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的核心范文
时间:2024-01-02 17:43: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园教育的核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开展起来。我国在教育中,也顺应了发展趋势,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起来,强调信息技术不仅仅是课堂教育的辅助工具,强调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教学体系。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整合,要发挥信息技术对于幼儿学习思维的启发作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的收集和共享优势,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学习等学习模式,实现以教师为主导的学生自主课堂。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整合,不只局限于中小学教育领域,在学前教育中也有良好的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和计算机辅助学习(Computer Aided Learning)的运用,教学水平明显提高。计算机辅助教学主要利用计算机智能化运算、高速化运算、图形化运算等技术,辅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难点问题,这体现了信息技术和教师教学的良好整合。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让幼儿受教育个体成为教学关系中的主体,教育发展中心由教师转移到了幼儿,这对传统的信息教育整合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辅助学习也就因运而生。
我国幼儿早期教育起步较晚,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整合也就缺乏一定的技术支持,现阶段绝大多数引入了信息技术整合机制的幼儿园,也多处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阶段,也就是停留在以教师为主的教学体系中。说到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整合,无非就是简单的课件制作,动画展示等浅层的计算机技术应用,通过观察和分析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单纯的认为使用到了多媒体技术就可以说将信息技术和教育整合起来,这样的做法是片面的。这也正反映了现阶段幼儿园办学对信息技术整合内涵理解的不深入,对于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整合方案也是一知半解,简单来说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整合没有一个良好的指导方针,使得教育整合工作缺少有效性。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整合,实质是传统教育体系和思想的革新,单单引入计算机技术是不足以提升教育水平的。随着计算机辅助学习概念的引入,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教学的整合要以“整合”为工作重点,学科教学目标作为探究的方向,通过研习幼儿教育及幼儿学习的特点,通过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途径整合,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利用的整合等,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每个教学环节,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整合。
2 信息技术助幼儿园教育一臂之力
2.1 幼儿园信息化管理整合
(1)要实现幼儿园教育和信息技术的完整整合,要从信息化管理办学入手。在幼儿园管理层实现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帮助管理人员更加高效的管理园内事务,后勤工作,教师联系,家长沟通,视屏会议等多项工作;与此同时,建立园内数据库也是十分有必要的,教育工作资源数据库,学生情况数据库,办学班级数据库,课堂教学内容共享平台,幼儿成长档案数据库等,这些大数据存储手段能够让幼儿园办学信息更加有效的储存和利用,也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的根本要素。
(2)幼儿园教育还可以通过网络通讯与家长建立密切的联系。良好使用视频监控系统,多媒体触摸设备,视频会议平台等展示途径,向学生家长展示幼儿园的管理和教学工作,家长通过实时动态交互式展示平台了解幼儿园的特色课程,教学活动,体育保健等优势。另外,幼儿园网站的建设和网络博客的开设,能向家长打开更多的交流沟通平台,力求实现幼儿园和家长共同办学,有效沟通。
(3)教学环节的数字化与现代化。为了保障信息技术和幼儿园教育的有效整合,幼儿园办学体系的优化形成变得很有必要。以院长,教育管理主任,幼儿教学科研主任为核心,以年级班级教师为整合研究组,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整合网络。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整合确立了“德、智、体、美、劳”五维一体的教育研究组,设立专门的信息技术支持队伍,幼儿园的网络建设,课堂教学的信息技术支持都能得到专业的指导。数字化与现代化的幼儿园教育需要引进多种技术支持设备,可以开设独特的幼儿教育课程,如以触摸屏为主的电子绘画课堂,以体感运动感应器为主的电子舞蹈课堂等。诸如电子白板,网络覆盖设备,便携式平板电脑等基础信息技术教学设备,也能够很好的改善日常课程的课堂效果。
2.2 幼儿园信息化教育整合
(1)幼儿园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中,最主要的是实现教学理念的转变。现代化信息化幼儿教育,课堂教育重点从教师的教育方法转移到幼儿的学习方法;教学关系中以教师为重点转变为幼儿为重点;教学目标由教师教什么转换到学生要学什么。教师不再是幼儿课堂教育的“控制者”,幼儿的主体地位要得到根本上的提高,幼儿的需求才是课堂的需求,幼儿的感受才是幼儿园办学的重要目标。
(2)幼儿教育设计上的形式转变。幼儿在教育关系中的主导地位,决定了教师的角色,应当是学生的领导者和构造者。幼儿园教育要以幼儿感受为办学重点,幼儿想要在学中玩,教师就要想办法根据教学内容创建学生喜欢的活动,最重要的还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幼儿想要在学习中看的更明白,教师就要选择更加清晰的教学资料,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为主要目的;幼儿希望在课堂上能够更好的表达,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表达机会,要给学生更多的鼓励;幼儿在学习中希望明白其中的道理,教师可以引入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提供适合学生学习的多媒体材料,让幼儿在操作中有更好的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3)幼儿园教育要实现教育信息化,首先要认清信息技术的辅助要点。幼儿通过信息技术更好的学习,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更好的教。信息技术主要通过思维,表达,观察等几个方面帮助学生掌握技能,通过模拟环境,视听说多媒体,放大细节等方法辅助教师教学。电子白板和多媒体电教设备,能够达到传统幼儿教育达不到的效果,电子幻灯片展示,数字动画演示,以及白板互动演示,幼儿视听说软件等,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感悟,教师也能通过更多样的方式启发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信息化教学不单单是将信息技术生搬硬套,更不能为了要用而用,这样是没有目的的用,没有效果的用。信息化教学需要更加深入的探讨,为了达到怎样的教学效果而用,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怎样有效的用。所以信息化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教学活动安排和教学目标,将幼儿学习能力考虑在内,制定适合幼儿发展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整合策略。
教室多媒体设备中,聚光灯和放大效果技术,能够突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的观察;视听说多媒体设备,能够为幼儿提供三维立体模拟环境,学生的眼、耳、口得到更加有效的刺激,从而提高学生观察、理解和表达能力;网络,能够为课堂提供更加丰富的内容,也可以通过网络及时获取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实现动态教学课堂,满足幼儿的多种学习要求;照片和视频,是良好的记录介质,课堂活动中让幼儿的成果可以展示出来,幼儿再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时,可以很好的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实现了课堂教育以幼儿成果为中心的目标。
