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常用知识范文
时间:2024-01-02 17:43: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机械制图常用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要:尝试教育理论主张“先学后教,先练后讲,先试后导,先行后知”,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尝试,不断提高,逐步养成一种行为习惯,最终转化为一种自觉的精神。本文就如何利用尝试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做了一些探究。
关键词 :尝试教育 中职 教学改革 机械制图
中职学校学生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些特点:成绩相对较差,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沉迷于手机、上网,缺少人际交往,致使口头表达能力欠缺;上课容易分散注意力,学习缺乏主动性和持久度,玩手机、看小说是家常便饭。另一方面,当前“先教后学”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主讲,学生被动听”的形式,严重忽视了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其创新能力的挖掘。而尝试教育主张“先学后教”,其优点在于:学生人人都能主动参与尝试;学生进行了自学和尝试练习,在无意识中提高了自学能力和探究意识;学生在尝试练习中花费了比较多的心力,发现一些困惑的地方,迫切需要教师“析疑解惑”,这时教师的“教”就变成了“雪中送炭”;尝试练习能够暴露学生知识点的不足,使得教师的“教”更有针对性,学生练后又因知道不足而更听得进去。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改实践,以中职机械制图课中的识读螺纹轴零件图一课为例,谈一谈尝试教育在中职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与体会。
带螺纹的物品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比较直观,而内、外螺纹的规定画法相对来说,对空间想象能力要求低一点,理论规定比较明确。所以在学习这一课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见图1)。
一、点燃“尝试”激情,在“尝试”中实践
尝试教育是运用尝试思想和策略按一定的目标对人进行德、智、体、美全面培养的活动过程。其核心理念是坚持“尝试”,任何活动都要坚持“先让学生试一试”。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等待观望,还是大胆尝试?主要由精神支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缺乏的正是这种尝试精神。所谓尝试精神,是一种敢于探究、勇于实践、乐于冒险的精神,坚信“做到做不到,试一试就知道”。笔者在进行课堂设计时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作为组织教学的着力点,给学生创造接触实际问题的机会,通过让学生“试一试”解决困难,并让其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激起其更多的学习主动性,进而不断尝试,不断提高。长此以往的实践历练,最终养成一种行为习惯。
自主阅读,积极尝试:
一是让学生到车工实训工场参观内、外螺纹的加工方法,并向实习指导教师借用带有内、外螺纹的产品。
二是列举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螺纹的例子,判别其是内螺纹还是外螺纹或者内外螺纹连接。
三是预习国标规定内、外螺纹的简化画法,并找出两简化画法的异同点。
四是归纳内、外螺纹规定的简化画法的经验口诀,为什么?
五是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走近生活,有充足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对相关问题先进行适当的尝试,亲身经历问题的探究过程,提高其感性认识,并在实践中点燃“尝试”激情,从而克服被动学习甚至惰性的学习习惯,引起和激发学生探究,即“亲自尝试”。
二、构建“尝试”平台,在“尝试”中习惯
在个体“自主学习”“亲自尝试”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加强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解决个体尝试过程中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引入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竞争,激励学生团队精神,从而在实践和历练中更加用心学习,不断“尝试解决”问题。
1.导入新课,吸引注意
师:同学们在预习中进行认真的尝试和实践,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实际问题,老师进行了总结和归纳。现在以班级现有的4个大组为学习小组,组长负责组内讨论,派代表小组发言,答对的小组加l0分,积分最高的为优胜组。在回答问题过程中有不同见解的小组,可以随时提出新的问题或做补充,我们酌情为他所在小组加分。
各小组:以竞赛的形式回答课前预习中的第1、2小题。
师:用课件演示螺纹的加工方法。
设计意图:学生分组交流,教师在巡视中了解各组讨论情况。一方面检验尝试实践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加强合作学习,同时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以及学习的主动参与度。
2.出示目标,突出重点
老师在上课前收集学生的“疑问”,最终将学生的问题提炼、归纳为4大类。
(1)国标规定外螺纹的简化画法中小径应该画到何处为止?螺纹终止线为何要画到大径?
(2)国标规定内螺纹的简化画法中钻孔深度比螺纹深度要深?其头部为什么要画成三角形?且三角形的锥角为何必须画成120°角?
(3)国标规定内螺纹的简化画法中剖面线必须画到何处为止?
(4)如果需要表示螺纹的牙型,又该如何表示呢?
设计意图:上课的主线围绕着解决学生的“疑问”展开,这样学习目标既清楚明了,又具体可行,贴近学生实际疑惑。同时学生在“先学”尝试中发现的问题,用“后教”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实现“以学定教”。
3.合作探究,析疑解惑
师:出示问题2(国标规定内螺纹的简化画法中钻孔深度比螺纹深度要深?其头部为什么要画成三角形?且三角形的锥角为何必须画成120°角?)(抢答)
小组1:保证所加工螺纹的深度。
小组2(补充):钻孔深度比螺纹深度要深0.5D。
小组3:钻头头部为圆锥,而圆锥的三视图为一圆二等腰三角形。
小组1(补充):钻头头部为120°,故三角形的锥角必须画成120°。
师:各小组的答案对不对?小组分能不能加?
“能”“不能”……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
师:出示内螺纹的加工图片(图2),由学生自己判断答案的正确与否,最后给相应小组加分。
师:总结内螺纹采用剖视图时规定的简化画法。
一是小径:用粗实线表示,小径取大径的0.85倍。
二是大径:用细实线表示,在反映为圆的视图中,大径用约3/4圆的细实线圆弧绘制。
三是螺纹终止线:用粗实线表示。
四是特别注意事项。 (1)若是盲孔,螺纹终止线到孔末端的距离可按0.5倍大径绘制,钻孔底部锥角按120°绘制。(2)孔口倒角圆不画。(3)剖面线应画到粗实线为止……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课前的实践探究和尝试以及课内的合作讨论,不仅轻而易举解决了内螺纹规定简化画法中的难点问题,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也就更加活跃,同时也改变了学生每天“被提问”“被思考”的僵硬的教学方式,而更加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通过不断尝试,不断提高,学生逐步养成一种行为习惯,最终转化为一种自觉的精神。
三、总结“尝试”成果,在“尝试”中升华
1.尝试课堂自由、灵活但不散漫,无定式却有规矩
课堂总结是每节课的必要环节,是该课所学精华的梳理。总结可以由学生来完成,也可由师生共同来完成,但教师点评就显得尤为必要。笔者对“总结拓展”的环节是这样处理的。
师:前面我们一起攻克了本节的难点,但内、外螺纹国标规定的简化画法中,小径、大径的线型画法不同,且一不小心很容易搞混。同学们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理解和记忆?
……
师:请同学们拿出向实习指导教师借来的带有内、外螺纹的产品,触摸一下内、外螺纹,两者分别是什么直径能摸得到?(抢答)
小组4:外螺纹大径。
小组3:内螺纹小径。
师:那么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螺纹大、小径的画法:
表示螺纹两条线,一条粗来一条细;
摸得着画粗实线,摸不着画细实线。
生:恍然大悟!
