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保险办理条件及流程范文

时间:2024-01-02 17:44: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失业保险办理条件及流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失业保险办理条件及流程

篇1

失业保险金尤其对于失业的人来说,这可是个雪中送炭的好消息,无论金额多少,都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一时间失业带来的经济上的燃眉之急。那么怎么申请失业保险金呢? 点击“申请书模板”查看更多申请书参考喔。

失业保险金申请书格式2022年最新尊敬的民政局相关同志:

我是---,本人原先在--建筑建材生产有限公司工作。由于公司厂房6.17发生火宅事故,给我们厂造成了极大的损失,现在厂里破产,我们一群工人也下岗了。

我原先身体就患有哮喘,身体虚弱,不能干重活,也没有什么文化程度,又年近60旬。因此下岗之后就很难找到工作了,如果有哪家公司愿意接纳我再就业,我会去参加工作的。

因为原先在--建筑建材生产有限公司参加了一份失业保险,所以我现在考虑向贵局申请领取失业保险金。

希望民政局相关同志核实我的情况,根据我的实际困难,给予失业保险金的支持。附上:失业登记表、身份证。

此致

敬礼!

申请人:haoword

__年__月__日

失业保险金申请办理流程2022年最新首先要强调一下,失业金领取是有条件限制的,满足以上条件按以下流程办理即可:

1、参保单位出具两份《解除(终止)劳动关系证明书》,一份交失业保险中心,一份交劳动保障局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备案。

2、失业保险中心凭参保单位出具的《解除(终止)劳动关系证明书》对情况进行严格的调查核实(失业人员带上与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确认无误的发放2份《失业保险申领登记表》和1份《失业求职登记表》。

3、失业人员认真填写好《失业保险申领登记表》的正面所有栏目,背面的计生关系接受单位意见处空格请到本人户口所在地的计生关系接受单位盖章。

认真填写好《求职登记表》。

4、交纳三张一寸的彩照和一份失业人员身份证复印件。

5、办理完成后即可到户籍所在地或暂住地的区级劳动保障部门办理领取失业保险金。

失业保险金2022年最新每月多少钱(一)领取标准

1、失业人员第1个月至第12个月领取的失业保险金标准,根据其缴纳失业保险费的年限确定。

2、第13个月至第24个月领取的失业保险金标准,为其第1个月至第12个月领取标准的80%。

3、失业保险金标准应当低于本市当年最低工资标准、高于本市当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二)领取期限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根据其失业前累计缴纳失业保险费的年限(扣除已领取失业保险金的缴纳失业保险费年限) 计算

1、累计缴纳失业保险费满1年不满2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为2个月;

2、累计缴纳失业保险费年限每增加1年,期限增加2个月;

3、累计缴纳失业保险费满1年不满5年的,期限最长为12个月;

4、累计缴纳失业保险费满5年不满10年的,期限最长为18个月;

篇2

失业人员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之一,对其给予一定的社会保障是体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稳定的必要措施。在多项措施中,最直接有效的措施就是获得失业保险,但是我国的失业保险覆盖面较窄,基金统筹层次较低,运行机制不够成熟。因此,我国需要完善和创新失业保险制度,完善立法,通过扩大覆盖率和提升基金统筹等方式以梳理与创新其运行机制,加强其促进就业的功能,切实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推动失业保险事业的新发展。

一、我国近年来失业与失业保险的数据分析

1.近年来城镇失业人数与失业率较为稳定

近年来,虽然我国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及欧债危机的影响,出口受到负面冲击,但是在投资增长及扩大内需的作用下,我国城镇失业人数较为稳定,失业率也稳定在4%到4.3%之间(见图1)。这为失业保险的顺利运行营造了宽松的环境。

2.失业保险的参保人数有明显增长

2000年年末参加失业保险人数突破1亿人,2006年达1.12亿,2008年达1.24亿,2010年达1.34亿,2011年末上升为1.43亿人,比上年末增加941万人。其中,2011年参加失业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239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01万人。年末全国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19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2万人。全年共为64.4万名劳动合同期满未续订或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农民合同制工人支付了一次性生活补助。近10年来,我国失业保险的参保人数有明显增长,但是覆盖率仍然偏低。

3.失业保险基金的收支累计结余不断增长

从2003-2010年,我国失业保险受益人数持续下降,从741.6万人下降到431.6万人,随着基金收入与支出的逐年上升,且收入增长更快,失业保险金的累积结余额越来越多,这与“现收现付,略有结余”的原则相违背[1]。由图2可见,2005年的累计结余为519亿元,2008年达1300.7亿元。2011全年失业保险基金收入923亿元,比上年增长42.1%,支出433亿元,比上年增长2.2%,年末失业保险基金累计结存高达2240亿元,如何合理使用该基金成为值得深入思考的话题。

二、我国失业保险制度之欠缺

1.失业保险覆盖面较窄,保险金标准较低并缺乏合理的调整机制

目前的失业保险主要针对于城镇的企事业单位,城镇的一个人数巨大的弱势群体农民工获得失业保险的比例很低,以及部分私营企业也没有为员工办理失业保险,而他们恰恰是最容易失业,最需要获得失业保险的群体。至于更为广大的农村,失地失业的农民更加未列入失业保险的对象。2011年我国城镇就业人数35914万人,而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仅为14317万人,只占城镇就业人数的39.86%,大部分的劳动者还没有纳入这个体系。同时失业保险给付水平很低,以失业保险金与职工平均工资之比表示失业保险的替代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该比率分别为55%和45%左右,而我国的替代率极低,为20%左右[1]。失业保险金缺乏合理的调整机制,没有充分考虑到物价与失业率的变化。而实际上,物价影响到失业人员的生活成本与生活质量,而失业率影响到再就业的难易程度,也就是影响到失业的时间长短。

2. 失业保险基金统筹层次较低

有少数地方尚未实现失业保险基金市级统筹,多数地区尚未实现省级统筹。尚未实行省级统筹的区域内基金收支和结余不平衡问题较为明显,不利于失业保险的平稳运行,也不利于保险基金的集中投资以不断增值。

3.缺乏成熟的监测与预警制度

在不少基金统筹区域内监测工作覆盖面较窄,监测企业户数有限,并且没有及时地增减调整。没有建立失业动态监测工作定期通报、上报与汇总分析制度。在国家层面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仅就来源于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数据季度就业形势报告,缺乏原因与对策分析。失业预警与对异常数据的跟踪分析机制尚未建立起来,从而不利于失业保险的调整与功能发挥。

4.失业人员患病期间难以享受医疗保险待遇

失业人员在收入急剧减少,甚至没有获得失业保险的情况下,如果患病就是雪上加霜了。因此,失业人员在患病期间不但应该享受基本医疗保险,而且应该获得大额医疗保险,以支付因大病、重病产生的超过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的其自身难以承受的医疗费用。

5.主动失业的道德风险

如果失业保险期过长,待遇过高就可能诱发主动失业,或者失业后不愿意积极再就业。另外,如果终身没有失业,失业保险金最终也不全部或者部分返还的话,同样可能诱发主动失业的道德风险。我国《失业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规定失业人员累计缴费满1年不足5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12个月;5到10年的,期限最长为18个月;10年以上的,期限最长为24个月。仅以缴费时间定领取保险金期限未尽合理。

6.部分经办机构办事合规性和效率欠佳

据国家审计署2012年的第34号关于全国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结果的公告,部分地区扩大范围支出或违规运营失业保险基金9215.40万元。其中:用于基层经办机构等单位工作经费6162.88万元,用于平衡县级财政预算2016.74万元,用于购置固定资产等535.78万元,委托理财500万元。8个省本级、85个市本级和153个县的经办机构审核不够严格,向91864名不符合失业保险条件的人员发放待遇8893.80万元。部分地区失业保险尚未全程信息化操作,因此效率欠佳。有些大型企业每月人员变动、工资变化较大而耽误了正常申报的时效,参保单位劳资人员办理申报手续的往返次数较多,极不方便。因此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提高办事效率是重要任务之一。

三、失业保险制度的完善与创新之路径

1. 扩大失业保险的覆盖面,创新设计保险金标准的调整机制

立法部门需要在充分反映各方面利益诉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民政与税务等部门沟通协调,积极翔实地修订失业保险条例,并研究出台新条例的相关配套政策与细则。扩大失业保险覆盖面的重点为弱势人群包括农民工、非公经济组织及私营企业从业人员等。在此基础上,考虑在某些失地严重,消费水平偏高的农村地区试点失业保险。国家指导试点地区规范失业保险的对象范围、支出项目和基金管理,妥善处理失业保险基金和就业专项资金的关系,分账管理两项资金,提高试点成效以积累实践经验。

借鉴2009年开始的改革较为成功的智利的经验,考虑到失业率较高的情况下重新就业更为困难,要花更多时间,智利失业保险规定:在领失业保险金期限内,如果每月失业率均高于最近4年平均失业率1%,那么在失业金给付期结束之后,可以延长2个月,这2个月中发放的失业金约为失业前工资的25%[2]。因此,我国失业保险金的标准主要应该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当地物价水平变动等情况而确定,逐步建立失业保险金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及调整机制,提高失业保险金标准,切实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2011年,全国领取失业保险金月人均水平达到614元,增长24%。虽然增加幅度较高,但是考虑到物价,特别是食品类物价上涨带来的压力,失业人员的生活保障依然十分有限。在今后10年逐步把失业保险的替代率提高到50%的水平,以保障失业人员的生活质量。

2. 提高失业保险基金统筹层次

我国需要积极推动县级统筹地区实行市级统筹,实行市级统筹地区继续巩固完善,逐步向省级统筹推进。尚未实行省级统筹的地区要进一步完善省级调剂金制度,加大基金调剂力度,解决区域内基金收支和结余不平衡问题。实行市级统筹的地区应结合本地实际,明确统一参保范围、参保对象、保险金标准等。全市统一基金管理和使用,实行基金收支预算管理制度,有条件的地区要实现基金统收统支,其他地区也要统一基金财务管理制度和使用办法,逐步实现全市范围内统一调度和使用基金;国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探索实施失业保险省级统筹。

在2011年底全国基本实现失业保险市级统筹的基础上,探索各统筹中心失业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办法。在注重安全性的前提下,通过债券投资、协议存款、购买保值型的证券投资基金等方式实现保值增值。

3. 建立失业动态监测与预警制度

各地社会保障部门要稳步推进失业情况的动态监测。在基金统筹区域内扩大监测工作覆盖面,增加监测企业户数。建立失业动态监测工作定期通报制度,提高监测数据质量。加强调查研究,改进和完善监测方法和数据上报及汇总分析系统。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需要每月对各地上报的监测数据进行全国性汇总分析,形成动态监测报告,并根据季度就业形势分析的结果,对于异常的监测数据进行较长时间的跟踪分析。

该部门还需要指导相关省市制定并实施失业预警试点方案。就业数据是反映就业发展状况的信息窗和晴雨表,是适当调整失业保险的重要依据,也是完善预警方案的前提。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建立了失业动态监测制度,对企业岗位变化情况实施动态监测,建立了失业预警制度,及时了解经济形势对就业、失业的影响,把握就业形势变化,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和调控失业的政策措施,这显然有利于促进就业和稳定就业。失业动态监测不仅将规模以上、本地区支柱产业代表、易受经济形势、国家政策影响的企业纳入进来,还结合浙江省劳动合同、劳动用工备案等制度的推进,将监测范围扩大到尽可能多的企业。

