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方法范文

时间:2024-01-02 17:43: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无机化学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无机化学方法

篇1

1.学时及教学内容差异大。由于近年教学学时的大量缩减,目前不同学校针对不同专业开设的无机化学课程学时差异明显,大部分学校针对化学、应用化学等专业开设的无机化学在100学时左右,也有部分约70学时;对化工及制药专业学时一般50~80学时;对于非化学化工专业,学时普遍较短,多为32~60学时。对于100学时的专业,一般具有较充足的时间对理论知识、物质结构、元素化学均进行较深入的讲解,学生可以掌握全面的无机化学知识;对70学时左右的专业,一般大约45学时用于理论及物质结构讲解,元素部分约25学时,元素部分教学内容不能完全覆盖;对于50学时以下的专业,许多专业只讲解理论知识和物质结构,元素部分基本不涉及。从目前现状看,对于短学时的无机化学课程,往往以牺牲元素化学教学为代价,把在分析、物化等课程中还会涉及的理论内容讲得较深入,这导致许多学生缺乏元素化学知识、化学知识整体结构不完整、学习内容不健全。

2.教材种类多,内容编排结构多样。目前出版的无机化学教材种类繁多,每年都不断有新出或修订版无机化学教材出版。为了无机化学书有更广的应用范围,大部分教材都完全包含了传统无机化学的基本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及元素化学三大模块,针对短学时的无机化学教材目前相对较为缺乏。无机化学教材内容编排不同教材差异较大,有的按化学原理、物质结构及元素化学排版,有的按物质结构、化学反应原理、元素化学介绍,教材中各模块间基本相互独立、衔接较少。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要达到良好教学效果,教学内容的合理取舍与组织对教师无疑是一个挑战。

3.与其他课程存在交叉与衔接。无机化学是大学化学第一课,其教学内容与后续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及诸多专业课都有内容的交叉与衔接。无机化学的酸碱平衡、配位解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和氧化还原反应是分析化学的理论基础。无机化学基本化学原理与物理化学中的动力学热力学存在明显的递进。原子结构、分子结构理论对解释有机化学结构依然实用。应用化学、材料等专业的多门课程都涉及无机化学知识,有的甚至就是元素化学的内容,如无机材料的制备等课程。良好的无机化学基础是后续化学及专业课程学习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学生大学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的有力保障。

4.学生个体差异显著。我们知道,按照中国现行高考制度,许多化学及相关专业的学生所就读的专业并非其自愿选择,而是通过调剂录取,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各有不同。按照中学化学“必修2+选修6”模块式教学,不同省份及不同学校对中学化学教学的深度及广度不同,导致不同学生的化学基础存在一定差异。而且,随着高等教育大扩招,高考录取率达70%,学生个体生理差异也较大。由于学生学习兴趣、主观能动性、中学化学知识基础等多种原因,在无机化学教学中,能明显感受到一个班的学生在学习自觉性、领悟力等方面分为几个不同层次。要保证绝大部分同学都能达到教学要求,学生个体差异也是大学教学必须充分考虑的因素,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设置上应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

二、无机化学教学内容的衔接

鉴于无机化学在教学时间、课程内容、教学对象等方面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组织编排教学内容,注重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的良好衔接,引导学生顺利过渡到大学学习,融会贯通前后知识,对达到理想教学效果可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1.与中学化学教学的衔接。目前高中化学三个版本教材均采用模块式教学,将化学教学内容分为两个必修模块(《化学1》和《化学2》)和六个选修模块(《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和《有机化学基础》、《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实验化学》)。必修模块涉及了化学物质分类及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化学能与热能、电能、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硫、氮、氧及其化合物。《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涉及了原子结构及性质、分子结构及性质、共价键、晶体结构及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涉及了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等内容。从中学教学内容看,无机化学中的基本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及元素化学都有涉及,但是其教学程度较浅,多处于对概念的了解,且不同省区学习内容可能存在很大差异,无机化学中对各部分内容均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如化学平衡中引入了标准平衡常数、焓、熵、Gibbs函数等热力学函数。在无机化学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应根据中学化学教学内容,在对全班同学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为学生设计构建科学的教学大纲,安排合适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在现有基础上循序渐进,不断深入。

2.前后章节内容的衔接。无机化学教学一般都会涉及化学反应基本原理、物质结构与元素化学三部分内容,化学反应基本原理和物质结构通常安排在元素化学之前,各教材在化学反应基本原理和物质结构间有的将物质结构先行讲解,有的则先介绍化学反应基本原理。物质结构决定其化学性质,作者认为先介绍分子结构、化学键等物质结构知识有利于学生理解化学反应原理部分的知识(如热学函数、键能、碰撞理论、反应机理等),而且高中物理以及化学中均涉及有原子结构、化学键等相关内容,学生也容易理解接受。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化学热力学及动力学、氧化还原、配位化学等无机化学基本理论知识很多在元素化学中将得到具体体现,并指导着元素化学的教学与研究,因此,元素化学放在最后讲解比较科学。化学反应基本原理、物质结构与元素化学三大模块除了相互存在衔接外,各模块内部各章节也存在很密切的关联,如化学反应原理部分中化学反应热力学、化学平衡知识、四大平衡反应是一脉相承的关系;物质结构部分里,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配合物结构则是物质结构的逐渐深入;元素化学同区内各族之间有相似结构和相似性能但又存在变化规律。因此,注意前后章节内容的有机衔接将有助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3.必修与选修内容的衔接。由于教学学时的压缩,无机化学教材涵盖的内容通常无法完全在课堂上给学生进行详细讲解,一般教材通常将教学内容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选修内容采用不同排版方式标注出来。延伸基础知识、难度较深的内容,如化学动力学中对化学反应机理的讲解,一般无机化学教材都设为选修内容。另外,为了扩宽学生视野,无机化学教材中也对该章节内容涉及的学科前沿知识进行补充介绍,如大连理工大学版无机化学分别在化学反应动力学和氧化还原章节补充介绍了化学动力学在考古中的应用、化学电源实例等知识,帮助学生了解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在为某些学科专门编写的、针对性较强的教材中,学科背景知识以及无机化学在该学科的应用等内容常设为选修。除了书本中明确建议的选修内容,教师也可根据学时、学生学习情况,灵活调节教学内容,将学生基础好、容易自学完成的内容设定为自学或选修内容,以节约出更多时间用于重点难点知识的讲解和实践教学。

4.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衔接。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让学生学习掌握基本化学实验技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许多同学在中学没有条件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无机化学是他们接触的第一门化学实验课,第一门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对提高学生实验课程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实验习惯意义重大。实验教学是对理论教学的一种宏观展示,可以让学生更直观了解化学反应本质。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实验教学是建立在理论教学基础上的,因此在无机化学中必须注重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衔接,实验教学需要将时间安排在相应理论教学之后,切不可将理论与实验教学完全独立开来。一些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可以考虑以视频的方式在理论教学中直接演示给学生,节约部分实验教学时间以开设更多的实验内容。在实验教学内容设置中,需要考虑每个实验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目的,应尽可能在不同实验中培养学生不同实验技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掌握更多实验技术,提高其实践动手能力。

三、无机化学教学实现衔接的教学方法

无机化学在较多层面存在教学内容的衔接,为了实现相关知识间的有效衔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除了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合理设置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在不同环节采用不同教学方法,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课前预习作业。无机化学教学内容多,课程任务重,每节课的信息量大,适当的课前预习有助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集中注意力,跟随主讲老师的教学思路。老师可以为学生提供适当的预习作业帮助学生有重点的预习,预习作业最好能注重将学内容与中学知识、前面章节内容间的联系与差异,让学生觉得熟悉而新鲜,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索热情,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基础。对课堂中可一带而过的教学内容,亦可在预习中引导学生自学,节约课堂时间。

2.课堂设问式教学。课堂教学是无机化学理论课最重要的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更需要采用巧妙的教学方法,将各种内容有机衔接起来。在课堂中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是调动学生思维、促使学生主动将相关知识衔接起来的好方法。例如,涉及到中学知识的,可以请学生回答中学学习内容是什么,老师再顺势介绍中学与大学知识的异同。再次出现的前面章节的内容,老师可以通过提问学生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并找出前后知识的关联。

