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知识技能培训范文
时间:2024-01-01 15:21: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医知识技能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中职;机电专业;实训教学;职业能力
中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全面的人才,学生不但要对
课本上专业知识进行深入了解,而且还要学以致用,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训中得以运用,这样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
专业技能。由此看来,实训教学在中职机电专业教学中具有重大意义,学校要予以重视。
一、中职机电专业实训教学现状分析
1.实训时教师的指导存在问题
在学生进行实训时,教师要对其进行指导,但是就目前我国中职院校教师的指导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在指导上所采用的方法都
比较单一,使学生的创造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并且在进行实训时,
都是由教师安排好仪器等方面的工作,学生只要按照操作所规定
的方法一一进行即可,这样不利于学生操作技能的培训。应将实训过程尽可能地让学生自行完成,可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思维能
力和培养起解决问题的应对能力。
2.实训设备陈旧,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发挥
现在,我国大部分中职院校对学生进行实训时,所采用的设备都不够先进,甚至出现了老化现象。学校在不断地扩招学生,但是设备却不予增加,对已经陈旧老化的设备也不更换,很多学生进行实训时,都不能自己掌握一台设备,都是几个人共同对一台设备进行操作,一些动手能力不强的学生就在一旁观看,这样实训根本没有对学生起到任何效果。另外,学校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不够重视,一直将实训教学看作辅助科目,对专业知识起到补充的作用,而实训教学却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及职业能力的培养起到很大的作用。
二、中职实训教学中的职业能力培养对策
开展中职实训教学时,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可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要打好基础,做好基本的职业技能培养工作;其次,在做好基本职业能力培养的前提下,将专业技能培养落实到位;最后,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进行培养。从这三方面出发,将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日后的就业。
1.做好学生基本职业能力的培养工作
中职院校若想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首先必须做好学生基本职业能力的培养工作,若是此项工作做不好,则会对接下来的培养造成不利的影响。所以,在教师对学生进行实训指导时,要注重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例如,钳工实训是中职机电专业学生进行实训时必然参加的一个项目,在学生参加实训的过程
中,教师要对其操作进行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向学生讲述操作时的动作要领,当学生进行车工实训时,教师要对车床进行详细检查,保证车床正常运行,以对学生进行良好的示范和演示。
基本职业能力的培训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第一步,同时也是关键步骤,教师要重视学生基本职业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良好地掌握基本技能,为学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落实好专业技能的培训工作
在进行实训教学中,主要是以项目为准开展教学,让学生接受各个项目的任务,认真完成,并在完成的过程中学习到各项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将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的目的。教师进行教学时,首先会对教学内容进行制订,为了获取理想的教学效果,制订内容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使学生从被动的角度转化为主动的角度,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教师在制订实训教学方案时,一般会按照以下四个步骤进行:(1)教师向学生布置任务,使学生明确所需完成的任务是什么,需要运用什么知识来完成此项任务,从而达到怎样的效果;(2)学生接受任务之后,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共同完成任务,并制订一个合理的工作计划;(3)进入指导演示阶段,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教师需要进行适当的指导,可通过演示的方式,让学生认真观看,并解决学生产生的疑问,然后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自行完成任务;(4)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实训结果进行检查,并让学生做自我评价,和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教师再对学生的实训结果做出评价,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并给予解决的意见。
3.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对一个人的工作质量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并且在现在的工作当中,人们越来越重视职业道德,其重要性甚至已经超过了一个人的能力。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上所需的人才不仅要具有专业技能,而且还要求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所
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各项技能的培养时,同样不可忽视对学生职业道德和素质的培养工作。在进行实训教学中,教师要特意培养一些具有能力的学生,让其成为大家的榜样,对学生起到带动的作
用,提高技能的同时,提高自我素质。教师在进行实训知识教育时,要将职业道德教育纳入教育的内容当中,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讲
解内容,引起学生的重视,并将良好的职业道德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效仿、学习。
中职机电专业的实训教学,不但要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同时也要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社会培养出实用型人才。学生只有在学校中就开始培养职业能力,当进入社会时才可避免不必
要的麻烦,从而提高就业率。
参考文献:
[1]张晓红,刘荣才.关于建立中国特色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J].职教通讯,2010.