4.保障失业人员患病期间按规定享受医疗保险待遇

失业人员在收入锐减的情况下,能否获得医疗保险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各省市社保机构应设计和落实失业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政策,确保失业人员按规定享受医疗保险待遇[3]。武汉人社局、财政局2012年初联合出台政策,规定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参加职工医保的缴费率按照单位缴费率8%与个人缴费率2%之和10%确定,缴费基数暂按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60%确定,今后缴费基数的调整将参考失业保险基金的结余数额和职工医保缴费水平而定。另外,还从失业保险基金中支付城镇职工大额医疗保险费,每月7元,失业保险金人员因此获得大额医疗保险的保障。

5.减少主动失业的道德风险,促进再就业

失业保险需防止期限过长,待遇过高,如果终身没有失业,失业保险金最终应该全部或者部分返还参保人员,以免诱发主动失业的道德风险。我国不应仅以缴费时间定领取保险金期限,劳动者年龄、教育水平、再就业确有困难的以及经济不景气等因素也应一并考虑,可考虑对就业难的失业人员在原有基础上延长6个月,采用随时间推移失业保险金累积递减的方式,以促进就业。还可以借鉴智利失业保险近年来的经验,将失业保险账户与养老金账户结合起来加以设计与运行,规定在参保人员退休时,失业保险账户基金可以转入养老金账户[2],从而减少道德风险,促进再就业,更好地保障参保人员的退休收入。

由图3可见,近5年来,每年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都在500万以上,有小幅的稳定增长,但是由图1 可见,失业率保持基本稳定,失业人员数量略有增加。为进一步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各社保部门须总结试点经验,建立健全失业保险预防失业、促进就业的政策体系和稳定就业的长效机制。争取在财政补贴、再就业税收优惠和职业技能培训等政策的合力下,适当扩大比例将失业保险金用于就业补贴、创业资助、职业技能培训与服务等项目,从而发挥失业保险在预防失业、促进就业的积极作用。可供借鉴的有美国失业保险促进就业的经验:给予求职补助,失业工人需要到外地求职发生的食宿和交通费的90%可获补助,上限为每人1250美元;参加职业培训者可额外增加26周的津贴[1]。

6. 加强失业保险基础建设

篇3

一、关于开业贷款担保

(一)担保对象

1、凡具有本市户籍,在法定劳动年龄段内,并在本市注册开业三年以内的个体工商户和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业主、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定代表人、以及小企业法定代表人或其法人,可以申请开业贷款担保。

2、本市高校非**生源毕业生,毕业后两年以内,并在本市注册开业三年以内的个体工商户业主、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定代表人、以及小企业法定代表人或其法人,可以申请开业贷款担保。

(二)担保额度

个体工商户和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业主以及小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定代表人申请开业贷款担保的,担保贷款金额最高为50万元。

小企业法人申请开业贷款担保的,担保贷款金额最高为100万元。

上述申请人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向经办银行提供有效的担保:

1、贷款金额在10万元及以下的,申请人可免于个人担保;

2、贷款金额在10万元以上30万元及以下的,申请人应提供不低于贷款额10%的有效个人担保;

3、贷款金额在30万元以上50万元及以下的,申请人应提供不低于贷款额20%的有效个人担保;

4、贷款金额在50万元以上100万元及以下的,申请人应提供不低于贷款额30%的有效担保。

(三)担保方式

1、市促进就业专项资金为申请人担保不足的贷款部分提供担保。

2、本市高校非**生源毕业生申请开业贷款担保的,在市促进就业专项资金为其担保不足的贷款部分提供担保的同时,申请人应当提供第三方的个人信用反担保。

上述第三方应是具有本市户籍,无违法犯罪行为和不良信用记录,且有稳定收入来源的本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四)担保申办流程

1、个体工商户和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业主以及小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定代表人申请开业贷款担保的,按照原有关开业贷款担保申办流程的规定给予办理。

2、小企业法人申请开业贷款担保的,除按照原有关开业贷款担保申办流程的规定给予办理外,申请人还应当提供经办银行需要的相关证明材料。

3、本市高校非**生源毕业生申请开业贷款担保的,除按照原有关开业贷款担保申办流程的规定以及上述规定给予办理外,申请人还应当提供本人毕业证书、第三方身份证、第三方单位职工证明和由第三方签字的《开业贷款反担保协议书》(第三方须承诺以个人和家庭财产对市促进就业专项资金提供的担保承担无限偿还责任)。

二、关于试行创业前小额贷款担保

(一)担保对象

具有本市户籍,35周岁(含)以下,拟在本市创办小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农民专业合作社、个体工商户,且有创业项目的,可以申请创业前小额贷款担保。

(二)申请条件

1、申请人无违法犯罪行为和不良信用记录;

2、申请人已有较为完善的创业项目计划。

(三)贷款金额和期限

申请创业前小额贷款担保的,担保贷款金额最高为10万元,担保贷款期限最长为一年。

(四)担保方式

创业前小额贷款,由市促进就业专项资金提供担保。

(五)担保申办流程

1、申请人应按要求携带本人身份证、户口簿、劳动手册等相关证明材料,向其意向创业所在地的区县开业指导服务部门提出申请。

申请人应按要求提交创业项目计划书,如实填写《创业前小额贷款担保申请书》和《创业前小额贷款计划书》,并签收《创业前小额贷款担保申请告知书》。

2、创业前小额贷款担保的审核参照开业贷款担保的审核流程给予办理。在财务评估环节,由社会财务咨询机构集中组织专家志愿者等相关人员,对申请人就创业项目和贷款申请开展论证答辩,最终由社会财务咨询机构根据论证答辩情况出具贷款评估报告。

三、关于贷款贴息

对本意见规定的开业贷款借款人,参照原有关开业贷款贴息的规定给予贴息。

对创业前小额贷款借款人,按照下列规定给予贴息:

(一)贴息条件

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创业前小额贷款借款人,可以申请贷款贴息:

1、借款人按照创业项目计划在本市创办小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农民专业合作社、个体工商户;

2、借款人在贷款期限内还清贷款本息,或贷款虽发生逾期,但借款人在市促进就业专项资金代位清偿之前还清贷款本息。

(二)贴息金额和支付

对符合贴息条件的创业前小额贷款借款人,按实际支付的银行利息给予全额贴息。

贴息费用由市、区县按7:3的比例共同承担。市承担部分从失业保险基金中列支,由区县失业保险部门通过区县失业保险基金支出户,支付给借款人。区县承担部分从区县促进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

(三)贴息申办流程

1、借款人自贷款到期之日起三个月内,可凭还本付息证明、工商营业执照(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营业执照)等相关证明材料向区县开业指导服务部门提出贴息申请。

2、区县开业指导服务部门对借款人的创业情况进行核实,并报区县就业促进中心。

3、经区县就业促进中心审核,由区县失业保险部门将贴息资金支付给借款人。

四、关于贷款逾期

对本意见规定的开业贷款借款人和创业前小额贷款借款人发生贷款逾期的,参照原有关开业贷款逾期的规定给予处理。

五、关于工作经费补助

(一)经年末考核和综合评定,对正常开展小额贷款担保工作的经办银行给予一定的手续费补助,补助金额最高为当年新发放小额担保贷款金额的0.5%。

(二)积极开展信用社区贷款考核奖励试点工作,经年末考核和综合评定,对小额贷款担保工作突出且当年小额担保贷款回收率(当年到期贷款实际回收额/当年到期贷款总额×100%)达到90%以上的信用社区给予一定的工作奖励,奖励金额最高为当年实际回收贷款金额的1.5%。

(三)上述手续费补助经费和工作奖励经费从市促进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

六、其他

(一)开业贷款担保政策、自主创业微量开业贷款担保政策和创业前小额贷款担保政策不得同时享受;借款人在原有贷款期限内还清贷款本息,或原有贷款虽发生逾期,但借款人在市促进就业专项资金代位清偿之前还清贷款本息的,可重新享受上述政策。

(二)原**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进一步鼓励扶持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若干意见》(沪劳保就发[20**]**号)规定的自主创业微量开业贷款担保政策和自主创业经营场地补贴政策延长执行至20**年底。

篇4

一、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社会保险体系进一步完善

(一)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工作获得历史性突破

为全面加快推进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工作,我们积极组织业务骨干赴温州市局及兄弟县市取经学习,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工作的通知》,并以市府办名义予以转发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扩面工作的目标任务、方法步骤及工作措施等;在大张旗鼓开展宣传工作的同时,加强与国土资源部门合作,摸清全市各被征地村的被征地面积和人口等情况,耐心细致地做好参保对象的思想工作,逐一核定各被征地村应参加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的人数,并通过各乡镇将参保名额落实到各被征地村;以市政府名义下发两期《督查通报》,对各乡镇的扩面进展情况进行专门通报;9月份市政府出台《〈*市征收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管理办法〉的通知》,对20*年以后被征地农民政策进行补充完善;完成对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信息系统的升级改造工作,进一步健全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信息系统;根据我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和农民人均收入增长因素,适当提高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待遇标准。截止12月底,全市共有37948人参加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其中,参加基本养老保障5639人,生活补助32309人),比上年净增34673人,增长率达到1059%,完成目标任务数2.6万人的146.0%。已有18188人享受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待遇,历年雷击筹集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基金11973.9万元,累计支出2216.14万元。

(二)工伤保险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深入贯彻《*市关于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工作人员工伤有关问题的通知》,实现工伤保险在我市全民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全覆盖。出台实施《关于全面推进工伤保险的通知》,畅通农民工优先办理工伤保险业务的渠道。根据销售额、行业特点及从业人数等状况,对全市1万多家企业的应保人数进行测算,以签订责任书及发放核定通知书的形式将温州市下达的全年净增12万人的任务全面分解落实到各乡镇及企业。通过督促各乡镇召开宣传动员大会、开办业务培训班、深入企业讲解政策法规、在各项主要街道悬挂横幅标语、在《*日报》上刊登工伤保险知识问答等措施,大张旗鼓地进行广泛宣传,全面营造良好的扩面氛围。成立专门督查组,对各乡镇及企业的扩面参保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对未在规定时间内办理参保手续或拒不参保的单位,开展工伤保险专项劳动监察。截止12月底,全市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226655人,比上年净增128127人,完成温州下达任务数12万的106.8%。1-12月份基金收入1113万元,支出247万元,本年结余866万元,历年累计结余2292万元。同时,扎实做好工伤认定工作。面对日益复杂的工伤认定案情及成倍增长的案件量,我们一方面及时抽调人员,集中力量,切实提高工伤认定效率;另一方面按照《工伤保险条例》、《浙江省工伤保险药品目录》等规定,严把工伤案件审理、调查认定、待遇审核关,积极做好来访群众及用人单位的政策解释和业务指导工作,逐步建立以工伤补偿为主体,向工伤预防、工伤康复延伸的“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障体系转变。全年共受理工伤认定申请863起(其中11-12月份受理184起),已作出工伤认定563起,不予受理的案件93起,受理后主动撤回的69起,核定工伤保险待遇285起247万元。

