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swot分析范文
时间:2024-01-02 17:43: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景观设计swot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明确设计目的
所有的景观项目在开发之初都应该明确开发目的或设计目的,如场地建成后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环境影响、经济效益,开发投入的资金预算,以及该场所在未来的服务区域或服务人群,等等。本科课堂教学实践环节中学生创作设计的景观项目方案,同样需要在设计之初明确设计目的。因为只有在关注社会、环境、经济等因素的基础上进行的景观设计才是符合客观实际的,才具有可实施性,否则,即使图纸效果十分精美,仍然是没有根基的空中楼阁。教师在课堂上布置给学生的设计课题在课题性质方面一般分为两大类:新建地块的景观规划设计和现有场地的景观改造设计。这两大类课题的设计目标和设计内容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相同点是指在整体的设计目的和设计内容方面基本一致,都需要考虑社会、环境、经济等方面因素,都需要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和流畅的路网设计等,这些在前文和后文中都有所涉及,在此不做赘述,笔者主要阐述两类课题的在设计目的方面的不同点。新建地块的景观规划设计要求将原本荒芜、废弃或破旧的已无法满足人类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地块进行重新规划,赋予其全新的场所性质,在社会功能和环境效益等方面产生质的改变。如,在城市建设规划中将旧建筑旧街道拆除推平后新建的居住社区、商务楼盘等都属于这一类景观规划设计项目。现有场地的景观改造设计要求在不改变场地性质的基础上对环境进行良性改造设计,如场地面积的适当扩大或缩小,内部功能分区和道路网络的重新调整,以及地面铺装、环境设施、绿化植物等景观元素的优化设计。对于城市中建成时间较早且具有历史感的公园、广场、街道等场所,设计师都可以进行景观改造设计,通过改造使空间功能更趋于合理化,配套设施更加人性化,环境氛围更加艺术化。另外需要强调的是,无论何种性质的课题设计,都需要注重对民族传统文化遗存的保护和发展,因为历史的遗迹是不可复制的,是一个地区文化的延续。对规划区域内具有文物价值的旧建筑、旧街道等实施保护性开发,对百年以上的古树名木切不可随意砍伐移植,以免造成不可修复的损伤。在明确项目设计目标的基础上,教师通常给学生制订思考和工作的几大步骤,学生通过方案设计练习逐步掌握景观设计程序。
2.熟悉设计程序
要求学生掌握并熟悉景观项目设计的一般程序,即基地环境分析、概念方案设计、扩初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大二和大三的学生必须在课程学习中逐步掌握基地分析、概念方案和扩初方案的设计方法,大四学生需要在此基础上初步了解施工图的设计方法和制图规范。(1)充分了解并分析场地进行某课题设计时,教师会给学生指定地块,使其了解地理位置、规划面积、项目建设目的等。学生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前期调研,充分地了解场地情况并做好记录,包括所处地域、地形、气候条件、土壤、水质、交通状况、服务人群等。学生通过实地勘查、资料收集等方法了解上述场地情况,运用swot分析法进行分析和总结,为下一步提出设计定位和功能分区提供有力依据。SWOT分析法是将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结合形成的平衡系统分析体系,SWOT分别是Strength(优势)、Weakness(劣势)、Opportunity(机会)、Threat(挑战)。实际操作中主要有分析环境因素、构造SWOT模型、制订计划三部分。(2)提出设计定位,完成方案设计接着要在以上分析基地环境的基础上提出设计定位构想。这一阶段,学生要与教师充分沟通,共同找到最适合场地建设项目要求的设计定位,也就是做出概念方案设计。不同的建设项目会有不同的设计要求,如居住区景观设计、公园景观设计、广场景观设计等。不同的项目在使用人群、场地功能等方面有很大区别。因此,设计者在充分了解场地环境情况、理解建设项目要求的基础上,才能找到了合理的景观设计定位,包括环境主题、景观风格、主要功能特点等,进而做出主要功能分区规划图。这阶段的图纸可以用规划总平面图、平面分析图和实例示意图来表达构思。扩初方案是在概念方案的基础上完成的,需要完成修改后的规划总平面图、详细的局部景观设计平立面图、重要景观节点效果图、部分主要设施的设计图纸和设计说明。设计说明要求条理清晰、语言简洁、用词规范,清楚地阐述设计理念、设计方法与设计结果,起到辅助理解项目设计方案的作用。一套良好的扩初图纸应该能够达到全面细致展现该项目景观设计结果的目的,除去实际项目需要的施工图设计部分,基地分析、概念方案、扩初方案三者综合就是一套完整的景观项目方案设计。
3.具备良好的设计表达能力
完成一套景观项目设计方案需要绘制大量的图纸,如平面图、立面图、效果图等,图纸是展现设计意图和设计目的的最直接手段,绘图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方案展示的最终效果。一般景观项目设计的图纸表达无外乎三种手法:手绘设计图、电脑辅助绘图、手绘电脑结合绘图。这三种图纸表达方式在概念方案阶段和扩初方案阶段都可以被使用,其目的是完整、详细、艺术化地展示设计结果。所以景观设计专业本科生必须具备良好的设计表达能力,熟练手绘技巧,掌握AutoCAD、SketchUp、Photoshop等电脑绘图软件,有了扎实的绘图基础,才能将设计构思和设计理念完美地呈现出来,这也是作为一名合格的景观设计师必须具备的技能。
二、树立科学的设计理念
一套优秀的景观设计方案不仅需要完整的图纸表现,更重要的是应该具备科学的设计理念。可以说,绘制精良的图纸是方案的设计结果,而科学合理的设计理念才是支撑方案的内在灵魂。教师要求学生在进行方案构思与设计时,始终贯彻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注重体现地域特色这三大景观设计理念。1.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世间万物,唯人为贵”,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一切以大多数人的发展为目的,而不是片面追求物质发展和经济增长。在景观设计中,以人为本主要体现在充分的前期调研、合理的功能分区、流畅的路网结构、完善的环境设施,以及符合大众审美文化背景的形态设计,等等。前期调研可采用实地考察拍照、问询并结合问卷调查,目的是尽量全面翔实地掌握设计基地物质环境和人文背景,尤其是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找到更符合当地市民意愿的环境设计定位。在调研结果上进行功能区域的规划,必须合理划分出符合市民实际需求的功能空间,强调各个空间的相互联系,规划流畅的路网结构以加强各空间的可通达性。无论是步行还是车行,方便快捷的交通都可以提高效率,满足市民生产和生活中的出行需要。完善的环境设施能够为市民在公共环境的活动提供便利,环境设施设计不仅要求功能齐全,而且要求数量布局科学合理,既满足使用需求又不能造成浪费。以广场休息设施为例,每100平方米广场面积应该有6~10平方米的座位面积,这样才能满足人们在广场中活动时随时休息的行为要求。景观元素的形态设计通过风格与造型的艺术化处理能够体现环境历史文化、风俗民情等人文背景,同时也是景观视觉设计的重要环节,是关系到大众能接受并长久使用该场所的关键因素。总之,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才能营造出实用、美观,符合大众需求的城市景观环境。
2.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
可持续发展理念是1987年由世界环境与发展组织提出的,要求城市的发展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能损害子孙后代为需求而寻求发展的能力”。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影响下,景观设计不仅仅是营造一个优美的小环境,如建一座亭子、种几棵植物那么简单,而是通过设计改造自然界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当然,改造必须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前提,否则改造就成了毁坏,必然会遭到自然的惩罚,如水土严重流失、土壤的沙漠化、物质资源的浪费、城市地下水位下降等都是自然向人类发出的警告。在校大学生作为未来的景观设计师,必须担负保护环境、建设良性生态环境的重任,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区域内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在规划区域内,通过科学的考察与设计,实现物质的循环、能源的自给、垃圾的无害处理等,达到区域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的。
3.注重体现地域特色
中国地大物博,每个地域都有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所以景观设计所体现的地域特色也主要反映在这两个方面。针对某一特定区域进行的景观设计,一定要充分了解当地的气候条件、地势情况、河流水域、物种群落等自然环境状况,做到合理开发,同时在设计时发展当地传统特色,体现人文历史背景。地形设计尽量符合自然地势条件;植物配置使用本土品种;水体景观的导入必须考虑当地水资源现状,符合节能环保要求;公共设施在实现功能完善的基础上,强调地域传统文化的艺术特色。
三、结语
篇2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也是县域社会发展的动力。县域生态经济则是在县级行政区域内,以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为主要内容,以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友好“双赢”为目标的经济类型,是实现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方向。生态农业园是生态经济的具体体现,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城乡和谐共生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正是由于上述一系列优点,各地都纷纷将建设生态农业园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有力措施。但是,由于准备工作不充分,缺乏特色和优势等原因,许多新建的生态园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SWOT法通过对项目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的分析可以明确项目实施的可行性程度和发展方向。因此,通过对卫华生态农业园进行SWOT分析,以确保园区具有准确的定位和目标,实现快速健康发展。
