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市场研究范文
时间:2024-01-02 17:44: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影市场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电影产业环境分析
政策环境
电影产业的政策环境整体趋好,部委之间的互动和协作逐渐增多,文化部、广电局出台的政策,得到国务院办公厅、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主管部门的配套支持和实施条件补给。
20XX年9月,国务院通过《电影产业促进法(草案)》,旨在提升文化产业水平、促进电影产业健康发展,推动电影行业由行政法规监管转向专门法监管。《(草案)》提出要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便利市场主体、社会资本进入电影产业,首次对社会资本投资电影摄制等业务不做限制。同时减少了行政审批,强化了备案制在电影摄制、放映和对外展销环节的运用,有利于减少行政审批缩短投资周期;在信息公开方面也强调主管部门及时公布电影基本情况和放映环节经营单位的情况,利于减少行业重复投资。《(草案)》在专项基金、税收优惠、基础设施改造升级等多方面都做出了详尽的规定,将助力全产业链全面均衡发展。
《电影产业促进法》降低了行业准入门槛
政策覆盖全产业链
经济环境
发达国家经验表明,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文化需求会进入快速发展期,人均 GDP 达到 5000 美元时就会出现井喷式发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最新经济数据,20xx 年中国人均 GDP 约为7485 美元,文化需求被迅速激活,人均GDP增长为其电影消费奠定了经济基础。20xx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4.77%,城镇化推动了商业地产的快速发展。商业地产集购物、休闲、餐饮、娱乐于一身,在初期为了吸引客流,影院配套不可或缺。商业地产的发展直接带动了影院投资的增长,20xx年底,中国影院数量达到5700家,银幕数量2.36万块,为电影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设施。
资本、互联网经济和影视产业化布局成为电影产业发展的重要经济环境因素。20xx年上半年,上市公司中涉及影视行业并购事件已超过30件,平均一周一件并购案,而去年A股涉及影视行业的并购案件为54件。20xx年以来资本对电影产业的渗透,延续了 20XX年的资本热度和景气,运作模式包括影视基金、借壳上市、上市公司并购等。BAT 为代表的互联网经济和商业主体开始影视业务布局,分别成立爱奇艺影业、百度影业、阿里影业、腾讯影业等公司,通过互联网功能和平台优势,挖掘电影产业链存量市场,并开始探索电影后产业环节的增量部分。同时上市影视公司寻求多元化发展,以丰富互动娱乐业务为目标,如华谊兄弟领投手游发行商咸鱼游戏A轮融资。
社会环境
观影人群快速增长,90后成观影主力。20xx年上半年中国电影总观影人次再次高速增长,同比增长46%。从观众年龄分布来看,90后已经成为观影主力,占比从20xx年的52%上升至今年上半年的57%,其中,95后观影群体迅速扩大,占比从20xx年的仅4%窜升至今年初的15%。从学历分布看,大学本/专科占到8成,高知白领成为中国核心电影观众,该群体对电影的消费和需求代表了主体电影观众的意见。
中国电影新力量正在快速崛起,新晋、跨界导演作品以及话题性、粉丝电影显著增加,这些电影打破固定模式,受到年轻主流和核心观众的喜爱。随着影院终端的发展,观众可接受的内容和信息愈加广泛,观众对电影内容的需求会趋于定向和精细。
2、电影产业规模分析
中国电影产业规模整体在高速增长,国内票房收入占比逐年增高,从20xx年的61.8%攀升到20xx年的81.4%,国内票房增速除 20XX 年低于产业规模增速之外,20xx-20xx 年都以高出 10%的速度增值,但 20XX 年差值缩窄到 5%以内,电影产业规模增速的动力开始部分转向到国内非票房和海外销售的拉动上,XXX4 年二者的平均增速分别为32.1%、32.8%,可以预见后续几年二者将逐步保持稳定增速,共同带来产业规模的增加。不过,参照北美电影业的发展情况,中国电影产业成长的动力,在未来都需要借助多元盈利渠道来拓展。
电影市场票房收入方面,20xx年1月-6月,中国大陆市场票房总计202.4亿,同比增长48.9%。20xx上半年新片158部(1月1日-6月30日上映),其中国产影片117部,票房86.7亿,单部平均票房7410万;进口影片33部,票房107.1亿,单部平均票房3.2亿;特殊影片8部(纯港片和纯台片),票房6105万,单部平均票房763万。
纵观过去几年的票房趋势,国产片和进口片票房贡献净差在 20xx-20xx 年大致维持在 8-12%比例,20xx 年被后者反超为-4%,20xx年恢复反弹后拉大到 18%,20xx 年实现回归,恢复到平均范围内。在国产片和排片保护政策,以及引进片审查机制背景下,预计后续几年国产片和进口片的贡献差值将继续维持在平均范围内。从国产片、进口片票房增速对比来看,二者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 37%、40%,前者对中国电影总票房的贡献度要低于后者,国产片需要进一步提高票房竞争力。
20XX年上半年国内票房过亿的影片总计42部,其中国产影片22部,票房81.1亿,吸引2.3亿人次观影;进口影片20部,票房104.9亿,吸引2.8亿人次观影。国产过亿影片票房集中在2-5亿区间,进口过亿影片则在1-2亿区间及9亿以上区间占较多数量。
全球范围内,20xx年全球电影票房收入增速与20xx年相比下降3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受到北美市场放缓所影响。艺恩咨询预计,未来几年内,全球电影票房仍将保持5%的平均增速。
继20XX年票房出现负增长后,20xx 年北美电影票房增速再次掉入负增长,延续了20xx 年票房增速放缓之后的颓势,导致110亿美元大关的票房预期成为泡影。缓速增长甚至下降将成为未来北美票房市场的一个特点,原因包括观影人次增长乏力、票价压力、其他发行窗口分流、续集表现不佳、全球发行问题等因素。事实上,这种下降趋势还发生在日本、英国、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多数国家。
不过,20xx年北美、亚洲、西欧仍为全球重要电影票房市场,其中中国电影票房占全球电影总票房总额突破10%,相较于20X年增长2.5%;相应地,北美由20xx年的30.4%占比下降了2.7%,北美的市场总额进一步被分摊;中国与北美之间的总额差距由201XX年的20.4%,缩窄为20xx年的15.2%,但是中国票房仍不及北美的一半。
3、电影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产业链延伸、跨界经营和互联网化并购潮将会持续
影视公司的跨界行为是以围绕产业链的细分领域而进行,具备清晰盈利模式的手游业务成为诸多影视公司参投的重要对象;宣发部分受到互联网的影响最为直接,因而也成为影视公司加强产业链整合力度的关键节点,通过对外并购、产品研发等手段覆盖在线购票相关业务。
影视公司与互联网的联姻表现在跨界和互联网化过程,产业链中的内容制作、终端和衍生品节点成为互联网化的重要实施方向,如阿里、腾讯两大互联网巨头参与华谊20xx年36亿定增方案,华谊以此接入阿里电商和腾讯社交娱乐资源,并有针对地进行项目合作与计划执行。
在线票务高速发展,电影发行去中介化
20XX年到20XX年是在线票务高速发展阶段,根据易观智库数据,20xx年第1季度中国在线电影票务(包括传统线上团购和在线选座)市场份额已经达到63.42%,具有市场先发优势的猫眼电影、格瓦拉排名一二,BAT旗下的微信电影票、淘宝电影、百度糯米也在奋起直追。电影在线票务主要把握的是电影的发行、营销环节,利润主要来源于票务服务费、宣传发行费。近期,参与联合出品的电影,票务网站参与出品的电影可以最终进行票房分成,票务网站盈利模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在线票务网站已经部分具有发行功能,未来这一趋势会被进一步强化。
电影营销进入移动互联时期
电影产业的互联网化最先开始于营销领域。早在门户网站时期,电影互联网营销主要表现为在新浪、搜狐等门户的娱乐版块电影上映信息以及相关新闻报道,这实质上仅是纸媒、电视等传统媒体电影宣传内容向互联网的迁移,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营销。社交网站时期,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网络蓬勃兴起,20xx年《失恋 33 天》迎合了这种传播趋势,在社交网站预告片,进行病毒式传播,在票房冷清的11月创造了 3.5 亿元的佳绩。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移动营销以其精准性高、互动性强等优势迅速获得广告主认可,20xx 年中国移动营销市场规模达到134.3亿元,20xx年达到472.2亿元,未来电影营销移动化的趋势将会加强。
院线集中度提高、影院建设城市层级下沉
目前我国院线行业集中度较低,而院线集中度的提高有利于加强对上游物业租赁的议价能力,降低成本,与上游采用更为灵活的分账比例及合作形式,提高盈利能力。万达院线的上市刺激了院线市场的资本集中和市场聚集,院线行业将从充分竞争阶段过渡到规模和品牌竞争阶段,大地院线、金逸院线、上海联合等将加速 IPO 步伐;国内院线或将在资本市场的帮助下进行一系列的兼并收购,形成 5—8 条主力院线拥有80%左右市场份额的格局,使得院线市场真正地成熟起来。届时,电影产业链上的放映环节发挥终端优势,在影院银幕数的增长之下带动中国电影票房市场的扩张。
随着一线城市影院建设的逐渐饱和,影院投资逐渐向二、三线城市流动,城市层级下沉。20xx年新增1234 家影院,除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个一线城市之外,二、三线城市共建设803家影院,占总影院数的 65%,一线城市仅占 10%,这表明一线城市对新建影院不再具有吸引力,二、三线城市正式成为院线竞争的主要阵地。除一线城市影院建设市场的相对饱和之外,二、三线城市的建设和经济发展也是重要的原因,它们的人口规模都在百万以上,拥有一定的居民消费能力,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相对合理化的成本投入,诱使影院投资公司纷纷将目光锁定二、三线城市。
二、电影行业产业链分析
1、电影行业产业链
从传统的产业链来看,电影行业主要分为制片商、发行商、院线和影院四个环节。其中制片和发行处于产业链上游,而院线和影院处于下游。后续几个部分我们将按此分别进行分析和讨论。
电影产业链
20XX年以来,以BAT为主体的互联网公司加速进入影视产业,他们以技术、平台、用户思维重塑影视产业链,带来影视产业格局新发化,并在颠覆影视产业链中寻找利润空间。 BAT从视频平台和渠道端定位,逐步向上游内容环节和终端用户延展,分别通过宣发、IP孵化、众筹投资,以及大数据分析、在线票务、在线点播等手段,介入内容制作和观众营销,影视产业链节点更趋多元,利益市场化带来新模式和新商业机会,影视内容、互联网模式与城镇经济、居民娱乐消费的连接更加紧密。我们将在企业介绍章节中更为详细的介绍BAT在电影方面的业务布局。
互联网化影视产业链
互联网的进入为电影融资、项目筹备提供了一些便利。融资方面,对于大额资金而言,各种影视线上创投平台层出不穷,直接对接电影片方和资金方,并在项目筛选、评估方面提供增值服务,使更多的业外资本能够更加便捷、更加专业的分享电影产业发展的红利,避免了投资的盲目性;对于小额资金而言,众筹在电影产业开始兴起,以余额宝为代表的类众筹产品投资门槛已降至100元,任何人都可以成为电影的投资人。
项目筹备方面,电影项目决策一直以来较为盲目,缺乏理性数据支持。传统电影产业无法记录的数据可以在互联网上沉淀下来,如用户视频网站电影观看数据,影院用户观影行为数据,票务网站电影购票数据等等。通过对这些海量大数据的挖掘、分析,制作方可以得出有效的项目目标观众属性数据,观影行为数据、IP 舆情数据等等,为项目编剧、选择演员提供重要依据,大大降低电影投资风险。
以猫眼电影、格瓦拉为代表的电影在线票务平台蓬勃兴起,对传统电影发行产生了剧烈影响。在线电影票务网站绕过院线和影院,连接观众和座位,并且依靠观众向片方要营销费用,向院线争取排片,打乱了传统的发行、放映体系。三四线城市是目前中国电影票房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但这些区域单个影院或城市的票房产出有限,而传统的电影发行公司渗透成本高。线上发行边际成本低,可提升这类城市的发行效率。
