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教育范文

时间:2024-01-02 17:41: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信息化时代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信息化时代教育

篇1

论文摘要:在信息化时代,图书馆肩负着对读者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重任,本文探讨了图书馆开展信息教育的优势,提出了对读者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一些措施。

信息资源与其它大多数物质资源不同,它是一种智力资源,如何使有限的资源充分发挥作用,使读者能更有效的利用资源,图书馆员肩负着对读者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

信息素质教育包括信息意识教育、信息能力教育和信息道德教育。信息意识即人们对信息的自觉反应,从信息角度出发,对信息的敏感度判断、分析、吸收的程度。信息能力即人们搜集、贮存、处理、检索、利用和传递信息的能力,即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加工处理能力和信息技术的利用能力等。信息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培养和提高读者的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能力等所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动,用以激发读者的智慧和潜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

一、图书馆开展信息教育的优势

1.多元化信息资源的优势

图书馆的大量信息资源是其它服务机构所无法比拟的,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中心,收藏着古今中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大量的文献资料。尤其是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使得图书馆除了拥有传统的纸质文献资源,馆藏电子信息资源、虚拟信息资源也更加丰富。

2.良好的信息学术环境和文化氛围优势

图书馆拥有浓厚的信息学术环境优势,有广博的知识储备和独特的学术文化氛围。目前大多数图书馆能为读者提供优美、舒适、安逸的阅读环境。现代化设备和功能强大的电子阅览室、检索室、放映厅、报告厅能满足读者不同需要。

3.高素质的信息专业人才优势

图书馆员不仅是信息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决策者,更是信息素质教育的积极实现者。图书馆员不仅具有图书馆自动化的理论知识,网络的普及及电子出版物的涌现,使得图书馆员对信息的加工与处理的技术也日趋完善。

二、图书馆对读者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1.利用图书馆各种虚拟参考服务的方式,对读者进行信息意识和能力教育

过去图书馆对读者的信息意识培养多是一些直接的面对面的方法,随着图书馆现代化条件的日趋先进,图书馆更多的为读者提供了以计算机为媒介平台的网络检索工具,培训读者如何科学评价与利用网上书目、网络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学习网络信息检索方法与技巧,利用咨询服务等交互式虚拟参考服务的方式来回答读者关于搜集、贮存、处理、检索、利用和传递信息方面的问题,让读者了解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和虚拟的网络信息资源,学会查找本馆网络资源和虚拟的网上资源,使读者能以最有效、最便利的方式获取需要的信息,并对各种信息加以综合利用。

2.培养读者的情报思维方式

图书馆收藏有古今中外各种学科、各个流派、各种专业的文献,是重要的科学情报源,这些丰富宝贵的资源对提高读者的信息素质无疑是重要的精神食粮。要想充分有效利用这些资源,就要培养他们的情报能力和情报思维能力,要针对不同的读者进行不同的信息素质教育。以开展讲座等形式讲解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的技巧,培养他们面对学科间知识相互渗透交融、大量新知识不断涌现的现象能够巧妙甄别,正确选择。  3.培养读者对网络信息进行筛选

网络的热潮已经席卷全球,互联网的信息成为人们检索的重要途径。在信息化的社会,如果不能有效的利用网络资源,无疑将无法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对读者进行网络知识的普及,就是指导他们如何利用错综复杂的网上信息,以期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需要,使他们能够不再局限于到图书馆寻找纸质资料。但是网络信息数量繁多,良莠不齐,更新速度快,如果盲目查询没有一定的检索知识,不熟悉网络工具的使用方法,不会有效的利用电子文献,不懂得选择所需数据资源,就很难从网络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文献资料,因此,在信息超载和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图书馆应教会读者如何利用网络去搜集鉴别和获取信息,这是目前图书馆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三、图书馆实施信息素质教育的措施

1.加强文献信息的建设

现代图书馆的工作应把激发和活化凝固在文献中的知识信息做为首要任务,加强文献信息的建设工作,对文献的收集工作要摆脱传统的“等、靠、要”的思维定式,主动深入社会,广开信息源,扩大订购渠道,加强与读者的相互沟通与了解,加大对文献的深加工服务,充分利用本馆的现有资源,进行综合分析提炼,并使成果向社会推行,让文献中蕴藏的大量信息资料能最大限度地被社会各界读者所利用。

2.构建以计算机为媒介平台的网络检索工具,推进信息素质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采购电子图书、数据库等途径,逐步扩大电子信息馆藏比重。要适时更新网站硬件,及时升级软件,扩充功能,不断提高网络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要切实加大信息素质教育的资金投入,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为信息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

3.加强图书馆专业人员队伍建设

在人类社会迈向信息化进程中,图书馆员不但负担着传递信息的重要任务,还要肩负起生产信息、整合信息的重任。随着人们对信息需求的快速增长,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各类学科高度分化与综合,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不断涌现,读者对信息获取的速度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图书馆加强人才的培养,建立起一支具有广博知识,较高理论水平,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熟练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具有较强的反应能力的信息服务队伍,以适应时代需求。

参考文献

篇2

由于音乐自身的特点,信息时代给音乐教育带来的变化更是巨大的。在互联网中,用搜索引擎键入你想寻找的音乐的关键字,如世界音乐(World Music)、美国乡村音乐、中国音乐、京剧和内蒙古民歌等,就能寻找到信息量巨大的音响和文字资料。至于音乐教育的全球性或地域性组织机构的网页,更是多不胜数,如国际音乐教育学会(ISME)网站、中国音乐教育网、中国音乐学网站和美国音乐教育网站。以个人名义团体组织的北美音乐教育实践哲学网站“五月天小组”(May Day Group)、奥尔夫网站、中英文音乐期刊网,等等。可以说,网络已成为重要的联系信息途径和信息资源。在可以和全世界的人交流并且分享音乐的世界里,音乐聆听、音乐评论、原创音乐的分享、与其他表演者的协作以及创造音乐表达的新形式等都将为音乐教育带来新变化,媒体教学技术将极大地促进音乐教育观念、方法以及教学内容的变革,将音乐教育从以“教” 为中心的模式,转变成了以“学”为中心的模式。在此模式中,学校音乐教育将会发生重大的变革。在音乐教育世界里,电脑扮演着多重角色:乐器、指挥、演唱者、演奏者、作曲者和音乐教师等。对于音乐教育者,将科技运用到课堂内外,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并使得教育更直观有效。课堂中,毋需教师的示范,只要轻点鼠标,美妙的音乐响起,精美的画面便扑面而来,相当容易地就能营造一种艺术美的氛围,音乐教师不再是音乐的提供者和创造者。在网络下载如此丰富简便的时代,教师几乎丧失了音乐资源的垄断地位,学生不再是简单的容器,而是音乐的拥有者。他们有自己喜欢的音乐和审美趣味,传统的音乐课堂逐渐失去魅力。面对如此大的挑战,人们不禁要问:我们还需要音乐教师吗?在如此变动的时代,音乐教师们准备好了吗?

