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育课程培训范文

时间:2024-01-02 17:43: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教育课程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网络教育课程培训

篇1

[关键词]个性化推荐学习;关联规则;在线教学平台;网络教学;教师培训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5-0196-03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不断地在教师培训领域中渗透与融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明确提出, 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深化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广度与深度。教师培训属于一种在职继续教育,有其特点和难点,在线学习,个性化学习作为近年来研究的一种新的培训方式,更重视在职培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特征,让学生实现更高效的学习,无疑将在未来教育技术发展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无论从培训机构层面还是从受培训学生需求层面看,多元化、智能化、个性化的网络教学必将成为未来在职教师培训领域发展的主要方向。

国家对于在职教师的培训越来越重视,每年投入大量的国培等各类培训项目经费,但培训效果却不尽于人意。这是因为在职教师“半生不熟”的知识结构造成的,“不怕不懂,就怕一知半解”告诉我们传统的课堂学培训模式,是导致在职教师培训热情不高,培训目标参差不齐的主要原因。因此,网络研修、校本研修、乡村教师工作坊等依托网络教学的培训项目成为当前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资助的重点领域。近年来,我校也适时提出通过建立教师在线培训工作坊和“一体两翼”来破解教师培训瓶颈,“一体”是以教师自主校本研修为主体,“两翼”分别是远程培训和集中培训。这些都迫切需要网络在线培训平台的技术支撑。

根据培训目标和教学系统的建设要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个性化推荐学习的在线课程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技术。基于个性化推荐学习的在线课程教学平台系统是一个跨平台、跨数据库、可扩充和可移植的系统。系统通过智能学习到访者的特征和使用痕迹,调整使用者的学习内容和训练题库,同时,根据使用者的学习情况自动分析使用者的潜在学习需求,推送课程知识,供使用者自主选择学习。大部分的教学资源和信息资源采用网络数据库存储,充分利用和整合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

一、相关工作

本系统平台的核心技术是通过关联规则挖掘来实现个性化推荐学习课程知识。个性化推荐服务被广泛应用于数字图书馆、电子商务、新闻网站等各个领域中。[1]个性化推荐服务根据用户兴趣的相似性来推荐资源,通过研究不同用户的兴趣 ,主动为用户推荐最需要的资源。个性化推荐技术主要有三种:基于规则过滤技术、基于内容过滤技术、基于协作过滤技术。[2]该项技术是提高个性化、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数据挖掘领域的拓展,利用关联规则实现基于规则的过滤推荐成为主流。文献[3]提出了一个简单高效的关联规则和序列模式挖掘算法Predictor,该算法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可以满足实时页面推荐的需要,同时该算法还可以进行增量挖掘。文献[4]Weiyang Lin等也是提出一种高效的关联规则算法来实现个性化推荐。

关联规则也称为关联模式,关联规则挖掘发现大量数据中项集之间有趣的关联或相关联系。是一种较好的信息推荐方法。是形如:A(年龄(X,“20...30”), 职业(X,“学生”))B(购买(X,“笔记本电脑”))的形式。挖掘算法首先由Agrawal等提出来和研究,Agrawal等提出基于频繁项集的剪枝算法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找出所有的频繁项集,然后由频繁项集产生强关联规则,这些规则必须满足最小支持度和最小可信度。支持度(support): P(A∪B),即A和B这两个项集在事务集TS中同时出现的概率。置信度(confidence): P(B|A),即在出现项集A的事务集TS中,项集B也同时出现的概率。同时满足最小支持度阈值和最小置信度阈值的规则称为强规则。给定一个事务集TS,挖掘关联规则问题就是产生支持度和可信度分别大于用户给定的最小支持度和最小可信度的关联规则,也就是产生强规则的问题。为了降低个性学习推荐系统的研发难度,本系统引擎模块通过接口调用比较著名的成熟开源数据挖掘平台Weka实现相应功能。

二、系统平台设计

整个系统划分为课程资源管理、系统管理、个性化学习推荐和互动管理等四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包含若干功能模块。系统的主要模块如图1所示。

三、系统核心技术的实现

(一)学习行为捕获

学生的在本平台系统中的学习行为主要体现为其在平台上的访问行为上,包括页面浏览行为和超链接点击行为,比如,用户在各个页面之间的跳转关系、在单个页面上的鼠标、键盘操作的访问行为。用JavaScript 脚本即可跟踪和记录学生用户在系统内的访问行为,从而捕捉到用户先后浏览过的知识点和资源、浏览时间和持续时间等信息,这是获取用户个性化信息的关键的一环。获取用户浏览的知识点和资源行为目的是为了分析该用户是否真正学习过该知识点和资源,共学习了多长时间,以供后期的推荐做参考。

(二)学习行为识别

考虑到可能存在用户只是误访问了知识点和相关资源,或者因各种原因访问了但只匆匆一看,则这种情况并不能算正在学习过该资源,所以不能将用户点击过的知识点和资源记录都保存,否则就会严重影响数据的准确性。所以需要计算并判断用户在知识点页面停留的时间来确定用户是否学习了知识点和对应资源,如果超过了预定的时间,就获取用户的编号、用户学习的知识点的编号保存为用户学习日志数据表一条记录。另外,为了方便后期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可把知识点编号构建成字符串类型的数据存储到数据库用户学习行为表里。在这里,通过加载课程页面时执行一个Ajax方法,在Ajax异步请求方法里面加入定时器setTimeout,在定时器规定的时间内发送一个请求调用后台的方法并把相关参数传递到后台,后台就把数据保存进数据库里面。系统实现时,假定学生浏览访问该资源的时间大于等于五分钟(300000毫秒)即可认为该学生学习过对应知识和资源,对于用户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点不会重复记录,在后台代码加了判断。关键代码如下:

// setTimeout里面的r间是毫秒为单位,

varint=self.setTimeout("countTime()",300000);

functioncountTime(){

varuserid=$("#userId").val();//获取用户的id

varsubjectid=$("#subjectId").val(); //获取用户

//的知识点Id

postData="userid="+userid+"&subjectid="+subjectid;

$.ajax({

type:"POST",

url:"home/ajax/countStayTime",

data:postData,//把参数传递到后台

success:function(data) {

console.log("执行了countTime方法的ajax");

}

});

}

(三)个性化学习资源推荐

首先获取用户的学生注册的基本信息、在线练习测试成绩、学习行为记录数据等进行预处理后,通过调用Weka进行分类和聚类确定学生所属群体,然后将学生注册的基本信息、在线练习测试成绩、学习行为记录数据与互动管理子系统中的评论信息、评分信息和教师标导信息结合构建事务集,并调用Weka的数据规范化处理和关联规则挖掘算法进行数据正则化处理与数据挖掘,发现给定置信度和支持度的描述用户学习“兴趣”的规则,以及挖掘学生学习的“技术路线图”然后进行用户匹配和信息推荐,向当前访问学生用户推荐可能“感兴趣”的知识点和教学资源,最终实现个性化学习推荐。

四、结束语

本文主要探讨了基于个性化推荐学习的在线课程教学平台的构建思路、设计与实现技术。基于个性化推荐学习的在线课程教学平台系统是一个跨平台、跨数据库、可扩充和移植的系统。系统通过智能学习到访者的特征和使用痕迹,调整使用者的学习内容和训练题库,同时,根据使用者的学习情况自动分析使用者的潜在学习需求,推送课程知识,供使用者自主选择学习。面向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个性化学习的在线教学平台的构建是一个复杂、浩大的工作,不仅需要涉及课程群的多位专业授课教师深入研究知识点群,重构知识点群层次,与系统设计思想接轨。还需要平台相关技术人员构建好相应软件技术平台,不断改进技术,并在平台上实现相关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平台的构建和应用,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能够实现网络自主学习、推荐学习的培训目标。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扩充本系统的功能,使其能够满足更深更广的教师培训需要。

[ 参 考 文 献 ]

[1] 曾春,邢春晓,周立柱.个性化服务技术综述[J].软件学报,2002(10):1952-1961.

[2] 郭艳红,邓贵仕.协作过滤的一种个性化推荐算法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8(1):39-58.

[3] 张慧颖,梁伟.基于用户访问模式挖掘的网页实时推荐研究 [J].计算机应用,2004(6):70-73.

[4] WeiyangLin,Sergio A. Alvarez,Carolina Ruiz. Efficient Adap?鄄tive?鄄Support Association Rule Mining for Recommender Systems[J]. Data Mining and Knowledge Discovery,2002(1).

