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合同的使用方法范文

时间:2024-01-02 17:43: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子合同的使用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子合同的使用方法

篇1

电子装配实习是机电技术专业学生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习,使学生初步接触生产实际,获得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为学生今后从事生产技术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通过实习,学生应熟悉常用电子元器件及元器件手册的使用,能根据课程设计的性能要求正确选用电子元器件,掌握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电子线路的基本测试方法,初步掌握电子产品制造的基本工艺,了解电子产品必备的技术文件,提高学生对电子电路的装配、调试等知识的认识,增强实践工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一些常用的电子设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能够自己动手装配、调试一些简单的电子产品。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同学之间的团队合作、共同探讨、共同前进的精神。同时通过本次实习为省、市技能大赛选拔选手。

二、实习实训的内容

序号

学习内容

基本知识

基本技能

1

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

熟悉常用电子元器件的类别、型号、规格、性能、使用范围及基本测试方法,了解电子元器件的老化、筛选等工艺过程

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正确选用及测试方法。熟练使用万用表、数字电桥、IC测试仪、体管特性图示仪

2

电子仪器的使用

了解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稳压电源、交流毫伏表的工作原理,熟悉它们的使用

掌握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稳压电源、交流毫伏表的使用方法

3

手工制作印刷电路版

了解印刷电路版的结构及作用,熟悉印刷电路版手工制作的过程

能手工制作印刷电路版

4

电子产品制作

了解电子产品安装和焊接的基本知识、电子产品生产的

基本过程。

掌握元器件的焊接和安装方法,独立完成所设计电子产品的安装。写出安装产品的技术文件

5

常用电子线路的调整与测试

熟悉一般电子线路故障的检测、分析及排除故障的方法。

使用测量仪器对电子线路进行测试与调整

三、实习过程

首先对同学们讲解了实习安全操作规程,实习注意事项,确保实习过程的安全优质高效。讲解了常用元器件的识别、测量、判别及功能,使他们对常用电子元器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把理论知识和实物相联系,加深了基础知识的进一步理解。讲解了常用仪器仪表及工具的功能、使用方法,为电子装配实习打下坚实基础。

对他们进行了为期两天的电子焊接培训,焊接是将想要连接的两个金属加热到焊锡的溶解温度,对此注入适量焊锡,将焊锡渗透在两个金属的中间,使之连接在一起,金属与渗透在金属中间的焊锡,形成的合金层。

1)焊接的目的

①电器的连接:把两个金属连接在一起,使电流能导通。

②机械的连接:把两个金属连接在一起,使两者位置关系固定。

③密封:把两个金属焊接后,防止空气、水、油等渗漏。

2)焊接满足的条件:

①清洁:把铜箔和元件表面清洁,使两者干净并保持干净。

②加热:同时对铜箔和元件加热,使起在同一时间达到同一温度。

③焊接:(供给焊锡)在适当的温度时,注入适量焊锡。

3)外观好的焊接是什么样?

a) 焊锡呈弧形流动、粘附性好。(粘附性、焊锡量)

b) 焊锡表面要光滑、有光泽、发亮。(适当的温度)

c) 应推测线迹、元件形状。(焊锡量)

d) 应无裂痕、针孔等。(不纯物、设计)

e) 应无焊锡渣、焊锡珠、松香渣等污物。

通过焊接培训,使同学们初步掌握了电子焊接的基本技能,同时也了解了现代化生产中所使用的焊接技术。

其次,结合同学门知识能力结构和生活实际,精心选择了用万用表检测二极管、三极管,制作家用调光台灯电路两个项目进行装配实习。

总结起来电子产品装配过程大概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了解电子产品功能,熟悉电路原理。

(二)发电子产品装配零件,检查和熟悉各种零件。

(三)熟悉电子产品的装配图。

(四)焊接各种零件及进行最后的组装。

(五)调试与检测

电工电子产品的装配调试是一个比较难且又需要耐心的任务,但是它的目的和意义是十分重大的。通过对电子产品的装配、检测与调试,了解一般电子产品的生产调试过程,初步学习调试电子产品的方法,培养检测能力及一丝不苟的科学作风。在实训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各个电子产品装配成功率达到95%以上,仅有个别同学装配不成功,实习达到了预期效果。

最后,在实验室电子实训台上搭建基本电子线路,进一步训练同学们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拓展。通过在实训台单元板和面包板上搭建基本放大电路、流水灯电路、串联稳压电源电路、抢答器电路等,进一步训练同学们的动手能力、识读电路图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针对有兴趣的同学讲解PRETEL DXP2004和multisim仿真软件,进一步拓展他们的知识能力结构和兴趣,为电子技能大赛做好准备。

四、问题和建议

在实训实习过程中,大多数同学能够按照要求进行操作,整个过程有条有理,实训效果相对较好。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同学们学习兴趣不高、求知欲不强、基础知识薄弱、专业基础课学习不扎实、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欠缺、动手能力普遍较差、个别同学不按照实训老师要求操作等。

篇2

电子商务与物流的论文

【摘要】电子商务和物流作为现代流通的两大手段,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章介绍了国内外电子商务中物流的形式、第三方物流的使用和管理方式以及物流配送中心选择应用中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

第三方物流是由物流劳务的供应方、需求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专业化运作方式。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在特定的时间段内按照特定的价格向使用者提供个性化的系列服务,这种物流是建立在现代电子商务信息基础之上的,企业之间是联盟关系。

一、国内外电子商务中的物流分为两种形式

(一)自营物流

即电子商务网站自己组织物流配送中心为顾客服务。优点是便于控制,容易兑现对顾客的配送中心。从本质上讲,信息业务和物流业务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业务,这不符合专业化和横向一体化的趋势。因此电子商务网站经营成本高,有的时候物流成本将远高于产品本身的价值,而这个成本只能由消费者负担。

(二)使用第三方物流

即电子商务网站使用第三方物流为顾客配送商品。使用第三方物流的电子商务业务被分成三块:信息业务由自己完成、物流配送中“配”的业务由企业内部完成、“送”的业务由专业物流公司完成。这种模式突出了自己的优势,避去了自己的劣势,使企业的效益大增,经营成本降低。国内外对物流配送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车辆运输规划、物流设施定位和车辆运输路径规划(lrp问题)、对物流的管理和使用方法等问题的研究。

(三)电子商务活动包含着四种基本的“流”,即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电子商务交易过程的实现,都需要这“四流”的协调和整合。信息流自始至终贯穿着整个交易过程,它提供包括诸如商品和服务的信息、促销行销的信息、售后服务以及交易等方面的信息:商流是指商品在购、销之间进行交易和商品所

有权转移的过程:资金流主要是指交易资金的转移过程,具体包括付款、转帐和结帐等过程,它涉及到整个交易的安全程度。而物流,作为电子商务实现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实物流通环节,直接服务于最终顾客,物流服务水平的高低决定了顾客的满意程度,同时也决定了电子商务能否成功实现。

(四)电子商务按照顾客类别划分为两种,一类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称btob的商务交易:一类是企业与消费者称btoc之间的商务交易电子商务在btob中有着很好的应用,它的实施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降低库存,加强供应链,更由于大批量的货物运输,使得物流配送能比以往成本更低的实施。在btoc商务模式中参与交易的商品一般由实体商品和数字商品两大类构成。数字商品中,又分为可下载和不可下载商品。除了可以通过internet直接传送的数字商品,如软件产品、电子出版物,其他商品和传统商务一样都需要实体物流处理,物流处理能力已成为btoc电子商务的核心竞争优势。

二、国内外第三方物流的使用和管理集中在对供应链中的物流进行计划和管理

第三方物流是由物流劳务的供应方、需求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专业化运作方式。具有如下主要特征:

第一、第三方物流是建立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第二、第三方物流是合同导向的一系列服务;第三、第三方物流提供个性化服务;第四、企业之间是联盟关系。

对第三方物流的使用和管理应着重作好以下几方面的管理工作:

(一)合同管理

无论第三方物流承接的是何种项目,必须做好物流合同的管理工作。一般可以根据合同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来进行管理。即建立合同、合同修改与中止、合同执行及跟踪。第三方物流与电子商务中心签订的服务合同中应包括如下内容:购买物流服务方和销售物流服务方的公司名称,物流服务内容,物流服务时间(合同起止时间),设计物品数量,服务收费,付款方式及时间,服务要求(质量要求、验收方法等),服务方法(工具、交货方式),违约经济责任及处理方法等。

(二)能力管理

对于电子商务网站来说,最为关心的就是第三方物流的配送能力,它包括第三方物流的运输、装卸和设备能力,电子商务网站对第三方物流的选择很大程度上是基于第三方物流配送能力的。

(三)信息管物流供应链的运动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与反馈,第三方物流必须实施良好的信息管理。主要包括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及日常信息的接收、存储、处理、发送等。

(四)使用第三方物流的电子商务网站对按时送货的保障为:对第三方物流中心的运力计划和管理,保证安排送货的运力和时间国内外对运力计划和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第一、第三方物流的内部运输规划。对第三方物流运输管理的关键是对各种货物进行运输需求整合及运输路线优化。

在不影响运输质量前提下进行并车混装,达到整合的目的,实现规模经济。第二、在供应链中将第三方物流作为一个整体应用。供应链在使用第三方物流时不考虑其内部运输规划问题,仅根据企业外部和内部供应链的运作情况以及生产作业安排选用第三方物流。这方面的研究以生产作业计划为核心问题,以第三方物流能够满足运力和时间要求为假设条件。

第三方物流中心主要向企业提供运输服务。这种运输服务相对于传统运输而言,第三方物流企业向电子商务网站提供的是一种集成运输模式。这种集成运输模式采用多式联运,实现对顾客的门到门的服务,作业活动复杂,影响运输成本及运输质量的因素众多,因此成为研究的难点和

热点,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车辆规划问题上。

(五)多点车辆运输问题vrp(vehicleroutingproblem)

