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的主要内容范文

时间:2024-01-02 17:44: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机械制图的主要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机械制图的主要内容

篇1

关键词: CAD 机械制图 教学融合

机械制造与控制专业均属于国家职业教育的重点建设专业。如何培养出具备使用CAD/CAM/CAPP 等软件、实施工艺、数控编程、设备管理、质量检测和产品销售……等技能的机械制造工艺人员和机械加工设备装配与维修人员,是我们要认真探索的课题。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以极大的广度和深度渗透到机械装备制造业,与之相融合,使机械装备制造业发生深刻、巨大的变化。目前,CAD技术在计算机、交通运输、机电、工民建……专业方面应用广泛。CAD课程是否需要《机械制图》,两者之间应怎样融合、促进、发展,怎样深层次的学好CAD,依据笔者多年现场实践经验及学校教学工作实践认为:

一、机械制图在CAD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随着计算机的发展CAD技术在机械制图中得到了普遍应用及推广,CAD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计算机图形图像类和现代化机械工程的发展,特别是现代机械工业中数控机床及机电—体化技术和计算机精确建模的需求,更需要CAD的基础知识和三维立体知识。

2、CAD技术的发展不仅是计算机图像类的基础,也是机械制图现代化的体现,而且是开创思维发展的工具。它是提高了各类设计效率,缩短工作周期,加速新产品开发的实用技术。

3、CAD技术是现代化制图的需要,它作为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具有甩图板功能,但仍然需要有机械制图知识的支持,机械制图是训练学生的识图和制图的能力,是培养学生思维,树立三维图形和动手绘图能力的课程,是CAD技术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如果没有机械制图知识,即使会使用CAD,也将仅仅是一个描图员,因为他不可能创造出新的应用图形及机械图纸。

二、《机械制图》与《CAD》课程模式

1、课程思路

以《CAD》课程为技能主线,以《机械制图》课程为应用课题,有机地穿插与安排技能模块,贯穿全部课程,以动手绘制图纸能力,实际识图能力为目标,强调课程实用性及现实性,适当选取必要的理论课程内容,以实际动手应用能力为主,提高学生的兴趣所在,培养实用型熟练工种人才。

实用型人材应来源于学校,在专业课的教学中,虽然必须重视计算机绘图,但不提倡完全甩掉图板绘图,还应适当地强调按照实际的机械零部件,训练学生的实际动手绘图、识图能力。因为如果只是用计算机绘图将不容易在头脑中建立起三维立体图形的概念,在实际绘图时不容易找到图形所对应的点、线、面。结合机械制图的实例来进行实际动手绘图、识图能更好的在头脑中建立起三维立体图形的具体造型与形象。

2、实际教学中的课时分配:

①分段式授课:比例为1:1,即《机械制图》与《CAD》课程各1。

②融合式授课:比例为1:3,即《机械制图》为1,《CAD》为3。课时大致可分为《机械制图》为15到20课时,《CAD》为45到70课时。60课时以平面为主,90课时二维、三维兼顾。

3、课程教法

①分段式授课:先讲《机械制图》,后讲《CAD》,该门课按两门分讲,按各自方向讲解、各自理解接受。优点是:分别学习各自理论较多,对各自主要命令及功能掌握较多。但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掌握不要将两门课分割,能够有机地通过实例与实训,对各部分的内容进行有机的联系。

②融合式授课:将两门课作为一门课讲授,按1:3讲,先讲《机械制图》,后讲《CAD》,以《CAD》为主,《机械制图》为辅,以《机械制图》为线贯穿始终,在讲《CAD》时与《机械制图》结合起来,时时不忘《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用《CAD》带动《机械制图》,每讲一节CAD时,对机械制图作相应的简要介绍,尤其是要按照机械制图知识建立三维立体图形去体会CAD作法,在CAD作图完成即初步检验图形,并应留一定量的作业,全部要用CAD来完成,最后训练出来的是能够结合机械制图且熟练掌握应用CAD的人材。融合式优点:两者兼顾,既应用了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又适应了CAD的先进性,既在头脑中建立了三维立体图形,又应用计算机绘制了图形,并且可以较早甩图板绘图。使学生结合机械制图作图法,进一步深入与透彻理解CAD命令。

融合式教法应是未来《CAD》与《机械制图》教法的发展方向,两者合二而一,比较适合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掌握实际应用技能,形成职业技术能力。

三、融合式教法选用教材与主要内容

1、机械制图:可选用中等职业学校的机械类专业或非机械类专业通用教材《机械制图》。课程内容可为:国家标准《技术制图与机械制图》基本规定中“图纸幅面和格式、比例、字体、图线”;几何制图中“圆弧连接、铅笔制图”;点、直线、平面投影中的“正投影法和三视图的形成,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三视图的作图步骤”;曲面立体中的“圆柱、圆锥、圆球、圆环的投影”;组合体视图中,“组合体的形体分析,组合体视图的画法要点,读组合体视图”;剖视图中的“全剖、半剖、局剖”,剖面中“移出剖面、重合剖面”;尺寸注法中的“尺寸标注的基本规定,基本形体的尺寸注法,组合体的尺寸标注,尺寸标注应注意的问题,尺寸简化标注”;其它表达方法中“局部放大图,简化画法”;标准件和常用件中的“螺纹和螺纹紧固件,键和滚动轴承,齿轮”;零件图中的“零件图的视图选择和尺寸注法,表面粗糙度,公差与配合”;简单装配图知识。

2、CAD教材选用《AutoCAD 2002绘图技巧与范例》或《计算机应用案例教学AutoCAD 2002》,在CAD授课中,基本按照书上内容又考虑机械制图内容增删,如需三维立体则应加上“三维绘图知识”。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在《机械制图》教学中,要注意新国标,简化画法,特别是视图的正确性画法。以突出动手能力和实用性为主线,对画法几何部分要适当选取一定幅度的适用内容,不必强求理论体系的完整性。

篇2

关键词:Solidworks 机械制图 模型信息库

中图分类号:TH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4(a)-0023-02

机械制图是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是用图样确切表示机械产品的结构形状、尺寸大小、工作原理和技术要求的学科。然而,大多数职业院校学生由于自身背景知识及个人素质的事实,空间想象力较差,读图能力差,普遍情况是学生学的痛苦,老师教的辛苦[1]。另外,在机械制图教学和信息交流中需要大量的教具模型,教具模型作为教学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实体模型不仅模型种类与数量有限而且有制造较难、需要大量资金、上课不易携带、受损后修复较难甚至不可修复等缺点。如何改变上述情况,是机械制图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目前,三维软件Solidwork以它完善的功能、简单的操作、良好的二次开发接口在机械制图的教学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本文基于Solidworks软件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实践,提出了机械制图模型信息库的创建思想及建模技术、内容,建立了机械制图教学模型信息库,增加了课堂信息量,提高了教学质量,使师生从繁重的传统机械制图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达到了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

