传统物流资源产业和开发新兴物流资源产业结合起来。目前,淮海经济区军民物流资源没能形成上下游产业相衔接的状态,没能把单一产业变成产业群,把点状产业连成产业链,把产业链扩散成产业面。因此,加强淮海经济区物流资源军民融合发展的研究是克服上述现状,强化军民分工与协作,发挥集聚优势的客观需要。

篇6

【关键词】国民经济动员;军民融合;制度创新;技术融合

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是我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国民经济动员贯彻军民融合理念,已经取得很大成绩。但要谋划国民经济动员建设深度发展,实现工作转型,还必须把握好民营经济贯彻军事需求机制、国民经济动员配套制度和加强军民科技创新系统融合等三个环节。

一、健全民营经济贯彻军事需求机制,扩大国民经济动员资源潜力

民营经济产权明晰,利益主体分明,拥有充分的自和高度灵活的运营机制,与市场经济具有与生俱来的适应性,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我国国民经济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民营经济贯彻军事需求机制是推动国民经济动员建设、提高国民经济动员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国民经济动员潜力越来越多地蕴藏在民营经济中,而国民经济动员潜力和能力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形成一个国民经济应变力,即关系国家安全与发展的“应急、应战、化解风险”的全方位应变力,是一种重大战略能力。经过几十年发展,民营经济贯彻军事需求机制已经具备了基础。民营经济在GDP中的比重明显提高,总量已占到GDP的50%以上。2011年1~4月,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投资占总投资的35.1%,民间投资占57.7%。与2003年到2010年平均值相比,政府投资占比下降了8.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加了22.5个百分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到2007年末,我国民营科技企业超过16.2万家;当年技工贸总收入达到9.8万亿元,接近同期我国GDP24.6万亿的40%;长期职工人数达1588万人;研发投入2130亿元;上缴税金4870亿元,出口创汇2867亿美元。技工贸总收入、研发投入、上缴税金和出口创汇都比上一年增长30%左右。中国民营科技企业群体以灵活的民营机制、雄厚的科技资源和创新能力,成长为国民经济的一支有生力量。

为了推动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大动员”国防经济潜力的形成,就必须形成规范的目标形成机制,畅通的信息传导机制、合理的激励机制和有效地约束机制。相应的,就要采取培育民营经济作为军品市场主体、将军事需求融入区域经济和城市经济、加强军民两用技术合作等措施。当前,国民经济动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和应对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形势,在促进国防建设与国民经济建设相互协调发展中的作用不够突出。主要问题之一是市场竞争机制在经济动员活动中的作用发挥不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主体和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态势,价格、竞争、供求等市场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形成市场的均衡。在经济环境方面,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民营经济在GDP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国民经济动员资源越来越丰富,国民经济动员的经济基础――市场机制能够使国民经济动员活动遵循价值规律要求,适应市场供求变化,降低动员成本,增加动员效益。因此,必须根据供求变化,利用价格杠杆,发挥竞争博弈的作用。目前,民营经济在军品市场和经济动员活动中没有取得完全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存在市场准入机制问题和信息不对称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相关部门有必要及时军品供求信息,对民营企业参与军品科研生产进行积极引导。进一步制定和完善配套的制度性规则,给民营经济贯彻军事需求创造更好条件,提供更多机会,把民营经济贯彻军事需求的机制落到实处。

二、制定并落实国民经济动员配套制度,规范国民经济动员活动

国民经济动员作为实现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重要路径,需要法律制度进行保障。考察现有的国民经济动员制度建设,在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从国民经济动员制度的需求和供给关系来看,总体上存在不均衡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缺乏国民经济动员领域的基础法律――“国民经济动员法”。虽然《国防动员法》已于2010年7月1日起开始施行,但是,它不能取代“国民经济动员法”。二是现有制度不完善、不配套,有些制度缺乏可操作性。《宪法》、《国防法》和《国防动员法》都是国民经济动员工作的法律依据,但是作为效力层次很高的根本法和基本法律,其内容主要是原则性、概括性或者框架型的制度规范,基本都缺乏可操作性,配套的法规制度还没有成型。三是从立法成本与收益的关系来看,立法效益较低。