师:下节课我们将学习内、外螺纹连接的规定简化画法,请同学们将借来的产品进行连接,看看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连接时又将如何画?
设计意图:教师点评,将学生的“尝试结果”进一步升华。同时又提出更高的挑战。
2.实践效果及反思
邱学华老师对尝试教育主张“先学后教,先练后讲,先试后导,先行后知”。教师先不要把已有的结论传授给学生,应该让学生在尝试中解决问题。如果预先没有现成的结论,学生就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尝试,这样学生的思维比较自由、开放,容易迸发出创新的火花。这种教学方式鼓励学生手、脑、口联动,有利于学生在尝试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收获自主学习的成果,发展探究的能力。而教师的作用仅是“扶着学生走”——即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审时度势地“导”在关键点,通过有效提问方式,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析疑解惑,促进学生不断成长。因此,教师要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给他们创造自主尝试的学习平台,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学习,学会质疑,通过不断的尝试教育,定能改变学生以往的不良习惯,培养学生各种综合能力,从而推动中等职业学校的高效课堂建设。
参考文献:
[1]邱学华.从尝试教学走向尝试教育[J].北京:人民教育,2014(15).
[2]邱学华.尝试教育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篇2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 ,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加快微课进入高校课堂内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新的教学形式进课堂并不能盲目,否则不仅达不到想要的效果,还会适得其反,让学生厌学,老师教学的压力变大。每门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应该根据这些特点制作微课,才能使得其发挥最大的功能。机械制图是高校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这门课程的学习好坏直接关系到之后的一系列机械专业课的学习。把微课和机械制图结合起来就显得尤为重要。
1机械制图课程改革所面临的问题
机械制图是机械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一般是大一第一学年就开始开课。它是机械专业学生进入高校面临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所以它的教学效果会影响学生对于专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同时代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特点,不同的时代同一门课程也有不同的教学任务。机械制图也不例外,为了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社会的要求,机械制图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改应该发现问题,富有针对性。
1.注重学生的学习特点,新时代的学生学习能力更强,接受新事物更快,同时具备比较好的计算机基础,而且学校的硬件设备也比较好。所以我们的教学改革应该与互联网紧密的结合起来。针对于机械制图来讲,机械制图是一门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同时逻辑性也比较强的科目。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让我们的机械零件走进学生的头脑里是我们应该解决的问题。
2.机械制图分为画法几何,计算机绘图和机械零件图与装配图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其课程的结构特点,对其课程的结构分析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是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建设的依据。要想搞好机械制图的课程建设,就应该遵循离散的分析各个章节和知识点,然后系统的总结归纳其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功能。
3.机械制图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画出规范的图纸,让同行业的从业人员能准确无误的读懂工程师想表达的内容。要达到这一目的,学生必须首先头脑中有图,同时能按照规范画出来,重要的是学生要明白规范的重要性。如果要使得学生明白规范的重要性,还不能把机械制图孤立起来,而是要让这门课程和其他的课程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白这不仅仅是一门课程几个学分的事情,而是关系到整个课程体系的重要事情。
2微课能解决机械制图课程的那些问题
微课是互联网教育发展的产物,它能够解决传统课堂解决不了的问题。如何让微课服务与机械制图是机械制图课程改革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要想解决好这一问题,就应该对其进行分析。微课归纳起来就是“微,精”。它的微体现就是一个视频比较短,一个视频只是一个知识点,但是对这个知识点,它讲解透彻,深入,应该能走进学生的脑海里。
1.把微课用于机械制图,它要解决学生对于机械制图的陌生感,让学生全面的认识这一门课程,同时认识到它的重要性,最终引起学习的兴趣。
2.对于机械制图中的画法几何部分,微课要能让学生认识到点、线、面、体的学习是一个体系,并由易到难的培养其空间想象力。对于计算机画图部分,微课应该分解知识点,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计算机制图的操作。而在机械零件图和装配图部分,微课则可以针对轴套类、盘盖类、箱体类、和叉架类等几大类零件进行常用典型零件的制图细节进行充分的讲解。
3.机械制图最终体现的是零件图和装配图,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应该针对常用典型零件图和装配图进行互换性及制造工艺的讲解。这样能够使得学生把机械制图当作机械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一份子来理解,从而提高其对这门课程的认识并增强学习动力。
3具体措施
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的体现手段,所以微课可以方便快捷的进入各种互联网终端:手机、平板电脑,计算机等,从而方便学生的学习。要想起到相应的作用,在让学生很方便的看见的同时应该让学生很容易的看的进去。所以微课的制作是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的,针对于机械制图来说,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微课的各个内容应该相互独立并简单易懂,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系统性。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了,就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更深入的学习。所以我们应把机械制图当中最简单易懂的部分加入进来。比如说:课程导论,点线面体等的逻辑性等。让学生在看每一个视频的时候能看懂,同时及时这个视频没看也不影响其对下一个视频的学习。
2.针对计算机制图方面的微课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软件的基本介绍;②绘图基本操作的详细解读;③绘图前软件的基本设置(图层,字体样式,标注样式);④常用样本文件的制作;⑤二维软件和三维软件的特点及其相互转化。
3.针对机件常用表达方法方面,制作以下几个微课:①各种表达方法的特点及其应用情况;②针对各种表达方法分别制作几个特殊工件对其进行详细的阐述从而加深同学对这部分内容的认知。
4.针对标准件及常用件方面,制作以下几个微课:①讲解各个标准件及常用件的特点及使用场所;②分别介绍他们的标准画法;③根据计算机制图的知识,详细讲解标准件块的制作。
5.针对零件图和装配图,制作以下几个微课:①分别讲解零件图和装配图的用途以及区别;②针对四大类零件,并以典型零件为例详细讲解各类零件图在画图时的布局技巧;③以泵,减速器,阀等装配体为例,讲解装配图的画图技巧和注意事项。
6.针对零件的尺寸标注,几何公差的标注,表面粗糙度的标注的内容,使其与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联系起来,讲解尺寸标注的重要性;针对各典型零件,根据其工艺结构,讲解其制造工艺;针对零件的使用要求,讲解其设计的过程,使其自然的和机械工程材料,材料力学,机械设计等一系列的课程联系起来,形成体系。
篇3
【中图分类号】TH1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189-01