1 模型库总体内容

基于SolidWorks的机械制图模型信息库的建立采用模块化的建模方法,按照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分类,所选模型的建立既考虑到模型的典型性,方便教学,又兼顾模型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模型复杂程度的递进性,开发出满足实际教学需要的模型其主要结构如图1所示。

根据机械制图课程体系和授课内容,机械制图模型库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体、组合体、切割体、剖视、典型零件、标准件、装配体、国标模板,并通过模板的调用形成满足国标的二维图库、三维模型库、动画等[2]。对于装配体,可以制作虚拟样机、工作原理和爆炸图、零部件的二维视图和三维模型等。

2 SolidWorks软件在教学中的实践

2.1 三维模型库的建立

模型的建模是利用计算机软件及多媒体技术,对实物模型进行计算机虚拟化处理,制作形象逼真的虚拟实体模型,取代传统实物模型的创作、管理、使用[3]。机械制图网络模型库的建立包括基本体、切割体、相贯体、组合体、典型零件、装配体等三维模型库、二维视图库、模型动态仿真库、装配体虚拟装配等虚拟样机的建立。

Solidworks软件强大的基于特征的实体建模功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它首先采用绘制二维草图,再通过拉伸、旋转、薄壁特征、高级抽壳、特征阵列以及打孔等操作来实现三维零件模型,再由零件模型生成装配体和工程图,整个过程与实际生产中零件的设计、制造过程很相似。Solidworks中的特征主要有:基体特征(拉伸、旋转、扫描等),设计特征(抽壳、筋、孔、倒角和倒圆等),镜像特征(阵列、镜像等)。通过草图中的几何约束及智能尺寸功能创建出3D草图,若草图中尺寸修改,相应模型大小也会实时修改。通过模型库的建立让学生认识大量的立体模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为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国标图库的建立

在现实生产中二维工程图纸是用来直接指导生产,它是设计工作的最终体现。利用SolidWorks中三维模型和二维视图的关联性,可由三维模型自动生成二维工程图样,包括基本视图、斜视图、剖视图等并在二维视图中显示尺寸和技术要求,在设计过程中若更改三维模型或其二维视图的尺寸,三维模型和对应的二维视图会自动关联更新[4]。但SolidWorks自身提供的工程图和材料明细表是不符合我国国家标准的,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国标并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严格执行,一张符合国标标准的工程图纸,不仅包含有图形元素,而且还应该有标准的图框、标题栏、零件编号和明细表元素,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利用SolidWorks工程图模块具有的幅面设置、图框设置、标题栏设置、零件序号设置和明细表设置等功能边演示,边讲解,可强化学生的标准意识。在SolidWorks模块中,可以利用已有的三维模型自动生成工程图纸,而且在工程图纸的BOM表中,零件的编号和明细表可以自动生成,并能根据实际情况来任意调整,当装配图中的零件数目发生变化时,明细表可与之联系自动增减。我们可以根据国标或企标要求自定义二者的标准模板并保存起来在需要使用时直接调用即可,图2就是自定义的符合企标的标题栏。通过三维模型及工程图的组合反复学习,让学生牢固掌握相关标准的贯彻,在整个过程中积累更多读图、绘图的经验,提高分析形体的能力以及空间思维力。

2.3 动画库的创建

利用Solidworks的Animator插件,可以模拟和捕获Solidworks装配体的运动,生成基于Windows的.avi动画文件,直观地展示模型多角度观察效果、装配体的工作原理、装配体中零部件的装配关系,还可通过录像功能录制操作过程。同时,还可以在零件文件中为零件模型添加点光源、聚光源、材质和纹理等其他效果,来制作出生动、逼真的动画效果。我们可以将建好的模型信息,比如组合体、切割体相应的制作过程录制下来以及装配体的爆炸图建成动画库,方便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更好的建立三维空间思维。值得注意的是,在模型的输出格式上一般图片文件应存为.tif格式,动画文件存为.avi格式保存,这样在所有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上都可以播放。

3 结语

机械制图的教学强调培养学生实际绘图和读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Solidworks三维软件直观性强、使用灵活的优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机械制图模型信息库的建立,取代了传统的实物模型,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促进了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新技术的认识,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三维软件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为促进教学改革和技术交流提供了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张颖,徐少华.《机械制图》教改新思路[J].2012(29).

[2] 崔丽艳.SolidWorks在工程图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教育创新,2008.

篇3

关键词 机械制图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

一、引言

《机械制图》是机械专业的一门既注重理论又注重实践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它研究的对象是机械图样。学生在学习专业课和从事生产实践中,时时要涉及到机械制图知识,要与各种图样打交道。学生掌握的情况和熟练程度,不仅关系到后续专业课程学习,而且反映学生的理论水平和职业技术素质。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基本学制逐步以两年制为主”及计算机的三维设计迅猛发展,必将引发机械制图教学的变革。结合课程特点,改革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实用型职业技术人才。

二、目标调整,注重能力的培养。

考虑专业培养目标、教学学时、高职生源质量等因素。职业能力培养的目的,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实用型职业技术专门人才所必需的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运用制图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基础。

1、掌握用正投影法图示空间物体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空间立体概念、形象思维能力和构思创新能力。

2、掌握绘制和阅读零件图、装配图的方法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培养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基本能力,绘制一般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基本能力(包括使用计算机绘制),并具有查阅有关标准及手册的能力。

3、了解仪器绘图和掌握计算机绘图的方法。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徒手绘图、计算机绘图能力。

4、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培养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运用制图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培养爱岗敬业的良好职业道德和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职业能力。

三、内容改革,满足能力培养的需要

1、精选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结合学生专业特点,从培养应用能力的需要出发,把教学任务重点放在图形表达上,让学生掌握好画图与读图的方法和尺寸标注的方法。正投影规律、基本体三视图、截交线、相贯线、组合体的画图等是机械制图的基础,应该系统讲解,全面掌握,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构思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机件表达方法是机械制图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是贯彻国家标准中的图样画法的规定,教师在授课时多举例多提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正确应用这些表达方法解决各种不同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

