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景观设计分析范文
时间:2024-01-02 17:43: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广场景观设计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Abstract: Jiangmen Wanda Plaza is located in Jiangmen City, Pengjiang development zone is located in the North Avenue, by the road to the south, the development road to the north, square road between. Belongs to the central city group at the center position, is surrounded by several other groups, will be Jiangmen city agglomeration noble residential landmark commercial shopping center. The max Zhujing planning design limited to carefully design a set of environmental landscape plan.
Keywords: commercial plaza; landscape design; factor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U2
城市商业景观设计是针对现代商业空间所做的景观环境规划设计。它整合室内和外部商业空间的空间资源,以一种现代景观理念配合商业业态和人们购物心理进行专项规划。现代的商业空间不仅是人们进行商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工作之余进行社交活动和休闲活动的多功能复合空间。它可以体现一个城市的进步和文化,映射这个城市的精神面貌,商业空间的设计也应该被赋予更多的意义。
1 概括
“万达广场”位于江门市北新区核心区,景观面积16.5万平方米,主要包括商业购物金街、五星级酒店、甲级写字楼、高端住宅与公寓餐饮等第五代万达产品。不同于其它住宅环境和城市公共环境,“万达广场”既属于商业空间,又可被视为江门的“城市客厅”,其整体设计思路必需主题鲜明,既要满足各设计区域不同的要求,又要在整体上形成一个共性,便于日后项目的推广和使用。为实现这一目的,本案以“多元景致,流动韵律”为设计灵感,以其相关的地域元素延伸到万达广场的规划布局中,从而很好地烘托了作为“万达广场”这样的综合性商业空间的气氛。
肌理选择
2景观设计要素分析
为了营造热烈欢快的气氛, 用景观装饰、标志商业空间形象, 吸引人群, 激发消费者的购物热情, 商业建筑的广场景观形态处理中常运用下列要素进行设计。
肌理演变 肌理生成
2.1植物
植物是景观设计中一个重要因子, 也是园林区别于其他艺术景观的主要特征。在商业建筑广场的景观设计中, 在不影响商业氛围营造的前提下,植物种植具有软化建筑硬质景观、提高场地绿量、划分不同景观空间、使建筑空间和城市空间产生柔性过渡、塑造环境特征、降低噪音、 营造自然声环境、表现文化内涵等作用。万达广场的植物设计主要采取分区来设计:
1)商业城市广场:在酒店入口和主要入口为体现引导性和识别性,乔木选用高大挺拔的加拿列海枣、银海枣来营造大气、开阔的感觉,地被用色彩亮丽的观花品种如:矮牵牛、石竹、秋海棠。形成鲜明的色彩变化。在其它商业街面,用小叶榄仁和黄金叶、福建茶等植物营造现代简约、通透的感觉。在靠近山体公园的木平台的休闲区配以黄金间碧竹做出清新秀雅的感觉。
2)屋顶花园:根据建筑和景观设计风格,我们用碎石与草坪结合,采用蒙特里安黄金分割法,延续建筑设计中现代时尚、流线型的肌理感。用碎石分割的空间里,我们可以适当用佛甲草、金叶景天与草坪在质感和色上形成对比。
3)山体公园:山体公园的植物设计应以“生态、自然、野趣”为主,我们建议保留山体原有树木,选用肾蕨、鹅掌柴、朱瑾等耐贫瘠管理粗放的地被沿登山道种植,选用观赏性佳生命力强的秋枫、蓝花楹、火焰木、木棉等植物配置于景观视线点上,再辅以大叶桉、马占相思等野趣性植物与原有山体植物融合周围环境,减少景观的人工痕迹。
2.2水景
由于人类与生俱来的亲水性, 水体设计是景观设计中常用的一种手段, 水的形、声、色使其成为空间中最为活跃和最具塑造潜力的要素之一。商业建筑广场的水体设计以喷泉、瀑布等动态形式为主, 其景观具有吸引人流, 活跃气氛, 烘托主题, 提高人们审美情趣, 调节广场小气候等重要作用。其设计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考虑当地气候条件如温度、风向、水力资源等, 进行适宜的水体设计。如在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匮乏, 需注意水体的合理利用。南方炎热地区需要设计具有较大蒸发力的喷水, 以此来降低周围空气的温度。设计形式要满足商业广场上不同人群的活动需求, 增强公众参与性。其艺术表现要反应欣赏主体的审美情趣, 为大家所认可和接受。考虑节水措施, 进行生态设计。对于商业建筑广场来说, 一定面积的硬质铺地为水体生态设计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下雨后可产生自然径流, 只须修建一些简单的雨水收集和蓄存设备就可以保证广场中水资源的持续利用。
2.3雕塑小品、室外家具
雕塑及各类艺术小品是园林景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商业建筑广场中雕塑小品的设计在符合场所特质的基础上, 色彩宜鲜亮, 造型宜大胆创新, 从而增添场所的文化气息和时代特征,突出商业氛围。商业建筑广场上的室外家具包括座椅、遮阳棚、灯具、垃圾箱、指示牌、广告牌、电话亭等各类休息与服务设施。他们就像居室中的家具一样在服务于人、方便于人的前提下, 与广场的商业环境紧密结合, 营造出独特的氛围和情调。座椅、凳子是最基本的休息设施, 它的放置要符合人们看与被看的心理习惯, 使坐者背后有所依托, 前方视野开阔, 形成一个亲切舒适、微气候良好的座位环境。同时根据人们不同的心理需求, 对座位进行单个、成组、面向街道、背向街道、有树荫无树荫的布置, 尽可能地扩大可坐性 , 与其他景观要素相结合形成座席景观 。
2. 4夜景照明
夜景照明是光环境设计的主要组成部分。商业购物活动的高峰期也往往是夜晚, 因此商业建筑的广场的夜景照明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商业建筑广场的景观照明设计要在符合城市夜景照明整体性原则的基础上进行总体规划, 按照人们的视觉和审美心理要求和相关的标准规范把各个照明对象融为一体综合考虑。突出重点, 主次兼顾, 亮暗合理分布, 强调层次感, 不出现眩光和光污染, 井然有序,具有良好的视觉诱导性。照明整体意境与变幻多样、色彩斑斓、气氛热烈的商业建筑的立面照明相协调, 烘托和展现活跃热闹、繁荣兴旺的商业景象 。光设计的要求主要有下面几点:
1)外观舒适并符合使用要求与设计意图。
2)艺术性强。有助于丰富空间的层次和立体感。
3)与环境和气氛相协调。用“光”与“影”来衬托自然的美,创造一定场面气氛,分隔改变空间 。
4)保证安全,并对大风、雨水气温变化有一定抵抗力,坚固耐用,换取方便,安全性高。
5)型美价廉,具有能充分发挥照明功效的构造。
