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与线下教学的优缺点范文

时间:2024-01-02 17:45: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线上与线下教学的优缺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线上与线下教学的优缺点

篇1

[摘 要] 随着教育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教育与互联网的纵向融合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方向,在国家互联网+教育发展政策的推动下,在线教育飞速发展,呈现出各种形式。O2O教育作为线下、线上相混合的教育模式逐渐得到了推广。基于教学评价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从大学O2O教育教学评价的现状和问题入手,针对评价对象、资源评价、效果评价和实施评价等教学评价构建的几个方面进行了重点分析,相关研究内容对大学O2O教育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混合式教育;教学评价;O2O;教学模式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7. 108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7- 0239- 03

0 前 言

随着教育信息化步伐的不断加速,“互联网+教育”的产业模式融合得到快速发展,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教育模式不断涌现并发展。目前主流教育模式主要有教育组织到个人的B2C在线教育模式,个人到个人的C2C在线教育模式,线下线上相结合的O2O教育模式以及大型在线课程MOOC等。

O2O教育模式是一种混合式教育模式,其将传统的线下教育和先进的在线教育进行优势互补,有机融合具有较好的教学质量被普遍采用。大学O2O教育在大学传统的线下教育的基础上,是基于校园网或广域万维网进行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的一种延伸,是教育信息化浪潮下大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走向。

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驱动力的,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主管和客^价值分析的相关活动。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评价的两个主体,包括教学内容评价、教学方法评价、教学环境评价和教学管理评价等方面,既是定性的分析,又是定量的测量。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成绩为主要测量指标的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以质量为标准的教师教学评价和课程评价三个方面。依据客观性、整体性、指导性、科学性和发展性的原则,其功能主要体现在导向功能、鉴别和选择功能、反馈功能、咨询决策功能、强化功能和竞争功能等多方面。

大学O2O教育教学评价重点关注了基于O2O(线下到线上)教学模式大学教育的教学评价相关问题,通过分析大学O2O教育教学评价现状和问题,探寻大学O2O教育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1 大学O2O教育教学评价现状

O2O教育起源于2006年的清大学习吧,而后被学尔森教育集团采用,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在大学教育中得到长足的发展。目前,大学O2O教育教育的主要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传统教育+校园网教育平台的本地化混合模式,另一种是传统教育+大型课程在线(MOOC)平台的非本地化模式。两种模式各有优缺点前一种模式混合度较高,整体性较强,后一种模式开放性较强。针对第一种模式研究者对所在地区的6所高校的24门线上、线下混合教育模式课程(涵盖理工类、管理类和医学类等多个学科门类)的评价考核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63%的教学考核仍以传统的线下考核为主,开展线上考核的课程其考核点主要包括:在线签到占47%以上,在线测试占23%,在线作业占67%。可见第一种模式的教学评价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在线教学评价缺失,已开展在线评价的教学评价形式简单,已开展在线评价的教学评价缺少对教师的评价和对教学过程评价。针对传统教育+大型课程在线(MOOC)平台的非本地化模式,研究者针对中国大学MOOC、超星慕课和好大学在线平台下的部分O2O教育模式的课程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由于在线课程的非本地化导致在线教学评价和线下教学评价内容整体性不强,70%的课程提供者注重慕课平台的在线教育功能,其教学评价也以线上评价为主。线上教学评价依然局限于在线签到、在线作业和在线认证或测试几个方面。纵观两种教育模式下的教学评价,其评价内容的统整性、系统性不足,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缺失,缺少对教师评价和教学过程评价等问题十分突出。

2 大学O2O教育教学评价的构建

大学O2O教育教学评价是围绕其教育教学活动展开的评价活动。吴东醒在其研究中给出了混合学习的教学模式框架 [1 ],如图1所示,教学评价是整个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反作用于前期分析、设计、和实施,其内容组要包括教学资源评价、教学效果评价、教学实施评价几个重要部分,本文将对大学O2O教育教学评价构建的关键内容加以解析。

2.1 评价对象解析

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指导的决策,从系统论的角度其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决策支持评价管理系统,相应系统的建立必须明确系统研究评价的对象。借鉴余胜泉关于网络教学评价的范围模型 [2 ],大学O2O教育教学评价对象主要包括教师、学生、教学资源三个组成部分。对教师的评价主要指标包括:教学前期准备、教学资源的设计和提供、教学实施过程中线下/线上教学的组织和互动等方面。对学生的评价包括:线上/线下教学活动的参与度(包括态度、方法、互动情况、资源利用情况等教学活动相关内容和作业、实践、考试等学习结果性内容)。对教学资源的评价将从教学材料、教学环境及教学后援系统三个方面展开。

2.2 教学资源评价

教学资源评价围绕教学资源的组成的三方面:教学材料、教学环境和教学后援系统展开。

教学材料评价包括线上教学的数字化信息资源评价和线下实体教学材料的评价。线上教学的数字化信息资源评价包括资源的科学性、合理性、针对性、广度、内容形式、交互性、资源的结构与引导等多方面进行评测。线下实体教学材料的评价包括教材评价、素材评价、补充材料评价等方面。

教学后援系统评价主要针对网络教学平台系统展开。后援系统是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的支持者,其评价要重点关注其对学习的功能支持、设备支持、信息存储管理支持等,主要考察点有网络线上学习平台的安全性、可靠性、便捷性、教学支持性、资料的存储和管理工具、教辅管理能力及相关服务的提供等。

教学环境是教学参与者与教学材料、后援系统之间进行交流过程中形成的氛围,是教学开展的具体情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学环境评价涉及到线下教学的具体硬件性资源的利用效果和组织方式,涉及到线上教学的虚拟环境的建立。

2.3 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效果评价是教学的可检验性的具体体现,教学效果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标准的达标程度的总结性评价,其往往发生在教学过程的完成之后。评价的对象主体是学生,也即是对学生的评价,线下、线下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完成,如笔试、实践操作、线上测试、在线答辩、证书获取等多种形式进行量化管理。需要注意的是线上/线下教学效果的联合评定,单纯只看线下考试的评价是片面的、不科学的评价。

2.4 教学实施评价

教学实施是在教学设计之后实现教学目标的具体过程。具体教学实施既要符合前期分析教学对象的特点,又要依据教学的内容,是对教学设计和既定策略的执行和验证,其考核是教学形成性评价,在形式上符合过程性考核的范畴。O2O的教学模式教学实施过程分为线下课堂教学和线上教学,线下教学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其评价标准和体系已经成熟完善不再过多讨论。上教学的实施评价要实时关注学习主体学生的学习反馈,如学生的教学积极性考核,资源利用率考核,多种教学形式(网上讨论、微课、在线协作)的参与度等。线上教学的另一个主体就是教师的相关评价,包括教学中教学资源的设置、教学活动的引导与组织、在线作业的批改、教学互动等多方面内容。教学实施评价的另一个重点就是线下/线上的连接与转换评价。O2O强调线下/线上的有机融合,即教学的整体性。二者的结合度评价是教学开展的重要内容,包括线下/线上内容的相关度、合理性、时间性等多个方面。

3 结 论

O2O教育作为线下、线上相混合的教育模式逐渐得到了推广,尤其受到以传统线下教育为主的教育组织或单位的普遍欢迎。大学O2O教育起步并发展,但并不成熟和完善,其教学评价的开展就是要发挥教学评价决策的诊断、激励、调节和反馈作用,使其健康有序进行。本文重点分析了大学O2O教育教学评价的现状和问题,并从评价对象、资源评价、效果评价和实施评价几个方面进行了重点分析,相关研究内容对刚刚起步和发展的大学O2O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职教云素描在线课程设计应用

一、归纳学习点

素描作为艺术类基础课程,在国内开设历史较长。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形体、结构、明暗、透视、比例等知识点与技能点成为该课程之基础。要将素描课程转化为在线课程,就需要把握这些重要的知识技能点。随着专业的发展,针对绘画类和设计类,素描教学出现了不同分支。设计类素描在形体、结构、明暗、透视、比例的基础上,分化出符合设计类专业的结构素描和装饰素描。结构素描用线条表现物象,以理解和表达物体自身的结构本质为目的,在表现中将观察测量与推理结合,往往忽视对象的光影、质感;装饰素描是以素描的表现形式对被装饰物进行形式美感方面的思考和加工处理,即通过装饰性的概括,进行有规律的重构与创造。作为讲究与市场结合的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在素描教学中注重结构素描和装饰素描是必然的。因此,结构素描和装饰素描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是此次素描在线课程设计需要考虑的。基于这样的分析,将素描在线课程的学习点归纳为20个,其中基础知识5个、结构素描7个、装饰素描8个。基础知识包括点线面造型元素、比例、轮廓与结构、透视、空间、构图;结构素描包括单个几何形体、多个几何形体、静物组合,是基础知识的实践;装饰素描部分包括平面化、概括取舍归纳、组合构成、秩序化、简化、装饰表现等。这样的建构,既包含了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学习素描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点、技能点,又使每个知识点各自独立,便于教师有选择地重组学习模块。至此,素描在线课程的教学设计完成。