(4)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教育整合的有效策略。幼儿园教学改革中,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为重点开展工作研究,进一步总结出有效性教学模式。首先,幼儿园教育活动准备阶段,要良好利用网络资源共享平台,收集充足的活动资料和信息,并且从教师的角度,深入学习和研究这些教学资源和信息,实现符合实际条件的教学安排;其次,教学活动中,要突出教学设计的重点内容,也就是活动重点,往往要突出针对学生各项能力的启发和培养,让幼儿在活动中有目标的学习;在教学设计中,要注重幼儿兴趣的激发,可以通过动画,互动软件等方式,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之后,再通过相关性提问,让学生进行思考,给学生更多的表达机会,表达也是幼儿学习思维的体现;课堂教学中还要重视幼儿对知识的感悟,视听说三维感官刺激是很好的选择;最后,教学活动完成后,要让幼儿进行及时的反馈,“喜不喜欢这样的活动呀?”“大家从动画中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呀?”这样的问题有利于总结教学经验,经验分享的过程也让幼儿更好的学习。
利用多媒体焦点作用,将教学重点和难点突出,这样的突出不同于教师语言强调,信息技术的突出作用更加直接,思路也更加清晰明了,学生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利用多媒体交互功能,让重难点内容得以巩固,触摸交互设备让学生真正动手操作,幼儿通过过程的感悟,更有针对性的锻炼。比如通过拼图软件,或者“对对翻”的游戏,让幼儿动手完成,记忆和逻辑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强化。
篇2
1 利用大自然开展科学教育
大自然是美丽而神奇的,是一部真实、丰富的百科全书,蕴藏着巨大的教育财富,它向幼儿展示了具体、形象、生动的学习内容,能够唤起幼儿对自然的求知和探索,为幼儿获得基础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提供了天然的场所。
教师以大自然、大社会为课堂,组织幼儿外出参观、春游、远足活动,积极带幼儿走出园门,让幼儿接触生动活波的生命世界。来到花园,幼儿与自己的小伙伴一起在花丛中捉蝴蝶,找蜜蜂,他们会发现每一片树叶都不同,每一朵花儿都绚丽,从而激发热爱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意趣;来到田野,老师与幼儿一起在田间散步,一起来到菜园里,找找丝瓜、黄瓜,比比他们的不同;麦子成熟时,麦田里一片金黄,让幼儿看看麦子像什么?摸摸有什么感觉?找找麦穗里藏的是什么?在幼儿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也往往蕴藏着科学教育的契机。
教师以季节为线索,带领幼儿参观、游览、观察,引导幼儿感受由于季节变化带来的动植物变化、人们的生活变化等。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也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可以带领幼儿来到公园、来到田野,感受生命的美丽,看农民播种,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夏天是个多鱼的季节,带着他们隔窗观察下雨的情景,听听雨的声音,看看直的雨丝和被风刮斜的雨丝。带孩子到海滨戏水玩耍,采集形态各异的贝壳,探索贝壳的花纹和形状;和他们一起玩沙堆游戏,感知沙的特性。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教师与幼儿采集落下的果实和树叶,记录果实的名称和形状,开展“果实找妈妈”的科学小游戏,引导幼儿将树叶夹干,制作精美的书签。冬天带幼儿感知气温的不同和风的变化,观察、记录天气情况,以及风力与风向、温度情况,将天气预报与实际天气进行对比,掌握当地气候的明显特征。当幼儿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解除自然,与自然环境进行对话时,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被激发了,观察力、探究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 家庭中的幼儿科学教育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幼儿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成功 的家庭教育,离不开家园的密切联系和积极配合,在注重“资源共享”的信息时代,挖掘、利用家庭丰富的科教资源就显得极为重要。
家庭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是家长利用家庭教育的资源,在家庭生活中有意识、有目的地指导幼儿通过自身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观察、探索,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教育活动。家庭教育不同于正规教育机构实施的教育,它以亲情为纽带,渗透在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遇物则诲,择机而教”是其最大的特点。幼儿可以全身心放松地进行各种探索活动,最大限度地解除了外界给予他们的压力和紧张感。家庭教育一般没有固定模式,不受时间、地点、场合等条件的限制,在休息、娱乐、闲谈、家务等活动中都可以进行,因此,它具有幼儿园、学校教育无法比拟的教育优越性。
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首先,应该让家长了解幼儿科学教育不等同于知识教育,其目标不仅包括幼儿要掌握粗浅的科学知识和经验,还要掌握初步学科学的技能、方法,发展幼儿热爱科学的积极情感与态度。从某种意义上讲,爱科学的情感、态度及创造性的思维方法甚至比知识更重要。其次,应该让家长理解幼儿不是被动的“接受器”,二是主动的探索者。这就需要家长要充分利用周围环境或为幼儿创设条件,提供物质采莲,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内容,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地参与、指导幼儿开展各种科学探索活动,帮助幼儿主动获取粗浅的科学知识和经验,学习学科学的方法,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挖掘家庭科学教育的资源,培养幼儿的科学素质。在书桌下或者房子的一个角落等固定的地方,有序地摆放一些既安全又卫生的材料,为幼儿提供探索的材料和空间。如投放一些小瓶、小盒、电线、灯泡、放大镜、圆头剪刀、坏玩具等,让幼儿尽情地“摆弄”这些物品,通过操作这些物品去观察和想象、发现和创造,以此最大限度地满足其好奇心、探索欲。同时,家长可以作为合作者、指导者的身份参与幼儿的活动中。如可以作为“顾客”、“小修理工”的身份参与幼儿的“科学含量”,并对幼儿的“奇思妙想”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培养幼儿良好的探索、操作习惯。
家园互动开展幼儿科学教育活动。首先,搭建家园互动合作平台。幼儿园采用讲座的形式向家长宣传家园合作工作培养幼儿科学素质的重要性,通过科技教育宣传科技常识及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的方法、途径。老师还可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采用“家园直通车”、“家园联系栏”、“家长信箱”等形式,搭建教师、家长之间交流信息和经验的平台,达到共育的目的。其次,请家长为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提供教育资源。如教师设计“认识春天”的活动,可以事先布置幼儿利用双休日和家长一起到公园或者绿地去观察春天,找一找春天的变化,找一找哪些花儿开放了,哪些树木已经长出绿叶,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将观察的景物记录下来,带到幼儿园,或者将幼儿和家长在周末郊游中捉到的小蝌蚪、小鱼等带到幼儿园,然后请幼儿们带活动中来述说自己看到的春天等。
3 幼儿科学教育的社会资源
3.1 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主要是能够对幼儿园科学教育有所帮助的各种任务,包括专家、职业人员及家长。专家能够接受教师和幼儿的咨询,解答他们的问题,提供科学、可靠的专业信息。如上海在“2008年上海市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科学教育推广项目工作会议”上,推出了上海市未来5年的未成年人科学教育项目方案。该计划规定,动员中小学生(幼儿园)师生提出科学问题,筛选具有代表性的100个科学问题。由科学家解答并形成数字化文本,为广大师生提供参考;收集100个国际最新科技热点和难点问题,结合中小学(幼儿园)师生的需求和接受水平进行介绍,形成数字化文本。这份5年计划文件的出台,将有助于把上海市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教育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提高上海市未成年人的科学素质。
