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范文

时间:2024-01-02 17:43: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

篇1

一、转变观念。端正认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转变观念。树立新的质量观和人才观。传统的应试教育注重刻板记忆遏制思维发展,较之十分重视创新教育的发达国家,创造型人才奇缺。索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具体运作,它注重人性的完整性、潜质性,差异性,注重体现人的价值和尊严。

二、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学校始终把培养教师作为一件大事来抓,首先以“正行风,修师德、树师表”为宗旨,以“敬业、爱生、奉献”为主题,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为核心。并且注重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一是抓中青年教师的业务进修,鼓励他们多种形式学习;二是提倡大练基本功,诸如“教研专题”讨论会。组织“说课”竞赛。组织新教师上“汇报课、公开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开展“普通话竞赛”、“论文评奖”、教案展览。组织骨干教师外出参加研讨会,现代教学设施的操作竞赛活动。

三、根据学科特点。优化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学习。是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核心

优化教学环节的内容首先是优化教法,其途径是根据学校实际引进并推广教学经验,总结推广本校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彻底摆脱传统教育的填、压、灌、低效高耗的羁绊。

四、评价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内驱力

①我校确立以四率为目标的质量评估标准。初一新生一进校,便把巩固率、全科合格率、学校及格率、优秀率指标分解到班。分解到各科老师,并制订了一系列奖励制度;②制订“教学工作守则”规范学校常规教学。学校制订了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考核五环节的工作守则,确定了教学过程各阶段的工作质量标准,并将考核标准纳入量化成绩:③设立督查机构,强化教学监控,学校在教导处专设教研督室。对教学的五环节跟踪督查评估。定期征求各班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并及时反馈信息:④用素质教育报告单替代过去的成绩单,对学生的评语多采用激励性语言。

五、构建多功能德育网络体系。创设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育人体系,把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完善的人格。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来抓。①坚持对学生进行《守则》《规范》量化评分。②开辟校园之声广播,实行班级值周制,增设校园检查岗。给学生制作校牌。使每位学生融于集体管理之中,增强了自尊、自爱、自削的能力。明明白白做学生,一个良好的自我管理风气在我校形成。③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开通心理健康咨询电话,及时矫正学生心理失衡的问题,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树立不同的奋斗目标。④充分发挥家长工作领导小组及家长工作委员会的作用,极大地调动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每学期召开两次家长会。我们还聘请了法制校长,真正把学校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我们做了一定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感到许多无奈和困惑,值得我们深入地思考:

思考之一:学生减负后,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增多,家长有的顾不上,有的管不了,致使相当一些学生沉浸在游戏厅不能自拔,如何倡导学生文明上网、健康上网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篇2

这次全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会议,是在我省教育事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科学分析面临的形势,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重点,强化措施,着眼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立足于加快建设人力资源强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全省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潍坊市素质教育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前列,创造了很多好的经验。这次会议在潍坊召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有关部门作了大量准备工作,在此我们谨表示感谢。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尽快把教育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素质教育上来

党的十七大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工作方向。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优先发展教育,实现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根本性转变,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伟大使命。全省教育系统一定要把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努力在武装头脑、提高素质、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狠下功夫。

以十七大精神推动教育工作,首先要在实施素质教育上“开花结果”。素质教育既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新课题;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条件,又存在着诸多困难和挑战;既是教育改革发展的任务和要求,又是教育的本质和主题。当前特别需要大家在以下四个方面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一)实施素质教育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根本要求。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总书记在去年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上指出:“中国的未来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结底靠人才,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始终把它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鲁和人才强省战略,全省基础教育进一步巩固提高,职业教育得到迅速发展,高等教育实现历史性跨越,各级各类教育呈现出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顺利实现了从人口大省到人力资源大省的历史性转变。当前,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国家和地区间的发展竞争,越来越依赖于人力资源的竞争,高素质人力资源已成为经济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我省有9310万人,素质低,就是沉重的负担;素质高,就是巨大的资源。优先发展教育,是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开发人力资源的关键。建设创新型**和人力资源强省,推进现代化建设,必须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创新型专门人才,加快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由人力资源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的转变,为实现省九次党代会提出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宏伟目标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二)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工作的主题。总书记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教育工作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是教育工作的本质和主题。孔子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说“普通教育养成国民健全之人格,专门教育养成学问神圣之风习”“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陶行知讲“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康德说“教育的目的是使人成为人。”中外教育家这些精辟深刻的论述都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思想。全体教育工作者要紧紧围绕这个主题,紧紧抓住素质教育这个核心,大力宣传、全面推进、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积极倡导者、大力推动者、坚定实践者。

(三)实施素质教育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当前,教育事业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素质教育更是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可以说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之所以说“天时”,是因为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国家的重大战略和法律规定。党的十七大立意鲜明地对实施素质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对实施素质教育作出了明确规定,上升到法律层面。之所以说“地利”,是因为教育总体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了良好基础。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全面建立和不断完善,为我们一心一意抓教育教学改革、一心一意抓素质教育提供了坚实保障。高等教育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跨越,职业教育不断发展壮大,基本打造起广大学生多元成才的“立交桥”,升学竞争的压力得到有效缓解。之所以说“人和”,是因为从当前社会氛围看,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我省经过近二十年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早在1997年,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会议在我省召开,招远市被李岚清同志誉为素质教育的“源头”。全省学校德育工作得到加强,全方位育人体系初步形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突破,新课程体系全面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考试评价体系框架基本形成,考试制度的“指挥棒”导向作用初步显现。目前,素质教育进入了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全面展开的新阶段。

