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疾病的科学治疗方法范文
时间:2024-01-02 17:43: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理疾病的科学治疗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以“文化心理学对传统心理治疗理论的影响”为例,分析文化心理学的现实意义。
(一)对心理病因观的影响
在传统的心理治疗认为,自身身心原因、外部环境的影响是主要的心理病因。因此,心理医师会采用“客观的态度”,去发现有关心理现象或病态心理的“客观真理”。如:行为主义理论不赞同从精神层面分析心理病因,应从社会环境方面分析心理病因,认为心理疾病的形成主要由外部环境的变化变化影响,导致个体认知紊乱,最终导致心理问题;人本主义心理学也认为,自我的异化和疏离是心理疾病产生的根源。在心理病因这一问题上,文化心理学持心理病因的建构观。一方面,文化的多元性与相对性决定文化治疗理论也具有多元性和相对性,即心理健康的程度是心理与行为相互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个体存在的现实意义与其所在的环境有关,对事物的认识以及为人处世的方式都与生活的环境有关,因此,个体的生活经验不同,社会环境的变化心理造成的影响不同。简言之,有多少种文化,就有多少种心理问题。因此,所谓的心理问题,多是社会文化建构的产物。
(二)对治疗方法的影响
传统心理治疗受客观主义、机械主义和基础主义的影响,认为心理疾患不但存在一个客观的病因基础,而且拥有一套客观、合理、科学、普遍的治疗方法和手段。只要运用有效的治疗办法,心理疾病自然会好。因此,传统心理治疗医师更多重视治疗方法与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对个体本身的重视不够。在心理治疗方法上,文化心理学的多元性、文化性决定治疗方法的多样性。文化心理学认为,心理治疗并不完全依赖现有的治疗技术水平,心理疾患治愈的方法和手段也应是多元的,例如通过了解个体的文化水平程度、价值取向等因素后,针对性采取治疗办法。换言之,文化心理学背景下,心理治疗方法必须考虑文化的价值取向,并给予患者更多的人性关怀,使心理治疗方法在厚重文化背景下承载更多的人性化取向。
(三)文化心理治疗效果评价
传统的心理治疗是在治疗医师的指导性,选择服用药物等治疗手段,引导患者治愈心理疾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治疗医师是主导,心理治疗效果的标准就在于接近既定目标的程度。文化心理治疗理论认为,心理治疗不应局限在指引患者达到医师计划中目标,应借助各项资源引导患者心理适应社会,适应环境。简言之,文化心理学心理治疗效果评价标准在于,在完成不同文化场域的互动,让患者于环境、文化有机融合,体验生活中的乐趣,展现人生的潜能,彰显人生的现实意义,心理疾病自然愈合。从实践上看,文化心理学的形成,有利于丰富治疗方法,使心理治疗方法充满浓郁文化色彩。
二、结束语
篇2
中图分类号: R749.055、Q42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0-6729(2008)011-0856-03
心理治疗作为一种对心理疾病和心理卫生问题的治疗方法已有百年历史,但以往对心理治疗的研究,多局限于临床疗效,对心理治疗能否影响神经功能,如何改善生理功能知之甚少。本文拟综述心理治疗对神经生物学影响的研究进展,初步探讨心理治疗的生理作用。
1 心理治疗对神经生化的影响
近年来,神经生化的重要研究成果之一是,揭示了5-HT、NE、DA等神经递质在各种心理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心理治疗对这类神经递质影响的研究结果不一致。有研究发现,心理治疗可使交感神经系统稳定。Jeong等[1]对40名平均16岁的轻度抑郁高中生进行了12周舞蹈运动治疗后,血浆5-HT水平升高,DA水平减低。Schulz等[2]通过悬浮治疗限制环境刺激技术对5名正常被试1小时治疗前后尿液中的香草扁桃酸(NE的最终代谢产物)和5-羟基吲哚乙酸(5-HT的主要代谢产物)进行比较,治疗后前者降低,后者未见明显改变。但Garvey等[3]对16名抑郁症患者进行12周的认知治疗研究后认为,治疗前的24小时尿3-甲氧-4羟苯乙二醇(NE代谢产物)不能预测治疗反应,认知治疗有效者在治疗后降低,但与无效者相比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以上研究中,神经递质对心理治疗影响结果不同的可能原因是三种心理治疗方法差别很大,前两篇文献所采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并非经典的以对话的方式进行支持启发的心理治疗方法,而且后两篇文献样本量较小。
神经营养因子是一类对神经元有特异性作用的蛋白质,包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等,具有促进和维持神经细胞生长、存活和分化的功能,在学习、记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对神经营养因子信号转导通路在精神疾病发病和治疗中的作用的研究逐渐增多。研究发现,成功的心理治疗伴随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增高。Kobayashi等[4]对42名门诊惊恐发作病人进行10周的团体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CBT),每周一次。治疗有效组(惊恐障碍严重程度量表减分40%以上)血清BDNF明显高于无效组和正常对照组。Jockers-Scherübl等[5]检测了22名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CBT治疗前后的血清NGF水平,治疗组的基线NGF水平与正常对照组一致,治疗后平均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减分50%以上,NGF水平显著升高,其中有3名患者的减分少于15%,其NGF升高不明显。可见,神经营养因子的提高可预测治疗效果,提示有效的CBT治疗伴随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心理疾病的恢复。
2 心理治疗对神经内分泌的影响
心理疾病往往伴随内分泌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HPA)、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和下丘脑-垂体-生长激素轴和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功能失调。HPA轴激素,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hin,ACTH)、皮质醇、催乳素(prolactin,PRL)、生长激素 (growth hormone,GH)等,在应激反应时发挥作用,统称为应激性激素。研究显示,心理治疗可影响这些激素的水平,调节应激反应。
张亚林等[6]采用中国道家认治疗法对29名广泛性焦虑患者进行治疗,治疗前治疗组血浆ACTH高于正常对照组,皮质醇低于对照组,6个月的治疗后,治疗组血浆ACTH减低,皮质醇增高, 均接近正常对照组水平。对认知行为压力管理干预(cognitive-behavioral stress management,CBSM)的研究发现,心理治疗可降低早期乳腺癌女性患者术后血浆皮质醇水平,以调节应激反应,增加对生活的积极发现[7];随着抑郁的减少,男性艾滋病患者24小时尿皮质醇减少,血清硫酸脱氢表雄酮、睾酮水平增加,随着焦虑的减少,24小时尿NE减少[8]。
以上两篇文献中,道家认知治疗法和CBSM对皮质醇水平的影响方向相反,前者升高而后者降低,但都显示出心理治疗可使异常的皮质醇水平正常化的趋势。其原因可能是:前者的被试是广泛性焦虑患者,由于HPA轴功能异常而ACTH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皮质醇水平低于对照组,经过治疗焦虑缓解后,ACTH水平下降、皮质醇水平升高,显示HPA轴功能趋于正常;而后者的被试是早期乳腺癌术后的患者,皮质醇水平升高可能是机体对手术和癌症应激源产生的应激反应,心理治疗可缓解应激水平,从而减少了皮质醇的过度分泌。
另一项研究通过巧妙的药物激活实验设计证明了心理治疗可改善HPA轴功能。Abelson等[9]给惊恐障碍的患者和正常对照组注射缩胆囊素B激动剂五肽胃泌素,注射后两组被试的ACTH水平都显著升高,惊恐障碍患者对药物的反应比正常对照组更加强烈,两组的ACTH水平呈显著性差异。然后他们抽取两组被试的各一半人进行了9分钟认知干预(包括减少新奇、增加认知应对和提供控制感)。结果显示,尽管药物强烈的刺激,两组中接受干预的被试均显著减少了皮质醇和ACTH水平,且惊恐障碍患者对五肽胃泌素过度地反应在干预后恢复正常。提示认知技术能改善惊恐障碍患者的HPA轴功能紊乱。
研究发现,应激激素在催眠诱导的不同情绪状态下具有不同的水平。如,Sobrinho等[10]对13名正常志愿者和12名有轻度情绪问题的被试进行了催眠。在3小时的观察中,血清皮质醇、PRL、GH每15分钟检测一次。结果显示,皮质醇、PRO、GH水平可被不同的催眠诱导所改变,但规律不同。皮质醇、PRO 水平因不同的情绪而改变,而GH对情绪的不同强度有反应。可见,外显的情绪和内在应激激素之间有一定联系,而催眠、放松、暗示、指导等心理干预技术可改变情绪及应激水平。
3 心理治疗对免疫的影响
心理疾病或需要进行心理干预的躯体疾病患者常存在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免疫系统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由于机体存在多种免疫因子,心理治疗对免疫系统影响的研究缺乏系统性,结果不一。
在所有的心理治疗方法中,CBT及以认知行为技术为基础的心理治疗因短程、技术成熟和结构性强等优势,已成为最容易进行科学研究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Doering等[11]对15名达到临床抑郁水平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女性患者进行了8周的个人家庭CBT,治疗后血液NK细胞活性增加,IL-6、C反应性蛋白含量减少,减少了术后感染。Savard等[12]对乳腺癌继发失眠患者进行了8周CBT,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治疗后血液IFN-γ分泌增多,淋巴细胞增加较少。McGregor等[13]对18名早期乳腺癌女性进行了10周的CBSM,干预组在之后3个月的随访中增强了淋巴细胞对抗CD3的增殖反应。张亚林等[6]研究发现,道家认知疗法可使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增高的血浆IL-2水平降低,接近正常对照组水平,缓解广泛性焦虑症患者过度的免疫激活。以上研究提示,CBT一方面可以增进躯体疾病患者机体的免疫反应,减少炎性反应;另一方面可以缓解心理疾病患者过度的免疫激活,使免疫系统的功能趋于稳定。