3.2 材料资源
材料资源主要是指科学教育中所需要的各种物质材料。它们既可以是家长的贡献,也可以是社会机构的捐助。是一些不花钱的物质材料,在幼儿园中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3.3 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主要是指幼儿园意外的自然环境,如公园、郊外、田野、树林、绿地等。
3.4 组织资源
组织资源主要是指一些社会组织和机构,如科学博物馆、天文馆、科技馆、海底世界、养鸡场等,它们也能为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提供帮助。
3.5 信息资源
篇3
2013年3月20日,我怀着对革命摇篮无比崇敬的心情及带着我园该如何教育好孩子们的重托来到了“江西省教育厅教师培训中心----井冈山八角楼”培训学习。感谢教育厅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优越的学习平台和机会,我受益匪浅。
教育厅的领导强调了本次培训的重要意义,安排了培训的重要内容。其次聆听了各位专家的专题报告。他们的精彩讲解,让我感慨很多,体会较深,收获颇大。作为学校第一负责人,在时刻敲响安全警钟的同时,更要明白,如何去思考和管理。尤其是依法思考和依法管理及处理安全事故,不断强化危机意识。在此,就如何做好学校安全工作,寻辟安全途径谈一点初浅的感悟:
一、寻求最佳化的教育时机
二、探索多样化的教育形式
三、采用生动化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
保护他们的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生命大于天,时时要警惕,确保校园安全,我们责任在肩!四天来,我在此学习,深刻地感受到教育厅领导专家对学前教育的发展是莫大的关心和重视。
听了陈蔚处长的“学前教育政策解读 ”,我领会到安全意识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不折不扣地依法依规科学管理好,建设好,发展好我园。听了廖处长的讲座,懂得了如何处理幼儿卫生保健及幼儿意外伤害事故,严格履行园长职责,有效预防幼儿园食品卫生事故的发生,保证幼儿园安全。同时加强幼儿园的安全管理,防范于未然。卢筱红幼教专家对《指南》的解读,更丰富了我的幼儿专业知识。要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为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名了具体的方向……
总之,在井冈山这几天的培训活动中,我不仅生活学习快乐,更为重要的是让我感受到领导专家的讲座内容详实、态度亲和、工作认真、严谨高效、互动精彩,让我印象深刻。
我决心把这次培训学习的内容和精神带回我园,组织我园教师进行学习讨论,共同分享江西省教育厅领导专家讲座的精彩内容。逐步的把素质教育“移植 ”到家长的观念里,从而慢慢的从小学化教育转向《指南》上说的那样,还孩子们一个快乐的花样童年。
把安全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以积极的态度创建一个平安和谐的幼儿园,这就是我的心愿,也是我这次井冈山之行的所思所想。
抚州市金溪县清华园艺术幼儿园
篇4
民间游戏的三个“有利于”
有利于幼儿动作发展。民间游戏种类繁多,对幼儿身体发展起着多方面的作用。“跳皮筋”、“荷花荷花几月开”“跳绳”“箩卜”“城门几丈高”等等游戏能促进幼儿走、跑、跳、钻等大肌肉动作的发展;“抓包”“弹球”“跳格子”“背月亮”“吹羽毛”“弹蚕豆”“翻绳”“夹弹子”等游戏,能发展幼儿小肌肉群和手眼的配合协调;“抽七打八”“踩高翘”等游戏,能训练幼儿的平衡能力,使幼儿身体匀称和谐的发育。
氛围宽松,利于幼儿全面发展。民间游戏内容简单,易学易会,其附载的童谣儿歌一般都比较生动具体,形式也非常活泼、轻松,儿童在游戏中边玩边吟唱,情绪较为明快,始终处于欢乐之中。这对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具有特殊的价值,尤其对于胆量较小的小班幼儿,他们可以在没有心理压力,放松状态中,大胆表达,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简便易行,利于活动组织开展。首先,幼儿民间游戏的开展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它一般不受时间、空间、人数、年龄等条件的约束,不要求有整块的时间,也不苛求场地的大小。其次,幼儿民间游戏使用的玩具十分简单、廉价,一般都来自日常生活和自然的材料及半成品,甚至没有玩具也可以用替代物。如几颗干核桃,几个小沙包等等。由于这些材料没有固定的形式,不表现某一具体的物品,儿童在游戏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象,随意将材料进行加工和改造。有的游戏甚至只用幼儿的手、脚或身体的某些部位、某个动作就可以进行。
有利于幼儿主动性的提高和创造力的培养。民间游戏是幼儿主动性发展的有效途径,能使幼儿在活动中的主动性提高。幼儿参与游戏需要与人合作,须在活动中及时调整自己的动作及行为,注意吸取别人的成功经验,学习同伴的长处,判断同伴的失误,学习的主动性逐渐形成。另外,幼儿在活动中不断尝试新的动作,变化新花样,探索新玩法,做到一物多玩,推陈出新。如用废旧轮胎取代了过去的“滚竹筒”游戏中的材料,在活动中,有单独玩的有与同伴合作玩的,玩出了许多让人意想不到的新玩法。“一方小石子,一片小天地”,足见,孩子的创造力是永无止境的。
民间游戏应用的三个方法
运用组合法、拓展法、发散引导法,将民间游戏在内容上进行适宜的改编与创新。
所谓组合运用法即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游戏或两个不同的动作技能,通过组合或重组设计出一个新的游戏并加以运用。组合可以是任意的,各种各样的事物或游戏都可以进行组合并运用。例如:不同的游戏材料可以进行组合;不同年龄班的幼儿可以进行组合;不同的动作技能可以组合;不同种类的游戏可以进行组合。不同的游戏方法或步骤可以进行组合;不同民族的游戏可以进行组合。在游戏的开展过程中可以是简单的联合、结合或混合,也可以是综合或化合。根据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如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把“石头、剪子、布”“抛纸球”“跳格子”这三个游戏组合在一起,并由幼儿和教师共同制定新的游戏规则。
拓展法是根据具体游戏的具体内容,在保持原有游戏结构完整的基础上,对其游戏的整个内容进行适宜的拓展,如“木头人”游戏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但由于其游戏的童谣内容虽有情趣却不太符合当代幼儿的精神,就需要将童谣进行改编并将整个游戏的内容作相应的拓展。
发散引导法是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状况,引发其根据一个游戏项目发散想像出不同的游戏内容,如幼儿在“滚铁环”的游戏中,教师就可以积极鼓励和引导幼儿,发明出铁环的不同玩法。这些方法的运用,使幼儿民间游戏的内容更为丰富和灵活,更受孩子们的喜欢。
民间游戏的形式进行改编与创新
在游戏的组织上,可以采取把一些不同类型的游戏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方法,如把“小老鼠上灯台”这个童谣说唱游戏,改编成体育游戏。
在游戏人员的参与形式上,有些游戏可以采取混龄游戏的方式进行,如在开展“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时,在小班幼儿扮演小鸡的情况下,可以让小班幼儿去请中大班的幼儿分别扮演老鹰和鸡妈妈。
在游戏材料的投放形式上,在尊重幼儿选择的同时,以投放天然的和半成品材料为主。并要尽力为幼儿创设轻松愉悦的环境,使幼儿能自发积极地动手动脑,让其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发现和制造出新的玩具,并制定出新的游戏规则与玩法。
创设区域,丰富幼儿游戏内容
为了使民间游戏资源能与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有机结合,可在各区角投放充足的民间游戏材料,让幼儿能在常态下,随意自如地开展各民间体育游戏、民间智力游戏、民间美术游戏、民间童谣说唱等。如在益智区投放“翻绳”、“七巧板”、“找东西南北”等各种民间游戏;在科学探索区投放“捻捻转”、“绕饶转”、“抽陀螺”等游戏材料;在美工区增加泥塑、剪纸、编织(如中国结)、棒针十字绣等材料;在音乐表演区投放彩绸、绸扇、民间小乐器、服装等;在体育区投放高跷、沙包、皮筋、跳绳等。此外,还可以建立民间游戏玩具展示区,在展示区里摆放一些毽子、梅花桩、高跷、独轮车、风筝、风车等游戏玩具,既方便幼儿认识民间游戏,又可让幼儿随手可取,进行活动。
例如:拾子儿游戏:在区域活动中投放了拾子儿游戏材料(光滑、均匀的小石子),带孩子们一起玩。开始,他们没有太高的准确性,所以几个孩子有些灰心,看到这里,我开始加入他们的游戏中,先引导他们做一个拍桌子的动作进行单接游戏,让孩子们观察其中的细节,直到从他们的眼里看到信心,我才开始故意装做接不着或抓不住,以此来激励孩子们积极参与,让他们对游戏更感兴趣,后来,终于有个孩子说:“老师,
下转第079页
上接第065页
让我来!”我也鼓励说:“真是勇敢的宝贝,你一定比老师还棒!”孩子们听到我对他的赞扬,都纷纷举着小手说:“老师,我也会!”我便说:“好好好,我们先看这个小朋友玩一次,等一下我们一个一个来玩好吗?”,于是这个孩子在大家的关注下开始了拾子游戏,一会儿工夫就熟练了,这样不时地为他们鼓掌。使孩子们和家长们在共娱、共乐中增进情感,回归自然!