应该说,多媒体时代使音乐教师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获得一种机遇。这个机遇需要教师转变观念,调整与重构教师的角色定位,才能胜任飞速发展的教育信息化时代的要求。

一、21世纪教师角色的新界定

自古以来,教师角色的概念不一而足。不同的视角形成了对于教师角色的不同定位。客观主义者认为教师的角色是将事实、概念和法则传递给他们的学生;建构主义者的观点则认为教师的角色不是传递给学生固定的真理,而是提供给学生相关的经验和机会去构成他们自己的知识①。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深入开展,许多学者对传统教师知识传播者角色进行了反思与批判,一致认为教师角色应该适应时代要求进行转变②,可以分别是“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示范者、管理者(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管理,担任班主任、辅导员,组织班集体等)、组织者、促进者、研究者、开发者、创造者、合作者、反思者、建构者、设计者、实践者、交流者、指导者、评价者、参与者、决策者、协调者……父母与朋友等及其不同的组合。”③根据高中课程结构的变化、选课制的实施、学分管理模式的实行、学生评价改革的特点,提出教师应该是课程的管理者的观点(有别于教学管理者)。从以上学者对教师角色的界定中可以看出,21世纪的教师角色拥有多重身份,韩愈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应该有更丰富的内涵与外延。

二、教育信息化时代音乐教师的角色定位

教师角色需要重新定位是教育信息化带来的必然结果。新的角色定位使音乐教师的职能更趋多元化和复杂化。

1.音乐教师是课程的管理者和组织者

首先,在这一时代中,教师角色要从知识的传播者向课程的管理者转变。在教师作为知识传播者的课程中,教师扮演的是专家,是教导、命令、指示和鼓励学生的角色;而当教师作为课程管理导向的课程中,教师角色是获取、调度以及利用各种与教学相关资源实现学生价值最大化的管理者。在教师角色为传播者的课程中,教学资源仅仅是教师、教室等封闭系统中的有限资源。而在以课程管理者为导向的课程中,教学资源就包括教师、学生、校外人员等开放系统中所有能够促进学生价值提高的资源。笔者近期指导的一个大学生创新项目――《信息技术与盲校学生音乐鉴赏课程整合研究》中,盲校学生的音乐鉴赏课程资源提供者就不仅仅是盲校的音乐老师了,项目负责人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学生与盲校教师、学生共同打造了一个音乐鉴赏的资源库,其中不仅有盲校教师、大学生选择的古典音乐的音响与文字资料,更有盲校学生推荐的他们喜爱的流行音乐。在这个开放系统的网络资源库的建设中,教师作为课堂的管理者与组织者,对知识的提供是多元化与自主化的。他们与盲校学生在资源库的互动区域里分享赏乐心得、推荐喜爱的音乐或为有需要的学生答疑解惑等。将课程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充分体现了教师作为课程管理者和组织者的角色特征。

2.音乐教师是课程的整合者和开发者

电脑与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产生了“网络课程”、“电脑远程教育”、“多媒体课室”和“网络教学”等形式。这些形式的产生关系到信息技术如何与课程整合的问题。刘向东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问题思考》一文中提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有机地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为一体,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与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高度和谐自然的有机部分”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必定将教师引向课程的整合者和开发者的角色。笔者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任教的《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课程,依托网络,通过Web建立一个教学资源库,采用“课堂讲授+网络学习库的自学+网上互动+微格操练”为主的教学模式,通过以任务驱动为核心、网络学习库与课堂讲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的教与学,达成现代教学观所推崇的“自主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建构性”学习和“生成性”学习等模式。在这门课程中,采取“以学习为本的课程空间结构优化”的整合策略,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教授活动的主要媒体,采取“资源利用―主题探究―合作学习”等模式开展课程的教与学。教学资源库选择的内容既有音乐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最新动态和前沿知识(课标及课改动态的文本),也有音乐课程与教学领域正在发生的真实事件(历届全国课例比赛优秀课例视频、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等),还有音乐教学领域的相关知识,学习资源相当的丰富。“网络学习库”的建立,并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行为,而是集合了各届学生的集体智慧,如“教育实习”模块和“微格教学”模块,既有历届实习生的优秀教案、课件和公开课的视频,也有历届学生的优秀微格教学视频和学生的课后反馈评价等,这一过程中教师扮演的就是课程的整合者和开发者的角色。在此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内在经验,着力引导学生从资源库中的教学视频和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案例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对给定内容的意义都有其自身的解读,从而对给定的内容不断进行变革与创新,以使给定的内容不断转化为“自己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与建设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共同参与课程的整合与开发。

3.音乐教师是学生音乐生活的引领者

可以说,网络时代的社会音乐资源使音乐教师的地位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因为这一时代的音乐教师,不再具备拥有音乐资源的优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网络对人类影响的日益加深,学生能下载到他们愿意聆听的任何音乐,他们对新事物的敏感程度与快速接受的能力也远超过教师,中小学教材上的经典歌曲被他们斥之为“过时的”、“难听的”的东西,不愿意进一步去了解它们,这也无形中加大了教学难度。同时网络音乐五花八门、良莠不齐,学生容易陷入其中。音乐教师的角色应该从音乐的提供者转变成为学生音乐生活的指导者,帮助学生拓展音乐的时空和视域,教会他们选择优秀的音乐,并为他们提供自主展示的机会。作为学生音乐生活引领者的教师可比喻为“场外导演”,能够有效整合网络资源,为学生建立一个音乐学习资料库以帮助学生学习音乐;也可以在本校资源区为学生提供与音乐教学主题相关的友情链接,学生可通过浏览相应的音乐网站去获取相关的资源;可指导学生利用音乐软件(如音乐大师、作曲大师、Encore和雅乐等制谱软件)尝试创编音乐。为学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运用和创造音乐创造一个良好的平台。