3.课后作业知识点的兼顾。课后作业也是将各种知识有效衔接的好办法,除了前后紧密相联的知识外,老师也可故意设计一些复合习题,在同一个题目中涉及前后章节知识以及多个知识点,训练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思维,教会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方法,提高其对综合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能力。如在氧化还原反应里可以将化学平衡常数、热力学函数、Hess定律、电动势、能斯特方程式等知识点关联在一起,根据具体情况可进一步计算求解酸碱平衡常数、溶解度、配合物稳定常数等物理量。

篇2

关键词 无机化学 双语教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Freshman Inorganic Chemistry Bilingual Teaching

Problems and Teaching Methods

HE Zhen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83)

Abstract This article describes some of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bilingual programs opened inorganic chemistry at the university of freshmen, th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these problems and how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for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personal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from teaching methods level to explore how to improve the level and teaching quality of bilingual teaching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Key words inorganic chemistry; bilingual teaching; teaching methods

无机化学是研究无机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无机化学是化学、化工、制药、材料、生物、医学、农学等多学科多专业本科生进入大学后接触的第一门化学课程,可以认为该课程在相关专业学生大学四年学习的课程中处于基础地位,其重要性毋庸置疑。笔者从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工作,教授的第一门本科生课程便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大一新生的无机化学(双语)。笔者从熟悉教材到编写教案以及制作多媒体课件,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认真准备。然而,第一堂课讲课不到30分钟,我就观察到学生的表情有些迷茫,记笔记的学生很少,提问也没有学生敢回答。我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课后通过找学生座谈,向学院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经过认真分析总结,归纳了在大一学生中开设无机化学双语课程的一些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笔者主要从教师的教学方法上做了诸多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 存在的问题

关于双语课程教学,诸多文献报道了在教材的选择、教师综合运用多种语言的能力、学生的外语水平、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系统和信息资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①②③④⑤⑥本文仅针对在大一学生中开设无机化学双语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细节入手,逐步完善双语课程的教学。

(1)无机化学课程内容复杂,学生缺少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无机化学课程涵盖的基础知识点多,研究范围广泛,化学科学中早期的许多规律和重要概念都是在无机化学的发展过程中发现和形成的,其他化学学科都是由此分化出去并发展起来的。⑦无机化学研究的对象涵盖了元素周期表中所有元素及其化合物,除了所涉及的物质结构类型众多、化学键型复杂、化学反应多式多样外,热力学、动力学、物质结构等现代化学理论与反应规律大多与无机化学有关。由于这门课程教学内容复杂,专业知识较难掌握,造成学生对学习重点难以把握,对突破难点信心不足。即使用母语教学,学生的学习难度也较大,学起来枯燥无味。在采用双语教学时,部分学生忽略了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是摄入专业知识,只一味地注重语言的学习,以至于毫无学习专业课程的感觉,只是当一门专业英语来学。而授课教师不是英语教师,教师授课的重点不是教英语,只是用英语的思维和表达方式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专业知识,用两种语言进行沟通与互动,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同时掌握相关专业英语的表达方法。因此,师生的教学目的没有统一,学生对本课程所涉及的知识领域和学好本课程基础知识对后续课程及未来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侧重点定位不准,是在大一学生中开设无机化学双语课程存在的问题之一。

(2)大一学生英语交流能力有限。目前我国英语教学开始的时间趋向于低龄化,许多学生在进入小学前就已开始学习英语。很多大一的学生虽然已经接受了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英语教育,并且经历过高考英语考试,但大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还停留在应付考试的水平,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严重欠缺,应用英语的能力较差。此外,对于部分来自偏远地区的学生,由于环境与条件的限制,他们实际接受到的英语语言能力训练还很少。加之在无机化学双语课程中,许多专业词汇在同学们之前的英语学习中从来没有接触过,甚至从普通英汉词典中都找不到,学习起来确实有难度,造成学生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语言形式上,忽视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因此,大一学生英语水平较低,是在大一学生中开设无机化学双语课程存在的又一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内许多高校把双语教学课程安排在大三开设。但笔者所教的学生是本校与澳大利亚高校联合培养的学生,按培养计划,在国内只有两年时间学习基础与专业课程。为了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能打好专业基础,又能在出国后尽快适应西方文化教育模式,具有较强的专业英语交流能力,我们对该班级的学生在大一就开了设双语课程。

(3)教师缺少双语教学经验,综合运用双语进行教学的能力有待提高。笔者虽有较好的英语听、说能力,在课堂上也能较灵活地穿插使用两种语言进行授课,但在开课伊始未顾及大一学生的接受能力,讲课时用英语太多,用母语太少,语速过快,自以为该讲的都讲清楚了,但实际上学生并没有完全听懂,从而导致记笔记的学生不多,敢回答问题的更少。因此,专业课教师在综合运用双语开展教学方面还缺乏教学经验,是对大一学生开设无机化学双语课程存在的又一问题。

2 教学方法的探索

2.1 借鉴传统教育思想,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题

针对无机化学课程涵盖的基础知识点较多、学生学习难度大、学生对本课程所涉及的知识领域和学好本课程基础知识对后续课程及未来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侧重点定位不准等问题,探索使用如下方法开展教学:(1)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要想学生重视本门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非常重要。故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向学生介绍所学知识与后续课程的联系以及在国民经济和科技发展中的作用,增强学生对本课程的重视;使学生明确学习要求,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指明方向;同时引入本学科的前沿知识以及著名科学家对本学科的贡献,增强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多读原版书籍,归根索源,激发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突出重点,主攻难点。无机化学内容多,信息量大,每个章节内容如果按教材完整地讲下来,即使全部用母语授课,课时也很紧张,在双语教学过程中课时不够的问题犹显突出。为了不至于在课堂上赶时间抢进度,任课教师上课前认真阅读和分析教材,对每个章节内容分为学生必须掌握和一般了解的两部分,在学生必须掌握的部分中挑选出较难的内容重点讲解,精讲多练,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理解消化教师所讲的内容,以此攻克学生学习上的难点;对于较易和一般了解的内容只花少量时间带过,让学生课后自学。(3)进行归纳总结,注重不同知识点的相互关联。无机化学课程不同章节内容关系错综复杂,一般初学者很难将其相互关联,应用起来容易产生思维混乱。故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将不同章节的相关知识内容相互串联,理清思路,既便于理解与记忆,又逐步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化学热力学基础”、“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和“氧还原反应”等多个章节中均涉及到化学反应吉布斯自由能变()的计算与应用,学生常常对在什么条件下采用什么方法计算容易混淆。但实际归纳起来,对于给定的反应:,相关的计算与应用就只有以下几个公式:

① 标准状态,298K时的计算:

= (产物) (反应物)

② 标准状态,任何温度下的计算:

() = ()()

③ 任一状态,任何温度下()的计算:

() = () +

④ 标准平衡常数的计算: = ()/

⑤ 标准平衡常数与及原电池标准电动势的关系:() = = =

归纳以后,不同计算公式的适用条件非常明显,容易理解与记忆。

2.2 创建良好语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外语水平

针对大一学生外语水平不高,不太适应双语教学的问题,探索用如下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1)教师在每次授课结束阶段,向学生简要介绍下次课的重点与难点,并提供课前整理好的下次课将涉及的相关专业词汇,让学生提前熟悉,节省预习时间,快速了解下次课程的教学内容,明确学习要求,减少听课过程中的语言障碍。(2)英文电子课件上的专业词汇应标注中文解释,在讲课过程中,讲到较难懂的专业词汇时应同时在课件上提示学生,通过反复强调一些重要的词汇,让学生加深印象。(3)按照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组织教学,不可操之过急,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提高讲授过程中英语的使用比例,开始阶段约为50%,后续阶段约为70%。(4)组织课堂讨论,逐步提高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创建良好的语境,探索每堂课留一定的时间,由教师有意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或学生自主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讨论,锻炼学生在不同语言环境转换的能力。实践表明,课堂讨论环节非常重要,由一些英语水平相对较高并自信的学生带动了全体同学主动和老师及同学交流学习中的问题,这样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英语表达的平台和展示自己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有效交流沟通的技能,也促进了学生在集体中互帮互学、教学相长,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英语水平,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2.3 教师刻苦钻研,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针对教师自身缺少双语教学经验的问题,一是多听有经验的老教师讲课,向他们请教;二是狠下功夫,扎实备好每一堂课,熟悉所教内容,在认真编写教案和多媒体课件的同时,每个教学内容用何种语言讲授在教案中有明确规定,不在课堂上随意更换语种,课前自己多讲多练,努力确保课堂讲述流利、语速恰当、声音宏亮、语言清晰、板书工整、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概念准确、学生易懂。通过以上努力,自身的教学经验和综合运用英语开展教学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3 教学效果