(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面实现全覆盖

为实现20*年底我市企业退休人员全部纳入社区管理的目标,在乐成等五大集镇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基础上,针对五大集镇与其他二十六个乡镇不同的情况,采取分类指导,强化督导,全面实施:对五个集镇存在发展不平衡,有些社区(居委会)人员结构老化、管理松散、服务形式和内容过于简单等问题,除制定《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流程》,健全专人值班、走访慰问、会议、学习、文体活动等制度和台帐,督促乡镇调整机构、配齐人员、落实场地外,以规范经费的使用管理工作和丰富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内容为重点,有计划有组织地做好力所能及的社会化服务活动,真正实现“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六到位,为全市其他乡镇树立学习典型;对其他二十六个乡镇,通过召开全市企业退休人员全覆盖工作现场会,交流推广成功经验,利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宣传手段大力宣传实行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重要意义,营造良好氛围,督促各乡镇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和强化考核验收,落实组织机构、人员和场地等措施,使26个乡镇及其社区(居委会)快速进入角色,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11月底,我市31个乡镇的企业退休人员已全部顺利纳入社区(居委会),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100%。

(四)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

6月份报请市政府出台实施《*市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稳妥改革养老金计发办法,实现新旧政策平稳过渡。认真细致地做好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工作,在8月底前将符合条件的11608名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全部调整到位。以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继续加大养老保险扩面力度。截止12月底,我市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人数为153414人,与上年底相比净增19*5人,完成温州下达任务数8800人的216.3%。全年企业养老保险基金各项收入为36042万元,支出19063万元,本年结余16979万元,历年累计总结余7**万元,支付能力达44.3个月;全市12302名企业离退休人员享受养老待遇,社会化发放率保持100%。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着重抓好查漏补缺工作,截止12月底,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数达28179人,其中在职参保职工22588人;全年共收缴养老保险基金11378万元,支出11715万元,本年结余-337万元,历年累计结余1*08万元。5591名离退休人员全部实行社会化发放。

(五)医疗保障体系取得长足进步

出台《*市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和《*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将灵活就业人员和老年居民、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低保对象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我市“三位一体”的医疗保障体系已初步形成。调整参保人员的住院床位费支付标准,扩大特殊门诊病种范围,切实提高我市参保人员医疗保险待遇。认真做好企业医保证历卡的换发工作,并组织医疗专家对33名申请慢性病和122名特殊病种确认的参保公务员进行鉴定,对其中核定的27名慢性病患者和122名特殊病种患者发放特殊病种专用证历,方便医保患者及时就诊。增加北白象、芙蓉、白石等三家卫生院为定点医疗机构,合理调整定点医疗机构布局;联合市卫生、财政部门对全市8家定点医疗机构进行了基本医疗保险服务管理考核,促使其进一步加强服务质量和提高管理水平。按照“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狠抓非公企业医保扩面工作,正泰等几家深具影响力的民营企业率先实现了全员参保。截止12月底,全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64700人,比上年底净增2*32人,完成温州下达任务数1.7万人的119.6%。全年医疗保险各项基金收入14828万元,支出8023万元,本年结余6805万元,历年累计结余20019万元。此外,进一步做好离休干部的医疗服务工作,全年共支出公疗费用2082万,有21位符合条件的抗战前机关离休干部的配偶、遗孀相继纳入公疗体系,继续推行每双月14-17日直接上门为离休干部提供住院医疗费报销服务的举措。

(六)失业保险信息化建设跃上新台阶

由于我市失业保险待遇支付信息化程度较低,致使不应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和隐形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的现象偶有发生。为此,我们于10月即着手失业保险待遇支付信息系统的建立工作。经过近半年的研究论证和调试后,于12月份率先在温州地区(除市区外)建立起失业保险待遇支付信息系统,进一步规范失业保险基金管理使用。切实做好非公企业的失业保险扩面和国有、集体改制企业职工的失业保险金发放工作。截止12月底,全市参加失业保险人数达74305人,比上年净增19356人,完成温州下达任务数1.45万人的133.54%。1-12月份基金收入2656万元,支出946万元,本年结余1710万元,历年累计结余6931万元。共为对符合失业保险金发放条件的1881人发放失业保险金及医疗补助金等797.26万元。

(七)生育保险工作保持平稳推进

认真实施《*市职工生育保险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业务流程,完善业务档案,严把待遇支付审核关。在做好政策宣传和实施的同时,扩面工作继续与医疗保险协同推进。截止12月底,全市参加生育保险人数为30204人,比上年净增15001人,共核定生育保险待遇168起支付99万元。全年基金共收入302万元,支出99万元,本年结余2*万元,历年累计结余393万元。

(八)社保基金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

健全完善基金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社保基金财务、会计制度,除做好基金的自查及对各社保所银行帐、现金帐的检查等工作外,按照上级要求,积极配合审计部门完成了我市2006年度社会保险基金审计、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基金专项审计工作,并对社保基金管理、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建设、抵费资产、代管资金等情况进行了自查,确保基金安全与完整。

二、大力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就业再就业工作进一步深化

一是贯彻落实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政策,建立健全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重点落实好小额担保贷款、岗位补贴等各种扶持政策,全年共为10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0万,共为41人次发放2006、20*年度公益性岗位补贴资金14.58万元,对符合享受社会保险补贴的,已核准(公示期内)5人。二是高度重视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的就业,通过开发各种公益性就业岗位等手段对其实施再就业援助,全年安排就业困难人员在社区公益性岗位就业共24人。三是春节期间,对全市457名下岗失业特困职工发放生活补助费45.7万元。四是3月份在柳市盛金客运站内举行*市劳动力交流洽谈会,提供岗位5384个,进场求职应聘2320人,达成意向413人。五是分别于4月份和8月份开展“零就业家庭”和“农村低保家庭”调查工作,为全面掌握我市零就业家庭和农村低保家庭劳动力基本情况,制定有效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六是举办失业人员再就业指导培训班,全年共举办12期再就业指导培训班,有318名失业职工参训,完成目标任务数100人的318%。七是加强民办职业介绍机构的管理。10月份组织举办第四期职介机构资格认可培训班,共有56名职介人员参加培训,进一步提高职介人员的业务素质。现有职业介绍机构41家,其中分支机构5家,全年职业求职登记48311人次,介绍成功23550人次,成功率达48.75%。八是建立市外来机动车驾驶员管理中心,会同市公安部门出台《*市外来机动车驾驶人聘用备案登记管理办法(试行)》,以规范外来机动车驾驶人聘用管理和就业服务。九是为改制企业下岗职工提供免费人事档案托管服务,全年共接受档案2808份,切实解决失业人员档案管理的后顾之忧。

据统计,全年我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8152人,完成目标任务数5800人的148.2%,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658人,完成目标任务数500人的131.6%,其中困难人员再就业人数2*人,完成目标任务数150人的135.3%,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2%。

三、切实规范劳动用工综合管理,劳动关系协调能力进一步加强

(一)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

今年以来,我市相继开展了一系列劳动执法和劳动用工专项检查活动:一是元旦春节期间开展为期40天以清欠工资为重点的“春雨”行动,重点检查了北白象、虹桥等乡镇生产密集型企业,并对慎海头盔业、白石橡胶业、北白象及磐石服装业、湖头胶木压铸业、北白象标准制造等家庭作坊进行重点排摸。共检查用人单位347家,处理案件82起,清欠工资63万元,清退押金6.1万元。二是3—4月份开展对全市劳动力市场进行专项整治的“春雷”行动,在检查的过程中,发现中介机构存在行为不规范、超标准收费、超范围经营、服务质量差等问题,当场责令整改。共检查了27家职业介绍所,取缔无证职业中介5家,并对4家存在违法问题的职介所进行处罚。三是5-6月份开展以劳动合同签订、工资支付、工时休假以及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等情况为重点的劳动用工情况检查活动,重点检查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等非公有制企业。共检查用人单位200余家,对47家未办理用工手续、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企业发出限期整改指令书,并当场受理企业职工投诉案件29起,为劳动者追回工资24万元。四是5-7月份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劳动保障书面审查工作,对近2000家用人单位报送的上年度劳动保障情况的有关材料进行实地抽查和审核定级。以建立健全用人单位劳动保障守法信用档案。五是6月份开展摩托车头盔业劳动保障专项整治行动,共检查企业167家,同时对35家企业发出限期整改指令书,检查期间现场处理投诉案件15起,追回被拖欠的工人工资11万,清退押金3.5万,查处童工3名。六是8月份开展整治非法用工打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共检查企业362家(其中小砖窑、小矿山51家,小作坊和其他企业311家),查处童工4名。七是12月份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一次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全面摸底排查。对招用农民工较多、纠纷较多的建筑施工、装饰装潢、餐饮服务和服装、头盔、橡胶制品生产等中小型劳动密集型企业进行重点检查;对曾经发生拖欠农民工工资投诉以及生产条件差、管理不规范的企业予以重点监控;对农民工反映的工资拖欠等问题依法从快处理,并制订切实可行的清欠工作方案。截止12月底,全市共检查用人单位3715家120519万名职工,发现存在拖欠工资现象的用人单位18家,涉及职工人数336人,涉及金额132.3465万元,共为251名职工清欠工资共91.15万元。

据统计,全年共受理投诉案件1230起,结案1191起,结案率达到96.8%,涉及劳动者3641人,为务工者追回工资326万元,查处童工24人,清退押金16.1万,较好地处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关系,促进了我市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

2.加大劳动争议办案力度。在处理劳动争议案件过程中严格按照《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劳动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等规定,做到操作规范、程序合法、事实清楚。全年共立案处理劳动争议仲裁案件406起,已结案404起,涉及经济标的780.5万元,劳动争议处理结案率为99.6%。

3.加大劳动用工管理力度。大力开展劳动合同法宣传培训工作,通过召开实施动员大会、举办业务培训班、深入用人单位讲解、印发劳动合同书样本、在主要街道悬挂横幅标语和开辟专版专栏等措施,大张旗鼓地进行广泛宣传,使广大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真正做到懂法、知法、守法,从而为《劳动合同法》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基础工作,全年共签订劳动合同23.67万份,合同签订率达92.6%;7月份在大荆铸造行业率先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114家会员企业的7600多员工实行“同工同酬”,有效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5-7月份对全市部分企业的工资情况开展调查,并公布我市20*年度企业工资指导线和部分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为用人单位提供参考依据。继续做好国有企业的工效挂钩决算工作。积极配合民政部门做好退伍军人公开招工工作;做好10名干部随调家属的安置工作。

四、重视职业技能人才开发,尊重人才、崇尚技能的氛围进一步形成

一是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2月份会同市委农办组织经过培训的优秀选手参加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大赛;4月份与市教育局联合举办了第三届“培英林立杯”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技能竞赛,全市职业学校计算机、电子电工、机械、餐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等六个专业373人参加了本次比赛,共有170名学生获奖,并对获得一、二等奖的选手颁发中级职业资格证书,获得三等奖的选手颁发初级职业资格证书。8月份开始与总工会联合筹办“*市首届技能运动会”,设立团体奖和个人奖,共有300多人报名参加,共有200多人参加比赛,对个人奖前6名颁发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前3名授予“*市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二是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根据农村劳动力及区域经济的特点,以就业训练中心为主导,利用各种社会力量培训资源,在全市各乡镇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截止12月底共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6510人,转移就业4010人,转移就业率达61.6%;4-5月份协助温州市局做好我市200多名机关、事业单位工人的技术等级培训报名及初审工作;9月份举办机关事业单位技术工人线务员、机务员培训班,共64人参加;继续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的服务行业进行拉网式的技能提升培训及高技能人才培训,培训人次分别达3358和820人(完成目标任务数800人的102.5%),社会反响良好。

三是加大技能鉴定考核力度。严格执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核发与管理规定,继续做好面向职校生的职业技能鉴定及面向社会的通用工种及电工、电焊工等特殊工种进行鉴定。截至12月底,共鉴定考核8517人次,完成目标任务数7000人的121.7%,发放职业资格证书7240个。