(四)实施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尽管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作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迈出了新的步伐,但素质教育依然是当前教育工作的难点、热点和重点,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和困难。应试教育倾向比较严重,不按教学计划开课,不按教育规律教学,不面向全体学生,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较为突出,学生多样性发展空间减少,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薄弱。学生作业多、补课多、考试多,拼时间、拼精力,课业负担仍然很重。学生体育活动偏少,身体状况较差,健康成长问题非常突出。国家统计局调查表明,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爆发力、肺活量等指标持续下降,超重及肥胖检出率上升,初高中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达到58%、76%。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力度还不够,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动力尚未得到有效激发。不少地方领导认识不到位,把素质教育当成“软任务”,把升学率作为“硬指标”,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应试教育倾向。总体看,应试教育的状况没有发生根本改变,素质教育的实施依然困难重重。

新时期、新形势对教育事业赋予了新内涵、新要求。我们一定要正视问题,抓住机遇,知难而进,以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以更大的决心和信心,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加倍努力,奋发工作,把教育工作的重心切实转移到素质教育上来,努力开创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局面。

二、突出重点,加大力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实施素质教育的总体思路是: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实施素质教育摆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以改革总揽全局,以创新为突破口,积极解决制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问题,着力构建德育为先的育人体系,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进考试评价制度,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工作重点是抓好“五个一”。

(一)构建一个体系——德育为先的育人体系。古人说“先立人后立学”,指的就是德育的重要性。先生曾讲“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助其为恶,无益也。”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取向;国际国内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和斗争更加复杂,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给青少年学生带来了消极影响。大家普遍反映现在的学生承受挫折能力下降、社会责任意识薄弱、艰苦奋斗观念淡薄、缺乏团队精神、纪律观念不强、心理健康发展能力降低,甚至出现青少年违法犯罪上升的趋势。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本上看这是忽视道德教育的苦果、片面追求考试成绩的恶果。我们讲德智体美,“德”是首位,“德育”乃是教育之“本”之“源”。正如先人所说,一个无品无德之人,既使有强健的体魄、超人的智力,也不会是一个合格人才。所以,我们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习惯,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遵循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把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作为重点,坚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大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使校园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秩序井然的精神文明建设基地。校长要对学校德育工作负主要责任,确保国家规定的德育目标、内容和要求在教育教学中落实。要健全完善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全面加强德育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各类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和社会实践基地的作用,增强学校德育与学生生活及社会实践的联系。要加大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力度,构建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二)深化一项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关键环节,在任何一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都被置于国家层面来推进,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国家工程。为应对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纷纷开展推动以提高未来国民整体素质为主要任务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国也于本世纪初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点解决传统学科知识繁难偏旧、德育与生活与学科教学脱节、忽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重复记忆式学习等问题。下一步,我们要把握重点,抓住关键,加快构建科学完善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让素质教育的精神和理念充分体现在各学科课程中。要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全必修课程,积极开设选修课程,尽快形成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特别是音乐、体育、美术、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定要配齐师资,保证开课率。任何学校都不能以任何理由不开课、开不全和随意删减课时。要特别加强农村学校课改工作。农村学校是课改的薄弱环节,各级要更加重视农村教育,关心农村教育,在师资、设施配备、课程开发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确保城乡能够齐头并进。要全面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教育部抽样调查表明,66%的学生每天锻炼时间不足1小时,74.6%的学生认为体质差是由于体育锻炼不足。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各级一定要积极创造条件,严格落实国家对体育课程的规定,开足开齐体育课,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推广“快乐大课间”,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实到底。

(三)创新一种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在目前教学工作中,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单向灌输式方法,“重知识传授、轻综合能力培养”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素质教育主张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必须彻底摒弃传统的思维定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知识传授与综合能力提高并重。一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深化教学方法改革,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案例式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注重因材施教,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引导学生不断增强自主学习能力,让课堂成为学生喜欢的地方。二要构建实践教育模式。欧美国家的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很强,这与他们高度重视社会实践教育有着密切关系。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增强学生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载体,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实践性学习,增强体验,活跃思维。要创新思路,科学规划,逐步实现每个城区、县(市)都建设一所综合性、多功能的校外实践活动基地,积极打造学生创新实践平台。三要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导广大教师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平等对待,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务实创新的氛围,为学生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宽松环境。

(四)完善一项制度——考试评价制度。考试评价制度是教育的“指挥棒”,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总理指出:“素质教育决不是不要考核,而是要求考核具有综合性、全面性和经常性。所谓综合性,就是要教学生既会动脑、又会动手;所谓全面性,就是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所谓经常性,就是要根据学生长期的学习表现决定成绩。”素质教育先进地区的一条基本经验就是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比较成功、比较科学。我们必须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促进学校经常性评价和考试选拔对素质教育的正面导向作用。一要进一步改革学生日常学习评价制度。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全面推行日常考试无分数评价,所有中小学都要为每个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档案。要严格禁止各种不必要的统考,成绩评定提倡实行等级制,减轻“分分必争”带来的压力。二要进一步改革高中招生考试制度。我省高中招生考试制度改革走在全国前面,今后要总结经验,深化改革,全面实行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以学业考试取代升学考试,以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取代中考成绩录取新生,逐步将大部分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学校。三要进一步强化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是保障高中教育质量的基本制度,要进一步严格考风考纪,确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的全面落实。要进一步完善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保障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全面、客观、公正。四要进一步深化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按照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高中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推进高中课程改革的原则,稳步推进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去年,我省开始将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引入高校招生录取,在高校招生录取标准多样化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要认真进行总结,进一步加以完善,比如可以考虑调整投档内容,延长阅档、录取时间,给学校以充足的时间阅读素质评价报告,确保这项改革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各省属高校要重视这一环节,成立由专家教授参与的学校录取工作队伍,突出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学校录取中的作用,力戒录取工作的简单化。要继续落实高考招生报名社会化,禁止有关录取数量的考核、奖励与公布,将高中正常教学行为和学生参加高校招生考试区分开来,减轻学校的升学压力。高考考生的成绩等信息属考生个人隐私,除招生录取机构以外的其他机构和个人都无权掌握全部考生信息。

