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的案例范文
时间:2024-01-02 17:45: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项目管理的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1、具体内容案例教学法顾名思义也就是将教学内容中的某些情景进行具体的描述,从而引发学生对于此项情景的探讨,进而深入了解教学内容。而这种教学方法在我国是较为少见的,之所以会成为薄弱环节,是因为在我国的传统模式的教育中,对于学生的教学过程大多是填鸭式教学,让学生对各种知识死记硬背,这样虽然可能会记忆更多的内容以应付考试,但是却缺少了对于知识的具体了解,在学生日后的工作中可能会有了解知识却无法熟练的运用的情况出现。而案例教学法的出现很可能是改变我国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的一个转折点。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在教授知识的时候不会只是单纯的讲授知识内容,更多的是利用对于实践环节的描述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了解程度,再加上适当的实践活动后就能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对于理论知识也能有更好的了解,这在工程管理学科的教学中实践活动尤为重要,学生在接受案例教学法的教学后往往都可以在实践工作中正确地运用知识。
2、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意义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科其开设目的就在于为学生打下经济、管理学以及各种可能在工作中运用到的技术的基础,对于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我国的传统教学理念并不能完全满足工程项目管理学科的教学要求,所以才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工程项目管理学科无论是在国内外都是培养业界高端人才必修的科目,也是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因此在教师讲课的时候不单单需要讲授专业知识,还必须将知识的具体运用手段结合实际案例对学生进行一一讲解,这样课程的进行不但可以让他学生学习和巩固理论知识,而且还锻炼了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从根本上理解课程知识。由于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在整个相关专业中的重要地位,如果还是使用传统教学方法就很可能会导致下列现象:学生虽然有较高的理论知识成绩并且都掌握的比较到位,但是在遇到书本以外的实际问题的时候却没办法灵活运用知识,只能死记硬背书本上的例题中出现的问题。这种情况的额出现主要是因为传统模式的工程项目管理教学方法中并没有关于实践动手的环节,在只教导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下教导出来的同学就很可能造成理论与实际只是脱节的现象。而案例教学法是在讲课过程中利用事先设计好的工程案例来让同学们都能参与到对实际问题解决的操作和思考中,因此现如今的教学大纲都加入了对于案例教学法的深入应用研究。
二、案例教学法的准备事项
1、案例设计工程项目管理与普通学科的教学过程有较大的差异,在设计其案例的时候需要按照以下的步骤进行:(1)选择材料选择案例的来源一般是从公司和书籍以及互联网等途径进行查找,也可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自行设计,但是独立制作大量的课件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一般都是通过查找的方式进行取材。案例教学法的特殊点在于这不仅是对于教学方法的改进,也是对于教师包括备课,授课和后续工作等一系列工作的改变,因为案例教学法是一个完善的教学体系。在选取案例材料的时候对于教师的要求往往要求较高,需要对于授课内容中的理论知识有相当程度的了解才可以准确的找出所需要的案例并且将其融入到授课过程中,最好能够市场去试工现场进行实际调查,才能够联系实际挑选最好的案例。(2)教案设计在案例教学法中由于学生在初期都没有太多的实践经验,所以案例的教学往往都不会有实际操作,一般情况是通过将案例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来进行讲授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而课件的制作中不能生硬的插入案例,需要选择合适的方式将理论知识教学与实际案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而案例的设计一般都不会直接给出解决方案,否则就与传统教学方式中的填鸭式教育一般无二。教师在设计案例的时候需要对于案例本身选取一个与讲授知识有关的方面进行询问,最好能够结合实际的生产应用。在设计课件的时候还可以在互联网搭建自己班级的网站,将相关的课件都上传到网站便于学生浏览。网站内容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点:课程标题、教师名单、教学大纲、具体教材、多媒体课件(如PPT等)以及各种相关的课程作业和课后习题等。
2、实际运用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案例教学法中,教师实际实施的过程如下:首先可用过电子邮箱或者上传至网络亦或者由班长分发,通过各种方式将理论知识部分的课件提前交给学生们观看和预习,让同学们都能对于课程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然后在正式上课的时候老师需要收集学生们对于理论知识中不甚明了的地方,然后在理论知识的讲授过程中就可以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讲解,这就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最大程度上解决学生们的难题,从而快速的完成学生们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然后就可以抽出时间进行实践活动或者留给学生们更多互相交流的时间。在理论知识讲授完成后老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来为同学们展示诸多实际案例,从而加深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对于案例的讨论不止是老师和学生之间,也需要交给学生们互相交流交换想法的时间,不能让其形成思维定势,否则很可能教师的授课内容会束缚学生的思维方式。教师在对于案例的讨论过程中要尽量引导学生在正确的方向上思考从而得出最终结论,而不是直白的填鸭式教育将知识直接交给学生,最终让学生们在互相的讨论钻研出案例问题的正确解决方法,最终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与实践动手能力。
三、实践教学法的注意事项及实际运用
1、案例的选取原则在案例教学法中案例是最重要的授课道具,因此对于案例的选取必须严格谨慎,教师需要对于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论知识和整个教学大纲都有很深的理解。然后在案例的查找过程中要尽量选取和学生专业知识息息相关的部分,不能只是,应该选取在解决这个案例时要运用各种方面知识的例子,最好在内容上具有相当的全面性,才能最大程度上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且案例所用到的知识需要和当前的教学进度相吻合,才能第一时间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这在以后的工作生涯中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综上所述,其选取选择可分为以下几点:(1)相关性:案例内容要与学生所学知识息息相关,不可以与所学知识脱节,否则就起不到巩固知识的目的,最好是和当前学习的进度相吻合。(2)全面性:要全方面锻炼学生的能力,不可以偏概全只偏侧讲某些内容。(3)简练性: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教学时间,不可以因为实际案例的讲解拖延教学进度。(4)明确性:对于所选案例一定要有明确的知识概括,对于解决方案也是一目了然,否则不便于教师的讲解工作。
2、教学方式需要灵活多变在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也有很多失败的例子,不仅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来讲授案例,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从而浪费了人力物力。在教师的实际讲授过程中需要针对讲课内容进行调整,甚至在学生吸收知识程度不同的情况下都需要因人而异地改变教学方法,不可以死板的只运用一种方法进行教学。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的具体表现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讲解型这种形式的案例教学法是让学生自行进行预习,在课前就将案例中存在的问题都整理出来,然后在课程上就可以直接向教师提出问题,这时候教师的教学进度就能加快,节省了讨论时间。而在某个同学进行自己想法阐述的时候其他同学也可以针对这点进行询问,比如在工程项目管理的案例中往往都会有风险管理的内容,同学们就可以针对风险管理中的防护措施进行阐释,将自己所想的风险预防方法说出来供大家参考。(2)辩论型在较为大型的案例讲解中可以使用这种形式的案例教学法,因为大型的案例中往往都会有很多争议性的问题出现,这时候采用互相辩论的方式往往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具体方法是教师先结合案例本身来向同学们提出一个有争议性的问题,接着将学生们分组,由不同德组别持有不同的意见观点进行辩论。比如在工程项目管理的风险管理案例中,在选择风险应对方案时候往往都会有很多选择,而教师在学生辩论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经理,采购员和生产管理员等等职业,然后代入身份进行案例的争辩。由于案件的背景不同,辩论的方式也多有不同,比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提供沙盘模拟现场进行辩论。此外还有很多教学的方法可供选择,具体要按照学生的可接受程度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判断。