1.1优势(strengths)分析
园区由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卫华集团投资建设经营,其良好的管理经验和强大的后勤服务需求为生态园建设提供了保障。园区紧靠高速路和省道,交通便利,区位条件优越。另外,基地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园区内各种农作物、经济林、观赏植物等的生长,也便于进行园林景观设计和开展游憩活动。最后,园区所在的长垣县为中国中部经济百强县,在绿色食品、苗木花卉、烹饪等方面具有产业优势,也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为开展休闲农业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1.2劣势(weaknesses)分析
休闲观光农业作为近几年新生的交叉产业,在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背后还会有一定的风险性。经营者需要进行全面而又详细的准备工作,忽略任何一项工作或是判断错误都有可能导致项目的惨淡经营甚至失败。园区内土地类型较为单一,地形平坦,缺乏变化。植物群落不够丰富,景观单调。此外,各种休闲服务设施和生态基础设施缺乏,为进一步开发带来了困难[6]。
1.3机会(opportunities)分析
长垣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特色农业和现代农业基地的建设,结合中原经济区战略定位和自身实际,出台了《关于加快“十二五”期间发展现代农业的实施意见》和《长垣县特色高效农业区域发展规划》,重视,为生态农业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充分利用县域景观特色和产业优势,发展以现代农业生产为主(科技示范),游憩活动为辅(休闲观光)的特色生态园是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推动区域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人们对休闲旅游需求的增加和城镇居民收入的提高,为开展休闲农业旅游提供了广阔的客源市场。
1.4威胁(threats)分析
主要是来自长垣县及周边其他县市农业生产和休闲农业旅游的挑战。由于河南是农业大省和旅游大省,开展观光农业旅游在推动地方经济方面意义重大,各地都不遗余力地促进观光农业的发展,加剧了观光农业行业的竞争。长垣县周边地区观光农业旅游发展迅速,有些已经取得了较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如新乡小冀镇京华园、亿隆农林生态园等。另外,其他类型的旅游资源也会构成一定的威胁,从而分流一部分目标客源。
2卫华生态农业园总体规划
2.1规划思路与规划原则
依据企业发展战略和区域农业发展规划的总体思路,结合场地实际情况,规划以农业生产为主(园林苗圃、果树花卉栽培、动物养殖等)、休闲观光(商务接待、生态餐饮、农事采摘等)为辅,逐步建设成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生态农业旅游、休闲游憩、科普教育等于一体的中原经济区知名的县域特色生态农业园。
2.1.1可持续发展原则。以循环经济学和景观生态学等理论为指导,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立复合生态系统,农业生产与资源保护相结合,注重生态效益与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2.1.2特色性原则。充分利用企业和长垣县域资源、产业优势,在园林景观设计、林农复合经营、游憩活动设置等方面体现特色,进行差异化经营,秉承“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经营理念,满足游人的各项服务要求。
2.1.3市场性原则。以市场为导向,紧密关注市场动态,及时反馈与总结生态农业市场信息,以市场确定生态农业园各种项目的设置。如在苗木引种、花卉栽培、动物养殖等方面应密切关注市场信息,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意识,寻找具有广阔前景且有一定稳定性和适应性的品种。
2.1.4文化性原则。文化是景观的灵魂,也是园区内在品位的体现。充分挖掘企业文化和长垣城市特色,通过景观营造体现文化内涵,寓文于景,景文交融,增加园区的文化魅力。
2.2功能分区规划
规划园区设两个入口,考虑交通与景观的需要,主入口设在园区南部,与省道308线紧邻;次入口设在园区东部,与乡村公路相连,两个入口与“L”型景观大道相联通,且都设有生态停车场。根据园区规划思路和实际条件,将园区分为七大功能分区,即特色养殖区、园林苗圃区、花木生产区、观赏果园区、水产服务区、蔬菜示范区、休闲管理区。每个区内设置一定的服务设施和活动场地,形成既独立又呼应的景观节点。
2.2.1园林苗圃区。位于园区的南部和东部,中部有宽约5m的水渠,是集苗木生产、新品种研发、生态防护于一体的绿色产业区。结合市场需要,按照色叶、常绿、观花等观赏树木特性分类,设置不同的苗圃生产区域。根据苗圃的生态习性和季节景观变化,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选择适宜的园林树种。同时,适当增加一定的地被植物和休憩设施,创造良好的园区景观。
2.2.2花木生产区。位于园区的中西部,占地面积约0.67hm2。该区呈放射状布置,中间为梅花形,梅花形的中心为卫华观光塔。在被分割的若干个小区域里设置观赏价值高的特色花卉,形成五彩斑斓的花田,也为人们提供一个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和花艺交流的平台,既取得了良好的景观效果,也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2.2.3特色养殖区。位于园区的中东部,占地面积约2hm2。进行生态林防护,形成相对隐蔽的独立区域。以林下散养鸡、鸭、猪等家畜为主,采用生态循环过程,保证产品的有机性和安全性。结合市场需要,适时散养观赏性动物,如信鸽、鸵鸟等,以林区为背景,增加园区的生机与活力。
2.2.4观赏果园区。位于园区的中西部,紧邻花木生产区,占地面积约1.3hm2。在生产绿色果品的同时,给游人提供自由采摘果品的场所,体验收获的乐趣。果品种类搭配合理,兼顾园林景观效果,实现一年中每个时段都有可供欣赏和采摘的果树。内设丰庆广场、木制座椅等多样化的场地和休闲设施,满足游客的游乐、休息需要。
2.2.5蔬菜示范区。位于园区的西北部,占地面积约6.67hm2,以科技示范、生产加工、科普教育等为主要特色。设有玻璃温室、塑料大棚、实验农场等,展示现代化园艺设施和栽培技术,也为周边科研院所师生提供实习基地,有利于园区科技水平的提高。
2.2.6水产服务区。位于园区的中西部,北临蔬菜示范区,占地面积约1.3hm2。以水产养殖和水生植物种植为主,同时兼有垂钓、水上娱乐的功能。该区水生植物丰富,形成不同的植物景观,水中莲叶田田,蛙鸣鱼跃,一派田园风光,让人充分享受农趣之乐。
2.2.7休闲管理区。位于园区的中部,便于与各功能区联系,具有商务接待和园区办公、管理的功能,占地面积约1.3hm2。按照中国古典园林手法进行院落式布局,营造“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古典意境。运用障景、夹景、框景等方式,以当地园林植物为主体,营造一个相对独立和幽静的场所。
2.3专项规划
2.3.1林农复合经营规划。农林生产是生态农业园的基础和特色,也是区别于其他类型园区的重要特征。做好林农复合经营规划既体现了生态农业园的经济效益,也可以和园林景观设计、游憩活动相结合。结合市场实际情况和公司发展定位,园区农林复合经营规划形成了以苗圃区、养殖区、蔬菜区为特色的三大产区。苗圃区主要培育市场需求大、观赏价值高的园林树种。养殖区以特色水产和畜牧养殖为主,满足游人和卫华职工食堂的要求。蔬菜区以特种蔬菜种植为主,除了可以提供绿色农产品,还可以展示现代园艺技术和进行田地农事体验。
2.3.2植物景观规划。相比于其他类型的园区,生态农业园的植物景观更为丰富多彩。它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由园林植物搭配组成的景观,还包括果蔬园、农田、林地等兼具生产与观赏功能的农业景观。结合不同的场地条件和功能要求,通过乡土树种和适宜长垣地区的园林观赏植物的搭配,展示卫华生态园的乡土风情和园林特色。
2.3.3游憩活动规划。游憩活动是体现生态农业园旅游特性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园区吸引力和综合竞争力的要素之一。做好游憩活动的规划,有助于提高游人的参与积极性和对园区特色内容的理解,使园区更好地发挥服务功能。游憩活动规划要立足园区景观特色和功能定位,结合市场需求,不断推出具有竞争力的特色游憩项目。卫华生态园游憩活动主要有观光类、体验类、娱乐类、教育类、休闲类等类型。观光类包括欣赏果园、花田、池塘、菜园等农业景观,玻璃温室、古典园林建筑、小品等建筑景观,卫华文艺演出和民俗展示等文化景观。体验类包括果园采摘、菜园“偷菜”、岸边垂钓、花艺学习与体验、绿色食品品尝等。娱乐类包括水上活动、林中拓展训练、卫华文化节主题活动(如歌咏比赛、专业技能比赛)等。教育类包括卫华文化长廊、长垣名人景墙、农产品展示、栽培技术展示栏等。休闲类包括商务会议接待、生态餐厅、观光塔等,利用园区优美的园林景观,进行休闲游憩活动。
3结语
篇3
从2007年安康市政府将富硒产业、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以来,安康特色富硒农业产业和旅游业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产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引擎。在“一县一业、一村一品”战略的指导下,特色农业与乡村生态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开发了包括岚皋县四季镇头桥村、宁陕县广货街清泉山庄、汉滨区月河川道、紫阳富硒茶观光园、平利县长安茶乡等农业旅游示范点,富硒茶、木瓜酒、绞股蓝、手撕腊肉、魔芋、豆腐干、蚕丝被等特色旅游商品受到西安游客的青睐。农业生态旅游园区化开发在资源共享、产业共生的基础上促进产业融合成为提升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
2威胁(threats)
2.1区域自然地理环境恶劣
安康地处秦巴山区,山地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92.4%,受自然人文地理环境条件影响,生产技术落后,人均耕地严重不足,生计资本极度匮乏,商品经济不发达,经济发展中自我积累能力差;农户居住分散,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体系落后,人力资源不足;属于国家生态功能区和水源涵养保护区,是被禁止或者限制开发地区,工业经济不发达。
2.2产业发展同质性
