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授课计划范文

时间:2024-01-02 17:42: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数学授课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数学授课计划

篇1

1 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的概念

外语教育的现代化,如果没有外语教育现代化技术的支持,那只能是空谈,也就是说,只能是观念上的现代化,而实际上,连观念上的现代化也不可能完全实现。因此,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普遍运用,促进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整合,是目前英语课程改革的新视点之一。

目前我国教育研究领域中讨论的“课程整合”都锁定为信息技术支撑下的课程整合。由此,笔者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就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尤其是在“主导――主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与丰富的教学环境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不难看出,这与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是统一的。

简而言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它要求突出作为整合主动因素的人的地位,并且实现人与物化的信息之间,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融合。所谓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就是在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根据英语学科教学的需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工具,利用互联网丰富、强大的共享资源,把信息技术融入英语学科教学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效率,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2 用好网络资源,优化教案

利用多媒体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符合学生喜新好奇、情绪易变的心理特点,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要达到此目的,教师在平时就得花相当的精力制作一系列优秀的课件。考虑到现行的英语教材所涉及的范围广、题材新,那么为了将教材中这些陌生的面孔为学生所熟悉并为他们所接受,教师就得做个有心人,平时要多上网浏览,搜索并收集相当一部分相关的资料,并把这些资料分类保存,建立起自己的教学资料库,为以后制作教学课件做好准备。备课过程中要围绕教学教育目标及单元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确定课件的基本类型,并理出一个总体构思,精选出典型的、贴切的,又为学生喜闻乐见的、便于他们接受的资料,利用Authorware、PowerPoint、Flash等软件,把资料进行加工处理,制作相对简单但又比较实效的课件。

3 利用网络,优化作业形式

作业是巩固学生知识并让他们获得提高的有效途径,但平时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往往区分度不够,有时不免缺乏个别性及针对性。教师可利用教学组网页设置作业板块,收集一部分基础练习并按内容及程度的不同进行排列。学生可以进入该网页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进行操练。习题做完后网络又会给出相应的答案,正确的可得到各种方式的奖励。这样就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至于每个单元的内容,还可通过相关的教学平台补充部分练习。由于学生无须通过书面形式递交作业,相反他们可以在另一处找到相应的答案,这样又可以避免有些学生因错误率较高而不肯交作业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调动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

4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扩大容量,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英语教学要求突出口语交际功能,让学生多学多练。但课堂时间有限,容易出现课堂教学容量不大的缺陷。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辅助教学则不同,教师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从期望得到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出发,将教学内容重新编排、认真筛选,事先编制好教学内容和程序,节约了大量的时间,使教学节奏明显加快,教学密度增大,因此就能从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压缩出时间来进行大容量的口语练习,使学生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时间。

同时,在课文对话内容的基础上,利用CAI课件设计出诸如文字、图画等素材,或是从网络上下载资料,或是采用学生提供的材料,在课堂上将它们演示给学生看,拓宽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这些材料作为口语练习和口语交际的话题,使他们有充分表现自己的空间。

有了让学生课堂上表现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引导和充分发挥他们的良好的表现欲望,适当地给予表扬、鼓励,这样就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自信心,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情绪。

5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复习效率

以前的复习多是靠教师的讲解归纳,以及在黑板上或幻灯纸上写出一道道题,既费时间,又缺乏完整的系统归纳。多媒体从薄到厚、从厚到薄的文本结构,既能使学生一目了然地掌握知识体系及其重点,又能看到知识点的具体化。学生既可系统地学习,又可选择性地有针对地学习。计算机具有简便答题方法,每单元的预习思考、语言、语法归类输入电脑,打印成文章或制作成幻灯片给学生看,省时又高效,还可以将文章制作成图画一一呈现,让学生复述课文,也可以完成短文填空、看图回答问题或看图写作文。也可以设计大纲视图,系统地、层次分明地归纳各单元知识点。利用多媒体及时反馈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批阅学生的标准化练习,学生也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功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师生及时分析和总结存在的问题,补缺补差,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再有,作业的批改,可以将一些共同性的错误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加以评析、比较,重难点复现。特别是作文的批改,直接用实物投影仪将学生的作文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师生一起来改,针对共同性的问题予以纠正,针对个别性的问题予以提醒,起到事半功倍的作文批改效果。

6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英语教学中,不要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

篇2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数学课堂气氛 多媒体技术 初中生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6-0131-02

所谓的课堂气氛,指的是课堂中教学呈现出的气息、氛围与情境,良好的课堂气氛是任何优质的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调节和塑造课堂气氛,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象征意义。首先,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能够带动教师和学生们良性互动,为教学的推进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活跃、轻松的气氛可以淡化数学教学的紧张情绪,让学生们真正“轻装上阵”,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与美好。作为数学教师,要把课堂气氛的调节、塑造作为教学的一个辅助工具,常抓不懈。