3、教学总结工作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学工作的最终总结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对于案例教学中的每一步骤教师都应该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分析得出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因此归纳总结必须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如果少了这一步骤,很可能就会造成教学效果不能有效的提高,归纳的时候一般分为以下几点:(1)学生发言:学生在课堂上对于案例的看法和问题都应该进行详细的归纳总结,一般来说要以鼓励为主,给学生学习的动力;(2)自己的看法:在总结了学生的发言后也应该给出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导学生能够正确的解决问题,但是切忌使用肯定性过强的话语,会影响学生的主观判断,要尽量使用委婉引导式的发言;(3)布置作业:在案例教学结束后教师应该针对学生在讨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额分析,然后根据相关内容布置一些课后习题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巩固学生学到的知识。
五、考核形式的改进
我国目前在工程项目管理的考核过程中大多是考核卷面知识,很多学校都是如此,但是这种考核方式存在许多缺点,比如这样只能检测出学生对于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而不能真正测出学生对于知识的具体运用和实践动手能力,这就造成了学生在考核过程中都会采用考前突击的方式来应付考试,而不是注重真正重要的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方法引进了案例教学法的同时,也应该同时改进考核的方式,比如将考核成绩分为几个部分,降低笔试成绩的比例,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而平时成绩则可以根据平时学生的实践操作以及课堂发言等决定。这种考核方式的好处是可以从总体上来评价出一个学生的学习水平,而考核的最终成绩也有很大的含金量,其中包含了对于学生论述能力以及基础知识掌握能力还有实践能力的综合评估。
六、结语
篇2
关键词:电力工程 安全生产管理 现状 措施
1.当前电力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大多数的电力工程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都跟不上电力建设快速发展的脚步,这一点主要表现为:由于当前电力工程施工项目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以致于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不求创新、方法落后等不良现象凸显,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仍然停留在传统的依靠经验来进行管理的低水平层次之上;当前大多数涉及繁杂的电力建设系统,仅仅是依靠安全技术措施和技术人员,以致于电力工程发生安全事故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安全技术系统的可靠性以及施工人员的可靠性,由此可见,电力工程施工企业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投入力度是远远不够的;电力工程企业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以及自我保护意识较为淡薄,员工没有将安全生产问题当成工作重点来对待,以致于一些习惯性的违规违章行为反复发生,进而引发一些常见却无法避免的安全事故。
2.加强电力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管理的具体措施
2.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的相关制度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的相关制度,制定出规范化的施工流程,有效地防止那些习惯性违规违章行为的发生。贯彻落实规范化的施工制度,严格执行施工现场工作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日常的安全生产管理力度,如果发现安全隐患,应该及时通报,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界定电力工程中各个部门、各个人员在安全生产中的相关责任和权利,务必坚持安全施工无小事,小事大作的管理原则。强化工程安全监督工作人员的责任机制,对电力工程项目部进行每月安全大检以及例行检,发现任何的安全隐患,都应该批评相关责任单位,并追究相关专业安全监督人员的责任。在电力工程施工现场,应该实行自我管理、相互监督、制度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及时纠正那些违规违章的错误行为,并加以通报批评,拉响安全警钟,促使每一位施工人员都能够严格按照相关的安全生产制度进行施工作业。另外,还应该进一步完善企业安全生产的约束机制以及激励机制,有效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保护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进而促使电力工程项目能够安全生产。
2.2着力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
电力工程项目施工单位应该对工程全部的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工作,促使他们能够熟悉并掌握电力工程施工进程中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的安全监督重点,并进行相应的考核测试,合格者才能获取项目部得上岗证,才能进入电力工程的施工现场,以此来保证他们日后的施工行为始终是在安全生产管理范围内的。施工企业还应该将员工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水平、安全业务能力等和员工绩效考核结合起来,并和激励机制有效结合。认真审核进场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尤其要仔细审查施工现场特种施工人员的资质,务必要保证他们都是持证上岗的。与此同时,施工企业还应该提升工程项目外包队伍以及临时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严格地审查他们是否具备相应的工作资质,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系统教育,并进行相应的施工技能培训,着力提高他们自我的防范意识,充分利用电力工程安全事故通报、安全事故案例、安全事故新闻等来进行安全意识教育。
2.3提高施工设备和施工材料的安全可靠性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该提前到工程设计可行性方案阶段,务必要高度重视工程施工图纸的会审工作,保证负荷计算正确,确保施工设备材料的科学合理配置,保证设备运行模式安全可靠,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基础上将工程造价降至最低。在施工过程中应该不断完善施工材料的检验制度,着力控制好施工材料的质量水平,以此来防止因为材料问题而发生安全事故。与此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还应该通过对机械设备进行状态检修管理,以此来避免机械设备出现“过维修”或者“欠维修”的状态,进而提高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和出动率,保证电力工程的安全生产。
3.结语:
总而言之,安全生产是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头等大事,它直接影响到电力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平以及施工进度,关系到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首先简要地论述了当前电力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探讨了加强电力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管理的具体措施,以此希望电力工程施工企业能够将安生生产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以此来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进企业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利.浅谈电力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管理[J].金色年华:下,2011,(10):19—19.
[2]黄曦.电力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及策略[J].科学与财富,2011,(2):98.
[3]陈志威.浅谈电力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管理[J].科技资讯,2011,(18):159—159.
篇3
【关键词】质量;安全;项目管理;HSE管理;培训;综合治理
1 引言
在施工过程中,因施工质量或安全事故造成的工期和经济的严重损失的事例比比皆是。现今的施工企业(含各施工项目管理组织机构)的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的组织、体系、制度的建立不可为不完善、不健全、不周到[1-3]。现实的种种事列,又不断给管理者在实际的管理实施过程中造成巨大的工作压力;在提倡“以人为本”的如今,工作过程中,质量和安全方面的较为严重的事故已经成为项目管理者和各级人员不允许犯的错误。
2 现有项目质量、安全管理的困惑
在已成型的有关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4-5],各级管理者对质量、安全管理的制度、措施、管理要求可以说是层出不穷,各级管理者总结出的管理经验之言不剩枚举,这些要求对施工企业从业人员思想意识的提高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长期以来,项目管理存在着的巨大的质量、安全方面的压力,已使项目的管理者对项目的质量、安全的管理产生极大的困惑,而这种困惑对许多管理者来说又是无法言传的。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各级管理者不断地强调和各级管理层的不间断提高对质量、安全的要求,甚至给质量、安全方面管理者的权利不断加强、责任的不断增加,都体现出这种困惑。究其困惑的原因是:管理者对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认识是到位的,但对通过怎样的、那些具体的管理措施、管理程序才能做好质量、安全的管理工作还是存在着认识不清的问题。
事实上,在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通过怎样的具体的措施,通过那些具体的实际操作,乃是如何真正能够做好项目质量、安全管理的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说:如何进行具体的管理方面的操作比如何进行管理方面的要求,在项目管理的实际中更重要,因为通过具体的操作是完成达到目标的唯一手段。恰恰此方面的又是大多数管理者较容易混淆的地方,在管理的技术层面的薄弱点。
3 HSE管理体系在项目管理中的建立的目的和意义