安康属于典型的旅游资源非优区,缺乏名川大山、历史人文景观,现有的旅游资源单体较多,但每个景观、景点体量规模较小,开发主体多为个体,缺乏龙头企业和有一定实力的企业集团;旅游产品以自然风光、农家乐为主,没有融入地域风俗历史文化,旅游产品数量少,规模小,同质性强,容易与周边地区产生同质性恶性竞争。
3安康农业旅游园区化开发的SWOT矩阵分析与对策
3.1安康农业旅游园区化开发的SWOT矩阵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结合SWOT矩阵,提出了安康农业旅游园区化开发的4类战略(图1)。其中SO战略为增长型战略,WO战略为扭转型战略,ST战略为多种经营型战略,WT战略为防御型战略。
3.2安康农业旅游园区化开发的对策
农业旅游园区化开发是依据循环经济理论和生态学原理而进行的现代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新兴业态,是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模式。安康农业旅游园区化开发首先要依托区域特色农业资源和经济发展机遇以SO战略为基础战略,WO战略和ST战略为核心战略,兼顾WT战略,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1)以政府为主导,做好农业旅游园区整体规划和政策扶持,积极培育有利于特色农业旅游园区产业化发展的外在环境。经济发展史证实,“政府在发展中的作用稳步上升,以至于没有政府的积极支持,便不可能有成功的经济增长[5]。”安康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农业旅游园区化开发初级阶段需要遵循“政府主导、企业运作、部门服务、农民参与”的原则,通过发展政府整体规划和政策扶持,为农业旅游园区化开发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是做好农业旅游园区整体布局开发规划,通过区位条件、特色资源做好园区选址、产业布局,使园区具备现代特色农业技术示范教育、农业体验、农耕文化、观光休闲等多元化发展趋势,兼具现代农业与旅游业两大产业发展基础;二是通过交通、信息网络、安全医疗等相应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园区综合运营能力;三是通过政策扶持积极吸引投资及专业化的经营管理技术人才,促使促进园区规模化、集约化、规范化发展。
(2)以农业生态园区为载体,培育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产业共生耦合系统,促进产业融合,延伸产业链,丰富旅游产品。与西安及周边地区相比,安康最具优势的资源是秦巴山区的山水资源和生态功能区的生物多样性资源。依山傍水、小桥流水、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如诗如画的美丽田园乡村构成了安康处处是美景的自然条件。然而,旅游景观单体的遍布开花、分散,难以满足游客一次完整旅游活动过程所需的“行、游、住、食、购、娱”等丰富多样的需求。只有以特色农业生态园区为载体,使区位条件较好、有一定产业基础的县域和乡镇,结合“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工程进行规模化、产业化开发,农业旅游园区聚合农业观光、休闲体验、农耕文化、住宿餐饮、消费购物为一体,形成特色农业与生态旅游业共生系统,延伸产业链,丰富旅游产品,才能形成规模、形成自身独特的风格,进而形成气候,成为周边城镇居民假日及周末回归自然、放松心情、休闲度假、甚至获取知识的休憩地,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农业乡村旅游的真正价值。
(3)以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理论为指导,依托秦巴山区生物多样性资源,构建农业旅游园区的自然生态体系,突显生态保护价值及教育价值。作为自然生态脆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和水源涵养区,安康农业旅游园区化开发必须以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理论为指导,充分体现秦巴山区生态脆弱性和生物多样性的辩证统一关系,构建包括“荷塘-渔-桑-禽”、“粮-草-林-牧-禽”、“桑-茶-菌-禽”、“林果-蔬菜-家禽-圈养”等聚合平面结构、立体结构、时空结构、循环链式结构的生态农业系统[6],这样既可以起到环境友好保护、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又能突显功能区教育价值,变环境威胁为发展机遇。
(4)以制度创新为平台,理顺关系,整合区域资源,形成合力,提升农业旅游园区的竞争力。农业旅游园区化开发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需要以制度创新为平台,理顺开发投资者与当地农户、地方政府、相关机构等之间的关系,做到整合区域内有限力量,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农业旅游园区的发展。通过土地流转、农民参股、培训就业等制度创新使当地农户、地方名人、相关机构参与到园区建设及经营过程之中,使当地农民及相关者能够从中受益。农户、地方名人、相关机构的参与不仅消除了抵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而且这些当地文化承载者的积极参与,有效地传承了当地风土人情、地域文化,彰显了农业旅游产品的原生态性,更能够吸引游客和体现农业生态旅游的教育功能。本文来自于《江西农业学报》杂志。江西农业学报杂志简介详见
篇4
关键词:园林式校园;院落式空间;可持续发展Abstract: The design of schools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modern architectural design. This article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through the various aspects of reserve living nitrogen area land project plot AT06070406 primary school project, summarizes its design advantages,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of school.
Keywords: garden campus courtyard spac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 项目概况
一) 项目概况
广氮地区居住储备用地项目作为广州市中心区的一个大型居住社区,区域内各项公共配套项目尤其是教育配套设施的规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试图在这片珍贵的土地上打造一个能够提升社区形象和品位,完善城市教育配套体系,同时体现地域特点,传达人文精神,彰显时代特色的教育配套设施体系!
本项目位于广州市天河区广氮地区居住储备用地内,广氮地块位于广州市天河区东部东圃街道,北倚北环高速公路,东衔东环高速公路、车陂路,南临广园东快速路、广深铁路,西接棠下东路,用地面积约250公顷。用地东临规划20米道路,南临规划33米(展宽40米)道路,西临规划12米道路。北临规划20米道路。
广氮地区储备居住用地AT06070406地块小学周边主要为居住区及配套公建,规模 24班,可以满足附近居民子女入读要求。广氮地区储备居住用地AT06070310地块幼儿园用地面积为22766平方米,可建设用地面积18982平方米,容积率0.96,计容面积18296平方米,建筑密度25%,绿地率40%,建筑高度20.2米。
二) 现状分析
区位分析:本项目位于广州市天河区广氮地块内,天河区为广州市城市中心区,周边配套设施完善,区位优势明显,与周边地区一体话开发,主、次分明,形成高效、合理、现代化的城市布局结构。
交通分析:广氮地区储备地块位于广州市天河区东部东圃街道,北倚北环高速公路,东至东环高速公路、车陂路,南临广园东快速路、广深铁路,西至规划路交通十分便利。
服务范围: 由规范可知,小学服务半径为500米.本项目服务范围可覆盖广氮居住片区南部。
三) SWOT分析
S(优势)
学校用地范围处于天河区广氮地区储备用地内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周边配套设施完善。
W(劣势)
由于地处广州市中心,用地面积紧张,布局受到限制,为规划及建筑设计带来难度。
O(机会)
在现代人越来越关注现代设施建设的前提下,我们试图打造品牌校园,在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中充分展现时代性,地域性,文化性。
T(挑战)
由于基地位于广州广氮居住片区内,如何地域特色创造品牌效应,如何利用文化优势提升小区形象与品味,如何结合技术手段打造生态校园,势必是一种全新挑战。
二设计理念
少年儿童犹如祖国未来的花朵,需要园丁的悉心栽培、细心呵护,才能开出一盘一盘盛开的花朵。因此,本项目以“一盘茁壮成长的花朵”作为设计理念,
“花朵”——园林式校园
项目地处城市中心区,用地紧凑,规划设计中应充分吸取岭南建筑的精髓,小中见大,步移景异,大到校园整体外部空间,小到单体建筑内部,营造层次丰富尺度宜人的园林式公共空间。立足提高修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花盘”——院落式空间
设计采用“教学、生活、运动”的品字形结构,各功能组团设计均吸取传统书院空间精髓,以院落式空间组织手法,将传统的书院气息引入现代校园。组团间沟通便捷,空间流动疏密有致,始终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创造高效实用的校园空间。
“成长”——可持续发展
项目设计立足岭南地区气候特点,融入岭南传统建筑精髓,传承了岭南文化符号;同时强调满足时代要求,重视校园安全性实用性,营造适于现代开放式教育的丰富空间。融合了传统与现代风格的设计手法,继往开来,为校园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建筑方案设计
规划结构分析
为了实现各功能分区的有机结合,该校园采用“一心二轴三片区多节点”的规划结构。
1.“一心”
既共享核心,由各功能建筑围合而成的中心广场,是学校标志性的空间。
2.“二轴”
空间拓展主轴—校园南面入口与中心广场连接的轴线。
景观拓展次轴—连接中心广场于东部教学群的东西向轴线。
3.“二片区”
既中心教学区、学生生活区、体育活动区。各片区间相对独立,不相互干扰。
4.“多节点”
规划布局采用“院落式”,每个小功能组团之间均有各自的中心景观庭院,形成各自的功能,景观节点。
交通系统分析
校园交通组织遵循“人车分流,步行优先”原则,营造舒适,宜人,安全的学习、工作环境。
1.出入口设置
在基地的南部设置校园出入口,进入校园后人行与车行“分道而驶”,互不干扰。
2.车行系统
本着“人车分流”原则,车行入口设置在地块西南侧,方便行政办公,饭堂,实验楼的对外联系,留出校园的步行空间,减少对教学楼的干扰。
3.步行系统
步行系统与车流完全分开,沿空间拓展主轴发展到各围合院落,形成师生的教学、运动、休闲、交流的场所。
4.停车系统