4.音乐教师是情感的交流者,音乐实践活动的示范者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极大地拓展了音乐教学的空间和资源,给教学带来了生动活泼的新局面。但是,如果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不当、喧宾夺主,就会冲淡音乐教学本身,甚至影响和降低教学质量。技术的使用,有时会忽略了人作为主体的地位,将技术凌驾于人之上,削弱了教师作为课堂教学主动地位的作用,将教师由主导者变为参与者、局外人。在音乐课堂中,经常可以看到教师精心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图文并茂,音响与视频一应俱全,将课件设计成顺序播放的结构,作为“情感的传递者”的音乐教师成为鼠标的操控者,不再范奏、范唱,不再做声情并茂的讲解,用电脑的程序来取代教师。如此一来,我们的音乐课堂还需要音乐教师吗?只要做好课件,所有人都可以充当“鼠标手”,都是所谓的音乐教师了。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如果课堂上,音乐教师将最能打动人的声情并茂的范唱、富有激情的范奏、充满鼓励的眼神交给电脑,不仅失去了教师的教学魅力,而且不出几年,音乐教师能弹会唱的专业技能也会丧失殆尽。同时,如果只是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大量运用视频图片代替音乐聆听,也不符合音乐作为听觉艺术的特征,不利于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在网络的冲击下,人与人之间越来越缺少交流,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加重了人的困扰和惰性。不加选择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将冲淡和改变音乐教学应有的审美情境与功能。因此,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要明确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的手段,音乐教师永远是音乐实践活动的示范者和引导者,不能由机器代劳。

5.教师是“赶潮者”和学习者

网络时代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打破了传统的知识掌控与传播模式,那种“一学永逸”的传统思想已行不通了。当代社会,教师既是教学工作者,也是研究者;既要有与时俱进的心态,也要有终身学习的行动。“教师是一个特殊的专门职业,也像律师和医生一样需要特殊的资格和条件,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思想品德素质、文化水准、育人的知识与方法。”⑤笔者认为,教育信息化时代的教师还必须具备开放吸纳的心态和终身学习的行动。首先,网络时代需要具备信息技术素养的教师。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的指标至少应该包括:(1)信息技术基本素质。例如,能尊重知识产权,能把电脑作为一般教学工具。(2)应用软件操作素质。会使用电脑辅助教学软件与网络资源。(3)各课程应用网络教学基本素质。能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活动。能利用网络资源与学生进行互动式教学。(4)课程软件的设计素质。能制作多媒体课件。这个素养不是简单地收发邮件、文档处理,而是要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理论、敏锐的多媒体信息嗅觉(如最新音乐软体的应用)和自如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等。就拿专为音乐各学科开发设计的音乐教育辅助软件来说,常见的有钢琴教学、听力训练、和声学、识谱教学、基础乐理、乐器知识和节奏训练等教学软件。面对这些日新月异的教学软件,音乐教师如果还是故步自封,固守传统教师的权威角色;还凭借“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书、一架钢琴”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关心、不学习现代信息教学应用技术,势必遭遇教学的淘汰。面对层出不穷的音乐新媒体,音乐教师应努力学习掌握、结合新的教学理念,完善自身的认知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让自己的知识构成、教学能力和教学理念能适应不断发展的媒体时代。从阶段学习者转变为终身学习者,这是社会进步对教师角色提出的要求。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美的职业,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促进自己专业发展和完善自己的时候,才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和发展。由于音乐学科在知识和应用上的狭窄和局限,使得音乐教师这个群体容易缺少与艺术以外特别是与科学领域中其他人的交流,隔绝了与其他有益专业的交流。教育信息化时代的音乐教师需要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学等其他领域中有价值的理念和方法来拓宽自己的知识,不能不加批判地模仿前辈的技巧,而应在多媒体这个新的事物上发展原则性、反思性和有效性的个人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结 语

无论多媒体技术如何完善,它都不可能完全替代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这就要求音乐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音乐知识和专业技能,还必须将多媒体技术和传统教学法有机结合起来,明确多媒体时代音乐教师的角色地位,承担起教育信息化所赋予的时代使命。

注 释:

①任佳编译,《美国教师角色的历史变革》,《外国中小学教育》,2002年第6期。

②刘强著,《教师角色从知识传播者向课程管理者的转变》,《高等过程教育研究》,2007年第7期。

③史晖著,《课程管理者:高中新课程对教师的角色期待》,《语文建设》,2005年第8期。

篇3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 高校 教育管理 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074-01

信息化时代中,高校教育管理主要包括教育科研教育管理信息化、教学教育管理信息化等,为了实现高校教育管理的改变,通过当代信息技术,提升信息传递于反馈,提升高校教育管理过程的效率。其主要表现为一种全面性与综合性的工作,也表现为一种整体性的信息化,涉及到了高校的各个部门。在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利用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突出信息资源集成与整合,科学、全面、规范地管理高效信息资源。

1 信息化时代中,高校教育管理发展现状

1.1“重物轻人”、“无人驾驶”

信息化时代中,很多高校教育管理建设缺乏专业的技术队伍,往往忽略了人的投入,比较重视设备等硬件方面的投入。在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高校各级领导要重视信息技术领域人才的引进,培训现有工作人员信息技能,才能有效地保障信息化建设投入后的产出和效益。但是事实上,在教育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由于管理人员素质问题,制约了高校教育管理体系建设的发展和质量提升。在信息化能力与素养方面,很多高校管理人员不能与时展同步,信息素质明显不足,难以满足高校信息化管理的现实需要。

1.2认识不足,定位不明确

由于信息化发展与建设没有被提升到应有的工作日程上,高校教育管理中信息化建设流于形式,出现诸如相应配套政策、制度与措施的缺失。并且由于一些教师忽视信息技术,对教育技术理论、信息素养的综合应用以及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缺乏重视,导致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定位不明确。作为一个新概念,信息化时代中,高校教育管理包含着诸多要素,会造成理解的片面化,甚至有些高校把校园网络的存在作为评价的唯一因素,并不重视网络的使用、运行等。并且在此过程中,很多领导认为教育管理信息化“消费大、作用小”,需要耗费学习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是一种“额外”的工作负担。

1.3缺乏完整、统一的教育管理信息标准

信息化时代中,国家非常重视高校信息管理网等教育信息化管理标准,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不能满足各级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信息化管理的现实需要。当前,由于办学方式、规模等因素的限制,很多高校并没有实现育管理信息标准的目标,使高校间的资料与数据共享和参考出现困境,造成了信息不完整、不兼容、不规范的问题。另外,由于数据中缺乏统一的标准,信息资源的重复建设问题较为明显,造成了信息交流屏障,甚至出现了信息垃圾,导致高校难以发挥信息的作用,严重阻碍了信息管理网的建设和完善。

