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02 17:44: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本文在充分研究城市公园及其改造的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城市公园改造现状,探讨适合我国城市公园改造的发展之路。通过对单县湖西公园的调查,总结出其公园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完善道路交通规划、公园分区、景点设置、出入口设置、竖向规划与植物景观规划、建筑设施规划及安全防护等内容,力图有效解决单县湖西公园的景观中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城市公园;改造设计;设计理念;景观规划;安全防护
引 言
城市公园是城市里的“绿肺”,城市公园不仅仅为城市居民提供环境清新的休息游玩于一体的空间,也为城市污染提供了一个清洗,城市公园承载着一个城市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多重功能,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公园是城市文明和繁荣的象征、是城市居民接近自然的地方,也是体验自然景观的最好去处。
1 选题的来源、项目现状分析与项目研究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于是人们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个性化、特殊化,不喜欢重复和相似。单县湖西公园位于单县中心地带,附近很多居民都在湖西公园游玩,现如今湖西公园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无法使市民在满足个性需求的前提下进行游憩,因此人们更加向往一个空气清新的场所以供户外活动,所以现在城市公园也变的越来越多。因此,把菏泽市单县湖西公园景观改造设计作为项目选题。
湖西公园,位于山东省单县,北依护城堤,南临单丰路共占地150亩,公园包含广场铺装、绿化、景观制作、灯具照明、喷泉水池等。昔日的湖西公园白天是很多老年人的休闲娱乐场所,也是年轻人享受美妙爱情的理想胜地,晚上则成了人们娱乐的地方,不管是不是节假日,每天晚上都是游人如织。
单县湖西公园景观设计对当地人文特色研究分析以及景观配置设计要素研究入手,去其糟粕留住精华,将其改造成一个清新优雅自然的户外环境,使其更具有人性化,满足当地人们的需求。
项目改造设计理念与设计原则以及设计思路
在本次设计中,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作为设计的出发点,也为当地市民打造不一样的绿色环保空间。单县湖西公园景观改造设计以生态设计、人文设计为理念,针对每个不同的景观片区塑造特色,同时在视觉上及建筑上,保持一定程度的连贯性和整体性。
在此设计方案中,生态上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功能性上着重体现安全性原则,开敞性原则,力图解决湖西公园过于单调、呆板、色彩运用不合理等问题,为当地市民提供一个简洁时尚又不失自然清新的游憩环境。
本方案采用以植物造景为主的自然式布局,由葱郁的密林,开敞的草坪,曲折的小路,景观小品组成一幅优美的景观画面,充分体现了自然的生态的意境。
3 菏泽市单县湖西公园景观改造设计整体空间规划说明
公园入口,公园入口相当于公园的门面,是公园整体形象的体现,也是公园内在文化上的集中体现,更是划分公园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的过渡地带。本方案次入口多个,设在了邻近街坊和客流量较小的地方,以供附近的市民人们进入公园。该公园南入口是文化形象展示墙和喷泉广场景观。
有射灯,加上绿化种植不仅增加了文化墙的趣味性,还可以向人们表达了文化的韵味。地面铺装采用具有拼花图案的防滑地砖,增强了市民的安全性。
中心广场区,中心广场区是公园的中心,其中心的景观雕塑公园的主题,也是公园的标志。本方案中心广场位于公园中南部,广场上有纪念塔,是承接单县过去的历史文化。
安静休息区,安静休息区是公园的主要景区,位于公园北面和西南两部分组成,因为这两部分没有靠近商业区,整体比较安静,所以把这两部分设为安静休闲区。本方案也考虑到安静休闲区过于呆板,所以又在该区域内设有景观小品,在满足市民休息的同时也能带来视野上的乐趣。
儿童游乐区,儿童游乐区位于公园中南部,和中心广场相依,因为这是综合性公园所以游乐设施不像游乐场那么齐全,只是设有简单的游乐设施来供儿童游玩。
老人活动区,本方案的老人活动区有动静分区,即动态活动区和静态活动区。动态活动区以健身活动为主依附于中心广场,静态活动区主要在公园北面,该分区包含于安静休息区内,供老人们晒太阳、下棋、聊天等项目,环境幽雅、风景宜人。
滨水景观区,以水域为中心,往往构成公园中最具有活力的开放性空间,形成丰富的城市生活肌理。本方案的滨水区位于公园的中部,与原来的相比,位置没变只是形状不再局限于长方型,而是更圆滑。
植物种植设计,湖西公园的植物种植设计,在满足其性质和功能需求的前提下,讲究艺术构图,使全园具有,绿色覆盖,较稳定的植物群落。本方案设计在形式上以自然式为主,绿色为主色调的植物群落形成巨大的基底,在绿色空间种植几颗秋色树种,形成较好的视距和观赏效果,增添了公园景观的层次和节奏,常绿与落叶植物相配置提高绿化率,体现了空间的生态环保。
道路及其铺装设计,单县湖西公园景观改造设计中根据人的心理需求和游览观光路线,规划道路交通系。
照明设计,单县湖西公园的景观照明设施具有使用和装饰两种功能。功能性照明主要是晚上为市民提供一个视觉清晰的功能。
在本方案中公园内部的停车场,设置了观光游览自行车,采用投币式使用,观光游览自行车可以放至规定的不同的位置停车场,避免游人多走一些不必要的路程。
4 菏泽市单县湖西公园景观改造设计的创新价值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快速上升,居住环境也在发生变化,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因此绿色环保、无污染的生活环境成为每个都市人的向往。设计方案利用“绿色、生态”为设计主题,通过功能性原则、生态化原则和审美性原则以及湖西公园景观规划空间进行合理规划,将其改造成舒适美观,符合人们心理要求的空间环境。让生活在繁华都市的人们更贴近自然,走进自然,获得一份宁静与惬意。
结 论
单县湖西公园景观改造设计坚持以生态设计、人文设计的设计理念,采用了很多具有当地特色的自然元素,通过植物、色彩及景观小品的搭配,使其成为一个规划合理,配套设施完善、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公园。整个空间布局合理,各功能分区之间相互照应,营造出一种温馨的乡景气息,为市民提供一个良好的户外活动的港湾,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满足人们心理和行为的需求,最终让市民能够充分享受到悠闲游乐放松的生活。
[1] 郑曙D.景观设计[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2] 吕正华,马青.城市环境景观设计[M].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3] 肖笃宁,高俊.农村景观规划与生态建设[J]. 农村生态环境,2001,17(4):48-51.