整合资源,提高游戏的影响力
篇5
为促进城乡各类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提升学前教育发展水平,特建立城乡幼儿园互助共同体。以共同合作、共同学习、共同探索为原则,构建一体化发展的区域性研究学习模式,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使园际间达到优质资源互补共享,不断提高全区学前教育的整体水平。
二、组织设置
互助共同体分设八个片区,每个片区下设核心幼儿园和成员幼儿园。核心园一般为省级示范性幼儿园,由幼儿园申报,经教育局批准后组建。辖区内各级各类幼儿园和淳安挂钩结对幼儿园均为成员幼儿园,由教育局根据各类幼儿园的分布和分类情况,划分片区,协调
安排。
片区一经确定,原则上两年不变,新建幼儿园随时增补。每个片区片长原则上由核心园园长担任,并以核心园园名命名片组名称。
三、工作目标
1、促进幼儿园管理水平的提升。在幼儿园管理方面加强合作,建立共同体内幼儿园管理互通平台。
2、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构筑教师沟通、互助渠道,搭建对话平台,实现教学上交流,培训上同步。
3、促进教科研水平的提升。共同开展教育研究活动,成员幼儿园以项目合作的形式参与核心园牵头的教科研活动。
4、促进保教质量的稳步提升。关注各幼儿园发展动态,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促进不同层面幼儿园的共同提高。
四、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建立城乡幼儿园互助共同体是促进*区幼儿园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区10年的城乡挂钩结对工作的延续和发展。建设幼儿园互助共同体,旨在通过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提高保教质量,促进共同发展。各幼儿园要抓住机遇,借势发展,做到全面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实现幼儿园各项工作全面提升,协调发展。
2、加强领导。互助共同体幼儿园要健全网片组织,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相关工作制度,切实落实各项任务,提高工作实效。各核心园要按照业务主管部门的工作要求,建立帮扶管理网络,落实责任部门和联系人,负责落实对成员幼儿园的指导工作。
3、核心示范。核心幼儿园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在保持自身高质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经验,在教学质量管理上发挥示范作用,加强对成员学校的指导和支持。建立指导交流制度,全面开放学校教育资源,吸纳成员学校教师共同参加教研活动,积极派出教师交流先进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方法,促进各成员单位的共同提高。
4、讲求实效。互助共同体要扩大园本教研、教师学习的范围,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共同研究解决教育教学、管理的实际问题。区域性共同体活动每学期不少1次,帮扶园活动不少于2次,并通过不同形式进行辐射,加快互助共同体成果的推广。
五、措施保障
1、为确保互助共同体工作的顺利开展,各成员幼儿园要为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条件,创设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并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篇6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核心素养;认知规律
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是不以成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教师应该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让每个幼儿都能愉快地度过童年生活。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的培养应从小抓起。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多媒体教育和网络媒体在幼儿园保育教育活动中发挥着日益巨大的作用,两者的融合是幼儿教育时展的需要。实践证明,电化教育和传播媒体呈现的生动形象的视频、动听的音乐、美轮美奂的画面,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因此,幼儿园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幼儿教学活动,唤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内在动力,让幼儿积极探索并参与游戏活动,进而达到培养幼儿终身学习态度和能力的目标,提高幼儿的核心素养。本文对如何巧用信息技术,培养幼儿核心素养进行探讨。
一、巧用信息技术,精心呵护幼儿好奇心,激发幼儿学习探究兴趣
幼儿的年龄较小,各方面的能力都不强,兴趣易转移。教师必须找到正确的方法,利用新奇和独特的东西来呵护幼儿的好奇心,并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幼儿是用形象、色彩和声音来思维的。信息技术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幼儿思维的发展。多媒体课件呈现的生动的视频、动听的音乐和美丽的画面迎合了幼儿不同的感官,更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可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儿童往往会被鲜艳的色彩、美丽的风景、有趣的情节所吸引,从而进入一种自觉的学习状态。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例如,科学活动本身就很无聊,但使用信息技术就会变得有趣和生动。课件“植物之母有道路”介绍了种子的传播方式,幼儿可边看课件边探究,大胆猜测,大胆交流表达。多媒体课件具有图像生动、信息刺激强、时间和空间广的特点,让幼儿可以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探索植物母亲的奥秘。
二、巧用信息技术,丰富主题活动,促进幼儿核心素养的形成
教师必须注意领域和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协调发展。幼儿核心素养的培养应与主题活动有机结合,因此教师要捕捉幼儿核心素养发展的机会,视线与幼儿对接,围绕核心素养生成课程。主题活动是幼儿园的主要活动,是实现幼儿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主题活动集成了图形和音频图像,生动直观,深受幼儿喜爱。例如,在开展三八节主题活动“妈妈我爱你”的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信息平台让妈妈说心声,并将其中好的部分收集起来作为课件内容。开展主题活动时,幼儿在多媒体音乐、动画、录音的熏陶下,感恩之心油然而生,纷纷诉说妈妈的辛苦,表达对妈妈的爱,为妈妈制作礼物。幼儿的这些活动,教师一一记录下来,制成微视频,放在家园共育群里,使主题活动得到进一步升华。
三、巧用信息技术,开展区域活动,助推幼儿核心素养发展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的一种重要自主活动形式,也是提升幼儿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大多数幼儿自主学习和游戏都发生在区域活动中。在活动期间,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材料,与相同兴趣的幼儿结为游戏伙伴,共同制定规则,合作完成游戏,在区域活动中培养核心素养。教师应从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出发,研究信息技术在区域活动中的应用,让幼儿选择符合自己兴趣和需求的学习方式,使信息技术成为幼儿独立学习的有力支持。例如,在语言区域,教师过去常常使用语言或插图来帮助幼儿理解。现在,教师不仅提供适合这个年龄段幼儿的各种书籍,还提供有关这些书籍的视频和音频资料。这样,幼儿选择的机会就多了,将更积极地学习,获得所需要的知识。再如,幼儿喜欢编织,对墙上的编织图示,有些幼儿依然学不会,希望教师手把手指导。因此,教师将编织方法和整个编织过程制作成微课,让幼儿观看。教师根据幼儿的接受能力放慢演示速度或解释速度,以便幼儿可以仔细观察。这些活动,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和审美能力。在区域活动中投入适当的信息技术资源,为幼儿提供了独立学习的空间,为幼儿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可以促进幼儿自我学习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幼儿核心素养的发展。
四、巧用信息技术,点亮一日活动过渡环节,培育幼儿核心素养
幼儿的核心素养不是高大、形而上学和空洞的概念,它存在于教师和幼儿之间的每一次积极互动中。因此,在幼儿一日生活中,除了主题活动、区域活动这些环节,一些过渡环节也很重要。例如,在餐前、离园前以及生活活动的过渡环节中,幼儿处于一种激动、兴奋的状态,常常容易出现打闹、争执等问题,需要教师经常关注和指导。事实上,这些活动的过渡环节也是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好机会。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利用一些音乐、故事、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营造温馨的氛围,让幼儿在一日活动过渡环节中培养核心素养。教师可将一些行为规范以小动画的形式在过渡环节反复播放,让幼儿在观察和模仿中学会知识,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得生活能力和社会认知发展。利用多媒体优化环境创设,可使“生活提示”不再枯燥,使幼儿园一日生活的过渡环节不再单调,增强了幼儿实践操作的兴趣和热情,使幼儿的核心素养得到了培养。
五、巧用信息技术,开展家园共育,培养幼儿核心素养
篇7
关键词: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 指导理念 专业知识 能力结构
自2011年底教育部出台《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以来,部分学者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了解读,例如:李季湄、夏如波解读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1];虞永平解读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专业化理论基础[2];庞丽娟从研制背景、指导思想和基本特点三个方面对《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进行了解读[3];秦金亮探讨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功能定位问题[4];郭亦勤则从专业化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对《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进行了解读[5]。虽然上述解读已经较全面,但很少有研究者关注到《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对幼儿园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所具有的意义,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核心问题。
一、《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在我国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政策中的地位与价值。
从1903年湖北幼稚园附设的女学开始算起,我国的幼儿教师教育已经有100余年的发展历程,期间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而这与党和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是密不可分的。
1950年代,教育部先后颁布《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试行草案)、《幼儿园暂行规程》(试行草案)及《关于组织幼教工作者收集和总结经验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广大幼儿园教师在上述政策的指引下,结合引进的前苏联学前教育理论与我国的学前教育实践,不断探索与改进幼儿教养工作,创造、积累了许多优良经验。这在当时,对改变学前教育观念,提高学前教育质量,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979年颁布的《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强调幼教工作者应该热爱幼教事业,并对教养员和保育员提出具体要求;1983年颁布的《关于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几点意见》明确提出了农村幼儿教师所应达到的基本条件,即思想品德好、热爱幼教事业、具有初中以上教育程度且身体健康;1996年颁行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进一步明确了幼儿园教师所应具备的条件和要求,强调幼儿园教师应当具有幼儿师范毕业程度或者经过教育行政部门合格考试,应该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爱护幼儿,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文化和专业水平,品德良好,为人师表,忠于职守,身体健康。2001年颁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从政策层面充分肯定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地位,指出幼儿园教师是对儿童一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专业人员。此后先后出台的《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及《关于规范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养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幼儿园教师培养的目标、层次、途径,以及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等问题,极大地促进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
通过对上述政策文件的回顾与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并不是凭空冒出来的,而是一以贯之的,是对上述文件在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总结与深化,是对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更高层次的要求,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有更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确立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导理念。
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不是漫无目的的,也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在一定的科学理念指导下进行的一种专业成长过程。在当今价值观日益多元的社会中,确立科学发展的指导理念,直接关系到幼儿园教师自身的师德素养与专业发展。因此,确立科学合理的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指导理念对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就明确提出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导理念,即“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与“终身学习”。
