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教育培训范文

时间:2024-01-02 17:44: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时代教育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时代教育培训

篇1

1.培训目标和具体培训计划不明确

在目前的教育培训中,往往缺乏正确的培训理念,只有在教学内容有所需要的时候,才会组织开展集中的培训,十分功利,重理论知识培训,轻技能实践培训,重业务培训,轻政治素质培训。这种不明确的培训目标和不明确的培训计划,使得培训产生了较大随意性。

2.培训经费投入不足,缺乏教师编制

目前大部分高校投入到师资培训的经费不够充足,并没有将这一项经费作为单独的项目提出,使得经费的使不够规范,严重抑制了师资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另外,没有足够的教师编制,使得教师缺乏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更是没有那个意愿去参加更多的培训,影响了师资队伍培训工作的健康发展

3.培训内容单一,缺乏个性

在已经开展的教师培训工作中,往往长培训模式较为固化和单一,这种根据统一要求,统一开展的培训虽然比较完整,比较规范,但是缺乏个性,忽视了教师个性化的基本需求,压抑了教师的主动性,不能够具体到不同专业的不同培训需求。

二、高校师资教育培训创新的具体措施

1.明确师资教育培训的目标和计划

没有明确的师资培训目标,整个师资队伍建设就缺乏一个大的发展方向,缺乏评定师资培训工作实效的基本指标。我们可以说,明确的培训目标关系到整体的培训价值取向,关系到各项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在开展师资教育培训之初,首先需要对不同高校、不同专业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调查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教师任职专业、岗位职责、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真正了解到教师所在的岗位对其提出哪些具体需求,围绕这个需求点设计培训形式及培训内容,以期通过培训课程的设定,来提升培训质量和水平。

2.创新培训模式,满足教师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这部分内容可以说是创新研究的重中之重,从一个方面讲,需要把参训教师作为整体培训的根本,从另一方面讲,还应充分满足教师自身个性化的发展需求,满足不同专业教师对于不同专业知识技能和技能实践能力的需求。以此为出发点,各个高校在进行师资教育培训时,要科学设计培训方式和内容,创新培训模式,满足教师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以确保师资培训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一方面,要深化理论学习,同时理论要紧密结合技能实践,需要培训教师在丰富的理论知识基础上,将其运用到具体教学实践中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可以采用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的教学模式,深入教育生活的细节部分,以教学实践为培训的基础,将实践能力与科研创新能力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加强理论知识与科技研究相结合。科技研究是不能放弃学术部分,是代表高校教育质量及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也反映了所在高校的整体师资水平。因此,在教育培训中,要注重将优质的教育培训内容升级为科研成果,以此来提升教师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也提升了学校的整体科研水平,是理论运用于实践的典型示范。

3.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

篇2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思考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正日益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方式,各种新型信息媒体被大量引入教学之中,逐步取代了传统的纸张印刷媒体。以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为基础的“信息高速公路”正在使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成为一种基本的教学形式。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负责人,在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其能否真正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就显得至关重要。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已逐渐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是提高教师素质、推进素质教育的有力措施,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制高点。迅速有效地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是当前对教师进行在职培训、提高教师素质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许多学校都把建设一支具有强烈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熟练的操作技能的教师队伍作为重要任务。

现代教育技术素质的内涵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现代教育技术素质的内涵也不相同。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在1994年出版的由西尔斯barbara a.seels)与里奇(rita c. richey)合著的《教育技术的定义和研究范围》给出了“教育技术”的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传统教育推行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育技术被置于次要的位置,只是帮助教师完成课堂教学的媒体工具,没有充分发挥出提供良好教学环境和帮助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作用。教师对于教育技术素质的理解停留在技术的使用上,其教育观念和教学设计能力比较低下。

网络时代背景下的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更加突出。目前的教育仍然以学校教育为主,任何先进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最终的落脚点都在教师身上。教育观念和教育技术手段贯穿于教学始终,能真正体现出教师职业的独特性。我认为教师的教育技术素质可以概括为三点:娴熟的信息技术使用、开发能力;深厚的现代教育理论;驾驭教学设计的能力。所以,一个合格的现代教师应具有四项基本特质,即人格、学问、现代化教育观念和现代教育技术。

在高职院校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实践

天津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是天津市唯一一所经贸外语类全日制高等职业学院,学院开设有商务英语、国际贸易实务、物流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会计等17个专业,专业类型基本涵盖外经、外贸的主要领域,属于应用文科类院校。任课教师的学科背景、学缘结构相对单一,文科院校毕业或者文科专业背景的教师占教师队伍的主体,不同学科的教师在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上参差不齐。自2009年3月以来,天津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认真分析全院教职工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将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和计算机实用教学技能操作培训列为教职工专项业务培训的主要内容之一。从2009年5月开始,组织实施了两期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全院各部门二百余人次参加了培训,对提高广大教职工现代教育技术素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受到了广大教师的好评。

为进一步了解教师目前的运用教育技术能力状况,及时发现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在全院范围内进行了培训效果调查分析,对培训组织与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培训内容不能完全满足各类人员的需求在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时我们发现,对“课程的结构设置”选项中有23%的被调查者选择“满意”,有64%选择“基本满意”,有8%选择“无所谓”,有5%选择“不满意”。由于参加培训的教师在年龄、知识结构、专业发展、计算机水平等方面有诸多的差距,难以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出现有些教师“吃不饱”,而有些教师却“吃不下”的情况,培训效果不佳。说明培训课程的设置和结构的合理性还有一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调研,根据员工的实际需求采取分层次教学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

没有形成统一的培训效果评价机制大多数教职工有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最初报名的人数很多,但随着培训的展开上座率逐渐下降,直接影响培训的效果。由于教师培训工作处于摸索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统一的培训制度和考评机制,使广大教师缺乏统一的思想认识,成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

培训形式单一,组织欠合理目前开展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仍然是以面授和辅导为主。由于教学人员和行政人员的工作性质各异,难以完全保证培训时间的集中统一,部分教师在报名参加培训后没有完全保证出勤,严重影响了培训效果。可尝试采取灵活分散的授课方式,将面授、讲座和网络授课三种形式相结合,由参训人员灵活选择学习的时间和地点,激发广大教师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增强培训效果。

对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几点思考

天津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开展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在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方面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得到了广大教职工的认可与肯定,也在培训组织与实施中反映出问题与不足,得出以下启示和体会。