互联网已经成为观众获取电影营销物料的主要渠道,占比 92.25%。其中从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站获得电影上映信息的人群占据43.77%,从视频网站贴片广告、预告片获得信息的人群占据 13.35%。微博重传播、视频网站重内容,两者结合成为电影片方进行营销宣传的主要平台。
整体产业链的价值分配主要以票房分账来实现。从目前来看,除去电影基金(5%)和营业税(3.3%)以外,剩下的分账制片方+发行方占到了43%,院线+影院占到了 57%,且无论是国产片还是海外片,院线+影院的分成比例大约都在 55%-60%之间,十分稳定;发行环节则存在较大的差异。
各类型影片分账比例
注:(1)分账大片是指按照票房分账的形式引进的电影,分成比例为扣除电影专项资金及营业税后,制片方获得25%,发行方分成比例 18,其余为院线和影院;分账片来自美国好莱坞,影片质量优良,上映时间一般与北美基本同步或滞后一个月以内;
(2)批片是指直接买断国内发行权而不需和制片商分账的电影,电影不局限于美国,发行权购买金额从几十万美元到几百万美元不等,整体质量和分账片有差距;扣除电影专项资金及营业税后,发行方票房分成比例 43%,院线及影院分57%。
票房的分账按照层层抽取方式进行:
1. 影院收到票房收入后,扣除电影基金和营业税,按照合约收取应得部分的分账,然后交给院线(如有)或发行方;
2. 院线扣除分账后将剩余部分交给发行方;
3. 发行方收取发行费、服务费或按比例收取分账收入,扣除代垫的宣发费用(如有)后,将剩余部分交给出品方;
4. 出品方收到分成后确认收入或缴纳指标管理费(进口片)等相关费用。
除影院缴纳的3.3%营业税外,其它各方不需缴纳营业税;上映后至票房结算至发行方至少需要3个月;结算至出品方需要3到6个月。
2、制片市场分析
以 20XX年为分界点,国产故事片产出总部数开始从稳步增长转为减量减速,国产片从数量竞争开始步入到单片产出效果和票房竞争阶段,提高产能利用率成为关键。作为电影生产的最后一个环节,院线上映成为衡量影片投资回报的基本要素,国产片上映比例已从20xx年的低谷改善至目前已跨越 60%,但对于电影投资制片方,还需关注除上映比例之外的票房总数、票房增长潜力、周票房占比及增长速度等最终产出结果。
20XX 年各类型电影中动作、科幻、爱情影片累计票房贡献比例高达 66.3%,此三种类型基本上各占 22%的市场总额,成为电影市场主流细分类型;相反,战争、剧情、纪实等近期观影市场缩小或偏小众的类型影片,累计票房贡献不到5%,相比于魔幻类型的有市场但供给偏少的特点,此三种类型属于市场虚火性质;另外,惊悚类型与魔幻类型一样,存在票房增长和产量优化的提升空间。单片票房占比产出上,科幻、魔幻、动作居前三甲。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有57.87%的被调研人群青睐科幻电影。就科幻片而言,国内影市的供给远远落后于中国观众们迅速增长的观影需求。中国科幻片起步正面临“内外困境”。一方面在好莱坞大片的连年轰炸下,国内观众已经被培养出“好莱坞科幻片适应症”,好莱坞影片的优势在于对市场需求的把握贴切。另一方面,好莱坞科幻大片代表了美国先进的电影工业化体系,剧情、技术与思想都是国产科幻发展的软肋,可以说国产科幻几乎还没有真正的积累。但是好莱坞科幻片的成功意味着国内影市的潜力,并会刺激国产科幻加快进步。
国产片中,喜剧、爱情类影片受欢迎程度最高,其中喜剧类型收获超7成受访人群的青睐。《泰囧》、《致青春》和《心花路放》等喜剧和校园爱情片获得巨大成功,致使这类中小成本的电影逐渐受到业内重视。但是,这类影片作为类型片的一种,仍是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作为目的和原则,这些影片开创了电影商业资本的时代,让场外资金看到了电影市场的巨大潜力,而其成功的原因主要是对市场需求的贴切把握。
目前“IP”概念被热炒,由文学作品催生出热门IP,进而改编成电影的链条式产业逐渐受到行业重视。从调研结果来看,由小说、游戏及动漫转化而来的观影意愿合计达到75.27%,其中“非常强”观影意愿的人群占据37.19%,这意味着优秀的IP在改编电影前确实已经拥有了大量粉丝,而这些粉丝也是电影最直接的受众。但是转化率问题一直是片方的痛点,尤其反映在网络IP上,根据网文改编的影视作品,在人物关系对应、核心情节设计等方面仍然较为薄弱,导致很大一部分改编电影票房未如理想。
电影是动漫产业中的重要环节,国际化以及衍生性兼备。日本和美国是公认的动漫产业最为发达的国家,动漫电影作为类型片的一种,经历数十载的发展历程,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体系,在整个电影市场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特别是在美国,动漫电影是动漫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优秀的动漫电影延伸至全球市场,并借助脍炙人口的动漫角色向其他领域拓展衍生。
20XX年国内动漫电影票房达到30.5亿,同比增长88%,其中国产电影票房为11.3亿,同比增长85.2%。具体来看,华强动漫的熊出没票房达到2.48亿人民币,但大部分电影票房在 4000-6000 万之间,整体格局非常分散。
据艺恩咨询统计,国产动漫电影除了 11 亿的国内票房之外,还涉及到相关版权收入(海外版权、网络版权、电视版权、商品化授权等)约 6.2 亿,但与海外的著名IP相比,商品化率明显偏低。
20xx年动漫电影《西游之大圣归来》累计票房突破9亿人民币,击败《功夫熊猫2》获得国内动漫电影票房冠军,与此同时《大圣归来》获得了业内良好口碑,仅700多万元的宣发费用依赖口碑营销逆袭市场。《大圣归来》的成功点燃了国产动漫电影的热情,预计后续与海外动漫电影的竞争中,国漫电影的竞争地位将不断提高。
在制片市场竞争格局方面,20xx年电影制片机构TOP15 合占约 30%的市场总额,平均占比2%,市场较为分散,主体间的差距区分度不够,行业龙头实力有限。传统电影制片机构中,中影凭借数量优势继续取得的领先地位,万达影视加码电影制作环节,跃居民营公司首位;光线影业主力宣发,华谊兄弟实施去电影化战略,导致二者总额占比下降。一九零五网络作为电影频道子公司,在《变形金刚 4》高票房的助推下,市场上升最快,进入年度前五。文化投资公司华盖映月参与年度国产票房冠军《心花怒放》出品,分得1.27%总额;以电视剧为主业的中联华盟、华策影视、唐德国际在电影产业利好、影视联动效应作用之下,纷纷进入前十名。
上游制片环节竞争格局分散,究其原因,是新的主创力量和资本不断进入,且电影制片风险共担制度的普及,制作环节新晋力量参与制片市场的空间仍然很大;来自新人新作的优秀内容供给仍在爆发中。以 20xx 年现象级国产影片为例,《捉妖记》参与的制片机构达 11 家,《煎饼侠》参与制片机构为 4 家,《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参与制片机构 11家,且 3 部影片的主创团队均为新晋团队。
3、宣发市场分析
201CC年中国电影发行企业市场总额,发行市场前十机构总份额接近 90%,其中中影、华夏由于垄断分账片发行,两家发行市场份额超过 50%。中影基本与20xx年持平,继续坐稳头把交椅;华夏以超二成的比例独居第二阵营。光线、博纳和万达跻身TOP5,影联传媒、福建恒业和安石英纳异军突起,传统豪强华谊兄弟表现较为颓势。
值得关注的是,光线传媒、万达影视、乐视影业均为纵向整合经营特点突出的公司,在20xx年之后快速崛起。光线传媒从发行环节切入制片,品牌及份额快速扩张;万达影视与万达院线具备“制片-发行-放映”纵向一体化经营基础;乐视影业长于发行,并有乐视网作为新媒体院线渠道支撑。
如果仅考虑国产片市场,光线、博纳、万达、乐视、华谊几大公司发行份额在 60%左右。
20xx-20xx中国电影发行市场集中度TOP10
根据艺恩咨询的数据,20xx年中国电影营销费用从20xx年的11亿元增至20xx年的36亿元,增速从 20xx 年起稳定在 20%至 25%之间。从营销手段和方式上看,新的营销模式层出不穷,有视频营销、整合营销、大数据营销、跨IP营销、移动营销等。影片要素方面,影评和口碑在传播力和影响力方面也远超其他基本要素,这意味着UGC模块价值所在,用户参与并完成整个观影流程的闭环,使得影片再次传播。
4、院线、影院市场分析
我国的“院线制”是在国家行政引导下起步。最初,电影到达观众主要是按照行政区域供片,采取省市县逐级层层发行放映的模式,为了提高发行效率,引入市场化机制,20xx年12月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文化部联合颁发了《关于改革电影发行放映机制的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正式确立了院线为主体的发行放映体制,由院线直接对接发行制片单位,成为我国院线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事件。20xx年6月我国首批30条院线正式成立运营,大多是由当地省市电影公司转制而成,经过十多年的发展,20xx年底,全国共有院线47条,国有院线占主导,但民营院线快速成长渐成主力。
在整个电影产业链中,院线及影院处于中下游,主要涉及电影的院线发行和放映部分,按照现行的票房分账制度,在扣除了 8.3%电影发展基金和税金的净票房中一般可占52%的比例,确保了较好的现金流水平。院线的经营模式主要分纯资产联结、资产联结为主加盟为辅和签约加盟为主三种模式。纯资产联结以万达院线为代表,能够实现旗下影院的统一品牌和统一管理,海外对标院线也大多是这一模式。以资产联结为主加盟为辅的模式以广东大地和金逸珠江为代表,而中影星美、北京新影联和上海联合则是以签约加盟为主、资产联结为辅。
我国现有城市院线的经营模式
截止到 20XX 年底,中国城市院线数为47条,农村院线252条,二者双双增长,但是由于实际上很多农村院线采取得合并运作,因而实际的农村院线数量为231条。未来国内城市院线将在整合、并购之中实现市场集中度的提升、运营效率的提高,形成 5-8家规模较大的龙头院线;另外,农村院线数量则在政策性扩展保护下缓慢增长。
20XX年城市院线总票房为 294.21 亿元,国内47条城市院线中过亿院线达33条,同比增长4条。突破 10 亿院线较 20xx 年增加 4 条到 10 条,主力院线规模进一步扩大,市场维持“一超多强”局面。根据院线年度总票房及增速、市场总额等维度,院线前三梯队为:第一梯队,年总票房在40亿元以上,目前只有万达院线属于此区间,为格局中的“一超”;第二梯队,年总票房在 20-30 亿元之间,分别是中影星美、大地院线、上海联和院线、广州金逸珠江、中影南方新干线5条院线;第三梯队是年总票房在10-20 亿元之间,分别是浙江时代、中影数字院线、横店院线、北京新影联4条院线。
从市场集中度来看,20XX年我国排名前五的院线产出了45.35%的票房份额,低于北美前五大院线53.7%的份额,且远低于韩国和香港的80.00%以上,因此相较成熟市场,我国院线市场的集中度有待提升。
20XX年全球院线集中度情况
在电影院方面,20XX年上半年全国新增影院600家,新增银幕数为2449块,平均每日新增13.5块,全国累计银幕26244块,银幕增长率同比下降6%。
新增影院数增长缓慢与影院上座率普遍低下不无关系,20xx年全国影院上座率不足16%,影院产能利用率严重不足,而20xx至20xx年全国影院平均上座率仅为13%~16%,85%的产能被闲置,这意味着提升上座率与观影频次将大有作为。
5、在线票务市场分析
在线票务服务在智能硬件普及和人口红利的因素下,迅速发展导致市场扩充,但是竞争同质化严重。截止到目前,全国至少80%的影院已经支持线上售票。在移动互联网的大趋势下,预计到20xx年底,支持线上售票的影院比例将至少提升至85%。
在线票务业务有多方切入,包括影评网站、院线、社交平台、入口类APP、团购网站、专业票务网站、电商网站等。下面简单对各类参与方作简单介绍:
影评网站:豆瓣、时光网等以影评、电影评分为重要产品的网站,用户以电影发烧友为主。这类用户对平台的忠诚度高,观影频次高,购买转化潜力大,此类网站线上电影用户资源优势强。但一般不具备充足的资金实力,进行线下影院拓展。影院资源的掌控能力,以及未来对二三线城市的深耕是其未来发展瓶颈。
院线:院线系票务网站建立的初衷在于方便影院会员购票,提高观众的忠诚度。由于直接把控影院资源,院线系票务网站在价格,与制片沟通效率方面,占据优势。院线系票务网站以自己旗下影院为主,影院数量较少是用户不愿意购买的直接原因。
社交平台:由于社交平台已成为电影片方进行电影宣传的重要阵地。口碑作为观众观影前重要的考量指标,对观影转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一个社交关系相对封闭平台,微博在话题发酵,观影舆论形成、影片造势方面均成为其优势体现。
