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商业模式范文
时间:2024-01-02 17:43: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管理商业模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Abstract: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can greatly decline the level of risk in the process of innovation, and promote the success of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ree dimension of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and constructs intergrated risk management in the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process. Moreover, it discusses the evaluation of integrated management level of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taking use of Fuzzy-AHP method.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ime dimension accord with risk dimension on the risk management function in the process of Enterprise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The Enterprise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completely analyzes risk factors in different stages and provides constructive suggestion on improving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Keywords: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Integrated risk management;Fuzzy-AHP;Estimated mode
0 引言
互?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技术迅猛发展带来新技术经济范式,深入地影响着传统的经营理念,为了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和实现利润的增长,企业之间的竞争方式逐渐由产品服务竞争转向商业模式创新,促使企业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1, 2]。商业模式创新也获得了政府的政策支持,国家已明确提出:“积极推进商业模式创新,破除限制新商业模式发展的不合理障碍”。创新商业模式成为国家创新战略实施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有效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3]。与此同时,由于商业模式创新环境的复杂性、企业自身资源能力局限性与企业价值网络中利益相关者关联的多元性,使得在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的客户价值主张、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等环节都面临不同的风险,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成功与否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如何平衡商业模式创新和风险之间的矛盾,对商业模式创新风险进行有效管理,正成为学术界与企业界关注的重点。
通过分析影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因素,有效地辨识商业模式创新环节中的各种风险及其组成,从集成的视角构建商业模式创新风险集成化管理模型,提出企业实施商业模式创新的风险管控对策。既可丰富商业模式创新的风险管理研究,也可对企业实施商业模式创新提供科学、可操作的建议,有助于降低企业创新风险,促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成功。
1 集成管理视角下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的“三维”研究框架
1.1 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研究综述
从企业经营的逻辑角度来认识商业模式,主要涉及顾客价值主张、创造价值和传递/获取价值三个基本方面,并将其看成是一个商业模式概念化模型[4]、商业模式构成的三个基本要素[5]和商业模式创新基本步骤[6]。由此,构成企业经营的价值三角形[7]:① 价值主张不仅要与目标顾客的期望相符,还必须得到价值创造伙伴的认同;② 价值创造是企业通过建立和协调与商业伙伴之间的关系,把各方资源转化为顾客价值的过程。③ 价值传递/获取是企业通过某种方式或渠道将企业创造价值传递给客户,并从创造出的经济价值中取得一定份额的过程。三者间相互关联且彼此影响,价值主张对价值创造、传递与获取的产生重要的影响,价值创造与价值传递、获取高度相关,企业只有为客户创造了价值才有可能获取价值。
商业模式创新是一种组织层面的系统变革,将涉及对原有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内容以及架构进行局部或者大范围的调整和更改[8]。据以上分析,商业模式创新则是对企业价值主张重新定位、价值创造过程优化、价值传递有效性和价值获取能力提升的全面塑造,是一种企业生产经营的新模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具有创新性、积极性与承受风险性的特点,风险性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特性[9]。国外关于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类[10]:一类是针对商业模式创新的体系结构、驱动要素等方面的风险分析。对创新体系结构面临的风险进行探究[11];从商业模式组成要素来评价商业模式创新风险[12];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子要素进行的风险分析[13]。另一类是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实施过程和效果的风险评价。如从价值链角度对新商业模式中的制造和销售过程的风险进行了测评[14];从经济计量角度提出年度损失预期的商业模式风险分析法[15]。国内已有的研究中,以当前经济发展为背景,对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和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较多,对于商业模式创新风险,有为数不多的研究,有以互联网经济为背景,结合某个行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提出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策略的一般性研究[10,21],也有从多个方面对创新效果评估和结合商业模式的协同、创新、风险等特征对设计出的商业模式进行预评[16]。而对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的研究相对较少,仅有少数从某个角度或层面进行分析。从集成视角对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管理的研究更显得不足,进行测评的定量分析方法的文献还不多见。
1.2 集成视角下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管理三维结构
集成是指为了更大程度地提高整体功能,将2个及以上的单元(要素、子系统)集合成一个有机整体系统的过程[17]。风险集成管理是对面临各种风险进行综合分析,运用风险处理的技术,有效整合各类投入风险管理的资源,实现以最小的风险管理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的目标。集成理念下的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管理实质上是将集成思想应用于商业模式创新的风险管理活动中。1969年,美国人霍尔提出了系统工程的三维结构,论述系统工程问题的三个维度:时间(阶段)、逻辑(步骤)及所需专业(知识),时间维表示系统工程活动的时间安排;逻辑维表示研究某个问题的步骤,专业维指解决一个系统工程问题,所需要的相应专业知识[18]。本文借鉴霍尔的三维结构和集成管理思想,结合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的特性,构建商业模式创新风险集成管理的三维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该结构涵盖了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的过程维、对象(风险源)维和风险管理功能维:
①理论界普遍认同商业模式创新涉及洞察价值提出价值主张、运营模式创造价值、营销模式传递价值、盈利模式获取价值这四个环节[19]。商业模式创新的三个阶段即价值主张、价值创造、价值传递/获取会产生不同的风险,由此构成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的时间域的三个维度;
②“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政府等”构成了企业价值网络,在创造网络价值实现“共赢”同时也会产生风险,是风险的主要来源,结合企业自身共同构成了风险的对象域(风险源);
③功能域是实施风险管理的基本逻辑思维,主要包括识别风险、估测风险和处理风险等。该模型既对商业模式创新风险整体水平把控,又对商业创新不同实施阶段的每种风险对象(类型)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识别、?u价和处理,使时间域、对象域与功能域实现充分耦合,提升商业模式创新的风险管理的整体效率。并以此作为构建商业模式创新风险集成管理评价的理论框架。
2 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的评价模型的构建
由于各类风险存在于在各个创新阶段中并由各种风险对象所致,商业模式创新风险集成管理需要综合考虑不同风险对象在创新不同阶段所面临的各类风险及其组成。商业模式创新风险集成管理本质是利用系统管理的理论、方法对各阶段的各个风险对象、各类风险进行整合,实施集中管理的过程,即建立基于过程维和对象维集成的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管理层次模型。由于风险描述的模糊性和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的复杂性,商业模式创新风险集成管理的评价具有模糊性。本文以上述商业模式创新风险集成的三维模型为理论框架,建立商业模式创新风险集成管理层次评价模型,并提出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评价。
2.1 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风险组成
企业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因素均对商业模式创新活动带来冲击,商业模式创新风险应由内部及外部风险构成。内部风险指企业自身存在的风险;外部风险指由于市场或其它利益相关者变化而出现的产业环境风险和由政府政策变化引发的宏观环境风险[20]。三种风险按风险产生对象不同组成:①产业环境风险主要包括消费者风险、合作者风险、竞争者风险、供应商风险。消费者需求变化或支付意愿会影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合作者风险控制能力弱或对新商业模式不认同而产生退出合作的风险;竞争者竞争力及模仿能力会促使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或削弱创新企业的竞争优势;供应商议价能力影响企业成本,导致利润水平波动或下降的风险。②外部宏观环境变化风险指政策风险,主要包括政府监管和支持力度,较大程度上会影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成本和创新成功率。③企业内部风险包括企业自身的财务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人力资源风险等。其中,财务风险主要指企业的融资能力和盈利能力,影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是否成功。技术成熟度、技术选择水平等因素易造成企业的技术创新风险[21]。企业自组织能力和企业文化与领导者精神构成管理风险,管理水平与商业模式创新息息相关。管理者和技术人才队伍是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首要资源,人力资源风险包括研发人员素质和管理人员管理水平[22]。具体如表1所示。
2.1.1 顾客价值主张阶段风险组成
价值主张是企业通过其产品和服务向消费者提供的价值,商业模式创新首先向目标顾客展示其新价值主张[23]。从产业环境分析,商业模式创新源于对顾客需求的洞察,企业需要洞察顾客需求的变化,通过发掘顾客潜在需求来吸引新顾客、创建新市场[24-26]。因此,商业模式创新的价值主张来源于不断变化和多样性的顾客需求,价值主张要体现充分满足顾客需求且为顾客创造需求。其次,促使企业实施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因素是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27]。从宏观环境分析,政府对商业模式创新给予鼓励与保护是十分必要的,在商业模式创新实践领先的美国,政府通过授予专利等形式保护商业模式创新。目前,我国正在研究商业模式等新形态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办法。因此,企业价值主张的创新还需关注并积极运用相关政府政策,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来确定新客户价值主张。从企业自身来分析,企业家的洞察市场、挖掘顾客潜在需求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对价值主张创新尤其重要。埃森哲公司的Lindqr和Cantreu(2000)通过对来自不同行业的70家企业CEO的问卷调查显示,企业内部领导者是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主要推动力,企业家精神的本质就是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28]。同时,企业的创新文化也形成创新价值主张的良好氛围。企业融资能力高低会影响价值主张定位,融资能力强的企业相对而言,会对顾客带来更大的价值。
由以上可知,在客户价值主张阶段所面临的风险:宏观环境包括政策风险中的政府监管力度和支持力度;企业自身方面包括财务风险中的融资能力,企业管理风险中的企业文化与领导者因素;产业环境方面的消费者需求变动风险、竞争者的竞争强度风险。
2.1.2 价值创造阶段的风险组成
此阶段是顾客解决方案制定并实施,企业专注于如何以某种方式创造价值来实现客户价值主张,企业及其合作伙伴如何给顾客提供的解决问题或满足需求的产品或服务的过程。实现价值创造的基础和手段有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具有的独特价值性和难于模仿性的关键资源,二是可持续管理和可重复活动特性的关键流程。在此阶段,通过建立独特的资源、资产或具有竞争优势的地位,协调与合作者的关系,运用关键流程转化为顾客价值传递给顾客。在实践中企业运用的新技术或企业投入资金自主研发,嵌入价值创造活动中,生产和提供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和服务。另外,充分运用各类价值网络资源,强化供应链建设,提高合作者的风险控制水平等,密切关注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开展企业内部的各种职能活动如运营、营销、财务等,为客户创造价值。在此过程中,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还会面临外部宏观环境如政府颁布政策、法律法规出台等的影响,有些地方政府还发挥服务中心作用,更好地解决企业资金不足问题,这些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创造价值的效果。
由此可见,在价值创造阶段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企业自身会产生如技术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和人力风险;产业环境因素如消费者、合作者和竞争者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价值创造。宏观因素如政府管制风险等。
2.1.3 价值传递/获取阶段风险组成
商业模式创新的最终目的是使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获取更多利益。盈利模式是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价值传递和获取是实现这一目标关键环节。企业获取价值的关键:一是如何拓展收入来源,二是如何控制成本支出。企业通过产品组合重构改变和优化营销渠道等业务形式,增强客户体验,传递产品价值给顾客,提高其付费意愿,以合理的定价获取收入;成本结构包括商业模式运营所引发的所有成本的构成,主要有融资成本、原材料成本和运营管理成本等,融资成本仍是企业面临的主要成本。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企业逐步实现了供货、库存、销售等数据的融合,精准营销提高价值传递效率,企业的学习能力和协调能力全面提升,降低了运营成本。合作者的利益诉求和竞争者的定价水平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企业赢利状况。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所包含的知识、信息产生的溢出效应,政府政策支持则会进行补偿,从而降低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成本支出,且政府对所支持产业的产品服务的宣传,加速新商业模式价值传递,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由此可见,在这一阶段,企业内部会产生由于融资成本而产生的财务风险、管理风险则包括组织协调能力和学习能力所影响到的营销、库存成本,产业环境风险的消费者付费意愿程度、供应商成本高低、合作者利益诉求和竞争者价格策略等因素,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价值获取。政府政策会影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成本支出。