2、组合课程内容,注重计算机绘图技术融合,适应科技发展和社会需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与计算机应用技术已得到快速发展,计算机绘图已是企业需要的一种技能。工矿企业很多技术图样(新产品的设计,老设备的改造,旧的技术图样的磁盘保存等等)都需要在计算机上完成,因此计算机绘图能力的培养是机械制图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增加计算机绘图内容,应重点放在CAD软件的二维绘图系统学习,学会用正投影法来绘制机械图样,能够绘制一般的零件图、装配图。加上轴测图的画法和一些简单的三维造型设计,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具体操作时,可在讲完正投影法后,先集中几堂课学习CAD软件,重点讲绘图命令和编辑命令,然后逐步引入CAD软件其它内容。同时把CAD作为一种工具来使用,教师把它作为辅助教学手段来处理,可使图示图解变得精确简便快解。

3、加强徒手绘图和计算机绘图的训练,培养学生岗位能力。高职学生就业岗位主要是面向生产,工程第一线,在工作中会遇到很多零件、机器设备的测绘,其中很重要的一步工作就是徒手绘制零、部件的草图,学生必须要有徒手绘图的能力。而且计算机绘图技术的日益普及,依据草图直接运用计算机技术绘制图样,而无须通过尺规仪器绘图,计算机绘图技术替代尺规仪器绘图是必然趋势。因此,强化徒手绘图和计算机绘图的训练,是课程改革的一方面。通过机械制图课的学习,学生必须具有较高的徒手绘图能力和利用计算机熟练绘制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能力,以达到一般企业对制图人才的要求。

四、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1、打破“满堂灌”教学方法,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新教学方式。采用讲练结合和讨论式、自主式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思路的引导和启发,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上课根据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式,对于难理解和掌握的内容,采用边讲边练,精讲多练和课堂讨论的教学方式,对于多解问题、方案选择采用思路引导或课堂讨论的教学方式,对于非重点、难点及描述性内容采用老师指点学生自学的教学方式,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把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使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降低机械制图课的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是课堂授课的主要形式,计算机、投影仪、多媒体课件和绘图软件的灵活使用,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习,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有助于学生抽象思维,构造空间模型,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课程改革的目的。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网络教学有助于学生自我学习,如在网上建立三维立体电子模型库、机械制图电子习题库可由学生自己阅览学习,也可将教学课件直接放在网上供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3、结合生产实际进行一定的现场教学,注重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在《机械制图》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与生产实际紧密联系,使学生能尽快将所学知识和生产实际相结合,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特别是标准件、常用件和零件上的一些工艺结构在课堂上不易讲清楚,在现场讲解可一目了然。也可利用课外时间带领学生到工厂去参观,对学生进行生产认识教育,使学生不仅会画图还要知道它真正的零部件是什么。

篇4

一、精选教材内容,合理安排各章课时

《机械制图》的理论基础是画法几何,机械制图是画法几何的最终目的,画法几何的投影理论200多年来一直被各国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语言”的语法,但现行很多教材对该部分内容的引入多少不一,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做好取舍,首要是将投影的基本方法与点、线、面的投影讲解清楚,使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牢固树立,根据我多年来的教学体会,该部分课时应占机械制图教学总课时的15%左右。《机械制图》教学的重点是在图形的各种表达方法上,而组合体的视图又是视图表达的基本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该章的重点又是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同时,对于视图上的尺寸标注和看视图的方法两节内容应着重从讲清基本原理入手,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机件的表达方法是《机械制图》课程的重要内容,该节内容介绍了国家标准中图样画法的各种规定,这是讲解的重点。同时,对各种表达方法的基本概念、画法及特殊规定等内容,应讲清、讲透。有了这些基础之后,学生再学习零件图、装配图的知识就会轻松许多。

二、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实课堂内容,充分利用周围各种实物、模型

机械制图这门课程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入门阶段较为困难,不易掌握。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混淆,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学校只讲授在我国普遍使用的第一角画法,以求让学生清楚地掌握三视图的结构及绘图、识图的方法,而对国际上常见的第三角画法只作简单介绍甚至不予讲解。然而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很多企业引进了国外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CAD/CAM)系统,这其中有些软件画出的零件图及装配图就是第三角画法,更有一些外资企业直接使用外方图纸。因此技校毕业生遇到类似情况的现象将会非常普遍。虽然绘图的原理是相通的,但是由于学生没有系统正规地学习过第三角画法,因而不能很快地独立上岗操作,对学校、企业和毕业生个人来讲都造成了一定的损失。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教学中应作一些相应的调整,在投影作图、机件的表达方法、零件图、装配图等内容学习完毕后,在学生对机械制图这门课程有了全面、深入的认识并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在课程的最后阶段给学生讲解一些第三角画法的知识,并准备一些实际生产用的第三角画法的零件图,让学生们进行较充分的识图练习,这样既能开拓学生知识面,又不致于引起学习过程中的混淆。

在讲解点、线、面投影的基本规律时,学生往往对基本投影面的概念不是十分清楚,入门很慢,而这节内容又是机械制图课程的理论基础,如果学生对该节内容掌握不好,将直接影响今后各节内容的掌握,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牢固掌握点、线、面投影规律,必须在讲解中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如将教室的地面、两面墙壁所在的面比作三个基投影面H面、V面、W面,手持一篮球或教棒在空间,将篮球或教棒规为空间的一个点S或直线L作讲解,将会起到形象生动和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对该节知识会掌握得非常快。对于机件表达方法的讲解,可将各种挂图及模型带进课堂,结合模型讲解,课间还可让学生仔细观察,拨摆各种模型,加强感性认识,不应单单只作教师讲解使用。

三、合理使用媒体技术

随着现代教学手段在各个学校的普及,教师可以运用多种多媒体技术实施教学,在备课时利用Powerpoint、AutoCAD、Solidworks来呈现教学内容,如呈现包括教材中的各种例图及习题集上需要讲解的典型例题等。一方面,可以减少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及绘图的时间,另一方面,电子课件中丰富的色彩、逼真的模拟效果,更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丰富其视觉听觉感官,使其快速形成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分析能力。另一种方式是通用等软件制成三维动画,在大屏幕上演示形象逼真的三维立体造型,使学生能直观看到立体的各个角度,并观察三视图的形成过程。对于一些如投影变换,截交线相贯线的示解等模型演示效果欠佳的投影几何学问题,通过多媒体演示能形成更好的直观效果,便于学生学习,进而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四、加强徒手绘图训练

职校学生的就业主要是面向生产工程的第一线,在生产现场解决问题,因此,徒手绘图是必不可少的技能,徒手绘画的主要内容是三视图、轴测图及组合体、零件图、在掌握了机械制图的相关知识后,提高徒手绘图能力的方法就是多练,只要教师和学生多付出,就定会有收获。