前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普及,许多高职院校已开设《AUTOCAD》及《机械制图》这两门课程,这对于机械课程的教学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热情高涨。但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进,下面就《机械制图》与《AutoCAD》教学的几点分析提出来与同行们商榷,以期改进。
一、《AutoCAD》与《机械制图》的关系
《机械制图》与《AutoCAD》都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从本质上来说,《机械制图》和《AutoCAD》都是讲授绘图和识图知识的,它们之间存在许多相通之处。《机械制图》主要利用绘图工具,如三角板和圆规等,根据已有的制图知识,依靠绘图技巧和经验逐线绘制,而《AutoCAD》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起来的现代制图工具,具有甩图板功能,可以通过交互式绘图方式,绘制出高精度图形。但《AutoCAD》技术的应用仍以《机械制图》中投影理论和制图标准知识作为基础。可以说,《机械制图》是《AutoCAD》的基础,《AutoCAD》绘图不能脱离而独立进行,必须在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理论、投影规律、表达方法和国家制图标准规定的基础上才能应用《AutoCAD》画出符合要求的机械制图。《AutoCAD》是促进《机械制图》教学的有效工具。因此这两门课程关系紧密,是互相补充、互相渗透,相辅相成的。
二、对教师配置及课程安排的分析
目前,《机械制图》、《AutoCAD》是两门独立的课程,分别安排教学时间。通常是先讲《机械制图》课程,然后再讲《AutoCAD》,两门课分开上,甚至一些学校将《机械制图》、《AutoCAD》分别安排制图教师与计算机教师讲授,这种分段式、独立式的开设课程方式导致了教学内容庞杂、重复与脱节,造成了学时浪费,教学效率也不高。
三、《机械制图》与《AutoCAD》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时下在《机械制图》教学实践中,教师普遍表示,很多高职学生都认为这门课程的内容抽象难学,难以掌握。但笔者认为,如果能充分利用《AutoCAD》形象、生动的特点,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就能直观、便捷地学习制图理论,有利于将机械制图与计算机制图有效地衔接。这样不仅可避免《机械制图》的枯燥乏味,而且《AutoCAD》中的工具要比手工工具丰富得多,可大大缩短了以往手工作图占用的大量时间,极大地提高了绘图效率和绘图质量,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改善教学效果。为了满足企业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将《机械制图》和《AutoCAD》这两门课程融合进行一体化教学已成为必然。
四、《机械制图》与《AutoCAD》一体化教学的探讨
(一)整合课程
将两门课程整合成一门课,以《机械制图》基本理论为前提,以《AutoCAD》软件作为绘图平台,以动手绘制图纸能力为目标,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将《机械制图》与《AutoCAD》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为此,可将教学内容整合为六大模块:国家标准、画法几何、标准件、零件图、装配图、三维轴测图。同时教学大纲、教案等也要相应地做出调整。
(二)教学方法
1. 多媒体授课与实验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在实践教学中尽可能采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技术教学,生动形象讲授《机械制图》的一些基本原理和理论知识,而实践主要在实验室进行,讲授《AutoCAD》软件的使用和绘图技巧。通过多媒体授课与实验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2. 手工绘图与计算机绘图双重训练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绘图将取代手工绘图。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并不能从一开始就使用计算机来绘图。手工绘图作为学生的一项基本技能是基础,绝对不能抛弃,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手工绘图技巧,才能打下计算机绘图的基本功。在学生掌握一定的《机械制图》理论知识和《AutoCAD》的绘图功能后,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加强训练一些难度适当的练习题,开展“机械制图计算机化”的一体化教学训练,让学生进行手工绘图和计算机绘图,是一种双重实践训练,做到两者训练并重,大大增加了学生绘图的实践机会,这样可以给教学带来积极的影响,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真正学以致用,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识图和绘图能力,成长为一个满足实际生产需要的技术型人才。
3. 交错融合教学
《机械制图》与《AutoCAD》一体化融合教学要有主次之分,不可本末倒置,应以《机械制图》模块为基础,将《AutoCAD》的各教学模块有机融入其中,但这种融入不是简单地穿插。在实践一体化教学中,并不是说一定要讲完《机械制图》中某一模块的内容后才能接讲《AutoCAD》模块中的内容,有时两模块可结合在一起讲解。把《AutoCAD》作为一种绘图工具来使用贯穿在整个《机械制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作如下处理:(1)《机械制图》的绘图基本知识与《AutoCAD》绘图环境放在一起介绍;(2)《机械制图》的投影原理结合《AutoCAD》的基本绘图命令(含点、线、面、圆等)来介绍;(3)《机械制图》的轴测图画法与《AutoCAD》的三维绘图基础相结合来讲解;(4)《AutoCAD》尺寸标注的设置融入《机械制图》尺寸注法中;(5)《机械制图》的机件表达方法融入《AutoCAD》的图案填充及视图缩放与移动;(6)《机械制图》的标准件和常用件与《AutoCAD》的模块和属性的操作相结合来讲解。这样可用较少的课时讲解《机械制图》,而留多一点的课时用在《AutoCAD》计算机绘图的实践性教学,这样不仅节省了学生的学习时间,还加强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绘图的方法和技巧,从而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三)学时分配与考核方式
《机械制图》与《AutoCAD》的融合式教学,学时比例为2:3,也就是《机械制图》课程为2,《AutoCAD》课程为3,学时大致可分为《机械制图》为80学时,《AutoCAD》为120学时。《机械制图》与《AutoCAD》一体化融合教学实施后,对学生的考核不能只是期中、期末考试来进行单纯的知识考核,应建立起以识图能力为核心,以实际操作为主,笔试为辅,通过手工绘图作业,《AutoCAD》上机绘图作业,平时的上机练习及笔试,综合评定学生的最后成绩。
总之,《机械制图》与《AutoCAD》一体化融合教学后,尽管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教学手段,也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仍需我们不断去探索,以期为企业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课程整合;课程内容;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36-0047-03
“机械制图”和“AutoCAD”课程是机械、机电和数控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现代工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被喻为工程技术界的“语言”。在“中国制造2025”的时代背景下,培养熟练掌握并利用机械制图知识和Auto―CAD绘图技术正确、合理地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各方面问题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就显得非常重要和迫切。与此同时,现在绝大部分企业的设计和生产已经逐步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要求技术图样都在计算机上完成,传统的手工绘图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然而,目前绝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将“机械制图”和“AutoCAD”两门有关系的课程进行单独讲授,这会造成重复教学,学生学习负担加重,教学效率降低。为此,我们通过“机械制图及AutoCAD综合性课程整合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将“机械制图”和“AutoCAD”两门课程进行了有效整合。
一、“机械制图”和“AutoCAD”课程整合的思路