课程结束时,采用与中文无机化学课程相同难度的试题用双语试卷(中、英文题目各占50%)对授课学生进行了闭卷考试,学生考式成绩合格率为96%,其中优良率56%,与同年级同课程用中文教学与考试的同学的成绩基本相当。但双语教学班级的同学用英语思维和表达事物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达到了课前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双语课程越来越喜爱,教学方法及内容得到了学生的肯定,大多数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有助于他们更快、更好地掌握专业基础知识,提高英语交流能力。课后,学生对任课教师教学质量均给出了优秀的评价。

总之,我们通过分析大一无机化学双语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解决问题,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既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现代无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为接下来的专业课学习和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又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专业英语,培养了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交流能力,为今后学生接受国际化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基金项目: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应用化学)

注释

① 关成斌,王捷.大学本科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创新教育研究,2014.2(1):13-16.

② 彭亮,邓小燕.医学检验专业双语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3):373-374.

③ 王玉琨,何炜,高鹏,兰婷,王平安.医用有机化学双语教学的探索与思考.基础医学教育,2013.15(4):431-433.

④ 郭生伟,陈宇红,杨鹏元.大学化学双语教学模式初探.科技视界,2013(5):107-108.

⑤ 陈静.高校理工科双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教学研究,2013.36(1):43-44.

篇3

作为一种最接近人类自然语言的程序,计算机高级语言在我国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其程序中采用了与数学符号和算式非常接近的运算符号以及预算式,不会被计算机具体结构与指令系统所局限,问题处理通用性强。针对以上特点,从计算机编程语言掌握以及知识的运用出发,对如何运用计算机编程来解决大学物理实验基本计算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以此为学习和研究提供更加便捷、简化的途径。

1 大学物理实验基本计算存在的问题

结合分析,从物理实验的课程安排看,其属于独立的基础课程,尤其在理工院校,学生是通过实验的基本训练,提高对于大学物理知识的掌握,大学阶段作为学生系统地接受实验的开端,若提高实验方法的掌握能力,会助力于日后学业与事业的有效发展,尤其对于日后要从事科研类专业的学生,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在具体实验阶段,主要包括对物理力学、热学以及光学、电磁学等等的实验,实验过程,通过具体的数据与操作展示,提高学生认识。涉及到具体的基本计算实验包括弦振动研究和液体粘滞系数的测定,以及电位差计的使用与薄透镜焦距的测定等等。这些实验内容会利用实验计算,得出结果进行对比与研究,其体现的更是基本计算,他们之间的共性是大同小异的。也会进行平均值计算、直接不确定度与间接不确定度的计算。在处理过程中,工作较为繁琐,具体表现在实验过程需要利用计算,并且计算繁琐,要使用大量数据,计算过程存在结果除不尽情况,这就导致了繁琐、复杂性产生,即使是利用了函数计算器,也容易出现错误,很多实验过程,会进行反复工作,包括教师与学生,都会感到处理困难,通过尝试,可以运用Visual Basic编程来实现对此问题的简化,可以很好的运用到大学物理实验基本计算实践之中。

2 大学物理实验基本计算的简化方法

基于以上大学物理实验计算中存在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对大学物理实验基本技术方法进行简化是非常必要的,下面从设计思路、实现过程、设计思路扩展等几个方面对简化方法进行几方面具体分析:

2.1 设计思路

在大学课程中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对于一些出现一些误差和不准确的现象,是非常正常的,测量的结果中都会存在一些不确定的因素。不确定因素主要是评定测量数据所在的范围。它主要会展示出在测量中出现误差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确定的因素,从而站在概念意义的观念和角度上,对实际测量得出的结果进行全方面的评价。

在物理实验对数据处理的过程中,对不确定因素的应用比较多,并且采用的方法也基本一致,实验过程中的特点也非常鲜明。但是在对直接不确定的数据计算的过程中,需要对其中的平均值进行测量和计算,还要对其中出现的误差进行改正,并且采用贝塞尔公式的方法,对其中的标准差进行计算,然后通过不确定A类和B类的分量,合成不确定的数值,最终科学合理的完成不确定计算的方法。另外,在对间接不确定数值计算的过程中,会出现相应的偏导问题,并且还与实际的物理公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导致很难对数据进行统一的处理,从而有效的实现对一些实验过程的计算。

在对物理实验过程中对不确定度进行计算的过程中,需要运用计算机编程语言技术对数据进行详细的描述。这样就可以运用Visual Basic的编程技术,实现人工计算的发展模式,并且保证在实际运算的过程中计算机程序的流程化和规范化,从而对程序中的功能有进一步的优化,并且更好的服务用户。另外,为了能够获得比较准确的实验和测量数据,就采用了大量的手工计算放大,经过结果表明,发现对实验计算结果准确度造成影响的主要原因,就是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了四舍五入。所以,为了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将计算机编程的思想进行完美的结合,并且将实验过程中的数据临时存在一些文件中,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实现程序对原始和中间数据的记忆功能,还可以有效降低实验数据产生的误差。

2.2 实现过程

使用者可以在特定的空间内,将实验中获取的数据合理的输入,其中的数据主要包括单个数据和多个分散数据等等,对于不同的数据,需要运用空格和回车区别。然后等到数据输入完毕之后,可以通过单机计算的按钮触发click的事件,这样就可以促使程序对用户输入的数据有自动获取的功能,并且存在另一个硬盘中。然后需要将程序中的数据提取出来,并且贯穿到数组中,然后采用预先设置的运算步骤,从而将数组中的数据进行严格的规范。最后,就需要将得出的最终结果,存在硬盘中的文件里,依据得出的不同数据,就可以真实的反映出现实的物理意义,最终可以实现对数据储存可以合理的在前台分配。

通过提高控件和触发的时间,就可以在计算机程序显示装置图的过程中提供合理的操作功能。

2.3 设计思路扩展(下转第38页)

(上接第55页)

可以采用一样的方式和方法,根据上文中提高的思路,对数据进行不同的处理,就可以大道不同物理实验流程化计算的描述方法,从而通过在测量之后得出的数据按照实际的物理意义进行分离,从而可以有效实现能够自主选择输出计算的结果。除此之外,还可以将大量的数据,通过文件的读写方式,对数据进行严格的录入和修改。

但是如果对一些物理实验不同的数据进行计算的过程中,就可以保证在最基础的思路上,合理的增加控件和触发事件的技术,从而就可以有效实现将多个类别的实现统一在一个工程中,在保障可以提高代码和计算数组复用性的同时,提高整体的开发效率。

3 调试运行结果与分析

根据上文提到的相关设计思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就是计算结果,就可以合理的运用Visual Basic编程语言技术。另外,还可以通过对实物的编程,从而实现更加方便的对功能的添加过程中,从而促使阶段的设计会非常便捷和简单。

如果在对实验数据处理的过程中,其中存在一些计算量较大和实验重复性次数较多的实验数据,就会更加突出编程计算过程中的优势。这就可以适当的运用尝试运用Visua Basic计算机编程语言的技术,从而可以实现直接不确定度和间接不确定的完善计算,保证对实验的数据能够变得更加简单和高效,最终保证数据的精确度比较高,并且对实验的数据进行正确的计算。