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是巩固培训效果的有效措施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广大教职工愿意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培训,也有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一般的情况是刚开始时报名参加培训的教师很多,但随着培训的展开,上座率逐渐下降,大量教师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按时出勤,直接影响了培训效果。除由于工学矛盾致使教师不能按时出勤等客观原因外,影响培训效果的最主要因素是没有建立统一的考评机制和激励措施,未形成最有效的考核方式,没有使广大教职工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对参训人员缺乏政策约束和激励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开展培训的深度和广度。合理的考核评价将有助于参训教师积极性的发挥,一个合理的评价体系是培训成功的保证。对参训人员进行必要的跟踪调查,对反馈进行分析,是巩固培训效果、改进工作的有效措施。因此,要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员工教育培训制度,明确对教职工参加教育培训的要求,与各类人员考核相挂钩,以保证培训工作有效顺利地开展。同时要积极营造培训大环境,通过组织举办现代教育技术技能比赛、多媒体教学比赛、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评比、精品课程评选等活动,促使教师积极学习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个性化、多样化的培训内容是保证培训质量的重要因素由于高职院校教师的起点水平、学习风格通常与其从事的专业有很大相关性,不同专业领域的教师,其信息化应用环境也不尽相同,对培训的需求各异,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教师个体培训目标是由教师个体针对自身教学需求而确立的。鉴于此,高职院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目标可分层次,如分为基础班和提高班两个层次。通过基础班的培训,使教师接受现代教育理念,会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基本满足教学现代化的需要;提高班的培训目标则是在实现基础班目标的基础上,使教师具有现代意识,能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之成为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现代教师。培训内容可采用积木式课程设置模式,把学习内容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单元模块,如可分为数码摄影基础及图片处理、办公软件实用技术、无线网络与网络安全防护、音视频处理技术、计算机实用操作技术等五个模块。根据需要还可将其中的某些模块细分为必修和选修内容,学完一个模块后让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再选择学习其他模块,从底层到高层,将学习的知识进行积木式的堆砌。这样,既能充分尊重教师的个性差异,使培训的内容与教师的本职工作相接近或吻合,又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多样化的培训内容还能够减轻教师的负担,使教师在有限的培训时间内得到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达到以付出较小代价取得较大效益的效果。

合理的组织安排是确保培训效果的重要保障教学人员除承担常规教学任务外,还肩负着一定的教学改革、教育科研、精品课建设等相关工作任务,工作压力较大;而大多数行政人员日常事务性工作及临时性任务繁杂,他们都难以保证正常出勤,培训时间往往成为影响教职工培训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和弹性学分制度是增强培训效果的有效途径。在培训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到各类人员的特点,除集中面授外,可以尝试采取网上直播、培训资料网上共享等多种培训方式,也可以利用网络开设“专家热线”栏目,提供后续支持服务。对于教职工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课件制作、图像处理、课程整合、网页制作等方面的问题,应进行在线答疑。只有真正达到利用教育技术、网络资源支持教育教学活动,实现教学改革和创新的目的,培训才能真正起作用。应在每年初(或学期初)制定出本年度(或本学期)培训工作整体安排,公布本年度(或本学期)拟开设的培训课程、时间安排、授课教师简介;组织教职工进行预报名,根据自身需求选择课程、选择主讲教师,根据报名情况分批次安排参加培训。对于培训出勤情况采取弹性学分制管理,在员工培训制度中明确规定教职工每学期参加培训的总课时要求,与各类人员年终考核挂钩。由于每个部门工作性质、工作内容不同,有时难以保证全体参训人员集中受训,在培训安排上可以尝试分部门进行集中轮训的方式,这样可以尽量避免涉及人员部门众多,难以保证出勤。另外,课程的安排要确保实用、有针对性,切忌走过场。

篇3

记得群号是:462720555

        扫描二维码进群

        扫描二维码进群

群主个人的QQ号是:1370946190 微信号是:15234400545

想在北京找教育工作,发愁不知道从何入手的,可以加她为好友,多交流,多学习!

-------一个普通师范毕业生如何在北京找到月薪过万的工作的-----

2012年我毕业于一个三线城市的普通师范类本科院校,现在就职于北京阳光喔作文培训学校,担任教学主管一职。刚出校门的我参加了各类事业单位考试,试图在公立学校有晚饭吃,但是大多数参加过考试的同志们都知道,付出的诸多努力都化作了东流水。这样到处奔波了大概半年,我放弃了这一念头,背上行囊踏上了北漂之路,刚到北京我也是到处碰壁,网上投了一大堆简历,参加了大大小小十几次招聘会,大都石沉大海,有一天我在网上突然发现有这么个群,抱着试试的心态进来了。在群里我认识了好多跟我一样到处求职的小伙伴,群主每天也会推送一些各大教育机构的招聘信息、应聘技巧、师训类资料。在这群埋伏几天后,北京阳光喔作文培训学校提供的一份课程顾问工作打动了我。更令我意外的是,经过两轮面试后,我就顺利入职了。相比那些大型招聘类网站提供的offer,这个靠谱了许多。

真的是良心推荐!!!对了群号: 462720555 ,需要的同志们可以加群了解一下!!!!!!

----职场面试技巧-----

喜欢这份工作的哪一点?

篇4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是一个大问题,是农民工就业的阻碍,也是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城乡统筹政策实施以后,农民工性质随之发生了改变,社会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定义明显不同于传统农民工,在这样的前提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教育也必然面临改革。为了成功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保障其基本生活,笔者结合我国当前国情,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新模式与新方法作详细探析。内容如下。

1 新生代农民工的定义

所谓新生代农民工,实际是指年龄在16~30岁,初中或高中毕业就外出打工的农村户籍人群。他们多数都只接受过初中、高中教育,来自农村但又不愿意呆在农村工作,更愿意在城里务工,存在着典型的“三高一低”特点。“三高一低”指高教育、高期望值、高享受要求和低能力。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是一毕业就直接上岗工作,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岗位培训,加之农民工现有的技能知、职业素质无法满足岗位需求,往往导致农民工无法胜任工作,造成农民工就业率低,就业困难。新生代农民工是现代城市的主要组成部分,若利用得好,将是城市建设、规划与发展的中坚力量,但由于目前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素质偏低,专业能力不强,导致其无法满足市场人才需求,找不到工作,生活也失去了基本保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从根本上促进城市发展,必须从农民工教育入手,利用职业教育培训的方式,结合农民工特点,又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培训,以提升其职业能力,解决其就业问题。

但要提及的是,以往所采取的农民工职业教育模式过于死板,无法发挥真正的效用,如果新教育模式要克服死板问题,必须结合新生代农民工特点,探寻多元化的、科学且适用的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模式。

2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模式探讨

2.1 校企合作培训模式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的根本目的是解决就业问题,所以在探讨教育培训新模式时,培训内容务必要以满足市场人才需求为主,结合服务业、加工制造业等行业的用工要求,采取教育和培训方式,切实提高农民工就业能力。校企合作教育模式能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该模式的基本原理是学校和企业合作,学校按照企业用工要求,有计划、有目标的培训学生,将企业生产实际与学校教育内容联系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双赢互利。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在具体实施时可采取以下方法。

(1)联合开发教育培训教材。

以企业用人要求为培训目标,联系企业生产实际,合理选择或开发新教材。学校与企业在开展合作教育培训时,需在教育前期对市场、对企业岗位需求做深入调查,明确好企业工作岗位的用人需求,然后依据用人需求来制定教育培训知识点,并以此作为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培训教材。除了职业技能教育教材以外,学校还要结合农民工心理、生理特点,联系农民工的生活实际,适当开发法律、卫生心理、社会交际等相关课程,选择合适教材开展农民工公共知识教育,使其职业教育培训课程变得更加丰富,为农民工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2)重视师资力量的培养。

校企合作教育培训模式在具体实施时要重视师资力量的培养,要利用制度、队伍、教育方法等方式切实提高农民工就业能力,解决其就业难题。校企合作师资力量培养可采取以下三种措施:①建立一套实践锻炼制度,利用该制度来管理农民工,使其在实践锻炼中增强技能;②建设一支兼职教师队伍,并利用兼职教师来开展教育,壮大学校的师资队伍;③建立一套有关职业教育的理论制度,并利用该制度来管理教师,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从而提升农民工的技能学习能力。

