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盈利方式范文

时间:2024-01-02 17:43: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私募基金盈利方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私募基金盈利方式

篇1

国内起跑:投资青睐中西部

手握90亿美元的管理资产总额,惠理更加看好国内资本市场这碗羹汤,在短期、中期,长期市场战略上都各有跑道。

短期内扩大国内股票的私募规模。2006年,惠理和平安信托在发行了阳光私募,已经有五年的历史,惠理在短期要做的就是扩大阳光私募的范围,将其模式扩充到和国内的阳光基金一样的规模。现在市场上大多数都是公募基金出来的或草根基金出来的投资顾问进行管理,惠理区别于国内的普遍做法,以机构为背景作为阳光私募,也是国内唯一有外资背景的阳光私募。

中期的目标是申请惠理自己的QFII额度和QFII执照,会使通过二级市场从海外投入A股的规模会更大更强,灵活性也会变强,现在惠理是借券商的额度,受到一定的局限性。

第三个战略,惠理将最终在国内成立合资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现在正在找合适的合作伙伴,之后会正式向证监会申请,这个时间点会比较长比较难,涉及到批准比较难把握,同时在筛选合作伙伴上也比较谨慎。

2012年初,惠理在云南的投资公司将给惠理增添一个全新的身份,“我们也很看好未来在中西部投资合作的机会,未来筛选项目比较偏向中西部地区,我们会先期放自己的资本在里面,明年年初实际的开始投资。“惠理高级基金经理及研究副总监王焱东说。

“跨栏”障碍:资本管制成短板

从国内PE环境来看,资本管制已经成为外资透入中国市场的一个很大障碍。惠理在历史上做过中国PE投资主体都是海外主体,比如汇源果汁和中国高速传动。这些公司上市之前,已经设立了海外框架。作为海外PE投资者,惠理可以投入海外的主体当中,未来他的退出也是在海外或在香港上市,即资本没有进过中国,不受中国的资本管制。而在过去的两年,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选择在国内的A股市场进行上市,这也吸引很多国内以人民币为计价的PE资本,这方面如惠理一样的外资就很难投入。一方面是由于资产规模受到限制,目前在国内做投资的都是大的金融机构,人民币的PE投资机会都没法参与。另一方面,国内还没有适合的法律渠道和架构来做这方面的投资,这也是惠理为什么选择云南去寻求一个合资的方式,而非纯外资背景来做PE的投资。

对于外来资本的热情,王焱东介绍说这个现象短期之内无法改变,由于中国境内环境最大的担心就是热钱的流入,短期内将无法看出资本管制会有明显的放松。这也决定了惠理做PE项目无外平两个渠道,一条路是只能做海外的,这也使对公司的选择性就大打折扣,另外一条路就是通过合资公司做国内的PE项目。

慢速抢道:解读2011年A股投资

惠理的优势是在选股方面。现在企业对周期性行业的依依不舍的感觉,主要是考虑宏观政策的影响,很多资金投资受这些自上而下的因素的影响,比如说零售的增长被普遍看好,但这种投资像悬在头上的一把剑,他们的增长稳定性是企业主导多一些,而政府政策影响能小一些。在惠理来看,现在存在国内市场的多家企业往往从一个极端到另个极端,有些投资者完全靠选时来投资,短时间仓位的控制波动非常大,有的投资者做趋势比较多,钟情于右边投资,即根据某个行业的趋势向好他会去投资,还有是靠一些消息面的东西,而惠理则对个企业盈利方面关注往往需要一两年的分析时间,这使惠理虽然在任何一个时间点都未必是最好的,或是前十名的,但在任何的一个时间都能以最适合的方式,保持稳健的增长。

截止到四月底,惠理管理的A股产品回报超过7%,最高到13%,这是由于在四月中市场到了个高位,四月最后一周有所下滑。王焱东表示仍维持年初的意见,A股市场和港股市场依然有20%的增长空间,市场并没被低估,推动股价增长因素还是来源于企业的盈利增长。

今年上半年市场受很多其他方面的因素而波动,首先是风格上的变化。去年,小盘股跑赢市场,惠理在小盘股的参与却非常谨慎,去年很多的小盘股盈利表现远远低于市场预期,小盘股根本做不到一些市场想象的那种空间。同时从基本面上来看,今年上半年小盘股持续下滑,大盘股是有基本面的,同时他的股价也比较便宜,跑输了一年时间的大盘股下跌的空间和风险比较小,真正推动大盘股大幅上升也很困难。另一方面,他们的业绩增长比小盘股要好,从前四个月来看,也确实符合预期。

此外,惠理的配置也并非倾向于周期性行业,而是寻求均衡。周期性相关的企业还是结构性向好,行业基本面比较强劲的行业。比如水泥行业,趋势性向好的比如钢铁、有色这方面其实是没有强劲的盈利支撑的,只是宏观经济发展的一个预期,更多只是一种趋势性投资而已。资本可能看到现在经济可能放缓,政策未来会放宽,未来行业会复苏,所以去买钢铁和有色,而不是因为估值很好。水泥是行业基本面很好,企业的盈利能力很强,估值又合理,而事实也证明,很多钢铁股,有色股周期性一季度很强劲但是企业盈利很脆弱,甚至是下滑的,即使是一季度跑的很好的钢铁板块,一季度企业盈利业绩十分弱。

非周期的大消费也被普遍看好,消费行业已经在市场上调整了六个月时间,很多公司估值已经回到一个很吸引人的水平,他们盈利增长十分稳健,清晰度也很高。第三,四季度的预期从风险和回报来看,非周期性和盈利性的行业,像水泥零售、医药和物流,甚至汽车的子行业,都还有比较好的回报。

资本接力:“十二五”资金流动向西

篇2

优先股是相对于普通股而言的,是公司的一种股份权益形式,主要是指在利润分红及剩余财产分配的权利方面,优先于普通股。优先股股东没有选举及被选举权,一般来说对公司的经营没有参与权。优先股股票实际上是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种类似举债集资的形式。由于优先股的股息率事先设定,所以优先股的股息一般不会根据公司经营情况而增减,而且一般也不能参与公司的剩余利润的分红,也不享有除自身价格以外的所有者权益,如资不抵债的情况下,优先股会有损失。对公司来说,由于股息相对固定,它不影响公司的利润分配。优先股股东不能要求退股,却可以依照优先股股票上所附的赎回条款,由公司予以赎回,大多数优先股股票都附有赎回条款。在公司解散,分配剩余财产时,优先股的索偿权先于普通股,而次于债权人。优先股具有似债非债、似股非股的特质。Ross(2008)认为,优先股实际上是伪装了的债券,但其与债券最主要的差异是在确定公司应纳税收入时,优先股股利不能作为一项利息费用从而免于纳税。首先,由于优先股票股利不是发行公司必须偿付的一项法定债务,所以如果公司财务状况恶化时,这种股利可以不付,从而减轻了企业的财务负担。其次,由于优先股票没有规定最终到期日,所以它实质上是一种永续性借款,优先股票的收回由企业决定,企业可在有利条件下收回优先股票,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再次,从债权人的角度看,优先股属于公司股本,财务风险小有利于维护公司的财务状况,可以提高公司的举债能力。第四,与普通股票相比,优先股票每股收益是固定的,只要企业净资产收益率高于优先股票成本率,普通股票每股收益就会上升;另外,优先股票无表决权,因此不影响普通股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权。一般而言,优先股是投融资双方商议并达成的一种私募股权转让协议。①而这个协议可以非常灵活。

二、优先股与私募股权投资的结合

优先股制度先于私募股权投资机制而存在,因其具有灵活的协议特性而逐渐引起私募股权投资和创业企业的关注。随着优先股在私募股权交易中的运用,在优先股基础上衍生的权利设计不断丰富,优先股被发展成为私募股权投资交易中最佳工具之一。根据上述对优先股的分析,优先股具有分红优先权和清算优先权的特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与创业企业家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许多创业企业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无法达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预期目标,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通过优先股的安排,可以不受公司业绩的影响获得稳定的收益,在企业发生经营危机时,能够先于普通股股东获得补偿。更重要的,私募股权的主要目的不在于获得公司分红,通过优先分红权的设置,可以抑制创业企业其他股东的分红意愿,防范其短期行为,以保障创业企业快速发展进而实现私募股权利益最大化。另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使用优先股的时候,通常会在协议中附加一些其他的条款约定其享有的相关权利。这些权利的组合能够减少委托成本,并加强对目标企业管理者的激励。事实上,可转换债券、普通股、优先股(包括可转换优先股)均是私募股权投资可以选用的金融工具。对于资质尚浅的创业企业来说,可转债融资较难被投资方接受,通过债券进行融资也是不可持续的。另一方面,可转债持有者无法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决策,难以直接分享创业企业成长所带来的收益,也因此可转债的适用范围有限。普通股是比较常用的投资工具。通过普通股,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既可以分享创业企业未来业绩的增长,还可以参与创业企业的经营决策并控制投资风险。但其缺陷也很明显,如果创业企业经营失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只能与创业股东一样享有剩余财产的分配权,而这种风险的可能性是不低的。私募股权投资活动中,投资基金不会长期持有被投资企业的股权,也不追求固定的股息债息回报,而是坚持价值增值导向,以持股、增值、出售为策略,通过合适的渠道最终退出实现利润最大化。对于优先股这种金融工具的选择,其实是为了分散风险实现自我利益最大化的一种安排,以期有效地保护投资者的权益。

三、私募股权投资中引入优先股的模式解析

可转换优先股是在私募股权投资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优先股形式,它允许优先股持有人在特定条件下把优先股转换成为一定数额的普通股。不完备合约是可转换优先股被青睐的关键。可转换优先股可以大大降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调查成本并简化价格谈判过程,降低企业粉饰业绩的动机。在企业经营不良时,通过企业回购股票和优先股的清算来确保投资方获得一定的红利收益,在企业经营出色时,可以将优先股转换成普通股并上市以获得较好的投资回报。这对企业管理者会形成一定的压力或激励,使企业家尽力经营好自己的企业。私募投资的核心是收益,而不是控制。美国作为私募最活跃的市场,除了良好的法律环境以外,私募股权投资的合约蓝本也更为标准化。美国的私募股权投资合同基本上以《美国风险投资示范合同》为范本,根据交易双方协商情况修订而成,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私募股权投资中优先股的设计思路。《美国风险投资示范合同》是一整套的风险投资合同示范文本,由美国风险投资协会(NVCA)制定,并定期据各方意见进行修订。该套文本包括八份文件:投资条款清单;A序列优先股购买协议;公司章程;示范补偿协议;投资者权利协议;管理权证书格式文本;优先购买权和共同销售权协议;投票协议等,基本囊括了风险投资操作过程所需的全部协议文本。优先股制度安排散见于示范合同各部分,形成了对投资机构的全面保护,突出了基于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则。例如,《公司章程》中规定了风险投资机构作为优先股股东所享有的分红优先权、清算优先权、选举董事的投票权、因“保护性条款”产生的特定事项否决权、股份转换权、“反稀释”权益,以及股份赎回权等;《优先购买权和共同销售权协议》中规定了风险投资机构的优先受让权和共同出售权。具体条款来看,《美国风险投资示范合同》中对优先股各方面均作出了详细的规定。例如,优先清算权条款规定优先清算权分为三类:不参与经营的A序列优先股、有完全参与权的A序列优先股、附上限参与分配权的A序列优先股,三类股票在优先清算的价格和程序方面各有特点。在董事会条款中规定,经登记的优先股A序列股股东,排他地或作为单独股东,应有选举权N名公司董事(即A序列股董事)。可见,美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可以通过一揽子权利的约定来实现其相机抉择和企业控制,以克服因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道德风险。宣頔和赵美珍(2011)认为,美国私募股权投资优先股制度安排可用公式简要表示为:优先股权=固有权利(利润分配优先权与剩余财产清算优先权)+相机抉择权+创业企业特别控制权。①