项目在教学楼地下设置半地下室停车场,可停车50辆。由于教学楼首层架空,隔绝了噪音对教室的干扰,且停车场的位置,能方便的到达校园的每个功能,方便日后使用。半地下室结合园林景观设计,丰富了教学楼的空间效果
5.消防系统
建筑物周边均留有足够通行消防车的硬质铺地,满足紧急消防时的需要。
人流频率分析
在校园功能布局时,应充分考虑师生人流流向问题,避免产生不必要的人流交叉。建筑布局时,将与学生生活学习联系密切的功能建筑紧凑布置,并错开人流方向。
步行距离关系分析
小学课程安排一般以10min的课间休息时间为节奏做单元切割,为了使学生有一定的休息时间,区块间的交通时间不能超过5min,以2min以内为宜,以4—5KM/h的步行速度来计算,对应距离大概为120米,也就是说,以教学楼为圆心的120米距离应该涵盖所有与此点相关性较强的功能区块。
本小学规划中采用“教学、行政、运动”的“品”字形规划结构,将各功能组团间的时间距离控制在2分钟以内。
景观系统分析
景观系统规划以尊重自然、营造生态,实用的校园环境为原则,形成“两轴、多景观核心”的景观结构。
两轴
主轴为贯穿校区南北的轴线,由校前区,林荫道,中心广场形成,庄重典雅,代表理性的轴线恰似严谨的治学态度,统领着整体的校园氛围。
次轴为利用铺地、绿化、连廊等形成浪漫自由的步行轴线,贯穿教学区与运动区。
多景观核心
校园规划的景观核心是多样化、多层次的,通过园林、广场、建筑的有机结合,同时创造出一系列的景观小品,形成典型的校园文化氛围的标志性节点。
建筑平面布局
平面布局上充分考虑到每一部分使用功能上各自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布置。
1.行政楼主要布置接待、会议、办公等多种后勤功能。
2.教学楼划分为两个部分布置,每个班级均有各自独立的教学与活动空间。教学楼首层架空,即为学生的课余活动提供了更多的空间,也加强了教学楼的采光通风条件。
3.实验楼按照各种专业教室的使用要求来布置课室,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基础前提。
4.教学连廊通过交错、放大等手法,除发挥其交通功能外,也为学生课余提供了交流,沟通的场所,丰富了内部空间效果。
立面造型
立面设计上以书架为设计主题。通过横向的飘板与竖向的构架、百页相互结合,使建筑犹如一个花架,表现“花朵”这一设计主题。建筑颜色主要以黑白灰为主,青砖、白墙、浅蓝色金属、玻璃幕墙,再点缀以浅褐色的百页和砖墙,使建筑造型既不失时代感,又带有古色古香的书卷气息。
节能设计
充分的利用了该地区的地形,地貌条件和该地块的风向特点,在面设计中,尽量做到每个房间都有良好的朝向,避免不必要的局部热效应。
在作总平面设计时,利用景观设计,尽量多设置水体、绿化,改善建筑物周围环境。
建筑物设计尽量采用南北向,室内加大开窗面积。充分利用南北对流,引风入室,改善室内热环境。
室内设计尽量减少夏季的空调的依赖,以减少能耗。利用白天和夜晚的温差,引导自然风入室。不但节约大量能耗,还有利于人体健康。
所有建筑空间做到自然采光与通风,大大减少能量消耗。
四、经济技术指标
总用地面积:18982M²
总建筑面积:22057M²
计容建筑面积:18296M²
容积率:0.96
密度:25%
篇5
一、本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其意义
金湾区的绿地系统以“生态优先、区域优化、完善系统、贴近生活、优化结构、突出特色”为宗旨,绿地系统的建立,不仅可以满足市民亲近大自然的要求,也可以吸引到全国乃至世界的来宾至此,提高金湾区的知名度。湖滨路生态廊道:道路北侧为金湾区西湖风景区,南侧为黄竹山,道路为串联东部滨海景观并渗透至城市内部建设区的主要通廊,两侧绿地控制在20米。金海岸大道――北排河生态廊道:道路与河流两侧以开敞绿地与滨水生活岸线为主,宽度控制在20m,展现现代滨海城市气息。金海路生态廊道――道路南侧靠近南海,北侧为轿顶山系,道路两侧风光集中体现三灶山海格局特色,两侧以建设生态防护林带为主,生活区域防护宽度控制在15m,生产区域内防护宽度控制在20m,同时设置多条从山到海的垂直的视线通廊,沟通山海联系。
我们经过调研,了解到周边市民的迫切需求是:生态保护、城市农业、自然景观、科普教育、休闲美食、亲身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场所。基于此,本项目在原有的景观设计基础上,重点研究湿地公园周边的休闲美食体验一体化配套建设,在真正满足周边市民需求的基础上,将整个湿地公园的配套设施完整化、科学化、合理化,打造华南地区特色湿地公园文化。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不仅可以满足周边市民的绿色生态湿地需求,也可以吸引到整个华南地区乃至全国的游客;通过休闲美食体验一体化的理念推进,可以将金湾区的人文历史、特色美食文化推广到全国,增进文化学习交流,同时,可以带动周边餐饮时尚休闲度假文化,推进房地产及周边商圈产业,起到示范性作用。金湾区航空城、商业圈建设已具规模,结合本项目的绿色生态湿地文化建设,将更有利于推进金湾区“三大定位”“四个中心”建设,发展高端产业的重要聚集区、展示国际化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西部生态新城的核心片区,增强绿色生态湿地文化建设优势,提高金湾区休闲生态旅游文化在华南地区的竞争力。
二、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主要观点
(一)休闲美食文化战略第一阶段
强调休闲美食文化对受众心理的把握,提高精神层面的满足,从而刺激消费。将金湾区湿地公园文化植入到餐饮休闲文化中,形成绿色环保美食文化理念。如今,休闲美食消费中的心理和精神层面的需求日渐提高,受众消费的品位和层次也不断地升华,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情况下,金湾区美食相关企业只有加强自身的文化营销,树立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才能形成丰富多彩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二)休闲美食文化战略第二阶段
主要是硬件的配套。本项目依托珠海市金湾区优良的环境和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与珠海休闲娱乐的城市性格相契合,置入金湾区文化创意部分,打造一个休闲美食文化城市的营销范例。要研发创新出具有金湾区特色文化的、符合现代提倡的时尚健康文明的营养保健菜品与绿色无污染天然有机菜品。例如,用散养的走地鸡、新鲜捕捞的虾和生蚝做的菜可称为”金湾特色团圆煲”等,这些吉祥如意、寓意美好的菜名适当地运用,会给受众带来心理上的满足和极大的精神享受。
(三)休闲美食文化战略第三阶段
整合、加强金湾区各个休闲美食片区之间的互动,全面打造国际湿地美食城市综合体,引进具有高端消费品质的知名美食开发商进驻,同时,在人流聚集地,建立中端消费的特色美食街。建立西湖城区高端休闲美食餐饮企业、中端美食连锁企业,三灶镇中低端大众消费的美食街。共同联动,将金湾区美食文化推广出去。
三、本课题理论创新程度或实际价值
本课题对比传统理论类课题,具有很强的创新性、操作性、执行性及可行性,下面通过SWOT分析来阐述其实际价值。
一是,金湾区湿地公园地理位置优越,海陆空交通便捷,港珠澳大桥及横琴大桥建成后,会带来更多的客流及商机,以湿地公园绿色环保餐饮休闲体验文化为主导、带动周边商圈及地产企业发展。二是,项目周边学府林立,历史古迹众多,奠定了文化基础。游客在参观完湿地公园之后,可以享受金湾特色美食,欣赏到700多年历史的国际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三灶鹤舞”,祝福国家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体验生态农庄、果园农园、渔园码头、航空文化、湿地动植物等项目,使游客在游玩的同时,可以自觉爱护自然、增加环保知识、提高精神修养及审美意识。三是,带有湿地公园文化的金湾区特色美食休闲项目,可以将湿地文化、美食体验、商业圈、地产综合于一体,能增加比较效益和综合效益,游客在品味环保文化的同时, 可以享受24小时商圈开放,进而刺激晚上消费,增加金湾区商业的销售,形成有效自循环模式。
篇6
[关键词]乡村振兴;钦州;乡村旅游
一、引言
乡村旅游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利用乡村田园景观、原生自然生态、农业生产过程和乡村民俗文化,为游客提供旅游度假、乡村休闲、观光娱乐、农事体验、康养服务、购物消费、度假游乐等多种服务的新型产业形态,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推动力量。目前,钦州乡村旅游借助全市文化旅游产业政策契机飞速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大格局正在形成,对提升全市经济发展质量,推动乡村产业培育,助推乡村振兴进程,提高农民收入,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二、钦州市乡村旅游发展基本情况
钦州拥有得天独厚的山、海、林、岛资源组合,地处著名的湘桂地理走廊与广西最南部的弧形山系的交汇区,地质构造独特,自然生态资源丰富。拥有中华白海豚、茅尾海等优质滨海类资源,五皇山、八寨沟等高等级山林生态资源,还有浦北香蕉园、钦北金华果场、滨海红树林等“绿色”旅游资源,是知名的“中国荔枝之乡”、“中国香蕉之乡”、“中国大蚝之乡”。钦州乡村旅游是全市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具活力的消费热点和增长点,也是文化旅游产业特色化的重要支撑点。经过多年的发展,钦州乡村旅游已具备一定的产业规模和产业基础。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钦州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旅游发展,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旅游号召的同时,进一步推动钦州市乡村旅游的发展,先后出台了《钦州市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钦州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18-2025)》《关于促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系列政策文件和发展规划。钦州市抓住自治区提出的创建北部湾国际旅游度假区的有利契机,充分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切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助推乡村振兴计划。近年来,大力发展星际乡村旅游区、星级农家乐,推进乡村旅游试点示范工程,推进传统农业向科技型、生态型、服务型和效益型农业转型升级。乡村旅游的消费群体在不断扩大,消费能力逐步在提高,对乡村旅游美好体验的要求不断在提升,乡村旅游投资主体趋向多元化,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钦州市找准文化旅游发展需求与民生期盼的结合点,挖掘生态资源、历史古迹、传统习俗和风土人情等资源优势,大力开发田园观光、农事采摘、休闲度假和生活体验游等内容的乡村旅游,基本形成城市近郊休闲娱乐型、特色产业带动型、生态农业体验型等旅游产品体系。截止2020年12月,钦州市共有国家级传统村落7个,自治区传统村落13个;4A级旅游景区10个,3A级旅游景区18个,2A级旅游景区2个;四星级以上乡村旅游区25家,四星级以上农家乐11家、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5家。2019年钦州乡村旅游接待游客约2456.30万人次,同比增长37.67%,占全市接待游客量的49.16%;乡村旅游消费约240.32亿元,同比增长50.94%,占全市旅游总消费的46.65%。
