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创业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4-01-02 17:43: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创新与创业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 新形势下医院青年思想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 新形势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思考 新形势下高校党员教育管理方式方法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统战工作的方式方法 浅谈新形势下强化员工形势任务教育的重要性和措施 浅谈新形势下做好煤矿安全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 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究 新形势下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法探析 对新形势下高校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一点思考 新时期新形势下高校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 新形势下地方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思考 浅析新形势下如何创新医院工会工作方式方法 新形势下加强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及对策分析 新形势下强化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发展趋势 探讨新形势下煤矿安全培训的方式方法 对新形势下高中数学教学方式方法的探索 对新形势下高中地理教学方式方法的探索 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新形势下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新形势下如何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陈德海,吴阔华.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再议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8(6).
[3]吴泽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及其启示[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7(5).
篇2
关键词:供电企业 政工 创新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b)-0163-01
自改革开放后,在市场经济调节自主化加大及市场准入标准放宽的驱动下,国内市场开放度逐步加大,从而使得国际上一些资金雄厚,实力较强的跨国公司纷纷入驻到我国市场领域里。如此一来,我国外企业的入驻逐步将会挤占国内企业的市场份额,市场竞争势必将会逐步加剧,传统市场中的垄断行业将面临挑战。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既给我国的电力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使其面临了新形势下的严峻挑战。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对带能力资源的需求,近年来对电力能源的需求量更是逐年加大,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电力企业如何转变自身发展形势,以更好的满足现代市场需求成为了现金电力企业所亟待解决的一项重点。电力企业自身的转变与创新,不仅是在其管理模式上,更与其政工工作上息息相关。
1 电力企业中政工工作的重要性
21世纪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随着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伟大战略思想的提出,将我国企业内部的政工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发展高度。
随着电力企业内部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政工工作的重要性逐步被也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在电力企业内部调整的过程中,人们的思维意识、经济关系、社会联系等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导致企业政工工作开展的环境、内容、形式等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新形势下,企业政工工作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作为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更好的发挥政工工作优势,帮助企业快速建立起一批技术过硬、职业素质高的队伍已成为现今电力企业政工工作的一项关键点。电力企业政工工作的有效开展,在促进企业文化建设、提升员工凝聚力、统一企业精神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人是第一要素,政工工作的开展就是从人入手,转变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企业中唱到人本主义理念,促进员工对企业满意度和热爱感的提升,在浓郁的企业文化氛围中,培育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的发掘出每一名企业员工的潜力,以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与进步。
2 如何在电力企业中做好政工工作
2.1 首先要加强政工队伍建设
电力企业中,提高政工人员的素质是加强政工队伍建设工作的重点。作为企业高素质公正工人员需要具有全面的能力,包括学习、思考、语言、写作、协调等方面。要坚持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才能在开展企业政治工作时候,一直保持思想先进性,并且使政治工作的理论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想要创造“政工效益”,政工人员就要多动脑筋。企业的政治工作要有思考才能创新,这样才会更有说服力和信服力。
政治工作人员不光要善于汇报,还要勤于和群众沟通,这样在开展政治工作的同时,有利于企业全面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政工人员想要更好的进行宣传和传播思想,就要提高自身的各项素质。通过将先进的理论思想融合在日常工作像宣传报告、起草文件、撰写报告等中,贯串企业管理,可以让整个企业,从领导到员工都受益。政治工作较广的涉及面致使只有高素质的政工人员才能胜任,处理好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将各项工作组织协调,创造出最大限度的“政工效益”。
2.2 进一步创新工作内容
思想政治工作要选准切入点,讲求时效性。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职工的思想状况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也给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机遇、增加了难度。选准切入点,是想要提高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时效性的重点。广大员工的利益才是企业政治工作的出发以及落脚点,将员工关心的热点或者难点问题作为切入点,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宣传引导以及说服教育。这样来使大家明白,考虑问题要将个人利益放进全局范围,只考虑个人利益而不顾及全局,有可能误入歧途。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为完成企业各项工作任务服务的,它应该围绕企业的奋斗目标,紧跟时代步伐,拓宽思想教育和服务的领域,把思想政治工作同企业的生产经营、内部改革、机制转换等工作结合起来。想要进一步做好电力企业中的政工工作,就应该进一步创新工作内容。电力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围绕企业共同的奋斗目标开展,并将其作为全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通过做思想政治工作,让职工更好的树立企业文化意识,有目标、有信心的朝着既定的目标努力。
2.3 工作机制的创新是关键
随着电力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企业的职工在利益分配、工作模式、社会地位等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职工的思想观念也必随之发生变化。教育、帮助和引导职工如何面对改革带来的变化,如何正确对待利益分配上的差距等改革带来的阵痛,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创新上下功夫,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作用。供电企业是服务行业,直接面对全社会和千家万户,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要在巩固已有行风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工作标准,教育员工热爱企业,珍惜岗位,为供电企业的生存发展提供道德支撑。另一方面,还要加强法律意识和企业规章教育,让员工深入了解市场经济的相关法律法规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多项规则,自觉遵纪守法,依法办事,按企业规章办事,并学会合理运用法律法规保护、发展企业,实现以德治企和以法治企的结合。
总之,我们不能在思想政治工作上墨守成规,要懂得思想政治工作也需要创新机制。以往管用的谈话、开大会的形式已经不能够普遍适用了,也不能等到出了问题之后再去为思想工作而做思想工作,再去做化解工作。我们要主动地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大的改革举措之前,建立超前的导向机制,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做到防患于未然。在加深职工对企业改革举措方面,要增强职工对改革的心理承受能力,缓解和消除职工的思想疑虑。只有正确认识了企业和行业现状,才能增强职工对改革的信心,并取得职工对改革的理解与支持,最大程度的发挥政工工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黄惠君.论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J].科技信息,2008(33).
[2] 李乳桂.浅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J].科技资讯,2008(12).