其中,“幼儿为本”是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所应秉持的核心理念,指的是幼儿园教师在自身的专业成长过程中,应特别注重树立“珍惜幼儿的生命,尊重幼儿的价值,满足幼儿的需要,维护幼儿的权利,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全面发展[6]”的理念,并用这种理念指导自己的专业成长和教育教学实践。“幼儿为本”理念是在新形势下确立的指导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与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教育中的体现与落实,每一位幼儿园教师都应该敏锐地意识到社会变革所带来的理念更新,并且做到用理性的自觉去面对,不断提高自身对学前教育、对幼儿的认识与理解。
“师德为先”是指幼儿园教师在开展幼儿教育、教学活动时,将师德放在首位。这就要求幼儿园教师在自身专业发展时,牢固树立“师德为先”的指导理念,特别注重加强自身的师德建设,努力做到《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所要求的“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7]”。
“能力为重”是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所应秉持的一个基本理念。近年来,随着我国学前教育的迅速发展,幼儿园的课程体系已经从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这必然要求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结构与重点发生相应的改变,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与挑战。因此,在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应不断确立“能力为重”的理念,并在这一理念指导下,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专业能力。
“终身学习”是指导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又一重要理念。现代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作为对幼儿一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启蒙者和引路人,幼儿教师更应努力做到终身学习,在“终身学习”理念的指导下,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适应学前教育发展的能力。
三、《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明晰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结构。
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是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没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便成为无源之水,成为一种空洞的口号。因此,构建科学、完善的幼儿园教师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对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首先构建了完整的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结构,强调专业化的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三方面的知识,即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及通识性知识。这三种知识互相联系,共同构成了专业化幼儿园教师的知识结构体系。其中,幼儿发展知识是核心,主要包括了解关于幼儿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掌握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了解幼儿个体发展的差异及特殊需要儿童发展的差异等;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是关键,主要包括熟悉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基本原则,掌握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各种方法和知识,0~3岁儿童发展的知识和幼小衔接的知识,掌握了解幼儿的各种方法,以及安全应急知识等;通识性知识是基础,主要包括一定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幼儿园各领域的特点与基本知识、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及关于中国教育基本情况的知识等。上述知识共同构成了专业化幼儿园教师所应具备的知识结构,为幼儿园教师在知识方面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构建科学、合理的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结构是《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重要内容。环境的创设与利用能力、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能力、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能力、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能力、激励与评价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及反思与发展能力是《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所构建的专业化幼儿教师所应具备的核心能力。该能力结构直接明确了专业化幼儿教师所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对当前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存在的专业能力训练与专业知识结合不足、游戏实践教学能力差强人意、保教综合能力欠缺等问题有较强的针对性,为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提供了依据。
由此,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便有了发展的方向和依据,该标准对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四、《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指明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既包含对教育行政部门,幼儿教师培养机构,以及幼儿园的要求,又包括对幼儿园教师自身的要求。
(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可以通过深化改革、建立与完善制度来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
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来说,要通过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幼儿园教师准入标准,以及聘任、考核、退出等管理制度,切实保障幼儿园教师的合法权益,并依此促进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确保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专业化。
(二)幼儿园教师教育机构可以通过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方式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
幼儿园教师教育机构应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作为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不断加强学期教育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通过对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方式等的变革,提高幼儿园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能力素养,进而提升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能力和水平,促进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幼儿园可以通过园本培训等方式促进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
《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制定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加强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幼儿园教师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通过园本研修的方式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自主、主动地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提出,幼儿园教师应制订自我专业发展规划,增强自身专业发展的自觉性;应大胆开展保教实践,不断创新;应主动参加教师培训和自主研修,逐步提升专业发展水平。这些都是幼儿园教师提升自身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夏如波.《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学前教育研究,2012(8).
[2]虞永平.《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专业化理论基础.学前教育研究,2012(7).
[3]庞丽娟.《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研制背景、指导思想与基本特点.学前教育研究,2012(7).
[4]秦金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功能定位.学前教育研究,2012(8).
[5]郭亦勤.《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专业化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依据,2012(12).
篇8
园长是履行领导与管理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是对做一名合格园长的基本专业要求,也是引领园长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同时还是园长任职资格标准、培训课程标准、考核评价标准等的重要依据。如何准确理解《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对园长办学理念和专业能力的具体要求?如何在园长队伍建设和管理、园长培训中具体落实《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为此,本刊以两期“热点聚焦”专栏连载的方式,特约《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研制组两位主要专家――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王小英教授和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的秦金亮教授,对《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的文本精神和贯彻落实等问题进行系统解读和深入讨论,以飨读者。
【摘要】《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的制定秉持“先角色后职责”的方法论原则。幼儿园园长要承担三种角色,分别是领导者、教育者、管理者,每一种角色都有相对应的任务与专业职责。其中,领导者的任务是价值领导,专业职责包括规划幼儿园发展与营造育人文化;教育者的任务是教学领导,专业职责包括领导保育教育工作与引领教师成长;管理者的任务是组织领导,专业职责包括优化内部管理与调适外部环境。
【关键词】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核心内容;角色;专业职责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5)10-0003-06
为有效促进幼儿园园长的专业化发展,深入推进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2013年7月,教育部教师司委托教育部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承担《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的研制工作。经过短暂的筹备,2013年8月,中心正式启动这一标准的研制工作。整个研制过程包括现场调研、框架指标确定、内容起草与修改、专家咨询、后期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后的再修改等诸多环节。2014年底,中心终于完成了《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的研制工作。教育部教师司通过汇总各方面的意见,对标准文本又作了进一步的修改完善,并于2015年1月10日正式颁布了《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对幼儿园园长的专业化发展来说,《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的研制是一项具有奠基性与开创性特点的工作。《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的出台,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建设和管理幼儿园园长队伍,各级幼儿园园长培训机构开展园长培训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的制定秉持“先角色后职责”的方法论原则。褚宏启依据美国学者斯佩克对校长职业角色的分析,把校长角色界定为领导者、教育者、管理者三种,每一种角色都负有相应的任务与专业职责。〔1〕其中,领导者的任务是价值领导,具体职责包括规划学校发展与营造育人文化;教育者的任务是教学领导,具体职责包括领导课程教学工作与引领教师成长;管理者的任务是组织领导,具体职责包括优化内部管理与调适外部环境。《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内容框架的构建遵循“先角色后职责”的方法论原则,《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的内容框架与《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的内容框架保持一致,因此,幼儿园园长同样具有上述三种角色与六项专业职责。以下逐一加以阐释。
一、领导者――价值领导
幼儿园园长是幼儿园的领导者,是幼儿园发展的设计师与引导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幼儿园发展的方向。优秀的园长能够以战略眼光对幼儿园的发展作前瞻性、长远性、全局性的思考与设计,并能带领全体员工建立起共同的愿景与价值观。
作为领导者,园长的任务是进行价值领导。所谓价值领导就是运用核心价值理念,激励、团结幼儿园的全体员工,通过构建幼儿园发展愿景,创建幼儿园教育价值目标,使全体员工(乃至幼儿家长)认同这一价值目标,自觉接受幼儿园价值目标的规范,按照幼儿园价值目标评价保教行为,完成幼儿园教育任务的过程。价值领导的目的是促进幼儿园全体员工以及幼儿家长的个人价值认同与幼儿园组织的价值认同协调一致,以共同实现幼儿园的组织目标。价值领导包括规划幼儿园发展和营造育人文化两项专业职责。
1.规划幼儿园发展
园长有责任为幼儿园发展设计蓝图。从《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看,正确把握幼儿园的办园方向,充分认识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等具有的重要意义,准确理解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相关的法规,了解国内外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趋势,努力继承优良的办园传统,凝聚园内外各方智慧,以共同愿景为引领,科学合理地制定幼儿园的发展规划,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规划的有效落实是园长的基本专业职责。事实上,幼儿园发展规划的制定与落实就是园长办学理念的现实化过程,体现的就是园长对幼儿园发展的价值领导作用。
