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化学实验教学范文

时间:2024-01-02 17:43: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核心素养下化学实验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核心素养下化学实验教学

篇1

[关键词]中职;物理实验教学;技能训练;有效衔接

在中职教育中,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路径。通过技能训练,学生将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校内人向社会人转变。因此,如何提高技能训练的有效性,真正让学生愿意参与并从中获得一技之长至关重要。在中职各专业中,物理是一门理实结合的课程,既要普及物质的基本结构、物体的运动规律、力的相互作用等基本物理常识,又要通过物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式。分析可见,物理实验教学与技能训练有着相似的目的,都将服务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适应能力的提高。探讨将二者有效衔接、联合教学的可能性。同时,物理实验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结合,将能在师资、资源等方面进一步给予学生帮助,对达到教学目的起到推动作用。

一、物理实验与技能训练有效衔接的路径

中职教育要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职业型人才,需要通过技能训练完成四方面的工作:一是以技能训练巩固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知识。二是循序渐进,掌握简单的技能,获得局部的实践能力。三是掌握所有的职业技能,能够协调作业。四是通过校内外基地以实习的方式进行检验,确保所学职业技能与岗位需求相匹配。因此,将物理实验与技能训练有效衔接也可以从这四个方面出发,保障理论和实际结合落地,促进技能训练目标的达成。

(一)重新构建物理教学课程内容,为技能训练打基础

结合中职技能训练要求,将物理教学课程的内容进行重新梳理,按照三大类进行分类。第一类是物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涵盖各类物理基础知识,强调发挥物理基础课程夯基垒台的作用,通过专业化的理论教学,为后续的物理实验操作和技能训练开展奠定基础。第二类是综合基础课程。中职教育的目的在于培育德才兼备的技术型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物理相关行业对技术型人才的要求也逐步提高,需要就业人员具备更加广博的知识,以此提高胜任岗位的综合素质。因此,物理专业需要重视英语、数学、计算机等综合类学科的渗透教学,以此帮助学生具备更高的素质应对与技能训练的衔接。第三类是物理实验课程。重视物理实验课程的规划,可将分层分类教学、打造信息化实验平台和团队课题式实验教育等方式方法融合到物理实验教学中,以新的实验教学方式方法衔接技能训练。

(二)重新理顺物理实验教学的程序,为技能训练找方法

传统的物理实验一般来说都是大班化教学。为衔接技能训练,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实际情况,重新明确教学的思路和方法。针对新生来说,可以在入学之前进行分级考试,根据学生物理实验的初始成绩,分为若干班级,后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基础情况,进行分层实验教学。对于老生来说,可以采取问卷调查和学习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层。问卷的意义在于明确学生学习的需求,例如,一些学生尽管已经通过基础测试,但是自认为需要进一步巩固初级的知识。同时,通过问卷还可以给物理实验教学提出意见,帮助教师完善课程设计。结合成绩和学生意愿,打破传统的班级限制,结合不同学生分层授课,这样让技能训练更加有针对性。同时,可以建立物理实验和技能训练的教辅平台,打通二者之间的信息壁垒,为学生提供预习、复习的资料,完成学习作业的样板模式,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同时,教师可以在学习平台上相关的课件、学习资料、衍生阅读资料等帮助学生开展物理知识的学习。通过学习平台,不同学生将获得不同深度的教学和学习资料,帮助他们根据自己的水平开展学习,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参与物理实验和技能训练。

(三)重新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地位,为技能训练增动力

物理实验教学应该成为学生实践技能比拼的主战场,也是老师检验学生学习成效的有效渠道。可以开展竞赛制教学,在比、学、赶、超的氛围中提高学生对物理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具体来说,需要树立统筹规划与突出重点相结合,人才培养与专业管理相结合,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的原则,制定一个关于开展物理专业实验教学和学科竞赛的方案,实行专业负责人带头负责制,保证依托实验教学的学科竞赛的常态化开展,减弱课程的随意性。教学体现学生完全的主体地位,以教师给予适当的启发和引导的方式来开展,做出较好成绩的学生将被推荐参与学科竞赛,在其中再次锻炼综合素质和能力,从而衔接技能训练。

(四)重新设计物理实验教学的形式,为技能训练搭平台

在中职院校中,老师的技能大赛项目可与物理实验教学相互结合,既是以物理实验为基础设计项目参加技能大赛,又是通过项目培养人才。可以改变传统的以班级为主要载体的教育模式,在分层分类教学的基础上,推动“技能项目+团队”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通过组建参加技能大赛项目的团队、开展团队实操,引导学生自觉、主动进行学习,从而也落实技能训练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中职院校应围绕项目化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落实资源倾斜、人员保障、政策配套,实现“资源围着项目投、培训朝着项目转、人才盯着项目干”的良性循环。项目团队应明确建设目标、实现路径、进度分解和成效要求,强化项目团队的尽责担当意识。认真制订方案,细化工作措施,明晰任务清单、时间表、路线图,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并建立常态化清单制督导,加强项目督导。在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参与项目研究,革新思维,吸收和应用新理念、新方法、新工具,促进个人心智模式转变、强化做事逻辑和担当,并提升自己的技术操作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中职院校需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整体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带领学生参与技能竞赛,以项目架起物理实验和技能训练之间的桥梁。