[3] 闫灵恩.十七大报告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两个启示[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
篇3
关键词:人才战略 广东 产业转型 重要性 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始终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但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全面到来,广东与我国其他地区一样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其经济发展环境更为复杂,产业转型与升级压力不断增加。如何快速、有效地实现产业转型与升级成为近几年广东经济发展中必须思考的问题,而从目前情况来看,产业转型的速度与效果与预期目标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中,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战略不科学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加强对人才战略在产业转型中重要性的重视,并结合广东省人才现状与产业转型需要制定针对性的人才发展战略,有着很强的实践意义。
一、人才战略在广东产业转型中的重要性分析
人才资源不但对地区产业的发展与形成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对拉动地区产业模式的转变与创新发有着重要的影响。推进人才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加快人才结构的优化调整,对于促进广东产业转型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制定和实施人才战略有利于提升人才自主创新能力,进而推动广东产产业模式“广东制造”向“广东创造”的转型;(2)人才战略的优化与实施有利于优化广东人才资源结构,尤其是减小低素质劳动力所占比例和增加高新技术人才所占比例,进而推动广东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型;(3)人才战略的实施有利于留住优秀人才,激励优秀人才创业,进而为广东经济的发展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促进广东产业由传统向现代的不断转型升级。
二、广东产业转型中的人才战略匹配对策
1.强化政府引导作用,主动优化人才结构
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的转型通常会因企业惰性而受到阻碍,此外,产业发展的惯性会对区域内人力资源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常常导致一段时间内人才结构与地区产业情况相适应,人才结构对产业转型的引导作用因此而被削弱。对此,地方政府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对区域内当前的人才结构进行深刻剖析,找出其中不利于产业转型的因素,并对人才结构进行主动谋划调整,逐渐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情况。例如,当前广东产业转型中对生产一线人才需求旺盛,而广东省内恰恰缺乏大量的生产一线人才,对此,政府应采取适当的引导措施吸引和培养生产一线人才以适应产业转型需求,促进广东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变,如积极引进技术型人才,合理输出低素质劳动者或通过培训教育措施转化低素质劳动者等。
2.优化人才激励机制,提升人才自主创新能力
创新是促进产业转型与升级的不竭动力,只有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才能促进地区产业经济的不断转型和发展,目前许多地区在经济发展中强调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却并未在自主创新的主体――人才上加强重视和增加投入,激励机制不健全,成为制约人才自主创新乏力的重要因素。据抽样调查显示,广东全省约有65%的人认为当前省内人才选拔、激励、评价与薪酬分配机制不合理,可见进一步优化广东人才激励机制有着很强的必要性。市场经济下,人才激励尤其是优秀创新型人才的激励,应以市场激励为主,政府激励为辅,使人才在创新过程中得到关注,并通过创新成果从市场中获得收益,才能真正激励优秀人才不断进行自主创新,进而拉动企业乃至产业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对此,政府应将自身在人才激励中的作用定位为引导,通过适当的政策鼓励为创新型人才提供发展平台;而企业则应积极地引进和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其提供良好的自主创新条件与创新环境,并不断完善自身薪酬制度、激励制度,促进人才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
3.优化人才创业环境,留住优秀人才
人才创业指数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表现,对于地区产业的转型与升级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就广东目前情况来看,其人才创业指数相对偏低,尤其是高新技术人才与高校毕业生创业积极性偏低,这说明广东当前人才创业环境尚不理想。目前广东省存在较为严重的优秀人才流失问题,许多紧缺型人才尤其是优秀的一线技术人才、高水平管理人才、高职称技术骨干等流失严重,而那些有创业意向的高新技术人才又常常因政策、资金、技术支持不足等无法实现成功创业,进而转向其他地区创业或谋职。对此,广东应鼓励高新技术人才在省内创业,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信贷支持和技术支撑,进而留住乃至引进优秀人才,促进区域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三、总结
综上所述,人才战略在对于推动广东产业的转型以及促进广东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优化人才战略的制定与强化人才战略的实施,是激发广东产业转型内在动力,促进广东产业经济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对此,广东政府、企业及相关部门应加以充分重视,并采取针对性的引导措施,不断优化广东人才结构,提升人才自主创新能力,和优化人才创业能力,为广东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贾栗.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24):174-176
[2]马金德.余杭区培养技能人才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J].杭州科技.2013(2):60-62
篇4
关键词:提高 大学生 综合能力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7-0028-01
当前社会正在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教育事业更是搞得如火如荼。进入大学学习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大部分的大学生目前还没有具备强大的综合能力,所以就需要进行不断的培养和训练。在大学生教育中一定要以创新创业项目为依托,这样大学教育就找到了支撑点,大学生就能够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因为创新创业项目可以锻炼大学生的胆识和韬略,能够培养他们的自信和独立性,能够使他们真正的走向成熟,而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必须依托创新创业项目,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的引领大学生走向成功。
1 大W生综合能力提升依靠创新创业项目的重要性
大学生是一个具备高知识高素质的群体,因为大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思想和行为上都受到过足够的教育。在大学生教育中综合能力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大学生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仅仅是通过老师的教导和书本知识的学习远远不够。大学生要使自己的综合能力得到加强,必须要借助自己的努力,使自己能够真正的投身到社会之中,或者参与一些有价值和意义的活动和体验。而创新创业项目恰恰能够带给大学生更多的锻炼,因为创新创业项目是需要大学生付出更多努力,需要大学生刷新头脑和观念去接触的,创新创业项目能够从不同角度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因为创新和创业都是一种全新的感受,创新能够刷新大学生的思想,能够开阔大学生的眼界,能够激励他们突破传统,去打开全新的学习之路,而创业更是一种与众不同的体验,创业能够使大学生的能力获得空前的提高,比如说大学生的办事能力、交涉能力等等,能够使大学生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创新创业项目必须要能够成为大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依托,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的带给大学生成长。
2 大学生综合能力提升依托创新创业项目所存在的问题
2.1 大学教育者和大学生对创新创业项目认识不足
在大学教育中,教育者和大学生往往被传统的教育模式驱使,他们不能正确的认识创新创业项目,所以创新创业项目也就不能更好的被大学生应用,自然创新创业项目也就逐步在大学生教育中淡化,即便一些大学教育者提及到创新创业项目,但是也只是对其进行轻描淡写,然而没有将创新创业项目的主旨和精髓传递给大学生,因此,大学生也就不能利用创新创业来强化自己。而且因为大学生不能对创新创业项目有足够的认识,也就导致他们片面或者客观的认识创新创业项目,认为创新创业项目是一个复杂且头痛的事情,如此使大学生产生畏惧的心理,最终使创新创业项目不能在大学生人群中更好的被应用。
2.2 创新创业项目在大学生教育中的宣传力度不够
在大学生教育中,大学教育者不能对创新创业项目有过多的宣传,所以创新创业项目就没有多大的知名度,而大学生就不能充分认识到创新创业项目的重要性,因为宣传的不够到位,使大学生对创新创业项目知之甚少,进而影响大学生的发展。
2.3 大学生教育者缺乏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指导
在一些大学中,教师虽然对学生要求要进行创新创业项目,但是没有跟踪和指导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项目,这就会使大学生不能掌握创新创业项目的方向,不能更好的完成创新创业项目。因为初次进行创新创业,所以自己也不知道哪样是正确的,自己的缺陷在哪里。因为老师不能及时跟踪和指导,可能会造成大学生在创新创业项目里迷失,不利于他们以后的发展。
3 大学生综合能力提升依托创新创业项目的策略
3.1 提高大学生教育者和大学生对创新创业项目的认识
大学生教育者和大学生应该准确的认识创新创业项目,更应该懂得创新创业项目对大学生意味着什么,所以大学生教育者只有对创新创业项目进行认真的思考,大学生要对创新创业项目进行准确的定位,这样便可以使创新创业项目更好的被他们利用,使他们更好的教学和学习。
3.2 加强创新创业项目的宣传
对于创新创业项目,它能够更加有效的帮助大学生走向全新的一个台阶,所以只有不断的使创新创业项目深入到大学生群中,才可以带给大学生一个更加灿烂的学习道路,才可以更加有益于他们的未来。所以大学要不断的对创新创业进行宣传,通过张贴宣传语、海报等方式进行宣传,使创新创业项目能够深入人心,真正的走进每一个大学生心中。
3.3 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指导和引领
作为大学老师应该时刻关注自己的学生,大学生能够依托创新创业项目走向更好的发展空间,所以大学生在进行创新创业项目之后应该得到老师的指导和评定,只有使老师充分的加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中,才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的认识和运用创新创业项目,最终带给大学生更深刻的体会,使大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益处。
4 结语
本文介绍了大学生综合能力提升依靠创新创业项目的重要性,说明了大学生必须要学会利用创新创业项目,只有如此才可以使大学生获得更好的未来,接着对大学生综合能力提升依托创新创业项目所存在的问题,比如说对创新创业项目的认识不够,宣传力度不够强大等等,并且给出了相对应的解决策略,使创新创业项目成为大学生提升综合能力的依托,最终带给大学生更好的发展前途。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大学生 创业教育 问题 途径