当今的绝大多数企业和项目在管理中,都引入和采用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和HSE(健康、安全、环保)管理体系[6],对企业和项目的质量、安全进行体系化模式的管理,虽然这两种体系管理模式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不能说是最完善的、最全面的,但在现阶段却是最好的、最有效的。质量、安全体系化模式在项目管理中的目的和意义应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明确各级、各类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质量、安全工作的职责;二是明确各级、各类管理人员、操作人员质量、安全工作的工作程序和操作规程。这两点是做好项目质量、安全管理的理论和实际操作的基础。
具体的项目管理是一种对目标的管理,体系化模式下的目标的管理,要求项目在明确的目标的前提下,按照如下的程序和规程组织质量、安全的管理策划和实施:目标―策划―组织―职责―制度―培训―实施―监测―评价―考核―总结。这一系列程序和规程的重点是策划,因为任何决定都要比执行重要,但相对于工程项目质量、安全管理的执行阶段,培训是核心。需要明确的应该是,培训的时机应该重点选择在项目施工开始的阶段。
创立了质量零缺陷管理理论的美国现代管理大师克劳士比认为“缺乏知识”是“人为什么会干错事”的首要原因,并且特别强调,管理的过程应“始于教育,终于教育”。并且在组织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各级、各类人员一定要在深层的意识中摒弃掉“改进质量、安全的观念和行动必须从自身的实际经验中学习得来”的意识和思想。
有理论支持指出“全过程”的管理,但管理者不准确的理解或片面的理解,照成不准确的强调和疏漏,而不是在按照应有的程序、次序和时间点进行必须的根本性工作操作,这在施工项目的质量和安全管理方面是有极大的“危害”。因为项目管理过程每一项遗漏、忽略和随意所产生的“恶果”,都将让后续实施的全部过程为其“买单”。这也是造成许多领导管理者巨大压力,而不知缘由的原因之一。
4 项目质量、安全的管理需要进行“综合治理”
项目管理所追求的目标是效益、工期、质量、安全。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因为管理者错误的认为质量、安全对目标实现后的结果具有“无形性”,而在实际的过程管理中被有意、无意的忽视。
项目的管理的复杂性、艰巨性和困难性根本原因就在于项目管理的层次、组织之间,所追求的目标本身之间存在“矛盾”。这种“矛盾”又往往是“不可调和“的,这对许多管理者来说也是充满“矛盾”的。对所有项目管理的层次组织来说,工期的长、短决定项目的综合效益的好坏,工期的快、慢对项目的过程质量、安全的管理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而项目管理的层次、组织之间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因而为彻底做好项目的质量、安全的管理,需要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建立“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要求也需要项目管理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
这种“综合治理”的措施应当包括:①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管理的结果是“有形性”;②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管理对项目的综合目标、效益(投资)和工期有着同等重大的影响;③项目管理的各个层次组织都不得因效益(投资)的原因,减少对项目质量、安全管理方面的投入;④项目管理的各个层次组织都设置合理的工程项目工期;⑤当工程项目的目的(目标)本身之间存在“矛盾”时,要以质量、安全管理为重。
5 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是培训
企业的质量、安全培训的重点是对员工进行质量、安全技能的培训,培训的目的是提高员工质量、安全技能和质量、安全意识。工程项目质量、安全管理培训的重点应该是对全体参战人员进行全面的岗位工作职责、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考核制度的培训;对各级管理人员进行工作程序的培训;对各类操作人员进行操作规程和技术交底、HSE技术交底(HSE作业指导书)的培训;事故案例的培训也是不可缺少而且是极其主要的。
工程项目质量、安全岗位工作职责必须是相对具体的、健全完善的,做到“组织到位”的前题下,更重要的应该是注意做到“职能到位”。列如:执行操作规程和进行技术交底、HSE技术交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在对操作人员进行交底后,还必须要监督、检查、操作规程和交底的执行情况,专职管理人员进行的应是辅的监督、检查。(专职管理人员在对现场的质量、安全进行监督、检查时,应该是,首先检查操作人员是否得到了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对施工工序进行了完善的交底,然后在检查操作规程、HSE交底的执行情况)
6 最基本的管理措施和工作手段是最有效的管理
劳保着装、组织每日进行班前现场风险提示、班前安全讲话、落实施工许可证制度、完善施工工序的技术、HSE交底、等一些最基本的质量、安全管理措施和工作手段,是经过许多实践总结和检验出的最简单一些工程项目质量、安全管理方法,是项目施工中质量、安全管理的最基础的工作环节,(而这一点往往被所谓现代化管理方式的创新忽视)始终坚持落实,是做好工程项目现场质量、安全现场管理工种的最有效的手段。各级技术、质量和安全管理人员、现场操作人员都应当将这些最基本的管理措施和工作手段的“落实”当做现场管理工作的重点。
7 结束语
管理也是一种生产力,完善施工项目质量、安全管理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它需要国家、企业、乃至社会全员的共同学习、参与。
参考文献:
[1]李三民,《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质量与安全管理》,机械工业出版设,2003.1;
[2]洪生伟,《质量管理》,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
[3]陈强,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探讨,工程项目管理,2009;
[4]石少华主编,《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1.05第3版
[5]国务院法制办农业资源环保法制司等编,《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释义》,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
[6]国际化标准组织ISO/14690《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1996.01;
篇4
【关键词】 施工项目 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发展至今,已形成了一个系统的安全管理理论,安全管理源于生产实践,在社会发展至今已形成了几项清晰明了的系统。据实际考证与调查研究,安全管理由自然发展至法制建设、行业自律至安全文化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管理形式与管理办法也不一样,安全管理前期没有系统规范的应急管理措施,只是被动式的管理,而在安全管理的发展后期,安全管理已成为一种普遍的价值观念,施工项目的管理是以安全管理为核心,安全管理是施工队伍进行自觉认知与认同的过程。安全管理分为安全制度、安全组织、施工人员的操作规范与安全技术管理等方面,安全管理对施工项目意义重大。
一、 我国施工项目安全管理问题
我国施工安全问题虽然得到的重视度不断提高,但是在施工项目上还是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我国安全机制还不健全,虽然关于建筑与施工方面的安全法规不断,但是完善的施工安全法规仍未建立,法律法规的针对性不强,很多违法乱纪现象处理不当,一些建筑企业与文明施工问题得不到解决。当前的市场机制仍不健全,且舆论监督不力,一些安全事故都得不到及时披露,不规范的市场行为随处可见。虽然安全管理问题不断得到重视,但是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意识尚未提升到应有的高度,很多施工企业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一味只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忽视了安全管理问题,安全管理在实际实行中,还需要花费安全管理成本,考虑的安全管理的特殊性,很多企业只重视生产而忽视安全问题,注重工程项目的进度,在质量与安全上面管理力度不够,在我国施工项目上,存在机制与执行上的问题,机制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够,安全管理问题仍是施工中最突出的问题。
二、 施工项目安全管理对策
(一)健全法律体制,提高执行能力
法律法规是保证施工安全、提高施工质量的必备外在条件之一,为达到安全管理,做好管理工作,安全管理部门应不断审核、复查、指令,以保证安全项目得以顺利实施。为提高管理工作质量,促进执法能力的提升,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部门还要做好如下工作,施工项目的工作人员需要对相关法律法规有所了解,对于其技术标准与规范要求了解透彻,以不断提高安全管理的监控能力。做好安全工作要形成一种意识,更要形成一种制度,施工单位召开会议,要将监督安全工作制度贯彻执行下去,保证安全管理工作得以落实开展。施工安全管理条例有所规定,对于发现安全隐患的施工项目,要求单位实施整改,而情节严重,需要停止施工。监理工作须有调理的进行,施工单位作为安全管理的第一负责人,承担着安全管理最主要的工作,因此,施工单位应该派员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与监督的工作。对施工安全进行直接控制,能有效提升安全质量,促进安全施工的有效执行。此外,施工单位还要积极听取专家的意见,对安全项目进行论证,专家提出安全检查报告,施工单位依据审查报告进行相关工作的总结与完善。
(二) 提高领导重视力度,健全组织形式
施工单位在安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以安全组织机构的建构为基础,安全管理离不开安全组织,安全组织的第一责任人同时也是项目工程的第一负责人,对安全管理工作负有重要责任。为提高安全管理质量,落实管理工作,施工单位的负责人要增强对安全工作的重视力度,落实责任体制,明确各个岗位不同的员工所执行的具体责任、权利与任务,将安全工作与生产组织形式联系起来,统筹考虑,落实安全责任制,提高各个岗位层的安全防范意识,领导重视安全管理工作,有助于形成严密而富有体系的安全管理系统。在发生安全事故时,能及时就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开展,找出责任人负责人,查清责任关系。一旦建立起系统的安全组织机构,将责任意识深化至各个部门的内部,便能对所有的工程项目的计划、组织、安全、筹备等工作进行审核,提高项目施工的安全质量。在安全组织机构建立与筹备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安全生产的每一个层面都有相应的负责人,形成安全支撑。在安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秉持谁施工谁负责的原则,使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得以健全发展,在生产的各个阶段,明确负责责任人,构筑安全管理体系,分部门设立安全管理人员,深层次的提高安全管理质量。