二、重视过程表现

素描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部分教师往往采用示范、讲解、改画的方式进行教学;在线上教学时,教师可通过示范视频以及对作品的评讲进行教学。素描表现重视整体性、准确性,教师需要通过视频记录素描表现的全过程,包括构图,整体—局部—整体的表现过程,用轻重虚实等不同的线条表现对象的形体、空间、透视、结构以及后期调整,等等。评讲也是重要环节,教师应针对学生在课程中和课程后创作的作品进行评讲,使学生了解自身作品的优缺点,并通过视频记录评讲过程。在此次素描在线课程开发时,教师应重视过程表现,通过视频把抽象的知识点转化为可视的形象、连续的过程,尽量使在线课程与以往一对一、一对多的教学方式一致,减少信息的流失。剪辑时,教师在重点环节保持正常节奏,在刻画和修改等次要部分则加快速度,以免学生在观看视频时产生视觉疲劳。同时,重点环节应保持原始的配音,部分环节在后期剪辑时加入新的配音或字幕,使素描的要领在过程展示中得以体现,并加深学生的印象。重视过程表现能最大限度地弥补在线课程教学的弊端,教师应充分利用数字化、网络化的特性,用影像记录教学过程。这样,学生观看影像就相当于观看教师的一次示范。

三、基于职教云的课程建构

当课程拍摄、剪辑完成后,就可以在职教云开设此课程。教师通过账户、密码登录系统后,设置课程简介、教学团队、班级、导学、教材、课程设计、题库、作业、考试等信息。课程简介即介绍素描课程的基本信息,包括课时、适用对象、学习目标等信息;教学团队除主持人外,还可设置为同一课程的其他教师;班级可导入正在学习该门课程的行政班;导学用视频的方式介绍课程,引导学生学习;教材选择正在使用的教材,也可加入辅助教材;课程设计是课程建构的核心,把前期的设计设置在职教云平台上,需要建目录,再把已经做好的PPT、视频等资源关联到目录上,该入口还提供从资源库、MOOC学院导入课程;题库设置有选择题、判断题、问答题等类型,作业中有附件作业的类型,可以弥补不能上传图片(线下作业可用图片方式保存)的缺陷;考试只有题库考试和登分考试两类,不适用于素描这类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总之,虽有一些遗憾,但职教云平台还是能够支撑素描课程的在线教学,并且在存放资源、个性化教学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四、在线课程教学

素材上传并设置完成,便可开展在线课程教学。职教云平台将签到、讨论、作业、考试、课件、投票、小组PK、头脑风暴、问卷调查、测验、评价、学生总结这些课堂教学中的常见手段和环节运用于在线课程教学,并分成课前、课中、课后等不同模块,使网络在线教学具备以往课堂教学的特点。素描在线课程统计具体信息如图1所示。教师在素描在线课程教学时,更多利用手机App进行操作,手机已经是学生常备的工具,使用也更方便。如,签到、讨论、头脑风暴、问卷调查、测验、评价等模块在手机上完成,在电脑上学习课件效果更好。教学时,教师要注意线上、线下的切换和结合。如,签到时间如果固定,部分学生就可能会利用漏洞冒签,这就需要教师变换签到时间或者常规考勤了。由于素描课程对学生的技能水平有一定要求,对于课件学习,教师可安排课外时间进行,技能训练则在课堂上线下进行,以通过线下训练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此外,教师对于讨论、评价等模块要及时反馈,否则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其参与度下降。在线课程教学在生成数据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统计分析板块会保存数据,以便教师查找相关数据,这对于教师改进教学方式和后期研究很有帮助。

篇3

关键词:多微驱动;混合教学;SPO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8-0133-02

一、引言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是我校计算机类的核心平台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课程教学最初采用传统的按章节、知识点传授的方法,学生掌握的基本都是“惰性知识”;其后开展了基于案例式教学的实践,将知识点梳理后逐步嵌入到案例中,层层推进,使得课堂教学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起来,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有一些根本性问题有待解决。本课改顺应当前在线网络化学习的趋势,提出了“多微驱动”――基于“微课程”、“微测试”、“微社交”等多种“微”手段来组织、监控、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实施线上自主学习和线下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改革的设想。经两年来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研究思路和过程

(一)研究思路

1.改变教学资源组织方式,提升学生学习和教师的管理效率。借助在线教学平台,可以将自编教案、微课资源、习题、测验等碎片化的资源按知识点或其他需求进行整合,供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学生使用。例如:在预习阶段可以将前导知识关联进来,有助于提升学生自学效率,通过课前微测验便于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2.转变课堂教学的功能定位。通过SPOC混合教学模式,将传统的“堂上听课堂下答疑”翻转为“线上学习堂上讨论”,将部分知识的学习放在课堂外,释放出较多的时间来进行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和讨论。

3.改进教学评价方式,实现学习过程支持,实现分层教学。借助在线教学管理平台,教师可以洞悉学生学习的各方面状态信息(前续课程成绩、各阶段表现、个性、优缺点等),对进度落后者进行预警和帮助,并可能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譬如在课堂上某些关键点,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主动要求部分学生做一些特殊的练习和思考。

(二)研究内容和过程

1.查阅相关资料,进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SPOC课程资源规划和教学设计。主要从学习目标、重难点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策略制定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改善传统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及质量。

2.SPOC课程资源开发和网站建设。微课程在混合教学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它不仅是课堂的补充,还是课前预习或课后拓展的重要学习资源,学生将在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内容和学习数量上有更多的主动选择权。配合其他的资源,为学生的自组织学习提供支持与服务。除了微课程外,教学资源还包括:用于评测学生掌握程度的试题库及试卷;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和自我反思的讨论、头脑风暴;用于获取学生学习反馈的调查问卷;用于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编程能力的案例;用于课后进行提高、综合性学习的作业和练习等。大多数资源均根据培养计划、教学大纲、学生学情通过自制或定制的方式获得。

3.SPOC课堂教学的设计。在线网络教学平台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评测手段,课堂教学过程也需要因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的改变而发生相应的变化。课题组综合采用了翻转教学、课堂测验、讨论/探究性学习、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习者的学习潜力和热情,下面是针对2015级学生的一次典型的课的教学过程。

4.考核评价体系的设计。以期末考试为主的终结性评价无法激发学生平时的学习积极性。E-learning平台和蓝墨云班课提供了对学习过程中学生参与活动的完整记录,改变原来一考定成绩的终结性测验,构建系统、完整的形成性考核机制,有助于持续有效地激励学生。考核分为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过程考核占50%,主要来自过程监控――考勤、各项微测试、讨论课及探究性学习表现、作业等按比例计分;结果考核占50%,主要是期末考核。

5.对开发好的SPOC课程进行实施和评测反思。本项目依托我校E-Learning教学平台进行和实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以及兴趣特点随时进行在线学习,并在线提交作业、在线进行测验反馈等。课堂教学中则使用“蓝墨云班课”APP辅助进行点名、课堂提问和课后的交流。尽管课题组的老师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每轮教学后仍需对已实施的SPOC课程进行评测和反思。通过老师同行评测和学生调查,依据大家给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课程内容的调整和课程资源的优化,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

三、分析与讨论

“多微驱动”构建互动课堂,实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也保证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课前―课中―课后教学环节的有机串联,可以将网络学习与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结合,构成一个立体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空间,将课堂延伸到了课外。本课题研究成果通过示范课进行同行评议,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学生的考试成绩与往年相比有显著的进步。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微课和微测验为主的课程组织,促进了学生课前的预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通过翻转课堂,释放了部分原来用于基础知识讲解的课堂时间,用于讨论和探究性问题,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交互度,有助于提高知R的内化程度;基于蓝墨云班课的课堂小测验实时地检测了课堂教学效果,可将教学时间更多地用于共性问题的讲解上,避免教学平均用力,提高教学效率;E-learning和蓝墨云班课的讨论、头脑风暴、个人笔记、作业互评等手段,构建了师生、生生间沟通、交流的学习社区,有效地充当了“脚手架”的作用,在学习者碰到困难时提供适时有效的帮助;教学平台提供了大量翔实的过程性活动记录,如到课情况、视频学习时间、视频反刍率、课前/课中微测验成绩、阶段测验成绩、讨论/课堂提问/头脑风暴等的参与度……有助于改变原来一考定成绩的“终结性评价”,转变成更科学的形成性考核评价机制。

⒖嘉南祝

[1]康叶钦.在线教育的“后MOOC时代”――SPOC解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2).