(五)打造一支队伍——高素质师资队伍。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塑造者、文明圣火的传递者、社会进步的引领者。古往今来,人们公认教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这个看似平淡的职业,从来都意味着神圣、光荣、责任、奉献。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没有一流的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一流的学生。要把师资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良好职业道德和坚实业务基础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当前要构建好四个新机制:一是构建教师管理新机制。要深入推进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尽快实现学校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营造能者上、庸者下、人员能进能出的人才竞争环境。要积极推行结构工资制,建立优秀教师津贴制度,优教优酬,能者多得。二是构建校长管理新机制。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要依法落实校长的办学自,大力推行校长聘任制、负责制,逐步实行职级制,建立校长任职资格制度。三是构建农村教师补充新机制。要高度重视农村教师队伍老化和结构性缺编问题,统筹城乡资源,建立优秀教师支教制度、城镇教师到农村任教服务和定期交流制度。要尽快实现城乡教师编制标准统一,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任教。严禁使用代课教师。四是构建教师及校长培养培训新机制。各级政府要逐步加大对教师教育的投入,将教师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要建立中小学教师、校长全员培训机制,完善教师岗位成长机制、专业发展激励机制,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启动“齐鲁名校长”建设工程,继续实施“齐鲁名师”建设工程,促进全省师资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

三、加强领导,强化措施,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作出持之以恒的努力。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倾注更多的关心和爱心,投入更多的感情和热情,组织更多的物力和财力,全力以赴推动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一)切实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政绩观。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是深化改革、促进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先导。目前有一种倾向十分有害,一些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抓教育工作简单化、片面化,只关心升学率高低,并以此作为考核的主要指标,这极大地助长了应试教育的倾向。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首先消除这种错误观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才”。评价一个地区、部门、学校的教育政绩,首先要看是否全面贯彻了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教育事业是否全面均衡发展,素质教育是否全面推行,学生是否快乐健康成长。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严禁下达升学指标,严禁在媒体上宣传炒作升学率,不以分数、升学率为主要标准来评价学校和教师的工作成绩,不以升学率论英雄,引导学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关注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二)坚持优先发展,千方百计改善办学条件。基本条件保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总书记要求“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支持教育事业”。各级要尽心尽力,尽职尽责,继续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真正做到优先发展、支持到位。一是巩固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政策,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着力提高生均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建立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确保校园安全。要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在县域内师工资、各种津补贴发放标准,努力提高农村教师待遇。要积极开展贫困家庭学生救助工作,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二是全面启动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尽快出台《**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推动各地学校公用经费、师资配备、设置与规划、用地、校舍建设、装备条件等达到省定标准,促进办学条件的整体提升。三要深入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我省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硬件建设已经基本完成,今年国家将进行验收。各市要加大力度,在强化使用上下功夫,保证信息技术教育开课率,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三)加强管理监督,依法规范办学行为。加强学校管理,强化督导评估,规范办学行为,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要严格按照《**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要求,切实负起监管责任。一是建立基础教育课程实施评估和质量监测制度。教育部专门成立了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我省的基础教育课程实施评估和质量监测工作刚刚启动,要加大力度,积极推进,不断完善,保证评估和监测结果的客观性、科学性和专业性。二要加大办学行为违规处罚力度。对违规办学行为要严肃处理,追究责任,决不姑息,确保基础教育沿着健康轨道运行。三要强化督导评估。今年省政府将进行首次素质教育专项督导评估,把督导结果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在《大众日报》、《**政报》公布。各市要建立素质教育督导责任区制度,进一步加强对素质教育工作的督导、考核和监督,构建立体化、全方位的检查方式。

篇3

【关键词】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思考

多少年来我们一直重视实施素质教育,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课堂教学质量决定了素质教育的质量。实施素质教育不可能离开课堂教学,教者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知识的传授者,所以教者必须有计划地充分利用教材、通过板书、准确生动恰当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努力推进素质教育,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谈谈我的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使教学结构达到最佳效果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富有知识性、趣味性、启发性、生动性、适合学生年龄特征,具有极引力,以便引起并保持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而使学生进入求知状态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反过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又是关键。因此,我认为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必须切实抓好备课、说课、讲课、评课四大环节,优化课堂教学,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发展为主旨,教材为主源的教学原则,我认为教师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备好每节课

备课时教师要从整体教材出发,弄清每节课承担的任务,然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所学知识的特点,设想好、中、差各类学生分别会提出什么问题,会有哪些发现,教师该如何回答,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从而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二)要设计好每节教案

教师在弄清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后,抓住这节课的重点、难点、设计出培养学生思维和创造力的有效教学方法;教具、投影片要设计的有趣味性,有吸引力;板书要设计的形式优美,布局合理,有概括性,能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三)要组织好课堂教学

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必须认真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变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同时,教师要注意提高课堂有效时间,尽量少讲,把大量时间还给学生,真正保证学生全员参与,使我们的每一节课都始终处于一种宽松和谐的气氛中,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内,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学习知

二、优化教学手段,教会学生怎样学习的方法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那种“注入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所学知识死,能力低,产生厌学情绪,而未来的知识经济社会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所以一定要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学生的学习过程首先是教学生好学、乐学、善学的过程。教师应充分利用电教化教学手段,创造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使学生热爱教学活动。另外,指导学生建立起定向预习、听课、笔记、复习、作业、自查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多问为什么,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最后由学生自己说清为什么(即说学习过程),由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坚决杜绝教者自问自答,“一言堂”和“灌输式”教学。为他们终身学习发展,在未来知识经济社会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想想能力、创新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三、转化学困生,调动学习积极性