三、钦州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乡村旅游发展不温不火
人气不旺、流量不高,“游人如织”“人头攒动”的景点罕见。回头客较少、回游率较低,吸引力不强。多以本地游客的“一次游”“一日游”为主,时间安排多以半天或一天为主。
(二)乡村旅游体验浅显单一
旅游体验全链条挖掘不充分、旅游项目单一、设计不精致,多以“吃农家饭”为主,“住农家房、干农家事、观农家景”还在起步阶段,有的仅仅是“吃农家饭”,无全链条的系列产品,不能充分满足游客多元化的心理体验。
(三)乡村旅游产品深度开发不充分
钦州市乡村旅游现有的产品层次低、影响力小、开发主题不明确,表现形式也单一。目前主要以农业观光和休闲农业为主,还处在“田头采摘园、村头农家乐”的“两头”初级阶段,典型的有钦州牧歌田园、北部湾花卉小镇、钦北梨花谷等。未能以消费者为中心设计、开发乡村旅游产品,个性化不足、规模化欠缺,种类少、品质低、层次低、链条短,体验感差,营销能力不足,文化意蕴欠缺,地域特色不明显,附加值不高。
(四)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近年来,钦州旅游基础设施投入很大,但通达不便利问题还未彻底解决,有的乡村旅游景点距离主干公路较远,游客多以自驾为主,班车不能直达,即使能够直达,道路也较为狭窄,遇到节假日,堵车比较严重。
(五)乡村旅游投资主体狭窄
乡村旅游的精致打造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钦州乡村旅游投资主体多以个体为主,资金不雄厚。实力强、专业化、资金多的投资主体少。
四、钦州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对策
党的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旅游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钦州要抓住乡村振兴的有利契机,牢固树立“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理念,科学分析乡村旅游的优势与劣势,推动钦州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步伐。
(一)推动旅游顶层设计落实落地见效
发展乡村旅游,统筹布局和规划引导是重要前提。一是定位明确,政策充分。钦州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储备比较完善,高起点编制实施的系列规划为科学务实、有序规范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奠定了基础,关键在于不折不扣地将好政策落实落地见效。二是明确职责,合力推动。从纵向看,发展钦州乡村旅游涉及市、县(区)、乡、村;从横向看,涉及发改、文旅、农业、自然资源、规划、交通、财政、金融、林业、水利、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职能部门,其中文旅部门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部门。各级、各部门要通力合作、促进发展。三是活力迸发,竞争有序。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需要引进多种投资主体、经营主体,对初具规模的乡村旅游示范点,要“扶一把、送一程”,竭力巩固现有成果,争取建一个成功一个,见效一个。要鼓励乡村旅游市场主体结成联盟,相互支持、抱团发展,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自律、自治的功能,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四是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特”的原则,在全市规划四个示范带和五条精品旅游线路。四个示范带即灵山县打造龙武乡村振兴荔枝特色农业示范带、浦北县打造五皇山—越州天湖乡村旅游示范带、钦南区打造三娘湾滨海风光示范带、钦北区打造贵台镇八寨沟生态体验片区示范带。五条精品旅游线路即三娘湾-大环渔家风情体验游、七十二泾-茅尾海十里蚝排海洋生态体验游、环五皇山长寿养生休闲游、环八寨沟壮乡农家生态风情游、中国荔枝之乡民俗风情体验游等五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二)注重乡村旅游的内涵建设和品质提升
科学全面认识乡村旅游的本质,准确把握乡村旅游的定位,时刻保持乡村旅游的“乡村性”和“农字牌”。一是突出乡村旅游的本色。在乡村旅游景观设计、开发包装、房屋风格、道路建设、用料用材等方面不片面追求城市化风格,坚持因地制宜,不让城市化遮蔽乡村性的本色。建筑要就地取材、就地利用,杜绝崇洋、不古不今、不城不乡、不土不洋。让游客真切地体会到乡风淳朴,品尝到乡村气息,欣赏到建筑风格,品味到历史韵味。二是扩展乡村旅游认识视野。不能简单地将吃粗粮、品野菜、尝野味与乡村旅游划等号,更不能让农家饭成为乡村旅游的代名词,农家乐成为喝酒、钓鱼、打牌的休闲地。这些仅仅是乡村旅游的一项功能,不能以偏概全。要注重模式创新,让游客有更多的选择项。乡村旅游过程中的康养、休闲、研学和运动等旅游形态,无疑让生命质量得到提高,也是一种生活品质的改善。乡村旅游向深度发展,农民也应当享受更高层次生活品质。只有这样,才能从产品创新、业态创新、效率创新上,进行跨界融合,重塑产业业态。依托钦州特色农业资源发展观光休闲农业旅游;依托森林、水域、医药等资源发展康养旅游,建设森林人家、田园综合体、水利风景区和乡村康养小镇;将科普元素融入乡村旅游,推进文化科普基地建设成为乡村研学旅游目的地,打造科普乡村旅游品牌。深入挖掘乡村旅游特色文化,加强古村落、古建筑、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三是提升管理服务质量。以管理吸引人,以服务暖人心。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和超前的经营意识,提升管理服务质量,转变用主体建筑、设施设备等硬件设施吸引游客的狭隘观念,在地方特色、乡村环境、服务水平、经营特色、服务质量、休闲环境等软环境上下功夫、求突破。要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提升“家族式”管理经营服务者的综合素质,争取引进专业管理经营服务团队,全面提升人员素质。
(三)提升乡村旅游产品的质量和效益
一是注重旅游产品的整体性规划。打破乡村旅游以个体、家庭或村落发展为主要方式的窠臼,更加注重整体性、协同性,推动集团式发展、集体式竞争。二是向打造绿色有机生态乡村旅游产品转变,提升产品层次。突出农业属性、凸显农村本色,打造特色农业产业体系,深度挖掘钦州农业潜力,全力打造休闲式农业、订单式农业、观赏型农业,增加游乐、观赏、体验、感受等元素,寓农于乐、寓乐于游,让游客享受“乡愁”之美。三是提升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水平,加大研发力度,丰富产品种类。重点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加大宣传营销力度,牢牢抓住游客的味觉感受,让游客空车而来、满载而归,开发加工特产食品、原生态农产品、特色餐饮、纪念品、高档礼品、养生保健品等具有“乡村味”的地方特色产品,变低端为高端、让产区变景区、农产品变礼品、农民变商人,增加乡村旅游产品的附加值。四是注重融入文化特色,变单纯的旅游产品为复合的文化产品。要高度重视乡村旅游产品的文化特色,提升文化品味,张扬个性、挖掘深度、善于包装、注重创新,充分利用文学艺术、电影电视、文艺节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等乡村文化旅游产品,举办特色文化活动,满足游客精神消费、文化消费的需求。修复保护提升一批特色民居,遵从“修旧如故”原则,展示乡村建筑美学,在保证农村风貌不变质的前提下,对住房进行升级改造、完善功能,打造乡村民宿,变农民房为客房。
(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突出问题导向,求解思维,加大乡村旅游基础设施资金投入力度,切实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上台阶、有变化,打通乡村旅游“最后一公里”。一是实施乡村旅游道路通畅工程。尤其针对乡村旅游景点与主干道距离较远,要结合实际建设等候站、接驳点,进出道路要适当加宽,注重精细化管理、景观化建设,做到人车分道,确保大巴车双向通行、安全通过;自驾游客进的来、出得去;散客上下车方向明确,一站式到达。二是实施公共设施升级改造工程。保证“水电暖网”畅通,紧密结合乡村“厕所革命”机遇,升级改造乡村旅游区域内的厕所,配套污水管网、污水处理等设施,为游客打造安静、舒适、干净、整洁、现代的环境。三是实施乡村旅游服务功能完善工程。人性化设计、精细化管理,加快推进乡村旅游区域内功能设施完善,推进停车场、餐饮店、娱乐场、运动场、旅游标识标牌、购物场所等集吃、住、游、娱、购等一体的配套设施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增强乡村旅游的吸引力,为游客提供便利、舒心的环境,让游客来了不想走、去了还想来。
(五)拓宽乡村旅游投融资渠道,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积极引进专业化程度高、经验丰富、有实力的龙头企业,以“农户+基地+公司”“互联网+乡村旅游”模式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二是鼓励农户以个人承包土地、住房入股参与乡村旅游发展,形成与龙头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体,让农民变股东、资产变资本、资金变股金。三是有重点、有侧重地整合林业、农业、生态保护等部门资金,扩展乡村旅游资金池,对特色鲜明、经营有方、前景广阔的乡村旅游经营主体实施重点支持。四是探索试点设立乡村旅游发展基金,创新投融资机制,组建乡村旅游经营主体和中小旅游企业贷款担保机构,引导金融机构以经营权、使用权抵押贷款,向乡村旅游经营主体提供金融支持,解决后顾之忧,更多地引导社会资本投向乡村旅游产业。乡村旅游就是要立足当地资源禀赋,以自然生态美景为基础、以本土文化品牌为特色、以体验产品为卖点、以产业融合为发展目标,因地制宜规划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才能真正依托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王欣.基于乡村旅游视角分析乡村振兴[J].商业经济,2021(1):124-129.