四、我国私募股权投资中引入优先股的问题分析

(一)我国现行公司法对优先股尚无明确规定由于我国现行的《公司法》和《证券法》中缺少对优先股的明确定义,所以在我国的投资协议中优先股很少见。严格来讲,境内的私募股权投资工具中不存在优先股。但是,基于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则,私募股权投资可以在认股协议和公司章程中约定相关条款以便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私募股权投资者的利益。现行的法律框架下,投融资股份认购协议中往往只能对一些优先权利进行设定,但还无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优先股。优先股制度的优先分红权、优先股转普通股的机制、剩余财产优先分配权、赎回、表决权等主要条款,可以在现行法律框架下,根据意思自治原则,适当地加以运用。例如,在优先分红权方面,根据《公司法》第三十五条“公司新增资本时,股东有权优先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认缴出资。但是全体股东约定不按出资比例分取红利或者不按照出资比例优先认缴的除外。”在进行普通股融资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与创业股东可以对分红事先进行协议约定,规定创业股东在公司未达到业绩指标时,其享受分红的比例将受到限制。但在剩余财产优先分配权方面,由于涉及到债权人等第三方的利益,则无法通过协议安排实现。不过也有例外,即交易双方通过把创业企业设立为中外合资企业,通过法律上的“除外”条款来达到目的。在实践中,我国私募股权投资中优先股的安排,除了优先认购权和优先购买权等少数权利能够得到确认以外,优先分红权和优先清偿权等关键权利一般无法实现,因而并不构成真正的优先股。

(二)资本市场及政策环境的制约对私募股权投资而言,退出策略是投资者在开始筛选企业时就格外关注的问题,包括上市、出让、股票回购、卖出期权等。在国外,IPO一直是私募股权投资退出的主要方式。但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制度性缺陷,政策上就格外限制首次公开发行的股票,导致国内上市门槛畸高,许多企业被迫选择在海外上市。对此,融资企业或私募基金要么采取普通股的股权设计,要么在IPO申报前清理优先股或类似优先股的条款,否则企业将无法在A股上市。法律上对优先股定位的缺失,从而优先股的优先分红权、优先购买权、优先清算权、赎回权等投资条款就构成了IPO的障碍。不仅如此,在国内私募股权投资中,优先股投资方式的缺失又会产生对赌协议的过度使用。从目前的监管政策来看,对赌协议的存在被认为会影响公司股权结构的稳定,因此公司在正式IPO之前必须将其清理。因为,由于制度设计上的缺陷,对赌协议在法律上被判定为无效的情形并不鲜见。然而,在海外资本市场中,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较少与被投资企业签订对赌协议。这是因为海外投资机构可以用可转换债券、优先股等投资工具保障自己的利益,从而不需要使用对赌协议这种存在潜在纠纷的方式。

五、政策建议与管理应用

优先股不仅在私募股权投资领域有着独特的功能,而且对我国国有资产管理、吸引保险资金入市、完善公司股权结构、平抑二级市场等方面也有巨大的价值。因此,推出优先股是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步骤。在优先股的实现路径上,既不宜走自上而下的方式,即从理论论证到人大立法,然后各项规则细则的制定再到进行试点和反复完善;也不能走激进的道路,用行政手段强行推开;比较可行的办法就是平行推进。

(一)在法律上确认优先股的地位。伴随着《国务院关于开展优先股试点的指导意见》的,证监会对《优先股试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优先股不仅已经被明确提出,还需要通过颁布相关行政法规来确立优先股的存在。之后,证监会据此再落实相关具体规定,包括优先股权利支付安排、优先股转换条款、优先股股东特别表决权、优先股上市地点和交易方式等。同时,在相关规则和细则完善后,通过修订《公司法》,给予优先股以明确的身份和定位。未来的《公司法》在立法理念上,应强调基于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则,减少强制性规定。只要不侵害债权人等利益相关方的权利,股东应该可以自行决定公司的股权安排。

(二)给予优先股投资者税收优惠按照现行税法的规定,优先股股利从公司净利润中派发给投资人,不能和债券一样在税前抵扣。根据美国的经验,税收优惠对私募股权投资者选择可转换优先股有重要影响。公司投资者所获得的优先股股利中有70%是可以免交所得税的,因此公司投资者会更有动力去持有其他公司的优先股。

篇3

北京试点公租房的“风光大嫁”将以何种形式亮相,地方政府有什么如意算盘,投资市场又是否做好“迎娶”准备?

意义在于是“试金石”

业内普遍认为,此次试点如能顺利落地,不仅是REITs在国内的突破性成果,也能为地方政府解决租赁性保障房的融资困境。

根据规划,我国“十二五”期间将建设约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其中租赁性保障房约1440万套,建设资金将超过2万亿元。今年北京市计划建设收购保障房16万套,需投入资金约510亿至1000亿元。

目前,保障房建设资金主要以中央财政拨款、地方政府投入以及银行贷款为主。地方政府背负的资金压力不小。

“这几年的保障房建设是还过去几十年的‘欠账’, 单靠政府背包袱肯定不行,需要吸引社会资金的进入”, 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裁胡景晖认为,REITs的“造血”力量有多大还有待检验,但是保障房建设领域需要融资方式创新。

作为国内REITs的积极“引路人”,中房集团前总裁孟晓苏就曾表示,用REITs助推保障房建设将成为楼市新突破。地方政府收储保障房的模式不具有可持续性。政府缺钱,社会资金又急需投资渠道,REITs刚好能解决这个问题。在租赁市场,REITs将是生力军。

全国工商联商业不动产专委会主任朱凌波告诉记者,虽然此次试点范围较小,融资规模应该不大,其意义在于是“试金石”。他说:“如果此次试点REITs市场吸引力较强,后期物业运营的表现成熟,可为国内REITs发展提供有力借鉴。”

税收减免能否实现

业内认为,北京市能提供多大的税收让利空间,是试点成败的关键,也将具有“风向标”的意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巴曙松曾经撰文指出:我国应对REITs提供税收优惠,设计合理的税收体制是REITs发展的关键。如果按企业的标准纳税,显然不合情理。据了解,西方REITs产生与发展的一百多年里,纳税问题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最后,免税成为各国房地产投资信托普遍性的做法,在REITs最为盛行的美国,享受税收优惠是其发展的保障。

对此,朱凌波也认为:“虽然北京试点的规模不大,但是创新的成果需要呵护,政府应给予最大的让利支持。”

据悉,早在2009年年底,国务院就已经批准北京、上海和天津作为REITs发行的试点城市,扩宽房地产融资渠道,但是三地一直没有实际动作。据业内人士透露,受制于重复征税等政策瓶颈,REITs发展遇阻。

此次试点的合作方国投瑞银的相关负责人也曾公开表示,如果政府适度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土地优惠政策,让REITs实现稳定合理的回报率,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另据消息人士透露,在税收让利方面,国投瑞银和北京市的沟通并不理想。

为此,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认为,通过REITs的租金免税等政策支持,可以扩大公租房规模。同时,朱凌波呼吁,我国因尽快建立相关的税收减免的法律规范,让REITs进入持续发展的轨道。

“亮相”的种种猜测

由于国内REITs落地尚属首例,又是在意料之外的保障房领域,业内对其如何亮相、如何吸引投资市场有了诸多猜测。

朱凌波认为,投资市场对公租房REITs的认可度,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投资回报水平,包括收益率和周期;二是募集对象,是选择私募还是公募的形式。

北京市住房保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邹劲松曾透露,试点将保证6%的资本收益率。业内分析认为,公租房的回款期限在10年以上,虽然6%的收益率偏低,但是因为由政府运作和主导,政府信用担保风险较小,适合于对收益要求不高、对风险控制要求较高的资金。

在收益率制定上,公租房REITs需要在收益率和租金上达到平衡。“收益率定高了,公租房的租金也会提高,如果出租率不足,将起不到保障性作用;另一方面,如果收益率偏低,投资市场反应冷淡,那么项目运营也难以维持。”胡景晖认为,“这是市场和政策的平衡点,也是这个融资模式长期发展需要突破的难题。”

在募集形式上,朱凌波认为“试点应该会采取私募的形式,面向定向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比如保险资金、养老资金等;如果是公募的话,6%的收益率对普通的投资人和民间机构的吸引力太低。”他还指出,此次试点很有可能采取面向“指定性”机构的方式。

另一方面,认为公募有利的声音也不在少数。赛富不动产基金合伙人王戈宏曾对媒体表示:“REITs只有公募才有其吸收社会资本的意义。如果还遮遮掩掩做私募REITs,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

业内认为,保障房REITs可能采取从私募试点到公募推行的方式。而此次北京试点,因为规模较小、市场陌生等原因,采取公募的可能性不大。

篇4

重庆农商行是第九家赴港上市的内地银行,也是首家赴港上市的地方性商业银行。

相比近年在港上市的其他金融机构,此次路演投资者的反应并不热烈,但比近期其他类型项目的IPO,则要好很多。

一位香港参加路演的投资者向《财经》记者表示,重庆农商行在向投资者讲述投资故事时,地处西部金融中心重庆的优势成为其亮点。

重庆农商行计划于12月9日定价,12月16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此次IPO,原计划发行20亿股,其中92.5%的股份向机构投资者配售,7.5%的股份向普通投资者公开发售。初步定价在每股发行区间4.50港元至6.00港元。计划集资规模为11.6亿至15.46亿美元。此次募集金额将全部用于补充资本金。

12月1日,全国社保基金出售其所持的约1.86亿股份,这使得重庆农商行招股数增加至21.86亿股。集资规模达到12.69亿至16.92亿美元。

重庆农商行的上市,也意味着停滞三年的地方性商业银行上市再次开启。

港股第一单

参加路演的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路演现场外资机构投资者比中资机构更感兴趣,因为他们并不太在意农商行的概念,而是把重庆农商行当作普通银行股。他们更看好中国宏观经济增长与西部大开发的概念,西部概念及其蕴含的高增长性成为承销商讲述投资故事的重点。

重庆农商行已计划引入四名海外基石投资者,其中阿布扎比皇室家族旗下投资公司Nexus Capital认购1亿美元;惠理基金认购8000万美元;香港富豪郑裕彤旗下的周大福以及台湾富邦金控分别认购3000万美元。

重庆农商行成立于2008年6月27日,在原重庆市农信社、农村合作银行基础上组建,目前资本金为70亿元,规模为全国首位。股东主要为重庆国资背景企业。渝富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是其最大股东,持股10%。

该行资产规模、存款规模以及贷款规模仅次于北京农村商业银行及上海农村商业银行,位列全国第三。

截至2010年6月30日,重庆农商行的总资产为人民币2616亿元,存款总额为人民币1854亿元,贷款总额为人民币1145亿元,净利润为人民币16.6亿元。

高速增长性成为了重庆农商行赴港上市投资故事的另一亮点,重庆农商行预计,其今年全年盈利将不少于29.5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增长超过50%。而高达27%的净资产收益率似乎更加说明其具备较强的盈利能力。

然而,高企的不良资产率及较低的拨备覆盖率仍凸显其较弱的抗风险能力,这也是投资者们更为关注的部分。

“农业概念及高增长概念并不重要,关键还是看资产质量。”分析人士告诉《财经》记者。

截至2010年6月30日,重庆农商行资本充足比率为10.5%,核心资本充足比率为8.84%,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截至2009年末重庆农商行不良资产率为3.9%,拨备覆盖率为126.7%,远低于行业同期平均值155%。

一位重庆方面的人士表示,重庆市政府与香港的密切关系,以及重庆想成为西部金融领先者的决心,是重庆农商行上市的最大动力。加上成立时间不满三年不符合A股上市相关规定,赴港上市就成为其可行之选。

一位承销商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推动重庆农商行香港上市,重庆市政府作用非常大。

在2010年重庆市金融工作会议上,重庆市市长黄奇帆把2010年称为重庆打造“长江上游金融中心”的关键一年。推动重庆农商行H股上市以及重庆银行A股上市也成为了重中之重。