篇5

(一)稳中求进,就业局势保持稳定。

1、积极服务企业用工。一是完善促进就业政策。贯彻落实新修订的《__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企业用工的服务工作若干意见》,落实就业困难人员的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等就业补贴政策,不断改善就业环境,更好服务企业用工。二是深入全县260多家企业调查了解企业用工需求,针对春节后企业的“招工难”、“务工难”的矛盾,充分发挥劳动就业管理中心、技工学校、劳务派遣公司以及就业培训基地、社会职介机构的职能作用,通过建立完善劳动力市场、网上信息、举办大型招聘会、下村宣传发动等形式,多渠道开展职业介绍。上半年,共开展各类招聘活动6场次,为全县260多家企业提供用工服务,提供9023个就业岗位,解决企业用工7120人,有效缓解了企业用工难问题。三是健全就业服务网络,依托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建立健全我市人力资源信息数据库,动态掌握企业用工和劳动者求职需求情况,并定期向社会就业供求信息,促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实现转移就业。共办理(含网上登记)求职登记8950人次;用工登记3570人次;求职介绍成功4389人次;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860人,完成市政府下达任务的53%;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08人,完成市政府下达任务的48%;新增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5678人,完成市政府下达任务的5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到2.2%,比市政府的目标数低1.6的百分点,较好地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

2、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全面落实培训经费直补企业政策,扩大重点企业紧缺技术工种免费培训规模。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进一步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对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结合个人求职意愿和岗位技能要求,依托现有技校、职校培训资源,开展免费的岗前技能培训,提高就业技能,使他们拥有一技之长,实现就业再就业。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各项优惠政策,全面推进就业“贷、免、扶、补”优惠政策,为每位下岗失业人员提供职业指导、三个就业岗位、一次就业培训,等“一站式”就业服务,累计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7548本;尚有180多名“4050”人员社保补贴正在办理中。

3、推进基层平台建设。针对基层劳动保障所工作人员少,工作条件差,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从三个方面入手,加大资金投入,切实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一是稳步推进劳动保障基层平台建设。按照分期分批原则,在全县基层劳动保障服务所(社区)因地制宜,分步实施,扎实推进,围绕硬件建设标准化、业务工作规范化的要求,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业务流程、岗位职责等,积极探索建立劳动保障基层平台建设长效机制。二是强化业务培训。组织基层劳动保障协理员开展劳动保障政策法规的业务培训,通过培训使其进一步熟悉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和劳动维权等政策法规、工作要求和业务流程,提高能力素质和服务群众水平,逐步提高该部分人员工作补助。三是加强县、乡(镇)、村三级平台建设。完善网络服务功能,提升服务乡镇、村级富余劳动力的就业、社会保障服务能力。

(二)扩面提标,社会保障水平不断增强

坚持把扩面提标作为工作重点,努力使各项社会保险覆盖更多人群,使参保人员享受到更好的参保待遇。一是扩面提标,努力扩大各项社会保险的覆盖面。以重点人群、重点行业为扩面重点,促进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扩面征收,实现参保人数和基金征收同步增长。二是确保社会保障金和符合条件下岗失业人员的失业金按时足额百分之百社会化发放。

1、健全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扩大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实现社会保险“应保尽保”,推进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做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按照省人社厅部署,继续调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全县共有7007名企业退休人员提高了基本养老金,月人均增加200.49元,经过本次调整,全县职工平均养老金1995.3元。强化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按时足额百分百社会化发放。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制度,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由每月70元提高到90元,强化督导检查,加快续保缴费工作进度,继续做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与城乡居民保的衔接,督促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待遇发放到位。

截止今年6月,全县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参保总人数24814人,较上一年度期终数25197人减少383人,征收基金6904万元,离退休人员7007人,支付养老金8395.19万元,发放87位干部生活

补贴39.71万元,为945位无力参保退休人员和12位高龄职工发放老年生活保障金208.97万元;机关事业单位134个单位参保9323人,较上一年度期终数9279人增加44人,征收基金7332万元,离退休人员3790人,支付养老金7168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当年新增参保缴费人数1366人,当年缴费人数14.45万人,基金收入5016.62万元,60周岁以上领取养老金7.61万人,支付养老金4194.19万元;继续完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工作,发放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金443人次3.99万元。2、健全医疗保险制度。以国有和城镇集体困难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灵活就业人员、城镇居民为重点,推进医疗保险扩面工作。稳步提高保障水平,提高城镇居民医保待遇,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由每年人均320元增加到每年人均360元。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强化医疗服务机构和定点药店的监督检查,完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定点机构之间医疗费用结算办法,进一步规范管理,提高服务水平。截止6月,全县有397个用人单位职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4835人,较上一年度期终数24286人增加549 人,基金收入3371万元,基金支出2645万元。今年来,通过全面宣传发动、组织协调和周密部署,全县城镇居民参保人数达3.2816万人,较上一年度3.2259万人增加557人,为城镇居民医保制度实施以来参保人数最多的一年,基金收入711万元,基金支出564万元,累计结余__58万元。

3、健全失业保险制度。以农民工、非公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及企业职工为重点群体,进一步扩大失业保险参保覆盖面;推进失业动态监测,做好失业预警工作。同时加强对失业保险金发放的监管,防止已实现再就业的人员违规冒领失业金。截止6月,全县参加失业保险单位225家,参保人数20426人,较上一年度期终数19396人增加1030 人。征收失业保险金361万元,发放失业金309人次29.6万元。

4、健全工伤生育保险。进一步做好工伤、生育保险的扩面工作,不断提高企业工伤、生育保险的覆盖面;积极探索和推进工伤预防、康复和劳动能力鉴定工作;完善工伤、生育保险市级统筹制度,切实保障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更好落实。截止6月,全县职工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2028人,较上一年度期终数14117人减少2089人,征收基金164.8万元,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人数25人,支付工伤保险金24.23万元;生育保险自2014年10月起由企业社保移交医保中心管理,通过建立制度、完善管理办法,规范经办流程,规范待遇审核支付工作。截至20__年6月,全县共有5377人参加生育保险,基金收入94.8万元,基金支出31万元,共计31人享受生育保险待遇,为企业及参保员工解除了因生育带来的误工等难题,免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为促进社会和谐做出贡献。

5、健全社保基金监督。加大社保基金安全运行的管理力度,进一步巩固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行效能,重点加强对基数核定、征缴、存储和待遇支付等主要环节的监控,做好收、管、发全程跟踪监督。同时不断强化社保基金就是“高压线”的理念,加强社保基金监督管理,严谨细致的做好社保基金经办服务工作。在今年的社保基金例行审计中,发现个别待遇领取对象存在死亡后继续领取待遇的现象,对此,我局高度重视,召开了专题会议,部署自查、狠抓整改,要求系统各社保经办机构对本单位的基金运行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清理,对部分存在社保基金历史欠费的单位继续做好追缴工作。至6月底,社会劳动保险管理中心通过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查出退休人员死亡未及时上报和无力参保人员多领取养老金21人,追回养老金4.55万元;机关社保中心通过加大对历史欠费单位的清欠力度,共追讨欠费基金72.3万元;城居保中心通过生存认证、银行账号核定等措施,追回无力参保、重复领取、死亡多领取待遇2人0.29万元。与此同时,我局把基金节流工作放在突出位置,重点做好对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生死情况认证调查、失业人员身份核查及伤残人员级别鉴定等业务的规范管理,通过不断完善措施,在基金运行流程和经办过程中,建立相互制约、监督管理,违规处罚和跟踪检查机制,有效防止违规现象发生,有效防止了社保基金的“跑、冒、漏、滴”,确保了基金的绝对安全。

(三)依法维权,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全面落实劳动合同制度,推进集体合同备案制度,不断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完善解决企业拖欠工资问题的有效机制,加大企业欠薪防处力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组织开展解决拖欠工资问题的专项检查;开展依法监察行动,集中解决劳动用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劳动仲裁工作,强化基层多元化调解工作职能,落实调解工作制度,及时发现并快速处置劳资纠纷,提升调解仲裁机构服务社会的能力,使更多的劳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截止6月底,劳动监察大队、劳动仲裁办主动监察了39家企业,对26个用人单位进行了劳动用工备案,督促11个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270份;受理劳动监察投诉案件31起,涉及农民工233人,办理结案31起,追回被拖欠工资494.14万元;收到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申请9件,涉及人数19人,金额36.5万元,立案处理5件,其余4件调解结案。受理工伤认定__起,已办理结案13起;受理劳动能力鉴定2起。

(一)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塑造人社队伍新形象

为全面加强机关作风能力建设,完成好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我局积极打造一支思想过硬、纪律严密、作风扎实、工作高效人民满意的人社干部职工队伍;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以团结务实、提高工作效率和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为目标,创新思路,抢抓机遇,强化措施、细化工作、优化服务,在全面摸清系统工作服务职能的基础上,制定了《__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服务项目汇总》、《__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业务流程操作规范》;狠抓“五个到位”:强化组织领导到位,强化工作责任到位,强化监督责任到位,强化宣传措施到位,强化责任追究到位,促使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二)做好政策的落实和争取,推行便民利民措施

为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妥善解决无力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县及以上集体所有制企业退休人员基本生活保障问题,确保这部分人员老有所养。我局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积极组织我县国有企业、县级以上城镇集体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的无力参保职工、高龄职工向上申报老年生活保障金,明确专人负

责,全程跟踪办理。至今,我县共有945名无力参保职工享受到老年生活保障金,每年可争取到500多万元资金解决无力参保职工的养老问题。继续加大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医保政策的宣传力度,切实解决关闭破产国有企业职工参加医保难问题,至6月底,全县共有893名原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参加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解决了后顾之忧。

(三)、想方设法,推进县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项目、__技工学校教学实训楼和学生宿舍楼项目建设

今年上半年,我局积极调整工作思路,改变工作方式、方法,切实把县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经过多方努力,县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项目经重新选址县江滨新区集中办公区后,现已完成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大楼已经盖至第二层,预计年底能够完工。县技工学校在做好教学实训楼和学生宿舍楼项目建设的同时,积极配合县政府关于做好技校、职校整合搬迁等工作。

1、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巩固依法行政综合监察成果,对监察中发现和提出的问题切实抓好整改。加强行政复议和应诉案件办理,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推行政务公开,完善网上行政审批制度,规范权力运行。

2、推进维稳工作。加强源头治理,切实推动从政策层面解决突出问题。落实工作责任制和处理事项“路线图”,加强初信初访工作,着重治理重信重访,把各种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建立和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加大苗头和隐患排查力度,及时化解和处置突发事件,维护社会安定稳定。

3、推进机关作风建设。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加强学习,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定和要求,切实改进文风会风,力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加强机关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强化机关效能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健全完善政府网络建设,推进政务公开,推进政风行风建设,认真做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促进各项工作规范和机关作风的转变。

4、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范权力运行,深化廉政教育,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特别是加强对就业专项资金、社会保险基金等重点部门和关键环节的监督管理,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树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半年来,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经过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我们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但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存在的问题:

1、劳动力供需结构性矛盾的问题依然存在,企业熟练技术工人较缺乏,企业缺工仍然比较严峻,就业工作联席会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部门之间的沟通、配合、协调仍需加强,联席会的职能有待强化。