一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调节和塑造课堂气氛的必要性

初中数学教学具备重大的战略位置,要清楚认识到教学工作的重要性。数学是初中的三大主科之一,与中招考试息息相关,也是教师教学的难点和学生学习的重点。正是因为如此,广大师生才对数学更加关注。长期以来,由于数学教学存在着一系列模式与策略上的弊端,很多初中生甚至对数学学习“谈虎色变”,乃至存在排斥、厌恶的情绪。归结起来,数学学习的难度不仅仅在于数学学科本身,教师陈旧的教学策略与授课模式的死板也是重要因素。由于课堂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主体,其问题的突出性和严重性更加引人关注。也就是说,只有做好数学课堂教学的工作,整个初中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才会有所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推进,其关键在于气氛和氛围,即课堂的教学、学习氛围和气氛的综合体。从这个意义上说,采取有效方法调节数学课堂的气氛,并塑造积极向上、轻松和谐的数学课堂氛围,在新课改、素质教育等大背景下显得极为必要。

对于初中数学教师而言,调节、塑造课堂气氛,就等于找到了一条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捷径。因为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初中生对数学学习的厌恶、恐惧甚至排斥情绪会“烟消云散”,转而形成一种探索、乐观的情绪,这样的情绪或心理状态是有利于开展数学课堂教学的。广大数学教师更有必要努力做好相关工作,营造有利于教学开展的轻松气氛,构建完善的数学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们真正融入到数学课堂中,激发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当初中生对数学课堂感兴趣、有欲望的时候,教学活动的开展就如同“顺水推舟”,十分轻松,效率也会自然上升。

二 调节、塑造初中数学课堂气氛的思路和方法

将课堂气氛的调节与塑造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突破口,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那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初中数学教师们应该从何入手呢?通常来说,可以考虑如下思路、方法:

1.摒弃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引入新型教学方法

传统的初中数学的课堂授课和教学,不仅乏味平淡,而且缺乏最基本的吸引力,学生们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很难被激发出来,整个数学课堂显得“死气沉沉”。数学课堂气氛的低沉必然引发连锁反应,带来诸如教学效率低下、课堂资源浪费、学生情绪不高等问题。因此,广大的数学教师们必须创新思维、开拓创新,不断采取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授课模式,借以激活数学课堂,塑造高涨、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如教师可以引入电教多媒体技术手段辅助数学课堂教学,通过设置、放映PPT课件,联入互联网等方法,极大丰富授课的模式与内容,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此外,教师可以灵活配置授课的时间,给学生们留出更多的自由思考、解题、讨论的时间。初中生大都处于12~15岁的青少年阶段,他们喜好自由、不愿意被管制和束缚,给他们时间自由发挥往往可以调动整个课堂的气氛。另外,多媒体、计算机深受初中生的追捧、喜爱,多使用这样的新型教学工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从而烘托出火热的课堂氛围。总之,诸如此类的方法都可以为调节和塑造初中数学课堂气氛提供帮助,值得进一步的普及和推广。

2.开展小组合作式教学,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

要想更好地调节和素质数学课堂的气氛,首先要赢得学生们的信赖和支持。简言之,只有学生们愿意参与课堂教学及教学活动,课堂气氛才有可能进一步活跃。基于此,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式教学,即把全班学生分为4~5人的若干小组,然后辅以“任务教学方法”。每一次的课堂授课都可以当作一次数学教学任务的完成过程,每个小组都要通过相互协作与努力完成教师给予的任务,最终进行评比和总结,选出前几名的优胜者,给予激励和表扬。

在小组合作式教学方法的推动下,课堂可以更多的还给学生们,学生也更加充满干劲与积极性。为了小组的集体荣誉,小组成员必然更加积极努力的学习;在小组任务实现的过程中,课堂被分割为若干部分,同时也是一个整体,其气氛的活跃几乎“跃然纸上”。另外,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们彼此之间的交流、互动越来越多,整个数学课堂会更加和谐、融洽,课堂教学也必然呈现出“欣欣向荣”的面貌,这也是广大数学教师所乐见的场景。因此,以小组合作式教学方法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塑造活跃、紧凑的课堂氛围,不失为初中数学教学的明智之选。

3.开展探索式教学,激发出数学课堂的“新活力”