篇4

关键词:职业教育 素质教育 人才培养 实现

21世纪是科技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职业教育自身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为了使教育更深入、更普及,为了使更多的学生得到更多的受教育机会,我国在实行高校扩招的同时,提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促进教育体制改革更全面更深入的展开。

一、素质教育的科学内涵

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中国教育的主流。它的提出既是逻辑的必然,也是历史的必然;它关注人的发展,有其特定的现代哲学、心理学与教育学基础;它的实践性与现代性表明,它是全面发展教育在现代的丰富与发展。然而,还存在对素质教育的真正含义不能科学认识和理解,导致教育观念混乱,曲解了素质教育的本质,而且将教育实践引入误区。素质教育的内涵体现在:

1.素质教育是充分发挥每个人潜能的教育

素质教育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包括性格、兴趣以及对学习的不懈追求和进取精神,把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作为发展教育、进行教育活动的目标。

2.素质教育是落实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教育模式

素质教育是提高学生德、智、体、美、劳基本质量的教育,以往的全面发展教育虽然也重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但更强调培养专业人才,注重教育的选拔功能。如今则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和可能性,积极构建素质教育课程教材体系,完善素质教育方法,建立素质教育评估制度等环节来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3.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

现代社会要求人们不仅要有良好的智力因素,而且要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素质教育应是面向现代化的教育。现代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必须培养学生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和临危不惧的心理品质;现代社会相互依存的程度越来越高,必须注重培养和提高学会理解、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交往的能力;社会变化速度越来越快,要求学生学会自我认知、善于学习、善于自我激励。

4.素质教育是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民族创新精神的复兴,关键在于教育。素质教育担负着完成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特殊使命。因此,素质教育一方面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培养每个人的创造性;另一方面要为培养能够攀登世界科学高峰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教育者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讨论式和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职业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就是培养创新型技术人才和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5.素质教育是注重学生个性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强调教育要尊重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使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注重学生素质结构的综合发展。在素质教育看来,学生是知识的主人,是认知主体。素质教育要指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根据促进主体性发展的要求,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应该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而不应以学科为中心。

6.素质教育是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致力于培养人的适应性与创造性

人的可持续发展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这是因为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终都要落实或有赖于人的可持续发展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化社会,终身教育思想应运而生,教育将面临全面的调整,包括教育观念与思想、专业设置和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手段等多方面的调整。实施素质教育,就是着力培养学生具有一种能在其一生中更好生存、不断发展的素质。素质教育是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和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对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主要途径,也是指导职业教育实践的重要保证。在发展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深入研究、深刻理解其科学内涵,在实践中把握好素质教育的客观性、整体性、系统性和实践性,在科学世界观指导下,敢于探索、勇于实践。教育体制改革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素质的发展轨道。

二、在职业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制约因素

发展职业教育,旨在培养有高素质的新型劳动者,这是当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素质教育就是职业教育的核心与主题。可是,职业教育的现状和素质教育存在着较大差距,在职业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存在不少实际困难,致使素质教育很好地融入职业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职业教育的对象大多数存在着自身的“缺陷”

一方面,由于他们多数为“应试教育”的失利者,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能力较差,且有偏科现象。认为自己文化都学不好,专业和职业技能就更难学会了,对自己缺乏自信,存在严重的自卑现象。另一方面,青少年学生正处于独立意识迅速发展的“心理断乳期”。对自己的期望值很高,好高骛远,不少学生为独生子女,娇生惯养,怕苦怕累,独立能力较差。再者,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前景不乐观。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岗位大多为生产一线,条件相对较为艰苦。不少学生由于专业学习和职业技能不够扎实,难以胜任岗位需要,或是专业与岗位脱节,短时不能对口就业,就业压力增大,对前途感到失望或恐慌。

2.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

职业教育不同于以文化成绩和分数定人才质量的应试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但是,在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上,并没有显现出职业教育的优势。(1)教育目标方面。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为重点,职业教育则重视一般素质和迁移能力的训练 ,而把职业能力放在职后教育阶段。(2)人才培养策略方面。素质教育提倡并重视终身教育,强调全面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则关注职业技能的培养,把文化课、理论课限定为“必需”、“够用”就行,更有甚者取消基础课程的教学。(3)教育过程上,素质教育重视基础性、全面性和可发展性,职业教育则强调定向性、实用性和灵活性。

3.师资队伍的专业结构、文化层次、育人理念、“双师”比例等不合理,也必将影响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实现

三、素质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实现途径

正是由于传统的职业教育观念的误导,它在某种程度上偏离了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少职业学校单纯以考试成绩来度量学业的优劣,且考试形式单一;教学模式缺乏改革与创新,或是抄袭基础教育和普通高校教育教学模式,或是沿用传统的中职和成人教学模式,学生主要学习任务就是应对学科考试,而不是综合能力的学习,明显有追随应试教育之嫌。这将必然严重阻碍职业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人才培养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因此,在职业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职业教育是应试教育的后续教育。由于职校生普遍存在学习自律性低、文化基础差、纪律观念淡漠、集体荣誉感缺乏等问题,为实施素质教育制造了障碍。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分析和研究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稳步、有序地推进素质教育,真正实现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1.全面分析学情,加强职业道德素质的教育

在学生的综合素质中,职业道德素质是核心。青少年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期。教师要根据学生存在的生理、心理问题,针对性地按照不同的专业特点实施职业道德教育,掌握基本职业道德规范。积极组织活动,避免理论说教,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成才。