[2]桑新民.MOOCs热潮中的冷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4,(06).

[3]申灵灵,韩锡斌,程建钢,等.“后MOOC时代”终极回归开放在线教育*――2008-2014年国际文献研究特点分析与趋势思考[J].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3).

[4]朱永海,等.高等教育借助在线发展已成不可逆转的趋势――美国在线教育11年系列报告的综合分析及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8).

[5]王卫军.北美地区高校教育技术竞争格局与发展态势[J].现代教育技术,2015,(4).

篇4

关键词:互联网+;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思考

生物统计学是以数理统计学来研究、揭示生物现象的学科,是生物学的方法论和生物专业的工具性专业基础课,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该课程对生物专业学生的科研素质培养及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也为大学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笔者针对生物统计学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互联网+”背景下,对该课程的思政教育、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教学模式改革和过程考核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1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面临的困境

生物统计学传统教学成果调查评价显示,学生普遍对该课程存在畏惧心理,对相关的数学原理、公式、方法等掌握不够,统计分析应用不合理或分析不准确等。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首先,课程设置和教学形式单一。生物统计学课程具有内容多、概念多、计算多的“三多”现象,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懂、难记、难用的“四难”局面[1]。该课程教学课时一般为32~48学时,为了在较少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传统教育多采用以教师课堂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相对单一,被动的“填鸭式”教学方法降低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兴趣,抽象的概念和繁多的公式极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其次,由于课程概念和公式内容较多,教师的授课过于注重对原理、公式的讲授和推导,而对统计方法的实践训练和案例分析不够,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再次,教学过程中师生交流短路的现象比较普遍,课堂上往往教师讲得激情四射,学生却听得头晕目眩。最后,现代信息技术没有广泛应用于教学中,对统计软件相关内容的介绍较少,学生全面掌握理论知识和灵活运用统计方法的能力不足,对学生统计学思维的培养不够。

2“互联网+”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在同年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提出“中国将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拓展网络经济空间,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2-3]。“互联网+教育”充分发挥了互联网在教育各环节上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云计算、5G、AR/VR等信息通信新技术和雨课堂、微课、慕课、翻转课堂、SPOC等新教学平台和方法应用于教学各环节,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课堂中的师生地位以及教与学的时空限制,使学生能在课堂之外随时复习课堂内容并与教师在线交流与讨论,优化了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培养了适应信息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4-5]。

3“互联网+”背景下生物统计学教学改革

据CNNIC中国互联网报告,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本文结合生物统计学课程的特点和传统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从以下方面展开探讨:

3.1加强课程思政教育

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6]思想是行动的统帅,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7]。教师在讲解生物统计学理论知识时,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掘课程教学中的思政元素,结合时展及社会热点,及时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帮助学生在面对浩瀚的网络资源,能够“披沙拣金、激浊扬清”,面对网络上的负面信息和消极思想保持清醒的认知,能利用统计思维客观、正确地看待世界[8]。

3.2完善课程教学内容

生物统计学是多学科交叉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涉及理论、实践和统计软件等多方面内容,需要学生具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高等数学等先修课程的基础。科学的课前规划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3.2.1优选规划教材

教材对于课程的教和学都非常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生物专业学生的学科设计和科学研究特点,选择一本规划教材。同时,筛选其他统计学教材中优秀的统计分析方法和内容并整合到教学中,这不但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掌握生物统计分析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还能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统计的知识海洋中遨游[9]。

3.2.2加强案例教学

20世纪初,哈佛大学创造了案例教学法。该方法对真实事件予以典型化处理,形成可供学员思考、分析、讨论、决断的案例,从而提高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生物统计学理论知识较抽象、不易理解,教师授课时可通过科研中的实际案例,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将抽象的概念表达出来。同时,在案例教学中,师生角色发生了转变,学生是主角、执行者,积极参与案例分析、讨论,而教师是旁听者、激励者、指导者。案例教学实现了学生主动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实现了教学目标。

3.2.3优化实验教学

生物统计学计算机实验教学是生物统计学课程系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计算机实验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专业要求配备一套合适的统计学分析软件,常用的统计分析软件有Excel、SAS、BMDP、SPSS、EPINFO、Statistica、Origin、SPLM和Minitab等,这些软件各有优缺点[10]。如Excel可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转换与简单计算,操作简单,但统计分析的功能不够强大。如需要更为专业系统的分析,可使用SAS和SPSS等专业分析软件[11]。

3.2.4构建模块教学

该课程包括概率、抽样分布、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相关分析、实验设计等内容,内容多且分散。在教学中,可根据课程知识结构和教学目标,将学习内容分成几大模块,如概率基础模块、实验设计模块、统计检验与分析模块、计算机统计软件应用模块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注重模块之间的逻辑关系,又要强化它们之间的联系。如概率基础模块是学习统计检验与分析模块的理论基础。又如科学的实验设计是获得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数据的基础,而统计检验与分析的结果对实验设计有反馈作用,有助于进一步优化实验设计方法,提高实验效率,获得更加有科学价值的数据。

3.3深化“互联网+”教学模式变革

鉴于“互联网+”发展的新形势,结合生物统计学传统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建议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尝试:

3.3.1互联网+教师

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教育资源实现了互通共享。通过网络,学生可以轻松获取各种图文并茂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这也成为学生摄取知识的一种新途径。在此背景下,教师应适时转变观念,准确定位自身角色,及时完善个人知识储备,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将学科前沿知识融入相关教学内容[12]。同时,面对良莠不齐的网络教学资源,教师应做好指导者和引领者角色,培养学生形成科学合理地甄别和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以及掌控知识与信息的能力[13]。

3.3.2互联网+教学

在“互联网+”时代,教学活动不仅局限于课堂。虽然生物统计学主要的教学活动依然是在课堂上完成,但师生间的知识交流应远超课堂的45分钟。教师应及时修正教学计划,依据课程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课堂上,通过将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讲解理论性、抽象性较强的知识内容。课后,将实操性强的技能教学安排在线下进行,形成线上线下优势互补的教学方案。同时,教师利用微信、QQ、E-mail、腾讯课堂、钉钉课堂等在线工具与学生进行交流,为学生答疑解惑,实现个性化指导和因材施教。

3.3.3互联网+资源

针对生物统计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课前,教师可利用网络资源平台,如中国大学MOOC,结合本校资源,根据教学重点、难点进行组课,并导入学校网络教学平台,要求学生预习。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学习会更具有针对性[14]。课后,通过微课等碎片化、目标知识点明确的学习方式,促进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深入研究知识点。

3.3.4注重过程考核

教学评价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合理的评价不仅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水平,而且还能够考查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能力。在传统教学中,考试、测验等终结性评价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手段,这种评价方式容易使学生过于重视卷面成绩,忽视了学习过程的重要性,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15]。近年来,过程性评价作为一种改革传统课程考核方式的教学评价方法,逐渐被应用于大学课程之中。过程性考核旨在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实践活动参与情况、平时行为、个性能力发挥等,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和评价,能够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内进行创新和探索[16-17]。生物统计学课程的过程性考核,应依据课程标准,结合“互联网+教育”构建过程性评价测评策略。一部分过程性考核要通过平时成绩来体现。可以借助雨课堂等网络平台记录课堂上发生的提问与回答、讨论等互动环节,教师可参考网络平台记录给出学生的平时成绩。另一部分过程性评测可根据学生课外实践的参与度和应用统计分析软件的能力评定。如软件上机考核要求学生至少掌握一种统计软件的操作技能。此外,借助微信、QQ等建立信息反馈机制,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方式,对学生的课外学习态度进行实时监督和考核[18]。

4结语

篇5

(鲁东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 烟台 264025)

摘 要:提出地方院校应了解MOOC的优缺点,积极借鉴和利用MOOC,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建设有自身特色的线上教学资源,以此为契机提高地方院校的教育质量。