数学教学讲求对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即数学知识不是死板的“纸上谈兵”,而是必须要在实践中加以验证和使用。所以,要想营造良好的数学课堂气氛,就必须让学生们成为课堂的主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们在课堂学习中真正活跃起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想做到这一点,可以尝试采用“探索式教学”的方法,即根据数学课程的进度及教学计划安排,定期制定探索课目,让学生们在课堂学习中不断接受新的知识点的考验,同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例如,在开始数学课程的讲授前,教师可以预先设置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探索类问题。诸如“这堂课的核心知识点有哪些”、“这堂课的数学难点在哪里”等等。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带着疑惑进入课程的学习。之后,教师留出专门的“问题探究时间”,让学生们按照问题的要求进行讨论、分析,最后给出相应的答案。类似这样的探索式教学方法,其实包含问题探索、课堂环境营造、探索方法思索等多种内容,其根本诉求是引导学生在探索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感知数学的乐趣,并且调节课堂的气氛。当数学课堂气氛越发活跃、愉快的时候,学生们的学习劲头也随之“水涨船高”,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过程。

此外,调节、塑造初中数学课堂的气氛,还可以采取结合生活实际的方法,让学生们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解决数学问题,从而激活数学课堂。教师采取课堂活动、数学游戏、事物演示或模拟等方法,也可以很好地调节数学课堂的气氛。

综上所述,新时期初中数学课堂气氛的调节与塑造,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实现的,而是要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同时结合教学工作的实际,有条不紊、扎扎实实地推进。在具体的操作中,教师要遵循数学教学大纲与新课改的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为根本目标,坚持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不断拓展数学课堂教学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柴玉辉.浅谈数学课如何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J].科技致富向导,2010(14)

[2]史金梅.浅谈如何激发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36)

[3]吴启平.创建良好课堂气氛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J].科技风,2011(14)

篇3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设计环节中的应用

在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之前,教师应该将教学课标和学生对数学的掌握、学习情况相结合,制定出科学的教学目标,并对教学步骤做出合理的计划.在常规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往往局限于给学生分析讲解固有的课本知识,很难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也很难判断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是否科学合理.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加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在教学前录制与本堂课所学知识相关的教学视频,生动形象地帮助学生了解本章节的重点、难点,进而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其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方法与知识掌握情况的不同进行视频录制,将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划分,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录制不同的教学视频,确保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自主学习环节中的应用

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是初中数学教学中两个非常重要的自主学习部分.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这两个环节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学生的自主学习环节里,教师可以将教学过程进行信息化.例如,在“三角函数”时,教师可以事先根据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录制相关的网络授课视频,使学生通过在线视频对正切、余切、正弦、余弦等知识点进行课前预习,并对四种函数的关系、图形进行对比、总结.教师应该像给学生备课一样重视视频的录制,遵循简练性、多样性的原则,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点.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学生应该在自主学习的环节中融入媒体的帮助.当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可以随时通过社交媒体和同学相互沟通与讨论,也可以在网络公共平台查阅相关知识点的分析与讲解,并及时跟老师进行反馈与交流.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互动环节中的应用

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不仅可以将学生在自主学习环节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分析讲解,还可以将这些疑难问题归纳,作为授课重要知识点在课堂上进行重点讲解,期间可以穿插学生的分组讨论环节,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与沟通解决数学学习中的问题,加强学生对题目的掌握与理解,并在课堂结束时,将这些疑难问题作为课外练习留给学生,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的印象.学生在分小组讨论的形式下解决疑难问题,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答疑的效率,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思考能力,及团队间的协作互助能力.数学是一门理论逻辑非常强的科目.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肯定会遇到很多需要及时讨论与解决的疑难问题,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学生课外的学习与课堂教学衔接到一起,激励学生发散性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更加灵活地掌握课堂知识.

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成果考核环节中的应用

篇4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育教学 习惯 方法 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7-0123-01

古往今来,高效一直是我们人类所追求的方向,教育教学也是一样。如何开展有效的教学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多年追求的目标。初中数学有效教学就是教师尽所能引导学生快乐学习,取得最优教学效果这一目标。为了这一目标我们一直在努力,那么如今我们该怎么做呢?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以及参阅大量的文献,对于新时期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有着深刻的看法,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1 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人的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初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其不仅仅对于初中数学学习有利,其他学科也是如此。而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我觉得首先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的起源和发展就是由问题引起的,数学就是在不断地发现和提出问题并不断地加以解决中前进的,数学教学也是围绕不断产生的新问题进行的,发现和提出问题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去发现和提出问题必须要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要构建熟悉而有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善于提出问题;要刨设开发、探索性问题情境让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其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华罗庚说:“一个人的一生中,自学时间总是比在学校学习的时间长”所以说自学之路是知识青年都要经历的,自学的习惯早晚都要养成的。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数学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我们需要明确自学数学的要求,制定自学计划。要引导学生在自学活动中,逐步养成认真阅读的习惯,养成独立思考和观察概括的习惯。要讲究自学数学的方法,提高效率。要做好自学笔记,巩固效果。当然还有许多的要求,这里就不一一讲述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影响巨大,作为初中教师的我们要加以重视,并合理的进行帮助,帮助他们取得成功。

