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供应链管理范文

时间:2024-01-02 17:44: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代农业供应链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现代农业供应链管理

篇1

关键词: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虚拟供应链管理; 农产品物流

Abstract:Suppl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has special dependence on moder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echnology. Virtual logistics center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s management technology based on virtual supply chain and is an important tool for enhancing th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should be a widely distributed, responsive and powerful logistics network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which is put forward by government and operated by enterprise.

Key words:virtual logistics center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virtua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gricultural products logistics

我国农业生产长期以来重生产轻流通,农产品及农业生产资料的大流通、大市场体系尚未形成。农产品专用物流设施极为缺乏,致使交付前腐烂变质的农产品比例高达25%-30%,仅此一项造成损失每年就达6亿多元,导致我国农业物流分散,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世界发达国家农业物流成本一般控制在10%左右,美国、日本、欧盟等有些国家的农产品到岸价甚至远低于我国农产品的产价。农产品在储运与销售等物流环节中的成本过高导致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较差。为此,构建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实现农产品虚拟供应链管理,是实现农业物流与供应链整合,提高我国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可行方法。

虚拟物流中心实现了物流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和充分共享,拓展了现代物流的内涵与外延。通过虚拟物流中心,农产品生产者与其供应商、销售商、客户之间形成一种相对稳定、利益共享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从而推进了农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根本变革。但是,目前关于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的研究尚未展开。要提高我国农业生产与物流效率,使得我国农业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以信息流来管理、监督与控制农业供应链全流程,构建与外界需求及环境相一致,实现农业物流高效整合与运作的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

一、农产品物流发展对虚拟物流中心建设的需要

亟待构建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的原因首先在于近十几年来我国农业的大发展对农产品物流的需要。现代农业主要由种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现代商贸业三部分构成,我国幅员辽阔,农产品品种多、数量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出售主要农产品数量特别是粮食产量呈迅速增加之势,主要畜产品、水产品特别是猪肉与蛋类也迅速增加,由此带来了巨大的农产品物流。同时,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对物流的及时性、准时性要求较高。由于农产品是动物性与植物性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具有特殊的包装、运输、装卸、仓储要求。例如,水产品的冷冻运输,牛奶制品的恒温运输,粮食的散装运输,肉类制品的冷藏运输等。因此,农产品物流难度远较工业品为大。

随着我国农业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产品及其它初级产品有着越来越大的进出口要求,农产品进出口数量的迅猛增加形成了大量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进出口物流。同时,从我国物流总体发展来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对现代物流业的需求呈持续增大趋势,现代物流业已成为我国的一个大产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日趋明显。但与此不相适应的是,我国现代专业化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依然步履蹒跚。目前大量的所谓第三方物流企业脱胎于传统运输、仓储企业,规模偏小,经营分散,实力较弱,物流组织化程度偏低,缺乏自主物流品牌,对农产品特殊物流需求满足率不高。一些农业物流企业自身发展后劲不足,资源重复配置,业务交叉重叠,市场无序竞争、秩序混乱,地方保护、地区封锁、行业垄断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反映出我国农产品物流的整体运行效率不高,与现代化农业的需求不相适应。

二、农产品生产、流通的虚拟供应链管理

农产品物流是指以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装卸、包装、仓储、流通和信息处理等功能为主体,而进行的农产品从供应地到消费地的一系列实体活动及与之相关的组织、技术、管理活动。农产品生产具有分散化的特征,长期以来的小农生产使得农业生产没有形成供应链管理的理念与模式,但恰恰由于农产品生产的大量性、分散性、小规模性以及农产品供应链的长度,使得其对现代供应链管理技术具有特殊依赖性。因此,基于信息技术的虚拟供应链管理技术,及在此基础上所构建的虚拟物流中心对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农产品从生产到最终消费的供应链全程至少包括有农产品生产商、农产品加工商、农产品及由农产品为原料的制成品销售商以及在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等组成(值得指出的是,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本身也是供应链网络的一员,物流供应商为其它企业供应的是物流服务)。同时,所有这些企业/农户又由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统一进行信息流管理,构建以信息流监控实物流、服务流为特征的虚拟供应链网络。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是虚拟供应链网络的组织者,担负着农产品虚拟供应链的整体管理、组织任务。

在这个农产品虚拟供应链网络示意图中,就包含了农产品生产商(农户及农业生产企业)、供应、加工、销售企业、物流企业、最终用户以及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由于农产品供应链牵涉面广,供应链长度长,地域分布分散,只有在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的组织管理下,才能充分实现信息技术对供应链的组织作用,实现信息收集、处理、反馈的优化,实现信息流对农产品供应链全流程的有效监控。

三、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的系统结构

当前我国农产品物流需求巨大,着力实现供应链网络的虚拟整合,建构具有实用价值的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成为发展现代物流的可行选择。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是基于互联网软、硬件环境,通过对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销售等复杂供应链网络物流信息的高度集成、监控、交互、反馈,实现农产品物流交易与物流运作的自动分析、撮合、管理、服务等功能的中心控制系统与节点-网络系统。

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的具体功能包括根据农户/企业的需要,将采购、供应、销售、储运、配送、装卸、包装、流通加工等物流功能进行有机结合,建立农户——企业、企业——企业之间的供应链交互活动,提供物流信息的实时查询、浏览、匹配,自动完成物流交易活动,跟踪在途货物、实施物流路径规划、智能物流调度等。涉及的操作流程包括农产品物流信息的、交互,农产品物流交易的匹配、撮合,以及农产品订单管理、渠道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等。实现为农产品生产商、供应商、加工商、销售商等提供系统物流解决方案及物流增值服务的目标。从实施构建的角度,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应把系统平台建设放在首位, 充分发挥信息流与网络平台的优势,进行农产品物流交易环节与物流运作管理环节的协同分析、调度、处理。

(一)信息/输出子系统

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的前端应是一个信息/输出子系统,组成一个由农户与各级农产品生产商、加工商、销售商、物流商、金融服务商、最终用户以及各级政府管理部门等参与的网络平台界面。

(二)农产品物流交易智能处理子系统

农产品物流交易智能处理子系统是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的核心子系统之一,负责处理农产品物流交易的自动分析、筛选、匹配、撮合,由数据交互系统、智能决策支持系统(IDSS)与分布式决策支持系统(DDSS)、在线物流交易撮合系统等模块组成。数据交互系统与中心数据仓库进行智能数据交互,当农户/企业需要物流匹配服务时,一般情况下,交易可在IDSS与DDSS支持下自动完成物流交易撮合,只需企业确认生效,特殊情况下,农户/企业可自主设定交易要件,寻找供应链匹配方,手动完成物流交易撮合。

(三)农产品物流智能管理服务子系统

农产品物流智能管理服务子系统是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的另一核心子系统,该子系统由GIS、GPS系统、物流智能规划调度系统、运输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配送服务系统、金融服务系统、海关、商检服务系统等模块组成,物流智能管理服务子系统在农户-企业、企业-企业间物流交易形成后,在交易要件规范下,完成物流及供应链作业的处理、控制,完成物流信息集成、监控、交互、反馈,实时监控、协调、管理物流作业。最后将物流作业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数据导入中心数据仓库。

(四)中心数据仓库子系统

在农产品物流交易及物流运作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数据都储存于中心数据仓库子系统,以供以后使用。同时,有关过程与结果的数据信息由中心数据仓库进入信息分布/输出子系统,由信息输出模块向交易各方输出,最后由单证形成模块形成各种所需单证,交付各方农户/企

业。

四、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的实施方略

我国应当从战略高度认识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对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效益的重要推动作用。应认识到构建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是实现农产品供应链整体优化,取得我国农业生产战略性优势的重要工具。我国应尽快制定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技术发展框架与战略,处理好基础与应用、政府与企业、开发与引进的衔接关系,加强技术研发与资金投入,使我国在这方面尽快形成突破,获得农产品物流的战略利益。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我国近年来有了不少进步,但由于我国社会整体信息化水平低,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落后,金融电子化程度差,现代物流意识差,我国发展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目前尚处于概念阶段。有鉴于此,以下几个层面当前尤其应加快进行。

(一)加速农村信息设施与物流设施建设

借鉴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经验,加快信息基础设施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的首要前提。应在我国农村地区,特别是广大的中西部农村,大力开展以信息化、网络化、虚拟化为特征的信息基础设施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长期以来,我国在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明显不足,形成我国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发展的瓶颈。现在我国正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在这方面应加大投入,使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信息、物流基础设施近年内有明显提高。

(二)政府搭建平台,企业实施运作

建设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应采取由政府搭建平台,企业实施运作的方针。为打破原有的行政分割、地域分割,在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建设过程中,政府所要做的,主要应集中在政策法规制定及基础设施建设层面。即应在项目可行性分析基础上,首先由政府出台相关法规及管理政策,并进行相关平台设施、通讯网络基础设施、运输仓储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搭建好平台。然后,由企业来实施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的具体运作。各企业/农户可根据自身的成本-收益关系,自主选择参与。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农户参与,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就织成了一张越来越大的网络,发挥出越来越大的经济效益。

(三)构建大规模并行处理的网络系统

农产品生产涉及地域广阔,因此其虚拟物流中心的软硬件网络系统必须分布广泛、功能强大、通信快捷,既有高效率的中心处理系统,也有深入各个成员企业/农户的广泛客户端触角,形成一个大规模并行处理的信息化虚拟物流节点-网络系统。为此,整体应使用客户端-系统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C/S/S)三层结构,中心设置多台大型服务器,以满足大量用户并行处理交易项目、物流运作管理及数据备份的需要,并实行多机容错机制及数据备份机制。虚拟物流中心与客户端之间基于Internet/Intranet进行连接,通过交换器实现与各个客户端之间专用包交换的连接机制。

(四)虚拟物流网络与实体物流网络相配合

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是以网络信息流价值的充分发挥为特征的,以信息流为主的虚拟物流网络必须与实体物流网络相配合。应充分发挥全国31 275座粮库、3 400多个年经营额超亿元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700多万平方米冷藏库等现有农业物流设施的作用,并加以信息化改造,实现各节点间物流的高效、敏捷、低成本处理。根据目前第三方物流企业尚不完善的特点,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必要时可组建自己的物流运输/配送中心。该运输/配送中心应具备保税仓储、分拨配送、产品熏蒸、简单加工、检测报关等功能,并与其他物流企业进行业务融合与分工协作,形成一个分布广泛、反应敏捷、功能强大的农产品物流网络,实现农产品物流的虚拟化、网络化、现代化管理。

参考文献

[1] 张思华. 创建现代农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体系之研究[EB/OL].[2003-03-25].湖北农业信息网.

[2] 丁俊发, 大力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EB/OL].[2007-05-25].物流天下网.

[3] 三山国际物流网专稿.农业物流蓄势待发[EB/OL].[2007-10-16].三山国际物流网.

[4] 丁俊发, 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EB/OL].[2007-04-16].人民网.

[5] 黄少达,何雨欣.2007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预计达74.8万亿元[EB/OL].[2008-01-11].新华网.