(三) 构建安全文化,营造安全的文化氛围
为构建安全文化,提高施工单位内部的文化控制力,必须要对单位员工进行安全文化教育,提高一线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在进行安全文化的教育过程中,要重点培育施工人员的法律法规意识,让他们对与安全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有所了解。在培训结束后,施工单位还要对培训人员的培训效果进行考核,对职业技能进行鉴定,保障施工人员具有基本的安全意识与技能。施工企业要构筑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安全管理管理观念,融合对环境安全的管理,积极营造安全的施工环境,控制环境污染,形成绿色的安全文化管理氛围。构建良好的施工企业文化、促进文明施工是施工企业的责任,施工单位在提高施工安全意识的同时,还要形成激励机制,激励内部员工讲安全,采用经济杠杆对企业安全机制进行调节,促进施工单位内部的竞争机制得以完成,形成良好且积极向上的单位内部安全文化。
(四) 加大施工安全宣传力度,形成安全网络体系
主要施工项目,应交由技术人员负责,而安全管理机构的工作,则需要安全人员的参与,各部门、各项目之间的联系人要加强交流,安全人员要将安全设施与施工人员的工程措施联系起来,对安全技术要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细致的记录,在技术、安全、施工方面进行三层预案,积极构建起安全验收机制,只有验收合格才能纳入工程管理项目,安全检查要细致,将所有的安全现状与安全问题都列入安全检测的范围。为加强安全机构建设,必须加强施工安全的宣传力度,将安全教育作出施工单位的基础工作来抓,严格遵照相关法律法规,做好安全教育生产工作,管理人员的责任人与施工队伍的管理人员要懂得采取多种形式对施工单位员工进行持久的安全管理教育,培养整体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单位内部员工的安全素质。为形成统一的安全网络体系,施工单位内部的每一个员工都要养成安全管理意识,从项目领导、安全主任至职能部门与施工小组形成四级一体的安全管理体制,安全责任关系到施工单位内部的每一个人,施工单位要将责任细化,使每个内部成员明确责任。
三、 安全管理对策的实施效果
安全管理的对策需要贯彻实施,实践应用与调查研究,得出了相关安全管理对策的实施效果,在安全管理对策得以贯彻实施之后,安全管理的目标得以最大程度的达成,施工管理安全任务得以完成率达到了98%,很多施工单位的施工结果达到了优质标准,由此得以证明,很多安全管理对策都是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问题的对策是得以贯彻实行的,为达到安全施工目标,贯彻落实施工项目要求,需要将安全管理对策进行有效实施,且实施效果显著。
结语
为提高施工项目安全管理质量,本文对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进行深入思考,提出了几项安全管理措施,希望能借相关对策提升施工安全的质量,提高施工单位所有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
参考文献
[1] 姜卫杰,孔军,李相云.建设工程施工招标的实用评标指标体系与二级模糊评价[J].建筑技术开发.2005,(6):148 一 150.
篇5
关键词:责任成本;班组管理
中图分类号:F406.7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案例背景
某市政项目为城市快速路,主要工程内容为1Km长的分离式隧道1座及部分路基工程。该项目通过在责任成本管理过程中实行班组管理模式,实现产值收益率27%,取得良好的效果。
2、对项目准确定位并科学实施项目策划
该项目中标后,项目部分析了项目的特点:工程内容相对单一,工期合理。并根据以往类似项目实施班组管理模式取得的经验,充分利用类似项目隧道班组单工序承包有经验的作业层人员和现场管理人员,采用班组进行单工序承包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的特点是:管理跨度及难度增大,项目承担安全质量风险,管理费开支相比劳务分包模式大;但该模式同时减少了劳务分包模式的中间管理环节,减少了劳务分包模式下协作队伍的预期利润支出,项目的利润空间相对较大。
在该项目实施前,公司与项目部一起制订了项目成本管理策划书,对该项目责任成本管理实施流程化管理。确定公司为项目成本管理决策和利润中心,项目部为责任成本控制中心,班组为责任成本中心的成本管理体系。
3、科学、及时测算项目责任成本,合理界定项目各层次经济责任
该项目执行班组单工序承包,因此通过分解从项目到班组的各层次责任成本,界定经济责任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单工序工费承包与劳务分包相比各工序分解更为细致,要求将原来的综合单价分解为更适应项目现场管理的班组人工费(如锚杆要分为制作与安装),并要合理确定由项目承担的材料费和机械费及其它费用,测算工作量及难度相对较大。为将这一工作抓实对项目的各工序资源投入进行合理配置,利用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手段测算项目成本,为项目及时确定了管理目标,为班组承包合同及时签订提供了依据。同时,在遵循谨慎、稳健原则的基础上,在过程中针对项目实际对项目责任成本实事求是进行了调整。
4、从开展班组竞标开始,严格项目合同管理
抓好班组管理、利用合同手段并辅以经济约束措施实施管理是项目成本管理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为此,首先由公司成本部制订班组承包合同范本,项目部主持班组竞标并根据竞标结果拟定班组合同报公司审批经授权后签订,从对班组的施工能力到承包价格都达到了一体的控制。同时,针对一些现场不容易控制的项目,通过承包单价计量单位或一些激励条款的约定,合理规避由此带来的管理风险。如通过以m作为喷射混凝土工序的计量单位,规避因隧道超挖引起的喷射量增加而导致工费增加;另外管道班、电工班等辅助班组采取包月工资制度,根据现场实际合理核定班组成员人数,保证施工现场的前期所需;合同中通过相关措施对班组进行激励,如为加快施工进度,项目部每月初制定生产计划,月末对班组当月完成的工程量进行考核,以月生产计划数量计算的班组计量总金额为基数,超额完成部分以计量金额的20%对班组进行奖励;未完成部分则以该部分计量金额的10%对班组进行处罚。
5、严格班组计量数量管理,确保各类费用可控
隧道工程隐蔽工程多,在确定了班组工序承包单价后,工程数量的控制成为控制班组计量费用的重中之重。为此,项目部采取了日收方和月收方相结合的方式控制班组工程量。如钢支撑、锚杆、超前小导管、隧道出碴及其它零星辅助用工等采用日收方形式,避免工程隐蔽后无法核对数量现象导致工费超支并无法核销材料费;隧道开挖、喷射混凝土等不受隐蔽影响的工序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采用月收方的形式。
在实际操作中,项目部日收方采用了填列《工程数量收方单》(三联单)的形式,由现场领工员记录各班组工作部位、内容、完成数量;零星用工由领工员或现场技术员将工作内容、用工人数、完成任务所用的时间记录。
为控制隧道出碴数量,项目部通过反算隧道弃碴重量,采用地磅称量出碴量,并专门制定了《出碴车辆登记单》,将车牌号、重量、时间等记录,配备了专人管理开单签认,经出碴驾驶员签认后交至成本合同部对出碴量签认的重量计价,解决了其他项目弃碴计量数量超过设计数量的现象。
6、通过管理和技术手段实施现场控制,确保施工顺序
为保证隧道施工工序的衔接,项目部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测定出各道工序的理论使用时间,制定了隧道工序时间考核表,将各工序的施工时间做出详细的统计。以统计数据来考核现场领工员及班组的作业情况实施奖罚,并记录了受影响的工序时间,为下一步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提供依据。通过工序时间制订,使各班组确保了正常的施工时间,确保项目部实现了每天制订的施工计划。
项目部对各班组长及班组成员的施工技术交底采取集中方式,对不易理解的地方辅以图文的形式拟定对班组的施工技术交底内容,对于操作要求较高或者口头交底不易说清楚的工作采用现场交底的形式,直到班组操作人员理解为止。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技术交底检查班组的工作完成情况,如有不符及时进行纠正,避免返工导致工期延误和成本浪费现象的发生。
7、做好物资管理,严格控制费用支出
为杜绝因材料消耗控制不严导致费用超支,项目部在工地便道口安设了地磅对各类进场物资进行过磅验收,对以重量计量或可换算成重量的所有进场材料均过磅签认。制订了混凝土工班混凝土浇筑申请单制度,规定在每次浇筑混凝土前由工程部提出实施的部位及混凝土需用数量;每次浇筑工作完成后物设部对实际使用的商品混凝土进行统计核算,避免混凝土超耗情况的发生。对涉及钢材、水泥、商品混凝土等大宗材料使用的班组实行限额发料、分期核销管理。
8、认真开展项目成本核算和分析,发挥从公司到项目的各级责任成本层次的控制作用
按期进行责任成本核算和分析是检验项目成本管理成果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为按实核算项目成本,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紧紧围绕责任成本管理办法开展成本核算和分析,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对成本进行纠偏控制。如在核算中发现水泥超耗现象,经分析是因为隧道超挖导致喷射混凝土水泥超耗,因此项目部根据围岩级别的变化,及时调整开挖爆破方案,对爆破装药量进行了优化设计,在装药前严格检查掏槽孔、周边孔的孔位和孔深,对不合格孔进行补钻、重钻,严格控制周边孔的炸药量和炸药间距,加强围岩变形观测,为后期开挖边线提供依据;同时,优化喷射混凝土配合比,减少混凝土回弹量,使混凝土回弹量从原40%减少到了25%。
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安全防护设施
建筑工程项目具备施工工期长、规模大的特点,如果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不规范,特别容易引发大规模的施工安全事故,降低建筑工程项目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为了保证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本文重点探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解决对策。
1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现实意义