是指运输车辆从一个或多个设施到多个地理上分散的客户点,优化设计一套货物流动的运输路线,同时要满足一系列的线性规划法。线性规划法(linearprogramming,简记lp),主要用于研究解决有限资源的最佳分配问题。将问题的一系列条件设置为问题的约束,将问题想要得到的结果设置为目标函数,此法具有适应性强,计算技术较简单等特点。约束条件:其前提条件为设施位置、客户点位置和道路情况己知,由此确定一套车辆运输路线,以满足目标函数。利用线性规划求出多点运输中点与点的路径最小,在vrp问题中,考虑车辆在各个客户点间巡回访问的特性,提高了运输效率,与实际情形相吻合。在实际的应用中,由于受到运输车辆本身能力的限制,需要根据各个客户的需求量,道路情况来确定路径行程以达到配送费用最低的目标。

三、物流配送中心选择应用中的其它方法

(一)hopfield人t神经网络

基于物流配送线路的实际情况,应用hopfield网络求解要求把目标函数转化成能量函数,把问题的变量对应于网络的状态。当网络的能量函数收敛于极小值时,问题的最优解也随之求出。首先将问题映射到一个神经网络,将问题的目标转化为能量函数,并将问题的变量对应于网络的状态,确定网络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权及神经元输出的阀值,最后优化计算。

(二)模糊聚类方法

由于物流配送中心选择问题本身具有很多的条件,就利用模糊聚类方法,按照根据距离坐标、时间以及产品种类为分类标准,形成模糊聚矩阵,即用模糊综合评判将从待选的点中找出最接近选择问题的目标的点,再利用线性规划求解。

(三)规划方法

将物流配送中心选择问题经过简化处理后,在待选的几个物流中心共同辐射的范围内需配送点的数目,评估各物流中心往各目的地配送的单位。然后,依次从目的地中每次取与物流配送中心相同数目的目的地进行分步确定配送方案,直至将其全部分配完,每一次都是一个指派问题。

四、电子商务订单的实时处理与第三方物流选择

电子商务订单的实时处理过程中第三方物流选择问题,要求在满足在线订单实时处理的前提下,根据以往订单的接收情况和配送能力情况来选择第三方物流中心。

1.提出了一种模拟人类思维的第三方物流中心选择的处理原理,将这一复杂的多目标问题进行分解,设计对第三方物流中心进行优选排序的推理规则,从人类处理的角度出发,提高第三方物流选择的实时性和智能性。

2.针对第三方物流中心配送能力的动态变化情况,设计时间一能力表示方法,在时间一能力数组的基础上设计两个物流中心组合的二维数组和多物流中心的组合树,利用二维数组和组合树的特点,设计对两个到多个第三方物流中心组合的搜索方法。

3.开发相应的计算机软件系统,为解决电子商务物流实时安排这一难题提供一种可用的工具和手段,有利于提高子商务订单处理的自动化、智能化和科学化水平。基于时间一能力数组的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中心选择方法,其原理对于解决排序问题(scheduling)具有一定的普遍适用性。

篇3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图书馆作为知识中心和信息枢纽的传统地位正在受到互联网和信息服务机构的冲击和挑战,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图书馆必须不断探索创新管理模式。

一、高校图书馆现状(以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为例)

(一)文献资源使用情况。随着读者信息意识的不断增强,读者的需求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读者不只满足于期刊阅览室提供的纸质期刊服务。2009年我馆订购期刊的85%以上已被CNKI收录,其中专业科技类期刊的收录率在90%以上。尽管图书馆的电子期刊资源已非常丰富,但是对各类期刊数据库能全面、准确了解,能充分、熟练使用的读者并不多。就我馆的调查情况而言,中文图书、外文图书、中文期刊、外文期刊、报纸杂志、电子资源这6种文献资源被使用的情况来看,中文图书依然是各层次用户的首选;四年级本科毕业生、研究生、教师对各类电子资源的使用有明显增加。

(二)电子阅览室使用情况。以我院图书馆为例,电子阅览室共有204台机器,由于有的学生动作过大、过猛,使用方式不当,以及高频率的使用,这都降低了机器的使用寿命。目前,能正常使用的机器大致只有113台左右。由于电脑的配置较低,硬件设备自然老化,网络经常掉线,有些机器在使用过程中突然死机、黑屏,导致机器使用效率并不高。我校对电子阅览室每年都会投入维护资金,增加了电子阅览室的运行成本,给学校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另外,相当一部分读者不是为了获取馆藏文献信息或阅读馆藏电子文献,而是以休闲娱乐、游戏、猎奇和情感交流为主。这都削弱了电子阅览室以文献信息服务为核心的职能。

(三)部门设置情况。和国内大多数图书馆一样,我院图书馆也是按文献载体类别和职能划分业务部门:采编部、流通部、期刊部、信息检索与咨询部、技术支持部。流通部、期刊部、电子阅览室直接接触读者,最有可能了解读者需求,却不被认为承担着参考咨询的职能;参考咨询部承担着明确的读者咨询任务,却不直接接触读者。这种以“文献资源建设”为核心职能的业务流程日益凸显出它的缺点:割裂了文献资源建设者、参考咨询者与读者的直接联系,读者的需求无法得到及时反馈。

(四)图书馆人员情况。我馆目前大多是以文史类专业为主,理科、外语类人员少,更是缺乏计算机、网络方面的专业人才。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馆员原有知识老化的速度也在加剧,期刊阅览室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技能也明显偏低,致使馆员与读者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无法进行以电子期刊为主要期刊资源环境下的高水平咨询服务,直接影响到了图书馆的服务满意度。

二、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必然性

(一)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涵。图书馆知识管理属于图书馆学中一个正在完善的研究方向。柯平教授在《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一文中认为:“图书馆知识管理是确定、收集和传播共享图书馆中的知识,包括知识的管理和运用知识的管理,来创造、获取和使用知识以增强图书馆的应变与创新能力的活动”。图书馆知识管理以人力资源管理为管理核心,以信息技术为管理工具,利用本馆的知识资本、人力资本、技术资本等资源,对图书馆进行综合管理与利用,从而达到知识创新、提升知识本身的价值。

(二)图书馆知识管理创新的必然性。读者的需求是推动图书馆各项工作的最大动力。由于图书馆内知识、技术和用户的需求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只有将知识管理的理念有效运用到图书馆,指导图书馆的管理改革,推动图书馆的服务创新,才能为读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为图书馆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

三、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创新的举措

(一)构建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发挥电子阅览室的核心职能。随着人们信息意识的日益增强,信息需求呈现出个性化、专业化的态势,一个图书馆可能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许多图书馆在自愿、平等、互惠的基础上,实现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做到了资源共享。我院图书馆于2010年12月2日加入了“南京城东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联合体”。这意味着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的纸质文献由原来的200多万册跃升至460万余册;电子图书从260多万册跃升至900万余册;数据库资源从32种跃升至64种,这有力地提升了工学院的实力,必将促进教学、科研的大发展。

电子阅览室被认为是数字图书馆的雏形,是图书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电子阅览室应建立免费电子阅览区,为读者提供方便的电子期刊资源查询平台,供读者检索、查阅馆藏资源。应明确制定电子阅览室服务职责,定期开展数据库使用方法和技巧的培训,强调信息查询是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主业,并使用技术手段控制读者上网行为。

(二)图书馆员和读者之间建立互动关系。针对能充分、熟练使用各类期刊数据库的读者并不多的现象,期刊阅览室馆员应加大对期刊信息资源的宣传、开发、咨询工作。通过馆藏纸质、电子期刊资源讲座,向师生读者进行信息素养教育;通过各种方式指导和帮助读者使用CNKI、维普等大型全文数据库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源;印发宣传册来介绍馆藏信息资源,特别是馆藏中外文电子期刊数据库,并讲解使用方法和检索技巧,解答他们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另外,还可以利于图书馆网络优势,利用网络聊天工具、发送电子邮件来解答读者的问题,以提高读者对馆藏数据库的了解和利用率。

在阅览室内设立参考咨询台。要想实现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和读者的知识创新,就要求在图书馆员和读者之间形成了一个双向开放的、循环流动的系统。当读者不能满足“自我服务”信息需求时,为读者提供一般性和专业性的咨询。只有读者和图书馆员之间进行相互的信息交流,才能使每一个阅览室、每一个馆员都体现完整的、不被割裂的信息性,才能满足读者“一站式”的信息需求,对读者的需求做出快速反馈。

(三)以人为核心的管理。人是知识管理中最活跃和最主动的因素,掌握知识的人力资源是知识经济中最重要的资源。图书馆是知识与用户之间的桥梁,其工作本身就是在创造新知识、探索新规律、发现新技术。当前,信息技术的应用给图书馆带来了深刻的变革,我们只有加重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力度才能适应这一变革。以人为本管理模式的核心思想就是尊重人、理解人、关爱人、完善和发展人。这是图书馆管理中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是充分调动馆员的主观能动性、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准则、实施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1、人员的聘用制度。在人员聘用方面,通过人事制度改革推行业务岗位双向选择。打破年龄、资历、学历、职称等限制,充分调动馆内员工的积极性,实行定岗、定员、定额,推行岗位责任制。我院图书馆从2002年起实行竞争上岗,全体员工根据馆里公布的岗位职数、岗位级别,结合自己的特长和条件选择自己喜爱的部门及岗位,在编人员每5年签聘用合同,租赁人员每1年签聘用合同。

2、人员的培训与再教育。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当代最杰出的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员工的培训与教育是员工不断成长的动力与源泉。他还对年轻人提出警告说:“一个人学习过的知识,如果每年不能更新70%的话,那么这个人便无法适应社会的变化”。因此,图书馆必须重视馆员的职业培训与终身教育,不断提高馆员的知识水平以及获取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并在充分尊重个人价值的基础上,激励馆员将其知识和智慧应用于业务和服务之中,实现图书馆集体价值目标。

为此,我院图书馆做了以下方面的工作:一是积极开展对流学习活动,带领员工参观学习兄弟院校图书馆的工作情况;二是聘请知名企业家来馆进行企业文化专题讲座,定期举办学术沙龙,活跃馆内学术气氛,激发创新思维;三是拨出专用培训经费,用于员工参加各种学术交流会;四是鼓励员工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种继续教育课程的学习,促使员工在职业研究方面有所发展,实现个人知识更新。 转贴于

随着知识经济的深入,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重要性也越发凸显,高校图书馆肩负的使命越来越多。未来图书馆的竞争将是服务的竞争,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实行知识管理,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加强为读者服务的意识,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提供人性化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1]李铁梅.高校图书馆利用情况的调查分析——以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论坛,2010.4.