五、适当练习并及时评讲

每次作业都及时批改,并在课堂上对大多数学生都容易犯的共性的错误作统一评讲,及时纠正学生理解上的偏差。个别学生可以课后单独辅导,这样学生会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和错误留下深刻印象。有时我故意在黑板上画出错误的视图,请学生检查有无需要更改的地方,引导学生展开讨论,通过讨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充分调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留下了深刻印象。

篇5

一、开好头,结好果,上好《机械制图》第一课

每个课程的第一课是非常重要的。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万事开头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第一节必须煞费苦心,精心准备。让学生在高层面上认识《机械制图》在机械行业中的不可替代性,并爱上《机械制图》。这便是《机械制图》教学成功的第一步。如何在学生心中种下趣味学习的种子,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欲望。可从多方位,多角度来阐述《机械制图》,联系现实社会中的一些具体实际例子,来突出《机械制图》在未来工作岗位上的重要应用价值。阐述本课程在各种机械行业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利用前几届学生的图样和他们制作的模型等作品和企业图样产品,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产生学好《机械制图》的冲动,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目标性。教师还可以介绍本学科的学习方法,本期的学习内容,目标,自己的教学计划,自己的授课习惯,讲课特点,课堂要求,并且对学生应该达到的程度做出明确的说明,方便他们更好的接受和适应老师。

二、要多动脑,勤动手,多练习,实践出真知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动手练习。学生才能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培养观察力、思考力和空间想象力,加固对图形的感性认识,建立起物体的三维立体图,提高读图和绘图能力。如学平面绘图的知识时,教师要让学生动起来,教师在绘图教学初期,教师画一步,学生跟着画一步,这样一步步的将绘图基本知识传授给学生。掌握绘图的基本知识后,学生就可绘制零件图,开始几个零件图还是教师一步步的教着绘图,接着又拿几个图样,教师分析点拨后让学生自己绘制。最后,给出图样学生独立思考绘制。学正投影规律、基本体三视图、截交线、组合体等内容,要求学生在上该内容前,将需要的实物模型制作出来。制作的材料可用他们能够想象到的任何材料。可用彩纸剪切粘贴成模型,可用木头制作,可用沙石雕刻打磨,可用沙石水泥混合浇灌凝固,可用泡沫塑料切割。还可用大土豆,白萝卜,石膏,积木等材料。学生制作大量的实物模型时会建立起实物的立体图,能充分地培养空间立体概念、形象思维能力和构思创新能力。还能提高动手能力,自学能力、 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具备运用制图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教师每次上课时,可以选用做得好的实物模型进行教学,这既能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又能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有助于学生抽象思维,构造空间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达到教师的教学目的。

三、用简炼的语言小结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加强记忆

课堂小结能帮助学生理清知识层次结构,掌握其外在形式和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系列及一定的结构框架。在课堂结尾利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文字、表格或图示将课堂主要内容、知识结构进行总结归纳。如学平面绘图的圆弧连接时,对外切和内切不能理解,教师可小结外切为“两个驼背,背靠背。”,内切为“大圆包小圆”。学圆弧连接求圆心,对半径加减不能理解,教师就用“外加内减”四个字归纳小结。课堂小结是每节课的简要归结,是学习过程的归纳反思,是总体上对知识的把握,不是知识内容的简单重复。课堂小结最重要任务是在较短时间内对这节课最重要的东西加以回顾提升。这就需要突出要点、重点、难点、易错点、技能、规律和方法。小结是学生对新知识重要的记忆。它可清晰明确的回忆所学内容及方法技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讲三视图三等关系时,可小结为“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讲线的投影时,可用“一点两垂”,“一斜两平” 小结。

四、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起立体思维,培养出空间想像能力,让学生更好的识图制图

《机械制图》是理论联系实际,多想、多看、多画,逐步建立空间构思能力、分析和表达能力的课程。如何更好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掌握三维立体二维图样之间的对应关系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就需要利用多媒体教学有效解决问题。多媒体教学能帮助教师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娱乐化、问题化。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达到“学活了、会学了”的教学目的和效果。学棱柱的投影时,可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棱柱的各种形状,然后从六棱柱的投影出发,最后总结出其它棱柱的投影作图方法。再由棱柱引出棱锥,由棱锥引出棱台。学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时,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动画)展示其切割过程,让学生思考,得出结论,接着播放“平面立体用多个平面去剖切”的动画,让学生思考“立体表面截交线的形状”?使学生的知识由“点、线、面的投影”向“截交线”迁移,达到培养思维的目的。

篇6

【关键词】机械制图教学创造性直观教学精简多练

《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的主要基础课,担负着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绘制和阅读机械工程图样的能力的重要任务,工程图样被喻为工程界的技术语言,在机械类人才培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任何关系机械类人才培养的改革都离不开机械制图教学的改革,机械制图教学改革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后续课程改革的成功和整个人才培养的最终效果。传统的重教轻学、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法已无法适应这种专业教育,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创造性教学却是教与学、传授知识和提高能力并重,教、学、做三合一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

所谓创造性教学,即具有创造性的教师依据创造性培养的原理与原则,运用适当的教学技术,设计有效的教学情境,刺激、指导、鼓励学生主动地学习,从而获得最佳的知识结构,最有效的技能技巧。

1.知识渊博、创新能力强教师是关键

教学,教是首位。要求教师不仅深谙教学之道,且要专业知识渊博,能讲、能做,同时能不断地吸取本专业新信息、新科学来充实提出高自己。对于《机械制图》教师则要求既要懂得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又要懂得机械、掌握新国标,并能实际画图。只有这样,才能系统、完整、准确地传授知识。同时授课教师要把教学任务重点放在图形表达上,让学生掌握好画图与读图的方法和尺寸标注的方法。正投影规律、基本体三视图、截交线、相贯线、组合体的画图等是机械制图的基础,应该系统讲解,全面掌握,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构思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做到:

1.1语言表达生动趣味化: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形式。教师只有做到吐字清楚,表达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准确生动,这样才能把内容准确地传递给学生,利于学生理解内容和知识的相互联系,学生易接收,记忆。同时,要善寓教于乐,将知识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才能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积极探索的情绪。

1.2气氛活跃形式多样化。只有教师讲,单一的沉闷的课堂教学是学生最烦,最易疲倦,也是最缺乏思维、积极性和组织性的一种教学,教学效果最差,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活泼气氛中进行,让学生思想情绪和学习气氛互补、互相调节,互相促进,使学生处于最佳心理状态。