随着社会发展和国家经济转型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要,教育部于2010年5月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高校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和引导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在此基础上,国务院办公厅又于2015年5月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要求高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推动毕业生创业就业,更好地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目前尚处在探索阶段,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开展得还不够系统和深入,因此需要对大学生创业教育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1.创业教育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国已步入众创时代,创业已经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一个社会的创业教育水平越高,社会成员自主创业的效果就越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就越明显。因此,高校应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创业教育,建立创业教育体系,健全创业服务机制,培养一大批目光远大、心胸宽阔、思维活跃、处事干练,且具有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创业型人才。创业型人才积极开展创业实践,创办和培育一批有潜力的创新型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而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2.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创业教育在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的高校中已经普遍开展,我国的高等教育必须紧跟世界发展潮流。随着高校办学竞争加剧和高等教育大众化不断推进,高校开始面临更多来自教育改革和社会竞争两个方面的压力。因此,高校应大力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全面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使大学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而且成为工作岗位的供给者。创业教育的过程,也是改革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的过程,能够促进高校创业人才培养,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3.创业教育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要想在比拼中成功突围,既要有牢固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很高的素质和能力。创业教育正是学习知识、增强素质、提高能力的良好机会。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大学生可以逐步养成独立的人格、良好的素质、过硬的本领,并学会正确地面对和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通过创业教育的开展,大学生能够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在理论学习中获得创业知识和创新思维,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创业能力和创新素质。由此可见,创业教育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4.创业教育是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需要
在当前大众化教育阶段,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整体形势不容乐观,因此,国家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支持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一方面,通过开展创业教育,增强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增强大学毕业生在市场中的社会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创业教育,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鼓励和促进更多学生自主创业,这样既可以很好地解决创业者的就业问题,又可以为他人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从而减轻社会就业压力。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创业教育思想认识不够
高校、学生及社会对我国目前大学生创业教育理念的理解都存在一定的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从高校层面来看,高校对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还不够,没有将创业教育纳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缺少整体规划和设计。从学生层面来看,学生对接受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也不足,认为找不到工作的学生才去创业,自己不会去创业,也没有必要接受创业教育。从社会层面看,社会各界对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还没有达成共识,政府和企业对高校创业教育的支持力度有待提高。
2.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不足
高校开展好创业教育,需要一批优秀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然而,由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还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教师队伍规模小、实践经验少、综合素质弱等方面。大多数高校没有专职的创业教师队伍,基本上是由学生辅导员和团委、学生处老师兼任。这些兼任的创业老师既对课程理论研究不够,又十分缺乏企业创业的实战经验,只能是照本宣科,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创业教育往往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策划学、营销学等多学科的知识,这是目前现有创业教师队伍所不能具备的。
3.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不实
由于对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目前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不完善,课程设置存在不务实问题。在课程内容上,有些高校没有专门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仅在就业指导课程中增加了部分创业教育内容,或通过举办创业教育讲座来代替。在课程开设时间上,很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到大学四年级才开课,开课时间太迟了,不能很好地帮助大学生提高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在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大多数高校理论传授多,实践机会少,大课宣讲多,个性化指导少。
4.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不多
在创业教育中实践课程的作用尤为关键,它既可以在实践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又可以帮助大学生从实践环节中找到未来创业的方向和思路。创业教育离不开实践课程,实践课程需要大学生创业苗圃、创业模拟实验室、企业实践基地等一批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不多,大学生创业教育更多地体现在理论教学,仅仅只能让大学生熟悉和掌握一些创业基本知识,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离创业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差得很远,影响了大学生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三、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探析
1.深化创业教育工作理念
创业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改变以往的传统观念,在做好就业教育的同时要积极开展创业教育。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由之路。高校应从未来战略发展和当代人才培养的高度上,树立正确的创业教育观念,建设科学的创业教育体系,提升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硬件和软件条件,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环境。高校还要积极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和成才观念,让大学生认识到国家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推动社会创新创业,是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鼓励大学生积极响应时代的召唤,自觉接受创业教育,提升创业素质与能力,主动投身创业实践,在创业大潮中实现自我价值。
2.加强创业教育师资建设
创业教育工作的关键是要建设一批懂创业基础知识、有创业能力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这是开展好创业教育课程的重要保障。一方面,高校应从与创业教育相关的专业中挑选教学水平高、素质能力强的教师组建专职创业教师队伍,并组织他们到企业开展专门的学习和培训,参与企业管理,体验创业过程,了解市场规律,积累实践经验,提升专职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和水平。另一方面,高校可以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家、创业成功的校友、职业经理人、金融专家担任大学生创业教育兼职导师,可以通过讲座、座谈会、一对一指导大学创业实践活动等形式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心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有效提升整体师资实力。
3.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创业教育工作的重点是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高校要善于借鉴国外高校的经验,将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融入到各门学科和专业中,实现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的有机结合,建设完善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分为以理论学习为主的必修课程和以实践活动为主的选修课程,一二年级学生完成必修课程,三四年级中对创业感兴趣的学生继续完成选修课程。在课程内容上,既要有创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又要有相关的交叉专业素材。在教学方法上,要减少简单的课堂传授知识,强化一对一个性化指导。在教学方式上,要理论联系实践,鼓励学生走进企业一线,体验创业历程,在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4.建设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创业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政府、企业都应为大学生创业教育发挥积极作用,建设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高校应积极寻求政府和企业的支持与帮助,建设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苗圃、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模拟实验室,打造大学生创业教育校内实践平台,让大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和理解理论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政府应在企业注册、税费减免、融资服务等方面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帮助,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促进大学生创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应积极主动参与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活动,企业负责人走进高校创业教育课堂,与大学生分享创业知识和创业经验,同时邀请大学生到企业开展创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搭建创业教育校外实践平台。
参考文献:
[1]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Z].教办[2010]3号.