篇4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教学方法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落实新课改的要求,学校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活课堂。但是目前学校教育中仍存在陈旧的教学方式,如教师单一的讲授,统一要求等,这种陈旧的教学方式抹杀了具有“生命力”特点的生物课,使生物课堂变得死气沉沉,学生的学习积极不高,教学效果不好。教育必须以学生 的发展为本,因此我们必须倡导新的教学方式,即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法,激活生物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让生物教学走进生活,激活生物课堂

什么是生物教学走进生活?在多年的生物教学中,笔者的理解是生物教学走进生活有三点:兴趣立足生活,知识服务生活,意识指导生活。也就是,学生的兴趣应立足于实实在在的身边的生物学现象,而不是空洞抽象的课本概念,从而学到的如识才能融会于身边的实际生活中,解决自己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帮助自己过上更充实多彩的生活,并在学习与运用生物学常识的过程中不断培养起热爱自然,关注动植物,坚持绿色环保、人与自然和平共的意识,响应国家低碳环保的相关政策,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这句话鲜明地指出:现实生活是教学的源泉和动力,是学科知识的归宿。生物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经济活动等方面密切相关。新课标别明确提出:“注重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并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参与公众事务的讨论或作出相关的个人决策。” 因此,高中生物教学要让兴趣、知识、意识都通过生物的课堂教学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心里。

例如:学生容易把含有能量和利用能量混为一谈,觉得人吃了食物,食物中有能量就可以了,不需要线粒体。教师可举一个能量在体内没被利用的例子:白蚁是吃木头的,它靠体内的鞭毛虫分解木头获取能量为生,而初生的白蚁体内没有鞭毛虫,必须从其他白蚁身上获得。因此,仅食物中含有能量是不够的,必须通过线粒体的作用,在氧气的参与下,把食物中含有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样就让学生深刻领会了线粒体这种能量转换器的作用。从而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生物信息。

再比如,讲“营养物质”时,教师可联系生活实际讲一日三餐如何搭配,应用所学有关营养方面的知识,让学生自己设计一天的食谱,并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饮食习惯问题指出危害。结合常见的生活方式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等,指出饮食习惯不是小事,而是关系到一生健康的大事,让合理营养这种生活理念扎根于学生心中,这远比一次生物考试成绩更有意义,更能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生物知识是非常有用的,从而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激活生物课堂。

二、运用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生物课堂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实验,不仅能激活生物课堂,还能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分析问题,探索规律,既长了知识,又学到了技能。同时通过实验过程中的合作学习,唤起学生对生物学习的热情及对生物问题的深人思考,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培养了学生的 团队合作精神。例如,“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分组去做,然后交换所观察的叶片细胞及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情况。除了教材中的基础实验外,教师还可以努力挖掘教材,根据学校的实际条件增加一些有趣味性的实验,可利用烧杯、金鱼藻、漏斗、试管等来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用不同颜色的废塑料片或彩色卡纸片、细铁丝研究DNA分子规则的双螺旋结构,通过一系列具体而直观的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些 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既揭示了生命活动的本质,还激活了生物课堂,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生物课的教学质量。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激活生物课堂

思维总是伴随着问题开始的。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能够唤起学生极大的求知欲和期待感,因此,教师要想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探索生物世界的奥秘,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尽可能多的设置问题情境,循序渐进,抽丝剥茧,层层深入,将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之中,从而用成功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他们主动探究新知。例如,在教学关于“细胞呼吸”的知识时,可设计下列一组问题:1.苹果储存时间长了,我们会闻到什么样的气味?2.在我们参加完剧烈运动之后,四肢的骨胳肌肉会有什么样的感觉?3.酿酒时为什么要密封?4.一些高等植物在水淹后能进行无氧呼吸,可等水了退之后为什么有些却不能成活?5.水稻等一些植物,它们的根为什么可以长时间的在水中生存?这些问题很多是学生熟悉的身边之事,他们有很多都具有感性认识,但又好像似懂非懂,说不清楚,答不准确,此时,教师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再适当追问,学生的兴趣也自然被激活,从而产生了深入了解,透过现象了解本质的积极探究的内在冲动,课堂也不断被推向纵深,使整个课堂沉浸在浓郁的探究范围中,不仅激活了生物课堂,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结语

一个有效的教学过程,不仅能够从技术上为良好的学习效果做铺垫,更能够很好地营造调节课堂气氛,树立和强化学生对于生物学的探索和应用意识。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我们有必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不断给高中生物课堂注入清新的活力,真正让学生在生物课堂中既掌握知识,又发展技能,更感受快乐。采用多元化教学,教师必须不断突破固有教学思维和传统教学方法,从多角度进行教学创新,激发起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关注热情与研究兴趣,高中生物的教学效果必将得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无机化学;实验课教学;改革;试验

【中图分类号】G633.8

前言

实验教学是工科院校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和工程实践技能,更是启迪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途径。无机化学实验是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等工科专业学生进校后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实验课程。但是因为很多原因,无机化学实验存在这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比如无机化学实验的内容多,但是给的学时很少;实验老师讲得比较多学生动手的时间很少。为解决以上的矛盾,培养出具有良好实验技能和综合能力,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无机化学实验课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改革。

一、无机化学实验课教学改革试验的方向

首先,无机化学实脸课教学,自成体系, 独立于无机化学课程之外 , 自成一门基拙课秘开设 , 在地位上保证了教学质量。 其次,加强实脸教学的组织领导、配备专职的实脸指导教师 , 建立实验教学小组,在组织上保证了教学质量。最后,建立无机化学实验课教学的考查和考试制度,在制度上保证了教学质量。

无机化学实验课是化学系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但多年来, 该门课程一直处于无机化学课的从属地位,所承担的任务主要是验证无机化学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因此,无机化学实验课教学, 成了无机化学教学中的一个环节。由于没有把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放在应有的地位, 结果造成教师不愿意教、不愿意学的竭面 , 影响了无机化学实验的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活动, 确定了无机化学实验课的基本内容如下:

1、实验的基本知识

目的的要求, 学生必须掌握实验基本实验技能包括玻璃细工、量度仪器(台天平、分析天平、 比重计、 温度计、 量筒、 移液管、容量瓶… ) 的使用 , 加热 ( 水浴 、 砂浴 、 油浴 ) 、 蒸发 、过滤 ( 常压过滤、减压过滤、 热过滤等 ) , 分离 ( 漏斗分离、离心分离 ) 、分馏 、 萃取、烘干、灼烧、冷却 、结晶、滴定, 以及常用试液和试剂的配制, 仪器和装置 , P H计, 分光光度计的使用等。

2、基础理论和元素化合物知识基础理论和主要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制取,是无机化学实验课的主要内容, 通过实验, 学生可以获得大量、生动的感性知识,因此无机化学 实验教学,是学生获得无机化学知识的重要方式。其主要内容,包括基本定律、物质结构、溶液和、胶体溶液, 反应速度与化学平衡, 电离平衡与溶解平衡,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 络合物, 主要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性质, 制取等。

二、无机化学实验课教学改革初步试验的步骤

1、完善实验课程体系

以往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以“理论验证、性质验证”为主要实验内容,并且每个实验项目的内容是固定的。这类单一验证性的实验,占用了大量的学时,操作却很简单,不但学生的操作技能得不到很好的训练,而且还僵化了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更无从谈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对无机化学实验课程体系和内容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改变了侧重验证性实验的状况,加强了基本操作和常用仪器使用训练,增强了学生能力培养作用较大的无机制备实验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努力使体系和内容趋于完善和科学。

2、加强基本操作训练实验基本操作实验占所开出实验的25%左右.对于无机化学实验的这些特点,在无机化学实验课上培养学生操作的规范性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同时也是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当中的重中之重。所以,实验老师将基本操作的训练的两个实验通常放在实验课程的前部先完成。这样做的好处是突出操作训练,尽量不牵涉或者较少的牵涉无机化学知识和原理,以便学生能够集中精力的学习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学生只有掌握好基本操作,后续课程才能顺利进行,才谈得上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解决实际化学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根据我们的经验,新生实验能力与大学要求的差距,较之化学理论知识的差距更大.若像以往将基本操作训练与化学原理相结合进行实验,势必冲击基本操作的掌握,学生顾此失彼,收效不大。特别是近年来学生负担过重,预习不充分,问题尤为突出。