[2]刘萍,姜涛.乡村振兴视角下黑龙江省乡村旅游SWOT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J].商业经济,2019(11):10-11.
[3]吴静激.浅谈后疫情时代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N].钦州日报,2021-04-21(002).
[4]闫雪梅,黄幼霞,陆遥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转型升级路径探析[J].沿海企业与科技,2021(1):33-37.
[5]王俊婕,何珍.乡村振兴背景下李家染坊村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研究[J].农业经济与科技,2021(21):89-90.
[6]杨美霞.新时代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路径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9):2-3.
篇7
关键词:社区商业;选址;区位
中图分类号:F292
一、引言
社区商业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与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关系到“社会和谐”,“环境宜居”,“生活保障”的大事。随着我国城市人口的增多和居民生活的日益改善以及大量新建社区的兴起,引导和发展社区商业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越来越受到政府的支持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未来十年里,新型城镇化成为中国的经济发展重点。,住房是大部分家庭储蓄的目标和消费的热点。反观当前城市社区,社区商业的现状不是很乐观,主要表现:从布局上,缺乏理性的社区商业规划,商业建设滞后等问题不少。就拿广州来看,在一些老旧城区,由于历史和市政规划的多重原因,社区商业配套设施不够齐全。在新的住宅片区,商业地产发展不到位,缺乏商业网点配置,给入住居民带来不便。在本文中,以理论结合实例,来解析社区商业中心的选址问题。
二、新型城镇化与社区商业中心的兴起
本部分从以下三方面作以介绍。
(一)新型城镇化与社区商业中心的内涵
社区商业是一种服务于社区居民,以便民、利民为宗旨,为了满足和促进居民综合消费的属地型商业,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区的和谐。社区商业是新型城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相对于邻里型商业、区域型商业和城市型商业这三种商业形态而言的,其在服务的商圈范围、提供的商品种类、规模的大小等方面都介于邻里型商业和区域型商业之间。社区商业的基本功能包括满足社区居民的购物需求、休闲娱乐需求、服务需求等。
(二)国外社区商业基本经验
在进行社区商业中心选址研究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国外的社区商业的发展情况。在了解这些情况之后,我们找出其中的不足之处,社区商业在国外已经很常见,大概占国家商业总额的60%左右。
1.欧美的社区商业中心
欧美国家较盛行超大型社区商业。例如:著名的深海购物广场(Bluewater Shopping Park),近14万平方米,近60家国际零售商入驻,分布着300多家商铺,当中包含了200多家专卖店、50多家餐饮店和酒水厅、14个电影放映室、5家大百货店等,供周边1小时汽车车程内的民众逛街和购物。
美国的社区商业中心特点之一是以主题吸引人,例如以一家大型百货连锁超市为主,周边引进品牌店;特点之二是与周围的娱乐文化设施结合,组成小团体,由众多小块的消费团体组成一个超大的消费空间。
2.日本的社区商业中心
日本的社区商业主要以“商业街协同组合”的形式呈现。如东京都神乐坂商业街,步行街约长200米,两侧有近300家店铺,以超市、便利店、品牌店铺以及杂货铺等为主,以健身房、酒水店、美容美甲店、音像店、银行等为辅。
3.新加坡的社区商业中心
新加坡社区商业主要以“邻里中心”的形式呈现,是国家和政府配置的。新加坡社区会先分析社区的容量和消费量,然后据居民人口规模、消费能力、消费行为偏好等配备相应的商业设施。一般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只在打造社区生活服务中心,为小区用户供应商品和服务。
(三)国内社区商业中心业态集聚
国内的社区商业主要有三种模式。
1.社区商业中心型
集多功能为一体,其业态包括:大型连锁超市,大型百货商店,价值饮食、健身中心、美甲美发等休闲设施,银行、缴费网点等线上线下服务设施,儿童游乐园、书店等文化娱乐设施,语言培训、技能教育等培训设施。这些不同业态的店铺组合,形成强大的吸引力,吸引着周边十几公里约十几万人的民众。
2.社区小型店集结型
通常分布在规模较小或者离城区大型商业中心比较远的社区,抑或着此社区已经有了大型的百货商场或连锁超市。它包含的业态与上一种类型包含的业态差不多,只不过规模和店型会稍有压缩,业态没那么齐全。这种类型商业中心服务的范围约为10分钟步行路程范围内,服务人口5万人左右。
3.纯商业街模式
规模较小,纯商业街多以便利店呈现,满足的主要是本社区住户;规模较大后,会向外延伸商业业态,除了服务本小区消费者以外,餐饮店、健身中心、美容美发中心等业态也具备服务更大范围消费者的功能。
以上三种形式为新型城镇化社区商业发展提业支撑。在社区商业发展的过程中,选址会直接影响到其未来的繁荣程度和持续经营能力,而且这个问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无法改变的。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分析新型城镇化社区商业中心区位选择。
三、新型城镇化社区商业中心区位分析
本部分从以下四个方面作以介绍。
(一)社区商业中心选址提高城镇化持续发展质量
社区商业中心是群众生活的社区客厅,是一个社区乃至区域的形象代表。正如大家知道的,没有工业的发展就没有城镇的形成与发展,那么没有城镇的兴起与发展,就没有社区,没有社区,社区商业也就无从谈起。可以这么说,城镇化和社区商业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新型城镇化是社区商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社区商业的兴起和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催化剂和剂。每一次商业形态的革新,都会与相应的城镇形态的变化一同出现。未来十几年乃至几十年,一座城市的社区商业发展程度,与未来这个城市城镇化发展程度绝对是直接相关的。而社区商业成为城市生活形态重要的构成部分,也是迟早的事。
迄今为止,国内的社区商业开发不过三五年,如今正是社区商业大有可为的最佳时机,如因地制宜,巧立中心,相比已经发展比较成熟的城市中心的商业中心,必会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极大地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二)社区商业中心选址的宏观区位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
1.地理条件
地形对商业中心的选址影响是巨大的 。首先,.商业中心坐落的方位。地势会对商业中心的风向、采光条件等造成影响,也会影响客流量。比如说如果商业中心的建筑选址是与地面在同一水平面上的,那么就要比选址在高出地面和道路一些距离的地方要更有利于消费者的进出,包括车辆的停放、货物的运送等都会受其影响而降低或增加成本。当因为租金、先来后到等因素造成无法选择在与地面持平的地方设立店铺的时候,可以采用各种方式如设立大标牌、装饰出彩、粉刷亮丽、音乐灯光等方式来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再比如北方的商业中心建筑选址最好是坐北朝南,这样的话会有利于采光。尤其是一些比较大型的商业中心,更需在区域风向上多做研究,以保证高的客流量下的通风顺畅。其次,走向与地势。地形条件很大程度上会决定客流的走向,那么商业中心的选址就要顺应客流的走向来设立,而不是设立在人流走向少的那一方。还有我国的交通是右行的,那么商业中心的入口最好就选在右手方或者斜右侧,便于社区消费者进出。
2.政治因素
一方面,国家与区域发展规划。政局稳定,社区和谐,是社区商业开发的前提,另外如城市副中心开发策略,街道规划,铁路、高速通道建设规划,社区所处区域的未来发展规划等,都会对社区商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应该对市政规划进行深入了解,预知城市及区域发展方向及动态,顺应国家及区域规划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另一方面,法律法规。国家有关于建筑、贸易、公共设施等方面的法律条文设定,区域也有区域性的法规与管制约束,在社区商业中心选址之前,开发商与社区都需对其作深入的研究与熟悉,对比商业开发的规划,必要时候请教法律顾问,万勿触及法律法规的红线,以免得不偿失。除此之外如国家及区域的一些税收政策等也直接影响着社区商业开发的利润。
3.属地居民收入水平
属地居民收入程度直接决定了区域内消费者的购买力,对社区居民的商业中心来说,选择于哪个社区内设立,包括选址的规模、租金、客流量、停车场预设大小等各方是直接相关的。若选址的租金过高、客流较少,区域居民收入水平与商业中心规模不符,达不到相应的购买力,那么选址就是失败的。
4.社区历史文化传承