二、物理实验与技能训练有效衔接的方法

按照物理实验与技能训练有效衔接的路径,以中职物理学教材中“万用表使用”的相关内容教学为例探讨具体的实施方法。

(一)明确教学目标,实现准备学习资料

教师明确“万用表使用”教学目标,包括让学生熟悉万用表面板各组成部分及功能;掌握万用表测量交直流电压、电流、电阻以及半导体的一些参数的方法;学会万用表测量时的读数方法。围绕教学目标,教师将准备好的学习资料在物理实验和技能训练的教辅平台上,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了解培养的目的和需要进行实验操作的要求。

(二)明确学生分组,实施分类指导

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参与基础实验组或是提升实验组,根据不同的学习程度和意愿参与到物理实验中。在基础实验组中,教师以认识万用表为主,分析测量电压、电流、电阻的使用方法,并让学生动手实验,进行读数记录。在提升实验组中,可以增加万用表的组装训练,如元器件焊接、印制电路板检验、元器件插装、万用表调试等内容,将物理实验与技能训练结合起来。

(三)推动自主实验,探索新形式

不管是基础实验组还是提升实验组,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实验,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团队中完成本课实验和技能训练。如教师示范基本操作以后,可以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将事先准备好的实验、技能训练内容和任务目标发给学生,学生分组合作进行操作,最终达成目标。在小组内,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到合理分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为保障实验教学效果,教师可将学与查相结合,一方面在学生自主实验时进行观察和记录,实际掌握学生实验的情况;另一方面以观察记录为依据,抽查若干名学生进行独立操作,对发现的普遍性问题及时解决,对个别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

(四)及时总结归纳,实现技能提高

在物理实验和技能训练结束之后,教师可先由每组学生代表对本次实验中的经验和不足进行分析交流,再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归纳。在此基础上,教师和学生都要完成实训记录,对本节课做出评价,以此帮助教师改进今后的实验教学,也为物理实验与技能训练的结合提供经验。

(五)紧密联系生活,增强学生自信

尽管技能训练对中职学生而言非常重要,但这也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一些学生因为技能操作能力不足导致学习信心不够。因此,在物理实验与技能训练的衔接中,教师需要考虑到对学生心理的建设,帮助他们提高实际操作的信心。如将自己的物理实验成果作品在学校中展出,由学生作为讲解演示人员,通过作品展示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篇2

实验教学内容的“精细化”就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对实验项目、实验内容进行科学分解、规范表述和量化,方便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要实现实验教学内容的精细化,首先结合相关专业的职业岗位要求,分析各专业不同岗位的工作对医用化学实验技能的需求,提炼各专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5],然后对岗位工作任务进行分解,总结出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化学实验技能,把岗位必需的化学实验技能作为必须培养的核心技能,进而确定精细化的实验教学内容。对于医用化学的实验教学内容,参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依据化学技能大赛的评分标准,根据相关专业对医用化学实验技能的要求,对医用化学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精细化,并提供相应的竞赛评分标准。表1是对酸碱滴定法实验教学内容精细化的设计。在表1中,提供了精细划分的学习目标和操作要点。学生提前知道了精细化的教学内容和考核要点后,在课堂上能迅速进入角色,很清楚自己要学什么,需要掌握到什么程度,哪些问题需要向教师请教。实验教学内容精细化后,实验教学过程的精细化就水到渠成了。实践表明,教学内容精细化后,保证了后续教学过程精细化的开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职业素养有了明显提高。

2医用化学教学过程的精细化

医用化学实验教学准备精细化化学实验的教学准备不同于理论教学准备。教学准备过程要把握好教学准备(包括实验材料和仪器的准备、实验时间分配等)、讲解内容准备、预实验等。医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精细化在教学过程中,讲解要紧扣精细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把精细化的教学内容逐项讲解清楚,让学生对要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目标理解得清清楚楚。学生实验时,教师要巡回指导,纠正个别学生的不规范动作,同时按照精细化教学内容的评分标准进行点评和打分。巡回指导是医用化学实验课的关键,也是体现教学过程精细化的手段。

3医用化学实验考核精细化

篇3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探究;策略;效率

新课标的要求是基于化学学科特点而定的,“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通过化学实验能够让学生获得直接而生动的感性知识,进而更好地理解、掌握和巩固化学知识,提高化学综合能力。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基础上,高中化学教学要以化学实验为主,通过多种探究活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一、当前化学实验存在的问题

化学实验教学软硬件水平较低。一方面,高中化学实验硬件水平低,主要指学校实验室条件,一些学校实验仪器配备落后,实验药品更新不及时,还存在部分药品缺少或过期的情况,致使学生无法实现化学实验操作。另一方面,高中化学实验软件水平低,指的就是实验人员少,综合素质不高。部分学校化学实验室配备人员少,不能够及时地完善和管理实验设备,影响学生实验的进度和效果,不能完全及时进行。此外,学校对化学实验教学认识不足。一方面是学校领导不重视,虽然新课程改革实施多年,但应试教育的升学压力是学校领导关注的中心问题,在一味追求成绩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忽视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领导对化学实验教学重视不够,影响着化学实验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学科教学对化学实验教学认识不足。一些教师认为化学实验危险、麻烦而忽略一些演示实验,有些教师不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只注重实验现象和结果的描述,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到实验过程中,学生的操作能力得不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得不到激发和培养。