1.4教学管理系统滞后于信息化制度

当前,很多高校教学管理容易导致管理系统的运行陷入信息化建设困境,使教学管理系统设置在不同程度上存着很多不足。同时,教学管理工作范围广,涉及多个部门,难以实现高校教学管理部门之间的互动与合作,使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另外,在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中,也存在着很多滞后的问题,造成了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短板与薄弱,首先,由于各部门之间缺乏制度约束,导致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哈难以得到保障。同时,在具体工作中,现代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各级人员制度的缺失,导致责任难以明确,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管理混乱。

2 信息化时代中,高校教育管理体系的建设

2.1提升高校教育管理体系建设队伍的质量

在高校教育管理体系的建设中,需要技术专家队伍和教育专业队伍,其中技术专家队伍要具有信息与软件等方面的开发能力,教育专业队伍要具备熟悉管理流程与精通管理业务的能力。首先为了进行系统业务流程的编制,信息系统项目的实施在要求与目标的提出中,需要管理专家提出建议,其次为了是教育管理工作实际落实带具体的系统设计中,在系统工业人员进行系统设计与分析的环节中,需要不断地与管理专家进行交流与沟通,实现系统的高效、科学与便利。同时,在信息系统工作过程中,人员队伍之间要协调、协作与稳定。另外,伴随着信息化的推进全程,操作人员要进行全过程的技能培训,保障教育管理信息体系的正常运行。

2.2转变观念,合理定位

为了适应、满足教育事业发展需求,在信息化时代中,作为高校的管理者应该通过网络与计算及等一系列信息资源实现高校的信息化改革,切实熟悉与适应当前的信息化环境。同时,高校相关管理者要转变观念,围绕着教学方式以及基础设施的改在,通过思想的更新与改变,突破全体教职员思想,推动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从理想走向现实。在此过程中,每一个管理人员都要认识到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推动作用,认清高校教育信息化的价值与基本内涵,使学校各项工作与教育管理信息化有效融合。

2.3实现标准和资源的统一化

为了推动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标准与统一成了高校在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中需要重视和强调的。因此,为了加快高水平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启动与推行,高校应该从多维度考虑,在具体建设过程中,针对统一的电子身份认证、个性化信息门户、继承全面的信息系统等进行完善,有效的调动各学院和智能部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联合建设、共同投资的态势,从而规范统一、有序、共享的信息化服务体系。

2.4健全教学管理信息化系统

针对当前各部门之间封闭状况,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要加强互通性与兼容性,提升建设的实际性与针对性,从而有的放矢的推进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达到高校各管理部门具体工作的协同合作,实现整体化效应。针对难以或无法整合的系统进行二次开发,结合相关标准,建立与系统对接的统一接口,进行数据分析,实现完整化、系统化的数据处理,进一步强化和完善教学信息化制度,有效地保障信息化教学管理的实施。

参考文献:

[1]施建国,项小仙,程莉莉. 浙江省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10(4).

篇4

关键词 网络信息 德育教育 高校 辅导员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网络的广泛应用,信息化时代正对当代青少年的思想、行为产生巨大的冲击。有关学者把网络信息文化概况为:“网络信息文化是指以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方面”,网络信息化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使人类社会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①网络资源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大量的信息,且有其独特的时效性、互动性等特征,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了解社会的主要渠道之一。同时,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网络中的一些负面信息、失实的报道、偏激的言论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甚至对社会有过一些偏激的看法。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的严峻考验。辅导员作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在信息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要有效开展工作,必须顺应时代变化,紧跟时代步伐,调整思路,探索新的工作方法,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动态,更好的为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提供帮助。②

1 网络信息化时代高校德育教育面临的新特点

1.1 网络很好地实现了全球资源的共享

许多网络爱好者不求利益,把自己收集的一些资源通过一些平台共享给大家。通过网络可以搜索自己想要获得的知识,共享全球优质教育资源,通过网络进行学习、交流、休闲娱乐。网络把各种资源有效融为一体,为大学生素质的拓展提供了更为有效的途径。

1.2 网络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快捷

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为大学生提供了更为多样的获取信息的途径,使得信息的传递更加快速便捷。学生可以在网络上尽情查找自己需要的知识和信息,这种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大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1.3 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增强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主导地位,教师和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来源。随着网络的日益发展和普及,教师的主导地位也发生了变化,同时,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在网络环境中,每个公民都有同等的发言权,学生自然也不例外。学生群体对一些“大事小情”的评论中不乏精辟、独到的观点。

1.4 大学生人际交往范围扩大

网络的发展和普及,使得大学生们有了更加多样方便的交流渠道,大量的聊天软件和各种论坛等网络交互方式把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范围大大拓展,网上交友、网上聊天成了大学生人际交流的重要渠道,同时也丰富了大学生业余生活。

因此,高校德育教育必须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要求,处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线的主要组织者与教育者的高校辅导员,要充分利用好网络这一现代工具,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同时,注意采用高科技手段,扩大宣传覆盖面,并注意整合多元化的文化信息,保证内容的时代性、科学性、学术性、道德性和政治性与时俱进,不落后于时展的节拍,使高校德育 (下转第55页)(上接第40页)教育工作落到实处,适应时代需求。③

2 网络信息时代德育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1)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信息的多元化,在巨大的信息量背后无疑也夹杂着许多虚假信息,形形的思潮、错综复杂的观念也充斥其间。不同文化类型、意识形态之间的交汇、冲突与整合将越来越明显。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面对面的交流灌输在大量的信息面前显得苍白无力,网络文化和非主流政治给团的思想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辅导员要积极引导,建立大学生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和辨别是非的能力,积极正确地利用网络,避免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④积极健康地利用网络信息。(2)在网络化时代中,在当代高校中,有不少大学生沉溺网络,绝大部分业余时间都是在“网上”度过,离开了网络就无法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再加上目前部分高校的管理体制存在一定的弊端,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缺乏归属感、责任感,造成了部分学生到网上寻找自我,从而越来越脱离集体,脱离社会。⑤

3 网络信息时代高校德育教育的新方法和新问题

3.1 利用网络资源构建德育工作新阵地

作为高校辅导员,要正确看待网络,既不能全盘接受,更不能一味排斥。辅导员要利用大学生喜爱上网,经常上网的特点,加强引导,采取积极的措施,把网络建设成为德育教育的新阵地。

3.2 重视传统德育教育形式

传统的德育课程、社会实践活动等等仍是高校德育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其重要地位不容忽视。辅导员要善于结合社会实践、课外科技活动等素质拓展活动弥补虚拟网络对高校德育教育的不足。