2.结合身心特点,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健康、自信、独立、合作的社会建设者

当代青年学生不少处于亚健康状态,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身体心理问题。学校应广泛组织开展文体活动,增强体质,陶冶心境;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化解不良情绪和心理危机,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树立自信,形成健全的人格。

3.根据现有文化知识水平,合理构建学生知识结构

教育者必须转变观念,重视文化理论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学科知识的教育,主动帮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实现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同步发展。

4.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加强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培养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生的认知能力、职业技能的训练,鼓励、支持和指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断锻炼和提高他们的能力素质。创新教学模式,开展校企合作,开发校本教材,确保人才培养适应职业岗位需求,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5.外引内培、构建专兼结合的师资梯队

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培养不出高素质的人才。通过有计划分批次安排教师到对口企业实践,参加各种进修、培训、学习,内部培养等多种方式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鼓励教师通过自学,进修等手段,提高其专业和教学有关的专业技能,促进教师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的不断提高,向双师型教师迈进。实行动态转换的竞争机制。完善激励制度,加强外聘(返聘)教师队伍建设。确立“师资强校,名师兴校”的理念,以人为本,努力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加强师德、师风和忠诚于教育事业的教育,逐步建立起一支师德高尚、治学严谨、锐意进取、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结构合理、专兼结合、数量和规模匹配,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强、能满足专业发展需要的整体优化高效精干、富有创新能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师资保障。

在职业教育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刻不容缓。当前,素质教育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今后的路程还很长,困难还很多,阻力很大。要实现素质教育真正面向全体、全面提高、主动发展,我们必须转变教育思想,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步伐,创新教育管理机制,积极构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不断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坚持在“教育社会化”的大教育观念指引下,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家庭教育的基础功能和社区教育的依托功能,构筑教育社会化体制,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促进职业院校各方面工作整体优化,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发[2005]35号.

篇5

在实践中,推进素质教育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初始阶段,推进素质教育被等同于开设活动课。经过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讨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这一认识得到了普遍的认同,课堂也随之凸显出来。素质教育进入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是一个了不起的飞跃。课堂教学开始自觉地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努力,突出表现在:

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的受教育权最终要落实在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是课堂教学推进素质教育的首要体现,它要求教师要公正、平等地对待不同相貌、不同性别、不同智力、不同个性、不同出身、不同基础、不同籍贯的学生,一视同仁,不偏袒、不偏心,满腔热忱地关心每个学生,热爱每个学生,从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出发,全心全意教育好每一个学生。

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发展。学生的发展归根结底必须依靠其自身的主观努力,一切外在的影响因素只有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引起学生强烈追求和主动进取时,才能发挥出其对学生身心素质的巨大塑造力。为此,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通过自己的活动达到生动活泼地发展。这是启发式教学的思想灵魂,也是课堂教学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和教师超越,赞赏学生的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这是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环节

课堂是学校中最平常、最常见、最细小的细胞。强调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环节,意味着: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改革。本次课程改革绝不是教科书和课程文本的简单替换,它是一场由课程改革牵动的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变革,实质上是一场既广泛又深入的教育创新。课堂教学是这场变革和创新的根本落脚点,课堂变革和创新是本次课程改革的内在组成和必然要求。

课堂教学是课程内容不断生发、课程意义不断生成的过程。新课程强调,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而更是“体验课程”(被教师与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的课程)。这意味着,课程的内容和意义在本质上并不是对所有人都相同的。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对给定内容的意义都有其自身的解读,从而对给定的内容不断进行变革与创新,以使给定的内容不断转化为“自己的课程”。课堂教学就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教学与课程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有机融为一体。课程也由此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从课程层面上给教学带来的一种“解放”,这种“解放”将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课堂教学是学生精神成长的家园

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增长知识的殿堂,而且也是学生精神成长的家园。

课堂教学要成为学生探究的过程。探究精神是课堂的灵魂,唯有探究才能培养思想者和批判者,没有探究的教学只能是训练。为此,要着力弘扬探究精神,让学生在课堂过有意义的探究生活,在批判性的阅读、观察、操作和思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努力从不同维度解决问题,建构自己的思想和意义,产生和形成自己的观念。当然,强调探究,意味着学生要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这同时也意味着学生可能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表面上却一无所获。但是,这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和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一个人人性人格自由、健全发展的基本途径。

教学过程应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对学科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一切必须为教师所关注,这种关注同时还要求教师必须用“心”施教,不能做学科体系的传声筒,要积极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课堂教学要成为学生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的过程。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没有无教育性的教学”,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课堂教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医生的真功夫在病床上,教师的真功夫在课堂上”。课堂教学不仅对学生具有生命意义和发展价值,对教师也具有生命意义和发展价值。

篇6

关键词 素质教育 专业技能实训课程 融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the Quality Education Integrated into Vocational

Professional Skills Training Courses

CHEN Qibing

(Jiangsu Yangzhou Business Vocational School, Yangzhou, Jiangsu 225002)

Abstract Improving the overall quality of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ask of th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quality education across all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professional training courses as a professional core courses, to strengthen the integr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Key words quality education; professional skills training courses; integration

1 专业技能实训课程素质教育的现状

1.1 专业技能实训课教师对教育理论掌握和运用欠缺,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识不足

担任专业实训课程教学的教师主要是技工学校优秀毕业生和高校理工科毕业生。前者的特点是专业技能较高,文化底蕴相对较弱,二者共同的特点是没有在师范院校系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进入学校担任专业技能教学,对专业技能的学习和研究较多,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较少。在专业技能实训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对专业技能实训课融入素质教育的理念理解不够,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识不足。

1.2 职业学校学生素质相对较低,影响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积极性

职业学校学生素质相对较低。在进入职业学校学习前,大部分成绩不是很好。他们不仅文化素质较低,其他方面的素质也相应较低。由于学生素质较低,专业技能实训课的教师以完成技能实训为教学目标,对素质的培养往往采取回避的态度,学生较低的先天素质,影响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积极性。