2.2 “3+1”综合培训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农民工工作形式已不再适应现代社会的就业环境,职业教育培训就成为实现新生代农民工职业诉求的一种途径。然而,什么形式的职业培训更适合新生代农民工,更能解决新生代农民工所面临的就业问题,更值得思考和探索。因此提出“3+1”的培训方式,即“基础知识、技术技能、素质能力+职业技能鉴定资格证书”的综合培训方式。

基础知识:以各岗位通用的理论课程为主,例如: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礼仪沟通知识等。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岗位群开设本岗位的专业基本知识。专业基础知识要有针对性、有目的性。

技术技能:根据不同岗位群的特点,以企业真实的生产流程制定不同的基本技能课程,采用现场指导和情景模拟的方式,突出岗位技能;也可采用实用技能培训、短期技能培训和岗前技能培训等多种方式,同时应该重视在岗新生代农民工的技术技能的培训。

2.3 分段式教学培训

分段式教学培训,实际是指利用农民工空闲时间对其进行教育培训。这种教育培训方式更能满足农民工需求,既不影响农民工现有工作,又不会增加农民工压力,能获得很好的教育培训效果。目前国内很多高校都有采用分段式教学模式来对农民工进行教育培训。

市场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迫切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其现在的生存状况,非常愿意接受培训,然而真正参加职业教育培训的农民工甚少,出现了“高积极性低报名率”的现象,其中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尤其是已经上岗的农民工不愿意放弃工作来参加职业培训,主要原因是培训时间与工作时间冲突,其次是部分农民工在长时间从事一种岗位的工作以后,操作熟练渐生惰性,不愿参加培训。因此,为了适应和配合新生代农民工工作的特点,提高他们对培训的积极性,可以采用分段式教学培训。

篇5

 

此外,在2006年教育部还专门组织有关专家到全国各地进行巡回宣讲,进一步强调大力推进基于计算机与网络的外语教学的重要性。作为这一轮大学英语改革的见证者、实践者,笔者深知在我们这个一直恪守传统教学的国度里走出这一步是何等的艰难。然而,令人感到担忧的是,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特别是“广泛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推动基于计算机的英语教学改革”并非十分顺利。以笔者之见,光从上向下发文件,作巡回宣讲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相反,我们必须按我国教育技术鼻祖南国农先生最近提出的那样,要“加强教师与管理人员基本学习技术能力培养”“提高应用水平”(南国农2007)。笔者认为,只有当我国绝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通过现代外语教育技术培训,以崭新的教学理念来进行外语教学时,教育部提出的基于计算机与网络的外语教学才能真正得到推进。

 

2国内外外语教师培训情况

 

为了真正做好我国外语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有必要对国内外外语教师的培训有所了解。这样,我们可以学习别人成功的经验,同时也可以从别人存在的问题中吸取教训,从而少走弯路,把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

 

21国内外语教师培训情况

 

相对而言,我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受训的情况要好于高等院校外语教师,据戴炜栋教授介绍,我国1000万中小学教师将于2003-2007年实施新一轮全员培训,200万中小学教师将参加学历学位提高培训,同时实施100万骨干教师培训。

 

据笔者了解,虽然没有具体的、全国性的外语教师培训计划,但不少高等院校还是根据本校的情况进行各类培训工作,大致有以下几种模式:

 

(1)聘请国内外专家开展教师培训模式。一般来说,所请的专家都是在某一领域中的领军人物。通常,主办方所在的学校会邀请该地区的其他学校一起参加培训。比如,西安交通大学外语部分别在2003年、2004年邀请了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英语教授AnneBli博士到该校讲学,并邀请了西安地区部分高校的10名英语教师参加培训。通过培训,教师们把所学到的新的教学手段和策略推广到了自身的英语教学过程中,从而对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与国外高校联合办学模式。这是一种利用暑假进行集中培训的形式。笔者所在的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分别在2003年、2006年与英国坎特伯雷基督大学学院的语言研究系达成联合办学的协议。根据协议,东南大学派出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生及教师10多人赴英国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学习。一般来说,参加这种培训班的教师和研究生可选3~4门课,课程结束后须参加英方的考试或写论文。对研究生而言,他们在英国获得的学分可以免修东南大学相关的课程。对教师而言,尽管他们获得的学分没有直接的用处,但他们在国外的学习经历对提高他们的学历与专业水准有很大的帮助

 

(3)举办全国性专题研修班模式。这种模式与第一种模式很相像,同样是由某领域中的有造诣的学者来讲学。不同之处在于:通常,这种培训班是由几位国内外著名学者给来自全国各地的外语教师讲课。其次,这种培训班为期一周左右,人数较多。比如,2003年8月12—18日,南京大学举办了“英语学习策略培训与研究”国际研修班。来自北外、人大、上海交大、广外大、南大等全国104所高校的260名大学英语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了为期7天的培训与研究。学员普遍反映收获很大,此次研修班对推动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的改革、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业务水平、探索有效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王立非。

 

22国外外语教师培训情况

 

(1)在美国,外语教师的学历教育包括外语教学法、计算机辅助教学、艾滋病和教育、课堂管理、外语教学技巧和策略等等。近年来,教师培训的继续学习出现了“专业团体”学习的特点。两种新的教师培训机构应运而生:一是职业培训学校;二是教师网络。此外,教育技术的培训也成为外语教师专业培训的重要课程,现在计算机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己经成为评估外语教师的标准之一。

 

(2)在欧洲,外语教师的培养不只是集中在师范院校中,而是扩展到高等教育的各个大学中,教学内容一般由学科教学、教学法和教育实习3部分组成。

 

德国外语教师培养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大学的学习阶段。外语教师必须先获得其他专业的大学学位,然后才可以进行语言专业的学习。第二阶段的见习学习在中学完成,时间长达一年半左右。荷兰的外语教师在完成第一个学科学位课程后,还必须在国外学习一段时间。在英国,几乎所有专攻语言学位课程的全日制学生都被要求在国外学习或工作一年属学位课程的一部分)。

 

(3)在日本为了提高英语教师的素质,英语教师除了进行国内外研修之外,还确定了提高英语教师素质的目标英语能力考试1级,托福考试550分左右,商业托福考试730分左右)在录用英语教师时,以此作为考核的条件之一。此外,文部科学省还制定了英语教师提高素质的研修计划,一是从2003年度开始实施的五年计划中,对初中、高中的全体英语教师6万人实行集中研修;二是对利用研究生院修学假期到海外研修1年以上的英语教师给予支援。

 

从以上介绍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日本及欧美国家对外语教师的培训工作还是非常重视的。特别是美国,还专门提到要对外语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相比之下,我国大学外语教师的培训工作做得很不够:通常,除了接受职前培养和新任教师岗位培训外,很少接受职后培训。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逐渐与教育技术整合的今天,大学外语教师接受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就显得更有必要了。

 

3建立我国外语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机制

 

在了解了国内外外语教师培训的情况后,我们可以看到目前我国外语教师的培训工作,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工作,做得不够理想,这将严重阻碍教育部“大力推进基于计算机与网络的外语教学”的步伐。下面笔者想从培训意义、培训人员的选择、培训内容及培训方法等方面谈如何建立我国外语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机制。

 

31培训意义

 

关于对外语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意义,笔者想从以下两方面来谈:

 

(1)学者和有识之士的评论戴炜栋教授在谈到教育部将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网校规模扩大,招生人数不断上升后,感言道:“现代教育技术在外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可见一斑”(戴炜栋,王雪梅2006)。陈坚林教授则高瞻远瞩地提出:“计算机在外语教学上的作用己经远远超出其辅助的功能,计算机己经从辅助的角色逐渐地走向了教学的前台”“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将逐步演变成计算机主导教学模式”(陈坚林2005)。此外,外语界的许多学者针对将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建立语言教学新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大量的论证后得出结论:信息化教育技术己经或将要引起大学英语教学领域的深刻变革。