2 珍惜课堂时间,合理的进行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优秀的教师总会合理的安排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果。然而,长期以来,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即只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而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从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表现为教师权威高于一切,对学生要求太严太死,课堂气氛紧张、沉闷,以及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教学模式。违背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上依赖性增强,缺乏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导致厌学情绪,致使学习效率普遍降低,严重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为了改变现状,我觉得合理的利用课堂时间是必须的,作为教师要使用合理的方法吸引学生。比如一个精彩的课堂开头,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异、亲切的感觉,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因此,创设一个学生学习情境,不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起学生好奇的心理,促使学生由“好奇”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活跃学生的思维,从而尽快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当然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我们也要鼓励合作交流。人们在社会上生活,离不开合作,学习也是如此。为了促使学生合作交流,在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上要变革,由原来单一的班级授课制转向班级授课制、小组合作学习多种教学的自制形式。教师可指导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借助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并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合作教学也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要理智的看待这个问题,并进行合理的分组,以及恰到时机的进行合作讨论,真正的发挥合作教学的优势,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能力。

3 自主、合作、评价

篇5

一、分层教学法的概述

在教学过程里,学生往往会由于一些因素导致他们在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方面存在着一些个体差异,例如说基础知识较差、同学的歧视,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学生成绩的提升。而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关键性作用。因此,需要广大教师能够根据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层次划分,然后做出不同层次计划和要求,开展不同层次的数学教学工作,同时对于不同层次学生基于不同层次指导。开展分层教学,能够逐渐改变所有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不仅如此,同时还能够让所有学生都可以体验学习取得进步而带来的快乐,改善初中数学教学课堂的氛围,最终有效缓解学生成绩两极分化的状况,促进所有学生取得跨越性发展。

二、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具体实施策略

1.制定分层目标

要想开展分层教学,首先一定要制定好分层目标。制定分层目标可以让所有学生都能够掌握教学要求,因此,教师在制定分层目标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制定出合理的分层目标。换而言之,就是以学校教学大纲为中心,制定出适合所有层次学生的具体目标。制定目标的时候,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将目标具体划分成发展目标、中等目标以及基本目标。对于那些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让他们根据发展目标来进行学生;对于一些成绩适中的学生,让他们根据中等目标来进行学生;而对于那些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让他们根据基本目标来进行学生。通过这种方法,能够让所有学生都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采取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2.根据分层目标进行分层化授课

在开展分层教学法的时候,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够热爱学习,还要提倡不同层次学生之间增强互动,这样有利于所有学生取得进步。在选取分层问题的时候,要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回答出来。换而言之,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提出一些简单的课堂问题让他们回答,而对于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提出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让他们回答。通过这种方法,每个学生都能够回答出教师提出的一些问题,不仅提升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让他们获取了知识。在安排课堂教学过程的时候,一定要确保抽象化授课与形象化记忆这两个层次的授课时间,通常时间约为20分钟左右,用以扩展知识的时间要保证在7分钟左右。总的来讲,要确保形象化记忆以及抽象化理解与知识扩展等三层次不但要独立,同时还要相互连贯,以便于三个层次的同学都能够拓展自己的思维。通过知识与时间的分层,能够使所有学生都进入到数学教学活动里,进而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

3.课后分层辅导并安排分层任务

课堂时间并不是学习的唯一时间,课后学习对学习成绩的提升也有着关键性的作用。此时,数学教师能够将课后辅导层次化划分,同时还能够让学习比较好的同学来帮助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数学学科不同于其他一些学科,数学知识具有连贯性,前面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以后数学知识的学习有着基础性作用。对于学习较好的学生可以帮助他们扩展一些新知识,扩展自己的知识面;而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帮助他们巩固课堂上自己没有掌握的数学知识;这样有利于所有学生掌握课堂知识,提升自己的数学学习知识。知识还要运用于实践,因此课后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层次化安排练习任务,巩固他们的课堂知识,最终实践分层教学目标,达到分层教学目的。

篇6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137-01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笔者深深感到在教学改革的道路上还任重而道远。为此,多年来,笔者一直致力于初中数学课堂教改实践,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感情,关系到学生对学习的正确认识。为此,本文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将自己的探索心得和同仁们做――交流。

一、数学知识要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所以,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觉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不断寻求数学问题,不断求异创新。

1、课前深人生活实践,发现数学问题。在上数学课前,教师应让学生深入实际生活,对将要学习的知识进行调查了解,然后做与实践生活联系紧密的练习,通过做练习,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于是,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这节课的知识进行了一个综合练习,而且兴趣盎然,意犹未尽。例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时,学生通过帮助家长购物算账,不但获得了有关“方程”的感性材料,而且学习热情高涨,从而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体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在这些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中获得数学体验,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方程的理解,而且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方程概念的必要性。