入口类APP:入口类模式主要是在超级APP中嵌入直接支持购票的入口,依托本身的用户优势及产品属性(比如地理属性、支付属性等)关联电影票务。百度入口为:百度搜索+百度地图+百度糯米、微信入口:APP钱包+微信上的院线公众号、支付宝入口:支付宝APP的淘宝电影入口。从BAT三家入口对比来看,百度覆盖更全面,而微信的入口较深、影响购票体验,但是其朋友圈的广告价值意义重大。支付宝的购票导引主要借助低价票推送,竞争手段单一,用户形成习惯购票意识较难。
团购网站:团购网站拥有成熟的O2O商业模式,且目前同时支持在线选座和团购电影票业务。团购类网站线上拥有多年积累的海量生活服务用户和线下全国各线城市的地推、商家资源布局,三四线城市已充分渗透。目前团购的电影票业务开始分化:一类是细分业务,垂直电影发展,以美团为例,单独成立猫眼电影独立运作,目前在在线选座市场占据35.9%的份额。另一类是以百度糯米和大众点评为主,以构建多场景生活消费,给电影票业务做增量。
专业票务网站:专业票务网站成立时间较早,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综合类的票务网站,如格瓦拉、蜘蛛网,还售卖运动场馆等其他票务;一类为电影票专营网站,如卖座网、抠电影。专业化程度高,善于线上、线下活动的策划、实施,专业票务网站有自己的用户社区进行观影评论、互动,用户粘性高,体验性好。
篇2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电力市场营销工作如何开展以适应新市场形势,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供参考。积极应对新变化和新问题,以创新的精神努力做好电力市场营销工作。
一、当前电力市场营销的SWOT分析
1.优势(Strengths)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全国范围的市场化格局初步形成,经济发展从主要受投资能力制约转为受需求增长制约。据测算,我国市场化程度已达到60%。国内市场环境为电力市场化改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我国城市电网、农村电网正在实施改造与建设,将在很大程度上满足用户需求。电力工业已经发展成为比较完整并逐步实现现代化的工业体系,有力地支持电力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2.劣势(Weaknesses)
在电力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电力需求市场变化也呈现以下特点,从而促进了电力企业的营销创新:电力需求市场逐步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需求增长成为电力市场发展的决定因素。各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差异,对电力需求市场的影响增强,电力需求增长地区间的不平衡进一步扩大。电力需求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第二产业仍是电力市场的主体,继续保持快速稳定增长,但其用电比重逐步略有下降,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比重相应提高。工业内部冶金、化工、建材等高耗电行业和纺织、煤炭等传统行业用电比重下降,低电耗、高附加值行业用电比重相对提高。市场机制的作用开始显现,电力价格对电力需求市场的影响日益突出。用户对电能质量和用电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机遇(Opportunities)
我国加入WTO,有利于电力公司积极有效利用各种有效资源,引进先进管理,了解国外市场,扩张业务领域和市场范围,增强公司实力和竞争力。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各界对电力改革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期望,要求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电力市场,以市场和竞争机制取代计划手段,在更大范围内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电力生产、建设、经营各环节的效率和效益,企业竞价上网条件已基本成熟。
4.挑战(Threats)
当前我国电力市场竞争激烈,对电力企业的经营发展提出较大挑战,尤其是在居民生活领域电力与天然气、煤气等的竞争较为激烈。同时现行的电价制度源于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尚没有合理的电价形成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利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企业的自我发展。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市场营销创新发展的措施
1.观念创新
电力企业应认清经营新形势,尽快实现两个转变:思想观念转变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以计划用电为主转变到以电力营销为主的轨道上来。要一切围绕市场转,服从和服务于市场营销的需求,加强对市场营销的领导。牢固树立并不断加强“为人民服务”、“为客户服务”的服务意识,积极改变“人求于我”、“坐等上门”等旧的工作作风,以适应社会需求及群众要求。近几年推出的供电社会服务承诺制达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在承诺的内容上,如果能做到一年一更新、一年一公布,相信会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一些电力企业推出行风承包责任制,层层签订行风责任状,实践证明这是很好的办法。
2.组织创新
我国电力企业要跟踪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模式,调整内部的管理,使之与市场的变化和客户的需要相适应。比如要在城区成立抄表公司,逐步推广公变台区管理,规范营抄秩序,提高用电营抄人员的各方面素质。加快整章建制,出台各项管理制度,对外树立优质服务的企业形象。同时要成立停送电协调办公室,把客户变电站检修、供电企业线路、变电站检修以及客户业扩工程施工结合起来部署,统筹兼顾,特别要考虑客户的生产淡季和节假日。还要在保证安全供电企业营销战略研究生产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夜间作业、带电作业的新途径、新方法。
3.技术创新
首先要对电力市场营销全过程实施计算机网络化控制与管理,促进营销流程应用电子商务技术。在市、县供电企业现有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上,加速营销环节电子化业务流程管理。其次是推进网络电子付费方式,方便客户交费和用电。还要大力推广高精度、长寿命、多功能并具有有效防止智能窃电功能的电表,以遏制窃电歪风屡禁不止的势头。有条件的电力企业可通过系统的电厂监控功能,可以及时下达和监视地方电厂的发电功率曲线,实现发电功率曲线的定值管理。通过对地方电厂的计划监控,有力地支持大网大机组的运作,提高电力企业的整体经营效益。
4.服务创新
电力企业的优质服务主要体现在为客户排忧解难,要真正做到一切为客户着想,让客户感到用电的方便、可靠、快捷、清洁、安全。营销部门的工作人员要勤于走到客户中去了解用电情况,做好用电咨询、普及用电安全知识等工作。营销人员在大客户提出用电申请后,主动上门服务,帮助客户算经济账,为客户提供合理、经济的供电方案,同时提供从设计到施工的一条龙服务。同时要改革电力传统业务,扩大业务范围,给传统业务赋予新的内涵,使老业务焕发新的生命力。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个性化需求将愈来愈突出,电力业务也同样应开发更多的服务项目不断为用户提供个。比如在节能电力建设上,尽可能在现有网络的基础上,适当提高节能建设投入,使用户体验“绿色”服务。
5.市场创新
在新时期下,电力企业要积极运用电价政策,争取市场份额。根据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对大工业客户实行超基数优惠电价、丰水期季节折扣电价,稳定工业用电市场;拉大分时电价差。利用价格杠杆启动分时用电市场。对居民生活用电实行两时段电价,引导居民合理用电;对冰蓄冷空调、蓄热电锅炉及其他蓄能设备实行分时段优惠电价。同时推广用电,增加电能的使用。城市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供电企业应当联合政府部门和用电设备制造商,适时加强宣传力度,鼓励使用蓄热电锅炉、电空调、电炊具,引导消费,力争以电的消费逐步取代燃煤和燃气,增加电力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有率。
6.大客户创新
电力企业的收入保证来源于大客户,是电力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为了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满足大客户的电力需求,在营销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按照不同的规模对大客户进行细分。在细分中,电力企业应将具有特色的客户作为一个市场,然后进行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特产品的市场定位、开发、包装和营销。所以,对大客户的细分,完全是对市场分解的过程,是按市场特征进行分类、重新汇聚的过程。经过筛选和分类,营销者可以更清楚、细致地了解大客户的需求和对产品、业务进行创新。谁能率先细分特定的、有一定规模效益、相对成熟的消费群体,谁就能在业务创新上把握先机。同时当前电入网设备的标准化使各运营商提供的业务、产品趋向高质化,而且电力行业的性质也使服务模式容易被竞争者效仿。因此,推出基于自身网络的新业务、新产品即成为大客户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电力企业研究大客户市场营销策略的时候,必须做到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深入调查、了解大客户及其所属行业的需求特点和发展趋势,把握市场竞争的局势,制定相应的营销、价格、服务和竞争策略,以提高把握、控制和引导市场的能力,实现电力企业的可持续的发展。
三、案例分析——某省电力大客户服务的市场策略
服务以人为本。没有客户经理素质的提高、能力的增强,就不可能有客户的满意。某省电力大客户体系刚组建时,大客户营销人员来自不同的岗位,知识结构和能力差距很大,服务技能也参差不齐。为了将这支队伍建设成一支高素质的服务团队,该省电力企业强练内功,对客户经理的服务技能进行培训。从电力技术、业务到市场营销,从行业解决方案到服务规范,全方位、多层次地进行培训,使大客户经理素质队伍迅速提高。对大客户经理集中培训达6000多人次,培训率达100%。为了锻炼并检验大客户经理队伍,该企业还先后组织了全省大客户经理综合素质大赛、营销技能大赛等,在大客户经理中掀起了“比服务、比技能、比素质”的热潮,一支年轻化、专业化、富有战斗力、能打硬仗的优秀大客户经理队伍成熟起来。同时其在服务管理方面也狠下功夫,以满意度调查为抓手,以考核为手段,取得了明显成效。
四、结语
总之,电力营销是电力企业的核心业务,电力营销工作的质量关系到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决定着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但是电力服务的工作也必将在激烈的竞争中得到历练,服务的水平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学军,刘建安,白起翔.电力市场营销学[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3]杜松怀,温步赢,蒋传文.电力市场[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2]王超,王杜春.论我国电力营销的现状与策略[J].商业经济,2007,(7):61-62.