 

(2)信息时代培养现代化外语人才的需求众所周知,现在的学生是在信息时代长大的,计算机、手机、MP等成为他们生活的必需品。面对这样的学生,如果外语教师不会使用电脑、不会利用先进的设备进行网络或多媒体教学,是很难胜任现代化的外语教学任务的。说一句不算危言耸听的话,这样的外语教师不久就会被淘汰。

 

此外,一些学者就信息时代教师应具备的信息素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比如,王跃认为,教师应具备的9大信息素养为:①信息获取能力;②资源整合能力;③网络工具应用能力;④基于网络的教学设计能力;⑤网络环境下的课堂驾驭能力;⑥信息时代的学习评价能力⑦利用网络进行交际的能力;⑧网络道德修养;⑨终身学习能力。笔者认为,这9大信息素养的培养与现代教育技术是息息相关的,目前看来这些要求比较高,但这将是今后教师必须具备的素养。由此可见,对外语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是何等重要。

 

32培训人员的选择

 

正如每当人们提到CAI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就会错误地认为计算机在外语教学中仅仅起到辅助作用一样條坚林人们一谈到对外语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就会想到请计算机专业人士来上课。然而,美国斯坦福大学语言学系语言中心PhilHubbad博士在谈到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中的师资培训问题中由哪些人担任培训工作比较合适时认为:培训人可以是同事、计算机专家、计算机教育专家、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专家。越靠后的人可能越合适担任培训人。对此,笔者深有体会。从1999年至今,笔者亲自参与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三套大学英语教材配套的课堂教学版光盘的设计、制作工作;2000年以来,11次应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邀请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外语教师作与CALI相关的讲座,并且还到全国8省市24所大学为广大外语教师讲学,出席讲座的外语教师达5千有余;更为重要的是,笔者在东南大学从事多媒体投影大班教学己有8年之久。这些经历使笔者非常清楚知道外语教师在CAI1中需要什么,设计什么样的课件会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与计算机专业人员不同的是,笔者清楚地知道从哪个角度、用什么方法讲课外语教师才能学会。一个成功的例子就是2007年元月底,笔者在上海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对该院不同语种外语教师举办的一次现代化教育技术培训班①该培训班的问卷调查显示,9836%的教师对此次培训班表示“很满意”和“比较满意”。由此可见,具有多年外语教学实践的、懂得把现代外语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的、比较精通计算机的人员是对外语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最佳人选。

 

33培训内容

篇6

关键词:教师培训;骨干名优教师;全员培训;后进教师;短板效应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4)07-058-03

一、教师培训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需求,教师专业发展被提上议事日程。与此同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形式一教师培训,也愈发显示出其价值,并为人所重视。为此,教育部明文规定,教师在职参加培训课时数不得少于240学时。放眼望去,各种培训层次声势高涨,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镇级、校级,都在行动;各类培训机构大显神通,除高校外,省市级教师培训、中心、教研室、电教馆、仪器站、教师进修学校,都在发挥着培训功能;各种培训形式如火如荼,集中封闭、分散自学、参观考察、请人代培、下乡送培、远程网络、研修,都在如期进行。可以说,“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一)教师培训形式

从参加培训教师的类型来看,这些培训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

1.名优骨干教师培训

这类培训占整个培训的大多数,而且又以学科培训为主。“国培计划”中的“示范性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和“种子”教师培训等,名称就说明一切。各省市组织的培训,遴选的培训对象,几乎也是清一色的优秀教师。仅以笔者了解到的江苏某市教师培训项目的设立为例。该市年度培训项目有30余个,分为不同层次的培训:骨干教师培训、优秀青年教师培训、学科带头人培训、特级后备教师培训、特级教师培训、人民教育家培训等。估计其他省市的培训也基本如此。应该说,这样的梯级培训体系符合教师专业成长规律,尤其是在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类学校都急需“种子”引领、“名师”带动的今天,这种培训更是合理的。而且,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这种培训不可能使每一个教师亲临现场,直接参与,如此让受训教师学成之后发挥辐射作用,以自己的先进理念和科学实践影响周围教师,也就成了必然。

2.新教师入职培训

这多是一种通识培训。这种培训最高在全市县层面上进行,也就是把该学年新教师集中起来组织一段时间的学习;多数是学校自己的行为。这种培训多关注新教师的素质提高,关注教学操作技巧的具备,关注管理的方方面面,主要是让新教师有一个重新的认识,有一个合理的定位。因为他们即将走进课堂,真切面对教育现实,原来学习的理论、掌握的技能就要在实践中进行验证。是吻合,还是背离,是喜悦,还是失望,这既要让他们做好心理准备,又要引导他们学会应对。尤其是共同探讨一些教育教学问题,并由优秀教师亲自解答疑惑。这对他们尽快适应教学,站稳课堂是大有帮助的。每―个新教师都应该经过这种形式的培训。但事实上,很多新教师并没有经过培训就“入职”了。

3.全员培训

这种培训带有普及性。只要是教师身份,无一例外,均要参与。这种培训有的是走通识系列,有的是安排学科研训。其形式常常表现为远程研修,亦即网络培训,参训人员或集中在学校学习,或分散自学,只要完成网络研修作业即可。因此可以说,这种培训是一种硬性任务,带有强制性。还有一种形式是邀请专家到学校培训教师,或把全校教师集体带到外地培训机构学习,同时顺便游览一下相关景点,而后者往往带有休闲特征和福利性质。对于这种培训形式,教师较为喜欢,但却不是一般学校所能做到的。

(二)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

由此可见,以上三种培训形式中前两种带有专向性,后一种则指向大众群体。由于新教师入职培训性质太过单一,且涉及面不广,该文暂不讨论。全员培训虽然顾及所有教师,尤其是使平时难有机会的教师也有了与优秀教师同等的待遇,但因为学习动力不足等内在因素和组织监督检查不力等外在因素的影响,最终只能是泛泛而为,敷衍一番,皆大欢喜走过场,学分到手,至于效果肯定不理想。而作为目前培训频率最高,几乎覆盖各个学段、各个学科的名优骨干教师培训,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明确的指向性,是一种专业属性突出的培训形式。在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力推这种形式,积极将优秀教师纷纷派出的情况下,一些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1.使培训对象产生培训综合征

由于各级培训举办的多是名优骨干教师培训,这样能够参加这种培训的自然是符合条件的,也就自然圈定在极小的一个范围内。一个学校里,每次参与培训的也就是为数不多的几个人。对于他们来说,也似乎成了一种习惯、一种天经地义。然而,时间一长,次数一多,也就逐渐失去了新鲜感,淡然看待每一次培训,尤其是对于层次较低、地点“一般”的培训更不放在眼里。要么推诿不去,要么去而应付。最后发展到视培训为负担的地步,出现培训“过敏”现象。而谈到培训,涉及感兴趣的话题,他们也只是喋喋不休地讲述所见到的专家、名师的逸闻趣事,最多带上几句表明授课者观点的话语。