重庆农商行的主承销商摩根士丹利的分析报告认为,重庆农商行合理估值介乎370亿-48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2010年市净率(PB)1.74倍-2.29倍。另有香港券商分析人士认为,重庆农商行PB应为1.65倍到1.96倍,高于目前香港市场中小银行的平均市账率。

不过,近日港股市场的大幅波动以及爱尔兰危机导致的国际股市低迷为重庆农商行后市平添几分不确定性。重庆农商行的一位承销人士对此表示忧虑,但仍称其发行不成问题。

而有投资者认为,选择在各基金进行结算的年底,时间点显得颇为尴尬。

此前,多家内地公司赴港IPO已经暂缓。蓝星安迪苏(01095.HK)11月24日晚公告称,由于市场反映欠佳,正式决定暂缓上市计划。

另有分析人士认为,动荡的港股市场对重庆农商行上市后表现影响并不大,年底港股大跌可能性较小,时间窗口比较合适。

A股艰难排队

与重庆农商行顺利的赴港上市相对应,当地更早提出上市计划的重庆银行,因为A股市场对地方性银行IPO尚未完全打开,依然处于苦苦排队的状态。

与重庆银行相似,目前亦有多家地方性商业银行向证监会提交上市申请,并在证监会发审委排队,等候放行。多方消息证实,杭州银行、重庆银行、张家港农商行、东莞银行等位于排队名单前列。

一位接近监管机构的人士表示,由于重庆农商行在港上市,短时间内不可能给重庆两个上市指标,因此重庆银行上市即便在明年实现,也可能会排名靠后。

据《财经》记者了解,此前重庆市政府方面曾有意安排重庆银行在H股上市,但重庆银行方面认为H股股价过低,放弃了赴港上市计划。

重庆银行高管告诉《财经》记者,重庆银行已为达到上市标准而做了多项准备工作。通过2003年、2005年、2006年三次增资扩股,资本金由最初的3亿元增至20亿元。经过几轮不良资产剥离,重庆银行2009年底实现净利润8.76亿元。同时引入香港大新银行作为其战略投资者,参股20%。

重庆银行2009年4月30日召开的2008年度股东大会,通过了A股上市议案,计划2010年上半年登陆A股市场,发行不超过7.705亿股。然而由于政策障碍,上市迟迟未能实现,重庆银行不得不在2010年5月召开股东大会,延长上市方案有效期一年。

杭州银行属于第一批启动上市议程的地方性商业银行,早在2005年、2006年便连续引入澳洲联邦银行及亚洲开发银行作为其战略投资者,并于2007年提出上市申请。

杭州银行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9.2亿元,同比增加36%,不良贷款率0.79%,拨备覆盖率184.55%,均处于同类银行领先水平。

而相比于三家已上市的地方性商业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北京银行去年每股收益的0.58元、0.84元、0.9元,杭州银行1.00元的每股收益更为突出。

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是第一家进入上市辅导期的农村商业银行。在完成定向增发增加法人股占比以达到上市标准后,张家港农商行选择东吴证券作为其保荐人,并于2007年底提交上市申请。

而出于支持农村金融的原因,监管当局也对张家港农商行上市持积极态度。中国银监会合作部主任臧景范在出席2007年中国农村金融论坛时透露,张家港农商行的资质和各项指标已经得到银监会的认可。如果一切顺利将成为国内首个农村金融机构成功上市的案例。

同年,银监会副主席蒋定之曾到张家港农商行调研,并提出要扎实稳妥推进农村商业银行上市。

根植于苏南的张家港农商行是小而精的典范,截至2009年末,张家港农商行总资产325亿元,净利润5.2亿元,其资产质量已超过了部分城市商业银行。

而东莞银行作为地级市商业银行,在2007年也曾通过上市方案,计划发行数量不超过5.456亿股。

2008年东莞市商业银行开始接受高盛高华证券上市辅导。随后又完成了更名、跨区等一系列举动,为上市走出了最基本的第一步。

前述接近监管机构的人士表示,由于今年银行融资额度量较大,出于减少A股市场压力的考虑,监管部门不愿再批银行股IPO。“最快可能明年上半年就会有获批的银行。”

国泰君安银行业分析师伍永刚向《财经》记者表示,A股市场银行股估值均偏低,用长远的眼光来看,银行股慢慢进行一个估值修复的话,明年才会有一个比较好的机会。

不能上市融资使地方性商业银行不得不另辟蹊径。杭州银行选择通过私募等方式扩充资本金。

“本来上市并不需要私募融资,可是公募政策阻碍,可选扩充资本金方式余地少,所以只好选择次级债、私募扩大资本,毕竟资本金压力对于银行都大。”杭州银行高管告诉记者。

政策障碍已除

实际上,自城商行上市以来股权问题一直是大众关注的焦点。这也成为阻拦其上市最大障碍。

2007年,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北京银行率先登录A股,却引来了众多非议。宁波银行高管持股导致的上市后的巨大财富效应引起社会关注,北京银行亦有上千名“娃娃股东”出现,城商行自然人股东不透明,都曾引起社会不满。随后,银监会、证监会先后停止了股权变更审批以及城商行上市审批。

大量员工持股及股权分散是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历史遗留产物。地方性商业银行多建立在合并的区域性金融组织基础上,城商行多为合并当地城市信用社而来,而农商行则多为合并当地农村合作社,股权结构复杂而分散。

“城商行员工持股问题很复杂。那时找不到资本金,只有通过股权激励方式补充资本金。很多员工持股是历史条件下的风险投资,实际上也是我们寻求资本金的一个不得已的做法。”某城商行人士告诉《财经》记者。

为限制城商行上市造成过大的个人财富增长影响,财政部联合一行三会今年8月联合《关于规范金融企业内部职工持股的通知》(下称97号文),进一步明确金融企业内部职工持股的数量和比例。公开发行新股后内部职工持股比例不得超过总股本的10%,单一职工持股数量不得超过总股本的1‰或50万股。相关金融企业高管和个人应承诺金融企业上市之日期,股份转让锁定期不得低于三年,持股锁定期满后,每年可出售股份不得超过持股总数的15%,五年内不得超过持股总数的50%。

97号文的出台,明确了员工持股比例,有效控制了高管造富效应,被认为是监管部门有意放行城商行上市的信号。

另一方面,根据2006年新《公司法》,股份公司发起人不应多于200人。这也被视为横亘在自然人股东均大幅超过200人的地方性商业银行上市道路上的难题。

在2007年,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北京银行等自然人股东超过此限,均通过特批准许上市。但实际上,这条特批之路从未被堵死。

据《财经》记者了解,证券监管部门内部说法是,凡是城商行上市,依据“新老划断”。2006年以前成立的城商行,股东人数即使在200人以上,也可以酌情考虑上市。

“在制定97号文时财政部曾考虑正式列入200人‘新老划断’的规定,但随后也放弃了,还是按照以前的形式处理。”一位监管机构人士告诉记者。

“这也就是很多城商行自然人股东超过限制仍然谈上市的原因。”该人士说。

积弊仍存

尽管员工持股及200人股东问题已不是障碍,但地方性商业银行在清理股权时仍面临诸多难题,这也成为阻拦大多数地方性商业银行上市之路的绊脚石。

“自然人股东虽然数量不成问题,但是能清理还是需要清理。”一位投行人士告诉记者,“现在的关键在于清理中存在很多问题。”

证监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要求发行人必须股权清晰,历次股权变动必须合法合规真实有效。这对于历史背景复杂、股权变更频繁的地方性商业银行来说,仍是一项较严格的要求。

在股权清理过程中,也出现了违法清理的现象。某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在地方银行清理股权的过程中,出现了通过做账面股东等手段,实际股东人数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清理的现象。”

另外,要将单个员工持股以及员工总体持股数降低,必然涉及股权的强行转让,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在股权清理过程中出现自然人股东不甘退出,银行强制清退的矛盾。

而股权出资不实、历次股权变动合法有效性也是地方性商业银行清理股权时面临的重要问题。

此前被视为上市大热门的上海银行,尽管已经内部通过上市议案,拟发行至多12亿股A股。但其在上市路上并不领先,清理股权成为阻碍上海银行上市步伐的最大原因。

接近上海市金融监管机构的人士告诉《财经》记者,上海银行目前还在处理内部股权问题阶段,很多原有股东出资需要做实,而股东身份也需要厘清,避免再现上一次城商行上市时的混乱局面。“只有这些问题处理完后才能上报证监会。”

另外,地方性商业银行的政府色彩也依然浓厚,尽管部分地方性商业银行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然而大部分地方性商业银行地方国有股东仍然占比过高,内控问题和公司治理不完善依然明显突出。

除了股权问题外,地方性商业银行仍存诸多局限性。

目前,中国136家城市商业银行业务规模及资产质量分化严重。部分城商行资产规模已接近甚至超过了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北京银行为例,其逾5000亿元的资产规模已远超渤海银行、浙商银行、恒丰这3家小型股份制银行。这些大型城市商业银行盈利水平较高,抗风险能力较强,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已和股份制银行实无区别。

然而,大部分中小城商行条件并不成熟。首先表现在较低的盈利能力,大部分城市商业银行难以摆脱主要依靠单一的息差盈利方式。在大行中间收入占比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城市商业银行依然主要依靠粗放的息差收入。

另外,城市商业银行风险控制能力依然薄弱,在风险管理、制度建设等问题上仍与大中型银行有差距。

而目前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都在进行跨区域经营的扩张,然而脱离了本地客户业务、地方政府扶持等资源优势,扩张风险也不容忽视。

前述监管机构人士认为:“尽管城商行的规模增长是他们短期内的发展重点,然而更深层的问题是整个制度、经营机制、管理的一个变革,这方面没跟上来,未来就会没饭吃。现在拼命的扩张,未来很可能出现一大批不良贷款。”

相比城商行,多数农商行的上市道路还更加遥远,农商行在产权归属、股权结构、公司治理等问题上仍有明显差距。而较高的不良贷款率及较弱的盈利能力,也使监管层对农商行上市持更为谨慎的态度。“农商行现在更多的还是在布点布局阶段。”中信证券投行人士告诉记者。

篇5

嘉宾:大连市大雷物流总经理 刘大雷

大连百特行销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马青

保定新杰出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 雷俊杰

很多经销商都在探讨出路问题,这是因为,大家发现经销商的角色已经逐渐模糊,甚至于被上下游所替代。随着终端渠道的拓展和细分,传统经销商的职能定位也发生了改变,这时候就需要经销商能够顺势而为,寻找到新的盈利方向,在众多的转型探索中,第三方物流,终端连锁等形式浮出水面,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今天,我们的《超商面对面》栏目请到了三个食品行业的超级经销商,让他们来谈一谈对经销商转型方向的看法。

大家都打破规则,甚至在创造自己的规则,只有经销商还在给自己画圈。因此,寻求转型,及时适应游戏规则,甚至创造自己的游戏规则就显得非常重要。

渠道变革引发转型思考

阿龙:经销商往往是被动的,即使转型也是受迫于经营环境的变化,那么,嘉宾对于经销商目前面对的经营环境是如何看待的?

雷俊杰:总体来说,经销商面临的是上挤下压的经营环境,上有企业的合并重组,很多规模化企业开始将渠道下沉,直接操作终端,这就抢占了经销商的很大一部分分销和物流职能;下有卖场的迅猛发展和终端连锁的崛起,这导致生产商开始依赖零售商,再次压缩了经销商的空间。如果说九十年代的经销商是"由合到分"的话,那么今天的经销商已经走到了"由分到合"的阶段。

刘大雷:我认为,经销商目前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外部环境的变化,更多是在自身发展中没有突破常规观念,按老套路出牌,一直在适应别人的游戏规则,到头来商业改变规则了,你立刻就会被淘汰。拿"窜货"这个词来说,我觉得它就不是很科学,商业原本就是鼓励竞争,鼓励能力最大化发挥的,你平白无故用一个"窜货"来限制有实力的经销商发展,这就出现问题了。

如果真要遵循"窜货"规则的话,那大卖场就不该连锁化发展,它这不算窜货吗?沃尔玛、家乐福开遍了全球,它就是最大的窜货商,扰乱了区域卖场的发展,肯德基、麦当劳也在扰乱区域餐饮连锁的发展。所以说,大家都打破规则,甚至在创造自己的规则,只有经销商还在给自己画圈,继续寻找、搬货送货、循规蹈矩……就像跑步一样,大家都跑直线了,你还沿着跑道跑圈,不被淘汰都说不过去。因此,寻求转型,及时适应游戏规则,甚至创造自己的游戏规则就显得非常重要。

随着卖场系统的发展,它们越来越要求简单化,配送客户越少,程序越简单,对卖场来说成本也就越低。商业环境要求经销商必须联合配送,或者有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机构出现。

第三方物流蓄势待发

阿龙:现在有很多经销商在探讨"物流"这个话题,我也接触到不少转向物流商的朋友,大家认为,物流的前景广阔。最关键的是,物流是现在经销商最头疼的问题。各位嘉宾怎么看待向物流商的转型?

