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全部概念范文
时间:2024-01-02 17:45: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数学全部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动手操作过程中体验与感受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
数学学习和日常生活直接存在密切关系。因此,应该将日常生活中实例合理运用在初中数学教材中,然后把数学模型和图形及各种图标等充当媒介,使其作为感性材料,并以此作为基础,这样初中数学教师便可合理引导初中生通过合理、科学的模式去获取数学概念,还能帮助初中生慢慢理解数学概念相应的本质与属性。例如,在七年级下册“平行线”概念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初中生通过实际物体切入教学,比如镜框、方桌等相关长方形物体,其上边与下边、左边与右边全部是平行的,且永远不会相交,通过实际物体,让初中生体会平行线的概念与本质特点。此种教学方式比较简单,但可以使初中生理解得更加透彻,分析得更为准确。特别是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运用感性材料,有效融合数学教材知识,合理引导初中生积极参与观察和分析以及归纳等,从而使初中生改变以往孤立看待问题的方式,并在学习时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知识相联系,采用启发模式的教学方法,慢慢产生科学、有效的数学概念。
二、通过感性材料引入概念,深入理解概念本质和属性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已经不再是枯燥、单一、机械练习等为主体的模式,转变为生动、活泼与充满活力的学习过程。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为初中生创建部分情境,为初中生提供自主探索平台,为初中生的思考留有充足空间,使初中生可以像数学家一样钻研数学,并且在观察、实验与分析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数学概念产生及发展,充分体验数学概念具体建立流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初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比如,在七年级下册“幂的运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生活素材,因为“幂的运算”关系到许多生活素材,如存款利率问题。此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安排初中生去银行了解各种存款模式的利率,并且进行归纳与总结。同时,教师还要依据实际生活素材进行数学教学设计。如小芳在2013年7月1日,在银行整存一年期款m元,若是当时年利率是n,同时依据复利完成计算,在2014年7月1日小芳应该取出多少现金。从实际生活中提取的问题,能够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同时,教师合理引导初中生列出对应公式,由此可以看出,利用此种教学模式完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不仅使初中生体验“幂的运算”概念形成过程,还能使初中生深入体会数学理论知识应用在现实生活中的情况,从而加强初中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运用初中生认知结构已有概念,同化初中生心理过程
初中生对于事物的理解能力依然处在形成阶段,教师必须针对此种特点,设计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案,其中概念的同化,为初中生把握数学概念的主要方式。其是运用初中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与知识认知,让初中生在学习新事物以及新知识的过程中,能够揭示各种新事物和新知识存在的共同点,然后同化初中生的心理,深入了解数学概念对应的本质与属性,最后得到经历数学概念的途径。比如,在七年级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使初中生理解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概念,可以选择同化教学方式,由于教师先向初中生讲解相交线,初中生对于相交线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与认知,这样初中生将平行线与学习的相交线进行有效区分与联系,并且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与推动下,能够进一步强化平行线概念。在初中生解题时,把线分为相交线与平行线,此种概念的同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巧妙讲解新知识,同时把原有知识与新学习的知识实现串联讲解,有效加强初中生对于新知识的记忆与掌握,提高初中生的思维能力,创建自身的数学知识网络。
四、引导初中生应用概念处理问题,应用在生活实践中
数学概念基本是在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而数学概念运用在实践生活中也是比比皆是,而且新《课程标准》要求重视素质教育,以受教育者为核心,使初中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教学。综合分析初中数学教育自身特点,融合实际生活,制定与研究新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以初中生具有的社会经验作为出发点,加强初中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比如,在八年级上册“用图表描述数据”概念教学过程中,在初中生理解“图表描述数据”概念,掌握“图表描述数据”知识后,就要培养初中生“图表描述数据”应用能力。在日常学习中,初中生运用的学习资料比较多,其中一些学生的成绩提高较快,而部分学生成绩提高较慢,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组织学生针对每一位学生日常应用的学习资料进行调查,然后收集与归纳。并且要求初中生利用图表描述数据,比较直观地展现出初中生应用各种资料对成绩带来的影响。此种情况下,教师就能够了解所有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发现初中生成绩提升偏慢的原因,利用此种方法,还能够强化初中生在实践过程中利用“图表描述数据”的能力,充分激发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习成绩。对此,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时,必须综合考虑实际生活常识,从而培养初中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篇2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数学教学 创新思维能力