篇6
关键词:高校, 广泛, 创业教育, 重要性
Abstract: to make the world first-class scientists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ading talents, will pay attention to the training of a line of the innovative talents. The university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talents training and source, strengthen the innovation and the talent cultivation and combination is very important. From our labor market to see, now of the employment nervous, not enough jobs. Modern economy more and more need more flexible operation of enterprise and product innovation, independent business of the future market, more and more importance. To education innovation, shall be based on the training of the students' career consciousness and ability as the basis, make the strategy of rejuvenating the country through science and education on feet, to make the university graduates not only as job seekers, and gradually become the creator of the work, this has become the urgent needs of The Times and reality, so university business education is very important.
Keywords: universities, extensiv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mportance
中图分类号:D523.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现在的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已出现人满为患的现象,所以,就业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严重问题。同时,不同的年龄段面临的问题严重性也各不相同。青年就业问题是当前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据统计,现今是历史上青年人口最多的时期,其中大多数的青年生活在向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全球青年失业人数从1995年到2005年增长了14.8%。在全球失业人口持续增加的情况下,青年失业率是成人的2至3倍,多么可怕的数字。据世界银行估计,未来10年将有12亿青年进入劳动力市场,但世界范围内最多只能新增3亿个就业岗位。这意味着什么?
我们国家作为一个人口大国,青年就业问题当然不容忽视。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上的求职人员中,大部分都是35岁以下的青年。就业成为包括大学毕业生在内的所有青年最具体、最现实和最紧迫的利益之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大学生就业体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每年毕业的大学生越来越多,这给社会和学校的就业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致使一直以就业教育为主的我国高等教育已日益认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而创业教育、创业帮扶工作是深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突出实践特色的具体体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求紧密结合实际深入学习实践充分体现特色。围绕这一要求全体教职工要积极参与在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对毕业生进行创业帮扶的主题实践活动力求创特色、求实效大力推进对毕业生进行创业帮扶。通过开展创业教育、进行创业帮扶深入推进学习实践活动突出实践特色使全校师生在学校发展理念上有新的转变在服务学生上有新的作为,在创业促就业活动中有新的成效,努力使广大学生从中受惠全体教职工从中受教育学校发展迈上新的台阶。同时,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国家和各级政府出台了在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的优惠政策。
近年来,为推动全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和创业工作,省委、省政府在为毕业生提供创业贷款、公司注册申办、税收减免等方面促进毕业生自主创业,而我省于2003年也成立了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到目前为止,省政府已意下发了大量的资金用于扶持青年创业,为青年创业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很多大学生将创业想象的非常简单化,其实不然,创业是一项综合技能的展示,是高智慧的活动,需要一个人具有很强的运用和驾驭知识的能力,涉及到的知识更涵盖了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一系列知识。所以,高校学生必须要接受综合的技能培训,接受创业教育,进行系统的创业训练,进而掌握娴熟的操作技能,从而成功创业。
创业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趋势,而创业帮扶作为学校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引起学校及全社会足够的重视。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基。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创业教育是增强创业意识、焕发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促进创业活动的基石,也是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教学改革;思考;研究
一、高职院校就业和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现状
为了满足社会以及个人需要,许多高职院校纷纷设置就业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但是,在就业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面对高职院校就业和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现状,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1、内容陈旧落后高职院校就业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陈旧,并且缺乏针对性。高职院校就业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课本主要是由西方的著作翻译过来或本科院校的课本中借鉴过来,并且时间相当久远,没有办法得到及时的更新。即使在有的学校选择的教学课本是由中国专业人士编制而成,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根本满足不了时展的要求。除此之外,在就业和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方式,主要是依靠教师的讲授为主,且讲授主要依靠教材,对课本知识进行传授,而没有结合当代的就业创业现状,这就导致了教学内容的陈旧和落后,教学手段以讲授法为主,缺乏多种教学手段多样并行。2、方法单一枯燥在就业和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课堂上,单一的教学方式根本吸引不了学生的兴趣。在不少高职院校就业创业的教学课堂上,依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在课堂上扮演一个主角,滔滔不绝地讲解着,而学生静静地坐在座位上。这种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反感,教学效果也会大大折扣。教师没有采取一些教学讨论,或者是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教学方式,学生在整节课上都固定在座位上,学生容易疲惫,这种教学方式十分无趣。3、理论脱离实际在高职院校中的就业和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中,理论脱离实际这是一大诟病。在高职院校中,有两种极端情况,在许多高职院校中,这门课程开设的时间往往集中在大三下半年,这个时间十分匆忙,又是忙于找工作又是忙于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教学内容出现理论和实际完全脱离的情况。在课堂上,教师十分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没有任何的社会实践与理论进行匹配。再或者,在有的高职院校中,他们认为理论知识没有意义,实践才是最有效果的,所以重实践轻理论。
二、高职院校就业和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开设就业和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这是具有极其深远意义的举措。在我国,开设就业和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是一种具有前瞻性的行为,我们必须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它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可以调动我们进行研究的积极性。1、落实培养目标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符合要求,自从2007年,教育部就印发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对高职院校提出了开设就业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把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列入公共必修课之一。因此,高职院校开设就业和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这是对我国人才培养目标的贯彻和落实,这有着于人才的培养,这有助于解决就业难的问题,从而拉动就业。2、满足社会需要在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社会的不断转型,对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职院校中的就业和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这有助于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就业信息,树立正确的择业以及就业观念。学生在学校接受了就业创业的教育,这有助于学生对当前国内外就业的形势有所把握,同时把自己塑造成社会所缺少的一种人才,以此来满足社会的需要。一个人的存在无法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满足了社会的价值也就体现出自身的价值。3、促进个体发展在高职院校中的就业和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中,它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培养理念,它对于学生个体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就业和创新创业教育,它不仅仅考虑到社会的需求,同时也就学生个人的发展,也就是说,这种教育是沟通社会与个人之间的桥梁。它把人的价值的体现也放在一个突出的地位,它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以及就业观念,摒除眼高手低的尴尬境地,从而帮助学生形成一种正确的就业价值观,促进个体健康而全面的发展。