关键词 :MOOC;微课;教学模式;教学改革;教学资源建设

作者简介:潘辉,女,讲师,研究方向为嵌入式系统开发,elena_pan@163.com。

0 引 言

近两年,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堂)在全球的教育领域中掀起了一股新型教育改革热潮。MOOC几乎可以完成传统大学教育的所有环节,包括教师授课、学生完成作业、作业评价以及考试等。在某些方面,MOOC甚至做得比传统教学方式更好,例如MOOC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免费听取世界上最知名的教授所讲授的课程。因此,有人预言,传统的大学教育将最终被MOOC代表的线上教育取代。面对MOOC“教师明星化、课程精品化”带来的巨大冲击,普通地方院校深切地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紧迫感。如何在MOOC的冲击下做到“不跟风、不盲从”,根据自身的特点搞好专业课程建设是各高校的工作重点。

1 MOOC介绍

1.1 国内MOOC的发展情况

在全球MOOC浪潮的席卷下,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等国内名校也积极地推进我国MOOC教育的发展,纷纷在三大MOOC平台上由名师讲授的中文课程。清华大学基于edX的开源框架OpenEdx开发了中文MOOC平台“学堂在线”。随着名校MOOC平台的建设、推广及教育体系的完善,必将造福于那些渴求知识但又无缘名校的莘莘学子,也将给国内普通地方院校带来巨大的冲击。目前在国内,不论是院校、教师还是受教育群体,对MOOC的认识和利用都尚处于萌芽状态,MOOC在国内教育领域的影响力尚未真正显现。

1.2 MOOC的优势

MOOC既不同于课堂式教学,也不同于过去的线上教育,它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因而才能在短时间内掀起全球教育领域的MOOC热潮。

(1)基于网络的大规模开放教育,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带来的时空限制和对学习者资质的限制。尽管过去也有各种线上教育形式,如网络课堂、网上精品课程、远程教育等,但它们都没有做到像MOOC这样的大规模交互式教学,没有实现对学习效果的实时评测,仅仅由学生单向观看视频进行学习。

(2)由世界一流大学的明星教师团队依托企业化运作平台打造出全球顶尖的优质MOOC教育资源,如教学视频、辅助课件、电子板书、虚拟实验室、互动答疑等。MOOC平台不仅提供完备的课程资源,在授课过程中,还会根据教学的实时反馈情况随时调整。MOOC以一种近乎完美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因此对于各类有学习意愿的人群,不论是在校生还是已经踏入社会的从业人员,MOOC课程都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3)MOOC的微课教学、互动学习和评测方法更符合教育心理学的规律,有益于降低学习难度,提高教学质量。在MOOC的教学设计中采用了微型知识单元设计,每段视频的长度在10分钟左右,并穿插交互式练习,要求学习者回答并给出解释。这种碎片化的授课方式一方面能够很好地抓住学习者的注意力,另一方面通过交互练习能够有效地强化学习者的记忆。MOOC平台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同时提供了学习社区,使学习者之间能够随时交流、讨论并相互评价学习成果,比单纯被动地听教师讲授更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1.3 MOOC存在的问题

MOOC的兴起必然引起高等教育的变革,但MOOC不是完美无缺的,目前仍存在如下几个主要问题。

(1)MOOC没有学习监督机制,更适于那些愿意主动学习的人群。首先MOOC是免费的,其次MOOC允许多次选修一门课程,直到通过为止,没有教师的督促、考试和重修的压力,完全依靠自我控制完成学习。然而,“惰性”是普遍存在的,对大多数人来说,没有校园教育的监督体制,是难以通过自我激励克服这一问题的。因此,MOOC的辍学率非常高,例如MIT的6.002x电子与电路课程有15.5万人注册,最终只有7 157人通过了考核,仅占总学员数的4.6%[1]。

(2)MOOC无法带给学习者校园生活的经历和氛围。在传统的课堂授课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方便地交流和探讨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知识,还能够学习他人的思维方式,并能学习分析、思考问题的方法。此外,高等教育带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是文化传统、学术和学习氛围上的熏陶,帮助学生完成从校园到社会的过渡,而这些都是MOOC无法做到的。

(3)国内MOOC过于依赖三大平台,学习中存在语言、网速、文化等障碍。首先,对于初学者,大量的英文专业术语是很难克服的障碍;其次,我国一流高校建设的中文MOOC课程大多依托三大MOOC平台,由于网速原因,极大地影响学习者的学习热情;英文互动社区中,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也导致学习者的交流障碍。因此,国内的MOOC教学要真正发展,必须建设高水平的中文MOOC平台。

(4)目前MOOC证书未得到人才市场的广泛认可。由于MOOC是通过网络学习的,对学习者进行身份认证非常困难,直接影响了MOOC课程考核的真实有效性,从而影响了MOOC证书的权威性,学习者无法通过证书证明其在知识能力方面的提升,因而缺乏学习的动力。

尽管如此,中文MOOC的推广和完善势必引起高等教育的变革,因此了解MOOC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为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探索新的模式,使MOOC和传统的校园教育能够相互促进、扬长避短,是我们研究MOOC教学的真正意义。

2 MOOC对专业教学改革的启示

2.1 学习MOOC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更加符合教育心理学的认识规律

作为一种教学和学习方式,MOOC之所以受到追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将教育心理学中的多种认知理论付诸实践,并证实了有效性。那么,为何不将MOOC采用的教学方法应用在实际教学中呢?MOOC中采用的有效教学原则主要包括:①人本化原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尊重学生的个人兴趣和能力水平,使学生能够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学习;②掌握学习原则,教师通过提问、作业和反馈的方式,掌握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据此调整教学内容和步骤,以确保大多数学生能够掌握授课内容;③程序教学原则,将授课内容细化为小的知识单元,在学生掌握了当前知识单元后,才能进入下一个单元;④有意义的学习原则,每门课程需要为学生制定详细的认知路线图,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和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意义,建立学习的动力[2]。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可将其中的大部分原则应用于课堂教学。对于在实际授课过程中较难实施的程序教学原则,仍然可以将这种教学思想融入课堂,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适时地插入问题或引用课外知识,更好地强化学生的记忆力,引导学生的注意力。

2.2 合理运用优质的MOOC资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基于MOOC的新型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由学生自行跟随国际知名学者学习MOOC课程,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领略大师风采,而其中存在的语言、交流和理解障碍,则通过课堂讨论解决。对于直接学习MOOC存在困难的课程,由专业任课教师先学习优质MOOC课程,深入理解名师思想,学习授课思路,提升个人授课的内涵和水准,更好地完成课堂授课。

2.3 积极建设符合院校特点的线上资源,以线上促线下,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MOOC带给我们的另一个财富是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它为学习者建立了一种“浸入式”的学习环境,提供了个性化学习的机会,但MOOC未必符合高校的实际授课需要,也未必与实际授课过程紧密结合。因此,在MOOC的启发下,应基于院校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师的实际授课内容、授课过程、授课目标、授课方法等,建立和丰富自身的线上资源,更好地辅助课堂教学。一方面保证学生在无法掌握课堂学习内容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授课视频反复学习;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课程的整体面貌,更好地完成实验、实践及课堂学习。

2.4 应用先进计算技术建立高效、合理的评价机制,改善课程评价体系

此外,MOOC中另一个值得学习的方面是它的客观评价体系。MOOC利用大数据技术,通过强大的后台数据处理进行有效的学习分析。MOOC对学习的评价一方面来自计算机直接评判选择、简答类题目的实时反馈,另一方面采用自评和学习者间互评的方式评价论文、讨论或项目设计等。这种评价方式有助于培养学习者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和判断问题,锻炼叙述技巧[3]。通过采集和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评测数据,教师不但能够及时地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同时,还可展示出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并给出更为客观的评价。高等院校可以学习MOOC的这种思想,改良现有的在线测试等考核方法,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为每位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作业和评价记录,记录每门课程的学习历程,针对课程及关联课程进行分析评价。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还有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与学都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3 MOOC背景下课程的信息化建设

3.1 建设定位

未来MOOC必然向着“明星教师、精品课程”的方向发展,地方性院校自身的师资能力肯定无法与清华、北大这样的名校相比,那么再投入大量的精力建设MOOC课程又有多大意义呢?“听大师讲课”是MOOC对学习者的主要吸引力,单从这一点看,普通地方院校跟风建设MOOC就丧失了意义。