一、引言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不少教师常常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这一教学目的,单纯地理解为形式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甚至局限在推理能力的培养上。显然,这是远远不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内容,就目前提出的,一般认为应包括分析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为此,本文针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这三种能力进行探讨。[1]
二、分析思维能力的培养
分析思维指的就是形式逻辑的思维形式,这是最基本的逻辑思维过程。要求学生对概念能够予以确切的定义,能使定义得到正确的运用。在掌握推理的形式与方法上,要求学生分清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推理时理由充足,因果不乱,掌握基本的论证通法等。
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是构成判断和推理的要素,没有概念就不能进行思维。概念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所反映的所有对象的共同本质属性叫做概念的内涵,适合于概念的所有对象的范围,叫做这个概念的外延。概念的内涵越大,其外延越小,内涵越小,其外延越大。当然这种关系只适用于具有“从属关系”的那些概念。在概念教学中,应注意揭示这种关系,以防止类似的概念混淆不清。深刻理解概念的内涵,往往是正确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关键。[2]
三、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
辩证思维指的就是在大量感性材料(如数据、实例等)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而形成概念及其内部规律发现的思维形式。运用这种思维形式去思考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在数学教学中,要能有效地培养辩证思维能力,首先要充分暴露数学思维过程。现代数学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是思维活动的过程,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满堂灌、注入式、题海战术以及在公开教学中普遍的形式主义的倾向,其实质就是掩盖或忽视数学活动中的思维过程。[3]
暴露数学思维过程,要着重暴露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数学方法的思考和数学规律的揭示过程。例如绝对值的概念,这是有理数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整个中学数学课程也是一个应用广泛的概念。因此使学生牢固掌握这个概念,并以此揭示概念形成的一些规律,是非常必要的。教学这个概念时,应从形象思维入手,抓住数轴这一工具,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并不断深化,最后达到牢固掌握、运用自如的目的。又如关于三角形内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学生对这个定理本身是容易理解,容易掌握。但有些学生之所以感到学起来不容易,就在于较难寻找证明的思路。因此,在教学中,要重在启发,引导他们独立地寻求证明的思路。有的教师缺乏对数学思维过程的分析能力,不善于与学生一起暴露数学方法的思考过程,掩盖了解思路的探索过程,这是值得改进的
四、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直觉思维的含义,至今没有明确的说法。有人说:“在数学中直觉概念是从两种不同的意义上来使用的。一方面,说某些人是直觉地思维,即他用了许多时间作一道题目,突然地做出来了,但是还须为答案提出形式的证明。另一方面,说某些人有良好的直觉能力的数学家,即当别人提问时,他能迅速做出很好的猜测,判定某事物不是这样,或说出几种解题方法中,哪一个将证明有效。虽然直觉思维的含义尚不明确,但普遍认为其表现形式主要是猜测。笔者在这里就从猜测的角度说说对培养直觉思维能力的看法。[4]
由于知识的不足和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猜测有时与事实不符,或合理的猜测结果有时会被证明是错误的,这是不足为怪的。我们不应过分急于接受一个未经仔细推敲和质疑的猜测,因为“先入为主”,念头一经形成,再要进行其他更有意义的猜测就不容易了。特别是那些对自己的猜测结果过于自信而又缺乏鉴别能力的人,往往会有把时间白白浪费掉的危险。猜测不是绝对可靠的,教会学生猜测同样也没有绝对可靠的途径可循。猜测是一种技巧,是一种非形式逻辑的更深刻的逻辑思维活动,它虽来之不易,但它一定可以通过长期的科学训练得到。
要教会学生猜测,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按照学生的思路进行教学,就要注意创设猜测的意景。要设计出与学生同步思维的教案,教学时把自己置身于学生之中,既讲成功的经验,又讲迂回曲折的教训,不要一下子把自己全部的合理的思考和盘托出,要让学生先去猜,让他们把各种不同的想法都讲出来,那怕不合理的猜测也要鼓励,不要制止,更不能责难。当前,有见地的教师提出实行以“推迟判断”为特征的课堂结构改革,把暴露认识规律当作数学教学的重要原则教给学生以自由猜测的时间和空间,是值得提倡的。在数学教学中,无论是基础知识课,还是例题习题课,常可通过观察、实验、联想、类比获得猜测,然后再对其准确性进行推断,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五、结论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能全面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必须认真抓好分析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培养这些能力,当然并非朝夕之功,不能急于求全,要坚持长期不懈的努力,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正确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注意有所侧重,互相渗透,逐步提高,逐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潘崇利.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 新课程(中学),2012,02:68-69.
[2] 盛保和. 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 教育教学论坛,2013,06:96-97.