三、对高职院校就业和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如何更好地推进高职院校就业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这也是基于高职院校就业和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它的发展状况这种现实条件决定的,这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进行有益探讨。下面是笔者对高职院校就业和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1、丰富教学内容不断丰富就业和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内容,这是首要一步。只有多样性的内容才可以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否则,这门课程可能就如同虚设。丰富教学内容这需要教师做出更大的努力。首先,在课本的选定上,学校应该选择一些年份较近的课本,这样比较有时代的气息,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在课堂之上,要不断突破课本的局限,要引进一些先进的就业理念,打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隔阂,特别是西方一些先进的择业或者是就业观念。这样一方面扩展了学生的就业视野,另一方面,还可以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2、打造优秀的师资队伍只有优秀的教师才可能培养出杰出的学生。在许多高职院校的就业和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中,一些任课老师并不是具备有这个专业素养,他们可能是其它专业的,只是负责对学生进行讲授,可想而知,一个不是专业的老师怎么可以把就业创业这门课程教好呢?术业有专攻,没有优秀的老师,这是无法满足学生关于就业创业方面的需求。第一,学校应该打造一批具有专业素养的教师,在教师的选聘中,学校可以提高门槛,招收一些具有专业素养的教师,另外,学校还应该对就业和创新创业教育任课的老师进行适当培训,了解真正的就业形势。3、注重因材施教在就业和创新创业教育这门课程中,面对的是形形的学生,他们的兴趣以及个性完全不同,这就需要教师不断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要注重因材施教,而不能搞“一刀切”。在大学阶段,学生基本已经是成年人,他们有自己的生活经历或者是成长背景,他们的个性或者是心理已经基本定型,因此,我们要注重学生的心理以及生理差异,根据他们自身的优势进行施教。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创建一种民主的氛围,这样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从而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其次,教师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个体需要进行教学。4、理论联系实际理论离不开实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说明任何事情都是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样,对于高职院校就业和创新创业教育也是一样,就业理论知识需要实践作为支撑。首先,我们应该制定合理的课程安排,突破传统以往的“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把理论课程的安排和实践课程进行紧密结合,防止任何的一种单一倾向。其次,我们应该制定合理的课程体系,不能仅仅依靠大三,这种时间太仓促,我们应该从大一或者是大二就开始就业和创新创业教育,这种长战线可以为实践和理论的结合提供充足的实践。最后,学校鼓励学生进行社会就业实践活动,利用暑假或者寒假,完成就业实习报告。
四、结论
在当前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或者是创业十分艰巨,这不仅仅是学生自身的利益,同时也是社会与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大学生成功就业才能满足市场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才能全面的拉动社会以及国家的发展。学校肩负着艰巨的培养任务,应该在学生的就业和创新创业教育中体现出扎扎实实的精神,真正为解决就业困难问题作出贡献。同时,作为教育人员,应该对就业和创新创业教育不断进行探索,从而为实际的就业问题给予指导与借鉴。
参考文献
[1]常大治.从就业看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华章.2010(04).
[2]邓清华,郑平燕.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高教高职研究.2011(47).
篇8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福州,350116)
[摘要] 当前,高校创业教育依然存在发展不平衡、氛围不浓厚、资源未整合、师资较薄弱等问题。“2011 计划”的出台,协同创新丰富的价值内涵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协同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创业教育应积极构建战略、政策、资源、知识、环境及服务协同机制,使创业教育得到丰富、发展和提升。
[
关键词] 协同创新;高校创业教育;机制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5)04?0034?04
2012 年,教育部会同财政部决定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 计划”),“2011计划”的正式启动,吹响了高校协同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的号角。协同创新,既是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催生国家创新成果的重要途径,又是高校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激发创新创业智慧的必然要求。在协同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作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一环,高校针对在校学生的创业教育应该主动适应国家协同创新战略,推动创新发展。新形势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涵发生了改变,要求也更高了,探索基于协同创新的高校创业教育新的更加有效的机制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目前创业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自1998 年《面向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首次正式提出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以来,大学生创业教育经历了17 年的实践和发展,尽管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依然存在各种问题,总体上看就是创业教育协同创新能力不足,制约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深入开展。近年来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和创业成功率“双低”的现象,也说明了高校创业教育的成效并不理想,凸显的问题很多。
(一)高校创业教育发展不平衡、成效不明显
相较于美国、英国、法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高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发展缓慢、成效甚微。无论是政府对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投资力度、大学生的受众数量和参与热情,还是高校的体系建设和教学效果,我国创业教育和创业培训整体上都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创业教育目前可以说还刚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高校之间创业教育发展也不平衡,校际差异比较大,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福州大学、黑龙江大学等十多所高校创业教育走在全国高校前列,多数高校创业教育发展仍然滞后。部分高校领导忽视了创业教育对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性,对创业教育的重要性缺乏充分的认识,导致创业教育在许多高校发展缓慢。部分高校创业教育的目标带有很强的功利化倾向,存在急功近利的心理,如一进行完创业教育就马上让学生开始创业,希望能够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二)高校创业文化不浓厚、热情未激发
富含创业元素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创业精神的涵养、创业意识的觉醒、创业能力的提高会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然而,当前许多高校校园依然未现浓郁的创业文化氛围,学生缺乏创业意识、创业激情远远没有点燃,校园缺乏创业的活力。政府、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框架体系尚未建立,大学生创业缺乏相对优良的机制和环境。学校内部的文化氛围、发展目标、激励导向及评价体系也未见向创业素质培养倾斜;社会依然缺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舆论氛围;创业教育精英化倾向使多数大学生只是沦为了各种创业竞赛的看客,这些因素都严重阻碍创业文化的形成。
(三)高校创业教育资源未整合、实践不充分