篇3
关键词:全数字闭路电视系统 视频监控 网络摄像机
中图分类号:TM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8-0100-02
1 引言
火电厂闭路电视系统是火电厂必备的监控系统,其能提供现场直观的图像,供运行人员监视重要设备或区域,也可通过录像进行事故现场的图像追忆[1]。另外,通过与火灾报警系统、安防系统等的连接,可以实现图像的联动控制[2]。
全数字闭路电视系统是当今最为先进的视频监控系统,代表了闭路电视系统的发展方向。与传统闭路电视系统相比,其网络结构得到简化,视频达到高清标准,系统全面实现了数字化和网络化。
当前,根据现有文献及工程实际,尚未有全数字闭路电视系统在国内火电厂应用的报道。
本文将对全数字闭路电视系统如何在火电厂应用进行深入研究,详细介绍其网络结构、设备配置及特点和优势。
2 火电厂全数字闭路电视系统的网络结构及配置
全数字闭路电视系统之所以称为“全数字”,是因为视频从前端图像采集设备输出时即为数字信号,并以网络为传输媒介,基于国际通用的TCP/IP协议,采用流媒体技术实现视频在网络的多路复用传输[3]。
对于火电厂的全数字闭路电视系统,其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到,在前端,火电厂各个监控点的网络摄像机通过区域交换机直接接入闭路电视网络;在后端,设置有视频服务器、存储服务器,用于视频图像的管理和存储;另外,通过运行人员工作站,网络视频解码器及大屏幕LCD显示器,可以实现全厂视频图像的大屏显示和监控。
在网络连接上,前端网络摄像机可以通过超五类双绞线或光纤接入区域交换机,区域网传输速率100Mb/s;区域交换机与主交换机之间通过单模光纤连接,主干网传输速率达到1000Mb/s。另外,闭路电视系统也可与电厂MIS系统通过单模光纤连接,电厂管理人员可根据相应权限对全厂视频图像进行监控。
与当前火电厂主流的闭路电视系统相比,全数字闭路电视系统不仅在网络结构上更加简化,同时在设备配置上也更加先进。当前火电厂主流闭路电视系统的网络结构图如(图2)所示。
对比(图2)与(图1),可以看到,两者的最主要区别在于前端设备。当前主流闭路电视系统的前端为模拟摄像机,其必须通过视频编码器才能生成数字视频信号;而全数字闭路电视系统前端的网络摄像机可直接输出数字视频信号。另外,网络摄像机清晰度可达720线以上,像素达100万,而模拟摄像机的清晰度通常只有500线左右。显然,全数字闭路电视系统的网络结构更简化,视频图像的清晰度更高。
3 全数字闭路电视系统的特点和优势
如上所述,全数字闭路电视系统在设备配置上得到优化。与当前主流的模拟摄像机+视频编码器方案相比,减少了视频编码器、光端机及光端机箱等多种设备,同时由于网络摄像机能通过双绞线或光纤直接接收控制信号,不再需要控制用屏蔽电缆。通过设备及电缆的优化,不仅减少了相关投资,而且降低了由于这些设备故障导致系统部分不可用的几率。
另一方面,相比于标清的模拟摄像机,网络摄像机的一大优势便是其高清晰度的视频图像输出。高清图像更利于运行人员对生产过程进行正确判断,同时对电厂的安全防范也更加有效。另外,高清录像也为事故现场的图像追忆提供了更好的保证。
此外,对于全数字闭路电视系统,运行人员可以直接通过每台摄像机的IP地址远程登录各个网络摄像机的管理界面,对摄像机的时钟、图像亮度、图像对比度、图像码流速率等进行设置,还可对摄像机登录权限进行修改[4]。
正是由于全数字闭路电视系统具有以上特点和优势,使其成为当今最先进的视频监控系统。
4 全数字闭路电视系统的设备造价
全数字闭路电视系统与当前主流闭路电视系统相比,在网络结构、设备配置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那么在设备造价方面,两者有怎样的比较呢?
下面以某新建大型火电厂的闭路电视系统设计方案为例,对比全数字网络摄像机方案与模拟摄像机+视频编码器方案的设备造价。其中,两者所采用的高速球机、一体化摄像机均选用相同的某一主流进口品牌,工业级液晶显示器及交换机同样选用进口品牌。
从(表1)可以看到,与模拟摄像机+视频编码器方案相比,全数字网络摄像机方案的造价要略高一些。造价高的设备主要是前端的网络摄像机。由于网络摄像机的优越性能和技术先进性,使其成本较传统模拟摄像机要高。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的进一步接纳,网络摄像机的成本会逐步降低,从而使其性价比更高,竞争力更强。
另一方面,全数字闭路电视系统在线缆使用上更加优化。在表1的网络摄像机方案中,前端摄像机与区域交换机之间全部采用光纤,从而实现了全数字、全光纤的闭路电视系统。这样做不仅使视频及控制信号在现场复杂的电磁环境下具有非常强的抗干扰性,并且在线缆造价上较模拟摄像机+视频编码器方案更为节省,从而实现了系统的优化配置。
5 结语
通过以上对比研究,可以看到,全数字闭路电视系统具有更简化的网络结构,更先进的设备配置以及更清晰的视频图像,可以明显提升火电厂的视频监控水平。
在设备造价上,与当今主流闭路电视系统相比,全数字闭路电视系统略高一些。但随着市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占设备造价比重较大的网络摄像机成本会进一步降低,从而使全数字闭路电视系统的性价比更高。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火电厂采用这种更先进的闭路电视系统。
参考文献
[1]张江南,毋晓山,张鸿久,赵延平.火电厂工业电视设计方案探讨[J].河南电力,2009,(2):15-16.
[2]贺晨鸿,许晔,侯一楠,邵文远.大朝山电站工业电视系统及技术问题解决方案[J].水力发电, 2005,31(2): 62-64.
篇4
[摘要]:本文以2007-2008年在我国上映的172部电影为样本,使用百度的网络调查数据,以多因素方差分析模型为基础,从实证的角度验证了明星影响力和导演影响力对电影票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明星影响力对电影首映周票房有显著作用,但对总票房影响不显著,导演影响力对电影总票房、首映周票房的影响都显著,这说明在我国电影市场导演的影响力对电影票房的作用更大。
Abstract: This research is an empirical study on star power and director power and their influence on box office performance. Based on 172 films released in China during 2007—2008 and through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tar power has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opening week box office performance, but does not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otal box office performance; director power influences both opening week and total box office performa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director is a more crucial factor to box office performance in Chinese film market.
Key words: Star Power; Director Power; Box Office Performance; Empirical study; Statistical analysis
明星和导演是电影产业中最为重要的创意人才,明星凭借其广受赞誉的演技、为观众所喜爱的性格特征,吸引众多注意力,从而具有商业价值。导演作为电影生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影片的创意质量和艺术风格。从较早的商业大片如《无极》、《满城尽带黄金甲》到最近热映的《画皮》,商业大片中知名导演和明星的黄金组合似乎屡试不爽地创造了一个个票房奇迹。然而在大众传播时代,影响电影票房的因素无疑是错综复杂的,西方媒介经济学的研究表明电影的导演、明星、制作成本、广告费用、发行商、档期、获奖、观众对影片的质量评价等因素都会影响到电影的票房成绩(Litman,1989;Sochay,1994;Sawhney & Eliashberg,1996;Chang & Ki,2005;Liu,2006;Hennig-Thurau,Houston & Walsh,2006)。
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我们发现有两个问题需要深入:第一,西方媒介经济学中有关明星、导演对票房的影响多以美国或北美市场为研究对象,那在我国这个电影产业化未像北美那样高度成熟的市场,明星和导演是否会影响票房?第二,我国明星制研究现在还处于对明星商业价值的认识(万传法&朱枫,2008)、打造气质明星(段运冬,2008)等廓清思想的阶段,导演研究多数集中在文本研究,对他们的商业影响力,尤其是导演影响力与电影票房的作用关系还有待深入。在电影成为核心文化创意产业的语境下,从实证的角度出发,研究明星、导演对电影票房的短期、长期影响,研究二者的交互作用对电影票房的影响,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的研究目标是从实证的角度验证明星影响力及导演影响力是影响我国电影票房的因素。第一部分是相关文献回顾,译介西方媒介经济学中电影票房的研究成果;第二部分是研究方法和数据收集,探讨通过网络具体量化明星影响力和导演影响力的方法,介绍本文使用的多元方差分析方法;第三部分是分析与讨论,通过对我国2007年元月到2008年10月间上映的172部影片的统计学分析,验证明星影响力、导演影响力与电影票房的作用,第四部分是研究结果及其意义。
一、文献回顾
(一)西方电影票房的相关研究
李特曼(1989)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电影票房的研究可谓初步建立了电影票房的预测模型。他以1981到1986年在美国播出的697部电影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初步建立了电影票房的预测模型。李特曼用影片的租金收入作为考量电影票房的因变量,影响电影经济成功的自变量被划分为三大部分:创意、发行/上映时间以及电影营销。创意部分的变量有影片类型、美国电影协会(MPAA)的电影分级、熟悉的故事、出品国、明星、导演、生产成本、影评等,其中影片类型的确定主要参考美国杂志《电视指南》(TV Guide)。发行/上映部分的自变量有发行商、发行日期、发行模式、市场力量等,而电影营销部分的自变量有发行公司的营销能力和是否获奖等。各部分的变量及其操作定义如表一所示:
表一:李特曼票房模型中的因变量及操作表
(注:表一系作者根据原文整理绘制)
将上述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影片租金收入进行层次回归,得到的回归方程式:
Y= -28.482ⅹ106+7.232ⅹ106顶级导演+14.846ⅹ106 明星+11.818ⅹ106 科幻+13.858ⅹ106 续集+24.932 ⅹ106奥斯卡提名―4.966ⅹ106剧情+6.972ⅹ106影评+ 3.814ⅹ106大发行公司。将一部影片的具体变量值代入上述回归方程式,即可得到该片用于考量票房的租金收入,预测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一部影片所产生的经济收入。此后李特曼的票房研究模型为后来电影票房预测以及电影经济成功的预测性研究提供了基本思路和方法,后来的研究模型加入了其他变量,名称虽然各不相同,但可以从这里找到源头。
德国魏玛大学的媒介经济学家Hennig-Thurau & Walsh(2006)的研究则深入地探讨了影片电影自身因素、市场营销以及非制片因素对电影票房的影响,因变量为影片的短期票房(STBO)和长期票房(LTBO), 影片自身因素细分为导演影响力(Director Power)、明星影响力(Star Power)和文化熟悉度(Cultural familiarity);市场营销的自变量分为广告(Advertising) 及暑假发行(Summer release),非制片因素又有影评(Reviews)、获奖(Awards)及观众的感知质量(Consumer perceived quality),模型图见图1:
图1:Hennig-Thurau模型因素关系及对电影票房的影响图
通过路径分析,Hennig-Thurau对于明星影响力与票房的关系影响有些出乎意料之外,明星影响力对电影的短期票房没有直接影响,但有微弱、间接的负面影响(其路径系数为-0.25);明星影响力对电影的长期票房也没有直接影响,对长期票房也只有微弱、间接的负面影响(其路径系数为-0.53);导演影响力对电影的短期票房没有影响,对电影的长期票房有着直接的正面影响(其路径系数为.066)。Hennig-Thurau还发现对电影短期票房、长期票房起最直接作用的是生产成本(其路径系数分别为.662和.541)。
从较早的李特曼到近年的Hennig-Thurau的电影票房模型研究,都将导演影响力、明星影响力置于电影票房模型的框架下,虽然研究结论有所不同,有些甚至相悖,这正反映出电影作为文化产品,其市场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探讨作为创意人才的明星和导演,对电影票房或电影的经济收入的影响,首先面临的是如何量化明星和导演影响力的问题。
(二)明星影响力量化方法的相关研究
明星之所以为明星,是因为明星具有“广受赞誉的演技、为观众所喜爱的性格特征,吸引了众多注意力,具有票房影响力和保障投资安全的能力”(Albert,1998)。因此,西方媒介经济学家在量化明星影响力(Star Power)的方法也有所不同。第一种使用虚拟变量[1](Dummy Variable),较早进行美国电影票房预测研究的李特曼(Litman,1989),在其《电影成功的经济学预测:八十年代人的体验》(Predicting Financial Success of Motion Pictures: The 80’s Experience)一文中,根据《国际电影年鉴》(International Motion Picture Almanac)的排名,看一部电影是否由排名前十位的明星出演。Sawheny & Eliashberg (1996)根据美国权威娱乐杂志《综艺》(Variety)上刊登的具有票房价值的明星名单,看一部电影是否由其中的明星出演;量化明星影响力的第二种方法是直接使用商业机构 “好莱坞报道”(The Hollywood Reporter’)的明星影响力指数,该指数对全世界主要国家中具有票房号召力的一千多位明星进行排名和打分,其中得分在87.5至100的明星影响力最强,为一线明星;得分62.5至87.49的明星次之,为二线明星;得分载37.5至62.49的明星具有一定影响力,为三线明星,得分在37.49以下的影响力较小或无影响力[2]。Hennig-Thurau(2006)做票房预测模型时就使用了“好莱坞报道”的明星影响力指数,并对结果进行了加权处理。对于一线明星权重为1.00,二线明星权重为.50, 三线明星权重为.25,第四类明星权重为.125。直接使用“好莱坞报道”明星影响力指数的还有Elberse,Eliashberg(2003);Ainslie,Dreze,Zufryden(2005);第三种量化明星的基本思想认为明星影响力实际上是品牌影响力,一部电影中的明星,与其他品牌要素一起,构成了电影品牌。基于此,Chang & Ki(2005)选择了明星最近出演的一部电影票房成绩和该明星所有出演的电影的票房成绩之和来衡量其影响力。前者代表了该明星现在的品牌影响力,而后者则反映了该明星长期累积的品牌影响力。
从研究结果上看,研究者对明星影响力的作用及性质颇有争议。一些研究发现影片收入与使用明星没有显著关系(Litman,1983;Litman & Ahn,1989;Ravid,1999;Elberse,2007)。一些则发现电影的总票房收入、周票房收入和首映周票房收入明星的等级有关, 一部电影中明星的等级越高,该电影的收入也越高(Litman & Kohl,1989;Sochay,1994;Ainslie,Dreze,and Zufryden,2005)。Litman比较了他1983年和1989年的研究结果发现明星虽然对影片租金收入有影响,这种影响的重要性在下降(Litman & Kohl,1989);Sochay发现明星对电影租金收入的影响只存在于少数票房排行位于前四名的影片,对多数影片的租金收入影响并不显著(Sochay,1994)。至于明星影响力的性质,德国魏玛大学媒介经济学家索斯顿汗宁如奥(Thorston Hennig-Thurau)发现明星影响力对电影的短期票房和长期票房都有微弱、显著、间接的负面影响,索斯顿分析其原因时指出这种情况的出现说明多数明星对电影票房的贡献并不大,票房影响力只存在与少数几个巨星身上。Chang & Ki(2005)也发现明星只对首映周的票房有积极影响,而对电影总票房的影响是负面的。
(三)导演影响力量化方法的相关研究