2、弱势层面的社会保障特别是养老、医疗保障仍然薄弱,历史遗留问题错综复杂,有待解决。

3、社会劳动关系协调压力日益增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环境仍未得到根本改善,规范执法推进较为困难;劳动权益保障诚信体系不健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还不扎实,企业用工不够规范,未依法签订劳动合和恶意拖欠工资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4、自身建设还有差距,信息化水平不高,服务平台不完善,劳动保障机关的自身工作条件、工作机制、履职能力与外在工作环境难以适应新形势所承担的繁重任务。

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高度重视,下一步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1、抓规范和抓进度并举,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工作,认真组织实施好社会保险各项工作;

2、抓技能培训和抓创业扶持并举,扎实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积极扶持做好创业带动就业工作;

3、抓政策宣传和抓劳动合同签订并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强化劳动监察执法力度;

4、抓规范和抓突破并举,理顺职能,提高部门协调运转能力;科学设置工作岗位,优化业务流程,减少办事环节,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塑造良好的部门形象。

篇6

一、主要成效

(一)指导思想清晰,工作目标明确

政府工作部门和镇街均能正确认识社会保障与就业管理对社会安定与和谐发展的特殊意义,并能将此认识切实体现在业务实践中。具体反映出工作思路有前瞻性、工作内容有针对性、工作流程有可靠性。

(二)体系健全,机构完善

目前,区政府设有专事社会保障与就业管理的工作机构、18个镇街设有相应的专项服务机构,为我区社会保障和就业管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组织保证。

(三)信息公开,业务透明

各工作机构和服务机构,都能根据服务型政府建立的宗旨和具体工作目标的要求,公开制度规范和业务流程,努力践行“阳光行政”。

(四)政策有“面向”,活动有“对象”

区政府始终把创业扶持、弱势群体扶助等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作为政策制定的优先目标,政府工作部门和基层组织始终把“4050”人员、农民工和征地转非人员的社会保障作为重点工作内容,效果显著。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体制突出,管理绩效较差

比如就业管理方面,存在人事局、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分设就业市场(人才市场、人力资源市场)的情况;在基本医疗保险方面,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社会医疗救助等实施多头管理。既浪费社会资源,增大行政成本,又不能使服务对象最大化受益。

(二)服务资源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尖锐

虽然建立了从区政府到社区的社会保障与就业服务机构,但是,作为直接提供“面对面”服务的基层社会保障服务机构的人员结构与职能配置严重不相协调。存在领导变动频繁、人员流动性大、人员配备不完整、服务项目多、服务对象广等问题。

(三)正确处理严格执法与吸引投资之间关系的观念混乱

仅从我区参保人数只占应参保人数的40%左右这一事例可知,我区用人单位在社会保险方面的违法情况是比较严重的。但是,执法机构囿于严格执法可能引起投资者流失的顾虑,不能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四)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比率低,选择性参保现象突出

据统计,全区参保人数只占应参保人数的40%左右。我区事业单位和民营企业不参保或者参保不缴费的问题非常严重。机关事业单位非在编员工在补缴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方面问题较多,特别是卫生系统所属医疗单位,改制前街、镇畜牧兽医站等情况最为突出。环卫工人、协警人员、等约有3000人未落实社会基本保险。此外,用人单位选择性参保较为普遍。主要表现在:效益好的用人单位愿参加养老保险,而不愿参加失业保险,或少申报失业保险的工资基数;风险高的用人单位愿参加工伤保险,而不愿参加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部分私营企业把参加社会保险作为挽留重要岗位职工的一种福利制度,对重要岗位的人员参保,一般人员则不予参保。在生育保险方面,参保企业多次反映生育保险费率偏高,增大了企业用工成本。生育保险费征收难度大。因工伤保险参保率低,致使工伤保险基金亏损无法扭转。

(五)农民工参加基本社会保险的推行难度大,效果不佳

据不完全统计,常年在我区务工的农民工近10万人,但截止20__年底,全区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只有220__人,占22%,生育保险23000人,占23%,失业保险8000人,占8%,养老保险4687人,约占4.7%,医疗保险4000人,占4%。究其原因,既有用人单位基于经营成本考虑不投保的问题,也有农民工出于现实收入的考虑不愿参保的问题,还有农民工社会保险存在结转技术障碍的问题。

(六)征地转非人员的养老保险政策难以落实

调研得知,自1982年征地开始,全区因征地转非的人员约6.4万人。因人数众多且时间跨度长,情况十分复杂。一是征地转非的身份难以确定;二是安置时间难以确定;三是少数已通过其他形式参保的被征地转非超龄缴费人员要求退出城保,进入被征地转非人员养老保险,从而与现行政策发生冲突。

(七)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不能完全担负化解纠纷的职能

三、具体建议

(一)区里尽快研究组建居间中立的统一劳动仲裁院,落实争议仲裁的实体机构建设。

(二)尽量充实劳动监察行政执法队伍力量,强化劳动执法效果。

(三)探索劳动执法下放街道(社保所)的有效途径,就近就地处理一些一般性的举报投诉,同时能够增强劳动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宣传效果,有利于和谐劳动关系的共建。

(四)配齐镇街社保所人员,并逐步落实社保所人员的“参公”问题,有利于保持社保所人员稳定和个体素质的提高。

(五)研究和探索一条既让劳资双方诚信守法,又不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环境的有效途径,找到一个“平衡点”。

1、农民工养老保险,只要农民工愿意参保,用人单位就必须无条件给农民工办理养老保险,且缴纳相关费用。

2、农民工养老保险应允许跨省际转移。因农民工来自不同的省区,且流动性大,如果不允许转移,很多农民工可能因变换工作地点后无法享受养老保险政策,变换前缴纳的费用就等于白缴。

篇7

2009年在城镇社区和乡镇及以下的农村基层新增的公益性岗位中,拿出1000个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面向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公开招聘,重点招收登记失业的城乡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开发的基层公益性岗位主要包括基层医疗卫生、教育培训、计划生育、质量检验、综合治理、农林水牧技术推广、法律援助、社会保障办理、就业服务、文化科技服务、养老服务、残疾人居家服务、廉租房配套服务等。招聘上岗的毕业生要和所在单位签订聘用合同,实行实名制管理,由就业专项资金按沧政办【2009】40号文件规定标准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补贴期限最高不超过3年。

二、加大从高校毕业生中招录(聘)机关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力度

每年年初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制增人计划时,要尽可能多地面向高校毕业生。各级在公开招录(聘)高校毕业生时,一定要坚持“凡进必考”的原则,确保岗位征集、信息、参考条件、考试范围、考试过程、结果公布等环节的公平、公正、公开。招录(聘)时,要拿出一定岗位专门招录(聘)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重点侧重参加“大学生支援西部”计划、“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和“三支一扶”计划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高校毕业生。在招录(聘)过程中免收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的报名费和体检费,落实参加“大学生支援西部”计划、“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和“三支一扶”计划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高校毕业生笔试成绩加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等优惠政策。“三支一扶”服务单位自然减员空岗要优先聘用本单位的支扶志愿者。认真落实教师资格条例,坚决清退中小学不合格教师和混岗占编人员,中小学凡出现编制空缺时,按有关规定及时通过公开招考、选聘等方式聘用具有教师资格的高校毕业生。卫生部门充实社区和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要优先录用支医大学生志愿者,对医疗卫生专业普通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可简化程序,采取面试、考核方式招录。

三、充分利用重点项目和骨干企业带动高校毕业生就业

定期搜集“三五八十”重点项目和规模企业高校毕业生需求。政府性建设项目要明确高校毕业生招聘岗位和实施计划,确保重大投资项目创造的就业岗位更多面向高校毕业生。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更多地吸收高校毕业生就业。2009年企业在新增岗位中招录高校毕业生,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就业专项资金给予企业每人1000元的一次性新增就业补助。支持困难企业稳定员工队伍,引导企业尽量留用高校毕业生技术骨干,符合条件的困难企业可按规定在2009年内享受6个月以内的社会保险补贴或岗位补贴,所需经费由当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及《*市从失业保险基金中列支补贴资金计划》(沧劳社【2009】62号)的有关内容予以审核、拨付。困难企业开展在岗培训的,按有关规定给予资金补助。鼓励高校毕业生参与重点企业和科研单位项目研究,其户口、档案可存放在项目单位所在地或入学前家庭所在地,就业后工龄合并计算,社会保险缴费年限连续计算。

四、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就业

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人事、社会保险办理、工龄接续、职称评定及权益保障方面的政策措施。对企业招用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取消落户审批,允许其在就业地落户。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接收登记失业高校毕业生等城镇失业人员达到企业现有在职职工总数30%(超过100人的企业达到15%)以上,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根据企业实际招用人数,合理确定小额担保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200万元,贷款期限不超过3年,并按现行政策予以贴息。

五、大力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对毕业2年内从事个体经营(除国家限制行业)的高校毕业生,从注册登记日起3年内,免收登记类和证照类等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对初创企业,可适当降低资金、人员等准入条件,并允许注册资金分期到位。毕业2年内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自筹资金不足的,可按规定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对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的,按规定给与职业培训补贴。2009年,对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并正常经营6个月以上的,由就业专项资金给予每人3000元一次性创业补助。依托开发区和渤海新区,建设和完善一批大学生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并给予相关政策扶持。

六、建设毕业生见习基地,积极输送*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异地就业

2009年,市本级选择10家用人单位确定为毕业生见习基地,各县(市、区)也要选择1-2家确定为毕业生见习基地,计划接纳2000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进入基地见习。见习期限一般为6个月至一年,医学类毕业生可根据实际情况申请延长见习时间。毕业生见习期间,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给予基本生活补助,并为其缴纳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所需资金除按现行政策支付外,其余部分从当地失业保险基金中列支。见习期满,与基地达成就业意向的毕业生,办理正式就业手续,工龄自批准进入基地之日起计算。各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驻沧院校要广泛收集经济发达地区毕业生需求信息,积极推荐毕业生异地就业。各驻沧院校要积极开展以“实习带就业”为基本模式的毕业生见习实习。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要简化异地就业毕业生的人事关系接转、人事档案调转、户口迁移等办事流程。

七、强化毕业生就业服务和就业指导

各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驻沧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要努力搭建就业平台、畅通就业渠道。增加日常交流会场次,免除毕业生门票,免费为毕业生进行求职登记,组织开展公益性毕业生择业市场、网上毕业生招聘会、校企对接招聘会、民营企业招聘专场,开展就业指导专家进校园活动。各级政府人事机构要为择业期内我市生源高校毕业生和在非公有制组织就业、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长期免费保管档案,所需费用由同级财政部门根据档案保管成本核定,并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有关职能部门要建立和完善未就业毕业生登记制度和未就业毕业生失业登记制度。加强对用人单位接受毕业生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兑现劳动报酬和缴纳社会保险等事项的督导检查,切实保障毕业生合法权益。

八、着力增强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

各级教育部门和驻沧各院校要把培养和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实践能力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加强毕业生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纳入学生职业教育教学培养计划。高职院校要广泛加强与用人单位合作,科学设置和灵活调整专业,加大订单式教育规模,搭建校企对接平台,探索校企对接促就业的新机制。各县(市、区)和有关职能部门要对已进行失业登记的高校毕业生,按现行政策规定给予培训与技能补贴,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给予技能鉴定补贴。

篇8

刚刚过去的一年里,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参保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市的社会保障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开创了全新的局面,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为改善民生,促进和谐新密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所有社保工作参与者共同努力、拚搏进取的结果,为此,我代表局领导班子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深深的敬意!