2.创造多种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1直观教学 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机械制图》课它不同于学生以前所学的文化课,对学生来说是一门很陌生的学科。所以对初学者来说直观教学是最有效的方式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运用直观的模型、实物等教具,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理论的问题感性化,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还可利用影视图像,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如采用AUTOCAD、PRO/E及FLASH等软件把投影变化、组合体、相贯线、截交线等投影问题制成三维动画,在屏幕上演示。形象逼真的三维立体造型,使学生能从多个角度观察到所求问题的投影变化,三视图的形成过程,降低相应知识点的学习难度,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2.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机械制图的传统教学手段是粉笔黑板加模型图,由于画图费时多,挂图和模型由于是事先定制的,成本高、灵活性差,使用时有很大的局限性,现代科学技术给我们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CAI课件等,即可以节约时间又可以加大信息量,同时又能形象直观地加强教学效果。把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降低机械制图课的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计算机、投影仪、多媒体课件和绘图软件的灵活使用,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习,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有助于学生抽象思维,构造空间模型,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课程改革的目的。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网络教学有助于学生自我学习,如在网上建立三维立体电子模型库、机械制图电子习题库,可由学生自己阅览学习,也可将教学课件直接放在网上供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2.3精讲多练,培养学生读图和绘图的能力。精讲多练是我们在教学时把讲和练结合起来,既重视讲的作用,又保证练的需要,发挥师生两方面积极性的教学方法。精讲,就是教师用较少时间,讲好课程的主要内容,特别是把重点、难点、关键问题讲清楚。多练,就是学生在我们指导下,反复地练,多方面地练;通过多练,使学生能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培养观察力、思考力和想象力,加深对图形的感性认识,在头脑中积累起图形表象,进一步促进读图和绘图能力的提高。

在《机械制图》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与生产实际紧密联系,使学生能尽快将所学知识和生产实际相结合,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特别是标准件、常用件和零件上的一些工艺结构在课堂上不易讲清楚,在现场讲解可一目了然。也可利用课外时间带领学生到工厂去参观,对学生进行生产认识教育,使学生不仅会画图还要知道它真正的零部件是什么样。

2.4徒手绘图和计算机绘图的相结合训练,培养学生岗位能力。 中职学生就业岗位主要是面向生产,工程第一线,在工作中会遇到很多零件、机器设备的测绘,其中很重要的一步工作就是徒手绘制零、部件的草图,学生必须要有徒手绘图的能力。而且计算机绘图技术的日益普及,依据草图直接运用计算机技术绘制图样是必须,因此,强化徒手绘图和计算机绘图的训练,是课程改革的一方面。通过机械制图课的学习,学生必须具有较高的徒手绘图能力和利用计算机熟练绘制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能力,以达到一般企业对制图人才的要求。

另一方面,计算机绘图的三维绘图和三维实体造型技术可以进行三维曲线、曲面的绘制,还可以组合造型,这样就可以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形体分析方法和训练空间构思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机械制图》课程在机械类专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制图教学更加繁重,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全体教师用心研究,认真教学,努力开发学生潜能,我们一定会培养出更多优秀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郭娜新.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职业,2011年12期.

篇7

[关键词]分层教学、中职、机械制图

中图分类号:TH126-4;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8-0318-01

一、中职学生在《机械制图》课程学习中的现状

(一)基础知识薄弱

具体表现在由于中学阶段学习立体几何过程中

(二)学习方法不当

学习主动性差,不喜欢钻研问题,课前不预习,课后不能完成作业。

(三)学习能力差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善灵活运用,学习只掌握问题的结论,不注重其中的原理机械式模仿死记硬背,如果同样的问题被更换一次主体要求,就会不知如何着手。

二、分层教学法在《机械制图》教学过程的应用

结合当前实际情况,我们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过程中开展了分层教学法。“分层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将学生根据其木身基础和接受能力进行分层次,一般来说分为完全掌握,只能领会和掌握困难的三个层次因材施教,将教材内容和课后复习的内容也分为三个层次根据不同的层次针对性的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更容易接受,共同完成学习进度。“分层教学”在机械制图的过程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在备课中体现分层

教师在各课过程中,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重新优化组织教材,对重点、难点问题要进行细致分析,努力把抽象、难以理解的问题通俗化、形象化,从而形成一个前后有序、张驰有度的结构,使知识结构层次化。

(二)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分层

课堂教学是实施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难点在于面对一个由个体差异较大的学生所组成的群体,教师的教学如何来适应学生对内容的掌握程度,“分层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之一。

《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环节主要有:复习提问、讲授新课、图例讲解、学生练习等多个环节如何把握每个环节,充分体现分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1、复习提问――巧妙设问,多方兼顾

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提问的方式,能力较差的学生要充分考虑一下。通过复习上一次课的主要内容,指出重点、典型问题重点关注提问的难度要循序渐进,从提问复习中,提高他们的兴趣,;当问题回答不出或者回答错误的时候,教师要能够耐心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逐步引向正确结论,培养学生自信

2、讲授新课――整合内容,分清层次

《机械制图》课程主要是掌握绘制、识读机械图样方法的课程,为了做到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使用逻辑思维的艺术,运用总结归纳、具体分析、综合阐述进行教学在讲课时,要注意控制节奏,使学生都能完全接受领会,考虑大部分学生是否思路清晰并跟得上。

3、课堂练习――巡视指点、分层辅导

《机械制图》这么课程变没有比较难的知识点,大多数内容都是比较好理解的,同时也没有需要死记硬背的内容和公式,教师在教学时要将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合理安排,既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课外作业又要保证课堂练习的量。课堂练习的习题题目必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这样才能让学生较容易地掌握知识的要点,并且利于讨论解题思路和分析常见的错误等等。与此同时,教师需要出题目还需要有目的性,让学生开拓自己的思维方法和空间想象力。在课堂上,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第一时间给予他们启发和帮助在面对学习能力稍差的学生时,不要一味批评和责怪,而是要不断鼓励和激励他们,这样他们才能顺着教师的思路一点点跟上,并找到答案,这样的教育方法可以让学生提高自信心,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增加他们的成就感。而面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时,要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去验证答案,即一题多解同时也鼓励他们自动向教师提出问题,也可以布置有一定难度的思考题来提高他们。

(三)在作业批改中体现分层

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不要简单地用对错号来表示结果,要细心地在错误中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对于不同问题引起的错误要用不同的标示来表示。比如,基木概念混淆的错误就用“×”标注;因为不仔细马虎引起的错误用“?”标注;对于回答正确却不够完整的可以用“√”标注,但是要另外批注指出答题中存在的问题。这样细致的划分有利于对问题的分析,学生也更容易接收。