雷俊杰:说白了,物流商就是整合分散的物流资源(集中仓储物流配送)。经销商发展的目标是尽量把自己做的完善,仓库、车队都要有,但是这种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经营模式已经不适应现在商业环境的要求,甚至由于成本较高,严重影响到经销商的发展。

这时候,经销商可以尝试整合分散的物流资源,建立集中快消品专业仓储机构和物流配送机构,通过统一仓储管理和统一的物流管理来节省成本。济南供应商商会创建的"纵英物流"就是这样的方式,不过他们是以联合的形式来组成的,将成员的配送车辆集中到一起管理,而配送对象也多为各成员的产品,还没有跳出这个圈子以外。

刘大雷:随着卖场系统的发展,它们越来越要求简单化,配送客户越少,程序越简单,对卖场来说成本也就越低。在这种情况下,卖场就会不自觉的扶持一些大的经销商,或者说是商业环境要求经销商必须联合配送,甚至于大的经销商将小的吞并掉,这是必然趋势。所以如果能有专业的物流团队来负责配送,那么卖场也更愿意接受,对经销商来说成本也就更低。

我们现在的大雷物流就在向这方面发展,除大连以外,还在长春、沈阳、哈尔滨、青岛开了分公司,负责当地卖场渠道的配送。现在大雷物流主要还是以配送自己的产品为主,逐步会接其他厂家和经销商的产品,都在摸索中。不过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存在,做物流对硬件要求很高,单个经销商要寻求这方面发展需要有一定实力,而对于联合体形式的物流团队来说,配送自己的产品当然是初期目标,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就面临两个选择,要么增加成员,扩大产品和配送规模,要么转向第三方物流。

马青:今年,我们公司在重点打造自己的第三方食品物流,区域覆盖东三省。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是,我们把这个物流公司单独拿了出来,注册了一个新公司,做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我觉得这是未来的一个趋势。因为随着竞争的加剧,很多厂家在直接对话终端,需要有专业的物流公司,另外,中小型经销商因为规模限制,自己做配送成本过高,这时候他们对专业物流公司也有要求。

拿统一来举例,以前他们在操作大连市场的时候只能找到普通的大物流公司,这些公司弊端在于,它们只负责送到当地城市,具体到哪家门店,如何铺货都不管。现在我们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就在做这样的专业工作,我们能把产品铺到指定门店,铺货上架,甚至理货都可以负责,这对厂家就有很大吸引力。所以今年统一与我们的物流公司合作,把大连市场的配送业务包给我们来做。

对于第三方物流公司,我们初步定的业务范围包括:仓储管理,物流配送,卖场理货服务等。现在我们的物流公司有上万平米的仓储中心,数量庞大的配送车辆,除厂家之外,中小型经销商可以在这里租库房,由我们统一管理,然后根据客户要求来安排配送流程。至于卖场理货,目前还属于赠送的服务,我打算过一段时间,把服务项目也拿出来,再成立一个为食品经销商做服务的公司,包括终端的各种服务项目。

地级城市的潜力巨大,正处在连锁机构的品牌创立阶段,换句话说,县级以下零售业是唯一的处女地。

多种转型模式的探索

阿龙:除了物流商,还有其他转型的方向吗?刚才刘大雷总经理说到要改变游戏规则,那么,新的游戏方式都有哪些?

雷俊杰:我总结有以下几种游戏方式,不代表全部,但是可以给经销商朋友做一个参考。第一种是整合分散的经销商资源(成立大型的销售集团)。规模较小的经销商在操作市场时很难赚到更多的利润,尽管手里有一定的资源,但往往受规模限制,做起来操心费力。这时候倒不如与同行合作,通过合股、结盟、联营等方式来组建一个大型商贸公司,这样既可以树立在厂家和终端之间不可或缺的地位,也可以保证每个成员的盈利。

第二种是整合不透明的商业信息(b2b电子商务的应用)。当前竞争的实质是信息的竞争,终端客户、经销商、厂家之间往往信息相对不透明,造成在合作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出现,因此,沟通便成为三方都迫切需要的环节。试想,可以颠覆传统的市场认知,邀请客户、经销商、厂家都在一个透明的地方见面交流,请流通的三个节点都使用统一标准的某种方式沟通,建立一个现代商务的电子平台前景广阔。

第三种是整合分散的终端资源(组建连锁经营企业)。地级城市的潜力巨大,正处在连锁机构的品牌创立阶段,换句话说,县级以下零售业是唯一的处女地。在地级城市建立实体的连锁机构是值得经销商思考的一个方式,在这个基础上,县级以下市场可以建立虚拟的连锁机构,同样潜力巨大。

篇6

为避免国内经济受到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引发了全球的金融危机的直接冲击,我国采取了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社会信用总额扩展迅速,各家商业银行积极扩大信贷规模,积极发放信贷。当然随着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这也造成了我国市场流动性泛滥,CPI指数一直保持高位,引起社会对通胀的担忧。为控制经济过热,央行通过准备金手段收紧流动性,并采取了信贷规模窗口指导,限制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

由于历史及体制原因,我国商业银行的利差收入在总收入的占比非常高。根据2011年各上市商业银行公布的2011年上半年财务报表显示,各家上市商业银行利息收入占比仍然很高,基本保持在2/3以上。而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我国间接融资总额减少和存贷款利差的缩小,都会导致以利差收入为主的国内商业银行在盈利方面面临着重大考验。

中间业务是指银行不需动用自己的资金,依托业务、技术、机构、信誉和人才等优势,以中间人的身份客户承办收付和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并据以收取手续费的业务,各家商业银行日益加强了对中间业务的重视程度。而在中间业务中,投资银行业务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一般来说,投资银行是商业银行利用自身人才、资源、技术等优势,为客户提供财务咨询、投融资决策的服务。这也是国内商业银行在分业经营体制下,尝试开展的新型业务,目前除了尚不能开展交易所市场的证券承销(IPO)、经纪和交易等券商类业务外,已涉及银行间市场承销经纪与交易、重组并购、财务顾问、结构化融资与银团贷款、资产证券化、资产管理、投融资顾问等多数投资银行业务。近年来,随着企业直接融资规模的扩大,投资银行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的重要领域。

深圳作为一个改革开放的窗口,其金融总量一直保持在国内大中城市的前列,金融各行业发展势头非常良好,金融市场交易活跃,而且金融资产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而××银行深圳分行作为××银行总行的直属分行,一直坚持改革创新,努力改进服务、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并加强业务风险管理。

一、以××银行深圳分行为例,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现状

商业银行主要中间业务包括结算业务、投资银行、理财业务、业务、外汇业务、银行卡、担保业务、电子银行、托管业务、养老金、凭证工本费等十几项,因各行所处经济环境、客户特点等不同,各行的中间业务的不同项目的比重有所不同。

2011年根据该行具体特点和授权,深圳××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包括如下两大类:一类是基础类投行业务,包括常年财务顾问、信息一点通、评级顾问、资信服务、一般投融资顾问等;另一类是品牌类投行业务,包括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主理业务)、短融、中票、并购重组、理财委托贷款、财产收益权理财业务、股票收益权理财业务等。

为协调和统筹该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分行下辖投行部,负责全分行投资银行业务的拓展、业务指导、辅助审查、协调各单位等职能。

在2011年,该行投行业务收入占比在所有业务板块中排名第一位。而在投行业务收入中,基础类投行业务占比47%、理财推荐类29%、股权融资14%、并购重组5%、其他5%。

尽管投行业务发展势头良好,但是辖属各支行投行业务发展仍存在较大差异,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其中收入金额前两名支行的投行收入占全部支行收入的30%,前七名支行的投行收入占全部支行收入的60%,而且仍有部分支行未发生任何投行业务。

该行投行部人员不超过15人,负责全行28个一级支行、120多个二级支行的业务指导和营销推动。

二、当前投行业务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一)投行业务尤其是基础类投行业务基本上由银行资产业务转化而来,往往无切实有效的投行服务

一般情况下,银行提供的投行业务尤其是基础类投行业务大部分是由银行贷款业务所转化或带来的,主要方式是将贷款综合收益率与贷款利息的差额部分作为投行中间业务收取。比如审批一笔贷款3亿元,5年期,综合收益率(即客户支付的总成本)为同期同档次利率上浮30%,但是在签订的借款合同上的贷款利率仅为同期同档次利率上浮10%,那么综合收益率和贷款利率的差额部分往往可以纳入投行中间业务予以收取,尽管2012年2月份国家出台规定,要求银行表内贷款不能附加收费,但是银行往往通过其他渠道予以解决。

这样就造成了部分投行中间业务的收取并非独立的,而这些投行业务既不是独立的服务项目,也没有相关服务方案,更没有真实提供任何投行服务。

(二)投行业务设置较为简单,无创新权限,个性化服务不足

一般情况下,为控制风险,各商业银行的投行部门的产品设计及其创新权限仅限于总行,并没有转授权至一级分行或直属分行,所以其提供的服务品种大部分为标准化服务,业务设置非常简单,各省行或直属行只需要按照总行的设计成果予以营销即可,如果有需要变通的,往往需要与总行相关部门进行沟通,这样不可避免的出现沟通效率很差的问题。

另外,由于是标准化服务,所以其很多产品无法针对客户个性化特点来制定个性化服务,以满足客户需要。

(三)投行业务授权不足,人员配备捉襟见肘

根据现有授权,分行仅有办理业务的职能,而无相应审批职能。几乎所有业务均需要分行乃至总行相关部门的审批。

以××银行深圳分行为例,该分行共有28个一级支行,辖属120多个二级支行网点,而投行部所有员工总共不超过15个(含总经理及内务工作人员),而由于投行业务种类较为分散,而且需要与总分行的各部门进行沟通,工作较为繁杂,人力不足势必影响业务的办理,也已经成为制约投行业务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发展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思路

(一)银行应提供切实有用的投行服务,以基础类投行业务为切入点,巩固和竞争优质信贷客户

我国商业银行应提高业务创新意识,并积极采用个性化服务,为企业提供真实有用的投资银行服务,并使得该服务能对客户带来好处。

我国商业银行应依托客户、信息及渠道优势,大力发展基础类投行业务,比如信息类服务,财务顾问等等。

信贷客户方面,应继续挖掘信贷客户资源,尤其是要认真思考服务的内容、效果等因素,切实提供满足客户需要的投行业务。

各行不要仅限于银行自身的信贷资源,而应该充分挖掘所有客户的需求,利用自身优势,为客户尤其是无贷户提供有用的信息资讯或服务。

根据现阶段信贷规模偏紧的特点,投行部门也应该以此为契机,配合分行贷款规模资源的经营思路,通过提供相应的投行服务适当提高该行融资服务的议价能力,并降低贷款被他行置换的可能性。

(二)持续创新、打造品牌投行业务,深化公司与投行业务互动发展

该行品牌类业务包括包括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主理业务)、短融、中票、并购重组、理财委托贷款、财产收益权理财业务、股票收益权理财业务等等业务,在当今信贷紧缩,客户融资需求不能通过信贷渠道有效解决的情况下,重点做好相应投行业务,真正有效的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例如对于有授信额度但是无规模可放的情况,积极采取理财委托贷款予以解决融资规模;对于拥有能带来现金流或收益的资产的客户,可以通过投行部门的设计,将表内贷款业务包装成财产收益权或股票收益权理财业务;对于暂时无有效资产或有效担保、但发展前景非常好的企业,可通过股权投资基金主理银行业务或股权融资等方式加以解决,等等。