本课题组织了多名对“机械制图”和“AutoCAD”学科教学有精深研究和丰富经验的教师,对江苏省常州市特别是溧阳地区机械加工制造类企业人才需求进行调研,聘请了富有生产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进行论证,遵循系统性、发展性、实用性整合原则,按照“专题调研一编写初稿一专题研讨一专家审定一组织实施一修订完善”的流程将“机械制图”和“AutoCAD”两门独立的课程整合成“机械制图及AutoCAD”,建成了完整的教学资源,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满足实际生产过程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要求。聘请企业生产专家和技术设计人员参与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中引进企业生产和学生实训真实使用的具体实物。
本课题在调研现状、专项论证的基础上,结合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其课程内容由数控车床刀架制造实例引入,按照“任务书”“任务描述”“知识链接”“任务实施”“拓展知识”“拓展训练”“任务评价”几个部分递进完成。采用任务引领的课程教学,按照2012年的“技术制图”“机械制图”等最新国家标准,将机械制图与CAD技能和知识点融入任务之中,在符合学习者认知心理过程的基础上,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六个课题和二十八个任务,再细化为多个项目任务的教学内容。每个任务从典型零件着手,选择实际的数控车床刀架作为载体,通过认识该刀架的零件以及零件间的装配关系,供学习者在实践中掌握机械制图中的国家标准,提高CAD绘图技能和识图能力。
二、“机械制图”和“AutoCAD”课程整合的内容
本课题以数控车床刀架作为载体,使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内容,培养知识运用的能力,基本内容包括6个教学主题:平面图形的抄绘、组合体视图的识读与绘制、机件图样表示法的识读与绘制、常用件与标准件表达法的识读与绘制、零件图的识读与绘制、装配图的识读与绘制。课程内容针对零部件绘图设计过程、知识的连贯性与深浅程度依次设计,安排上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符合学生专业发展要求、注重培养学生利用知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具体内容及其结构特征可以通过树形结构进行表达,如图1所示。
三、“机械制图”和“AutoCAD”课程整合的实践
(一)调整“机械制图及AutoCAD"课程教学策略
整个教学过程以数控车床刀架为中心,围绕各个任务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给学生提出工作任务,即读懂数控车床刀架零件图与装配图,能够熟练地用计算机绘制数控车床刀架零件图与装配图。注重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充分利用模型、实物、工程图纸、PPT、视频、动画等教学资源使学生建立立体概念,将所学知识充分运用于数控车床刀架零件制造的实际工程中,使学生不仅会读图,还能够熟练地绘制常见零部件的零件图和装配图,熟练掌握计算机绘图的技能,达到课程教学策略与学生学习目标紧密结合的目的。
(二)优化“机械制图及AutoCAD”课程考核方式
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借助教学资源平台,采用过程评价与阶段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分析学生学习目标达成情况,发挥评价的启发激励作用,解决学生反馈的实际问题,增强学生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技能水平,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在考核方法上,注重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三)实现“机械制图及AutoCAD”课程教学“够用、实用”的目标
充分考虑实际工作对于读图能力和绘图能力的要求,以看懂图形为基本要求,以绘制图形为能力要求,降低了手工绘图的基本技能,增强了计算机实际绘图的能力,作品的完成提高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实现了课程教学“够用、实用”的目标。
四、“机械制图”和“AutoCAD”课程整合的反思
(一)“机械制图”和“AutoCAD”课程的整合具有“动态性”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全面贯彻2012年的“技术制图”“机械制图”等最新国家标准,有效处理新旧标准过渡,技术制图与机械制图并存、兼容的关系,使课题的研究成果具有鲜明的时效性和先进性。“Auto-CAD”贯彻最新“AutoCAD”国标,充分体现新技术、新工艺在制图领域中的运用。与此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坚持采取“实践一开发一反思一改进”的循环式开发模式,动态调整教学目标,不断满足企业技术更新后的岗位需求。
(二)“机械制图”和“AutoCAD”课程的整合具有“技术性”
随着3D打印技术的不断成熟,通过三维零件图就能直接生产出产品,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因此,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领悟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内涵,充分发挥任务驱动的教学功能,用三维模型替代三面正投影图,以基本绘图和基本编辑为重点,在学习机械制图与AutoCAD知识点的同时,提高学生利用AutoCAD软件绘制图形的技能水平,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为其今后进一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机械制图”和“AutoCAD”课程的整合具有“实用性”
针对中高职教育的需求,“机械制图及AutoCAD”内容的编写以“够用、实用”为原则,循序渐进,大量增加机床零件与部件等实例,突出应用,满足理论实践一体化要求。特别是在拓展知识和训练方面,不仅考虑到中职学生的需求,而且也能满足高职学生的需求,使研究的成果适用度更广。课程整合以学生为本,彰显出鲜明的应用性特色。
篇5
关键词:机械制图;分阶段教学;课程学习;强化测绘
中图分类号:G71
一、实施分阶段教学的原因
1、《机械制图》在机加工类专业的地位
《机械制图》是研究机械工程图样的绘制和读图规律与方法的一门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绘制、阅读机械工程图样等重要任务。工程图样是工程技术界的语言,是机械类和近机械类各专业必修的主干技术基础课。
《机械制图》还是机加工类专业的学生所学的第一门专业课,如果学不好,将直接影响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兴趣。面对挑战,如何进行教学才能保证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必须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制定出科学的实施办法。现阶段各种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尤其是项目教学法的推广及实践,有的学校甚至将《机械制图》从课程教学中取消,将制图知识融入机械加工项目中去学习,一定要慎重而行,因为这违背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这一基本原则,从而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没有完整性。
2、分层教学的失败
由于生源差,学生入学的成绩与素质差异大,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水平上存在很大差异,为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偿试了分层教学。但技师的培养阶段是:初中毕业生进校后,前三年取得中级职业资格,后二年取得高级职业资格,最后一年取得预备技师的资格后进入企业实习,经过一至二年的实习工作,回校考核合格后,才能取得技师职业资格。而机加工类技师的培养在第一个学期就有普车实习操作,所以《机械制图》在第一个学期就开课学习了,学生学习制图时年龄大多在15-16岁之间,在这一时期,学生的识图、绘图能力不可能一步登天的达到技师水准,分层教学虽然解决了学生个体差异,但克服不了学生年龄偏小的生理及心理特征,教师的教学任务是完成了,但学生的学习任务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并有损所谓“低层次”学生的身心健康。
鉴于《机械制图》在机加工类专业的重要地位及分层教学的失败,我们及时探索了《机械制图》的分阶段教学方法。
二、《机械制图》课程学习阶段按中级工标准实施教学