制订幼儿园发展规划,园长需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第一,了解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明确幼儿园的发展方向。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对幼儿园的办园方向作出了政策性规范,其价值取向就是幼儿园的发展方向。园长应当在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中寻找幼儿园的发展契机,有目的、有步骤地培育幼儿园的发展优势,有意识地克服幼儿园发展的瓶颈。第二,诊断幼儿园的发展现状,准确把握幼儿园的发展定位。诊断幼儿园的发展现状,可以运用SWOT分析法。SWOT分析法可以帮助园长确定组织自身的竞争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从而将组织战略与组织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结合起来。〔2〕园长可以通过与多方人员的合作以及归纳、对比的方法,对幼儿园的发展历史与现状作系统分析,一方面准确把握幼儿园具有的优势与存在的劣势,另一方面判断外部环境给幼儿园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从而准确定位幼儿园的发展方向。
幼儿园发展规划的基本结构通常包括以下四个部分:一是现实基础。包括:(1)幼儿园的发展历史与概况。(2)幼儿园的发展成就与优势。(3)幼儿园的发展劣势与主要问题。(4)幼儿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二是发展思路。包括:(1)指导思想。(2)发展目标,包括发展愿景、整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或是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3)办园理念,主要包括办园宗旨、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园风、园训等。办园理念不仅反映了一所幼儿园的主体信仰、精神气质和文化特征,而且构成了一所幼儿园绵延流传的理想支撑和精神动力,是幼儿园持续发展的灵魂。三是发展任务,包括文化构建、保育教育、队伍建设、内部管理、外部调适等。四是保障措施,包括组织保障、制度保障、条件保障、政策保障等。
幼儿园发展规划不能仅停留在文本上。园长要强化自己对幼儿园发展规划的执行力,明确完成各项目标的具体进程,责任到人,保障到位,扎实推进发展规划。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建立健全有关规划落实情况的评价与诊断机制,及时发现规划落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规划目标以及执行方式等,以确保幼儿园朝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2.营造育人文化
文化本质上是一种人类生存方式。人创造了文化,文化至少包括人类在物质、制度、精神三个方面创造的成果。文化也在塑造着人,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园长应当重视幼儿园文化在价值引领、目标激励、情感陶冶和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功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文化建设,将尊重和关爱师幼、体现人格尊严、感受和谐快乐作为幼儿园育人文化建设的核心,将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和游戏之中,综合运用环境陶冶、思想宣传、制度规范、活动渗透等方式,营造陶冶教师和幼儿情操的育人氛围和精神家园。
幼儿园文化是幼儿园特有价值观念及其指导下的活动形式与物质形态的总和,包括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行为规范、环境及符号等精神、物质、制度和行为等方面的内容。精神文化是幼儿园文化建设的灵魂,也是幼儿园最高层次的文化建设。幼儿园精神文化是幼儿园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并被全体员工普遍认同的价值取向和心理诉求,它是幼儿园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园长应营造积极向上、宽容友善、充满爱心、健康活泼的园风园貌。幼儿园的物质文化是幼儿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的规划布局、建筑风格、设施设备、物质材料等,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可体现出幼儿园独特的物质文化。幼儿园的制度文化建设是幼儿园文化建设的保障。制度规范人、约束人、强制人,文化激励人、教化人、引导人。园长应努力建设民主、科学、平等、高效的制度文化。幼儿园的行为文化建设是幼儿园文化建设的落脚点。行为文化主要是指幼儿园的教师和幼儿在保育教育、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形成的行为规范和习惯,是一种体现幼儿园价值观的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行为文化直接反映了幼儿园倡导的理念是否得到了有效的贯彻落实,制定的制度是否科学合理并得到了严格执行。
二、教育者――教学领导
保育教育是幼儿园的核心工作,园长应遵循幼儿教育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引领教师科学实施保教活动。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一个学校的领导只有把教学和教育以及研究和了解儿童这些学校工作中最本质的东西摆在第一位,他才能成为一位好的领导,成为一位有威信的、博学多识的“教师的教师”。〔3〕园长作为教育者,基本任务是进行教学领导。所谓教学领导是指园长为实现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优化教育教学系统,通过规划保教发展远景,制定课程标准,管理课程教学,视导评价保教活动等,以提升教师的保教品质和幼儿的学习成效的动态过程。教学领导包括领导保育教育工作和引领教师成长两项专业职责。
1.领导保育教育工作
领导保育教育工作是园长的中心工作,也是园长专业能力的核心体现。园长应当坚持保教结合的基本原则,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重视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熟悉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一日生活、游戏活动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方法,深入班级动态监控幼儿园保教活动的开展情况,科学指导教师实施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幼儿教育规律的保教活动,领导和保障保育教育研究活动的开展,不断深化幼儿园教育改革,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人类活动可以分为游戏、学习、劳动和休闲四种基本形式,它们分别是个体在不同发展阶段中的主导活动。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学习是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的主导活动,劳动是成年人的主导活动,休闲则是老年人的主导活动。〔4〕游戏之所以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是因为游戏是最适合学前儿童发展水平,并最能满足学前儿童需要的活动,能推动学前儿童实现最佳发展。学前儿童游戏具有三种功能,分别是生物功能、心理功能和文化功能。此外,学前儿童游戏还具有主体性意蕴。游戏是学前儿童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在自由意志支配下进行的一种主体性活动。学前儿童在游戏中获得的解放感、自由感,并不仅仅止于逃避现实或从现实束缚中挣脱出来的解放与自由,而是进一步朝向自身的“人性”的解放与自由。对于学前儿童来说,“我游戏故我在”。园长应当深刻认识游戏的重要价值,充分保障幼儿的游戏权,使幼儿在游戏中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园长还要珍视一日生活对学前儿童发展的独特价值。在一日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契机。融保教于一日生活之中,是幼儿园教育区别于中小学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日本学者津守真认为幼儿的生活可以分为三个领域:一是属于幼儿自己的独特的世界,幼儿凭借自己的力量开拓这一领域。二是幼儿与成人共同生活的世界,在这里,成人向幼儿传递文化。三是将课题带入生活的世界,这里的课题是成人与幼儿共同的研究课题,他们通过合作的方式来解决这一课题问题。〔5〕园长要引领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在这三个领域的平衡状态中丰富充实幼儿的生活。
2.引领教师成长
引领教师成长是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的关键。园长要积极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尊重教师的专业自,为教师身心健康提供有力保障。教师的发展不单是教学技能的提高,还包括心理的成长。园长应重视立德树人,培养优良的师德师风。在此基础上,园长要依据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规律以及不同水平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需求,采取不同方式与不同层次的扶助手段以及相应的激励机制,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习型组织建设与学习共同体的建立是园长引领教师成长的重要平台。
在解决了教师“量”的保障问题以后,世界各国都日益重视教师“质”的提升问题。教师专业化便是对教师“质”的要求的体现。20世纪50年代,英、美等国率先提出了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论。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关于教员地位的建议》,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对教师的专业化作出了说明。20世纪80年代,教师专业化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意味着幼儿园教师必须是研究者。“教师即研究者”这一观念特别强调教师不只是别人研究成果的消费者,更应是研究者。园长应该引领教师反思教育实践,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保教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保教行为及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教师的专业发展一般分为四个阶段:一是职前储备阶段:虚拟关注期。二是入职调整阶段:求生关注期。三是巩固稳定阶段:任务关注期。四是创新成熟阶段:自我更新关注期。园长应该根据教师发展的不同阶段特点采取不同的支持策略。教师是幼儿园改革与发展最重要、最宝贵的人力资源,园长应该充分尊重、信任、赏识和团结每一位教师,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以激励他们为幼儿园的发展献计献策、贡献力量。
三、管理者――组织领导
幼儿园这一组织机构具有特定的结构与功能。园长作为管理者,应当担负起组织领导的任务。所谓组织领导,是指园长为了组织的利益和实现组织制定的目标,把幼儿园全体员工凝聚成一个和谐向上的集体,使大家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去努力奋斗的过程。组织领导包括优化内部管理和调适外部环境两项专业职责。
1.优化内部管理
幼儿园是一个具有内在运行机制的组织系统,园长作为这个组织系统的管理者与第一责任人,应坚持依法办园,实行科学与民主的管理,建立健全幼儿园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优化配置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园组织系统的效能。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一个组织内部的管理体系及其对内部成员的行为规范。园长应建立健全幼儿园制度体系,如行政制度、资产管理制度、人事制度、财务制度、保教管理制度、教科研管理制度、卫生保健制度、后勤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突发事件应急制度等。只有健全组织制度,才能够规范幼儿园运行,保障幼儿园各项工作的有条不紊。幼儿园制度建设是一个制定制度、执行制度并在实践中修正完善制度的动态过程。制度建设不仅意味着要完善制度的内容与体系,更重要的是要促使全体员工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科学管理与民主管理是幼儿园管理的双翼,缺一不可。民主管理是科学管理的前提,科学管理是民主管理的保证。科学管理要求园长积极探寻并自觉运用教育和管理规律,以提高幼儿园各方面工作的效率和效能,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民主管理要求园长要致力于将领导权利和领导职能分享给下属,让下属有机会参与管理和决策。
时代的飞速发展,社会形势的日趋复杂,使得幼儿园时常要应对突发事件。突发事件一般是指毫无预期、突然发生并常常带来恶性结果的事件。园长应提高危机管理的意识与能力。在危机处理过程中,园长一方面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另一方面还要以开放坦诚的态度了解公众的意见,积极做好沟通工作。危机管理不仅指危机发生后的及时应对,还包括对危机的预防与预测。危机处理能力是当今检验幼儿园园长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2.调适外部环境
幼儿园作为一个社会性组织,它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存在于一定的场域之中。幼儿园的发展一直受家庭、社区及其他外部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在当今社会,幼儿园与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发生联系。幼儿园要获得良好发展,就需要创设和谐、良好的外部环境,处理好对外公共关系。对外公共关系是指幼儿园与外部公众,包括政府、幼儿家长、社区及其他社会机构之间的关系。若能双向良好沟通,建立和谐关系,则能实现互惠共赢。〔6〕因此,园长应当积极与政府、幼儿家长、社区等进行沟通,向他们展示幼儿园的办园成绩,说明存在的困难,以赢得他们对幼儿园工作的支持与配合,为幼儿园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与幼儿家长的关系是幼儿园公共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幼儿园来说,家长既是幼儿园的客户,又是幼儿园教育的合作者,也是幼儿园保教质量的评价者,还是幼儿园声誉的传播者,甚至还是幼儿园教育资源的提供者或中间人。〔7〕园长应该想办法使家长由幼儿园保教工作的被动参与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可以说,调动了家长的积极性,幼儿园各项工作的开展就有了强有力的同盟军。
幼儿园与社区是一个利益相关的共同体。园长要坚持合作共赢的基本原则,一方面积极整合社区和社会上的各种资源为幼儿园教育服务,最大限度地实现对园外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充分利用;另一方面又要为社区和社会提供力所能及的人力和教育资源,积极服务社区和社会。
园长在带领员工练好“内功”,把提供优质教育作为处理好幼儿园对外公共关系基础的同时,还要努力塑造和维护幼儿园良好的公众形象,不断扩大幼儿园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争取公众的理解、信任与支持,以获取更多的资源和发展助力。
总之,园长应努力扮演好领导者、教育者、管理者三种角色,切实承担起规划幼儿园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保育教育工作、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与调适外部环境六项专业职责,严格按照《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来规范、约束、完善自己,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与业务能力,以引领幼儿园沿着正确的方向高水平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褚宏启.校长专业化:知识基础和制度保障〔M〕//褚宏启.中国教育管理评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29.