[4] 张建,赵之枫,郭玉梅.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设计[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篇2
关键词:生态景观学;园林规划;设计策略
景观生态学知识体系完备,对于当代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有较强的指导性。景观生态规划可以用于指导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全面提高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实现园林景观达到多样化发展目标。
1景观生态学对园林规划设计的主要影响
1.1提高园林规划设计的整体性
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引入生态学基本理念,可以提高园林规划设计的整体性,有助于满足城市未来发展需要,对于促进城市园林快速发展、消除环境污染、优化环境有重要意义。在生态学的视角下进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可以实现美化城市,构建和谐的城市景观体系,符合园林景观设计的长远需要。在自然环境与社会因素协调发展理念下,园林景观设计规划更有优势,可以有效节约设计成本,保证园林景观更好地符合地方环境现实需求,这对于解决园林景观建设施工难题有重要意义。基于生态学的园林景观,实现了园林工程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1.2提高园林景观设计的科学性
现代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不仅要满足人们的观赏需要,而且还要符合城市生态体系建设需要。只有在生态学的视角下,审视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方法,才能满足城市绿化内在需求,做到在满足审美需要的基础上,实现园林景观设计人性化。运用生态学方法可以科学分析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理性标准,有助于加强对园林景观规划的科学指导。同时,运用生态学方法,可以实现地方绿化元素的有效运用,做到对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合理统筹,更好地发挥地方植物元素的应用价值。另外,在生态学视角下,可以进一步根据城市工业生产、交通运输排放的有毒物质情况,发挥园林景观改善环境作用,对于解决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壤侵蚀问题有重要作用。
1.3提高园林景观设计的实用性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主要目标在于合理运用园林植物,发挥不同园林植物的应用价值。基于生态学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实现了从单一景观向综合性景观设计的转变,可以结合植物的生态习性与生物学特征,实现树木的优化配置。首先,现代景观生态学充分运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测绘、全球定位技术,收集可以用于园林景观规划的数据,这对于解决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结构布局问题有重要意义。其次,园林景观规划在生态学的关注下,实现了由平面到立体设计的转变,园林景观规划更注重垂直结构的植物配置设计,对于资源的循环利用,营建符合长远需要的生态发展模式有重要价值。最后,生态学理论还可用来检测园林景观规划方案的可行性,有利于对园林规划的合理性做出判断,指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的不足,完善设计方案。
2景观生态学指导下园林设计规划原则
2.1自然优先原则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应当遵循自然优先原则,注重实现自然条件与园林规划的有机结合,在充分保留自然环境要素的基础上,发挥园林规划的实际价值。例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必须从地方自然环境气候与现有园林资源出发,在适地适树的原则下进行园林景观规划。从地方植物特点与土壤环境特征出发进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可以实现对自然环境资源的充分运用。只有充分尊重地方自然环境,从当地的河流湖泊、山地树木等条件出发,才能更好地发挥现有生态资源的应用价值,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符合生态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发挥园林景观植物的美学价值。景观生态知识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完整的知识体系更有利于实现详细、合理、全面综合的设计目标。
2.2生态协调原则
景观生态学视角下的园林规划设计应当实现人与环境的有机协调,做到人的审美需要与园林自然属性的有机结合。强调在满足人们园林使用需求的同时,能够更好地保护环境,全面提高园林景观设计的综合性与有效性。园林景观设计应当在人与自然协调的基础上,实现园林景观规划的多样性目标,能够结合不同的生态知识,满足人对园林景观的多样性需求。景观生态学视角下的园林景观应当注重自然景观与城市发展的平衡。只有做到既注重园林景观的社会效益,又注重园林景观的生态效益,才能达到城市建设与园林景观协调发展的目标,实现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应在生态学知识的体系下,实现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形成完善的园林景观设计体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3融合发展原则
生态学视角下的园林景观设计应当注重整体平衡和满足园林发展持久需求。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应当保持工业生产、城市交通、园林景观的整体协调。做到在了解城市生态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园林自然景观是由多种生态系统共同打造,需要提高各方面资源协调性,使整体效益得到最大化。与此同时,在生态效益的视角下,运用生态学知识,审视现有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生态漏洞,从而实现各种生态元素的有效融合。
3景观生态学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3.1美化园林景观
一方面,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不能仅停留在表面的美学设计上,应当结合人们的内在需求,科学合理的设计,满足人们美学需要;另一方面,运用理论标准衡量园林景观设计,从园林生态学角度审视设计中的不合理因素,从而更好地达到人文性与自然性的统一。例如,云南倘甸湿地公园建设规划全面借鉴了生态园林设计规划思想,主要结合转龙镇区位优势,借助转龙镇树木林立和水系纵横的特征,发挥东川红土地资源价值,以大山的情怀和红土的厚重为基本设计理念,重点营造以湿地漫步、休闲水岸为主题的景观设计。以保留原有植物为方法,搭配常绿树种,达到展示纸马古道观景的目标。
3.2优化景观要素
生态学原理视角下的园林景观规划应当把城市景观与自然景观有机结合,在合理利用自然材料的基础上,提高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质量。首先,应充分了解园林景观要素的多样性、复杂性。在设计园林景观时,应当维护园林的多样性特征,凸显园林景观的个性,同时,合理运用各种富有地方特色的园林景观元素。其次,将多样性与其它非生物因素有机结合,在重构生态体系的基础上,满足地方生态系统发展需要。最后,在城市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方面进行有效的协调统一,在发挥生态效益最大潜能的基础上,使生态环境建设趋于全面合理化。例如,为了提高园林景观绿化的有效性,2015年昆明市公布了城市绿线,重点加强了对龟龙湖公园、洛龙公园、入城公园绿化植物的规划保护工作。
3.3完善绿化植物建设
生态学涉及动植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观赏学等领域,这些具体的生态学知识都可以用于园林绿化植物建设。因此,在园林景观绿化过程中,应当合理运用不同生态学原理,全面提高生态工程建设的综合性效果,切实发挥园林绿化植物的应用价值。例如,昆明“十三五”时期规划新建74个重点公园,围绕滇池草海环湖湿地、风景林地为设计主线,按照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现有格局,实现一心、二轴、三环、四横、五纵的综合布局规划思路。以“碧鸡秋色、金马朝辉、滇池夜月”为主题,重点种植常绿开花乔木,从而形成完善的生态系统。
篇3
关键词:景观规划;规划设计
1工程概括
惠亭山,位于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县城南500米处,海拔211.6米。横向东南绵亘,与尖峰山、鸭嘴山相连,三峰兀起,恰似驼峰,总长约5公里构成京山县城南片的一道天然屏障。?山的西南脚下建起了一座库容2.89亿立方米的惠亭水库。登上惠亭山环视远眺,一派山水风光尽收眼底:县城内楼厦林立,鳞次栉比;悠悠溾水穿过城区逶迤而区;北面的和尚寨、雨霖山、张良山在飘渺的云雾中若即若离,与惠亭山遥相呼应;西南面的惠亭水库像一面清澈的明镜镶嵌在大地上。本工程位于惠亭山水库西侧,地块东侧为小中路,西南侧为南环线。
2 设计依据
湖北荆门市京山县规划部门对本工程设计方案的审批意见;京山县建设局对建筑设计方案的批复;湖北惠亭山温泉度假村项目的设计任务书及设计合同(合同编号:2012-JD-022)。主要设计规范: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质[2008]216号);《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旅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2-90),及其他现行国家建筑设计规范、规定和标准及地方性法规。3 总图设计
3.1 功能布局
本项目总体上从西向东分为三个区域,依次为高层酒店区、会议中心区、排屋区三个部分。高层酒店考虑用地实际情况主要集中布置在东南面,位于小区主入口处,简欧风格,结合酒店庭院中的景观轴和中心公园及梯田景观,把惠亭山的自然风光融入到了酒店中来。会议中心布置在酒店西面,简欧风格。会议中心前面为高贵、典雅的纯欧式私密公园景观,后面为酒店的中心公园,与酒店共享超大的公园绿化。排屋区在本地块的最西边,紧靠惠亭山水库。通过湿地景观区和休闲景观区与水库进行无缝对接,能够达到亲水,亲自然的双重享受,给人一种随意、自然的生活氛围。
3.2 交通流线与停车
酒店、会议中心和排屋三个功能区块组成了一个东西方向长、南北方向较短的矩形(近似)。在地块四周布置了一条6米宽的环形车道(可兼做消防车道)。在酒店和会议中心区之间设一条4.5米宽、穿过酒店中心公园的道路(可兼做消防车道)连通地块南、北边道路。沿酒店与其之后的中心广场中间设一条消防车道,在酒店辅楼(2号楼)北面设置一个15X15米的回车场地。人流与车流组织及停车采取如下措施:
(1) 人流组织
酒店区:酒店东南侧设为主要出入口,其他次要出入口沿酒店四周在适宜的位置设置。酒店中心广场上设置景观人行观景道,可直接通至其西边的会议中心二楼。会议中心区:主要出入口设在其西侧,次要出入口设在会所东侧及其两端。会议中心主入口通过中心景观园路可进入排屋区。排屋区:排屋区的主入口位于其北侧的小区规划道路,沿其四周在适宜位置设次要出入口。三个区域总体上通过其之间的景观广场及景观道路可互相贯通,并且与地块中的车行道路完全分离。
(2) 车流组织与停车
沿地块四周设置机动车道,与内部步行道完全分离,可通达每个区域的主要出入口、酒店区的后勤区及餐饮部。并可到达会议中心东入口。机动车位主要考虑地下停车,在1号地下室设一个地下车库,建筑面积3940㎡,设喷淋灭火系统,分为一个防火分区,设两个汽车库出入口,可停机动车121辆,地面设有少量机动车位。
3.3 建筑退界与竖向设计
建筑退界:依据规划要求退让。竖向设计:本用地范围地势比较复杂,东高西低且高差相差较大。本次设计结合地形分为3大块区域酒店区、会议中心区和排屋区,总体上是梯田状分布。酒店区的相对室外的首层绝对标高为105.55,室内外高差沿建筑四周从150~450不等;会议中心区相对室外的首层绝对标高为98.45,室内外高差150~300;排屋区相对室外首层绝对标为96.00,室内外高差300。
3.4 绿化与景观
(1) 绿地系统