其他心理治疗方法也可促进免疫功能。由于躯体疾病患者常存在免疫功能的异常,心理治疗对免疫系统的影响的研究多见于这类被试。Castés等[14]把35名哮喘儿童分成两组,都进行常规哮喘治疗,干预组还进行了6个月的心理社会干预。结果显示,药物治疗合并心理社会治疗组NK细胞明显增加, IL-2的T细胞受体表达增多,IgE低亲和性受体的淋巴细胞明显减少,与正常儿童相似,药物治疗组没有见到这样的改变。van der Pompe等[15]研究13周经验存在主义团体心理治疗对乳腺癌患者在语言任务中的生理反应,干预组治疗后在语言任务中能更舒畅地表达自己的情绪,由语言任务引起的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 NK)细胞和其激活因子的增加量小于治疗前,治疗前后的改变大于对照组。Carlson等[16]对49名乳腺癌患者和10名前列腺癌患者进行了8周的注意基础减压冥想治疗(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BMSR),干预后血浆T细胞诱导产生的白介素-4(interleukin-4, IL-4)增加,干扰素-γ(interferonγ, IFN-γ)减少,NK细胞诱导产生的IL-10减少。他们[17]在第6个月和第12个月的随访中发现参加治疗的上述患者血液中免疫模式Th1细胞因子减少。这两项研究的结果一致地反映了BMSR可使机体的Th1型细胞因子减少,Th2型细胞因子增加,促进Th1/Th2平衡,从一种抑郁的生理状态转变为更加健康地免疫功能状态。以上研究提示不同形式的心理治疗均可改善躯体疾病患者异常的免疫功能,使免疫环境更加健康。
不同形式的心理治疗对正常健康被试的免疫功能也有一定的影响。Hasson等[18]以4个信息技术公司和2个媒体公司的303名普通员工为被试,一半人进行了6个月的网络基础健康促进和应激管理训练,其他的人作为对照组(无治疗目的的聊天)。干预组干预后血液神经肽Y显著增加,嗜铬粒蛋白A显著减少,肿瘤坏死因子-α高于对照组,有助于增进睡眠,减少抑郁,抑制HPA轴的过度激活,减少应激反应。Bittman等[19]把110名正常志愿者分成6组,4组干预组进行了团体转筒音乐治疗,2组对照组仅为休息和聆听,结果干预组增加了NK细胞活动,而血浆IFN-γ和IL-2没有改变。Wood等[20]对7个高催眠性的健康志愿者进行催眠中压力管理和增强身体最佳平衡功能的催眠后暗示,结果IFN-γ和IL-2明显减低。以上两项研究显示了不同形式的心理治疗均可对健康被试的免疫系统产生影响,但表现不同,前者通过上调NK细胞调节天然免疫,后者通过下调淋巴细胞调节获得性免疫,可能反映了不同的心理治疗技术通过不同的途径调节健康正常人的免疫功能。未来的研究需进一步探讨不同的心理治疗方法或技术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模式及途径,不断深入探寻其间关系。
综上所述,成功的心理治疗可对心理疾病、躯体疾病患者和正常被试的神经递质、神经营养因子、应激激素和免疫因子产生影响,调节他们的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和神经免疫系统功能,通过促进神经传导、缓解应激反应、调节免疫功能等多种途径改善生理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参考文献
[1]Jeong YJ, Hong SC, Lee MS, et al. Dance movement therapy improves emotional responses and modulates neurohormones in adolescents with mild depression[J]. Int J Neurosci, 2005, 115(12):1711-1720.
[2]Schulz P, Kaspar CH. Neuroendocrine and psychological effects of restricted environmental stimulation technique in a flotation tank[J]. Biol Psychol, 1994,37(2):161-175.
[3]Garvey MJ, Hollon SD. Evans MD.Examination of pre-and posttreatment MHPG during cognitive therapy[J]. Neuropsychobiology, 1992, 26(4):182-185.
[4]Kobayashi K, Shimizu E, Hashimoto K, et al. Serum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panic disorder: as a biological predictor of response to group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J]. Prog Neuropsychopharmacol Biol Psychiatry, 2005,29(5):658-663.
[5]Jockers-Scherübl MC, Zubraegel D, Baer T, et al. Nerve growth factor serum concentrations rise after successful cognitive-behavioural therapy of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J].Progress Neuropsychopharmacol Biol Psychiatry, 2007, 31(1): 200-204.
[6]张亚林,赵靖平,杨德森,等. 广泛性焦虑患者单胺递质、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的动态观察[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0,33(4):200-202.
[7]Cruess DG, Antoni MH, McGregor BA, et al. Cognitive-behavioral stress management reduces serum Coltisol by enhancing benefit finding among women being treated for early stage breast cancer[J]. Psychosom Med, 2000,62(3):304-308.
[8]Antoni MH. Stress management effects on psychological, endocrinological, and immune functioning in men with HIV infection: empirical support for a psychoneuroimmunological model[J]. Stress,2003, 6(3):173-188.
[9]Abelson JL, Liberzon I, Young EA, et al. Cognitive modulation of the endocrine stress response to a pharmacological challenge in normal and panic disorder subjects[J]. Arch Gen Psychiatry, 2005, 62(6):668-675.
[10]Sobrinho LG, Sim?es M, Barbosa L, et al. Coltisol, prolactin, growth hormone and neurovegetative responses to emotions elicited during an hypnoidal state[J]. Psychoneuroendocrinology,2003,28(1):1-17.
[11]Doering LV, Cross R, Vredevoe D, et al. Infection, depression, and immunity in women after Colonary artery bypass: a pilot study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J]. Altern Ther Health Med, 2007, 13(3):18-21.
[12]Savard J, Simard S, Ivers H, et al. Randomized study on the efficacy of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 secondary to breast cancer, part II: Immunologic effects[J]. J Clin Oncol, 2005, 23(25):6097-6106.
[13]McGregor BA, Antoni MH, Boyers A, et al. Cognitive-behavioral stress management increases benefit finding and immune function among women with early-stage breast cancer[J]. J Psychosom Res, 2004, 56(1):1-8.
[14]Castés M, Hagel I, Palenque M, et al. Immunological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clinical improvement of asthmatic children subjected to psychosocial intervention[J]. Brain Behav Immun, 1999,13(1):1-13.
[15]van der Pompe G, Antoni MH, Duivenvoorden HJ, et al. An exploratory study into the effect of group psychotherapy on cardiovascular and immunoreactivity to acute stress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J]. Psychother Psychosom, 2001, 70(6):307-318.
[16]Carlson LE, Speca M, Patel KD, et al. 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 in relation to quality of life, mood, symptoms of stress, and immune parameters in breast and prostate cancer outpatients[J]. Psychosom Med,2003, 65(4):571-581.
[17]Carlson LE, Speca M, Patel KD, et al. One year pre-post intervention follow-up of psychological, immune, endocrine and blood pressure outcomes of 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 (MBSR) in breast and prostate cancer outpatients[J]. Brain Behav Immun, 2007, 21(8): 1038-1049.
[18]Hasson D, Anderberg UM, Theorell T, et al. Psychophysiological effects of a web-based stress management system: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intervention study of IT and media workers[J]. BMC Public Health, 2005, 5:78.
[19]Bittman BB, Berk LS, Felten DL, et al. Composite effects of group drumming music therapy on modulation of neuroendocrine-immune parameters in normal subjects[J]. Altern Ther Health Med,2001, 7(1):38-47.