[2]廖迎红.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管理的新思路[J].农业图书馆情报学刊,2010.9.

[3]朱伟珠.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实践探索[D].天津大学管理学院,2007.

[4]柯平.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

篇4

关键词:互联网;网络购物;消费者权益;维权;权益保障

中图分类号:D9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5-0105-02

1 网络购物的概述

1.1 网络购物的概念

随着经济的发展互联网已经越来越多的普及到寻常百姓的家庭,以至于网络购物也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追捧。所谓的网上购物,就是指通过互联网上一些专门的购物网站,例如淘宝、当当、亚马逊等来搜索想要获得的产品并做出选择,然后填写相关的个人信息并通过电子银行支付费用。当卖方收到订单之后对订单进行审核,并通过物流中转的方式将产品寄送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网络购物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契机,但是部分商家不讲诚信,肆意兜售虚假产品也使得网络购物存在不少的争议。

1.2 网络购物的法律性质

从相关的法律性质上来看,网络购物仍然属于一种合同形式。根据我国《合同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指的合同是指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它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义务关系的协议。”日常生活中我们所接触的大多数为传统的合同形式。这主要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它形式,而当下我们接触的网络购物合同则属于电子合同的一种。然而其作为一种新的合同形式,在我国目前的法律文件中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但依照现在国际上通行的概念,我们可以将电子合同理解为以互联网为载体,当时双方为实现平等交换的目的,通过电子数据或电子邮件传递信息,所设立、变更、终止的民事权利或民事义务的协议。因为网络购物合同是买卖双方当事人以计算机互联网络平台为介质达成的平等买卖协议,与传统购物方式不同的是,网络购物合同无需书面形式,合同的订立完全依赖于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合同的生效亦无需以当事人签名或盖章为要件。

2 网络购物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困境

2.1 网络购物知情权受到限制

关于消费者知情权的相关内容,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8条作了如下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份、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或者服务内容、费用等有关情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购物的时候通常会仔细的甄别甚至试用和品尝来选择商品。然而当我们在互联网上进行网络购物的时候,由于互联网网络的虚拟性,我们只能通过卖家提供的一些物品照片和卖家自吹自擂的介绍来了解商品信息。这样就使得消费者和卖家处在一个不平等的位置上。而对商品信息局限于眼观的了解,缺乏真正的体验。就使得消费者在收到货物之后发现实际物品与网上的图片差异太大,质量也没有想象中的好。这样就很容易使消费者和卖家在网上发生纠纷。甚至不少卖家恶言相向,更有甚者会不停的拨打消费者个人电话或是为消费者寄去寿衣等作为恐吓。由此可见,由于网络购物的特性就使得消费者的知情权无法得以保障。

2.2 网络购物的安全存在隐患

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7条规定了消费者的安全保障权,因为网络购物采取付款方式是电子银行交付,在网络交易的过程中消费者需要填写大量真实可靠的个人信息,这些信息几乎全部涉及消费者的个人隐私。如果泄露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后果。这样的网络交易过程存在于以互联网为介质的网络客户端上。而互联网本身就具有不可靠性,这就为一些黑客盗取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提供了可乘之机。同时,有一些卖家利用消费者提供的详实的个人息和资料对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和兴趣爱好做以简单的分析,便开始大肆向消费者的邮箱发送产品推送的信息,这样狂轰滥炸的信息让我们的不胜烦恼。更有严重的是,为了谋取一点点微薄之利还有的商家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罗列收集,打包卖给专门的数据机构。这样便使得消费者的银行卡经常出现被盗号的情况。再者,网络购物中,大部分商家在出货的时候并不会给消费者提供发票等具有法律效力的票据。有的甚至于连服务保修卡也没有,这就为“三无”产品和山寨产品提供了出货的温床。而这些不合格的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存在很到的风险。

2.3 网络购物的退货权难以实现

首先我们要明确虽然网络购物的方式和过程不同于我们日常的消费购物过程,但我们自身仍然符合消费者的定义,仍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保护,这就使得我们理应享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退货权。而在现实中,由于考虑到退货的物流成本,和卖方的地址等不确定因素,甚至于不少卖家有意的对消费者回避,往往使消费者无法实现自己的退货权。

2.4 网络隐私权容易受到侵犯

网购的过程中,90%以上的网站会要求消费者提供姓名、邮箱等详实的个人资料,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客户体验与服务。由于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没有将消费者的隐私权独立而完善的列入其中,特别是没有对转售消费者个人信息的非法行为有确切的明文法律规定,从而对商家没有产生约束,这就使得消费者信息极为容易泄露。所以部分商家为了攫取经济利益,扩大销售额,就会经常对消费者进行邮件的推送和短信的广告传播。更为严重的是消费者在受到商业垃圾信息骚扰的同时还会受到一批不法分子利用这些个人资料欺诈、盗窃或破译用户密码,使得消费者的个人财产受到严重威胁。因为处在一个开放的大环境之下,就使得消费者的个人消费活动容易被监测,不管是因为人为有意的原因还是非人为客观的原因,这些个人资料遭到泄露并肆意使用后就有可能在全网络范围内散布,并被不法分子无止境的重复利用。

3 从完善商家准入制度和经营者信息披露机制来保

护消费者权益

为了达到维护消费者知情权的目的,卖家的身份必须详实明确,即便是卖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内容确实符合要求。但是消费者的其它合法权利也未必会得到很好的保证。互联网在卖家和消费者之间起到了桥梁的作用,但同时互联网应该承受的责任感也应该越来越重。因此,对于相关的购物网站来说对入驻卖家的资料审核应该是非常重要和有必要的,对进入互联网交易市场的卖家进行严格的审查可以确保为消费者提供一个良好的购物环境。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卖家入驻专业购物网站的门槛。因此看来,网站应该把好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第一关。

其次网络格式条款应该得到规范,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制度也应该得到健全。一方面,我国针对普通商品交易而作出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合同法》关于格式条款基本原则的规定,都可适用于电子商务中的网上购物格式条款,经营者拟订的格式条款中,不得含有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内容。消费者与经营者交易是否公平,直接影响到消费的满意度。另一方面,协调利益、实现共赢,构建完善的信息网络法律体系。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3条规定:“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时,按照国家规定或者与消费者的约定,承担包修、包换、包退或者其他责任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或者约定履行,不得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这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为了体现法定或约定履行义务的精神而作出的具体规定。

综上所述,网购作为一种新的交易方式正在迅速崛起和发展,它给传统商业交易模式带来巨大冲击,但与些同时也带了许多问题,我们现阶段解决网络购物主要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合同法》、《产品质量法》等法律。制定专门的电子商务法,在电子商务领域作出规范,解决消费权益保护问题,促进电子商务的健康稳定发展。

篇5

关键词:逆向物流;电子商务;退货处理

一、逆向物流的含义

最早提出逆向物流这个名词是Stock在1992年给美国物流管理协会的一份研究报告,报告指出,逆向物流为一种包含了产品退回、物料替代、物品再利用、废弃处理、再处理、维修与再制造等流程的物流活动。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逆向物流的定义是计划、实施和控制原料、半成品库存、制成品和相关信息,高效和成本经济地从消费点到起点的过程,从而达到回收价值和适当处置的目的。逆向物流逐渐形成主要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1、消费者退货行为。退货的原因很多,如商品质量问题、递送对象错误等。也有可能是零售商没有使用修理商服务,直接将商品退回制造商;也有可能是无缺陷退货,如飞利浦公司每年都会因此造成几千万美元的损失。

2、供应商产品召回行为。产品召回制度源于20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汽车行业,目前许多欧盟成员国实施了专门的法律,要求制造商在知晓其产品存在缺陷后采取措施进行召回。随着消费者权益的增加,产品召回从最初的汽车、电脑迅速蔓延到手机、家电、日用品等各行业。

3、国际和法律的环境保护要求。比如,德国1991年《包装废品废除法令》通过并成为法律,强调企业有责任管理它们的包装废品,包括收集、分类、循环使用包装物。

4、产品生命周期缩短。电子商务的出现预示着产品推向市场的渠道更多速度更快,虽然消费者选择增多,但也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消费者可能使用即将淘汰的产品或者不需要的产品,并且随之产生了更多的退货和更多的浪费问题。

总之,为了维护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声誉,企业需要通过有效的逆向物流管理来降低退货与召回损失,提高再生循环利用意识。于是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法制规范的三重压力下,逆向物流问题愈发提到议事日程之上。

二、B to C电子商务市场中的逆向物流

B to C电子商务市场成功地打破了时空界限、简化贸易流程,但虚拟性的电子商务市场不稳定性也大大提升了。主要原因是:其一,信息技术带来的低成本优势让产品入门障碍低,大量信息涌入,给消费者提供参考的同时也增加了虚假信息误导的可能;其二,电子商务市场中有形产品的交易订购和配送与经营者分离,这些分离在给交易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的隐患;其三,无形产品(信息商品)的比例大增,使用之前并不知该产品的质量如何,一旦消费者购买了一次次品,他便有可能马上转向替代品市场。此外,无形产品容易被复制。市场上常常存在大量的赝品,盗版光盘、非法共享软件都是这类产品,由于价格原因,这些产品往往比正品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制造商们为此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商品的生命周期。

那么,商家如何在这一潜力巨大的市场中,获得更多的客户信任和忠诚呢?波士顿公司发现缺乏良好的退货机制是导致顾客拒绝网上购物的第二大原因。伴随着电子商务市场的吸引力加大,几乎涉足于零售业的各大公司无不涉足B to C电子商务领域,逆向物流的经济价值在这一领域内也慢慢得以显现,把逆向物流战略作为其降低成本、增加顾客满意、强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也慢慢受到人们的瞩目。如何在B to C的电子商务市场中,处理好逆向物流问题呢?