公共绿地系统与地块的人行车行流线互不干扰、相互分离。绿地系统由小区中心绿地、组团公共绿地、中心公园形成既相对独立又互为渗透的公共绿地系统。绿化层次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中心公园绿地。由构架、镶草硬质铺地、绿地、园林小品、点状乔木、亭子组合构成。第二层次湿地景观绿化,主要由沿水库的乔木、绿地和景观小道构成。第三层次宅前绿化。主要为家庭绿化,以花木、绿篱、攀爬垂直绿化为主。第四层次道路绿化。结合小区入口、小区级道路和组团级道路配置行道树和镶草硬质铺地。
(2)空间景观
通过空间的组织,形成一个完整连续、层次清晰的空间序列。地块空间层次规划把整个地块空间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公共空间——小区主出入口、小区中心景观、中心公园、湿地景观、休闲景观。作为小区全体居民共同享用的领域。第二层次:半公共空间——组团空间。系组团居民活动的领域。第三层次:半私有空间——院落空间。
(3)环境配置
中心公园:结合公园的特性和服务内容,在一些露天休息区域栽种高大的景观树种,形式集中的绿荫休息区。选择色彩淡雅、适合步行的地面铺装,广场地面分格以方形构图为主,园形构图为辅充分展示欧式贵族气息景观。设置花坛、树池、观赏性草坪,布置休息座椅、路灯、垃圾筒等设施。在会议中心前方位置设置大型公园式景观广场、景观亭、泳池等。周围绿地广场结合其特性设置小品或雕塑,设置步行道、休息座椅、垃圾筒等设施。
地面铺装与无障碍设计:硬质地面铺装建议使用彩色混凝土块、广场砖、烧制的无釉防滑材料,色彩宜用淡雅的暖灰调,并注意图案、色彩及质感的组合。铺装方式以每个特色空间来确定基调;地面铺装应充分考虑无障碍设计。在街道转角人行横道线处设置残疾人坡道;结合人行道及广场地坪处理设置标准盲道。
简约精致的欧式小品点缀:在广场、绿地及重要建筑群之前布置雕塑与建筑小品,其造型要求适当抽象,其内容既能反映京山历史文化的特色又能融入相应的典型欧式风情。避免大广场大轴线和大量修剪绿篱的出现,处处体现唯美与简约。材料质感宜粗犷,其尺度宜亲切,结合建筑、雕塑小品等设置一些小型喷泉,采用精致的亭、廊、陶罐等小品点缀,营造高雅、奢贵的居住环境。
作者简介:
篇4
关键词:城市公园;生态景观;规划;设计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s China's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eople's cultural life level is increasing day by day, to the city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put forward higher request. However the city as a people to survive the space, the ecological maintenance increasingly attention by people. This paper ecological park city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is discussed, and thus to make urban park landscape planning to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work.
Key words: the city park; Ecological landscape; Planning;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社会建设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居民日益需要经常性的休闲健身活动来平衡身心,享受自然生态的环境,懂得养生和保持健康的体魄。建设生态城市已经为世人认可并越来越成为城市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城市生态景观设计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生态城市建设目标的途径,因此重新审视之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城市公园的定义及分类
城市公园是城市公共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科学文化及锻炼身体的生活领域,同时兼具健全生态、美化景观、防灾减灾等综合作用的城市基础设施[1]。行业标准CJJ/T 91-2002 J 217-2002园林基本术语标准定义公园:“公园是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户外科普、文体及健身等活动,向全社会开放,有较完善的设施及良好生态环境的城市绿地”[2]。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按城市公园的主要功能和内容,将其分为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和街旁绿地5类。
二、城市公园生态景观规划的相关理论
2.1景观生态学理论
景观生态学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科学,其核心概念框架有:1)景观系统的整体性和景观要素的异质性;2)景观研究的尺度性;3)景观结构的镶嵌性;4)生态流的空间聚集与扩散;5)景观的自然性与文化性;6)景观演化的不可逆性与人类主导性;7)景观价值的多重性[3]。
2.2园林美学理论
园林美学是将美学的研究成果及原理运用到园林的研究上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园林美学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是自然美的再现。中国园林不仅形式优美,而且富有神韵,有特殊的意境,强调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结合与统一。
城市公园生态景观规划应以园林美学作为景观营造的基本理论和依据。科学合理组织各种景观要素,因地制宜,形成错落有致、主次分明的景观体系,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园景观环境。
2.3人本主义理论
服务于人们休闲的公园绿地景观规划就好比服装设计一样,必须根据使用者的特点来进行。它直接从人本身出发,研究人的本质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的地位、作用及价值的学说。
城市公园生态景观规划需要纳入广大人们群众的力量来参与规划、监督规划,才能使规划真正体现民众的意图,真正达到以人为本的目的。本着以人为本、为人们服务的规划宗旨,科学合理地配置城市公园景观空间,这也是实现公园景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2.4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指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同时又不损害后代人发展需求的能力;既要保证适度的经济增长与结构优化,又要保护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优化,从而做到生态环境与经济相协调,实现持续共进和有序发展。可持续性发展的实质是指以人为中心的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让公园景观能自我延续,持续的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当前于城市公园景观研究的最大问题。文中研究的具体对象———城市公园不单只是城市景观的生态载体,同时也是社会构成的一部分。
三、城市公园生态景观规划的原则
3.1地方性原则
应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吸取当地人的经验。应以场所的自然过程为依据,这些自然过程包括场所中的阳光、地形、水、风、土壤、植被及能量等,将这些因素结合到设计中,从而维护场所的健康运行。设计应就地取材,当地植物和建材的使用,是设计生态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乡土树种适于在当地生长,管理和维护成本低,因此应尽量保护和利用地带性物种,地方性原则也是一种适应性原理,自然景观有其自身和谐、稳定的结构和功能,人为地设计必须适合其原有状态,使人为引入的景观元素带来的负作用最小,以保证整体景观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
3.2整体性原则
城市公园是一个协调统一的有机整体,应当注重保持其发展的整体性,景观规划要从城市的整体出发,以城市的空间目标与生态目标为依据,考虑公园建设在什么位置、建设成什么性质和多大的规模,采用适宜的景观规划方式,从宏观上真正发挥城市公园景观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塑造城市形象、优化城市空间的作用。
3.3以人为本原则
以人为本创造公园景观,应充分认识到人在公园中的主体地位和人与环境的双向互动关系,体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思想,保证人与自然的健康发展和人与环境景观的融合协调,强调人在公园的主体地位。人是公园空间的主体,任何景观都应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体现对人的关怀,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营造优美的环境。
四、我国城市公园生态景观规划存在的若干问题与建议
4.1片面强调景观美学,忽视人的行为活动
在城市美化思想指导下的公园建设,强调的是形式性、展示性,把公园从城市中分割开来,城市公园绿地真正意义上是为城市居民提供一种休憩、活动、交流的场所。经常在公园内看到写着请勿践踏草坪的标志牌,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国城市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对人的行为的忽视。可以借鉴国外一些成功的规划设计方案将大块草坪分割成为若干小块,在某一时段内只对游人开放其中的一块或几块,这既养护草坪的生物机能,增加草坪的可接触性,同时也缓解了公园内人流组织的压力。
4.2忽视残障群体、老龄群体的行为活动需求
城市公园使用者构成包括老年人、儿童、女性、残障人士等特殊人群,但公园中较少有体现满足这些特殊社会群体行为活动需求的特性,缺乏老年人适宜的活动场所和相关的体育设施。轻视无障碍设计,缺乏必要便利残疾人的游览设施,如残疾人坡道、导盲设施等,如一些公园中只有部分地段考虑了无障碍设计,另外的许多地方残障人士轮椅都难以进入。城市公园应当更加细致地考虑不同类型游人的需求,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公园应继续深化对老年人的关怀。公园规划中要考虑老年人集体活动的场所,以及方便老年人与儿童活动的场地设施。公园景观规划中也要考虑残障人士的需要。残疾人在市民中的比例并不高,但却是最需要关心与社会理解的群体,在拥挤的城市中,他们比健全的人更需要接触自然。国外一些发达国家专门设有残疾人公园,在我国城市公园景观规划中还缺乏这一方面的设施,应当为残障人士设置无障碍系统、专门的残疾人景区和场地。
4.3以人为本原则的迷失
城市公园景观要求从“以人为本”的原则出发,充分考虑人们的心理需求,研究人在环境中的行为活动特征,使公众参与到公园景观规划和建造过程当中,而这种“以人为本”的原则却在渐渐地迷失。现在许多城市公园景观规划中忽视了公众的行为活动需求,单纯地追求形式上的美感,强调视觉上的审美效果。如现在一些公园在入口处布置广场,宏伟气派,而游人只能坐在花坛边缘闲聊与交流。
4.4公园景观规划不够深入
公园景观规划者往往注重运用一些常规的规划设计手法,如轴线、对景、框景等,而忽视了公园的本地文化内涵,导致公园景观环境缺乏个性和特色。公园配套设施不足也是另外一个方面。游客在公园中常见的问题是公厕布置过少、分布不合理,座椅、果皮箱和电话亭等配套服务设施形式陈旧,数量不够,垃圾箱分布不合理、形象缺乏艺术性。
五、结束语
城市是人类社会、和文化发展的产物,又是生态系统中最为复杂的类型,极易受到人为的和环境条件的干扰。因此,城市公园生态景观的规划设计不单从生态、绿地建设方面考虑而且涉及面更广,更应发掘城市的内在景观、人文渊源等元素,对城市在生态、社会人文、经济、旅游等方面的发展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充分展现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特色。
参考文献:
[1]CJJ/T 85-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S].