篇3
关键词:心脏病;心理问题;干预
【中图分类号】R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206-01
1 心脏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目前,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问题在临床上非常常见,在心理异常的患者中,初发和再发心血管疾病事件的相对危险度明显升高。在抑郁和焦虑障碍人群中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增加。心血管病也容易继发抑郁和焦虑。心脏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种:
(1)患者无明确器质性心脏病,因躯体症状反复就诊,来往于各个医院之间,然而,反复检查却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
(2)患者有轻微心脏病,相关辅助检查只是轻度异常,但精神压力很重,感觉自己患有不治之症,惶惶不可终日;
(3)有创性检查和手术(如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者是冠脉搭桥血运重建)后并发精神心理障碍,患者的心血管疾病诊断明确,客观证据显示患者躯体功能恢复良好,但临床症状频繁发作,使患者处于惊恐焦虑状态,或是怀疑自己的疾病没有得到妥善治疗;
(4)医源性的焦虑或抑郁,为避免医疗纠纷,很多医生将患者病情交代过重,临床过度检查,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使患者的思想负担过重,又缺乏合理的疏导,导致旧病未好,又添新病;
(5)担心患病后体力下降,不能胜任工作,给家庭、经济、社交活动带来影响;
(6)担心心脏功能不能恢复和长时间用药有副作用,对身体产生其他影响,对病痛、不良预后和死亡的恐惧,对治疗失去信心,表现为情绪低落,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注意力不集中,食欲差,失眠等;
(7)担心医疗费用昂贵,对于经济条件较差的重症患者,由于支付能力有限,常常产生悲观绝望的心理,拒绝治疗等。
2 关于心脏病人的心理问题的干预和治疗
临床上对他们单纯治疗心血管疾病很难奏效,需要临床医能够及时准确识别,进行心理方面的干预,必须进行宣传教育,提高病人认知水平,同时给予抗焦虑或抑郁的心理行为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良好的医患互信关系。目前大多数心血管疾病还不能彻底治愈,而且部分疾病发作时急、危、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很重,医生应多体谅病人,换位思考,思考病人想什么、需要什么,我们能为病人做什么,给病人以最贴心的关怀和照顾,建立真挚的情感和信任,使患者消除紧张焦虑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2)心理与疾病关系的科学知识宣教。医生应该向患者灌输有关心脏病的基础知识,使患者意识到积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行为模式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医生应采取认真倾听、鼓励、说服、启发和指导的方式和手段,让患者满怀信心地与疾病作斗争。
(3)要鼓励家属多倾听患者的诉说,让他们共同参与心理干预,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多给予理解、支持、关怀、安慰和鼓励,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4)药物治疗。对于急性或持续情感障碍,可酌情应用药物辅助治疗。用于治疗心血管患者抑郁焦虑的药物有较高的要求,能够有效的消除焦虑或抑郁,不引起镇静作用;不影响认知和记忆功能;耐受性好,不影响心、肝、肾的功能,适于长期使用,不成隐;理想的药物同时具有抗焦虑和抗抑郁作用。目前,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氟西汀、度洛西汀、帕洛西汀、舍曲林和西酞普兰等,由于疗效确实,耐受性好,不成瘾,心血管系统的毒副作用较小,在临床已较多的用于心血管患者。但起效慢,部分病人服药后有乏力、恶心、头晕等不良反应。中成药有乌灵胶囊亦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
(5)对于严重的精神心理问题应尽早转至精神心理科。给予抗焦虑或抑郁的心理行为治疗,如心理疏导,松弛训练,行为矫正,音乐治疗以及生物反馈治疗等方法,才能产生较明显的效果。
篇4
摘 要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积极主动参与体育运动能有助于调适大学生的健康心理环境。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大学生承受着诸多压力。加强对体育运动的推广和研究,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使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的过程中,调适情绪、收获自信、改善人际关系进而塑造出良好的意志品质,大有裨益。本文对现阶段体育教学应重点关注如何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爱好的方法研究,探讨体育运动调适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方式和对策,对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给出建议,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 体育运动 终身体育思想 心理健康
“健康,不仅仅是指个人免于疾病和痛苦的困扰,还包括保持精神、体格和社会方面的完善状态”。体育运动对于调适大学生健康心理环境的作用显而易见。然而,作为大学生,要面对专业课程学习和未来就业困难的多方面压力,体育运动长期停留在思想主动、行为被动的层面。所以,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组织者,首先,需要我们正确认识体育运动能加强和巩固生理健康的同时,也会对调适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环境大有益处;其次,需要我们学会正确有效的引导方法,着力培养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 一、体育运动在调适和治疗大学生心理疾病问题的优势
(一)容易被接纳,体育运动的形式多样,项目种类繁多,难易程度可根据周围环境和个人情况进行调整,在调适和治疗大学生心理疾病的方式上更容易被接纳。
(二)效果明显。体育运动过程伴随着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和一定程度的剧烈运动,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地转移注意力和缓解心理压力,以达到改善生理水平的同时快速治愈心理疾病的效果。
(三)没有任何副作用,且反弹概率低。体育运动是身体机能的调节,有别于药物治疗,不存在任何副作用和反弹,是类似于中医治本的治疗方法,安全问题毋庸置疑。
(四)自我治疗和调节较为方便。体育运动不受医疗机械的限制,可以不花费财物,自我治疗的成本可控。同时也弥补了学校心理治疗人员和设备的不足,可以通过自我调适和自我治疗的方式治愈,较大限度地节省医疗成本。 二、大学生通过体育运动来调适健康心理环境的方式及对策
目前,体育教学受到了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已经作为一个贯穿全部年级的必修科目,甚至在许多学校体育成绩的合格与否具有一票否决权。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了身体,又何谈学习。然而,通过应试来强迫大学生来参与体育运动,违背了体育运动的精神本质和教改的初衷。在任何一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习惯是决定其教学好坏的重要标准。然而,对于体育运动的教学,有别于专业科目等较为纯粹的知识体系的教学,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别。主观层面的兴趣爱好,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内在推动力,也是发展学生个性的起点,而在客观层面上的体育运动设施的配置,对于学生兴趣爱好多样化的培养和养成体育运动习惯甚至是终身体育思想,都有重要的作用。下面,谈一谈关于大学生通过体育运动来调适健康心理环境的方式及对策。
(一)转变认识,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习惯
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让学生通过身体的练习来理解体育的一些基本知识和运动过程中的一些动作要领和技巧。这种方法对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爱好和习惯的培养,无法收到很好的效果。想要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需要转变认识,着力于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习惯,变“要我锻炼”为“我要锻炼”。兴趣爱好是学习最好的导师,体育课绝不是活动课。体育教学过程需要通过系统的设计,将体育的理论知识与运动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自己发现运动的魅力。
(二)使用科学的锻炼方法,促进个性化的发展。
体育运动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随意的活动,不是所有的体育运动都能起到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的效果。锻炼的方法不当可能适得其反,严重的甚至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自身的身体结构,以及身体器官的各种功能是首要任务。而根据每个学生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培养具有个性化的体育运动兴趣爱好是非常重要的。如身材高大的可以考虑篮球运动,身体灵活性较好的可以参与足球、气排球等体育运动,而对于身体平衡性和协调性有优势的,可以考虑体操项目等。这种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在体育教学中尤为重要。
(三)利用体育竞技,激发运动兴趣。