要实现实行国民经济动员法治化,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做到制度需求与供给的均衡。制度均衡就是人们对既定的制度安排和制度结构的一种满足状态或满意状态,因而无力也无意改变制度均衡。反之,当人们对现行制度不满意或不满足,意欲改变而尚未改变的状态则为制度的非均衡。非均衡的状态需要建立新的制度达到均衡。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也是一种商品,尽管造成制度不均衡的原因有多种,但它的供求同样需要达到均衡状态,实现制度的“帕累托最优状态”。虽然在现实的立法实践中这种状态几乎是不存在的,现实中总是处于一种非均衡状态,但无论哪一个法律体系,都应该努力向“帕累托最优状态”靠近,以实现净收益的最大化。我国现阶段国民经济动员法律供求市场的显著特点是法律总体上处于非均衡状态,表现在法律制度供给上的不足。必须通过国民经济动员立法及配套制度建设,进一步明确规定以下基本问题:(1)国民经济动员主体及其职责、权力。(2)国民经济动员对象及其义务和权益。(3)国民经济动员的程序和原则。(4)国民经济动员行为的法律责任。国民经济动员法律规范之间应相互协调。还应通过运行,保持国民经济动员法的权威性、严肃性和稳定性。地方立法机关和地方政府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制定具体制度,保证国民经济动员法律条文的贯彻实施。二是加强国民经济动员的执法工作。《国防动员法》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关于国民经济动员的内容。在“国民经济动员法”尚未制定出来之前,《国防动员法》的有关规定就是国民经济动员工作的直接依据。保证《国防动员法》的实施,主要手段是加强执法工作,完善和强化执法机制。负有国防动员职责的各级国家机关,都是《国防动员法》的执法机关。在《国防动员法》的实施过程中,执法机关必须从国防建设的大局出发,遵循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和有序高效原则,克服地区保护主义、行业保护主义,切实保证动员法在本地区、本部门的顺利施行。三是落实对国民经济动员执法的检查监督。按照我国宪法的有关规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对经济动员法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可以采取立法机关、执法机关和广大群众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立法机关主要检查各级机关制定、的规定、决议是否与国家经济动员法律、法规相一致;执法机关主要检查经济动员法律、法规是否得到贯彻;广大群众主要是对违反经济动员法律、法规的现象进行反映、举报和揭发。对贯彻执行经济动员法律、法规成绩突出的,国家给予表彰和奖励;对给经济动员工作造成较大损失的,国家按照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三、加强军民科技创新系统融合,促进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

加强军民科技创新系统融合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影响国民经济平战转换能力的关键问题。“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动员发展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依靠科技,注重融合”,即要做到充分利用先进的高新技术成果,努力提高国民经济动员的信息化水平,提高国民经济动员项目建设的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提高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军民融合度,提高国民经济的平战转换能力。

由于应用领域和管理体制的因素影响,科学技术被分为“民用”和“军用”,这种分离现象导致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相对低下,并影响科技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从而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动员资源潜力和应变能力。当今世界国防科技工业正由军备竞赛刺激的持续扩张向军民一体化发展转型。为了促进我国民用高新技术企业开拓国防现代化领域的市场,构建基于高新技术和新竞争力的国家安全体系,必须群策群力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国民经济的平战转换能力。

对于军民科技创新体系的融合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视角把握思路:一是从军民科技资源配置角度,进一步推进国防科技资源配置的市场化进程;建立多层次的评价标准体系;完善招标制和国防合同管理制度;实行诸军兵种联合研制的科研管理体制;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及各项智力劳动成果;重塑国防科技创新系统,建立相应的政策支撑体系;发挥民用科技优势,为国防科技发展服务。二是建立军民科技创新的虚拟模式和柔性组织体系。在军工企业改革中实施虚拟组织模式具有现实意义。具体来说,就是以专业化分工为基础,利用网络技术作为作为实现组织之间联系的手段,以项目为联系纽带,以技术合作为联盟的起点,以技术开发贯穿全过程,并以分享高新技术成果和效益作为联盟目的,强调联盟成员之间的合作和知识、信息技术与资源共享。建立军民技术联合研发的柔性组织体系,从实践形式上看,主要有虚拟企业和虚拟研究中心。通过解决内部资源开发和外部资源整合、培养军民企业核心竞争力、健全军民企业间的信息网络、加强以动员项目工程为统一各方参与企业的管理手段、选择适当虚拟方向和对象等工作,建立动态灵活的虚拟组织体系,使企业能够用从容不迫地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获得长期的经济效益。企业获得了经济效益,就能为动员能力转换创造条件。三是构建区域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系统。即通过创造良好环境、完善科技中介机构、建立区域性公共信息网络等手段,构建区域军民融合的联动体系。通过发展风险投资基金、联办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板市场,推进企业产权资本化、证券化,完善金融市场、创新金融产品等手段,加快构建区域军民融合科技资本市场。通过科学筛选军民融合产业化项目、建立区域军民融合产业园等手段培育配套企业,实现产业集聚。区域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系统的建立和发展,将大大促进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提高国民经济动员项目建设的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使国民经济的平战转换摆脱技术约束。