[2]CJJ/T 91-2002,园林基本术语标准[S].
篇5
关键词: 景观 景观规划设计 三元论
一 前言
在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中国聚居环境建设中,景观的规划与设计曰是举足轻重。面对迅速发展变化的中国景观规划设计市场,置身于如火如荼的景观规划设计工程实践。明确景观规划设计的根 本目标,具备掌握评判景观旅游规划设计方案的眼界标准,熟悉景观规划设计作为一门学科的理论原理,从而发展创新、规划设计出更多的景观杰作,是每一位从事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的同行首要解 决的根本问题。 历经百年,时至今日,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容已扩展得越发广泛。时空范围上,从数万km2的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到数hm2的城市广场、公园、居住小区景观环境;项目内容上,从风 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旅游度假区策划规划、主题公园规划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道路景观规划设计、滨水带规划设计;项目性质上,从自然原始景观的保留到人工生态的再造,从传统文化的发掘 到现代精神的追求,从基于理性的解析重构到基于浪漫的随心所欲,从基于工程技术的计算论证到基于文学艺术的灵感顿悟,总之,落实在各个具体项目中的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时空跨度之大、项目 种类之多、呈现结果之丰富,已远远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景观园林。诗情画意还要,叠山理水也不可少,但仅靠这些园林的传统已难以满足今天社会对于景观的需要。目标的大众性、项目内容与参 与人员的丰富性、规划设计实践的环保生,这三个特性代表了现代景观有别于传统园林的基本特性。
二 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的三元
从国际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来看,笔者认为,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的基本方面均蕴含有三个不同层面的追求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理论研究:
1、景观感受层面,基于视觉的所有自然与人工形态及其感受的设计,即狭义景观设计;
2、环境、生态、资源层面,包括土地利用、地形、水体、动植物、气候、光照等自然资源在内的调查、分析、评估、规划、保护,即大地景观规划;
3、人类行为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历史与艺术层面,包括潜在于园林环境中的历史文化、风土民情、风俗习惯等与人们精神生活世界息息相关的文明,即行为精神景观规划设计。如同传统的风景 园林,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这三个层次,其共同的追求仍然是艺术。这种最高的追求从古至今始终贯串于风景园林理论与实践的三个层面。笔者将上述三个层面予以概括提炼,引出了现代景观规划 设计的三大方面:景观环境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笔者称之为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三元(或三元素)。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三元素,源于景观规划设计的实践。纵览全球景观规设计实例,任何一个具有时代风格和现代意识的成功之作,无不饱含着对这三个方面的刻意追求和深思熟虑,所不同的只 是视具体规划设计情况,三元素所占的比例以及侧重不同而己。
景观环境形象是从人类视觉形象感受要求出发,根据美学规律,利用空间虚实景物,研究如何创造赏心悦目的环境形象。
环境生态绿化是随着现代环境意识运动的发展而注入景观规划设计的现代内容。主要是从人类的生理感受要求出发,根据自然界生物学原理,利用阳光、气候、动物、植物、土壤、水体等自然和 人工材料,研究如何保护或创造令人舒适的良好的物质环境。
大众行为心理是随着人口增长、现代信息社会多元文化交流以及社会科学的发展而注入景观规划设计的现代内容。主要是从人类的心理精神感受需求出发,根据人类在环境中的行为心理乃至精神 生活的规律,利用心理、文化的引导,研究如何创造使人赏心悦目、浮想联翩、积极上进的精神环境。
景观环境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元素对于人们环境感受所起的作用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一个优秀的景观环境为人们带来的感受,必定包含着三元素的共同作用。这也就是中 国古典园林中三境——物境、情境、意境一体的综合作用。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同样包含着传统中国园林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强调景观环境形象首先需要的呈鲜明的视觉形象强调环境生态,首先要有足够的绿地和绿化强调群体大众的使用,首先要有足够的场地和为大多数人所用的空间设施。这三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恰 恰是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与传统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践侧重的差异所在,也正是中国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和建设自始至终所面临的三大难题,考察时下中国的景观规划设计实践,只要能够首先把着眼点 放在解决这三万面的问题上来,就可以算是成功了一半。
当前中国景观规划设计在形象问题上,从南到北,照搬模仿、少有个性鲜明、耐人回味、境界高远意味深长的作品。不少设计仍然被僵化地局限于西方传统园林的模仿、照搬。
环境绿化设计中,目前我国大多数的景观规划设计往往侧重于构成景观环境的,“硬质景观”,而忽视了绿地林阴一类的“软质景观”的规划设计。景观环境建设中,各类缸砖、花岗岩、石料、 不锈钢等金属材料所占比例仍然过大,相比之下,绿地草皮、林木花卉、河池水体则往往处于从属地位。
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场地意识淡薄,更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司题。由于人口众多、几千年来城市户外环境场地一直极度缺乏。习以为常之后,就连景观规划设计也丧失了“提供足够的活动场地”来满 足游憩行为这一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目标。对于居住,人们都知道建筑面积、人均居住面积等术语;可是,对于居住的景观环境,若要问一下,一个人起码应该有多少户外活 动场地才适合,就 连我们专业人员也很少去认真思考。 对于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实践,鲜明的视觉形象、良好的绿化环境、足够的活动场地是基本的出发点,随着景观环境建设的发展,仅仅满足 这三方面,也许还远远不够。但这毕竟是远期景观发展的基础、对于未来景观建设的腾飞、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正是基于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的三元,在众说纷纭的各类景观规划设计流派中,三种新生流派正在脱颖而出:
1、 与环境艺术的结合——重在视觉景观形象的大众景观环境艺术流派;
2、 与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结合的城市景观生态流派——以大地景观为标志的区域景观、环境规划,以视觉景观为导向的城市设计,以环境生态为导向的城市设计;
3、 与旅游策划规划的结合——重在大众行为心理景观策划的景观游憩流派。这三种流派代表着现代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发展方向。
转贴于
三 景观规划设计观念目标的三元