体育运动的最大魅力就是竞技。激发和维持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最有效而直接的手段就是竞技。可以是个人的竞技,也可以是团体的竞技。在个人的竞技中,通过自身不断的坚持和不懈的努力,学生可以不断突破自身的心理障碍和生理极限,在这个过程中塑造坚毅、不服软的优秀品质。而在团体竞技中,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被设定一种“角色”,在相互协作、共同配合下,一起达成目标获得成功,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学会与人沟通的技巧和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竞技的结果有胜者也有败者,胜不骄败不馁,学会欣赏他人的成功,也要总结失败的经验,并期待下一次的胜利。这些都是培养终身体育思想的过程,且更能充分地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更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兴趣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体育运动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心理疾病治疗方法,能有效调适大学生的健康心理环境。体育运动不仅可以给大学生带来健康的体格,也有助于大学生塑造优良的人格品质,使大学生在面对即将到来的复杂社会环境,变得更加坚强和勇敢。
篇5
青光眼患者的性格特征
与普通人相比,青光眼患者的性格更偏向于焦虑、紧张、不安、抑郁、神经质、强迫性格、不乐观等,并具有难以对抗冲击、逃避或拒绝接受压力的倾向。研究认为,A型性格可能与青光眼疾病的发生具有相关性。A型性格的主要特征为个性强、急躁、易冲动、好胜心强、有强烈的时间紧迫感,有过分的抱负、竞争和敌意。
心理因素与青光眼密切相关
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是眼科常见急症,应激引起的情绪改变是公认的重要诱发因素。很多患者是在跟家人吵架、受惊吓等情绪剧烈波动下突然发病。科学的解释是,异常心理状态可导致血管神经调节失控,使血管舒缩功能紊乱,毛细血管扩张,睫状体水肿、向前移位,顶推房角;同时,情绪反应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瞳孔扩大,引发瞳孔阻滞,造成急性房角关闭,引起青光眼急性发作。当然这种急性发作多见于具有“短眼轴、浅前房”者,并非所有人一激动,就会导致青光眼急性发作。
此外,长期慢性精神刺激也可能是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诱发因素。有研究指出,心理疾病患者继发的生理异常,如血皮质醇增多、血液高凝状态、血清中部分细胞因子增多等,与青光眼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情绪不佳时,眼压可随着血压、心率、呼吸节律的波动而波动。失眠、饮酒、吸烟等不良行为也是原发性青光眼发病的高危因素。
心理干预有助疾病康复
情绪障碍不仅与原发性青光眼的发生发展有联系,还影响青光眼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因此,治疗青光眼不能仅仅局限在传统的药物和手术上,应“心身同治”。从预防角度出发,患者应保持平稳的心态和良好的精神状态,避免情绪过度波动,并保证充足睡眠。对青光眼患者的心理干预主要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松弛及生物反馈疗法、暗示疗法、音乐疗法等。
支持性心理治疗是目前最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通过向患者讲解青光眼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预后及治疗方式,让患者宣泄压抑在心底的苦闷,给予疏导、安慰和支持。我们发现,通过诊室、病房及青光眼患者俱乐部等个体化健康教育可以显著提高病人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及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减轻其焦虑、抑郁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篇6
灾难不仅让人学会去关注原本毫无关联的其他人,更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2008年5月12日到现在,绝对是中国人继唐山地震后,最关注地震避险信息和自救知识的时候。
在关注灾区的时候,几乎每个人都免不了情景投射:如果是我们,能做什么?远在美国的科学家们也在模拟可能发生在11月3日的加州7.8级地震情景。
特大地震的恐怖之处在于,除了不断上升的死亡人数外,地震中受困人群最容易遭遇的骨折和截肢、灾后的肠胃道传染病及空气性传染病,以及从懵懂到害怕到拒绝的心理路程,因为被大众所熟知,因此被关注的程度比较高,相应得到救助的可能性也大。而一些普通营救人员不知道的疾病,如果没有得到最快的重视,可能会把营救人员的辛苦都白费了,因为,他们的疾病是隐形的,最晚会在被救后三天才出现。
挤压综合征 隐藏的杀手
受困者会因为长时间挤压,引发肌肉坏死,从而产生大量的钾。这些钾流入血液,会引起高血钾症。与此同时,组成肌肉的高浓度肌红朊释放出来,进入血液循环。无论是高血钾还是高浓度肌红朊,都会引起急性肾损伤。这两种要素叠加在一起,会导致不可逆的肾衰竭或缺血性休克。
之所以称挤压综合征为隐藏的杀手,是因为一般人在被重物挤压两个小时后,肢体就会麻痹。如果同一个位置被压迫36小时后,肌肉坏死的可能性为25%;96小时内,肌肉坏死率高达46%。
第一例挤压综合征报告出现于1941年德国炮轰伦敦时,当时的受困者被飞机残骸所压。救治被挤压者的是英国医生埃里克・比沃特斯。他发现,患者虽然没有任何溃烂或外伤,但身上有红色血点,肢体肿胀,尿量极少,尿液呈红褐色。很快,患者面色苍白,直冒冷汗,并出现呕吐现象。当时比沃特斯接收了四例相同症状的患者,都不治而亡。挤压综合征分两种,一种是受到冲击,另外一种是被埋压。前者受伤部位可以明确看到,因为受压时间短,治愈的可能性更大。后者因为埋压时间长,危险会倍增。从现有的案例看,国外报告挤压性肾综合征的病死率高达60%以上,国内有报告(包括地震伤)死亡率仅为6.7%。这个数字的得出,和国内很多抢救中忽视挤压综合征也有很大关系,因为这个病的表征非常弱。
在这次汶川地震救灾中,我们会看到很多士兵在救出被困者前,会给他们喝水。这个做法非常可取,除了可以缓减被困者的缺水状态,对于挤压综合征的缓减也非常有益。此外,我们在电视直播中可以看到,受困者一经解救,就会马上接受输液,这样的救治也可以很大程度上阻碍挤压综合征的继续发展。当然,最后确定是否患有挤压综合征,还需要到有血液透析条件的医院做进一步分析。
幽闭恐惧症 终身的心魔
如果说挤压综合征会在被救出后三天内集中爆发,幽闭恐惧症可能会出现于任何情景相似的某一时刻;进入狭小黑暗的空间,比如电梯、船舱、车厢内,会脸红、心跳、出汗、眩晕,甚至窒息。这样的恐慌会持续在空间里的整个时段。
幽闭恐惧症不是一种显见的疾病,和许多心理疾病一样,大多时候,并不能得到有效而彻底的治疗,任何一种和自己童年心理创伤或恐怖记忆相似的情景都会引发不可抑止的恐怖表现。在大灾难中幸存的人,尤其是地震后被掩埋,最后得以生还的妇女和儿童,很可能会终身受到幽闭恐惧症的折磨。
现在对幽闭恐惧症的治疗方法之一是高压氧治疗。这种被广泛用于器质性精神障碍以及原发性脑损伤的治疗方式,也在被用于治疗汶川地震幸存者,包括截至5月18日发现的58例气性坏疽病体。这些到现在还没有发现交叉感染的气性坏疽是由厌氧菌引起的,只有高纯度氧气存在的环境才能快速杀死病菌。
问题就在于,高压氧治疗本身需要在封闭狭小的舱内进行。就是说,把那些刚从封闭狭小黑暗埋压地解救出来的人,又被送往封闭狭小的高压氧舱进行治疗,从精神上说,等同于二次伤害。这和很多电视记者,拿着话筒对一个刚刚失去父母的孩子说:你现在心里怎么想,你是不是很悲痛?效果没有任何区别。当然,比起身体疾病的紧急性,精神和心理疾病的治疗要相对靠后。除了在挽救生命的排优性考虑外,还因为精神心理疾病的治疗,需要的时间更长,使用的方式也更多样。在这样的前提下,如果是一个感染了气性坏疽的幸存者,她/他不幸也成为一个幽闭恐惧症患者,那么医生第一位要做的事,当然还是先杀掉厌氧菌。
好在,在这次汶川地震的灾后重建中,我们看到了不少心理干预专家的出现,他们也给出不少很实用的建议。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治疗,灾后心理的重建,会比灾后家园的重建,来的更艰难。参照对2005年印度洋海啸和1976年唐山大地震幸存者的心理调查,发现他们患焦虑、紧张和幽闭恐惧症的几率比正常值高3倍。
篇7
在这如此纷繁的情绪面前,人们显得那么茫然、无奈。有时它像明媚的阳光,有时却如满天的阴霾,这阴阳两面,既给人喜乐,也给人阴郁。高兴时人们会扬眉吐气,忧郁时人们却独缩一隅。那么,中医如何对待这变幻莫测的情绪带来的心理疾患呢?
“心病还须心药医”,是历代医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条治疗经验。它告诉我们,精神因素引起的疾病,单纯依赖药物治疗是不能奏效的,而只有从心理方面去寻找“钥匙”,才能促进疾病的痊愈。
“世界心理学的第一个故乡是中国”
古往今来,人们对此作了大量的研究。美国学者墨菲曾说过:“世界心理学的第一个故乡是中国。”这可从中医学的奠基之作《内经》中得到证实,此书所论及的医学心理学内容极为丰富,从基本理论到临床实践涵盖极广。情志是《内经》尤为重视的,提出了“七情”致病学说,同时还着重讲述了“悲胜怒”、“恐胜喜”、“怒胜思”、“喜胜悲”、“思胜恐”的情志相胜法,通过转换情志刺激系统来调和七情。后世医家无需药物,只用此几种情志相胜法来治疗七情失调的病症,往往都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唐代由我国官办的第一所医学专科学校“太医署”,就将咒禁作为独立的学科而出现,实际上咒禁是从“祝由”发展而来的一种心理调整术。它是用来叱责天地中的“神灵”作怪,力图驱逐天地“神灵邪魔”的一种治疗方法,有其封建迷信的色彩,其中不乏糟粕,但它同时也有心理暗示的治疗作用,是一种用心理疗法控制疾病的方法。中医心理疗法可谓丰富多彩,妙趣横生,千百年流传下来了许多诊疗奇闻佳话。
激怒法,文挚冒死治好齐王
据史书记载,最早在临床上应用心理疗法的是战国时代(距今2500多年)的民间医生文挚,他成功地运用激怒法治好了齐王的忧郁症,自已却被怒气冲天的齐王残酷地杀害了。
文挚是宋国人,他洞明医理,晓通医术,因此,救人无数,名扬千理。有一次,齐国国君齐王得了忧郁症,终日胡思乱想,闷闷不乐。太子和大臣们很是着急,商议决定到宋国去请文挚来为齐王治病。
文挚来到齐国,通过了解病情及详细诊断后,认为齐王是气阻不通,引起胸膈三焦不畅,郁闷在心而发此病。便退出来对太子说道:“大王所患的忧郁症我可以治愈。不过,大王在病愈后一定会杀掉我。”太子听后感到很惊讶,文挚解释说:“大王的忧郁症可以用使他发怒的方法来治愈。若不使大王发怒,症就治不好;若使大王发怒,则大王必杀文挚无疑。”太子听罢,向文挚深深一拜,恳切地说:“父王的病就全靠您来治疗,请您千万不要有所顾忌。如果父王病愈之后要杀您,我和母后一定以死相救。父王会看在我和母后的面上饶恕您的。”文挚思索片刻,定下决心说:“好!我愿意冒死的危险为大王治病!”