(四)在评价中体现分层

评价是为了给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阶段性的总结,目的是给学生提出指导性的建议来促进发展。但是有很多学校一直是对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分出三六九等。正确的学生观应是“成绩不代表结论”。评价有横向也有纵向,都是需要比较的每个学生特长不同,所以木质上讲没有落后者,没有差生。横向上讲对比忽视了学生的主观努力这一本质,就会让学生误认为自己是失败者,久而久之,就会缺乏自信心,总会有种“害怕”做事情的感觉。纵向对比可以记录学生是否是进步或退步,以及影响幅度,注意学生自身是否有近阶段的努力或松懈,有助于学生自己从自身方面发现问题,以用于自我暗示和努力全面了解学生,调整方法分析,会获得意想不到的发展。

三、结束语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做的是从学生的差异中找到教学的平衡支点,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发现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发展特长,在教师教学、引导和激励以及学生的自发努力下,充分发挥发现每个学生的创造性、主体争取做到人人学有价值,全方面有所发而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分层教学,促进学生不断发展,这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机械制图;教学法;机制设计;画图;识图

在成人理工科类机电大专班为主的教学中,《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主要内容包括:机械图样的绘制、机械图样的设计、机械图样的识读、计算机绘图等。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绘图技能,具有较强机械图样的识读应用能力,能够独立设计一些简易机械产品图样,能够运用计算机绘制常用的图样,重点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画图和识图的综合应用能力。

但现在的成人类大专班学生,大多是高中毕业,从学校到学校,没有接触过生产实际,没有立体应用的空间概念,没有理论方法应用到生产实践的经历与经验,因此在学习这门课时难度很大。如何设计、安排教学过程,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完善教学的各个环节,启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们全面掌握科学、正确的投影、制图方法,具有较强的空间想像能力,具有较强的画图与识图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设计、开发产品等综合应用能力,将是摆在任课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主要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经验,根据《机械制图》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成人类大专班教学特点,探讨一种教学法的机制设计,通过最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与方法安排,提供给教师们一种优化的方案与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们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获,彻底掌握《机械制图》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术,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设计:画图、制图做“树根”,识图、用图做“枝叶”。

《机械制图》课程培养成人类大专学生的目标,是让他(她)们能够首先胜任工业生产中技术员的工作,即具有较强的制图、绘图能力和读图、用图能力。

为了将来很好的综合应用,必须扎实地从画图、制图做起,只有把每个学生的这个“树根”栽好,才能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

图样是工程界的语言,是指导、安排生产的技术文件。以机械零件图和机械装配图为主的图样,一般都具有多个视图、尺寸标注、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质量、技术要求等,或是多个零件的装配关系。要画好、用好这些图样,需要掌握全面、正确的投影、制图方法,具有较强的空间想像能力(立体感),和一定的实践经验或知识。由于成人类大专学生普遍的底子薄、经验少,更需要教学中循序渐进,从基础抓起,培养学生们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绘图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注意由感性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方法,完成由物画图到由图想物的两次转化。前期重点教会学生们掌握平行投影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重点讲解、训练的课题有:①空间点、线、面的三视图正投影;②基本几何体,例如:长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圆台等的三视图;③切割体的绘制与识读;④相贯线的画法与识读;⑤组合体的形体分析,对照实物模型的三视图绘制及尺寸标注。只有培养起学生们扎实的基本功,才有以后的综合应用。

二、教法设计:多媒体教学来“画龙”,课堂总结来“点睛”。

在教学实践中,我在讲授《机械制图》这门课时面临两种选择,究竟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法,即课堂以粉笔、黑板、教具为主,还是采用以计算机为主的多媒体方法讲解。前一种方法,讲解具体、直观,便于课堂的启发式教育,但图解、实例不可能举很多,遇复杂理论讲解,会使学生感到过于抽象;后一种方法,讲解图文并茂,图解、实例丰富、全面,极大地启发了学生们的形象思维,但由于信息量很大,学生们会感到一时难以消化。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得出,把两种方法综合应用,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方为最佳的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来“画龙”:

不管是机械制造班,还是机电班,主要以运用计算机为主的多媒体进行讲课,形象的比喻为“画龙”。在多媒体的大屏幕上,可以使学生们看到详细的理论知识和相应的图解、图样或模型动画。通过教师精彩、生动的讲解,学生们能高效率地获得大量的知识、信息和丰富的感性认识。在教给学生们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主体理论方法的同时,可用AUTOCAD软件给学生们演示二维、三维图形的绘制,播放大量现代化工厂生产线、机器人、机床、生产图纸、各类零部件图片等资料,极大地开阔了学生们的眼界,使学生们了解到企业的生产情况和技术应用情况,训练了学生们把机械制图与识图知识应用到工业生产第一线能力,使学完后,学生们似乎有在工厂工作了多年的“感受和经验” 。

2.课堂总结来“点睛”:

但由于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很大,学生们会感到一时难以消化,一定需要安排一章一两次传统的教学法的课堂总结。这时,不需要在理论上长篇大论,而是由教师借助实物模型,就本章的重点、难点进行深刻剖析,现场解答学生们提出的疑难问题,解答由学生们提出的作业上的难题。通过课堂近距离的互动、交流,将会使大部分学生茅塞顿开,学过的内容变得鲜活起来。如果课堂总结来的及时、恰当,将起到画龙点睛的教学效果。

三、综合设计:理论教学来“搭台”,实例应用来“唱戏”。

《机械制图》课教学计划的前半部分主要是理论教学。首先,考虑到个人前途和社会需求,启发、培养学生们学习这门课的兴趣,坚定学生们学好这门课的信心和决心。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克服各种困难,重点培养学生们学习、掌握:⑴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⑵基本体、切割体、相贯体的三视图与识图;⑶组合体的画图、识图与尺寸标注; ⑷机件外部形状的表达―视图:六个基本主视图、向视图、局部视图、斜视图;⑸机件内部形状的表达―剖视图:全剖视图、半剖视图、局部剖视图;⑹机件断面形状的表达―断面图:移出断面图、重合断面图;⑺机件局部细小结构的表达―局部放大图;⑻常用简化画法;⑼表面粗糙度;⑽极限与配合;⑾形状和位置公差;⑿AUTOCAD软件画图。

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将培养学生们全面了解并重点掌握:正投影和立体视图表达、图样的主要画法、图样的技术标注、技术要求及有关国标规定。这给结合生产的画图、识图、用图以及机电产品的设计、开发等综合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以比喻为“搭台”,即搭了个戏台,如果继续努力,可以期待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唱一出结合生产实际综合应用的“好戏”。