6)灯具高度的选择。保证有均匀的照明,首先灯具布置要均匀,距离要合理,其次灯柱的高 度要恰当。灯具设置的高度与用途有关,一般园灯高度在3M左右。大量人流活动的空间,园灯高度在6M左右。而用于配景的灯,其高度应随意而定,有1-2M高的,也有十几厘米高的。灯柱的高度与灯柱间的水平距离比值要恰当,以形成均匀的照明度。一般园林中采用的比值为:灯柱高度:水平距离 =1:12-1:10
3 结语
商业建筑广场的设计是建筑、规划和景观三个学科综合运用的产物, 其景观设计要在满足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相统一原则的基础上, 从广场不同人群的行为活动分析入手, 总结出景观各个要素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对环境进行行为塑造。设计出与城市整体环境相融合, 富有文化内涵, 特色性强, 人们能够积极参与其中的人性化、生态化的环境。使商业建筑广场成为一个反映市民生活方式、行为心理、价值观念, 城市活力和生机所在的亮点空间。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景观文化保护
1 现状分析
1.1 区位介绍。北极阁公园(包括北极阁市民广场及北极阁山)位于北京东路北侧,东至鸡鸣寺路,北至西家大塘,西至天山路,面积6.07公顷,绿地率85.8%。园以北极阁(山)为名,系玄武区属文化公园。北极阁山高60米,周长5.7公里。《建康志》云:“(山)高三十丈,周回十里”。系紫金山余脉,山体浑圆状似鸡笼,古称鸡笼山。
1.2 景观设计分析
1.2.1 入口。广场入口有象征性雕塑,即北极阁山(又称鸡笼山)雕塑一座,材质为亚克力与花岗岩为主。另在南北两边设有喷水池各一座,具有法国古典园林的特点,即在园林理水技巧上多用平静的水池、水渠,形成静谧的水面,很少用瀑布。此入口没有任何表示北极阁市民广场入口的标识,与六朝的历史文化也并无任何交集。
1.2.2 下沉式广场。整个北极阁市民广场中心为一个下沉式广场,广场背面依附于北极阁山。在进入广场约五十米处,开始设有高度在十公分左右的大面积台阶,作为通往下沉式中心广场的主通道。在北侧配有约两米宽的残疾人通道。
1.2.3 景观墙。景观墙作为整个广场的中心景观,设计的初衷是欲将南京这座六朝古都的兴衰史浓缩在整面墙上。我们可以看到景观墙比较显眼的部位设计了辟邪的浮雕形象,但整个景观墙是由水泥浇铸形成的浮雕,形式感欠缺,不如中国古典园林中太湖石堆砌雕琢而成来的真实,清晰。
1.2.4 亲水平台。亲水平台的设计犹如虚设,市民及游人完全不能够参与其中,设计之初由法国公司设计的灯光水景表演系统及相应的水幕效果也并没有很好的体现。
亲水平台外侧的铁制,它以曲线、弧面护栏也与广场中的水体一样极具欧洲古典主义风格,但确是另一种风格――巴洛克风格为特点,以扭曲的旋制件作为其主要表现方式。
1.2.5 公共基础设施
1.2.5.1 路灯。广场中出现了两种形式的路灯及一种形式的地灯。三者的特点均为简洁,大方,现代,没有丝毫古朴的感觉,其实北极阁一带地区作为六朝时皇家园林的所在地,完全可以引入皇家园林对于路灯形式的设计,从而更好的烘托广场的历史文化氛围。
1.2.5.2 铺装。整个广场的铺装以混凝土通体砖为主,在台阶檐口处以花岗岩收口。整体观感杂乱无章,没有一定的组织排序,只在极个别细节处铺设具有南京特色的梅花纹样的砖块。但是梅花是现当代南京市的市花,如果在全力打造六朝文化的北极阁广场使用是否妥当,还有待商榷。
1.2.5.3 直饮水。直饮水设施是从欧洲广场设计中引进的一个很好的很人性化的公共基础设施,方便供市民和游人使用,解决饮水问题。但是在设计中要解决怎样将这样一个从外来文化中引进的设计与中国文化相融合之一问题,在考虑其使用率的前提下合理的安放,并且其风格应与整个广场设计相协调而不是很突兀的将其安放在广场的角落里。
1.2.6 植物配置。作为一个下沉式的广场,营造的应该是一种静谧的与周围闹事相对隔绝的空间环境。而作为植物,应该有一定数量上的高大乔木在广场的边缘地带起到视线遮挡的作用。但广场在植物配置方面,并没有达到这一效果,反而更多的使用了白玉兰,二乔玉兰等孤植树。
2六朝文化旅游开发现状
2.1 对六朝文物的保护与开发力度不够
在南京发展历史上,六朝、明清、民国是最重要的三个时期,就南京的旅游开发现状来看,明清和民国时期的旅游资源开发比较充分,如明孝陵、中山陵可以说是知名度最高,也是最具吸引力的景点。而六朝时期由于距今已远,一般游客对六朝历史文化并不熟悉,有关部门的开发与宣传力度也远远不够,就以北极阁广场为例,南京市民以外的外地游客几乎不知道它的存在,以至于旅游者在南京很难感受到作为“六朝古都”所应有的六朝文化氛围。
六朝文物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地面实物遗存,主要有南朝陵墓神道石刻、栖霞山千佛崖石窟、石头城遗址、钟山六朝地坛等;二是考古出土的大量地下文物,主要在南京博物院、朝天宫南京博物馆等处收藏展览。
2.2六朝历史文化特征。六朝历史最显著的特征为社会动荡不安、政权更迭频繁。自公元229年孙权定都南京(时称建业)起,至公元589年隋灭陈止,共历时381年,其间仅西晋短暂统一38年,而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均偏安于南方,定都南京,史称“六朝”。南京作为“六朝古都”,自然成了六朝兴亡历史的见证。
六朝文学批评、南朝民歌、六朝志人志怪小说、六朝散文辞赋、齐梁格律待,南唐词、明清长篇说部、明清传奇、明清散文诗歌等,都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南京古典文学所表现出的首创性、丰富性和多层次持续发展性是南方文学的代表特征,也是具有独特内容、形式、风格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六朝烟雨”、“南朝旧事”、“金陵”、“秦淮风月”等文学语言已经和“钟山龙蟠”、“石城虎踞”等特殊的地理环境结合起来,在人们头脑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富于诗意的社会历史风貌。这些南京独有的诗词歌赋可以运用在北极阁广场的景观设计中,融入公共设施建设,如座椅,路灯设计的细节里。
3台城北极阁景区景观设计的一点建议
3.1 设计中与文化的结合,表现“六朝兴亡”主题。台城本指建康宫城,其位置应在鸡鸣寺、九华山以南今东南大学一带,现在则附会指解放门以东一段城墙。南朝各代国力衰弱,而历代帝王中除少数几位外,大多耽于游乐,如齐东昏侯萧宝卷、陈后主等亡国之君尤其如此,而他们的宫廷与园林的奢靡生活以及亡国之祸也因此成为后世诗人经常吟咏的对象。相关诗篇中较著名的有刘禹锡《台城》,李商隐《咏史》、《南朝》、《齐宫词》、《陈后宫》、杜牧《台城曲二首》,韦庄《台城》,陆龟蒙《景阳宫井》,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萨都剌《满江红・金陵怀古》等。故可在九华山及北极阁建主体建筑楼阁一二,内以图像、文字等介绍相关历史事件,择形胜之地建若干亭台等园林小品建筑,镌刻上述诗词名篇。对周围环境则以植物配置加以美化,如在水边栽植垂柳,以契合诗中情景,在广场边缘栽种一定数量的可以形成广场较为闭合空间的大乔木等等。
3.2 景观细部结合六朝文化的创意。将六朝文学诗句雕刻在路灯立柱或是亲水围栏上,将六朝时期皇家园林的建筑风格运用于广场上的亭台水榭,都是将六朝文化融入北极阁广场景观设计很好的想法。
参考文献:
[1]宋平,徐菲菲,南京六朝文化旅游开发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J].2004.4.