按照上述风险集成管理三维模型的思路,建立评价层次模型,如图2所示。风险集成管理评价模型从下至上,依次分为三级层次:第一层次,对商业模式创新实施不同过程的风险对象分别进行风险评价。首先,确定不同过程中不同风险对象可能导致的各种风险,再建立模糊评价矩阵,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衡量。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类型一般分为六种,分别表示为:R1是政策风险,R2是企业技术应用和研发的风险,R3是财务风险,R4是管理风险,R5是人力资源风险,R6是消费者需求和供应的风险因素,R7是竞争强度风险因素,R8是合作者的风险因素,其中,R1是宏观环境风险,R2~R5是企业风险因素,R6~R8是产业环境风险。第二层次,对实施阶段分别进行商业模式创新风险集成管理评价,即对不同实施阶段的风险对象进行集成。第三层次,对不同实施过程中的商业模式创新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建立基于过程-对象集成管理的总风险评价,评价的结果按计算的分值确定风险级别。不同层次的风险水平表示如图2所示。图中各层次中的元素用“H”标记出来。
2.2 商业模式创新风险集成管理模糊综合评价[29,30]
2.2.1商业模式创新风险集成各层次权重确定
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次诸要素的权重,权重确定方法可表示为:构造判断矩阵,表示因素i相对j相对目标重要性),且具有以下性质: ;
; 。相对权重可表示为:
根据企业商业模式方面专家和企业管理人员的打分结果,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权重,各层次的权重分别为:相对商业模式创新风险集成管理整体水平,价值主张、创造和获取阶段的权重分别表示为,对于价值主张阶段的政府、企业和利益相关者三个风险因素的权重分别为,同理,价值创造阶段的三个风险因素的权重分别表示为 ,价值获取阶段的风险因素权重分别为,对风险因素导致的风险事件的权重按风险因素的权重和风险事件的排列序号依次分别表示,如价值主??阶段的宏观因素所导致的风险1,分别表示为 ,依此类推。
2.2.2 模糊一致性判断矩阵构造
根据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状况,选择若干个评价级组成一个评价集,即:U={安全、较安全、一般、较危险、危险、很危险}。采用专家评分法进行,具体过程是:首先每位专家在综合考虑风险类型所包含的具体风险组成的基础上,对各具体风险组成指标数值实行标准化处理,保持指标同向性,为负向指标。运用已有的研究成果或层次分析法对风险类型包含的具体风险重要性进行确定,即明确各具体风险组成对相应风险类型的影响程度。其次,对不同类型风险程度从五个等级打分,打分范围在区间(0~1)之内,且打分总和为“1”。根据专家的打分,采用清晰集合构造模糊集合法分别确定各风险类型(最底层)的隶属度Rijk,表示第i个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的第j个对象的K种风险类型隶属级别的模糊判断矩阵。运用清晰集合构造模糊集合确定隶属度,详细过程参照文献[16]。
2.2.3求各层次的评价矩阵
逐层计算各层次的评价,首先建立同一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不同类型风险的单因素评价Bij=Wijk?Rikj,再分别建立商业模式创新同一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因素的综合评价矩阵Bi=Wij?Rij,并进行归一化处理。
2.2.4建立目标矩阵
建立基于商业模式创新过程的风险集成目标矩阵B=(B1T,B2 T,…,BI T)T,其中“T”表示转置矩阵。
2.2.5 模糊综合评价
进行整体的模糊综合评价,得到模糊综合评价结果集,即权重向量W与模糊矩阵B的合成所得的模糊子集S为:S=W?B
由S=W?B得到商业模式创新风险集成管理水平的评估值,从而可以确定该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管理水平值,为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2.2.6 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管理集成水平评估分值
商业模式创新风险评估值可表示为:
在实际中根据评价结果,按隶属度最大原则,确定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管理整体水平,且可进一步确定,在商业模式创新的三个环节中,每个环节的安全级别,从而由果溯因,从“企业、产业环境、宏观环境”风险对象角度分析,逐一确定,在商业模式创新环节中是哪种风险类型促使某个环节出现风险,形成创新风险的重要原因。根据形成创新风险的重要风险类型,对风险组成内容明确的来源及时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因此,在实践中,企业应针对商业模式创新不同的阶段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找准导致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的主要原因,整合企业现有的核心资源,有针对性地对重点风险类型进行管控,降低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风险,提高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管理水平,为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成功提供保障。
3 结论
3.1 构建了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风险集成管理的“三维结构”模型
该结构涵盖了客户价值主张、价值创造和价值传递/获取过程所构成的时间域、“政府、企业、产业环境”三方所构成的对象域和风险管理程序的功能域三个维度,实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时间域和风险对象域在功能域上的充分耦合,实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管理有效整合,有效地提高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管理的效率。
篇2
一、电子商务环境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
所谓的电子商务,就是指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商务活动。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传统商业活动得以在互联网、企业内部网以及增值网等网络上通过电子交易方式实现商业活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电子商业日渐成熟,有了自己的固有模式和特色,一方面,对传统商业模式的特点进行了“扬弃”,同时,又兼具虚拟性、开放性、无形性和高效性、安全性低等特点。随着其进一步的发展,给传统商业活动的财务管理模式带来了不可小觑的影响。
1.传统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缺陷
对于企业而言,在日常的管理实践中,财务管理和控制是最为核心的环节。随着时代的发展,财务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并日趋完善。但是,总体而言,在财务管理的实践中,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存在以下几个缺陷:
第一,财务活动与企业的业务部门存在衔接方面的问题。财务管理体系对于业务部门的业务发展存在明显的制约,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是,在传统模式下,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信息衔接存在问题,是导致信息时效性难以发挥作用的根本。
第二,会计记录不能及时进行。众所周知,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下,财务操作环节往往依赖人工完成,工作人员在会计操作过程中具有明显的随意性,事后报账现象十分常见,缺乏必要的内控机制,财务信息不能真实反映企业运营状况。
第三,企业存在信息孤岛现象。信息孤岛是指相互之间在功能上不关联互助、信息不共享,各部分信息相互脱节的现象。这事实上在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中十分常见,企业信息由下而上形成信息流的过程中由于信息孤岛变得不完善,相应汇总的财务报表也难以做到完整与真实,影响企业管理者的科学决策,客观上使得财务内控的效果被削弱。
2.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新时期企业组织的虚拟化,企业财务和业务呈现出明显的扁平化发展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财务活动将会以更加高效的方式运行。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下,更应该倾向于流程化作业。为此,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财务管理也呈现出新的特点:
第一,注重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控制的能力。在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下,财务管理领域也逐渐摒弃传统的人工手段,引入现代化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将财务管理逐渐过渡到网络化。在这一过程中,着重体现为时间、空间和效率方面。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借助网络技术将财务管理的范围延伸,用“泛财务资源”的观念,调动一切可以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因素,促进财务管理效果的提升。同时,将财务管理的事后报账进行前移,做到事前预算,事中控制,提升效率。
第二,注重远程化控制,提升便捷性和高效性。在电子商务模式下,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空间界限可以忽略不计,通过网络共享服务平台的应用,将实际生活中的物理距离缩短为零距离,将企业的业务信息和财务信息融合到一个综合的财务系统中,用财务管理手段控制企业运营的每一个节点,从而有效控制财务指标,确保资金的使用效率。
第三,注重协同化管理和控制。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就拥有了财务业务协同发展的一个平台。为了更加有效地完善财务管理环节,就需要与企业其他部门、其他节点进行协同,尤其是业务、采购、客户维系等环节的广泛协同,从而促进采购、销售以及配送的网络化,实现结算预算和资金准备的网络化,方便企业的资金调度和优化配置。
二、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网络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
1.“零成本运营”理念
在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需要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尤其是“零成本运营”理念。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在生产领域,企业经营过程中相继出现了“定制化生产”和“零库存”等理念,并对企业的经营做出了重要贡献,现已成为发展的热点,这也引领了企业资源利用的精准化发展方向。在财务管理领域,“零成本运营”也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逐渐成为了一种新的趋势,在电子商务背景下,该理念对于财务管理理念的创新具有重要的影响。
所谓的“零成本运营”,就是企业实际可利用的资本额度与实际的运营资本相等。在财务管理中,企业的流动性比例作为财务状况的重要衡量指标,能够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评估和预测。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下,企业为了规避经营风险,往往更加侧重于维持企业短时期的债务偿还能力,而且会主动利用流动性比例进行控制。但是,在电子商务时代,随着新网络财务管理模式的建立,需要以新的财务管理理念为指导,而并非被传统的资金运营理念所禁锢,因此,需要树立零成本运营理念,将流动性比例控制在1左右。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企业的资本周转率会得到显著提升,同时也会增加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促进企业的资本利用率的提升。
2.强化风险管理
在电子商务背景下,网络财务管理模式的建立,使得商务交易日益突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而在财务管理环节,会计原始凭证的电子化趋势已成定局。但是,鉴于网络环境的开放性,其安全隐患也大大增加,常见的安全隐患往往来源于互联网本身、财务信息的传输以及商业信息的保密性问题、网络财务模式的时效性等,再加上,网络财务管理模式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采用TCP/IP协议,商业机密更加容易被窃取。为此,在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中,需要兼顾效率与安全,保证财务管理系统的安全性。
3.转变工作方式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企业逐渐会将收付账款、货物托运、银行汇兑等方面的业务操作转向线上操作,放弃人工操作。所以,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下,人们的工作方式也得到改变,工作人员需要做的只有根据系统提示操作。同时,以往的核对、衔接工作也转变了阵地,成为了线上操作的主要环节。随着网络财务管理模式的发展和应用,工作介质方面也仅仅是对票据进行处理,并不接触实体货币它的数据情况由磁盘数据变为页面数据,纸张单据变成电子单据。为了更好地促进网络财务管理模式的实施,工作人员需要对工作方式进行调整,积极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合理运营。
篇3
1 商业企业财务管理分析
在市场经济中,商业企业表现出以下特点:一是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是相分离的。二是企业具有多种经营模式,三是企业具有新型管理理念,四是企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商业企业的财务管理实际上就是在企业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展开的管理。企业财务管理包括以下环节:一是投资,二是筹资,三是经营,四是利润分配。企业财务管理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展开,并处理好企业财务关系。事实上,商业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权限十分宽泛,主要包括以下权限:一是融资决策权,二是资金管理权等,这就要求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必须合理制定财务管理方案,实现有效管理。
2 商业企业财务管理模式
商业企业财务管理包括以下模式:一是集权式,二是分权式,三是相融式。其中,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实际上就是总公司会对下设的子公司财务进行统一管理,子公司的财务管理部门没有决策权和管理权限,这就要求总公司财务管理部门具有绝对的决策权和管理权,对子公司的财务进行实时监管。在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下,子公司的财务管理部门只负责公司日常的收支核算。(1)商业企业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具有以下应用优势:一是对于实现总公司发展目标是十分有利的。二是有利于总公司对所有下设的子公司财务进行统一管理。三是总公司可以对下设的子公司进行税收管理。四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子公司财务管理成本。(2)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的缺点有以下几个:一是不利于子公司的整体布局。二是不利于公司的整体发展。如果总公司的决策错误,子公司的发展也会受到很大影响。三是企业财务管理的灵活性较差。四是总公司的统一管理会降低子公司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热情和积极性,进而影响了子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是相对于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而言的,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实际上就是总公司会把财务管理权限下放给子公司,总公司会对子公司财务管理活动起到辅助和引导的作用。在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下,子公司具有较大的资金决策权和管理权。但是,在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下,子公司需要与总公司的发展目标相一致,坚持总公司的发展理念,总公司需要定期对子公司的业绩做出客观的评价。(1)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具有以下应用优势:一是有利于子公司发展目标战略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总公司的运营风险,降低了总公司管理成本。二是子公司财务管理的灵活性提高,子公司可以根据市场形势及时做出财务决策,提高了子公司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三是调动了子公司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增强了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2)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财务管理权限的下放,降低了总公司对子公司的影响力,不利于公司的统一管理和调配。二是子公司财务管理权限过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社会竞争力。三是分权式财务管理会导致子公司过于注重自身的发展,忽略了企业的整体发展目标,子公司缺乏集体意识。