[6] 黄少达,何雨欣.2007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预计达74.8万亿元[EB/OL].[2008-01-11].新华网.

篇2

[关键词]农产品;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管理

[中图分类号] F25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08)10-0039-03

本文为2006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研究课题《城乡非对称流通结构中墟市物流中心节点地位研究》阶段性成果(06FJY020)。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我国农产品开始面临各发达国家农产品的强有力的挑战和竞争,如何提升我国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是我国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同时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就是使千家万户农民生产的农产品,通过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体系送达消费者手中,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整合农产品物流供应链上的所有相关环节,通过提高农产品的流通速度,降低农产品的流通成本,提升农产品的价值,有效降低农产品的交易成本来实现。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管理从农产品形成的源头(原材料)开始到最终产品(用户)的整个环节进行成本控制,以达到降低用户成本的目的,从而使企业的竞争力变成了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一、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管理的内涵[1][2]

我国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管理(APSLCM)的涵义为:围绕农产品物流中心,以降低物流成本,实现物流增值服务为目的,通过对农产品物流过程的信息流、物流、价值流进行优化控制,从农产品生产者开始,经过物流企业的增值服务,由物流网络将产品送到最终消费者手中的将生产者、物流企业、物流中心、零售商、加工厂、制造厂,直到最终用户连成的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

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管理实际上是通过物流、价值流、技术流、信息流的管理,达到农产品价值增值的目标,使农产品价值增值链的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实际上是成本优化管理,其最终目标是用系统的管理思想最大限度地降低农产品进入市场的成本(成本最小化),获得最大利润(利润最大化),同时使用户的价值最大化和用户的成本最小化。因此关于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管理体现的是基于价值增值和用户满意的管理思想。如果用一个表达式来体现供应链的绩效,则为:

供应链绩效指数=价值增长率×用户满意度

与传统的企业成本管理比较,供应链管理不仅着眼与企业内部成本控制,而是从农产品形成的源头(原材料)开始到最终产品(用户)为止,整个供应链管理过程,就是最终达到降低用户成本的目的的过程,企业的竞争力就变成了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二、我国农产品物流供应链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行农产品的销售多为分散式,农产品物流竞争力很弱。同时农产品的分散采购和销售的方式具有自发的盲目性,导致实施利用率低,货损率严重,物流成本过高。我国农产品在储、运、加工和销售等环节中的成本过高是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弱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农产品的不合理物流严重,供应链体系不完善,使得农产品的增值效益差。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流通过程中农产品损耗大

我国农产品流通量虽然很大,但是80%的生鲜品采取的是常温保存、流通和初加工手段,据统计,常温系统中果蔬类约损失20%~30%,粮油损失15%,蛋损失15%,加上等级间隔、运输及加工损耗,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上亿元。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3]:①物流中间环节过多,方式落后,降低了交易效率,在中国批发市场仓储等硬件不够先进的情况下,损耗自然会变大;②流通主体的组织化程度低,如缺乏代表农民利益的有效中介组织,批发市场等的规范程度低。中国农产品生产者未能完全介入农产品的物流中,只能被动的听从中间商或经销商的安排来组织生产。根据牛鞭效益,面向最前端的农产品生产者的订货量往往要大于需求量,而且中间环节越多,差额就越大,最终导致农产品市场信息失真,农产品生产过多,卖不出去, 从而增加了农产品的损耗。③流通的服务组织化程度低,缺乏专业的流通服务机构。[4]运输硬件和方式低下,限制了运输半径,加之物流中间环节过多,大多数农产品都是小批量多批次运输,因此存在重复运输、重复装卸的问题,运输时间的延迟和重复装卸都会增加农产品损耗;再加上农产品运输设备落后,不能根据产品的特点合理安排运输工具,更不能通过信息技术来实现产品的即时跟踪,使运输过程中因运输工具安排不合理或突发事件处理不及时而导致的农产品损耗增大。

(二)农产品加工比例偏低,不能通过就地生产缓解运输压力和降低损耗

目前我国农产品的加工增值程度低,品牌数量少。品牌及包装产品一般是粮油等大宗农产品的初级加工品,进入市场的鲜活农产品基本是以散装原产品为主。未经过加工的农产品,既不利于产品的流通,并且产品的增值空间也比较小,不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利润水平。在我国农产品物流供应链上,多数农产品不经过加工或仅经过简单的初级加工即进入市场,农产品的增值程度和增值能力低。[5]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率只有20%~30%,加工增值不到农业产值的80%,加工食品占食物消费总量的比重尚不足30%[6]。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①农产品流通市场主体中农产品销售组织、农产品中介组织和农产品配送组织大多缺乏品牌战略意识,对于农产品的经营管理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②农产品的加工能力有限,拥有现代加工技术的企业很少,使得大部分农产品未经加工即进入了流通领域。(三)信息化程度低

我国农产品物流供应链上信息化程度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7]:一方面,对于农民而言,由于需求信息的不确定性,造成批发市场价格波动大,不利于农产品的供求平衡,加大了农民的市场风险。另一方面,对于消费者而言,由于供给信息的不确定性,使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失去信任。造成上述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由于市场规模小、各个流通环节信息意识差等原因,使得整个农产品市场缺乏系统的信息收集、整理、体系,产销之间、区域之间的信息衔接主要由市场来完成。然而我国农产品市场信息化建设落后,大多数市场没有配备信息设备,致使市场信息情报功能未能充分发挥。我国农产品物流供应链上缺乏一个把政府、市场、客户和生产者有效连接起来的网络,市场供求信息不能快速传递,农民获取市场信息的成本较高,致使批发市场价格发现功能不能很好起作用。②对农民的信息服务不到位,大多数农民因自身素质原因缺乏对信息的分析、选择能力。习惯听从行政号召,从而造成农民生产和农产品流通的盲目性。③物流信息缺乏同一的标准,供应链上个环节的参与者无法实现信息交换和信息共享,降低了物流信息的利用率,造成资源浪费和信息失真。

三、我国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管理的具体措施

现行农产品运作模式关注于生产运输过程,忽略相关企业的影响因素:供、运、销没有形成完整的链条,各企业基本上各自为政,相互脱节;存在重视本企业利益,物流、信息流经常脱节、扭曲;信息系统落后,库存管理落后,系统协调性差,企业间缺少战略合作意识,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农产品物流企业现行运作模式难以满足农产品物流的优化发展,因此有必要研究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的模式,从供应链的角度制定农产品物流计划、运作、量化管理,更加符合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目的,优化农产品的流通,改变农产品“重生产,轻流通”的现状。[8]

寿光是全国闻名的蔬菜批发生产基地,当地企业主要是运用以下方式来提高生产效率:一是大型蔬菜批发商对购买的蔬菜经过储运、加工、清洗、冷藏、包装等程序后,直接配送到全国的各大超市;二是中小型批发商、本地的零售商通过蔬菜批发市场将产品销售到中小型超市及各类服务行业;三是蔬菜加工公司或大型超市在城市郊区建立货物集中配送中心,将产地批发商从生产者那里采购的货物集中起来,分级、包装后送往各连锁零售店。同时通过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蔬菜物流的信息化程度,学习先进的市场交易方式和先进的物流技术等方式,不断推进寿光蔬菜物流供应链的发展,带动整个寿光经济的不断发展。

通过借鉴寿光的成功经验,我国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的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进行

(一)发挥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主体的优势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培育与壮大农产品物流主体

农产品物流主体中,第三方物流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由第三方物流的专业化运作,能减少农产品流通中很多不必要的之间环节,降低其流通成本,产品农户或产品生产企业直接放到零售商的货架,甚至是消费者的菜篮子里。此外,第三方物流企业可根据零售商的信息反馈,对农户或农产品生产直接下订单,可以减少农业生产的盲目性,真正实现“订单农业”。

(二)提高农产品的加工增值能力,优化农产品的营销

大多数农产品农产品一般经过生产者――产地市场――运销批发商――销地市场零售商――消费者。在整个链条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农产品的价值:①大力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和农产品品牌形象。要把标准化贯穿于产前、产中、产后每一个环节中,把农业生产的全过程纳入规范化、标准化轨道,从而实现农产品的同质化。同时实施品牌战略”,大力加强品牌推广和扩展,树立品牌形象,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品牌认知度,扩大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提高市场竞争力。②重视发展农产品加工环节,引进科学的加工和包装技术[7]。在农产品的精加工、细加工和包装上下功夫,积极采用新型的保鲜技术,延长农产品储藏时间,扩大农产品销售半径,农产品的最终价值才会得到明显提高。③将现代、科学的营销手段有效运用到农产品物流供应链中。农产品生产销售企业应积极建立销售网点和对外窗口,发展商,建立直销市场;大力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配送等形式,积极运用拍卖、等现代交易方式;同时适应信息化、网络化趋势,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推进网上交易。

(三)加快农产品物流供应链上相关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建立农产品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管理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信息共享是实现供应链管理的关键。供应链的协调运行建立在各节点企业高质量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的基础之上。为了实现信息流对物流的调节、控制作用必须建立一个与之相适应的电子商务平台,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应该是一个一体化的系统,应该从整,体出发,综合考虑,将所有信息进行整合,真正达到信息的共享和高效利用,从而减少信息冗余和错误,提高信息流动效率,为农产品供应链上的参与者提供决策支持。通过建立农产品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物流信息的标准化。高效、准确及时地传递信息就必须实现物流信息的标准化,如果没有物流信息的标准化,先进的EDI数据交换技术、全球卫星定位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射频技术等就无法发挥其作用。

(四)充分发挥核心企业的带头作用

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管理主要就是弥合链上各企业间的矛盾和冲突,协调好参与者的个人利益与供应链的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使链上各个贸易伙伴从竞争关系发展到“竞争――合作――协调”关系。在形成这种关系的过程中,总有一个企业充当发起者,成为供应链的核心,成为核心企业。核心企业必须具有一定的规模,在本行业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具有较强的产品开发能力,同时还必须有较高的商业信誉。农产品物流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主要发挥以下作用:①通过协调供应链上的信息流,降低农产品流通环节的交易成本;②通过对物流的协调管理,降低农产品的损耗;③使农产品在从田头到餐桌的这一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种透明和可控制的状态,产品质量得到有效保障;④核心企业通过农产品的品牌化经营,可以树立其该产品在消费者中的质量信誉,进一步拓展消费市场;⑤使农产品市场需求信息准确及时地到达供应链中的相关节点,使农业生产更有计划性,从而减少农民的市场风险,提高农民收入;⑥为发展“订单农业”提供了物质基础。

我国农产品物流供应链中最主要的一个障碍就是比较落后的农村整体信息系统,。要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就必须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的重点来抓,在原有农村经济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加强市场信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业信息平台,实现农产品物流供应链各节点企业计算机联网、资源共享、信息共用,对供应链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通过建立信息化批发市场和建设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等方式,加速我国农产品物流供应链上的信息化进程。

[参考文献]

[1]马士华,林勇,陈志祥.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现代物流管理课题组. 供应链管理[M].广州:经济出版社,2002.