于是,文挚便把如何激怒齐王的治疗方案详细地向太子说明。太子听后,连连点头:“好!好!”文挚说罢就径直走了。齐王三次请他,他都没有去,齐王已经生气了。第四次再约文挚,他一到连招呼也不打,穿着鞋子登上了齐王的床,齐王很不高兴,又见文挚用鞋踩着他的衣服大声询问病情,语言粗鲁,出言不逊,齐王气得把头侧过来,不理睬文挚。文挚这时又火上加油地向齐王说了一些不三为四的话,对齐王充满了讽刺、挖苦、讥笑之意。齐王万万没有想到,平时各国国君见到自已都毕恭毕敬,唯唯诺诺,这么一个普普通通的民间医生,竟然如此妄自尊大、目中无人。他再也按奈不住心头怒火,怒不可遏地从床上跳起来,呵斥文挚。突然,齐王觉得一阵恶心,接着哇哇大吐。吐后,顿时觉得心胸开朗,精神爽快,过了二、三天便恢复了健康。
齐王的病虽然好了,但是怒气未消,他念念不妄文挚对他的无礼,一定要杀死文挚以解心头之恨。太子和王后齐齐跪在齐王面前,讲明事情的缘由,苦苦地哀求齐王敕免文挚。但是,齐王一向刚愎自用、专横跋扈,哪里听得进去,非要杀死文挚不可。最后,齐王到底还是用油鼎把文挚活活地烹杀了。
这个历史事件,被史学家记载下来,成为医学史上首次运用心理疗法的记录,文挚也因成为首次运用心理疗法的医生而名垂千古。然而,这样一代名医,竟然被治愈的病人――齐王残酷地杀害了,这不能不说是历史上的一大悲剧!
文挚治疗齐王的忧郁症,运用的是中医五行学说“思伤脾”、“怒胜思”的原理。齐王长期忧伤思虑,致使脾、胃功能受损失调,不能消化饮食,饮食不消化则停滞于胃脘中,使齐王更觉得心胸满闷,更加忧郁,从而形成恶性循环。齐王的盛怒刺激了脾胃,使其加强了蠕动,因而将停滞于胃中的宿食吐出,于是顿感心胸宽畅,精神爽朗,忧郁尽除。这种有意识地采用相对的情志,通过刺激和调节的作用,从而达到控制和战胜疾病的疗法,就是“以情胜情”。
“以情胜情”疗法与中药治病的“以毒攻毒”原理是相同的,所谓寒症用热药,热症用寒药也是这个道理。非正常的情绪变动,对人的肌体是一种不良的刺激,甚至可以导致疾病的发生。但是由于补偏救弊的协调原理,使致病的情志反过来又能起到治病的作用。这种“以情胜情”的心理疗法在传统的中医学上确实有着特殊的意义。
转移法,叶天士妙治红眼病
转移病人注意力,也是心理治疗常用的一种方法,这一方法适用范围较广,可用于因过分注意而产生的病态条件反射;以及由于患者过分关注自已的病痛,以致对疾病的治疗、康复产生障碍者。古代医家擅长此法者不乏其人,许多成功的医案对后学者有极大的启示作用。
据说清代名医叶天士曾经遇到一个红眼病人。此人双目红肿,经久不消,患者忧虑万分。叶天士给他作了检查,开了药方,并且严肃地对他说:你的眼疾并不严重,吃一两帖药就会好,我担心的是你的脚在7天之内必会生痈毒,弄不好可能有生命危险。患者一听,大惊失色,哀求他设法防治。叶天士告诉他说,活命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从即日起,每天用右手擦左脚左脚心三百六十次,用左手擦右脚心三百六十次,连续7天,可能还有一线希望。那人回去后依法行事,果然脚上没有长出痈毒,红眼病也好了。当他向叶天士道谢时,叶氏笑着说:“脚底生痈是假的,我见你因患眼病而忧心忡忡,而这眼病恰恰又与精神忧郁有关,不解除你的心病,眼病怎么会好怩?叫你按摩脚底是分散你对眼病的注意力,这样,红眼病就容易痊愈了。”
叶天士的治法极妙,对迫在眉捷的目疾轻描淡写,却反将患者注意中心引向足心。这样做一来转移了患者对病位的过度关注,二来蕴含了中医上病下治之理,因足心乃肾经井穴涌泉,而目红肿痛属实属火,心注于足,手擦足心可起到降心火、升肾水的作用,水火交泰则益于目疾消除,真可谓一举两得。
无独有偶,现代著名老中医蒲辅周也用过这样的心理疗法。浦老在临床曾碰到一反胃病者,一闻药味,立即作呕。蒲老深思熟虑后,以小半夏汤(半夏、生姜)加红糖治之。他首先向病家解释,这不是“药”,而是生姜红糖汤。其次说药后两脚心可要发热,如果脚心发热,病就痊愈。病者服后,用意于两脚心,结果一口也没呕,待药力发挥作用后,反胃呕吐就此止住。
悲胜喜,御医以悲情治笑病
以“悲胜喜”的典型实例也有很多,如有一前辈李某,是归德府鹿邑县人。李某世代为农,癸卯年间乡试得中举人。他的父亲因为高兴,禁不住放声大笑。到了春天,李某又考中进士,他父亲笑得更加厉害了,过了十年,李某又提升为谏院的官员,他父亲的大笑也就成了难以治愈的病症。开始时,李某父亲的大笑时继时续地发作,后来就从早到晚不能停止了。
李某为此非常忧虑,顺便把这个情况告诉了太医院的一位御医。御医授意李某,就让家中人欺骗他父亲说:“大谏李某得病已经死了!”他父亲听了转喜为悲,痛哭欲绝,几乎昏死过去。就这样经过了十天,他父亲的笑症逐渐地好了。家中人又谎言李某来信说他的病得到御医赵大夫的治疗,死而复生。他父亲也就不再悲伤,从此笑症没再发作病就好了。
这则典故绘声绘色,治法也实在有趣。《素问・宣明五气》说:“精气并于心则喜。”《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心,在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此故事因过喜则伤到心志,故反之以悲情治疗,属“实则泻其子”之法,最终使病人能不药而愈,可见这位御医真是高明的医生。
思胜恐,乐广化解“杯弓蛇影”
《晋书・乐广传》记载了这样一则成语故事:从前有个做官的人叫乐广。他有位好朋友,一有空就要到他家里来聊天儿。有一段时间,他的朋友一直没有露面,乐广十分惦念,就登门拜望。只见朋友半坐半躺地倚在床上,脸色蜡黄。乐广这才知道朋友生了重病,就问他的病是怎么得的。朋友支支吾吾不肯说。经过再三追问,朋友才说:“那天在您家喝酒,看见酒杯里有一条青皮红花的小蛇在游动。当时恶心极了,想不喝吧,您又再三劝饮,出于礼貌,不好拒绝乐广的好意,只好十分不情愿地饮下了酒。从此以后,心里就总是觉得肚子里有条小蛇在乱窜,想要呕吐,什么东西也吃不下去,到现在病了快半个月了。”
乐广心生疑惑,酒杯里怎么会有小蛇呢?但他的朋友又分明看见了,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回到家中,他在殿内里踱步,分析原因。他看见墙上挂着一张青漆红纹的雕弓,灵机一动:是不是这张雕弓在捣鬼?于是,他斟了一杯酒,放在桌子上,移动了几个位置,终于看见那张雕弓的影子清晰地投映在酒杯中,随着酒液的晃动,真像一条青皮红花的小蛇在游动。
为了解除朋友的疑惑,乐广马上用轿子把朋友接到家中,请他仍旧坐在上次的位置上,仍旧用上次的酒杯为他斟了满满一杯酒,问道:“你再看看酒杯中有什么东西?”那个朋友低头一看,立刻惊叫起来:“蛇!蛇!又是一条青皮红花的小蛇!”乐广哈哈大笑,指着壁上的雕弓说:“您抬头看看,那是什么?”朋友看看雕弓,再看看杯中的蛇影,恍然大悟,顿时觉得浑身轻松,心病也全消了。“杯弓蛇影”这一成语由此而来,也作“蛇影杯弓”,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虚惊一场。
篇8
自闭症也称为孤独症,通常在儿童第16个月到20个月被发现,2岁时就可以被诊断。患儿的表现多种多样,主要为:在多种环境中持续性地表现出社会沟通和社会交往的缺陷和局限、重复的行为、兴趣和活动。大部分患儿伴有精神发育迟滞,预后差。自闭症发病率远比人们想象的要高,美国政府提供的数据为2.24%,也就是说每45个儿童就有一个疑似自闭症,且男孩与女孩的发病比例大约为4~5:1。北京地区自闭症患病率约为1%。目前,自闭症发病的精确机制尚未明确,主要推测与遗传因素(如致病基因突变、拷贝数变异等)和环境因素(如产前病毒感染、父母生育年龄偏高等)的共同作用有关。
孤独症有啥表现?