篇2

[关键词]远程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激励机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明确指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提出:“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可见国家对高等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高度重视,并在实践中也通过多种应用项目大力推动优质资源的建设与共建共享,比如典型的实践应用项目“国家精品课程共享工程”“数字化学习港与终身学习社会的建设与示范”“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建设工程”“普通高校数字化学习资源联盟工程”及教育部在“十二五”期间开展的“视频公开课”和“资源共享课”建设工程。现代远程教育是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行动已成为当前现代远程教育改革和发展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实践热点。因此,要使现代远程教育持续健康地发展,资源共建共享的创新和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在研究分析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现状以及资源共建共享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企业激励手段的价值和作用,提出促进资源共建共享的激励机制和手段。

一、远程教育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影响因素及现状分析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也日趋成熟,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环境下的优质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较大发展。我国各高校以及区域范围内在资源共建共享方面也已取得良好成效,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不少困难,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观念认知:开放教育意识薄弱,缺少共建共享动力

远程教育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合作方可涉及到教育职能部门、高校以及行业企业等,他们是否具有开放的教育观念,对资源共建共享的整体认知以及对共建共享未来发展愿景的共识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我国在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之初就非常重视教学资源的信息化建设,并投入了大量经费用于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开发和应用研宄。各试点高校及其他办学机构根据自身学科优势和教学特点,也开发了一大批基于网络的教学资源库、素材库、教学课件和教学支撑平台等,并引进了种类繁多的网络教育资源。但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机构协调和管理,各试点高校及办学机构各自为政、自我封闭,没有开放共享意识,不同教育资源建设主体之间缺乏沟通和融合,进行低水平的重复开发,从而导致许多资源水平不高,适用范围狭窄。

(二)政策制度:政策制度缺失,失去共建共享保障

政策制度,特别是宏观性的政策制度往往都具有战略性的导向作用,会产生“自上而下”的变革导向。国外有关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成功案例无不说明政策制度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制定政策制度是促进优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有力保障。目前我国有关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政策制度还不成熟,不利于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与推广。从政策制度方面来看,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比较成熟发达的国家,在相关的立法以及政策制度的制定方面也比较具体和完善。我国虽在《高等教育法》第十五条中提到:国家支持采用广播、电视、函授及其他远程教育方式实施高等教育。这从国家立法的高度确定了远程高等教育的地位,但实际工作中却一直是由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法规和文件决定,远程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还没有约束性条件。

(三)标准规范:资源建设标准规范不统一,资源通用性较差

虽然,目前网络技术的发展已为优质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提供借鉴,但是远程教育资源建设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可操作性和统一性,同时一些资源研发者在建设资源时也没有依据教育资源建设的相关标准,使得资源的通用性较差。资源分类不合理、不规范、杂乱无序、组织性较差。元数据处理不规范,缺乏分布存储和统一管理理念,部分资源只适用于特定的平台和技术接口,从而导致不同办学机构的资源库互不兼容,难以进行相互操作与利用,无法实现教育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造成大量资源浪费,使不同的资源库成为信息孤岛。其原因一方面是资源研发者采用的技术不同,另一方面则是资源研发者出于信息安全、知识产权保护的考虑,限制资源开放,影响了资源整合与共享。

(四)组织管理:组织机构的空缺,缺乏管理与协调

优质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需要一个组织体系加以调控,实现宏观的领导与管理。通过深入研究不难发现目前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在资源建设中,缺少一种统一的管理和协调机制,也就是说在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与管理方面,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教育企业之间、教育企业与教育企业之间各自为政,缺乏一个权威机构的协调作用,而这种组织体系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

(五)管理运行:资源共建共享缺乏成熟的管理运行机制

资源共建共享涉及资源的整合、平台的运行与管理、多元主体的利益分配问题等多个方面。一整套系统化、可操作性的管理运行机制是远程教育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得以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恰恰缺少一整套可以使资源共建共享得到可持续发展的管理运行机制。

(六)经费投入:资金投入不足,缺乏持续的经济支持

远程教育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可以优化资源配置,但是从资源的研发、人才的培训、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以及运行模式与机制的推广都需要相关的资金作保障。目前,不论是国家还是各个远程教育试点高校、技术服务公司以及资源研发商等,用于资源建设的资金在不断增加,已达到相当规模,但是投入到资源共建共享的资金比例却不高,持续的资金注入更是缺乏。

(七)科学规划:缺乏系统长远的课程资源共建共享规划

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资源共建共享规划对资源整合与共享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及调控意义。纵观近几年的相关文件和规划,除2011年教育部办公厅的关于启动“普通高等学校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开放服务模式的研究及应用”项目通知中对项目的总体目标及主要建设内容进行了明确的阐述外,其他一些民间组织,如高校间、高校与行业间的资源共建共享的规划尚不到位,这无疑将制约资源的共建共享。

二、远程教育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激励机制

所谓激励,就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归化组织成员的行为,以有效地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活动。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现状让我们认识到要想把这项造福人类的事业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发挥从业者的潜力和智慧是至关重要的,而良好合理的激励措施的实施能够契合人们的心理需求,激发从业者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自发自愿自主的工作意愿,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竞争的氛围,这是最终实现科学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对远程教育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影响要素与推进远程教育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制约因素分析,根据总结远程教育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特点和发展现状,提出了在资源共建共享方面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

(一)政策激励

政策激励是以宏观导向为核心、以激励为动力来激发行为取向的活动过程,其对共建共享联盟的建立和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指引作用。远程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离不开政府职能部门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导向,应建立由教育管理部门、高等院校、校内院系组成的三级管理协调机构,合理规划远程教育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的政策和措施,通过组织机构的协调与调控,制定有关教育资源共享的政策,加强高校与高校之间和校内各院系的资源共享、合作与交流,建立由学科、教学设计、网络资源开发和各高校教育专家以及部分学生组成的网络教育资源共建团队,共同完成以共享为目的的网络教育资源合作开发,推进优质资源共建与共享进程,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营造远程教育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开放的环境和氛围,提高执行者对共建共享的感知程度和认知水平,促进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激励

目标激励就是通过目标的设置来激发人的动机、引导人的行为,使被管理者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激励被管理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目标激励是从中长期发展目标长远的角度出发的激励,有利于保持长久积极性的发挥。远程教育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是一个涉及面广、周期长、投资大的系统工程,要实现资源共建共享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对相关的建设项目进行系统的规划、引导和推进,分阶段、分步骤地推进资源共建共享的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这就要在资源共建共享的科学规划中要设立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设置科学合理的运行周期和方向,避免盲目建设、盲目推进。

(三)物质激励

也就是利益激励,远程教育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可以优化资源配置,但是从资源的研发、人才的培训、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以及运行模式与机制的推广都需要相关的资金作保障。通过前文的论述,不难发现国家政府部门、远程教育试点高校、技术服务公司以及资源研发商在资源建设方面投入的资金在不断增加,但是用于资源共建共享的资金比例却不高,持续的资金注入更是缺乏。因此在资源共建共享过程中,应遵循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以市场为导向,建立成本分担和利益分配机制,考虑分配均衡,实行有偿共享,从而切实保障资源建设者的合法权益,提高资源建设者共建共享的积极性。

(四)标杆激励

也就是榜样激励,是一种通过不断地将自身与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国内外同行业比较、分析,以改善发展目标和工作绩效的激励手段。通过树立标杆,学习标杆,重新思考和改进工作实践,创造自身最佳的实践模式,是一个学习、改进、再学习,再改进的一个持续创新的发展过程。在资源共建共享的推进过程中,国内外很多成功的实践经验和先进性的案例值得我们去发现,去学习,去借鉴,根据自身实际,去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流程,从而不断优化资源的共建共享,以达到持续改进和提高的目的,提高参与国内外竞争的砝码和实力。

(五)考评激励

在资源的共建共享过程中,要保障资源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就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质量监控和考核评价机制,建议各级政府或者相关教育主管部门成立由骨干教师、专业研发人员、学习者、高校远程教育专家等组成质量监控委员会,制定可操作的资源评价指标标准和评价体系,定期对资源建设的质量进行评估、检测。同时建立网络资源评价反馈管理机制,广泛地听取学习者的意见和建议,从学习者的需求出发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并且建立奖惩机制,对优秀资源建设单位与个人给予奖励,对资源建设不力或不达标者给予必要的警示、督促和纠正,从而促进资源共建共享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黄琼珍,黄颖.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探究[J].高教探索,2010,(3).

[2]孙姚同等.高校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2,(22).