根据技师的培养阶段及《机械制图》在数控机械加工专业中的地位,我们将《机械制图》作为课程学习时按中级工标准进行学习,学习时间为一年级的两个学期。也就是说,作为课程学习,我们通过降低学习内容的难度来保证知识体系的完整性,采用延长学习时间的方法来适应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们对传统的《机械制图》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缜密的调整。(1)制图基础部分,减少了学时数,强调了课后自学。淡化了图面质量要求,减少了仪器制图的训练时间,对绘图工具和仪器仅要求能正确使用,做到作图准确、图线分明、字体工整,合理安排了徒手绘图的内容和训练时间,通过徒手绘图能力的培养,加强了学生学习《机械制图》的兴趣;(2)画法几何部分,增加了学时数,重点讲解点、线、面的投影规律,并加强组合体的读图练习,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3)机械制图部分,明确以识图为主,画图为辅,且降低了画图的复杂程度,由“能识读和测绘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和装配图”调整为“能识读中等复杂程度零件图和装配图、绘制常见零件的零件图和简单的装配图”,加强了标准件及常用件,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内容的学习,特别对图样上公差的标注要能正确的理解其意义,严格贯彻国家有关技术标准要求,保证实习课教学的基本需要。
三、软件教学中融入《机械制图》
各种计算机绘图软件的不断开发和使用,使得绘图的理念和手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绘图效率也大大提高。我们及时改变教学思路,变《机械制图》融入软件教学为在软件教学中融入《机械制图》。无论从质量上还是从数量上都是传统方式不可比拟的。变《机械制图》融入软件教学为在软件教学中融入《机械制图》这一思路的改变,让学生不但掌握了相关绘图软件的应用,还切实增加了学生的制图能力。
四、实习操作采用项目教学,融入《机械制图》相关内容
在普车、数车、数铣、加工中心等实习操作中,我们都采用项目化教学方法,为了让学生的制图水平达到技师水平,我们要求在每一个项目中都必须融入《机械制图》的相关内容。
五、最后阶段进行强化测绘实践
强化测绘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测绘是《机械制图》必不可少的一项实践环节。但由于学生在没有较强的专业功底时进行测绘,往往都会流于形式。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及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学生有了较高的理论及实践能力后,我们按排学生在最后一学期进行强化测绘实训,在任务量并没增加太多的情况下,要保证通过测绘使学生更加规范使用测量工具,对复杂零件进行测量及加工。根据提供的模型先画出零件草图,再利用计算机画出零件图、装配图及三维实体造型,最后根据自己画出的图样进行加工及装配。学生通过对实体的分析,拆装、测绘、加工、装配等环节的操作,将徒手绘图能力、视图表达能力、投影基础知识、计算机绘图及技术要求等知识综合应用,制图整体综合能力大大提高。机械测绘的完成必须是一个团体分工合作,通力协作,一个人做不好影响全体,整个过程既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又培养团结协作精神,而测绘过程的严格要求,锻炼了学生耐心细致、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同时,也对《机械制图》进行了一个收网式的学习,让学生完成整个课程体系,由识图升华到制图,并真正达到技师的制图要求。
六、结论
研究任何课程的教学方法,首先要认清你所教学的对象的生理与心理特征和他们的实际接受能力,否则教学不会成功。我们通过教学内容的调整,降低课程难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的创新,将《机械制图》、AUTOCAD、CAXA、UG等软件与普车、数车、数铣、加工中心等实践操作及强化测绘实践有机的融合,提高了学生学习《机械制图》的积极性,达到了机加工类技师制图的要求,丰富了学生的视野。从教学效果上分析,更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培养出既有系统理论基础又有实践技能的高技能人才。我们还将分阶段教学方法推广到其它专业基础课进行了实践,同样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景仲、李滨慧.工程机械专业《机械制图》教学改革探讨.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1)
篇6
关键词:机械制图;工程实践;创新综合性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4-0106-02
《机械制图》一直以来都是理工科院校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在整个专业的图形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人才培养模式向着多方面、全方位的创新型发展,对本课程的教学,不光涉及到教师队伍的建设,还有教材的编写及选用,教学方法的与时俱进以及教学手段的不断探索。《机械制图》的教学内容的广泛性及通用性与现代教学的专业性、创新性,以及课时的不断压缩有着不可避免的矛盾。大多数教材都把《机械制图》当作各类专业的通用教材来编写,教学内容寄希望于面面俱到,处处适用。但是内容大都是突出在机械类专业的学习与运用上,所举工程实例与常用零部件设计、构造有关。而对于有特殊行业特征的专业,就会在学习本课程相关知识时存在一些不足,使得学生在理解学习《机械制图》与本专业之间的关系时产生疑问。本课程的基本概念与理论知识是通识,但是教材所用的例题与特殊专业的使用较难符合,按照教材按部就班地讲解通用机械制图的知识点与工程实际运用之间产生了一定的距离。学生常常会问:我们学这个在以后的工作中在哪里能够用到?书上的这些零件、部件与我们石油专业的机械设备有通用性吗?由此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为什么我们不能够按照工程专业的需要来改变我们这种延续多年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得学生对所学知识在将来的运用范围不再迷茫呢?本教研组成员本着对教学工作的热爱和负责,走访学生,了解他们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需求,解答他们在学习中的困惑,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决定尝试与探索针对本专业工程制图学习更好的方法。
一、树立理论联系实践的理念
为了探讨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首先就要转变过去对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内容枯燥、难学,空间想象力不容易培养的观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讲授各个章节的基本原理,结合工程图样查阅设计手册及资料,最后以总结归纳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其次学生在课前要对教师事先预留的内容进行准备,课堂上参与讨论,从而在获取书本知识的同时,也对工程实践的相关运用方面得到了教师的指导,达到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参与意识、创新能力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的删减,强调实践运用
机械制图课程内容包括画法几何、AutoCAD简介、机械制图三个部分。画法几何是学习机械制图课程的基础,也是引导学生从平面进入空间形体,从图纸到具体零部件的最基本的内容。但是,由于它所研究的是空间形体与它在平面上的图形之间的关系,对学生三维形状和相关位置的空间逻辑和形象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使得不少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畏惧怕难的心理。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根据课程的内容,按照工程背景的需要,对讲课的内容进行细化优化,对画法几何的点、线、面、体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步步紧扣、环环相连的系统性归纳总结,保留作为工程制图理论基础的基本内容,对一些与本专业运用不多的部分内容提倡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自觉的学习能力。机械制图的基础部分是本课程的重点之一,包括了组合体视图及尺寸标注、机件常用的表达方法等章节,这些内容仍然重视对物体形状的空间构思和读图分析,以及组合体的表达方案,把画法几何的投影法和本部分结合起来组织教学,可以使表面看起来不那么相关的学科在形体分析的思路上得到统一,加强了课程的整体性、连贯性,拓展了学生的平面与空间转换逻辑思维能力及想象力。机械制图的标准件及常用件也是本课程的重点之一。教材的内容所涉及的标准件及常用件都是国家标准,目的在于培养锻炼学生查阅标准的能力。但是,大多数手册因为专业不同,石油工程机械中所用到的螺纹都不是常规的螺纹,而是采用的美国API螺纹或是数字螺纹,是采用英制单位的。这些知识在通用教材里是没有体现的,即使在《机械设计手册》里也没有出现相关的内容。因此,需要教师及时地对这部分专业内容进行补充、讲解以及在工程实践中的运用。讲课中不光要讲这种螺纹与常规螺纹的设计不同,还要注意比较它们使用的范围不同,这种API螺纹的广泛使用是其他行业很少用到的。