篇3
在初中数学中进行多媒体教学,可以借用多媒体的生动形象性、形式多样性、课件内容新颖性等特点,有效激发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这有利于促进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改革,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全面学习有很重要的作用。
1 运用多媒体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的优势
1.1 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调查表明,初中年龄阶段的学生比较任性和叛逆,而初中数学又是学生思维学习的基础,它关系到孩子学习思维的均衡、全面发展。如果利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能激发出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让他们由被动学习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学习效果就会大大改善,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课堂上也会变得轻松。
在利用多媒体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教师应注意:首先要深刻了解教材要点,突出教书的重点;其次,积极为学生提供生动的数学情景,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身边的生活是紧密相连的,让初中数学的学习回归生活,这样数学学习才会变得生动、亲切。
例如,在讲“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一节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运动员参加400 m赛跑时,在环形跑道上从外圈跑回内圈以尽量减少跑步的距离,以最大可能取得胜利。通过生动的画面,让学生充分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含义。
1.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利用多媒体声色兼备的特点进行教学,可以把初中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帮助学生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更好地认识事物,逐渐建立属于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例如,在讲解初中数学“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生动演示在两条平行线间,两个三角形的底长同时在一条平行线上,而顶点同时在另一条平行线上,两个等高等底三角形形成的过程,配用各种颜色的线条用动画形成图形,给学生留下生动、有趣的印象。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制作数学教学模型,使学生把学习变为乐趣,培养初中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发展创新能力。
1.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例如,在华东师大版的七年级数学“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这一节中,通过多媒体课件再现生活中的楼层、飞机、自行车、小汽车、电视机、冰箱等模型,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想象这些实体事物看不见的部分,加深学生对线面延伸的理解,培养学生对空间图形的掌握,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1.4 拓展初中数学学习的资源
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数学教学,通过下载的数学资料可以让师生借鉴其他学校甚至国外的优秀的学习方法和教学经验,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不断进步。
2 运用多媒体进行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误区
新课程角度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得到广泛运用,但由于受教育观念、教学环境的影响,很多教师没有准确理解初中数学教学的概念,出现了一些误区。
2.1 过多使用多媒体
新课标下要求初中数学教学方式的创新,多媒体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物,一些教师把使用多媒体与先进的教学思想划等号,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频繁使用多媒体,导致传统教学手段缺失,教学脱离实际,学生对知识学不会,使数学课堂没有活力。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学习效率低下,教师的教学水平也会慢慢下降,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不利于教师和学生的长远发展。
2.2 片面崇尚多媒体技术
在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发挥着知识的传承作用。有些教师会片面追求课件的“技术含量”,将多媒体课件做得非常华丽,忽略了课件的实用性和初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分散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产生了较为消极的影响。
3 对正确使用多媒体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的探讨
3.1 正确理解教学观念
初中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时要正确理解教学观念,深刻认识到多媒体是教学手段在一定层次的提升,而不应是教学的全部,使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与先进的数学教学思想不是等价的。教师的教学原则是教书育人,为学生服务,因此在备课时要扣紧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根据教学的任务,学生学习的进度、对数学学习掌握的情况,充分、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进行初中数学知识的补充、延伸和拓展,而在不该用多媒体的时候就不要故意去彰显它。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利用图形、数学道具、实体图、实验等可以让学生现实感受到的东西产生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3.2 多媒体教学要与传统教学手段互相补充
初中数学的逻辑性和思维性都很强,数学中大量常用的定理、概念、公式、原理和规律都是经过前人的反复实践、反复推敲才建立起来的,不是多媒体的数学教学能替代的。因为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它反映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把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才成为概念。教师在讲述概念时不能只选用现代科技手段而摒弃传统教学手段。要改善初中数学课堂的授课情况,学校及数学任课老师应认识到多媒体教学并非是新课标下课堂教学的唯一手段。数学教师若想取得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就要结合初中生的年龄、性格特点、学习情况等,把多媒体教学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结合。
比如在学习初中数学中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内角等相关定理时,若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测量三角形边长、角大小,并进行画图等,那么学生就会得到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这些数学学习中的乐趣是多媒体教学无法带给学生的。
3.3 提高多媒体课件的实用性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追求知识的阶段,利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时应注意课件的实用性,过于花哨的多媒体课件只能产生消极的作用,不仅达不到学习知识的目的,还会造成学生学习态度的恶化。所以,教师要全面阅读、深刻理解教材并精心去备课,明了教学目标,突出学习的难点;及时的课堂测试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去记录易出错、需重点讲解的难点内容。
3.4 运用多媒体要适当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对多媒体的运用也要有个度,多媒体教学虽然表现形式丰富多彩,但并不能够完全代替传统的教学方式,因为传统教学更有亲和力。任何教学方式都不能走极端,不然会成为一种教学的负担。因此,在利用多媒体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教师应把传统的教学与多媒体教学协调搭配,从而充分发挥两方的优势,各尽其职,使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真正受益。
4 结语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多媒体辅助初中数学教学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但它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在教学上不能走极端。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和探讨,优化整合多媒体教学,使它更好地为初中数学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孙玉明.论多媒体技术对学习的有效支持[J].科技创业月刊.2005(05):111-112.
篇4
靳革新
(邳州市车辐山中学,江苏 徐州 221300)
摘 要:初中数学具有抽象性高的特征,将变式教学应用在初中数学中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探究与学习,也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主要从数学概念的变式、数学过程的变式与数学应用的变式的角度来分析初中数学变式教学的应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变式教学;实践研究
数学变式教学就是通过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不同背景从不同方面变更教学素材、数学问题的呈现形式,令事物非本质特征时隐时现而本质特征不变的一种教学形式,也就是将变式应用到数学教学中来,因此,变式教学不仅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也是一种数学教学的思想。
数学变式教学能够很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对于抽象概念与思想的掌握,从而达到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那么初中数学变式教学主要分为哪几类呢?
一、数学概念的变式
概念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本质的一种概括与反映,数学概念则是反映现实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一种思维模式,是数学的基础,也是学生进行判断、推理以及证明的论据,是数学思维的核心,因此,数学变式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进行数学概念的变式。
考虑到数学概念具有系统性、抽象性与逻辑性的特征,因此,数学概念的学习难度也较大,很多学生能够掌握数学概念的含义,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就很容易出现各种错误,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受到知识经验与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会把特殊情况当做一般情况,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改变,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采取科学的方式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一种清晰、完整的概念,通过变式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到数学概念形成的整个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索,通过变式教学来掌握好数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在解决问题时就能够做到有据可依了。
如,在同类项这堂课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同类型的概念,能够应用概念来解题,可以创设一种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周末,小强在街上买了3个苹果、5个香蕉、8个桔子,小强的妈妈不知道小强买了水果,在下班的时候又买了6个苹果、7个香蕉、10个桔子,那么请同学们算一下苹果、香蕉与桔子一种有多少个呢?你们是根据什么来求和呢?