参 考 文 献

[1]周建平.《认清形势,明确目标,科学谋划“十二五”国民经济动员发展》.载《中国国防经济》2010(1)

[2]李刚.《初论国民经济应变力》.《军事经济学院学报》.2004(2)

[3]《我国民营经济总量占GDP50%以上》.《人民日报》.2011,7(8)

[4]束洪福.《中国民营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高峰论坛拉开帷幕》.载《科技日报》.2009,2(13)3

[5]周建平.《认清形势,明确目标,科学谋划“十二五”国民经济动员发展》.载《中国国防经济》.2010(1)

[6]于川信,周建平.《军民融合式发展理论与实践》.军事科学出版社,2010(3)

[7]胡青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J].企业导报.2009(10)

篇7

关键字:工程测量;发展;技术;未来;管理工程测量同其他测量一样,是测绘科学的一个分支,基本建设工程从规划、设计、施工、竣工直至运行管理,步步离不开工程测量,有“施工的灵魂”的称号,在工程建设中起着“眼睛”、“尖兵”的作用。

1 工程测量的历史

工程测量在我国有着深远的历史:定向工具“司南”、《地形图》、以及“大清一统舆图”无不诉说着我国测量学的久远。

我国测绘事业自1949年进入迅速发展的时期。1956年建立了国家测绘总局,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建立了全国范围内的大地控制网,测绘了全国基本图和不同比例的大量地形图。随着大规模的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军事工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近几年提出的新农村建设,各种大、高、重、深的建设工程不断增多,测量难度不断增大,向工程测量提出新的挑战,无疑也推进了工程技术和科学的迅猛发展。测量过程细致的分类为:钢卷尺---经纬仪---全站仪---测量机器人---三维激光扫描仪。

2 工程测量的发展

工程测量领域正逐渐从陆地转到海洋空间,从地球表面延伸到地下、水域和宇宙,如核电站、摩天大楼、南北极站、太空站、海底隧道、跨海大桥、大型正负电子对撞机。服务范围已经扩大到了国民经济、国防建设与地理信息有关的各个领域。随着传统的测量技术向数字化测量工程的转变,21世纪我国工程测量技术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是:“3S”技术支撑的测量技术在信息采集、数据处理和成果应用等方面正步入数字化、可视化的新阶段。测量学已成为研究对地球和其他实体的与空间分布有关的信息进行采集测量、分析、显示、管理和利用的一门科学技术。现在测量学正向着近几年兴起的新学科---地球空间信息学(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简称Geomatics)跨越和融合。

3 工程测量的现状

近几年,引进新技术起作用较大,红外测距仪和电算应该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改变了几十年来使用钢尺量距和对函数表的落后面貌。其他如空间技术的应用、控制网的优化设计、以及电算在非数值方面的应用也取得突破。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测量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所涉及的内容派生出许多学科:大地测量学、地形测量学、摄影测量学、海洋测量学、矿山测量学、工程测量学和地图学。实际生活中工程测量学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如98抗洪、三峡库区滑坡监测、TCA2003测量塔柱动态变形、GIS系统数据采集、桥梁监测、道路施工和露天煤矿的挖掘监测、体育竞赛测量、水准测量、高精度工业测量、隧道开挖的地质超前预报及断面测量、遥感图像处理、GIS建库、三维景观数据的快速测量、特种测量及军事应用。可以看出工程测量已经影响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正以它独特的方式提升着人们的生活质量。