篇3

本世纪初,国家就在高等教育和远程教育领域中开展了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其主要的目的在于推动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2011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终身学习服务体系的建设与示范”系列项目之“普通高等学校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开放服务模式的研究及应用”研究项目,该项目通过构建数字化学习资源开放服务联盟,充分发挥高校优势,整合全国普通高校优质继续教育资源,面向社会开放,努力推进高等学校优质教育资源服务于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满足各类社会成员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多样化学习需求。2012年4月,上海市教委正式发文批准成立“上海高校课程资源共享中心”,建立了“上海高校课程中心”业务平台,与现代教育技术协会等相关行业专家合作,初步完成了共享中心的课程共享标准,2013年3月首批《唐诗宋词人文解读》等7门通识教育课程上线,供上海交大、复旦大学等上海地区30所高校在校生选修。

二、远程教育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影响因素及现状分析

通过分析已有的研究文献与资料,不难发现,近年来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已受到教育部、各高校、其他教育机构等各部门的重视,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着很多困难和阻力。针对此问题,本论文进一步探索分析了当前推进现代远程教育优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影响因素。(一)观念认知:开放教育意识薄弱,缺少共建共享动力远程教育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合作方涉及到教育职能部门、高校以及相关行业企业等,合作方是否具有开放的教育观念,对资源共建共享的整体认知以及对共建共享未来发展愿景能否达成共识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我国在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之初就非常重视教学资源的信息化建设,并投入了大量经费用于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开发和应用研究,各试点高校及其它办学机构根据自身学科优势和教学特点,也开发了一大批基于网络的教学资源库、素材库、教学课件和教学支撑平台等,并引进了种类繁多的网络教育资源。但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机构协调和管理,各试点高校及办学机构各自为政、自我封闭,没有开放共享意识,不同教育资源建设主体之间缺乏沟通和融合,进行低水平的重复开发,从而导致许多资源建设水平不高,适用范围狭窄。(二)政策制度:政策制度缺失,失去共建共享保障政策制度,特别是宏观性的政策制度往往都具有战略性的导向作用,会产生“自上而下”的变革导向。国外有关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成功案例无不说明政策制度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说,制定政策制度,是促进优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有力保障。目前我国有关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政策制度还不成熟,不利于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与推广。从政策制度方面来看,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比较成熟发达的国家,在相关的立法以及政策制度的制定方面也比较具体和完善。我国《高等教育法》第十五条规定国家支持采用广播、电视、函授及其他远程教育方式实施高等教育,这虽然从国家立法的高度确定了远程高等教育的地位,但实际工作却一直是由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法规和文件决定,尚无国家立法机关通过的有关远程教育法律法规,至于远程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更无从谈起。(三)标准规范:资源建设标准规范不统一,资源通用性较差虽然,目前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优质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提供了较多借鉴,但是远程教育资源建设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可操作性和统一性,同时一些资源研发者在建设资源时也没有依据教育资源建设的相关标准,使得资源的通用性较差。资源的分类不合理、不规范、杂乱无序、组织性较差。元数据的处理不规范,缺乏分布存储和统一管理理念,部分资源只适用于特定的平台和技术接口,从而导致不同办学机构的资源库互不兼容,难以进行相互操作与利用,无法实现教育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造成大量资源浪费,使不同的资源库成为信息孤岛。其原因一方面是资源研发者采用的技术不同而造成的,另一方面则是资源研发者出于信息安全、知识产权保护的考虑,限制资源的开放,影响了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四)组织管理:组织机构的空缺,缺乏管理与协调优质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需要一个组织体系加以调控,实现宏观的领导与管理,通过深入研究不难发现目前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在资源建设中,缺少一种统一的管理和协调机制,也就是说在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与管理方面,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教育企业之间、教育企业与教育企业之间各自为政,缺乏一个权威机构的协调作用,而这种组织体系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五)管理运行:资源共建共享缺乏成熟的管理运行机制资源共建共享涉及资源的整合、平台的运行与管理、多元主体的利益分配问题等多个方面。一整套系统化、可操作性的管理运行机制是远程教育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得以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恰恰缺少一整套可以使资源共建共享得到可持续发展的管理运行机制。(六)经费投入:资金投入不足,缺乏持续的经济支持远程教育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可以优化资源配置,但是资源的研发、人才的培训、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以及运行模式与机制的推广都需要相关的资金作保障。目前,不论是国家还是各个远程教育试点高校、技术服务公司以及资源研发商等,用于资源建设的资金在不断增加,并已达到相当大的规模,但是投入到资源共建共享的资金比例却不高,持续的资金注入更是缺乏。(七)科学规划:缺乏系统长远的课程资源共建共享规划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资源共建共享规划对资源整合与共享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及调控意义。纵观近几年的相关文件和规划,除2011年教育部办公厅的关于启动“普通高等学校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开放服务模式的研究及应用”项目通知(教职成厅函[2011]39号)中对项目的总体目标及主要建设内容进行了明确的阐述外,其他一些民间组织,如高校间、高校与行业间的资源共建共享的规划尚不到位,这无疑将制约资源的共建共享。

三、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资源共建共享运行机制的构建

篇4

远程教育不同于传统教育,师生之间是相对分离的,主要通过网络利用学习资源来进行教学,这使教育资源在远程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网络课程资源又是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实践的逐步深入、学生规模的逐步扩大、专业设置的逐渐增多,远程教育学院面临着教育资源有限、网络课程资源匮乏的巨大挑战。如何建设丰富的网络课程资源,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状态,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必要性

网络课程资源是传统课程在现代网络信息环境下的重建,是教师、学习者、媒体教材和网络学习环境四方持续地相互作用的过程与内容的总和。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中指出,网络课程资源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育支撑环境”[1]。

网络课程资源是网络教育学院教学资源建设核心的组成部分,网络课程资源建设是开展网络教学的先决条件,是网络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的网络课程资源服务的对象主要是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的成人学习者。他们有独立的自我概念能独立进行学习;他们有很丰富的生活经验能够促进学习;他们的学习需求与社会角色变化紧密相关;他们有明确的学习动机。虽然他们具有以上特征,但仍然存在着学习积极性不高、辍学率高的现象,如何建设高质量的网络课程资源,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机是网络教育学院所面临的迫切问题。远程教育向非学历教育的转变,使网络课程资源建设成为了改革的关键。教育部先后启动和实施了“新世纪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工程”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目的都是为了建设一批高质量的网络课程资源,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缓解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教学资源紧缺的现状,做到优质教学资源真正意义上的共享,从而提高网络教育学院的教学质量。

二、我国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的发展,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得到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的一致重视。各高校先后建成了一批特色鲜明、媒体表现形式多样、功能齐全的网络课程资源,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通过查阅和研究有关各高校的网络课程资源的相关文献,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通过总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课程资源教学设计水平不高

网络课程资源的目的是方便学习者自学,为学习者提供大量信息,在相同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获得更丰富的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平等的理想。对网络学习者来说,网络课程资源是他们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网络课程资源的好坏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但许多高校对网络课程资源不够重视,有相当一部分网络课程资源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是课本网络版,课程设计不足,没有充分发挥网络课程资源应有的特点,将“人灌”变成了“机灌”,失去了网络教育应有的优越性。

2.网络课程资源内容不丰富,形式单一

很多网络课程资源主要以静态网页、文字文本、图表、图片的形式展现学习内容,其组织方式也是线性的,更新频率也不够快。有些网络课程资源采用流媒体形式将教学材料呈现在网络上,但大部分是将网页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主讲教师坐在摄像机前念讲稿的录像,另一部分是讲稿的内容或PPT。这大大降低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也阻碍了学习者学习积极性和理解能力的提高,降低了网络课程资源的利用率。

3.网络课程资源开发管理体制不健全,重复建设严重

目前各高校网络课程资源开发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协调,各级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不明确,没有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来调动各部门工作的积极性。各学校网院独立建设,建设平台、标准不统一,校校之间没有交流,这导致了部分课程重复建设,浪费时间和资源,支持平台不统一,维护困难,使建设成本大幅度提高。

4.网络课程资源重视前期开发,忽视后期应用

在“新世纪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工程”的指导和推动下,各高校都快速地建设了一批网络课程资源,使资源建设的规模和水平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这些网络课程资源普遍存在前期建设力度大、投入多,制作完成、验收合格后便大功告成,后期的应用被忽视,致使网络课程资源成了摆设,建设效益不能充分发挥,使用效率下降,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

5.缺少评价与反馈

评价与反馈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目前网络教学的评价还不是很完善,只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很少有学生自己的自我评价和同伴的评价,而这使学习者很难获得学习成就感,减弱了学习者对学习的兴趣。网络课程资源的反馈比较滞后。由于网络教学师生之间处在时空分离状态,不同于传统教学,使学习者很容易产生孤独感而影响教学质量,及时地反馈能够减少学习者的孤独感,增加学习的乐趣。

三、建设的策略

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实施对推动我国高校远程教育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网络课程资源是远程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之一,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高低。网络教育学院正在由学历教育向非学历教育转变,这就要求建设出符合各种教育需求的网络课程资源来服务于远程教育。因此开展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形成优质的网络课程资源,是当前网络教育学院亟需解决的问题。我国的远程教育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早在1998年美国高校提供的网络课程资源总数就达5.4万个,其中,本科课程3.5万种,研究生课程1.4万种,非学历学位课程5000种。由此可见国外在非学历教育上起步比较早。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提出一些策略:

1.加强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改变传统观念

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和指导。因此,要建设高质量的网络课程资源,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转变教师的观念,让教师了解网络教育,积极参与网络教育。网络课程资源应该以学习者为中心,从学习者的角度进行网络课程资源的设计,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建构主义所倡导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习者的意义建构,而不是传统教学模式的网络化,所以网络课程资源更注重教学设计和建立新的教学模式。网络教育学院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网络教学所具有的开放性、协作性、交互性等特点,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探索网络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形成有利于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网络教学模式[3]。只有把教师的教学经验和网络优势相结合,才能建设出符合学习者学习需求的网络课程资源。各高校要重视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加强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和应用的理论研究。

2.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大高校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力度