二、针对目前化学教学环境的一些应对策略

1.从态度上重视演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能力、创新能力等,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所观察和思考得来的知识内化,进而进行应用。从学校领导到学科教师都应从态度上进行转变,在完善化学实验教学的软硬件条件基础上,学科教学必须给予实验教学足够的重视,把学生实验纳入课堂教学中,通过化学实验操作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整合化学实验教学,全面提升化学教学综合教学有效性。例如,在进行氨气极易溶于水的演示实验中,让学生了解喷泉的应用原理,看到酚酞溶液变红,学生一方面产生了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初步奠定化学知识,从而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2.从实践上敢于尝试,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新课标要求学生要做课题的主人,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更是实践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消极的接受知识,积极主动的探究是新课标的核心。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尤其在课堂上,学生动手实验操作是学生提高自主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例如,盐溶液的酸碱性、金属与酸或碱的反应、镁带在二氧化碳中的燃烧等一些教师演示实验,可以由学生亲自操作。教师同时也要做好课前的指导,确保实验操作顺利进行。在课堂上演示实验,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和轻松,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于化学实验,教师更需要给予科学的引导,确保学生通过实验获得相应的化学知识,而不是只顾化学实验的效果而不去思考其知识原理。

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让学生领略化学魅力的途径,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更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

参考文献:

篇4

(一)对高中生化学实验教育的定位要由传授知识变为能力培养高中生化学实验教学,对于其他专业知识的学习具有基础作用,这个作用的表现是间接和隐性的。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今天,传统与现代的价值观念一起冲击着高中生的思想意识。作为一门提升理论素养的重要课程,在这一阶段,高中生的化学实验课程就不能只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要在化学实验开展中提升学生对文化的认识、培养他们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他们认识社会的能力。(二)要由封闭式教育方式变为开放式教育方式传统的封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个性得不到发挥,学生创造性得不到体现,因此,一些学生在开展实验的过程中,流于形式,没有注重化学实验的内在体现和精神实质,导致课程实验效果不佳。另外,由于在化学实验教育课堂上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发不足,直接影响了学生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开发。因此,高中生化学实验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课堂的教学应该由封闭走向开放,课堂教学必须辐射到课堂外,通过化学实验素养的建立,引导学生关心社会、热爱生活,并积极探索智慧人生。(三)要实现化学实验教育中师生的良性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越多,化学实验教育的效果就会越明显。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注重将每节课设置得有化学实验教育的趣味点,可以通过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把化学实验表现出来,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直观性了解,提升化学实验教育的趣味性和学生主动参与性。教师要根据化学实验教育的特性,在教育开展中,积极营造好的教学氛围,优化化学实验教育的组织,注重师生的情感和知识沟通,充分发扬民主,形成师生和谐融洽的共同实验的氛围。

二、高中生化学实验能力的培养实现途径

(一)要在化学实验教育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验体验要做好高中的化学实验工作,它不仅需要高中化学教师自身做好相关的教育工作,而且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需要在社会上形成一种注重创新、注重实践的大环境。高中生处在青春年少的年纪,他们对生活、对社会充满了热爱,要通过化学的实验,让高中生体验到现实世界的丰富多彩,要通过化学实验,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世界的多样性,要通过化学实验,启迪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二)要在化学实验教育中投入更深厚的真挚情感,通过化学实验教育开启学生智慧高中生化学实验教育应该是鲜活的、充满感情的。教师在开展化学实验教学时,逐步建立以校园为核心,社会各方面力量为纽带的化学实验工作环节,营造全体学生和教师共同关注的实验氛围,让学生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真正体验到化学实验之美,使其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达到心灵共鸣,获得对化学实验教育最深层次的体验,作为自己人生的宝贵财富和人生体验。(三)要注重将化学实验教育与当今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学以致用当今世界是一个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随着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知识创新的日益加剧,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这样全新的时代背景下,科学素养的培育对二十一世纪的高中生来说,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高中生化学实验课程中,许多经典化学实验内容都是各个时代不断锤炼最终留给后人的,它所含有的深刻思想都是经过时间检验的,对于今天的高中生,仍具有很重要的教育意义。

三、总结

篇5

关键词:煤炭深加工;实验教学模式;改革

一、高职煤炭深加工专业实验教学存在的弊端

1. 教学模式的单一化

煤炭深加工专业实验教学模式一直以来都只注重验证性实验,因为验证性实验能够得到很好的实验效果和实验结果,但是,验证性实验满足不了综合性实验对课程交叉知识的理解与巩固。同时,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目标中对职业技能的要求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就煤化工专业而言,培养学生单元操作的职业能力实验则非常重要。只有将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职业性实验合理地配合,才能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2. 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

实验教学从体系上说应该是独立的,但实验教学在内容上又与理论知识离不开,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撑,也就是说实验教学的内容与理论教学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然而目前大多数院校的煤炭深加工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完全依附于理论教学体系,实验教学没有单独设课、单独考核,而且实验课时相对较少,都是根据不同课程中的课程实验来进行课程实验教学,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不利于体现实验教学自身的连贯性和系统性。这种传统的实验教学体系破坏了实验教学自身的规律性,阻碍了学生通过实验应获得的综合知识和能力。

3. 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

传统的煤炭深加工实验教学是学生“照单抓药”。教师在实验室讲解实验原理与步骤、仪器使用,然后教师亲身示范实验,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步骤逐步完成实验,每个学生的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几乎都相同,这种齐步走的教学方法,造成了学生对教师的过分依赖,也抑制了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

二、煤化工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1. 实验教学的独立性

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是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实验教学是以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活动,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性。实验教学新体系的建立,必须彻底摒弃实验教学仅是理论教学从属地位的观念,建立以理论教学为依托、以实验理论为基础的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体系。

2. 分层次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构建以专业职业岗位要求为核心的三层次实验教学体系。