(一)提高售后服务水平,妥善处理退货问题

首先,无论是虚拟组织还是水泥加鼠标的B to C组织,一个零售企业要想拥有稳定的顾客群和较低的运营成本,必须拥有一个高效的退货系统。但是,退货绝非无原则的退货,首要的是制定合理的退货政策,包括:1、制定合理的退货价格。退货货款包括按照原先的批发价进行全额退款和按批发价打掉一定的折扣两种方式,调整退货价格,可以使供应商和零售商的总体利益达到最优;2、设计最佳退货比率。比如,有些厂商采用零退货的策略,不接受零售商的任何退货,而在发货时给予折扣。实际上,厂商及零售商可以协商制定一个合适的退货比率以平衡由此产生的成本和收益,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3、明确退货责任。在制造商、供应商与零售商的合作合同中明确退货商品的权属,只有详细而明确的条款在合同过程中得以体现,才能避免出现纠纷。

其次,要设计好电子商务环境下退货逆向物流网络。通常B to C的购物网站都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考虑到退货的可能性。由于消费者看不到实物,所以无论购物网站设计的多么富有吸引力,如果不能处理退货问题,消费者只能是好奇的看客而绝非忠诚的客户。同时,要尽量避免由于消费者一时冲动购买产品导致的退货情况,这样在购买键旁边创建一个取消键,让顾客有改变其主意的可能,并且设置服务热线或Email,让消费者在一定时限内有取消订单的权利;2、明确退货规则。网络零售商应当把有关退货规定张贴在网站里显眼的位置,同时将商品的特色以及使用方法标注得清清楚楚。比如,注明内衣购买慎重,售出不退;产品包装完好十天内保退、保换,等等。消费者拿到产品后,包装盒中应再次明确具体的退货规定;3、选择合适的渠道,保证消费者购买的商品能及时到达。同时,供应商应提供在线订单追踪;售出后还应通过电子邮件,传真等方式积极地征询顾客意见;4、用合适的方式实现顾客退货要求。通常包括在线处理和离线处理两种,前者当电子零售商在设计购物网站时,就建立一个在线退货管理系统,电子零售商凭借系统进行处理。后者通过第三方来实现的,比如设立退货服务代办点。

(二)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准确快速地获得信息,保证逆向物流顺利进行。目前,逆向物流中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是产品数据信息的缺乏,因此应该建立为逆向物流服务的IT信息系统,提供准确、充足的附加信息。

1、信息收集。逆向物流的信息收集除了退货信息记录外,还主要包括有害产品的召回、过期产品的提醒等信息数据的收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可以采用通过Email、或者销售网站主页问卷调查等灵活手段获得这类信息。

2、信息交换。正向物流与逆向物流是物流的两个方面,目前物流(正向物流)常常采用Electronic Date Interchange(电子数据交换)系统,企业与企业(B to B)、企业与消费者(B to C)之间都是采用此数据格式来进行贸易交易或信息交换等。逆向物流目前尚未采用电子数据,很有必要与正向物流加强联系,从正向物流的电子数据中获得逆向物流所需要的生产、销售情况(包括产品的销售地方、销售数量)、顾客使用情况等信息。

3、网络深度参与。可以在网站上专门设置二手交易内容,更好地获得产品淘汰与进入淘汰等方面的市场实时信息。

(三)关注产品生命周期,对返回产品再处理。虚拟公司或网络加实体公司收到返回的物资和产品之后,可以采用方法对其进行处理整修、维修、再利用、再销售或回收(将产品拆散再进行销售)。

1、重新整修和再次制造。无论是在传统市场还是电子商务市场,缺乏最新功能,但是仍然可以使用的产品,可以放到仓库中以备更新后再次使用。由于设备功能再生的生产制造成本低于制造新品的成本,所以不少制造商都使用这种方法。

2、维修。返回的物品有保修的和非保修的两类。非保修产品维修是消费者付费解决问题的,所以对企业来说,真正的问题在于保修期物品的回收。企业需要认真考虑和平衡维修成本和新建成本。如戴尔公司对于处在保修期内的笔记本电脑常常采用直接回收损坏产品给消费者予以调换的办法,但调换的部件也并非是全新的,而是来自集中整修后的。

3、再利用。零部件通常采用再利用的方法,到达使用寿命的设备可以分解为部件和最终的零件。部分零部件状态良好,它们会被放置在零件仓库中供维修使用。在电子商务市场中可以直接体现在网站上的二手零部件专栏内。

4、再销售。有些返还产品状态良好,可以进行再次销售。比如,消费者在网站上购买的包退物品,不合适的退给商家,商家经过处理可以再次销售。

(四)不同厂商结合自身特点,在电子商务市场中合理选择逆向物流模式。在发展逆向物流以及处理退货等问题时,通常可以选择自身发展逆向物流或寻求第三方逆向物流等。

1、对于B to C市场中的大型零售企业,他们有较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考虑自身发展逆向物流。倘若企业自身已经拥有正向物流系统,则可以考虑将两者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这通常需要在虚拟公司内部建立专门的部门,单独处理。但如果令顾客满意,仅仅要求顾客将商品寄回某某地址,恐怕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很多国家都允许顾客将商品交回收集点,比如BP澳大利亚公司与wishlist.com.au公司和Caltex公司合作使用居民区内的便利店接受回收物品。

2、对小型企业来说,考虑到自身的经济实力、发展核心竞争力等各方面的因素,自身发展逆向物流存在困难,则可以寻求第三方逆向物流,以保证退货顺畅快速的移动。同时,将主要精力放在提高核心竞争能力、经营销售管理等方面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际上,由于电子商务的分散性特点,其客户遍布范围通常很广,所以寻求第三方逆向物流是大小企业都常采用的方式,很多公司委托从事第三方物流的公司承担逆向物流管理业务。由此有些公司也逐步发展成为以逆向物流管理为主的专业化公司。如,美国Genco公司就是逐步发展起来的一个专业化逆向物流管理的公司,UPS公司也接受退货物流服务。

从宏观角度来讲,无论是B to C电子商务市场,还是现代逆向物流,暂时都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在WTO的大环境下,要想增强核心能力和综合实力,就不能继续忽视电子商务市场中的逆向物流管理。这不仅需要市场探索发展,同时也需要政府部门对现有的逆向物流管理制度认真研究,对电子商务市场进行有效规范,最终建立一个适应现代逆向物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同时适当的时候构建强大的信息平台,加强逆向物流管理链上各环节的信息沟通。

主要参考文献:

[1]达庆利,黄祖光,张钦等.逆向物流系统结构研究的现状[J].中国管理科学,2004.2.

[2]胡继灵,方青.供应链的逆向物流管理[J].物流技术,2004.1.

篇6

一、加强组织协调,继续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应进尽进”工作

全面落实所有招标采购项目必须进场交易的要求,对现有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交通、水利、政府采购、土地、机电、卫生等门类项目进行全面监控和检查,确保市域范围国有投资项目全部进场交易,推动公共资源交易项目的“应进尽进”。一是继续推进限额以下项目的进场交易,发挥开标评标现场的监督作用,防范中小项目可能存在的廉政风险。二是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行为,进一步扩展进场交易门类。市区重点推动机关事业单位房屋租赁、城市广告位、停车场、道路桥梁冠名权、地下空间、特许经营权等进场交易,积极探索电力、电信等国有企业工程类、服务类、资产处置、物资采购等项目进入市统一平台进行交易。县区还应着力推进集体耕地、林地、滩涂使用权的招拍挂,探索加强对乡村建设采购项目的统一监督管理,确保做到应进尽进。三是推进清河、清浦两区各类区属招标项目进入市招投标交易中心交易问题,减少重复投资,防止场外交易。

二、加强监督管理,促进招标投标市场的公平公正

加强招投标监督管理,提高招投标质量,保证招投标市场的公平公正,是政府赋予的一项重要职责,必须化大力气扎扎实实推进,全年对政府投资项目监管抽查率应达20%以上。一是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的标前审查,对关系经济建设和民生保障的重大政府投资项目应全部实行标前审查制度。二是加强招标项目程序和合法性审查,对招标项目的前期立项、规划、改变招标方式等要建立严格的审查和批准程序,不得以纪要、通知等代替立项和招标方式的审批,改变已经审批的招标方式必须经原审批部门的批准。三是加强标后监督管理,今年将采用季度集中检查和平时不定期抽查的方法,通过调阅检查评标档案和走访招标人,重点检查项目是否拆分、是否有规避招标、招标文件示范文本是否使用、评标过程和文档资料是否合法合规、项目经理和合同是否非正常变更等内容,将《政府投资项目招标后管理实施意见》落实到位,规范市场行为,促进全市招标监督管理质量的提升。四是加强市统一平台各类进场项目开标评标现场的监督管理,强化进场机构、中介机构在场内行为的管理,建立考核考评制度,促进监督管理的规范化建设。五是继续推进中介机构库的建设和使用,归并整合市区范围内包括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等建立的中介机构库,制定中介机构库的使用方法和管理考核办法,实施统一化管理和使用,更好地规范中介机构经营行为。五是强化专家评委库的建设和管理,协助并推动各个监督管理部门进一步扩大专家评委数量,征集不同专业专家评委,逐步实现分类管理,加强对专家评委的业务培训,研究促进专家评委现场独立评审的措施,提高专家评委职业道德,促进专家评委评标结果的公平公正。