教育部先后启动和实施了“新世纪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工程”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目的都是为了建设一批高质量的网络课程资源,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缓解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教学资源紧缺的现状,做到优质教学资源真正意义上的共享,从而提高网络教育学院的教学质量。2008年全国共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和77个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47个高职高专教学指导委员会及专家组织、54所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推荐申报的1172门本科课程、387门高职高专课程和158门网络教育课程参加了评审。经过网上初评和会议终审,共产生本年度精品网络课程资源650门,其中本科课程400门,高职高专课程200门,网络教育课程50门。通过以上这些数字可以看出,我国政府部门已经意识到建设网络课程资源的重要性并积极鼓励各校开始建设,但课程数目还很少,没有达到共享的数量。

总之,政府是一切方针政策的指导者,制定一系列促进各高校建设具有特色网络课程资源的政策、措施和激励机制,拨出专项资金给网络课程资源做得好、社会反映好的学校进行补贴与奖励,平衡各方的利益。使各高校建设自己比较有优势的学科课程,避免建设的学科过多而导致质量下降、重复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建成真正具有网络课程资源特点的课程,为提高教学质量作出重要的贡献。

3.采用校校联合办学,达到资源共享

为了达到资源共享,给网络学习者提供最优质的资源,几个高校可以联合起来,组成网络大学城,达成利益共享。由于每个学校的优势学科不同,如果几个高校联合起来,不仅可以拥有自己的精品网络课程资源,也可以同时拥有其他几个学校的优质网络课程资源,这样既降低了成本、获得了利益,也使教育资源得到了合理分配,达到资源共享。作为学习者则可以同时享受到几所学校的优质网络课程资源,获得更好的学习资源,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广州电大与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于2000年秋开始合作开办远程网络教育,建立广州服务站。共招收金融、会计、国际贸易、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政税收、法学、汉语言文学及公共事业管理(限专升本、本科第二学历)九个高中起点专科、高中起点本科、专科起点本科专业,四年来始终坚持“求实、求是、求新”的办学宗旨,目前高升本、专升本、专科三个层次在读学员3000多名,在校生数居全国各地服务站前列,办学成果显著[2]。

4.企业参与高校教学,培养合格人才

企业是社会的重要成员之一,让企业参与高校教学,能够使高校的教学与社会需求紧密相连,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使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同时,让企业参与教学也是解决高校教学技术与资金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比如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罗毅院长曾经说:“我们认为远程教育要结合市场发展的需求,要以服务社会为根本目标。当时引入了一个市场运作的机制,即联合办学模式。这种模式对我们的网络教育从无到有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与很多学校自己办网院滚动式发展即边招生、边发展、边建设相比,我们是一次性投入。当时合作企业仅资金就一次性投入了两千万元,这为我们把资源建设这一块做到位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所以说,从网院成立开始,我们就是以资源建设为龙头来修炼内功,重视网络教育的根本――课程资源建设,使其质与量上均不断提高,并形成了一定的影响。”[3]

5.制定统一的网络课程资源评价标准,实现标准化规范体系

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来促进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2002年6月7日,现代远程教育标准化委员会正式了《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CELTS-22.1-网络课程资源评价规范》(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同年11月9日又了第二版,但都只是处于征求意见阶段,没有权重。2003年4月,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国家教育部对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重视,掀起了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同时对网络课程资源评价标准的研究也大大升温。网络课程资源评价可以规范网络课程资源,提高课程的质量进而促进网络教学的良性发展。由于网络课程资源评价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教学内容、设计、技术等方面的因素,所以不能简单地从某一方面进行评价,而应多方面、多角度、全方面地去评价。如果把网络课程资源比作是一辆辆汽车,那么课程评价就是每辆汽车所要遵守的交通规则,只有制定统一的交通规则并严格执行,才能让汽车畅通行驶,发挥它的作用。

总之,网络课程资源建设是一个大工程,不是单单一所或几所学校就能够完成的,它是需要包括政府、学校和企业等多个方面共同努力、相互配合,探索出一条可行的网络课程资源建设模式,为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其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许多地方还需要我们去探索和研究。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是远程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涉及到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模式的改革、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运用和教学管理等各方面的因素。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中存在问题是必然的,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能够解决掉,只有通过我们在建设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研究,总结出经验,为今后的网络课程资源建设提供可行的建议,使网络课程资源的发展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赵燕萍.网络课程资源的规范建设[N].山西科技报,2005-8-30.

[2]中央电大时讯网.crtvu.省略/ddsx/file.php?id=3399&type=forum

[3]潘超.华南理工网院:走协调发展道路[J].中国远程教育,2008(12).

[4]罗鸿斌.高校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现状与思考[J].甘肃科技,2008(9).

[5]曾兰芳.基于工作情景的在职成人远程教育课程开发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09(4).

[6]栾德宇.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引入网络课程资源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8(10).

[7]廖刚.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现状分析与建议[J].化工高等教育,2008(2).

篇5

论文关键词:远程教育;开放性;市场化;运作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远程教育迅速发展。在远程教育领域,师生之间突破了传统的面对面教育的局限,他们之间依靠远程教育课程联系起来。作为课程中新诞生并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子类,远程教育课程被看成是一种商品,在课程制作者与受教育者之间进行市场交易。目前,在我国已有的远程教育课程的研究成果中,重点研究的是研究远程教育课程的开发与设计,以及应注意的有关事项,这些研究十分有益。然而,还应当研究这一课程作为商品在市场中进行流通时,它的市场化的属性和市场化运作机制,以期能够进一步肯定远程教育课程的价值和完善其市场化的运作。

一、课程的本质及特性

课程(curriculum)起源于拉丁语,意为“跑道”,在学校教育中,主要是指对学科内容学习的进程。随着教育内容与方式的变化,课程逐渐由“学程”演变为“教程”,即注重教育的特定轨迹。迄今为止,对于“课程”这一学术称谓,教育界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定义。正如斯考特(Scotter,R. D.V)所言,“课程是一个用得最普遍但却定义最差的教育术语。”但也普遍存在三种看法;其一,课程是知识。斯宾塞以此观点为基础,建立了以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的近代课程体系。其二,课程是经验。课程是学习者本身获得的某种性质或形态的经验。其三,课程是活动。课程是受教育者各种自主性活动的总和。在我国的教育理论界和实际的教育活动中,对于课程的理解不仅受到我国古代典籍中“课程”词义的影响,而且也深受国外多元课程本质观及各类教学改革的影响。因此,在我国,对于课程本质的认识,更加偏重于课程是以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内容体系,同时结合受教育者自身的经验与学习活动,三者共同构成了教育内容载体。

在实施过程中,课程体现这样的特性:

1.学习者作为课程的接收者,是课程实施的必要条件

这一特性表明,对于课程的传输过程而言,输送者并不一定实体存在。例如,当学习者通过自身的活动获取知识与经验时,课程是一种“学程”,并没有实际的教授主体。因此,课程只要是通过知识的传输过程被学习者接收就能体现其存在的意义,并不一定要有实际的教授主体。学习者是课程的教育意义的最重要的受益者,其学习意愿、学习活动与学习效果直接决定了课程的教育价值程度。

2.课程的传输手段直接影响其教育价值的实现

美国新教育百科辞典“课程”条目解释:“所谓课程是指在学校的教师指导下出现的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总体,其中包含了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乃至评价方法在内的广泛的概念。”教育手段是将教育内容、教育活动与教育目标联系起来的桥梁,通过具体的教育途径,课程的各组成要素连接成为一个整体,进而由一个理论术语转变为教育实践。教育手段的选择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心理状态、学习活动和学习效果。所以,课程的传输手段直接作用于学习者而影响教育价值的发挥。

二、远程教育课程的开放性特征

远程教育是在开放理念引领下,充分依靠信息技术的运用而开办的教育,开放性是其最显著的特征,“开放”强调的是“多元价值”和“建设性”的立场。参与远程教育的学习者,空间分布广阔、年龄层次多元,希望通过远程教育优越的“开放性”获取特定的知识或技能。远程教育的开放性要求它的课程也要充分体现这种开放性特征。同时,在贯彻个性发展“多元价值”原则的基础上,满足学习者的各种需要需求。

1.教学目标多元性

教学目标多元性是远程教育课程开放性的必然体现,这是由于远程教育课程要面对“空间分布广阔、年龄层次多元”的学习者,实施开放的不同于传统课程的教学。多元需求决定远程教育课程教学目标的多元性,要求不能再拘泥于比较统一的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尤其是要将具有培养各种生存、生活、生产智慧特点的内容融入课程,引领各种知识、经验、技能、活动内容的教学。

2.教学资源丰富性

远程教育课程是开放的,它必然要求并且实现教学资源来源的广泛和富足。它的课程类别是根据学习者所需要的课程内容性质的不同来重组的。远程教育面对的学习者具有差异性,它的课程不同于传统教育中课程的封闭性和既定性,其类别必须是多样的、可选择的,而通过不同来源获得的课程能够满足这一需要,使得学习者能够选择自己感兴趣或需要学习的内容,学习特定的知识和技能,实现自身认知结构的转变。