2.示范辐射作用发挥不出来

对于名优骨干教师的培训,其主要的一点在于树立学习的榜样,使其积极发挥自身影响,以自己的言行感染和带动周围教师。但是,从观察和了解到的情况看,许多“学成”归来的“榜样”,不仅自己没有表现出多大的提高,对其他教师也没有产生引领和指导作用。不少受训者回学校一段时间后,忍不住会发出“培训期间学到的知识又还给老师了”的感慨,真正应验了“听课时激动,回去后不动”的说法。事实上,绝大多数学校对本校参训教师的要求也只不过是做一场汇报或是上一节汇报课而已,根本没有相应的考核、监督。

3.浪费了机会,挫伤了其他教师的积极性

一个学校中的名优骨干教师毕竟是少数,给他们搭建更多发展平台,是学校发展的必需;他们的条件,促成他们参加培训,也是必然。不过,什么层次的培训都选定他们参加,时间一久,他们自身感觉厌烦不说,其他教师却形成一种成见:培训与我无关。这样他们就会置身其外,丧失进取心。尤其是对于那些比较落后的教师来说,羡慕之余更多的恐怕是失落和灰心。一次次之后,也就复归平静,自认此命,安于在低位滑行。而他们所能够参加的也就是那种不能显出优势的全员培训,继续教学时只能靠参与校本研修和交钱买书做试卷折算。

如此看来,名优骨干教师培训模式形成了教师培训中的“马太效应”。优秀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外出见识,开阔视野,提升素质;一般教师,尤其是后进教师则难有机会接触名师,增加见闻,改变自己落后的教学方法。这种培训模式带来的结果是快马加鞭,使其跑得更快(实际结果要打很大折扣)。而事实上,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恰是学校发展的短板。忽视“短板效应”,必然会减弱快马加鞭的教育效果。

二、对当今教师培训模式的思考

为了提高培训的针对性,真正发挥名优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促进全体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科学发展,需要在对当今培训形式进行梳理的情况下,加以分析思考,以完善现有的培训模式,探索出更加合理有效的培训模式。

(一)完善名优骨干教师培训模式,充分发挥这些名师的引领辐射作用

客观上讲,这种培训形式在目前教育体制和教育状况下,确实有它存在的价值,只不过其功能在实践中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针对这种培训中的综合征,首先,作为培训部门应该跳出惯性思维的模式,制定真正切合参训对象实际的培训方案,不做机械的重复,不做单一的说教,让参训者走进实践,参与体验,以获得真切的感受和提高。其次,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对这些参与培训的教师予以重视,制定相应的名师管理措施和考核标准,建立个人成长档案,实行动态化管理;并认真组建本地区优秀教师发展共同体,赋予他们一定的职责,定期座谈交流、开展活动,为本地区学科发展,甚至教育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最后,作为对参训教师直接管理和负责的学校,应该将其上升到优质资源的高度来认识,并结合主管部门制定的措施,给这些名优教师提出具体明确的任务,比如,定期举办讲座、定期开设观摩课、与青年教师结对、指导读书沙龙等,同时配以相应的政策激励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引领辐射作用。

采取以上措施,就能够使这些教师把被动参训变为主动研修,也会改变在管理中一经派出就再无下文的简单、粗放形式,真正把优质资源利用起来;尤其是会改变“墙里开花墙外香”的局面,彻底扭转“眼前无景”“灯下黑”的不正常、不正确认识。这样,这些优秀教师的发展和影响就会从自身到他人,从本学科到全校,从本学校到整个地区,形成良性循环。

(二)强化全员培训模式,激发教师的自觉参与性

对于学校自行组织的全员培训,往往安排在假期,如果不出校门,就要注意培训时间不宜过长,因为教师们本身就很辛苦,好不容易有了自己支配的时间,一旦占用过多,肯定会有抵触情绪,难达目的。同时内容设置要合理,应该是在细致观察分析、充分调查了解教师们需求的基础上开设的。另外,还要有学习任务布置,并对能够认真完成这些任务的教师评出等次,给予适当的表彰,以正气感召后进者。如果是集体赴外地学习,就要首先明确目标,认真组织,以多种形式让教师们学成之后进行汇报展示,不要把宝贵的学习机会变成纯粹的休闲。

对于上级统一安排的全员培训,如网络培训等,则需要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分别组织干部、教师等不同人员座谈,让他们畅所欲言,发表不同的看法。在此基础上,共同制订出培训计划、实施措施和奖惩方法等。然后在全校大会上强调培训的意义,并对实施措施等予以通报,让教师们行有所依。切忌现实中领导撒手不管,让各小组各行其是的做法。

在全员培训中,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岗位培训”,即让教师不脱离课堂,边教边学边提高,针对教学实际问题探讨交流,请有关专家定期指导。作为学校要有意识地营造这种氛围,引导教师在这种氛围中形成自觉培训的意识和主动参与的习惯。因为,只有这种培训才具有现场性、实战性、全面性、长期性、持续性,也才具有最大的实效性。

(三)增加后进教师的专项培训,努力补齐短板

这应该是在教师培训中一种很重要的形式,但却都被忽视。学校发展主要靠教师。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应该是每个学校的首要任务。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需要为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素质提升搭建平台,提供机会。至于名优骨干教师,机会多多,自不必说。关键是那些一般教师,尤其是后进教师,往往是“千年等一回”或是“千载难逢”,直至离开教师岗位也难得一次外出培训的机会。根据著名的“二八定律”,这部分教师所占比例为80%。如果说20%的名优骨干教师是学校教育的核心,那么,这80%的教师则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假如排除有人认为的80%中5%的后进教师,实际上支撑学校教育的主要还是主体部分的75%。名优教师再突出,也只是出色完成自己的本职任务。对其他教师的工作,也可能代替。按照教育的规律,班主任和学科任课教师少哪一个,教学和教育就会受到影响,甚至正常的教学秩序都难以维系。这说明,80%的教师的位置,需要具体的人员在场,并非可有可无的。从这方面来看,“在特定的群体中,主要的因子通常只占20%,而且从事着80%的重要工作,只要控制了重要的20%,就能百分之百地控制全局”这一观点不适用。由此可见,只关注20%少数人员的提升,忽视80%教师主体的发展,造成的结果是“短板”越来越短。

从教育发展的角度看,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这里的“人”,包括全体学生。教育目标无上限,但有底线。“提高教育质量”,是永无止境的追求。但确保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做一个合法的公民则是每个学校应该遵守的“红线”。如果说前者主要依靠优秀教师,那么,后者则主要依靠教师的大多数。

目前,很多学校所“培养”的恰恰是20%的“优秀教师”,80%的教师成了学校教育的陪衬。分数第一、一俊遮百丑的现象还很普遍。即使在课程改革形势下做一些调整,搞一些活动,也不过是迫于压力下的门面装饰。当然,这与教育部门的招生制度和命题方向有关,但同时与学校领导的办学思想和教师的教育理念也有关系。而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更多需要学习思考,名师引领,其中走出校门参加比较高级的培训就是一条有效途径。在这方面,对于名优骨干教师的培训不必再说,而对所占比例80%的教师培训应该加大力度。

对于75%的一般教师,除了适当增加他们跻身名优骨干教师培训的机会,还应该引进竞争机制和奖惩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潜能,使其接近和过渡到名优行列。

篇7

(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建工管理系,株洲 412000)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Hunan Nonferrous Metals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Zhuzhou 412000,China)

摘要:当代社会,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力资源的竞争,企业为了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占鳌头,使尽浑身解数,其中员工培训就是极其重要的一种手段。

作者简介:周伟(1969-),男,湖南株洲人,讲师,高级企业培训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工程项目管理。