通过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力度,具备以下重要意义:(1)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可以提升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安全管理贯穿整个建筑工程项目。通过开展高效、规范的安全管理工作,不仅能够促进施工单位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良好互动,而且可以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得到更好改进,制定出一套更加高效的安全管理方案,进而达到提升施工单位经济效益的目的。(2)加强安全管理力度,能够强化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结合国内外大量工程项目得知,通过加强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力度,能够显著提高工程质量。通俗来讲,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有了保障,施工单位能够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施工工艺,可以为施工作业人员提供稳定的作业环境,提升施工效率,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得到提升。(3)提升施工安全管理力度,能够更好的防范施工安全事故。通过做好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可以预防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如果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不到位,特别容易出现大规模的施工安全事故,严重威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通过全面落实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可以显著降低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率[1]。
2提高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质量的重要措施分析
2.1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存在的核心问题。2.1.1工程安全管理体系不规范。在很多建筑工程项目之中,由于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存在较多缺陷,特别容易出现大量的施工安全事故。在施工单位中,一些管理人员认为施工安全事故发生概率特别小,通常存在侥幸心理,没有认真落实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制度,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增加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另外,一些施工企业过于重视经济效益,采取不合理安全管理措施,为了降低工程施工成本,即使发现工程存在安全隐患,也置之不理,使得建筑工程中的施工安全风险越来越多。2.1.2没有如期开展安全培训。结合我国建筑工程人员组织架构得知,大部分的一线施工人员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缺乏良好的安全施工意识,再加上施工单位没有如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使得工程中的安全隐患不断增多。在大部分建筑工程项目中,施工单位为了节省资金,缩短工程施工工期,安全管理流程流于形式,严重影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2.1.3安全防护设施不完善。在一些建筑工程当中,施工企业为了自身的经济效益,刻意减少施工安全防护设施,部分施工单位还要引进质量不达标的安全防护设施,使得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发生概率不断提升。为了更好的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减少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发生,要求施工单位采购质量达标的安全防护设施,进而更好的满足建筑工程施工要求[2]。2.2提升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水平的途径。2.2.1完善工程安全管理方案。(1)运用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对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体系进行优化。对于建筑工程中的安全管理人员来说,要全面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并根据工程施工人员的表现情况,细化施工安全管理条例,让施工人员能够认真遵守安全管理制度,进一步提升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质量。(2)调整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组织架构,保证工程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成功开展。如果建筑工程的建设规模特别大,管理人员要优化安全管理模式,并根据不同的作业岗位情况,安排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监督检查,保证工程施工更加规范,减少危险事故的发生。(3)采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责任体系,明确工程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管理人员要大力实施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并明确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2.2.2加强安全培训力度。(1)加强施工人员安全培训力度,提高其施工安全意识。在施工企业中,管理人员需要定期组织施工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其施工安全意识。施工人员在进入到建筑工程施工场地之前,需要接受岗前培训,熟悉各项安全操作规程,针对特殊工种,取得国家证书之后,才能够上岗[3]。(2)明确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重点内容,加大安全事故预防力度。因为建筑工程施工受外界环境因素、工程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貌影响较大,对于工程中的施工安全管理人员来讲,要密切关注该地区的气候变化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并根据建筑工程的特点,调整施工安全管理方案,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避免出现较大施工安全事故。(3)加强施工安全培训力度,营造稳定的施工环境。通过为施工人员营造一个稳定、安全的施工环境,可以更好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在建筑工程施工期间,如果各项施工工具随意摆放,材料标识不清晰,特别容易引发大规模施工安全事故。因此,建筑工程中的施工安全管理人员结合环境管理要求,对建筑工程施工环境进行有效的整改,为施工人员提供一个更加安全的作业环境,不断减少工程施工安全隐患。(4)对建筑工程施工人员定期进行安全培训,保证工程能够如期完工。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人员结合施工人员工作现状,有针对性的进行安全培训,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意识,保证工程中的施工安全管理措施得到全面落实。培训结束后,管理人员还要开展考核活动,针对考核不达标的施工人员,需要进一步加大安全培训力度,进而更好的强化施工人员安全意识[4]。2.2.3完善安全防护设施。(1)对于施工单位来讲,要适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购买质量达标的安全防护设施,并科学设施安全控制点,加强规范化管理,结合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情况,合理配置各项施工安全防护设施,让施工人员能够更好的了解危险点与安全点,进一步提升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水平。(2)加大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力度,针对可能会发生的安全事故,提前制定好防控措施,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例如,在某建筑工程施工场地,乙炔瓶需要配备防回火安全装置,氧气瓶与乙炔瓶间的摆放距离不宜小于5.0m。如果遇到恶劣天气,严禁露天作业[5]。(3)根据建筑工程施工需求,为施工人员配备专业的安全防护设施,在焊接施工环节,为焊接作业人员准备好焊接防护服、护目镜、防护鞋等等,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由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材料、设备种类特别多,在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要将各项材料进行分类保存,并安排专业人员看管,严格控制各项材料的使用量,避免出现浪费。
篇7
关键词:项目管理制;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1项目管理制的定义与应用
1.1项目管理制的定义
所谓的项目管理制指的为了达到一个明确的目标,制定一个明确的区域与实践范围并在其中建立一个从事工作任务的机构,收集起来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资源,科学并高质地完成预期目标的一种管理体制。
1.2关于项目管理制的应用
项目管理制最初应用于国外的组织机构中,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现已然比较健全。上世纪50年代前后的一段时期项目管理制就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西方国家的国防与民建工程中,但那时的目的是针对于项目预算与规划问题的解决。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人们越发关注项目管理制在建设工程与投资效益的作用与价值,从而开始对其更加重视并最终演变成一个较为完善的学科,尤其对于本世纪而言,它的作用更加明显,已经与信息、网络以及软件工程形成了紧密联系。但是项目管理制在我国的起步比较晚,在1984年才刚刚引进,经过长时间的实践与发展,项目管理制逐步发展成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一种管理体制并被广泛应用。
2项目管理制的独特之处