这种生活情景是学生会常常遇到的,将这一情景作为铺垫来开展教学,就可以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同类型的概念,此时,在引入教学内容就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了。
二、数学过程的变式
术中数学教学具有抽象性的特征,一些数学概念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学生在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有一些概念包含着隐形的内容,仅仅依靠简单的情景创设与知识讲解,学生一般难以完全的理解到概念中蕴含的内涵,此时,教师就需要采取其他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了。
如,在“分式的意义”这一课的教学中,教材中的概念提到,分式的值为零包括两层含义,即分子为零、分母不为零,很多学生在刚刚接触到这一概念时对于分子为零、分母不为零的条件还没有清醒的认识,在解题时也不会在第一时间考虑到分母为零的情况,为此,可以进行一下的变式训练:变式1:当x= 时,分式 为零?变式2:当x= 时,分式 为零?变式3:当x= 时,分式 为零?通过这种变形过程,能够在学生头脑中加深“分子为零、分母不为零”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概念中蕴含的深层内涵。因此,数学变式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帮助学生抓住问题的规律和本质,积极的去探索数学问题的内涵与外延关系。
三、数学应用的变式
数学教学不仅仅包括数学概念、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与数学命题,也包括数学应用,数学应用即应用数学概念、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解决学习过程中以及生活中问题的一种能力,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源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阶段的学生应该初步的学会应用数学思维方式来观察和分析,解决学习与生活过程中的数学问题。从这一层面而言,教师必须要采取科学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让学生在遇到问题后,能够主动的从数学角度来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在面对新的数学概念和数学知识时,能够在头脑中调动起生活背景,并思索数学概念与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因此,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数学应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数学解题,而是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如:有一批零件需要加工,总计360个,甲每小时能够加工36个,乙每小时能够加工24个,那么甲乙两人共同合作多长时间可以完成工作?解:假设甲乙两人共同合作x小时可以完成全部的工作,那么36x+24x=360,根据这个问题,能够得出以下的变式:变式1:甲乙两地相距360km,A车从甲地出发,行驶速度为36km/h,B车从乙地出发,行驶速度为24km/h,两车相向而行,请问几个小时之后两车会相遇?变式2:请同学们根据36x+24x=360这个方程自己编写一道应用题,并进行解答。变式3:一梯形面积为180,上底与下底为24、36,那么梯形的高为多少?这样的变式教学可让学生吃透此类题型,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总而言之,变式教学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科学的变式让学生对题目有一种熟悉和新鲜的感觉,能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探究与学习,也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提升变式教学的效果,教师在上课前应该进行精心的准备,选择有代表性的变式,对学生进行全程的指导,这样才能够提升数学变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惠添.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D].广州大学,2012,(05).
[2]耿秀荣,汤服成.体现数学变式教学方法的样例设计[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4).
[3]褚小婧,张维忠.从认知心理学对知识的分类看数学变式教学[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3).
[4]朱圣东.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变式教学的实践与策略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2,(34).
篇5
一、任务驱动,引导态度不正的学困生
初中数学教学中常常会有这样一群“聪明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反应灵敏,有天资,却是数学学困生。对于这一类学生,稍稍剖析便能知道,他们多是因为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投入不够多等非智力因素导致数学成绩不佳的。而他们学习态度不端正很多时候是因为缺乏学习责任感,认为学不学无所谓。针对这一类型学困生,笔者认为适宜采用任务驱动法。通过直接下任务、制计划的方法,将学习的时间线明确,将学习的目标和责任落实,并采用小组竞争的方式重点呈现任务驱动法,将这些学困生放到集体中,用集体带动个人,让他们在集体任务的推动下不得不端正态度,不得不认真学习,进而提升数学水平。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初中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这部分内容时,笔者采用任务驱动法,先将全班学生分成多个小队,再将几名态度不端正的学困生安插到各个小队中,并任队长。有的教师认为,让这群调皮的孩子当队长,整个学习还不乱套了;其实不然,这些聪明的孩子其实更渴望关注,让他们当队长正是向他们传递老师在关注他们,这对于这些学困生是很受用的。随后教师布置三道题目,如:x+3>5,3x+5<5x+3,2-3x>8,每道题目都融会了不同的知识点,笔者让各个小队各自完成题目,并一起探讨分析题目中的知识结构组成,由队长进行陈述。这一步又给队长安排了新的任务,要代表小队进行陈述,这些“聪明”却不认真的孩子,常常自尊心强烈,为了“不丢脸”他们就会努力带动队友参与。像这样适时地采用任务驱动法,能够帮助态度不正的学困生逐渐找到数学学习的乐趣,逐渐端正学习态度,最终有效融入数学教学。
二、思维导图,引导思维不畅的学困生
根据多元智力理论,因为不同人群的智力结构不同,所以在不同知识类型面前表现出优势和弱势是很正常的。初中数学中就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先天抽象思维不够敏锐而带来的数学学习困难。对于这部分学困生,你用再多的任务驱动法也没有用,他们成为学困生并非是学习不够刻苦,而是因为在具象感知和抽象理解中间缺乏串联介质导致的学习弱势。因此,笔者建议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这类学困生将抽象数学概念图式化,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更好地呈现数形之间的关系与转化,让学生从思维导图中更快地找到破解数学奥妙的密码,最终通畅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提升思维理解和数学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初中数学“多边形内角和”这部分内容时,有一部分学困生就是不能很好地理解为什么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O,五边形的内角和是540O等,因此他们就死记硬背,效果往往不好。于是笔者引导他们勾勒思维导图,让他们直观地掌握多边形内角和的秘密。以四边形为例:首先笔者引导学生画出一个四边形,连接四边形任意的两个顶点,这时候四边形变成了两个三角形;接着笔者引导学生回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O”;最后笔者让学生将两个概念串联起来,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一个四边形的内角和=180O×2=360O。笔者还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求出了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像这样利用思维图示,能帮助思维不畅的学困生更好地理解概念,提升数学能力。