任何商业中心的选址需以尊重城市和区域的历史文化背景为前提。文化氛围和历史沿革会影响着这一区域内人群的消费理念。例如教师小区和企业小区的消费偏好是不一样的,普通群众社区与居民以回族为主的社区的消费习惯和理念也大有不同,南方北方的社区的业态比例也该是区分的。在社区商业中心设立之前应对区域及社区兴起的原因、发展背景、历史沿革、传统习俗做深入地调查分析,再加之对居民的民族、宗教、年龄、职业、来源等有一个大概的把握,追求在尊重历史文化背景前提下的商业利润的获得,记住乡愁,这也顺应了新型城镇化的要求。
(三)社区商业中心定址中观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五个。
1.区域设施及配套
社区商业在选址之前要充分了解城市及区域设施的分布情况、规模大小、数量多少、以及短期和长期的规划发展等,如学校、政府公务机关、大型图书馆、医院、公园、大型演出场地等设施对社区商业的影响是巨大的。
2. 商圈范围大小
商圈考虑是指对商圈的构成、特点和影响商圈规模变化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对社区商业中心来讲,商圈分析有利于构建“一分钟“服务圈。商圈划定有助于合理选择店址,配置业态,在符合设址原则的条件下,确定适宜的设址地点;有助于商家制定市场开拓目标,明确哪些是本社区商业中心的基本顾客群和潜在顾客群,不断扩大商圈范围;有助于有效地进行市场竞争,合理业态分工,在掌握商圈范围内客流来源和客流类型的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营销。依据三级商圈理论:核心商圈,次级商圈和边缘商圈。不同层级商圈吸纳的顾客量是不一样的,商圈的层级划分对选址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不同子业态和店铺的具体设立位置(见图1)。
3.交通便利通达
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量。
一是交通耗时。综合社区及区域的人口分布和面向的消费者来考量,消费者会因为在路上花费的时间有不同而对商业中心有不同的心理尺度。 一般来说,社区商业中心的选址应处于居民步行二十分钟之内,如若超出了步行二十的范围,则很难激起社区居民长期经常性地购买欲望。
二是交通道路。应选择道路平坦,宽阔,及多条道路的汇集路口。
三是交通方式。如地铁、公交、汽车等交通方式,商业中心的选址需考量消费者出行的便利程度,所以靠近地铁和公交车站,靠近大型停车场等均为优良的选址条件。
四是自然障碍。作为社区的商业中心来说,尽量避开如山壑、湖泊、林木、沙丘、坑洼等。
4.消费能力
一是消费群体规模。任何商业中心的选址都应预先考查附近社区人口数量,以大致商业中心的消费者数量,直接影响着商业中心的体量、业态、规模和容量。
二是消费群体年龄及职业:消费者群体的年龄和职业影响着商业中心的业态选择、品类确定和风格定位。
三是消费群体收入水平及消费档次:附近消费群体的收入水平直接决定了商业中心的档次定位。
四是消费习惯及出行方式:消费出行方式影响着商业中心的配套设施如停车场等的体量,以及对交通通达性地考查。
5.竞争状况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任何商业中心的正确选址,都建立在对竞争对手的充分了解前提上,社区商业中心选址也不例外。通过对区域内竞争者的分析,把握竞争者的分布状况、规模大小、产品构成、消费者定位、定价结构等,为正确选址有极大的借鉴和引导意义。
一是要了解竞争对手的地址分布。研究同区域内竞争者的数量、分布状况,有利于确定此社区商业中心应该采取那种战略来经营,如是避开竞争者还是趋近竞争者。
二是要了解竞争对手规模。对竞争者的规模和营业额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从而社可以对比和定位社区商业最适宜的经营规模。
三是要了解竞争对手的消费者定位。这作为社区商业所要针对的消费人群的借鉴和对比,从而准确把握消费者人群的定位,进而对商业中心选址的精准性提供依据。
四是要了解竞争对手的产品构成与价位。作为社区商业产品结构与定价的依据之一,为社区商业中心选择一个进出货空间布局合理、规模定位精准、产品结构与消费人群匹配度高的地址提供依据。
宏观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区商业的发展前景。在考虑选址问题时,首先应该考虑的就是属地内的宏观因素。在考虑宏观区位选址因素的同时,也不可忽视的是社区商业选址的微观因素,它们同样对于选址有着重大的影响,把握区域和社区的微观选址因素,对社区商业选址因地制宜,有着极大的帮助。而且往往选址的微观因素与宏观因素是密不可分,连为一体的,在真正选址的时候也是不可避免地需深入考量,不过由于本文重点分析社区商业的宏观选址因素,因此微观选址因素就简单的分析一下,不作大篇幅阐述,下边我们来看看微观因素是如何影响选址进而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的。
(四)社区商业中心微观配置功能考虑因素
社区商业中心功能选择:购物功能――提供主、副食品、生活日用品;综合服务功能――社区居民理发、洗衣、服装加工以及彩扩等在社区内完成; 家政服务功能――社区能帮助居民雇用小时工、请保姆和家教等;餐饮服务功能――提供早餐、正餐和满足学生、老年人用餐;修理服务功能――日常用品修理的需要;再生资源回收功能――社区能帮助居民回收废旧物品等(见图2)。
(五)社区商业中心招商需考虑的主要因素
招商对象不仅对社区商业规模、门店设置、停车位设置等有影响,更重要的是它影响着社区商业的租金预算、消费者定位、空间布局等,这就对商业中心的选址作出了不同要求。
1.租金承受力
租金的高低也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商业中心的设立是否能够正常盈利,以及盈利的多少。租金过低的区域一般为消费水平略低的区域,但若租金过高,社区商业就得考虑对盈利的影响程度。
2.停车便利性
停车条件是许多消费者出行购物非常关注的因素,对社区商业中心能否辐射更大范围的居民起着重大的影响。
3.进货空间
有足够的区域留给进货空间,使其匹配商业中心规模、保证货物进出通畅,是社区商业选址一项重要的考量因素。
4.投资限额
以精确计算后的营业额结合社区商业面积来确定,这直接决定了商业中心选址的区位优劣。
5.员工来源
员工的数量、来源、居住及交通方式,对社区商业中心区位与规模的定位,不起决定性作用,但也有影响。
以上是进行一般选址研究时必须要考虑的因素,也许还有我没有考虑到的因素,有些因素也需要结合实际社区的情况来分析,下面我们就以凤凰城为例,应用以上宏观因素,综合对社区商业选址做一个分析。
四、广州凤凰城社区商业中心实例
本部分从四方面作以介绍。
(一)凤凰城社区商业中心分析
本部分从两方面作以介绍。
1.基本情况
凤凰城社区商业中心位于凤凰城交通中心,规划户数约3100户。社区内商用物业约55000m2。其它少部份分别位于东门商业街18000m2和凤馨苑裙楼底商8800m2。基本情况见表1。
2 .SWOT分析
具体见表2。
(二)凤凰城社区商业中心配置
本部分从两方面加以介绍。
1.设施配置
凤凰城主入口的商业中心是社区商业最主要的部分。它位于小区主入口,紧邻首期住宅组团,包括了小区其他主要生活配套(交通中心、文化广场、康体中心、儿童活动中心、园林泳池、商业街、肉菜市场、超市、医疗门诊部、“荔枝文化村”主题乐园等)。商业中心的形状类似一个在一端开口的椭圆形,椭圆形内部为凤凰城的交通中心,商铺沿椭圆形商业广场的内弧线分布。值得一提的是,凤凰城的交通中心设置有多条开往广州市区以及增城新塘的屋村巴士线路以及小区内十多条穿梭巴士线路,是整个项目人流最集中的地方。
随着凤凰城由南往北开发,“东门”逐渐成为小区另外一个重要的出入口,而且项目自身配套的中英文学校紧邻东门商业街。东门商业街比商业中心商业街的规模大,共有200多家商铺。它是由分布在通往东门的车流主干道两侧的联排“商墅”连接而成。“商墅”首层为商铺,二层至四层为一栋别墅住宅。东门商业街为双向两车道,所有商铺都是街铺。
2.功能分区
上述两个社区商业街的布局,可谓主次相辅、各具特色。集中型的商业中心有利于增强商业氛围,而沿着小区的主要交通流线延伸的东门商业街则使部分小区业主就近购物消费,生活更便利。因此,这两个商业配套相得益彰。
(三)区位选址
凤凰城的社区商业宏观及中观选址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地理分布
商业中心位于凤凰城的西南角,是小区的正门。地势平坦开阔,与路面平行,位于社区入口的右手方和广园快速路的右手方,顺应车辆和人行的走势。地势十分优越,这样一来,无论是从社区正门进入凤凰城的人,还是从社区东门出行进广州城区的车辆,都会经过此商业街,十分有利于增加车辆行人的注目和消费。
由于凤凰城体量巨大,住户群庞大,而东门也是中部及北部社区的主要进出口之一,因此东门商业街的设置正好弥补了如此庞大的社区中部及北区的商业空缺,取东北、东南和西部社区的人流汇集口设立,与正门的主商业区互补,相得益彰。
2.城市及社区背景
在广州的城市发展历史中,经历了重点发展西部和南部的过程,那么按照目前的城市规划来看,拓展北部和东部区域是广州的下一步规划策略。2011年年底,广州市第十次党代会做出对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的新的构建设想,其中就三个城市副中心的大力构建:花都、从化、增城,而凤凰城恰恰处于广州重点规划发展的增城区。
同时,知识经济产业也是广州这几年重点发展的产业,而现在这一产业的打造正在往增城不断延伸。政策的支持代表着资金的注入与人口的涌入,随着广惠、广河高速的开通,凤凰城所处的区域的政治、经济、人文位置会越来越凸显出来,商业开发的价值也就随之凸显,社区商业的发展,也是随之而来的。
3.区域配套设施
第一,“东拓”为凤凰城社区商业提供了大量的政策支持,带来了大量的开发商、供应商、品牌注入、消费群体和中小企业的注目,同时,周边的交通体系和城市配套设施也有大的提升。
第二,商业中心处于凤凰城整个小区配套最集中的区域,与其他大型社区配套为邻, 交通中心、文化广场、菜市场、物业管理中心、康体中心、大型园林泳池、儿童活动中心等。
第三,沿着通往小区次出口“东门”的东门商业街,形成小区的另一个商业片区,该商业街邻近项目自身配套的中英文学校。这些为商业街提供了大量的配套设施。
4.交通通达