课堂上,我们提供API螺纹的图片,在相关零件中使用的图例,使学生足不出校,就能够看到工程实例的运用,加深他们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在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中,相关知识点就能够很快衔接上。机械制图的综合运用部分包括了零件图和装配图,需要将前面所学的各个知识点灵活运用,提高读图、绘图的能力。这不仅要求画法几何投影知识的扎实,还要求对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图样表达方式等有较强的熟悉与驾驭能力。因此在这个环节上,我们进行了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补充,除了把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讲解完毕,还补充了石油工程专业的工程图样进行介绍,结合教师的科研课题所涉及到的图样的表达方案进行对比,让学生参与到其中来,了解专业中机械制图的实际运用与石油机械设计是如何相互展示的,体会到石油工程专业与本课程的紧密结合性,对将来运用机械制图的知识有个提前的认识和重视。学以致用是整个工程界一贯倡导的思想,也是我们课程改革所追求的目标。这个就要求教师具备相当的工程实践背景和科研能力。在授课中,我们紧密联系课程的内容,把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动态与科研进步联系起来,充分体现本课程在科研及工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引导学生阅读与工程设计、专业制图有关的论文,大胆创新,使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具有更多的目的性,而不是盲目地、被动地接受知识。
三、教学手段的灵活性
相应的教学手段是本课程必须运用的手段。机械制图从画法几何到具体图样,无一不存在抽象性,尤其是涉及到零件的结构组成、工艺性等概念,装配图的构成及组成零部件的结构,只凭图纸和教师的讲解,不一定使学生能够想象出零件的形状,体会真正的实质。我们采用多媒体教学,把这些内容进行分解,增加教学内容的信息量,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整合,给予学生更多的主动性、灵活性和兴趣性,从而得到多方面的能力锻炼。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可以采用动画的方式把不容易讲授的难点,分析、解决问题的步骤展示得淋漓尽致,便于学生理解和学习,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多媒体课件还可以把某个装配体进行分解,让学生看清楚各个零件的形状、结构,理解它们在装配体中的功能和位置,使得学生有感性的认识,把看起来不容易学习、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增强学生对零件结构及工艺性的认识。同时,我们把教师科研的成果进行课堂展示,结合动画模型,加上真实的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作精神,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力,树立将来工作的目标。在把机械制图教学与实践结合的模式探讨中,通过应用和研究实例的讲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探究知识、应用知识的自觉意识。这表明,学生对这样的专业知识很渴望了解和学习,课中、课后大都能够积极思考、提问,对以后有关专业的学习充满了憧憬和向往。学生掌握了该课程的基本思想、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对该课程很感兴趣。由于注重了课程的理论联系实际,基础课与专业课知识应用相结合、专业课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设计了较多的工程应用研究实例,使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得到了较大的培养。这种教学方式获得了学生的认可和支持。
四、结语
这种把课本与工程实践结合起来进行授课的方式,打破了常规的教学手段,实行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过程,对专业性较强的工科学生的理论性、实践性教学提出了新的模式,对树立学生的科研意识、主动学习创新精神是一种挑战。
Discussion Petroleum Engineering Mechanical Drawing Teaching and Practice Mode
ZHAO Ning,WANG Zhen-quan,ZHU Yi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Karamay Campus,Karamay,Xinjiang 834000,China)
篇7
一、CAD制图、机械制图、电气制图的课程描述
1.机械制图描述及其重要性
根据投影原理、国家标准及有关规定,表示工程对象,并有必要的技术说明的“图”,称为“图样”。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无论机械制造、电气工程、建筑工程或仪器设备,都是根据图样进行制造和施工的。设计者通过图样了解机器设备的结构和性能,进行操作、维修和保养。因此,图样是工程界通用的“技术语言”。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作为生产、管理第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学会并掌握这种语言,具备识读和绘制工程图样基本能力。
机械制图是研究“机械图样”的一门课程,是学习识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原理和方法的技术基础课。
2.电气制图描述及其教学内容
电气制图是对电气技术领域中各种图的总称,主要用来表达电气系统、装置或设备的功能、用途、原理、装接和使用等信息。
主要教学内容有:
(1)图形符号、文字符号、项目代号的基本知识;
(2)电气制图的一般规则、电气图的基本表示方法和连接线的基本表示方法。
3.CAD制图在制图领域的发展前程
(1)计算机的发展和普及给CAD制图带来了更广泛的应用,CAD制图可实现精准的建模需求,更有效地画出三维立体图。
(2)CAD技术发展,画图员可实现无纸化制图,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CAD绘图有降低劳动强度、保持图面清洁、绘图精度提高、资料保管方便等优势。
二、结合机械制图、电气制图和CAD软件的教课模式
1.课程安排和教学定位
进行CAD教学时,教师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通过CAD课程的学习,学生们能够绘制到何种难度的图纸,是简单的二维平面图,还是复杂的三维立体图。我通过教学发现机械加工类专业的学生对机械零件图感兴趣、建筑学专业对建筑效果图感兴趣、土木工程专业对施工图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不同的专业来选择教学内容。
机械制图是中等职业技术院校机械、电气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科,它是工程界进行设计思想、技术交流的共同语言。先让学生学会这个共同语言是学习CAD的关键所在,所以安排课程时我先安排机械制图课程,再通过实习的形式进行CAD软件的讲解。
2.教学目标与课时分配
授课时采用了理论课程与实习课程相结合的形式,一年级上半学期理论课程比实际课程多一倍,机械制图主要讲解三视图、轴测图的基本知识、组合体的识图等,教学重点是识图与绘图,教学难度以基本知识为主避开了专业性较强的例题和练习题。CAD课程通过实习的形式进行授课,前两个月没开实习课,等学生有了一定的机械制图基础之后再让学生了解CAD软件,讲课以几何画法为主,让学生认识更简便的画图方式。
三、教学方法与实际教学过程
1.电气专业以往的教学模式
很多学校的电气专业都采用分段式授课模式:先讲机械制图、电气制图,再讲CAD,这些课程分开讲,按各自方向讲解、各自理解接受,这种教学模式特点是,分别学习各自理论较多,对各自主要命令及功能掌握较多,但是这种教学模式理论和实习没有融合在一起,理论课一直讲到底,大部分的学生在机械制图课还没有结束时就失去了学习兴趣。学CAD时也会出现学生忘掉大多机械制图图标等问题。
2.对口中职类电气专业学生的教学模式
为了减少遗忘对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我采用了融合式教学模式,把理论内容较多的机械制图跟实践性较强的CAD制图融合在一年级的教学中。教学时先讲简单的机械制图理论知识,再做画板绘图练习,从让中学生认识到画板制图的优缺点,对以后的CAD制图进行铺垫。
机械制图的教学难度和内容局限在最基本的教学单元中,中职类电气专业的学生因为制图课时有限,无法一一讲解所有的机械制图内容,我讲课时对机械制图课程进行了删减,从教学计划中删掉学生较难理解的“常用几件及结构”“零件图的试图与绘制”“装配图的试图与绘制”“零部件测绘”等内容。
机械制图、电气制图、CAD制图的联合授课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得到了较好的效果,理论和电脑操作相结合减少了学生的厌学率。讲CAD时学生忘掉机械制图理论的现象也得到了明显的控制。
参考文献:
[1]姜毅平.《CAD》与《机械制图》课程的有机融合.