校内外资源是创业教育可持续进行的有力保障。当前,多数高校校内资源整合度不高,有的学校有丰富的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法学的师资力量却游离于创业教育之外;有的学校学生系统与团系统各行其事甚至重复开展创业教育活动。同时,也未充分利用好社会资源,产学研机制未能有效促进创业教育的正常开展,难以形成有利于创业教育的外围环境。诚然,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创业实践,而创业实践就离不开校外优质资源。如果外部资源不能提供创业实践的平台、机会,高校创业教育就将要面临闭门造车、纸上谈兵的不利局面,创业能力也将会大打折扣。
(四)高校创业教育师资较薄弱、课程建设较滞后
现实中,高校创业教育老师多数由高校辅导员和就业指导人员担任,他们承担创业课程教学、创业培训本身不是问题,但他们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缺乏创业的实战经验,在创业实践的指导中就显得力不从心。师资力量的单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业教育的质量。同时,创业教育课程建设也普遍存在滞后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课程教育资源比较匮乏,有些高校甚至还根本没有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创业教育仅仅停留在第二课堂;创业教育课程没有真正融入到常规教学体系,不能面向学校所有学生,创业教育严重脱节于专业教育;创业教育内容零散,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这就使创业课程没有发挥出创业教育主阵地的作用。
二、协同创新对高校创业教育的价值内涵
“2011 计划”是高校创新能力的提升计划,核心是协同创新体系的建设。“2011 计划”将会带来高等教育思想和高校办学理念的巨大改变,包括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高水平的基础研究、理论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文化传承创新、社会服务创新等在内,都应该是协同创新的重要内容[1]。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既是建设创新型社会主义国家的需要,更是当前高校的重要任务和崇高使命,理应成为创业教育的首要的、根本的方向和目标。而具有深远意义、丰富内涵的协同创新思想必将对高校创业教育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协同创新的机理具有普适性
协同是一个物理学概念,但其具有普适性。无论是自然系统还是社会系统,都存在协同作用。协同创新是一种新的创新模式,从协同创新的本质来看,协同创新应该要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各个领域。高校的协同创新内涵十分丰富,涵盖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社会服务创新等方面。高校协同创新体系的建设既包括产学研大系统的协同创新,也包括高校内部各个子系统的协同创新。作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重要组成部分的创业教育更需要主动融入协同创新框架体系,更早实现协同创新。
(二)协同创新将产生“1+1>2”的协同效应
协同是现代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协同创新是一种管理创新,目的是要产生“1+1>2”的效果。如果一个管理系统内部,组织、人、环境等各子系统内部以及他们之间互相配合,优势互补,围绕目标协同运作,就能产生“1+1>2”的效应。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包含地方政府和高校制定的创业扶持政策、创业环境、创业知识等各个子系统。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协同创新在于构建新的体制机制,促使各子系统相互作用,产生“1+1>2”的协同效应,共同促进创业教育更加良性地发展。
(三)协同创新新理念、新要求为破解创业教育难题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协同创新可以培育高校内部的创新土壤与氛围,形成以沟通、合作、协同为主要特征的创新文化,释放创新要素的活力,激发创新动力,提升创新能力。协同创新体系的建设,无疑将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协同创新要求高校努力构建创新资源有机融合、充分共享、有效利用的发展模式。通过协同创新,实行教育制度、教育思想、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体制创新的联动,形成创新人才与创业人才协调培养的大体系。长期以来,制约创业教育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校内外资源分散,无法形成合力,协同创新理念将有助于破解这个难题。协同创新要求高校要通过产学研紧密合作、学科交叉与融合等途径,推动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创业教育是在学科专业教育基础上包含经济、管理、心理、法学等多学科的系统教育,协同创新理念为创业教育所依赖的知识教育、专业教育、课堂教育和实践教育的融合提供了好思路、好方法。
三、协同创新视阈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机制构建
把协同创新的理念引入到高校创业教育中来,将实现高校创业教育的突破性发展,为提升高校创新创业能力、转变高校发展方式、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高校创业教育协同创新,将是以理念创新、内容创新、机制创新等为要素的系统创新,尤以体制机制创新最为重要。只有破除体制机制的障碍,构建基于协同创新的新机制,创业教育才能得到丰富、发展和提升。
(一)构建重视支持高校创业教育的战略协同机制
创业教育的战略协同需要通过制度安排和顶层设计,构建包括创业理念、创业课程、创业导师、创业平台、创业实践、创业政策等在内的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各级政府、各所高校要充分认识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建立协同创新的理念和共识,着力构建政府各部门之间、高校与地方之间、高校与企业及高校内部各部门之间、高校各专业之间的战略协同,在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及创业实践等方面形成合力。各级政府、各部门要在出台政策、举办培训、开展竞赛等方面加强战略协同;高校要理顺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教学、科研、就业中心、团委、孵化器中心、大学科技园等部门参加的创新创业教育协调机制。避免出现政府部门、高校对创业的主管部门没有明确的归口,导致责权不明、各自为政的现象。
(二)构建鼓励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协同机制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了很多支持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和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但是由于政策可操作性和政府执行力等原因,导致相关政策根本无法落实。可是,促进大学生创业需要调动各个部门的积极性,需要各个部门在政策上给予有力的支持。各级政府应该通过建立教育、科技、经济、文化等多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对现有政策进行梳理,为保障创业教育提供进一步的政策支持,在税收、租金、人才及创业培训等方面对大学生创业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支持并强化不同政策间的协调衔接。相应的,高校也应出台与之对应的协同政策,如建立激励机制,加强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组织创业计划大赛;鼓励师生协同创业,先行先试;依托大学科技园开展创业培训,建立创业实践基地等,促进校内外创新创业资源的汇聚,为创业教育深入开展、持续推进提供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政策支撑。
(三)构建保障大学生创业教育顺利开展的资源协同机制
对政府、高校、企业等资源进行整合,发挥协同作用,有利于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支持保障体系。在高校实施创业教育过程中,政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扮演主要的角色,对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政府应推动制定、出台促进就业创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搭建、优化各类创业孵化平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创业培训、创业融资、技术咨询等方面的完善服务。政府还应该尽快建立各高校间创业教育交流平台,建立创业教育网络,促进创业教育资源共享。高校要积极开展创业教育研究,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成立创业指导中心,充分发挥校内外资源的协同作用,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培训,鼓励师生协同创业、共同成长,丰富教师创业实践经验,提高创业指导能力,增强创业教育效果。通过整合校内经济、管理、法学、心理等专业学科师资力量,聘请社会上既有创业经验又有一定专业背景的人士担任兼职教师或创业导师等形式,改变目前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单一现状,提高创业教育整体水平。要挖掘校友企业、大学科技园企业资源,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提供实习实践岗位和场所,捐资成立大学生创业基金,通过校企合作、互利共赢的方式为创业教育开展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和扎实根基。
(四)构建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知识协同机制
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高校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专业教育和基础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加强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一方面,高校要注重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协同。把创业教育自然融入学科教学体系,构建创业教育通识课程体系,促进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通过建立专业创新创业实验室等形式,努力构建立足专业知识学习、传授创业知识、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课程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形成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相互融合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另一方面,要注重课堂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协同。除了专业基础知识,大学生创业所需的经营管理知识、综合性知识并不能从单纯的课堂教育中获得。高校要积极构建包括KAB创业俱乐部、创业实践基地和大学科技园协同互动的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充分利用产学研协同机制,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创业实践活动,鼓励扶持敢拼敢干的学生进行创业尝试,为大学生提供学习和运用多学科知识的机会,获取和消化与创业活动相关的知识,丰富和改善创业的知识结构,更好地储备他们成功创业的各种知识。