三、加强配合服务,为电子化招投标“全覆盖行动”提供技术保障

继续推进电子化招标投标工作,指导协调县区电子化招投标工作的开展,配合市纪委开展好电子化招投标“全覆盖行动”。一是进一步提高电子化招投标运行的硬件环境建设,改造和提升中心机房网络运行维护能力,做好建设小型计算机基站的方案论证工作,协助中心做好基站的建设,为全市电子招投标全覆盖提供技术和硬件支撑。二是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做好各类电子化招投标数据备份存储,起草出台电子化招投标网络使用应急预案,保证电子化招投标及招投标信息安全运行。三是为交通、水利、土地等省级开发系统接入市统一交易平台提供便利条件和技术帮助。四是对上级部门还未开发电子化招投标系统的机电设备采购、政府采购等门类进行系统开发提供指导和服务,力争这些门类早日并网交易,并对房屋市政类电子化招投标进一步深入推进。

篇7

关键字:电子证据 民事证据 电子商务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出现了新的浪潮。然而电子商务的出现,冲击着传统的商业贸易的法律的调控。司法实践中涉及电子证据的案件层出不穷。对电子证据的法律定位及认证还处于理论讨论阶段,我国法律没有相关的规定,理论界的争论可谓见仁见智。电子证据可以作证据使用,法学理论界以及司法实践均没有争议,而用什么规则对电子证据进行认证呢?还处于初步阶段,因此没有统一的看法。

一、 电子证据的法律地位

确定电子证据的法律地位,直接关系在对电子证据进行认证时,究竟是使用现有的证据认证规则,还是另行创造一种认证规则。目前,我国民事诉讼法没有把电子证据作为独立的证据种类,而是根据电子证据的某些特性,在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中给出比较模糊的规定,根据行政法规的规定,主要有两种分法,即视听资料和书证。

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十二条规定:“调查人员调查收集计算机数据或者录音、录像等视听资料的,应当要求被调查人提供有资料的原始载体。”在这里,是把计算机证据作为视听资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真据若干规定》(2002年)其第十二条规定:“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三十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计算机数据或者录音、录像等视听资料”。国家广电部于1992年1月12日颁行的《关于广播电影电视行政服役若干规定》第二十五条第四款规定:“利用录音或录像磁带录制声音或者电子计算机储存的资料以及类似的资料来证明案件事实材料,包括录音带、录像带、传真资料、微型胶卷、电子计算机软盘等,称为视听资料。”从最高人民法院对民事行政以及广电部的规定来看,是把电子证据作为视听资料看待的。这种规定没有突破立法的框架,从表面上看,为电子证据的认证提供了认证规则,即对视听资料的认证规则。从实质上看,这样的规定仍然存在着法律问题,第一,我国《合同法》第十一条规定:“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从合同法看,是把电子证据作为书面证据,这与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产生了矛盾,这对于认证电子证据是很不利的,定位的不同,会产生绝然不同的法律后果。第二,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对视听资料,应当辨别真伪,并结合本案的其他证据,审查确定能否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显然,如果把电子证据作为视听资料,在没有其他证据予以佐证的情况下是不能够独立的作为认证事实的根据的。作为书证来看,不需要其他证据,就可以作为认定事实而使用,不必要有其他的证据加以佐证。这样的矛盾出现,确定为什么较好呢?现在是电子的时代,电子商务盛行,电子侵权无处不在。难道使用电子交易时还需要签订书面合同吗?

现在对电子证据的认识,主流的观点是把电子证据作为独立的证据种类,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子证据的角色变得更为复杂,它可以是物证、书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等。因此将电子证据作为独立的证据种类较好些。

二、 电子证据的可采性认证

目前没有规定电子证据是独立的证据种类,因此电子证据不能作为一种证据种类进入诉讼程序或其他证明活动的问题。证据可采性就是指能够进入诉讼程序或其他证明活动可以被采用的证据。

法官究竟如何评判某一电子证据是否被采纳呢?首先,法官应根据提交的电子证据进行归类判断,即判断为物证、书证、视听资料、言词证据等。其次根据归类使用认证规则对电子证据进行认证,看是否能被法庭所采纳。

在归类和认证的过程中,归类应是根据法官的经验和知识进行的,而认证不应由法官独立进行,因为电子证据极易受到破坏和改变,且在技术上具有复杂性。根据法官所掌握的知识,很难对电子证据是否被修改或收集手段是否正确进行认证。这一环节,有专家提出应该聘请有关计算机专家对这一电子证据的真实性等一系列技术方面问题进行审查判断,再向法庭提供。这类似于专家辅助人,但有区别,专家辅助人是案件的当事人聘请,而其则由法庭聘请。为了使判决公正,使之为人信服。我赞同这种观点,因为,一个法官很可能是法学家,但同时是计算机专家就很不可能了。

三、 电子证据的合法性认定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对于非法证据,并不一律排除,我国也仅规定了有限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具体而言,我国并非对非法的证据一律排除,而是规矩非法的程度是否对证据的真实性产生影响,或者说足以影响某重大权益,则应加以排除;但在民事诉讼中,我认为只要是非法获得的证据,应一律排除。这样有利于取证不使用违法手段损害其他人的利益(为了获得证据,用隐形的摄影机拍摄他人的隐私,尽管拍摄的内容是真实的,但损害其他人的利益,也损害对方当事人的利益),有利于法官的正确判断,如果要求法官判断非法行为是否足以影响证据的真实性,法官是很难判断的,因为非法行为作出时的环境、人的智力、伪造的隐蔽性德那个因素,由于法官的知识、技术水平有限,不可能作出完全准确的判断。一律排除是对非法取证人的惩罚,使其放弃非法取证的念头,维持诉讼的公平性。

对于电子证据来说,非法取证的方式主要有一下几种:

(一)、非法窃听和窃录

现在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通过因特网进入他人的计算机系统获取信息成为可能。没有获得别人的同意就非法入侵他人系统而盗取信息,作为证据使用的,一律没有证据效力。因为在入侵他人系统盗取信息的过程中,法官及有关专家也不能够准确判断其证据没有被改动或删除不利于自己的信息的可能性;这样对被入侵者来说是极不公平的 .即使被入侵者的系统中有与入侵者提供完全相同的信息,也不能认定其真实性没有受到影响,可以采用。如入侵者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通过因特网在他人的系统中写入与自己要提交的证据完全相同的信息,或者向他人系统中置入窃听病毒,从而撰改信息等。

鉴于电子证据的高科技性,对于绝大多数的民事诉讼当事人来说,是没有能力自己获得电子证据的。目前我国不允许设立私家侦探所性质的民间证据调查机构。对于获取电子证据难这一问题,应该由政府设立电子证据调查机构 .这样有利于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同时也保证电子交易的安全性,解决交易的后顾之忧。

但现在个别的,小股游击队性质的“地下网探”却不容忽视 .对于通过这些渠道获得的证据,不管其真实性如何,一律不予采纳。如果采纳这些证据,无异于是践踏公安部所发的通知,也是助长“地下网探”的发展,如果一律不予采纳,我想,是不会有人找这些“机构”调查的,对于专门从事此工作的人来说,等于砸掉他们的饭碗,他们还能够存在吗?

(二)、通过非法搜查和扣押等方式获得电子证据的,一律不予采纳。

搜查和扣押方式经常用于刑事侦查中,但必须经过一定的法定程序才得以实施。而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不得行使搜查和扣押手段获取证据,当事人只能申请人民法院调取证据时,人民法院才有权使用搜查扣押等手段。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规定,当事人可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的证据有:1、申请调查的证据属于国家有关部门保存并须人民法院依职权调取的档案资料。2、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材料。3、当事人及其诉讼人确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材料。而证据保全则需要是容易毁损或灭失的证据,由此看来,似乎电子证据不符合证据保全和申请人民法院调取真格局的内容。但根据我个人的观点,我认为申请人民法院调取电子证据属于高法规定的第三种情况。如果电子证据只能由当事人调取,当事人不能以自己的名义去搜查和扣押证据或他人的财产,这样就会造成对当事人的一方不公平现象,造成的损害也得不到司法保障。因此,笔者认为,当事人申请调取电子证据时,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三)、通过非法软件收集的证据一般不予采纳。

软件对于电子证据的生成、传递、存储等各环节都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它的合法于与否直接关系到电子证据是否符合合法的标准。我国为了鼓励软件业的发展,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对软件产品的合法研制、生产、销售、使用等规范。信息产业部于2000年10月颁布的《软件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软件产品实行登记和备案制度。未经软件产品登记和备案或被撤销登记的软件产品,不得在我国境内经营或者销售。”因此,合法软件是根据我国有关法律开发研制的符合标准并登记的软件,合法软件是经过严格的标准和有关专家进行测试达到出版要求的,处理各种信息时准确率较高,部容易发生错误。非法软件是指非法制售和非法录制的软件。前者软件没有经过严格的测试,软件难免会有许多错误和漏洞,处理相关的数据时容易出错,导致信息不真实,作为电子证据使用时可采性很低,除非另一方当事人自认。后者是没有获得授权而非法录制,现在的许多软件,为防止他人非法录制,大多都采取了软件保护内置的小程序,他人进行非法录制时,往往无法录制软件的内核程序,从而导致软件无法运行或经常出错 .这样的软件所收集的信息,难保其真实可靠,用此方法收集的证据,我认为一般不予认定。

(四)、通过非核证软件所获取的电子证据在电子商务种一律不予采纳。

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一套成熟的软件。这套软件要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有足够的安全性,确保数据传输的原始性。只有具备制这最基础的要素才能保障电子交易的安全。成熟的软件能够防止未经授权的人进入计算机系统,实施安全命令的控制,对系统的数据进行备份和恢复等。如果缺少这些基础的功能,那么未经授权的人进入计算机系统撰改计算机储存的数据,那在交易中难免会有许多纠纷出现。核准后的电子商务软件,是经过国家专门经过国家专门机构进行审核合格并发核证证书。对通过核证的电子商务软件收集的证据具有合法性和较真实性,一般给予采纳。