〔2〕顾泠沅,毛亚庆.校长的十二项专业历练: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40.
〔3〕苏霍姆林斯基.和青年校长的谈话〔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4-5.
〔4〕郭湛.主体性哲学:人的存在及其意义〔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26.
〔5〕高杉自子.与孩子们共同生活:幼儿教育的原点〔M〕. 王小英,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1.
〔6〕陈永明,等q《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09.
〔7〕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297-298.
Three Roles and Six 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ies of Kindergarten Directors: On the Core Content Framework of Kindergarten Directors’
Professional Standards
Wang Xiaoying
(Faculty of Education,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4)
篇9
【关键词】知识目标 教育内容 科学学科知识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35-02
当前,幼儿科学教育成为幼教改革的热点。自2001年教育部颁布《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以来,广大的幼教工作者对幼儿园科学领域进行了大规模的教育改革实践,虽成效丰硕,也忽略了一些基本问题,下面就这些问题谈谈个人的几点思考。
一、科学教育中的知识目标被极端淡化
《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仔细分析其总目标不难发现,知识目标被淡化。在新的教育观的冲击下,有学者在对幼儿教师关于幼儿园科学领域中的知识观的调查中发现,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幼儿园科学教育主要培养幼儿的探究欲和兴趣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知识目标可有可无,知识的掌握与否已经无关紧要。诚然,我们毋庸置疑“知识本位”价值取向批判的正确性,但是批判的同时,我们切忌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忽略知识的学习。
为了避免幼儿园教师片面追求知识的倾向,知识目标没有被专门列出,但并不意味着被忽视,知识目标已经蕴涵在科学领域的其他目标中了,相应领域的教育内容是潜在的贯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的。“遵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强调幼儿的主动学习,改革教学范式,希望教师不要把关注点过分集中在具体知识或技能的教学上……,因此,《纲要》在每个领域中都没有单独列出一个知识点或技能要求的细目,而是从活动的角度附带提出知识或技能 。……,如果教师真是按这样的要求去做了,……学习也就自然寓于其中了。实际上没有知识和技能支撑的活动是不存在的,只不过这里视知识为一个过程,而不是一大堆脱离幼儿的、仅仅要求他们记住的东西。”[1]
教育价值取向的转变是我国幼儿科学教育的进步,所以这种转变并不是对知识目标的抛弃,而是对传统常识目标的矫正、补充和完善。[2]
二、科学教育中教育内容选择缺乏系统性
新的教育观强调幼儿园科学教育不再以传授系统知识为首要目标,教育部也不再对幼儿园教育内容做统一的要求,从而导致幼儿园教师在面对广泛而庞杂的教育内容时束手无策。2006年,南京师范大学张俊[4]副教授在一次报告中指出,在现有幼儿教师用书中,各主题中所包含的科学内容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科学内容出现重复性现象、科学内容无年龄段区分等研究结果。虽然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不必要向幼儿传授系统性的科学知识,但这并不意味着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本身不需要系统性。正如我国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冯晓霞指出,虽然幼儿园课程不再传授系统知识为目的,不强调系统知识学习,但一些生活必须的知识是需要掌握的,帮助幼儿使其已有的知识经验系统化更是重要的,因为系统化本身也是一种认知方式,知识系统化的过程也是思维方式逐渐改造、思维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5]
教育内容的系统性要做到同一内容按难易、繁简程度递进或螺旋上升式,不同内容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进行选择和设计。核心科学概念是科学学科内容领域中是学科领域中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及统领性的知识,是学科内容的主干部分,包括了重要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理论等的基本理解和解释等。科学教育内容的选择及教学活动的设计应该基于核心科学概念,使科学教育内容具有层次性和逻辑性,从而使幼儿获得指向核心科学概念的初步科学经验和事实。
已有研究表明,幼儿受其思维水平和原有经验的影响,不可能掌握科学概念,儿童对科学概念的掌握都停留在前概念水平。但是幼儿有必要获得早期关于周围环境的一些非正式理论,为今后学习系统的正式的科学知识打下初步的经验基础。因此,幼儿教师有必要基于核心科学概念,有针对性的组织科学教育活动,从而有效的引导幼儿探索、获得指向核心科学概念的丰富的感性经验。
三、幼儿教师的科学学科知识水平较低
在国际幼儿科学教育价值理念的影响下,我国幼儿科学教育也由传统封闭的、高结构、静态的、重知识灌输的常识教育向现代开放的、低结构的、动态的、体验探究式的幼儿科学教育方式转变。培养儿童学会探究的能力,激发和保护他们探究的欲望和兴趣成为幼儿园教师的主要使命和目标。所以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幼儿园教师似乎不需要掌握太多的科学知识就能教好科学。然而,许多研究资料表明,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很难把握幼儿科学教育内容,致使许多幼儿园教师对幼儿的科学教育望而生畏,甚至在指导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过程中出现科学性错误,从而对幼儿的发展产生了不良的影响。究其原因,与教师科学知识的有很大的关系。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建议从事科学教育的教师要有扎实、广泛的科学知识基础,教师应该了解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及地球-空间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7]作为科学教育活动的引导者和支持者,如何选择适宜的科学内容,如何把握这些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何将抽象化的科学概念准确的转化为幼儿能理解的粗浅的经验性知识以及幼儿可以掌握的具体的可操作性经验,如何对科学活动的生成性内容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等等,对幼儿教师来说是个艰巨而复杂的工作。要解决这些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任务是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的科学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3][5]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D].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2]陈虹.幼儿科学现状的透视与反思.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10(05)。
[4]徐杰.第二节全国幼儿科学教育研讨会综述[J].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幼儿教育.2006(05).