1.3 专业技能实训课教学环节复杂,分散了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精力和时间

专业技能实训课程不同于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老师不但要讲,还要做演示,学生素质高,会认真观看教师的操作演示,学生素质低,教师技能操作演示的时间,就是他们放任自由的时间。教师技能操作演示完成后,会安排学生进行技能操作练习,教学环节复杂,实训原材料的分发,实习过程的安全监察、技术指导,实训室设备的维护保养,实训室的卫生清扫,这些都是专业技能实训课教学活动必需的环节,繁重的任务,分散了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精力和时间。

1.4 专业技能实训课程重技能学习、轻视素质培养的传统理念根深蒂固

职业教育没有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矛盾,然而技术至上严重影响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开展。一技行天下,把技术训练看成职业学校教学的主要内容。有不少专业技能实训课老师认为,学生的思想素质培养是班主任的工作,人文素质的培养是文化课老师的任务,实训课教学就是教学生学技术,专业实训课程重技能学习、轻视素质培养的传统理念,使得教师在专业技能实训课教学活动中,常常忽视学生素质的培养。

2 专业技能实训课程融入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2.1 是现代企业需求高素质员工的需要

现代企业要求员工不再简单地掌握一门技术,而是人格、知识、能力、修养和创新等方面的综合素养要求。专业技能实训课是仿真教学,与企业的岗位工作过程相一致,学生在专业技能实训课教学活动中表现出的素质就是今后在工作岗位中表现出的素质,因此专业技能实训课程融入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成为受企业欢迎的高素质员工。

2.2 对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的成败有着重要的影响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经历了两个大的阶段,即从技能为本位到能力为本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改变了以技能为本位的传统理念,强调学生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培养。专业技能实训课是专业的核心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专业技能实训课程不重视素质教育理念,不以素质教育来指导教学活动,会影响职业学校课程改革取得较好的效果。

2.3 是专业技能实训课程实施有效教学的保证

专业实训课学生自主活动的空间大,时间多,一方面有利于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的主体作用,使专业技能实训课程的教学成为有效教学,但专业技能实训课程成为(下转第65页)(上接第39页)有效教学的前提是学生要表现出一定的素质,否则实训课教学学生自主活动空间大,时间多的特点会使学生自由随意,指导老师把时间用于维持教学秩序而不是技能的训练,从而使专业实训课程有效教学效果不明显。因此,作为专业的核心课程,只有融入素质教育,才能保证专业实训课程的教学成为有效教学。

3 专业实训课程融入素质教育的对策

3.1 强化专业技能实训课程任课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提升素质教育的理念

教师需要系统地学习先进的职业教育理论,特别是素质教育理论,提升素质教育的理念。职教老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责无旁贷。素质教育呼唤高素质的老师,面对时展,职校老师除了要提高专业技能外,还需要教师用现代化的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来武装自己,成为素质教育的实践者和推动者。

3.2 制定专业实训课程素质教育的目标和标准,强化过程管理,取得素质教育的实效

专业技能实训课程没有具体的素质培养目标,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就会收效甚微。专业技能实训课程要结合课程计划制定本课程素质培养的目标和标准,全面渗透素质要求,强化实训课教学过程中的素质表现,也使学生知道专业实训课不但有素质的要求,而且有培养的目标,更有检查对比的标准,使不良表现逐渐减少,好的行为逐渐养成,最后升华为内在的素质,取得专业实训课程素质教育的实效。

3.3 教师在专业实训课教学活动中,用高素质的言行身传言教,推动学生素质的提高

由于职业学习的特点,专业技能实训课程的授课老师受到学生的关注度较大,因此专业老师的高素质言行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有着较大的影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言行要表现出高素质,不仅使学生学到知识和技术,而且使学生受到高素质影响。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反思,自我评价,实现自我超越,在教与学两方面推动学生素质的提高。

3.4 以职业素养的提高为抓手,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做到思想素质、人文素质、专业素质的有机统一

专业技能实训课程,以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为抓手,学生容易接受,如安全卫生、原料节约,吃苦耐劳,技术规范,团队精神,创新精神等。同时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实习的过程,要适时进行思想和人文引导。市场和企业需要的是综合素养高的人才。职业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能能力为重点,它要求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在思想素质、人文素质、专业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凡是就业后有发展、可塑料强的人才都是综合职业能力较高的学生。

篇7

关键词: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理想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它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宗旨与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党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这是被我党几十年革命实践所证明了的客观真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宗旨的核心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努力发挥人的最大的主观能动作用,以实现最佳的工作目标和取得最好的工作绩效。作为一个教师,我在思想教育工作中通过磨练学生意志,树立人生理想来实施素质教育。

一、创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给学生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爱因斯坦曾这样感慨道:“现代的教学方法,竟然还没把研究问题的神圣好奇心完全扼杀掉,真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因为这株脆弱的幼苗除了需要鼓励以外,主要需要自由,要是没有自由,它不可避免地会夭折。认为用强制和责任感就能增进观察和探索的乐趣,那是一重严重的错误。”因此,和蔼可亲的态度,各种知识风趣幽默、生动活泼的传授方式才能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例如在讲农村联产联包责任制时,用过去是“上工人喊人,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撵人”;现在是“一年到头不敲钟,从种到收不记工,队长不再乱点名,农民干活满天星”。这就能有力地说明农村改革前后的变化。又如在讲到八年级的“明辨是非”这一节前,找语文老师借来“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课文录音播放,再归纳出:“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这样一来,学生就懂得社会的复杂性,应正确对待社会的影响。通过幽默的方式,生动活泼的知识表现形式,学生学习兴趣倍增,情绪高涨,课堂气氛宽松、和谐,就可以更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从而实施素质教育。