四、 电子证据的真实性认证

作为证据使用的材料,必须具有真实性,而怎样的电子证据才具有真实性呢?根据我国《电子签名法》 第八条规定:“审查数据电文作为证据的真实性,应当考虑以下因素:(一)生成、储存或者传递数据电文方法的可靠性;(二)保持内容完整性方法的可靠性;(三)用以鉴别发件人方法的可靠性;(四)其他相关的因素。”这一规定参照了联合国的《电子商务示范法》的有关规定而作出的,从该规定不难看出,该条前三项只规定了处理数据电文的方法的可靠性,当然处理数据电文的方法不可靠,就意味数据电文的失真性强,即不被采纳的可能性大。对于第四项规定的其他因素的具体情况,该法没有具体的规定。根据笔者的见解,笔者认为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1、 计算机硬件合格性;指计算机的硬件设施要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如果某一计算机的硬件是劣质品,它保存数据或提取数据时会发生由于硬件的故障而无法存取或必须修改有关的数据才能存取数据。此情况下,数据电文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差,不利于法庭采纳。

2、 系统的稳定性;指在生成、储存和传递数据电文的过程中,计算机系统要处于正常稳定的状态。不然,所获得的证据难以确保完整性和有效性。

3、 计算机的安全性;指计算机正常运行的时候,要保证计算机内储存的数据的安全,现在的计算机病毒种类数不胜数,如果计算机内没有较安全的杀毒和防毒软件,一旦计算机中毒,难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4、 鉴别人的适格性;在鉴别发件人是谁的时候和真实与否时,不只追求用的方法是否恰当,还要看鉴别人是否适格。即使使用方法得当,由于主体不适格就会造成鉴别的内容不能够成为证据。至于鉴别主体的资格认证,有待研究,一般来说要求是计算机专家。

5、 数据电文的一致性;是指收件方所接收到的数据与发件方发送的数据要完全一致,不然不予认定。

但是,我认为只有《电子签名法》第八条规定的几项原则是欠缺的,尤其在网络侵权中,要认定电子证据的真实性这几项原则,难蹬大雅之堂。认定电子证据的真实性,除上述的几项原则之外,还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1、 自行收集的电子证据,没有其它证据佐证的,一般不予采纳。由于电子证据的易改不留痕迹性,当事人在收集电子证据的难免会对电子证据作一定的修改,使不利于自己的证据利于自己;而电子证据的高科技性使得没有相应技术水平的人难以收集或收集的电子证据没有完整性。因此,这没有其它证据互证情况下,一般难以明确其由真实性,则不易给予认证。

2、 通过公证机关公证的电子证据,没有相反的证据时,应予以认证。虽然现在没有电子公证网络情况下;对于高技术性的电子证据,传统的公证机关难以正确的进行公证;但对一般的网络侵权,公证机关可以公证侵权内容的存在与否。

3、 经适格计算机专家鉴定没有被修改的电子证据,一般予以认证。没有被修改过的电子证据,一般认为它是真实的,是否一定用以电子证据,还需对此电子证据的生成、储存和传递进行审查,才做出决定。具备那些条件的计算机专家才是适格的呢?我觉得这一点可以参考英国学者克利夫·梅提出的几种观点:1、审查他们是否具有计算机法庭科学领域的广泛精力与背景;2、审查他们是否从事计算机法庭科学的全职工作,这关系到他们能否跟进IT领域和法庭技术领域的最新发展;3、审查他们是否进行过相关的成功尝试;4、审查他们是否熟悉如何处理带你资政据与保持证据锁链的那些公认标准;5、审查他们是否拥有与需要鉴定的计算机系统有关的软件工具和精力;6、审查他们拥有什么样的备用措施;7、审查他们能否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开展工作;8、审查他们能否通俗语言解决复杂的技术争议 .

4、 在电子商务中,通过认证机构调取的电子证据应给予认证。这样可以保护交易的安全性,排除建议的后顾之忧,有利于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认证机构都需经国务院的主管部门笔者而建立,具有相当的可靠性。当然,如果另一方能通过同样的手段取得相反的证据除外。

五、 电子证据的原件认证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八条第一项规定“书证应当提交原件。物证应提交原物。提交原件或者原物确由困难的,可以体检复制品、照片、副本、节录本”。电子证据既不是书证,也不是物证,就不需要提交原件吗?怎样认定电子证据的原件呢?根据《电子签名法》第五条规定:“符合下列条件的数据电文,视为满足法律、法规规定的原件形式要求:(一)能够有效的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供随时调取查用;(二)能够可靠地保证自最终形成时起,内容保持完整、未被更改。但是,在数据电文上增加背书以及数据交换储存和显示过程中发生的形式不影响数据电文的完整性。”该规定从某种程度上看,把电子证据当作书证看待,如能够有效地表现所载内容,就复合书证的特征。书证可以作为定案的证据无需其他证据加以佐证。但是,这一规定的十多用范围不能够包括所有电子证据所产生的诉讼、仲裁等。它产生于电子签名法,使用有关电子签名的诉讼,对于其他没有电子签名诉讼,法庭应该采用此规则,只有当此规则不能解决问题时,可以考虑“同等功能说” .发挥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予以认定。由于电子证据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其法庭是否采用作为定案的依据,不知识靠以上的一些规则就可以做到,并且认定电子证据是否被法庭采纳,对法官来说,同样时具有挑战性,根据传统的思维,经验和方法已不能公平、公正的完成此项任务。尤其在技术方米那,法官可能是一个法学家,但不太可能同是计算机专家,因此在审理此类案件时,对于合议庭的组成应需改变,以跟进科技的发展。

总之,对于电子证据的认证,笔者认为应根据以上的一些规则对证据进行背景分析、检验、辨别、鉴定合对比,从而得出认定案件的最佳证据。

参考资料:

1、程春华 民事证据专论「M 第十七章。

2、王伯庭、陈伯诚、汤茂林 刑事证据规则「M。

3、何家弘 电子证据法研究「M。

4、何家弘 证据法论坛「M 第四卷。

5、 戴继平 电子证据的法律定位思考[J]。

篇8

关键词:外贸实训 商务英语 高职高专

一、传统外贸实训模式

(一)书面操作训练模式

这种实训模式下,教师一般先讲解进出口贸易的各个环节,主要包括:合同磋商、签订合同、履行合同、出口收汇或者进口付汇核销与退税。

(二)外贸实训软件操作训练模式

很多院校会购买知名的国贸实训软件供教师教学和学生训练使用,如世格外贸软件等。教师先演示操作软件的使用方法,讲解操作要点,然后要求学生在软件上反复训练。国际贸易的每个环节都要连过一遍,涉及的每个岗位也让学生尝试一遍后,教师再集中安排几周的时间让学生在软件上完成几笔业务的成套实训操作。软件操作相比书面操作有很多优越性。软件模拟仿真性、形象性、趣味性都大大增强。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外贸实训模式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在信息爆炸的网络中搜寻有用的最新的信息资料并应用到实际外贸业务中。学生可以上网查询最新的国际贸易政策法规,从而避免业务操作流程和单据与实际的外贸环境相脱节。其中指导学生以团队形式建立自己虚拟的公司则是最好的训练载体。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经营自己外贸公司,由被指挥者变成主动的指挥者,结合最新实际的外贸政策完成自己公司的具体外贸业务,从而体会实际外贸工作的灵活性。

实训步骤:首先,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产品作为公司的主营产品,登录B2B网站,如阿里巴巴,ECVV,EC21网等了解相关产品的国内外销售和采购信息。利用网络资源建立自己的网页或登录阿里巴巴网站,注册自己公司的信息,把自己公司的产品情况和公司形象向全球球潜在的买家或卖家展示。发送邮件,建立业务联系。然后,利用邮件的方式或者其他即时聊天软件,如MSN和Tom Skype,来讨价还价,达成交易,签订合同。合同可以扫描后,以邮件附件的方式传送给对方。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来了解进出口流程中各项费用,进行成本核算。比如报检费用,登录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官方网址,在办事大厅的报检业务中就可以查到有关实验室的检验项目、鉴定项目收费标准,还可以选择进入知名的外贸论坛,查看外贸达人提供的费用做参考。学生还可以在网上查询签订合同前需要办理的证件和手续。缮制合同和相关单据,可以上外贸论坛或相关的外贸官方网站,下载与外贸有关的单据模板。

网络实训模式的优点有:

第一,能营造真实的外贸职场氛围,帮助学生了解外贸岗位,同时也给学生发挥不同能力和自身特色的平台,帮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对今后确认选择具体的岗位和职业方向也更有帮助。

第二,加深了解外贸业务流程会随着外贸政策改变。国家在不同时期对不同行业扶持程度不同,对海关进出口相关产品的监管条件就不同。学生要模拟进出口某一产品,就得学会查询该产品最新的海关监管条件和检验检疫类别。外贸政策不同,同一产品的进出口流程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教科书上和软件上的案例很可能已经成为历史。而要了解最新情况,学生需要经常登陆官方网站,查看相关信息,方能主动了解并掌握变化。

第三,更能检测学生所学知识是否扎实,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学生操作自己公司项目,会发现很多给定资料训练操作无法发现的问题。

这种实训教学模式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网络信息繁多但并不全面。而且有些贸易环节仍然无法完成,比如出口收汇核销,由于不是真正的企业没有备案注册,学生无法在网上完成出口核销的业务。因此,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要求很高。如果教师自己都是从书本到书本,没有任何实际的外贸工作经验,无法辅助学生开展自己的公司项目实训。

三、进行优质、高效的外贸业务仿真实训的步骤

上两点比较了现有的各种外贸实训模式的优缺点,综上所述,我认为对高职生校内外贸实训应基于案例资料非常丰富的软件操作模式,同时应嵌入网络模块训练从而弥补软件模式资料给定且落后的不足。使学生在外贸培训后既有在不同岗位扎实的基础操作能力,也有非常灵活适应变化的能力。商务英语专业理想的外贸业务仿真实训应该经历以下几个环节。

使用优秀的外贸实训软件。充分发挥软件按照岗位不同反复进行专项训练的优势,使学生对外贸每个环节和不同的岗位都有清晰的了解。然后按照一套完整的贸易资料全面完成一整套国贸实训操作,该整套操作能将不同岗位的训练统一起来。