相融式财务管理模式把集权式和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的优点集于一身,并有效地避开了集权式和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的弊端。
3 商业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3.1 企业财务管理理念过于传统
如今,人们已经进入知识社会,知识对于个人和企业都非常重要,传统的商业企业财务管理理念丢弃了知识资本,更加注重企业的利润分配,实际上就是过度注重结果,忽略了过程。只关注企业眼前的利益,没有关注企业的长远发展。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加剧了企业利益者之间的矛盾,不利于企业的发展。除此之外,在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下,管理人员过度关注企业的有形资产,忽略了无形资产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但是,事实上无形资产在企业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大,在特定情况下,企业无形资产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远大于无形资产。在新形势下,企业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和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3.2 企业财务人员专业水平低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财务信息量不断增多,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成效有较大影响。但是,由于很多企业没有认识到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导致企业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无法满足企业财务管理需求。如今,很多商业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呈现出金字塔型,也就是部分财务管理人员的作用并未真正发挥出来,导致这部分财务管理人员缺乏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4 商业企业财务管理对策
4.1 实行相融式财务管理模式
在新形势下,商业企业要想实现发展目标,提高自身的社会竞争力就必须实行相融式财务管理模式,辅助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做出管理和发展决策。商业企业实行相融式财务管理模式可以更好地保证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对下设的子公司进行有效管理,解决子公司发展中存在的资金不足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发展和管理成本,提高资金的利用率,降低了企业的运营风险,进而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竞争力,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
4.2 加强财务管理人员培训
在新形势下,国家对于商业企业财务预算要求十分严格,财务预算要贯穿企业发展全程。企业财务预算包括以下环节:一是事前控制,二是事中控制,三是事后控制。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完善企业财务预算控制体系,可以实现企业动态财务管理,能够让企业在市场中抢占先机。事前控制实际上就是在做出决策之前必须制定详细的管理计划。事中控制就是对计划实施过程的监督和管理,保证计划的有效实施。事后控制就是对计划实施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既然商业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性对于财务管理成效有较大影响。企业就必须认识到加强财务管理人员培训的重要性,定期派遣财务管理人员外出参加专业化培训,丰富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储备,提高财务管理人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进而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性。
篇4
关键词:电子商务企业;自营物流;管理模式;第三方物流;模式优化
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态势于近些年明显可见,诸多大型电子商务企业如淘宝、京东等的崛起直接打破了传统市场交易的固有格局,使得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逐渐体验到了此消费模式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性与便利性。从近些年相关研究中能够得知,我国电子商务企业每年的销售总额均创新高,与此同时,一些线下企业也通过电子商务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销售业绩,电子商务成为了企业创收与发展的最大动力。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致力于进驻电子商务市场以期能够顺势而为为企业拓展更广阔的发展渠道。相比于传统的交易模式,电子商务模式的优势显而易见,通过信息的实时传递打破了传统交易模式的时空束缚,且交易成本更低。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交易模式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物流环节,也是整个交易过程中的最后一环,涉及到交易商品的存储、运输、配送以及装卸等流程,对于交易质量以及客户满意度的影响至深,由此成为了影响电子商务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电子商务企业对自营物流管理模式进行必要的优化有利于通过服务质量的改善获得更多消费者的信赖,从而更有力地赢得市场,对该模式优化的策略进行深入分析,对于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也就具有了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电子商务企业自营物流模式概述
(一)电子商务企业自营物流模式的解释
自营物流,是企业自己经营的物流,应用于电子商务企业,即是电子商务企业出于经营的需要而建立的自身的物流体系,在对产品进行销售之后由企业自身负责将产品通过物流配送到消费者一方,也就是第一方物流。在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的迅猛发展作用下,该类企业物流的运作模式因直接涉及到消费者的利益而广受关注,自营物流凭借着其优势性特点能够最大程度保证产品于物流过程中的安全性,毕竟产品在运送过程中出现问题需要企业自行负责。但是就当前的现状来看,电子商务企业的规模有限,经济实力也有限,而消费者的范围却非常广,企业对自营物流的经营势必会受到物流体系与网点分布等诸多限制。因此目前已有电子商务企业开展了同第三方物流合作的配送模式,旨在弥补自身运力的不足。
(二)电子商务企业物流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电子商务发展至今,该领域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而不同电子商务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也就决定了相互之间存在着环境因素、物流成本因素以及物流体系等方面额差异性。而纵观我国当前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模式通常以三种模式为主即自营物流、第二方物流以及第三方物流,时至今日虽然已有第四方物流理论生成,但鉴于其对电子商务企业的要求较高,至今仅有阿里巴巴等个别大型B2B电子商务平台有所应用。对于这些物流模式的选择,电子商务企业往往会根据以上几方面因素而决定,因此对于物流模式的选择,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酌情考量。本文认为,只有电商企业充分明确发展自营物流的优势与劣势,才能为自营物流模式的优化明晰方向。
二、电子商务企业自营物流管理模式的优势
(一)有利于控制物流成本
据相关统计显示,就国家整体的物流总成本来说,我国一直在国际中处于领先水平。对此,国家发改委联合国家统计局曾经专门对此作过统计,在2014年,社会物流总费用达到了10.6万亿元,同比增长6.9%。社会物流的总费用同GDP之间的比率为16.6%,同比下降0.3%。由此可见,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势必将直接影响到电子商务企业的经济利润,降低物流成本也就成为了电子商务企业发展的关键。自营物流体系由电子商务企业独立运营,因此更有利于做好成本控制,通过对物流过程中配送环节的省略促进物流效率的提升。与此同时还能使库存结构优化,便于供应链管理方式的实施,进而有效控制用于物流的成本支出。
(二)有利于推动企业资金顺利周转
目前,对于电子商务企业的营销,消费者往往更乐于接受货到付款的支付方式。企业自营物流配送流程由电子商务企业独立完成,在配送之后立即取回货款,有利于保证每天货款的悉数上交,配送中心的清算工作也就更加便利,电子商务企业资金周转的效率也就因此更高,坏账、烂帐等问题也就能够得到有效的避免。
(三)有利于提升电商企业服务质量
对于当前电子商务交易模式来说,消费者最为关注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话题就是物流配送时间的延迟、货物的遗失或损坏乃至于快递员的服务态度等,而这些问题均会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一旦消费者满意度下降,则必然会对电子商务企业的效益与口碑造成不好的影响。这种问题广泛存在于第三方物流或传统物流模式当中,根源即出自于电子商务企业对物流环节管理的“力不从心”。而电子商务企业自营物流模式的发展,则能够确保企业对物流环节进行全面的控制,并通过对订单的精准分析提高货物配送的分拣效率,保证物流配送的时效性与安全性;负责送货上门的工作人员也隶属于本企业,因此能够通过绩效考核保证其服务质量,从而维护好电子商务企业的形象。
(四)有利于帮助电子商务企业扩张业务
电子商务企业自营物流水平的不断提升,能够有效满足企业的物流需求,与此同时还能够凭借自身物流的便利性优势辅助其他一些需要提供物流服务企业进行物流配送业务。比如亚马逊,其自营物流便不仅仅局限于配送企业自身的产品,还同时为亚马逊网站的第三方卖家提供物流服务。具体流程为亚马逊物流中心负责揽收第三方卖家的货物,其订单、分拣、包装、存储、配送等等事项均由亚马逊负责。由此可见,电子商务企业自营物流的发展有利于帮助自身扩张业务,从而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其他收入,进而促进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
三、电子商务企业自营物流管理模式的劣势
(一)投资成本高
电子商务企业自营物流的发展旨在为了能够满足经营业务需要。对于电子商务企业来说,面向的客户群体是互联网用户,因此并会具有着太大的地域局限性,其广泛的辐射面必将对物流网络的覆盖面提出极高的要求。而为了满足电子商务企业自身的经营需要,又必须要将物流网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如此才能为企业营销打开更广阔的渠道。我国地域辽阔,电子商务企业自营物流的范围直接决定着电子商务企业的业务发展,因此就需要一些代表地区物流配送中心的构建,加之现代物流理论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型物流配送中心的构建与完善对于电子商务企业来说就是一笔巨额投资,一旦企业订单规模受限,势必会因此造成电子商务企业的亏损。
(二)物流压力大
电子商务企业发展自营物流固然能够以物流的安全性和时效性为特色,形成有别于第三方物流的优势性特点。然而电子商务企业为了争得更多的客户,活动力度往往较大,每逢活动时节则企业订单量便会骤然增加,此时电子商务企业的自营物流则会短时间急剧面对巨大的物流压力,对于电商企业物流体系的运作来说,效率也就可能会因此而打折。
(三)物流管理难
物流配送过程中,电子商务企业需要全面顾及到整个配送流程的各个节点,并通过评价与考核机制的完善来推动企业配送要求达到高标准。然而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必然需要面临诸多的影响因素,比如库存不足、运输过程中的一些因素以及企业对此绩效考核制度的不完善等等。另外更为重要的一方面在于,企业自营物流模式的应用,势必需要走上现代物流发展之路,而电子商务企业的经营核心多在于发展业务,可用于物流管理的各方面力量均有限,因此也就提升了物流管理的难度。
(四)分散企业精力
电子商务企业的核心业务在于对产品的营销,物流团队的建设并非主营业务。从此角度来看,电子商务企业自营物流的发展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这样的形势对电子商务企业核心业务的影响也就可想而知,对电子商务企业精力的分散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电子商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不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快速增长。
四、电子商务企业自营物流管理模式优化建议
电子商务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了一种备受消费者追捧的交易模式,电子商务企业在新形势下所取得的成绩也十分喜人。电子商务企业自营物流的发展具有着一定的优势,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本文认为,电子商务企业只有正视发展自营物流的优势与劣势,才能通过实践力度的加强有效优化自营物流模式,促进电子商务企业健康发展的同时,赢得更多消费者的信赖。
(一)进一步强化物流成本控制
电子商务企业自营物流的发展势必会受到诸多方面的限制,最重要的就是配送能力与体系的完善性方面。目前,多数电子商务企业自营物流运力的不足都是依靠第三方物流来弥补,但拥有自营物流的企业依然不会在第三方物流当中投入过多的成本。但是,当前第三方物流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不仅在经济层面,更在服务质量层面均整体呈现出越来越好的态势。对此,电子商务企业对物流成本的控制并不应当局限于企业的自营物流体系当中,而应当通过对第三方物流成功经验的引入来平衡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成本。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严格控制企业的资金流,使自营物流的投资与收益均衡,一方面,能够有效避免因盲目投入造成的成本浪费;另一方面还能够避免自营物流建设过程中资金链的断裂。电子商务企业经济效益的发展应当以长远眼光审视,通过积极调整物流战略来完善自营物流体系。
(二)加强与第三方物流的战略合作
当前,电子商务已经普及,第三方物流也以此为跳板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业绩。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电子商务企业自营物流仅凭一己之力显然势单力薄,只有在优化自营物流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第三方物流的战略合作深度与广度,并整合物流力量架构起全新的大型物流配送中心,集仓储、运输、配送等环节于一体,切实提升电子商务企业自营物流的服务质量,通过对生产商原料供应以及销售商的运送来实现“产运销”一站式服务模式,从而全力推动物流运作效率的大幅提升,既能够有效降低电子商务企业的自营物流成本,同时还能够更好地促进电子商务企业核心业务的壮大。
(三)明确自营物流发展定位
电子商务企业的运作模式亦不断朝向现代化方向发展,自营物流对于企业精力的牵扯影响不容忽视。因此,本文认为电子商务企业应当进一步加强对发展物流与发展业务两者之间内在关联的重视程度,在自营物流管理过程中嵌入现代物流理念,将自营物流的发展方向定位在创新服务价值以及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层面。首先,明确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将自营物流管理理念贯彻现代物流理论;其次,针对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创新物流供应链,以满足物流需要为指导;第三,通过与第三方物流的战略合作推动物流运转一体化的深入,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发展。