3.3 去伪存真,营造健康网络氛围

网络是一个开放的信息平台,网络内容纷繁复杂,其中既有先进思想又有落后思想,既有真善美又不乏假恶丑。网络所展示的内容生动形象,直观又容易吸引人,可以调动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辅导员要积极进行引导,主动建设良好网络环境,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尽可能避免不良信息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用引领校园思潮,才能将德育教育思想充分融入到网络文化中去,才能使德育教育有效地在现代教育中实现。

3.4 开展网上心理咨询,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许多大学生沉溺于网络,很少与他人交流,不参加集体活动,长此以往,容易导致一定的心理障碍。高校辅导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如开设网上聊天论坛等,采用学生们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及时疏散他们心中的困惑,帮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塑造健全的人格,使大学生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⑥

篇5

关键词:信息时代 英语课堂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2-0142-01

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社会各个领域都运用了大数据,信息化教学改革如火如荼,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拿着录音机用磁带学习英语的时代早已不复存在,教师通过制作教学课件,教学微视频、微课、MOOC,编写和制作立体化教材等,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有趣的学习资源,信息时代英语课堂教W模式改革和创新带来了新变化。

一、适应信息时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在信息化时代,学生不仅会利用电脑进行远程学习,甚至运用智能手机,只要微信扫描一些公众号进入英语学习平台,就可随时随地轻松学习英语,或者下载视听说的APP学习软件,想学习什么都能找到相应的资源。如背单词软件“百词斩”,这里包括初高中、大学四六级词汇,考研、出国、商务等专业英语词汇等,应有尽有,不仅图文并茂,而且还可以通过动画、唱歌、电影片段、电视TV等多种手段进行英语学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适应信息化时展的步伐,有效利用一些微信平台、APP学习软件等资源,组织并指导学生进行微信流和学习,在学习平台上进行导学、督学、教学等,这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挑战。作为信息时代的教师,要想让自己处于不败之地,就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二、教师要积极行动,更新观念,创新教学模式

面对信息化时代包罗万象的英语教学和学习资源,教师要善于甄别,要积极行动起来,主动探索,发现适合学生学习的好的平台,深入了解它的内容、形式等,然后推荐给学生。教师自己也可以创作出适宜学习的作品在一些平台上发表,如,针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英语学习,教师可以将幼儿园一日活动的英语口语录成音频,建立一个供学生学习的微信公众号,进行教学,或者制作成微课,在校园网络的学生学习资源库中发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更要更新观念,创新教学模式,运用翻转课堂模式,积极运用学生的现代化学习设备,智能手机等。教师也可以将课件直接通过微信或者QQ群发给学生,便于学生预习和课下复习。课堂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线上学习,遇到问题及时进行信息查找等,如电子词典的有效应用。在智能手机诞生初期,大多数教师都担心学生上课不学习,玩手机等,班主任更是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手机收缴上去,集中锁到自己的柜子里,不但自己很累,学生还不理解,课堂学习状态也没有改善。时代变化了,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就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充分运用网络进行学习,那么智能手机就将成为最方便、有效、重要的学习工具。

三、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优势,学会自我评价,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避免硬性的要求和死记硬背的知识性教学,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能力,发挥他们每个人自身的优势,学会自我评价,提高合作学习能力。教师应多布置开放性作业,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教学评价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考核,学生可以在任务学习中各施所长,相互监督,相互帮助。如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法课程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分小组进行模拟教学活动展示,小组成员要集体讨论,共同设计出教学活动方案,布置具体任务,明确分工,组内反复演练,最后在全班同学和老师面前实施模拟教学活动。通过这种研究性学习指导,学生可以多渠道、多角度整合信息资源,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教学活动。

四、整合教学资源,开发立体化教材,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目前,许多英语教师都开发了教材,部分附有学习光碟等,能制作精美课件、微课甚至MOOC等,在一些网络平台上发表有声读物等,但是倘若能将上述教学资源整合到一个立体化教材中,教师备课轻松,学生学习也会省时省力,事半功倍。即教师将课程的主体内容分解成项目工作任务,制定目标、教学过程、评价等,即集中音频、视频、图片、自我评价、纠错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立体化教材中,只要运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就会自动链接相应的教师视频讲解、难点答疑、工作任务示范、错误指导等。这一发展顺应了信息时代课程改革和教学模式创新需要,更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必然产物。

现代社会是大数据的时代,发展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离不开语言学习,而英语学习会成为公民走向世界的重要任务,改革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提升信息化手段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篇6

论文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双语教学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13益突出。双语教学有助于培养对国际医学教育和学科发展具有战略眼光的医学精英人才。本文着蕈分析了影响医学双语教学质量的闲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教学对象、教材.和教学手段以及教师的素质都是影响医学双语教学质量的晕要因素。为改变目前医学双语教学质量不高的目前状况,可以在医学院校中选择英语基础较好的年级、专业尝试开展双语教学,运用合适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搭配合适的双语教材,南受过双语教学培训的医师授课。总之。医学专、J课的双语教学是一个新课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医务工作者以及医学生共同关注。

关键词:临床医学双语教学教学质量因素及策略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时代.而语言是信息化社会的重要工具,在围际交流中.英语已逐渐成为广泛应削的工作语言。为此.2001年至20o7年间.教育部m台众多文件强调了双语教学的重要性.提m了高等院校广泛推广双语教学的要求。所谓双语教学,是指以母语和一门外语两种语言作为教学用语的教学模式。在我国双语教学的具体定位是汉语和英语。目前,世界上的权威医学期刊和书籍基本上都以英文m版,而计算机检索数据库也以英文形式展现和推广。运用英语这门丁具可迅速直接地和各国进行医学信息交流。医学教学人员外语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我国医学事业的长足发展。在当今世界,生命科学和医学飞速发展.知识更新和信息交流频繁,推进双语教学改革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向.是培养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高级医学人才的重要举措。医学生在学习临床医学时普遍感到难学、难记,同时双语教学还对医学生的英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故我们认真分析了以下的影响医学双语教学质量的因素并尝试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法。

1影响医学双语教学质量的因素

1.1教学对象

实施双语教学的关键因素是学生的承受能力本科学生在校期间必须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整体英语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为开设双语课奠定了基础。南于学生英语水平差距很大,不少学生的听力水平和词汇量远远达不到要求。再加上国内英语教学多年来注重语法学习.故“哑巴英语”的现实状况没有明显改观。学生的听说能力不高,增加了双语授课的难度,妨碍了双语授课目标的实现。假如教学中英语使用的比例过大,超出学生的承受能力,学生的课堂注重力势必被分散。语言学习和专业知识学习的双重负担将导致不佳的学习效果。因此,选择合适的教学对象是双语教学成功实施的关键。