使用网络资源。让学生由被指挥的角色过渡到自己当家做主经营公司业务的角色。学生要自己从网络上搜集信息资料,自己设定外贸业务,并能履行合同。

师傅请进来。当学生操作完自己的虚拟公司后应该有较多的感触疑问,如果这时候能请真正在外贸职场的员工来为学生答疑解惑,效果会更好。

让学生进入真正的外贸公司参观实习。如果没有实习机会,也应该能让他们到真正的外贸公司参观,了解外贸公司的不同部门以及不同岗位的设置,学生可以对外贸企业的文化氛围能有更深刻的认识。

参考文献:

篇9

要:

随着审判方式改革的逐步深入,各类案件中证据的提交、质证、认证工作在审判程序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地体现出来。尤其是知识产权案件的证据,由于这类案件标的具有不同于其他案件的特点,因此在知识产权案件中对各类证据的提交就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下面笔者针对侵犯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包括软件著作权)这三类侵犯知识产权案件中,原告应提交哪些证据证明自己的主张谈一些看法。

随着审判方式改革的逐步深入,各类案件中证据的提交、质证、认证工作在审判程序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地体现出来。尤其是知识产权案件的证据,由于这类案件标的具有不同于其他案件的特点,因此在知识产权案件中对各类证据的提交就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下面笔者针对侵犯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包括软件著作权)这三类侵犯知识产权案件中,原告应提交哪些证据证明自己的主张谈一些看法。

一、关于原告提交侵犯知识产权案件证据的原则。

在民事诉讼中,证据是指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客观事实。由于客体的不同,可以将民事案件分为若干类,而各类不同民事案件中的证据又与该类案件的自身特点紧密联系,因此,要正确把握各类案件中证据的使用方法不仅要了解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普通意义上证据的特点,也要了解该证据是在哪一类案件中应用以及该类案件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准确把握该类案件对证据的特殊要求。

与有形财产权的客体不同,知识产权的客体是无形的智力成果,它具有以下五个特点:1.大多数知识产权具有人身权和财产权的双重属性。其中人身权主要指署名权、名誉权,而财产权主要体现在所有人自己使用或许可他人使用从而获得经济利益的权利。2.由特定机构依法律程序授权或确认。如经审查后专利局授予申请人专利权,商标局核准申请人申请注册的商标,以及人民法院依法确认的著作权等。3.独占性或排他性。大多数知识产权是由法律赋予的一种独占性权利,未经权利人的许可,他人不得擅自使用,否则将构成对权利人的侵害。4.地域性。知识产权是国内法,在一国获得的知识产权只有在该国范围内受到法律保护,除本国加入的国际条约另有规定外,任何国家都不承认其他国家或国际机构授予的知识产权。5.时间性。知识产权都有法定的保护期限,一旦保护期限届满,权利就将终止。

鉴于上述情况,笔者认为,当事人在提交侵犯知识产权案件证据时应当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

一般情况下,无形的权利客体需以有形的载体体现出来,使法官能够了解该权利的内容和适用范围。如侵犯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案件中当事人须提交专利授权文本、商标注册证、原创作品文本或计算机软件的源程序等。

2.与上一原则相关联的是当事人就技术问题进行举证时应当尽量避免提交证人证言类证据。证人证言因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可变性较大,尤其在使用证人证言对技术性问题进行描述时,就难以达到准确、专业、全面的要求,因此笔者认为对这类问题进行认定时证人证言一般不宜采用,但双方当事人均予以认可的证人证言除外。与证人证言相比,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书证、物证、视听资料、鉴定结论、勘验笔录则具有内容明确、具体,证明对象与证据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清楚,当事人双方在证据的真实性方面争议较少,易于认定和把握的特点。因此在知识产权纠纷,尤其是在侵犯知识产权案件中,对被告实施侵权行为进行举证时应提交符合法律规定的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等,以便于法庭将侵权物与权利保护范围进行对比。

同时,在使用上述证据时,应注意对一些新类型的特殊证据的认定问题。譬如,目前网络日益深入人们的生活,电子邮件是否可以作为证据提交法院的问题日渐突出。由于电子邮件没有改变以文字、图形记载表明案件事实的本质,仅是在载体上发生了变化,故仍属于书证的范畴。对电子邮件作为证据进行审查时应考虑到,电子邮件界面所反映的收发邮件的地址并不能完全真实地表明该邮件是否为该地址的真正注册人收发(尽管在技术上可以确认邮件确实是从该地址发出的),因此在对方当事人否认电子邮件证据真实性,并作出合理解释的情况下,电子邮件不能单独地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而应当有其他直接或间接证据相互佐证,配合使用。

3.侵犯知识产权案件中,当事人不仅需要提交自己享有何种权利的证据,还应提交该权利现处于何种状态即是否还在保护期内的证据。对于外国民事主体作为原告向中国法院要求保护其知识产权的,还应当提交其在中国可以获得该知识产权保护的证据。如专利权人须提交最近一次缴纳年费的收据,要求给与保护的注册商标如已经超过有效期的应说明该商标是否办理了续展手续等,以便法官据此确定权利受到保护的期间。

4.侵犯知识产权案件中,原告在起诉时应当提交被告有侵犯其知识产权行为的直接证据,至少是间接证据,否则将承担败诉的风险。所谓直接证据,一般是指被控侵权的物证。所谓间接证据,是指原告在不能获取侵权的直接证据即被控侵权物的情况下,至少应当提交可以使法官认为被告确有侵权行为的间接证据。如在侵犯专利权案件中,不能通过合法途径取得被控侵权产品时,可以将被告销售的与原告专利产品名称相同的被控侵权产品的发票或者买卖合同作为间接证据提交法庭,从而使法官能够据此判断出至少被告有实施侵权行为的可能。所谓“至少”主要是指其潜层含义而言,即原告在提交了上述间接证据之后,可以依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四条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出证据保全申请,对侵权的直接证据予以保全。当然,如果最终判决认定被告不构成侵权,则应由原告承担因错误保全给被告造成的经济损失。但相反,如果原告在起诉时,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被告有侵权行为,人民法院则必然不会毫无根据地进行证据保全,否则不仅会使保全错误的风险全部由人民法院承担,而且也违反了民事诉讼法律制度中关于“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不能举证的原告自然要面临败诉的结果。

5.在给付之诉中,原告应当提交有关赔偿数额的计算方法。由于在上述几类侵犯知识产权案件中赔偿数额的计算方法均不止一种,且在两种计算方法都可以使用的情况下,应当由原告选择对其最有利的一种,并据此提交相应的证据。如专利权人可以提交其许可他人实施其专利而获得的实施许可费作为索赔的依据。在确实不能提交索赔依据的情况下,原告可以就提出该请求所考虑的主客观因素、参考的其他案例等作出说明。

由于在侵权案件中一般原告都提出一定数额的赔偿要求,因此由原告提交该数额的计算方法是十分必要的。这种做法既可以促使原告或其人在起诉时了解有关法律规定,选择最有利于己的计算方法保护自身的合法利益,而不盲目提出诉讼请求,也可以减少当事人不必要的诉讼支出,如案件受理费和律师费等。

二、在各类侵犯知识产权案件中原告应当提交哪些证据。

结合知识产权案件的审判实践和上述举证原则,笔者就各类侵犯知识产权案件的举证要求分别论述。

1. 在侵犯专利权案件中原告应当提交的证据主要有3类:

(1)权利证明。提交该证据的目的在于明确专利权的归属、权利状态、专利的有效期限,确定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主要包括:A、专利权证书,包括授权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附图。该专利权如经历无效或撤销程序,且对专利文件进行了变更的,应当提交相应的行政审查决定。B、最近一次缴纳年费的收据。C、专利独占实施许可权人与专利权人作为共同原告一同提起侵权诉讼的,还应当提交独占实施许可合同。专利权人与专利独占实施许可权人一般情况下无须提交其专利产品。

(2)被告实施侵犯其专利权行为的证据。提交该证据的目的在于证明被告实施了侵犯原告专利权的行为,是判令被告承担侵权民事责任的事实依据。

主要包括:A、被告生产的被控侵权产品,即侵权行为的直接证据。对该产品的取得方式和过程最好进行公证,并将侵权产品交由公证处封存备查。B、如因客观原因不能取得被控侵权产品,则可以先提供诸如被告在报刊上刊登的销售其产品的广告,与他人签订的买卖合同等间接证据,再以其他方式获得侵权的直接证据。C、被控侵权产品的销售和使用者明知该产品是侵权产品而仍然进行销售和使用的证据。D、原告就被控侵权产品与原告专利权利要求书进行的对比,说明其技术特征如何落入了原告专利的保护范围,从而构成对原告专利权的侵犯。

(3)赔偿损失的依据。提交该证据的目的在于以侵权事实为依据,以专利法及其相关法规规定的侵权法律责任承担为原则,说明原告提出赔偿经济损失具体数额的计算方法或考虑的主要因素,使法庭注意原告诉讼请求的合理性。

主要包括:A、依照1992年12月31日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权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中确立的三原则进行计算的方法和结果。B、原告认为在确定赔偿数额时应当考虑的其它因素。

2. 在侵犯商标权案件中原告应当提交的证据为3类:

(1)权利证明。提交该类证据的目的在于证明商标权的归属,受保护的是何种类型的商标,是否为驰名商标,从而确定该商标权的保护范围。

主要包括:A、商标注册证(如指定颜色的须提交商标注册证的原件)及续展手续。B、驰名商标认证书。

(2)被告实施侵犯其商标权行为的证据。提交该类证据的目的在于确认被告以何种形式侵犯原告的商标权,侵权行为发生的范围等。

主要包括:被告生产的被控侵权产品(同样最好经公证取得)及销售发票、买卖合同、视听资料等。需要注意的是,在侵犯商标权案件中,由于商标的保护范围不仅包括构成该商标的文字、图形,也包括文字的发音、字形、图形的含义等,故在原告不能获得被控侵权产品时,销售被控侵权产品的发票、合同也可以作为直接证据使用。譬如原告是一家生产休闲食品的厂家,注册了“同享”文字商标,如果原告发现某同样生产休闲食品的厂家在其与他人签订的买卖合同中,将自己生产的产品称为“同享牌”或“同想牌”时,就可以以此合同为直接证据向人民法院提起侵权诉讼,而不必必须获得被告的侵权产品。