再例如,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优秀企业通过并购实现跨越式增长,国内和跨境并购市场发展迅猛。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并购市场已披露案例的交易完成规模从2006年的1434.8亿元上升至2010年的6921.52亿元,市场的迅猛发展为商业银行并购重组顾问业务提供了良好发展机遇。各行要认清形势,大力发展该项投行业务。

在实际工作中要充分发挥投行业务的先导作用,首先通过投行业务可以阶段性满足客户融资需求,为银行公司业务的后续营销打好基础。而且可以在业务办理过程中,主动将其他基础类投行业务加以运用,并在充分了解信贷政策和信贷规模情况的基础上,实现投行业务和公司业务的良性互动。

(三)加强投行团队建设,实现投行营销模式转型

首先应持续加强投行团队建设,可以通过增加人员或者发动支行人员积极参加资格认证,尤其要引导拥有企业理财师资格的人员积极投入到分支行投行业务的营销和办理工作中。以XX银行深圳分行为例,已经拥有48名一级企业理财师、8名二级企业理财师和9名高级企业理财师,但是大都是其他岗位的员工,该行应从中挖掘优秀人员充实到投行服务团队中,或者引导他们在自身岗位上适当履行投行业务的营销和办理职责。

同时应该在实际工作中做好投行业务和产品的培训和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提高投行业务从业人员的营销意识和服务能力,确保投行业务持续健康发展和再创佳绩。

(四)加强引导和监管,防范投行业务办理过程中出现的风险

投行业务是目前商业银行发展最快、创新最为活跃的业务,也是监管机构、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所以各商业银行应切实按照国家有关规范商业银行不规范经营的规定执行,认真处理好投行业务收入增长迅速与规范经营的关系,认真落实“依法合规、服务匹配、协议完备、客户自愿”的原则,尤其是要保证收费与服务相匹配,让客户觉得物有所值,坚决杜绝只收费不提供服务的行为。

业务办理中要认真落实各种要求,认真做到每笔业务有方案、每个方案有项目、每个项目有内容、每项服务有记录。

终上所述,尽管现在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较为迅速,但是也存在很多的问题,但是只要监管部门、商业银行、客户三方共同做好协调,一定会将该业务发展的更好。

参考文献:

[1]田瑞璋: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2]尹毅飞: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重点研究.金融论坛,2004.12

[3]常怀宇: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问题探析.福建金融,2005.9

[4]王文利:关于商业银行发展投行业务的趋势分析.商业时代,2007.6

[5]程丽芬: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研究.财经界.2007年第9期,P70-71。

[6]任壮: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依据和模式.经营管理,2005(4)

[7]尹毅飞: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重点研究.金融论坛;2004年12期

[8]李丽艳: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拓展投资银行业务的策略选择.北方经贸;2004年09期

篇7

但是,哪里是我们新年中的财源?哪些是值得我们一年中都需要保持关注和投入的热点?这需要分析,需要预测。也只有这样,才能把“恭喜发财”落到实处。

岁末年初,同样是预测的高峰期。

世界宏观经济预测、国民经济预测、行业景气预测……专家学者们为天下事殚精竭虑。而我们,还需要一个更微观的预测,那就是以单个的人或家庭为逻辑的起点,预测我们的来年。于是,就有了我们“2005搜财记”,就有了我们精心打造的“钱经搜索器”。

用理财的观点看世界,真正的财源隐藏在产品的细节中。

理财产品,在财富运动日常化、平民化的趋势中,扮演着第一重要的角色。因为有了理财产品,我们的创富行动不再是20年前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英雄行为;因为有了理财产品,我们才可以通过持续、日常的行为,分享到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财富。

在“钱经搜索器”的第一大部分,我们搜索的目标是各类理财产品,而我们输入的关键词,是“风险和收益”。

就像供给和需求是整个经济学的核心一样,风险和收益是理财的核心。我们每个人,自觉不自觉都是风险的偏好者或厌恶者,而在任何理财产品的背后,都存在着风险和收益的不同比率。在2005年,因为宏观经济的走势,因为理财市场的变化,每种产品的风险和收益的比率将发生新的变化。如果您是风险的偏好者,那么您可以找到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如回购不良资产、金融衍生品交易;如果您是风险厌恶者,您则可以在低风险产品上用足您一年的工夫,照样也会有所收益。

进入我们“搜索器”的产品,主要是金融类的产品。因为我们更经常的理财行为,与理财金融产品息息相关,至于实业投资、收藏等,则属于更加宽泛的理财,为了让我们的目标更集中,它们都未进入我们“搜索器”的视野。

个人理财,同时意味着人生态度的选择。您是工作狂,还是一位享乐主义者,这对您的理财行为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因此,针对不同的人生态度,我们搜索出不同的与之相匹配的财源。这就是“钱经搜索器”的第二大部分。

存在决定意识。在2005年,您有多少财可以打理,这是个人理财的经济基础。理财,不是富人的专利,同时,我们也不认同揪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的理财空想。必须承认,现实的可支配收入才是您可理之财的基础。为不同的收入人群在现实可行的区域中寻找财源,提出理财建议和规划,这就构成了“钱经搜索器”第三大搜索目标。

理财,是一个产品“保鲜期”很短的市场,理财产品的推广和销售期大多在30天之内。因此,我们的搜索集中于类别,而不是未来某个时间点上的某个产品――这是任何机构或个人都无法做到的。而对每个理财新品的追踪和分析,则是《钱经》杂志每期该做的工作。

“钱经搜索器”,第一次以个人理财为核心进行市场预测。预测,意味着风险,更何况是在创新迭出、竞争激烈的个人金融市场。为了降低风险――增大预测的准确性,我们邀请有长期金融从业经验的人士成为“钱经搜索器”的操盘手。我们希望这种种努力,都能化作钱经人的“恭喜发财”,一句实实在在的新年贺语。

收益・风险不确定的美好

2005年,中国的宏观经济将承继2004年诸多未尽的悬疑,在它的影响下,各种资产的价格也会处于微妙的博弈之中。对于初涉理财的中国百姓来说,新的一年充满了不确定性。

我们都爱收益,越高越幸福,但理智的理财者从来不会忽略如影相随的风险。不过,金融市场上,机会和风险,实际上没有明显的界限――仅仅取决于投资人对于自己需求的清醒认识。

你更爱风险的刺激,还是收益的稳定?多大的风险让你寝食难安或家庭不和?多大的收益令你变得癫狂而消化不良?让我们根据自己的目标,在收益和风险之间寻找具备个性平衡的理财产品,让不确定的2005年成为美好的一年。

目标:承担零风险

对于极度稳健的理财者而言,资产损失的风险仅仅来自于通货膨胀。但是,偏偏2005年,中国经济依然有可能在通货膨胀的阴影之下;连中国央行行长都在担忧,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很可能在2005年上半年转移到消费品上。因此,追求“零风险”的人们,2005年也不可以掉以轻心了。

好在2004年的负利率已经教会金融机构注意到在金融产品的开发中补偿可能的通货膨胀损失;而且由于很多人在2004年沦为所谓的“负翁”,以及就业市场依然供过于求造成的工资水平增长缓慢,“零风险"理财人群将在2005年有所扩大,也促使金融机构创新开发出更多可提供的保值性产品。

推荐之一:凭证式浮息国债

近几年,买国债已经成为老百姓主要理财手段之一,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本金安全和利息收入有保证。毕竟国债是金融产品里安全系数最高的,享有“金边债券”的美称。

凭证式国债自1994年开始发行,以“国债收款凭证”记录债权,从投资者购买之日起开始计息,可以记名,可以挂失,可提前兑取,但不能上市流通;名义上利率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相当,但由于购买国债可以免缴20%的利息税,实际上这20%也就成为高于银行存款收益部分。同时,国债期限越长,超出同期银行存款的利差越大,对于那些保守的投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省心省力的选择。

2005年这一老产品将有新亮点。据了解,凭证式国债市场正酝酿着"换装",相关部门已在考虑将长期国债的利率改为浮动利率,或者是把利率与物价挂钩。浮动利率国债的票面利率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浮动,付息利率为付息期起息日当日相同期限市场利率加固定利差确定。

2005年,凭证式浮息债券一旦出炉,极有可能再次出现大街小巷排队买国债的场面。

推荐之二:递增的养老年金

要抵御通货膨胀的影响,购买递增年金是一个不错的办法。目前各大保险公司都有自己的递增型养老年金,即保险公司首年按一定标准向被保险人支付养老年金,以后每年年金领取标准按首年领取标准的5%~6%的水平递增。不难看出,这样的一个增幅对于温和的通货膨胀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防范选择。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保费是保险公司分几十年逐渐收取的,并不需要立即支付所有的保费。因此,即使出现预料外的通货膨胀,所缴保费的相对价值实际上是越来越便宜,再加上一些险种采取的保额逐年递增或养老金逐年递增的方法,因此,在持续通货膨胀预期下,给自己的身体健康和养老计划作一个周详的保险计划,应该说对足了保守型理财人的胃口。

推荐之三:黄金现货交易

黄金从来都是最佳的保值与避险工具。黄金可以对抗长期性的通货膨胀和货币的贬值;而且在通常情况下,它与股市等投资工具是逆向运行的,即股市行情大幅上扬时,黄金的价格往往是下跌的,反之亦然。

对于那些保守的投资人来说,从纯粹的投资角度出发,标金和纯金币是投资黄金的主要标的。但黄金并非万能的投资工具。现在黄金生产成本呈下降趋势,需求也相对稳定,从这个角度来看,金价的空间不会像想象得那么大,不可能有太多的超额利润。

由于影响黄金价格走势的因素很多,诸如国际政治、经济、国际汇市、欧美主要国家的利率和货币政策、各国央行对黄金储备的增减、黄金开采成本的升降、工业和饰品用金的增减等等,都会对国际市场上的黄金价格产生影响。正因为如此,个人黄金投资者对黄金价格的短期走势是很难判断的,所以对普通投资者而言,选择一个相对低点介入,然后较长时间拥有,可能是一种既方便又省心的选择,如果以股市里短线投机的心态和手法来炒作黄金,很可能难如人愿。

迷惑选项:定期存款

2004年年底,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极度不匹配的问题,即贷长存短,在宏观调控,尤其是加息后,得到凸现,因此,可以预见,2005年,各行业银行将加大定期存款的营销力度。目前已经有银行在推销自己的人民币理财业务中搭售定期存款的做法。

但是,任何一个理性的投资人都应该知道,在负利率的情况下,尤其是在随时可能进一步加息的情况下,长期锁定自己的存款收益率,是一件多么不明智的事情。

目标: 保住名义收益率

不是所有人都害怕通货膨胀,有人就喜欢温和的通货膨胀,认为它预示着套利的空间。其实关于通货膨胀,全世界都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国际上一般认为,1%以下是没有通货膨胀甚至被认为是通货紧缩;1%~5%是温和的通货膨胀;超过5%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近些年来,社会零售物价指数稳步攀升,特别是家庭理财中的大项目――教育和医疗费用每年都在以两位数的速度上涨,即不到七年的时间就会翻一番。而即便是3%~5%左右这样温和的通货膨胀率,就可以在十八年内使个人财富缩水一半。但必须要有所心理准备的是,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至少是温和的通货膨胀将有望伴随大家走过二十年的时光。

因此,正视这个现实,并根据不同资产对于通货膨胀反映时间的长短不同,从中套取超过通胀率的利差,不失为一个更加积极的选择。当然,有收益就会有风险,如果你无论怎样胆大,也至少希望保持住名义收益率的话,那么不妨尝试下面的理财产品。