[2]崔峰,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南京市为例,城市问题[J].200802.
[3]叶皓主编.金陵特色文化[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5.
篇3
关键词:城市化;进程;景观;生态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城市化发展在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等现象。不同于建筑、道路、桥梁等完全人工化的城市构成要素,城市景观具有自然生态的属性,对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景观设计要素中很多是使城市与自然协调发展的人工自然生态因素, 有着保护城市环境, 文教和游憩、娱乐观光、防灾功能和社会效益等作用。就生态方面而言, 景观设计总体上应是在发挥好各种作用的前提下, 使城市生态系统趋向于平衡, 使景观设计不再只是为满足部分人精神愉悦的需要, 而是要逐步致力于“有意识地塑造物质、能量循环的过程. 来满足预想的需要或欲望, 这种设计是通过物质能量流动及土地使用来联系自然与人类的纽带”, 从而发挥景观设计的生态效益。
一、城市化进程中景观生态设计的含义
景观的生态设计,反映自然与文化,设计环境与生命环境,美的形式与生态功能的真正全面融合。它是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合理地规划景观的空间结构,使景观要素分布合理,使景观不仅符合生态学原理,而且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适于人类聚居。简而言之就是要使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高度和谐。城市不是自然生态系统,而是以人为主体的人工生态系统,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最具建设性的部分。城市绿地的生态设计不是简单在城市中植树种草,是通过城市绿地规划在城市这种开发强度很高的地区,开展自然保护活动,必须对城市绿地进行有效组织,实施绿地景观的生态重建。在城市中给自然生态以健康的发展空间,并形成相对独立的生态体系,这一自然体系有自己的垂直结构和水平格局,具有生态的整体性,并支持生态过程的进行。另外,城市绿地的生态设计,不是要恢复原始自然景观,而是要在现有城市自然本底的基础上,恢复景观的本土性、整体性、多样性和自稳性。新的城市绿地体系的主要内容是城市基本生态设施的建设。这一概念的根本意义在于用生态学理论指导绿地建设,所建设的城市绿地景观在空间上具有稳定性,在时间上具有持续性,并且要划分出具有自然保护、景观塑造、文化营建等多种功能的基本保护区域。作为基本建设的内容,任何城市在建设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基础设施的同时,都应建设一个面向自然的生态基础设施。城市生态设施作为一种新的概念,可纳入不同规模的城市规划规范之中,并作为城市环境建设的基本内容。
二、城市景观生态化设计的原则
1、尊重自然
自然有其自身的演变和更新规律, 同时又具有很强的自我维持和自我恢复能力, 生态设计要充分利用自然的能动性来实现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尊重自然发展过程, 增强场地的自我调节能力, 发展可持续的、生态的当代景观。
2、整体性原则
城市景观是城市尺度上一系列生态系统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与功能的整体, 在设计中应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研究。在把握城市总体景观结构的基础上对于城市中的自然绿地、水域等环境资源拼块的分布和发展趋势要做系统的调查分析, 以此作为宏观基础来对城市广场、公园、绿地等中观的城市景观要素进行指导和协调。
3、多样性原则
生态学的研究表明, 生态系统内结构和物种的多样性有利于系统抗干扰能力的提高, 有利于系统的稳定和发展。景观设计中的多样性原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景观拼块结构的多样性, 即城市中各种景观资源及其相互作用的机制应尽可能多样化, 以利于城市生态系统的运转; 城市景观生态元( landscapeecological unit , 即城市生态系统中完成某种特定功能而相对独立的空间实体) 中生物分布的多样性; 城市景观生态元空间形态及承载行为模式的多样性。
4、地域性原则
城市生态系统是扎根于土地之上的, 地域性因素直接影响到城市景观设计的对策和方法。城市的气候、水文、地理、土壤、植被、动物、微生物等地域性自然条件是因地制宜设计的基础。同时, 根植于地域的文化传统与文化遗迹也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三、城市化进程中景观生态设计的的思路
1、保留原生态土质
自然界是具有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的生态系统, 是由食物链构成的生态金字塔,塔底是孕育万物的土壤、水分等, 其上为微生物、昆虫等分解者, 位于分解者之上的是将太阳光、水转化为有机物并产生氧气的植物, 塔顶为消费者的动物和人类[ 7 ] 。原有的地球生态系统是亿万年演化而成的, 在自身系统内可以完成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转换, 所以属地原生态表土的保持相当重要, 而在现代城市开发建设中, 忽略了原生态表土的重要性, 随意弃土、回填土、整土, 破坏了大地的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原生态环境。因此尽可能保留居住区的原生态土质是居住环境景观生态设计的基础。设计中应就地取材, 通过借景、障景、引景等手法巧妙的利用原有生态景观, 保护原生态土壤和地形地貌, 防止原生态水土流失。
2、构建复层植物群落, 提高绿地生态效益