沟通能力缺陷
患儿的信息内容、信息表达和传递方式发生缺陷,使他与人沟通出现障碍。如他们不会用有效的语言、肢体动作、眼神、表情等来表达需求、不能描述环境中让他们感受不适的现象、不能对抽象的比喻的语言进行理解,也会常常误解他人的意思,很难与他人进行沟通。
社交障碍
正常3岁~4岁的孩子就会进行回合式的互动交流,遵守简单的规则,懂得分享,假想性的游戏。4岁~5岁的孩子会有“朋友”意识,体谅别人感受,产生竞争意识。而自闭症孩子因缺乏目光对视,不寻求互动式沟通,不能与人分享自身喜悦,不能根据他人给出的非言语信息做出反应,会忽视环境信息,更加不明白不同场合的社交规则或礼仪。有些高功能的自闭症患儿随着年龄增长可能会学会一技之能,但是他们不会交朋友,且很难做一些与人交往的活动。
重复刻板行为
他们因为不断从事不具备功能的重复行为而使人觉得怪异,他们经常有自己认定的方式或顺序,而无法承受其被打乱。他们看问题黑白分明、不懂变通,不能接受变化,不会活学活用,学会的技能不会在生活中泛化。有的孩子兴趣狭窄,只执着于自己喜欢的东西,且这些东西可能是一些奇怪的“玩具”,比如盘子,木棍等,甚至他们的生活会被这些东西全部占满,如果这些“玩具”被拿走,他们甚至会大发雷霆。
感觉统合能力的失调
有的孩子对感觉过敏,比如他们会出现对温度和疼痛过度敏感,不喜欢被拉手或触碰,常常哼哼(嘴里发出声音以挡住外界声音),避免与他人目光对视,斜视,挑食等行为;也有的孩子对外界刺激呈现低敏反应,如对温度和痛觉没有反应、手上喜欢把玩东西、喜欢敲敲打打、透过指尖看光线、喜g旋转物体、开关灯、舔东西(非食物)、闻东西、转圈、保持活动状态,不喜欢静坐等,这些行为也可以称为他们自发的感官刺激。
哪些信号家长应警惕?
当孩子一岁时还没有咿呀学语,不会指,不会用肢体语言表达需求;十六个月还不会发单音;两岁还不会发两个字的音节;对叫名字没有反应;出现语言和社交技能退步,很少面对人,也没有目光对视;喜欢圆形或者竖条状的东西且好像不知道玩具的正确玩法;将物体按照固定的方式排列;迷恋单一玩具或物品;表情缺乏等情况时,家长就需提高警惕,必要时带孩子到专业机构,让儿童神经、精神科专家判断其有无心理或精神问题。
积极治疗有意义
目前全世界公认的14种有效的训练方法分别是:行为干预、认知行为干预、幼儿综合行为治疗、语言培训(语言表达)、示范、自然教学策略、家长培训、同伴培训、核心反应训练、时间表、脚本、自我管理、社交能力培训和基于故事的干预。国内绝大多数的正规培训机构多采用以上的方法对患儿进行治疗,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尽管如此,因为自闭症领域专业人士缺乏,同时康复治疗的需求量大,所以很多孩子难以得到及时的医治;同时一些不科学的治疗方法大行其道,蒙蔽了家长的眼睛,致使家长病急乱投医,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给孩子们带来了不可挽回的伤害。
刚得到诊断的家长在选择治疗机构以及治疗方法时一定要理性选择,千万不可单纯地幻想孩子没有大碍或者是只靠某个人就可治愈。自闭症的治疗具有起效慢,终身不能治愈的特点。尽管如此,并不意味着治疗没有意义,很多患儿通过治疗后可独立生活甚至重返社会。自闭症的治疗是系统工程,需科学训练配合家长的努力,同时也需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患儿个体差异,每个人的治疗方法并不完全相同,要根据患儿的欠缺及治疗方法的适应症进行选择。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同时在机构训练中与专业老师多探讨,对训练方法要多学习,把干预渗透到儿童生活的点点滴滴。对于新的治疗方式,家长要多了解,在获得可靠数据资料并且确定治疗方式对孩子没有伤害的前提下,才可进行短期尝试。早期、科学、持之以恒的干预一定能使孩子好转,给他们带来融入社会的希望。
孤独症你不该误解
误解1:自闭症是一种心理疾病。
解释:自闭症是儿童的发育障碍性疾病,是与生俱来的,基本不受后天的心理变化影响。
误解2:自闭症是因为教养方式不当导致的。
解释: 自闭症的发生与教养无关,之前所谓的“冰箱妈妈”理论已被。
误解3:只有儿童才会得自闭症。
解释: 自闭症患者脑结构异常是出生前就形成的,只是在孩子不断成长过程中症状慢慢显现,同时自闭症的症状是伴随终身的,及时有效的干预可使儿童好转,融入社会。如不加干预,疾病不会自愈甚至会恶化。
误解4:自闭症患者在智商方面低于普遍人群。
解释: 约有近一半自闭症患儿拥有常人的平均值或者平均值以上的智商,甚至有些儿童具有更高的智商水平。
误解5:自闭症患者在某方面具有特殊能力。
解释: 约有10%的自闭症患儿在某些方面呈现出超出常人的才能,比如在记忆、空间记忆或绘画等,但大多数自闭症患儿属于普通人,家长可挖掘儿童兴趣点,帮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一技之长。
误解6:自闭症患者没有情感,不会与他人建立友谊。
解释: 自闭症患儿是有情感的,只是表达方式不同,他们的表达很难被别人理解,同样别人的表达他们亦不能接受,所以出现了很多沟通困难,他们是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接受的。
误解7:自闭症患者不会说话。
解释: 仅有1/4的自闭症儿童没有口语语言,多数孩子在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下还是能够开口说话的。
篇9
【关键词】 遗尿/中医药疗法; 中药/治疗应用; 推拿; 穴位疗法; 儿童
遗尿是小儿临床常见病,由于遗尿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心理发育、生活质量有一定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家长和儿科医生的关注。现代医学对小儿遗尿有多种治疗方法,而抗利尿激素治疗、报警器治疗、心理行为治疗是当前公认的有效治疗方法[1]。祖国医学采用中医辨证、推拿、针灸等治疗小儿遗尿取得较好的疗效,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本科自2002年采用传统推拿疗法治疗小儿遗尿,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210/200910西安市儿童医院中西医结合科门诊收治遗尿患儿354例,其中男196例,女158例,男女比例为1.24∶1;年龄3~5岁100例,~7岁112例,~14岁142例;病程最长15年,最短半年。根据患儿就诊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7例。观察组中男98例,女79例;3~5岁50例,~7岁56例,~14岁71例;对照组中男98例,女79例;3~5岁50例,~7岁56例,~14岁71例。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儿科学》中小儿遗尿症的诊断标准[2]。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儿科学》中遗尿的诊断及辨证分型[3]。
1.3 纳入标准 (1)符合小儿遗尿中西医诊断标准;(2)年龄3~14岁;(3)患儿家长或监护人均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 (1)先天性泌尿系畸形、神经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尿崩症等)所致遗尿者;(2)推拿禁忌证,如骨折、皮肤疮疡、创伤出血等;(3)对已知中药成分过敏者;(4)依从性差,影响疗效判定者。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 口服中药健脑灵(哈尔滨儿童制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9983046;药物组成:五味子、甘草、柏子仁、鹿茸、白芍、酸枣仁、地黄、当归、肉苁蓉、熟地黄、茯苓、川芎、红篸),缩泉胶囊(湖南汉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9991039;药物组成:山药、益智仁、乌药)。服药方法:3~7岁每日早晚各3粒口服,~14岁每日早晚各5粒口服,疗程3个月。
1.5.2 观察组 推拿主穴:肾俞、八髎、气海、关元、龟尾、夜尿点。配穴:板门、脾土、丹田。辨证加减:脾肾阳虚型加脾、肺俞、三阴交、百会、小天心;肝经湿热型:加肝俞、小天心、清天河水、退六腑、百会、倒捏脊;大便干燥加摩腹2 min;肾气不足型加心俞、肾俞、小肠俞、百会、捏脊;心肾不交型:加心俞、肾俞、人中穴、百会、捏脊(从长强穴至大椎穴)捏10遍。每日推拿1次,每次30 min,连续治疗10 d,休息3~5 d,疗程3个月。同时加服中药健脑灵和缩泉胶囊,服药方法同对照组。
1.6 观察指标 (1)患儿睡眠觉醒障碍改善时间;(2)夜尿次数、尿量减少情况;(3)烦躁不安、情绪冲动改善时间;(4)学习成绩提高、自闭改善时间。