商业街紧靠广深高速、广惠高速、107国道、广园快速路,来往十分便捷。从商业街驱车到广州天河中央商务区只用不到半小时,且拥有一个每天300多班次的独立交通枢纽,可以极为快捷地通达珠三角的各大城市,也与城区各大交通枢纽连接。
商业中心和东门商业街,一个选址于社区的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集中地,一个选址于小区的主要出入口之一,人流非常密集,十分有利于商业经营。
商业中心与交通中心融为一体,社区居民不论是出入小区都必须经过商业中心;而东门商业街位于社区北部、邻近中英文学校以及小区东门、连接广园东,一来交通便利,二来方便小区北部各组团业主就近消费。
商业中心充分利用了社区东门沿线日渐增多的车流人流,顺应人流方向,进行合理的规划,构建了方便、快捷、利民的交通网图。
5.覆盖商圈范围
见图3,凤凰城的商圈大致分为三层,核心商圈为饮食中心,吸收了大概50%的消费者,次级商圈主要为采买商铺,吸收着约40%的消费群体,边缘商圈主要分布即溶机构、服务机构,吸收着大概剩余的10%的消费者。
因凤凰城定位于广州城市副中心,犹如北京的通州,虽人口集中,社区群体规模庞大,但商业没有城市中心那么发达,区域内的商业没有开发完全,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业态也比较缺乏。因此,这促使凤凰城开放商在选定社区商业的时候会选择多业态的商业街的开发模式,且其辐射范围不仅限于凤凰城社区,而是周边三个方向的、方圆5公里的辐射范围。
由于凤凰城主商业街的选址是辐射着四大住宅区域的,所以,也就合理解释了为什么凤凰城商业中心的核心商圈是饮食中心,而不是购物中心,因为在如此庞大的社区人口区域内,首先要迎合消费者的,是温饱需求,其次才是购物需求,再者,才是娱乐服务需求。这便是社区商业的商圈探索所引发的商业中心选址思考。
6 .招商对象――各业态选址特点
从各业态选址特点笔者可以得出:社区商业的业态配置除了规模外,还存在结构和比例的,也存在民生必备性业态,和竞争性很强业态,规划布局是很有讲究的,正如前面理论分析所说的。超市、餐饮、服务配套、休闲在以上统计数据中所在比值达商业总面积的50%~70%。 吃、穿、住、行中的吃、穿是第一关注的,社区商业的辐射面越广,超市、餐饮、休闲的比例就相应越大(见表2和图4)。
7.消费者
一是消费群体规模。凤凰城属于超大型常住型楼盘,项目规划的常住人口约10万人,入住率基本在80%以上,庞大的常住人口为相对来说比较小的社区商业中心带来巨大的消费市场。
二是消费群体年龄及职业分布。凤凰城的住户主要面向25岁~45岁的白领阶层,开盘之初的理念就是设计“让白领也能买得起的别墅”。
三是消费群体收入水平及消费档次。既然社区住户主要是白领阶层,那么其收入水平基本固定在中等收入,部分高等收入,消费档次也随之定位中高档。
四是消费群体出行方式。作为主要服务于凤凰城的社区商业中心来说,社区内的住户步行道商业街的时间基本固定在二十分钟之内,这也体现出商业街的选址正确对商业中心成功经营的贡献。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凤凰城社区的消费者群体规模庞大,收入中上等,消费水平偏中等至高档,且比较乐意步行至附近商业中心消费,与凤凰城两个商业街产品定位和规模是相符的,因此它的选址符合消费者的需求。
8.竞争者
本部分主要从两方面介绍。
(1)竞争者分布
凤凰城附近方圆十公里内的大型商业中心有以下9个:金海岸城市广场,金星福广场,新塘广场,地王广场,豪业广场,大旺城广场,家德家购物广场,万禾购物广场,百汇城购物中心。
这些商业中心均位于凤凰城社区的东面和西面,也就是说凤凰城社区北面和南面没有一家超大型的商业中心,没有一家超有竞争力的对手分布,而凤凰城的主要社区商业,正好位于社区南边,东门商业街,位于社区中北部,一方面弥补了社区南北部的商业空缺,一方面一定程度上避开了与这些超大型竞争对手的直接竞争冲突。
(2)竞争对手规模、消费者定位、产品结构和定价结构
我们用其中一个竞争对手的案例来对比说明,就是附近最大的商业中心,金海岸城市广场。
新塘金海岸城市广场的总建筑面积为10万平方米,位于增城市新塘港口大道,起哄包含了一个2万平方米的广场,1000个停车位,商场共5层,是新塘商业面积最大、广场最大、停车位最多的商业综合体。在金海岸城市广场里你可以找打购物活动、娱乐休闲、餐饮服务各项业态。
相较于金海岸城市广场,对凤凰城商业街的定位与优劣势分析。
金海岸城市广场距离凤凰城约两公里,因而消费群体很大部分是重合的,因此凤凰城商业街的档次定位和品牌引进可以以金海岸城市广场为参考,如麦当劳,肯德基,影院等。
凤凰社区商业劣势是没有大商场的购物环境好,一些对购物环境和氛围要求高的居民可能会移驾金海岸,从这点上来说可以通过增添社区商业的购物氛围来改善;没有金海岸品类多,商品齐全,因而可以转向开设一些低端消费项目和特别定制服务。
凤凰社区商业优势有三点,一是贴近社区居民,居民出门就是商业街,花费时间少,便捷度高;弥补了社区北边的商业空缺,方便北边和西侧的社区居民进行大小规模的消费活动;二是档次有高有低,不似金海岸广场只定位高端,可以满足一些居民的底端消费需求;三是金海岸广场面向的是附近十公里的消费者,因而不具备为社区专门定制的服务,凤凰城社区商业增添许多服务为社区针对居民有针对性的定制,如景观设计、园林园艺、室内外装修工程。
由此看来,凤凰城社区的商业街竞争对手虽多,不过由于是在城市副中心,郊区大盘,又由于选址避开了与重量级选手的直接竞争,转而在借鉴原有竞争对手的消费尺度的基础上,弥补竞争对手的空白和短板,从而成功晋升为社区商业中心,赢得了广大社区居民的喜爱,不失为一个选址中的经典案例。
(四)区委选址布局
通过案例,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在进行社区商业中心选址时,具体应该怎样应用宏观和微观因素分析来最终确定和筛选条件。
概括来说,主要有三步。
第一步,要对社区的整体概况有个初步了解,包括项目地址、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整体规划、社区商业形象定位、商业配套面积、商业配套分布(空间分布)、档次、业态、代表商家、商业亮点和商业营销亮点等方面。通过对这些方面的了解,我们可以初步判断此地区的商业饱和程度、定位以及发展前景。通常来说,面积较大、配套较完善、商业繁荣程度本身已经较高的社区商业不具备继续进入的条件,但却是成功区位选址要追求的必要因素。
第二步,要对社区商业的选址有个初步策划。这里所指的策划是指要着重于地理层面对本地区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合理的预测以及相应的定位。具体来说,要知道本地区发展的战略方向、区位政策、招商的政策和亮点、商业模式的定位以及主要出入口和关键位置的重点分析。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可以初步的敲定选址的范围和大概的落脚点。这里的原则主要是根据周围居民的分布及出行方便程度,结合社区发展规划在关键位置进行筛选。
第三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通过已经掌握的信息,从微观和宏观角度进行合理分析,最终选定地址。在进行选点比较时,要充分比较各种方案的优劣势,并更加倾向于未来5年之后的趋势,要知道,一个繁荣的社区商业往往不是一两年能够形成的,政府的开发进程往往也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适时调整的,所以通过前景分析能更准确的为社区选址提供最有效的信息。
参考文献:
[1]刘建.寻找黄金市口[J].中国商贸,2002(3).
[2]张建华.关于购物中心发展方略的研究[J].江苏商论,2003(8).
[3]王裕强.购物中心如何规避风险[J].上海商业,2004(3).
[4]朱成钢.上海购物中心发展的条件、特点与趋势[J].国际商业技术,2004(6).
[5]俞稚玉.从美国昆士购物中心看到、想到的[J].国际商业技术,2004(6).
[6]高娟.浅论购物中心的“新宠儿”――社区购物中心在中国的发展 [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8).
[7]由爽,吴松涛,王力伟.城市仓储型购物中心选址与设计[J].低温建筑技术,2005(2).
[8]陈建明,陈鸿莉.购物中心选址关注三大要素[J].安家,2005(5).
[9]陈章喜,周芮仪.国内大中城市购物中心选址的确定与方法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5(10).
[10]张建华.购物中心开发流程研究[J].商业时代,2006(7).
[11]陈建明.商业招商选址面面观[J].百年建筑,2006(10).
[12]欧小卫.购物中心的选址要素[J].百年建筑,2007(5).
[13]龙海波.上海现代社区商业空间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11).
[14]李东鹏.购物中心商业业态规划与建筑设计 [D].天津大学,2008(2).
[15]张荣齐.社区商业管理 [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8(5).
[16]周倩.社区商业盈利模式研究 [D].山东大学,2008(6).
[17]丰志勇,何骏.我国城市社区商业的现状、定位和发展模式 [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8).
[18]魏少蓉.广州郊区大型居住社区商业场所的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2009(7).
[19]张衡.社区商业可以这么做 [N].中国商报,2012-8-14.
[20]郝兴其.社区商业中心外部场地人性化设计方法的应用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2013(7).
[21]张荣齐.城市化过程中社区商业平台转型发展研究[J].中国市场,2014(15).
- 上一篇:电子合同的背景
- 下一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