回顾20**年的社会保障工作,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压力与动力同在,成功与困难相随,但20**年也是社会保障工作浓墨重彩,收获颇丰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们以“继续解放思想,切实改善民生”为主旨,充分发扬锐意进取、克难攻坚的开拓精神,全面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总的来说,去年的工作主要突出了以下六个特点:

一是外促内驱,狠抓进度,加快扩面参保进展步伐。去年以来,我们在加强政策宣传的基础上,在充分调动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和有关职能部门等外部力量前提下,以严格内部考核,加大工作驱动为手段,以个体私营企业和原参保企业的临时工、大中专毕业生为重点,以福利企业退税把关为机遇,赶时间,抓进度,不断加快企业养老保险扩面工作进展步伐。截止7月底,全市×××个乡(镇)、街道办事处超额完成了全年任务。企业养老保险年内新增参保达到×××人,缴费总人数上升到×××人。同时,继续以煤炭、建筑等高风险企业为重点行业,以农民工为重点人群,大力推进高风险企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工作,全市参加工伤保险的高风险企业达到×××家,农民工参保×××人,如期实现了实施农民工平安计划三年预定目标。在养老、工伤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扩面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同时,其它险种参保的扩面工作也保持了相对稳定和持续增长的良好势头,止年底,失业保险参保×××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生育保险参保×××人,全部完成了郑州市下达的年度责任目标。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的逐步扩大,参保人员的持续增长,大大拓宽了社会保险费征收费源,为基金征缴增添后劲,再创新高打下了雄厚的基础。

二是明确目标,有的放矢,突出基金征缴清欠效果。在强力推进扩面工作,通过“以扩促征”为基金征缴工作注入活力的同时,经过对征缴清欠形势的科学分析,去年把强化社保稽查减少基金流失、清理重点企业欠费和企业离岗职工、失业再就业人员补缴欠费做为基金征缴清欠的三个重要增长点,明确目标,有的放矢,想方设法加大落实力度,收到了明显的工作效果。全年通过稽查手段清理往年欠费×××万元,并通过规范申报和加大稽查力度,把少报、瞒报、漏报现象减少到了最低程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基金流失。另外,把生产经营逐步好转的欠费企业作为日常重点监控对象,经常排查企业资金动向,加大征缴清欠力度,适时下达催缴通知书或督促企业履行还款协议,大部分企业都能积极配合及时清理欠费,其中部分企业还把多年来的欠费全部清理完毕,一举摘掉了欠费帽子,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通过采取各种制约把关措施,去年全市企业主动清理欠费累计达1200万元。目前,我市原国有集体企业当中,除停产倒闭企业以外,近×××的企业已实现无欠费目标,企业缴费工作已基本步入正常轨道。另外,为解决企业离岗职工和失业再就业人员断保及缴费不及时、长时间欠费问题,5月-6月间通过采取有效的宣传和激励措施,充分调动了企业离岗职工、失业再就业人员这部分群体的缴费热情,激活了这块庞大的费源,补缴人数达到×××多人,补缴总额×××多万元。

个人补缴欠费的成功推进,不但成为今年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工作的一大亮点,而且也成为促进基金征缴大幅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全年各项社会保险费征缴额总计完成×××万元,同比增长×××。其中:企业养老保险费×××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费×××万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费×××万元,居民医疗保险费×××万元,失业保险费×××万元,工伤保险费×××万元,生育保险费×××万元。各项基金节余×××万元,基金征缴和结余额再创历史最高水平。

三是紧扣核心,严格标尺,按时足额支付各项待遇。抓好各项社会保险待遇发放工作,是社会保障工作的立足之本和核心任务,能不能及时足额地把待遇发放到参保职工手中,事关社会保障的信誉。一直以来,我们严格按照五个一标尺,即“一人不少、一分不欠、一次不缺、一起不漏、一日不拖”,确保了各项社会保险待遇的按时足额发放和支付,有力地维护了广大参保人员的权益。全年为×××名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万元,按时足额发放率×××,社会化发放率×××。为×××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待遇×××万元。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为×××人次的门诊病人支付医疗费×××万元,为×××人次的住院病人支付医疗费×××万元。为×××名工伤事故受伤职工支付工伤保险金×××万元;为×××名生育女工支付生育保险金×××万元。另外,又对城镇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进行了调整,提高了待遇支付比例和报销额度,顺应了民心民意,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参保人员的医疗需求,减轻了他们的经济负担。

四是夯实基础,注重服务,创新退管工作特色。退管所站建设是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基础和载体。为了加大退管所站建设力度,夯实退管工作基础,为广大退休人员提供更好的服务,我们严格按照“4132”标准,不断提升示范所站设施建设水平和档次。去年以来,我们在巩固提高原有×××个示范退管所、×××个示范退管站建设的基础上,又增建了×××个示范退管所和×××个示范退管站。目前,全市×××个退管所全部达到了示范化建设标准,示范退管站达到×××个,并且每个乡镇、街道办事处至少有×××个以上示范退管站。其中,来集镇亮点示范站达到×××个,城关镇、岳村镇和西大街办事处分别达到×××个。另外,继续加大“六到位”退管站的建设力度,提高建设标准,坚决做到不留死角,切实把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退管服务网络建起来。按照每×××人建一个退管站的标准,通过一年来的不懈努力,共建成退管站×××个,占全市社区、行政村总数×××个的×××,并全部达到“六到位”,真正实现了乡乡有示范、村村“六到位”、享受社会化管理服务的离退休人员达到×××的工作目标。去年元月和11月,郑州市和全省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会议及经验交流会分别在我市隆重召开,通过经验介绍和现场观摩,我市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受到了上级领导以及与会代表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最近,郑州市社保局组织相关人员对我市亮点示范所站进行了考核验收,我市在亮点示范所站数量和档次上名列郑州×××个县市区第一名。

为满足广大退休人员精神文化需求,去年投资×××万多元,为全市×××个退管站和×××个退管所订阅了“老人春秋”、“老年日报”、“郑州日报”、“郑州晚报”等报刊杂志。为解决好困难退休人员的生活问题,20**年全市共通过各级退管组织探望重病、孤寡、工残、高龄等人员×××人次,送去慰问品价值近几十万元;捐款资助特困家庭×××个,捐助物品现金共计×××元。

在不断完善服务的同时,通过改革创新实现了管理工作的高质量、高效率。退管站月例会平均签到率由过去×××增加到目前×××。全年没有发生一起死亡冒领养老金现象,没有发生一次因退管机构管理服务不到位而引发的上访事件。近1300×××名离退休人员、遗属供养人员和托管人员认定率达到×××,认定准确率达到×××。在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方面是最好的一年,在郑州市20**年度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综合考核中又获得第一名,并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列为2009年重点推广示范性工作。

健全完善的设施建设,贴心到位的管理服务,激起了广大通休人员奉献社会,贡献余热的热情。我市离退休人员目前共创办经济实体×××个,成立绿化美化、环保卫生、传统教育、移风易俗等组织×××个,义务修理、义务修路、义务宣传等事迹在离退休人员中层出不穷,不胜枚举,这些离退人员在新密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五是抓好试点,以点带面,顺利推进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20**年郑州市确定的一项重点民生工程,也是继2007年开展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实现“全民医保”之后,又一关乎全市民生的又一件大事、好事。为了确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顺利实施,尽早实现全民养老目标,根据上级统一部署,我们按照“抓好试点,总结经验,以点带面,全面铺开”的工作思路,从8月×××起在超化镇和西大街办事处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试点运行。在试点工作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市于8月29日召开全市动员大会,全面启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全面启动以来,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在借鉴两个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按照“统一思想抓认识,明确责任抓落实,健全机构抓基础,迅速部署抓发动,精心组织抓效果”的工作步骤,在组织领导、政策宣传、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参保动员等方面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确保了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顺利推进。目前,已录入参保人员信息×××人,缴费人数达×××人,缴费总额达到××亿元,享受高龄补助人数达×××人,并且已有×××人正常领取养老保险待遇。

由于我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效果显著,郑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发亮率郑州市人大调研团一行×××人于10月23日莅临我市进行专题调研,对我市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随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逐步深入,基层经办机构建设也日趋完善,全市×××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统一建立了“社会保险业务办理大厅”,配备人员2-×××名,业务办理用房平均达到3间面积计60m2。为满足工作需要,我们又投资×××万元为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购置了42台计算机和打印机,有条件的乡(镇)为了给广大居民提供一个舒适环境,还为办理大厅配备了一些人性化的服务设施。目前,基层经办机构全部达到了“机构、人员、场所、设备、经费、制度”六到位的标准。另外,我市招录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培训,将很快充实到一线岗位。基层经办机构的不断充实和加强,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正常运行及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是调整政策,建立机制,确保居民医保平稳运行。我市于2007年9月份成功启动实施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之后,为了及时让广大城镇居民享受到医保待遇,20**年我们认定了市第一人民医疗、市中医院等×××家医疗单位为第一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并从4月1日起正式运行。

止目前,我市城镇居民市内、市外住院达×××人,报销医疗费用×××万元,初步显示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保障功能。为提高群众参保续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持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平衡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我们去年通过调整政策进一步降低了个人缴费标准,提高了统筹基金支付比例,并建立了缴费年限与待遇水平挂钩机制,从而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后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在由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和教体部门牵头具体负责落实居民医保参保续费工作的同时,我局也集中人员和精力,实行领导包片,各科室包点的任务分配机制,把人员分散到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及市直各学校进行蹲点,直接参与参保缴费工作,从而在较短时间内就掀起了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已达到×××万人,并呈继续增长的良好势头。

纵观20**年,我们不但圆满完成了各项硬性业务指标,而且在业务管理、服务水平和队伍建设上又更进一步。一是通过5月份省局对我市企业养老保险管理情况的检查,在认真整改问题的基础上,查缺补漏,举一反三,扩大整改范围,重新梳理和规范业务管理运行环节,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保险基金安全防控体系,从而大大提高了基础管理水平,有效确保了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二是通过对定点药店进行的多次检查和整顿,净化了定点药店之间的竞争经营环境,服务行为得到了制约和规范;三是通过改建新业务办理大厅,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一个方便、高效、快捷、舒心的服务环境。新大厅宽敞通透、光线充足,设施齐全,环境舒适,给人以亲切温馨之感,处处显示了人性化的特点,服务设施建设居全省先进水平。它的投入使用,不但改善了我局的办公条件,而且使我们的服务品位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服务特色也更加丰富和具体,极大改善了我局的窗口形象。四是通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这个载体,在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建立了服务大厅,设立了专门的办事窗口,实现了把服务延伸到基层的跨越。五是通过公开招录人员,吸纳优秀人才,干部职工队伍不断充实和壮大,年龄结构得以优化,整体素质得以提高,形成了一支符合未来发展需要,富有活力的知识化、专业化的干部职工队伍。

同志们,去年的工作尽管存在着很多困难,但却亮点纷呈,成绩突出。奋斗伴随艰辛,成就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上级领导的重视,得益于各部门的积极配合,更得益于广大参保单位的大力支持。当然,作为社会保障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和落实者,在座的各位同志付出的汗水和心血更多,没有你们的认真负责和辛勤努力,就不可能取得如此成就,为此,我代表社保局党政领导班子再次向你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去年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如部分企业缴费清欠不到位,工资申报不实,没有全员参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60岁以下人员参保率较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年度缴费比较迟缓,这些问题都有待于在今年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关于2009年的工作,我简要讲以下三点意见:

一是要明确指导思想。今年的社会保障工作要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目标,以“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为基点,通盘考虑,统筹谋划,努力实现工作高质量、管理高效率、服务高水平,全面提高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五个险种的综合实力和业务的管理水平。