3.教学途径多样化

远程教育打破了传统教室的禁锢,师生之间不再囿于面对面的直接交流,而是可以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渠道。例如,函授课程教学主要依靠书函往来;网络课是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制造多种视听说效果,并通过多种教学活动的编排实现人机会话的教学情境,使得学习者能够独自面对网络课程学习课件,将符合人类思维特征的非线性教学手段创造为体现学习者主体地位的学习环境。

4.评价方式多样性

开放性课程认为:评价是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远程教育课程作为一种实际运用的开放性课程,其评价方式是多样的。在远程教育课程的评价方式上,侧重于开放、多元、即时式的评价。在远程教育课程的学习课件里,有许多不同类型的评价方式。任何一个模块式学习活动的结束都配有相应的小测验,学习者能够及时得到对自己学习效果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能够克服传统评价方式的片面性,更有利于激励学习育者进行后续学习。

远程教育课程的开放性体现了课程由“教程”向“学程”的新的回归。这种回归是重构“学程”的新的内涵和意蕴,使学习者主体地位和教育手段的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因此,远程教育课程的开放性使学习者的选择能得到尊重和实现。而“教育服务”中的商品属性和特质也将赋予远程教育课程,使得它能进入教育市场,使其服务于学习者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三、远程教育课程的市场化属性

远程教育包括电视大学、函授大学、网络大学、自学考试等多种形式。远程教育课程作为课程中的一个子类,主要包括网络课程和函授课程两种。  网络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网络的课程涉及各级各类的网络教育机构的全部教学科目;狭义的网络课程只涉及一门具体的学科。与课程的定义一样,对于网络课程,我国的教育界也没有一种确定的定义。目前文献中广泛引用的定义是教育部2002年2月颁布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11项试用标准》中给出的: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目前对于函授课程也没有统一的定义。函授教育是以书面进行传授系统的知识为主,集中进行面授辅导为辅,即以自学为主,讲授为辅的特殊教育形式。可以认为,实践中的函授课程是传统课程为适应这一特殊教育形式而进行的调整。

远程教育课程除具有课程所有特性之外,还有作为一种“虚拟产品”的特性,一旦进入市场交易中,它就具有商品的属性。商品既具有使用价值又具有交换价值。使用价值是指商品的有用性,它对应远程教育课程的教育价值。商品的交换价值是商品进行交换中表现出来的特有属性,它对应远程教育课程的市场价值。因此,远程教育课程的价值由教育价值和市场价值两部分构成。远程教育课程的教育价值部分与一般课程类似,它通过规定预期的教育目标,合理组织教育形式与内容,调动学习者自身的经验与活动。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实现课程的传输。教育价值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实现。

远程教育课程的市场价值部分是其作为一种商品在市场中进行交易时衍生出来的属性。由于商品的交换价值就是商品的价值,所以,远程教育课程的市场价值部分决定了其价值的大小。即远程教育课程必须遵循市场交易的规则,根据不同用户的需要,在设计过程中,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活动、评价方式等都进行量体裁衣,充分体现其区别于传统课程的个性化教学特点,顺应特定用户的心理特征,以此来保障其在市场中的顺利交易。远程教育课程唯有通过商品交换,在实现其市场价值即交换价值后,才能发挥其教育作用,实现其教育价值即使用价值。

四、远程教育课程的市场化运作

1.市场运作的理论基础——营利组织理论

营利性组织是指经工商行政管理机构核准登记注册的以营利为目的,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单位,如企业、公司及其他各种经营性事业单位。对于营利性组织而言,其主体是合法的组织单位,其运作目标是谋取利润。远程教育课程作为一种处于市场交易环境中的商品,其供应商是电视大学、函授大学、网络大学、自学考试中心、职业培训机构、电子课件制作单位等组织,它们是自主经营的合法团体,在将远程教育课程进行制作和加工后,便投入市场进行出售,以此来获取利润。学习者作为课程传输的接受者购买远程教育课程,成为这一商品的顾客群体。虽然在我国《教育法》等教育类法律中,都规定了个人或法人、社会组织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但是从目前我国现行著作权法的规定来看,教育教学领域合理使用的范畴通常只适用于现实空间的课堂教学中,而未推及到远程教育。因此,远程教育课程的市场运作机制是以营利组织的运行模式为理论基础的,遵循市场交易的规则。

2.远程教育课程实际的市场化运作

远程教育课程在市场交易中商品化之后,其运作以营利组织理论为基础,那么依据商品交换的构成要素和运行方式,可以探讨远程教育课程的市场化运作。

(1)商品的供应商:营利性组织。虽然远程教育课程的制作者可能是多个主体,但是作为这一商品供应商的主体是唯一的,即营利性组织。该类组织综合已有的教育资源,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制作符合市场需要的各类远程教育软件。其中教育内容是对前人劳动成果的再整合。各种音频、视频、文字、图像等技术则是被远程教育课程制作组织根据需要加以利用的。这些资源都是开放的,并已经被授权可以合法使用。所以,凝结在商品制造过程中的劳动取决于组织,即远程教育课程制作组织赋予了远程教育课程一定的交换价值,使其能够顺利交易。这些营利组织成为商品的出售者与供应商。

(2)商品的主体:远程教育课程。远程教育课程作为市场交易的商品主体,其价值直接决定它的市场运行。首先是它的使用价值。远程教育课程的使用价值对应其教育价值。提高远程教育课程的使用价值需要其规定预期的教育目标。这类目标必须充分体现其多元性的特征,能够在不同地区、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知识结构的学习者之间进行变动与取舍。同时,对于远程教育课程而言,合格的教育内容包括课程类别的多样化和学习资源的丰富性。如此方能适应现代学习者的需要。此外,远程教育课程通过采用适合学习者非线性思维特征的多种人机交互教学手段,唤起学习者本身的经验与活动,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行为。经过分解的多类型评价手段也是激励学习者的兴趣,提升远程教育课程的教育价值的有效方式。

远程教育课程的教育价值不仅仅限于教育内容的价值,开放性特征才是它能够吸引受教育者,并对他们产生影响的根本因素。学习者因此产生购买远程教育课程的需要,成为这一商品的顾客群体。因此,充分体现远程教育课程的开放型特征是提高其使用价值的充要条件。

篇6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mode of the radiology residents training program, build a new residents training system, our hospital learn from the residents training system of the United States, integrate with the advanced level in domestic and foreign by interactive online education platform, and ameliorate the recent radiology residents training program. As results, we find residents’ theoretical knowledge become more solid, clinical experience have grown, and work efficiency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Thus we drew a conclusion that the use of interactive online education platform, reform the theory studying in form and content of residency training may be one of the effective way to grow multi-faceted imaging professionals.

[Key words] Medical imaging; Resident; Training program

现代社会的医学教育已经从一次性教育转化为阶段性终生教育[1],其中毕业后住院医师的继续教育,特别是以临床专业化培训为目标的住院医师培训在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3]。世界各大发达国家经过百余年的探索与完善,均形成了各具特色且行之有效的住院医师培训体系[4],如美国于1876年便制定了住院医师培训制度。我国现代医疗起步较晚,培训体系尚不成熟,与西方国家存在较大差距[5,6]。为满足当代社会对先进医疗服务及高素质医务人员的需要,提高医疗质量及医院综合实力,因此,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及培训体系,结合我国自身的国情和需要,建立健全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显得尤为迫切[7-10]。

1 医学影像专业住院医师培养的现状分析及改革的必要性

医学影像科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承担着对住院医师进行规范化培训的工作,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医学影像学在临床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对住院医师培训的要求[11],如何与国际接轨,在现代体制下制定及实施新型的规范化住院医师影像培训工作是当前医学影像科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医学影像科不同于临床科室,住院医师培养方式也与临床科室有很大差别,目前,国内基于医学影像科住院医师培训的研究及创新较少[11,12]。我院医学影像中心为浙江省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在完成医疗工作、满足临床需要的同时,还承担着医学院影像学专业本科等的教学任务。随着医学事业的飞速发展,医院规模的逐步扩大,对住院医师的临床技能和科研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还不尽如人意,如工训矛盾突出、重使用轻培养、实践理论不能共进等。因此,在较短的时间内构建适合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影像培训体系,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合格影像科医生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医疗卫生要求,已成燃眉之急。

2 医学影像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方法

2.1利用交互式网络教学平台与国内外多家医院共同参与影像教育课程

如今是“互联网+”的高科技时代,被动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远不能满足当代师生的需求,为取长补短、中西贯通,互联网技术为教学服务的全球化提供了最适宜的平台基础[13-15]。以往远程网络教育由于时空分离造成的教学行为的分离,使得学习者从传统的团体学习转变成单独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习个体的归属感淡薄和学习者的封闭性,而现今开发的交互式网络教育平台能实现大规模视频会议中一点对多点、多点对多点的通信模式,使得在学习过程中,个体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提高,最终促成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16]。将交互性网络平台教育与传统的以医院平台为基础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相结合,整合教师资源、病例资源,促进多院校交流合作,形成多团体竞争氛围,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17-19]。