五、总结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企业伴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而得以迅速发展,对于电子商务企业来说,物流服务实为一项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倘若订单的增长难以取得物流服务的支撑,则必将影响到电子商务企业的经济效益。然而自营物流的发展对于中小型电子商务企业来说势必困难重重,因此只有电子商务企业切实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物流模式进行合理化选择,才能有效保证电子商务企业的健康、持续化发展。
作者:曾传捷 单位:西安外事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冰.我国大型B2C电子商务企业自营物流模式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14)
[2]许晨.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模式研究———以苏宁易购为例[J].商,2015(26)
篇5
[关键词]电子商务;网络化;企业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8)05-0100-03
[作者简介]李 莉,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实验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江西 南昌 330003)
企业(Enterprise)是指以盈利为目的,运用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信息和技术),并在承担风险条件下,从事生产、流通和服务性经济活动,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或自然人经济实体。企业管理是企业管理者或管理机构,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活动,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其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整合的动态过程。企业管理的概念具有如下几个含义:(1)、企业管理的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对企业管理的目标的认识经历了产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股票价值最大化等阶段)(2)、企业管理就是对企业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过程。(3)、企业管理的实施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活动进行的。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它对传统企业管理提出了挑战,电子商务与政府、企业、消费者、客户以及市场的结合将改变人们的生活,决定企业的生存、国家的发展。电子商务对企业管理的思想、原理、方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的特点
企业管理的特点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一般也还是企业的资本所有者;生产和管理工作主要凭个人的经验办事;工人主要凭自己的经验来操作,没有统一的管理办法;工人的培训,也主要是采取师傅带徒弟的传授个人经验的办法进行。总之,这一时期,还没有完全摆脱小生产经营管理的影响,仍然沿袭着小生产的传统,因而人们又把它称之为传统管理阶段。这种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往往会产生的信息阻隔、信息传递速度衰减或内容失真、决策得不到不折不扣贯彻、指令执行出现严重偏差、企业成本增加、制度繁琐以及组织机构官僚化等,使企业响应市场的能力降低,生存质量不断弱化,逐步走向低劣甚至衰败。
二、企业网络化管理的优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三、四十年代形成的企业组织愈来愈不能适应新的、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美国企业从80年代起,开始了大规模的“企业再造革命”,日本企业也从90年代起进行所谓的“管理革命”。企业流程再造为核心,以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为目标。通过企业流程再造、构建学习型组织,来适应外部环境的巨大变革,企业不仅要做到效率高、质量好,还要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企业信息网建设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管理软件使用的好坏及未来的系统升级,如何建设满足企业网络化管理需要的系统,如何选择应用软件以保证散布的、异质的信息处理点能相互协调、有序、同步地进行工作,才是企业实现网络化管理的重点。企业网络化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精确、实时地反映和准确处理企业的内部活动,实现企业商品“进、销、存、结”的一体化管理。网络化的管理系统是通过商品信息与数据的传递,将进货环节、配送环节、销售环节、结算环节和计划环节有机地统一联系起来。
2.真正实现商品的单品管理。管理者只需在计算机上操作,即可对所经营的成千上万种商品进行准确的跟踪,对投入在经营商品上的每一分钱都有明确的认识和掌握,使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通过对单品销售的跟踪,准确捕获顾客需求,了解商品动态,做好采购什么、从何处采购、采购多少、采购价格是多少的决策分析。
3.有效控制商品的进货,避免商品短缺或重复进货。为了加快商品的流通速度,采取两种订货方式,即自动订货和手工订货。自动订货是,根据商品进货、库存、销售等历史信息,系统自动分析、计算产生订货单据。手工订货是,人为对一次订货量大或特殊性商品进行手工制单。这两种方法的好处是:首先,保障畅销商品不脱销,避免滞销商品过多占用库存,加快库存周转率;其次,由于采购单据号都是系统自动生成的永序号码,可防止漏单、丢单、重复订货、重复进货。
4.优化商品结构,减少资金占用。通过系统中的销售分析、顾客管理,可有效地了解商场顾客群的消费水平、消费趋势以及主力商品的种类、价格和品质;分析不同职业、不同收入、不同年龄段的消费动态,判断各类顾客对商品的需要倾向,从而准确调整商品结构,改变商品价位。同时,通过销售排行,洞察滞销畅销商品、主力高利润商品、淘汰亏损商品,及时改变商品销售方式,调整商品销售策略,以加快商品流转速度,减少商品占压资金,实现顾客、企业双赢的策略。
5.合理控制库存,提高资金利用率。在商场经营中,准确掌握商品的销售情况,调整进货内容,提高商品周转率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因此大厦在系统中设计了可通过计算机系统分析商品周转率、库存上下限、库存报警、安全数量等功能。
6.及时准确地将企业各类信息加工处理,反馈给企业最高管理层,提供可靠、完整、科学的决策依据。每一个成功的商业企业都离不开企业决策者对市场的准确预测和制定成功的发展战略。甘家口大厦决策者通过使用本系统内的决策支持子系统,大大提高了制定计划的科学性。由于企业的业务经营活动、各项计划的核算、统计工作等都利用计算机来进行,使得企业的经营决策有了科学的依据。
三、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必将使传统的企业管理发生新的变化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经济时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企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自然环境与过去相比发生很大变化,资源稀缺,顾客需求更加个性化、多元化。企业管理观念和管理技术随之变化,对传统的管理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要求网络化管理更新观念、变革技术,顺应这一发展趋势,企业新的管理模式就应运而生。电子商务以接近实时动态的速度收集、处理、加工和应用各种商务信息,企业如果不能适应速度带来的变化,继续以过去惯有的思想和作风来处理事务,必将遭到淘汰的命运。电子商务的发展只能使一些速度足够快的企业能够持续生存下去,因为各种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随着新产品开发速度的加快而变得越来越短,市场竞争在某种程度上已演变成速度的竞争、时间的较量,一步落后将会步步被动。对企业来说,速度的加快体现在决策的速度、设计的速度、生产的速度、营销的速度、客户需求响应的速度、物流配送的速度等很多方面。惟有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速度全面上升,才能真正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必将使传统的企业管理发生新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管理思想上,强调高效、敏捷,要求对市场变化作出迅速反应;
在管理体制上,注重各环节的协调、配合和并行工作;
在组织功能上,强调企业领导者的协调、服务和创新,着力培养企业员工的团队精神,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在管理的任务方面,强调以客户的需求为中心,以满足客户需要,赢得客户信任为企业管理活动的出发点。
电子商务的发展促进传统企业从制度上进行改革、完善 ,要求企业不断跟踪相关技术的最新进展,及时开发和引进先进技术,迫使企业更加关注市场的变化,特别是关注网络市场的变化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企业必须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市场创新,才有可能牢牢锁住“核心顾客”,求得生存,电子商务对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应从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方法、管理工具等多个角度进行创新,来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要求企业具有特定的企业文化,形成平等、民主、学习、团队合作、进取的文化氛围,注重员工的利益,体现员工的价值。
四、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管理新模式
互联网是信息与管理技术的最佳结合,其对当代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而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则最为直接和深远。在经营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企业要想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进行管理创新,即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组织、管理方式的等几个方面创新。
1.管理理念创新:知识资本将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人类的经济活动发展到今天,我们已经实实在在地感到“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与此相适应,在企业管理理念上,也正在经历一个新的转折:相对于有形资本,无形资本的重要性日益凸现,知识资本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的最重要的资源。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以其未来学家的深邃眼光较早地洞悉到这种变化的趋势,并将这种由社会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对知识的“赋值”称之为“符号财富”。他甚至深刻地提醒世人:没有人会因为苹果计算机公司或IBM公司的物质资产而购买其股份。起作用的并不是这些公司的建筑物或机器设备,而是其市场推销能力和社会关系、其公司管理的组织能力以及雇员们头脑中的那些突发奇想。它们所代表的不过是另一些象征性符号而已,而且已达到令人惊异的地步。托夫勒的话绝非一个未来学家的奇思妙想,更非要到遥不可及的将来才能在一般的企业中变成现实,在IT行业以外的一般制造业中也早已被富有创造精神的企业家们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年销售额超过20亿美元的耐克(Nike)鞋业公司,在市场上可谓独占鳌头,但它并不直接生产和制造鞋,它的资产是“耐克”商标、生产许可证、市场销售能力和设计开发能力。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可口可乐公司总裁敢夸下海口:“如果可口可乐公司总部被烧毁,它可以凭可口可乐的牌子重新起家”。这些事实表明,传统企业本身的结构、内容和经营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以服务业为特征的知识经济发展迅速。
2.管理模式创新:知识管理将成为企业管理最重要的内容,传统的企业管理主要是将注意力关注于人、财、物、供、产、销等环节,此一时,彼一时,无所谓轻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从物品生产转移到以智慧为基础的服务,从根本上改变了占据经济学思想最长久的一个假设――报酬递减。实际上,在互联网极大普及的经营环境下,以知识为基础的工作和传统的以物品为基础的生产在行为上有非常不同的特点。传统的物品生产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不可避免地会随着有形资产的消耗而逐步缩小。与之有别的是,知识在其自身作用下?(生产、分配、使用)是在不断增长的,它可以创造以前从来不存在的市场,引起并产生更多的创新,因此,应该是“报酬递增”,即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特定市场中的企业,其获得的优势在竞争中也是不断增强的。这些企业在管理行为、管理风格和企业文化等方面都呈现出了有别于传统企业的新特色,在管理模式上事实上正在进行知识管理的新尝试。借助网络技术,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互联网中的环球网进入数据库,还可以利用公司的内部网络获取公司的专业技术知识。从管理模式的角度看,面向知识管理的公司决策者面临着一种根本性的转变,“即从传统的以交易过程、后勤统筹和工作流为关注核心的管理转到建设一个有能力支持沟通、建立交际网络、在工作中学习等内容的系统上来,以行动和知识的创新更快地反馈循环来对全新的经济环境作出反应。”
3.管理组织创新:从金字塔型的等级化的垂直管理到网络型的扁平化的水平管理,美国经济学家钱德勒在其颇有影响的著作《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中的经理革命》一书中曾经写道:“美国现代企业制度的成长过程可以从两个方面把握:一是企业规模的扩张过程;二是资本所有权与管理的分离过程。”然而有必要指出的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是以庞大的规模和集中的管理来更好地控制原料供应,以此来获得较高的效率。但在互联网广泛应用和普及的经济背景下,企业管理是靠不断找出市场需求以及解决办法之间的联系。成功的企业所提供的价值大多来自有待解决的市场问题所需要的专业研究、工程和设计服务,识别问题所需要的专门销售和咨询服务,以及把上述两个方面连接起来的专门化战略,加上金融和管理服务。只有这种价值才不易被模仿。所以,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创新和服务将代替控制和管理成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4.管理方式创新:从消极地适应市场到积极求变创新,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计算机科学家张亚勤先生最近曾经说过:“计算与通信的有机结合是网络革命的最大特征。Internet的蔓延使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于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的无限联通。”张先生的话是不无道理的。在这复杂多变的新形势下,企业经营的内外部环境的前景充满着不确定因素。互联网正在覆盖管理空间,管理的范围已经从本土进入全球,管理文化从同质交流进入与异质共存,管理对象从现实世界进入虚拟世界,管理组织从垂直进入水平状态,管理指令从日常语言到网络语言,管理内容从主要对生产要素的管理到对知识要素的管理,这对企业管理方式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更高的要求。在这种经营环境中,企业的兴衰成败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经营者能否具有审时度势、举重若轻、应付自如的素质。在网络化时代,企业经营者必须破除安于现状、满足于现状的保守思想,消极地适应市场,企图守业,已难以为继。企业生存发展的唯一机遇存在于变革之中,其核心在于创新。
总之,现在的企业间的竞争,已进入更高层次的竞争,即管理上的竞争。这意味着,谁对市场变化反应敏捷,谁拥有管理网络及销售网络,谁就能赢得市场和顾客。在这种背景下,劳动分工原理在某种程度上已过时,现代化集成管理将成为现代企业的标志。这种集成已超越了一个工厂或企业的范围,它将扩展到整个供需链中所有的环节。“现代化集成管理”思路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管理手段,将现有传统工艺和职能部门尽量集成起来,追求整体效率和效益的提高,提高企业的整体柔性,并减少库存,使企业具有低能耗、低物耗、高效益、高应变的能力。企业应在实现“现代化集成管理”过程中,追求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高度统一,并意识到实现“现代化集成管理”是企业由“传统商业企业”改变为“现代化企业”的途径。从而要实现上述变革,就需要依靠高效率的、强有力的网络化管理系统。商业企业只有实现了经营决策层、管理调度层、命令执行层的信息有机集成,才能及时调整进货商品品种和数量,调整商场营销策略,最大程度地满足市场需求,达到企业现代化集成管理目的。
参考文献:
[1][韩]申光龙,谭俊荣.企业管理新范式的探索[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1.