对于近几年兴起的比较前沿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的有以下几个技术:1、RS 用传感器采集目标物的电磁波信息,经处理、分析后识别目标物,揭示几何、物理性质的相互联系及其变化规律。2、GIS 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系统支持下,把各种地理信息按照空间分布及属性以一定的格式检索、存储、输入、更新、显示、制图和综合分析应用的技术系统。3、Digital Cartography利用计算机输入、输出等设备,通过数据库技术和图形数字处理方法,实现地图数据的获取、处理、显示、存储和输出。4、最近特别突出的结合技术是Integration of GPS, RS and GIS technology, 集成的3S技术包含:用于快速提供目标位置的GPS,用于快速实时提供大面积的物体和环境的信息5、卫星重力探测技术(Satellite Gravimetry)通过对观察对象的轨道运动拍摄和参数变化的分析,了解研究地球的重力场的精细结构6、最具潜力与发展空间的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主要由计算机组成的高级人机交互系统,创造一个以视觉感受为主,包含听觉、嗅觉、触觉的可以让人感知虚拟的环境。很有可能随着它的发展和成熟应用到心理治疗等方面。从这些高新的测量技术中发现测量发展是一门与前沿科学技术联系紧密的科学,它的发展必然带来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升

4 工程测量的未来任务

对于未来工程测量,参照国外的发展情况我们应该做好:(1)、工程测量技术和手段更新换代:把新技术理论与本学科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利用遥感、航空摄影、卫星像片等信息把传统的测距、测高、测图、内业计算、繁杂工序的绘图,朝着内外业结合、自动化发展。(2)重视软技术,加速管理科学现代化,提高综合效益:大地、航测、制图、服务阶段有规划设计、施工安装、运行管理,所以科学管理至关重要。微电脑辅助管理是现代化管理的必经之路,分工管理才能有物质生产变为信息生产,才能管理创造生产力。(3)工程测量标准化改革成必然:要将技术规范结合国情特色,创造性的执行。同时建立健全制度,保证工程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4)研究相关科学,扩大服务领域:将来的工程测量不单是直接服务国民经济的学科,必将为城市管理(公安、消防、文卫、税务等)、县镇村的规划建设扩大服务。

5 工程测量的未来预测

我们可以预测工程测量将在下列方面迅猛的发展: 1、在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应用)方面将进一步拓展 2、在大型工程的建设和新建的大型项目中必将发展基于知识的信息系统。3、工程测量也必将拓展到人体科学监测,比如身体各个器官,各个部位的围观测量和显微影像观察。4、光、机、电测量方法、光机电传感器测量方法必将在未来的科学测量中广泛应用、普及5、“3S”技术(GPS、RS、GIS)也必将与实际的工程项目结合实用。6. 质量控制、几何重构、设备的3维测量以及大型和复杂结构建筑必将是工程测量学发展的一个明显特点。 7、处理数据中建立、辨识和数分析学物理模型也必将成为工程测量学高等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程测量技术迅猛发展,一方面、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对工程测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而使工程测量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另一方面,新的科技为其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源源不断的动力。工程测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品质,为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正禄,李广元,潘国荣,靳丰祥,张贤洲,刘元庆,潘建平《工程测量学》武汉大学出版社

[2]杨正尧《测量学》化学工业出版社、

篇8

过去的xx年,是我市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是面对挑战、迎难而上、负重前行的一年。一年来,我们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部署,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目标,坚持既定发展定位和成功发展思路,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全市呈现出经济发展、事业进步、民生改善、社会和谐、人气旺盛的喜人局面。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人民万众一心、团结奋斗的结果,也是你们大力支持和辛勤奉献的结果。在此,市委、市政府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过去的一年里,驻齐部队指战员和武警官兵,继承和发扬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把zz当故乡,视人民为亲人,积极支持地方建设,在清除冰雪、抢险救灾、扶贫济困、植树造林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为我市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和全省双拥模范城“六连冠”立下了卓越功勋,展示了人民军队文明之师、威武之师、胜利之师的精神风貌,赢得了全市人民的信赖和爱戴。全市烈军属、伤残军人、复员转业退伍军人、军队离退休干部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发扬光荣传统,永葆革命本色,关心地方,奉献家乡,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xx年是实施“xxx”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克服金融危机影响、保持全市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关键之年。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我们的共同责任,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是我们共同的目标。市委、市政府号召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全市人民,要全面贯彻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强基础、调结构、增效益、惠民生、促和谐”的总体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真抓实干,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要牢固树立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思想,把双拥工作与构建和谐社会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把我市双拥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篇9