三、合作纠偏,引导粗心大意的学困生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这样一类学困生,总是在练习、考试结束之后自信满满,答案成绩出来之后垂头丧气。为什么?因为知识掌握不扎实,很多题目想当然地做,果不其然地错了。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实是因为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太过粗心大意。这里的粗心大意不仅仅是指做题、考试时的粗心大意,更指在吸收掌握知识概念时的粗心大意,尤其是学习时的粗心大意,教师往往容易忽略。学生在练习时出现的问题其实根源都在于学生因为粗心导致的数学知识掌握粗糙和不全面。因此,对于粗心大意的学困生,笔者建议采用合作纠错的方式,通过结对子、帮帮团的形式,让学生组成学习同盟,从知识学习、练习巩固等方方面面相互监督,相互纠错,从本源上克服学生粗心大意的问题,提升学生对数学掌握的牢靠性。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这部分内容时,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合作纠偏,就有效地帮助一名学生纠正了学习中的错误观念。当时笔者讲到“全等三角形的三条边和三个角全部相等”,有一名学生直接就想当然地跟他的搭档说:“所以,三条边都相等或者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就是全等三角形。”其实在数学学习中有很多学生会有这样的想当然,粗心大意不加论证地理解知识,而且一旦学生认为自己懂了便会开始走神,容易忽略老师后面的易错点提醒。但进行合作纠偏之后,该同学的搭档听到老师的易错点提醒之后(三个角都相等,不一定是全等三角形),马上纠正了该生的错误,避免了该生因为粗心而在简单题上出错。
篇6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现状 教学模式
随着新教改的提出,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我国的教育模式逐渐由应试教育发展为素质教育,所以,为了能够加速我国教育事业的深入,进行高效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探索具有重大意义。那么,我们要能够重视初中数学的教学,改善老师的教学观念,发展初中数学教学的新观念,从而全面提升我们学生的数学能力。那么,本人将在本文中就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性探究进行简单的讨论。
一、我国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应试教育已经在我国开展了许多年,但是,面对国家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应试教育已经不再适应于我国,所以,素质教育逐渐得到了重视。但是,由于传统教育模式已经深入人心,要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去改变所有老师的教学观念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要能够认清初中数学教学现状,才能够为初中数学教学的进步创造良好的条件。
1.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凸显
数学教学是需要师生之间的互动的,既要有老师的教,又要有学生的学,是一个双方面的学习过程。但是,在现在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有老师的教,却忽略了学生的学,也就是说,在现有的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上并没有做到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上,而是将他们当作了知识的容器,老师只是将知识不断地灌输给学生,却没有意识到学生是否接受了相应的知识。这就造成了学生的主动性下降,只会给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造成负面影响。
2.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单一的教学模式正是传统教学模式所遗留下来的弊端,正是这样单一的教学方式,造成了初中数学课堂的无趣与死板。然而,初中生还没有完全摆脱小学的学习习惯,他们的学习有较大部分是依赖于对所学内容的兴趣,但是单一的教学方式是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这样也就难以促进学生主动和积极的学习,对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没有意义。而且,也正是因为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得师生关系趋于僵化,这样一来是难以推动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的。
3.教学内容过于简单,教学范围过于狭窄
面对高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则成为初中数学教育最主要的目标,这样才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那么,我们不仅要能够创新初中数学教学的模式,同时还要能够做好素质拓展工作。但是,就现有的初中数学教学形式来看,数学的教学内容过于简单,教学范围也过于狭窄,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没有什么意义,同时更加难以让我们的学生获得真正高效的数学教学。
4.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差
现在的初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过惯了有人管、有人监督的生活,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而且在课堂上,他们并没有得到主动思考的机会,这使得他们只会一味地去接受知识,却没有去主动地学习知识,造成了他们在学习上的陋习,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率。而且,课后他们也没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这样他们就无法反馈课堂上所得到的知识,也就无法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初中数学的学习需要的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我们一定要能够有效地在课堂上运用有效的教学模式,为我们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够为我们的学生提供更加充实的知识武装。
二、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建设策略
初中数学教学是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我们要能够充分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渴望,去进行探索和寻找,为我们的学生创建一个更加高效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够让我们的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1.将生活融入到初中数学教学课堂
对于初中生来说,数学是一门十分抽象的课程,要能够教好数学这门课程,我们就要能够将其具体化,将抽象的数字、抽象的计算方式转化为一个具体的、全面的理论概念。所以,我们要做到将生活融入初中数学课堂上,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一个具体的、具有实际意义的数学概念。通过这样的一个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让我们的学生从生活中认识数学、在数学中学会生活,这对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而且,通过数学课堂生活化还能够有效地优化数学课堂,为初中数学课堂提供较多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一举多得。
2.采用情境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情境教学模式是促进初中数学课堂具象化的重要方式,更是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师生关系的重要途径。那么,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将数学问题转化为一个情境。就比如学习银行利率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排演一个银行存款的情境,在这样的方式的推动下能够让我们的学生更加直观、更加清楚地认识到银行利率的计算和应用,还能够了解到一定的银行运作模式。这样一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技能,还提升了学生的生活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力具有重大意义。