2、新课改倡导让课堂回归生活,让数学回归生活。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生产实践中去,以帮助学生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自己生活的世界,发现他们的生活中随时都在用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感受到数学的有趣与作用。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能使学生用数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达到数学教育的目的。

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实践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己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一个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是如何形成的,一个结论是怎样探索和猜测到的,以及这个结论是如何被应用的。

为了促使学生合作交流,在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上要进行改革,逐步由原来单一的接受式班级授课制转向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

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合作小组内自主探索、交流、对话、,获得成效。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评价,达到教学互动、互促,形成比、学、赶、帮得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与结果,体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和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注重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众所周知,数学是由相互联系的知识点所构成的有层次、有结构的知识体系。数学教师只有从宏观上把握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才能够自觉地、系统地、有计划地进行有效教学。

因此,数学教学要突出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包括同一领域内容之间的相互连接、不同领域内容之间的实质性关联。例如,对于数与代数的内容,要重视有关内容的几何背景,运用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解决有关代数问题;对于统计与概率的内容,要重视统计与概率之间的联系,通过频率来估计事件的概率,通过样本的有关数据对总体的可能性作出估计等。

在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进行教学的反思

初中数学教师应深刻地反思自己的数学教学历程,从中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去探索和理解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建立起新的、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我在具体的教学中,长期坚持每节一后记、每周一反思、每期一总结。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反思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在反思中不但总结成功的经验,而且更注意总结失败的教训,失败也是宝贵的财富。、在自己不断反思的同时,还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反思。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那些年,我只注意讲解和训练,学生的成绩往往不理想,后来我提出让学生进行反思的做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总之、在当前形势下,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日益推进,我们作为初中数学课程教师,必须认识到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必要性,想方设法探索出一套有利于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教学体系,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效率。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帮助。

篇7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研 途径

中图分类号:F42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8-0141-01

目前,学校为了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研工作已经在全国范围内的初中得到了有效的开展。然而部分初中学校在开展教研工作的过程中,仅仅进行简单的教学总结,没有将教研工作落实到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导致初中数学的教研工作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加强教学研究,有效的指导教学是提高教师实施课程能力,促进专业发展,提高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初中数学教研重心要下移,认真落实“以校为本,年级协作、研训一体”的教研新机制,构建多元立体的教研新模式,以研促教,提高教师教学教研能力,切实做好初中数学年级教研工作。

一、分析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初中数学教学由于受限于传统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学模式,整体的教学质量并不理想,存在如下问题:一是被传统教育理念所束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学生作为受众而成为客体,教学中主要听从老师的教学安排,影响学生培养独自学习的能力;二是教学过程中错误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喜欢套用书本上的固定模式,统一问题的答案,固定学生的思维,剥夺了学生自我思考发挥的空间,不能因材施教,未曾分析学生间存在的差异,对接受程度不同的同学学、统一授课,影响学生天赋发挥。

二、有效开展初中数学教研工作的途径

(一)依托教研网络,开展年级协作教研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数学教研工作,增强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三级教研网络的作用,我们创新了教研工作模式,采取统筹协调、年级主导、学校承办的方法,把年级协作教研办成了教研重心下移的一大亮点,实现了年级协作教研制度化。我们依据布局调整和学校办学水平,将学校按年级划分成教研年级,充分发挥校长、基层教研员、骨干教师作用,每个教研年级每学年由年级牵头,突出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互动研讨交流为主要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加强年级教研交流,多层面开展教研交流。在教研方式上力求突出“三个转变”,即:文本研究为行动教研,单向活动为交互活动,封闭教研为开放教研。全校上下,以初中数学有效教学为主题,组织开展了多项活动。各年级、各片组织有序、过程扎实,大力开展、“同课异构”、教学经验交流等活动,盘活了年级内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各年级的教研工作也按计划有序开展,主要是依据《课堂观察》设计观察量表,大力开展“同课异构”、“公开课”、“展示课”等听课、观课、议课活动,涌现出了一些初中数学教研示范校。一系列教研活动的有序、有效开展,充分说明年级教研、教研活动已经走上正轨,这将对全校初中数学教研工作的进一步加强和教研质量的进一步提升起到有力的助推作用。

(二)以多样的教研活动为载体,逐层打造高效教研团队

通过对各级教研活动中表现出色的组员进行表彰,让其体会成功感;当出研究成果时对整个团队进行奖励,重视集体荣誉。让数学教师意识到每个人不是独立的,而是一个整体,让每个人都融入到教研团队当中,形成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让每位教师在体现个人自我价值。学校在完善校本教研制度,落实激励体制,这是构建高效教研团队的环境基础,此外,还可以在年级内相互开放教室,利用年级内的教研资源对教师展开听、评课技术指导,进行多方合作和交流,进而营造出和谐的教研氛围,聘请年级内优秀教师到学校进行培训,组内结对,展开反思性教研活动,提升骨干教师的指导力。由数学教研组全体成员一起总结成功经验,向年级开放,形成学习共同体,成果共享增强团队凝聚力。