[3]杨延茹,张亚丽,李峰泉.关于增强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探讨[J]. 科技博览,2007,(3):88-89.

[4]尹柳营,杨志红.供应链的构建及相应问题[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1,(1):50-51.

[5]庞胜明,魏朗,岳同霞.时效性农产品物流供应链及环节优化研究[J]. 物流技术,2005,(10):157-159.

[6]贾冬青,柯新生. 信息流引导下的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07,(10):263-267.

[7]曹 瑛. 引进现代物流,助力新农村建设[J]. 生产力研究,2007,(7):33-34.

[8]徐 玮,王 瑜. 实施供应链管理,构筑新型工商关系[J]. 江苏商论,2004,(10):14-16.

On Logistic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China

Wang Yan,Yang Wei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Department,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541004, China)

篇3

(一)我国有机农业的生产模式

(1)“龙头”企业带动模式。即“公司+农户”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是新兴的农业产业化形式之一。通常由贸易公司为主导,与农场、农民或合作社签订有机生产合同,并负责以优惠的价格收购相关产品,并进行销售,是一种“有机订单农业”模式。公司和农民或合作社在这种模式中形成了“风险公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这种模式在中国比较普遍。(2)专业合作社模式。主要有农牧业生产合作、生产资料供应合作、产品加工销售合作、经营管理和技术信息咨询合作以及信贷保险合作等。大多是中、小农户自愿联合集体加工或销售;社务由全体社员协商,投票民主议决;其收入一般是在扣留必要的公共积累后,按社员投入多少进行分配。专业合作社由于其组成方式特点,决定其存在一些缺陷,如对新事物接受慢,过分依赖外部技术培训或指导,缺乏主动将技术与当地实际相结合的能力,组织结构松散,抗风险能力差,农民集体或团体组织活动的不稳定性或脆弱性等。

(二)我国有机食品的销售渠道

我国有机食品的销售渠道多样,以超市为主,此外还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农户(农场)直销。这种方式没有中间商,减少了流通环节,生产者的收益高。目前北京、上海等地都设有有机农夫市集,消费者与生产者直接会面进行交易。以会员制的形式,根据客户订单直销并送货上门的销售渠道也较为广泛,如正谷、沱沱。(2)有机食品专卖店销售。有机专卖店在国外较为普遍,比较知名的如美国的WholeFoods等,德国有机食品专卖店有5000多家。我国目前专营有机食品的专卖店不多,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等对有机产品接受程度较高的城市。这种销售渠道主要依托大中型有机食品批发配送中心进行物流,专业化程度高,可靠性强。(3)传统店设专柜、专区销售。目前国内各大商场超市均设有有机产品销售专柜或专区,一些规模大影响力高的有机知名品牌设立有专门的店面或柜台,如吉林精气神黑山猪、仙芝楼有机灵芝等。(4)电子商务销售。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为有机产品的销售提供了新的潜力巨大的销售平台,各大电商为满足消费者需求,都为有机产品设立了专区,如天猫、一号店、我买网等电商在首页导航栏都有“有机食品”类别,电子商务平台正在逐步成为有机产品最主要的销售渠道。

(三)我国有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有机农业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上存在明显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规模小,行业集中度低。理论上,有机农业面临一个庞大的市场,但现有企业的规模均比较小,尤其缺少龙头型的企业。(2)市场开发不充分。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宣传不充分,很多人对有机食品的概念和功用还比较陌生。从企业角度讲,目标客户界定和市场细分还远远不能满足行业发展要求。(3)产业链发展脱节。目前有机行业在产供销业务链层面上缺少整合和创新,生产和销售不能很好衔接,需求和供给信息沟通不畅。(4)诚信体系保障不足。这也是食品行业共同面临的难题。有机食品的经验品和信任品特征明显,容易导致一些企业为谋取暴利而作假。由此可见,我国的有机农业供应链管理模式还很不成熟。处于上游的生产和加工企业规模较小,组织化程度较低,不利于生产专业化和集约化;下游的销售渠道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宣传不到位,有机概念普及率低,顾客接受度差;上下游企业间合作不充分,各交易方之间信息不对称,产供销发展不平衡。为促进有机农业的健康发展,应尽快探索出一种适合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以降低成本,提高抗风险能力和价值增值能力。

二、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有机农业

供应链管理模式的主要内容有机农业作为新兴行业,如果能在发展初期引入供应链的管理思想,对今后发展十分有利,对促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供应链是指在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索形成的网链结构。随着经济发展,市场竞争逐渐由单个企业之间演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建立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有机农业供应链管理模式,可以实现各成员间的紧密合作、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降低流通中的交易费用和物流费用。同时信息共享可以提高流通渠道效率,实现供需平衡,防止产销脱节。此外,供应链管理能够避免由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诚信缺失,是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有机农业供应链管理模式的一般分析

有机农业供应链管理的一般模式如图1所示。由于有机农业的特殊性,其产业链比传统农业产业链短。从形式上看,似乎已经具备供应链要求的网链结构,但仔细分析发现,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供应链管理,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

(二)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管理模式

有效的有机农业供应链模式,可以承担风险,实现产供销信息通畅,具有足够的品牌知名度和信誉度,能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优质食品的同时实现利益最大化。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有机农业供应链管理模式是以公司或集团企业为主导,以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为龙头,重点围绕一种或几种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与生产基地和农户实行有机联合,进行一体化经营,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同时,该企业与下游物流企业和商业企业组成战略联盟,保证有机农产品流通的畅通(见图2)。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有机农业供应链组织性强,流通渠道短,便于质量监控,能有力推动有机农业发展。

三、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构建

(一)以龙头企业组织生产和流通

在世界范围看,最理想的有机农业生产模式是由拥有农场全部管理权的公司进行经营,即企业组织模式,但该模式组织管理要求高,投资规模大,目前在我国不具有普遍性。而且该模式中企业是完全主体,农民是以农工/雇工的形式参与生产,不利于调动农民积极性和农民增收。相比之下,“龙头”企业带动模式,即“公司+农户”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将土地使用和农民生产统一起来,有效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和收入水平,避免多农户小规模分散生产及合作社带来的高管理成本,同时统一管理更有利于全面准确把握生产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企业规模,保证产品质量和有机完整性。“龙头”企业带动模式作用的有效发挥,首先依赖于组织生产的企业,即龙头企业。龙头企业不同于一般的工商企业,首先应实力雄厚,有较强的抵御风险能力。国家对此有具体要求。其次,必须有较强的带动能力,可以带动较多农户进入市场,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最后,龙头企业应保证其产品具有市场优势。产品质量、科技含量、新产品开发能力居领先水平,主营产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质量管理标准体系,产销率达93%以上。目前,如联想控股、中粮集团、首农集团、华彬集团等大型企业已陆续开始涉足有机产业,正谷、和乐康等集生产、销售、物流等为一体的以经营天然有机产品为主的较大型企业正在快速发展,中国有机产品市场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但从整体情况看,有机农业龙头企业数量还是非常少,其自身的经营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也有待增强。政府应加强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对现有企业进行扶持,支持企业革新技术、强化管理、增强活力,鼓励兼并重组,促进小规模向大规模转变。同时应培育有机食品加工、流通领域的龙头企业,以有机农业为主导,在政府引导下,建立一批市场开拓快、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骨干企业。此外,有效发挥这一模式的作用需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该模式下,公司是利益的调控者,农民不是主体,一旦利益不能保证,农民的积极性将会下降,甚至出现投机行为。因此,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合作方式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改。在此可以借鉴黑龙江中良美裕有机谷物制品公司的成功经验。为了杜绝个别农民为提高产量偷偷施用化肥的行为,公司制定了按种植面积算收入的方法,农民严格按照有机生产规程进行水稻生产,收获时不管产量如何,公司都会按3万元/hm2的价格支付给农户。这种“保收入”的合作方式是建立在原有模式上的一种创新,有效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二)完善销售终端体系

供应链环境下的有机农业流通模式需要良好的销售渠道。现有的3种主要销售渠道中,大型超市一般声誉良好,采购能力强,承担风险能力强,是理想的销售终端。通常进入超市的消费者是一般市民,同时超市对进入卖场的产品有严格的质量把关,产品在销售期间管理也比较严格。长期以来,超市里的食品在消费者心目中比农贸市场里的食品更有质量保证。因此,选择超市作销售终端,既可以扩大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同时推广有机理念,又可以确保产品质量。此外,专卖店也是较好的销售终端。专卖店一般都有统一的经营模式和标识,多个专卖店的造势本身就是广告,容易对消费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消费者一般认为专卖店是以著名品牌、主流品牌为主,能够提供优质服务,注重名声,属于相对高端的销售终端,更有利于产品推广。同时,专卖店内纯粹的自有品牌推广便于管理,有利于创造稳定的消费群体,并能及时向上游传递销售和需求信息。总之,良好的销售终端能较好地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度。作为供应链核心的龙头企业,可以选择信誉好实力强的合作伙伴作为下游销售终端,也可以自己成立销售公司,建立销售终端。选择合作伙伴可以降低管理成本,但需要良好的沟通协作;自设销售公司则便于及时准确掌握上下游信息,但增加了管理成本。但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必须实现供应链上信息通畅,这样做一方面可使销售终端的信息能够向上游准确传递,避免生产与销售脱节,另一方面使消费者可以在终端追溯产品的生产信息。

(三)建立信息流保障

若要形成基于供应链的有机农业贸易模式,必须保证信息流的有效传递。一方面,应搭建信息平台,在各成员之间进行信息技术的有效集成,通过合作建立快速反应系统,实施有效客户反应项目,及时配送和不间断补货,提高物流的工作效率,有效解决目前产业链脱节问题。同时,信息平台的有效搭建,有利于信息的正向传递和可追溯系统的实现,杜绝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道德风险,加强诚信保障。搭建信息平台,除了技术问题以外,关键是要最大限度发挥信息平台的作用,保证传递信息准确无误。企业都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因此不可能完全消除道德风险。供应链管理理念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供应链管理本身强调长远利益和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上下游成员间的合作,达到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根据博弈理论的结论,一次偶然的合作容易导致机会主义行为,而长期多次博弈可以避免欺骗行为。以诚信为前提进行合作,会带来独立状态下无法创造的利益,这种结果会诱使合作各方进一步提高授信额度,以促进下一次合作效率和效益的提升,如此良性循环可使供应链整体信用空前高涨,各成员逐渐放弃短期行为,共同致力于长远目标的实现。具体到有机农业供应链,应尽早形成供应链管理模式,搭建信息平台,实现信息传递所需硬件,加强对企业、农户等供应链成员的培训,同时加强政府的监管力度,用法律约束企业行为。

四、结语

篇4

关键词:大田种植;农业企业;企业资源计划;农业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2月23日

一、行业发展现状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种植业是农业的基础。保持大田种植业持续健康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种植业发展正处于传统种植业向现代种植业的转变时期。加快种植业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现代种植业发展,这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历史任务。