教学计划120学时,分两个学期上。在每学期后半段,结合典型零件图、装配图等综合图样,重点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与应用能力,和系统理论相结合,和生产实践相结合,和学生们的个人能力相结合,培养出学生们超强的综合应用能力。

⑴培养学生们能绘制、识读中等以上复杂程度的典型零件图:

学生们平时必须完成习题册的作业,每学期绘制典型零件A3图样一张,包括想象该零件结构形状,了解图样中的有关技术要求。

⑵ 培养学生们能绘制、识读中等以上复杂程度的装配图:

学生们平时必须完成习题册的作业,每学期绘制常用装配图A3图样一张,包括了解装配图的画法规定和特殊表达方法;分析装配图中各零件的形状轮廓以及零件之间的相对位置、配合性质和连接形式等。

⑶第二学期末,通过两周的课程设计,培养学生们独立设计出砂轮机、切割机等简易机械的全套图纸,使理论学习与生产开发相结合,使学生们具有设计、创新能力,为《机械设计》课学习打下基础。

⑷培养学生们能独立使用AUTOCAD2006软件,独立使用该软件绘制典型的零件与装配图的图样。第二学期末,学生们要通过考试,独立使用AUTOCAD2006软件绘制两张(老师指定)A3图幅的零件与装配图图样。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普及与AUTOCAD软件成熟,计算机绘图正逐步取代手工尺规绘图。教学过程中应加强计算机绘图、徒手画图训练,适当减少尺规绘图的作业量。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让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在工厂里转一转,在机加工车间看一看,在机械装配线旁站一站,与工程技术人员、车间工人聊一聊,亲身体验一下图样在生产流程中所起的作用。让学生明白,将来他处在工厂的任何一个岗位,担当任何一个角色都离不开图样,使他们真正的明确:图样是工程技术人员的共同语言,是设计、制造、使用和维修机器的必备技术文件。

通过由感性到理性和理性到感性的反复锤炼,培养学生们能将机械制图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知识有机结合,能规范、高效地进行尺规绘图、徒手画图、计算机绘图,能创造性地进行产品开发、设计,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识图、读图和用图,从而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较强的综合实力。

《机械制图》课教学法的机制设计,针对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了一套适应成人大专班教学特点的教学计划与方法,供教师们参考、使用,不同情况、条件下,还可适当调整,因材施教。通过不断的探索,只有用最科学、合理的方法教学,才能够保障学生们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获,从而使机械制图课达到优秀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力.机械制图(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9

关键词:工作;学习;高职;机械制图;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6-0250-02

1 “工作本位学习”的基本内涵

从20世纪末开始,工作本位学习(work barning learning)以一种新的学习形式在全世界范围得以迅速的发展与普及,它是一种以满足学习者的需要,把学习和工作结合起来,实现在工作现场创造新的学习机会的大学层次课程的学习计划。“工作本位学习”本质上是一项在工作现场进行的、以工作任务为单位组织,通过工作任务的完成来建构与职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在这一过程中,强调“学”而非“教”,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实践。因此是一种合作教育计划。

2 机械加工岗位工作过程调查分析

高职《机械制图》课程要改革,要适应“工作本位学习”形式的要求,首先要对“工作本位学习”的特点进行充分的了解,从上述可知,“工作本位学习”的实施过程是在工作现场完成的,是把完成任务的过程与学习的过程完全结合在一起,工作即课程,课程即工作。那么,对实际工作过程进行调查分析是十分必要的。高职机械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机械制造企业生产一线培养技能型人才,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机械制造企业生产一线人才构成比例为:机械零件加工人员为60%,机械装配人员为20%,机械维修人员为10%,现场工艺和管理人员为10%。我们选择比例最大的机械零件加工人员作为调查对象,对其工作过程进行调查,整理如下。

注:表中设定零件加工由一人完成,而企业实际上可能是多工种交替加工完成。

通过上表零件加工的工作过程可以知道,图纸和工作者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工作过程的36个步骤中,有24个步骤与图纸有直接的关系,其余步骤也有间接的关系。通过对上述过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图纸的作用贯穿于整个零件加工工作过程之中;

(2)图纸产生在工作过程之前;

(3)图纸是下达工作任务的依据;

(4)图纸在工作过程中处于指导性地位;

(5)工作者的工作过程自始至终是理解图纸内涵、服从图纸指令、遵循图纸规定、执行图纸要求、实现图纸设计思想的过程。

上述调查和分析充分体现了工作过程、工作者、图样三者之间的关系,也给高职《机械制图》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3 高职《机械制图》课程改革的思考

3.1 正确进行课程目标定位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和技能操作型人才为根本任务,来适应经济建设的需求。对机械类而言,就是为机械制造企业培养机械制造、生产、加工一线的高等应用型和技能操作型人才。作为机械类专业的主要基础课程的《机械制图》,同样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培养生产一线所需要的机械生产、加工岗位人才的目标。根据前文的机械零件加工过程调查可知,其工作过程的主要任务是“识读”图样,通过“识读”,正确理解图样内涵,忠实执行图样要求,准确实现图样设计目标,而不是设计绘制图样。因此,高职《机械制图》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为机械生产、加工一线职业岗位人员培养识图能力,而不是图样绘制能力。所以课程名称建议改成《机械图学》,一方面名称涵盖更加广泛,另一方面体现课程目标任务的更改,弱化了图形绘制这一特定的概念。

3.2努力实现教学中心转移

按照高职教育教学规律的要求,要实现三个中心的转移,即以教材为中心向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中心转移;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移;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工作过程和工作现场为中心转移。只有理清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这些新思路和新观念,才能都搞好《机械制图》教学改革。高职图学课程必须紧紧围绕“识图”这一目标,着力构建以“基本体识读组合体识读零件图识读装配图识读”为核心内容的机械图识读体系,立足学生图样识读能力的培养,其他相关内容只能服务于“图样识读”这一主题,凡是与图样识读能力相关的内容,例如零件图知识、国标知识等都要强化,而与制图能力相关的内容都应该弱化,对理论性过强、过于抽象的内容应该删除。

3.3 培养综合应用分析能力

(1)总体识读分析能力:对机械图样进行总体识读,对加工件的名称、材料、大小、重量、图物比例等进行全面了解分析,对工作任务形成总体印象;

(2)图学知识分析能力:每个图的名称、图与图之间的关系、使用了什么表达方法、特殊画法、简化画法等心中有数;

(3)形体识读分析能力:运用形体分析方法对零件的形状、结构进行正确的分析认定;

(4)尺寸识读分析能力:对照图样能准确识别尺寸基准,从功能上对全部尺寸进行分类,能分辨哪些是本工序加工尺寸、哪些是非加工尺寸;