(三)以提升教学水平为目的,积极开展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视导工作,强化基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管理

教学视导是我们教师发展中心多年来开展的一项常规教研活动,每年,每学期我们采取定期和随机、定向和抽查相结合的办法,组织对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常规工作的检查和视导,通过听课评课、检查备课、作业批改、辅导反馈、教学反思情况,全面了解教师教学工作状况。每次调研我们组成由各年级校长、教导主任参加的联合视导组,开展联合视导工作,通过观课、议课,访谈、问卷、交流等方式积极了解和掌握学校课程执行情况、制度建设、过程管理、校本研修、评价改革,创优课堂等方面的情况。通过视导及时发现各年级的工作亮点和存在的问题,在视导总结会上,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提出意见和建议,每次视导尽量做到不丢盲点,指导不留死角。每次视导结束后安排专人撰写视导调研报告下发全校各年级,供学习借鉴,同时为领导工作决策提供依据。

(四)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讲课、培训、教学研讨学习活动,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

开展“有效教学”研究课活动。学期初我们制定下发《关于在全校中小学开展有效教学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开展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研究课活动的通知》,“有效教学”研究课第一阶段活动在各学校、各年级教研组展开。第二阶段活动由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等组成的学科专家组根据评课标准对课堂教学进行量化打分、当堂亮分,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讲课结束后,专家组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展示进行了综合性评价,并与做课教师、听课教师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这些活动的开展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有效教学”的研究课例,是对“有效教学”的大胆实践和积极探索,对全县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五)“研培一体”增强年级教研的群体规模效益

年级教研工作面向的是学生、教师和学校全体,但这些对象之间在观念和基础条件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年级教研追求的就是他们的均衡与协调发展。基于此,教研活动的视角重点就应该更为关注薄弱学校与薄弱环节上,将教研与培训灵活地结合起来,着力培优扶弱,发挥出年级教研的群体效益。制定年级教研活动计划,目的在于让教师在群体教研活动环境中得到提高。根据群体动力理论,教师个人的研究活动行为受到年级教研的群体研究环境的正面影响是很大的。教师自觉地与同行、教研人员和优秀教师在活动中进行交流与合作,通过互助,查缺补漏,优势互补。合理的活动计划,能发挥出群体优势,让问题在活动中解决,让数学教师群体在教研活动中得到锻炼。从年级全局出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各层级教研的计划,通过年级教研团队收集汇总各年级教师在教学中所遇到的典型问题,开展专项的教研活动进行集中解决,让各参研教师在行动中得到专业发展。

总之,要认真落实“以校为本,年级协作、研训一体”的教研新机制,构建多元立体的教研新模式,以研促教,提高教师教学教研能力,切实做强初中数学年级教研工作。力争使我校初中数学的教研活动能够更为广泛、更加扎实有效地开展,帮助更多的一线教师更快的成长。

参考文献

[1]莫维云.浅谈如何搞好初中数学教研活动[J].新课程(中学),2014,02

篇8

关键词:课程标准;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发展

对课程标准进行仔细研究和深入探讨是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履行的职责,也是促进教师更好地根据课程标准授课教学的有效途径和良好习惯。2011年教育部颁发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此可见,课程标准关注的是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强调教育的普及性和共同作用。初中数学是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和逻辑分析能力的重要学科,数学教师持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必须与课程标准相呼应,符合社会发展新形势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弄明白教师自身的地位、角色和学生的需求,带着家长与学生的期盼总结出新的教学理念和手段,关注学生自我探索的能力。同时注重课堂教学设计,应课程标准要求,致力于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培养出富有个性化的精英人才。

一、对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理论理解

1.课程标准强调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贴合的最大化

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无处不在,课程标准指出,初中数学教学要注重将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并引导学生自主地从生活中发现数学、观察数学、探索数学,将实际的事物抽象成数学现象,寻找属于自己的数学知识来源,赋予数学知识鲜活的生命。给热爱动手的学生提供一个与数学亲密接触的机会,让他们感知生活中的数学。

2.强调思维的多元化,充分调动学生思考

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培养初中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这一点的实施就要体现在平常的数学思考过程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和个性。每一名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个性和思维逻辑,同一个数学问题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角度不同,得出的解决方法也就截然不同。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并且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与解题思路,并且学会抓住学生的特征,因材施教,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3.强调“授之以渔”,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我国的应试教育不论是在家长的心中还是在学校的教学中都已根深蒂固,要去除这种长期的影响不容易,课程标准颁布后要求初中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对学习方法的训练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不能过度重视考试成绩。留心学生日常学习的习惯,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途径,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给出切身建议,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从根本上树立科学的学习观念,强调“授之以渔”,为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形成良好的习惯提前做好准备。