篇10
关键词:项目教学;实践教学;职业能力;学科整合;工作平台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发展至今,已经将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前提的实践教学模式作为专业教学的主导模式,模块化、项目化的教学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研究表明,学生的职业能力包括基本职业能力和关键职业能力,基本职业能力是学生未来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能力,是胜任职业工作赖以生存的核心本领,包括单项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综合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关键能力是学生获得为完成今后不断发展变化的工作任务而应获得的跨专业、多功能和不受时间限制的能力以及具有不断地克服知识老化而终身持续学习的能力。它包括专业关键能力、方法关键能力和社会关键能力。“幼儿园活动的设计和实践”是实践教学中占较大比重的一个工作任务,其主要任务是学习设计和组织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其中所包含的职业能力是幼儿园教学所需的各种知识和技能,提高教学技能的方法以及教师间合作的态度和能力。因此,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各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是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学科整合的意义
1.提高教学效能,节省教学资源
以项目为核心的“学科整合”教学,能避免重复教学、无效教学,增强学科之间的相互促进,提高教学效能。
2.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要完成幼儿园教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学生需要具备一般教育技能和综合教育能力。大体上,专业的一般教育技能是指幼儿园教师必备的说、写、弹、唱、画、跳、做(编创、制作)等方面的基本能力;综合教育能力则指幼儿园教师在保教活动中应具备的各种教育能力,可包括观察分析幼儿能力、策划和组织教育教学活动能力、组织游戏活动能力、班级组织和调控能力、创设教育环境能力、利用教育资源(家园沟通、与社区合作)能力、教育评价和反思能力等。“学科整合”的教学能有效地关照学生上述各项能力训练的需要。
3.实现高职高专教学与岗位需求的深度对接
围绕项目开展“学科整合”教学,项目多来源于幼儿园教材,这就使得教学与幼儿园实际工作需求紧密联系,学生能最大可能地了解幼儿园的教材、活动要求、幼儿特点、教学教研工作要求,实现教学与岗位需求的深度对接。
二、学科整合教学的特点
1.实效性
围绕项目开展各学科的整合教学,可以大大节省重复教学所浪费的课时,提高教学实效。以幼儿园音乐活动设计与组织模块为例,该模块包含多个项目,如幼儿园歌唱活动、幼儿音乐欣赏活动、打击乐活动、音乐游戏活动等。通常音乐课教师会教给学生一些幼儿歌曲、幼儿欣赏乐曲,使学生了解儿童音乐。“幼儿园活动设计和组织”学科的教师实践性教学中,也需要运用音乐案例。从表面上看,这两个学科的教师似乎是不谋而合的,都意识到师范专业课教学必须与幼儿园实践相结合。以项目为核心的学科整合教学,促使两科教师互相沟通,在选用教材和案例上,双方可以达成共识,避免重复教学和无效教学,在有限的学时中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幼儿园教材、演绎教材、设计幼儿活动方案、组织幼儿活动的能力。以下图示就是围绕幼儿园歌唱活动教学,由音乐学科、语文学科、教师语言、多媒体设计与制作学科、美术学科和幼儿园活动设计与组织学科开展的学科合作模式图:
2.可操作性
学科整合的教学,应强调可操作性。实践教学的实质就是利用可操作性的素材,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具体的教学中,从选材、教学、学生练习到教师评价,都必须考虑可操作性。教学方面,应结合幼儿园活动从分析、设计到组织各个环节的要求,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确保教学过程与幼儿园工作任务的对接。学生练习时,应按照幼儿园工作流程一步一步展开训练,使学生熟知幼儿园教学工作的流程和要求。教师给予学生评价时,也应根据幼儿园工作标准开展评价。这样,就能逐步实现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课教学与幼儿园工作任务的深度对接,实现学科整合教学的可操作性。
3.可迁移性
学科整合教学的教学素材,应选择典型的幼儿园教材作为项目的主要案例,在案例中包含完成幼儿园活动设计和组织所需要的关键要素,相关学科的教师围绕这些关键要素备课和组织教学、开展学生实践活动,使这些关键问题得到最大限度地解决,使学生具备解决同类问题的关键能力,便于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并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逐渐改善和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在以上图示中显示的案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学生掌握了对歌曲《小树叶》的分析方法、表演方法、教学方法,把握住对该歌曲教学目标的表述,这些关于幼儿园歌唱活动设计和组织的关键能力就能帮助学生胜任其他歌曲的教学设计和组织。
4.互动性
以项目为核心的学科整合教学,应强调相关学科教师之间的互动。在具体执行时,必须有一个专门的机构统合教师之间的关系,学校层面应打破以往以教研组为单位的工作格局,建立新的工作单位和工作平台,如,可以建立教师工作室,由该工作平台根据项目的需要,围绕项目,组织相关学科教师展开协商、分工、备课等活动,以确保项目的实施。除了相关学科教师之间的互动外,教师工作室同样还应成为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与幼儿园教师之间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的支持下,学科教师可以和幼儿园一线的教师展开交流,了解幼儿园教材更新、教研动向等信息,并与幼儿园教师开展项目讨论,使教学与幼儿园工作的实际情况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幼儿园培养适用的、有发展潜能的未来幼儿园教师。
三、围绕项目进行学科整合教学的实施步骤
1.选择整合的素材
学科整合教学,一个项目需要数名教师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段才能完成,这个项目必须具有典型的特质,能帮助学生在该项目完成后初步具备完成幼儿园某种工作项目的基本能力,因此,项目的确定、学科整合素材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可以从学前教育机构的教材中选择某个教材作为教学的素材,使项目教学与幼儿园具体工作项目融为一体,使项目更具有操作的价值和现实意义。其次,所选择的素材必须具有代表性,完成该项目应尽可能多地涉及各种能力的锻炼,这样,才能便于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迁移,使学生在完成项目中真正获益。
2.研究整合的方案
“学科整合”教学,在选择好合适的素材后,项目工作平台要承担分析项目的任务,首先分析出与项目相关的各项知识、能力及工作态度以及完成该项目涉及的学科和活动。以上述音乐活动项目为例,幼儿歌唱活动的教学需要学生具备以下知识、能力和态度:
(1)分析幼儿歌曲的风格、情感、节奏等知识和能力。
(2)即兴伴奏幼儿歌曲的能力。
(3)演唱、表演幼儿歌曲的能力。
(4)掌握和运用幼儿园音乐活动教学方法。
(5)掌握幼儿园歌唱活动设计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6)设计和制作教具的能力。
(7)书写教案的方法。
(8)说课的技能。
(9)组织幼儿园歌唱活动的能力。
(10)评价和反思教学设计和组织的知识和能力。
(11)小组合作、交流的态度及共同完成项目的能力。
以上十一条知识、能力和态度,涉及音乐学科、幼儿园活动设计学科、语文学科、教师语言学科等好几门学科的内容和活动。工作平台在分析结果出来后,就应组织各学科教师开展集体研讨和备课,制订出完成该项目教学的具体方案及学时安排,编制项目手册,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3.项目教学
在完成上述工作后,各科教师即可围绕项目有序地实施教学。需要强调的是,在项目教学过程中,依然要突出各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和沟通。与项目相关的每位教师,都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各方的要求和期待,不断修改教学方案和要求,以使得项目各方的要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当然,各科教师更应该借助工作平台,与幼儿园一线教师保持密切联系,征求幼儿园教师的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使项目教学更加贴近幼儿园实际工作,和幼儿园教学更精准地接轨。唯有如此,才能保证项目实施的现实价值。
4.能力迁移
一个关键项目的实施,其实只是打开了学生能力发展的一个窗口,要想使学生的能力真正得以发展,更重要的是在关键项目实施后,通过知识和能力的迁移不断扩展训练的范围。因此,教师还应讨论选择更广泛的相关项目,布置更多、更具体的项目训练,让每个学生有机会开展相关的知识运用和能力拓展练习。开展此类练习,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工作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训练,同时,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见习和实习活动,到幼儿园实际工作岗位去验证自己的学习成果。“学科整合”工作平台可以采取专业教师跟踪观察、辅导,邀请幼儿园教师观察、辅导和评价等措施,保证每位学生得到具体的指导。
总之,以项目为核心的“学科整合”教学模式寻求的是一种以点带面、层层深入、与幼儿园工作深度融合的教学途径,旨在提高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实际成效,有效训练学生的职业能力,尽快进入职业状态,同时,可提升教师的专业敏感度和教学研究能力,并提高用人单位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从中受益。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 上一篇: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
- 下一篇:社区养老服务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