[2]姚国章.电子商务与企业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篇6
关键词:大数据;电子商务;企业管理;模式改革;发展规划
在当前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下,企业发展实施电子商务的模式成为必然现象,然而,电子商务给企业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更好地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创新电子商务企业管理模式和确定企业发展方向,需要企业做出重要的发展规划。结合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企业逐渐重视管理模式的创新,适应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特点,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优点,并构建优秀的电子商务团队,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更有效地促进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需要深刻研究合理的、有效的、科学的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管理质量,促进企业长久稳定的发展。
1大数据技术的基本分析
1.1大数据技术的基本概述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大数据技术成为新的热门技术,它是一种搜集规模巨大的软件工具,并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信息的获取、管理、处理和整理等工作,对数据进行追踪和观察,并预测分析出某些数据信息的真实意义。一方面,大数据技术不仅有庞大的数据库资源,还能搭建数据分析框架,比如企业结合大数据技术能够定位产品信息,并进行相关的产品营销、管理等工作指导。另一方面,大数据技术分析出的某种数据意义,有助于企业进行详细的数据分析,并灵活运用到企业发展中,使得企业实现盈利的目标,从而扩大企业的发展规模。电子商务企业面对庞大的数据信息,必须依赖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分析,有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
1.2大数据技术的基本特点
大数据技术是一种特殊的网络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搜集大量的数据信息,并同时进行数据处理、数据挖掘、分布式数据库等信息管理,形成具有大量的网络资源、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低密度价值型和超强的真实性等特点的大数据技术。除此之外,大数据还具有可变性、复杂性等特点。其中,容量是指无论数据大小都能决定数据的价值性和真实性;速度是指大数据技术获取信息的速度;可变性是指大数据进行信息处理过程中,存在妨碍信息管理的过程;复杂性是指数据库信息资源量巨大,信息来源渠道比较复杂;价值性是指运用大数据技术,以最低的成本创造最高的产业价值;真实性是指大数据内的庞大数据都是真实存在的,随时随地能够查到,保证数据的可靠。电子商务企业的管理模式结合大数据技术,能够有效获取客户的消费信息,定位消费标准,并进行消费记录,构建合理的企业管理模式,从而扩大企业的发展规模,有效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大数据背景下电子商务企业管理的影响与挑战
2.1大数据背景下电子商务企业管理的影响
在大数据发展的背景下,电子商务慢慢兴起,但是在兴起过程中给企业发展带来了很多影响。第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借助大数据技术可以进行信息分析和统计,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有助于企业发展。第二,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能够为电子商务企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大数据技术还能预测研究对象的信息,精准掌握客户信息,使信息及数据的提取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使电子商务企业快速、准确地获取客户信息,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对电子商务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有效帮助。
2.2大数据背景下电子商务企业管理中面临的挑战
目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形势错综复杂,在这种发展情况下,电子商务企业管理中遇到了更大的挑战,如果想要改革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模式,就需要结合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促进企业发展。但是大数据技术发展过程中,仍有很多数据安全问题难以解决,所以电子商务企业应该及时解决大数据存在的安全问题,充分利用传统的数据统计、分析、储存等方式保障信息安全,同时做好客户反馈信息记录,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保证工作效率。除此之外,电子商务企业还要对收集的客户信息做好数据库管理,并与客户签订信息保密协议,同时防止黑客侵犯客户信息数据库,保障客户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能够促进电子商务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大数据背景下电子商务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随着电子商务企业的蓬勃发展,大数据技术为企业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合理运用大数据技术,能促进电子商务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电子商务企业管理过程中,我们很难跟上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因此电子商务企业管理工作对企业发展十分重要。运用电子商务企业管理模式改变传统的企业管理结构,逐渐扩大企业发展模式,同时结合互联网技术,有效提升全球经济发展,并减少企业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节约了企业成本,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在电子商务企业管理工作中,大数据技术能够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提升工作水平。构建和完善电子商务企业管理工作,并适当调整企业管理模式,有助于电子商务企业管理工作的长期发展,保证企业管理水平与时俱进地发展。结合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电子商务企业管理工作开展得更全面,有效地掌握了客户的消费信息、消费需求及消费数据等,并根据客户的消费情况掌握客户的喜好进行消费标签。结合不同的消费标签,采取具有针对性的营销方案,能更好地服务于消费者,同时激发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在当前电子商务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电子商务企业在保证自身市场营销的能力范围时,需要注重针对性的客户消费信息推送。通过客户信息的关键词搜索,并结合大数据技术,电子商务企业可以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消费服务,有助于提高电子商务市场的服务质量。除此之外,电子商务企业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消费者的实际消费行为,为消费者提供专业的消费支持,使消费者获取更多的消费体验,促进电子商务企业品牌形象的发展。另外,电子商务企业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可以详细记录采购信息,并掌握产品供应商的实际情况,对出现的突发状况及时作出解决方案,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有效提高了电子商务企业的竞争力。而且,在产品采购过程中,除了对产品质量、数量、运输等方面进行管理,还可以帮助采购员掌握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并科学、准确地构建采购计划,减少经济损失和产品损失,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企业成本。
4大数据背景下电子商务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思路
4.1构建各大企业的合作关系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电子商务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我们需要重视各大企业之间的合作,开展企业共同发展模式,扩大企业发展空间,并做好企业宣传工作,树立优质的企业品牌。目前,电子商务企业处于萌芽阶段,应该扩大市场范围,促进同行企业合作,这样不仅能提高企业的影响力,还能在优秀企业的带领下扩大知名度,满足资源共享的发展需求。通过同行企业的合作发展,能提升中小型电子商务企业的经营水平,提高企业的管理质量,并降低企业市场风险值。在电子商务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实现互利互惠的多方面合作关系,有效地减少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加了企业的客户群体数量,扩大了企业的消费范围,并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提供有效的营销方案,给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4.2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
在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背景下,如果电子商务企业想要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并提升企业发展水平,就需要对大数据技术进行不断探究和分析,充分掌握大数据技术的特点和发展需求,构建适应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电子商务企业应该充分应用大数据技术,确定企业发展目标,改革企业发展模式,合理规划企业发展计划。通过对大数据技术的分析和挖掘,积累大量的企业产品信息和消费者信息,电子商务企业对该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合自身发展方向制定发展攻略。另外,运用大数据技术,有助于电子商务企业对市场需求做出预测,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结合预测结果完善企业经营模式的管理,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实现电子商务企业的长久性发展。
4.3改革创新管理工作模式
对于电子商务企业发展来讲,合理的管理模式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电子商务企业管理工作中应重视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构建专业性和多样性的营销方案,有助于电子商务企业快速适应市场发展趋势。通过大数据技术对企业发展的分析,明确电子商务企业的市场需求,并结合客户的消费特点和需求,制定多元化的营销方案,为客户提供不同的产品营销方案,提供良好的服务。另外,在市场营销过程中,根据客户需求特点进行大数据分析,总结分析结果并做出客户需求预判,针对预判结果制定符合客户需求的营销方案。电子商务企业对实际营销方案管理时,需要结合大数据技术的特点,及时调整和修改营销方案,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作用,为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消费体验。
5大数据背景下电子商务企业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5.1电子商务企业财务管理模式
在大数据环境下,电子商务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需要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这样才能满足网络时代的发展,紧跟大数据时代的步伐,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发展速度。通过结合大数据技术,改革财务管理模式,具体做法如下:(1)根据电子商务企业发展需求,构建科学的、合理的财务管理体系,同时制定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发展策略。(2)对电子商务企业的财务进行整体规划,并制定财务风险解决方案。在电子商务企业管理工作中,财务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关乎着企业能否顺利发展,尤其是在大数据发展的背景下,财务信息管理能够促进电子商务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想要保证电子商务企业长久发展,需要做好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确保企业财务工作正常运行,保证企业的安全。
5.2电子商务企业市场营销管理模式
在电子商务企业发展过程中,市场营销部门的工作是整个企业的核心,支撑着企业发展,因此需要合理规划市场营销模式,改革营销管理模式,具体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运用大数据技术搜集客户的消费数据,分析客户的消费需求和消费爱好,从而确定客户的消费标签,通过不同的客户需求设置不同的消费标签,并针对特点构建营销方案,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消费服务。第二,帮助消费者确定消费方向和消费目标。基于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有效解决了消费者难以确定消费目标的不足,消费者通过关键词搜索随时随地能快速查找消费目标,并结合大数据技术提供个性化服务。第三,电子商务企业通过对客户消费情况进行追踪和分析,准确掌握消费者的消费目的,为消费者提品信息服务、售后服务、物流信息跟踪服务等,从而提高消费者的消费体验,最终提升电子商务企业市场营销水平。
5.3电子商务企业采购管理模式
对于电子商务企业而言,不仅是一个销售平台,还能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随着大数据的发展,电子商务企业的产品采购也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各大网络销售平台进行产品对比,随后与相应的产品供应商进行产品质量、产品价格和产品运输等信息的收集,严格筛选合格的供应商。同时,结合大数据技术,在电子商务企业采购管理过程中,通过客户的消费数据,分析畅销的消费产品,采购部门将对产品进行对比分析,并建设出符合营销部门的采购清单,合理规划采购计划,避免采购产品浪费,节约企业成本,从而促进电子商务企业的不断发展。
6结语
篇7
[关键词]经济结构;转型发展;企业;工商管理;模式分析
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构体系的不断变革,我国的现代企业在日常的运行、生产过程中既拥有较多的发展机遇,也存在着一定的经营风险。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企业更好地发展,实现更高效益的取得。我国的企业需要依据时展的需要加强对于商管理模式的运用,从而由此实现了对于企业的优化管理,带动企业更高效益的取得。文章基于此,分析探讨现代企业在经济结构转型发展的状况下如何借助工商管理模式实现自身管理水平的提升,并就企业工商管理模式的意义进行分析。
1企业工商管理概述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我国的企业在日常运行的过程中加强了工商管理工作。所谓的工商管理指的是企业借助管理知识以及技术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综合交叉运用的过程中。目前,企业工商管理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主要设计到运营管理、战略发展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诸多方面,而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企业的管理部门往往还需要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社会活动等项目,从而实现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企业获得更高的目标。一般而言,企业开展工商管理工作,能够最大程度地促进我国企业经营效率的提升,并推动企业管理水平以及经济效益的增加。不仅如此,该项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也能够确保企业推动管理知识的应用以及普及,从而带动相关岗位的员工获取到更为丰富的管理知识以及理念,确保企业在正确的方向发展,并由此保障企业能够适应市场竞争、发展。
2企业工商管理的特征
作为我国企业发展、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工商管理工作开展的质量好坏,往往会对企业日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企业需要合理开展工商管理工作,并对工商管理工作的特点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从而促进各项效益的取得。关于企业工商管理的特征,笔者进行了相关总结,具体内容如下。目前,我国的各规模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作业的过程中都加强了对于企业工商管理作业的开展。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的工商管理作业为了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往往开展了更深层次的管理工作,并在日常的工商管理过程中树立起长远战略管理目标。此外,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往往注重营销管理工作,并以此为核心实现了企业各部门、各员工之间的协调,从而带动企业资源、社会市场资源的合理分配,最终实现了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高利润的目标。再者,企业重视财务管理、会计管理作用,并由此实现了对于企业动态发展状况的关注,最终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督以及管理。企业为了促进工商管理目标的实现,其往往需要带动企业员工积极性的提升,从而实现整个工作效率以及质量的提升。不仅如此,为了确保企业工商管理工作不与时代脱轨,企业还需要依据时展的趋势,加强对于各类管理工作的引进,从而实现管理活动的高效开展。目前,我国的大部分现代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工作时,往往将其作为一门特殊的艺术进行操作,并实现了企业的精细化经营、管理。为了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的企业在工商管理的过程中往往重视最终企业文化的建设。
3企业工商管理发展模式
目前,我国的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往往都是依据中国的传统文化而开展管理工作。事实上,伴随着我国千百年的商业文化的发展以及传承,我国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已经深入企业家的骨髓。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企业工商管理的人员往往借助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开展工作,并在强调中国文化运用的同时,也开始关注现代企业作为世界经济主体的一部分而采取国际化视野。总而言之,在技术发展更迭较快以及开放程度加深的背景之下,我国的企业需要在传承本国的管理文化以及经验的同时,加强对于国际化特点的关注。但事实上,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却过分地重视国内文化特色管理模式的推行,进而导致管理工作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不利于相关效益的取得。为此,企业需要依据时展需要开展工商管理模式的发展以及革新工作,并从现行的各类企业工商管理模式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并实现更高经济利润的提升。总之,企业的管理人员需要将各种不同的企业的工商管理模式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其利弊,着力破除“唯上是从”的陈规陋习,建立合理合法的企业经营战略和决策制度。
4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特征
作为国民经济要素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下所形成的具有关联的有机整体,经济结构大多分为六大部分,分别是:产业结构、分配结构、交换结构、消费结构、技术结构、劳动力结构。目前,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日益加深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的变革,我国的经济结构处于转型期。关于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特征,笔者进行了相关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4.1消费需求引导经济结构的转型