3.掌握正确的提问技巧
提问是一门艺术,一个好的问题能够引发人们的深入思考。所以,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我们更要能够掌握提问的技巧。一个好的数学问题能够有效地涵盖我们课堂上全部的教学内容,能够通过一个问题让我们的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一个全面的复习和思考。同时,通过一个好的数学问题能够让我们的学生掌握更多的解题技巧,从而推动我们学生去主动思考,全面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而且,通过将所提问题相互衔接起来能够有效地激发我们学生的联想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让他们愿意思考,发散他们的思维,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质量。
4.充分运用信息化教学模式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是网络的世界,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东西,成为我们工作、生活所必须依赖的事物。所以,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来武装我们的教学,通过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加大数学教学的信息量,从而为初中数学的教学创造更加便捷的方式。同时,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也就是说当老师发现了好的数学题目可以和学生分享,而学生发现了难题时可以和同学们以及老师来共同进行讨论和解题。这样一来能够有效地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们共同进步,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这对于新时代的初中数学教学的开展具有重大意义。
5.建立自主学习模式
素质教育的一大要求就是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格品质和自身素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就是其中之一。所以,为了能够有效提升我们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素养,我们所要做的最根本的就是为我们的学生建立一个自主学习模式。例如在课堂上为学生预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们自己进行解题思路的讨论等方式,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当中,同时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活跃课堂学习气氛,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全面激发我们学生的学习情绪,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初中数学对于我们学生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要能够充分运用数学教学模式为我们的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斌 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浅析[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12)。
篇7
【关键词】 微课;初中数学;教学;资源;应用
微课已经逐渐走入了初中课堂,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实践过程中也需要广大教学工作者积极思考,努力探索.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如何把微课这一教学元素的特长和优势发挥到极致,提高数学教学效果,是值得广大初中数学教师认真思索的教学问题. 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分析了微课在当前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以便于教师对微课有更深刻的认识,能够更好地利用好微课资源,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标.
1. 微课的优点
作为数学教师,主要是思索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把要讲解的教学内容以微课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充分吸收并消化.
一般来讲,初中数学课堂的知识点是每堂课讲解少量几个,内容不多,但很充实. 微课视频等教学素材在课堂出现的时间并不长,但仍能够简洁直观的、形象立体的把书本上的知识,尤其是章节的重难点知识可以全方位展现在学生面前. 这些远比教师用语言描述的效率高得多,教学中,有的初中数学教师业务能力非常突出,但是语言表达能力一般,有的学生理解能力差,空间想象力不足,老师讲了半天学生仍旧没有完全掌握,二者明显不在同一教学轨道上,导致学生注意力集中的这段宝贵时间被白白浪费. 而微课视频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和学生在知识点、重难点理解掌握上的困难,微课视频作为初中数学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有效桥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微课能让初中数学课堂的安排更为合理. 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基本上是教师在讲台上不停的宣讲,占用了绝大部分教学时间,“满堂灌”问题较为突出. 而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基本上难以适应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需要,因为学生理解能力较差,思维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自我约束能力欠缺,长期以这种教学模式来开展初中数学教学,容易让学生感到迷茫,不知道该如何跟随教师的步伐,同时教师则由于辛苦的付出却看不到显著的教学效果而产生消极情绪. 无论是从教师还是学生的角度,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初中数学科目教学工作的进展. 微课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一格局. 它不再需要教师倾尽全力在讲台上讲解,它将课堂四十五分钟划分得更加合理.
首先,初中数学教师在准备微课堂之前,都会搜集相关的教学素材,做成大约8到10分钟的微课视频,把本堂课的重难点、要点全部搜集到视频之中,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视频图像来理解、掌握. 剩下的课堂时间,教学重心可以转移到学生上来,教师以案例分析和情景模拟等方式,给学生提供交流讨论的平台,让学生在微课视频所呈现的重难点知识背景下,相互交流协作,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其次,微课视频带给学生和教师的思考是多元的. 对于初中学生来讲,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点经过直观简洁的视频和图片,他们掌握起来更加轻松,有一种醍醐灌顶,大彻大悟的成就感,能够有效激发他们继续探索知识的好奇和欲望. 对于教师来讲,在做好微课视频后,看到学生能够紧紧围绕教学中心,认真展开思考交流和讨论,并能动手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初中数学教师也是一种莫大的鼓舞,激励他们继续履行职责,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以必需、够用为度,加强素质培养. 重点突出,难点分散,注重几何直观和物理解释,重视培养学生的几何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作深入浅出的介绍,微课具有结构严谨、逻辑清晰、通俗易懂、例题较多、便于自学等特点. 微课将这些要求和素材完美融合,以信息化和科技化的面孔呈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初中学生思考和探索.