构建丰富的复层植物群落结构有助于生物多样性的实现。城市绿地的植物配置是绿化景观的主题, 它不仅起到保持、改善环境, 满足居住功能等要求, 而且还起到美化环境, 满足人们游憩的要求。其作用是通过园林植物的植物循环和数量流动所产生的生态效益来实现的。生态效益的大小取决于绿量, 绿量的大小取决于园林植物总叶面积的大小。单一的草坪与乔木、灌木、复层群落结构不仅植物种类有差异, 而且在生态效益上也有着显著的差异。同时居住区内应该注意一年四季的季相变化,使之产生“春则繁花似锦, 夏则绿荫暗香, 秋则霜叶似火, 冬则翠绿常延” 的景色。四季以不同季节开花的植物来表现四季植物景观, 既满足了景观要求, 又紧扣了四季主题。所以居住区环境建设中, 应避免盲目使用大面积的单一草坪, 而建设综合生态效益更佳的复合林地绿化。
3、水景的合理利用
在城市环境设计中从生态因素方面对水的处理一般集中在水质的清洁、地表水循环、雨水收集、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水的动态流动以及水资源的节约利用等方面。水景的合理利用可以从其使用的材料硬质改造、软质改造和动物及微生物改造方面入手。水环境是居住区环境中重要的环境因子, 水景与绿化的结合造就了居住区优良的自然环境, 良好的水环境能对居住区生态环境的形成发挥重要的作用。使用透水性铺装兼有良好的渗水性及保湿性, 透水性铺装地面以下的动植物及微生物的生存空间得到有效的保护, 因而很好地体现了“与环境共生” 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湿生植物能够净化水体, 保护生态环境, 因此应该重视湿生植物的开发和推广应用。
由此可见, 城市环境中的水景利用不仅从景观视觉的角度出发, 更应当贯彻生态设计的思想, 如果人们如果能够善待水, 城市水景必将会带来更加令人愉悦的身心享受和更加长远而巨大的公众利益。
4、保留自然遗迹和古树名木
自然遗迹、古树名木是历史的象征, 是文化的积淀。文化生态是景观生态设计的重要层面, 因为从历史文化的高度认识景观生态设计, 归复中华民族尊重自然的大道文化哲学与现代生态学思想, 对于构筑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此, 城市景观设计中应尽量保留、保护好自然遗迹、古树名木等历史文化的产物。尤其是具有生命的古树、大树, 由于适应了原有的地下水位规律, 如果因建设造成地下水位改变的话, 很可能导致树木的生长不良, 所以必须统一规划, 必要时为树木专设排水系统。
5、对垃圾的处理――变废为宝再生利用
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出发, 通过对材料和资源的再生利用, 将改造后的“废料”塑造新景观, 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新材料的需求, 减少对生产材料所需的能源的索取。彼得・拉茨德国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中, 在这里场地上的工业废料被循环使用, 如砖被收集起来作红色混凝土的骨料; 厂区堆积的焦炭、矿渣和金属物用作一些植物生长的媒介或地面表层的材料 ; 用铁路护轨整修成新的道路, 用49块废置的铁板铺设了金属广场。拉茨将基地中的重新利用, 即减少了生产、加工、运输材料而消耗的能源,也减少了施工中的废弃物, 体现了生态的设计理念。
综上所述,城市景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生态原理为其提供了一种新的设计思路,利用生态原理指导建设城市景观,环境,强调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相处,持续高效地利用一切资源,创造自然和人类健康共存、高品质的生态环境,这亦符合新时期城市景观环境建设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扬汉.小城镇广场景观设计探索――以尤溪县洋中广场景观设计为例[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2] 刘东雄.陕北城市园林设计的剖析[J]. 价值工程. 2012(24)
[3] 赵晶.浅谈中外园林景观设计发展[J].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2(08)
[4] 陈思,翁许凤,曹磊.文化与生态设计的传承与融合――关于天津王庆坨镇六街公园景观设计方案的思考[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 2012(06)
[5] 刘燕.北林园林学院园林花卉领域发展概况及思考[J]. 风景园林. 2012(04)
篇4
关键词:园林景观;道路;设计
Abstract: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landscape road design, analyzes road paved ground design, and through the design methods focus on analyzed and explained scenic roads through the urban landscape road design examples.Key words: landscape; road;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空间决定布局,园林道路是景观设计和规划中决定整体布局的纽带,不管是旅游景区、城市规划还是居民住宅小区皆是以路为向,进行景点和目标地址的联络。路网、路线和角度把游人引导输送到目的地,而蜿蜒起伏的曲线,丰富的寓意,精美的图案,道路沿线的景观是否优美,是行人到达目的地过程中是否享受的重要指标。景观道路设计科学、合理,以人为本是园林景观设计的主要标准之一。
一、园林景观道路设计的重要原则
因地制宜是园林景观设计的最重要原则。地形、景点分布决定了道路设计的大体线路以及道路的基本形态。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最大化的满足实用功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则是景观道路带给行人最直接体验的主要因素,所以道路设计更需要以人为先[1]。此外还要注重实重主次分明,园路的主次可以通过不同的宽度和不同的路面铺装方式来区分,同时园内主要景点应与主干道相联系;另外注意其方向性,避免引起人们辨别困难甚至造成迷路。在道路的交叉设计考虑方面,要尽可能靠近正交,避免多路交叉,导向不明。二、道路地面铺装设计