作为普通的地方高校,在应对MOOC带来的压力时,一方面应积极探索一条利用MOOC资源服务自身教学的道路,另一方面也应搞好符合自身现状和特点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如前所述,校园教育也有着MOOC无法企及的优势,作为普通院校应该把握这些优势,将建设的目光对准在校生教育。因此,地方院校对课程信息化建设的定位,应以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辅助为主,兼顾开放共享的原则,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配合自身授课过程,进行教学资源、课程资源、评价体系的建设。

3.2 建设内容

基于上述定位,地方院校在进行课程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层次的内容。

1)平台建设。

从学校层面,首先应为课程建设搭建一个有力的信息化平台。该平台不仅在横向上实现从硬件环境、教学资源、教学活动到管理的全部数字化功能要求,还应从纵向上提供稳定的大数据服务,以满足各类服务对数据的安全性、内在关联、共享及分析的要求,构建一个虚拟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空维度。

2)评价体系构建。

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善教学效果,应构建数据仓库,并有效地利用先进的计算技术,建立新型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主要实现以下几个方面:建设各门课程针对不同单元的不同规模的在线测试题库,学生可以随时获得学习效果的实时反馈;建立论文、设计类考查项目的保存、评价记录,建立前、后续课程之间的关联,帮助学生调取个人前期设计用于构建更大规模的项目设计,帮助学生打破课程壁垒,建立完整的学科知识平台。

3)与MOOC接轨的新型教学模式研究。

积极利用MOOC提供的免费、开放的高水平课程资源,开展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例如,计算机专业作为工科专业,课程内容更新快,对师资能力的要求高,很多高校存在课程与实际应用脱节的问题,而MOOC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因此也诞生了不少新型的教学模式,包括研讨型教学、翻转课堂、先解决问题后解释等。专业教师也应根据不同的课程性质、学生的能力水平和授课目标,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探索合理利用MOOC资源的方式,使MOOC与课堂教学能够有效互补,提升自身课程的授课水平和效果。

4)课程资源再建设。

应配合新型教学模式,学习MOOC的优秀教学理念,分步骤建设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的网络课程资源。首先,教师对课程内容按照微课思想进行再设计,将原来50分钟的课堂教学划分为10~20分钟的多个独立知识单元,并为学习者绘制全面的学习路线,明确知识点之间的关联。然后,为每个独立的知识单元制作课件和录制讲解视频,使学生有效利用时间进行碎片化的学习。再者,需要配合课程和知识点划分,建立知识点测试及综合测试题库,便于学生自查或者课程考查。除此以外,还需要建设和积累大量的辅助教学资源,这些资源包括实验/实践类课程的指导、示例源码、开发案例、课外知识等,学生可以在课前进行充分的预习,在课后解决听课过程中存在的疑问。

4 结 语

MOOC这种新型教育形式的兴起,引起了教育领域的广泛关注和探讨,具有传统校园教育无法比拟的优势,必将打破现有的教育壁垒,掀起高等教育的变革。作为普通的地方院校,没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参与这场角逐,但也应积极地面对MOOC带来的压力,通过合理利用MOOC资源,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并建立与自身相适应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从而充分地发挥校园教育的优势,在未来的高教领域中争取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 约翰·丹尼尔. 让MOOCs更有意义: 在谎言、悖论和可能性的迷宫中沉思[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3(3): 3-12.

[2] 李曼丽. MOOCs的特性机器教学设计原理探析[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3, 8(4): 13-21.

篇6

[关键词]创新创业;电子商务;校企合作

1 创新创业与实践育人是教育改革的方向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文件中要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思路”。创新创业教育不只面向于在校的大学生,也面向于刚毕业走入社会的大学生,贯穿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全过程。在发挥专业教育基础上,注重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与时俱进的修订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紧随社会需求,培养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人才。

所谓创新型人才,是指富于独创性,具有创造能力,能够提出、解决问题,开创事业新局面,对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这种人才,一般有基础理论好、视野开阔、敢于探索未知领域。创业是一种开拓性、创造性的创新活动,而且具有风险的一项活动;而且是一种创造价值并努力实现价值的过程。创业型人才应具备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同时还需要有一定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并能够发现和捕捉创业机遇,最终有勇气敢于尝试,敢于承担风险。[1]创业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这种创业素质,使学生能有良好的创业心态和创业意识去创造自己的人生。这也是我国高等教育近年来发展和改革的方向,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必要途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副主席陶西平专家在当代世界教育教学改革六大新动向中谈到未来的发展是从“以课程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2]这种转变已经成为很多国家提升教育质量的导向。其中提到以学生为中心,一是要全员化发展,即兼顾每一个学生;二是要个性化发展,即要考虑到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为此就要求学校多元化的发展,从知识传授转变为创新精神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地“纠错的过程”,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并要引导学生从错误中总结经验教训,寻找正确的方法和道路。未来的教学模式都应该朝着“探究式、实践式和合作式”的学习方向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对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实施的4年来的记者采访问答会上总结中讲到“其一,在重要政策措施方面,中央财政将投入35亿元支持项目建设质量标准研制、专业建设与综合改革、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建设与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其二,在取得成果方面,应做到协同育人,资源共享,强化实践。体现为改革创新实践育人的方法,加强实践育人基地的建设,加大实践育人经费的投入,调动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共同推动高校的实践育人,最终构建多高合力的长效机制,开创新局面。其三,在未来发展方面,强调把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突破口,真正实现全体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的提升。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全方位的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实施措施,最终实现通过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能力和成果来衡量高校本科教育质量,从而大力推动高校更加重视和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 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1 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我国电子商务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国内贸易稳定发展,加快了产业流通模式的改变,也大大加强了流通产业的基础性建设,对引导生产、扩大消费、吸纳就业、改善民生,进一步拉动经济增长都具有重要意义。培养适销对路的电子商务人才是各大高校相应专业的当务之急。在麦可思研究院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里,电子商务专业因就业率及薪资水平较低而成为2011年和2012年红牌警告专业。可是根据国内电商人力资源需求数据显示,预计未来十年电商人才缺口将持续扩大,2015年缺口 300万人,2020年缺口将达400万人。一方面,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旺盛;另一方面,学生的就业率一直不高。这说明电商人才供需失衡。人才的匮乏将成为限制中国电商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近十年来,我国的上网人数逐年增长,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的数量已经达到了6.68亿,网络普及率达48.8%;2014年全年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6万亿元,同比增长59%。[3]电子商务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电子商务专业是最适合创新创业的知识密集型和创意型专业之一,是最需要将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开展创新教育的专业之一。[4]在这样的形势下,作为输送电子商务人才的各大、中专院校,完全应该把握先机,有必要与企业联手合作,提高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水平,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创业的新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目标,培养真正符合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从而达到服务国家经济及地方经济。

2.2 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的可能性

电子商务企业本身具有网络互联,虚拟运营,远程交互等特点,其生产经营模式不像传统企业需要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固定的人员。所以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完全可以通过校内的网络终端,完成企业分配的各种任务,从而实现电子商务企业的员工向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延伸,而该专业的学生则可以实现在校内上岗,为企业生产服务,从而可以轻易地突破校企合作的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合理而有效的实现校园电子商务创业实践活动。[5]

3 电子商务校企合作的共赢局面

3.1 可以提高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质量和就业率

3.1.1 校企实训体制为培养人才创设了真实的业务环境

电子商务校企合作可以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可以达到“学中做,做中学”的人才培养效果。学生学习的知识,就是企业真实的运营项目,就可以在真刀真枪的演练实践中锻炼、提高自己的专业才能;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3.1.2 提升电子商务专业的就业率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高校培养的学生能不能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是衡量一所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否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结合的重要标志。电子商务校企合作的模式有利于学生更早接触社会,认识自身价值与不足,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也为将来就业奠定良好心态,有利于提高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就业率。

3.2 有利于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创新素质的提高

电子商务校企合作可以使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和业务实践高度融合,从而迅速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学生还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专业基础知识去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在校期间,就有一种创业的观念。当学生面对自己还不能解决的实际问题时,他们就会深感知识的不足,才会有进一步学习知识的动力,也才会学会自主地、主动地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独创性学习,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当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是对自己的勇于探索未知领域的意志品质的锻炼过程;对于少数有创新意识的学生,通过电子商务校企合作实践,发现了创业的机遇,敢于尝试,敢于承担风险,敢于坚持,最终实现了个人的创业梦想,这个过程中也培养了他们的创业意志。

通过校企合作形式的真实企业实战,可以让学生没有毕业之前,就非常了解专业就业的市场环境,感受市场的风险,明白团队协作,团队管理的重要性。这就可以为他们毕业后的就业,提供了真实的市场人才信息,也可以使学生真正地了解自己,使学生清楚自己的专业能力是否可以与就业实现零距离的对接,最终使学生能够选择自己真正满意的职业岗位,对学生的个人成长和职业生涯规划都有很大帮助。