2. 微课的劣势
尽管微课是以信息化教学、多媒体技术等新元素为基础提出的教学方式,但微课依然存在着劣势. 首先,微课作为一种全新教学理念,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改革,会产生巨大的冲击. 对于一些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多年并已经习惯过去教学模式的“老同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他们的教学负担,他们一时难以适应,观念不容易改变. 因此,微课在初中数学课堂的推广中势必会遇到重重阻碍和误解. 其次,只要准备好了教学素材,微课几乎可以随时随地供教师和学生采用,以灵活多变的方式参与到初中数学教学之中,这要求学生拥有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初中学生,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再次,少数初中数学教师对于微课的理解存在误区,认为微课就是说课,把本应该45分钟的内容浓缩到短短的八到十分钟,从根本上误解了微课. 最后,微课视频虽然只有短短的8到10分钟,却需要耗费教师几天的时间来搜集、整理制作,从某种意义上讲,增加了教师的负担.
初中数学课堂的微课建设,必须立足于初中数学的教学实际,才能找到适合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之道.
【参考文献】
篇8
一、新课程视角下利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的建议
1.正确理解多媒体技术教学观念。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普及,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放大了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存在过分使用和盲目使用的现象,从而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应当正确理解使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观念。意识到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只是一种辅助教学工具,不能当成课堂教学的全部。因此,在备课时,初中数学教师应该紧扣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合理利用多媒体工具,扩充相应的知识内容。对于不需要使用多媒体的教学部分,则没必要特地彰显它的功能。例如,在七年级上册数学内容中,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等章节的学习,通过教师的讲解,习题练习即可达到教学效果,而对于图形的认识、相交线与平行线等章节的学习则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现相应的图形、画面来辅助教学。
2.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互补充。初中数学是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有大量定理、公式、概念性的内容,且各种数学原理和规律都具有较强的思维性和逻辑性,需要教师和学生详细解说,反复探讨,不是单纯利用多媒体教学即可取得教学效果的。这时候就需要教师有效融合传统教学方式与多媒体现代教学技术。例如,在三角形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各种三角形的图片,让学生从表层上充分认识到不同三角形的区别。但是对于三角形的稳定性、内角和以及三边关系等定理,就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利用学习工具,自己动手测量各边的长度、角的大小,才能对三角形的边角定理有更深刻的认识。
3.避免让多媒体代替学生的思维。数学学习过程是一种数学思维活动,学生通过缜密的思考和逻辑分析可以较好地培养数学思维。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的板书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过程,是达到教学目的必不可少的步骤。制作好的多媒体教学步骤往往是一蹴而就的,在学生思考过程中即出现了结果,这一定程度上阻碍的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例如,在图形展示教学中,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在播放时,应该让学生看到图形逐渐形成的过程,不能直接展示已经形成的图像,这样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思考过程,培养其数学思维。
二、结语
篇9
关键词: 化归思想 初中数学 解题方法
初中数学教学中,化归思想在多种解题方法中都有所渗透。然而在实际运用时,往往缺乏对其方法概念的明确界定和系统介绍,无法立足于化归而衍生出系统理论框架和数学思想,所以在具体运用上还有很多有待提升的空间。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化归思想运用的作用与局限
(一)化归方法的作用及意义
所谓化归是指通过转化将问题由难化简,通过归结进行解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化归思想贯穿始终。各种类型、各种难度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化归思想进行转化和解决。数学难题具有含糊性、抽象性、复杂性和生疏性等特点,而通过化归则能将这些问题明朗化、直观化、简单化、熟悉化,是在现有知识水平基础上,解决超水平问题的有效方法。通常在教学中可将之运用到整体代入、配方法及待定系数法等解题方法中,实现抽象问题的具体化。
(二)化归方法在实际运用中的局限
1.方法界定不明确
“化归”在当前教学实践中并未得到明确的概念界定,仅将之作为解题方法采用,而没有对其内含的数学思想进行深入挖掘。从而导致方法界定不明确,思想挖掘深入不够的问题,使得化归思想所能发挥的作用有限。而课程讲授中,很多解题思路里都有着化归方法的痕迹,但往往被授课教师所忽略。
2.数学思想不重视
当前初中数学教学呈现出一种重“术”轻“道”的现象,试图通过题目练习的累积作用,让学生从中体会解题思路和方法,而缺乏从宏观上指导学生数学思想的尝试。所以导致学生虽然致力于具体问题的解决,但穷尽心力,却又成效不佳。对教师而言,解决某个难题可从多个角度入手,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框架和解题经验轻松完成。然而在向学生讲授时,却只拿出其中一部分与解题相关的思路和方法,让学生“仅知其然”而已。
3.题型讲解过于局限
当前常常采用的教学手段,是通过精讲例题,而后大量习练相关题型巩固和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但这样一来,学生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和余地几乎全部消失,对类型题的纯熟无助于真正解题思路的培养。思维受到局限,则缺乏独立解决新题的能力。
二、化归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和思考
(一)利用降次转化,化复杂为简单
其实在初中数学的基本解题思路中,就存在着化归思想的痕迹。尤其在解方程中所采用的代入法,其本身就是化归思想的运用。以下举例分析:设x+x■-3=0为已知条件,需要对3x■+4x■-245进行求值。若参照常规解题思路,则其过程将极为繁琐。而通过降次处理则能简化方程结构,提高解题效率。方程中未知数x■和x■可作为转化归结的基本元素。所以,基本的解题思路有二,其一是x■=3-x,将之代入另外公式后可对x■进行降次,从而将方程简化为一元。
需要注意的是,转化归结虽然具有灵活多样的特点,但只能在各个元素的构成形式上改变,而不能让元素相互关系的实质发生变化。在讲授时,教师要明确化归是为了简化原题,所以应该尽量让整个题目框架中各个元素向纯粹化、单一方向解构。对举例中的方程而言,降次是解题捷径,转化过程并未改变构成元素的关系实质,转化过程并未增强解题思路的曲折性,所以可予以采用。
(二)联系过去知识,化陌生为熟悉