地面铺装设计首先要确保整个设计统一,在材料过多变化或图案的复杂时,至少应有一种材料占有主导地位。无特殊目的,不能任意变换相邻处的铺料及形式,其次在铺料当中应达到主次分明和富于变化的目的。
道路地面铺装一定要掌握几个重要的作用,其立足点或着眼点在于道路铺装要实现的目的。通常情况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是否需要提供高平率的使用?是否要承担导游的作用?是否要通过道路设计来引导行人游览的速度和节奏?是否要沿线提供休息功能?是否要表示表示地面的用途?是否要承担背景作用?是否要表现空间个性?是否要创造视觉趣味?每个目的或道路设计的彻重点不同,道路所起的作用也就不同。如道路设计要道先考虑行人对着路边景观的观赏,则就要考虑行人浏览的速度和节奏[2]。一般情况下,铺装的路面越宽,运动的速度也就会越缓慢。使用较粗糙难行的铺装材料,行人的速度就会减慢。而行人脚步的落处和行人步伐的大小都受到各种铺装材料的间隔距离、接缝距离、材料的差异、铺地的宽度等因素的影响。铺装的宽窄变化会形成紧张、松弛的节奏。铺装材料的式样,能使行人感受节奏的变化。道路铺料的大小,铺砌形状的大小和间距等都能影响行人的视觉比例。形体较大,较开展,会使一个空间产生一种宽敞的尺度感。而较小,紧缩的形状,则使空间有压缩感和亲密感。一般,具有素色、细致特点的材料,易于在总体上调和。考虑到行人的视觉感受,独特的铺装图案不仅能提供观赏,而且还能形成强烈的地方色彩。三、某城市景观道路设计分析
1.设计综述
该道路主要为城市旅游景观道路,设计一方面旨在完善道路周边及沿河景观,另一方面还要要充分体现当地自然文化。要充分利用道路自然景观元素,体现“山水景观”,突出当地地域特色,丰富和完善道路沿河的景观节点,从城市景观设计角度延伸道路广场景观环境,整合道路沿河景观序列。该项目的特殊地理位置及丰富景观自然元素,注定了只有采用新的景观设计思路,突破传统整齐划一、规则排列的景观道路设计手法,采用与自然环境融合,实用与美观结合的环境设计手法,引入山与水的自然景观元素,将贫乏单一的城市市政道路通过“山水景观”自然元素的巧妙设计,为市民提供一个可观、可赏、可憩、可走、变化丰富、亲切宜人的城市道路新环境。
2.设计要点
(1)景观道路的功能节点
由南至北沿道路边上根据实际用地及使用要求设计了迎宾广场、滨河景观平台、滨河帆影广场三个主要道路景观节点。道路设计将充分考虑三个节点之间的便捷联络和行人穿梭于三个景点之中的行走体验。
以主入口迎宾广场为整个规划的起点,通过设置入口弧形广场突出入口和解决人流量的问题,广场中心设置1.5米景观雕塑墙,该雕塑墙即突出当地地域文化特点又作为景观视线转换点、也为行人提供休息集散的空间场所;中心圆弧广场南向设置景观步道连接规划预留用地的人流交通,其间设置1.5米宽自然休闲人行步道,沿步道设置一定的休息坐凳,形成亲切的小环境空间。广场北边为10米宽步行景观道连接滨海景观平台即起到人流交通的作用,又是景观轴线空间上的转折。
滨河景观平台,迎宾广场北向连接为滨河景观平台休闲区,该区用地狭长,沿河自然景观好,因此设计中充分利用地形优势,沿河设置一定景观平台和休闲步道,景观平台根据地形高差灵活布置,形成高低错落的景观休闲空间,同时通过1.5米宽景观步道将各景观平台串联起来,在景观步道适当位置设置休息坐凳为行人提供休息场地。
滨河帆影广场,该广场中心设置白色的拉模景观小品能够为市民提供休闲乘凉的空间,广场边上设置了滨水台阶,拾级而下可以来到亲水平台体验水的灵动与柔情,水面倒影出白色的拉模建筑仿佛片片帆影凌光波动,充满诗情画意。广场内设置休闲园林步道连接各功能节点,步道采用中国传统园林手法,形成曲径通幽的景观效果,同时在适当的位置设置休闲坐凳,方便游人休息和交流。
(2)道路景观空间分析
该道路总宽45米,其中车行道宽26米,左右两边人行道与绿化带宽各9.5米。人行道通过采用半径为4.5米圆弧前后拼接处理,最窄处4.5米,最宽处为6.5米,最窄处按照人行走规范最小宽度计算可以同时满足9人并排行走,根据人类行为心理学结论,人在行走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并排行走时不会超过6人的交谈距离[3]。因此最窄处的宽度能够满足人行基本要求,人行道最宽处为6.5米,后退的圆弧与绿化带、水景等形成休闲交流的围合空间,同时在人行道上通过铺地材质的设置,区分出休闲步道与行进步道,形成不同的行走空间感受;
绿化带最宽处5米,最窄处3米,中间设置0.6-1.5米宽自然水道,绿化带宽度能够满足规范要求,同时在宽的地方设置人工土堆,最高1米,最低0.5米,形成错落有致、延绵起伏的绿化山体,上面配植绿化灌木高低搭配,仿佛微缩山水盆景,给行人及车辆视觉上的变化与艺术山水的享受。
“水体”是该道路设计中重要景观元素,水源为自然水源,能够保持水质清澈,同时维护费用低,水体由高到低于绿化带中蜿蜒流动,水体景观最宽处1.5米,最窄处0.6米,水渠深0.3-0.5米,通过自然石头人工堆砌,水体与人行道连接处形成亲水平台,该处设置石头休闲坐凳为行人提供休息赏景的场所。
(3)选用景观材质
人行道路面铺地设置上本着经济、美观、突出当地地域特点的原则,选择源自地方自然材料的条石、片石铺装为主,条石色调以青石色、淡灰色为主基调,采用300X600青石板以不同的肌理分段交替铺砌,组成轴线方向感较强的规则图案。广场铺地以青石板为主,局部采用花岗岩及卵石铺装,人行休闲步道采用300×600的青石板铺砌,滨河步行道以小块条石、卵石配合进行图案铺装。
分析总结
科学合理的景观道路设计既要充分考虑行人游览的愉悦感,还要充分考虑行人的疲惫感,在路面铺装、沿线休憩设施、景点间联络的便捷性等多方面全面考虑。即要考虑道路的美观性,还要考虑道路的实用性,更要考虑道路的人本性。真正好的景观道路设计必然是以人为本进行的设计。
参考文献:
[1] 唐莉.景观道路的设计实践——广阳岛环岛路设计[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1(z1):603-606,723.DOI:10.3969/j.issn.1674-0696.2012.supp.1.16.