导演对票房影响的实证研究没有明星密集,一些研究者没有把导演影响力(Director Power)作为影响电影票房的变量(Sochay,1994)。 导演和明星都是电影产业中最重要的创意人才,衡量其影响力的逻辑因此也是一致的。第一种方法也使用虚拟变量,看该导演是否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或提名,如Litman & Kohl(1989)就是看该导演前四年的影片是否有获得奥斯卡奖或提名。第二种直接使用“好莱坞报道”的导演影响力指数(Elberse and Eliashberg,2003),第三种使用该导演的影片平均票房,如Hennig-Thruau,Houston & Walsh(2006)使用的是该导演最近三部影片的平均票房,Chang & Ki(2005)把该导演最近一部影片的票房收入、该导演的所有影片的票房之和作为衡量导演影响力的两个变量。
导演影响力与电影票房之间的关系也存有争议。一些研究者发现顶级的导演对电影首映周票房有正面影响(Litman and Kohl,1989),但也有未发现导演影响力会对首映周票房造成影响(Thorston Hennig-Thurau,2006;Chang & Ki,2005)。导演影响力与总票房收入关系不显著(Chang & Ki,2005;Hennig-Thurau,Houston & Walsh,2006)。
(四)本文的研究假设
明星影响力、导演影响力与电影票房收入之间看似矛盾的研究结论实际上揭示了电影作为文化产品市场的复杂性,不同国家,不同市场的情况差异巨大,上述研究基本上是以美国或北美电影市场为主,本文立足于中国电影市场,探讨明星影响力与导演影响力对电影票房的作用。鉴于上述结果和中国电影市场的情况,我们从总票房、首映周票房来研究明星影响力和导演影响力对电影票房的影响,总票房反映了一部电影的长期、积累性的票房收入,首映周票房反映了一部电影的短期时效收入。由此我们假设如下:
H1:明星影响力对电影总票房有显著影响;
H2:明星影响力对电影首映周票房有显著影响;
H3:导演影响力对电影总票房有显著影响;
H4:导演影响力对电影首映周票房有显著影响。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收集
本文以2007—2008年10月在我国上映的172部电影为样本,因变量为总票房及首映周票房,自变量为明星影响力及导演影响力。电影票房的有关数据[3]来源自国际票房专业网站boxofficemojo.com,该网站是权威的票房数据网站,并在Thorsten、Chang & Ki等电影票房研究中使用,统计软件为SPSS 13.0 for Windows。
(一)明星、导演影响力研究方法的挑战
我国明星影响力和导演影响力的研究首先面临的是量化方法上的挑战,运用西方明星影响力和导演影响力的方法来量化我国电影市场上的明星和导演有相当局限性。首先,我国没有类似于《综艺》、《国际电影年鉴》这样的明星排名。限于研究条件,笔者无法直接使用“好莱坞报道”的明星影响力指数和导演影响力指数,况且,该影响力指数能反映这些影星和导演在欧美的影响力,未必能反映在中国的影响力;至于采用平均票房来衡量明星和导演的影响力,由于权威的票房数据,尤其是2007年以前的电影票房数据不易获得,使得这一方法的实施也不太可能。
互联网时代网络的影响力日益强大,不少门户网站都有专门的娱乐频道,报道最新娱乐资讯,并由观众对明星、影片质量、导演等分数评价,并提供分数和评分人数等信息,成为研究明星影响力和导演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以百度娱乐频道为例,赵薇、成龙、梁朝伟等明星无论在得分还是评分人数方面都高居榜首,这些信息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和代表真实的社会影响力。此外,使用网络、产业库等间接来源的次级数据既可以节省人力物力,又有利于研究者进行动态分析和横向的验证研究,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和信息社会的时代特征。
鉴于此,笔者使用了百度娱乐频道的评分及评分人数作为衡量明星影响力和导演影响力的指标。根据国际著名网站Alex的访问量排名,百度是我国访问量最大的网站;百度对明星、导演的网络评分由十颗星组成,代表0-10分,直观反映出各明星和导演在观众中的评分,评分人数的多少则表明了他们的被关注度和人气,该明星或导演的影响力是分数和评分人数的乘积,如成龙的评分为9.0分,有2800人评分,成龙的明星影响力为9.0ⅹ2800=25200,列男明星之首。 明星及导演影响力的相关数据,取自2008年10月29日—30日的百度娱乐频道。
(二)多因素方差分析模型
笔者拟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来验证研究假设。多因素方差分析模型可以同时研究多个因素对因变量的影响情况,基本思想是变异分解即根据资料类型和研究目的,将样本的总变异分解为若干个部分,除有一部分代表随机误差的作用外,其余每个部分的变异分别代表了某个影响因素的作用(或交互作用),通过比较可能由某因素所致的变异与随机误差的大小,借助F分布做出推断,即可了解该因素对结果变量的影响是否存在(张文彤,2007)。
由于多元方差模型通过分析组间与组内的方差,从而发现多个因素的作用,在此我们将明星影响力和导演影响力各自再细分为三级,以发现不同等级的明星和导演对电影票房的影响。第一级为排名前20位的明星,其中有赵薇、成龙、梁朝伟等明星。Litman(1989)认为排名前20的明星是否对票房有号召力,我们的数据显示排名前20的明星,其影响力得分也在1,000分以上的,影响力强;第二级明星得分从100分至1000分,具有一定影响力,第三级明星从0—100分,影响力较弱或几乎没有影响力。导演影响力也分为三级,1000分以上的为第一级导演,影响力强,100分至1000分的为第二级导演,具有一定的影响力,0—99分为第三级导演,影响力较弱或几乎没有影响力。
表二:明星影响力及导演影响力描述性数据
三、结果与讨论
以首映周票房、总票房为因变量,以演员影响力等级和导演影响力等级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两个因变量的校正模型均显著(p=.000
明星影响力等级对电影首映周票房有显著影响(p=.009
明星影响力对总票房无显著影响(p=.683>.05),这是由于电影放映后,口碑传播是决定电影票房的重要因素(Liu,2006;Fiona,2005),电影正式发行之前到首映周这段时间口碑传播最为活跃。影片正式发行之前,观众对影片的期望值较高;首映周后观众的态度倾向批评,口碑传播因此对电影总票房以及首映之后的票房收入具有显著影响(Liu,2006)。
导演影响力在总票房和首映周票房都显著(p=.014< .05以及p=.000< .05),说明在我国电影市场上导演对票房的影响力比明星大,这其中有两个原因。首先,相对于导演较为稳定的影响力,明星的影响力波动较大。如今我国电影市场上的极具影响力的导演如张艺谋、陈凯歌等,都是我国第五代导演,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独立导演影片如《红高粱》、《黄土地》,到90年代的《我的父亲母亲》、《霸王别姬》和较近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和《梅兰芳》,这些导演保持了持久的创作生命和影响力,形成了鲜明的艺术风格。相对而言,演员这个职业的推陈出新更快,明星更易成“流星”,只有少数明星能够有较为稳定的影响力,即使如此,其中很多明星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也转向做导演。其次,导演影响力对电影票房的显著影响源于我国电影生产中的导演中心制,即在影片生产的全过程中,导演是最核心的创意人员,掌握着影片的艺术创作领导权,但实际上由于我国电影生产的制片人制度还不够成熟,导演的职能和权限远远超越了创意范畴,成为拥有投资立项、资金使用、决定演员任用等多种大权在握的核心人物(刘飞,刘跃,2008),由此能迅速捧红无名演员成为冉冉明星。
明星影响力等级与导演影响力的交互作用对首映周票房没有显著性影响(F=1.023,df=3,p=.384>.05),这一结果是较为意外的,原因是导演和明星各自的影响力对首映周的作用较大,但二者的交互作用对总票房有显著性影响(F=4.5000,df=3,p=.005
四、实践意义及未来研究方向
本文是对明星影响力及导演影响力的实证研究,结果证明明星影响力对电影首映周票房有显著作用,但对总票房没有显著影响;导演影响力对电影总票房、首映周都有显著作用,二者的交互作用对电影首映周票房的影响不显著,但对总票房有显著影响。
电影是高风险的文化产业,动辄千万的高投入与结果的不可预测,会产生十部电影,八赔两赚的高风险(Vogel,2001)。厘清影响电影票房的因素,对于降低电影产业的市场风险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的研究结果证实了导演影响力及明星影响力会对电影票房产生影响,且导演影响力对电影票房的影响更大,明星对电影首映周票房有显著影响,但对总票房影响不显著, 明星的高额片酬是否有所值是业界需要深思的问题。
本文是对电影票房及其影响因素的探索性研究,以期建立我国电影产业票房预测模型的构建提供基础性理论支持,研究除了明星、导演之外还有哪些因素影响我国电影票房,建立适合我国市场情况的票房预测模型,是本文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文抛砖引玉,希望籍此引起对电影票房研究的更多关注。
[注释]
[1]Dummy Variable是指虚拟变量,也叫哑变量,是指一些非连续的分类变量,常用0或1这样的二分法来表示,比如在社会调查中的性别,这里的虚拟变量是指一些如生产国、是否获奖等。
[2]查看“好莱坞报道”的明星影响力指数为收费服务,每查看一位明星的影响力指数,需要付费9.9美元。
[3]本文电影票房数据来自boxofficemojo.com/intl/china/,数据收集时间为2008年10月28日。
[参考文献]
[1]段运冬(2008).文化价值的缺失:制度转译中的明星制.当代电影,(7).[ Duan Yundong (2008). The System of Celebrity in Different Translations. Contemporary Cinema, (7)]
[2]刘飞,刘跃(2007).制片人决策,迈向成熟产业的必由之路.电影艺术,(6). [Liu Fei & Liu Yue, Producer System, the Inevitable Road to Fully-Fledeged Industry. Film Art, (6)]
[3]万传法,朱枫(2008). 电影产业中的明星与明星制.当代电影,(7).[ Wan Chuanfa& Zhu Feng, (2008). The Star and Star System in the Film Industrialization. Contemporary Cinema, (7).]
[4]张文彤(2007).SPSS统计分析高级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Zhang Wentong (2008). Advanced Course on SPSS Statistical Analysis. 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
[5]Ainslie, Andrew, Xavier Drèze, and Fred Zufryden (2005). Modeling Movie Lifecycles and Market Share. Marketing Science,24 (Summer), 508–517.
[6]Chang, Byeng-Hee and Ki ,Eyun-Jung (2005). Devising a Practical Model for Predicting Theatrical Movies Success: Focusing on the Experience Good Property. Journal of Media Economics, 18, 247-269.
[7]Elberse, Anita and Eliashberg, Jehoshua (2002). The Drivers of Motion Picture Performance: The Need to Consider Dynamics, Endogeneity and Simultaneity, working paper, The Wharton School,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8]Fiona Sussan(2005).The Added Value of Online Word –of–Mouth (eWOM) to Advertising in New Product Adoption: An Analysis of the Movie Industry, Doctoral Dissertation, The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
[9]Hennig-Thurau Thorsten, Houston B. Mark, and Walsh, Gianfranco (2006). Determinants of Motion Picture Box Office and Profitability: An Interrelationship Approach. Review of Managerial Science.
[10]Litman, Barry R. (1983). Predicting Success of Theatrical Movies: An Empirical Study. Journal of Popular Culture, 16,159-175.
[11]Litman, Barry. R. and Kohl, L. S. (1989). Predicting Success of Theatrical Movies: The 80’s Experience. Journal of Media Economics, 2, 35-50.
[12]Liu,Yong (2006) .Word of Mouth for Movies: Its Dynamics and Impact on Box Office Revenues. Journal of Marketing, 70(July),74-89.
[13]Ravid, S. Abraham (1999). Information, Blockbusters, and Stars: A Study of the Film Industry. Journal of Business, 72 (October),463–92.
[14]Sawhney,Mohanbir S. and Eliashberg, Jehoshua (1996) . A Parsimonious Model of Forecasting Gross Box-Office Revenues of Motion Pictures. Marketing Science,15,113-131.
[15]Sochay, Scott (1994). Predicting Performance of Motion Pictures. Journal of Media Economics, 7,1-20.
篇5
关键词:电力市场;电力营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
作者简介:游文霞(1978-),女,湖北嘉鱼人,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副教授;刘会家(1969-),男,湖北大冶人,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副教授。(湖北 宜昌 443002)
基金项目:本文系“电力市场与电力营销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201004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3-0036-03
三峡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起源于1988年开办的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和其他高校不一样,该专业主要为电力行业培养高级专门技术人才。随着电力工业的飞速发展,“智能电网、特高压、新能源”特征逐步呈现,技术与管理也已开始走出国门,加之始自2003年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提出,对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现有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由于缺乏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基础,无法立即适应电力系统市场化运作管理的需要,与此同时,一般经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由于不了解电力系统的物理概念、运行与控制规律而无法从事以系统潮流计算和优化为基础的电力市场交易方面的工作,电力行业迫切需要同时掌握电气工程、经济学、管理学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有必要在三峡大学原有的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国家特色本科专业培养计划的基础上加强电力市场营销与管理方向的专业课程建设,培养既熟悉电力工程专业技术知识又掌握电力行业管理和电力市场机制的新型人才,以满足电力工业和电力企业改革的需要。