(3)赔偿损失的依据。

主要包括:A、原告为宣传自己注册的商标支付的广告费用,以间接证明被告非法获利的程度。B、依照1985年11月6日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侵犯商标专用权如何计算损失赔偿额和侵权期间问题的批复》以及《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执行〈商标法〉及其实施细则若干问题的通知》中确定的赔偿原则,进行计算的过程和结果。

3.在侵犯著作权案件中原告应当提交的证据主要有3类:

(1)权利证明。提交该类证据的目的在于证明著作权的归属、该作品是否已进入公有领域、该作品的外在表现形式、权利的性质和范围等。

主要包括:A、著作权登记证书。尽管我国著作权法并不要求必须以著作权登记证书作为权利证明的依据,但提交著作权登记证书是一种最简洁、最有效的证明权利方式,在《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中更是规定,向软件登记管理机构办理软件著作权的登记是根据本条例提出软件权利纠纷行政处理或者诉讼的前提。B、原告主张权利的作品首次发表时,登载该作品的书证、视听资料等,如报刊杂志、录音、录像制品。C、原创作品的证明。如摄影作品的底片、计算机软件的源程序等。D、在侵犯专有出版权案件中,原告应提交专有出版权涉及作品的作者给予原告的授权。

(2)被告实施侵犯其著作权行为的证据。提交该类证据的目的在于证明被告开始实施侵权行为的时间,侵权行为的方式,实施侵权行为所达到的程度,如侵权出版物的发行量、印刷次数等。

主要包括:A、被控侵权出版物,包括书籍、报刊、宣传画册、挂历。B、载有侵权作品的其他载体,如户外广告、向公众散发的印刷品、载有侵权作品的其他有形产品、商品说明书等。同时原告在提交上述证据时应当说明该侵权作品是以何种形式侵犯原告著作权的,如复制、抄袭、未经许可改编等。

(3)赔偿损失的依据。

篇10

早在2010年笔者曾撰文《数字签名在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应用》,对审计报告的电子化进行过理论探讨。如今,随着电子政务的发展,电子签名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财务审计报告的电子化已经进入了实践领域。

(一)北京市社会团体无纸化年检方案介绍。为推进无纸化办公,优化年检服务,提高年检效率,节约办事成本,北京市民政局决定,从2015年起,通过改造年检系统,推行法人单位数字证书,利用电子签章实现申报材料电子化,取消文本材料报送。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和社会组织等年检事务参与方,使用数字证书登录系统进行身份识别,并利用电子签章实现电子版年检申报材料报送。

电子财务审计报告是年检申报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社会组织电子审计报告流程为:首先由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社会组织财务审计报告电子版;其次使用数字证书签章工具,加盖单位电子签章和个人电子签章;最后向社会组织提供加盖单位和个人电子签章的电子版审计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第三条明确规定:“民事活动中的合同或者其他文件、单证等文书,当事人可以约定使用或者不使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当事人约定使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的文书,不得仅因为其采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的形式而否定其法律效力。”因此,采用电子签名方式的电子版财务审计报告,具备了合规性、合法性。

(二)运行效果。北京市社会组织年检无纸化工作分两期进行,首期在2015年6月前完成市级社会组织和试点区县推广任务;第二期将总结试点经验,逐步将成果扩大到全市社会组织范围。首批参加无纸化年检的社会组织包括市级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顺义区试点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目前该项改革工作扎实推进,利用数字签章功能实现了年检申报材料电子化、年检审查程序网络化、审核行为即时化、年检档案数字化。相关企业的财务审计报告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化,很多地方值得借鉴,建议在注册会计师行业大力推广。

二、推行电子财务审计报告的积极意义

(一)提高服务效率,便于信息共享。审计报告的电子化最直接的影响是可以取消文本资料的报送和传输,节约纸张,真正实现无纸化办公,更加环保。纸质审计报告的传输需要邮寄或专人送达,会消耗诸如交通费、快递费等相应的成本,并且在传递过程中会花费一定的时间,最快也要几小时,如果一份审计报告需要提交给不同的部门需要多次邮寄或传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审计报告实现电子化以后,报告通过网络能够快速传达,可以为会计师事务所和被审计单位节约成本,提高办事效率。在建设支撑系统时,还可以选择将电子版的财务审计报告在注册会计师协会系统中备份,来实现备案。这样,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经过授权后也可以很方便地通过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网站查询到相关企业的电子审计报告,实现信息共享。

(二)打击不法中介,保护注册会计师合法权益。目前社会上存在不法中介伪造、变造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等情况,极大地损害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声誉以及注册会计师的合法权益。审计报告实现电子化以后,只有具备出具电子审计报告条件的会计师事务所,即:办理过单位数字证书和个人数字证书的事务所才能在审计报告上加盖电子签名,电子审计报告才能是合法的。现代密码技术保证了用户的数字证书和密钥是不可伪造的,所以,不法中介如果伪造、变造审计报告,他们没有合法的电子签名,无法通过验证。

(三)遏制多套账行为,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有些企业出于不同目的,会存在多套账的行为,如为了申请某种资质、办理银行贷款,往往会虚增资产和利润,而为了避税目的又会隐瞒收入减少利润,然后聘请不同的会计师事务所对不同目的的多套账分别出具审计报告。纸质审计报告的环境下,由于信息传输不方便,会计师事务所、政府部门、银行等很难发现这一问题。于是,会计师事务所面临极高的执业风险,同时也会导致国家税款流失,银行的资金安全也受到威胁。审计报告实现电子化以后,能很方便地实时传输,每一份审计报告可以很方便地查询真伪,从而能够遏制多套账行为,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四)有利于注册会计协会的行业监管。目前各省注册会计师协会都建立了会计师事务所业务报备制度,对于加强行业监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目前多数省级注册会计师协会规定的业务报备,都是对被审计单位名称、收费标准、审计意见类型、签字注册会计师等基本信息进行备案,至于完整的审计报告情况注协是看不到的。在手工签名加盖章的情况下,要实现每一份纸质审计报告都在注协备案显然也不可行。这样事务所就可以有选择地进行业务报备,对于某些有问题的业务完全可以略去不报,注协是难以发现的。审计报告实现电子化以后,可以很方便地实现审计报告在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备案,这样注册会计师协会可以随时了解各个事务所的业务动态,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的监管。

三、财务报告电子化实施的保障

(一)建立财务审计报告电子化的支撑系统。要实现财务审计报告的电子化,首要的保障措施就是建立审计报告电子化所需的支撑系统,包括相应的软件、硬件、人员和相应的策略、操作规程和制度。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使用这些系统制作电子版审计报告,而其他相关方要能够接受和验证这些报告的完整性和合规性。如果需要考虑审计报告备案存储,系统还需要具有安全存储、检索等功能。

(二)数字证书的申请、发放和吊销。要实现财务审计报告的电子化,另一个首要的保障措施就是数字证书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的规定,“电子签名需要第三方认证的,由依法设立的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提供认证服务。” 这就是说,如果签名需要第三方认证,签名人必须事先获取一个由权威机构签发的数字证书,以保证文件接收者能够验证他的身份。

具体到注册会计师行业,就应当是全国和地方的注册会计师协会通过CA中心(Certificate Authority,电子认证服务机构)进行数字证书的签发、吊销等管理。数字证书代表了某个注册会计师的身份,注协通过为其签发数字证书(USBKey),表明审核通过了注册会计师的入会申请,授予其签发审计报告的资格。注册会计师具备执业资格后,就可以使用该证书对经审核的审计报告进行数字签名来完成业务(会计师事务所数字证书的获取过程与此相同)。

(三)人员培训。一旦推行财务审计报告的电子化,就要分期分批地对注册会计师进行相关培训。由各省市注册会计师协会牵头,结合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开展专题培训,详细介绍和现场演示数字证书的使用方法、电子审计报告的签发流程以及网络运行环境的要求等,并且要在培训中让广大注册会计师明确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做到数字证书专人专用,避免法律纠纷。同时,数字证书的制作单位应该提供技术支持和电话咨询服务。

(四)数字证书的日常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的规定,颁发给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数字证书,用于表明其合法的身份,在电子财务审计报告上签名时,与实体印章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注册会计师协会应该要求各事务所建立相应的数字证书使用管理制度,加强证书介质和证书私钥的管理,做到专人使用,确保电子签章的使用与保管与本单位实体印章的使用与保管规定一致。

(五)审计报告的实时验证。当会计师事务所将审计报告发送给被审计单位或其他审计报告使用者时,要使用数字证书进行签章,而电子签名的结果就是以注册会计师私有密钥和原始审计报告作为已知数据运算和生成的一段新的数据,没有这两者中的任何一个,都无法制作出电子签名。

审计报告接收者会使用数字证书(公共密钥)对收到的审计报告进行验证,验证该数字证书是否由其声明的CA中心颁发,并会验证其数字证书是否在有效期内,是否已被吊销。如果这些审核项都通过,就表明被审计单位成功核实了电子签名,证明该报告是?特定的具备资质的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审核,并且该审计报告签名以后未经改动。如果在注册会计师签名完成后,审计报告再有任何改动,都会造成签名验证失败,所以,对已签名报告的任何改动都是无效的。验证数字签名的有效性比起纸质办公条件下验证印章和签名的真伪会更容易和直观。

(六)电子审计报告的检索服务。财务审计报告的电子化为不同部门实现信息共享提供了可能性,与此同时也面临一个新的问题就是电子财务审计报告允许哪些人员或机构来查阅,因为财务信息是企业重要的商业机密。注册会计师协议可以提供电子财务审计报告的存储系统和查询系统,向相关方提供查询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