这次会议是深入贯彻落实区委二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区“两会”精神,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党管武装工作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进一步做好今年的人武工作,全面加强人武工作正规化建设,促进我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都有重要意义。刚才,**同志做了很好的报告,认真总结了去年全区武装工作,深刻分析了当前形势,全面部署了今年武装工作任务,我完全同意,请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做好武装工作,加强国防和民兵预备役建设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武装工作的责任感

坚持党管武装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一项重要的政治原则,是推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不断发展的根本保证,是各级党委、政府一项义不容辞的职责。做好人民武装工作,不仅关系国家安危、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也是凝心聚力,兴惠富民,实现我区跨越发展的需要。刚刚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军分区党委、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区人武部团结带领广大专武干部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科学谋发展,精心保稳定,思想政治建设深入推进,综合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党管武装、双拥共建工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区人武部被国防部评为全国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全区武装工作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了较好成绩。特别是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参与生态建设、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我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赢得了社会的赞誉和好评,在此,我代表区委、人大、政府、政协向受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向工作在武装战线上的广大专武干部和民兵预备役人员致以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2010年,是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关键之年,是**市成立50周年的大庆之年,也是我区调整远期发展方略的承上启下之年,要开好局、起好步,就需要动员包括广大专武干部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在内的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致力于加快**区的发展。因此,我们一定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社会稳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武装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促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二、服务大局,为全力打造**陆港经济区作出新贡献

民兵预备役工作是一项地方军事性工作,与地方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积极投身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光荣事业,是民兵预备役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和平时期锻炼部队、考验部队、提高战斗力的有效途径。一要争当经济建设主战场的骨干。民兵预备役人员是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要积极构建经济建设与民兵工作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机制,发动和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积极投身全区经济建设的主战常各乡镇、各部门要通过各种形式,不同载体,为他们提供信息服务,帮助解决资金困难,引导他们树立发展意识,理清发展路子,选准致富门路,掌握致富本领,使他们成为生产骨干、技术能手、行业标兵。二要争当精神文明建设的标兵。要不断适应民兵预备役人员特点,充分发挥人武部优势,把民兵预备役人员组织起来,积极参与到文明城市、卫生城市、森林城市等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争做精神文明的建设者、传播者和维护者。要进一步加大科学理论、先进思想文化、时代文明新风和社会正气宣传教育力度,引导他们带头移风易俗,带头抵制封建迷信。要组织他们积极参加公民道德建设,以实际行动推进“三德工程”建设和双拥共建工作。要认真总结经验,培育典型,创新载体,以点带面,在构建和谐**中发挥积极作用。三要争当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的突击队。民兵预备役人员具有政治素质好,作风纪律严,作战能力强等优势,是执行急难险重任务的生力军和突击队。要牢固树立前列意识、有为意识和忧患意识,尤其是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更要发挥优势,义无反顾地履行职责,为地方党委、政府分忧解难。要科学组织、周密部署民兵预备役人员的参建工作,尤其是在防凌防汛、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等关键时刻,要勇挑重担,冲锋在前,敢于克难点、攻险关,切实提高民兵预备役的作战能力和执行任务能力,确保紧急情况下能够“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四要争当维护社会稳定的卫士。一个地方的发展,离不开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当前我们面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是可以大有作为的“黄金发展期”,又是诸多不稳定因素的“矛盾凸显期”。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要带头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头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以个体带动整体,在维护全区政治稳定、化解矛盾纠纷、处置各类突发性事件中充分发挥示范作用,为建设“平安**”多作贡献。

三、加强领导,推动全区武装工作迈上新台阶

篇10

今天召开县2011年度冬季征兵工作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全国征兵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全面安排部署我县冬季征兵工作。刚才,会议表彰了2010年度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宝年同志在总结去年征兵工作的同时,就今冬征兵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我完全同意,请同志们会后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就今年征兵工作再强调以下三点:

一、深化思想认识,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征兵工作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源头”工程,是事关国家安全、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大事,也是党和人民赋予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端正思想,提高认识,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认真做好年度征兵工作,切实把政治合格、素质过硬的优秀青年送入部队。

(一)做好征兵工作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地区稳定的重要保证。当前,国际形势正处于深刻复杂变化之中,我国安全形势面临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只有大力加强国防和军队质量建设,提高战斗力、增强威慑力,才能捍卫国家和领土的完整。军队的基础在士兵,士兵的基础在新兵,做好征兵工作,向部队输送高质量的兵员,是提高军队建设质量和生成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对此各级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