电力市场与电力营销方向是对三峡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优势学科的继承和发展,课程设置应该建立在现有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基础上,主要增设电力经济分析与管理等领域的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强调电力系统专业知识与经济管理基础知识、电力经济专门知识的相互结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传统融合创新。
本文从人才培养目标、理论课程体系构建、实践教学内容设置、专业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出发探讨了三峡大学该专业方向的建设。
一、人才培养目标
电力市场专业方向培养的是现代电力工程应用型人才,学生应该既能够胜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技术工作,又具有从事电力企业、电力项目经济分析和营销管理等工作的能力,学生在具有比较系统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所必需的基础学科理论、较宽厚的电气工程领域专业技术知识的基础上侧重于必备的电力企业经济运行理论基础和经济管理理念的培养。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掌握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经济学与管理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泛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电力市场与电力营销方向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的实际工作能力。培养的学生可在电网企业、发电企业、电力设计院、电力建设企业、电力技术研发企业、电力技术经济咨询机构以及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其他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电力规划、电力企业战略、电力体制改革与电力市场、电力政策研究、电力需求与营销、电价、电力项目投资与项目可行性研究、电力工程项目概预算和电力工程管理与教育等方面的工作。
二、课程体系结构
电力市场与电力营销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应该在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所必需的基础学科理论与电气工程领域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掌握与经济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经济技术指标体系及发电、供电、基建计划的编制方法和管理程序,熟悉电力现状和发展规划,掌握电力市场、电力企业、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等知识。学生具有扎实的电力理论基础,能够应用系统的思想、经济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和计算机应用技术解决电力技术与经济实际问题。
在设置电力营销与管理专业方向课程时,充分考虑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模块、电力市场营销与管理方向的课程模块的特点,并注意它们之间的融汇与贯通。课程构建主要分为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两大块,如图1所示。
其中,理论部分是实践教学的基础,而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都是围绕三峡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现有的人才培养计划展开,是对其的有效补充。
1.理论课程体系
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原有的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基础上,主要增设了以下专业方向模块主干课程:电力系统经济学基础[1]、电力市场[2]、电力市场营销[3]、电力企业管理。[4]如图2所示。
下面分别给出了这四门理论课程的教学目的与教学任务。
(1)电力系统经济学基础。主要侧重于让学生了解各种能源转换成电力并在其传输、分配和利用过程中与之相关联的各种经济关系及其与国民经济有关部门之间发生的经济联系。掌握电力经济学以及与之相关的具体技术、系统研究中广泛应用的计算方法和经济学知识。
(2)电力市场。系统地介绍电力市场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使学生了解电力工业和电力市场的整体框架及其市场结构,掌握电力市场运营所需要理解的电力市场的各个细分市场、功能运行及其方式,从而为了解电力工业的管理体制和基本的市场运行规律打下基础。
(3)电力市场营销。该课程立足全面、系统地阐述电力市场营销的理论基础与理论体系,主要介绍现代电力营销理论、策略、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树立电力市场观念、竞争观念和效益观念,了解电力市场营销研究、开发、策划和管理及国际电力市场营销与网络营销等相关内容。
(4)电力企业管理。让学生了解电力企业的一般概况和管理的产生与发展;了解电力企业的性质、电力企业管理组织与管理制度、电力企业管理人员的作用及素质和电力企业管理的方法、艺术以及电力企业文化,为进入社会参加实际的经济活动及电力企业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培养学生企业管理的素质和能力。
考虑到电力系统本身是一个包括使用各种能源的发电站、各电压等级的输电线和各种电压用户的复合体,同时还涉及到系统经济、安全地运行以及日益受到关注的电力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是包括经济、技术和社会为一体的庞大系统,需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系统工程的方法解决好有关的技术与经济问题。因此,为加强学生经济优化的思想和系统管理的理念,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理论与方法分析、解决电力系统运行与管理中的经济问题,进一步推荐系统工程、决策支持系统、电力企业生产运营管理、电力工程概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等选修课程。
2.实践教学课程
现代电力工程应用型人才应具有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普遍受到关注的问题。在实践课程的设置方面注重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并将这种工程意识的培养体现在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之中。
图3给出了电力市场与电力营销专业方向模块实践课程体系结构。课程设计包括:发电厂经济运行课程设计、电力营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对该方向各门专业基本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综合实验包括:电力经济综合实验、电力市场仿真实验、[5]电力市场信息化案例分析实验。通过综合实验的训练让学生了解专业的知识体系及其每个知识点的工程背景、解决了什么样的工程问题及其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等,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有专业知识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材与师资队伍建设
1.专业教材建设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教材的质量直接体现着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发展水平,也直接影响本科教学的质量。为适应新时期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素质人才的需要,该专业方向模块课程的教材采用选购国内外先进教材与自行编写特色教材的组合方式。
根据课程体系结构,通过对比相关教材,目前每门理论课程的教材指定一本国内外的先进教材作为讲课教材。[1-5]另外,根据相关理论的研究热点与研究进展,提供5~7本相关教材作为参考教材。理论课程教材与参考教材的选择要求体现现有专业课程与增设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课程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教材内容要求具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力求反映本专业的前沿发展。
与此同时,该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主要面向我国电力工业。实践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电气工程专门人才。实践教材应该体现“设计型、综合型、培训型”的鲜明行业特色,所以,实践教材采用自编教材,编写过程中教材要求突出专业学科特点,注重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目前,这项工作正在积极进行之中。
2.师资队伍建设
专业建设的关键是师资队伍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是专业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是专业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师资队伍建设的任务主要在于教师队伍结构优化和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
电力市场与电力营销专业方向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形成了教学经验丰富、思想活跃、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对教学工作高度负责、对学生严格要求、爱岗敬业、团结拼搏、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团队。现有教授2名,副教授2名,讲师3名。为了进一步了解行业特点,掌握行业需求,教师们积极与电力行业各企业、研究院所进行交流沟通,到电力部门进行挂职锻炼,深入供电局客户服务中心,建立了宜昌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产学研”基地。教学团队还承担了诸如电力系统负荷预测、区域电力系统无功补偿规划等多项相关的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项目,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区域客户直供电进行试点。同时,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科研课题讲授相关理论知识,使得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与科学研究能力相长,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
当前,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稳定骨干教师队伍,造就拔尖人才,培养若干名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形成和聚集一批在国际、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学术创新团队,建成一支整体水平较高、充满活力的适应学校事业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
四、总结
电力市场与电力营销方向的设置是三峡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适应电力行业需求开设的新方向。已有该专业方向的学生毕业后分配到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各地级市的客户服务中心、市场部等相关部门,单位对其工作表现反映良好。
本文在分析了三峡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现有人才培养方案知识体系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在该专业增设电力市场与电力营销专业方向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探讨了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理论课程体系结构、实践教学内容设置以及专业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
参考文献:
[1][英]丹尼尔,戈兰.电力系统经济学原理[M].朱治中,译.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2]刘秋华.电力市场营销管理[M].第二版.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3]杜怀松.电力市场[M].第二版.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篇6
关键词:电力;市场开拓;营销管理;研究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commo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lectricity market development and marketing are analyzed deeply from the aspects of how to develop the the electricity market and establish the new image of a enterprise. And the various marketing concepts and strategies are researched comprehensively and the important roles of strengthening the market development in marketing management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electricity; market development; marketing management;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 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0引言
随着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供电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工作日见困难,市场销售竞争压力增大。当前形势下,怎样做好电力市场开拓,已经成为供电企业营销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供电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1我国电力市场的营销现状