1.7 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判定标准为自拟。(1)有效:患儿能自控小便,自行排尿,夜尿明显减少,伴随症状显著改善,能正常上学和生活;(2)无效:经以上治疗患儿不能自控小便,夜尿无明显减少,伴随症状无明显改善,影响正常上学和生活。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后疗效比较 观察组有效171例(96.6%),无效6例(3.4%);对照组有效162例(91.5%),无效15例(8.4%)。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P
2.2 两组患儿治疗后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见表2。表2 两组患儿治疗后症状改善时间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at=22.52,24.55,51.17,20.18,P
表2可见,观察组在睡眠觉醒障碍改善时间、夜尿减少时间、情绪改善时间、学习成绩提高及自闭改善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中医对小儿遗尿认识较早,《灵枢·九针论》中指出“膀胱不约为遗溺”。《幼幼集成·小便不利证治》说:“小便自出而不禁者,谓之遗尿。睡中自出者,谓之尿床。此皆肾与膀胱虚寒也”。《金匮翼》论述了遗尿的病机认为“脾肺气虚,不能约束水道而病不禁者”。《症治汇补》则认为:“遗尿又挾热者,因膀胱火热妄动,永不得宁,故不禁而频来”。可见小儿遗尿主要与肾和膀胱虚寒不能固摄有关,也与肺脾肝等脏腑功能失常有密切关系。现代医学认为遗尿的发生与排尿控制中枢发育不全或发育迟缓、睡眠和觉醒功能发育迟缓、神经内分泌因素、遗传、精神心理因素、不良排便习惯及膀胱功能障碍有关。笔者在临床中发现,遗尿患儿常有家族史,双亲中一方有遗尿史者,44%的小儿出现遗尿;而双亲均有遗尿史者,77%的小儿出现遗尿;且在双胞胎或同胞兄弟姊妹中发病率更高。临床调研中还发现,大多数学龄患儿伴有记忆力减退、学习成绩不良,不合群或与他人沟通能力欠佳等症状。这些表现与遗尿给儿童造成生理、心理、精神上的压力,影响其生长发育及心理发育有关。
传统推拿疗法治疗小儿遗尿,是通过经络穴位的推、拿、按、揉、摩、掐等手法,起到益肾固精止遗的作用。主穴中的肾俞、八髎、气海、关元、龟尾等穴可培元固本,补益下焦,益肾固精。掐夜尿点以清热止遗,理气除滞。配穴中补脾土、板门,以后天之本补先天之本;清天河水、退六腑以清肝泄热利湿;摩百会以安神除烦;捣小天心降命门之火。诸穴共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滋水涵木以止遗。中药缩泉胶囊中山药,味甘、平,归脾、肺、肾经,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健脾养胃,固精止带;益智仁,辛、温,归脾、肾经,补肾固精缩尿;乌药,辛、温,归胃、肾、膀胱经,行气散寒止痛,治疗下焦虚寒,小便频数。健脑灵药物组成中五味子、柏子仁、酸枣仁三味药甘、平,归心、脾、肾及大肠、肝、胆经,益气生津,宁心安神,且有润肠通便之功效;鹿茸,味甘咸、温,归肺、脾、心经,补精髓,助肾阳,强筋健骨;人参味甘微苦、平,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安神益智等作用;肉苁蓉味甘咸、温,归肾、大肠经,补肾助阳,润肠通便;川芎,味辛温,入肝胆经,可行气开郁,袪风燥湿;当归,味甘辛、性温,补血活血,止痛润肠。茯苓,味甘平,入心、脾、肺经,具有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地黄,味甘苦,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功效。以上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益气,强筋健骨,补肾缩尿、镇静安神之功效。综上所述,推拿配合中药口服治疗小儿遗尿在临床上具有较好的疗效,不仅缩短了病程,避免针药之苦;而且可改善睡眠觉醒障碍、情绪、自闭,提高学习成绩,减少了儿童心理疾病的发生,从而提高了儿童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马骏,金星明.遗尿症治疗新进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4,12(3):247249.
篇10
“我们要健康快乐地活下去。”一位英国的乐活FANS这样大声呼吁,“如果你隶属于真正的乐活族,就必定知道,大自然才是有利于人类成长的温床。”在乐活理念遍行天下无敌手的时候,用自然疗法保持健康、美丽的概念也逐渐被更多人所接受。
何为自然疗法?
自然疗法是应用与人类生活有直接关系的物质与方法,如食物、空气、水、阳光、体操、睡眠、休息以及有益于健康的精神因素,如希望、信仰等来保持和恢复健康的一种科学艺术。
春日清晨起来听鸟鸣,是一件最惬意的事,远胜过品茗或读诗。《诗林广记》载:“秦少游患疾而卧,有高符仲者携《辋川图》相赠,内尽王摩诘诗意,以为阅此可以医疾。少游于枕上阅之,数日而疾果愈。”所听鸟鸣亦可以治病养神,怡情养性。这可是最早的精神疗法形态,也可称为自然疗法。
返璞归真的乐趣
现代科技的发展为人类带来高度的物质文明,人们出门见到的是川流不息的汽车,林立密集的高楼,熙熙攘攘的人群,眼花潦乱的商品。进家看到的电视机、微波炉、VCD、电脑等现代化设备,似乎什么都不缺,但就是心里感到局促压抑,不舒畅,甚至烦躁,为什么呢?
寻求大自然的乐趣,可以摆脱上述种种不良刺激。还是美国首席预测专家波普科恩的预言说得好:“荒野要比文明更安全”。近来,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返璞归真的潮流,重返大自然,陶冶心灵,激发活力,治疗身心疾患,这也正是自然疗法的魅力所在。
为什么老外宁可打“飞的”来中国看中医,吃中药呢?就是因为中医体现的是自然疗法,中草药是天然药物,安全,无毒副作用。
自然疗法与西医疗法的区别
自然疗法起源于18和19世纪的西方替代医学。自然疗法这一术语直到19世纪末才开始使用。但其哲学指导思想可追溯到公元前400年医学中的希波克拉底学派。
自然疗法是以人体健康为核心,重点强调维持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而西医是以疾病为核心,重点放在当机体出现了疾病时,如何诊断和治疗。因此两种体系在学术思想上和技术手段上迥然不同。自然疗法就是要教育患者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机体的自愈能力,应用自然和无毒的疗法。
自然疗法的特点就是纯天然
自然疗法的出发点是用天然物品等来加强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它具有与现代西方医学治疗方法截然不同的两大特点:
完全摒弃化学合成药物,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各种因素、物质和信息防病治病,如森林、阳光、泥沙、空气、水、温泉,以及草木果蔬(包括中草药)的内服、外用(如药敷、熨敷、熏浴)和磁、蜡、热能等,都是利用自然环境和资源为主的疗法。
效法大自然的规律,以调理恢复人的自然之性、激发人体抗御疾病的能力为主要目的,如针灸、推拿、健身术、气功、心理、音乐与娱乐、足疗、有氧运动等。这些方法与以对抗治疗为主要模式的现代西方医学不同,它重在激发人体自身抗病能力,调整机体的失衡恢复,从而达到修复组织及功能伤损祛除疾病的目的。
自然疗法与美容
使用天然无害的材料制作化妆品和美容,一直是美容行业的发展趋势。另外,在我们已知的很多美容方法中,实际已经渗透了自然疗法的理念,有些甚至可以说是自然疗法的直接体现。
举例 刮痧
刮痧疗法具有简便、易学、疗效显著的特点,它更符合当今回归自然的潮流,该法通过刮痧自我的调理排毒、自我治疗来全面激发和调动人体自身的潜能,以达到人体自身的自然、和谐、平衡。
整体经络刮痧疗法,可以通过在人体经络的径路刮痧激发和调节、十二皮部与脏腑的功能,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促使人身恢复健康,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之目的。
现代医学认为,刮痧疗法可扩张毛细血管 ,增加汗腺分泌、排泄、促进血液、淋巴液、组织液的循环,增加组织细胞供氧、促进激肽、5-羟色胺、p物质等致痛的排泄和分解,促进了细胞再生和活化,加强了新陈代谢、同时也通过内脏――体表通路调节内脏功能,改善人体的呼吸、消化、循环、神经、内分泌等系统的功能。
举例 芳香疗法