游憩行为、景观形态、环境生态是最观规划设计观念目标的三元。就目前中国现状而论,景观规划设计、园林、城市规划、建筑学、环境工程、环境艺术、专家学者、部门领导、管 理人员,不同学科专业和不同职业背景的人对于景观规划设计观念目标的理解、解释各不相同,甚至差别很大。为此,人人都需要跳出学科、专业、职业、经历的局限,根据中国社会 的需求,以景观规划设计的实践检验作为立足点,来看待自身也在不断演进的景观规划设计。根据多年的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笔者以为,对于中国,全面的景观规划设计应包?quot; 游憩行为“、”景现形态“、”环境生态“这三个方面的规划与设计。”游憩行为“的规划,其核心是对景观资源(分为自然天成的和人为创造的两类)、人们的行为心理与项目经济 运作,这相互交织的三者进行揣摩、分析、设定、预测,统称策划”景观形态“的规划设计,又称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其核心是对游憩行为、景观项目、设施建设,这二者进行 空间布局、时间分期、设施设计,统称规划设计;环境生?quot;的规划设计,其核心是对景观环境、景区、景点的自然要素环境与因景观开发建设而引起的影响,进行识别、分析、保 护的规划设计。一个几万km2的区域旅游发展规划也好、一个风景旅游区的项目策划也好、一个景观场所的修建性详细规划也好,虽然规模、层次、深度各种相同,但是,规划设计中 都必须将这三方面作为基本内容予以考虑,所不同的只是三方面的比重、深度有所十同而已。
四 景观规划设计操作方法论的三元
多学科专业人员介入、层次明确的系统理性、规划与设计的专业素质,这是景观规划设计操作方法论上的三元。
景观规划设计的多学科专业性,要求操作中,首先要保证一定数量人员的同时介入。根据笔者的实践经验,一个稍上规模的景观规划设计项目,通常需要来自不同领域总共数人乃全 数十人的介入,其中至少要有四五位专项负责人员参与,若要保证起码的质量,哪怕是再小的景观规划设计也不是一两个人所能完成的 其次,在众多学科专业同时介入中,必须树立规 划的层次级差观念,哪些方面是重要的?那些方面是次要的?哪些是潜在决定的因素?哪些是间接甚至是引起误导的表象?目的是抓纲带目、纲举目张。谁是纲,谁是目?必须达成共识,否 则纲目混淆,主次颠倒,反而给规划帮了倒忙。这就如同城市规划,社会经济、人口、文化、总体、道路、景观绿化、市政管线,在众多分工专项中,需要由“总体”作为龙头,也 如同建筑设计,建筑、结构、水、暖、电、概预算中要由建筑作为统领对于景观规划设计,经济、心理行为、游憩、资源、文化、历史、景观、园林、环艺、交通、设施、环保、生态 等等,在这些众多因素的专项规划中,也需要一个“龙头”,这个龙头必须是游憩行为一时空形态布局一环境生态保护三结合的“规划”。结合国情,基于实践,笔者坚持以景观与城 市规划师的规划专业素质作为景观规划设计师的实践根基。这种规划的根基,除了时间空间布局与形态设计,其根本的素质在于:一方面要具备条分缕析、辨别纲目的严密的理性思维 与行动;另一方面还要具备灵活应变、始终创新、自由浪漫的感性思维与行动。这也正是“规划”与“设计”的本质所在,景观规划设计更不例外。
五 景观规划设计理论研究的三元
明确观念、分清纲目、不断创新,要在景观规划设计的实践中做到这些,还必须借助于理论,借助于结合中国国情的景观观划设计理论。对于目前我国刚刚起步、众说纷纭、观点各 异的景观规划设计理论,笔者提倡以下三方面的研究侧重:
1、从景观规划设计的核心内固入门,研究以人为中心的游憩规划设计和以环境为主导的景观资源筹划;
2、从景观规划设计的操作落实着手,研究各类景观活动项目空间与时间分布的规律以及相应的规划设计;
3、从景观规划设计诸纲目因素的分析评价突破,分析判定景观规划设计的价值观念,把景观经济、社会、环境的三大效益评价与景观规划设计关联的各个要素挂钩量化,寻求发现满 足社会市场需求的中国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在规律。
六 景观规划设计学科专业的三元
当今中国景观观划设计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专业正在迅速扩展,传统园林学一统天下的局面正在打破,代之而起的是风景园林、环境艺术、旅游游憩三大专业分争景观规划设计天 下?quot;三国格局“。不足为奇,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其核心就是这三大方面的综合。一是艺术,即以视觉形象为核心带动的景观艺术,在这方面,环境艺术专业最为擅长;二是物质 环境的规划设计,即以环境绿化、水土整治为核心的园林绿化艺术与技术,这是园林专业的强项;此外,园林绿化也好,环境艺术也好,所营造的景观园林环境终究是为人类所使用 的。这就涉及到研究人的心理行为,什么样的环境为人们所喜爱,什么环境下会引发什么样的行为活动,等等,进一步通过组织人的活动、安排娱乐休闲时间,这样只引出一个大的分 支,国际上叫”游憩娱乐学“。在中国名义上没有这个专业,但实际上正在从旅游管理、风景园林学科中产生。目前,在全国,设有环境艺术专业的大专院校约100所;栌性傲肿ㄒ档 拇笞ㄔ盒S?0所左右;设有旅游管理(旅游规划方向)类专业的大专院校约80所。由此就构成了现代景观规划设计这一学科。从学科发展演化来看,环艺、游憩娱乐都是近现代、工业革 命以后引入的,园林专业则较为传统。
具有竞争生存力的现代学科,往往需要若干个专业的共同支撑。面对未来学科之间的竞争,应当变群雄逐鹿的“三国格局”为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学科的“三位一体”。
篇6
抓好实际工作争创先进党支部,加快建设步伐争当优秀党员。三江口项目指挥部于近期设立了规划建设组,下辖土地管理、规划管理、工程园林、建设管理、综合协调五个工作小组,明确了各小组在项目推进中所担负的工作任务。6月8日,宜宾市规建局、市国土局两部门领导班子成员专门就项目推进、工作沟通等事项达成一致意见,确立了两月一次的工作对接和协调机制,并开设出项目“绿色通道”。6月11日,市规建局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参加了三江口项目景观设计方案评审会,4家设计单位各自编制出的四套三江口滨江景观规划方案在专家的见证下进行比选。就此次初评情况,市规建局于6月21日、22日分别向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常委会作了专题汇报,同时通过媒体和本地网站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目前,市规建局与土地一级整理项目业主——市投资集团就建设监管合同的内容已作出了细致修改,将在征求市国土局意见后正式签订。
据宜宾市规建局负责人介绍,位于岷江、金沙江与长江合流处的宜宾三江口项目建设亮点颇多,主要表现在优先修建市政道路、休闲场所和商务广场等方面,其中规划出850亩来打造罕有的城市大公园;另外还将修造包括宜宾标志性建筑在内的11处超高建筑,这些工程相继在5年内开工建设。
新闻链接:宜宾三江口建设项目
2002年3月,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与宜宾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宜宾开发区规划勘测设计院合作完成了《宜宾市南岸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2004年至2005年期间,宜宾市城乡规划勘察设计院承接了《宜宾市南岸东区局部地块及道路调整》(即中央商务区)和《宜宾港菜园沱南桥头片区控规调整》的编制工作。
篇7
“数字地球”是空间信息技术发展中的重要概念。“数字地球”的构想是美国副总统戈尔于1998年提出的,其实质是网络基础设施、数据库与计算机构成的数字化地理虚拟系统,目的是使人们能够通过数字化信息网络,自由地链接、调用地理信息。“数字地球”的核心是3S集成技术。3S包括GPS、RS和GIS。GPS即全球定位系统,可通过坐标系统进行全天候精确定位、定性和定时,在导航、测绘、军事、农业、考古等方面的应用前景广阔。RS即遥感技术,各类卫星遥感能够全天候对地表实时监测,深入、准确地监测地表景观的状态。GIS即地理信息系统,是各类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集成数据库平台,能够进行各类空间分析、演变分析与三维成像。GIS、RS与GPS所采用的数据格式具有共通性,能够达到无缝连接,极大地拓展了风景园林中分析、规划与设计的一体化能力。
二、空间信息技术促进风景园林专业技能变革
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能够大幅促进我国风景园林专业技能的变革。主要的变化包括空间数据、景观的监测与分析、工作效率化方面。风景园林研究、规划和设计均涉及各类空间数据。对于规划设计人员来说,获取、处理有效的数据是重要的专业技能。针对基础数据内容庞杂、种类繁多且尺度不一的特点,我国已经着手建设地图数据库、测绘档案等数据基础设施。各类商业遥感影像也是重要的数据源,可以根据用户要求有针对性的调取。规划设计人员能够在GIS平台上,对空间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准确地掌握基地的地表状况,提高规划设计方案的合理性。风景园林从业人员可以利用遥感技术对地貌景观进行广域、实时、高精度的监测,并通过GIS进行定量化分析;通过RS和GIS技术,规划师可以定量地掌握绿地植被分布状态,在GIS中可以进行时间序列演变分析、土地适宜性评价、热岛分析、空间分析(包括网络分析、可达性分析、叠加分析等)、景观指数分析等,为绿地规划、城乡与区域规划提供基本的依据。引入数字技术能够大幅提高工作效率。空间数字信息技术,尤其是3S集成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促进了数据与软件的无缝兼容,推动了园林设计的自动化进程。设计自动化包括办公流程自动化、数据采集自动化、输入输出自动化、分析自动化和管理自动化。办公电子设备与软件集成化发展提高了数据传输与处理的效率,国家大力推动的数据标准化与共享化也有力提升了规划设计人员采集、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三、高校风景园林专业空间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