1.1 国内经济趋势问题
当前,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电力基础设施投资明显加大,电厂电网建设有了飞跃发展,同时,市场经济也逐步规范,任何行业的垄断格局都将被打破,因此,供电企业必须要适应各种局势,建立并完善自己的市场。
1.2 用电管理规范问题
由于农村用电管理薄弱,那些所谓的“人情电”、“关系电”、“权利电”现象依然相存在,有些地方甚至偷窃电现象猖獗,这些损失势必要分摊到用户身上,造成电价成倍增长,这不仅增加了农民负担,挫伤了农民用电的积极性,还损害了用户利益,同时,也损害了供电企业的形象。
1.3电网后续建设问题
现在的电网结构中,绝大部分供电线路过度老化,变压器多为非节能型的。因此,电网后续建设跟不上,投资布局不够合理,也是制约电量增长的关键。
2 电力市场的竞争态势
2.1 服务质量要求
市场经济的核心是客户至上,目前,用户要求供电企业提供更多的优质的服务,对供电企业不规范的现象投诉增加,这就要求供电企业必须依法经营,规范优质服务,促进营销。
2.2 价格问题
在现行政策体制下,随着先进技术的发展,新的技术设备使得电能以外的能源设备(如燃煤、天然气设备)的可控性、方便性接近或赶上使用电器的性能。在此基础上人们可以通过经济性分析比较选择使用能源,造成电力边界市场的日趋激烈的竞争。
2.3高素质营销人员缺乏
未来的供电企业要在服务市场上赢得并捍卫自己的一席之地,就必须把不断提高优质服务水平作为促进电力的市场营销的自觉行为,体现在整个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使每一个电力营销人员都为企业的社会形象负责,真正树立全员营销的观点。
2.4旧的经营理念应当转变
多年来电力企业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使得电力企业的领导和员工安于现状,无竞争意识,仍存在垄断经营管理的优越感。未来,电力企业的出路在于改革,改革的中心在于转变市场营销观念,把电力生产和市场营销观念相结合,从组织上、经济上、技术上、人员素质上采取相应措施,供电企业只能坚持优质服务和客户至上的原则,才能不断拓展市场。
3 影响市场开拓的因素
3.1 服务跟不上
由于仍营销滞后于用户的需求,电力企业对大量终端用户的特性缺少分析研究,没有完整的售前、售后服务体系,这不仅制约着电力销售,也无法充分满足居民用电需求。
3.2 手段跟不上
由于电力企业信息掌握效率不够迅速,所以,对用电市场及用户消费需求、心理预期、用电潜力分析还不够,不能及时了解用户生产经营情况及设备的增减容量情况,对用户用电潜力挖掘深度不够。
3.3 观念跟不上
目前,电力企业对优质服务的认识仅限于上街宣传、发传单、微笑服务、售电所设施更新等表面现象,没有触及加快办电速度、提高供电稳定性、减少停电损失等深层次服务问题。
3.4 体系跟不上
电力企业内部管理是最突出的表现是电力营销和客户服务还是少数职能部门的事情。而不是企业各职能机构的共同任务。
3.5 策略跟不上
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电力企业应调整好自己的营销策略,去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要树立崭新的营销理念,并通过企业努力,以成熟的交换和履行承诺的方式,使各方目标得以实现,达到双赢的效果。
4 创新开拓市场策略
4.1 创新管理结构
通过电力客户服务中心,将营销管理、配网管理、电网规划、电力调度、财务和服务等部门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配合衔接,减少内部流转环节,简化办事流程,做到“一口对外,内转外不转”,保持和客户的良好关系,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个性化服务。
4.2 创新营销思路
根据当前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供需形势,可将电力营销管理总体策略确定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政策法规为准则,以优质服务为手段,以满足客户需求、引导客户消费为重点。
4.3 创新网络框架
应重点加强电网改造和建设,完善供配电网络,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同时运用先进的通信、网络、计算机技术,为客户提供高效的、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并以严格规范的管理对各项业务进行监控,才能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
4.4 创新思维模式
未来的电力营销市场是一个买方市场,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所以,要从企业内部经营机制和思想观念入手,转轨变型,制定出相应的战略发展计划,摆脱旧的管理模式,形成独具特色的市场营销手段,在市场经济中不断推进。
5 加大市场开拓的举措
5.1 电力市场细分
电力市场虽有其特殊的地方,但同样具有一般市场的普遍性。市场细分的目的在于有效地选择并进入目标市场。针对不同层次的电力消费群体,电力企业有必要对电力市场进行细分,抓住营销重点。
5.2 开拓农村电力市场
电力企业要开拓农村电力市场,要转变观念并有适当的投入。对农村电网进行改造,降低线损、变损,从而降低电价,让广大农村用户用得起电,使这部分潜在市场尽快转化为现实市场。
5.3 掌握政策动向
深刻了解和全面研究国家颁布的和即将的法规、能源政策、环保政策、产业政策和地方政府规定等对电力企业的影响,及时协调电力生产和营销政策。
5.4提升服务标准
创建优质服务工程,必须以管理创新变革旧的粗放的管理模式。要依靠科技创新手段,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实现用电管理信息化和营销现代化。使用户真正体会到供电企业确实是“始于用户需求,终于用户满意”。
5.5 积极开展广告宣传
重视广告的宣传作用,在广告促销上探索新路。要注重用电和营销政策的宣传,宣传国家相关政策,如能源、环保、产业政策。
6 结束语
未来,用户对电力商品会更加挑剔,对供电的可靠性、可接受性、电能质量、服务质量等要求会更高,我们将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马占国.电力市场下的调度运营[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2.
篇7
关键词:电力企业;改革;市场营销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大了电力企业之间的竞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存活下来就必须要进行改革,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电力企业改革自从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后就一直在进行,经过了由浅到深的过程。现在正处于电力企业改革的关键时期,随着电力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企业市场营销方面存在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如何解决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策略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科学性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因此,进行有关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将从介绍我国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的现状入手,分析我国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策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电力企业改革背景下应采用的市场营销策略。
1我国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的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电能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从而增加了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但与此同时,人们对电能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这就使得电力企业不得不进行改革,以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顺应时展的潮流。在这样的背景下,电力企业进入了改革时期。随着电力企业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电力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逐渐意识到市场营销策略对企业的影响,加大了对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重视程度。其实,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各行各业都开始意识到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重要性,市场营销策略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而影响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实力。现阶段,电力企业越来越独立,在发展的过程中国家也给予了大量的政策性支持。在新的市场形势下,电力企业也意识到企业的主要任务就是增加企业效益。而增加企业效益的一个主要途径就是进行合理的市场营销。合理的市场营销策略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可以促进电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使电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
2我国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策略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电力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策略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下述三个方面。第一,就是电力市场分布不均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产生活过程中用电量不断增加,从而使得很多地区都出现了用电高峰期,进而出现了供电不足的现象,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电力企业必须要加大供应量。但是,电力企业主要解决的是发达地区的用电荒问题,对于那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来说供电不足的现象仍旧较为严重,经常会出现停电、断电现象。而电力企业并没有对这些不发达地区的用电问题给予高度重视。电力市场分布不均匀不仅影响了一些地区人们正常的生活,同时也影响了电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第二,就是电力企业内部管理缺少规范性。电力企业情况较为特殊,电力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对财务进行管理。做好财务管理工作不仅能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行,同时还有利于提高企业决策的准确性。但是现在很多电力企业都存在财务管理不规范的问题,不仅影响了财务管理的效率,同时也难以对市场进行准确地判断,进而影响了电力企业的投资决策;第三,电力价格与市场存在较大偏差。目前,很多电力企业都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完善电力网络系统上,从而忽视了电力价格等比较实际问题。现在,我国电力企业的定价方案还存在比较大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市场的了解不够,定价不合理。另一方面是没有认识到地区之间的差异性,定价不准确。电力企业定价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影响了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使得市场营销策略变得更加不合理。
3电力企业改革下应采用的市场营销策略
鉴于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策略存在较大的问题,必须要采取合理的解决措施。首先,应制定符合电力企业实际情况的营销战略。电力企业的营销战略是其制定市场营销策略的重要参考标准,将直接决定市场营销策略的合理性。电力企业应依据制定的营销战略逐层确定市场营销部门的任务。第一,是决策层。决策层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市场营销战略,并对相关职能部门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确保企业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同时,还应加强企业与外部市场之间的联系,以便能及时适应市场的变化;第二,是相关职能部门。各个职能部门在企业中处于中间阶层,所承担的任务比较重。一方面要和决策层进行沟通,以便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营销战略。另一方面还要和基层员工进行沟通交流,关注用户的需求变化情况;第三,是营销人员。营销人员是企业营销战略的直接执行者,其专业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最终营销战略实施的情况。因此,必须要提高营销人员的专业水平。完成上述工作相当于是对电力企业内部的营销管理系统进行了重新的梳理,使其变得更加规范化。其次,应加强和客户的沟通,了解客户的需要。市场营销的主要对象就是客户,只有全面了解客户的需求才能制定出符合市场实际情况的营销策略。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电力企业和客户之间的沟通比较少,从而影响了电力企业对市场的判断,进而影响了电力企业的相关决策。因此,必须要加强和客户之间的沟通交流。例如,可以组织客户会议,面对面地了解客户的需要。最后,应完善全国电力市场。不同地区对电力的需求是不同的,电力企业在关注发达地区的用电需求时也应关注经济不发达地区的用电需求。为了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电力企业可以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将客户划分成不同的类型,并采用不同的供电策略。同时,还可以根据地区差异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4结论
总之,在电力企业改革的背景下,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对电力企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电力企业应加强对市场营销策略的重视,制定合理的市场营销策略,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使电力企业能更好的发展。
作者:齐大鹏 单位: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黑河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郭穗燕,梁裕琪.电力市场营销理念及策略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2,36:117-118.