芳香疗法也是自然美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气味多种多样,然而,在许多的气味中,只有香味最受人欢迎,所以香味名片、香味图书、香味服装等均受到人们青睐。为什么人们喜欢香味呢?科学研究证明,香味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欢迎,是因为香味对人的大脑有良好的刺激作用,人们闻到香味后,可使精神振奋、心情愉快、减轻疲劳,从而有助于提高工作、生产效率。英国、美国、法国等西方国家的一些工厂管理人员经常定时在车间、办公室喷洒香水,借以提高生产工作效率。同时,香味对病人来说是一剂安神镇定的良药。
现代医学表明,香味能杀灭某些病菌,并有良好的医疗作用。例如:白香味可以明目,清头风;丁香花香味能镇定安神,对牙痛病人有止痛作用;夜来香香味可清除不良气味;天竺花香味可促进睡眠,消除疲劳,对高血压病人还有降压作用。有的香味还有益于人的精神集中和起到放松的作用。在欧美许多医院、保健中心、美容院,香味已被列入治疗疾病及养颜护肤的“佳药”,香味以其独特的效应赢得人们的青睐。
这些都属于自然疗法:
1,营养疗法
营养疗法即让患者按一定的食谱进食或补充某些营养素,从而使饮食成为治疗的手段。营养疗法是自然疗法的基础,自然疗法医师在临床实践中首先采用这一疗法治疗患者。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粗制食品和补充营养素完全可以达到保健和治疗疾病的目的。采用营养疗法可以有效地治疗痤疮、关节炎、哮喘、动脉粥样硬化、抑郁症、Ⅱ型糖尿病、湿疹、痛风、高血压、经前期紧张综合征以及溃疡性结肠炎等病症。
2,植物药疗法
植物药疗法是应用植物做为药物防病治病,它也可以称为草药疗法。植物药疗法日趋受到人们的重视。现代自然疗法医师在使用植物药治病时,不仅依据该植物在传统医学中的传统药性,而且还要掌握它的现代药理学作用及其作用机理。这样使得该疗法更加科学化、现代化。许多自然疗法医师所使用的已不是未加工的植物原生药材,而是使用的从植物中提取出来的有效成分。
3,顺势疗法
顺势疗法是使用可以诱发健康人体产生某种疾病的药物来治疗患有该疾病的病人。这一疗法的基本原则是:大剂量的药物可以诱发疾病,但该药物在小剂量时,却可治疗该疾病。顺势疗法所使用的药物可以是植物药、矿物药和化学品。
4,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源于中医。它通过针刺、灸、按摩、激光、电刺激等方式刺激机体的穴位,从而促进机体的“气”在经络中循环、流动。传统的中医针灸疗法在诊治疾病中尚须在阴阳、五行、针灸经络、辨证论治等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
5,水疗法
水疗法应用热水、冷水、蒸汽等各种形式的水来保健或防治疾病。水疗法中的具体方法有坐浴、灌洗、温泉浴、旋流温水浴、桑那浴、淋浴、湿布、敷泥、足浴、热敷以及灌肠等。水疗法自古以来就是世界上许多民族传统医学中的治疗方法之一。
6,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就是应用物理的方法来治疗疾病。它包括超声波疗法、透热法、其它电磁技术疗法、保健体操、按摩、关节活动法等。水疗法也属物理疗法范畴。
7,心理咨询及生活方式的调整
对患者的心理咨询和生活方式的调整是自然疗法中必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自然疗法必须具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在问诊中能从患者语言、动作等表现中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其他方面的异常问题,然后采取诸如催眠、心理暗示、咨询指导、家庭治疗等治疗技术,针对患者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治疗。
8,其他
根据自然疗法的指导原则,近来国外又相继发展了色彩疗法、水果疗法、森林疗法、园艺疗法、音乐疗法、“五分钟笑”疗法等。这些疗法均是采用对人体无任何毒副作用但又能防病治病的非药物疗法。
风靡全球的自然疗法
水疗法
水疗法是利用各种不同成分、温度、压力的水,以不同的形式作用于人体以达到机械及化学刺激作用来防治疾病的方法。根据水的作用方式不同,水疗法可分为:浸浴法、擦浴法、冲洗法、湿布包裹法、淋浴法、水下洗肠浴法、水下运动法、蒸气浴法等。
我们常见的各种Spa疗养项目,实际上就是从水疗法而来,加入了按摩、香薰、精油等其他因素,其功能也由治疗疾病转为预防疾病和保健,当然更多的还是被拿来用作保养皮肤和维持身材,成为时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灸疗法
根据中国传统医学,健康的身体取决于一种极其重要的能量循环,这就是身体中的“气”。这种能量存在于全身的脉络中,穴位便坐落在这些脉络之上。当一个器官过渡活跃或是机能减退的时候,能量的循环则变得不正常。经脉当中产生了一个堵塞的地方,必须将之打通。所以通过针刺则可以治疗病患,使脉络的循环恢复正常。
针灸治疗的第一步至少需要45分钟:深入的了解病情,观察舌苔,脸色,和触诊,还有就是中医特有的方式――诊脉,医生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了解病人的身体状态。针灸理疗师利用细针刺激能量通道,使得加强受损组织并重塑和谐。但是同一种病症,病人需要治疗的穴位并不一定是相同的,因人而异。
针灸治疗同样对心理疾病和情感的问题有治疗效果,东方的医学一直以来都把这些问题与身体疾病联系在了一起。因为无论是压力,悲伤或是动怒都会使得出现身体循环不平衡的萌芽。这种减缓痛苦的治疗已经得到了反复的验证。这是个非常不错的方法来治疗慢性传染病或是反复的结肠炎,失眠,抑郁症。它还可以改善高血压,过敏,头痛,疲劳以及激素的平衡失调。
顺势疗法
顺势疗法是一种有别于传统西医的独立、良好的医疗体系,完全可以安全、快速、有效、永久性地治愈疾病。早在公元前400年,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希波克拉底提起,至1790年德国哈尼曼哈尼曼医生从古刊物中挖掘出来。哈尼曼医生领导的研究小组经过近60年的研究,将该理论逐步完善。
顺势疗法的理论基础是“同样的制剂治疗同类疾病”,意思是为了治疗某种疾病,需要使用一种能够在健康人中产生相同症状的药剂。顺势疗法就是利用和激发人体固有的自愈能力根除疾病。
众所周知,人体具有天生的自愈功能,免疫力就是证明。通过激发自愈体系,来加强受损细胞基因的自我修复能力,使紊乱的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的功能恢复平衡,从而从根本上治愈疾病。倍受英国皇室、欧美等发达国家高知识人士青睐的顺势疗法,正是通过增强人体自愈能力,达到快速、安全、有效、永久性地根治疾病,是21世纪最良好的医疗方式。
顺势疗法的医学美容使用范围:由于精神衰弱、失眠、更年期综合症、高胆固醇、肝炎、过敏等而造成衰老而出现的黑斑、皮肤粗糙、皮肤黝黑、面色无华、抵抗力及免疫功能低下等情况,均可适用。
灵气疗法
在西方世界中,有七个轮脉构成肉体能量中心的一种概说,这种学说源自于印度的瑜珈。在能量治疗的这个领域中,能量治疗师们认为人类除了肉体、灵魂、神性、之外,在肉体的外圈还包覆着一层层人类肉眼所难以看见的气场,而当人们的肉体开始生病之前,人体的气场会先出现病变;例如出现破洞、混浊颜色的斑点、形状的改变等等现象。而如果放任着气场的改变而不管的话,这些能量便开始影响肉体上的构造,进而形成物质世界的肉体产生病变。
而能量治疗师的工作,就是在疾病尚未影响肉体之前,就进行清除与疗愈的工作;或是在疾病已经发生的时候,直接将肉体气场上的印记、破洞、或是不规则的形状进行修补或处理,进而让已经过处理后的健康气场开始影响肉体,使其开始恢复正常状态。
然而能量治疗的方式有非常多种,可以用自身的能量进行气场修补或是清除的工作(如气功),也可利用工具进行(水晶、花精、彩油、矿石)、或是利用其它的能量来进行上述的动作,灵气疗法就是利用非自身的能量来进行治疗的一种技巧与方式。
森田疗法
森田心理疗法简称森田疗法,是一种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心理治疗方法,具有与精神分析疗法、行为疗法可相提并论的地位,主要的适应症是所谓“神经质”。大致包括当今分类中的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疑病症、神经症性睡眠障碍等。
森田疗法的基本治疗原则就是“顺其自然”。顺其自然就是接受和服从事物运行的客观法则,它能最终打破神经质病人的精神交互作用。而要做到顺其自然就要求病人在这一态度的指导下正视消极体验,接受各种症状的出现,把心思放在应该去做的事情上。这样,病人心里的动机冲突就排除了,他的痛苦就减轻了。
森田疗法出现本世纪早期,比当今流行的大多数欧美体系早很多年,它不仅在日本医学、心理学独树一帜,且影响远播,成为有世界影响的一个治疗体系。他的一些基本理念,特别是顺其自然的治疗原则,表现出浓厚的东方文化色彩。这是源于东方文化,比较适合于东方文化中的人。
圣宣五行疗法
- 上一篇: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教学
- 下一篇:影视产业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