篇5
关键词 城市广场;设计;人性化;空间;回归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26-0064-02
1 城市广场的基本类型与特征
1.1 文化广场
它代表一个城市的文化特征和品味,体现城市文化氛围与风貌,主要是用于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广场,常与城市的文化中心或有价值的文物古迹结合设置,其周围安排有文化、教育、体育和娱乐性公共建筑等。如北京中关村科技广场,总体布局形式多样、空间层次灵活,突出地方特色。
1.2 商业广场
它是指用于集市贸易、展销购物、顾客休憩的广场,一般设置在商业中心区或大型商业建筑附近,可连接邻近的商场和市场,使商业活动区趋于集中。如南京的夫子庙广场。
1.3 市政广场
它是用于进行集会、庆典、游行、检阅、礼仪和传统民间节日活动的广场。多毗邻城市行政中心而建,其周围建筑的性质以行政办公为主,也可能会有其他重要的公共建筑。布局形式规整,几何形对称,特别注意行人流线组织,景观建筑之间的关系,如大连的人们广场。
1.4 纪念广场
它是为了缅怀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而修建的广场。多结合城市历史,与有重大象征意义的纪念物配套设置。广场内布置有各种纪念性建筑物,纪念碑和纪念雕塑等,供人们瞻仰、凭吊而用。广场平面构图严谨,标志物一般放置在构图中心。如北京天安门广场。
2 城市广场的设计要素
2.1 广场主题
目前,在广场设计中的一个很大的难题是如何表达广场的主题。主题表现的好坏、是否突出,可结合地方特色。但并不是只局限于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如四川都江堰广场,水文化是都江堰的渊源和主要表现形式,整个工程以水景为主,体现古老悠远且独具特色的水文化广场,以及围绕水的治理和利用而产生的石文化、建筑文化和种植文化是本设计的主要特色。
2.2 广场绿化
它以满足广场功能为第一要素,在功能分区中因地制宜,全方位考虑设计空间与植物配置的融合,运用堆土成坡、植物配置等等手段进行高差的创造和空间转换。平面构成线条流畅,从容大度,空间分布错落有致,变化丰富,使整个广场景观设计真正成为一个四维空间作品,无论春夏秋冬、无论平视鸟瞰,都能令人获得愉悦的立体视觉效果。从而来突出“空间魅力”,处处“让人感到亲切”。使之与广场建筑格局形成风格的统一。
2.3 广场铺装
铺装作为构成广场的重要元素之一,在整个广场设计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铺装的样式、材料非常多,如何给人以亲切与舒适,突出创意与个性特点,又能表现出一定的文化内涵,很好地呈现出广场的文化特色,这就需要把地面铺装应与人类行为规律相结合,从而达到具有合理性、舒适性的效果来。
2.4 小品与细部
广场小品包含内容比较广泛,建筑物(亭子、花架、长廊、步道与街桥、栏杆)、园灯、园椅、交通指示牌、道路铺装、其它辅助元素等等,如何把这些元素很好地融合在一起,除满足美观效果外,还应符合实用功能及技术上的要求。如栏杆具有各种使用目的,对于各种园林栏杆的设计形式、高度也就有不同的要求。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可见细部设计很重要,从铺装纹样、植物配置形式,树池的样式等都很关键。
3 襄樊南湖广场规划设计分析研究
3.1 背景环境
南湖广场位于汉江南岸的襄城区,处于古城墙南门西边,紧临护城河。襄阳古城自古曰“方城汉池”。除后来增修的东北角(新城湾)以外,基本呈方形。城墙四角方方正正,东西南北,横平竖直。而圆弧形的护城河环绕城外,形成内方而外圆的格局。在我国古代的审美思想里,历来讲究“观物取象”,讲究“象外之旨”。因此,这“内方外圆”的城池结构,渗透着儒家的规矩而形成的美就不仅仅是建筑艺术的巧合,而是一个象征,它象征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道德和行为规范。
3.2 设计原则及设计重点
1)原则――广场设计应在旧城总体规划指导下解决交通组织、主题风貌等问题,提升广场的功能和作用;尊重襄阳旧城的历史风貌和旧城特色;尊重与周围环境(北街、古城墙、护城河),交通组织的协调统一;
2)重点――功能定位;交通组织;空间层次,比例关系;注重襄阳城特色,主题突出,内容丰富。
3.3 设计上采用的几种手法
1)中式园林造景手法的引用,利用地形高差,空间环境运用对称,对景,虚实,呼应等手法。
(1)突出自然,东西方的造园,都要求自然,在现代的城市生活空间里,能够创造出具有“高度自然精神境界”的景观,无疑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我们可以引入绿化,自然山水等元素达到想要的环境;(2)流线组织,通过交通线路的组织来合理布局,使之成为广场表现的亮点。
2)道路交通组织通过总规的要求对广场周围建筑和道路进行整合,修建与襄阳古城墙、昭明台等古建筑相匹配、仿明清建筑风格的商业建筑主体。广场内部主要以两条主要的步行景观大道组织主要的人流。
3)空间、景观体系规划结合广场环境的重要因素,利用地形的高差和层次营造广场环境系统的空间结构,利用尺度、围合程度、地面质地等手法在广场整体中划分出主与从、公共与相对私密等不同的空间领域。
城市广场的建设在城市设计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课题,它即反映了城市整体设计的重要性也反映了地方特色的重要性。只有认真分析当今城市广场在规划中存在的主要的问题,把握城市建设中总体的规划要求和全面分析城市广场所处的环境和地域历史文化特点,争取做到城市整体性和环境的统一。
参考文献
[1]杨士宏.城市生态环境学[M].科学出版社.
[2]李芗.关于城市广场的文化思考[J].中国园林,2000,4 .
[3]高留柱.试论城市广场[J].中国园林,2002,1.