(1)第一层次是基础性实验。将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等专业基础课实验内容进行整合,分层次按比例分配到基础实验和专业基础实验中。基础实验主要训练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技能、认知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为以后的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奠定基础。

(2)第二层次是专业基础实验。将煤化学、化工原理等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验内容进行整合,建立包括煤质分析实验、煤气分析实验、流体流动实验、传热实验等新的专业基础实验内容。专业基础实验主要训练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知以及基本专业技能的掌握。在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中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3)第三层次是专业实验。将化工原理、甲醇生产工艺、煤化工工艺学等专业课实验内容进行整合,建立课程设计、化工单元操作等综合性、职业性、设计性实验的专业实验体系。主要训练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综合技能。

3. 实验教学模式的优化

改变认知验证为主要目的实验比例,优化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职业技能性实验的比例,综合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基础实验中以验证性实验为主。

在验证性实验中,教师设计实验,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的操作步骤一步一步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得出结论、整理实验报告。它对于训练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和基本仪器等这些必会的基本实验技能起到必不可少的作用。

专业基础实验由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构成。其中验证性实验占比例50%、综合性实验占比例30%、设计性实验占比例20%。在验证性实验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技能。

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某门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该课程相关多门课程知识的实验。开展综合实验,有助于学生更深地了解多个学科知识点,并把握它们相互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更全面、更具体,对所学专业的了解更透彻。

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主要以课程设计为主。设计性实验往往需操作者有较深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要有创新的头脑,因此设计性实验有一定难度。但设计性实验增加了学生的自主性,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实验动手的能力都达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

专业实验由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职业性实验构成。其中综合性实验占比例20%、设计性实验占比例30%、职业性实验占比例50%。专业实验是在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职业性实验主要对本专业学生所应具备的相关技能进行训练,旨在培养学生对专业岗位的熟悉、岗位性质以及岗位操作能力的培养,以单元操作为主,重点培养学生对单元操作中的操作技能、操作中出现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并通过一定的理论基础优化单元操作。在单元操作中,可以将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很好地加以应用,同时可以将本专业课中的理论知识很好地融合与巩固,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志英.大学化学实验改革构想[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1).

篇6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9-0273-02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的进步,高校高等教育各个专业都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高等教育多个方面的欠缺和发展方向问题严重制约了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供需关系。通过一系列教学方法和措施的改变和落实,改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提供现代社会急需的创新型和综合型优良人才,是当前化学教学面临的最主要课题。因此,针对高效化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要求,按照创新、综合、实干等要求构建化学实验教学创新模式,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实践能力,是推动高效化学教改发展和当前社会新形势要求的最主要工作。

二、高校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弊端

高校化学实验教学大多延续传统的验证性和演示型教学模式,这种过于强调模仿的实验方式所带来的知识理论和技能只能是机械式的操作,加上实验教学设备设施、考核标准等多年未变,以难以培养和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化学人才的需求,当前高校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化学实验教学方式方法陈旧单一

高校化学实验教学还以瓶瓶罐罐的摆弄为主的方式早已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发展脚步,当前化工行业多以先进设备和计算机技术代替原有的手工设备,实验室和研发中心等也是采用各项新技术新设备,这就要求高校化学实验教学与其匹配开展教学。单一且陈旧落后的教学模式忽略了社会的发展、学生思维的超前、化工行业的需求和创新性能力培养的要求,大多按照教材进行教学,以实验完成数量评估教学质量,不但遏制了学生接受新知识的积极性,还极大地降低了实验教学的效果。

(二)化学实验教学专业化师资力量薄弱

化学实验教学需要投入大量的教学资金,直接改善教学师资、设备、实验环境等条件才能得到较好的实验教学成效。部分高校只重视硬件条件建设,改善实验条件,忽视了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部分高校为了节省资金,采用化学老师兼职实验老师,对实验教学不重视、缺乏激励机制,导致部分专业化教师难以全身心投入到化学实验教学当中,师资队伍不稳定,引来了学历低、能力差、兼职办公等现象,直接导致化学教学开展不顺畅。

(三)化学实验未能促进学生良好就业

高校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带领学生良好就业,为个人、为家庭、为国家创造财富。但是高校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缺少与社会生产实践直接联系的综合性、发展性实验,即使组织了实践,大多也是走马观花地参观企业、工厂、生产基地等,学生却不能直接参与应用所学知识。最后毕业时,化学专业毕业生还是缺乏化工行业实际应用和要求的实操能力,特别是在就业压力大的情况下,愿意花时间进行化学实验、实践的学生并不多,这就导致了化学实验教学不能直接带动学生就业。

三、高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方法措施

针对高校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弊端和薄弱问题,采取一系列科学化措施,以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

(一)建设良好的化学实验教学平台

化学实验教学要取得成功,就需要良好的教学平台予以基础支撑,化学实验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思维和知识。以此为目标建设基础型教学平台,将化学基础知识理论、技能等进行温习掌握;建设综合性平台对化学专业零散的知识进行整合教育,包括相关的内容和实验,突出办学特色,吸引学生化学实验兴趣,扩充知识;建设创新型平台,在现有化学实验基础上,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实验、操作实验,以开放式的教学指导学生参与实践和验证结果,培养创新研究能力。