(五)构建大学生主动接受创业教育、自觉投身创业的环境协同机制
创业文化、创业环境是否良好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大学生接受创业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各级政府、高校、社会及家庭要充分认识大学生创业教育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性,要对创业教育的价值有高度的共识。一方面,全社会要共同构建创业教育环境协同机制,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激发大家进行创业,要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创业、创业光荣的舆论导向,发挥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面影响。帮助家长和大学生摈弃落伍的教育价值观和陈旧的人才观,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创业意识,勇于创新,敢于创业。另一方面,高校要将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植根在社会的大环境和高校的小环境中,不仅要使大学生创业教育社会化,而且要将高校和地方对接起来,把校园和社会的鸿沟弥合起来,使校园和社会中的各种因素相互协调,形成互动、共生、协同的机制[2]。构建创业教育环境协同机制,营造有利于开展创业教育的环境和氛围,调动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欲望,无疑对高校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篇9
关键词:创新创业;大学生;综合能力;竞争力;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9-0047-02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不竭动力,认识完善实践能动性,正确的认识能积极推动实践的发生和发展。而实践与认识如何紧密地结合,并继而给人类创造价值是人们一直在探讨的,而创新创业就是一个认识与实践完美结合的过程。“创新创业计划”普遍存在于各校大学生之间,如山东协和学院人文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召开“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讨论会,我校各学院也相继召开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动员会。为方便读者进一步了解“创新创业计划”,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剖析。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简单概述
创新创业教育起源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共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起步、发展和成熟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下,创新创业教育的侧重点不一样。在起步阶段,它主要是以传授创业知识为主要内容、以课堂教学为主;在发展阶段,它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主;成熟阶段,它则转而注重培养学生的事业心和开拓精神。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它也形成了三种教育模式,即以课堂教育为主的专业化教育模式;高校、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合作教育模式;通过创业竞赛和创业项目形成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相比较国外,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的起步晚、发展慢,因此借鉴国外的相关教育模式显得尤为必要。
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意义
1.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缓解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性的有效途径。2001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只有107万,2003年有212万人,而到了2013年则迅速升至699万人之多。然而社会整体的就业岗位并没有随着毕业生数量的增加而出现相应的增加,即出现了不平衡现象。不少大学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境地,大学本科毕业生待业人数从2001年的34万升至2003年的52万,至2013年达到了144万,而且其持续上升的势头并没有得到遏制的迹象。受国际金融危机及国家延迟退休政策的影响,目前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对于如何突破教育瓶颈,缓解就业压力,教育者正进行各种思索和尝试。作为高知识群体,大学生有着创新创业的良好内在基础和条件,能在全民创业中起到很好的引领和带头作用。所以,除了学校里组织的创新创业选修课程外,2011年开始,安徽省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免费创新创业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GYB”(产生你的企业想法)、“SYB”(创办你的企业)等培训模式,帮助一些有着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增强创新观念,明确创业目标,掌握创业必备的专业知识,从而使他们在日后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2.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适应快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的需要。当前社会科技快速发展,人才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从而导致现代企业对员工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同样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以化学专业来说,对于化学物质及反应过程的观察与检测,已从最初简单的肉眼观测发展为各种高端精密仪器的准确定位,如原子光谱、分子光谱、色谱、分光光度法、激光光谱法、拉曼光谱等,再加上与计算机的联用,使其检测与分析效果更加方便、快捷、准确。这就要求我们掌握使用高科技仪器的必要技能,如果我们不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去学习和改进我们的各种仪器,那么化学的发展前景将会变得黯淡。在工作上,我们不仅要有严谨务实的作风和强烈的工作责任感,还要有扎实的基础及非凡的创新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有一席之地,成为同龄人中出彩的一个。
3.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实力的竞争、高素质人才的竞争。一个拥有创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质人才资源的国家,将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大力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可以为社会输送一大批具有创新思维的新青年,能有效地维持和推动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符合我国科教兴国和建设创新性国家的发展战略。
三、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性
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进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旨在激发和挖掘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热情,从而使同学们了解社会上科技发展的新动态与创业的新契机,为今后的学习和创业指明前进方向。近几年,“创新创业计划”大赛在大学生中被重视的程度越来越高。目前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有两个并列项目,其中一个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另一个就是创业计划竞赛,主要是创业项目。该创业计划竞赛的实施,不仅仅是为取得几块金牌,而是给学生一个平台,希望通过这种模式给予学生创新教育,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此类活动在大学生中起到很好的效果,如2012年12月16日,“昆山花桥杯”安徽省第七届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我校外国语学院荣获了职业规划组金奖、机械工程学院荣获了创业组金奖及化学工程学院的创业组银奖。在大赛中学子们团结一致,积极配合,不仅体现出了富有创造力的开拓精神,还表现出踏实肯干的决心,展现了90后一代的新风貌、新精神,使大众坚定了对90后的信心。同时也激励了众大学生,使他们重新审视自己,树立明确目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勤于思索,并开始各种创新创业的尝试。
时代呼唤创新,时代呼吁创业,对当代大学生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我们势必会培养出大批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从而能给社会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使社会得到更好发展。当代大学生应加强自身历练,提高自身的各项能力,更有力地接受社会赋予的使命,从而成为社会的领跑者,走在时代前沿。
参考文献:
[1]施庆辉.新形势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分析[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10):80-82.