3.3 有利于电子商务企业更快地找到合适的人才

对电子商务企业来说,能不能尽快地找到对企业发展、产品创新的合适人才,是企业战略中至关重要的大事。任何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优秀人才的加盟,它的发展必然会受到人才因素的制约。电子商务企业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形式,提前了解在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例如专业知识水平、心理素质(包括创新活动必需的各种心理素质)、创新能力等,从而可以使电子商务企业有足够的时间考察适合本企业需要的员工并提前聘用,实现学校的学生和电子商务企业的双向选择。

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通过校企合作形式提前介入电子商务企业的运营过程,一旦毕业就可以成为电子商务企业的正式员工,不但可以降低企业对新员工的培训成本,而且可以提高企业对新招聘员工的满意度,从而达到实现低成本人力资源储备的目的。

因为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都是电子商务方面的专业人士,所以电子商务企业还可以通过这些学生宣传企业产品的品牌,扩大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

3.4 有利于推动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高校各个专业(包括电子商务专业)能够和地方的企业合作,较快、较好地实现地方企业的产品与地方人力资源的结合,最终实现地方经济增长与市场人才要素的有效结合,从而保证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由此可知,电子商务专业的校企合作,是四方共赢的培养模式。

4 电子商务专业几种校企合作模式的分析与比较

4.1 电子商务专业常见的校企合作模式

4.1.1 订单式

从招生、教与学到就业全程,都由专业院系与合作企业共同设计和实施的一种模式。与传统的学校单独培养模式相比,其最大特点是校企全程联合培养,针对企业需求,学校 “量身打造”学生输送给企业。人才培养计划及课程安排方面,尽可能多地融入企业文化和企业产品的内容,积极邀请企业一线工程师讲授当前社会更前沿的专业动向及新工艺技术。具体操作方式是由企业开展师资培训及认证、共建实践实训基地、企业真实业务进校、去企业顶岗实习、安排就业等。这是目前较为成熟的一种校企合作形式。

阿里巴巴特色班是订单式校企合作的一个电子商务专业典型案例,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全程校企合作。2011年,西安欧亚学院依托阿里巴巴高校联合办学项目(即鱼苗计划),与阿里巴巴签约合作办学,在电子商务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两个本科专业开设了阿里巴巴特色班,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植入企业课程,开展师资培训,共建天猫大学生创业就业实训基地、欧亚学院阿里巴巴快递服务站,联合培养适应新商业文明时代要求的职业电子商务服务人才,特色班学生毕业后直接在阿里巴巴集团各业务机构及会员企业就业。该项目2011、2012、2013连续三年招生,在校生达285人。2011届特色班学生已于2014年7月毕业,顺利赴企业实习。

4.1.2 定制式合作企业是在大学的学业中后期才加入进来,学生在完成通识类课程、专业基础及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以后,集中在某一个时段内,进行企业植入的实操培训课程学习,再通过企业考察选拔,最后到企业岗位中进行实习和就业。其特点是大学学习的一部分在学校,一部分在企业。相比传统的校内培养,这种模式能够促进学生学以致用,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性,同时也为企业节约了员工招聘的成本,有效地促使企业人力资源的增值。

4.1.3 孵化器(教学工厂)

这种模式的本质是一种实践教学的形式。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把企业的真实业务、流程或项目引入校内,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导业务或项目运营,达到应用型学习和学以致用的目的。该模式的主要好处在于实践教学的真实性,区别于实验室里模拟,学生在课堂上操作和完成的项目都是企业真实的项目,老师和企业人员共同指导学生来完成项目。这种模式优势在于学校对项目组学生的统一规范的管理,参与项目的企业也大大节省研发和生产成本,获得廉价的人工成本等好处;缺点在于这种企业项目不好寻找合作,而且学校的课程都是碎片化的,而且学生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指导老师需要花费很多业余时间进行辅导,校方领导的支持程度很重要。

4.1.4 e商工作室

这种模式与孵化器模式有相似之处,区别在于学校与企业签订校企培养协议之后,将企业部分产品项目引入校内,在校内有企业的实训工作室――“e商工作室”,由教师组织选拔大二、大三或大四的学生加入项目组。该工作室布局与企业一样,设办公区、会议讨论区(教学区)、仓储区、产品体验区。“e商工作室”可以有3~5支项目团队进行值班或者轮值,这些项目团队还可以承担一些校外的创新创业的竞赛等功能。

校园O2O电商体验店是“e商工作室”的一个项目。实现“教学与实践零距离,教师与学生零间隙,毕业与上岗零过渡”的特点。2013年,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与广州卡洛莱化妆品有限责任公司签订校企基地建设协议,该企业是一家生产研发美妆的香港企业,企业能够提品及天猫运营平台,接纳实习生。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由有经验的老师牵头组建依托企业产品营销的团队,建设了与企业相近格局的O2O电商体验店,有线上团队和线下团队。线上团队主要是通过互联网营销方法推广和销售企业产品;线下团队主要面向对象是校园师生及学校周边邻近客户,企业提供高级化妆师亲自培训,教授化妆技巧及实体店服务注意事项,在体验店放置与专卖店一样的专柜和穿企业统一Logo的服装,安排团队人员值班。线上与线下团队有分工也有合作,真正让学生体验了电商O2O运营能力。

4.1.5 企业外包服务

电子商务近几年发展迅猛,人才缺口比较大,关键是学院培养的电商人才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很多第三方电商服务机构就诞生了。这种模式就是学生在完成学校教学计划中的理论课后,学校让第三方服务外包培训机构介入,他们对将要实习的学生进行短期市场需求与专业能力的强化培训后,推荐到与他们合作的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完成就业。服务外包服务机构起到了学校和企业之间的“红娘”的作用,整合上下游资源,通过给企业提供合格人才,获得赢利。电子商务专业企业外包服务知名度较高的有上海网策、杭州赢动等公司,还有以地区电商协会为基础,依托政府部门规划而形成的电商产业园,比如广州的岭南电商产业园、佛山电商产业园、杭州电子商务产业园等,由产业园管理部门牵头与学校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广东省很多高校的电子商务院系与产业园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学生在学习完理论课教学后,由产业园提供行业内的运营高手或电商大侠为学生进行更“接地气”的短期专业培训,然后进行产业园内的“双选会”达成实习上岗或就业,从而解决产业园内电子商务企业人力缺乏的困境。

对学校来说,企业外包服务可以比较有效地解决学生实习和就业的问题;对于用人单位找到合适人才,降低培训成本;对于学生来说免费培训,快速适应企业岗位能力需求,实现就业的需求。这种模式不足之处是第三方合作的用人企业没法进行考核,无法保证员工素质的高质量;学校教师参与度不高,师资能力没有得到提升。

4.2 电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比较

从学校教学工作过程来分析,上面介绍的几种校企合作模式可以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教学计划内的校企合作。主要包括订单式和定制式。比较而言,订单式合作最为深入,内容和深度的拓展空间大,但是周期长,变数多,最常见的就是订单班学生流失,以及企业需求发生变化。比如阿里特色班,与“拥抱变化”的企业合作,基本三个月就有变更事项,对于学校是比较麻烦的。相比较而言,定制式合作模式要好一些,周期短,较灵活,受不确定性因素的压力比较小,能较好地匹配企业用人需求。

另外,教学计划内的合作优势在于培养的各个环节都是由专业培养方案决定的,其表现在有对应课程,有学分。所以该类模式对接合作的核心就是企业要参与到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具体可以校企联合开发设计课程,校企师资联合授课。再就是在集中实践环节、毕业设计环节对接,让企业导师参与学生毕业设计中,这里面就有很多细节和细致的工作要做。如果企业进不了培养方案制定,那么教学计划内的合作根本没法落实。

第二类是教学计划外的合作。这类合作不受教学计划规范性、时间性的限制,没有所谓学分要求,内容、方式非常多,非常灵活。比如美国的斯坦福大学和位于“硅谷”的很多企业,就有这一类的合作。斯坦福大学提供相应的环境和平台,该校师生课外到“硅谷”中的那些企业做创业和产学研转化。这种校企合作首先要把企业的产品、业务、项目放进学校,校企双导师指导学生团队进行运营。其好处是企业以极低的成本完成了项目或扩展了推广销售渠道,培养发现未来的忠实员工;学校老师增长了实践经验,更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学生得到了真正的锻炼,培养了创新创业的能力,这是名副其实的多赢局面。

参考文献:

[1]Bertrand Ducheneaut.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 Global View[M].U.S: Internationalizing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Training Conference(Corporate Author),2001,(3):129-136.