0 引言

现代教育培训理论认为,企业培训指由企业向员工提供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与学习,其目的是改进员工与职位或岗位相关的“知识结构、技能水平、工作能力”,改进员工与企业文化价值取向有关的工作态度和行为,是提高企业整体效能的基本途径和手段,最终促进企业的发展和成功。我国大部分建筑企业在员工培训上都有一套基本规范的体系,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具有教育理论研究背景的人担任培训部门的主管,按照“教育家”的逻辑理论指导培训,知识理论与技能提升相互脱离;培训实施者大多数缺乏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他们属于那种“一般的”管理者,在培训课程设置及方法的应用上,不能很好地结合现代职业教育的规律,培训效果不是特别明显。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是五矿二十三冶建设集团公司的校企合作单位,该单位培训部门将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引入企业员工的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 企业员工智能倾向定位及其培训应用的分析

1.1 现代职业教育理论认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的,个体的智能倾向是多种智能集成的结果。一般情况下,个体所具有的智能类型大致分为两大类:一是抽象思维,二是形象思维。通过学习与培训,抽象思维者可以成为企业设计型的专家;形象思维者则可成为技术型或技能型的专家。他们在企业不同工作岗位、不同工作阶段、不同工作层面上,相互补充、不可替代。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在于根据人的智能结构和智能类型,采取适合的培训模式,来发现人的个性,挖掘人的潜能,提升人的智能能力。

1.2 一般来说,参加企业培训的学员基本都具有社会角色意识与自我定位能力,现代职业教育认为,具有不同智能类型的人,对知识的掌握也具有不同的指向性:①涉及事实、概念以及理解、原理方面的陈述性知识,要解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培训形式宜采用:课堂理论教学、小组讨论式、参观考察等;②涉及经验、策略方面的过程性知识,要回答“怎么做”的问题和“怎样做更好”的问题,培训形式则采用:模拟情景教学、项目法教学、行动导向法等,企业培训部门只有按照学员的特点和企业培训需求,准确定位,因势利导,合理地设定培训课程和培训方法,才能取得理想的培训效果。

2 企业员工能力本位定位及其培训应用的分析

2.1 现代职业教育认为,劳动分工已经不是传统的“单一工种”了,正在逐渐向“复合工种”转变,边际岗位是现代社会劳动岗位呈现的形态,这要求员工具备跨岗位的能力。其次由于技术的进步,传统的“简单职业”正在逐渐的淘汰,“综合职业”是大势所趋,职业呈现边际职业的架构,这就要求员工具备跨职业的能力。另外21世纪是信息高速产生和传播的年代,“一次学习”已经无法满足职业的需要,必须进行“终身学习”。因此,“职业岗位为导向”的职业培训不仅要培养员工的岗位技能,也应该培养员工的职业能力,其中职业能力的培养更是职业培训的重中之重,职业能力主要包含三方面,分别是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是指要想从事某项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专门技能和专业知识,通过能力的培养,员工能够获得合理的智能结构;方法能力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通过方法能力的培养,员工能够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社会能力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规范及价值观念,通过社会能力的培养,员工能够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2.2 基于这个理念,要求建筑企业培训以受训学员为主体,建立在“个体需求分析”上,使职业培训工作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一般而言,员工参与培训都是因为感到自身的“职业综合能力”需要提升,针对员工的这个需求,培训工作应做到有的放矢,只有这样培养工作的实效才会更加明显,员工才会更加自觉的参与到培训工作中去。建筑企业高效率的培训应当是一种“差异供给”,即对需要培训的员工的“职业能力需求”进行大致分类,结合员工岗位特点要求,在满足企业培训目标和企业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制定培训计划,设置培训课程,实施“差异培训”,并针对不同的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要求,采用切合实际的培训方法,如:课堂理论教学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行动导向法、现场训练法、社会调研法等。其次,在培训中,设计和利用各种机会让各个层次的学员“多向交流、互动参与、体验感悟、经验共享”,使培训不仅仅发生在课堂、实训现场,还贯穿于培训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

2.3 建筑企业的生产具有特殊性,其培训应在深入研究企业员工的职业能力本位的基础上,结合其特殊性要求,比如:建筑产品的固定性、建筑生产的流动性和建筑施工的长期性,要求建筑企业的员工具有“综合专业能力”;建筑企业的施工环境复杂,要求企业员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能力,与人和谐共处,不与施工项目所在地的人们发生不必要的纠纷等。同时,建筑行业的九大员资格认证、18个技能工种的鉴定等,对建筑企业的培训提供了方向与机会。基于以上情况,建筑企业会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和员工能力构成的现状,举办具有明确的组织需求特征和员工职业能力提升的培训,比如:岗位技能提升的培训;员工的团队意识、角色定位和自我完善的培训;考证取证培训等,以提升企业整体效能,促进企业的发展。

3 “行动导向”在培训中的应用分析

3.1 现代职业教育认为,“行动导向”的学习是教育学的一种新范式。所谓职业培训“行动导向”教学,指以学员作为培训的行动主体;以职业岗位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为培训内容;以“基于职业岗位的学习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独立地计划、实施的自我调节的行动为方法;以培训教师与学员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以强调培训中学员自我构建的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为培训标准。

3.2 建筑企业施工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环境要素多,对施工技术人员、岗位技能操作人员、项目现场管理人员的要求高,“行动导向法”恰好能满足培训的要求,达到培训的目的。“行动导向”培训强调学员是培训过程的“中心人”,教师是培训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序列,在培训中教师与学员互动,让学员“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通过自己“动手”的实践,提升了职业岗位技能能力,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能力体系。企业采用“行动导向”培训,提升了员工的整体职业技能水平,企业生产效益也随之提高,达到了事半功倍的培训效果。

4 职业教育理念在二十三冶建设公司培训工作中的应用

二十三冶建设集团公司是国家特大型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员工将近3000人,培训量大,培训层次多,涉及技能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培训,甚至某些考证培训。该企业与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是校企合作单位,借助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育的平台,将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与方法引入职工的培训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1 该企业的培训特色主要表现为:培训以促进员工的能力发展为基点,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注重整体培训目标的同时,兼顾员工的个性发展,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开发员工的职业能力潜能,将培训实施计划与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结合起来,以”高绩效模型”和”员工任职资格”为标杆,促进培训与员工职业生涯设计的无缝连接,促进员工职业能力的全面发展;其次,根据二十三冶集团公司战略规划,结合人力资源发展战略,量身定做出符合企业持续发展的高效培训体系,加大对培训体系的硬件设施投入、师资力量的建设和培训组织的健全,通过与高校联合、基层单位办培训学校、项目部建实训基地等,建成了一套健全、完善的培训体系,实现培训的模式化、程序化、整体化,全面提升企业效益。

4.2 以该企业“施工员提升培训”为例,介绍“行动导向学习”在企业培训中的应用

首先,企业培训部门开展深入的市场调研,以“施工员岗位工作”为导向,围绕“施工方案编制能力,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评定能力,施工技术管理能力”来设计培训内容,不仅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而且注重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其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培训内容“整合、序化”,以典型图纸如砖混结构、框架结构、单层排架预应力屋架厂房结构等项目施工为线索组织培训教师进行理论授课;同时,选定一到二个在建项目,借助项目部的实训基地平台,进行一次“从图纸建造成实物的模拟操作”,以行动导向引导培训教学,以学员“做”为中心,再到教师“指导”,基本做到“教、学、做”一体化。同时,在培训中,培训教师结合学员的工作经历,提出各种问题并形成主题任务,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将学员置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通过“参与式、体验式、交互式和模拟教学”等实践教学环节,学员的专业能力明显提高。如图1所示。