(二)整合优化化学实验教学体系

根据化学专业课程和实验教学目标的设置和总体要求,对现有实验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对化学实验教学的任务和目标、实验课程安排、实验内容制定、实验现场操作示范等进行重新修订整合,建立可多角度、多方向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教学体系。优化体系应当紧跟社会发展现状、科学研究动态、学生认知能力等,及时将先进的生产技术、科研成果、社会需求引入到实验教学体系当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维发散、探索研究的能力。

(三)强化提升化学实验教学管理水平

强化化学实验教学管理,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升化学实验教学软实力,以此促进化学实验变革的舒畅进行。深入探讨开放式、多功能的化学实验室运行方式,组建一套完善的化学实验管理制度且保持动态更新,确保管理体制和机制时刻符合实验教学目标要求,形成一个具有较高效益和整体教学优势的管理模式。同时从提高教师认识、强化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实践等角度,引入开放、联合、竞争、共享、激励等手段,切实做到实验教学符合科研机构一致、社会企业需要、学生自身实用的要求目标。

(四)组建成立现代化实验教学实验室

有了管理上的软实力,就需要硬件上的真实力,这样才能真正确保化学实验教学实现进步。一是对现有化学实验室的老化陈旧设备、工具进行更换和补充,按照生产实际的要求配备合理的实验工具,且数量尽量保持所有上课学生能力同时进行操作;二是引进先进的设备系统和准确的仪器工具,尽量保证学生进入社会前就接触和了解当前先进的仪器设备,培养学生的见识和现代化知识;三是依靠微信、网站、互联网等科技,将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注意问题、拓展事项等进行实验前、中、后联网教学,实时实现教师―学生互动,确保化学实验教学事半功倍。

(五)完善化学实验教学基础保障

一是高校化学教学要重视实验课程,多形式、多类别的常态化化学实验教学,转静态教学为动态教学,开拓学生求知力;二是要规范化学实验教学过程,对实验基本操作、教师演示、突发问题处理等都要形成规范,该教师指导的要主动,该学生解决的教师不插手,逐渐完善;三是充实实验教学师资力量,加大投入,引入专业水平高、经验丰富、素质强、责任心高的教师,提升教学质量;四是完善就业保障,以化学实验操作方向扩大就业职位,激励学生注重技能、重视探索创新、学会自己动手操作,以达到好就业的目的。

四、高校化学实验教学创新模式

高校化学实验教学虽制定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但是化学实验教学形成最佳化的系统模式,实验教学还处在措施多、落实少的状态,这就需要对应的教学模式来推动。本文根据教学现状和改革措施,提出“IP”(创新-探究Innovation-Probe)式化学实验教学模式。

“IP”式化学实验教学模式,顾名思义,就是实验课程以创新为目标、以探究为方法。以创新代替原有的示范模仿,以探究式代替原有的验证式。“创新―探究”式教学模式分为5个步骤:第一步由教师提供素材,提出情景问题;第二步学生根据素质设计实验方案;第三步学生自行实验;第四步实验结束,教师分析;第五步总结考核,获取知识,加深印象。

(一)“IP”式化学实验教学主题创新

学生是“IP”式化学实验教学的主体,一切以学生自主、自由、自创为主,但是教学是从老师开始,所以教师不能由于实验内容、条件和方法而使之流于形式,要基于学生的知识水平、课堂理论知识、需培养技能等整体考虑选择实验主题。“IP”式教学主题要简单易行,易于思维发散,探究实验过程易于操作,可以为学生自主设计和动手实践奠定良好基础。同时,让学生对比“IP”实验和传统实验优缺点,思考如何继续进行改进,不断提高实验效果。

(二)“IP”式化学实验教学过程创新

探究性实验模式不让学生照章操作,教师给予指导和引导,学生在化学探究性实验过程中完全自由发挥,自己通过调查、翻阅、分析资料和小组讨论等方式确立实验目标,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工具设备。教师对学生实验方案进行分析确认后加以指导和改正,进行注意事项和安全教育后,学生就自行组织实验操作,整个过程中教师不做过多干预,只是给予咨询指导和措施及时纠正,最大程度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

(三)“IP”式化学实验教学角色创新

在探究性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实时转换自身角色,实验前以导师身份进行指导,实验过程中则变成“助手”身份,给予学生指导和建议,同时还可以进行提示,让学生意识到存在的问题和错误。学生在实验前接受教师的教学,实验中则完全成为主导者,自行落实各项程序操作。实验结束后,教师和学生针对实验过程互相提问和解答,对实验过程进行全面梳理,双方又是平等角色。这种角色的不断变换实现了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可以对实验总结讨论提供素材,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浓厚兴趣。

(四)“IP”式化学实验教学手段创新

探究性实验教学以创新为核心,化学实验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较大的突破空间,而且实验结果并不是唯一的,学生们一起实验可以获得很多新的知识,可以为实验教学带来很多新的内容。总之,创新―探究实验教学模式是当前发挥实验教学课程内容的最佳模式,可以使学生不断加强知识掌握效果,不断提升对科学方法的领会能力,提高技能和素养。

五、结论

首先,针对当前高校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弊端,从建设实验教学平台、整合教学资源、构建实验体系、完善现代化科室、更新基础条件等方面提出化学教学改革的主要方法措施。

其次,在总结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和发展实际基础上,提出“IP”(创新-探究Innovation-Probe)式化学实验教学模式。从主体创新、过程创新、角色创新、方法创新等四个方面对“IP”实验教学模式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高职教育;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高职教育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主,而高职院校的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又是向企业和化学检验岗位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各门化学课程既是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核心课程,又是从事岗位工作的必修课程,这些课程实践性强,对培养学生基本的实验技能、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的作用。为了提高化学的实验教学质量,笔者结合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工作任务和岗位能力,尝试进行化学的实验改革,着力建立有专业特色的化学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分析现状,明确实验培养目标