[2]陶西平.涌动的潮流――关注当代世界教育教学改革新动向[J].人民教育,2014(7).

[3]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是中互联网信息中心,2015(7).

篇7

【关键词】开放式教学 互动 网络教学

21世纪,网络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和思维习惯,在各个角落对传统观念发出强有力的挑战。之前教育界比较关注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如发展远程教育、推广校园网、利用网络打造精品课程等,但单纯技术的运用是单薄的,网络的开放精神更值得我们借鉴,有些站在时代前沿、观念比较开放的教师,利用网络极大地扩展了自己的讲台,把自己推销到网民中,进而成为名人,其在某种程度上使知识有了更多的受众。在这种新形势下,教育者要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学习中,就需要主动对教育环境进行变革,创造出更有活力的学习方式。笔者从事设计教育,发现设计专业的两个特点使之和网络之间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一是设计专业的学生个性普遍活泼,追求时尚,这是专业特点决定的,网络作为目前最前沿的信息流通渠道,非常吸引设计界的学生;二是设计的最终结果都要以某种方式进入市场服务于大众,因此设计师对市场的了解程度非常重要。每个设计专业的作品如果能通过网络直接推销到客户面前,由客户和教师来共同评定设计作品的优缺点,将使学生在设计思考上更快成熟,促使教师更加深入到市场中;三、高职高专教育本身就是“以就业为导向”,通过网络和市场相联系,可以使学生更符合市场需求。网络与设计专业相结合具备天然的基础,那么怎么结合是我们下一步要讨论的问题。

一、网络与设计专业的结合方式

笔者构想的结合方式涉及三个开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网络开放,两者相互监督和评价;企业和学生之间的联系开放,企业可以通过学校网站直接与相关专业的学生联系;设计专业还可以通过网络建立自己的产品销售渠道,将课本知识通过产品直接反映到市场中,让教师和学生共同接受市场检验。具体内容如下。

(一)通过网络对学生开放评价系统

现在的学校网络都有教学评价的环节,但基本是一门课结束时可评价一次,并以这次评价的分数来作为教师代课成绩的重要指标。如果评价是为了分数,就失去了评价的重要意义:评价是为了交流。在这方面,网络完全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建立网站,将每节课都在网络上全程对学生开放,学生可通过网络匿名,随时和教师及其他学生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讨论课程的不足之处。这样就把学生意见全程融入到课程当中,教师和学生的身份将变得更为平等。

(二)通过网络对企业开放评价及招聘系统

企业可以以会员形式加入到相对应的专业体系里,有会员身份的企业可以参与到每门课程的每节课中进行匿名点评或讨论,积极参与的企业,可以积累分数,分数高的企业可以在本专业系统的毕业生里享有优先招聘学生的权利。企业通过参与课程,可以观察哪些学生符合自己的企业需求,其也可以在课程中发挥督导作用,以企业标准衡量课程内容是否合理有用。教师在企业的参与指导下上课,避免了象牙塔现象,教师本身的专业能力也将得到极大提高。

(三)通过网络将设计结果对潜在的购买人群开放

可以通过大的网络销售平台建立学生作品销售网络。比如在淘宝上专门开设大学生作品销售市场,每个学校的每个设计专业都可以在淘宝上开设一个店铺,本专业学生可以在店铺里上传自己的作品,对这些作品感兴趣的人可以通过网站进行购买并评价。这样学生和市场就以最直接的方式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其市场敏锐性和积极性必将得到很大提高。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就不会是一句空谈。

综上所述,整个教学过程通过网络对学生开放、对企业开放、对市场开放,开放内容包括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教学成果。

二、构建开放式“e”教学系统的意义

网络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并为其提供了非常方便的展示平台,使人们更便捷地获取各种知识,还使各种信息都面临被公开、被泄露的压力,在这种新形势下,开放式教学的定义和方式都应被赋予新的解释。“开放”是互联网的根本特性,其在实质上提升了个人(包括学生)的权利和能力,在互联网的帮助下,学生很快发现站在讲台上的教师不再是最有学问的那个人,现行

的课堂讲授模式受到“e时代”生活方式的巨大冲击。本研究正是把开放式教学理论放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重新挖掘其内涵,研究如何主动通过网络把开放、互动的e时代特性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增加教学趣味性。

这个系统是网络技术在教学中运用方式的创新。比如:让设计专业有组织地利用网络建立自己的产品销售渠道,让学生的设计作品与市场直接接轨。在网购普及的时代,网络销售的低成本性适合学生群体进行销售试验,由教师带领按照企业架构的方式去完成从设计到产品销售的所有环节,这将是极富挑战性又很有趣味性的教学方式。

这个系统也是对校企合作方式的创新。一般的校企合作都是将企业引入学校,让学生在企业中实习,以了解企业的运行过程。本课题的构想是吸引企业加入学校专业网站,企业与学校之间的联系转化为网民与网站管理者之间的关系,通过一些可行的网站规则,实现企业对教学过程的监督与指导,并为企业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提供方便。

这个系统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教与学的关系,本课题所研究的教学体系将改变这种传统关系,因为网络信息的巨大容纳性,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这一角色在开放的网络教学过程中将受到学生的挑战,这会使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变得更自由和平等。

因此,观念的开放比形式的开放更重要、更本质。教学观念开放,教学过程会发生深刻变化。网络,意味着人与人的联系、人与市场之间的联系。高职高专教育利用网络可以使开放观念得到最深入的执行。本文中提及的开放系统,建立起来是有实际的可操作性的,关键在于教师系统是否能真正接受这种开放带来的压力。

(注:项目来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编号:10yjc880063,项目名称:全球远程协作学习视角的数字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参考文献:

[1]庄立新.高职服装专业教学改革与产品化终端的施教途径[j].山东纺织经济,2008(6).

[2]张福良.高职服装教育呼唤品牌化模式[j].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

[3]吕学海.从艺术装饰走向系统设计是服装教育的趋势[j].中国成人教育,2010(2).

[4]付国宾.开放式教学在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0(9).

篇8

关键词:翻转课堂;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角色;教师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7-0136-03

近年来,微博、微信、微电影、慕课、微课和大数据等新事物不断涌现,而这些简单、有效、快捷的模式迅速被大家认可,它们在逐渐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这种环境背景下应运而生,并如火如荼的推广开来,在中国乃至全世界似乎掀起了一场新的教育改革大潮。那么对于办学资源较为短缺的新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该如何面对这场教学改革热潮呢?如何优化教学理念,促进自身角色的转变和综合素养的提升,以适应新形势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要求,是新办应用型高校教师所要进行系统思考和规划的问题。

1翻转课堂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推广的必需性

1.1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被写入《2014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对高等学校教学将产生很大的影响。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也可译为“颠倒课堂”,是指颠倒课堂内外的时间,学生课前完成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的观看和学习,课堂上进行答疑、讨论、协作探究等教学活动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真正地将课堂的主角还给学生,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师生互动贯穿了整个课堂,完全是颠覆了传统教学满堂灌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和中国的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模式类似,其目标都是让学生通过讨论、实践等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但是也有不同之处,因为翻转课堂模式中,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微课完成预习,更快、更好的获得了知识,所以翻转课堂更充分的、更彻底地把课堂45分钟的使用权全部让给了学生。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的获得了学习的主动权。

1.2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的扩招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但同时带来就业难的问题。为了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适应地方经济发展;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等,部分地方高校转型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存在最大问题还是学生就业率低,而地方企业又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还是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不足。追其根本,就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能力不足,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需要。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呢?其原因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方案变了,但是教学模式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导致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理论课时少,实践课时多,这么少的理论课时要按照传统教学模式来传授,只能满堂灌,与学生互动较少,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实践课还要拿出一部分时间讲解原理、做法等,占用了实践实践时间,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解决了这个矛盾,通过上面介绍我们就可以知道,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理论完全可以课前同学自己通过微课等来获得,大学生完全有这个能力。如果翻转课堂成熟化、普遍化之后,可以预计,以后要考虑的不再是如何增加理论课时,而是再进一步的减少理论课时,增减实验课时,增设实验室了。