在几何题目中,以点O为圆心,以过点O的线段CD为直径,作一个半圆,于线段OD中任意位置选一圆心,以小于CD的任意长度为直径作半圆。作小半圆切线,且与大半圆交于点A、点B。已知AB长度为6cm,问从大半圆面积中将小半圆面积去除后,所剩余的面积。该题目若从常规解题方法上考虑,将让学生无从下手。而通过化归思想的运用,则能将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问题,在利用现有知识进行解决。教师可从旁引导,告知学生不必局限在题目所设定的图形框架内,而可以在不影响所求面积的同时对原有几何图形做动态改变。由于目前小半圆圆心在线段OD之间,造成两个半圆之间并无可利用的几何关系。而本题目的问题在于求取大半圆的剩余面积,因此对两个半圆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进行调整,将不会影响到最终结果。于是学生通过变换原有的几何元素相互位置,让无规则图形规则化。将两半圆圆心重叠,而后连接AO、BO,借用之前所学的三角解题方法,对原题进行解决。
在转化过程汇总可采用多种方法与途径,而将“不规则”向“规则”方向转化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对几何解题来说,转化方法将会影响到几何元素的相互关系,判断转化是否等价还需要从原题的问题上进行考虑。
综上所述,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对于细化知识、解题技巧等已经做到极致,但在教学中却缺少统摄所有方法的数学思想教育。而通过合理采用化归思想,则能优化解题思路、简化题目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问题导学法;应用
问题导学法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来设计教学情境,然后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设置问题,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分析能够培养他们动脑思考的能力以及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完成任务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寻找问题的答案来完成任务,是一种简单的教学方式,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对问题的设计
为了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需要加大导学法的应用力度。教师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应该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对教学问题进行精心设计,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导入教学问题,并且导入的教学问题要能够激发学生探讨的热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设置高质量的教学问题是教学的关键所在。教学问题设置中应该包含教学任务以及教学目标,不仅要符合初中数学教学课本的要求,同时还应该适合初中生的理解能力。只有具备以上内容,才能够使教学效果更佳。问题导学法最终的教学目的是实现教学目标,如果教学中设计的问题与整体教学目标相背离,容易影响到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问题的设计如果脱离了初中数学教材内容,最终会使得教学效果受到影响。因此,需要综合教学问题的设计以及教学内容的设计,既要符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又要符合教学的最终目标,这样设计的教学问题才能够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通常情况下,根据导学法设计教学问题有两种方法,其中一种是按照实际生活提问,还有一种是根据教学方式设计问题,问题设计得不同教学方式也会不一样。
例如,在初中数学“多边形的内角和”教学中,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多边形的内角以及外角的概念,通过对不同多边形内角以及外角公式的探索,可以让学生学会应用这些公式进行有关计算。在该教学过程中,将问题导学法渗透到教学中,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向学生合理地设置教学问题,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上图所示,从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能够引几条对角线?这些对角线将四边形分成了几个三角形?计算该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学生通过对图形的观察,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探讨,从而得到结论:从一个顶点出发能够引出一条对角线,这条对角线将四边形分为两个三角形,因此,四边形的内角和就可以通过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计算为360度。类似的,教师再画出五边形、六边形等图形,让学生求出这些图形的内角和。学生在课堂上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对教学问题的分析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三、初中数学问题导学法应用中对学生的引导
导学部分是问题导学法教学中的关键部分,导学的实质就是加大对学生的引导。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对教学问题的设计和提出最终是为数学知识提供铺垫,问题的提出所需要的时间比较短,但是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时间往往是比较长的,这就说明了导学在整个教学中的重要性。问题导学法的过程就是设置问题和分析问题到最后的解答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对于问题的分析和解答是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范围。学生能够很好地处理问题就说明数学知识被学生充分吸收了,从而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教师只是设置了问题没有对学生加以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全部内涵就很难理解。因此,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以教学目标和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为教学的重点内容,正确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总之,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材中的应用就是要教师将教学内容以及导学方法有机融合,不仅要考虑到导学法的特点,同时还应该考虑到数学教学本身的特点和任务。为了使教学的整体效果有明显的提升,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够对学生形成真正的启发,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让他们能够积极地投入教学问题分析中去,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探讨,这样的教学方式对提高整个数学教学效率有着非常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雷莉.如何将问题导学法有效地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J].读与写(上、下旬),2015,(20):391.
2.徐泽周.初中数学教学问题导学法的应用研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8):216.
3.朱琴.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1(2):203-204.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7初中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