随着我国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我国社会居民的消费需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革,传统的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需求的经济结构已经无法适应时展的需要,故而需要有关部门进行改造。此外,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变革,我国的居民的消费需求旺盛、多样化,故而促使经济结构转型向着个性化、多元化的消费需求进行,释放扩大消费潜力,培育新引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的民俗差异较大,故而实现了我国居民消费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并形成了消费多样化的消费模式,从而促使消费结构转变,带动经济结构转型。此外,作为经济结构的组成部分之一,消费结构的转型也出现了新特征。目前,我国的消费结构逐步朝着“住、行、学、乐”的方向发展。这种变化往往能够诱发产品结构的转型、变化,进而进一步提升经济结构转型。近年来,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日渐提高,从而实现了其购买力的增强,有助于促进消费结构的转型,加速经济结构转型。
4.2投资需求引导的经济结构转型
伴随着我国消费需求的不断变更,我国的社会投资需求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革,从而实现了经济结构的转型。一般而言,为了进一步满足我国社会居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我国的企业需要以此为基础转变自身的投资需求,从而实现了对于各类适销对路产品的生产,从而实现了经济结构的转型。不仅如此,伴随着我国发展战略的不断变更,我国的投资需求也呈现出不同的变化。一方面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投资需求的逐步增加,导致了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另一方面则是我国区域发展战略投资需求的增加而导致的投资、经济结构转型。新技术、新产品投资需求的增加也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一般而言,为了进一步促进新技术、新产品的创新以及生产,工作人员还需要加强对于资金、劳动力、技术的投入,从而引起产业、经济结构的转型。最后,我国社会事业投资需求的进一步增长,也会导致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完善以及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政府部门加强了对于教育、卫生、医疗等社会事业投资的增加,继而导致投资、人员、就业、材料等结构等的转型,引起产业结构。
4.3出口需求转变的经济结构转型特征
目前,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日益提升,对外经济往来也较为频繁。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国出口需求的转变也进一步导致我国经济结构出现转型的状况。目前,我国的出口需求主要包括:出口商品、出口劳务、出国旅游以及对外投资。通过相关的调查分析可以得知:我国的出口仍旧处在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的发展状况,而出口结构的内容、方式等因素的变革,也促使我国的经济结构出现转型的状况。在这样的状况下,我国的出口商品朝着高附加值方向转变,而对外投资无论在资金投入以及投资领域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此外,我国的出境旅游人数也大幅度增加。这些状况的出现往往能够实现我国出口结构、投资结构的转型,并由此促进三次产业发展的开展,引起经济结构转型。
4.4资源环境约束的经济结构转型新特征
事实上,相关的调查研究显示:资源环境约束状况的出现往往能够促进能源、交换、产业等结构的变化,并由此实现了经济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改革以及新特征的出现。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水平的提升以及我国人口的增加,导致我国资源、生态环境空间承载负荷达到上限,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国的政府部门加强了对于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贯彻,并由此加强了对于绿色经济发展模式以及技术方法的运用。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各企业加强了对于节能减耗工作的开展,并进一步放缓工业发展速度比以前慢,加快商业等服务业发展,从而实现了我国交换结构、产业结构以及能源结构的转型,最终由此促使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变化。
5企业工商管理模式的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以及变革,我国的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面临着风险与调整,为了进一步实现企业的优化发展,我国的企业加强了企业管理工作。关于企业工商管理模式的作用,笔者进行了相关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5.1实现企业成本的降低
我国的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作业的过程中,往往能够实现企业运行成本的控制以及降低。在这一过程中,企业通过采取先进的管理理念以及技术方法能够实现企业管理流程的进一步优化以及精简,从而实现了企业管理工作的质量以及效率的提升,并由此带动各类资源的合理配置,降低了企业成本。
5.2建立正确的发展目标
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作业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依据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而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企业的管理人员能够进一步明确企业的发展状况,并以此为基础合理制定企业的发展目标,规避发展道路不明确而造成的不利影响。
5.3挖掘员工的潜能
伴随着我国企业在生产、运营的过程中开展工商管理工作,其有助于促进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升,并以此为基础促进企业人员潜能的挖掘。一般而言,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的工作时,往往会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一步明确,并以此为基础合理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从而实现对于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的调动,确保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进而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5.4了解、掌握企业财务状况
企业开展工商管理工作往往能够进一步帮助其了解自身的财务状况,从而以此为基础实现资本结构系统的制定。不仅如此,伴随着企业管理人员对于财务状况的了解,其能够更好地开展运营工作,并为各项经济活动提供保障,明确划分企业资产结构,确保企业可以合理投资。
6我国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的企业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更高效益的取得,其加强了对于企业工商管理工作的开展。但事实上,由于企业自身能力的不足以及实际环境的限制,导致企业的工商管理工作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关于我国企业工商管理现状,笔者进行了相关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6.1企业管理水平较低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下,企业为了谋求更高的经济效益往往需要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以及能力。但事实上,我国的大部分企业在运营、发展的过程中往往缺乏相互协调的意识,且未能够主动去挖掘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而导致企业的各运行环节缺乏有效的协调,进而导致管理机制的效益受到阻碍,无法实现企业的经济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此外,我国的企业由于忽视了企业管理的重要性,故而导致企业的管理水平以及市场竞争力的低下,最终导致其无法适应经济结构转型的趋势进行自我管理模式的调整,最终导致各类问题的出现。
6.2企业缺乏定位自身发展方向
作为我国现代企业的发展依据,企业只有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以及定位,才能够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带动更多效益的取得。但事实上,我国的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过分重视对于企业利润的关注,进而忽视了自身定位工作的开展,故而导致其无法适应时展的需要。此外,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工商管理理念的丰富,我国企业的工程管理理念以及模式都获得长足的发展。但是部分企业仍旧采用传统的理念以及方法进行管理,故而导致管理效率低下,甚至出现事倍功半、适得其反状况的出现。
6.3企业缺乏把握、开拓市场能力
目前,我国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市场需求与企业经营模式结合方法的运用,从而导致企业各生产环节的衔接、沟通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不利于企业依据市场需求进行产品的设计、生产,容易出现盲目跟风问题的出现,促使企业无法有效地依据市场的规律以及特点开拓新市场,最终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导致其无法有效地适应市场竞争状况。
6.4企业的管理水平受到生产力水平的限制
基于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状况可以得知,我国的企业规模仍旧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只有部分的中小企业的生产力以及发展水平不亚于世界发达国家的大型企业。国外的企业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国家政府的支持,故而其有精力、资金去开展工商管理工作。但是我国的企业本身的规模较小、发展水平低,故而无法为企业的工商管理工作开展提供资金,最终导致其管理水平以及企业资源利用率的降低,不利于企业处理各类问题,进而阻碍了其获得更高的经济利润。
6.5企业工商管理活动缺乏创新精神
作为知识经济时代,我国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从而实现各项工作流程的简化,提高工作效率。但是目前,我国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往往缺乏创精神。这种缺乏创新主要体现在工商管理模式上仍旧借鉴国外的先进模式,导致企业的实际运行状况与该模式存在各种不适应的状况,最终导致企业完整管理模式难以实现,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6.6管理体系的不健全
通过对于我国各企业进行实际的调研分析可以得知:尽管我国的企业逐步开展了工商管理工作,但是其往往忽视对于工商管理体系的构建,进而导致企业的管理人员无法依循相关的制度流程进行具体的工作,进而导致管理实施、监督、检查等工作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最终阻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获得。
7企业工商管理模式开发的准则与路径
7.1企业工商管理模式开发的准则
7.1.1坚持以人为本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资源逐渐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因素。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国的企业在制定工商管理模式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于以人才为本原则的遵循。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为了进一步提升企业运行效率以及质量的提升,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需要进行人才的招聘,并借助规范化、系统化的训练,让其参与到企业工商管理模式实践中,为企业实现更多的价值。此外,企业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之下,还需要了解到员工的诉求,并在重视人才价值的同时,给予其适当的人性化关怀,实现其能力的充分发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7.1.2强调效率与公平并举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我国的企业在运行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这样的状况下,企业需要确保员工的利益,保障其处于健康向上的运行氛围中。除此之外,企业还需要开展绩效考核工作,对工作优秀的员工给予适当的奖励。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适当地提高福利待遇,从而确保员工具有归属感,带动其工作积极性的提升,实现了公司运营效率的提升。
7.2工商管理模式开发路径
7.2.1以市场为依托现代企业在开展各类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其主要的目的在于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国企业在开发工商管理模式的过程中,需要以市场为依托,围绕我国市场经济的状况以及特点进行相关的操作。在这一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确保工商管理模式的灵活性。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开放程度的日益加深,我国的经济市场环境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征。基于此,为了确保我国企业能够适应这一状况,企业的管理部门在制定工商管理模式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于市场多变特点的分析,从而灵活地建立现代工商管理模式,为管理人员预留更多的操作空间,规避工商管理模式疏漏而导致的损失问题。此外,企业还需要强调工商管理模式的规范,从而借助卓有成效的体制机制,实现对于企业管理人员的行为规范,规避企业损失问题的出现,从而有助于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7.2.2以法律为准绳伴随着我国时代的发展以及法制制度的健全,我国的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模式的过程中,需要以法律为准绳,严格依循我国的有关法律法规开展工商管理工作,杜绝恶意竞争、暗箱操作等行为的出现。一般而言,企业为了促进该项目标的实现,促进企业运行效率以及质量的提升,其需要在工商管理模式构建的过程中邀请法学专业人员参与其中,确保各项规章制度不与法律冲突。在此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尤其注重企业预算、核算制度的法律性,并在律师的指导之下开展章程工作,务必保证其与法律相符合,避免后续工作当中为公司的正常运转带来阻碍。
8经济结构转型发展下企业发展工商管理模式的对策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企业的发展以及更高效率的取得。我国的企业需要进一步优化工商管理模式。关于经济结构转型发展下企业发展工商管理模式的对策,笔者进行了相关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8.1强化工商管理人才培养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获得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谋求更高的经济利润以及社会效益,其需要加强对于优秀管理人才的招募以及引进,从而确保工商管理作业的效率以及质量得到提升。目前,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的企业需要开始注重知识资源,提高对人才的培养,并为管理人才提供各类培训的机会,确保其管理能力以及素养能够适应时展的需要,最终为企业管理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8.2突破管理理念
在传统的经济模式之下,我国的企业大多采取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工作,进而导致我国的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资源浪费,不利于企业相关效益的取得,并导致企业形成高消耗、高收益、高产出工商管理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国的企业需要加强对于传统管理理念的突破以及改进,并从自我封闭的管理理念中挣脱出来,加强对于国内外先进的工商管理理念的学习以及借鉴,从而由此实现自身管理能力的提升,促进产业转型,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8.3进一步完善企业管理制度
此外,企业的工商管理人员在相关作业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于企业实际状况的全面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管理制度的制定,从而实现企业管理效能的充分发挥。一般而言,企业在制定工商管理制度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于各岗位职责的明确,并带动各类激励制度的构建,确保企业的管理人员能够贯彻落实各项管理工作。其次,企业还需要加强人性化的管理,确保各项管理制度符合“以人为本”的原则,凡事紧紧围绕企业工作人员来展开,切实维护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
8.4加强企业工商管理模式探索
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的有关部门以及人员需要确保企业工商管理工作围绕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开展。具体而言,企业需要依据时展的需要,加强对于高素质人才以及高新技术的引进、运用,从而实现了企业工商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另外,企业还需要以人才培养为基础,加强对于企业各部门职责的分析,安排管理人员进行实践学习,从而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促进企业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并结合企业的发展需求,做好重点、全面培养工作。除此之外,企业在探索工商管理模式的过程中,还需要对我国现行的工商管理制度进行分析,并由此确保企业制定的相关体系能够实现企业工商管理问题的高效解决,并由此实现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提升,实现更多的经济利润以及社会效益的取得。
9结论
目前,我国的经济结构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革,而企业为了获得更高的效益,也需要加强工商管理工作。本文基于此,分析探讨了企业工商管理的内涵以及特点,并就企业工商管理发展模式进行了论述。此外,笔者还论述了导致我国经济结构出现转型的四大原因,并对企业工商管理模式的作用、我国企业工商管理现状以及企业工商管理模式开发的准则与路径、企业发展工商管理模式的对策(强化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突破管理理念、进一步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加强企业工商管理模式探索)进行了论述。笔者认为,随着相关措施的落实到位以及相关措施的发展,我国的企业工商管理模式必将获得长足的发展,并由此实现了我国企业的发展,并由此谋求更高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实现我国整个经济环境的优化,确保我国经济的繁荣。
参考文献:
[1]张婷婷.浅谈经济结构转型发展下企业工商管理模式的对策[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6(31):48.
[2]牟青梅.经济结构转型发展下企业工商管理模式的对策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6(9):139.
[3]田文茂.经济结构转型发展下企业工商管理模式的策略探究[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6(2):50.
[4]赵文胜.经济结构转型发展下企业工商管理模式的对策[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4(4):49.