1.3新时代大学生特点

教师迎来送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心里都有这样的感慨,一届不如一届。其实这个不如是指学习专注力方面的,而对新事物的关注力、适应能力是一届比一届强,科技在发展,人类生存的经济环境在变,人也在变化着、发展着。大学生也是人,也在逐代变化着。我们要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才能更贴近他们,才能找到更好教学模式。当代大学生具有以下特点:自我意识强;对于新鲜事物接受很快;对于书本、上课关注力不持久,一般15分钟左右;课间很少同学聚在一起聊天,反而通过微信、短信、QQ等来交流;有远大目标,但是遇到一点小困难又退缩。

1.4翻转课堂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推广的必需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课前预习是通过微课来获得,微课的短时、高效性,正符合当代大学生特点,他们很快就能适应这样学习模式,也很喜欢这种模式,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课上的答疑解惑、讨论、探究式活动等,更能突显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相互协作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等。学生随着时代在改变,教师也要随着时代改变,教学模式也要随着时代变革,这样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

无论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理念来看,还是通过新时代大学生特点来看,教学方法急需变革,不能故步自封了,翻转课堂模式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如果能长期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成功的坚持下去,那么该应用型本科院校能够达到质的飞跃。

2教师的新角色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高校教师是名副其实的“教”师,久而久之,导致许多教师忽视了“课程资源”,把“课程”等同于教材,把自己当做课堂的主角,忽略了学生的个体性发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把高校教师从单纯的“教”学中解放出来,才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整合、开发课程资源,把课堂的主角还给学生,“教”师变成了“导”师、人力资源的开发者和“德”师。

2.1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收集者和拓展者

在翻转课堂时代,需要为学习者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教师需要有较强的课程资源意识。教师必须做好课程资源的收集和开发,乃至拓展。高校教师是课程资源的收集者、开发者和拓展者。

教师是课程资源的收集者:《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我国要基本建成以网络资源为核心的教育资源与公共服务体系,为学习者提供优质的数字教育资源。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给各个行业带来不同程度的变革,它同样冲击着教育事业,它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教育资源,这样教师不需要一切都亲力亲为,所有的微课、慕课等教学资源都自己来设计,我们可以耐络更快、更好地去择取优质资源,这样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教学改革,有更多的时间去搞科研。

高校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好的微课是翻转课堂成功的首要条件,是翻转课堂的基础,没有优质的微课,就无法保证学生课前的预习质量,就无法实施翻转课堂。目前,微课还在发展阶段,网上的资源相对很少,这样需要教师自己设计、制作微课。制作微课对教师来说要花费很多精力和时间,以后我们可以集中一个学校、一个省,乃至全国的老师,每个教师制作一个知识点,这样又节省时间,又可以相互比较,提高制作微课的水平。

另一方面,微课的直观化使学生易于掌握知识点,但是同时也简化了知识点的难度,减少了学生的动脑思考过程,减少了学生了悟的过程,阻碍了学生理解、思维能力的提高。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要有意识创造困难,让其去解决困难以提高其解决问题能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只是一种思维,不是一种范式,教师要理解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设计、开发好课堂教学活动,不能将课堂单纯的变成了答疑、做作业的课堂,那就失去了翻转课堂的本意了。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设计些激疑解惑、讨论、实践等教学活动,还可以跨学科增加些综合性讨论、探究实践活动等,甚至于将一些小科研放手给学生做,这是把课堂真正翻转起来的保证。

2.2导师

毋庸置疑,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由“教”为主,变成了以“导”为主,更像一个导师。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也是潜在智力的开发者、引导者,也是人生观、道德观、世界观的引导者。

高校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大学生有独立观看微课的能力,也有这个自觉性、主动性,但是他们毕竟还在成长中,还在发展中,身心各方面还没有发展成熟,离开父母管制和升学的压力等,学习的主动性并不是那么强,也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提前去看微课,教师能通过学习平台网络可以看到每位同学的观看进度,是否观看。对于那些没有观看的同学,教师要和这样学生沟通、交流,激发其学习兴趣,促进其主动去学习。

翻转课堂中教师更像一个导演,要调整好整个课堂的节奏,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如何用现有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唤醒其未被发觉的或沉睡的能力,挖掘其潜在的能力。翻转课堂的教学活动是教师设计的,但是大学生的思维是很活跃的,学生的参与效果是不能按部就班的,不能预设的,需要教师能够迅速判断、分析学生所述,加以引导,使课堂教学良性发展。

高校教师是人力资源开发者和管理者:李岚清同志曾指出:“一位优秀的高校教师就是一位开发人力资源的科学家、专门家。”教师要加强大学生的人力资源开发,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确定就业目标,提高自身能力,提高就业能力。传统课堂为了传授知识,教师声嘶力竭的满堂灌,无法估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翻转课堂后,师生有了大量的互动时间,让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翻转课堂的教W模式下,将教师从知识讲授中解放出来,可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转移到学生和教学改革上,才能真正实现对每个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大大增加了师生交流的时间,使教师更加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观念、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针对有职业生涯目标的学生,在课堂讨论、探索实践中,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使每位同学均有不同的个性化发展,增强其在该职业方面的就业能力;针对职业生涯目标不明确的学生,帮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勿做啃老族。教师通过授课互动活动中,洞察其优缺点,帮助其探索和树立职业生涯目标,并朝着该目标努力。

“导”师不仅体现在对知识、能力提高方面的引导,还包括对“德”的引导。“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这不仅是用人单位选拔任用人才的重要导向,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首要指标。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建立好,刚离开父母的管制,思想比较活跃、敏感,面对享乐主义、城乡差别、西方诱惑等,思想难免出现一些偏差,教师发现了,要及时引导,但是往往引起学生的反感,引起学生的叛逆心理。如何更好地育人,一直是各个阶段老师一直追寻的主题。如果师生关系融洽一些,因势利导,更容易让学生接受。长期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使师生经历了“接触、亲近、共鸣、信赖”四个步骤,建立起了较为亲密无间的关系。在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在共同活动中激发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师生产生了亲近的感情,让学生感受到亦师亦友的感觉,这时候教师对学生的耐心引导容易被其接受。

3教师综合素养的提高

学生通过微课、慕课学到了书本上的知识,还需要老师吗?老师上课是不是更容易了?非也,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无论是课前预习的微课等教学资源的准备,还是上课中问题讨论、探索实践等活动,都需要教师提前设计好,更何况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常常会出现预估之外的问题、想法,需要教师如何去解决、调控管理。如何去引导,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和能力素养会使课堂秩序紊乱,会降低学生对教师师、学习的兴趣。因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是一次极大地挑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急切需要提高。

3.1教学能力的提高

电子信息素养能力: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教育信息化也变成了一种重要的资源,对教育事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引起来了教育改革,因此教师需要提高电子信息素养,否则被社会淘汰。如果想给学生带来优质的教学资源,如果想成功的翻转课堂,高校教师必须提高自身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运用电子信息技术从互联网中,查找、整合、择取所需要的教学资源;教师要设计、制作出良好微课,这也离不开信息技术;保持师生在线上线下无缝相接的互动,成功的翻转课堂也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教师通过网络平台查看学生在线学习进度、次数,查看学生的留言、作业和评估情况,分析、挖掘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来设计、调整课堂教学活动内容。

学科素养:学科素养的增长包含两方面,一是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要扎实,能够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能够前后贯通。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优质的微课、教学活动;在课堂上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才能够迅速调整教学内容,举一反三;才能避免被学生问倒。二是本专业其他学科或者和本学科相关联学科的知识要了解,知识不是不孤立的,和其它学科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课堂讨论、答疑、综合实践、小科研中常常会涉及其它学科的知识,教师要做到有备无患,处理好“一桶水”和“一杯水”的关系。如果想要成功的翻转课堂,教师必须要有渊博的知识和扎实的专业基础。

专业实践能力的发展;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要学习“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14个基本问题”这一理念,努力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

为了更好的服务地方,为区域经济服务,教师不能“闭关锁校”,要了解地方的发展趋势,走进企业,加强企业实践,加强课堂教学活动与地方经济相结合的能力,做好五个结合,即“学用结合”,“学做结合”“学改结合”“学设结合”“学创结合”。

高校教师是集教师和科研为一体的承担着,翻转模式下教师同样需要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本科阶段的学生鲜有参加教师科研的。翻转课堂模式下,需要加深课程资源的深度,高校教师可以将已做过的或未做过的科研分解成若干个小科研,放手给学生探究,师生互动,互相激发,将科研推到更高一个台阶。

3.2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缺乏职业道德素养的教师,所谓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职业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和道德品质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