推荐之一:人民币结构性存款

2004年年底,人民币理财已经一浪高过一浪,而且理财的手法也逐渐走向多元化。目前,一年期年收益率已经达到2.9%,两年期收益率为3.2%,均高于同期存款收益,投资范围主要为银行间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金融工具,包括无信用风险的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央行票据等。

但既然是理财产品,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就不能够承诺保底收益,更不能承诺固定收益,只能像信托一样,有一个预期收益,即收益的风险应当由投资者自负。

推荐之二:货币市场基金

最近一段时期,在各类金融投资品种中,最吸引人眼球的当属货币市场基金。货币市场基金之所以销售火爆,与我国目前正处于“负利率”时期密不可分。特别是央行宣布加息后,基金公司针对人们普遍希望资本保值增值的心理,大量推出货币市场基金,成为投资人的“资金避风港”。

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货币市场基金的出现,在可供投资的金融产品缺乏的情况下,货币市场基金的盈利能力势必下降,就像股市一直处于“熊市”导致股票型基金盈利下降一样。这种潜在的问题很有可能在2005年显现出来。

推荐之三:外汇存款

尽管人民币存在升值压力和升值的可能性,外币存款在很多人的心中的吸引力有所下降,但是由于通货膨胀的不确定性,实际上人民币的未来走势并不明朗,盲目的结汇未必是一个保值的良方。

相反,随着中国央行宣布上调一年期美元利率上限的同时,还决定不再公布美元、欧元、日元、港元两年期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改由商业银行自行确定并公布两年期小额外币存款利率,外币存款的潜在收益可能还有所上升。

目前人民币存款依然为负利率,而美元及其他国家货币利率还有进一步走高的可能,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后,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还将进一步使存款人受益。据了解,汇丰银行两年期美元存款利率已经比其他银行高出0.0625个百分点,这是在国内居民存款首次出现利差。据估计,随着外币利率逐步市场化,美元以外其它币种,未来两年定存的差异还会更大。

推荐之四:记账式国债

如果说,凭证式国债在规避风险方面具有优势,那么交易所国债(记账式国债)则在收益补偿方面值得推荐。因为与凭证式国债相比,记账式国债可上市交易,不仅转让方便而且价格随行就市,有获取较大收益的可能。

投资国债的收益来源除了利息收入还有二级市场价格波动的价差收入。一旦升息,国债的市场交易价格必然下跌,尤其是中、长期债券,折价会更加突出,到时,投资者可以在交易市场分批买入折价的国债。由于升息一般不可能一次到位,因此债券的折价幅度也就有可能越来越大,投资者就应该越跌越买。由于长期有升息可能,不建议投资者买五年以上的国债。

推荐之四:国债回购

国债回购交易是国债现货交易的衍生品种,是以证券交易所挂牌的国债现货品种作抵押的短期融资融券行为,实际上就是资金拆借的一种行为。

国债回购是一项高收益且流动性较强的理财产品。国债回购可以分为正回购和逆回购两大类:正回购,以国债作抵押拆入资金;逆回购,将资金通过国债回购市场拆出,这种方式风险更低、选择更多,也就是说,不买国债,照样获得高利息,照样没有利息税。据测算,一般情况下,回购收益率高出1年期定存50%。

推荐之五:分红险

购买投资型的保险产品,也是防御通货膨胀,并赚取更高额收益的一种选择。分红险一直是寿险业抵御通货膨胀和利率变动的主力险种之一,它在保障风险的同时为客户提供分红收益的保险产品,分红险产品兼有保障和保值功能。

2005年看好分红险,原因之一是由于升息减少了保险公司在连续8次降息后形成的利差损,进一步改善了保险公司整体收益状况,保险公司有可能将更多的可分配盈余分配给客户,使保户从升息中受益;另外,国务院"国九条"的颁布和保监会、证监会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保险资金的运作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保险资金投资渠道不断拓宽。

因此,业内人士普遍预测,保险资金盈利能力将大大增强,投资性保险在通货膨胀预期下将被看好。

迷惑选项:保本基金

保本基金既有类似储蓄的本金保障,又可获得高于同期储蓄和国债的预期收益,是低息时代和股市波动期的理想投资品种,在国际市场得到广泛认可。"保本"是打动投资者的核心,因此投资者往往望“名”生意,而忽略了背后的风险。

保本基金一般通过投资组合和担保人制度的双重机制来实现保本。但是现实情况是,由于信息披露不健全,投资策略貌似大同小异,普通投资者很难评判;另一方面,国内现有保本基金无一例外由担保公司或国营大企业担保,其实力不敢高估;而在国际基金市场,银行被认为是保本基金的最佳担保人。

因此,建议投资人不得不抱一颗更加审慎的心。

目标:追求社会平昀利润效率

据统计,当前中国的社会平均利润率水平大概在10%~15%左右。这的确是一个相当诱人的收益率,如果这个社会机制健全、信息通畅,交易成本为零的话,那么投资的收益率应该能够反映这个平均的利润率,但是,由于中国存在各种制度壁垒、交易成本较高,而且信息严重不对称,因此,要获得这样的高额利润,必然要冒着较大的风险。

而必须说明的另一点是,因为所谓的平均利润率实际为年收益率,所以,希望从金融资产中获得如上高收益的投资人必须有耐心和经济实力,长期持有某项资产。

但在2005年,把持住某项较高收益的资产组合本身存在一种悖论的可能。对于要获取高收益的投资人来说,自然希望持有的投资组合中包括那些高速增长的行业,但是由于中央已经明确将宏观调控进行到底的决心,这些行业又极有可能不断受到“调控”的打压。

因此,2005年,那些期望获得更高收益的投资人,不仅要有耐心,更要在构建资产组合时精打细算,分散投资。

推荐之一:外汇结构存款

外汇结构性存款是一种风险适中,收益稳定的个人外汇理财产品。目前这类产品的年收益率通常能达到6%,远高于目前银行的同期外汇存款利率。而且结构性存款的另一大优势是投资门槛低,相比期权等交易动辄上万美元,结构性存款最低只需要1000美元就可以起存,更为适合普通的外汇持有者。

现在市场上外汇结构性存款普遍采用的形式是与伦敦同业市场拆借利率(LIBOR)挂钩,根据LIBOR的变化确定到期收益的变化,通常这种产品的本金是安全的。

2004年年底,美元持续走低,预计在2005年上半年,美元地位问题始终都是外汇市场的重要议题。由此带来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美元以外其它货币纷纷登上市场舞台,加上各国国内扑朔迷离的通胀局势和利率政策,套利空间进一步加大,如果管理能力好,外汇结构性存款的收益率可以进一步上升。

当然,美元利率的不断上涨,也使得美元的结构性存款面临较大的风险。由于投资者选择结构性存款,基本上要放弃提前支取的权利,利率一旦上升,投资者原有的高收益就会缩水,甚至可能会低于普通存款利率;而由于到期本金支取只能是存款货币,因此在此期间如果市场发生了不利于投资者的汇率变化,投资者也将面临汇率风险。

推荐之二:上证50ETF

中国第一个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上证50ETF已经正式发行,属于开放式基金的一种特殊类型,可以理解为"股票化的指数投资产品"。多数分析师认为,ETF的推出对于蓝筹股投资理念的深入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上证50ETF推出后,上证50指数出现5%到8%的涨幅是可以预期的。

上证50ETF的推出有助于市场资金的焦点转向上证50指数成份股,从而促使部分存在着低估的上证50成份股因得到资金的青睐而最终实现股价回归。上证50成份股每隔半年可调整一次,而每次调整往往都蕴含着一定的投资机会,在调入指数前,均会出现交投活跃、股价上涨的迹象。

但由于上证50ETF的投资目标是等比例的上证50种成份股票,这样就很难制造单只股票的独立火爆行情。除非大盘彻底转好,上证50成份股才有可能走出联袂上涨行情,否则目前市场整体疲弱的状态难以改变。

推荐之三:价值型股票基金

希望获得高收益的投资人是不会放弃股市的机会的。

但是由于证券市场最基本的一些制度因素尚不能在可预见的时期内解决,因此,2005年投资于股票市场,获得收益和风险的平衡,最好还是通过机构投资者――股票基金。

股票基金分为增长型、平衡型、价值型三类,增长型、平衡型、价值型的划分标准是投资对象的盈利特征。其中,大盘价值型股票基金的一个显著优势就是抗跌性良好,最适合在市场低迷的时候选择。经过近三年的跌势,2005年应该是寻找被低估的价值股并建仓的好时机。

同时,类别表决机制以及鼓励分红制度的推出将大幅提高价值型公司的评价,种种迹象表明,价值型公司正在迎来它们的黄金时代。价值投资已从简单的大盘、行业景气度上升至国际比较下的竞争力选择,寻找世界级优势公司成为一个重要主线;其次,从基础原材料向服务类、消费类转移,这也是宏观调控下的必然选择;最后,目标投资组合公司从行业或板块群体选择向具有重回报、经营透明、法人治理结构清晰等特征的公司倾斜。

推荐之四:房地产投资

在通货膨胀预期下,投资于固定资产是一种传统的保值增值手段。但是鉴于房地产行业是当下宏观调控的主要对象,因此投资于房地产具有更大的风险。

但是由于房地产仍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行业,而且实际上,中国房改释放出来的住房需求依然没有完全被供给消化,强大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支持房地产的市场价格。

实践证明,多年来的各项旨在压低房价的宏观政策出台后,并没有带来房价的下跌,相反房价一路上涨至今,其背后的原因主要在于房地产市场在中国近几年都将是卖方市场,房地产商利益集团影响力强大。

因此,对于那些在近年内有真实住房需求的消费者,不妨通过购房来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由于中国进入加息周期,推迟购买房产并不一定会博得成本的降低;而准备进行房地产投资的人,则需要进一步考虑房地产市场的地域风险。

迷惑选项:行业基金

行业基金在国外十分盛行,但是在国内,作为开放式基金的一小类,行业基金在投资者眼中显得陌生倒也不足为怪。因此,只有那些具有一定专业分析背景的机构投资者,才能很快发现行业基金的投资价值,及早买入享受超额回报。

而那些对所投资行业并不了解,投资目的只是为了寻求高回报的人而言,2005年投资于行业基金将面临较大的风险,如必须忍受所投资的特定行业在一定时期内因为国际市场或者国内调控造成的市场波动。

如果对行业基金的确情有独钟,还需多多关注经济动态和产业新闻;对所投资行业进行较深入地分析,同时具备一定的时间精力关注行业动态和个人投资组合的价值波动。更重要的是,一定要注意所投资行业基金的投资风险是否过于集中。事实上投资者在投资行业基金时往往构建一个投资组合,配置几只不同的行业基金,既可以缓冲某个行业的剧烈波动带来的损失,又能够享受景气周期不同波段中的企业成长。

目标:获得暴利

2004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为2005年的中国经济定下基调,所谓“稳健”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直接指向经济结构的调整。而经济结构调整,简而言之,实际上是将社会资源在现有的经济部门之间重新分配,将某些行业过于集中的资源用宏观调控的手段向其它行业转移。

这种类似于“劫富济贫”的做法从宏观层面来说,是保证整体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的需要;微观上,则必然会导致高速增长行业在资源供给减少后出现“饥渴”症状,而获得资源支持的新行业则会迎来利润的增长。

2005年,中国直接融资因体制顽疾依然难以走出低谷,银行信贷由于受通货膨胀压力依然受到控制,市场对资本的饥渴不会很快得到改善。

不论是哪种情况,敏锐的“猎豹”们都嗅到令其激动的资本的血腥味儿。根据2004年民间融资的成本测算,它们获得20%以上的利润率是完全有可能的。

推荐之一:金融衍生交易

目前,国内金融机构主要提供的衍生交易集中在外汇理财领域和商品交易领域,如:远期外汇买卖、外汇期权、掉期交易、商品期货等。

2005年可期待的衍生交易包括:中国人民银行正在研究的黄金远期和黄金期货产品,来自上海期货交易所的股指期货、利率期货、汇率期货等一批金融衍生品等。

推荐之二:中小企业股权融资

宏观调控以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再次变得十分的严峻。信贷控制实际上最终以牺牲中小企业的结局出现。