(5)公差识读分析能力:能对图样上的尺寸公差、形状公差、位置公差进行准确的识读和理解;

(6)技术条件分析能力:,按照图样标注的要求,确定加工件的表面加工要求和其他技术、工艺要求;

(7)加工工艺分析能力:按照图样表达的工件特征,确定本岗位加工的任务范围,编制合理的加工程序;

(8)设备工具分析能力:按照图样表达的工件特征,和加工位置及加工尺寸等要求,正确分析选择加工设备和相关的工具;

(9)定位装夹分析能力: 按照图样表达的工件特征,选定合理的定位形式和装夹方法;

(10)技术测量分析能力:按照图样标注的尺寸及公差的特点,正确分析和选择量具及测量方法。

从上述能力结构可以得知,这种图样识读体系中,一方面注重从图学知识角度的读图能力的应用和延伸,另一方面,更加注重工作现场读图的特点,强调图学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的互相渗透、互相融合、互相补充,注重多学科综合应用能力的形成和培养,养成多角度读图和多工种身份读图,使图样识读的过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被动到主动。

3.4 适应工作现场应用需要

高职教学内容的选取,应该服从和服务于职业岗位的需要。从前述工作过程调查可知,工作者从接受工作任务以后,识读图样几乎伴随整个工作过程,而画图的机会非常少,使用尺、规、图板作图的情况,在工作现场几乎不可能发生,因此,在《机械图学》的教学中,应该减少和弱化传统的尺规作图内容。但是这并不意味不需要画图教学的内容,在工作现场工作者之间的交流是十分频繁的,根据工作现场的实际需要,培养和强化工作者的徒手画图能力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徒手画立体图和零件草图,这方面教学内容的安排和作业训练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

3.5 提供职业应用发展平台

高职教育是人生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阶段,它既要前面的教育提供基础,又要为后续学习和发展提供平台,因此,《机械图学》课程同样要承担这样的任务,为此,在确保高职阶段以图样识读为主要内容的前提下,在教学安排上可以作两方面考虑:

其一,引入选学机制,设置画法几何、绘图方法和技巧、展开图、焊接图等选学模块为有制图职业志向的学生和多岗位发展的学生提供空间。

其二,计算机的发展与普及是科技现代化的时代特征,增加计算机绘图内容,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方法,为学生未来发展构筑平台。

参考文献

[1]何铭新,钱可强.机械制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吕守祥.机械制图[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3]李澄,吴天生,闻百桥.机械制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篇10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现状分析 发展对策 机械制图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9-0200-01

引言

多媒体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对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综合处理、建立逻辑关系和人机交互作用的技术。而多媒体教学是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对教学信息进行文本、声音、图像、动画等方面的处理,将抽象呆板的概念、公式、定理等以生动的图像、具体的文字和形象的视频等形式展现出来的教学方式。[1]随着高校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各高校在教学方式上都积极引进了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也已经成为了一种教学风气,作为一名机械专业课教师,结合自己多年教学实践,针对机械制图理论课多媒体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个人一些观点。

一、机械制图理论课多媒体教学优势

(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了一个互动的交际环境

机械制图专业课理论课主要是围绕着制图基础知识、投影基础、基本立体及其交线的投影、组合体的视图、轴线图、零件图等内容进行讲授,这些知识内容都比较枯燥乏味。多媒体教学能够形象地结合图片、视频、音频在课堂上展现给学生,增强了和学生的互动能力,能直观形象地说明某问题,可以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增强学生听课的积极性。[2]例如在讲授组合体的视图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设置不同组合体的不同照片,照片能任意放大和缩小,既能让学生看到组合体的完整,还能了解组合体内部形态,这样形象逼真,给学生以直观展示,另配合音效,会做到声图并茂。这样枯燥的理论内容给以形象化,改善了学生的认知条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多媒体技术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控教学活动

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笔、一块板”的单调模式,增大了课堂容量,加快了教学节奏,提高了教学效率,使教师能更好地掌控教学活动。[3]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活动不好掌握,首先从教学时间上,一节课仅90分钟时间,教师既得板书,又得让学生记笔记,有时还得画图,还得解释授课知识点,还得给学生留思考、讨论和提问时间,对于经验不是特别丰富的教师,大都常常会出现拖堂的现象。而多媒体教学在时间上较好掌控,备课的时候设计好有多长时间的视频,有几张PPT,每张PPT大约讲述多长时间等,授课过程中只有掌握住备课时设计的时间节奏,就不会出现拖堂或提前下课现象。另外在教学内容上也好掌控,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省略了板书、画图等时间,教师的课堂容量就可以加大,而这些容量的加大都是建立在本堂课大纲规定的基本知识内容基础之上的补充,教师可以结合时间进行设置。另外学生记录笔记的时间可长可短,主要内容记录好就行,课程结束可以把本堂课教学课件拷贝给学生,没有记录全的学生在课后复习过程中就可以加以补全,这样整个课堂的教学内容信息量容易掌控,不受时间的影响。

二、机械制图理论课多媒体教学发展建议

(一)提高信息素养,加强教师培训

信息素养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已经成为教师适应形势,开展自身学习,促进自身完善与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自身具备的学科专业知识的多寡和信息素养的高低,决定了他们能否有效利用多媒体资源提高教学工作效率,能否与时俱进地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否激发、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积极主动性。另外,高校应该尽可能地想办法加强教师培训。首先,应当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规范化和人性化的多媒体技术能力培训,把广大教师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尽快掌握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功能和理论。其次,应组织开展各种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竞赛活动,以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学技能为导向,提高教师驾驭多媒体技术设备和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

(二)精心编制课件,优化教学设计

多媒体课件的编制应以教学大纲的中心思想为指导,以课本教材为主要理论来源,借助多媒体形象直观、表现力强的优势,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实施突破,化难为易,破解传统教学中的常见难题。在编制课件时,必须掌握课件编制的基本理论,熟悉编制的方法和流程。在课件的界面上应当做到新颖别致,吸引学生注意力,内容上要围绕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肃清疑点。教学设计的思路、结构特点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内容的结构与表现形式要符合教学原则和所使用教学方法的要求;设计的内容必须符合现代教学理论。同时,要综合考虑多媒体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之间的密切配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应当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取长补短,争取得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随着高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开展新课改的必备手段。机械理论课的教学和多媒体技术的相结合,不但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为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来优化教学,也为学生创造了轻松、生动的学习环境。但是也不能过分夸大多媒体教学在机械设计理论课教学中的作用,应该需要教师不断实践探索,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争取运用这一技术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想,刘俊强.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综述[J].继续教育研究,2011(2):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