[2]钱克强.机械制图.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8
关键词: 《机械制图》 《计算机绘图》 《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 教学改革
一、引言
《机械制图》和《计算机绘图》是机械类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两门课程对后续专业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前者注重讲授制图的原理和方法,后者则注重讲授利用计算机软件绘制图形的技巧,两门课程都以培养学生的绘图、识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作为共同目标。在传统的教学中,两门课程采用分开授课的方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很多弊端,往往在教授计算机绘图课程的时候,学生对于机械制图相关内容忘记较多。因此,将这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课程新体系,成了当前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教学改革背景
《机械制图》课程中的概念、规律大部分建立在空间形体分析的基础上。传统的“黑板、挂图、教模、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难以改变《机械制图》难教和难学的现状。[2]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手工绘图方式已经完全被计算机绘图替代。因此,教师在教授机械制图理论的同时,加强学生的计算机绘图能力也至关重要。根据多年从事机械制图课教学的经验,我们认为:采用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AutoCAD)结合教学的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掌握扎实的制图理论,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绘图能力,很好地做到与企业接轨。
三、教学改革方法
1.根据培养目标需要进行内容调整。
根据培养目标,确定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即:第一,内容整合打破“多而全”的思想,贯彻“少而精”的原则。第二,讲授从整体出发,变抽象为具体,注重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第三,将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
2.教学内容优化整合
根据教学改革总体目标对传统的机械制图和计算机绘图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优化后的授课内容为以下几章。
(1)第一章: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制图的国家标准,绘图工具的使用,几何作图,等等。
(2)第二章:投影法和点、线、平面的投影。包括:投影法,点、线、面的投影及其规律,直线与平面,以及两平面之间的相对位置。
(3)第三章:立体的投影。包括:立体及其表面上的点与线,平面与平面立体表面相交,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相交,两回转体表面相交。
(4)第四章:AutoCAD基础知识。包括:用户界面、设置绘图环境、数据的输入等。
(5)基本绘图命令。包括:绘制直线、构造线、正多边形、矩形等的绘图和编辑命令。
(6)精确绘图。包括:栅格,捕捉,正交,极轴,对象捕捉,手动对象捕捉,等等。
(7)图形编辑:包括:对象的选择方法,夹点功能的使用,复制命令、镜像命令、偏移命令、移动命令、旋转命令,等等。
(8)组合体的视图与尺寸标注。包括: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读组合体的视图,组合体尺寸标注,AutoCAD组合体尺寸标注。
(9)机件的表达方法。包括:各种表达方法的应用,AutoCAD机件表达方法的上机练习。
(10)标准件和常用件。包括:螺纹连接,齿轮,键、销连接,以及上机绘制标准件和常用件,等等。
(11)零件图。包括:视图选择、尺寸标注、极限与配合、表面粗糙度、形位公差、零件上常见工艺结构、读图方法,AutoCAD绘制零件图并进行文字、尺寸、形位公差与粗糙度等标注。
(12)装配图。包括:装配图的画法,装配图的尺寸标注、技术要求、明细栏,AutoCAD绘制装配图。
四、采用试点教学评价体系来检验课改成果
试点教学评价体系要求评价要全面关注学生的学习历程,及时给与关注和鼓励,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试点教学评价主要方法:以本科班为试点,主讲教师双向教学。部分班级采用传统的机械制图与CAD分开教授方式(A班);部分班级采用机械制图与CAD结合教授方式(B班)。
试点教学评价结果与分析方法:分三次对所教学生进行检验:1.同A班考试形式相同,采取分段考试的方式,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得出A班、B班学生考试成绩进行数据比较;2.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得出A班、B班学生考试成绩进行数据比较;3.第一学年对A、B班学生进行综合考试,以实际工厂应用为基础进行测验,得出成绩进行数据分析。
综合以上分析得出A、B班综合分析结果;教师需写出A、B班教授后综合比较报告;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听取学生意见。
五、结语
目前,课程改革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机械制图》是传统的机械基础课,新内容、新要求的出现,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运用AutoCAD、Pro/E、UG等软件与传统的机械制图教学相互结合成为课改的方向,新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真正掌握机械制图的精髓,获得一项专业技能,而且能启发学生获得学习使用工具软件地方法,对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对于高校培养实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滟.基于AutoCAD的《机械制图》课堂教学改革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7,(8).
[2]唐开勇,赵近谊.高职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
篇9
【关键词】机械制图 AutoCAD 工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238-01
对于《机械制图与AutoCAD》这门课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制图的主要目的是会看图、识图,那还需要《AutoCAD》干什么,或者用几个课时简单介绍下;另外一种情况是机械制图一学期CAD一学期,学生一学年下来什么都懂一点,但是具体来用都不精通,导致教学效果总是提不上去。
一、机械制图教学的现状
我们首先要肯定的是《机械制图与AutoCAD》这门课的重要性,作为机械类专业的必修课,机械图样是设计者表达设计构思,同行相互交流的工具;也是生产者了解加工对象,控制加工生产的依据。可以说图样是工程界中最普及的“工程语言”。AutoCAD是由美国Autodesk公司开发的大型计算机辅助绘图软件,其中一项重要功能是绘制机械图样,为各工种设计人员提供强大的两维和三维设计与绘图功能。要想把这门课学好,还得分别对机械制图和AutoCAD的教学内容作进一步的了解。机械制图重在研究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基本原理和规则。重要内容有:正投影法的应用;绘制机械图样的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特点是:枯燥,难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匮乏,学习兴趣不高,尤其到后期的零件图装配图,绘制和识读都很繁琐,导致很多学生都直接放弃。
而AutoCAD恰好相反,作为当前流行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之一,AutoCAD绘图则可以用一只鼠标简单的实现你想做的任何图。它有统一的线型库、字体库,图面整洁统一。AutoCAD软件中的“撤销键入”“删除”功能可以轻松的把你不满意或错误的地方抹掉,不留痕迹且不影响其他的地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但是分离教学中只强调软件的操作,却淡化了对读图和空间想象力的训练,同时忽略了国家标准的应用。
为解决这一情况,应将AutoCAD和机械制图整合起来,综合利用教学资源,把两者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取长补短,以AutoCAD软件为载体,机械制图为指导,实现课程的整体优化。但仅这样做还不够,这主要锻炼和检测了学生绘图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到底会不会看,能不能加工出来还是另一码事,因此还应该与实训车间中实训项目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提高机械制图教学的质量
以我校钳工实训项目“簸箕”为例,先把教学场地设在机房,做到人手一台机器,教学过程按照“模型讲解示范与模仿熟悉巩固车间加工最后考评”这五步进行。先给学生一张图和一个成品簸箕,看学生能不能看懂图,并把两者联系起来,大多数同学是暂时做不到的。通过测量讲解两者关系,对图有个认识;进入示范与模仿阶段,示范簸箕的主体图形绘制,主要是在利用AutoCAD作图时熟悉常用指令,并注意在讲解过程中穿插机械制图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如线型的选用与含义、投影方法规律、标注的样式、常用的基本绘图方法、标题栏、技术说明等,初期接触,老师操作一步学生紧跟一步,在模仿过程中学生既实现了对AutoCAD软件指令的熟悉与运用,又能达到熟悉并正确运用机械制图的有关国家标准的目的,掌握了正投影理论和画法几何知识,培养了一定的绘图能力、分析识图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在熟悉巩固阶段,自己独立画一遍簸箕的主体图,然后自己绘制出把手的图纸,这个过程是对上一过程的记忆和运用,这要求学生不仅要知道基本绘图规律和方法,还更应该会灵活运用,这个需要学生加强分析能力。这个簸箕图较简单要求学生也徒手绘制一遍,深刻认识徒手绘制和CAD绘制的优缺点。图纸已经印在学生的脑海中,来到钳工车间时材料用具等都已备好,采用工厂模式教法,给学生分组设置生产组长,采用流水作业方式,按工种每个人有不同的任务划线,下料,卷边,铆接,检验等,这些工作每个人都轮流做一遍,让学生对工厂工作流程有个认识,对什么是生产管理有个比较直观的认识。同时学生也会深刻认识到图纸的作用,从划线到检验一步都离不开,但注意划线(在铁皮上画图)这个过程不是简单的把图照搬上,在做的过程中注意结合材料实际情况,在演示制作过程中,要加上钳工的内容,但在讲解中注意分清主要尺寸次要尺寸的作用,同时注意技术说明,使学生对尺寸标注的意义与作用有更深入的理解。