培训部门在培训结束后,反馈调查,统计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实行PDCA循环管理,为下次制定培训方案提供参考。现以2012年第二期培训为例,调查反馈表如表1所示。

通过表1、表2的对比,可以看到,按照“以学员需要为中心”的原则,培训前,学员分析了自身“理论与技能知识”的掌握情况,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通过培训,学员满意,前后有明显的提高,良好率提高在50%以上;其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培训,提高了学员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通过效果调查表2可以看到,学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项目施工实践应用中得到了明显效果,培训部门组织的考核优秀率达到了21%以上、不合格率为0%;另外,通过培训效果表2可以看到,学员的自身特质能力的提高不是很明显(社会协调能力),需要长期的训练,或需要设计有针对性的模拟训练,对下期培训提出改进方案。

透过企业反馈可以看到,学员通过一个月的强化脱产培训,回到工作岗位,用人单位满意度普遍提高,好评率基本在80%以上,学员能够将学到的知识、技能应用于实际工作,企业的生产效益提升了,企业培训目的达到了。

5 结语

建筑市场正处在转型期,从大趋势看,将会越来越规范,并在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要做的工作很多,有相当多的问题需要通过培训来解决。建筑企业的决策者们必须重视培训,切实转变观念,真正把培训当成一项系统工程,按照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使培训充分发挥出促进企业发展和员工提升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6,1.

[2]徐静.建筑施工企业员工培训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3,8.

篇8

    一、现代多媒体影视制作技术的发展历程

    现代影视技术的发展从技术角度划分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模拟影视技术、数字影视技术和多媒体影视技术。模拟影视技术基于20世纪50年代的磁带录像技术,它彻底改变了以往磁带记录仅限于声音的历史,使得声音和图像在磁带这一大众化媒体上完美结合。磁带录像技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成为最流行的视听记录存储技术,是现代影视技术的第一个里程碑。20世纪70年展起来的光盘存储技术是数字影视技术的代表。目前,以vcd视频光盘为主导的产品已对磁带录像产品造成巨大冲击,而数字dvd视盘给人们带来了远比磁带录像更高质量的视听享受,其发展潜力更加巨大。数字影视技术是现代影视技术的又一里程碑。

    以上所述影视制作技术发展的两个阶段,由于都没有与计算机发生联系,都属于单媒体影视技术范畴。到了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功能进一步强大、硬盘存储容量也显著提高,同时声音和图像的数据压缩标准也得以确定,计算机已能够对声音、图形、图像和视频等所有形式的信息进行处理。直到这时,现代影视技术才进人了多媒体时代。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推动现代影视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高级阶段,为影视技术的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同时极大地促进了多媒体视听产业的发展。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是现代影视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

    现代多媒体影视制作技术是以多媒体技术和数字视频技术为核心的一门综合性影视技术。现代多媒体影视制作技术涉及的技术层面很多,如多媒体制作、数字摄录像、数字影像、网络视频、光盘存储、计算机非线性编辑以及多媒体动画等视听应用新技术。大型计算机、数字智能化摄像机、编辑机、视频切换台、数字三维特技机、非线性编辑系统等先进电视设备的问世,将为影视艺术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创作空间。

二、现代多媒体影视制作技术对传统影视制作的影响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对影视制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具体体现在硬件设备平台的变革与创作空间的扩展上。

    传统的模拟特技编辑系统至少需要三台编辑录像机、控制台、特技台、调音台和字幕机等设备,繁多的设备及大量的视音频连接电缆常会因简单的机械故障给使用者带来诸多不便。随着时间的推移,设备还会出现器件老化、端口参数不匹配等问题,造成视频信号的较大衰减,严重影响视觉效果。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非线性数字化编辑系统,把模拟设备的所有功能都包容在硬件和软件中,省去了大量的外围设备,进而节约了大量设备购置与维护经费。外围设备数量减少,系统连接变得相对简单,系统的稳定性将得以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在非线性数字化编辑系统中,节目素材存储于计算机,最终的节目技术质量不会因制作中不断的修改而造成信号损失。

    在影视节目的创作方面,自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人影视制作领域,数字影视就以其独特的魅力迅速占据了艺术创作的重要地位。在轰动全球的经典巨片中,精彩的电脑特技给人们带来了强烈的视觉震撼,三维数字动画无疑成为了影视艺术创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由于计算机多媒体非线性编辑系统可以实时产生编辑场景和画面,使得创作方式更加灵活。在工作中,导演可以随时方便地修正已编辑完成的段落,甚至利用相同的素材,方便地剪辑出不同创作思路的作品。

    三、适应影视制作方式的变革,为铁路技术教育与干部培训多做贡献

1.电化教学片在设计与制作上的一些基本原则

    利用现代多媒体影视编辑系统制作教学片与教学软件是多媒体影视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主要成果和标志。电化教学片有一个特点—媒体多样性:有实地拍摄镜头、文字图表、图形图像、二维/三维动画、字幕解说、现场音效、后期配音及图表或动画与实地拍摄镜头的叠加。多媒体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出现,使我们摆脱了传统编辑系统繁琐的操作,把更多的精力从技术操作转移到艺术创作上来,令我们的创作更加轻松自如。但是应该注意,我们在利用多媒体技术尽情发挥我们的创作激情的同时,不能忽视电化教学片创作的基本原则和规律。

    首先,电化教学片在内容设计方面,必须以教育性和科学性为宗旨,内容必须与教材一致,不得随心所欲地夸张、臆造。形式要生动、形象、直观、富有吸引力;在制作方面,艺术性与技术性必须服从于教育性与科学性,追求“真实无技巧”的高境界,必须用技巧的地方,应尽量做到不露痕迹。其次,在具体制作时还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引起注意:

    画面与声音的设计:画面、解说、音响和配乐要做到内容精炼、言简意赅。只表现与主体最有关的内容,删除一切无关的或可有可无的内容。

    画面的组接:画面组接要力求流畅,自然无跳动感,要注意色彩和亮度的协调。

    图形与动画:运用适度的抽象视觉符号比运用真实具体的视觉符号的效果会更好。如合理地使用箭头、方框、圆圈、结构框图、流程图等,有时更有利于调动学员的形象思维。

    2.成品的输出

    从前,影视作品在发展,只能输出到录像带(分专业带和家用带)。专业带录制质量较高,信号清晰;家用带信号录制质量较低,观看效果也大打折扣。现在,由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及数字视频记录标准的制定,我们在采用传统记录媒体的同时,还可以把节目输出为vcd或dvd的形式。这两种载体有保存时间长(是录像带的几倍)、信号不易损失、易于拷贝、携带方便等特点。特别在dvd机大量普及的今天,基本可以做到随处播放。从制作成本考虑,目前,dvd空白盘的价格已远远低于家用录像带的价格,dvd拷贝机的价格也大大降低,所以单片dvd的制作成本已低于家用录像带的制作成本,而dyd的信号质量远远超过家用录像带的质量。随着数字视频技术的发展,evd,hdv技术的出现,数字视频已形成了短期内不可改变的发展趋势。可以说,在今后铁路技术教育与干部培训工作中,采用数字dvd作为传播载体时机已经成熟。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在把由非线性编辑系统制作的电化教材向专业带输出的同时,还应考虑在非线性编辑的时间线上直接进行符合dvd标准的mpegii的压缩,并完成dvd母盘的制作。这样,可以避免今后制作dvd时,利用录像带作为信号源再次采集与压缩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制作人员素质的提高