二、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改革体会

1.师生的互动交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教学过程的开展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思维在同一层面上的交流与碰撞,师生之间的交往是教学过程中必然发生的过程。课程标准强调的数学课堂并不是教师自己在前面讲课,学生在下面毫无反应的“僵硬课堂”,也不是教师早已布置好学生的任务,提问的时候有固定回答的“固化课堂”,而是教师与学生真心交流,用思维互相感染的现代化课堂。为此,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在课堂上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问学生问题,给学生提示。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强化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了解,更打开了学生的心扉,让老师走近学生的世界。

2.用教科书来引导学生,但不拘泥于教科书

教科书上的内容是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精华部分,对教科书的使用不能仅限于表面上的教学,而是要对教科书中所有知识的内部联系进行梳理,找到可以深入教授的知识部分和可以忽略不计的知识。数学教师要定期召开教研会议,将教师们各自对教科书的探索成果分享给大家,集教研组的力量和智慧,为学生设计出优化后的教学方案。要善于动用学生的力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准备过程中,让他们自发收集相关的教学素材,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转化为数学现象和结论,课上与大家分享。从教科书出发,拓展学生的认知范围,最终再回归教科书。

3.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也是课程标准所强调的另一点。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强大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索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学生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数学教学更要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和锻炼自我的平台。例如,采取学生授课的形式。教师授课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如果赋予学生教师的身份,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就会变得完全不同。在学习三角形相似时,由于教学内容比较简单,完全可以由学生自己去授课,让不同的学生去黑板前讲解自己是如何判定相似三角形的,当学生以教师的身份将三角形绘制出来,拿着粉笔在图形上比来比去时,不仅这部分知识会对这名学生留下深刻的记忆,下面听课的学生更是会被这种形式吸引,更加集中注意力。

4.注重在探索与合作中对知识的汲取

探索中学习、合作中成长是课程标准所致力于达成的教育目标。探索、研究等活动是学生摄取知识的重要手段。由自己经过一番努力得来的成果往往不会被轻易忘记。初中数学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在研究中成长,找到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探索习惯。例如,在学习有理数时,对于零的含义,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研究。我们知道零不仅代表有理数,也代表“没有”“空”“起点”的意思以及很多很多不同领域不同的意思。学生可以互相合作,用不同的手段去探索零的含义,将得出的不同结果在课堂上分享,体会知识探索的神奇。

5.从学生的角度完善教学

数学教学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够被学生所接受和认可。为了做到这一点,课程标准强调,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完善教学,打造学生喜闻乐见的数学课堂。教师要常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有效果,是否有提升的空间,是否被学生所喜欢和推崇。为了得出结论,教师可以建立调查表,听取学生的意见,经常问学生问题,了解学生对数学教学的真实想法。努力为学生打造一个气氛活泼的现代化数学课堂。

综上所述,课程标准以时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为基准,提出了数学教学中需要注意和改善之处,注重对学生个性化的发掘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致力于提升学生的探索能力和综合素质。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数学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制订先进的教学计划,致力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和探索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夏雪梅.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需要检测些什么[J].课程・教材・教法,2010(08).

[2]夏娟.浅谈新课程标准主要理念间的关系[J].文理导航:上旬,2010(10).

[3]朱伟华.从课程标准到评价标准[D].东北师范大学,2009.

篇9

关键词:初中数学;情感教育

一、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初中数学教学大纲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制定的,标准中明确指出初中数学教学要把培养学生的基础运算、推理能力及逻辑能力作为基础性教育,在基础教育的同时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情感教育。在传统教育模式中,一些初中数学教师没有把情感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时间久了就会造成枯燥的教与学的固化现象,这也给素质教育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障碍,产生了不良的教育后果。比如,教师在辛苦教学之后,收效不大;喜欢数学的学生学习不够积极,探索性不够;学生学了数学知识以后在生活实践中不会运用等,这些现象应当引起我们的深思。课堂教学效果与学生对所学的科目的喜欢程度有很大关系,如果学生对一门学科感兴趣了,或者对任该学科的教师十分喜爱,就会积极地去学习这门知识,反之亦然。所以初中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中设计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

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计学习情境,有步骤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速适应数学教学氛围。如果教师在授课时,没有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不会被激发出来,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就不深刻,学习效果就会大大降低,所以,教学过程中的情境设计很重要。