近年来,新一代信息技术步入加速成长期,传统信息技术产业不断与新技术、新业务形态、新商业模式互动融合,带动产业格局的深刻变革。伴随着大数据、移动互联、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广,我国信息技术服务业向服务化、网络化及平台化模式发展,产业规模持续扩大,集聚效应日益明@,信息技术在转变大田种植业发展方式过程中应当承担重要角色。

二、大田种植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大田种植业企业开展资源计划系统建设,首先要使基层员工接触信息化技术,这就需要学习新技术、接受新管理理念,这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发展迅速的领域,新的技术不断出现,带动信息化建设不断升级换代。所以,信息化建设过程也是一个企业不断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的过程。信息化技术进入大田种植业企业管理和工作流程后,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工作效率;可以改进传统的管理模式,实现精细化管理,可以使员工以新的思维来工作,带动种植业企业管理全面创新。

大田种植企业信息化的建设,重新设计了企业业务流程,用计算机程序控制代替一部分人工职能,使得企业的某些岗位、部门的职能的作用发生了变革,各部门的职能重新调整、归并,这些都意味着传统管理格局开始发生变化。企业信息化建设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优化企业管理流程。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将土地、物料、员工、部门、企业,甚至于客户、供应商等紧密结合起来,完成信息流、物流和现金流的有效转移与优化,实现统一有效的协同工作平台,从而优化公司的管理流程和水平。

随着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建设的深入,公司对信息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之前各个部门的信息系统是独立设置,存在各个系统数据口径不一致、数据库类型不统一等,使得部门之间出现“信息孤岛”现象,各部门信息系统之间不能及时地共享信息与数据。因此,有必要加强系统之间的集成度,将各个子系统整合在一个统一的数据平台上,建立一个统一的协同工作平台,同时也有必要将农业物联网系统与企业资源计划之间建立连接,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对生产测试过程中的数据进行监控。

三、大田种植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主要功能

大田种植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功能应该包括基础档案、种植过程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和供应链管理。具体逻辑关系如图1所示。(图1)

(一)基础档案类。涉及种植过程、物资管理过程中的各种档案,在这些档案中“标准田间作业资料”和土地相关档案的整理最为关键,这方面资料整理好了对推行现代农业有效进行管理监控、粮食产量和收入控制至关重要。

(二)种植过程管理。现代农业管理与传统农业最为根本的区别在于,传统农业为小农经济、耕作随意、靠天吃饭、资源协调容易,现代农业进行数万亩大规模种植,就是要将科学家精耕细作试验田的经验在大田有效执行,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各种资源大规模、多层次复杂的协调、协作关系,资源涉及技术支持、农机、工具、临时用工、种子、农药、化肥等方面,这要建立规模采购、有效供给、准时配送、适当服务的机制,降低耕作成本和风险,保障供应、种植质量,从严密的产量计划开始到围绕产量计划执行的作业计划及资源耗用规划,再到对各种灾害气候、病虫瘟疫、生长不良的快速、精准响应及处理措施,这需要规范化、信息化系统来处理,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把各个种植区、工作组的工作业绩、成本、质量等考核所需要的各种数据算出来,把基层人员的工作目标、利益与公司目标、奖惩紧密结合并捆绑起来,建立高度协调、一致的利益链,没有这样的利益链公司盈利目标、部门员工绩效考核就无法保障,管理上就会出现一盘散沙、协调不顺甚至营私舞弊的问题。

(三)财务管理。兑付托管、供应链与财务系统紧密集成,帮助企业有效分析现金流状况,在科学、快速账务处理的过程中,及时提供财务报表,有效监控企业运营的风险,种植成本管理从管理会计方面对种植过程中的各种成本进行分析和计算,比如计算工作区、种植区、管理区的成本,计算作物单位产量成本,各种资源耗用成本及其结构,病虫瘟疫、气候灾害造成的成本及比重等,通过成本分析,可以有效改善企业管理及财务运作策略,更有效地规划和控制利润的产生。

(四)人力资源管理。建立完善的人员档案,并根据劳动法的要求规范人力资源管理,种植绩效管理将员工考核落实到位,完善岗位责任和工作目标的管理,将工作内容、目标、责任落实到人,通过协同流程的运作从价值链管理的逻辑出发,将各个岗位环节的分工配合有效部署,协同岗位价值与公司价值,完成公司盈利目标,减少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的扯皮、推诿现象。

(五)行政管理。通过自动化办公,提供高效率的协作平台,快速处理诸如审批、申请等公文流转,提高企业办事效率。

(六)供应链管理。与财务系统和种植系统高度集成,协助公司有效安排物资采购、库存、调拨、销售等业务。并结合质量管理系统,加强采购物资如种子、化肥、农药的质量控制,通过批号追溯有效控制物资质量。

主要参考文献:

[1]杨宝祝.以农业信息化促进农业产业化[J].财经界,2012.4.

[2]高万林,张港红,李桢,赵佳宁.关于农业信息化与农村信息化关系的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2011.1.

篇5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 物流 快速反应

引言

2011年9月16日,农业部关于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的通知中指出,农产品物流一头连着农民,一头连着市民,是一项重要民生工程;农产品物流业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作用越来越突出。农业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农产品物流业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对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的指导、支持与服务,促进现代农业建设中农产品生产与市场流通协调发展。

目前,我国关于农产品物流的研究大部分停留在农产品物流的基础设施不完善、流通渠道单一、物流技术水平低、信息化薄弱以及政府政策措施不完善等方面(吕健,2008),并没有关于农产品物流快速反应的研究。作为一种先进的物流管理思想和管理技术,物流快速反应在我国制造业等行业的物流管理过程中已得到相当广泛地应用,也日益成为各行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和发展方向。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离不开现代农产品物流的支持,因此,如何实现农产品物流快速反应,快速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已成为当代农业经济生活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现状

农产品物流是指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实现农产品价值,以农业产出物为对象进行的农产品物质实体及相关信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间的物理性经济活动。具体来说,它包括农产品产后采集、流通加工、包装、储存、搬运、装卸、运输、配送等物流环节,最终将农产品送达消费者手中,在对农产品进行保值增值的基础上,帮助农产品实现其价值和使用价值(李晓锦,2007)。

我国的农产品物流具有以下特点: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其需求量日益增大;农产品物流具有高度损耗性;农产品物流具有强烈的周期性及季节性,农产品物流必须及时、快速、高效,才能够满足其波动性;农产品物流技术的专业性。由于农产品的易耗性,农产品物流技术就要具有相应的专业性。尤其是对农产品物流过程中的储存、保鲜、运输等环节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强调发展绿色物流。

实现农产品物流快速反应能力的必要性

对于快速反应的内涵,本文引用幸小敏、张李义(2004)的定义:快速反应是指企业为适应快速多变的消费需求而提出的一种战略思想,核心思想在于缩短企业在日常运作过程中的提前期。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强有力的支持下,我国农产品物流业稳步快速发展,从而逐渐形成了全国大市场、大流通的局面,也不断增强了农产品的大规模集散、跨区域的快速调剂能力。但是由于农产品产销衔接不紧密,生产流通发展不协调,又致使大部分地区出现农产品买卖难的情况,极大影响了农民经济收入和农业稳定性。因此,能够及时适应市场经济需求变化的快速反应农产品物流是必不可少的。在这种趋势下,快速反应必然要逐步地向农产品物流发展:

(一)农产品物流总额持续增长的要求

2011年,我国农产品物流总值2.3万亿元,占社会物流总值的比重较小,仅占1.47%,同比发展增幅为4.5%,低于全国社会物流总值12.3%的增长幅度(见表1)。目前,经济增长对物流的需求越来越大,经济发展对物流协调发展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在全国社会物流总值处于高速增长的总体趋势下,“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产品物流总值也呈现出逐步上升趋势(见图1)。随着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如果不实施农产品物流快速反应,将极大地影响农产品的运送,增大农产品的在途损耗率;如果不实施物流快速反应,将极大地影响农产品的流通,从而降低利润的获取速度。

(二)提高客户满意度的必然性

客户服务作为物流活动或供应链管理的一种产品,其满意程度是衡量物流系统能否为客户创造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效果。客户服务水平往往决定了销售商是否有留住现有客户和吸引新顾客的能力。在电子商务高度普及的状态下,物流的快速反应可以使用户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获得适当数量和质量的商品,从而提高用户满意度。

(三)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发展的必然性

通常,物流信息存在于供应链的各环节与各职能部门中,物流信息的存在也相当散乱,极易形成牛鞭效应。同时,面对具有高需求量的农产品,其物流信息处理水平偏低,导致流程的优化与功能整合不能有效开展,很难形成应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农产品物流快速反应能力。信息化的不完美,不仅提高了农产品流通的困难,更重要的是物流成本的提高,最终形成农产品物价居高不下的结果。

(四)形成农产品市场竞争优势的必然性

在快速反应的背景下,农产品销售商能够迅速把握顾客的现有和潜在需求,并比竞争对手更快、更经济地将商品和服务提供给顾客。在竞争激烈的市场,能够缩短农产品的前置时间,逐步形成市场的竞争优势,最终提高农产品供应链的竞争水平。

因此,在农产品物流管理方面应该向实施物流快速反应的方向发展,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新经济时代中,通过满足客户对农产品的需求,缩短农产品的前置及流通时间,减少农产品的损耗率,来降低农产品的物流成本。

实现农产品物流快速反应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促进农产品物流管理人员观念的转变

快速反应在被提出时就定位为一种战略思想,而实施的关键就在于要转变管理人员,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要重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其知识能力,完善操作规范性,加强组织整体计划,才能真正帮助农产品物流提高效率。而促进农产品物流管理人员观念的转变,就要把准时生产方式、敏捷供应链等管理思想融入到管理过程中,为农产品物流快速反应的实施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加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物流快速反应的实现一定要依赖于物流的基础设施,在一个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的地方实现物流的快速反应是相当困难的事情。农产品物流的快速反应同样也离不开农产品物流的硬件,物流的硬件不仅是物流运作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实现农产品物流快速反应的物质基础。要通过建立立体、筒型的农产品仓库,实现仓库对农产品的出入库、温湿控制、防霉、灭虫鼠害等作业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全面修建农村公路,打造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等基础设施,可以极大提高农产品物流中各个活动的反应速度。

(三)着力打造农产品物流供应链

为了满足客户需求的供应链,就要通过提高客户的服务水平来提高客户服务的价值。并且要充分意识到现代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作为先进的管理模式,在改善市场的反应速度、提高效率、减少成本和提升竞争力、增强农业产业链整体重要性时,应该大力构建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农产品物流,设计出专业灵活的物流网络、建立合理的物流路径和结点、全面提高物流的操作效率,实现供应链的所有成员都能够横向合并,呈现网络式的信息传递,允许任何企业可以通过联网形式掌握供应链上不同环节的供求信息和市场信息。

(四)构建农产品信息平台

实现农产品物流快速反应的基本方法是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要在原有农村经济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加强市场信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产品信息平台,实现农产品生产者、销售者计算机联网,将资源共享、信息共用,再逐步形成电子商务平台形式,产销相接,对农产品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控制与全程管理。农产品信息平台的构建以及电子商务的应用能实现农产品产销的无缝对接,有效地降低其物流成本,从而降低农产品价格。