    传统的电视节目后期制作系统中,电子编辑、特技、字幕、音乐合成等工作由分工不同的多个技术人员完成。如今,电视技术进人多媒体制作时代,特技编辑、音响效果、字幕及图形创作已被集成为一体。因此,制作人员以往纯技术性的技能已远远不够,需要全方位地融技术与艺术于一身。这就要求我们从事铁路技术教育与干部培训工作的电化教育人员必须注重和加强自身对音乐、美术以及综合艺术方面的学习和提高,以适应技术不断发展的需要。在掌握基本编辑软件使用技巧的同时,还要掌握相关制作软件的使用,如:平面设计、视频合成、三维动画等软件。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非线性编辑的优势,集各种软件所长、创造性地制作出高水准的电化教材。

    4.发挥网络优势,拓展电化教材的影响领域

    如今,internet风靡世界,极大地促进了多媒体网络影视技术的发展,远程网络教育已成为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如何适应本系统技术教育与干部培训的需要,制作出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电化教材是摆在我们电教工作者面前新的课题。可以预期,能够适应视频点播等双向业务要求的电化教材制作技术与环境将得到逐步发展和改善。

篇9

记得群号是:462720555

        扫描二维码进群

        扫描二维码进群

群主个人的QQ号是:1370946190 微信号是:15234400545

想在北京找教育工作,发愁不知道从何入手的,可以加她为好友,多交流,多学习!

-------一个普通师范毕业生如何在北京找到月薪过万的工作的-----

2012年我毕业于一个三线城市的普通师范类本科院校,现在就职于环球雅思培训学校,担任教学主管一职。刚出校门的我参加了各类事业单位考试,试图在公立学校有晚饭吃,但是大多数参加过考试的同志们都知道,付出的诸多努力都化作了东流水。这样到处奔波了大概半年,我放弃了这一念头,背上行囊踏上了北漂之路,刚到北京我也是到处碰壁,网上投了一大堆简历,参加了大大小小十几次招聘会,大都石沉大海,有一天我在网上突然发现有这么个群,抱着试试的心态进来了。在群里我认识了好多跟我一样到处求职的小伙伴,群主每天也会推送一些各大教育机构的招聘信息、应聘技巧、师训类资料。在这群埋伏几天后,环球雅思培训学校提供的一份课程顾问工作打动了我。更令我意外的是,经过两轮面试后,我就顺利入职了。相比那些大型招聘类网站提供的offer,这个靠谱了许多。

真的是良心推荐!!!对了群号: 462720555 ,需要的同志们可以加群了解一下!!!!!!

----职场面试技巧-----

问题:你为何选择应聘我们公司?

回答:我对贵公司有一定的了解,特别对公司的XX经营理念,产品质量及员工培训比较看好。

篇10

一、当前干部教育培训存在的几种倾向

历年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培养了大批的干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实践证明,干部教育培训是可行的、有效的、成功的,但是,不可否认当前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存在“五轻五重”的不良倾向。

1、重行政约束,轻教育规律。以往的干部教育培训,由于对象身份的特殊性,过分强调行政纪律,而较少考虑教育培训是主导与主体相互作用,教与学双边活动的过程,受教育者是主体,教育者依靠主导而发挥作用,借助外力的强制作用难于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效果。

2、重政治教育,轻业务培训。由于受传统思维的影响,过多考虑党政干部从事决策、审批、计划、指令、管理等工作,所以历来的干部教育培训总是政治第一,思想优先。应该承认,政治思想确实重要,不可或缺,但业务培训也不可弱化,更不可减化,特别是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干部不仅要“靠得住”,而且要“有本事”。

3、重书本学习,轻实践锻炼。以往的教育培训,大都是先发给一定的教材,集中培训学习一段时间,而后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去体会、去实践、去锻炼,很少对受教者的实践锻炼进行督促、检查、考核,跟踪问效。

4、重党政干部,轻技术人才。过去有一种观念,认为企事业单位职工大多属“知识技能型人才”,管理层对他们重在决策性指导,其专业知识、业务技能则由他们自发地、分散地学习和积累,而较少系统组织,集中学习,分类培训、整体提高。

5、重岗前培训,轻继续教育。继续教育和岗前培训一样,都不是新名词,但真正把继续教育纳上议事日程也不过是近几年的事。“铁饭碗”打破了,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但“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问题直接影响着岗前培训与继续教育的位次关系。

二、对提高教育培训质量,增强教育培训效果的探讨

干部教育培训不同于基础教育,也不同于学历教育,它主要针对各级各类干部和人才,而这些对象本身是社会的主体,时代的主人,他们不断地改造世界,推动社会发展,推动时代进步,但新社会新时代又呼唤着他们自身不断发展,不断进步,因此,干部教育培训要注重与当前新形势相结合,与今后工作新要求相结合,与学员新特点相结合,遵循教育规律,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努力提高教育培训质量。

(一)加强组织领导,是搞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条件

大规模培训干部,涉及对象多、行业多、专业多,量大面广,任务繁重,一定要按计划、分步骤、规范有序地开展,坚决杜绝“乱办班,乱发证,乱收费”的“三乱”现象的发生。一定要加强对培训秩序、教学过程、培训经费的管理,要保证学习时间,保证培训经费,维护正常的培训秩序,为干部教育培训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确保干部教育培训取得实效。

(二)遵循教育规律,坚持因材施教是搞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关键

教育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双边活动过程,必须充分发挥施教者的主导作用和受教者的主体作用,不重视受教者的个体差异性,不因材施教,采用传统的贯注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要区别不同行业,教以不同内容;针对不同对象,选择不同方式;根据不同基础,确定不同重点。比如,对党政干部,党性教育是重点,必须坚持,但党政干部本身党性观念较强,不可泛泛而谈,更忌陈词滥调,必须用新形式、新手段讲解党性教育的新思想、新内容,而且讲解要深透,要有理性高度,要赋予党性教育鲜明的时代特色。而对企业干部、专业技术人才,党性教育虽不是第一位的,但他们本身较为欠缺,需要加强教育,讲解时不可过于理论化,要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三)选择富有时代特色,内容鲜活的教材是搞好干部教育培训的基础

猎奇、追新、求知是人的天性。教材内容鲜活,富有时代特色,教材本身就成为老师,扣住读者的心,引着读者看。教育的要求自然地转变为受教育者的自觉行动,教育内容潜移默化,深入受教育者心中,加上施教者的引导、点拔、深化,受教者定能心领神会,融会贯通,施教者轻松执教,受教者愉快获知。如果教材内容陈旧,食之无味,教育培训对教和学的双方都是一件苦差事,事倍功半,收获不大,效益不高。

(四)创新培训方式是搞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手段

干部教育培训方式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坚持与时俱进,努力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实现体制、对象、内容、渠道、方式“五转变”。要通过现场参观、情景教学弥补报告式宣讲的不足,要通过提问讨论、调查研究深化教学;要加强教与学之间的双边互动,采用案例式教学,诊断式教学,研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方式,因势利导、因人施教,推行差别化、个性化教学,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实践锻炼,通过自身体验和实际感受,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教育培训网络建设,提高资源共享程度,扩大教育培训覆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