2013年12月,我院完善了网络教学相关的硬件及软件设施,如计算机、网络、摄像头、麦克风等,开始使用网络视频会议系统(webex.com)参与由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王维平教授牵头的多中心联合医学影像教育课程(每个工作日上午7:20-8:00),使用交互性网络平台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华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国内外多家单位进行学术交流。培训课程由美国王维平教授带领医学影像团队和多家合作医院各自委派的高年资医师分担教学任务,并定期聘请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进行专题性讲座,课程涉及影像科的各个专业:计算机断层扫描、核磁共振、超声及介入。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业务水平,同时互补各单位的强弱项,满足规培生对各知识点更深入、更专业的要求。我科成立了?C诺母涸鹦∽椋?以保障多媒体授课及师生交流讨论的顺利进行,所有课堂涉及病例及疑难病例均由各合作单位标准化后分享至网站论坛,并由专人分组管理,大大便利了规范化培训学员对课程内容进行复习及整理。在课程后期,我科计划选派培训成员与上述的其他医院进行交换培养,交流各单位强项技术及先进科研成果,并实现部分科研课题合作。

2.2 改革理论教学模式,开展阳性病例读片会及专题讲课

与此同时,分析国际上先进的美国放射医学医师的培训模式可知,除了对医学影像住院医师在各亚专科轮转实践有着更精细的分工,每天为住院医师提供1~2 h各专业组的理论学习也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20],而这正是目前国内薄弱的项目。美国医师培训的理论学习内容涉及医学影像诊断的各个方面,内容由浅入深,课堂形式多变,师生互动交流多;此外住院医生还需进行病例追踪、随访汇报以及专题讲座,对自主学习很有帮助。

借鉴美国住院医师培养的模式,提高理论学习在住院医师临床实践过程中的比重,改变国内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的讲座形式,系统化学习内容,能弥补我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不足,为培养高素质的医师队伍奠定了基础。因此我科?_展由规培生及住院医师负责的阳性病例读片会(每周2次,早晨8:00-9:00),由规培生/住院医师查阅资料、追踪患者、展示病例,科室人员各抒己见分析病例,对病例的影像表现进行描述,并结合临床资料得出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最后由高年资医师补充及点评。在收集和展示病例过程中,住院医师可以积累经验,加深对疾病的认识,在聆听科室人员及高年资医师分析的过程中,学员得以了解并学习他人的影像描述及诊断思路,积累临床经验,这都是影像工作人员非常宝贵的互相学习和成长机会。除此以外,我科还开展了由规培生及研究生主讲,以及高年资医生引导、辅助的专题讲课(每周2次,中午12:00-13:00)。由规培生及研究生结合本院患者资料,轮流有主题性地讲课,编排系统化、阶段化课程内容,从流行病学、临床及病理表现到着重学习的影像学表现,从影像解剖、常见典型病例等基础性内容逐步过渡至疑难病例、新型影像技术或各种新进展等进阶内容,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调动全科室的学习积极性,引导规培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规培生在锻炼临床技能的同时,巩固理论基础,提高影像诊断分析水平,并在此过程中发现论文切入点,培养科研兴趣及科研思维,提高科研能力。

3医学影像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初步成效

我院医学影像学中心每周期约20~30名规培生在该项计划中进行深入培养。利用交互式网络平台进行学习,取各家之所长,不仅拓展了住院医师的知识面,我院医学影像学中心其他医师包括高年资医师、技术人员及其他进修人员也可利用这一平台改善自身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还可为温州医科大学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科研交流的平台与场所。此外我科计划将多中心联合医学影像教育课程逐步作为温州地区及省内的医学影像学继续教育的培训与交流平台。

由住院医师主导的每周两次的阳性病例阅片会及专题讲课,培养了住院医师的学习兴趣,使其理论知识更加扎实,临床思维与实践能力得到锻炼,临床经验增长,工作效率得到大幅提高,调动了科室全体人员学习主动性。另外在收集病例及讲课过程中,结合临床资料,发现有报道及分析价值的病例,培养科学研究思维,找到科研切入点,经过三年的培训,使受训规陪生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4讨论

4.1 培养方案的创新之处

①交互式网络教育平台实现了医疗、学科等资源向人才培养的多渠道转化,与国内外领先医学水平接轨,多团队联合培养,开放交流合作渠道,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以高标准、严要求培养诊疗能力过硬、具有发展潜力的医学影像学人才。②引进美国开放式教学模式,改变现有住院医师的理论学习模式,加强互动交流,激发学习兴趣,使被动接受向自主学习发展。③把科研能力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培养适应医学快速发展步伐的医学影像专业型人才。

4.2 需要注意的问题

篇7

关键字:远程课程;远程教育;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4)05-0023-03

当前网络远程教育进入改革攻坚阶段,作为网络教育的一部分,远程教育课程也面临重大挑战。在众多新兴网络课程的冲击下,远程教育课程的发展受到影响。为了强调远程课程的重要性,有必要回顾过去十年中远程教育的发展状况。

一、研究现状

笔者以“远程教育课程”并含“开发”为主题,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对近十年间发表的所有论文进行检索,共检索到远程教育课程开发的相关研究文献89篇。通过对89篇论文的分类发现,主要包含六个方面,统计数据如下:课程的开发模式、教学设计、理论探讨、平台开发、基于某环境、经验六个基本方面。这六个方面又可以从不同服务主体分为四个方向,即远程教育的课程开发可以视为针对教师、学习者、学习资源和平台的开发。

在国外远程教育的引领与带动下,为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满足广大学习者的不断需求,我国各个远程教育机构开始陆续开发了大量的远程教育课程。但由于开发时间紧、任务重,又普遍缺乏远程教育的经验和理论知识以及远程教育专业人员匮乏等原因,所开发的课程存在着一些不足[1]。下面从四个方向对目前远程教育课程开发的不同方向进行分析。

1.面向开发模式

我们对国内外比较有代表性的课程开发模式进行归纳对比,并对其各自的优劣进行分析比较。

课程组模式:英国开放大学开创了这种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团队方式,并且为此模式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其课程组的人员结构完善,每个成员都有各自明确的职责,其课程制作的流程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策划阶段——编写阶段——制作阶段。[2]

元素组模式: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由五个基本元素组成:基础设施、学习资源、教学传递、教学管理、质量保证。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本着这样的开发依据,以学生自学为中心,依据教学大纲对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其课程制作流程包括:制订教学计划、编制课程建设规划、组建课程组、编制多媒体教材、审定和验收、试卷库建设与验收、课程试用与总结性评估。[3]

人员配置模式:主流课程开发人员基本组成有主讲教师、技术人员和管理者,该模式课程开发工作主要依据人员的分工进行划分流程,包括前期及课程准备、开发和后期使用及维护。我国远程教育课程开发在现阶段基本上是处于实践阶段,开发出来的远程教育课程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由于课程开发模式和资源配置的不合理而导致的。[4]

2.面向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有史以来都占据着教学的核心地位,同样的,教学设计也对远程教育教学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认为对远程教育课程的教学设计包括课程设置、课程材料的设计、开发和发送。而对远程教学和远程学习全过程的教学系统开发包括教与学的过程和模式、特别是对远程学生的学习支助服务体系及其实施策略和方法、以及相应的教与学双向通信机制的综合设计和开发。[5]

教学设计又直接影响到远程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对如何开展有着绝对的指导权。而远程学习则是由学习者一系列的学习活动组成的。目前的网络课程仅限于教师的在线答疑、师生讨论,缺少教师对讨论活动的组织、指导和关注,没有真正实现小组学习和协作学习。[6]

3.面向某“情境”开发

这里所谈及的情境不单单指教学与学习的情景,是更深一层的含义,我们从三个角度分析一下,第一,是基础理论方面,例如:基于个别化学习,余胜泉认为“实现某一学科领域的课程目标而设计与开发的个性化的课程内容、自主化的学习活动以及个别化的网络学习环境的总称即为个别化远程课程。个性化的远程课程的特点在于课程内容取决于不同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因对象而异。”[7]还有基于多元文化视角下的远程课程,鉴于远程课程不同于传统课程,所以传统的课程设计已不能满足远程学习者,那么,以本质主义、经验主义、社会行为主义、技术主义和专业主义等方面为基础来开发课程就显得尤为必要。[8]第二,是基于资源方面,像近几年研究较热的数字图书馆,项目管理及开放资源等也是与远程教育特性相呼应的。第三,是针对不同学习者。例如:以培训为主题的不同岗位培训,包括教师、公司专员,等等,也有为满足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而研发的特殊平台。由于有众多不同的工作学习环境,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就对课程的开发与设计提出了挑战。固守只能失败,不断创新才有立足之地。

4.面向平台开发

网上教学平台是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硬件支撑。一个优秀的网上教学平台是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我们认为:网上教学不只是技术加教材,而是利用网络的优势,遵循远程教育的基本原理,给学习者提供全面、优质的学习支持服务。[9]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再根据我国远程教育的特点,高校的远程教学平台结构通常划分为课程设计、交流与协作和管理三个功能模块。