(一)加强对空间数据的理解
风景园林专业的规划设计课程涉及到空间数据的处理。空间信息技术教学实际上是围绕空间数据的获取、处理、分析而展开的。目前学生普遍缺乏对空间数据的理解,对于空间数据的基本属性、数据的格式与转换、数据的来源缺少科学的认知。空间信息技术教学可以使学生深入掌握各类空间数据的特征、理解数据的含义和表达、了解数据的来源途径和获取方法,熟练运用不同的空间数据格式转换技能,为识别有效数据、处理数据奠定基础。
(二)掌握空间数据的获取能力
空间数据来源广泛、质量混杂,初学者往往难以理清数据的来源渠道。比如有学生在课题中利用遥感图像进行绿化地解析,所采用的数据为网络下载的栅格数据,这类数据失真性较大,并不能用于绿地定量研究。出现这种错误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没有了解有效数据的获取途径。教学中应使学生了解国际、国家和省市等相关机构和商业公司的各类空间数据范围及其特性,以及这些数据对于风景园林专业的用途,使学生具有识别有效数据,掌握有效数据获取途径的能力。
(三)掌握基本的空间分析方法
深入、正确的空间分析是获得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的前提,也是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调整的基础。因此,应使园林专业学生了解、掌握利用GIS软件处理空间数据和进行空间分析的方法。GIS平台中的空间分析模块包括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可达性分析、距离分析、表面分析、计量统计等功能,可进行时间序列演变与空间格局的量化分析,也可以利用统计结果进行各类景观指数的演算,并制作相应的主题图,作为规划设计的依据。
(四)掌握数据库能力
数据库是对各类工作数据的管理平台。对于景观规划、园林遗产保护、园林植物与应用方向的学生来说,需要收集、管理各类园林资源、植物和地理空间数据。而现实状况中,这些数据往往数量庞大、来源复杂、格式多样,如何管理好这些数据成为影响工作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数据库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方法。空间信息技术教学应使学生获得数据库构建技能,进一步提升其管理数据、使用数据的能力与效率,对其将来的工作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高校风景园林专业空间信息技术课程设置
风景园林专业是应用性较强的专业,与社会实际需求结合紧密。而空间信息技术本身是系统性的科学,因此需要以风景园林专业特点为中心进行知识点提炼,建立有针对性和系统性的教学体系。风景园林专业课程包括理论与设计两大类型,成系列的规划设计课程为教学体系的中心,相关理论知识点是围绕提高学生规划设计能力这个目标来设置的。因此,空间信息技术课程也应以园林规划设计为中心,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通过培养学生空间数据处理技能达到提高规划设计能力的目的。一般来说,高校园林专业所设置的园林规划设计系列课程包括园林设计与园林规划两大内容。园林设计是针对中小尺度的场地,包括庭园设计、专类公园设计、综合公园设计、广场设计、居住区绿地设计、街旁绿地设计、带状公园设计等课程,园林规划是在大尺度的场地上实施的绿地系统规划、风景区规划、度假区景观规划、滨水区景观规划等。设计的尺度越大,与城市、社区以及自然环境的关系越复杂,就越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数据收集和处理能力,并能够掌握、应用一定的空间分析方法。笔者认为,针对园林专业课程内容和技能要求,可将空间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划分为三个模块,每个模块有不同的教学内容与目的,且与相应的园林教学课程相对应。三个模块包括基础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空间分析模块,基础模块是理论教学,数据处理与空间分析模块是实践教学。基础模块以学生认知空间数据为基本目的,主要包括空间数据的格式与分类、空间数据的作用与意义、地理坐标系统与地图学基本知识、3S技术原理、数据库基础、数据基础设施与常用空间数据源等教学内容。数据处理模块与园林设计课程相对应,以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能够正确获取、处理基地环境数据为目的,教学内容包括DEM高程数据处理、GPS数据获取与转换、CAD文件格式转换、RS地物分析等。空间分析模块与园林规划课程相对应,以学生在规划过程中能够进行科学地空间分析为根本目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可达性分析、距离分析等,并使学生能够制作主题图,作为规划的依据。基础模块、数据处理与空间分析三个模块教学内容应依次进行,只有掌握前一个模块内容,方能进行下一个模块的教学。基础模块必须开设独立的课程,数据处理与空间分析模块既可以是独立的课程,也可以作为园林设计课程中的组成单元,或者采用连续性的讲座形式。
五、难点与展望
篇8
论文内容摘要:环境小品设计课程是景观设计专业较重要的一门专业课,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景观设计与规划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和关注,人们对周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学生的设计作业往往停留在表面,只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实用性,没有将环境小品设计看成是现实当中的一件物品。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必须要求学生宏观地看待问题,可以通过实地测绘来培养学生空间尺度的概念。
环境小品是居住小区规划、公园规划等室外环境设计的重要内容,将环境小品结合园林绿地规划,可以起到很好的美化环境的作用。同时,环境小品设计课程是学习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环境小品与我们的生活环境相比显得有些渺小、有些微不足道,可它们却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公园中或者小区里的一个座椅、一个垃圾箱、一条路、一个雕塑都可以给我们带来欢愉、舒适的感受。因此,环境小品会影响景观甚至是景观规划的整体性、实用性、艺术性和趣味性等方面,直接影响景观的成败。
环境小品不是现代的产物,不管是在西方还是东方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还是比较欠缺环境小品设计方面的知识,不能有效地组织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具有典型风格化的方案。结合学生的特点,笔者在教学中做了一点调整,就是在做正题设计方案之前,会给学生增加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并把这种训练称之为“本土化”设计训练。第一阶段需要充分了解某一地区(注意是区域性的)的地域文化、风土人情、民俗民风等方面的内容,再到具体的环节就包括物品的造型样式、装饰图案等有关信息。第二阶段是整合阶段,整合所收集的素材,包括文字、图形、图案等信息。这时需要确定自己的设计主题,然后从素材当中提取所需要的东西,通过艺术美的法则以及人体工程学等学科的应用,设计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案。这是前期的一个训练,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设计作品能够充分体现出个性、民族性或者文化性。一个好的设计作品不仅仅是功能性的体现,同样要有个性、民族性、文化性,这才是一个有灵魂的作品,才能与观者产生共鸣。
另外,还要注意多角度的设计。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学生容易忽略作品在夜间的陈列效果。任何一件或多件小品被放置在一个环境空间中,都会遇到白天与夜晚不同的时间。然而,对于夜景来说,是目前公园或者小区规划当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就要关注照明设计。我们要用立体的设计手法去思考和处理问题,即多角度设计。从艺术设计的角度来讲,空间照明设计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重要立面采用层叠照明法,因为景观照明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一个原则是:人们喜欢靠近最亮的光源。第二,可以通过再现、隐去、部分展示、强化表现等照明手法,体现被装饰物体的明暗变化的层次关系,起到突出主题的作用。第三,要充分运用现代照明技术为设计服务。比如,选用超薄的灯具,起到隐去灯具的作用等。还有对绿色节能方面的考虑,现在是能源危机的年代,要提倡低碳生活。这对设计来说也是一样的,要尽量选用绿色节能的设备,在设计的同时不能只是为了营造良好的视觉效果而忽略其能耗的大小。