各门化学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与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后续专业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也为今后从事的专业岗位工作打下基础。现有的各门化学课程实验教学体系验证性实验过多,综合性实验较少,学科性过强、与专业对接程度较弱,缺少针对性和实用性,缺少高职化学课程特点和检验专业的特点;同时高职院校学生的入学起点较低,生源中大多数是文科生,少数为理科生,生源参差不齐,动手能力更是有较大差别,以往的考核方法已不能全面的提升学生的能力,因此,需要建立有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特色的化学实验教学体系。

根据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特点及岗位用途的要求,化学实验教学应坚持“需用为准、够用为度、应用为先”的原则,使学生掌握检验专业所需的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树立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培养专业的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建立符合职业技能要求的化学实验教学体系

1、改革现有的实验内容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现有的化学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是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实验内容各自独立,教学目标分散,针对性不强,缺乏与职业技能密切相关的内容。根据对职业岗位能力的分析,结合化学实验的特点,将实验内容进行整合,构建一体化的实验教学体系。新实验教学体系融合了学生从业所需的知识、技能、态度等基本要求,使学生实验能力的训练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操作水平。新实验体系模块设置见下表。

新的实验体系注重了化学实验之间的相互融合,减少了一般性的验证实验。基础实验模块中培养学生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任务引领模块中选择与职业工作相关的实验内容,学生在领取工作任务后独立完成查阅资料、制定检验方案、配制试剂、实验测定、数据处理等工作环节,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改变过去教师讲解原理、步骤、注意事项而学生“照方抓药”的状况。综合实验模块通过学生小组或团队合作,共同完成有机合成、提取、分离等操作实验,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新化学实验体系表

实验模块 教学内容

基础实验模块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如玻璃仪器洗涤、称量、数据处理、试剂配制、移液、定容、过滤、蒸馏等操作

任务引领模块 与职业岗位工作基本操作相关的实验内容,如食醋中总酸度测定、混合碱测定、水中总硬度测定、水中微量铁测定等滴定分析操作、分光光度分析等

综合实验模块 综合技能应用,如茶叶中咖啡因提取、阿司匹林合成、植物色素的提取分离等

2、改革教学方法

多媒体具有直观性、信息量大、交互性强等特点,将多媒体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可提高实验课堂的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进行实验教学展示,可以播放视频录像、多媒体课件,将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仪器的安装过程、精密仪器的使用方法等展示给学生,使实验操作直观明了,学生可以在实验过程中随时进行回放、放大,这样既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强度、提高教学效率,也增强了学生的信心,提高学生的实验热情。

3、改革实验考核方法

以往的实验考核主要依据学生的平时实验情况,实验成绩的评定为:实验态度(30%)+实验操作(30%)+实验报告(40%)。学生实验操作中由于人数较多,教师只能粗略评价学生的态度和操作能力,学生的实验热情不高,减少实验规定测定次数,甚至编造实验数据,抄袭他人实验结果,使得考核结果不能做到公平、公正,因此要制定科学的评分体系进行实验考核。新制订的考核方法包括三个部分:(1)平时实验表现(50%),包括学生的出勤率、实验预习、实验操作规范程度和预习报告;(2)独立操作考核(30%),期末进行,从任务引领模块实验内容选择三个工作项目,考核时由学生抽签获得工作任务,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实验要求,并随机抽题回答与实验操作有关的问题;(3)综合实验考核(20%),在综合实验模块中进行,学生分小组实验,考核团队的合作成果(合成的产率、提取的质量等),根据实验结果排序打分。

4、开展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

技能鉴定、技能竞赛都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创新教育的特殊形式和有效载体,同时也是对创新教育质量进行检验的良好手段。技能鉴定、技能竞赛,主要考查学生实验方法和试剂的选择、技能操作、数据记录与处理、实验结果分析。学生可以选择指导老师进行辅导。竞赛的学生从院级竞赛中获奖学生选拔参加市级、自治区级的大学生化学技能竞赛;技能鉴定的学生都能考取中级技能证,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竞争意识,对实验教学的改革也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对实验教学体系、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一定的效果。教师发现学生参与实验的主动性有所增加,实验室开放、技能鉴定、技能竞赛的参与人数也越来越多,后续专业课程中对学生操作的反馈评价也较高。今后还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教学体系,以适应高职检验专业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篇8

一、科学处理教材内容,让教材更具实用性

新课程改革在课程设置和内容编排方面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一个自主创造的广阔空间。教材是教学的最基本依据,化学实验主要有实验设计、科学研究、思考讨论以及各种实践等基本形式,没有学生实验与演示实验之分,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情况科学处理教材内容,开发新的教具,选择合适的辅助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与完善,有效补充教材内容方面的不足之处。深入研究教材,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组织有效教学,拓宽教学的空间,全面提升学生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师水平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目标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依附于理论的实验教学模式,只注重理论知识的验证是无法培养学生的能力水平的。当前一些化学教师对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有一定的观念偏差,有的甚至将化学能力与化学实验技能划上等号,将实验能力归结到实验操作。这些错误观念的存在,一定影响到高中化学能力的提高。要想提高高中生的实验能力,教师应在改变教学观念的同时,在教学制度、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评价等多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变。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尤其要纠正一些学生不愿动手的实验习惯,要从学生的独立性和思考性出发,将实验教学变成他们质疑学习和探究实践的有效活动。化学知识与实验教学的互相统一和渗透,才是保证学生良性发展的根本。