[5]谢冰玲.谈经济结构转型发展下企业工商管理模式的对策[J].经济视野,2013(16).
篇8
Key words: lean management;process;system;benefit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8-0235-02
0 引言
精益思想的核心就是要消除一切不必要的浪费、用最小的投入创造最大的价值。近年来,烟草商业企业虽然通过实施质量体系贯标、引入对标管理、开展基层创优、管理创一流等活动不断推进企业管理,但随着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出现新常态,烟草商业企业在卷烟销量、结构增长方面的空间将逐渐趋小,这些“倒逼”效应的出现,需要烟草商业企业全面深入推行精益管理模式,积极构建企业新的发展支点。
1 精益管理的起源与兴起
1.1 精益生产的起源
精益思想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二战结束不久,以美国福特汽车为代表的汽车工业通过流水线、少品种、大批量的方式生产汽车,这种生产方式通过规模效应带动成本降低,由此带来价格上的竞争优势,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汽车工业生产模式。与当时处于顶峰状态美国汽车工业相比,日本的汽车工业则处于相对幼稚的阶段,丰田汽车从成立到1950年的十余年间,生产的汽车总量不及福特汽车一天的生产量,同时还面临资金不足、技术落后的严重困难。以丰田相佐诘、大野耐一等人为代表的丰田管理者们,在调查研究分析之后,放弃了福特汽车生产模式。在经过不断的努力探索之后,逐步创立了独特的多品种、小批量、高质量和低消耗的适合日本国情的汽车生产方式。而70年代的石油危机,将西方经济拖入缓慢成长得黑暗期,大批量生产的弱点开始日益明显,而丰田汽车的业绩却在节节攀升,由此引发世界瞩目。
1.2 精益思想的兴起
在经历过惨痛失败以后,美国汽车工业终于认识到以福特汽车为代表的大批量生产方式已落后于日本丰田的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方式。1985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组织世界上17个国家的专家、教授,花费了500万美元,用了近5年的时间对90多家汽车厂进行研究分析,并于1992年出版《改造世界的机器》一书,把丰田生产方式定名为精益生产,并对其管理思想的特点与内涵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由此,精益管理由最初的在生产系统的管理实践成功,已经逐步延伸到企业的各项管理业务,也由最初的具体业务管理方法,上升为战略管理理念。
1.3 精益思想的核心
精,就是少投入、少消耗资源、少花时间,尤其是要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投入和耗费。益,就是多产出经济效益,多产生价值。精益思想的核心就是消除一切无效劳动与浪费,以较少的投入,较少的人力,在较短的时间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它把目标确定在尽善尽美上,通过不断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强生产灵活性、实现无废品和零库存等手段确保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
2 烟草商业企业面临的挑战
2.1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到与过去30多年高速增长期完全不同的新常态,增速换挡回落,从过去的两位数高速增长转为7%的中高速增长。未来经济更多靠效率提升,主要取决于技术进步、结构优化、管理改进、劳动力素质提高和制度变革五大因素。
2.2 烟草商业企业面临的挑战
烟草行业通过近十年的高速发展,同样面临着我国烟草商业企业在经过前些年的高速发展之后,不得不面对“规模增长逼近拐点,结构提升空间日趋狭小,品牌价值扩张存在难度,整体发展效益增长面趋窄”的局面,继续依托卷烟销量增长和结构提升的发展思路和模式受到极大的考验,继续依靠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增长已经难以为继,转型升级和挖掘潜力势在必行。
3 在烟草商业企业实施精益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3.1 烟草商业企业经营管理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烟草商业企业在经营管理中,一直坚持生产经营和企业管理“两手抓”,积极推行“管理创一流”和“体系建设创一流”工作,不断夯实发展的基础,在基础管理、体系建设、目标管理、对标管理、创新管理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企业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有力支撑了行业“卷烟上水平”战略的推进,但与一些标杆单位相比,烟草商业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各项工作中还存在资源浪费、流程冗长、效率低下、协调性差、沟通不顺畅等问题,大企业病现象依然存在。而要解决这些问题的行之有效对策就是引进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方法。因此,构建并推行精益管理模式,不仅能够促进成本最低、质量最优、效率最高,而是能够实现客户和企业都满意的质量,成本与效率的最佳配置,供应链价值的一体化成长。
3.2 在烟草商业企业实施精益管理的必要性
构建企业精益管理模式是强化烟草商业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部署,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实需要;是改变传统管理理念和行为模式,推进管理创新,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方法、向管理要进步的重要举措;是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企业效益的有效手段;是全面提升水平,挖掘企业发展潜力,转变企业发展方式,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对破解烟草行业“三大课题”,转变发展方式,提高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 烟草商业企业精益管理模式的构建
4.1 设计思路
烟草商业企业应紧紧围绕“精益管理做除法”,瞄准“向精益要效益”工作方向,以实现精益管理全覆盖为主要任务,以夯实精益管理体系建设为基础,以流程梳理为主线,以解决企业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为重点,以现代先进管理理念为引领,通过文化引领、流程优化、机制保障、目标管理等措施,实现消除浪费,降本增效目标。
4.2 模式框架
4.3 实现路径
①以文化为引领,打造员工精益思维。深入构建以精益思维为导向的企业文化,为企业文化注入新的内涵,持续将精益意识、理念贯穿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所有过程和所有环节,营造和形成全体员工认同的精益价值观,发挥理念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坚持正确的激励导向,让员工从精益行为中受益,调动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精益企业文化内化于行为和习惯,形成企业内部高效的精益运作机制,使精益管理真正成为全体干部员工的行为方式。
②以流程为载体,持续优化管理活动。高度重视精益改善项目对业务流程的优化作用,力求将其融入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培育以流程为导向的管理行为和组织行为,持续优化管理活动。一是识别价值流,发现无价值活动;二是优化价值流,减少无效管理;三是固化价值流,构建精益流程体系。
③以制度为保障,完善精益管理体系。全力推动精益制度在管理上的全覆盖和精益标准在岗位的有效执行,提高自我完善和自我改进能力,构建科学的精益管理体系:一是完善制度,确保精益有制可依。把精益管理作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事关企业发展的全局性、基础性工作来考虑,纳入企业战略发展整体规划来布置,着力强化精益管理的组织保障,从政策、资金、人员等方面为推进精益管理提供保障,建立精益项目管理机制、成果固化机制、精益评价体系、激励晋升机制。二是围绕精益思想进行优化整合,启动制度文件“流程同步机制”,通过制度的合并、简化、废止和修改实现对制度文件的梳理、整合、优化,不断完善和修正制度体系,保证制度体系最大限度为实施精益管理提供指导和保障。三是加强监督,确保文件执行到位。加大对价值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检查力度,加大制度执行力盲点区域监督力量,防止制度模糊处理或者变通执行制度。
④以效益为导向,构筑精益管理目标。实现精益管理目标,重点把握明确目标、效益为先、激励导向。明确精益目标,建立和动态调整精益目标、对标指标体系,细化精益管理目标,促使业务各项工作沿着精益方向、按照精益标准执行。坚持效益为先,以客户价值为导向,实现客户价值增值,凸显向管理要效益,最终实现减少浪费、提升效益的目标。注重激励导向,探索构建精益目标绩效考评体系,有效实施精益绩效考核评价。
5 案例分析
马鞍山烟草公司紧紧围绕行业“精益管理做除法”要求,以消除浪费、优化服务、提升效率和效益为目标,以精益营销、精益专卖、精益物流、精益机关等领域为重点,全面导入精益思想,有序推进精益管理,2015年,企业通过实施精益管理,各项业绩取得了明显成效:
①税利增幅同比增长;②分拣设备有效作业率达95%以上;③送货响应时间≤24小时;④存销比达标率95%;⑤销售费用率≤1%;⑥市场监管力度指数增幅≥20%;⑦机关年消除浪费流程数5%以上。
6 结束语
篇9
关键词:TAFE 连锁经营管理 能力标准 关键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2-140-02
笔者在2010年10月17日至2010年11月16日,随中国高职高专院校后备干部考察团一行19人赴澳大利亚进行培训,全面考察了澳大利亚西悉尼TAFE学院的职业教育的培训模式、教学管理、质量评估、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校企合作、实训、成绩考核与证书发放等,尤其是对澳大利亚西悉尼TAFE学院的商业管理专业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对TAFE模式在我国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如何借鉴进行了研究。
通过对西悉尼TAFE学院的考察学习,对澳大利亚的TAFE教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澳大利亚TAFE教育是一个完善的全国统一体系,该体系由行业和政府引领,公立和私立职业院校并存,以高质量的全国培训框架为指导。澳大利亚提供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机构有三类:一类是公立的。即由联邦或州举办,如各类技术和继续教育学院、移民教育服务和农业学校等。第二类是社团性的。如社区成人教育中心及团体间具有技术共享性质的双边或多边培训合作。第三种是私立和企业内培训机构。这三类机构中,公立院校占主导地位,其它两类只作补充。职业教育与培训任务主要由TAFE学院来完成。TAFE就成了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代名词。TAFE是澳大利亚技术和继续教育(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的简称,在澳大利亚本土,TAFE课程得到各行业、雇主及大学的广泛认可。TAFE学院也正与其他国家的理工学院、教育部门、大学、雇佣机构及专业团体广泛接触,使修读澳大利亚TAFE课程的海外学生所取得的学历资格可以获得其国家的承认。
据统计,在澳大利亚,TAFE学院和设在社区的成人培训中心、企业或私营机构的教学点共有1300多个,其中可颁发文凭的正规TAFE学院有200多所。每年有120多万学生在TAFE就读,是全澳大学生的1.7倍。TAFE学院除正规全学时课程外,还按需求为成人和各类求职、在职人员开设短期课程和培训,期限从几周到几个月不等。澳大利亚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工商界都十分重视在职人员的培训和知识技术更新,每年接受TAFE培训的工薪族达在职人员数的80%以上,有些特殊行业甚至达到90%。
20多年前,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与中国现在的状况相似,重理论、轻实践,有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着学校与社会、企业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整个职业教育体系建立于八个州立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之上,缺乏一致性,整个体系是由供应驱动,而不是需求驱动;以供给为导向,而不是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且在行业的培训并未被正式承认。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了几次改革,到90年代颁布并实施了澳大利亚国家培训框架即培训质量框架、培训包(能力标准)、证书框架,建立了一个由联邦政府和各州、地区政府以及工业界共同组成的全国性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是一个完善的全国统一体系,该体系由行业和政府引领,公立和私立职业院校并存开设职业教育课程,以高质量保证的全国培训框架为指导。职业教育与培训任务主要由TAFE学院来完成。在澳大利亚,TAFE课程得到各行业、雇主及大学的广泛认可。TAFE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和培训,TAFE的特点是依赖职业能力分析的结果,在国家培训框架的统一指导下,确立权威性国家能力标准。通过与这些标准相比较,确定学员的等级水平。国家能力标准的确定,可以使有关方面据此制定全国通用的职业资格证书,可以使普通公众从不同阶段,以不同的水平或方式进入职业教育体系,并可通过自身不断努力在这一体系中取得所需要的职业资格等级。
一、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
澳大利亚全国统一的教育和培训体系由学校、职业教育与培训和高等教育等三个部分组成,其中,职业教育与培训由州和地区政府承办的公立学校以及私人机构提供。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建立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国家培训框架体系。该体系由澳大利亚资格框架、培训包以及澳大利亚质量培训框架三部分组成。
(一)澳大利亚资格框架
澳大利亚资格框架用12级资格规定了初等与中等教育、职业教育与培训、高等教育(大学)的分立与贯通,为各教育系统之间的资历确认、学分转换,不同院校及学科证书课程的衔接,以及学生在不同教育系统之间的转学或继续深造提供了权威性的保障条件,如表1所示。
(二)培训包
培训包的引入将行业技能需求和职业培训的目标相结合, 即将能力标准与资格框架直接联系起来,并规定出学生达到能力标准所需的最低考核要求。培训包主要由包括能力标准、资格框架和评估指南等三项内容的国家认证部分,以及包括学习策略、评估材料和专业发展材料等三项支持材料的非认证部分组成。
(三)澳大利亚质量培训框架
澳大利亚质量培训框架是一套可由国家统一的、高质量的基本标准,如认证培训机构的标准,授权认证机构的标准和对培训机构的审核职能,审核员以及审核管理的基本方法和要求,职业教育与培训课程开发的指导方针。
二、澳大利亚商业管理课程标准
澳大利亚商业管理课程标准主要培养学生的两种能力,即关键能力与专业能力,关键能力是学生从事商业管理活动中的通用能力,专业能力是学生工作中所必需的专业技能。
(一)关键能力
在TAFE学院考察过程中,笔者发现,对于有效参与商业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关键能力,分布于每个能力单元并贯穿于资格认证全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七种:
1.收集、分析和组织信息的能力。为了选择工作所需的信息,并以一种有用的方式来展示这些信息,评估信息价值和使用有效的方法手段来收集信息,这其中所需的是寻找、筛选、归类信息的能力。
2.交流思想和信息的能力。使用语言、文字、图表和其他非口头的表达方式,有效地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3.计划和组织活动的能力。计划和组织自己工作的能力,包括充分利用时间和资源、分配优先权、监控绩效的能力。