这一点已经引起包括央行和银监会在内的政府部门的重视。贷款利率上限的放开就是为了便于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进行风险定价。

无论是间接融资还是直接融资,一旦融资渠道进一步放开,中小企业扩大股本金的需求将会变得迫切。而股权投资是最能够直接享受行业的增长利润的。

推荐之三:专业信托

2005年,信托产品将进一步受到来自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冲击和竞争,从而可期待一些信托产品的创新。

毕竟,银行理财产品从构成、安全性到整个运作的方式,与信托产品还是有区别的。银行理财产品在安全性、流动性方面占优势;而投资信托甚至存在本金风险。

但是,信托产品有自己专属性的盈利领域和手段。据业内专家预测,2005年,信托业在竞争压力下求变,一个重要的突破方向就是产业投资信托基金。它是用一种基金管理的方式,也就是用委托人与管理人相分离的模式来对信托资金进行运用。这种模式可能给委托人、投资人带来的收益、回报和市场机会,与其他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有差异化的优势。

目前有的信托公司已经建立了类似的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与一般的房地产信托不太一样,包括在交易结构上、管理模式上、投资回报环节上、流通性和投资者的市场定位上,都已经脱离了原来那种简单的房地产资金信托模式。这种基金的模式尽管提高了投资人的风险,同时收益适当提高,大大超过银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

推荐之四:收购不良资产

随着金融市场的开放,金融改革的深入,不良资产处置到2005年~2006年,将进入一个高峰年。央行行长甚至指出:如果2005年不良资产处理不好,甚至可能出现金融危机。

除了两次剥离的不良资产存量以外,这次宏观调控下还有新的坏账在不断产生。这加大了不良资产处置任务的艰巨性,同时不良资产投资的市场也在进一步扩大。

如果资源配备得当,收购不良资产将成为中国最大的暴利行业。实践中,300亿资产甚至仅花1亿多人民币就可以买到。这其中的盈利空间可想而知。

迷惑选项:外汇投机

2005年风险最大的投资莫过于外汇投机。尽管有上百亿资金在豪赌人民币升值,但是中国政府不得不为继续为改革买单而做出充分的国力准备,因此,绝不会轻易让真金白银的外汇储备资产人间蒸发。有国际投行专家猜测,中国可能会采取一种较为精明的策略,即其先会等待美元进一步贬值,然后再采取钉住一篮子货币,并放宽人民币汇率交易区间。

“中国政府实行一篮子货币之前必须要等待美元跌至谷底,这样一来中国政府将达到一石两鸟的效果,即一方面提高了汇率的灵活性,同时看到投机者一败涂地,因为届时相对于美元,人民币将会贬值。”

族群・主义要感性,也要理性

现在中国有中产阶级吗?有,当然有,只是成分有些复杂――中产阶级、准中产阶级、中产生活爱好者、中产状态憧憬者……,济济一堂,虚虚实实,有着鲜明的阶段特色。

他们实力不同,段位不同,但都是规则生活和品质生活的身体力行者;他们情趣不同,层次不同,但都是圈子文化和族群文化的信奉坚守者。

2005年,我们决定在新“主义”的旗号下,为潜滋暗长的本土中产阶级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财源”。

新退休主义

――退休不是被动无奈届龄而退;退休是主动快乐大隐于市

中产阶级中有那么一群人,正值盛年,却从正在鼎盛的事业急驰轨道上抽身而退,抛开了如日中天的工作,寻找另一种生活方式――寻找到自己心灵的家园,而这就好似提前退休一样。他们认为,退休与年龄、事业都没有关系,那不是一种匆忙生活的尾声,而是另一种惬意生活、梦想生活的开端。

“新退休主义”要素:

具有足够的物质实力和成熟的思考能力。

具备一定的理财知识和科学的保障计划,可以保证自己的财产持续稳定升值。

得到自己亲密爱人的支持和朋友伙伴的理解。

“新退休主义”语录:

不想在年轻时用健康赚钱,到老了以后用钱买健康,没有必要为了过高的物质需求把自己变成赚钱工具。

如果只是事业成功,而没有家庭生活的话,那人生就有了缺憾。

高压生活让人感觉不到生活的滋味,在达到基本的物质需求的保证以后,可以让生活过得有声有色一些。

财源搜索:

新退休主义者充分重视安全因素,当突如其来的变故到来时,不至于因为现金流受阻,导致一筹莫展。因为基于安全感的考虑,他们很少把大笔资金用于短线投资,高风险是他们竭力避免的。所以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长线投资者,信奉巴菲特的“耐心”原则。

2005年,国债应该是新退休主义者的保留项目,他们可以选择在规避风险方面具有优势的凭证式国债,虽然三年、五年甚至更长期的投资者很可能承受连续加息的风险,但是已有2005年凭证浮息国债闪亮登场的传闻,可以冲淡对央行继续小幅加息的担心;他们也可以选择在收益补偿方面更胜一筹的交易所国债(记账式国债),因为与前者相比,记账式国债可上市交易,不仅转让方便而且价格随行就市,有获取较大收益的可能。

黄金现货交易应该也是新退休主义者一个很好的避险选择。虽然上海黄金交易所还仅是一个现货交易为主的商品交易市场,有一定局限性,但相对而言,风险也较小,不会有进入即沦陷的痛苦。

人民币理财是2004年末几家银行新推出的产品,相信已经吸引住了新退休主义者的目光,建议2005年他们可以有所行动。从目前人民币理财投资范围来看,基本不会出现兑付风险,唯一的风险来自于央行继续加息,不过只要利用某些产品的“提前终止”权,在约定期限内提前终止,依然可以获得高于同期银行存款的收益。

新退休主义者还可以考虑一批获得创新试点资格的券商新推的集合性理财投资产品,该品种对单个投资者认购最小金额大都有最低限制,便风险低,又处于保本型树立品牌的阶段,适合稳妥的投资者。

至于保险产品,结合保险与投资的万能寿险比较适合新退休主义者。投保时,保险公司会依据条款规定,在提供风险保障的同时,与他们约定一个固定收益,按照公司的经营情况按期支付红利。

不动产也是新退休主义者不可以错过的投资项目。因为需要通过置业获得租金收益,所以具备概念和广告效益的明星社区比较合适,出租方便,收入也恒定。

新工作主义

――工作不是带薪受罪,工作就是赚钱游戏

中产阶级中有一群人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工作,他们代表着社会的中坚力量,大部分的社会财富都由他们来创造。对于他们而言,一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却只有四五个小时的睡眠,这样的生活简直是再正常不过了,而不工作的日子反倒不正常了,简直不能想象。

这群人从来没有想过要不劳而获,或者希望有什么一劳永逸的事情。人们目睹他们“一切尽在掌握”的优越感,想象他们疲于奔命的工作强度,既羡慕又同情。其实,同情大可免去,新“工作狂”是真的享受全心投入的累与乐。

“新工作主义”要素:

性格内敛而刚强,生理上、精神上能够承受高压力和高强度。

受过良好教育,自觉更新知识,工作的自信来自技能的自负。

工作的幸福自己最懂,不用炫耀给不相干的人看。

“新工作主义”语录:

不习惯只与朋友喝茶聊天打发日子,只有工作,才有感觉。

工作和生活根本不冲突,只要合理安排,就可以一边工作一边玩。

不努力工作,就没有资格奢谈生活品质的高水准。

财源搜索:

新工作主义者没有时间花钱,也没有时间理财。但他们积蓄甚丰,不惧怕风险,他们能够接受失败的事实并继续努力。他们不相信偶然,明白投资者与投机者之间的区别:前者进行的是一种技能游戏,而后者所运行的是一种随机游戏;前者需要智慧,而后者需要运气。

其他族群不敢轻易涉足的个人外汇理财,对于新工作主义者却并不复杂,其中的外汇结构性存款,更是适合他们风格的一款产品。只是鉴于2005年外汇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和基本博弈力量的变化,建议他们适当选择期限较短的外汇结构性存款,以保持应付未来市场变化的灵活性。

2005年,新工作主义者还可以适当关注信托市场的创新。因为更多的专业化信托将会出现,专攻房地产的、专攻证券投资的、专攻风险投资的、专攻黄金外汇的信托公司,可以为愿意主动承担更大风险,但是期望获得产业投资利润的人群增添了新的选择。

另外,“叫好不叫座”的金融衍生交易似乎也只有这个族群有胆量尝试。2005年可望面世的黄金远期和黄金期货产品,以及股指期货、利率期货、汇率期货等一批金融衍生品,新工作主义者不妨多加留意。

至于投资房地产,对新工作主义者而言,通过租金获得收益的获利方式过于缓慢,他们应该寻找流通性好的不动产,机会一旦到来,及时出手,在不长的时间内就能顺利收回投资。

新节俭主义

――节俭不是锱铢必较,清心寡欲;节俭只是简单务实,合理配置

中产阶级中总有那么一群人,在消费总量没有变化的前提下,通过转移消费重点,优化配置着自己的货币收入。他们在实用的耐用消费上花钱毫不手软,在虚荣的场面消费上捂紧钱袋。他们认为,一个人如果没车没房,却穿着名牌到处招摇,简直太傻了!

他们是一半奢侈,一半节俭的“两栖消费者”――在不同的消费领域运用了不同的消费预算策略,并用一方的收敛节俭来支持另一方的支出花费,从而顺利实现了局部消费水平的升级换代。他们犹如两栖动物,在水域和陆地分别按不同的规则来生活。

“新节俭主义”要素:

具备精明务实的理财意识。

选择较低的消费频率和单次较高金额的消费。

坚持原则,自律而理性。

“新节俭主义”语录:

要猜一个人的富裕程度,先问他住在哪里,再看他开什么车,但绝不会看他穿什么。

顶级奢侈品只会在顶级社交圈中出现,中产阶级保障生活便利舒适才是第一位的。

只有简单的生活才是可持续发展的人生。

财源搜索:

在获得稳定的高回报率之前,新节俭主义者乐于尝试各种投资手段,因为他们相信通过理智的选择和持续不断地努力,可以选择一种最适合自己的投资之路。他们从来不惧怕学习新的知识,无论是炒汇还是投资基金、股票,认真研究之后就义无反顾地下了“赌注”。

对于理性的新节俭主义者而言,升温迅速的货币市场基金比商业银行新推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更有优势。因为货币市场基金可以随时赎回,具备非常好的流动性,透明度也高,有的甚至还可以随时转换为其它类型的基金,作为银行理财产品的差异化替代品,显然更加符合他们的要求。当然对于新节俭主义者,诸如上证50ETF、价值型股票基金等基金产品,只要有足够的精力投入,获利机会也会不小。

2005年,新节俭主义者还可以继续关注基础设施类的信托产品。一些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周期短,有政府担保背景,而且收益颇高,相比处于创新阶段的产业投资信托基金,更让他们心中有谱。

有心的新节俭主义者甚至还可以关注企业可转债。可转债作为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的稳健型投资产品,其实也适合大众投资,虽然目前还不是很普遍,但精明的他们仔细算计后,相信会有先行一步的可能。

知名品牌的特许加盟,也是新节俭主义者不错的选择。作为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企业扩张和个人创业途径之一,特许经营制度具有顽强的生命力,餐饮美食、汽车服务、教育培训……都有不错的机会,就看他们精力够不够用。

新奢侈主义

――奢侈不只是物质追求,奢侈更是生活体验

中产阶级中还有那么一群人,总在思考尽可能多的花钱理由和实施形式,并使自己最终获得终极程度的满足。他们排解郁闷的办法只有两个――拼命赚钱,使劲花钱。这两件事最能使他们体会到自己存在的意义――既然精神诉求永远高不可攀,那就用物质消费来帮助实现。

这群人不是“暴发户”,他们只是认定,如果花钱可以让自己的生活更充实、更有质量、更容易得到满足的话,就是一件值得去做的大好事。他们的境界其实不俗――奢侈的经历也并非要高人一等,有时候很可能只是一种自我实现的感觉,不管是出外旅行、在农场逍遥数日、陶醉于艺术或是仅仅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