结论

农产品物流快速反应的实现,不仅要对现有农产品物流系统进行优化改良,还要有一个良好稳定的宏观发展环境。因此,国家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农业链上的宏观调控,物流法规的完善,都将促使快速反应在农产品物流环境下的顺利实施。对于我国这样的一个农业大国来说,农产品流通渠道的不完善以及流通过程中农产品的损耗,都对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浪费。因此,加强农产品物流的研究,改善其物流系统,在农产品物流管理环境下实施物流快速反应,无疑是有效利用农业资源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李晓锦.农产品物流组织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2.唐步龙.我国农产品物流现状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7)

3.幸小敏,张李义.构建一体物流信息系统[J].情报杂志,2004(2)

4.吕健.我国农产品物流特点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8(11)

5.李隽波.物流快速反应的能力评价与实现研究[D].中南大学,2009

作者简介:

李隽波(1962-),男,湖南株洲人,桂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主持基金项目:广西物流企业快速反应能力提升策略研究(广西文科中心[2010]9号),2010.10-2012.10;广西哲学社科“十一五”规划项目“广西物流企业快速反应能力评价系统的创建研究”(08BJY024),2009.4-2011.4。

篇6

关键词:低碳经济 农产品 逆向物流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提出了建设环境友好型与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目标。这使得在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背景下,以低碳技术为代表的可持续发展观日益受到社会各界关注。通过发展农产品逆向物流产业以优化社会对农业可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水平,进而降低单位农业产值的碳排放水平,对实现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及促进区域农业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低碳经济视野下影响农产品逆向物流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政策因素

其一,当前的行政管理对不发展低碳经济的农产品逆向物流企业缺乏有效的行政约束。农产品逆向物流企业的碳排放行为并非简单的企业行为。碳排放行为所产生的外部负经济效应和负环境效应对地方社会与经济具有较深远的影响力(张新民,2012)。更为严峻的是,农产品逆向物流企业的经营活动所产生的负外部性难以在既有市场机制框架下被有效约束。政府及立法机关需以市场机制裁判者的身份,通过制定诸如超标碳排放行政许可制度或碳排放税收制度的方式,用行政力或司法力来规整农产品逆向物流业务的负外部性,激励农产品逆向物流企业积极发展和应用低碳技术来消弭其业务的负外部性。

其二,政法系统对农产品逆向物流产业的全程低碳控制和源头低碳控制的政法机制尚未有效形成。我国在2002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对农产品生产领域的环保水平有较大促进作用,但清洁生产机制则更多关注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碳排放水平控制问题。通过立法执法和行政活动来严控碳排放行为的源头及其过程,并制定相应政策法规来激励企业改变能源结构,是低碳经济在农产品逆向物流产业得以落实的首要任务。

(二)供应链因素

其一,农产品逆向物流企业普遍缺乏建立农产品闭环供应链以降低农产品逆向物流产业碳排放水平的意愿。供应链管理所提倡的精益生产模式实质是一种生产哲学,它主张通过消除供应链系统中的浪费的形式,来降低农产品逆向物流产业对周边环境的压力,进而提高农产品逆向物流供应链系统运作效率。但当前我国的农产品逆向物流产业尚处于粗放式发展阶段,各企业普遍通过增加物流设施和物流装置数量的方式来增强企业所占市场份额,并通过增大库存规模的方式来应对随机波动的市场需求变动。规模发展战略在降低企业应对市场风险能力的同时,亦造成企业碳足迹指标的飙升。

其二,农产品逆向物流的供应链管理存在闭环供应链管理水平不足的问题。鉴于农产品逆向物流活动具有显著的外部经济性,农产品逆向物流企业在实施闭环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难以获得相应商业利益,从而缺乏积极性来落实农产品的闭环供应链管理。农产品逆向物流的闭环供应链各环节所承担的成本与收益获取存在不一致性,各供应链成员企业基于自身经济利益而放弃与其他成员企业协同合作以建立一体联动的逆向物流体系。

(三)技术因素

其一,我国农产品逆向物流领域的低碳技术存在基于地区差异的技术代差。我国东部、中部与西部之间存在显著的低碳技术差异,宏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拥有较高的低碳技术,且各地区低碳物流技术落差呈扩大态势。农产品逆向物流系统中的任何一环摒弃低碳物流技术,都将使得该系统在降低碳排放问题上的努力失效。这使得各地农产品逆向物流企业在低碳技术上的失衡态势降低了整个行业发展低碳经济上的绩效(李红梅,2011)。

其二,我国农产品逆向物流在开拓国际市场的过程中面临着严峻的强制性碳排放技术规范约束和高企的市场准入条件。主要发达国家针对农产品逆向物流产业的低碳特性开发出一系列低碳标准以遏制我国农产品逆向物流产业对其国内市场的占领。我国农产品逆向物流产业面临着严峻的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压力。在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进行的低碳环保技术封锁的背景下,我国在农产品逆向物流领域的低碳技术开发与应用的根本障碍,在于我国企业缺乏对低碳技术的研发投入。

(四)信息交互因素

其一,农产品逆向物流企业缺乏有效管理农产品逆向物流供应链系统所需的必要商业信息支持。农产品逆向物流活动涉及到农产品供应链系统的诸多环节企业,农产品逆向物流企业缺乏对农产品供应链系统的必要动员能力,来获取关于农产品逆向物流业务的完备数据信息以支持其逆向物流决策;农产品供应链系统的其他成员企业亦缺乏必要的利益激励,来为农产品逆向物流企业提供其农产品物流相关信息。

其二,农产品逆向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缺位,使得农产品逆向物流企业缺乏有效整合农产品逆向物流信息的必要能力。农产品从生产环节到消费环节的各层次运动状态,直接影响农产品逆向物流企业的业务需求水平。农产品逆向物流企业需要收集并整合从生产环节到消费环节的农产品各层次运动状态的全方位信息,方可作出关于农产品逆向物流活动的最优化决策。当前我国农产品逆向物流系统的运作模式是以企业为单位的各自为政式运营模式,各企业间缺乏就农产品逆向物流关键信息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渠道。这使得处于农产品供应链系统末端的农产品逆向物流企业难以综合农产品供应链全局利益来作出有效战略安排。

低碳经济视野下优化农产品逆向物流的路径

(一)优化农产品逆向物流发展的政策环境

其一,地方政府应当制定针对农产品逆向物流产业的产业补贴政策。国家应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双管齐下(李美玲等,2012)。农产品逆向物流产业直接创造利润的能力相对较弱,地方政府应当从增进区域经济与社会整体经济效益的角度来制定支持农产品逆向物流产业发展的产业补贴政策。我国是发展中的农业国,农业产业现代化水平较低。与其他产业相比较而言,农业领域的投资缺乏比较经济优势,从而难以有效吸引投资者。地方政府在实施农产品逆向物流产业补贴政策时,应当明确指向农产品逆向物流产业链的重点环节,并将投资者的有限资金投放在该领域。地方政府不应当对农产品逆向物流产业实施全额补贴政策,而应当采取农产品逆向物流产业补贴资金作为杠杆,以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投放到农产品逆向物流产业领域。

其二,立法机构应当强化在农产品逆向物流领域的立法工作,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的方式来规范有利于农产品逆向物流产业良性发展的法制环境。农产品逆向物流企业在经营期间的业务运营活动会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立法机关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法规的形式来激励农产品逆向物流企业采取环保型逆向物流技术,以降低逆向物流运作过程中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压力,从而有助于提升农产品逆向物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

其三,地方政府应当充分激发农产品逆向物流市场的内在活力,通过政策引导的方式来充分激发农产品物流系统各环节企业间的协同能力,通过促进农产品逆向物流产业链各环节企业采取积极合作战略的方式,来推动农产品逆向物流产业资源的有效整合。

(二)完善农产品逆向物流供应链系统

其一,通过强化农产品逆向物流供应链系统的内部协同力的方式,来拉动农产品逆向物流相关低碳技术的快速进步。农产品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给农产品供应链企业间的竞争带来更大压力,迫使农产品生产企业及其物流企业探索新的利润源,来适应市场竞争新格局下的企业生存与发展。农产品物流产业上的环保诉求逐渐向农产品供应链系统的其他环节渗透,并逐步形成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企业通过协同合作的方式来开发和利用低碳技术,以实现促进农产品在产品的整个生产周期和营销周期内的利益最优化目标。

其二,农产品逆向物流企业应当从供应链视角展开农产品逆向物流产业布局。农产品逆向物流具有产品需求的随机性、逆向物流作业客体的分散性和业务流程的复杂性等特点,这使得农产品逆向物流产业难以依靠单个逆向物流企业支撑低碳型农产品逆向物流的可持续运作。农产品逆向物流企业应当深度开发农产品供应链系统,通过组建专业化的农产品逆向物流资源回收网络,统一配置逆向物流设施与设备,并对农产品逆向物流的具体业务所需资源,进行面向供应链全局利益最优化目标的统一配置。

(三)增强低碳技术在农产品逆向物流领域的研发与应用水平

其一,低碳经济在农产品逆向物流过程中的有效贯彻,需以针对农产品逆向物流领域的专业化低碳技术的研发为基础。农产品逆向物流企业应加大对农产品逆向物流领域的低碳技术的研发投入,并争取在农产品报废物质回收与综合利用技术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农产品逆向物流企业应在遏制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报废物质生成源头的同时,重点探索可高效利用有限生物质资源的农产品报废物质的低污染回收方式。农产品逆向物流企业可采用密封容器的仓储与运输模式,来降低散装大宗农产品的仓储与运输损耗率;可开发适合农产品的重复利用型包装技术,以降低农产品物流过程中的包装浪费;可采用冷藏技术来确保生鲜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产品品质。

其二,农产品逆向物流企业应加大对农产品逆向物流领域的低碳技术的研发投入,并争取提高基于农业的可再生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水平。农产品在生产、流通与消费过程中易产生大量废弃物和副产品。农产品逆向物流企业应当开发农产品的循环利用技术,以便于将农产品在常规生产与流通领域过程中所生成的废弃物转化为可资利用的能量与肥料,从而提升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

(四)强化农产品逆向物流信息交互平台功能

其一,建立农产品逆向物流信息交互平台,有助于提升农产品逆向物流运作效能,降低农产品逆向物流业务运作的单位能耗水平。农产品逆向物流信息交互平台可以提升逆向物流企业对逆向物流货物的监控水平,确保企业能及时掌控逆向物流货物的最新动向,以便采取集货和疏散货物策略,降低企业的逆向物流业务运作成本,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其二,建立农产品逆向物流信息交互平台,有助于企业在消费者群体中树立绿色环保的良好社会形象,进而提升农产品逆向物流企业在客户心中的满意度和美誉度水平。以农产品为主的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是消费者关注的首要问题,亦是影响农产品逆向物流企业的市场化生存和发展能力的关键问题。农产品逆向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有助于增强企业对农产品实施实时化动态监控,对农产品物流方向及其流程实施有效跟踪,从而增进企业控制农产品在物资流通环境中可能爆发的各种风险,有效化解逆向物流过程中的农产品质量与安全问题。