1.2教材和教学手段

在双语教学中,选用合适的教材是推进双语教学的重要方面。目前。国内没有统一的医学双语教材,多数教师根据自己的喜好选用教材,一些教材可能过于偏重理论、缺乏案例.使学生感觉枯燥乏味,而另一些则可能和探究者的探究方向有关,具有很大的倾向性,不适于教学中使用。双语课程是在医学生修完了大学英语基础阶段课程之后开设的,课文有了相当的难度,比较难理解,而多媒体在一定程度上能简化课文的难度。

1.3教师

师资新问题是医学双语教学的关键。好医生不一定是好教师。一方面,临床教学医师同时肩负着医疗和育人的双重职能。然而当前大多数教学医师教学意识淡薄,参和教学T作的积极性不高,对临床教学量的多少及教学效果并不注重。另一方面,英语阅读水平高不一定能够进行英语授课,多数授课医师英语口语水平不高。实施双语教学,不仅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还要求教师有较高的英语水平。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看,总体上医学教师匮乏,能完全胜任双语教学的更少。多数教学医师难以清楚地用英语表达专业内容,或者照本宣科。更难做到用英语和学生交流,因此教学效果较差。

2提高医学双语教学质量的办法

2.1选择合适的教学对象

选择英语基础较好的年级、专业尝试开展双语教学,一旦发现新问题,及时改进,探索更有效的双语教学模式,然后逐步将双语教学扩展到所有年级和专业,覆盖全体学生。据调查,哈尔滨医科大学已经开始在医学教育中推行双语教学。该院以英语基础相对较好的国际护理专业的学生作为目标人群,课堂中英语使用率达到75%左右。调查显示95%以上的学生对这种英文和中文穿插授课表示满足。

2.2选择合适的双语教材和教学手段

一方面。相比较国内并不成熟的医学双语教材,外国原版教材实用性强,教材中配以大量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能提高学生分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整体水平。有必要组织一批资深的医学双语教学专家,认真编写医学双语教学系列教材和辅导资料。另一方面,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授课内容做成Powerpoin的形式或其他多媒体形式。对于专业词汇和名词概念,辅以中英文对照注释,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和英语的学习。

2.3培养高素质的教师

篇7

信息时代汉语言教学问题对策现代多媒体教学能够让汉语言教学更加地有趣,但是也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老师上课过于依赖多媒体课件,现在基本上很多老师都把一堂课的时间拿来看课件,一堂课的主体是学生,老师应该将学习的中心放在学生上面,而不是将一堂的课中心完全放在放PPT。学生在学习知识并不是完全填鸭式,而是要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这才是教育学生的方法。

一、信息化下的教学弊端

1.禁锢学生的思想

在传统教学的模式下,一首古诗的描述很多都是需要靠学生自己的思维去想象,这样可以让学生发散自己思维,让学生自由地遨游在自己的想象中。但是,现在有了多媒体课件,学生可以看到以前靠幻想的情景呈现在眼前,把散的思维具体起来,反而禁锢了学生的思想,老师可以适当的创作一些情景,让他们发散自己的思维,不要一味依靠多媒体课件。发散式思维,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学校,大部分是居于中等及以下的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差,思维能力、运算能力较低,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实践和创新意识能力更无须谈说。因此教师需多花时间了解学生具体情况、学习状态,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只有凭借着良好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2.过于单一式的教学方法

现在的教室都有电子白板,都是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技术取代了学生了的课堂主体地位,汉语言学习需要学生自己积累,需要自己去学习,老师只是一个指引,并不是完全靠老师去学习。一直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过于单调,开始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但是过于一直使用一种学习方式,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学习疲劳是学习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如果老师一直用一种方式教学,学生很容易对老师所教的内容出现厌烦,学习本身就是很枯燥的一件事,如果老师在教学方法上能够起到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是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的。

二、解决存在问题的方法

1.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相结合

传统教学有它的优点和缺点,缺点是不能让学生了解世界的美妙,只有见多识广,才会开拓自己的视野。传统教育没有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的更好地开拓自己的眼界,让学生可以充实自己的思想,丰富自己的内涵。只有将这两个教学方式的优点结合起来才是最理想的教学方式,既可以让学生激发自己的灵感,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外面世界的美妙,学生对于外面的世界都很惊奇,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激发学习的兴趣,汉语言文学特别要地枯燥,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课堂更加地丰富。

2.富于变化的教学形式

一直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过于单调,开始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但是,过于一直使用一种学习方式,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学习疲劳是学习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如果老师一直用一种方式教学,学生很容易对老师所教的内容出现厌烦,学习本身就是很枯燥的一件事,如果老师在教学方法上能够起到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是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的。在教学形式上可以让学生表演趣味小品,组织与课程相关的活动,使学生通过表演,更好地掌握知识。

3.汉语言学习需要积累

多媒体技术取代了学生了的课堂主体地位,汉语言学习需要学生自己积累,需要自己去学习,老师只是一个指引,并不是完全靠老师去学习。提高学生的汉语言水平,培养学生的汉语言应用能力,老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任重而道远。在语文学习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丰富生活中知识、事情的积累,要为学生创设一些学习情境,让他们能够充分理解,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会到快乐和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觉自愿地学习,在不断的训练中提高语文水平。

三、结语

总之,在教学上不能完全依赖于多媒体课件,要将传统和现代教学方式相结合,要富于变化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并且汉语言教学只是一种手段,真正要提高学生的成绩,还是要落实到学生自己的身上。因此,老师应该在学生方面多下功夫,学生需要有扎实的基础、正确的写作手段和大量实践经验,大量的写作训练。学生想要学好语文,就必须要在平时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大量的词汇量,要多读书、多看报纸、期刊,要不断地练习。

参考文献:

[1]袁立新.汉语言教学中的信息技术[J].教学与管理,2014,(30).

[2]刘D.论信息技术与汉语言课程整合的实践策略[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4,(04).

[3]张宝臣.高等师范教育改革与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02).