3、合理调整及精简验证性实验

将验证性实验比例从所占开出实验的80%降至33%左右。通过简单现象来验证结果,“照方抓药”式的验证性实验过多,不但不能真正发挥验证实验的作用,而且容易导致学生不能正确认识科学的研究方法。另外,该类实验占用了大量的学时操作却很简单,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许多学生对此类实验不重视,实验操作草草了事,收效甚微。为此,我们通过合理调整、合并及精简将此类实验压缩为总学时的 33%左右。学生由过去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使学生的个性、特长、能力有了发展的空间。初步培养了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这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意义

4、实验课总成绩

实验课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终考核成绩两部分组成,分别占60%和40%.总成绩可用下式求算:

总成绩 =A1+A2+A3+…+An /n×60% +B×40% 其中 A1~An 为每个实验的成绩,n为实验个数,B为期终考核成绩.这种考核方法不仅能比较全面地评估学生对于技术操作、知识应用以及实验态度的情况,而且还能够综合的反映出学生在实验课上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真实的实验技能水平,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对于实验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能够按照教学的要求来很好的完成每个实验,使学生在实验中得到全面良好的训练,达到教书育人、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结语

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深切感到以上改革的方法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不仅使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而且学会了初步的科学研究过程,满足了工科无机化学实验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袁余洲,张宏志,包明龙.无机化学实验课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玉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03). 72-75.

[2] 薛来奇.无机化学实验课的教学探讨[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11(02). 132-135.

篇6

关键词:无机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改革

无机化学是高校一年级化学相关专业学生所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无机化学实验是学习无机化学基本内容和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甚至是学习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专业课的进门砖。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于学生来说,通过无机化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习方式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通过无机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现感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结合;通过无机化学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操作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具备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所遇到问题的能力;通过无机化学实验使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以后从事化学及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近年来,有多名高校工作者提出了关于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方式方法,李慧泉等提出了研究型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通过引入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研实验技能等七个方面构建“科学研究依托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支持科学研究-科学研究反哺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以提高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质量。陈田将绿色化教学引入到无机化学实验的教学中,从改革实验内容、推广微型化实验、重视三废处理、采用多媒体教学等多个方面探讨了对于无机化学实验改革的途径和建议。魏少红以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实验教材部分内容陈旧、实验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提出增加设计行实验、倡导绿色化学提倡微实验、适当调整实验顺序、注重对实验中异常显现的分析等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改革建议。探究式教学,是对实验方案和实验方法进行探索改革,通过复合式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操作能力,实现使学生具备独立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一:探究问题―厨房中的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游离态I2还是化合态I-或I03-(探究I-、I2、I03-的氧化还原性规律及成分检测)?

(1)提出问题:I-–I2–I03-的氧化还原性如何变化?

(2)理论探究:φθ(I03-/I2)=1.209V,φθ(I2/I-)=0.5345V,高氧化态的I03-氧化性强还原性弱,低氧化态的I-还原性强氧化性弱。

(3)实验设计:取食盐试液–滴加淀粉溶液;取食盐试液–滴加淀粉溶液–滴加氯水;取食盐试液–滴加淀粉溶液、稀硫酸溶液、碘化钾溶液。

(4)实验:根据实验设计步骤进行实验,并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5)归纳结果:归纳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写出反应方程式。

案例二:探究问题―如何分离鉴定溶液中含有的Pb2+、Sb3+、Fe3+?

(1)提出问题:化合物的特性及离子的分离鉴定。

(2)理论探究:化合物基本知识及离子的分离鉴定。

(3)实验设计:取试样溶液–滴加稀盐酸-分离沉淀和上层溶液;取沉淀―热水–铬酸钾溶液–黄色沉淀;取过滤沉淀后的上层溶液–滴加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分离沉淀和上层溶液。取第二次过滤的沉淀–稀盐酸–硫氰化钾溶液–血红色溶液;取第二次过滤沉淀后的上层溶液–锡片–黑色沉淀。

(4)实验:根据实验设计步骤进行实验,并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5)归纳结果:归纳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写出反应方程式。

无机化学学科知识点多信息量大,尤其是元素化学部分,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果,梳理知识点,有利于内化所学的基础知识。做好无机化学实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过学生自身直观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实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通过探究式实验教学,可以创造性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慧泉,祝泽周,崔玉民等.研究型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探索[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

[2]陈田.关于无机化学实验绿色化教学的探讨[J].实验室科学,2014

篇7

【关键词】改革思路;课件制作;教学效果

我校《高等无机化学》课程是化学工程与技术硕士研究生的一门重要学科学位基础课,该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承前启后”,帮助学生巩固专业学习思想有重要影响。但《高等无机化学》课程是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如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探讨新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优秀教学资源的共享,切实提高高等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是广大高等无机化学教育工作者急需研究的课题。本课题广泛吸收国内外高等无机化学优秀教材的精华和全国高等无机化学课程建设的经验,并结合我校化学工程与技术硕士研究生的特点,开发研制具有我校特色的高等无机化学课件,对提高高等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一、高等无机化学教学改革思路

我院高等无机化学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为:整合教学内容,强化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着重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以及科学素质。根据上述的总体思路和教学的基本要求, 着重介绍高等无机化学各分支具有开创性的新成果。 介绍当前高等无机化学的研究前沿和研究热点,以使学生能了解当前无机化学研究的发展方向,同时优化教学内容,研制高等无机化学多媒体课件,探讨高等无机化学多媒体教学效果。

二、高等无机化学多媒体课件的研制

根据化学工程与技术研究生专业的需要,以研制高等无机化学多媒体课件,其内容包括元素周期系和相对论效应、酸碱理论和非水溶液、热力学函数和无机物性质、分子对称和群论、过渡元素化学、原子簇化合物等章内容。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边研究边实践。开发多媒体课件要求以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符合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趋势。课件开发力求①内容精练、重点突出;②界面美观、布局合理;③易于操作;④图文并茂、形象生动。探讨如何发挥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优势,探讨信息化教学的新模式,切实提高高等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我们制作的高等无机化学多媒体课件共包括5章内容,第1章元素周期系和相对论效应;主要讲多电子原子的轨道能量;原子结构次级周期性及周期系中的相对论效应;第2章酸碱理论和非水溶液;主要介绍质子酸碱理论、Lewis酸碱理论、软硬酸碱理论、非水溶剂酸碱理论;第3章热力学函数和无机物性质;晶格能与离子化合物的稳定性,键能与共价物质的稳定性及热力学性质和盐类的溶解性;第4章分子对称和群论;简单介绍一些分子的对称元素、对称操作和群论的基础知识;第5章过渡元素化学;主要介绍过渡化合物的电子光谱及磁性,八面体场配合物、平面正方形场配合物与四面体场配合物取代反应的理论区别;第6章原子簇化合物。主要主要介绍硼烷、碳硼烷的基本结构和成键方式;增补了高等无机化学实验16学时,以增强学生的综合创新动手能力。高等无机化学课程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使学生理解掌握,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内容更加形象化、具体化,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使学生有更加直观的感觉,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兴趣。

三、高等无机化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高等无机化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之一,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拓展课堂的时间和空间,会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能改变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另外,多媒体教学的信息量比较大,能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大大地改善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高教学效果。根据专业的特点,我们对高等无机化学课程内容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课程突出了高等无机化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我们开发了一套高等无机化学电子课件作为学生上课使用,逐步实现高等无机化学教学与管理的网络化,有利于教与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良好途径之一。

四、高等无机化学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

为了学生能很方便地进行自主学习,教师也能很方便地更新教学内容。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采用高等无机多媒体教学时应该注意以下环节:

1、采用灵活机动的教学方式,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如: 采取探索、研究型教学和学习模式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交流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对部分教学内容鼓励学生自学,如对称操作和群论的基础知识,原子簇化合物,金属有机化合物等。引导学生如何阅读参考资料,怎样吸取知识的精华,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将多媒体技术与优秀教学资源有机结合,黑板与课件有机结合,满足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的要求,激发学生学习高等无机化学课程的兴趣,提高研究生教学的质量,建立立体化、现代化的教学的新体系,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3、在教学过程中,在讲解时教师有时难以把握授课进度和重点。学生不需要在课堂上忙于抄笔记,课后利用拷贝的多媒体课件可以自由复习,提高了高等无机化学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更加完善,授课内容更加丰富灵活。随时在课件制作中增加最新最前沿的进展内容。经过对教师授课思路的整理,更可能给研究生教育带来新的活力和学习的主动性。任课教师备课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需要,利用教学资源库中多媒体资源中的原始素材,如文字、动画或是录像等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教案和课件。

4、采用多媒体课件备课时间要比传统的备课花费时间更长,只要充分修改电子教案,充分认真备课,在讲上下大功夫,一定会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5、使用多媒体授课时,教学进度与传统的黑板授课教学进度要保持一致,多媒体授课节省时间,把剩余的时间放在内容分析上,举一反三,化难为易,这需要教师有渊博的知识面,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才能适应教学要求。

6、课件必须授课教师亲自制作,亲自修改,用自己制作的课件上课才能发挥最佳效果,否则,采用别人的课件上课,自己又没有很好的修改,这样教学效果打折扣。如果使用他人课件上课,教师必须在认真修改课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7、采用课件授课,翻页要慢,给学生留有思考时间,发扬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多媒体教学的优点二者有机结合,是提高多媒体教学效果的成功关键。

8、每讲完一次课,课后及时修改课件,课后备课,效果更好。

五、总结

高等无机化学作为我校化学工程与技术硕士研究生的一门重要学科学位基础课,教学难度确实很大,我们经过几年来的教学实际经验,通过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研制好多媒体课件,用好多媒体课件上课、科研与教学相互渗透, 全面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致谢

本论文得到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课题(2010-R-17272)资助,特此致谢!

参考文献:

[1]金安定,刘淑薇,吴勇.高等无机化学简明教程[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高军.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学科指向性”特点的形成及其面临的挑战[J].中国高教研究,2006,(9): 37-40.

[3]孙汉文. 教材建设的原则与实践- 关于几个关系问题的处理[J].高等理科教育,2006,(1):106-108.

篇8

关键词:无机化学;环境工程;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无机化学是研究无机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包括了除有机化合物以外的所有元素及其化合物,是化学学科中发展最早的一个分支学科,因此各个方向的理工科专业领域均将无机化学作为基础课程之一列入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中[1]。随着行业战略方针的调整和学科发展的推进,无机化学教学也在面临不断的改革与新发展,尤其是现代物理方法和各种波谱技术在无机物结构研究中的广泛应用,使无机化学的研究范围打破了原有的界限,其研究内容和研究领域无论在深度还是在广度上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面向本科生一年级的无机化学是我校化学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和环境工程专业的必修课和基础课,也是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阶段深入拓展化学知识的首要系列课程之一,对于环境工程专业来说,大气、水、土壤等环境介质中物质的特性、存在状态及其变化规律等等,均离不开无机化学的核心知识体系。与此同时,我国高等院校的无机化学教学也在不断地发展与更新中,既要配合与时俱进的科技发展,又要满足现代大学生对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需求与任务,因此,这就对我们现在大学课堂的无机化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提出了更加明确更加高标准的要求。当然,鉴于现代大学生的特点与需求,在教学实践中自然而然地出现一些新问题,比如,学生获取信息、收获知识及交流沟通的方式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再单纯地依靠教师的讲解和课堂上手抄笔记,相反地,甚至很少有学生上课记笔记,这必然影响到现在大学生听课的认真与投入程度[2];再比如越来越多的学生因家庭条件的允许其目标是出国,这些学生则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外语的学习,以及还有一部分学生急功近利的思想意识,总是想依赖于教师的课件及希望教师所划出的考试重点,只求考试通过,而对于真正知识的渴求与自身知识水平的提高并不是特别地强烈,甚至对于课堂讲授的基本原理不去理解透彻甚至不理解,等等这些系列问题值得深入研究探索与研究,并找出改革方法与措施并进行实践。本文结合环境工程专业特点及对无机化学知识体系的要求,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对无机化学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改革、探索与实践,建立了一套适合于工科特别是环境工程专业的无机化学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对无机化学的学习兴趣。

1对教学目标的定位与强化

大学古今中外的教育历史中承担着链接校园与社会的职能,而随着现代社会突飞猛进的发展和异常激烈的竞争,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趋向于国际化、综合型、创新型人才[3],其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与训练已经作为基础课程教学中最为突出的教学目标呈现出来。在大学教书育人“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的大背景下,特别是结合我校建设研究型大学目标的确立,我们在无机化学的教学中将如何引导学生课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如何从基础知识中寻求突破与科技创新相结合作为教学目标的重中之重。为此,我们在制定教学计划和制作教案的过程中,特别强调理论教学内容与环境工程学科的相关联课题或现象,以与学生切身紧密相关的生活问题或生产实际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和学生的兴趣点,即将基础知识、理论与原理,在教师的讲解下与生产或生活实际相结合,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并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素材与源泉,这是研究型大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也是为培养多层次人才所必备的教书育人模式。如此,将环境工程专业无机化学的教学目标定位明确,学生能够很清楚地理解和正确把握学习此课程的目的和意义所在,同时强化了无机化学在环境领域方面的教学目标,以本课程的第一部分“化学反应原理”篇为例,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均与环境工程学科中的某一方面或某个应用相联系,并设立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如表1所示。因此,在现有的高等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理论结合实践的引导与启发而培养起来的。

2对教学内容的精选与扩展

无机化学是我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基础课,虽然几十年来其教学内容框架基本没变,但由于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形成了许多跨学科的新研究领域,因此无机化学学科的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改观,出现了许多新概念、新理论、新反应、新方法和新型结构的化合物,同理要求我们的无机化学教学也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4]。目前,我校环境工程专业无机化学课程采用的是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无机化学》作为本科生教材,并且将前十一章即从第一章“气体”到第十一章"配合物结构"作为第一期无机部分的教学内容。为满足现代无机化学教学紧跟学科发展进度的要求,同时由于新教学大纲对于课时的压缩,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取精简教学内容、适当删减部分过时内容和适量补充最新发展动态中无机化学相关知识的措施,既保障了教学基本思路和框架结构完整,又实现了对教学目标的定位与强化,同时达到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目的,提高了教学质量。从我校研究型工科大学的本质要求出发,要做到“研究与教学相结合”,就要在基础课程教学别强调“宽基础”,尤其是针对刚刚进入大学校门的一年级学生,专业方向的概念尚未形成,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专业的培养才刚刚是打地基的阶段,因此对于无机化学这种基础课教学内容的精选与扩展方面,除了讲授基本原理外,适当引入或扩展一些与专业方向相结合的实例与学科研究进展,将会让提前对专业领域的研究范畴和学科动态有一定的认识与感悟,对于学生的学业发展来说将会是受益匪浅。为此,我们将无机化学教材课后化学视野的部分内容作为引例或本章内容的切入点,即是对教学重点内容的补充,又是基础教学内容在应用方面的扩展。如第二篇“物质结构基础”部分,目前世界范围内对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对环保材料需求的急速增长,而新型环保材料的开发、合成与结构鉴定分析等相关知识与理论均与本章内容息息相关,以新型环保材料有研究动态及最新研究成果为本章讲解的切入点,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较为抽象的化学键类型与价键理论将大有帮助和启发;再如将前两章“气体”与“热化学”串联到一起,先提出当前的能源过剩、绿色能源市场不足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矛盾的现状,从能源的合理利用、解决能源危机和快速发展绿色能源的必要性与紧迫性讲起,以此来理解本章教学内容中的反应热、焓变与热力学第一定律等系列基础理论,进一步深入把握不同形式能源之间热值的对比问题,并让学生从中思考能源发展的新动向与新思路。从学生的反馈来看,通过这些与基础理论相结合的具体实例的引入,学生们对课堂上教师提出的精选与扩展内容相当感兴趣,作为连接理论知识的桥梁,它使得理论知识变得通俗易懂而且生动,让学生们觉得无机化学知识体系在未来学有所用,自己也具备广阔的用武之地和发展空间,同时也为学生将来从事创新训练活动提供了素材和思考空间,学生们表示非常欢迎,因此保证和提高了教学效果。