(一)问题情境的设置,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思维活动是每一个人都有的,每一个人自身的认识需要是很重要的,如果这种需要被激发出来,就会引起思维活动。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会体现在学习过程中,都会在新鲜的知识及问题中慢慢衍生,情感的教育也就初见成效了。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看到了感兴趣、新鲜的问题时,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产生了,他们就想主动讨论和探究。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把一些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化解为一些小问题、小知识点,或者设计成一些有趣的新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慢慢融化、积极讨论,这些问题就会变成学生易于接受的新问题,学生也会感到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

(二)知识点的新鲜度,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的关键在于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流露、学习兴趣都表现在知识的认知、探求中,所以数学教师要在备课初期,多方面搜索教学资源,挖掘与发现适合教学内容的一些有趣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拿出来,随时随地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许多实例证明,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比考试分数还吸引人,往往可以推动学生学习的持久性与深刻性。如讲《求和》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故事:印度国王要重赏发明64格国际象棋的大臣西萨。西萨说,我什么都不要,只要麦子,第一格只要一粒,以后每格都是前一格的2倍,这64格都摆完就行了。国王说,你的要求太低了。同学们,你们说,这要求低不低?学生议论纷纷,大多数认为太低了。这时教师在黑板上写出1+2+22+23+…+263=18446744078709551615粒≈5270亿吨,相当于全世界200年内生产的全部小麦总产量。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了,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课能延伸学生的情感教育

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科学地开展各种丰富有趣的活动课,并且要有机结合数学课本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们多动手,做到手脑并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并在此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个性,陶冶学生的品质和情操。

三、重视对学生情感意识的鼓励和肯定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闪现的积极情感,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表现是对的,使他们把这种积极情感积蓄下来,这样在以后的学习中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就会强烈,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提高。教师应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多给学生提供亲身经历成功的机会,同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应包办代替,而要创设思维情境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和解题的思路、方法,独立解决问题,使他们通过不断的成功建立起稳定的、持久的自信心。总之,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我们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教学计划,同时要注重和发挥学生各种情感因素的作用,使他们的认知和思想情感有机结合在一起,这样就会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学习和掌握新知识。

参考文献:

[1]谢素平.浅议情感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4(17).

篇10

一、图形变换的相关概念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所谓图形变换就是指许多点的集合,是某一个几何图形关于某一点的变换,这一点不仅存在于原来的图形中,在变换后的图形中也能找到相对应的位置。图形变换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全等变换,一种则是相似变换。所谓全等变换是指某一几何图形在变换之后所得到的新图形与原图形,无论是在大小上面还是形状上面都未有所改变,而且在新的图形中寻找任意的两个点,其之间的距离与原图形中对应的两点距离完全相等;相似变换则是指某一图形在经过变换后所得到的新图形,虽然与原图形基本相同,但是大小却会有所变化,因而在原图形和新图形中分别选取两个相对的点之间的距离也并不相等。图形变换有三种形式,一种是平移变换,一种是旋转变换,另一种则是轴对称变换。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具有相似性,平移变换是在图形中选择任意一点,然后寻找其变换图形中的相对应一点,然后将其连接起来,并且保证长度相等;旋转变换则是指选择图形中的固定一点,以此点为基础进行全等变换。轴对称图形则是指原图形中的每一个点都能以某一直线为对称线来寻找新图形中的每一个相对应点。

二、提高初中数学中图形变换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1.将图形变换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在讲解初中数学中图形变换这一课的时候,教师不仅要重视对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融合,以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灵活地应用于实际问题中,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图形变换的案例存在,教师可以将其作为教学案例引入课堂,以帮助学生理解。例如,学生在进行健美操运动的时候,便可以研究下哪些动作是轴对称变换,那些又是平移变换或是旋转变换。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简化图形变换。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技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尤其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辅助工具。在初中数学图形变换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来向学生展示图形变换的动态过程,以帮助学生理解图形变换的规律和性质,掌握图形变换的技巧。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事例来帮助学生研究和理解图形变换。例如在讲解轴对称图形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教师的窗户或是门来将其简化成几何图形,然后来寻找其对称轴。

3.教师可让学生动手绘制图形变换的过程。在教师讲解图形变换课程的时候,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绘制图形变换的过程,了解图形变换的特点,在绘制图形变换过程的时候巩固和梳理所学到的知识,以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所绘制的图形来寻找对称轴的位置。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方格中先绘制一个三角形,然后再将三角形平移,重新绘制出一个新的三角形,然后可以让学生数相隔的方格数量,以便掌握三角形平移的单位。在初中数学图形变换的过程中,既要帮助学生了解图形变换的含义和概念,也要注重学生数学逻辑思维推理能力的培养。

总之,加强对初中数学中图形变换相关教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讲解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应当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根据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来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以加深学生的理解程度,使其能够在短暂的课堂时间内,充分掌握图形变换的性质和规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对图形变换这一课程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促使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其能够自行发现问题、探索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