篇8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语文课堂教学课程整合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影响着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探索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信息技术的出现为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产生了优化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谈谈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鲜活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乐此不彼地进行研究,此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创设出一种情景交融、声形并茂、鲜活生动的教学情境。这种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的材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可以在学习的疑难之处,再现课文内容情境,启发学生利用表象进行分析、综合和概括,使其思维向纵深层次发展,从而给课堂注入活力,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使其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无疑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如在教学《乡下孩子》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诱发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教学伊始,我首先为学生播放一组展现乡下孩子丰富多彩生活的画面,在播放画面的同时配以动听的体现乡下生活场景的音乐,如:蝈蝈的叫声,小鸡和小鸭的叫声,小猪的哼哼声……这些声情并茂、鲜活生动教学情境的展示,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交流平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促进课堂教学方法的根本转

变。

《新课程标准》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集声、光、形、色的特点及传播信息生动形象的独特优势,能够为我们创造出一种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环境,为学生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化学习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如在教学《有趣的发现》一课时,课前,我首先播放一段达尔文在海洋中考察的情境,让学生的思维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两百多年前达尔文进行科学考察的那个小岛上去。我接着问:“达尔文在小岛上发现了什么奇怪的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达尔文又是如何对这种现象进行考察和研究的?”问题一提出,立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我借机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引导他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演示事先为其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我通过课件的演示,使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课文内容,找到了所要探求问题的答案,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化难为易,突破教学难点,促进课堂教学有效开展。

篇9

【关键词】信息化;田径教学;途径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手段被越来越广泛的引入到现代田径的教学当中,变革了教学方式,为提高田径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信息化的背景下,田径教学就是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和技术,广泛的整合和利用田径信息,通过高效的网络传输系统输出田径信息资源为田径教学提供便利,实现田径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和沟通,进而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信息化背景下的田径教学可以为田径的教学提供广泛的背景,创设良好的田径教学情景,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一、信息化背景下田径教学面临的困境

虽然信息化背景下的田径教学有所成就,但目前的田径教学还处于初始的阶段,在人员素质、基础建设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一)教师信息化意识淡薄,信息技术水平不高

当前田径教学的信息化意识还不高,信息化意识淡薄,对田径信息化教学起着很严重的影响。在现实的田径教学当中许多田径教师基于田径课程的特点觉得不适宜开展信息化教学,信息技术对于田径的教学不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十分的不重视。有些田径教师虽然在田径的教学中能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但信息化的水平不高,有些教师不会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因此在教学中远远达不到信息化的水平。

(二)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信息化教学资源匮乏

场所和设施是信息化教学必备的条件和部分,场所主要指的是用于信息化教学使用的多媒体教室、网络实验室等,而设施主要是场所中的多媒体等硬件设施。除了场所和设施之外,还有其他所需要的辅设备和软件等。但是目前我国许多地方的田径教学主要的现代信息化建设放在了数字图书馆上面,对于多媒体设施和场所的建设投入较少,在田径资源和信息开发方面的软件和设施较少,造成了田径教学的资源和设施不完善,进而无法在田径教学中使用现代信息技术。

(三)信息化系统适用范围狭窄

目前我国田径信息化教学的系统不完善,大多都停留在形式上。大多数的田径教师在教学中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系统只是停留在表面上,会使用一些简单的功能,例如多媒体的播放、课件的放映等,其他更深入一点的功能大都不了解。田径教师的信息化系统功能使用的范围比较狭窄,在许多田径教师的意识当中信息化系统只是起到一个辅的作用。这就造成了田径教师大都误解了信息化系统的功能和在田径教学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更引起了田径资源的浪费现象严重,不利于田径教学的信息化。

二、信息化背景下田径教学的建议和对策

针对目前我国田径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探讨田径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转变田径教师观念,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

在当前信息化的背景下,田径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田径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首先认识到田径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认识到新时期的田径教学目标是在培养学生掌握各种田径技巧的同时,增强学生的体魄,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让学生运用田径的理论知识和常识提高对田径的全面认识。信息化背景下需要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培养。田径教师也要从传统的教学思想中转变过来,让自己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热情[1]。信息化背景下,田径教师要担任教学中的引导者,协调和组织学生,以便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

(二)增加信息技术的投入,完善信息化教学环境

校园内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对实现田径教学的信息化显得十分的重要。针对目前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的现状,首先要提高学校信息化教学的配套设施。更新学校内陈旧的网络设施和落后的信息资源平台,为田径教学配备完备的田径信息资源平台。其次应当加大对信息化教学场地的投入。为了实现田径教学的信息化,不应当把田径教学的场所仅仅局限在运动场上,应当增加多功能的信息化教学场所,在田径的教学中激发学生对田径知识的求知欲,运用多种信息化技术获取有利于教学的各种田径资源和信息,从而提高田径教学的质量和水平[2]。

(三)深入开发和广泛应用信息化系统功能

学校加大对信息化教学系统的建设不仅仅是为了让教师在教学中播放课件等基础的教学展示层面上的,而是广泛的应用和开发信息教学功能,在田径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开发有利于田径教学的资源。在学校内建设以信息化系统为依托,建立起整个学校的田径教学资源共享机制[3]。

总结

在信息化的背景下,田径教学的改革是必然的趋势,也是新时期田径教学的改革的重要表现。通过信息化的田径教学,提高学生参与田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可以利用便利化的田径信息资源实现与学生之间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流,丰富田径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提高田径教学的实效性。信息化背景下的田径教学改革要更新田径教师的理念,以信息化理念指导田径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提高田径教学的质量做出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清富,陈佳.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田径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运动,2013,(07):94-95.

[2]李雷,张颖,赵宇.新时期高校田径信息化教学困境及改善对策探讨[J].电子世界,2014,(16):428-429.

篇10

关键词:大数据;高等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1-0008-02

一、引言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兴起与发展,数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飞快增长和累积,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整个学术界、工业界、政府都开始关注大数据问题。 2012 年 3 月 29 日 美国政府宣布了“大数据研究和发展倡议(Big Dat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itiative)”, 正式启动“大数据发展计划”,并承诺政府将为此投资超2亿美元,许多重要国家机构都将参与其中。 2012 年 7 月 10 日 ,联合国大数据政务白皮书《大数据促发展: 挑战与机遇》,指出各国政府应当使用极丰富的数据资源,更好地响应社会和经济指标。随着数据的不断增多,海洋一般浩瀚的数据已成为一种战略资源。大数据技术的目标就是从这些数据中挖掘信息、判断趋势、 提高效益。大数据的挖掘和应用可创造出超万亿美元的价值, 将是未来 IT 领域最大的市场机遇之一, 其作用堪称又一次工业革命。[1]