二、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

新课程倡导“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以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从而引起了新一轮教学改革浪潮,树立新课程理念.而如何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体参与教学过程?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又如何注重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一是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使学生求知正如孔子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此,我在教学的预习环节中,注意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占有与教学有关的资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二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训练思维,培养创造力,使学生乐学。素质教育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根本宗旨就是弘扬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能力,即主动性。课堂教学侧重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信息.筛选整理知识信息并迁移运用知识信息的能力和创造能力。三是保持主体参与的连贯性,培养学生自我检测与自我校正、自我完善的能力,使学生会学。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但学生学习的时间是无限的。要保护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并使之不断发展,这就要求由课上连续到课下。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注重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构建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达到让学生主导学习、自由学习的目的,是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

三、利用信息技术,实施素质教育

篇8

关键词:体育教学 素质教育 途径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等几方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体育教师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注重开拓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一)培养学习兴趣。教师上课时要着重把握以下环节:一是导人课堂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导人,它好比一场戏剧的序幕,要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求知欲,诱发出最佳的心理状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上课时,无论从场地的布置、学生活动的队形、活动的内容以及组织手段的形式等方面,都要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时内容,因地制宜地为学生创设一种富有激情、新颖的外界条件。二是新授教学时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授教学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重要过程。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这个过程。为达到此目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启发、引导,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正确地思维,轻松地接受新知识。三是安排有趣的练习内容。练习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优化练习设计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一环。单一的练习乏味,使学生厌学,因此。练习设计要尽量傲到多样化,趣味化。

(二)授予学生学习方法。课堂教学不仅需要帮助学生“学会”知识,而且要指导学生“会学”知识。一要教给学生自觉学习的方法,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因地制宜组织学习材料,使教材中的图案、文字表达方式能够符合各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明确原理。二要教给学生练习的方法,在安排练习时既要考虑到学生身体的素质情况,又要考虑到学生自身的知识体系的差异性,同时又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组织不同的练习方式,教师在教给学生的练习方法时,应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而定。

二、实施素质教育的对策与措施

(一)教学目标科学化。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讲,体育教学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全面的适应21世纪的结实、强壮的体魄。其中包括共性的教育目标和个性教育目标。其次,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能以及自主地运用知识、技能进行运动的能力和态度,引导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使其具有稳定的体育动机和行为方式。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多元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是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不应只是单一的身体锻炼,而应更倾向于意志、个性情感等心理素质训练。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要注意灵活多样。体育教学的手段要改变过去一贯的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教师纠正动作的单一模式。而要把现代的科技引人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激发学生的想象,开拓学生的思维。

(四)课内外一体化,开创校园体育新文化。体育教学不仅包括课堂教学,而且还应包括课堂之外的各种体育教育活动,而这种课外的教育活动应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

结论: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是牵涉到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的重要问题,必须引起学校工作者,特别是体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我们应该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真正建立适应素质教育的科学体育教育新模式。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素质教育 小学体育 教学改革

一、从理论上对素质教育的认识

素质教育可以说是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的一种教育主张,而这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而素质教育是利用遗传、环境与教育的积极影响,且在对学生已有发展水平与可能发展潜力作为准确判断的基础上,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的能动性,这就使所有学生都在已有发挥水平之上有所发展,且都在其可能发挥内充分的发展。而它既包括从解剖生理特点界定的先天遗传素质,而且也包括主体的发展能与教育因素的现实素质。但是素质教育不是教育的分类,而是一种指导思想,而且一种教育观念,是适应社会、改造社会所需要的全面的素质,即思想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和生活技能素质。素质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素质与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这是现代社会的每一个体所必须接受的基础教育。

二、小学体育贯彻素质教育的紧迫性和适应性

素质教育的教学思想已经很早深人到了各发达国家的体育教学的工作之中。但是在国外他们则以尊重与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社会人际关系的交往能力等等;但是在我国,则表现为有看共性轻个性、重技术轻理论,强调纪律严明忽视轻松活泼,强调一板一眼的教学秩序忽略灵活多样具有实效的教学形式。可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我国的小学体育已经早以显得越来越不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体现在了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与教学方法相对滞后。而在世纪之交,如何才可以构筑出面向21 世纪的可持续发展的小学体育,如何才可以主动适应跨世纪人才的培养,这是才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与研究的问题,且有十分紧迫的时代挑战性。

三、当前我国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传统体育教学观和应试教育对小学体育教学影响

根深蒂固。可以说长期以来,在小学的体育教学中,由于受到了传统体育教学观和应试教育影响,总是片面的强调以传授体育知识与技能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从而限制了学生的独立性活动,与此同时也忽视了对学生的体育能力的培养。而这种教育模式虽说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的有限的范围之内适应了时代的需求,但是却更多地造成了人才的培养的片面性,从而形成了一定的发展隐患。其原因是很多方面的,第一是素质教育理论如何向素质教育转变的研究不够,其中缺乏中间环节,而且没有形成以终身体育为主线的素质教育模式。第二是小学体育教育行政与业务指导部门监督指导的不力。

(二)小学现行体育课程的有些教学内容重点不够突出、且层次无区别、针对性也很差。

现阶段的小学体育教学的大纲很多内容都是用强调传习运动的技艺为中心,但是大多数活动的项目缺乏终身受益的内容,因此这不能说是适应成年后的运动,而且使得不少的学生在成年之后,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也是有减无增。教学的内容安排,基本上选用了田径、体操、球类等运动项目的分类方式与直线式、间隔式与混合式的排列方式。