对于项目管理制而言,它的可行性、严肃性与可操作性成为其最大的独特之处。①项目管理制的严肃性充分展现于项目施工期间,重点不是关注它是否可执行,而是必须让项目执行人切实执行起来,一旦满足完善的管理制度,但是不执行项目管理,那么相应人员应得到规定的处罚。如施工时施工人员务必佩戴安全帽,一旦不戴就必须接受100元的处罚款额。②项目管理制的可操作性主要体现于施工期间,应该展示出语言上的简单明了,易于理解,同时要在操作上达到简易,对于建筑施工而言,一旦不具备易于操作和实施的项目管理制度与方法,那么就是一种累赘。③项目管理制的可行性体现于施工期间,禁止出现不切实际的项目目标,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一旦目标太高,那么严重挫伤了管理与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但目标太低又发挥不出来他们的最大潜力与价值。
3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内容
对于一个完整的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而言,它往往囊括六个方面的内容:组织管理、施工项目的准备、进度、质量、成本以及安全生产六个方面的管理。
3.1组织管理
各个方面的因素组合起来构成了建筑施工项目这个管理体系,管理目标的实现必须依靠有保障的组织管理,建筑项目管理要取得成绩必须建立在一个完善的组织体系与机构之上,所以组织管理的完善与健全是建筑施工项目的重点工作。详细而言就是建筑施工项目不仅要拥有一个高素质的管理经理与管理体制,而且还得拥有一套明确的经理责任制,明确相关的责任。
3.2准备工作管理
对于建筑项目施工而言,往往在其着手之前安排充分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不但可以影响到建筑施工质量的高低,而且还会影响施工的延续程度,具体准备动作是针对技术、材料以及人员等方面。
3.3质量管理
对于建筑施工而言,质量是重中之重。但是由于建筑施工期间应用到了许多方面的知识,并且有着十分烦琐的施工程序,一旦出现质量方面的问题,那么结果无法逆转,因此在质量的保障方面,一定要切实落实好建筑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一定要从完善的方案与实时的管理工作两方面同时入手落实到位。
3.4进度管理
一个建筑施工项目要想在既定的时间范围之中完成预期的目标与任务,那么就必须建立在一套完善的进度管理制度之上。一套完善有效的进度管理制度,才能使建筑施工的进度顺利展开,防止进度上的重大偏差,最终按照预期的目标完成施工任务与目标,从而使总体工期及时达标。
3.5成本管理
对于建筑施工方而言,利润成为他们展开工作的最大动力。一旦付出过高的施工成本,那么施工方就不会得到预期的利润,所以一个施工项目就必须拥有一套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即在使自己的施工目标与施工质量全部实现的基础上,认真充分利用好项目中的每一个环节的费用,从而使自己的成本最小化,最终实现最为理想的利润。
3.6安全管理
在建筑施工期间,安全生产是人们最为重视的工作。为了使施工人员拥有一个安全可靠的施工环境,施工项目中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并同时明确安全责任体制与措施方案,从而最大化程度保证施工人员与施工设备、器械的安全,使整个施工得到安全进展。
4我国建筑施工项目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
虽然最近这么多年的时间里我国在建筑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体制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但是仍旧呈现出相关的难题。
4.1建筑企业大都不具备设计水平
一套完善有效的建筑项目管理制的生成是建立在足够的设计能力的基础之上,一旦没有足够的设计能力,那么将会形成一套不完善的施工项目管理制,从而在项目的整体施工工作上都不会按照自己的预期开展,就不用提及项目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但是结合我国施工企业在这方面的发展情况而言,的确呈现出整体设计能力不足的现象。
4.2综合性管理人才匮乏缺乏
一个完整的建筑施工项目实施工作涉及了太多方面的知识,实施整个项目管理的时候,对施工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必须具备管理的能力,而且还必须具备建筑、质量以及会计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技能,只有这样的综合性人才才能胜任项目管理这个要求较高的工作。但是我国的实情是在这个方面存在着综合性管理人才的严重匮乏现象。
5结束语
综合而言,在现如今建筑市场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改革深化工作势在必行,并且项目管理制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作用与价值显得越加重要,施工方只有在拥有一套完善的项目管理制的基础上,才可以使整个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得到切实的落实好,最终按照预期的目标完成一步步的工作任务,最终在安全的环境与氛围下竣工,实现施工方最大的利益,同时达到最大化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杨长明.关于加强施工项目管理的几点思考[J].铁道工程企业管理,2008.
[2]丁士昭.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篇8
关键词:建设施工安全管理项目管理
1.目前建设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建设施工单位方面
第一,建设施工一般都是高处作业、露天作业和立体交叉作业,施工环境条件相对恶劣,建设工程的结构复杂、工期相对紧迫,需要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等多个单位多个工种相互配合、进行立体交叉作业, 这些也决定了建设施工极具危险性。
第二,当前,建设施工行业依然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手工劳动操作仍为目前建设行业所主要采取的作业方式,繁重的体力劳动操作极易让人产生疲劳而导致注意力分散,操作失误也增多,致使建设施工安全事故增加。
第三,目前,我国建设施工过程中的一线作业人员,多为来自贫困山区的农民工,并且临时员工很多,他们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 安全防护意识非常淡薄,仅把施工前的安全教育培训看作走过程,缺乏应有的施工安全操作知识和技能,在建设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无证操作、跨专业操作、不带安全帽和不系安全带等一系列违规现象,而且随自己主观随意性出入建设施工的安全防护区,这些因素给建设施工安全管理造成极大不便,埋下了极大的施工安全隐患。
第四,当前,我国建设物为追逐眼球效应,不断向着“高、大、奇”方向发展。但是,在建设施工过程中,相关安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不高,专业的安全技术管理人员相对较少,只凭以往的施工经验和传统施工技术进行建设施工,缺乏对建设施工安全生产技术的认知和更新,对建设施工中相关的法律法规缺乏了解,对建设施工的标准和规范也不甚明了,无法掌握新时期的安全技术法规和标准,使得建设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技术不到位,对建设施工过程的安全监督也只是草草了事,并没有认真履行其应发挥的职责作用,致使安全管理工作上下脱节,无法落实安全管理技术措施,这也使得建设施工现场的安全事故频发。
第五,相当一部分的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消极低迷,尚未掌握相关施工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也没有严格遵循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履行其安全监管职责,对建设施工安全管理的认识不全面,对建设施工过程的安全监管工作不到位,忽视了建设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问题,无法主动开展施工过程中的有效安全监理工作,即使发现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问题,也没有按照规定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合理处罚,无法及时督促建设施工单位进行适时整改,从而导致监理单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形同虚设,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第六,建设单位的领导对安全管理工作不够重视,没有真正认识到建设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有的建设单位根本就不曾签订施工安全责任书, 也没有设置专门的建设施工安全保障人员,致使建设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工作空缺。即使签订安全责任书的建设企业,也只是将建设施工单位相关的安全生产责任书面化,并没有将安全管理工作放到战略高度,更无法将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建设施工的全过程当中,导致建设施工过程中安全隐患存在的比率增大,诱发安全事故。
(2)企业竞争方面
第一,当前,很多建设施工企业为了多接施工任务,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承揽工程任务,甚至常常出现越级承包和无资质分包的违法现象,从而导致建设施工企业中出现承揽工程的恶性竞争,只关注工程施工工期,只重视降低工程成本造价,只追求工程施工利益, 而对建设人员的劳动安全保障却视而不见,无法真正落实建设施工的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为建设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第二,随着建设施工行业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越来越多的建设单位无法实现其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于是,为了节约工程的成本造价来增加利润的上升空间,部分建设施工单位在中标后并不会投入应投的资金购置必要的安全管理设备,这就造成建设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器材和工具的缺失,严重削弱了建设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防护能力,导致建设施工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的大量增加,导致建设施工工程的无序化。无法进行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控制,保障建设工人的生产安全也就无从谈起,导致建设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极大增加。
(3)设计单位方面
第一,设计单位在勘察过程中,因为质保体制不健全,无法落实质量责任制,导致建设工程的勘察深度不够,无法保证勘察设计质量,也无法严格执行建设工程施工的安全标准,造成建设工程施工中结构隐患的存在。