“新奢侈主义”要素:

事业至少成功到可以维持住今天的奢侈。

相信奢侈经历可以熏陶出气质和自信。

明白炫耀财富已不再是奢侈的象征,取而代之的是平时难得收获的生活体验。

“新奢侈主义”语录:

其实奢侈的定义总是相对的,既取决于社会的平均消费水平,也取决于每个人的心理感受。

提起奢侈,就联想到毛皮大衣、劳斯莱斯和劳力士,这也太老土了;我说的奢侈是,亚欧大陆跑了一半,最近刚从不丹自费旅行回来。

又透支了,明天、明天的明天怎么办?不去想了,总会有办法的……

财源搜索:

新奢侈主义者是中产阶级中的“孩子”,尽管拿着不菲的薪金,但总是控制不住自己随性的欲望。理财不是他们的爱好和长项,他们懒得计算投资回报,不愿意为了多生出几个百分点的资本收益而学习更多的金融知识,实践更多的理财手段。

他们大多奉行的是“无过错原则”――“既然我在理财上采取无为的态度,那么就不可能出现令人后悔不已的投资失误;既然没有失误,就不该有损失。”

即便新奢侈主义族群中还有少数涉足理财的异类,但亦只是冲动之下随性而为。好在他们面对“过错”,有着令人叹服的心理素质:投资失败并不可怕,不过是多了一种生活体验。

2005年,爱新鲜的新奢侈主义者其实可以尝试所有的金融工具,但前提是必须强制他们按期缴款。如此筛选下来,似乎只有诸如基金定期定额计划这类“约束”性产品最适合他们。每月划款,数额也不过大,还可感受一下投资的乐趣,体验加收益,双重惊喜会让他们心动。

不过,对于新奢侈主义者而言,最合适莫过于艺术品投资,享受、理财两不误。所以建议他们面对一笔尚未规划去处的新收入,赶快列出“收藏艺术品”的豪华清单。

收入・支出“闲钱”舞、舞、舞

高收入、中等收入与低收入的字眼越来越刺激着我们的神经,其实它们并没有明确的划分标准,各地也不尽相同。比较主流的话说是:年总收入不超过当地家庭收入平均值的50%~80%为低收入家庭,不超过平均值80%~120%为中等收入家庭,而平均值120%以上的则是高收入家庭。

其实,从理财的角度来看,这一标准划分对于实际操作并无太大意义。一个家庭除去日常衣食住行的必要支出,以及一些很难避免的机动支出,余下的“闲钱”才是理财意义上的可支配收入。由此,对于高中低收入群体,我们大致划定如下标准:月人均可支配收入2000元为低收入,月人均可支配收入2000~5000元为中等收入水平,月人均可支配收入5000元以上为高收入。

我们2005年的重要任务,就是让每个收入群体的“闲钱”都能快乐起舞,“舞”出花花的真金和白银。

低收入:用心才会赢

低收入阶层群体普遍有这么一种倾向:收入较低,不需要理财,资金量只有那么一点点,日常开支都还手头拮据,哪来的“财”来理。其实,对于低收入家庭来说,更应该巧动心思,学会理财技巧,只要长期坚持,照样能有所收获。

人群特征:

低收入阶层是目前中国大多数城市的主流人群。

多为普通的工薪阶层,既不特别富有也不贫穷。

是市场消费主体,青睐价廉物美的商品。

行动准则:

理财当以“勤俭节约”为原则,以“快快乐乐”为宗旨,以“松弛得当”为基调。

应根据家庭收支稳定情况留出一定的应急准备金。

理财观念仍应以“储蓄”为主,应当高度关注在不同的时间段都有投资到期回收,由此保证家庭收入的良性循环。

理财建议:

1. 固定存款进行投资,使其每年都能有稳定的收益。比如,可以考虑从家庭总支配收入中每月拿出2000元存成零存整取。目前一年期的零存整取存款利率为1.71%。

2. 在家庭存款中,还可以分流出一部分,投资于国债。因为国债免利息所得税,可以获得高于同期同档银行利息的收益,做到保证收益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强化家庭经济的安全系数。可转换债券也是个不错的投资方向。这种债券平时有利息收入,在有差价的时候可以通过转换为股票来赚大钱。投资于这种债券,既不会因为损失本金而影响家庭购房的重大安排,又有赚取高额回报的可能,是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的投资方式。

3. 零存整取的固定存款,也是为购房首付款作准备。如欲购房,对于这部分群体来说,二手房和经济适用房或城乡结合部的房源都应是惠而不贵的绝好选择。可以用二十年八成组合贷款,以减轻还款压力。

4. 可以考虑积攒余钱,用于购买货币型基金。由于货币型基金风险极小,适合这部分群体投资。每年收益率基本能保持在2.5%~3%以上,再加上可随时买卖,而且没有手续费,因此特别适合追求安全性和稳定性收益的资金。如果有4万元余钱,每年的收益至少在1000元以上。当然,如果有余力,可以根据个人的抗风险能力和偏好选择一些投资型基金。

5. 健康投资。因为收入不高、医疗费用居高不下,低收入的更应该买些保险,给家人一份保障。一般医疗保险远不能弥补疾病带来的经济损失,至少应购买重大疾病健康保险和人身意外类保险。而不建议购买投资型寿险,因为这类保险要求较高的保费,并需投保人来承担投资的风险,并不适用于中低收入的消费者。可以购买10年交费期的国泰康宁定期保险5份,年交费4950元,分摊到每个月只需400元。另外购买5000元保险金额的附加疾病住院医疗保险,年只需支出312元。

6. 可以买一些彩票。“我拿金钱赌明天”,花些小钱,做个好梦。

中等收入:订做明天的午餐

中产阶层是一个大家并不陌生的词语。他们有日渐鼓起来的钱袋子,厚起来的家庭财产。然而,与普通老百姓一样,收入丰厚的中产阶层也会感到生活的沉重压力。要想过上轻松自在又后顾无忧的生活,中产阶层一样要学会理财。订做明天的午餐,理财是必须的。只有良好的理财观念和理财习惯,实现家庭资产的保值增值,才能使自己过上有规划而轻松的生活。

人群特征:

拥有体面的工作,较高的收入,有房,中低档轿车。在大城市里主要是既非富豪又不掌握很大权势的白领阶层。

家庭属于稳健增长型,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未来收入丰厚且稳定,实际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强。

家庭负担并不重,但必须预备诸如赡养老人、抚养子女、偿还贷款、准备子女读书基金、自己养老基金等种种支出。

行动准则:

根据目前状况和短期需求,注意资金使用方向,拓宽投资途径,促进资金增值。

应预算子女支出,积累足够的小孩抚养费用及今后的教育基金和相关保险费用支出。

养老成为社会必须重视的问题,应从现在开始囤积退休金。

理财建议:

1. 首先,应划出部分资金投资于稳健收入项目,如购买国债、储蓄,以提高不动资金的收益率。比如,民生银行的“钱生钱”储蓄理财服务,活期账户最高限额为20000元,定期组合账户的比例可以这么分配:三个月定期10%,半年定期30%,一年定期40%,两年定期20%。央行在加息后,人民币理财浮出水面,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收益来自于具有未来稳定现金流的国债、金融债及央行票据,收益较佳,如民生银行的“民生财富-人民币保得理财”产品,其半年期、一年期收益率分别为2.78%、3.24%,比同期限银行定期存款利率高0.71和0.99个百分点。

2. 这部分群体家居资产即房产占有较大的比重,应该很好地加以利用。靠近商业区或居民密集地段的小户型、二手户除了居住价值以外,还有商业价值。可以将闲置房产用于出租,在出租三五年后,再次贷款买房,以今天的房产积累资本,为将来换房提供相对宽松的资金保障。如果对金融性质的投资感到风险太大,可以考虑房地产投资,尽管有关房价泡沫的争论此起彼伏,但购买中低价房不可能出现折价。

3. 中等收入家庭保险支出占家庭年收入的10%~15%比较合适,年保费支付额在1万元以内。建议购买重大疾病保险、意外保险、定期保险,如购买保额为20万元的万全终身重大疾病保险,保费分20年交,每年交费8230元。或者买些分红险,风险比较低,中长期回报较高,可以作为分散风险的一种理财工具,如投资于国寿鸿泰两全保险,既可获得稳定的本息收入,还有可能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

4. 教育投资。教育储蓄免利息所得税,但是受到最高限额的限制。可以给孩子投保少儿教育类保险,等孩子到了上中学、大学的年龄时能得到整笔的保险金,可以解决孩子将来上中学、大学的高昂学费。

5. 适当做些外汇买卖或中线股票投资,但风险投资总额一定要量入为出。保本基金是不错的选择,每个月的盈余部分可以用来陆续购买。根据市场行情,择机投入到风险相对较小的基金中去。基金的选择也是一个关键,购买经营管理和业绩优良的基金公司推出和操作的股票型基金,如此不断滚动前进,不断增大投资基数,以不断获取资金的最大收益。举个例子,华夏回报基金,该基金以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1.98%为基准,只要基金超过这个收益就对持有人分红,从去年9月到今年3月的半年时间内,已4次向基金持有人派发了1.98%的红利,取得了超过同期银行存款收益8倍的成绩。

6. 黄金和白银产品也可以重点关注。目前美元不断贬值,黄金这种硬通货持续坚挺走强,黄金价已达到近20年来的最高价,每盎司高达488美元。而白银产品是去年收益最佳的投资品种,如果你去年年初持有的话,到现在已取得1.5倍的增值。

7. 信托产品(特别推荐基础设施类信托产品)可少量购买,这类产品的最低门槛就要5万元。信托产品的风险和信息披露类似于私募基金,最大缺点是流动性差,千万别以为是债券,这里不做推介。

高收入:“钱生钱”是关键

拳王泰森从亿万富豪到破产告诉我们,如果不善于理财,不善于打理自己的钱财,高收入阶层照样也会成为无产者。金领高收入阶层尽管收入不菲,如果不会科学地规划收入支出,也不能达到高收入应享有的生活水平。

国内20%的人掌握着80%的金融资产,他们就是属于这20%,在公司一般是O一级人物(如CEO,COO,CFO,CTO)。他们从事的是脑力劳动,有较高的收入,追求生活质量,对其劳动、工作对象一般也拥有一定的管理权和支配权。

人群特征:

生活讲究安逸,购买昂贵的消费品。

拥有高档房产,开私家豪华车,经常到海外旅游。

相当一部分已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进而拥有自己的公司或企业。

行动准则:

在组成你的个人资产过程中,要使固定资产、货币资产和金融资产这三者大体处于平衡状态。

应当关心税制的执行以及变化情况。每个月工资收入2万元,就需缴纳个人所得税3000元,税制的变化将直接关系到你的所得,以及理财所得。

如果有必要改变你的积蓄方针,请不要犹豫,变化投资方向和注重投资安全可使你更好地应付各种形势。

财源搜索:

1. 投资资产的50%可以集中到股票、房地产等风险资产上,从理财的角度看,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家庭,应该将更多的资产投入到风险较大但同样收益也更大的股市房市中去。重组你的资产组合,善用已有资本金及每月盈余进行中长线投资,把不动产、贬值资产转为增值投资性资产。但建议不要购买过于昂贵的住房进行投资。

2. 可以保险投资组合,一方面可以避开繁重的利息税,还有可能获得较高的红利收益。应尽早调整目前的资产分配状况,将一部分积蓄按月或年交的形式用于其他投资和购买保险。

3. 20%的各类外币资产。近年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出现剧烈波动,汇率变化无常,投资获利机会大增,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汇市的火爆。相信2005年的世界汇市也不能平静,风云变幻的汇市将带来更多的炒汇机会。

4. 实业投资。在深圳、北京等地出现了买铺零首期的承诺,大大降低了投资门槛。新的“产权投资理财”方式采用投资者投资置业、拥有完全真实的产权,而交由经营公司统一出租、管理,最终让投资业主稳定收益的模式,保证了收益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