3对教学方法的转变与探索

如前所述,无机化学是一门学科大类基础课程,其在整个大学培养体系中的基础性、衔接性与过渡性的地位,授课对象则是刚刚从高中毕业初入大学课堂的新生,这就决定了无机化学的教学模式中需要增加课堂教学的机动性、灵活性与趣味性,让学生们有一个适应期和过渡期,教学内容的难点重点等方面也是循序渐进地展开,以帮助学生们完成从高中时期的偏固定化思维方式向大学时代开放型思维方式的转变[5]。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们从全方位、多视角去看待问题,而不再仅仅局限于课本上固有的知识点,并逐渐确立专业概念与对专业领域的感悟,让学生意识到甚至是某些科学问题也还是有很多地方或存在诸多疑惑的,是需要探讨和争论的,并不完全是真理似的存在,还需要学生们用一点点积累的知识去解决和探索,比如无机化学便是其中之一。因此,我们在无机化学的教学中采用了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即:围绕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归类和总结之后,从每一章的切入点教学内容中提出一到两个问题,当然问题是与本章内容相关且紧密联系科学发展动态和生产生活实际的,让学生头脑中带着这些极为实用和感兴趣的问题,层层讲解基础理论,逐步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方法与相关理论。比如:讲解第三章“化学动力学基础”和第四章“化学平衡”时,两章之间有相互关联的基础理论原理,即化学反应的两方面稳定性问题,一个是热力学稳定性理论,一个是动力学稳定性理论;如果单纯枯燥地讲解纯理论内容,尽管教师讲解得已经很透彻,但学生对此仍然是懵懵懂懂、模棱两可的状态,这说明对学生们来说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具体实例的辅助,缺乏将理论应用于实际中的理解。为此,我们改变了教学方法,从一开始便抛出问题,让学生们在听课过程中随时从中找到答案,带着问题去探究基础理论原理。如以汽车尾气无害化处理的化学反应2NO(g)+2CO(g)=N2(g)+2CO2(g)为例,分别用到化学反应热力学稳定性原理与动力学稳定性原理,热力学原理上这个反应是客观存在、完全可行的,也就是说汽车尾气是可以实现自然状态下无害化转化的,但现实却为何并非如此呢?同时安排适当的课时供学生相互交流,带着兴趣性问题的分析与探究,逐层次展开课堂教学内容,也让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参与和进行实际问题的讨论、推论与拓展,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推广。通过这种带着问题探究理论知识基本原理和机理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教学内容脉络清晰、主次分明,能让学生对每一部分知识点都一目了然,有助于学生快速地从切入点处入手逐级掌握各层次知识点,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做到了课堂上有效学习,又培养了学生主动拓展知识的能力,完全有助于实现我校研究型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4结语

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和现代物理方法在无机化学领域的应用与扩展,使得无机化学教学在各个学科中的基础性和重要性都不言而喻。通过多年的无机化学教学经验体会,我们在教学目标方面进行专业方向定位与强化、在教学内容方面进行精选与适当扩展、在教学方法方面采用问题探究式方法的改革、探索与实践中,很好地结合了我校研究型大学培养工科技术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优化了教学内容,改善了课堂教学效果,提高了无机化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乔正平,龚孟濂,巢晖.浅谈基础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讲授[J].大学化学,2017,32(5):7-10.

[2]王立艳,蔡卫滨,袁宁.矿物加工专业无机化学教学研究与探索[J].广州化工,2017,45(9):186-188.

[3]隋惠芳.无机化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在教学中的应用[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20(1):76-78.

[4]李良超,何亚兵,童国秀,等.基于互动和合作学习的无机化学教学模式[J].大学化学,2017,32(5):1-6.

篇9

关键词:生物无机化学 应用 研究

一、生物无机化学的概念

生物无机化学的概念如下:生物无机化学作为自然科学其中一个分支,主要内容是就生物体内的生命元素之间所产生的化学反应进行探讨。此学科的主要任务为于分子水平上,对金属同生物配体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

二、生物无机化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下面从六个方面对我国生物无机化学的研究现状进行介绍:

1.无机物对生物大分子的作用

此方面主要指的是金属离子以及配合物等对生物体内的蛋白质以及核酸等的作用。对金属配合物同核酸间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对分子水平上进行生命现象本质的探索十分有利,同时为科学设计并寻找高效无副作用的治疗药物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2.无机药物相关研究

当前,无机药物领域中发展较迅速的一个研究方向是对顺铂类抗癌药物的研究,但由于此类药物的抗癌谱较窄、毒副作用相对较大以及耐药性明显等的缺点,因而需对其进行螯合配位等的方式变化、多功能化等分子设计方法合成出高效的抗肿瘤配合物。研究显示,科学的分子设计方法能够使得铂类配合物同核酸分子间的结合方式发生改变,使其抗癌谱得以改变,可使其毒性得以有效降低。

3.金属蛋白质及其酶类

众所周知,蛋白质是生物的物质基础,而作为占蛋白质三分之一的金属蛋白质,其作用范围相当广泛,如电子传递、物质及其能量的代谢、内稳态的调节、氧化应激、基因调控、信号的转导以及药物等的代谢等多个方面。对此方向的研究可将金属中心结构同功能关系、金属蛋白所具有的生物学调控机制、结构及功能改变同疾病之间的关系等进行揭示,有利于从分子水平上对人类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进行阐释,为防治疾病以及新药的设计都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4.仿生材料相关研究

研究仿生材料可以使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及学习同对其的利用和超越进行良好的结合。科学界对仿生合成越来越关注,而仿生合成其中的一个方面即为生物矿化研究,即通过对骨组织进行学习和模仿,进行结构及功能仿生的人工修复材料的研制,此领域也相当热门。

5.环境生物无机化学领域

此领域的研究多集中于以生物酶类作为催化剂来进行无污染新型燃料的合成及其对污染物的处理等方面。其中,氢化酶为微生物体内所发现的一类金属酶,其具有高效的制氢功能,科学家试图根据此功能实现温和条件下将水还原为氢气作为燃料来解决全球所面临的能源危机以及环境污染等的问题。

6.生物无机化学的理论研究

此研究领域主要是通过进行理论计算对生物体内的特定化合物的几何构型、谱学特征、反应活性及其电子结构等进行预测,同时对其生物作用机理进行揭示,进而对实验研究进行指导。

三、生物无机化学在我国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1.临床药用

生物无机化学在医学临床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根据其原理对生命元素种类及数量进行研究,进而提出具有药用作用的金属配合物。如,不少科学家正在研究金属奶粉以及更多的能够有效除去人体有毒金属的一些解毒剂,即称为药用配体。

2.对我国中药治病机理的揭示

中药是指以传统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用来预防以及治疗疾病的物质。但由于中药的有效成分复杂,因此目前仍无有说服力的科学理论对其致病机理进行解释。从生物无机化学角度对中药的致病机理进行研究,似乎为其带来了一丝曙光。从生物无机化学来看,若人体内缺乏某种生物金属或配体时,就无法正常发挥其生理功能,也就导致了疾病的发生。而中药正由于其含有人体所必须的那部分生物金属及其配体,因此中药可以对多种疾病进行治疗。也就是说,中药能够治病的实质即为生物金属同生物配体间所发生的相互作用。当然,使用生物无机化学对中药治病机理进行研究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3.生物无机化学为中药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论据

由于中药多为植物药,且中药治病的理论依据建立在此结论之上:人体中所存在的基本元素同植物体内的大体相同。而生物无机化学证明了此结论的正确性,因此为中药作用机理提供了物质基础论据。

4.生物无机化学还为中药体内的有效活性成分的研究提供技术手段支持生物无机化学所具有的实验手段如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以及光谱仪等都为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定性和定量提供了技术支持。

四、结语

总之,生物无机化学对我国中药领域的发展至关重要,相信随着生物无机化学的迅速发展,我国拥有两千年多年历史的中药学定然能够得到充实和完善,中药所带来的福祉定能使更多的人受益。

参考文献:

[1]高志永,王凤产,常玖利. 当前我国生物无机化学研究现状[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03).