最后考评,做完之后,大家把自己做好的簸箕放到一起,评比谁做得好,做得差的原因在哪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制图在实际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即是生产加工的依据,更是检验的标准。这样既解决了教学中学科独立,没有关联性的问题,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提高学生计算机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性、提高教学质量,有巨大的作用。还有一个额外收获就是学校打扫卫生用的工具也自己解决了,可以说是一举数得,达到了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三、总结
机械制图和AutoCAD的内容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学生在生产实习的教学环节中,充分认识到图纸是技术工作的重要语言工具,学习图样的绘制和表达方法,培养学生日后在工作中能够熟练识读和绘制运用机械图样的综合能力,并养成自觉遵守国家制图标准的习惯。利用“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到工厂后能很好的完成角色转化,快速成长为有知识有技能有素养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洁清.AutoCAD对《机械制图》课程改进作用的探讨[J]新课程研究,2007,7
篇10
关键词 课程整合 课堂效率 机械制图 AutoCAD
机械制图学科是中职机械类专业学生必修课,主要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图形表达能力及空间思维能力为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识图、读图、绘图能力为具体的教学目标。传统的机械类专业课程设置是单独开设机械制图、AutoCAD、公差与配合测量课程,甚至由不同的教师去教授这三门课程,导致课程之间的知识衔接度较差,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根据实际教学经验与学科的相关度,笔者对课程进行了新的整合尝试:以机械制图基础理论为主,AutoCAD为辅,并穿插相关的公差与配合测量课程知识。改革效果相较于传统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增且教学效率明显提高。
1 课程内容的整合设置
当前社会用人单位较为看重技校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所以我们在课程设置中,要注意以实际技能操作为主、以理论教学为主线、以项目教学为手段,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际技能操作水平、提高课程效率的课程整合目标。笔者的课程整合教学内容设置如下所示:
(1)制图的基础知识,包括课程的基本要求、制图的国家标准等;(2)AutoCAD 基础知识,包括AutoCAD用户界面、设置绘图环境和绘图的概念术语;(3)投影与视图的基础知识,包含点、线、面的投影、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4)简单图形的创建,通过平面图形绘制讲解AutoCAD中的绘图和编辑命令;(5)组合体的三视图及尺寸标注,包括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组合体的尺寸标注;(6)AutoCAD的尺寸标注及常用绘图命令的综合应用,上机绘制组合体视图并标注其尺寸;(7)零件图,包括视图选择、尺寸标注、极限与配合、表面粗糙度、形位公差、零件上常见工艺结构、读图方法以及AutoCAD绘制零件图,并进行文字、尺寸、形位公差及粗糙度等标注;(8)装配图,包括装配图的画法,装配图的尺寸标注、技术要求、明细栏,并要求AutoCAD绘制装配图;(9)专题项目测绘,强调综合技能的训练,利用两周的时间进行实体零部件的测绘,要求手工画出草图,再用AutoCAD绘出整套图纸。
2 课程整合实施后教学方法的改革
机械制图与AutoCAD课程整合的终极目标就是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将学生培养成符合时代要求的应用型人才,所以在教学中,笔者采用多媒体教学、项目教学法,着重强调加强机械制图与CAD课互动实践教学。
2.1 利用多媒体教学,课程内容穿插讲授
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精心对教学内容再梳理的过程。笔者将每一部分的教学内容都以ppt的形式呈现,再结合声音、动画等效果,让枯燥、晦涩的理论知识变得立体、生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也高。在讲完相关基础后,可以同时利用AutoCAD 软件授课:(1)复习巩固。可以把基础知识中所涉及到的图形提前在AutoCAD 软件中建立模型,在授课时,通过对模型的旋转、剖切等操作,加深学生对图形的理解,从而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2)承上启下,导入新知。可以把手工绘制图形的过程,在AutoCAD中演示,通过两种方式的对比,学生更能直观地体验到计算机绘图的高效、美观、便于修改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多媒体教学将两门课程的内容穿插起来讲授,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2.2 实施项目教学,将课程内容应用于实际
项目教学法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分析、解决、处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至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教师仅为项目的开发者、指导者。学生通过所选项目的实施,了解和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并获得最终的结果。例如:在进行制图测绘教学环节时,教师可以通过学校联系一些附近的工厂,合作绘制一些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零件图纸。根据工厂提供的零部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零件的测绘,从尺寸测量到手工图纸的绘制,然后根据手工图纸利用AutoCAD软件绘制出实用的零件图和装配图,最后进行分组答辩。答辩由指导老师及工厂项目负责人组成,从中评出最优秀的作品作为工厂拟用图,并将优秀作品在全班展览。项目教学的关键是“项目”是真实的,且项目实施的结果是“有用”的,真实情境下的学习与实践对学生学习态度的端正及主动学习的习惯养成起着比较积极的作用。
3 评价、考核方式的改革助力课程整合实施
机械制图与AutoCAD课程整合要达到理想的效果,除了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评价与考核方式的改革也是必不可少的。对学生的评价与考核应注重以能力为先,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考核与评价的标准以实践操作为主、笔试为辅,通过手工绘图作业、理论基础笔试及利AutoCAD实际上机绘图、独立完成的项目成果,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
4 机械制图与AutoCAD课程整合实施前的准备
4.1 培养能够胜任课程整合新课程模式的教师
职业学校的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及能力上也存在着差距。机械制图基本功扎实的往往是有着多年教学经验及工厂实践经验的老教师,但其计算机绘图能力水平就相对较弱。而计算机绘图能力强的新教师,机械制图基本功又不够扎实、教学经验不足。培养综合教学素养强的能够胜任课程整合的教师,便成为学校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一方面学校应该搭建平台,让新老教师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另一方面,应该多创造机会让有潜质、肯学的青年教师与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交流,通过去工厂和下实训车间获取直接的实践经验从而加速育成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双能教师。
4.2 教材的研发
学校应开组织教师编写适合本校机械类专业教学使用的《机械制图与CAD》教材。加强课程整合的集体备课,提倡教学资源的共享,创建学科课件库、习题库、试题库,不断完善教学系统,促进提高教学质量。
实践证明,将机械制图与AutoCAD两门课程有机结合的教学改革,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掌握机械制图基础理论的同时,空间想象力、绘图能力、读图能力得到了提高。在教学中,两门课程相互融合,相辅相成,在教学内容上避免了重复,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职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较好的培养。机械制图与CAD 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个持续、动态、循环反复和逐步完善的过程,只有边实践边思考边总结,才能将这两门课程整合得更优、更高效。
参考文献
- 上一篇:数学建模的含义
- 下一篇: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概论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机械制图实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