二、大数据的概念及特点

目前,大数据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不同的定义基本都是从大数据的特征出发给出的。比如国际数据公司认为大数据应当具有价值性,大数据的价值往往呈现稀疏性的特点。IBM认为大数据必然具有真实性。维基百科对大数据的定义为:大数据是指利用常用软件工具捕获、管理和处理数据所耗时间超过可容忍时间的数据集。大数据有四个典型的4V特点,即数量(Volume)、多样性(Variety)、速度(Velocity)和价值(Value)。

数量:是指数据规模超大。数量级别从TB(1TB=1024GB)级别,跃升到 PB(1PB=1024TB)、EB(1 EB = 1024 PB )乃至 ZB (1 ZB =1024 EB )级别。

多样性:是指管理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这些数据来自多种数据源如传感器、智能设备, 数据种类和格式冲破了以前所限定的结构化数据范畴,包括文本、微博、音频、视频等等。

速度:是指处理数据快,包含大量或实时数据分析处理的时间要求非常短,符合1秒定律。速度影响数据时延――从数据创建或获取到数据可以访问的时间差。

价值:是指价值密度低,商业价值高。以视频为例,连续不间断的监控过程中,可能有用的数据仅仅有一两秒。

大数据与传统的数据库也有明显的区别,两者在数据来源、数据处理方式和数据思维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正像孟小峰[2]所言,两者的区别就是“池塘捕鱼”和“大海捕鱼”的区别,前者代表着传统数据库时代的数据管理方式,后者则对应着大数据时代的数据管理方式,其在数据规模、数据类型、数据模式、数据对象、处理工具上都有巨大的差异。

三、大数据的关键技术

文件系统:该系统提供最底层存储能力的支持,是支撑上层应用的基础。Google公司最早开发出了自己的文件系统GFS(Google file system),随后微软也开发了自己的Cosmos,后来开源也有了HDFS。

数据库系统:由于关系模型的分布式数据库不能应对大数据时代大规模的压力,相应地提出了许多新型数据库系统,如Google的Bigtable、Amazon的Dynamo等等,直到现在形成统一的NoSQL(not only SQL)。虽然NoSQL没有准确的定义,但一般认为具有模式自由、简易备份、最终一致性、支持海量数据等特征。同时,形成了对应的索引与查询技术。

数据分析:其上最著名的计算模型为Google的MapReduce,目前,Google公司针对MapReduce离线处理模式的不足,提出了基于Web数据级别的交互式数据分析系统Dremel,能够实现极短时间内的海量数据分析。在离线与实时处理模式上,已经出现了二者融合的趋势。

大数据处理工具:Hadoop是目前最为流行的大数据处理平台,目前,将该平台进行改进,以便应用到各种场景是研究的热点之一。当然,除了Hadoop,还有其他处理工具,这里就不一一提出。

四、大数据时代高校信息化面临的挑战

高校也是数据生产大户,中国高校规模一般都比较大,一般万人以上的大学非常多,在高校里上学的学生从招生、学籍、选课、成绩、饭堂、活动等会产生大量的数据;教师的上课音视频、课件、实验数据等也会有庞大的数据;校务系统运行、图书馆、微博、博客等都会产生很大的数据;尤其重要的是科研和教学数据,是高等教育的两大核心功能的重要数据。在这个大数据的时代,只有用好这些数据,才能更好地帮助教学、科研,做好招生推广、学生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工作,用好这些数据,毋庸置疑将会大大提高高校的信息化水平。要用好大数据,至少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

大数据集成与分析:大数据的多样性特点决定了数据来源的广泛性、复杂性,这种数据环境给大数据的处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必须对多种数据来源进行抽取集成,先进行数据的清洗,经过关联和聚合,采用统一的数据结构来存储这些数据。大数据分析无疑是整个大数据时代的核心所在,因为大数据的价值就产生于数据分析过程中。当然,数据分析是基于集成处理后的数据作为数据分析的原始数据。数据分析一般是根据不用的应用需求从数据中的部分或者全部进行分析。传统的分析技术如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统计分析在大数据时代需要做出调整,主要原因是大数据时代的“大”字,具体的调整包括分析前数据的预处理、算法、评价质量等等。

大数据的存储:需要研究低成本、高效率的数据存储方式,众所周知,低成本一般意味着低效率,但是在大数据时代,如果处理效率低下,则大数据毫无意义,因此,必须打破常规,要处理好大数据的存储。另外,还要做好大数据时代数据存储的管理问题,因为存储空间巨大,无疑给存储硬件带来压力,同时,对非结构化数据进行有序、高效的存储管理也是面临的挑战。

大数据的融合与使用:数据不融合就发挥不出数据的大价值,大数据面临的一个非技术性的重要问题就是数据的融合。作为高等院校,大数据的融合应该走在前列,必须彻底打通数据孤岛,将各个业务充分整合,只有有效融合,才能形成高质量的大数据,才能发挥大数据时代高等教育信息化对学校发展的具体推动作用。

五、大数据时代的应对策略

面对大数据时代带给我们的这些挑战,作为高等教育信息化从业人员,必须坚持不懈地学习,具体学习或者做好如下关键技术或工作:

我们要学数据时代的基础平台和支撑技术,学数据时代的文件系统,如Google的GFS系统,开源的HDFS、CloudStore系统等等,了解这些技术,方便我们实现大数据低成本、高效率的存储,也方便我们进行存储的管理。学习这些技术,将掌握大数据的基础平台与技术。

我们要学数据时代的数据分析技术,前面提过,大数据时代,传统的数据分析方式如数据挖掘等需要调整,那么我们就要学习传统的数据分析方式的调整与方法,研究和学数据时代的数据分析技术。

做好大数据时代的数据管理,大数据时代数据管理就不是以前传统的大型关系型数据库那种管理方式,而是改变成为NoSQL为代表的新型数据模型的一类技术。这种改变是因为关系型数据模型不能应对大数据时代的种种挑战。这种新型的数据模型就是为了迎合大数据时代的多样性、异构性等这些数据特征而出现的。当然,新的数据模型是新的一套理论,是截然不同的理论。这就需要我们数据管理者积极学习,应对挑战。同时,要积极升级、改造相关存储设备,以满足大数据时代的要求。

积极推动业务的深入融合,梳理业务数据,形成“大数据”,然后利用这些“大数据”建设结构和非结构化的数据分析平台,通过平台能提供更加深入、更加全面的高质量信息,这些信息能为学校领导进行高质量的决策提供依据。

总之,大数据时代的这些挑战,有些需要科研人员进行研究,有些非技术挑战,需要我们积极努力,有效进行数据的整合、业务的整合,充分利用科研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筅

参考文献:

[1]桑庆兵.大数据在高校的应用与思考[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