第二,在设计单位中,部分设计人员对建设工程的受力路线不了解,只重视设计强度计算上的安全需求,忽视建设使用强度极限状态,盲目追求多强度而少耐性,造成建设产品的局部受力过大等问题,直接威胁到建设施工过程中的生产安全。
(4)行政监管方面
1在行政监管方面,虽然国家制定和颁发了大量加强建设施工安全管理的相关政策方针和法律法规,但是部分建设行政的相关部门并没有真正重视和落实这些文件精神以及安全管理制度, 而且,在很多监管部门中,出现了管理权和处罚权分离的现象, 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安全监管的力度和有效性,无法对应该纳入安全监督管理的建设施工工程进行有效的行政监管,无法实现对建设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有效监督和管理,导致安全隐患的出现。
2.完善建设施工安全管理的主要措施
2.1 对施工人员做好安全培训教育,针对建设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区分层次,突出重点、兼顾普遍,采取多种方式做好安全培训工作,对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必须经有关部门做好培训方可上岗。
2.2 统一施工安全资料标准。在建筑行业中,全面开展学习法规,统一标准,强化用标准,时刻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各方面安全意识,确保全面、透彻地贯彻落实到每一个施工现场。
2.3 提高施工现场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施工现场堆放的各种物料分类放置,确保消防通道畅通,对楼梯口、进出口、洞口、预留管道口等进行严格围蔽保护,建筑进行全封闭保护,拉挂合格安全网,设置安全标志牌。
2.4 施工安全管理要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和具体人员。将安全管理责任制贯穿到施工生产过程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之中。通过责任制的落实和安全体系的建立,把各职能人员、施工项目经理、安全员等联在一起,重点监督检查项目施工过程中设施的安全性、防护的有效性。使管理人员增强管理意识,真正为安全生产负责。
2.5建筑设计方面要完善。解决设计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要从多个方面来保证建筑设计的安全性,设计人员不能只套规范,应该根据不同的设计对象,不同的环境和使用条件,发挥自己的才智和创造性,必要时采用高于规范规定的数值。选用 经济 合理的设计方案以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2.6 施工用电方面,严格执行要求,临时用电针对不同施工阶段和不同专业特点,要求编制专项设计方案,坚持做到三级配电,两级保护。配电线路必须按有关规定架设整齐,架空线应采用绝缘导线,不得采用塑胶软线,不得成束架空敷设或沿地明敷设。
2.7 现场施工机械设备防护方面,严格设备进场的性能检查,严抓安装就位后的安全调试,坚决淘汰已报废的机械设备。对购买使用的设备一律实行备案制度,记录设备使用过程中的故障、维修、保养情况,禁止对运行中的设备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以保障施工设备正常运转。
篇9
关键词:项目工程 档案管理 问题及对策
愈发广泛的信息化范围对企业相关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简单化、快速化和信息化逐渐成为企业工作的特点。时间和效率在这个信息化时代也因此成为了企业的主要竞争优势,也可以说,其所提供的信息服务品质越高,时间越快,就越能够抢占市场先机。对建设企业而言,更是如此,建设项目工程的档案几乎记录了建设项目工程的所有情况。因此,对建设单位来说,加强对项目工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一、建设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一)提供建设工程项目活动依据
项目工程的档案除了能够为该工程项目的投标、勘测和施工等活动提供相应依据外,还能够为建设工程的管理、维修、改建、恢复和加固等工程建设环节提供资料,进而确保整个工程项目能够安全而高效地开展,从整体上,保障该工程项目的质量。此外,项目工程档案还能够将该建设工程项目中所涉及到的施工材料与施工质量信息、隐蔽性的施工环节检查记录表以及施工标准的评价资料等信息记录在内,如果后期遇到扩建或者改建等情况时,这些资料便能够发挥巨大作用。
(二)在工程设计和产权纠纷等事件中发挥凭证作用
建设工程通常都是在城市的统一规划和安排下才能开展的建筑活动。比如,工程项目的设计必须要严格按照城市的统一规划进行,设计获批之后,所有的施工活动都必须按照获批的施工图纸来开展,工程竣工之后,也要等到验收合格了才能够正式投入使用。由此便可看出,工程方案在整个过程中充当的是一种凭证材料,为所有施工活动的开展提供相应的依据。另外,当有产权纠纷或者责任纠纷事件出现时,也能够将工程档案调出来,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凭证。
(三)为建设工程项目历史考察或经验交流活动提供资料信息
我国有不少诸如长城、故宫、恭王府和天坛等历史悠久的建设工程,这些工程所保留下来的档案信息可谓是相当珍贵的,不仅能够为其历史考察活动提供相应的历史信息,还能够为我国相关工程建设的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进而推动我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另外,相较传统的档案管理而言,现在的档案管理无论是在理念、技术还是方法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通过各种经验总结交流活动的开展和不断丰富的档案管理,能够从中汲取一些优秀经验和技术等,进而从总体上提高我国的建设水平。
二、当前建设项目工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建设项目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不完整与不规范
建设工程项目通常情况下规模都比较大,所以在对其实施管理时,还是相当困难的。大部分项目都没有设置专人对其进行档案管理,也就更不要说委托专门的机构对其进行档案管理了。一旦有记录档案形成,该工程中的各部门都自行管理本部门的相关档案,对其他部门的档案是不予理会的,这样一来,这些档案就被分散开来了,并且,部门中的很多人都不具备基本的档案管理素质和能力,在收集和整理档案时,经常都会出现收集不及时、不完整和不准确等问题。
(二)建设项目工程档案移交不规范
每一个工程当中都会有很多个部门,并且每个部门都有其各自的档案,综合起来看,整个项目工程的档案量就非常大。通常都是在项目立项之时,就开始有了档案,并且随着建设项目要求的增多,更多的工程部门将会被设立起来,随之而来的档案量也会逐渐增加。而项目的档案形成之后,就必须要将其移交给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还要办理相应的移交手续。日益增多的档案量给档案移交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也可以说这是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一大挑战。而当前的档案移交工作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部分档案在移交之后,被随处存放在相应的职能部门,有的部门甚至在移交时都是很随便的,直接省去了办理移交手续这一环节,这为档案管理工作埋下了一定隐患。
三、建设项目工程档案管理对策
(一)完善建设项目工程档案管理体系
项目工程的各利益相关方在签订承包合同之时,就应该设立一些与项目工程档案相关的要求或者条款,在其中明确各单位在档案管理中应当承担的职责。在整个项目工程建设过程当中,也必须按照国家相关的规范要求以及规定,及时收集和整理与工程建设相关的文件,将档案管理职责具体落实到各单位、各部门以及各相关的责任人。
对施工单位而言,还需要在工程建设的管理程序当中纳入工程档案管理,并建立和健全相应的工程档案管理体制,工程建设和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双管齐下,同步进行。在验收工程质量时,施工单位应该自觉提供较为完整的工程档案;在工程验收备案办理过程中,也要积极对工程档案所认可的文件进行查收和检验。
(二)强化建设项目工程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
除了要在重点项目的领导成员中列入档案行政管理的主要负责人之外,施工单位还应该向当地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报送与省级的重点建设项目相关的业主单位信息,方便其更好地开展业务指导工作。重点建设项目的档案验收工作是不分行业、不分系统的,作为当地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都应当积极参与到其中去。如果不能达到上述要求,就可以将其定义成为不合格的项目工程。在这一期间,作为当地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更应当积极地和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和联系。
(三)提高建设项目工程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项目工程的档案管理工作的专业性较强,所以需要专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因此,加强对项目工程的档案管理人员配备与培训,提升其基本业务素质和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建设单位,还是施工单位,都应选择和配备一些建设业务和档案业务有一定了解的员工从事相关的档案管理工作,并且还要保证这些人员的稳定性,不能因为一些突发性的事情而中断档案管理工作。作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也要为相关的档案管理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培训机会,尤其是那些重点项目的档案管理培训。同时,还要健全整个项目的档案管理网络,通过对项目档案管理指导人员及普通管理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提升整个项目的档案管理水平。
结束语:
建设项目工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尽管现阶段我国在建设项目工程档案管理中还存在着项目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不完整和档案移交不规范等问题,但只要建设单位引起高度重视,积极采取完善建设项目工程档案管理体系、强化建设项目工程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提高建设项目工程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明确建设项目工程档案管理的责权等措施,定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
参考文献:
[1]陈蔚辉.重点建设项目工程档案的管理[J].城建档案,2010,08:41-42.