篇6
关键词: 绿色生态校园 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前言:在这个意义上理解校园的生态设计就应该包括校园的整体规划对自然环境和景观格局及过程的充分利用和最小破坏 ( 生态规划 ) ;园区交通系统的规划以人的步行为先,减少汽车的使用 ( 绿色交通 ) ;建筑单体和群体设计过程中对自然包括光、风和水等的充分利用以减少其对能源和资源的消耗 ( 绿色建筑 ) ;整体景观和具体场地的环境设计应充分利用地形和乡土植被,以减少建设和维护成本 ( 景观的生态设计 )。光和水资源的节约是校园生态设计的关键之一,包括雨水和太阳能的收集利用,水和物质的循环使用。
一、 绿色校园的内涵与建设思路
1、绿色校园的内涵
绿色校园可以定义为在校园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师生提供健康、适用、高效实用的空间,既满足当代师生及社会对于接受教育的需求,也不危及后代师生及社会满足他们接受教育需求的能力且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校园。
绿色校园既注重资源(包括水资源、能源、材料及土地资源等)的集约利用,同时也关注校园舒适环境的营造,强调校园建设应按照自然生态的法则,实现校园建设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创造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生的“平衡”境界。
2、绿色校园的建设思路
正是由于绿色校园强调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生的“平衡”设计理念,因此,在研究思路上,需要跳出以往形式化、经验主义的壁垒,强调一种以场地诊断为基础、结合校园建设特点及实用需求,提炼形成绿色校园指标体系,并在工程实践中通过专项设计分析,落实指标要求 ;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并完善指标体系。具体思路如图 1 所示,本文结合某科技大学绿色生态校园项目进行分析介绍。
图1绿色校园研究思路
二、绿色校园场地诊断-----以某学校为例
1、场地地形诊断
考虑校园建设用地广阔、场地地形复杂,为保证建筑单体选址的科学合理性,在绿色校园规划设计前期,应对场地内部河流、明渠、绿地、高差、既有建筑等空间生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图 1)。规划阶段在现场诊断踏勘的基础上结合 GIS 软件进行 GIS 分析建模,将已经确定权重的生态因子在 GIS 分析模型中进行生态因子叠加,分析空间数据和格局,得到各因子叠加后的分析,如图 2所示。通过计算可知规划区多因子加权叠加的综合适宜性评价值,得分越高表示规划区域内生态开发建设难度越高,越不适宜建设,应该控制该区域的人类活动,而得分越低表示场地适宜建设。 通过建设场地地形诊断分析,可以明确校区生态建设适宜性,并以此指引校园建筑科学选址。
图1场地环境
图2 生态要素叠加原理
2、绿色校园指标体系
对于涵盖多种建筑功能的综合性绿色生态校园,国内尚无相应的评价体系和配套的技术规范。因此,需要制定一套绿色校园指标体系,通过指标列项的量化和分解,在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等全过程落实各项绿色技术,建设全生命周期绿色生态校园。绿色校园指标体系的建立是在场地诊断的基础上,结合校园建设特点及实用需求,通过发现问题、对比归类、汇总提炼等方法形成的。南方科技大学绿色校园指标体系注重借鉴节约型校园在资源集约利用方面的工作经验,综合考虑场地环境诊断中发现的问题,并结合校园的教育功能及规划设计特点,在规划设计阶段提出“资源集约利用、环境友好营造、规划合理布局、人行空间设计及校园绿色人文”五大指标体系群,具体如图 3所示。在指标体系的指引下,项目已形成以资源集约利用、环境友好营造为重点,结合校园绿色规划、交通设计,核心突出绿色人文的绿色校园雏形。下面分别针对规划设计阶段五大指标体系群进行工程设计,以求在实践中落实指标要求,发现问题并完善指标体系。
图3绿色校园指标体系框架
三、规划与设计对策
1、整体规划布局,整体规划布局遵从自然地形、强调绿色体验的功能布局,避免新建校园对周边世界遗产地和山林景观带来不良视觉和生态环境的冲击,同时使场地的空间利用节约集约。规划之初即明确场地中作为绿色校园永久保留和可以成为校园绿地和场所的景观,对场地内的自然与文化遗产给以充分的尊重。保留场地原有地形和树木,包括场地中的土沟,建筑因势布局,使建筑对环境带来的各方面影响 ( 包括施工过程 ) 都达到最小。
2、规划总体结构为“三带两区一中心”。“三带”为生态景观带、教学办公带和生活带,完全结合地形而规划;“两区”为体育运动区和培训服务区,位于场地西部,相对独立 ;“一中心”指学院中心广场区。校园的最大特色是以中部的生态景观带为纽带,分割 ( 也是连接 ) 教学办公带和生活带。自然景观带设计充分利用场地中部原有冲沟,作为雨水收集和中水过滤净化的设施 ;利用地形使其形成逐渐跌落的水体景观,既可改善校区小气候,又可为广大师生提供亲近自然的景观体验,是学生每天来回于教室、餐厅及宿舍间的必经之路。教学办公带位于校区主路以东,主要建筑物顺山势依次而下,分别是图书馆、教学楼和办公楼。3 栋主要建筑结合地形布置,建筑物基底或局部下挖,或部分悬挑,对学院中心广场形成通透的围合关系,既达成环境、空间和师生活动场所的交融,又遵从场地整体格局,与周边环境和建筑共同围合成中心广场。整体建筑高度控制在 18m 以内,教学楼和办公楼沿主路呈东西向布置,既顺应地势,又使各个房间都能享受到光照。图书馆半藏于山间,仅面向校园部分完全展露,对外部分隐于山林之间,对内则展现富有现代气息的立面,虽内敛却极富时代气息。由沈棋路南眺,教学办公带建筑群仅仅显露出最小立面,与景区风貌之和谐由此取得。生活带呈带状布置在校区的东部边界,生活服务中心串起来南北两个学生公寓区,餐厅、超市、银行等功能均布置于此,解决广大师生的日常生活需求,同时也拥有良好的景观界面。建筑物依山而筑,部分屋顶覆以绿化,达到隐筑于山的目的。南北两个学生公寓区建筑结合地形,呈东西向布置,既能使每个房间享受日照,又能达到仅以最小立面面向外部主要道路的效果。生活带通过若干跨水景观桥联系校园中心广场区,使用方便又为校园景观增色。体育运动区位于校园的西北角,由运动场、训练场和警体馆组成。规划中利用校区西北部的平缓场地布置运动场,结合山体布置训练场,警体馆则局部悬挑在山体上,利用悬挑部分布置地下射击场,最大限度利用地形。培训服务区位于校区西部。规划在充分保护山体植被的同时,利用现状植被营造了幽静,深远的氛围。
3、校园中心广场位于校区中部谷地,利用现状场地中面积最大的平缓场地设计,是全校师生最为主要的活动场所。中心广场东西两翼为山体及建筑所围合,整体呈现台地缓缓跌落态势。包含北校前区广场、图书馆和教学楼之间的主广场、校史广场和南校前区广场,广场群由北至南布置在本区域内,通过景观桥跨越东侧的自然景观带联系生活区。现代的设计语言抽象表达台地式的地形,使校园中心广场宛若山峦的一部分。野花和高大的乔木呈带状布置在各个台地上,广场隐于绿化之间,由场地上望去,建筑浮于一片野花和禾草之上,保留的历史建筑于郁郁葱葱的林木间与现代建筑对话,历史与未来在环境中融为一体。各个开放空间节点都拥有极好的景观视点,变化连续的视景变换为师生带来了属于学院自身的独特生态景观体验。
图4校园建成总体实景 :左为学生中心和宿舍,右为教室和办公楼 ( 北望南 )
图5 校园核心区,正面为教室和办公楼
校园绿色人文绿色校园的设计宗旨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为师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因此,在校园规划设计中,应将绿色校园的点点滴滴通过展示、宣传、体验等形式进行传播,让绿色、生态设计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之中。校园规划设计过程中,将绿色校园技术通过设计手段融入日常生活场景之中(图 6)。师生可以漫步校园,感受连续遮阴连廊的便利,体验户外良好的声光热环境,能够在安静清新的环境下工作学习,在绿色展厅内体验和学习绿色校园技术知识,从而将绿色校园的理念传播开去,形成浓郁的绿色校园人文气息。
图6绿色校园人文体验
结术语:
绿色校园建设的研究思路建议以调研为基础,以绿色指标体系为核心,以各专项研究为理论支撑。校园建设指标体系不应单纯强调资源的集约利用,还应包括物理环境营造、规划合理布局、绿色人文建设等方面。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住宅小区;目标与原则;规划设计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can city district planning goals and principles in detail,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housing district in how to carry on the planning design are also discussed. Summarizes the construction plan and design in some of the experience is the place of plain, out and communicate with you and welcome to correct.