一件好的环境小品设计,还需考虑到环境小品的易损因素,要从制作材料上进行把关,还要注意地理环境的不同。环境小品大都设置在露天,要保证维修的方便。环境小品在材料上一般多以混凝土为主,也有采用综合材料制作的,如主体混凝土局部加木料或以金属加混凝土预制构件等。不论采用何种材料,都要考虑其耐久性和抗损性,同时要讲究施工工艺。公共桌、凳、座椅作为城市家具,受到场所环境的限定,具备更大的随意性,但绝不可随心所欲杂乱无章地设置,要求与环境和谐,要形成一种景观气氛。在设置上需要同其他小品诸如标志、种植容器、污物筒等有机结合,以实现环境的舒适感。 转贴于
一些学生的环境小品设计作业往往较注重形式,忽略了实用性,我们要求学生要宏观地看待问题,可以通过实地测绘来培养学生的这一能力。对某一个景区中的座椅、污物桶等物品进行实地测量,以此来了解尺度在空间当中的概念。另外,对一些古典家具和现代家具的实地测量也是很有必要的。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当中的一些体会,对照了环境小品设计课程教学的一些实践办法和建议,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园林;规划;设计;步骤;建议
1园林规划设计的步骤:
(1)接受设计任务书、现场实地踏勘,同时收集相关基础资料;(2)提交初步规划文本,提出总体构思及规划目标;以供业主认可(3)编制详细规划并召开评审会。由业主组织的专家评审组,集中时间,进行评审(论证)会,根据专家评审组意见,落实调整和修改工作。(4)进行扩初设计并提交工程概算书;(5)基地的再次踏勘施工图的设计;(6)施工图预算编制和施工图的交底;(7)设计师的施工配合。
2园林规划设计需要论证的内容
(1)园林绿化应考虑绿化的功能。无论是公园游园,风景名胜区,居住区,城市广场和道路,厂矿企业和机关单位及校园环境的规划设计;还是象世博园等大型专类园的规划设计.应根据其服务对象不同,明确功能和主题。
(2)提高园林作品的艺术品味。高品味的园林工程是一幅美丽的立体图画,不仅要有点线面的合理运用,还要有四季特色的变化,它是各种园林要素的艺术组合,是巧夺天工的人造大自然的再现,使人在其中有融于大自然之感,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3)应有历史文化内涵。将自然与历史文化紧密联系,是园林造景应注意的,能否画龙点睛,使历史人文景观与周围环境或其他方面协调,并符合人们的审美情操及心理要求,要经充分论证才有说服力,被人们所接受,景点宜恰到好处,忌贪多、太杂。
(4)对园林绿化的各项指标进行认真计算。包括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率、立体绿量、多层次植物配置、保持水土、有效地吸收有害气体及灰尘和是否符合生态效益等。只有这样才能决定是选择单一的草坪还是乔灌木与林下草坪相结合,避免盲目追求草坪的现象,使草坪与树林相得益彰。
(5)树种选择的论证。实践证明,以什么树作主体,配置什么树都有讲究。不同植物在一起要考虑相互间的生长速度、影响能力、阴阳性,观花、果、叶的树如何映树,病虫害的交叉性,同种树的连片与分隔的统一,病虫害防治的难易程度,耐湿耐旱性等都是选择树种的重要因素。
(6)科学估算园林工程的建设成本及管理维护费用。不同设计方案的园林工程,建设成本和维护管理费用不尽相同,很多本是比较好的规划设计,由于建设成本和建成后维护管理费用超过单位经济实力,只有低水平维护,最后观赏效果不理想,很多应有的功能丧失,有的草坪被杂草挤占.应正确把握建筑,铺装,水体,绿地等要素的比例,严格控制建设成本,我们近几年的经验是既发展一部分高档次、管理要求高的绿化景点,也积极探索大众化、低成本、低维护费的绿化方法,并不断推广,得到了较好的效果。所以在设计时对植物根据性状的合理选用,论证其管理费用高低,有利于绿化单位更好地达到绿化效果。
3我国园林的发展方向
对于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现代景观规划设计,鲜明的视觉形象、良好的绿化环境、足够的活动场地,这是基本的出发点,随着景观环境建设的发展,仅仅满足这3方面,肯定还远远不够。但这毕竟是远期景观建设发展的基础,对于未来景观建设的腾飞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正是基于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的三元,在众说纷纭的各类景观规划设计流派中,3种新生流派正在脱颖而出:(1)与环境艺术的结合:重在视觉景观形象的大众景观环境艺术流派;(2)与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结合的城市景观生态流派:以大地景观为标志的区域景观、环境规划;以视觉景观为导向的城市设计,以环境生态为导向的城市设计;(3)与旅游策划规划的结合:重在大众行为心理景观策划的景观游憩流派。这3种流派代表着现代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发展方向。4建议
(1)园林设计上植物多样性与适应性同时并重。这几年,城市绿化提出了增加绿化树种、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目标。于是许多城市一味求新,盲目引进外来树种。为求好心切引进新品种不是不可以,但如果忽视了苗木的适应性,则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而且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
(2)完善园林设计法规。首先是对于《建设工程勘查设计管理条例》(2000)有关条文的修改,如第二章资质资格的管理等等。
其次是一系列园林设计法规的建立,如注册园林师签字制度、注册园林师条例、设计收费标准、工作量范围标准、后期跟踪服务标准、园林设计标准合同、园林师事务所设立标准等等。
(3)实施专业教育的大调整,培养适合新时代的园林规划与设计工作者。
首先是专业教育结构层次的调整。要使中国风景园林学科具有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其专业教育需要有3个层次:①面向学科:为长远学科建设培养的高层次博士、硕士人才;②面向社会:为国家园林管理和规划设计建设部门培养的大学本科、硕士人才;③面向中国数量与质量日益高涨的风景园林建设市场:为各类规划设计院所、园林工程公司培养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多层次人才。其次是专业知识结构的调整。一方面,要考虑引入环境艺术、旅游策划的专业课程;同时,还要引入建筑学科、地理学科、计算机与信息学科、社会人文学科等专业知识。这是以课程设置为实质的专业知识结构调整。
篇10
关键词:地域性 宋文化 度假式酒店
1 绪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被文化部正式命名为第三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经济以及旅游业的不断开发,酒店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由于西北湖项目设计用地处开封“宋文化”中心,周边建筑及旅游区有着极其浓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如何在现代建筑上传承和发扬宋文化特色成了全社会关心的一个问题。在开封市这样一个旅游城市,如何向游客展现自己的城市特色,城市形象,城市文化也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许多酒店建筑已成为城市的标志建筑,成为所在城市的象征,它不但是酒店自身形象的标志,更是本土文化对外展示的一个窗口。在这种形势下,酒店建筑本身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2 特色地域的酒店设计的研究
2.1国外对特色地域的酒店设计的研究
国外在温泉度假酒店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上相比国内要早得多,己经走过了一段较长的路,同时经历了从理论研究到实践探索的不断循环过程。经过长时间的理论与实践的积累,在欧美国家现己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理论成果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如《Bali Living》,《Ultimate Tropical》等关于热带温泉度假酒店的理论著作,同时在泰国、马来西亚、巴厘岛等区域存在部分相对比较成熟、完善的温泉度假酒店的实践探索。