其三,农产品逆向物流信息交互平台应强化面向终端客户的服务功能,以提升农产品逆向物流服务满意度的方式来减少农产品逆向物流活动中的无效碳排放,进而降低单位物流活动所引致的碳排放水平。在逆向物流活动中的无效碳排放,主要源自物流企业难以精确把握终端客户的逆向物流业务的发生时间与地点。通过建构农产品逆向物流信息交互平台并强化该平台的服务功能,农产品逆向物流企业可改善对逆向物流业务需求的不确定性信息的把握水平,进而预先采取措施优化企业对逆向物流资源的配置方式,降低农产品逆向物流系统整体碳排放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新民.低碳农业的外部性与市场失灵[J].天津农业科学,2012(2)

2.李红梅.低碳经济背景下农垦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径探索[J].农场经济管理, 2011(2)

篇7

关键词:产业链 供应链管理 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F27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2-231-02

目前,宁波已形成工业门类众多、特色明显的三大产业板块。一是以石化、电力、钢铁、造纸、汽车、修造船为重点的临港型工业;二是以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三是以纺织服装、日用家电、输变电、注塑机、模具、金属制品及汽车零部件等为主体的传统优势产业。

三大产业板块初步构成了宁波优势产业体系,为推动宁波产业链创新整合,加快区域产业集聚空间建设,发挥产业链优势提供了基础,为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创造了条件。

一、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是最具产业链延伸的朝阳产业,加快产业集聚,是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产业化的重要途径。宁波结合当地生产制造型企业数量庞大的特色,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走出一条具有宁波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新路子。

1.建设创意产业园区。和丰创意广场是宁波工业设计环节的成功案例。2011年和丰创意广场正式开园,成为目前宁波市规模最大的工业设计产业聚集区,集聚起包括意大利、荷兰、英国、美国、韩国、香港等10余个境外知名设计机构在内的设计创意类企业近百家。通过挖掘制造业企业需求及点对点上门推介、举办专场对接会等方式,积极促成设计机构与制造业企业的业务合作。宁波市电子、家电、汽车、服装、文具等与工业设计密切相关的制造行业企业都从中受益。像和丰创意广场这样的创意产业园区宁波已经建成20余个。目前宁波市创意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据不完全统计显示,去年全市就工业设计环节总营业收入为154.3亿元,实现利润11.2亿元。

在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链中,从创意到研发,从研发到产品,再到上市、、推广、招商、营销、成交、售后服务,这是一个完整的链条,在这个链条中,每一个环节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但每个环节都需要付出相当的成本代价才能实现。宁波的中小企业大部分没有专业的研发设计、市场推广、渠道建设、品牌运营团队,也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在生产之外的其他产业链条上。借助互联网,建立产业虚拟集聚空间,为中小企业提供了解决平台。2010年,宁波第一家门户型文化创意产业虚拟集聚空间平台――宁波文化创意产业信息资源服务平台()项目启动,创意园区、文化创意机构和企业群体用户,通过平台在产业内部架设起信息、资源沟通和供需合作的桥梁,为企业产业对接、业务扩展、项目推广、供需对接等提供在线服务,有效加强创意企业与工业企业之间的合作,在互利共赢的原则基础上实现共同发展。

2.动漫游戏产业衍生品研发打造完整产业链。动漫游戏产业是宁波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亮点,2011年宁波市动画片产量突破1万分钟,跻身全国动画片创作生产数量十大城市的第七位。

为加快与完善动漫产业链建设,宁波众多动漫企业充分利用动漫产业作为二、三产业融合新载体的功能,按照“动漫生产-动画片播出-衍生产品开发-衍生产品销售-收益-再生产”的盈利模式,构建相互支撑的动漫产业链。动漫服装、动漫玩具、动漫文具、动漫食品及礼品等动漫衍生品的不断创新提升了宁波传统制造企业产品的附加值,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增添了动力。

宁波逐步实现了“创意产品化、创意产业化、产业创意化”,形成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链,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二、汽车零部件产业

宁波市是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的重要研发、生产基地,拥有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30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24家。近年来,宁波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迅速,年均增速超过20%。通过采取新方式,打造全球采购贸易公共服务平台,不断推进宁波汽车零部件产业产业链整合。

宁波国际汽车城开发有限公司作为长三角地区最大的汽车零部件采购交易平台,一直致力于长三角乃至全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与国际汽车零部件买家的对接和合作。自其2007年开始运营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数十次汽车零部件(用品)国际采购对接会和信息会,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宁波国际汽车城在汽车零部件产业中,搭建汽车零部件(用品)全球采购贸易公共服务平台,集聚了浙江、上海、江苏等地的汽车零部件近万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实现了与40个国家和地区的汽车零部件采购商贸易对接。宁波国际汽车城也成为产业链创新服务的一个样本。

三、金融产业

1.供应链融资。由于缺少资金,一些企业面对一笔笔大额的订单从眼前流失却无能为力。如何更好地帮助中小企业的发展,解决其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缺口问题已经成为信贷机构急需解决的问题。

所谓“供应链融资”,是通过对供应链成员间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有效整合,及信息综合,为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的资金需求和金融服务提供金融支持。其基本理念是依托于核心企业对上游供应商以及下游经销商进行一个融资安排。作为整个供应链融资过程中的关键一环,“核心企业”在产业供应链融资过程中起着在供应商和经销商之间承上启下的连接作用。供应商的效益以及经销商的效益都会在核心企业中得到明显地体现。而这样的结构安排能够使交易的各方都能在市场上获得商机,从而扩大盈利能力。“供应链融资”充分考虑到了中小企业在实际融资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难题。切实帮助中小企业解决了融资难度,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融资额度以及融资效率。

2.信用保理融资。商业保理是企业基于供应链的一种融资模式。商业保理对想要融资的中小企业做信用调查评估,包括付款的意愿、历史交易是否出现违约和贸易纠纷等问题,再通过审核它与提供贷款一方的历史交易记录,对贸易的真实性做出衡量,对虚假贸易进行筛选和剔除,从而严格控制了贸易的风险性,大大提高了贸易的成功率。

据了解,民间的商业保理企业在全国仅有25家,虽然商业保理业务范围还很小,但却发掘出供应链价值的金山一角。

四、农业

史翠英控股集团是宁波农业产业龙头企业,2012年4月,旗下品牌为“翠篮子”。史翠英控股集团2012年推出“翠篮子”惠民工程,实行农超对接。据了解,目标是在全市打造650家连锁社区点。

“翠篮子”由于实行农超对接,直接省去中间商的环节,“翠篮子”比一般的菜场、超市价格要便宜,使消费者得到方便和实惠。“翠篮子”的食品安全可追溯,因为省去了中间商,所以肉菜从进货到出售,一切环节都可以掌控,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有据可循。

“翠篮子”是农业经营体制的创新。它说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带动农户发展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主体。

五、创新管理模式,探索产业链管理新价值

1.何为供应链管理。首先,供应链管理体现在价值的扩展上。价值的扩展是指企业内部管理已经无法帮助企业节省成本,企业成本将会在其整合其他资源时得到很大程度的节约,这是供应链管理下的盈利跨越。其次,将资源整合在一起,让其产生价值。因为只有能将各类优秀资源整合在一起,才能让他们发挥最大的效能,从而为供应链的各个企业创造最大的价值。第三,商业模式的跨越。以戴尔模式为例,戴尔公司的生产能力与其他知名计算机公司相比并不突出,其研发资金只是其他IT公司的10%。但最近10年的资料显示,戴尔的盈利却是IT行业中最好的。研究发现,由于戴尔将自己的重点由研发产品向销售产品倾斜,从而将自己的商业模式进行了改变。事实证明,戴尔的这种改变为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商业利益。第四,市场模式在转变。市场已经从原来的“供给模式”转变为“供应模式”。原先企业生产的产品是标准化、规模化,而现在的生产是个性化、特色化。因此,当今市场更加注重产品的附加值。

2.“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是整合融通。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宁波飞龙电器旗下的多方达电器通过打通供应链上下游关系,对供应链各个环节进行充分的资源配置,从而谋求整个家电产业的共同发展。基于这个理念,对于上游,多方达联合优质品牌供应商,组成供应方,为产品寻找市场;对于下游,多方达以加盟连锁的形式整合数以万计的独立经销门店,组成需求方,为市场寻找产品。使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借助一个统一的平台实现利益最大化。由此可见,多方达利用自己对整个家电供应链的资源整合,联合优质家电品牌供应商,直接将产品向基层消费群体输出。从而避免了中间众多市场的利润负担,达到了供应链利用率的效率最大化。

六、立足高端领域,延伸产业链条

产业链创新是基于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综合控制,表现为研发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的整体运作能力。产业链各环节的利润率通常是不均衡的。就生产制造环节来说,做低端产品的不如做高端产品的,做零配件的不如做终端产品的。但就产业链来说,加工产品的既不如搞研发的,也不如卖产品的。宁波菲仕运动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伺服电机生产企业,创业期由于产品单一,发展受到局限,企业在政府引导下,经过十年发展,如今已经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业内知名品牌,行业覆盖自动化控制、运动控制和能量转换各个领域。高端项目的研发、设计、生产,让菲仕处于行业内竞争力企业的第一方阵,不仅如此,菲仕还向伺服电机系统的核心组件拓展,进行烧结稀土永磁材料和高速冲片的技术开发和生产。由较为单一的伺服电机生产转变为向伺服系统和整体运动控制解决方案发展,再向中高端项目应用产品及产业两端延伸,不仅拉长了产业链,增加了产品附加值,解决了项目完工投产后对市场的被动依赖,摆脱了产业链的低端分工,实现了立足高端、平台共建、聚合多元、利益共享的目标,从而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七、创新商业模式,探索产业链商业模式新路径

宁波阿凡达供应链有限公司是探索工业商贸供应链新模式的专业公司。这种创新模式是通过对品牌厂商、分销商、银行机构、物流企业、目标客户的整合,创建为一个集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于一体的工业体“商贸供应链集成运营模式”。该模式的核心是“一个平台”、“两大业务”、“三类增值服务”、“多种行业商品”。一个平台,就是打造“中国工业品商贸供应链集成运营平台”,能够实现为品牌厂商提供综合分销业务,为企业客户和分销商提供集成采购业务。同时,平台还能够具备供应链金融、B2B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等增值服务。两大业务分别为“综合分销业务”和“协同采购业务”。综合分销业务能够为国内外工业品品牌厂商管理和拓展分销渠道,凭借银行合作伙伴资源,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保障品牌厂商能够及时回收货款。协同采购业务是通过整合客户群的采购信息资源,集成客户的共同需求,形成一个大规模的采购业务,向品牌厂商进行协同采购。通过采购信息的及时互通,规模订单的及时提供,采购资金的及时支付,来最大限度地降低品牌厂商的运营成本。同时确保客户群体获得最低的采购价格。三类增值服务即:供应链金融服务,B2B电子商务服务,物流运作体系服务。这些项目正常运作将在降低商贸供应链运营成本、实现供应链的快速反应、推动企业自身业务的快速发展等方面产生显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胡大立.企业竞争力决定因素及其形成机理分析[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2.陈永明,陈雯静.地方中小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