篇8
1市场营销相关理论回顾
11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式
消费者行为是复杂多样的,哪怕是具有相同需求的消费者,他们的购买行为也会有所不同。有习惯型、经济型、疑虑型、理智型、模仿型、冲动型和情感型购买。消费者行为研究大师霍金斯认为消费者在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影响下,而形成自我概念和生活方式,消费者的自我概念和生活方式进一步引发具有一致的需要和欲望;通过消费行为最终满足这些需要和欲望。
12市场细分
市场细分是指把某一提供物的整体市场划分成不同的细分市场的过程,它是营销者认识消费者差异需求的重要方法。严格来讲,每一个人都可以定义为一个细分市场,因为每个人的需求都与他人的不同。但是为了企业能以较小的成本去满足顾客的各种需求,可以把一些需求共性归类划分不同的细分市场。一般来讲可以划分为同质化偏好、集群偏好和个性化偏好。另外也可以根据年龄、性别、种族、教育水平、收入水平、社会阶层、地理位置等方式来细分。
13选择细分市场
企业选择目标市场有五种基本战略:集中单一市场――只选择一个细分市场实行密集营销;选择专门化――为了降低集中单一市场战略可能面临的风险,企业可以选择几个相互无关的细分市场;市场专门化――满足某个顾客群提供多种产品;产品专门化――企业集中生产一类产品提供给各类顾客;完全覆盖市场――企业以其产品满足所有顾客群的需要。
2我国网络营销环境分析
21政治和法律环境
一个国家的政治环境和法律环境直接地影响着企业的经营决策。目前我们国家的政局稳定、投资环境不错、市场潜力巨大、法律法规也相对正在完善中并且出台了有利于小微企业的各种支持条例。
22经济、技术和文化环境
经济环境在影响企业营销众多因素中是最基本、最直接的因素。经济环境深刻地影响着网络经济的发展,国家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一个国家的经济环境不行,那么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就会相对的减少,从而影响着网络电子商务的发展。2014年我国GDP首次突破10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4%;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跻身超10万亿美元经济体俱乐部。根据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2015年1月20日在国新办会上说,2014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名义增长101%达到20167元,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8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84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0489元。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普及率为469%规模达632亿,比2013年年底增加1442万人。2014年我国网民的人均周上网时长达259小时。除了传统的消费、娱乐以外,移动医疗、移动金融等新兴领域移动应用多方向满足用户上网需求,推动网民生活的进一步“互联网化”。
3淘宝网营销方案
31产品策略
首先要清楚认识什么样的产品合适在淘宝销售、那种产品合适做爆款吸引流量、那些产品合适用来做赠品、什么样的产品合适用来做高利润的。每隔一定期间更新产品,要注重产品的差异化,用多样化的产品让顾客获取娱乐性,增加好评。要积极参加网站活动,适时在聚划算等活动中提供给顾客优惠,吸引顾客关注,创造良好品牌形象。组合购买时附赠小礼品,登记好顾客数据库,及时传递产品新信息,吸引老客户,节假日实行打折等促销活动。
32品牌策略
可以通过第三方软件或者购买淘宝专业版店铺装修把店铺做得专业点;从而提高整个店铺给顾客的感观达到增强品牌影响力。完善所有基本设施包括页面文案美工,产品描述等。参与淘宝所有活动,使用直通车竞价推广,有了一定名气后可以进入品牌直销模式。
33价格策略和促销策略
人们一般多认为打折的东西质量会差一些,这个时候我们换一种叙述方式:要注重强调商品的原价值,让买家觉得花更少的钱,买到更超值的商品,效果往往会大不同。例如花100元,换购价值120元商品,就会让买家觉得这个商品的价值还是120元,而只要花100元钱就得到了,他从中赚到了。同时参加淘宝举办的各种活动,例如花一元卖平时几十元的商品,通过这种方式给店铺带来更多的流量;顾客有很大可能购买店铺其他宝贝,由于他觉得再购买那件商品是免邮费的。另外还可以使用尾数定价策略,把价值100元的标价为99元;这个消费者就会陷入一个错觉,觉得这个商品是几十元的范围。尽管这个促销策略已经被超市、商场运用的泛滥了,但也说明了这个方法的有效性,在淘宝网络营销中还是可以拿来使用的。
34服务策略以及客户关系管理策略
耐心并且友好回答顾客问题,态度要亲切友善,注重售后服务;要及时记录顾客信息反馈,增强和顾客的互动性、加深顾客对店铺的印象。可以使用千牛平台的机器人服务预设各种问题的回复答案;这样机器人会根据客人一般会问的问题做出快速的自动回答。这样客人会感到店铺的服务态度和速度是非常好的。还有运用淘宝的后台CRM管理软件,可以导出客户的电话号码或者邮箱地址;定期地向顾客发送问候语或者发送最新产品信息以增强店铺品牌影响力
。
篇9
>> 小家电企业营销渠道的相关探究 小家电市场营销攻略 试论小家电企业营销现状及营销策略 我国小家电营销策略研究 小家电市场的产品策略研究 小家电:未来营销战略升级 小家电的战略营销模式 小家电市场预警 小家电创新设计研究 小家电 中国家电企业在农村市场的营销渠道的研究 小家电市场竞争激烈,中小企业夹缝中求生 关于小家电产品市场发展状况的研究 小家电:如何靠网络营销破局 市场营销宏观环境分析 极具诱惑的越南小家电市场 女士专用小家电,市场前景看好 小家电市场有大“钱”途 我国小家电制造企业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小家电反串明星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李怀斌.现代营销管理教程[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5.
[4]付爱伟.我国女装市场营销环境分析及评价[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
[5]刘波,张振红,李松.我国企业市场营销环境分析[J].河北软件技术学院学报,2015(10).
[6](美)约翰・A.昆奇.市场营销管理教程与案例[M].吕一林,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7]徐章一.顾客服务:供应链一体化的营销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5.
[8]James A Fitzsimmons.服务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篇10
1、市场营销学具有时效性。市场营销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市场营销直接面向的对象是市场,而市场不是一成不变的,市场是瞬息万变的,在市场的组成部分当中,贸易、资本、信息等内容都朝着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发展,因此,市场营销的时效性越来越明显,这也要求技工院校的教师授课知识点要与时俱进。
2、市场营销具有复杂性。市场营销的授课对象是技工院校的学生,但其课程内容研究的对象比较复杂,不是某一个单一的、不变的因素,市场营销研究的是人、环境等具有变量的因素。所以,市场营销的研究方法比其他一般学科的研究方法更为复杂,市场营销的内在规律也是比较难把握的,要是没有一定的科学原理知识储备,是没有办法掌握市场营销的统一规律性的理论的。市场营销具有一般学科所具有的特点,但是也有一定的科学性、技术性以及艺术性,并且市场营销的变化速度是非常快的,是一般学科所不具备的特点。市场营销讲究一定的策略,技工院校的教师如果在市场营销教学中采取照搬原理,背诵记忆理论的方法,那么一定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技工院校中,市场营销教学具有复杂性,这也要求教师责任心更强。
3、市场营销具有实用性。市场营销教学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其特有的强大的实用性。现在很多学科重视的都是理论学习,很少有的学科可以真正应用到今后的生活中以及工作中,但是市场营销则很好地做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市场营销教学要求学生对教材的结论进行检验和怀疑,而不是一味地接受,学生在检验与怀疑的过程中就可以将教材上的理论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出真知。
4、市场营销具有创新性。真正的市场营销是不断发展与创新的,因此,是市场营销教学也应该是不断发展与创新的。在市场营销教学中,更重视的是将国际的教学理念与市场营销教学相结合,要将国际的市场营销教学知识理论与学生共享,并且,国际商务的文化交流也是十分重要的。现在,越来越多的市场营销教学与科研跨国公司相互合作,在于实际的市场营销相结合的过程当中更好地掌握市场营销的精髓。市场营销教学的内容也从一开始的单一的市场营销教学转变为市场营销与更多学科相结合,市场营销的教学方法更是不断向多元化教学方法方向倾向,市场营销的教学不再是单一的学术研究,市场营销已经从学术化中逐渐走出来面向实际的市场营销与经济热点问题。
二、市场营销教学的变化
1、市场营销教学课堂的角色发生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技工院校的教学方法也随着不断改变,学习的渠道也越来越多。市场营销教学的方式也从一开始的课堂教学转变为网络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更多的学生选择通过各种培训以及网络教学来获取更多的知识,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老师仅仅作为引路人,是为了给学生答疑解惑的参与者。
2、市场营销本身的变化。在今天这个信息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中,知识更新的速度超乎人的想象,市场营销知识的更新也不例外。因此,市场营销教学当中,要求老师能够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内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要求老师可以结合最新的市场营销思维与新技术、新理论,让自己和学生成为跟得上时代的新的学习者,让自己和学生朝着终身学习的方向发展。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和学生都是学习者,但是教师起到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只有市场营销的教师走出去参与企业管理和社会工作,才能提高教学水平。
3、市场营销教学主体发生变化。在技工院校中和大多数学科的传统教学模式一样,市场营销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也是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听众与接受者,这样的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师仅仅以传授市场营销的知识和技能为主,学生也是毫无思考地接受教师的观点与看法。这样将会导致学生学到的理论没有实际的应用效果,没有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所以,对于市场营销好的教学方式是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解决实际问题和挑战出发,让学生在具体的理论实践当中对市场营销进行全面的学习,从经验当中获取学习的心得与体会,真正将书本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