2.2国内对特色地域的酒店设计的研究
在我国很多地区,传统的古建筑保留的依然完好,粉墙黛瓦,淡雅简约,古色古香,极具地方文化特色,很精粹,很有意境。但后来的现代建筑在建筑风格的传承上总是那么不太令人满意,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方面总感觉有些欠缺,特别是在作为城市印象的酒店类建筑上,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实在是令人心痛,地方文化特色几乎丧失已尽,只有极个别的酒店建筑能保留并传承了宋代建筑及景观规划特色。从这个方面也折射出一些的酒店类建筑在如何反映地方文化特色上的设计做得还不到位,在酒店的设计上依然没有摆脱传统的模式的束缚,但令人欣慰的是我们依然看到了个别酒店建筑的设计体现了宋代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并且做出了一些不错的成绩。
3 “宋文化”为设计元素的度假式酒店设计
3.1“宋文化”内涵及利用
在文化鼎盛的北宋时期,开封人口逾百万,货物集南北,经济繁荣,风光旖旎,物华天宝,是当时富丽天下的国际大都会。但因屡遭战乱与水患,与北京、西安等文化名城相比,开封的文化资源形成了地下文物多而地上文物少、无形文化多而有形文化少的特点。旅游经济最大的价值并不体现为文物和古建筑的文物价值,而是体现于古文化内涵的开发和利用。
开封确定了宋都景区、千年梦华、北方水城、菊香天下的旅游主题。在挖掘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开封市先后修缮或新建清明上河园、包公祠、天波杨府、开封府等景点都紧扣宋文化主题,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宋文化的魅力。开封不仅打造了有特色的旅游景点,而且营造出了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清明上河园以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为基础,挖掘宋代市井风情,展示北宋民俗文化,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3.2西北湖基地现状分析
3.2.1基地现状
项目位于开封市区古城墙内,西北角湖区,基地内大部分是一片碧波荡漾的湖面,基地现以平坦的湖面、草地、小树为主,地面相当平整,其西侧和北侧为开封清代城墙,城墙区域植被保留完好。东侧为高档住宅区九鼎雅园、南北十八院与其有规划道路相隔,南侧为开封著名民俗文化旅游景点——清明上河园,与其有城市道路(龙亭北路)相隔,东南角为翰园碑林。在此设计条件中,酒店建筑及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必须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在西北湖基地区域中,西侧和北侧,有开封清代城墙。考古资料表明,发现的5座城池基本处在同一区域。历经20年考古发掘,我国考古学家在古都开封地下3米至12米处,上下叠压着6座城池,其中包括3座国都、2座省城及1座中原重镇,构成了“城摞城”的奇特景观。摞在最上面的是清代开封城,最下面的则是唐代中原重镇汴州城,其中城市规模最为庞大的,是一千年前“人口上百万,富丽甲天下”的国际大都会北宋国都东京城。
3.3酒店设计原则和设计要求
从“西北湖”这一特殊地域的酒店设计为研究出发点,要体现古城风貌,保持古城墙历史空间延续性,体现开封古城的神韵和意境。具体设计原则及设计要求如下:
①规划设计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及寻求保护与发展的共生为主线,兼具“宋”文化内涵和经济效益的特色规划酒店建筑、景观规划设计。
②保护优先原则。
③强调规划布局的整体性。
④最大限度考虑功能性的人车分流,避免功能流线交叉,消除人车混行的不安全因素,同时又保证土地的高利用率。合理配置酒店区内树木、草地、硬地和休闲设施,创造符合“宋文化”为主题特色休闲度假酒店的氛围。
3.4酒店设计目标和设计概念
西北湖度假式酒店设计的目标正是要用现代主义的手法,用当地普通而经济的材料和技术创造一种属于开封的现代休闲生活文化,它超越了单纯的营造空间和制造外型。 规划及建筑设计紧扣“湿地会馆”这个概念,与自然紧密结合,创造一种高贵、悠闲、祥和、宁静、舒适的气氛,让客人彻底忘掉城市的喧闹,自由自在地在会馆享受生活。为了达到舒适休闲的目标,豪华温泉房的开间达到6.5m,阳台上设置了温泉泡池,浴室与阳台贯通。度假客房全部设有温泉泡池。阳光、水、绿树和室外庭院,这些空间综合作用构成了休闲度假会馆的基础。
3.5西北湖度假式酒店总体规划设计
3.5.1酒店总体规划布局
开封西北湖度假式酒店以理性抽象分散形态布局的方式表达,酒店主于湖面中央区域,酒店周边具有湖面与隔离,基地西南侧设置高尔夫练习场,会所位于酒店西南和高尔夫练习场之间,浮于水面之上。区域主入口位于基地的南侧,通过水上栈桥连接到酒店区域。车辆通过基地内北侧绕湖道路进入酒店大堂下客区。酒店各功能区围绕中央庭院空间发散展开布局。客房位于酒店区域南侧,大堂、健身、宴会、餐饮、商务会议、娱乐位于酒店区域北侧。在基地的西侧酒店入口外侧附近设置地上停车场。
3.5.1西北湖度假式酒店设计方案
①设计构思
郭熙的《林泉高致》与其“山有三远”理论,即“自山上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观山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中对画山时所追求的层次感,是对此设计最初的构思泉源。沿袭围合与半围合庭院空间,在不矢于私密感的同时追求空间的层次和趣味性,设计的庭院没有中国庭院的对称性,力争带来新鲜的空间感。屋顶相连成一体的设计,便于各种气候、天气下的穿行,同时也是中国大屋顶和连庭空间的变形。将西北湖做成生态岛一般,沿龙亭北路和规划路边开放的景观步行道和湖边生态岛都可以为市民和游客提供很好的休闲游憩地。
②酒店功能平面图
酒店平面各功能区分布于局部地下一层、首层及地上局部二层,总体院落空间及环线展开布局。客房位于南侧院落围合及半围合区域,北侧院落主要涵盖宴会、餐饮、商务会议、娱乐和后勤服务等功能区。南侧院落大量集中的客房布置,再利用最优景观朝向的同时,创造安静恬谧的休息空间;北侧院落主要涵盖宴会、餐饮、商务会议、娱乐等功能区,在相对幽静的环境中,有利于创造更加融洽的氛围。酒店配套服务西北侧,并设置独立出入口直接与外部相通,使用方便又不会和酒店空间冲突。
③酒店建筑立面造型
酒店建筑造型采用后现代建筑设计手法,充分展现出建筑的独特性,以及建筑与环境相融的设计手法。通过对宋代建筑的分析,通过后现代建筑设计手法的变形,进行解构设计。
3.6西北湖度假式酒店绿化景观环境
酒店主次入口的沿湖道路为城市开放绿地,北侧和西侧为古城墙,用绿化隔离带分隔酒店区域,同时也是更好的保护古城墙的环境。对酒店整体环境形成一个优美的景观环境屏障,中间层次景观是由沿湖的道路景观、道路西侧的高尔夫练习场,和有着宽阔湖面的西北湖湖景组成,湖面上散落着生态小岛,对净化涵养水源有着保护作用。穿越第二道景观屏障后即将进入酒店建筑区,由庭院围合而成的酒店本身就是一种景观,庭院由步行路、水面、植物或小岛组成。酒店内景形成一个庭院型的水面景观,酒店南北两侧北湖面环抱。
3.6.1绿地分布设置
整个基地绿地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南方沿湖面向两侧的城市开放绿地和高尔夫练习场运动绿地和西北方向两侧的古城墙区域保护绿地。
3.6.2细部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充分结合绿地及人行车行系统。分三个层次来设计景观,景观主要以起到保护水源和古城墙为主,同时能满足游憩功能。在酒店主入口处,需要加强酒店入口景观引导设计,用片墙围合一个内城的缩影印象,加入酒店建筑风格符号,暗示酒店环境氛围。中间景观层面主要延续这种景观层面主要延续这种景观引导,道路两侧的绿不宜过于遮挡视线。客人可以到达的每个区域都被水面环绕,酒店内水面建筑可满足客人食、居、行。建筑外水面可满足客人游憩。这种布局本身就是景观的一部分,硬质材质选用和绿化植物的搭配需讲究意境氛围,做到少即是多。
4 结束语
通过对老城区、设计地域中包含“城摞城”古城墙遗址、湿地和旅游集散地等多项因素制约的特殊地域的调查研究,如何在多项制约因素之下,建立具有“宋文化”开封七朝古都特色的五星级酒店建筑和景观设计,是摆在我们面前新的问题,这对建设国家级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提高城市形象和文化品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翟鸿模. 开封古城墙旅游开发的设想。现代城市研究,2003(5)
[2] 孙凤岐. 发掘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古卫城风貌—结合永宁古卫城遗址公园设计。中国园林,2003
[3] 陈南江. 滨水度假区旅游规划创新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5
- 上一篇:计算机职业分析小结
- 下一篇:社区型电子商务经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