二、存在问题归类及原因

关于远程教育课程的现状分析可以重新定义为针对不同行为主体,即教师、学生、资源和平台进行的开发。下面我们就分析这四个范畴存在的问题。

1.关于教师

教学设计方面大部分采用传统授课方式,学习者只是感到教材形式的变化而已。其原因是教师对远程教育理解不透彻,缺乏设计适合远程教育特点的课程的能力;学生对课程的学习要求不清晰,过于抽象、笼统、模糊。其原因是教师对教学目的、教学要求的把握不到位,学习目标的不明确给学习者的学习带来了困难。

2.关于学习者

学生对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不明确,使学习过程不明朗,无法建立明朗的学科体系;学生对整合学习材料,以及把握学习过程存在困难,无法自主调整;缺乏章节知识导图,没有完善的、系统的学生学习指导。

3.关于资源

教学内容设计方面:学生常常无法一次完成某个知识单元的学习,即最小知识单元的划分过大,忽视了学习者学习的认知负载;由于忽视了对学习者特征的深入分析导致教学内容难度与学生知识水平不符。而学生又缺乏远程学习的经验,增加了学习困难。

课下拓展内容:除了课后练习,缺少多种形式、多交互功能的资源设计和开发;材料版面设计不科学,缺乏对美术、版面等方面的专业设计,学生阅读时容易疲劳,从而影响学习情绪。

4.关于平台

课程费用较高,软、硬件要求高,过分强调使用新技术且平台功能具有不完整性,导致平台设计不够人性化,忽视过程开发的成本核算;电子类材料过多,携带、使用不方便,不适合成人学习特点;适合自主学习的印刷材料过分强调使用新媒体,教学资源共享整合不够,忽略了传统媒体的作用;在线性、操作性不强,信息传输偶尔会不通畅,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情绪,过高追求视频质量却忽视了传输线路的传输能力。

三、关于问题解决的几点思考

目前,现有研究更多地把课程开发视为一个独立的项目工程或制作过程,研究重心侧重于开发的操作过程和过程管理。在以“学”为中心的开发理念上却并没有深入下去。[10]并且与课程服务和使用对象的研究显然存在脱节现象。

1.组建独特而实力强大的教师队伍

教师团队不仅要有高学历的专家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还应引进公司经理、部门主管或专业研究人员,采用最新的理论与应用技术,从而保证了学生的学习具有实用性。同时教师管理也要规范,建立有效的招聘、培训、管理、评估系统保证其实施。

2.准确的学生定位和以学生为顾客的服务意识

远程教育将学习对象分类定位,不同学习群体决定了它的目标、课程、教师、服务等各个方面。在保证课程质量的同时将学生的满意度加入课程评估体系,将学生的意见作为学校表现及课程质量的评估关键,将评估结果提供给其他学习者作为参考。我们希望服务理念致力于解决以下几个问题:课程方面,公布教学计划及主要教学内容让学生知道应该学什么,并帮助学生对已公布的学习内容进行评估,是否满足他们的职业需求等;能力发展方面,帮助他们评测已有做事能力及可提升的空间,并督促他们达到他们的职业目标或人生目标。[11]

3.建设适合学生的学习资源

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尝试由各级开发及管理人员共同负责对课程的提纲、 内容和体系进行建设,这与传统大学以教授为中心的课程设计完全不同。不同的员工职责不同,要发挥专长,在教育专家把握教学大纲的前提下通力合作,共同完成符合市场需求的课程。此外,禁忌为使用新技术或是新软件,强加或是扭曲教学内容的呈现。资源的收集与设计都要以学生的需求为先,力求做到真正服务学生。

4.开放的教学组织和学习方式

摒弃传统学校的学期制,开放修课时间,允许学习者自由选课。推行单科独进形式,集中时间主攻一门课程,课程体系化呈现。且每节课尽可能缩短时间、浓缩内容、保证效率。在条件允许情况下,我们可以在线和面授的教学方式穿行,当然要因学习者而异,并不强求进行。多组织协作学习,加强学习的交流与互动的同时促进网络人际交流。

5.合理地使用技术手段

创建分类简洁明了的前台界面,让学生方便快捷地使用,让教师能轻易快速地掌握后台系统的操作,保证视频流畅和网络顺畅无阻滞。构建强大的后台管理系统,提高信息处理能力。保证足够的信息存储与流通量,支持学生在线交互,总之保证技术与管理要同时到位。

远程教育的发展与改革面临诸多挑战,在网络课程不断涌现的今天,远程教育既有优势也有劣势。希望通过以上的分析与建议,能对远程课程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2][4] 徐.远程教育课程开发模式的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

2005,(1):44-53.

[3] 张桐.远程开放教育网络课程设计现状评析——以中央广播电

视大学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2,(10):85-89.

[5] 丁兴富.教学设计理论和远程教学系统开发[J].中国电化教育,

2001,(5):48-51.

[6] 高培.成人网络课程开发模式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

[7] 黄复生,夏冬杰,李娟.基于个别化学习的网络课程开发模式与

策略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9,(10):77-81.

[8] 华建新.多元文化视野下“网络课程整合教学模式”的基本功能

与实施策略[J].远程教育杂志,2007,(3):7-10.

[9] 赵慧岩.网上教学平台及网上教学工具的质量评估[J].中国电子

商务,2011.

[10] 胡志金.我国网络远程课程十年研究综述[J].现代远程教育研

究.2011,(2):33-39.

[11] 肖爱平,蒋成凤.美国凤凰城大学的运营状况、成功经验及启示

[J].远程教育杂志,2008,(6):32-35.

* 本文系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高

校资源社会共享视野下的网络视频公开课程建设与实践研究”

(项目编号:12YJA880115)”和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

篇8

关键词: 成人教育 课程 网络化

随着信息化在全球的快速普及,现代教育技术迅猛发展,网络教学的优势越来越突出。而成人教育仍然以集中面授的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学生由于“工学矛盾”导致上课出勤率逐年下降,教学质量严重滑坡,这些反映成人教育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跟不上时展的步伐。利用网络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成人教育网络化课程体系以强化教学效果,已成为解决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1.加强成人教育课程网络化建设的必要性

1.1改变传统单一化的教学方式

基于网络的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充分利用和吸收互联网上的各种教育资源,实现了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学习任何课程的任何内容的新理念。优秀教师可以将他们的课程制作成课件,供学生们通过网络进行点播,使优秀的教师资源得到共享,节约了成本;同时,学生还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知识资源库,丰富教学资源。并且,相对于传统的以书本和板书为主的“满堂灌”课堂教学模式,基于网络的教学能够利用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的特点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有效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避免学生感觉枯燥无味,挫伤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1.2方便学生的自主学习

成人教育的学生,多数是参加工作的在职人员。他们既要工作,又要学习。在时间和精力的分配上,主要精力用在所担负的工作任务上,学习任务主要靠业余时间去完成。基于网络的成人教育课程教学,通过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创造虚拟学习环境,逐步形成以学习者为主体的个性化学习。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自己需要学、愿意学的任何内容,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相沟通交流可随时进行。

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模式,提供丰富的资源保障学生学习的需求,有利于学生妥善安排工作、生活和学习,解决了传统的因工学矛盾导致无法进入教室参加学习的状况,也解决了专家学者因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损耗无法参与教学全过程的问题。

1.3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

因成人教育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年龄层次,来自不同的行业,受教育背景也不尽相同,同一班级内,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领悟程度也有所差异。而基于网络的成人教育课程教学,可以将教学信息以图片、声音、动画,以及文字的形式多元化地呈现出来,使微观的、抽象的内容直观化、具体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使学生易于掌握。

2.如何进行成人教育课程网络化建设

2.1更新教育观念

思想观念的转变与更新是实行课程网络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通过讲授,板书将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即主动施教者,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即是被动的接受者或灌输者。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忽视了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培养,也难以发挥其自主性和积极性。因此,改变学生在学习过程的被动地位,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宰、学习的主体是推进课程网络化建设的基本理念。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合作者,教师的功能更应体现在如何把“信息”转化为“知识”,而不是传递信息的工具。

有人认为,实施课程网络化,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会受到电脑、互联网等传播媒体的挑战,将导致“教师无用论”和“教师消亡论”。这种观点是对网络课程教学的内涵缺少深刻理解所致。首先,教师不会被教育技术所取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永远无法代替教师的作用和地位。教育的根本是以人育人,教育技术只是教学活动的凭借,教师借助教育技术能够从传播知识的繁重任务中解脱出来,由原来处于课堂的知识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和设计者,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开发;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对知识的讲授,教学过程的组织,还是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教学效果的分析与评价,都要求教师能够熟练地利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课程网络化建设不仅不会导致教师无用和教师消亡,相反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也会更加重要。

2.2网络管理平台建设

建设网络教学综合平台是推进课程网络化建设的基础。学校要将课程网络化列入专项建设项目,购置专用支撑设备,加快引进和建立网上课程开发平台,建设形成专业与课程建设平台、通用网络教学平台、教务管理运行平台等有机整合的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实现教师一次课程建设、多种应用支持,最大限度地避免目前为了多重教学与管理需要而进行的多平台操作、重复建设的现象。