[2]董亮,罗明明,涂小东.论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科技创业月刊,2007,(09):43-44.
[3]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Z],2010.
篇10
[关键词]经济转型升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相对于已经步入社会的就业人士来说,大学生这个社会群体无疑是有更大的创新创业潜力和创新创业的,为了给大学生提提供更好更多的创业环境,缓解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压力,推动我国相关高校创新创业的发展,就要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扶助政策。同时,创新创业的主体虽然是在校的大学生,但不可忽视他身边的学校、老师的力量,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针对的目标不仅是学生,还应该是当地政府、学校以及学校的相关教师,只有创新创业的意识扎根于学生的生活环境,才能一起推动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的发展。教师、学校、企业、政府都要与时俱进的学习,将知识升华为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生产力,才能达到创新创业教育的终极目标。
1经济转型升级及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逐步放缓,要想完成21世纪中叶我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就要克服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空前发展的“后遗症”,实现经济的经济升级转型,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这其中涉及理念、企业发展的模式以及创新人才的培养。十的召开明确的指出,创新式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升级转型的关键所在,经济转型升级能否取得较好的成果就在于创新战略的实现的效果。在某种程度上说,经济转型需要技术做支撑,也就意味着技术的进步,只有加强自主创新的意识,积极探索新理念、新路径,将新理论、新技术、新体制三者相结合,才能加快我国经济转型的步伐,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实现“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创新战略的实现需要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做支撑,这也就要求各大高校加强对高校学子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动他们对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同时,高校的教师作为引导学生创新创业的人才,也需要进一步地学习,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意识到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并在教学的过程中,将这一理念代入课堂。创新驱动经济转型的战略需要一定的技术理论创新做基础,只有通过进一步地学习,才能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对国外其他已成功完成经济转型的国家的分析,我们知道开拓一门新的理论并实践应用理论要远多于体力劳动,这也就意味着我国社会劳动结构的需要相应地变化,对于目前的高校来说,是高校发展的一个机遇,也是高校进一步发展的必经之路。创新教最早是由熊彼得在《经济发展概论》中提出,他对创新的理解是将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相结合引入到生产关系中就可以成为创新。创新教育根源于美国政府和教育界以适应国防的需求和现代科技的发展。创新教育不应当被狭隘地定义,本文认为创新教育不仅体现在提高高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在于提高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注入进取精神、奋斗精神、冒险精神等品质。同时,新时代的创新创业者一般来说不会是独创,需要有团队合作意识以及创业阶段需要各种工作技能和社交能力、管理能力,只有这些条件大致具备,创业成功实现才有可能,这是时代对高校学子的要求,也是对高校的创新教育的要求。
2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2017年我国高校毕业人数再创历史新高,毕业总人数达727万人,就业压力巨大,为了缓解这一压力,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就创新创业工作的通知》,这一通知明确地指出,高校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高教学的质量,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高质量地结合,培养与企业对口的高校人才,是解决高校就业结构性矛盾的根本措施。曾强调,现在最紧迫的任务在于突破体制机制的障碍,最大可能地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巨大潜能。总的来说,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创新创业的教育体系的构建还需要国家对高校进行号召,高校对于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创业意识的渲染还有待加强。新常态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创新型人才,更离不开科学技术的革命性创新。创新是我国企业经济面临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同时,为了更好适应社会的发展,为其提供大量人才的高校也应当做出适当的转变和调整,让学校教育与企业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匹配。就目前来说,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主要有观念的认同和接收的缺乏、政策环境制度尚不完善、高校的实践活动与教学的目的脱节以及教育模式、相关的评价体系还不完善。
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障碍
(1)社会认同和接受创新创业观念程度较低。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中,高校学子读书的目的在于寻求一份安逸稳定的工作,古人云“学而优则仕”说的就是这个观念。整个社会没有对创新创业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更有父母认为孩子创新创业实在胡闹,学生就应该好好学习,不应该瞎折腾。整体来说,社会的创新创业氛围不够浓厚。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仅是将创业视为就业的一种方式,或者是锻炼学生经商的一种方式。社会对于创业的错误定位导致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出现问题,成为创新创业的教育实施的障碍。(2)政府外界的扶持力度和执行力有待提高。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我国高校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引起政府的注意,国家制定一系列的相关政策解决问题。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能够不仅能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综合素质,更能让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与高校毕业生对接,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可以缓解高校学生就业严峻问题,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综合素质,增加学生毕业后在企业的竞争力。但是实施上来说,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大量的教育资金,部分学校由于资金有限,就仅仅是走个形式,没有什么实质的效果,因此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不理想。同时,学生创新创业资金借贷问题不明确,致使学生纵然有心创业,但因资金问题显得有心无力。(3)课程体系不健全。由于是我国的创新创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大多数高校积极地响应国家政策,但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还处于摸索阶段。大多数高校将这类课程作为选修课程,学生自然而然就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学生不能够深刻地理解创新创业的内容和本质目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就无从说起。同时,大多数的课程内容各个专业都类似,没有实际的针对性。
4基于经济转型升级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策
加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校学子。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将创新、创业和学生的专业背景相结合,通过新的符合学生专业本身的教育模式来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各项创新创业所需要优良心理品质,并通过高质量的校外实践,最终实现学生创新创业的行为。高校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和基础的学习,在学习之中潜在有意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和基本素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得到锻炼,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再加上相关政策的扶持,推动创新创业活动的展开,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同时,创新创业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实践,只有将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相挂钩,创新创业教育才有现实意义。学校和政府应该协同各方力量共同加强实践活动,力求高质量的实践活动带动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政府和高校应该在不同的方面提供相应的辅助政策,例如,学校可以组织企业来招聘相关专业学生,提供其在假期的工作岗位,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面向高校招聘。
5结论
经济转型的成功关键在于人才的创新能力,而人才的培养又在于高校的培养模式。高校、学生、经济转型升级三者相互牵连。就目前来说,我国社会对于创新创业的认识不深刻,国家应当加大力度,宣传创业创新的重要性,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参考文献:
[1]陈武.以创新引领经济转型升级和持续稳定发展[J].求是,2017(9):36-38.
- 上一篇:数学建模的常用模型和方法
- 下一篇:基层廉洁文化建设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