二是要理清工作思路。要通过进一步完善外联内驱机制,巩固扩面、征缴两项成果,着力推进社会保险从覆盖企业为主向覆盖城乡转变,从覆盖从业人员为主向覆盖城镇居民转变,从覆盖部分群体向覆盖全社会转变等三个转变,以强化基金财务、基础信息、业务运行、内控监督为抓手,实现和达到管理科学化、业务规范化、办公信息化、队伍专业化、服务精细化等五种水平,切实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开创社会保障工作新局面。

三是要突出工作重点。今年的工作重点要放在以下八个方面:

一是要以“五个一”为标准,确保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

二是要继续坚持私营企业和高风险企业养老、工伤保险扩面不松劲,并逐步实现失业保险向民营私营企业的转移覆盖,继续加大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力度,年内全市城镇居民参保率达到×××,继续扩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面,60周岁以上人员要保证应保尽保,60周岁以下人员要逐步纳入。

三是要结合当前形势,改进社会保险费征收手段和方法。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市经济形势有所下滑,根据实际情况,按照上级要求,当前及以后一段时期,要对社会保险费征收工作在政策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尽可能把金融危机影响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第一,对生产经营正常的企业,要继续巩固其缴费,不能出现欠费;对受金融危机影响生产经营出现困难的企业,可缓缴养老保险费,缓缴期限最长不超过×××个月,缓缴期间不加收滞纳金;第二,适当降低失业保险费缴费比例,具体降低幅度经过测算并报市政府及郑州市批准后以文件形式出台。第三,医疗保险按照2007年度的缴费基数进行缴费,不再申报20**年度的医疗保险费缴费基数。第四,要积极争取政策,解决企业职工有档案但没有参保等历史遗留问题。第五,要认真做好私营个体企业参保后的社会保险费征缴续费工作,保证其缴费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积极引导自由职业人员和离岗职工积极按时缴费和续费。

四是要突出基层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机构的主体地位,做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参保缴费工作,及早制定具体的业务流程和操作办法,保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之间的顺利衔接。

五是要按照《河南省职工生育保险办法》的基本政策精神,对我市现行的生育保险办法进行全面改革,把机关事业单位纳入生育保险范围。

六是要积极组织开展日常稽查、重点稽查和举报稽查工作,不断推进社会保险稽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继续延伸社保稽查业务范围,在全面稽查用人单位参保缴费情况的同时,要将医保定点医院和定点药店履行协议情况纳入重点稽查范围。在加大稽查力度的同时,更要突出稽查效果,稽查整改率要达到×××。

七是要把拓展社会化管理服务内容做为主题,在管理上创新意,在服务上创特色,进一步提高管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努力打造社会化管理服务优质品牌,确保在郑州市、河南省及至全国的领先地位。

八是要进一步加强各项基础管理工作。首先要建立一套更加科学、严密、完整的业务运行和防控体系,形成相互衔接、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业务办理链条,杜绝各种差错和漏洞的产生,科学提升业务管理水平。

其次要加强对退休、失业、工伤事故、女工生育、慢性病体检等各项资格的认定把关工作,实行阳光作业,及时向社会公示,努力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和信誉。第三要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考核指标体系,扩充考核内容,提高考核标准,进一步强化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考核和监督。同时,要逐步推行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信用等级评定制度,引导医疗保险定点服务机构建立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规范的机制。第四要加大对领取失业保险待遇人员的技能培训力度,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再就业,以“大进快出”来有效解决“进得来,出不去”的难题,真正实现失业保险的良性循环。第五要进一步加快完善社会保障网络系统建设步伐,确保“金保工程”建设在郑州市居于前列,以业务信息化促进管理规范化。

篇9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进一步做好就业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就业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59号)和《*市人民政府关于*市区扶持失业人员自主创业的若干意见》(金政发〔20*〕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做好就业工作促进社会和谐如下实施意见:

一、强化政府责任,确立就业工作优先地位

(一)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领导责任。就业是民生之本。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各镇乡街道、各部门单位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履行促进就业和扩大就业的重要职责;要把提高就业质量、增强就业稳定、促进社会充分就业、扶持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市"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和主要责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制定促进就业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在经济发展和调整产业结构、规范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供就业援助等方面制订具体措施,实现社会经济与扩大就业同步发展。

(二)建立就业工作考核协调制度。建立市政府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职责和日常工作协调职能,将做好就业工作、就业政策绩效、社会充分就业和扶持创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年度考核指标,考核各镇乡街道和各相关部门,并作为招商引资、项目投资的衡量标准内容。坚持就业联席会议正常例会等制度,完善协调功能,建立统一领导、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发改、财税、人劳社保、行政执法、工商、人行等部门要作为主要联席会成员,按职责分工履行职能,并加强协调配合,及时交流情况,解决问题。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以及其它社会组织的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齐心协力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良好局面。

(三)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努力减少失业。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布局,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充分发挥我市非公有制企业、来料加工等行业在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的积极作用,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业岗位。要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等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及退役军人就业和创业工作。制定经济增长与就业增加同步的产业政策,努力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的目标。各镇乡街道、各部门单位在安排政府投资和确定重大建设项目时,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考虑就业的因素,并处理好宏观调控与增加就业岗位的关系。建立健全的失业随机调查和失业预警制度,对因国内、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而可能出现的较大规模的失业情况制定失业预案,实施失业预防、调节和控制,保持就业局势的稳定。

(四)健全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各镇乡街道、各相关部门要把城镇新增就业、控制失业率、失业人员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加大就业资金投入和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作为就业工作主要目标任务,逐级分解建立目标责任体系,并作为各镇乡街道和各相关部门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要将统筹城乡就业、建立社会保障与促进就业联动机制纳入政府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市政府将按照目标责任制度的要求,依法加强对所属部门和下一级政府的考核、检查和监督,对促进就业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予以表彰和奖励。

二、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促进充分就业

(一)改善创业环境,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财税、金融、工商、行政执法等方面的帮扶体系,建立健全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和创业扶持服务平台。简化程序,规范操作,提高效率,增加融资渠道,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加强信息服务,创造条件为创业者提供项目支持,使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二)改善就业环境,依法规范招聘行为和企业裁减职工行为。加强对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和职业中介机构从事职业介绍行为的依法监管,保障妇女、残疾人、农村进城就业人员等各类劳动者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公平的就业条件,对就业岐视行为依法实施处罚。用人单位裁减人员20人以上,或裁减不足20人但占单位职工总数10%以上的,需提前30日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听取工会或职工意见后,向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裁减人员方案。

三、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一)继续实施各项优惠政策。《*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东政发〔20*〕82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就业政策,促进困难人员再就业的通知》(东政发〔20*〕61号)规定的各项优惠政策在20*年底前已审批但尚未享受到期的,继续享受。其中税收优惠政策审批期限延长至2009年底,扶持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2009年以后,登记失业人员和残疾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免收属于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免收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二)认真落实失业人员自主创业政策。促进失业人员创业和充分就业,让失业人员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是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主要内容,各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扶持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工作并完善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切实做好帮扶工作。

1.进一步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对本市各类登记失业人员自主创业资金不足的,根据项目情况可提供小额担保贷款,贷款额度1-5万元,贷款期限2年,到期确需延期的,可展期一年。对提供有效抵(质)押物进行反担保的失业人员,贷款额度可扩大至10万元;对合伙经营的,可按每一名合伙者不超过3万元,最高不超过10万元标准的小额担保贷款。财政部门要切实设立好贷款担保基金,增加由贷款担保基金直接为小额贷款担保的方式。同时,失业人员也可自行选择以下反担保方式: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有稳定职业、单位正在为其缴纳社会养老保险费且已缴纳一年以上的人员;以拥有所有权的房产等不动产进行反担保的。

失业人员利用小额担保贷款或自行通过其他途径申请银行贷款从事服务业项目(广告业、房屋中介、典当、桑拿、按摩、网吧、氧吧等除外),在小额担保贷款标准额度内,对就业转失业人员和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城镇复退军人据实全额贴息(展期不贴息),其他失业人员给予50%贴息(展期不贴息)。具体办法由市人行牵头会同市财政局、市人劳社保局共同制定。

2.建立和完善信用社区、创业培训与小额担保贷款联动机制。对充分就业社区当年小额担保贷款3人以上,到期贷款回收率达96%以上,并且进行借款人和社区签订《信用承诺书》,社区就业服务站建立借款人贷后管理跟踪服务卡、同时积极配合欠款追索工作的,可授予*市小额担保贷款信用社区称号。信用社区由市财政局、市人劳社保局、人行*市支行共同认定,每年认定一次,实行动态管理。市财政按信用社区当年小额担保贷款发放总额的1.5%对信用社区核拨奖励工作经费。

对信用社区内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和取得《创业培训合格证书》、创业项目经市失业人员自主创业服务中心开业指导专家组论证的人员自主创业的,经具体经办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或担保机构资信评估,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的,可免除反担保手续。对因免除反担保手续造成的贷款呆帐损失,由贷款经办银行和担保公司分别承担50%,市财政按相关规定核定后,分别给予贷款经办银行和担保公司贷款呆帐损失承担额60%的补偿。

3.统筹解决失业人员自主创业经营场地。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在政府投资创办的商贸市场内首次经营满1年以上的,每年给予年租金10%的优惠,年优惠最高不超过3000元,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在其他场所首次经营满1年以上的,凭《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完税或免税证和户籍地、经营地社区证明给予年租金10%的租费补贴,年补贴最高不超过2000元,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就业困难人员从事便民利民微利项目的,给予年租金15%的租费补贴,年补贴最高不超过3000元,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4.适当增加失业人员自主创业的岗位补贴。享受失业保险金待遇的人员从事自主创业个体经营的,凭工商营业执照或有关证明,一次性给予应领取失业保险金总额20%的自主创业补贴,低于500元的按500元补贴。城镇其他失业人员从事自主创业的,给予500元的自主创业补贴。就业困难人员自主创业从事文化产业和"三托"(托老、托幼、托病)、"三服"(家政服务、配送服务、保健服务)、"三管"(物品管理、车辆管理、公共管理)等便民利民微利项目的,按本市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的20%给予岗位补贴,期限为2年。

5.针对性减免一定的税费。失业人员从事自主创业个体经营的(建筑业、娱乐业以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广告业、房屋中介、典当、桑拿、按摩、网吧、氧吧等除外),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符合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持《再就业优惠证》或《就业和失业登记证》人员从事自主创业个体经营的(限制行业同上),按每户每年8000元定额依次减免其当年实际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审批截止日延长至2009年底,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6.认真做好失业人员创业服务工作。劳动保障部门设立失业人员自主创业服务中心,提供失业人员自主创业政策咨询、项目推介、项目论证、开业指导、跟踪扶持等"一站式"服务。建立一支由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政府工作人员以及其他创业相关单位人员共同组成的创业服务专家队伍,推动创业服务工作的开展。公安、税务、行政执法、卫生、工商、消防等部门和金融机构应积极为失业人员办理相关证照开设绿色通道,简化相关手续,提供便捷服务。由失业人员创办的经市失业人员创业服务中心开业指导专家组论证的、不危害公共安全的项目,给予3个月的孵化期;由社区组织的来料加工项目,给予1年的孵化期;失业人员从事设计、咨询、中介、翻译和"三托"、"三服"、"三管"等不影响周围环境和居民生活的自主创业项目,经所在社区同意,本人已取得合法产权或使用权的住宅、辅房,可作为经营场所办理工商注册登记。失业人员从事其他个体经营的,凭建设、规划、行政执法等相关部门核批的临时用房或占道经营许可证办理工商登记。