三、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灵活运用多种方式手段实施教学

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含有大量的演示型实验,其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掌握知识。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采取“先讲解、再演示、后总结”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从而渐渐失去对化学实验的学习热情与探究欲望。教师可以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根据探究式教学的设计规律,将教材中的部分演示型实验改为探究实验,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努力提高学生的探究水平。虽然探究式教学方式比较耗费时间,但是能够使学生相对牢固的掌握知识,为今后的复习节省了大量时间。当然,我们在设计实验时,没有必要将所有演示实验都设计成探究实验,只要将其中的重点、难点知识精选出来即可,相对简单一点的知识还是应该通过演示实验来帮助学生掌握。因为,学生只要掌握了核心知识和基础概念与规律,就大致掌握了化学知识的主干,并有利于形成拓展知识结构的能力。

四、结合学生实际生活进行实验教学

如果脱离实际生活来解释化学知识,会让学生的学习不切实际,增加其学习难度。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形成自身感性体验,通过实践活动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教材中的各个章节都使用了较为浓重的笔墨来描写实际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充分体现了化学的学科思想。通过深入研究教材我们发现,大部分的化学知识都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得来,如果教师在上课之前认真观察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素材,就可以从学生身边着手,从学生司空见惯的实例出发,将学生引入熟悉的教学情境中,促进学生探究学习,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化学课堂教学的轻松性和愉悦性,使学生深刻感受化学知识的广大用途。

五、提高学生认识,引导主动参与

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认识,则在另一个层面上决定着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走向。实验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感性的化学材料,更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和科学态度。所以在这过程中,教师积极地为学生创造化学实验条件显得尤为重要,尤其要抛弃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理念。作为学生进行化学规律探索的一种实践方式,化学实验应当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性。借助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帮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整个过程,在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提高,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因此,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需要得到学生的主动认识,要培养面向世界的高素质人才,不可不让高中生主动参与进来。

六、正确运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

篇9

教师要转变思想,提高认识,与时俱进

化学实验的操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实验教师、任课教师又得劳神费力,一不小心,会出现各种事故。更有的教师怕因此影响自己教学进度和质量,实验还在以讲代做。可素质教育的核心本质就是实践、创新。创新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最核心的软实力。化学实验课,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而且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获得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而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不能为了让学生一时考高分而放弃学会学习的机会,失去“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的主阵地。笔者感觉上好一节实验课很不容易,这其中不仅实验教师付出好多辛苦,任课教师也得承担一定的风险。但教师既是职业更是事业,必须在努力中体验付出的快乐。

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传统的实验教学,学生只是用同一种方法和相同的实验仪器材料,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出相同的结论。这完全是一种验证性的实验。而这种验证性的实验,与现在的化学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会学习这种理念背道而驰,同时也大大降低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要想上好一节课,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回顾自己的教学经历,在这方面笔者却犯过一个错误。那是一节化学基本操作实验课,为了保证实验中学校财产和学生人身安全,笔者在教室反复强调实验操作规则和注意事项,可来到实验室刚上课,正在演示基本操作时,一个学生可能是出于好奇,拿起试管架上的一支试管,一不小心“啪”地摔到地上。安静的教室被这不和谐的“啪”声打破了,笔者当时对这个学生大发雷霆,为杀一儆百,还对其罚站,责令他照价赔偿损坏的试管。这样的处理,本想会起到好的效果,可这节课下来,大多数学生对笔者产生强烈的反感。本来应该是特别有趣的一节课,学生实验练习中却畏手畏脚,笔者明显感觉到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大减。

这说明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分寸,不要求全责备。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以身作则做好学生的楷模

化学实验的操作虽然有一定的危险性,但教师在强调实验安全意识的同时不应该夸大化学实验的危险性,那样初学者可能会对它产生一定的畏惧心理,一旦有了这种心理,学生会在实验中放不开手脚。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的预习工作,让学生对实验有客观的认识,了解正确的操作规程之后去做实验。这样有利于学生顺利进行实验,有利于学生实验中良好的实验意识的培养。

另外,教师实验中的一举一动都直接影响学生动手实验时的态度和方法,因此,教师的操作必须规范,哪怕是最常用仪器的使用也丝毫不能大意,对于一些有危险隐患的实验更要充分备课,引导学生把不安全因素想全想透。教师在演示过程中要合理使用反例,对于一些可以在实验室模拟的错误操作导致的后果,可设计一些错误的反例加以验证;或者是用多媒体放映课件,以加深学生印象。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操作明白,就是再危险的实验,只要用正确的方法操作也是安全的,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篇10

关键词:有机实验 教学改革 BB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b)-0000-00

目前,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更注重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高等学校药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化学课程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化学课程的学习关系到整个药学专业教学的成效,是药学专业的核心基础课。药学专业学生只有在学好化学基础课程的基础上,才能了解药物的基本功能和代谢过程,合理设计用药和药物合成践线,才能认识生命的物质基础。因此,化学是药学专业后续课程中不可或缺的前导课程。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关系到整个药学专业的学习进程,它为探索生命的奥妙打下基础。

实验教学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化学学习离不开实验教学,化学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近年来,我们十分重视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整合和优化了实验教学内容,实施教学方法创新,建立BB(Blackboard)教学平台,科学制订考核评价办法等一系列教学改革,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1 优化教学内容,培养创新人才