(二)做好征兵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是党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其中之意。征兵工作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方面,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这既是政治任务也是基本要求。征兵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涉及面广,关乎社会和谐稳定,关乎政府和兵役机关的形象,做好征兵工作对于取信于民,维护群众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各级一定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抓好征兵工作落实。

(三)做好征兵工作是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做好征兵工作,不仅是精兵强国的基础,也有利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青年人经过部队这个大学校、大熔炉的培养锻炼,绝大部分人政治上比较成熟,吃苦精神强,有的还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技术,复员转业后能够发挥优势,带领和影响周围群众致富,成为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群体和力量。可以说,送走一个合格兵,回来一个致富人,现在为部队输送一批合格的兵员,就是为以后经济发展储备一批带头人,为社会稳定储备一批骨干力量。因此,做好征兵工作既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又是加快我县经济社会率先突破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现实需要。

二、强化政府职能,推进征兵工作有序开展

征兵工作是政府行为,各镇、各有关部门务必强化政府在征兵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认真贯彻执行征兵命令,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年度征兵工作任务,工作中要具体发挥好“三个作用”:

一是要充分发挥好政府的主体作用。各镇要把征兵工作列入四季度的中心工作,切实将冬季征兵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上重要位置,健全制度,加强组织,建强征兵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及时抽调思想好、作风正、业务精、责任心强的干部参加征兵工作,切实做到宣传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保障到位,确保征兵工作顺利进行。

二是要充分发挥好部门的职能作用。征兵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时效性很强的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要求很高,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提供便利,搞好服务,积极为征兵工作创造条件,确保各项工作有效落实。公安部门要严格把好政治审查关,坚持实行“三级政审”、“区域联审”制度,该走访的走访,该跨区调查的跨区调查,尤其是要抓好长期在外打工应征青年政审,确保每个新兵政治合格;卫生部门要严格把好新兵体检关,要抽调业务精、素质好、有经验的医生组成体检队伍并搞好培训,并提前选配好有经验的医生参加县征兵办工作,加强对全县征兵体检工作的检查指导。财政部门要按照年初预算和征兵工作的具体实际,按时足额划拨征兵经费;教育部门要把新兵的文化质量作为硬指标,采取有效措施,主动做好工作,想法设法提高征集高文化素质兵员的比例,同时要认真审查把关,杜绝假文凭、假学历等问题。其它相关部门在征兵工作中要尽可能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克服与己无关的认识,切实为征兵工作提供优质的服务。

三是要充分发挥人武部门的指导作用。征兵工作是一项人员集中次数多、人员集中数量大的政治活动,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会引发问题。人武部门作为征兵工作的职能部门,要切实发挥主导作用,加强组织筹划,经常深入基层一线检查指导。特别是在征兵的主要阶段,要现场办公,及时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同时要加强巡回检查,切实把好每一道关口,真正把各项基础工作做细、做实、做好,确保今冬征兵工作正规有序、公正廉洁、安全稳定。

三、优化征兵环境,确保征兵任务顺利完成

优化社会环境是搞好征兵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多年来,我县征兵工作总体形势很好,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根本变化,部分干部、群众的国防意识淡化,履行兵役义务的观念淡漠,一些农村青年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参军的积极性大幅下降,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征兵工作的顺利进行。对此,各镇、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把握政策,进一步加大征兵工作的宣传动员力度,着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全面优化征兵工作环境。一方面要突出国防教育,努力营造良好工作氛围。要以农村宣传教育为重点,尤其要把适龄青年中文化程度比较高且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人作为重点对象,加强兵役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使广大干部群众和青年了解我国的兵役制度和法律规定,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防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并针对现在部队待遇提高、士官选取比例加大、个人前途有所保证的实际,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充分调动适龄青年参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支持、热爱国防建设和重视征兵工作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要突出廉洁征兵,努力维护政府和军队的良好形象。实践证明,征兵廉政建设搞的好,征兵的政策规定就执行的好,新兵的质量就能够得到保证。为此,我们必须把征兵廉政建设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不断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和查处征兵中的不正之风。各镇、各有关部门参加征兵工作的同志要以身作则,坚持原则,秉公办事,遵法守纪,取信于民,着力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确保征兵工作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