篇8

[关键词] 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供应链;采购;优化;模糊

[中图分类号] F25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5024(2008)02-0015-03

[作者简介] 刘巍,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北京 100083)

一、引言

目前,供应链管理已成为许多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对于生产型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也可以通过供应链管理来降低成本。生产型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中除了研究与开发的投入之外,采购成本占产品总成本的比重最大,它对企业的生产利润会产生直接的影响。通过控制和降低采购成本,可以使生产型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成本降低,最终达到企业利润增加,提高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竞争力的目的。本文将对生产型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供应链的采购优化模型进行研究。

二、模型建立

生产型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供应链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因素。有些参数往往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而难以确定,如原材料的需求量受到自然条件、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通常使用“原材料的需求量在a吨左右”这样的模糊语言,因而在建模时将其作为模糊参数更符合实际情况。在本文中,将原材料的需求量和各供应商的生产能力均看成是模糊数,采用模糊的定量模型来描述问题。

在现有的n个供应商能够满足生产型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原材料供应的前提下,给出多供应商和多生产型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模糊线性规划采购模型。

模型中的符号意义如下:

下标i表示供应链中供应商的数量;j表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

决策变量:

xij:0-1变量,表示第i个供应商是否被选为第j个生产型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供应商(1-选,0-不选)。

yij:表示第i个供应商给第j个生产型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运输原材料的量。

常数:

Ei:表示向第i个供应商购买原材料的模糊量。

Mi:表示第i个供应商的模糊生产能力。

cij:第i个供应商给第j个生产型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提供的单位原材料的价格。

pij:第i个供应商给第j个生产型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运输原材料的单位运价。

约束条件(2)表示各供应商给企业的供货量应该等于运输原材料的总量。约束条件(3)表示实际运输的原材料的总量不大于第i个供应商的模糊生产能力。

这里,分别用三角模糊数Ei1,Mi2,Mi3)表示生产型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对原材料的模糊需求量Ei,用三角模糊数(Mi1,Mi2,Mi3)表示各个供应商的模糊生产能力Mi。由于存在模糊参数,使目标函数(1)和约束条件(2)和(3)均没有明确的意义,在国内外一些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可以将模型进一步表示成下面的机会约束规划模型:

其中,Pos{・}表示{・}中事件成立的可能性。模型中目标机会约束(6)表示所求的目标值c应该是在置信水平α下所取得的最小值;机会约束(7)和(8)表示约束得到满足的可能性至少应达到给定的置信水平β和γ。

三、模糊约束的清晰化

对于这种求解模糊机会约束规划的一种方法就是把各机会约束转化为相应的清晰等价类。下面对模型中的几类机会约束的清晰化分别加以讨论。

由上面的讨论可知,在将原材料的需求和供应商生产能力均看成是隶属函数已知的三角模糊数的前提下,原模型的模糊机会约束均可转化为各自的清晰等价类:

该模型是确定性模型,下面讨论清晰化后模型的求解。

四、模型求解

上述模型是一个0-1规划模型,对于这个模型的求解,我们可以采用0-1规划的隐枚举法来求解,将原模型转化为下面的形式:

这样,我们就可以采用0-1规划的隐枚举法来求解。具体解法如下:

(1)令全部变量取0(因为目标函数的系数全非正,此时相应的目标函数值S=0就是上界)。如果此解可行,则为最优解,计算中止。

(2)否则,有选择地指定某个变量为0或1,并把它们固定下来(称为固定变量),将问题分枝成两个子问题。

(3)继续分别对它们进行检验,即对未被固定取值的变量(称为自由变量),令其全部为0,检查是否可行。如果可行,则它们与固定变量组成的解就是原问题目前最好的可行解(不一定是最优解),不再分枝,其相应的目标函数值就是原问题的一个下界。

(4)否则,在余下的自由变量中,继续上述过程。经过检验,或者停止分枝,修改下界,或者有选择地将某个自由变量,令其为0或1,将子问题再分枝。

(5)如此下去,直到所有子问题停止分枝,或没有自由变量止,并以最大下界值对应的可行解为最优解。

五、模型的应用

本文从供应链角度出发,充分考虑了影响生产型农业高新技术采购成本的多方面因素,构建了“供应链生产型农业高新技术企业采购优化模型”,与其他模型相比,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本模型综合分析采购中的多项成本因素,包括原材料成本、运输成本等,构建了多供应商多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采购模型;充分考虑了供应链中的不确定性因素,把供应商的生产能力、生产型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需求量看作是模糊的变量,建立基于供应链的不确定性的采购模型;不仅构建了优化模型,而且针对模型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求解方法。

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原材料主要来自于受自然条件和外界环境影响大的农业,因此,供应商提供给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原材料的量就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且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生产受市场的需求影响非常大,从而导致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对原材料的需求也具有不确定性。上述模型恰好能够解决两者的不确定性问题。我们以三个供应商为两个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原材料为例,建立模型如下:

根据前面所述的模型求解方法进行求解,我们就可以得到在成本最小的情况下,每个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应该向哪一个供应商购买原材料,购买的量是多少。这样就解决了由于供应商生产能力的不确定和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购买原材料的不确定,而使采购过程难以进行的问题,使采购和运输过程成本达到最优化,节约资本。

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正在促使世界农业发生巨大变化,并成为支撑各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和提高农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当前,农业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竞相发展的重点,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正逐步成为现代农业的新增长点。我国是一个具有特殊国情的农业大国,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促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对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制约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据相关资料,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资本金来源的57.1%为企业自筹,14.1%为银行信贷,国家投入为7.1%。当前解决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资金问题主要靠企业自筹资金,政府拨款、金融机构贷款也是获得资金的重要方式。运用本文的模型,可以保证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资金使用更合理,使决策更加客观、准确,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利润,进而保证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 Liu Baoding and Iwamura K. Chance constrained pro-gramming with fuzzy parameters [J]. Fuzzy Sets and Systems, 1998, 94(2): 227-237

[2]刘宝碇,赵瑞清.随机规划与模糊规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3]程理民,吴江.运筹学模型与方法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篇9

关键词:

农超对接;电子商务;物流模式

中图分类号:

F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1006701

1农超对接的运行模式

“农超对接”是由农户向菜市场、超市以及便民店等直接供应农产品的新型农产品流通方式,其主要的目的是为优质的农产品进入相关超市搭建一个合适的物流平台。“农超对接”作为农产品中的一种新型供应链管理模式为现代化农产品供应链的构建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农超对接”的主要宗旨是为促进城乡和谐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便利,将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作为总体要求,将“农超对接”作为建设现代农业以及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的重要工作任务,“农超对接”农产品流通体系可以降低流通成本并有效建设流通环节,有利于将长期的“中间小,两头大”的不良现象改变,最终实现超市、农户以及消费者共赢的良好局面。

本文在参照各个主体对“农超对接”的具体运行方式进行划分,从而在保证超市和农户两个对接利益方主体均衡参与前提下,将“农超对接”模式分为合作社联结型、企业联结型以及其他组织联结型等几种主要对接模式。

2电子商务在农产品物流中的运用

传统的农业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一种弱质产业,历年来一直都存在产品竞争力不强、交易成本高、生产经营分散、流通环节繁多以及标准化水平低等一系列的问题。我国的农业电子商务还处于网络农业电子商务信息的初步发展期,传统的农民思想意识是制约我国现代农业电子商务突破发展的关键性因素。现代农业的高速发展对各类发展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总的来说,主要农产品在数量方面均已得到了最为基本的保障,人们在农产品品种、质量以及安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此看来,农民和农业均已经不再弱势的位置上,农民可以从农业的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利润。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网络时代的全新商业方法和模式,有降低交易成本、缩短资金周转时间、广告宣传以及提高销售率等方面的优势,将电子商务与农业发展销售相结合,对于现代农业的发展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可以进一步实现农产品的产业升级。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飞速,电子商务也有着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主要表现在电子商务的辐射范围越来越广,技术越来越精湛,电子商务在农业物流发展实践中的表现也是有史以来无可比拟的,可见电子商务在农产品物流发展中有着无限的潜能。电子商务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研究,从电子商务交易主体的划分标准来看,电子商务在农产品物流体系中的运用,主要有如下B2B(企业对企业)、B2C(企业对消费者)、C2C(消费者对消费者)、B2G(企业对政府)等几种模式。

3农超对接下的电子商务平台物流模式分析

3.1“农超对接”下电子商务物流平台方案——“农户+信息平台+超市”

“农户+信息平台+超市”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平台方案,农业与超市的对接应用流程主要由交易流程、信息流程以及管理流程等几个部分组成,在这几个组成部分中,信息流程主要负责处理超市与农户之间的商务关系、相关农产品信息的接入等问题;交易流程主要负责超市服务功能以及超市接入功能等工作;管理流程主要负责各类农产品物流平台运用的相关管理功能。由于“农超对接”是将农产品相关信息接入超市,因此,“农户+信息平台+超市”电子商务物流平台模式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殊性:

一是,在信息流程中由于农产品的季节性特征,各类农产品的价格基本上是每天浮动的,因此农产品价格管理应该是通过动态管理模式来实现,同时相关新闻及政府政策也应该对此进行实时动态更新;二是,在管理流程中由于农产品的日常批发价、出厂价以及零售价等均是实时浮动的,因此在电子商务物流平台运营管理中,要将农产品价格变动作为关注的重中之重,由于天气变化因素对农产品价格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要灵活制定相关监控管理措施,以保证农产品价格监测和预测具有一定的准确性;三是,在交易流程中农产品销售往往存在批发、零售以及折扣等多种类型的分销处理模式,这就需要超市与农户之间建立一定的灵活合作机制,防止超市与农户之间出现最终资金清算等方面的矛盾。

3.2“农超对接”下电子商务平台层次体系

经过深入研究和相关分析,可以将“农超对接”下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分为信息处理层、用户层以及数据层,信息处理层、用户层以及数据层三大层次体系主要是为了解决不同相关利益者的矛盾以及不同信息功能平台的兼容性而设置的。不同相关利益者的矛盾主要表现在超市与农户之间由于供需信息的不同出现的差异性问题,兼容性指的是在电子商务信息平台上需要将各类功能的信息集结在一起,使得信息在读取方式、表示方式以及传输方式上都能够以统一的形式来实现,从而实现“农超对接”下电子商务信息平台的统一管理。与此同时,信息处理层、用户层以及数据层三大层次体系是可以相互独立而存在的,防止某一个层次的瘫痪带来整个体系的瘫痪。可见“农超对接”下电子商务物流平台方案——“农户+信息平台+超市”与农产品物流发展方向是非常匹配的。

参考文献

[1]蔡媛媛.基于农超对接模式的农产品物流发展策略研究[J].物流科技,2011,(10):23.