[2]黄国珍. 生物无机化学研究[J]. 民营科技,2009,(04).

篇10

    1 药学专业无机化学教学中渗透生物无机化学的重要性

    在我国很多医药院校的药学专业中,药学教育的模式一直是化学模式。由于,无机化学的理论学习中要求记忆的东西很多,较枯燥,导致了很大一部分同学在学不到一半的时候就放松了学习,明显影响学习效果。如果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进一些生物无机化学的新知识、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及相关的人文科学知识,将大大提高药学专业学生的学习无机化学的兴趣,为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培养其创新能力提供坚实的基础。在我国的一些院校的化学系开设了生物无机化学的选修课程。但是对于药学专业进行生物无机化学教学受到学制短、化学课课时少及化学和生物化学基础知识差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学习无机化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一些生物无机化学方面的知识,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的效果。

    2 在药学专业无机化学教学中渗透生物无机化学的内容

    在药学专业使用的无机化学教材中,隐含着丰富的生物无机化学教育内容[2](图1),教师要有计划地把这些知识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去,使学生在学习无机化学知识的同时,获得更多与药学相关的知识。因此在备课时,教师需要熟读教材,找准无机学化各章节中渗透生物无机化学知识的结合点。

    2.1 绪论部分

    无机化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较抽象的课程。在绪论课时,教师适当的渗透一些无机药物方面的知识(表1),将对提高学生学习无机化学的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常见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非金属元素的生物无机化学的内容相对偏少,但也还是存在足够的可讲的知识点。如,三位科学家由于发现一氧化氮作为人体中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而于1998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一氧化氮是第一个被发现的参与细胞信号转导的气体信号分子。一氧化氮是随血液存在于人体各处,只要有血液的地方就有一氧化氮的存在。一氧化氮参与的生命活动非常广泛,在神经、免疫、呼吸等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的机体内有很多信号系统,它们可以调节全身的血管网络,一氧化氮可以使微循环畅通,保证含氧血运送到人体各组织和器官当中,让人体血压保持在适当水平。人体内生成的一氧化氮自由基,可以穿透任何细胞,到达任何组织,使信息从人体某一部分,传至其他部分,行使着传输信号的功能。这样使血管扩张,帮助控制血液流向人体的各个部位,以起到保持血管清洁、预防中风、维持正常血压的作用,有效减轻心脏负担,从而达到预防心脏病的效果。这就是一氧化氮作为信号分子的作用。

    2.3 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

    人们对于微量元素的作用远不如对维生素那样熟悉。然而,微量元素对于生命的作用要比维生素重要得多,生物体本身无法制造出它所需要的微量元素。所以,缺乏微量元素就成为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现代研究表明,生物体内必需的微量化元素至少有十六七种。而人体内有1/4~1/3的酶需要金属离子参与才能发挥催功能,这些金属离子包括Fe2+、Zn2+、Mn2+、Cu2+、Co2+、Mg2+、Ca2+等。人们逐渐认识到生命活动无不与金属离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即没有金属离子就没有生命。缺乏这些元素,生物体就要发生各种病变。人体的许多疾病,包括一些地方流行病,往往与微量元素的缺乏或过量有关(表2)。

    2.4 配位化合物

    在现代医学中无机药物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从生物必需元素到有益元素甚至放射元素都在医学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涉及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些具有治疗作用的金属因其毒性大、刺激性强、难吸收等特点而不能直接在临床上应用,若把它们变成配合物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药效同时降低其毒性[3-5]。由于形成金属有机络合物提高了化合物的脂溶性,有利于提高其吸收效率,有利于药物分子选择性地进入体内的一定位置。

    本部分可以重点地介绍治疗药物如铂类抗肿瘤药物和铋类抗溃疡药物[6-7],诊断药物如核磁共振造影剂、放射诊断药物以及中药研发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

    2.4.1 铂类配合物作为抗癌药物的应用 20世纪70年代以来,铂配合物抗癌功能的研究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的重视[8-10]。铂配合物的抗癌活性是基于其对癌细胞的毒性[8]。现已确定具有顺式结构的均显示抑瘤活性,其中顺式二氯·二胺合铂,简称顺铂抗癌活性最高。它不仅能强烈抑制实验动物肿瘤,而且对人体生殖泌尿系统、头颈部及其他软组织的恶性肿瘤有显着疗效,与其他抗癌药联合使用时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目前,我国已生产“顺铂”供应市场。由于“顺铂”尚有缓解期短、毒性较大、水溶性较小等缺点,经过化学家们的不懈努力,现已制出了与顺铂抗癌活性相近而毒副作用较小的第二代、第三代抗癌金属配合物药物[11]。

    2.4.2 钆类配合物作为核磁共振造景剂的应用 核磁共振造影技术已成为当今临床诊断中最为有力和安全的检测手段之一。它对疾病的诊断是通过使用外来的顺磁试剂或造影剂而使得正常组织和疾病组织的1H(主要是水)的共振信号产生差别。核磁共振造影剂使得质子的弛豫时间缩短,从而达到改善组织成像的效果。多数的核磁造影剂均为Gd(Ⅲ)、Mn(Ⅱ)和Fe(Ⅲ)离子,因为它们具有最多的未成对电子和较长的电子自旋弛豫时间。目前临床诊断使用的化合物主要有四种,全部是三价钆的配合物。据统计,世界上大约每年要进行500万次核磁共振诊断,而其中20%必须使用造影剂,造影剂研究及应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4.3 络合作用与中药的研发 在天然药物研究开发过程中,往往药物的粗提物具有明显的生理活性,但是随着纯度的提高,其药理活性逐渐下降,甚至消失。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除去了微量元素等无机成分。由于中药中含有微量金属元素和氨基酸、皂苷类、黄酮类、多糖类、生物碱等有机组分。而这些有机组分含有多个配位原子,能与微量金属元素通过多种键合作用形成各种复杂的配合物。它们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这对于药物在体内的生物化学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使之表现出长效、低毒和药性温和。

    实际上,中药的药理作用是中药中的有机组分和无机组分的共同表现,它们的络合物往往表现出较强的药理活性。例如,博来霉素最早由链霉属真菌中以铜配合物的形式提取出来,只有人们改变了发酵条件得到了一系列类似物。博来霉素作为抗生素类抗肿瘤药物在头颈癌、卵巢癌等的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研究发现,博来霉素需要有金属离子才能产生活性,铁、钴、锰、铜等离子的存在使得博来霉素能够对DNA进行裂解。目前较公认的机制是:博来霉素首先与金属离子如Fe3+结合,金属离子结合的博来霉素发生构型的变化,然后与活化分子氧生成活化态,后者对DNA进行切割并阻止其复制。

    3 在药学专业无机化学教学中渗透生物无机化学的途径

    3.1 制订计划

    在无机化学教学中渗透生物无机化学教育,必须有周密的计划,这一方面是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也避免了盲目性和随意性。制订计划力求全、准确、具体、可行。

    3.2 注重渗透方法

    摈弃“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开展启发式、自学式和讨论式教学。在课堂上注重以多媒体授课的优势,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讲重点、难点,给出一些专题,课后学生广泛查阅文献,根据自己的兴趣,写出相关小综述,课程结束时,在课堂上做专题发言,互相交流,共同提高。这样,在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自己获取知识、分析问题与综合问题及表达能力。

    3.2.1 讲授法 讲授法是目前教师采取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最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渗透生物无机化学教育就是在讲授无机化学基本知识的同时,把与之相关的药学及生物学相关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3.2.2多媒体课件展示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生物无机化学相关的知识。在课件的制作上,采用图、文、表并茂的方式并尽可能地增加动画效果,以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无机化学课程的积极性。如,讲解叶绿素的结构及其在生物的光合作用中的作用时。通过生动形象的动画效果,让学生形象地感受生命中的化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