篇10
关键词:建设项目 安全生产 管理
中图分类号:P6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安全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着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目前全国各地都在进行大规模基本建设。随着建设项目趋向大型化、高层化和复杂化,受行业特点、工人素质、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也给安全生产带来新的挑战,迫切需要提高建设项目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保障从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建设项目安全生产的特点
建设项目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由许多单位、单项工程构成,参与部门和单位众多。长期以来,由于人员流动性大、劳动对象复杂、施工周期长、劳动条件变化大等特点,使之成为高风险、高伤亡事故发生的行业。建设项目的安全生产特点主要体现在:
建设项目施工大多数在露天环境进行,所进行的活动受到现场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容易产生心理、生理疲劳导致注意力不集中,造成事故。
建设项目是一个庞大的人机系统工程,这一系统的安全性不仅取决于施工作业人员的行为,还取决与各种施工机具、材料、建筑半成品的状态,即外部环境状态。外部环境存在的导致事故的风险因素非常多。
建设项目施工具有分散性的特点。在现场的施工作业人员分散于各个部位,面对各种具体的生产行为时主要由自身的经验或知识判断,增加了由于不安全行为导致事故的风险。
建设项目工程有多方参与,而目前在我国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含量相对偏低,部分从业人员的素质较一般行业低,人员流动性大,管理复杂,也是产生安全事故的原因之一。
建设项目安全生产事故产生的原因
安全事故产生的过程主要是管理失效发生的过程,不当的管理决策或不充分的管理控制是许多工程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事故产生的直接、间接原因见下图:
建立建设项目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我国历来重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并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法律体系,明确规定了法律责任。在国务院2004年1月9日颁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构建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努力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体系,其中企业全面负责是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企业全面负责,对于建设项目,既是指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依法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全面负责,同时也包括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及其他与建设项目安全生产有关的单位必须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规定,保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依法承担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责任。建设项目各方责任主体的安全责任在国务院2004年开始实施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有了明确的规定。所有参建单位尤其是施工单位,都必须坚决贯彻和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建立和保持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建立
国家对施工企业实行安全生产许可的准入制度,施工企业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不得参加建设项目施工的投标活动。同时为了提高是施工企业的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的安全生产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保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对以上三类人员统一组织进行考核认定,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在满足这两项前提的基础上,企业针对建设项目的特点,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首先是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安全生产目标。对各级负责人,各职能部门以及各类施工人员在管理和施工过程中,应对承担的责任作出明确的规定,具体来说就是将安全生产责任分解落实到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班组长和每个岗位的作业人员身上。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最基本的安全管理制度,是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核心和中心环节。在此基础上,再分解建立企业每年具体的安全生产目标,对伤亡控制指标及标准化管理目标予以量化,具体量化目标到人、责任到人,并建立相应的企业安全目标管理方案。
其次,建立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包括:在建项目统计制度、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制度、在建项目危险源与不利因素识别、评价公示制度、治安保卫制度、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制度、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及审查制度、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制度、消防安全责任制度、意外伤害保险制度、采购与租赁安全验证制度、分包商评级制度等。
再次,建立安全应急救援制度及事故报告制度。企业应当建立有效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配备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进行演练。同时建立完善的事故报告制度,如果一旦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必须及时、如实向本单位负责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报告,同时启动事故处理相应的安全预案,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及时报告有关部门是及时组织抢救的基础,也是认真调查分清责任的基础。事故报告后出现新的情况的,应及时补报。
最后,建立安全生产检查与评价制度。通过建立定期、不定期、重点有针对性的安全检查与整改制度,对日常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发现、通知整改人整改并对整改结果进行复查,是有效地降低安全生产事故的有利武器。并通过阶段性的评价,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安全技术管理、设备和设施管理、施工现场管理进行综合评定,通过安全生产例会、专题会等形式,贯彻落实评价结果和实施改进。
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管理的建立
工程项目部应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各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并经各级责任人签字确认。同时制定以伤亡事故控制、现场安全达标、文明施工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生产管理目标,按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和项目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安全生产责任目标分解,建立对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目标的考核制度,对项目管理人员定期进行考核。项目经理、专职安全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
现场按规定配备专职安全员,建立各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在项目实施前和实施过程中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应针对工程特点、施工工艺制定安全技术措施。超过一定规模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单位应组织专家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施工组织设计、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应由有关部门审核,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监理单位项目总监批准。
建立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应做好新工人的三级安全教育,施工负责人在分派生产任务时,应对相关管理人员、施工作业人员进行书面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技术交底应由交底人、被交底人、专职安全员进行签字确认。
建立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检查应由项目负责人组织,专职安全员及相关专业人员参加,定期进行并填写检查记录,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应下达隐患整改通知单,定人、定时间、定措施进行整改。同时应依法为施工作业人员办理保险
工程项目部应针对工程特点,进行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及公示,同时在主要施工区域、危险部位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应制定防触电、防坍塌、防高处坠落、防起重及机械伤害、防火灾、防物体打击等主要内容的专项应急救援预案,并对施工现场易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部位、环节进行监控;
施工现场应建立应急救援组织,培训、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应急救援演练配备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出现安全事故时,应按规定向单位负责人进行报告。
监理的安全生产管理的建立
建设项目监理单位要健全建立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根据建设项目特点明确监理人员的安全监理职责。同时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在健全工程项目想的审查核验制度、检查验收制度和督促整改制度的基础上,完善工地例会制度和资料归档制度,对安全隐患加强监管落实。最后是建设监理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总监和安全监理人员要进过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后方可上岗。
结语
目前,安全生产始终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建设项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已经建成。实践证明,在法律法规体系框架内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并落实,加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不良环境条件的控制,能有效地预防安全事故的产生,对提高建设项目管理水平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 上一篇:数学建模比赛心得
- 下一篇:对景区规划方案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