基于应用型复合性现代药学人才的培养要求,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及创新能力,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构建一套教学内容新颖、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和自主性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协作能力的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新体系。有机化学实验内容共48学时,12周进行,周学时为4。其中有5个大实验项目,需二周完成,分别为1-溴丁烷的制备、解热镇痛药乙酰苯胺的制备、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偶氮染料甲基橙的制备、橙皮中柠檬烯的提取。实验内容在保持传统实验基础性操作的同时,体现了综合性、趣味性、实用性和设计性,设计的自主性实验要求学生从查阅资料、方案设计到完成实验报告,全程由老师指导独立自主完成,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2 转变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直接影响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在优化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的同时,我们推进教师的教学方式由知识传授向研究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性探索性学习转变,以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1 在教学管理上,坚持集体备课,学要求

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注重课前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如学大纳、教学进度、教学内容、考核要求等。课前集体备课、撰写教案、集体预实验、新教师试讲等。通常每二周提前召集一次备课会,会前先由实验中心教师和主讲教师预实验,根据预实验情况,对照教学要求,统一授课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注意事项,对学生实验技能和操作规范提出明确要求。再由年轻教师试讲,对课件细节作进一步推敲,确保实验顺利进行。通过备课会预实验,不仅检验实验中心所准备的试剂和仪器的准确与完好,还对实验中学生可能容易产生的操作错误和安全注意事项做到心中有数。备课会上各位教师集思广益,更深刻理解课程的相关环节和教学内容,保证各实验教学班的教学均衡。通过试讲,新教师的教学技能得到提高,老教师从中也能意识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有利于改进和提高。

2.2 在教学方法上,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克服“灌输式”教学,根据不同实验特点,探索启发式、讨论式、提问式、示范式、纠错式的教学方式。每项实验,都要求学生完成预习报告,通过预习,使同学对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则通过提问或讨论的形式检验学生预习质量和成效。有相当部分的实验操作,请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示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性。而纠错式教学则是对前阶段学生实验中带普遍的操作问题进行总结纠错。在综合性实验教学上,让学生查阅文献资料,提出实验方案,教师指导,最后由学生进行有机化合物的提取、纯化、验证,完成实验报告。

2.3 在实验考核方式上,全面客观,合理评定成绩

有机化学实验课成绩的评定包括实验预习、实验态度、操作水平、实验报告和BB平台测试等。实验预习可根据学生的预习报告和课间提问进行评定。实验态度包括出勤情况、课堂纪律、实验台面整洁度、仪器维护程度以及值日卫生等情况,综合评分。实验操作水平则考核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熟练程度,有明显错误或多次操作不规范的,给予适当扣分。使学生清楚培养实验习惯的重要性,训练良好的科学素养。实验报告采用5分制评定,要求忠于原始、结构完整、简明扼要、结论可靠、参与讨论等。

3 开展网络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帮助。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近两年我们探索BB平台网络教学。该平台是国际领先辅助平台,以课程为中心,集成“教与学”的网络教学环境。教师在平台上开设网络课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学习的课程内容。

3.1 搭建有机化学实验BB平台,丰富教学手段

BB平台融合了传统教学方法及计算机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不仅为教师上课准备了大量的电子教案,同时也为学生提供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课程简介、章节测试、讨论互动和知识拓展等内容,是学生自学、复习、扩展知识面的有效手段,实现人机对话和师生互动。教师可根据自身的教学风格、思路和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仅随时检验学生学习状况,而且能达到学生学习新知识、巩固旧知识、全面系统掌握实验知识的目的。网页中设置菜单栏、导航栏和各种形式的超链接设计,方便学生把基本概念、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注意事项以最简约的方式展现出来,提高学习效率。

3.2 电子教案模块是BB平台建设的核心

本课程每项实验一个课件,采用PPT制作。课件体现如下特点。结构完整,重点突出:每一课件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实验步骤是课件重点,力求以最简洁的框架图展现实验流程。形象直观,声画并茂:采用Flash等动画形式演示有机化学反应中的分子结构、反应机理和实验过程等,教学内容生动直观。设计讨论思考题:便于学生课前课后学习,巩固相关知识点。

3.3 章节测试模块是BB平台的重要组成

为检验学生对有机化学实验理论、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在BB平台设置章节测试,共设计13套测试题,每套12题,共计156题。题型丰富,分别为是非题和选择题。内容包括实验安全知识、实验基本理论、主要操作技能、实验注意点等。除第一周因包括实验安全知识布置二套测试题外,其余每周布置一套题目,学生上网限期完成。教师可随时上网查阅学生测试题完成情况,并作点评督促。学期结束时,教师根据学生BB平台测试题得分,结合其它考核指标,为学生核定有机化学实验总成绩。

BB平台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有机化学实验的课堂教学中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但它并不是一种全面优于传统手段的教学方式。倡导BB平台多媒体教学,不能否定传统的教学方式,两者相辅相成。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必须将多媒体方式与传统板书有机结合,用板书、语气等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实效。

4 结语

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改革,学生对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方法改革、考核评价优化、BB平台建设给予很高评价。学生对有机化学实验的兴趣性有较大提高,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认真思考,对综合性实验表现出强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BB平台测试题完成情况良好,互动模块上教师与学生踊跃参与讨论,教师授课质量显著提高。学生在掌握实验基本技能、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学会面对新问题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设想,科学的实验态度和创新思维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得到培养。

参考文献

[1]杨竞鸣,赵芳林.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讨[J].化学教育,2009(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