Keywords: residential district; Goals and principles; Planning and design
中图分类号:TB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随之不断提高,而住宅小区是人们居住环境的综合体现,加快建设高质量的住宅小区就是要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舒适性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的要求。
在规划设计中注重物质环境与人文环境特色的创造,创造现代化的生活环境,引导居民的生活,充分解决邻里之间、老年、儿童等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根据自然条件通过规划设计使日照、通风等条件得到充分利用,有效控制垃圾、噪音等不利因素。形成良好的小区内环境和小气候,做到节能、节地。
一、住宅小区规划的目标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城市居住小区规划的目标必须要以21世纪的社会、经济、环境文化和技术等要求和发展趋势为依据,城市小区的规划建设必须以人为本,以生态环境为主,重点要提高人们的舒适感、幸福感,在现有地理环境和城市环境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生态型、人文型、健康型和现代化的公共居住小区。顺应时展的趋势,进一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提出的新要求。真正实现人们的“安居乐业”,解决好人们的居住问题,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在城市小区规划的目标制定上,首先要考虑的是所规划的小区是否具备有居住安全的条件,规划的目标必须以实现居住安全为旨,同时要强调创造出现代城市急需的绿化生态的理念,创建生态小区,使得城市小区更舒适,在现代社会,生态园林规划日趋重要,城市居住小区要满足人们的需求,必须对生态园林进行重点规划,才能吸引市民的关注和青睐。
二、居民住宅小区规划的原则
城市小区的规划对城市的发展、布局和环境都产生重大的影响对小区本身的建设发展以及小区的未来更是具有重大意义,所以在进行规划时就必须遵守相应的原则,以促进小区在建设中得到科学合理有效的发展,即要能满足现代人对城市小区居住环境和设施的需求,又要与整个城市的规划建设相一致。
1)要遵守交通畅通,方便有序,人车道路不相冲突的原则。解决好交通问题是解决现代城市居民生活中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也是对城市管理的重要问题的解决。在进行小区规划时,就必须要把交通的问题放在规划的首位,实现交通的畅通有序,避免交通的混乱和拥挤。
2)注重建设经济适用的各种建筑,尽量减少工程的成本。就目前来说,我国的住房压力很大,老百姓没有房住的局面日趋严峻,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房价过高,普通老百姓在巨额的房屋消费面前只是可望而不可即。因此,在小区规划时,必须对造价成本进行合理的控制,尽量把房屋造价降到最低点,根据大众居民的购房情况和意愿,对小区的整体建设进行科学、生态规划,尽量避免因规划不合理造成的成本增加,进一步导致房价高的情况。积极响应国家关于经济适用房建设的政策,做到以人为本。
3)注重小区内风景的规划,着重建设生态居住环境。在城市日益增加的钢筋水泥建筑面前,有些人们越来越怀念那些鸟语花香、绿树成荫的场景,对自然的渴望与日俱增。因此,在现代城市小区建设规划中,要能够建设一个生态环境污染极小的小区,在整个小区的规划中把生态建设应作为一个不可缺少原则来遵守,努力建造一个接近自然的生态居民小区,充分采用先进的生态智能及太阳能技术,节约能源,减轻污染,创建生态居住小区。
三、就建设现代化的住宅小区如何进行规划设计
1、要从整体角度综合考虑来进行小区的规划
从小区所处的城市规模,城市建筑风格,城市的道路、绿化、风景等环境,小区周围环境及其小区的相互作用等整体角度来进行小区的规划。在城市整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指导下,必须从整个城市环境的要求入手,从空间、绿化、交通、自然环境等多方面将居住小区有机的纳入城市环境中,规划中要尊重自然生态,注重与环境、地形、方位、地势、自然条件等密切联系,尊重历史文化地区文化和生活方式。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到周边地区对居住小区的影响,在小区创意上与之协调。
2、要从以人为本的角度了解小区居民的新要求
充分考虑未来居住小区的综合功能需要,考虑到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方式的改变等对于居住小区的影响,如随着老龄化社会发展,及双休日居民居住文化生活的丰富、文化生活品位的提高,小区规划要为他们留出室外活动的空间场地以及室内活动场所,相应的要考虑到幼儿园、小学校等的变化。考虑到小汽车要进入家庭,要为小汽车规划出车库或停车泊位,解决车辆的交通分流和人车分流等问题。
3、要兼顾功能要求和开发建设的经济效益
根据城市用地情况,适度考虑建筑密度,规划中掌握小区指标适度,是规划中一个重要内容,要彻底屏弃住宅小区开发中,片面追求容积率、开发量,而忽视环境设计的做法。从商业角度讲,影响小区用地与住宅价格的因素很多。用地位置、外部环境、住宅层数、住宅与服务设施的有机安排都能够使其相对增值。
4、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小区规划
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在小区规划中必须一贯坚持的原则。小区规划中资源利用,环境建设充分合理,基础设施建设有长远性和预见性,避免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造
成基础设施缺陷的情况。提高建筑设计的品位,创造富有创意和特色的建筑作品。创造完备的配套基础设施,使小区不但具有标志性而且具有极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小区规划不仅要考虑到住宅本身的舒适性,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而且要注意外部生态景观环境、保安防灾和服务设施、社交环境等提出的要求。如设置完备的保安系统,在小区的出入口、庭院入口、单元入口设置相应的监控系统和可视对讲系统;小区有线电视以及数据通信网的综合
布线系统,用户三表远传计量的管理自动化系统等。设置高水平的医疗卫生设施,设置适宜的休闲空间和公共场所,如游泳池、篮球场、儿童游戏设施、文化长廊、活动广场等等。追求自然舒适,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逐步提高基础设施并完善其功能,是体现现代居
住水平的一个标志。
在小区的规划中,规划设计人员要不断采用国内外一些成熟的科技理论来指导小区的规划设计,更新设计观念,学习和掌握新的设计手法,创造符合现代居住生活并适应新的管理模式的小区。
参考文献:
[1]王文勇.居民小区的景观设计分析.大化科技,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