(三)完善就业援助制度,扩大就业援助范围,切实解决各类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

1.进一步建立健全的就业援助制度。全市上下要充分依托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以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为载体,积极帮扶有就业愿望和劳动能力且积极求职的*户籍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包括城镇失业人员中的"4*0"人员、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失业人员、城镇零就业家庭人员、城镇失业登记1年以上就业转失业人员、持有《特困证》劳动力、农村低保家庭劳动力、需赡养经医保机构确定特殊病种的直系家属人员,农村复转军人和被征地农民中生活困难的"4*0"人员;同时,各镇乡街道、社区要合理有效的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就地就近安置就业困难人员;要进一步完善城镇零就业家庭申报认定制度,规范审核认定程序,建立专门台帐,及时接受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申请,做到零就业家庭出现一户、帮扶一户、消除一户,确保城市有就业需求的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基本消除零就业家庭。对首次通过市级评估考核的充分就业社区或创业型社区给予2万元的补助,通过市级复评的充分就业社区给予每年1万元的补助。

2.政府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困难人员,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实际招用的人数,在相应期限内给予用人单位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机关、事业单位利用勤杂岗位(含社区从事就业援助岗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的,也按公益性岗位标准给予用人单位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按企业应缴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费最低标准之和计算,个人应交部分由个人承担;岗位补贴标准按本市企业最低月工资标准的50%给予补助。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期限一般不超过3年,"4*0"人员在公益性岗位连续就业超过3年,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期限可适当延长。

3.鼓励其他用人单位增加就业岗位吸纳就业。企业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在相应期限内给予社会保险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社会保险补贴按企业应缴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费最低标准之和计算,个人应缴纳部分由个人负担。新增就业岗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的,按每招一名就业困难人员给予新增就业岗位1000元标准的奖励。

进一步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的贷款贴息支持力度,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新增加的岗位,招用符合贷款条件人员达到企业现有在职职工总数20%以上(100人以上企业达10%),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根据实际招用人数,合理确定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贴息贷款(贴息50%),贷款期限不超过2年。经办银行可按基准利率上浮3个百分点,财政贴息和呆、坏账损失补助等按有关规定执行。

用人单位当年新增就业岗位新招用本地劳动力20人以上,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没有发生劳动违法违规行为,按规定向就业管理服务机构进行空岗报告和就业登记的,按新办单位每招一名200元,非新办单位每招一名500元标准给予用人单位新增就业岗位奖励。

4.鼓励"4*0"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提高灵活就业人员就业的稳定性。对"4*0"就业困难人员从事个体经营或以灵活就业方式实现就业以及其他就业困难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月收入达到本市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向户籍所在镇乡、街道劳动保障机构或社区就业服务站申报就业,经市就业管理机构审核,财政部门审批,给予上年度本市平均工资11%的社会保险补贴,其中养老保险补贴为上年度市平均工资的6%;医疗保险补贴为上年度市平均工资的5%,连续享受期限一般不超过3年,享受期满,距法定正常退休年龄不足2年的,可继续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对在2009年内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期满仍未实现稳定就业且家庭有特殊困难的灵活就业人员,享受社保补贴的期限可再延长1年。

5.实施就业援助补贴。对本市城镇户籍,失业保险金领取期满12个月以上未能重新就业,且因经济困难未能继续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城镇"4*0"失业人员,给予灵活就业社保补贴标准80%的就业援助补贴;对失业保险金领取期满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2年,未能重新就业且未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城镇失业人员,按灵活就业社保补贴标准的100%享受就业援助补贴至法定退休年龄。农村户籍相同人员按城镇标准的60%发放就业援助补贴。

(四)鼓励失业人员从事来料加工。组织下岗失业人员从事来料加工,月收入达到本市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的用人单位,可凭《来料加工劳务协议》等认定材料和个人社会保险费凭证享受最长不超过3年的社保补贴,补贴标准和从事灵活就业人员相同。从事来料加工全年收入达不到本市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的,可按全年加工费收入总额除以本市企业最低工资标准折算给予社保补贴的月数。

(五)努力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公共就业服务,积极为高校毕业生搭建公益性就业服务平台,提供免费的政策咨询、职业指导、求职推荐、未就业毕业生人事等服务。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广泛开展技能培训和就业见习。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管理等新兴社会公共服务工作岗位上就业。大力推进大学生创业培训,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优惠政策,本市大中专毕业生毕业后一年以上未就业的,凭《就业和失业登记证》享受就业困难人员创业扶持相关政策。

四、开展面向城乡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素质

(一)强化职业技能培训。鼓励支持各类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机构)和用人单位依法开展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特别是要进一步加大创业培训力度,要完善培训补贴与培训质量,促进就业效果挂钩机制,鼓励劳动者参加各种形式的技能培训,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

(二)对持有《再就业优惠证》或《就业和失业登记证》人员、高校毕业生、被征地农民、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以及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凭《职业资格证书》或劳动就业部门确认的其它培训证书及相关资料提供一次性的职业技能培训补贴。

(三)培训补贴标准:

1.创业培训:对本市城乡劳动者中有创业意向的、凭创业项目计划书,自行选择创业培训基地或参加统一组织的创业培训,凭《创业培训合格证书》给予1500元的创业培训补助(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0天)。

2.职业技能培训:对持《再就业优惠证》或就业困难人员给予800元以内,被征地农民及其他失业人员给予600元以内的培训补助;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外来务工人员、本市劳动力)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相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分别给予300元、500元、700元、1000元、1200元的政府补助。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后取得结业证书的给予每人80元的补助。

3.职业指导:失业人员参加劳动保障部门举办的就业指导、开业指导、就业政策、职业道德等职业指导的,按每人80元的标准拨付给培训单位。

(四)进一步完善劳动预备制培训。对有就业要求和培训愿望的初高中毕业生实行3个月以上、12个月以内的预备制培训。

要强化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服务功能,努力提高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完善的定点职业培训机构、培训补贴和培训质量挂钩机制,充分调动职业培训机构的积极性,提高政府培训资金使用效率。

五、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建立就业援助长效机制

(一)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依据《就业促进法》有关规定,培育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及相关设施建设,逐步实现与职业培训信息、社会保障信息的互联与共享。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定期职业供求、工资指导价位和职业培训信息,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二)鼓励中介机构和街道(镇乡)社区就业服务站介绍失业人员就业。对成功介绍和帮扶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和创业的各类职业中介机构和街道(镇乡)社区就业服务站,按就业困难人员每人100元,其他人员每人50元标准给予职业介绍补贴,扶持创业成功的按职业介绍补助的2倍给予创业帮扶补贴。境外输出机构成功输出本地人员就业的,按就业困难人员每人600元,其他人员每人300元的标准给予境外劳务输出补贴。

(三)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要进一步加强市、街道(镇乡)、社区(行政村)三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明确服务职责,规范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服务流程和标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按照"六到位"(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要求,在街道(镇乡)建立综合性的服务场所,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一站式"就业服务,社区(村)要设立服务窗口,开展公共就业服务。根椐就业服务工作日渐繁重的情况,合理增加并落实三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人员编制,并将公共就业服务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保障其向劳动者提供免费的就业服务。每个社区配备1至2名专职劳动保障服务工作人员,每个行政村根据工作需要配备1名专(兼)职劳动保障协理员。

(四)建立健全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制度。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负责为劳动者办理、发放登记证,做好相应的登记、统计工作,并注明可享受的相应扶持政策,对就业困难人员在登记证上予以注明。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处于无业状态的城镇常住人员,可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失业登记,其中没有就业经历的城镇户籍人员,在户籍地登记,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其他非本地户籍人员在常住地稳定就业满6个月的,失业后可以在常住地登记。具体登记办法按上级规定执行。

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促进就业的资金保障机制

(一)根据我市的就业状况和就业工作目标,要加大资金投入。在每年财政预算中安排就业专项资金用于促进就业工作,确保就业政策资金支出的需求。

(二)促进就业专项资金管理。要切实加强对资金拔付的审核、审批和支付管理,建立健全的资金运行全过程内控制度,具体资金管理办法由市财政局、市人劳社保局另行制定。

七、加强宣传督导,贯彻实施好《就业促进法》

(一)深入做好《就业促进法》的宣传工作。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就业促进法》及其促进就业政策法规,宣传促进就业的好做法、好典型,宣传和表彰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和用人单位承担社会责任促进就业的先进典型,为贯彻《就业促进法》、促进就业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

篇10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的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92号文)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的优惠政策征管办法的通知》(国税发〔*〕67号文)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清理简并纳税人报送涉税资料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1077号文)的精神,现就落实残疾人就业优惠政策中有关福利企业资格确认和增值税退税管理事项补充通知如下,请知照执行。

一、关于福利企业资格确认的办理

(一)企业办理资格确认需提交的资料及时限

1.民政福利企业(当年新办的福利企业除外)应于每年1月15日前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办理福利企业资格确认。办理时需提供的资料为上年度如下资料:(1)民政部门或残疾人联合会的认定意见;(2)企业用工工资表(包括残疾人和正常人);(3)残疾人证书(复印件)。

2.当年新办民政福利企业应于取得民政部门或残疾人联合会的认定意见书的次月15日前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办理福利企业资格确认。办理时需提供的资料为当年如下资料:(1)当年民政部门或残疾人联合会的认定意见;(2)企业生产初期的用工工资表(包括残疾人和正常人);(3)残疾人证书(复印件)。

(二)资格确认的流程

为了提高行政工作效率,对福利企业资格确认及时限,原则规定如下:企业将相关资料报送税务机关文书受理窗口,文书受理窗口对企业报送的资料的完整性等当场进行审核,并在2个工作日内将相关资料传递给主管的税源管理科(含税务分局,下同),主管税源管理科在5个工作日内审核完成后,提交给分管局长,分管局长在2个工作日内进行确认。

(三)审核要求

各单位要按照文件规定的条件,准确计算纳税人全年平均实际安置残疾人员占在职职工总数的比例,对一个纳税年度内累计3个月平均比例未达到25%的,应自次年1月1日起取消增值税退税的优惠政策等规定进行严格审核,并加强监督与管理。

二、关于增值税退税的办理

(一)关于退税办理流程及时限

企业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申请,将相关资料报送税务机关文书受理窗口,文书受理窗口对企业报送的资料的完整性当场进行审核,在2个工作日内将相关资料传递给主管的税源管理科,主管税源管理科在7个工作日内审核完成后,传递给税政科,税政科在5个工作日内复核完成后,提交给分管局长,分管局长在2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批。

(二)企业需提交的资料(提供当期的资料)

1.退税申请审批表;

2.经民政部门或残疾人联合会的认定的书面审核认定意见;

3.纳税人与残疾人签订的劳动合同或服务协议,并且安置的每位残疾人在单位实际上岗工作的残疾职工工种安排表;

4.纳税人为残疾人按月足额缴纳了单位所在区县人民政府根据国家政策规定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险记录;

5.纳税人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向安置的每位残疾人实际支付了不低于单位所在区县适用的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凭证;

6.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1)企业用工工资表(包括残疾人、正常人);(2)残疾人证书(复印件);(3)纳税人兼营符合规定享受增值税或营业税优惠政策业务的,应提供选择享受增值税或营业税的书面申明书。

7、上述资料在办理资格确认时已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的,不再重复报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