篇10

[摘要]当越来越多的国外大型超市进入我国的时候,如何发挥我国超市和配送中心在流通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成为我国农产品流通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在给出以超市为中心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的优点的基础上,分别对采购模式、配送模式和销售模式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结论。

我国连锁超市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当时超市主要经营日常生活用品和加工食品。进入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连锁超市竞争的加剧,超市经营理念的变化,以及国外超市进入我国市场,连锁超市从开始涉足生鲜农产品逐渐转变成以生鲜农产品为主打,生鲜农产品成为超市与超市、超市与农贸市场竞争的“兵家必争之地”[1]。超市的发展正在改变着我国传统的农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模式。因此,在我国的大城市、个别经济发达地区建立以超市为核心的供应链,不但能借助供应链管理提升农产品的产品价值,还可以为我国的农产品流通模式的未来发展做出有益的尝试。

一、以超市为中心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的优点

1、以超市体系作为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流通模式的核心,能够对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做出快速反应。比如大型超市或配送中心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包装、配送等增值业务,一方面能第一时间对消费者的需求做出反应,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超市的加工质量和卫生安全认证,保证生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2、在现代化的超市中,通过配备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等,能对销售终端市场信息的采集、分析、加工等做出及时、准确地分析和总结,直接传递给上游的供应商,缩短了流通渠道,减少了信息失真,有效地保证了信息快速、安全、准确地传播。超市信息平台的建立还能增加超市和上、下游企业之间交易的透明度,有利于在供应链内部建立稳定、长期的合作关系。超市体系的农产品供应链不存在批发体系中供应链信息成本的问题,整个流通中的信息成本、交易成本、物流成本都较低。因此,某种程度上超市体系的建立可以弥补批发体系的不足,能够解决流通中的信息流效率问题,使农产品流通更具有稳定性、确定性[2]。

二、以超市为中心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分析

1、超市生鲜农产品采购模式。目前,我国超市销售的生鲜农产品主要有3种采购模式,它们代表超市向农产品供应链上游延伸的不同程度。第一种模式是超市采用供应商供货形式;第二种模式是超市直接从批发市场采购;第三种模式是超市直接从农产品产地采购。

(1)生鲜农产品由供应商供货模式。通过专业的供应商来采购生鲜农产品是国际上比较普及的模式。生鲜农产品品种非常多,批量小,储存和保鲜的技术各不相同,直接同农户打交道的交易成本高。

超市通过专业的供应商来供货,就可以避免很多矛盾。超市一般选择有资质、有一定资金实力、信誉好、具备运输能力、能提供增值税发票的供应商。超市与供应商之间签订购销合同,超市向供应商提供年度供应计划,并在每天晚上向供应商发送具体的购货清单。

超市通过供应商采购生鲜农产品的优点是:①有利于供应商之间的分工和专业化,提高供应商的专业化生产、加工和管理水平。当供应商把超市确定为主要的目标客户后,他们有信心进行投资,采用先进的设备,或者建立自己的种植和养殖场来满足超市的需求。②超市同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供求关系之后,可以减少搜寻成本和管理成本,降低交江苏商论2010.6·商业经济·易费用。③超市经销农产品的数量和品种不断增多,通过供应商供货可以避免超市采购部门过于庞大,有利于降低内部管理成本、提高效益和分散风险。④经营农产品需要很多专业知识,通过供应商供货,使得超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专业人才不足的压力。⑤超市可以通过供应商在上游的农产品加工和生产阶段执行自己品质标准和食品安全标准,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2)超市直接从批发市场采购模式。超市直接从批发市场采购农产品模式的最大风险在于不能保证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在正常情况下,超市在两种情况之下才会到批发市场采购。一种是超市有自己的配送中心,在供应商供货后,出现生鲜农产品的品种和数量临时不足的情况之下,超市为了应急从批发市场采购部分产品作补充。另一种情况是,超市以低收入消费群体为目标市场,为了降低经营成本同农贸市场竞争,超市也同个体商贩一样,在批发市场购买生鲜农产品。超市直接从批发市场采购农产品的模式在超市发展初期比较普遍。随着政府部门对超市经营农产品安全性检测的加强,随着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超市直接去批发市场采购生鲜农产品的数量正在逐渐下降。超市直接上批发市场采购农产品还存在财务和税收方面的问题。一般批发市场不提供销售发票和增值税发票,使得采购人员难以报账。因此,很多财务制度严格的超市,如家乐福等,是无法通过批发市场采购农产品的。

(3)超市直接从产地采购农产品模式。部分超市为了减少中间环节,达到降低经营生鲜农产品成本的目的,他们派遣采购人员直接去产地采购农产品。

由于我国农户的生产规模非常小,所以超市在产地采购的模式,一般通过同当地的农民协会,或者有一定影响力的经纪人合作。

目前,我国农产品生产和流通有很大的局限性。

超市直接从产地采购农产品的模式虽然可以削减流通环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采购费用,但还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①超市主要通过当地农民协会或经纪人收购农产品,但目前我国农民协会及经纪人缺乏严格的行业规范约束,与超市还没有形成一个稳定、长远的合作关系。②产地农户生产品种较单一,超市依靠其自身的采购能力难以协调农产品的品种,难以满足超市多样化商品的需求。③农产品生产受季节性影响较强,超市采购部门受自身经营规模、采购能力、成本核算的制约,难以在全国范围内协调、调配农产品,不能满足超市对生鲜农产品周年平稳的需求。④并非所有的农民都能提供农产品自产证,超市用农产品自产凭证抵扣部分增值税受到限制。

2、超市农产品配送模式。超市采购的农产品,主要通过两种模式运送到超市门店。第一种模式是通过供应商配送,第二种模式是全部或部分农产品经由超市配送中心配送。

(1)通过供应商配送农产品。各超市于当天晚上向供应商发送订货单,由供应商于次日早晨按照订货单的品种和数量向超市各门店配送农产品。通过供应商配送农产品的好处主要是:在超市发展的早期阶段,由于超市受资金实力和管理能力的制约,由供应商配送农产品,可以降低超市在配送环节所需要的人、财物方面的投入。但是供应商配送农产品与现代化的超市配送中心相比,其自身的不足显而易见。首先,由供应商向超市各门店配送农产品的配送次数远高于由超市配送中心配送。配送网络的优化,能够带来超市配送中心更低的配送成本。其次,供应商配送农产品到超市各门店,超市各门店仍需按照超市的要求进行选拣、分拣,这样会造成同一产品在不同门店内的质量不统一。

(2)经由超市配送中心配送。超市配送中心处于整个供应链的中间环节,是供应链资源整合的关键。超市配送中心的典型特点是:拥有一个总部信息中心这样的强大的信息管理系统,超市各门店的农产品需求信息传递到总部信息中心,总部信息中心再将汇集、处理后的数据传递给各供应商,供应商按照总部信息中心的数据要求,整批组织送货,总部信息中心按照各超市门店的需求,依项经过集货、储存、分拣加工、配货、配送,最后送达各连锁门店。此外,对于一些本地生产的、具有统一标准的产品,也可由总部信息中心指挥供应商直接送往各门店。

3、超市农产品销售的主要模式。超市销售农产品有两种主要的模式,一种是自营,另一种是联营。

在影响超市采用经营模式的多种因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超市经营农产品的能力和资金实力。

(1)超市农产品的自营模式。超市农产品自营模式是指超市买断供应商的农产品,然后按照自己的意志决定在商场销售,对销售的农产品进行统一管理。自营农产品的销售价格是在进价的基础上加上一定毛利,销售过程中发生的所有损耗归超市。

大部分超市愿意采用自营的销售方式,主要原因是:①所有的超市都认为,采用自营方式便于超市对生鲜农产品进行统一检测、统一管理,使产品品质、质量有一定的保证。②采用自营方式可以体现超市的经营特色,使超市的生鲜经营与其他经营自10·商业经济·成一体。③采用自营方式超市能掌握生鲜的自主经营权,有利于培育超市自身在生鲜经营方面的竞争力。④采用自营方式便于超市对生鲜产品经营进行统一核算,控制生鲜经营成本。而采用自营方式,也有一些缺点:①采用自营方式,使得超市人员费用增加,增加了人工成本。②对于进价较高的绿色、有机农产品,自营方式难于分散经营风险。③采用自营方式难于对农产品依据其新鲜度随时做出相应的价格调整。

(2)超市农产品的联营模式。超市农产品联营模式是指超市与供应商共同管理和销售农产品,一般情况是在超市商场内划出一块场地让供应商或者经销商销售他们的产品,超市对产品价格规定最高限价。超市对所出售的农产品收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用,即所谓的“流水倒扣”。这个比例因超市和产品品种不同而有所差异。联营模式中凡是发生的损耗和损失全部由供应商承担。

根据调研,目前还有部分规模较小、经济实力较弱的超市采用生鲜农产品的联营模式[3]。主要原因是:①采用联营机制经营方式灵活,对市场反应快,生鲜农产品价格可随产品新鲜度随时做出调整(有些超市调整经销商品价格的手续比较繁琐)。②联营方的专业性较强,对所销售产品的特性有清晰的了解,可以利用他们的技术和经验使产品损耗率降到最低。此外,对于一些属于“引进期”的有待于消费者认可、市场风险比较大、宣传成本较高的产品,如绿色、有机农产品,采用联营的方式有助于分散超市的经营风险。目前,对于大部分超市来说,绿色、有机农产品以及主食厨房的经营形式主要为联营的方式。

对于联营的缺点,超市对联营产品缺乏自主经营权,难以对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进行有效的监督。一旦出现了问题,超市会首当其冲地遭遇麻烦,影响对超市来说是“致命”的信誉。

三、对策

1、在采购方面,培育大中型农产品流通企业。随着超市的发展和消费者对优质与安全农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农产品供应商开始逐步成为超市农产品的主要供应者。超市农产品品质和安全性程度,农产品的流通和加工成本的高低与农产品供应商的生产和管理能力有直接的联系。大中型农产品流通企业有条件成为农产品进入超市销售的主要承接者和流通主体。政府可以通过财政和金融政策支持,培育大中型农产品流通企业,使这些流通企业能够成为有效连接农产品主产地和超市的采购桥梁。

同时应鼓励供应商和超市企业鼓励农产品供应商和超市企业在农产品原产地进行直接采购,以此降低流通成本和减少损耗。

2、在流通方面,建立现代物流配送中心。超市建立物流配送中心,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降低配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因此,建议在政策上鼓励和财政上支持超市建立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和冷链系统。在建立农产品配送中心的用地方面,也能够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调研还表明,国内超市的物流配送与管理信息系统落后是造成成本偏高的重要原因。因此,建议政府支持超市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与应用。

3、在销售方面,由联营转自营。在超市发展初期,由于超市经销生鲜农产品的数量不多,缺乏管理技术和人才,经营生鲜农产品的风险大,所以超市普遍采用联营的模式,利用外部力量和技术来经营生鲜农产品,同时也有利于转嫁风险。然而,随着超市的壮大,经营实力的增强,特别是面对外部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强,超市逐渐地由生鲜农产品的联营转变为自营。

[参考文献]

[1]胡定寰.超市的迅速发展对中国奶业的影响[J].中国农村经济,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