2.3网络管理制度建设

完善制度建设,用制度来约束各方的职责,用制度来规范日常管理,用制度来保证监督的到位,是课程网络化建设的保证。成人高校应针对课程网络化建设的基本特征和要求,结合学校的具体实际,出台课程网络化建设的有关规章制度,包括课程网络化“建设规划”、“质量标准”、“各方职责”等。其中“建设规划”是学校对课程网络化建设的总体设想,它包括课程建设目标、课程建设的具体内容、课程建设的实施方案,以及课程建设的效果;“质量标准”是学校对推进课程网络化建设进行管理与评价的尺度和依据,它应涵盖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研究、在线答疑与辅导、课程考核、网络教学资源应用效率等主要环节;“各方职责”是课程网络化建设参与者的具体要求和行动准则,它规定参与者在网络化实施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拥有的权限。

2.4教学内容建设

成人网络化课程建设应发挥网络技术的先进性,以职业,市场为导向,体现实用性。在课程设计中,除了将用文字或者图片排版的课件放在平台上供学生下载学习外,适当提供与课程有关的视频、动画材料让学生观看学习,并引入人机互动,师生互动环节,创设学生学习情境,问题情境,注重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和教学资源支持学生的学习活动,注重思路的引导,让学生能直观、快速地掌握知识。

2.5教学队伍建设

保证成人教育课程网络化建设的质量的关键在于建设一支能够熟练运用成人教育课程网络化的教学理论和方法的教师队伍。相对于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网络化教学要求教师能够全面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给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及课程教学资源的使用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第一,教师要以现代先进教育理论为指导,深刻理解课程网络化建设的基本特征和要求,加强课程网络化建设基本技能培训,掌握课程网络化建设的基本方法。第二,网络课程教学同样需要常教常新,课程网站的教学内容必须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这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了解和掌握本学科先进的理论和科学技术,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更好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篇9

据了解,广东推出新生代产业工人骨干培养发展计划,力争将其打造成“三工程一通道”,实现社会管理创新,推动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骨干培养工程,助推“广东制造”走向“广东创造”、加快转型升级的高素质劳动者培养工程以及新生代农民工成长发展的向上通道。通过这个载体,为新生代产业工人谋幸福,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作贡献。

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权益部部长袁剑表示:“‘圆梦计划’为生产一线的工人打造了一个上升的通道,主要是由政府出一部分资金,产业工人自己出一部分资金,社会募集一部分资金,共同来资助产业工人的教育模式,就是网络学习。从2010年开始,在全省每年资助一万名新生代产业工人上大学,这个活动受到了热烈欢迎。”

面对万名新生代产业工人学员这一庞大队伍,如何为他们提供到位、优质的学习支持服务是一项重大课题。主办方根据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和需求,通过电脑、互联网和网络教育机构,专门推出了“双导师双助理”制度,即为每个“圆梦100”班配备一批人生导师、学业导师、班主任助理及学习助理,帮助学员开展网络高等学历教育学习。

2012年7月,正当“圆梦计划”紧锣密鼓的开展过程中,英特尔公司通过媒体关注到“圆梦计划”,并积极和共青团广东省委沟通,希望能够参与“圆梦计划”。此次活动作为公益项目,英特尔公司给予了“圆梦计划广东新生代产业工人网络时政知识竞赛”举办以大力支持。

篇10

[关键词]网上远程教育,教师培训,网络课程,设计策略

教育部正在实施一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建设工程。2000年9月初,本人应邀为项目评审专家做了一次关于网络课程设计的讲座,就教师教育网络课程设计的策略问题发表个人之见,不料受到好评。本文主要是根据此讲座的内容整理而成的,首先从分析网络教育的基本特点出发,提出了网络课程设计的若干指导性原则,并提供了一个基于这些原则的网络课程设计范例。

一、网络教育的基本特点

为了能够设计有效的网络课程,首先应该了解网络教育环境的基本特点,也就是说懂得网络技术能够给学习带来哪些特别便利条件。笔者将网络教育的主要特点归结为四点:

1.资源共享:

一般而言,我们将网络资源中与教育相关的部分都称之为网络教育资源,包括网络环境资源、网络信息资源、网络人力资源。网络环境资源是指构成网络教育空间的各种物理器件硬件设备等,如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通信设备等,以及形成网络正常运行空间的各类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网络信息资源则是指在网络上蕴藏着的各种形式的与教育相关的知识、资料、情报、消息等的集合;网络人力资源则通常包括具备或开发或建设或应用各种网络教育资源的能力的个体,如网络硬件结构设计、维修人员、网络系统开发人员、网络系统安全维护人员、教育网页开发人员、网络用户等等。在这三部分资源中,网络信息资源是核心,因为其他两部分资源是为信息资源的建立、传播和利用而服务的。不同于以往传统的教育信息资源是以书籍、报刊、磁带、磁盘、胶片、广播、电视等为物质载体的,网络教育信息资源是一种以电子网络为录存载体和传输媒介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具有传递迅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非凡特性。

2.时空不限:

网上教育活动可以在个体、群体、众体三个层次上进行,按活动方式可分为异步教学和同步教学。同步教学具有空间上的自由度,异步教学在空间和时间上均具有很大的自由度。下表显示可以用于支持各类教学活动的部分网络信息工具。

3.多向互动:

双向互动曾经是教学系统设计所追求的目标,而网上教学能够做到多向互动。从学生视角来看,他一方面可以通过利用课件、信息资源及智力工具进行学习而产生互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与在线教师、同伴、专家等对话而产生互动。图1显示这种互动模式。

4.便于合作:

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学习者可以不受时空限制,不仅能够进行交流研讨,还可以利用适当的软件工具支持协同创作。现在许多网络教育平台带有群件系统的功能,能够支持一个学习群体方便地进行通讯交流、工作空间共享、应用软件共享和协同创作。

二、网络课程设计的若干原则

网络课程设计不能简单套用传统课程设计的思路和方法,一是要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特长,二是要适当体现当代教育改革的精神。笔者提出以下建议,可以作为网络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1.以教育改革为宗旨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是当代教育发展的大方向,网上教育应该做到观念更新、教法革新、内容从新、评价创新。对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来说,经过这种革新课程学习熏陶的教师们无疑会转而对中小学教育改革产生巨大的带动作用。

2.以异步学习为基础

网络既可以支持同步学习,又可以支持异步学习。但从网络媒体的特性来说,更适合于异步学习,因为异步学习可以利用网络的时间和空间两个自由度,而同步学习只利用了它的空间自由度,并且目前的网络线路还受到带宽的限制。就目前而言,在网络上实行同步教学既不经济又不实用。对于网上成人教育来说,异步学习更是应该大力倡导的。

4.以自主学习为中心

网上教育应该坚持以学员为主体,营造一种有助于学员探究性学习的环境,促进一种自主学习的文化。学员自主学习活动包括自学知识、观摩演示、观察案例、寻找信息、探索问题解法、交流研讨、构建作品、自我评价等。

5.以案例学习为抓手

在医学、管理学等学科领域,案例学习历来被作为至关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教育领域,特别是在教师培训中,更应应用案例学习方法,让学员通过大量的案例观察与分析,从中体验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提升自己的教学设计水平。Internet上有许多专门收集教案的网站(例如:/edu/lessonp.asp,/,utexas.edu/world/lecture/,/lessonplans/),其中存有成百上千个中小学学科教案,可以优选出许多可供教师培训课程的案例学习资源。

6.以学习资源为支撑

传统的课程是一个内容自足的封闭系统,而网上课程应该是一个以信息资源利用为特点的开放系统,课程资源库建设可以采取自建与引用相结合的办法。比较而言,传统课程开发是以学习内容设计为中心的,而网上课程应该是以学习过程设计为中心的,而且网上学习过程具有利用信息资源的有利条件。这种基于资源的学习模式尤其适用于成人学习者。

7.以合作学习为导向

合作学习是备受国际教育界推崇的学习模式,因为它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合作精神和协同解决问题能力。在教师教育中,如果能够让教师们学会在网上运用电子手段进行教学研讨和协同设计教案,无疑会对他们今后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影响,因此是值得倡导的学习模式。

8.以电子作品为业绩

网上教学应该让学员尽量利用电子手段完成作业,把他们的电子作品作为学习业绩。学员的电子作品可以传送给老师,也可以通过网页形式,以便接受多方评议。对于教师教育来说,特别有价值的电子作品是信息化教案,教师通过设计信息化教案的练习就能逐渐形成信息化教学能力,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积蓄力量。

9.以结构化评价为特色

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通常采取客观性评价办法,利用大量选择题型的测试方式。这种基于简单行为反应的测试方式证明带有很大的局限性。革新的测试理论主张采取面向绩效的评价,不但要知道学员做得怎么样,还要知道他是怎么做的。对于网上教育来说,比较易行的方法是依据学员的电子作品进行评价。课程设计者必须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出一些结构化的定量评价标准,称之为量规。通常从作品的选题、内容、组织、技术、资源利用等方面确定评价的结构分量,并具体规定各分量的评分等级。有了这种量规,就能大大降低评价的主观随意性,不但可以教师评,而且可以让学员自评和同伴互评。如果事先公布量规,可以对学生作业起到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