4.与他人合作的团队工作能力。在两人以上的群体中,有效地与他人交互、合作的能力,包括理解和响应客户需求的能力;作为团队成员,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有效工作的能力等。
5.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是在问题和解决思路非常明确和清晰的情形下,还是在为了获得期望的结果需要创造性思维和方法的情形下,采用目的性很强的方式,应用可以有效解决问题的战略和策略的能力。
6.使用数学方法和技术的能力。在工作中运用数学方法、评估和概算等技术的能力。
7.应用技术的能力。结合在探索和改造系统过程中对科学和技术原理的理解,在操纵设备中所需的对有形的和无形的技能等技术的应用能力。
(二)专业能力
澳大利亚商务管理专业能力标准共分为四类认证资格,分别是三级证书、四级证书、普通文凭和高级文凭。每类资格都定义了不同的能力单元,每个能力单元都对上述七个关键能力进行了分解,本文对高职教育紧密相关的四级证书的能力标准进行了分解,如表2所示。商业管理四级证书属于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核心资格认证,完全可以将相关的能力标准引入到我国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
三、澳大利亚商务管理能力标准对我国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教学启示
(一)架构高中、职业院校与大学相通的学分体系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是整个教育立交桥的枢纽。在高中、职业院校与大学之间构成了一种相互承认成绩、计算学分的立交桥教育体系,不仅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也为求学者提供了方便,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创造了条件。立体互通的教育立交桥的构建,将为我国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
(二)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完善连锁店长资格认证制度
澳大利亚商业管理专业和课程设置,是以行业组织制定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统一的证书制度为依据,具体内容和安排由企业、专业团体、学院和教育部门联合制定,并根据劳动力市场变化情况不断修订,完全与社会需要发展同步。因此,我国可以借鉴,成立一个机构来规范职业教育的管理,建立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资格证书体系,来保证各职业资格相互间的认可。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和学位证书并举的制度,增强两者间互补的灵活性和渗透性。
(三)着眼于关键能力,改革教学内容
澳大利亚国家培训中心制定了有关职业教育政策和关键能力的标准,职业学校要求按照行业标准组织教学。我国目前尚没有制定《连锁门店店长国家职业标准》,没有明确门店店长的活动范围、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知识水平,这就严重制约了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因此,在今后的专业教学中,要紧扣关键能力,改革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以培养连锁店长关键能力为中心,充分体现培养目标。
(四)构建多功能、多层次的实训体系
分析研究澳大利亚商业管理能力标准内容和要素,可以看出澳大利亚在职业教育和培训阶段,教学强调专业实践与岗位技能,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教学主要围绕实践教学展开。借鉴澳大利亚的成功经验,我国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也要加强实践教学,构建操作型、制作型、模拟型、设计型、创新型、创业型等多功能、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首先,要加强校内实训室建设,主要包括实训室的硬件和软件的建设投入;其次,要加强实训教学基地的建设。学校可以通过自建或校企合作方式建立连锁经营管理实训基地,让学生有机会参与连锁门店的实际经营管理活动,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有机结合起来。
(五)建立高素质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师队伍
澳大利亚TAFE学院的教师一般至少有3~5年行业专业工作的经验,一般从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中招聘。新招聘的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的同时,须到大学教育学院进行为期l~2年的部分时间制学习,由学院资助取得教师资格证书。教师在应聘之后,同时也是有关专业协会的成员,参加专业协会的活动,接受新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信息。借鉴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模式,根据我国高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师资存在的普遍问题,应与行业协会、连锁企业合作,举办相应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师资培训班,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六)引入行业专家,规范连锁经营管理的课程体系
澳大利亚作为市场经济国家,在课程开发、设置方面,由行业来统一制定培训包,由教育部门负责统一开发课程,既充分体现了产业、行业的需求意志,又避免了教育资源的浪费。我们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可以从一开始就注意抓管理、抓规范、抓调控,由国内相关专业职业院校的专家联合连锁经营协会统一制定与各类文凭、证书相对应的职业技能标准,由专家、行业、用人单位共同制定和编写与各类职业技能标准相对应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并规范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从而使课程体系充分体现产业、行业的需求,培养更多专业能力强的学生。
参考文献:
1.匡瑛.比较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变革[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王湛.浅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宏观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
3.陈勇等.从澳大利亚TAFE学院看行业组织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J].装备制造技术,2005(2)
4.曲景新,澳大利亚TAFE的特色[J]教育与职业,2009(12)
篇10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绿色供应链;供应商管理;工业生态
????在经历了工业社会带来的巨大环境问题之后,人类将社会发展的方向重新定位于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上,把产业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融合起来的生态观日益成为全球工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支撑性观念。在这种观念的指引下,企业越来越多的把环境因素融入决策过程,产品绿色化、生产过程绿色化和供应链绿色化等工业生态化过程在全球范围蓬勃展开。供应商管理作为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成为工业生态化战略的重要环节之一。一些著名的跨国公司如通用汽车、惠普、宝洁等已经开始把供应商纳入企业的环境管理范围,要求供应商不断评估和降低其环境成本,并通过环保导向的采购政策来影响其环境行为和获利能力,形成了迎合全球工业生态化趋势的生态型供应商管理新模式。
??一、生态型供应商管理模式与传统模式的比较 ??传统的供应商管理以压缩采购成本,获得经济利益为主要目标,因此企业和供应商之间是价格驱动下的竞争关系。生态型供应商管理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考虑生态效益,即资源的使用效率和环境保护,这种模式的核心思想认为好的环境管理很大程度是好的资源管理,一个环境友好的供应商是有效率的供应商,而有效率的供应商从长远来看具有更低的成本。
??二、生态型供应商管理的兴起 ??近年来各国的环保法规越来越严格,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也越筑越高,各类经济组织纷纷推行绿色采购政策,这些都对企业的环境管理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据美国的一项调研显示:几乎所有被调查的公司都收到过他们顾客关于环境改善方面的要求。除了来自顾客的压力外,企业还受到来自竞争者和投资者等方面的压力。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不断的改进其环境行为,而要彻底的改变其环境状况,就必须从采购源头开始,把供应链上的其他成员整合在其环境管理过程中。通过生态型供应商管理可以使企业获得额外的好处。
??三、生态型供应商管理的核心内容 ??1. 供应商的评价与选择。由于供应商在环境上的改善和成本上的节约能够通过供应链传递到下游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整个链条的效率,因此供应商的评价与选择是供应商管理的关键环节,好的供应商对整个供应链带来的竞争优势是相当明显的。选择好的供应商首先要有好的标准,开发基于环境标准的供应商评价系统对于选择供应商和影响供应商的环境行为非常重要。在制定评价标准时企业要综合考虑顾客的环保要求、企业的环境方针、政府法令法规等因素,抓住主要的环境指标和问题,目前供应商评价的主要标准包括:环境报告的公开披露;二级供应商的环境行为评价;有害物质和废弃物排放;禁用物质的使用;ISO4001认证;清洁生产实施情况;资源使用效率;产品和包装的环境友好性等。
??评价时,企业可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实地调研等手段来获取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对供应商进行评价与分级,对于不同级别的供应商给予不同的采购数量和政策。通常根据企业的环境表现,可分为被动性、预防型和价值导向型三类。被动型企业以末端治理为主要行为方式。预防型企业的治理方式以生产过程为导向,在遵守环保法规的基础上,将环境管理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与供应商在废弃物管理等方面进行合作。价值导向型把追求生态效益作为企业的最高宗旨之一,把环境因素融入企业的各项管理活动中,将上下游企业纳入其环境管理体系,注重对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环境改善,通过不断降低环境成本和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来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2. 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生态型供应商管理强调供应链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这也是生态型供应商管理的核心内容,通过供应链上企业的合作或联盟可以有效的分享技术与信息,分担环境改善的成本和风险,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实现提高顾客价值和实现持续的竞争优势。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中环境信息的流动是双向的,企业可以向其供应商提出环境要求,供应商也可以对其顾客施加压力。在环境问题上,供应链上各企业越合作,效率越高。根据合作程度可将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划分为短期合同、长期合作和战略联盟三个层次,结合供应商的类型,形成了供应链内各企业合作关系的示意图,箭头的方向表示了生态型供应商管理模式的价值取向。
??四、生态型供应商管理模式的实现 ??生态型供应商管理作为一种新兴的企业管理模式,它的实现需要众多机制和技术的支撑,其中主要包括:
??1. 有效的公布和实施环境目标。有效的管理起始于对组织目标和期望的清晰陈述,因此及时明确地公布企业的环境目标和要求非常重要,这些目标和要求为供应商的环境管理指明了方向。如康柏公司明确表示环境表现是选择供应商的五个基本标准之一;沃尔沃公司则把公司的环境要求和一张自我评价的调查问卷一起寄给供应商。此外企业在实施供应商管理时应确保环境因素与价格和售后服务等因素受到同样的重视。
??2. 建立信息交流与共享机制。交流是合作的基础,要建立战略伙伴关系首先要有合理的交流渠道和窗口,这些渠道包括供应商会议、实地考察等方式,参加交流的人员应包括市场、采购、技术、环境等部门的人员。除了供应链上的企业之外,交流的对象还应包括技术团体、咨询公司和非政府组织等,他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为企业提供好的建议。此外供应链上的企业应增加其环境行为的透明度,建立信息和经验的共享机制,如建立互通的绿色数据库和网上交流平台等。
??3. 合理的激励机制。要保持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对供应商的激励是非常重要的。在激励机制的设计上,要体现公平、一致的原则。一方面顾客和供应商应分担与提升整个供应链环境性能的相关成本,分享因此而带来的收益,其中包括对环保产品支付更高的溢价和对新的环保技术提供订单等;其次供应商对环境行为良好的供应商应给予增加进货量、价格优惠和媒体关注等奖励,以提高供应商的积极性。美国和欧洲的汽车工业已经建立起了一个给予环境表现好的供应商以奖励和认可的传统。
??4. 技术援助和培训。培训和技术支持是合作成功的重要保障。通常一些大型核心制造商的供应商是很多中小公司,这些小公司缺少足够的资源和能力来改进环境,因此对中小供应商提供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的援助对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环境水平非常重要。这样,一方面中小供应商可以获得环境改善的能力,另一方面核心制造商可以得到其供应商更有力的配合。
??5.合作开发与改进。近年来随着功能经济思想的产生和生产者责任的延伸,供应商与其顾客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改变:以前企业与其供应商之间以产品为中心的供求关系将逐渐被以服务为中心的供求关系所替代;以前供应商只关心向下游企业提供它们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而不管下游企业是否有能力用环保的方式去处置它们,现在上游供应商越来越关注其产品对下游产生的环境影响,并在环保方面与下游企业积极合作,此时产品的生态设计和环境改善不再只是制造商的事,而且成为制造商与供应商共同的责任,供应商参与下游企业的产品设计和工艺改进,下游企业协助上游供应商改进其产品和包装。
??6. 定期审核。这是一种对供应商进行持续监督的方法,如果审核发现问题,企业可以在引发严重后果之前把它们提出来要求供应商限期改进或更换供应商。ISO4001 和EMAS等环境认证对于进行供应商评价和审核意义重大,它可以免除大半甚至全部的检查监督工作,提高环境管理的效率,这对建立长期供应关系尤其重要,目前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均要求其主要供应商通过ISO4001认证。
??生态型供应商管理模式作为绿色供应链的重要环节之一,近年来越来越为企业所关注,目前这种模式正在沿供应链向上下游继续延伸,这意味着将来多级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将更加紧密,生态型供应商管理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参考文献:
- 上一篇:骨质疏松常用的康复治疗方法
- 下一篇:继电保护过流保护原理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