(三)教学方法过于陈旧,课程设定也不合理。在当其它的课程开始普及到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先进教学手段的时候,但是体育的理论课的教学,还是停留在一块黑板与一张嘴和一支粉笔上。因此,实践课的教法往往满足于讲解和示范法,完整和分析法,重复练习法和游戏与比赛法等系统的教学方法,而且一些新教学方法比如发现教学法、程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似乎还也没有被大部分老师接收。考核方法竞技化。

四、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一)转变教育思想观念,确立小学体育素质教育的目标框架体系。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转变教育观念,而课程改革就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之一,这首先要从主管教育部门的领导、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进行自上而下的教育思想转变,把重智轻体真正落实在德、智、体全面发展上来。二是体育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确立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育素质教育才能收到实效。

(二)优化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内容。(1)要符合小学生心理和生理特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乐学、愿学并从中得到快乐,同时学会一些简单的健身方法,选择体育教学内容要体现出兴趣性和实用性趋势。(2)教师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少些干预,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锻炼。在准备部分教学中,可开设一个“你自选”小栏目,即让学生分成若干组,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自主选择准备活动的内容。甚至可以打破固定分组的形式,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练习,自己编操,自喊口令等。

(三)教学方法要多样化,课程设置要实效化。在小学体育素质教育教学中采用下列方法较好,如能动教学法、发现教学法、程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与声像教学法等;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体育课程改革还可以通过增加课的次数和开设教学辅导课,这就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到阳光下,到大自然、到操场上去生动活拨地从事体育学习与锻炼,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增加体育经费投人,改善体育硬件设施。

五、结语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体育课教学注入了全新的理念和活力,新大纲、新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出台,大大地拓宽了原来体育课的学习领域,许多观点和设想冲击现行体育教学的弊端,为我国体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我们体育教师应尽快地进入角色,积极追求一种全新教学方式,来适应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高中;教育教学;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3-0011-01

面对着新的挑战,教育肩负着极其重要的使命,同时教育自身也必须经历一场历史性的变革。我以为,在全社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正是这一历史性变革中的重要环节。那么如何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实施素质教育,以下是我的几点看法:

1.改变教育观念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社会化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事业,现代化不仅是"物"的现代化,同时也是"人"的现代化 ,并最终取决于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最根本的就是要提高人的素质。我国目前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存在的腐败、道德滑坡、法制观念淡薄等现象,与部分国民的素质不高有着直接的联系。同时,我国的现代化不可能离开国际大环境孤立地进行,我们将长期面临激烈的挑战和竞争。中华民族要振兴、要发展、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把教育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素质教育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提高民族素质,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要转变教育观念。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全面提高,积极推进义务教育普及。在义务教育阶段要淡化选拔意识,要承认受教育者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调动个体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使自身个性得以充分发展,使整体素质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改善和提高。

2.面向全体学生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实施素质教育,关键要面向全体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学会思维,学会学习,学会做人。教师在课堂上起主导作用,而真正的教学主体是学生。在课堂中应以兴趣为前提,体会学生的学习情感,让兴趣贯穿课堂45分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能单靠教师讲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去"悟"。当然,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这要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让学生走出"观众席",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师生合作学习,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一切为了学生。

学生的成长主要依靠自己的主动性,要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必须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积极主动精神,发挥学生个性特长。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以育人为本。强调学生的自主性,绝不意味着可以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放松学校的组织纪律。而是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前提下,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推动学生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质。

3.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只有通过课堂教学,才能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因此我们必须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3.1 由听教师"讲"向指导学生"学"转变,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提高了。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凸现出学生的主体性,不仅可以切实改变以往学生对政治感到枯燥无味的状况,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2 由"传授知识"向"目标激发"转变,用目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受到某种刺激,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需求的欲望,进而形成学习的动机。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系统中重要的动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没有学习动机,就不会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而要靠教师在师生的交往中去激发、去培养。

3.3 由"教师提问"向"学生提问"转变,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好问题,在问的过程中学习。这种方法,往往是教师花了很长时间准备,学生学习的效果并不是十分明显,也较难激发学生的兴趣。而采取学生提问的方式使学生从被动的回答到主动地寻找问题,有利于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也有利于课堂教学气氛的活跃,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

3.4 由"教师小结"向"学生表现"转变,一节课内容学完,教师一般都要对本课知识进行小结,在小结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知识的重复,这时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效果自然也不会好。我们应该让学生主动地把这一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从而使他们更好地巩固学到的知识。

4.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能够营造良好的氛围,开展多种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学术的、文娱的、体育的活动,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校园文化的熏陶,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4.1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是老师给了我们文化知识的启迪,使我们从无知到有知,从幼稚走向成熟。老师给了我们知识的雨露,需要的是我们全身心的接受,珍惜老师的付出,尊重老师的劳动。师生互敬互爱,从而打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4.2 构建和谐校园需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关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让他们感受到和谐校园的温馨。保持良好的心态,宽容带待人,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换另一颗真诚的心。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从而打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4.3 构建和谐校园需建立需要建立好的学风、好的校风。我们要倡导一种蓬勃向上的团队作风,一种脚踏实地的学习精神,将学风建设的目标指向"理想、团结、自强、成材"。一种团结奋进的班风和刻苦勤奋的学风能促使个人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好的校风如春风化雨,不声不响地吸引每个学子奋勇向前,为了理想而努力拼搏。校风积极向上,从而打造和谐的教育氛围。

4.4 构建和谐校园需建立诚信、文明的作风。同学之间相互信任、坦诚相待。考试时坚决杜绝舞弊现象,用诚实和实力给自己和老师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作风严谨、文明,从而打造和谐的校园文化。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尊重学生个性、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们教师责无旁贷的使命。

参考文献

[1] 《高中新课程:教学管理创新细节》,陈文、马立、宋乃庆 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