篇2
在各科室按照中医辨证施护病种和中医护理操作技术项目达到护理部要求的前提下,科室将每月中医特色护理开展情况上报护理部,经核实统计后上报院部,院部根据科室住院病人床位使用情况,按特色操作的收入予以一定比例奖励科室护理人员,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促进中医特色护理的开展。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护理部制定了护理部临床护士全员培训计划、科内培训计划、院内护士针推科轮转计划、外出进修学习计划等,以确保各项培训制度的落实。制定护理人员培训目标要求护理人员接受系统中医知识与技能培训,非中医护理专业护士三年内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时间≥100学时,中医护理培训人数达到医院护理人员总数的70%以上。各临床科室开展中医单病种≥2项,开展中医护理特色操作项目≥3项。要求中医护理操作开展项目尽量和单病种相关联。全院护士中医基本理论考核通过率达100%,中医护理操作技能考核成绩≥90分。院内培训(1)护理部理论培训。护理部基本理论和技能培训做到一线护理人员全员参与,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法。集中学习后,护理部上网下载专题学习资料下发到科室,课后出思考题,由护士长督促学习、提问,使护理人员巩固所学知识。2010年上半年,院部订购本科教科书《中医护理学》[2],人手一册,开设中医护理基础理论学习班,邀请院内主任中医师、针推科主任等给护理人员进行系统的中医基础理论授课。全院临床护理人员怀着极大的热情,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听课,4~6月两个月的时间共完成了38次、72学时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并进行了四次阶段性的理论知识考试、一次综合性的中医理论考试。素日里,护理部每月组织1次中医护理知识专题讲座,护理部每半年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中医知识考试,对不合格人员进行补考,直至考核合格。(2)护理部技能培训。根据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检查评估细则,并结合本院实际工作情况选定了穴位注射、穴位按摩、耳穴压豆、艾条灸等共4项中医传统技术操作作为培训内容。护理部组织护士长、护理骨干外出短期培训、参观学习、观摩,护理部要求外出学习、进修回院的人员写学习体会,在护理人员中进行针对性的护理业务讲座,并制定在科室开展工作的计划。护理部定时督查,以点带面,带动其它科室中医护理操作新项目的开展。
评价指标理论水平
以本科教材《中医护理学》[2]等考试成绩为指标,技术水平以《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范》[3]技能考核成绩为指标,护理质量检查成绩以每季中医护理质量检查得分作为指标。提高了护士学习中医知识的兴趣系统的中医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全院护理人员对中医知识的学习产生了兴趣,促进了护理人员中医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2009年10月呼吸内科护理单元被评为全国中医特色护理优秀科室;2010年10妇产科护理单元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届全国护理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至2010年10月全院有66人取得丽水市中医药学会和丽水市中医院联合举办的中医基础理论和技能培训合格证书,有125人3年内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时间≥100学时。2011年10月在浙江省中医医院“三级乙等”等级评审中我院的中医特色护理得到好评。护士的中医理论、技术操作成绩有大幅度提高,中医基础理论成绩、考核技能成绩,活动前后成绩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着意义(P<0.05)。促进了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应用通过中医理论的系统培训和考核,激发和促进了护士参与中医护理操作的工作积极性。中医技能护理项目由原来4项增加到12项,中医技能开展的次数由186次增加到10385次。提高了中医专科专病的护理质量在中医医院医院管理年活动开展后中医专科护理质量检查成绩有显着提高。活动前后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
讨论
根据科室的实际情况带动各护理单元中医特色护理工作的开展。经过3年的系统培训,中医特色操作开展项目从4项增加到12项,开展次数从186人次到10385人次,取得如此大的进步,得益于系统的中医护理培训。促进中医护理操作技能的临床应用对护理人员进行基础理论、技能应用的系统培训,护士的中医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明显提高,为临床护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大大提高了护士工作能力,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工作积极性。加上医院给予合适的奖励机制相结合,进一步促进了中医护理技术的开展。中医护理技能如拔罐、熏洗、敷贴、耳穴压豆等方面,具有操作方便、使用器具简单、适用范围广和见效快的特点[4]。在本院住院的老年病、常见病,及需长期治疗患者的治疗中有着积极作用,病人乐于接受。由于效果明显,提高了住院病人的满意度,同时促进了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应用。
篇3
(1)成立中医护理专业小组。在护理部领导下成立院内中医护理专业小组,组织结构:组长1名,秘书2名,组员10名。小组人员素质要求:①组长和秘书从现任护士长中选拔,要求中医知识扎实、中医护理技能熟练,且具有丰富的中医辩证施护经验,较强的教学科研和指导带教能力。②组员需从事临床护理工作5年以上,中医护理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主管护师以上职称,且院级中医护理操作培训考核位于前50名,中医护理技术月操作例数超过100次。专业小组职责:①根据国家和医院发展规划,制定中医护理知识和技能培训计划,负责院内中医护理技术的培训考核和资质认证。②参照《中医护理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2],结合临床实际,不断修订完善中医专科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和评分标准。③结合病人治疗康复需求,不断引进和开发中医护理技术,实施前做好调研论证,培训后组织实施,同时做好效果观察和安全性评价。④指导临床中医辩证施护、中医特色康复和健康指导工作,定期考核评价。⑤根据需求进行院级中医护理会诊和疑难病例讨论。⑥对中医护理工作提出持续改进意见和建议等。
(2)穴位点按推压法资质申请、培训、考核和认定。穴位点按推压法缓解急性尿潴留操作的资质认定,每年6月和12月组织2次,凡符合基本要求的临床护理人员,由科室推荐,填写资质申请表,培训前一个月上报至护理部,由中医护理专业小组对全院申请人员的条件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根据本期申请人数制订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包括中医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其中,中医经络理论培训一周10个学时,技能操作培训两周20个学时,循经取穴定位和按摩手法4个学时,该技术系统操作培训16个学时;技能培训采用老师示范指导和学员实操互评相结合,便于强化记忆。
考核评价和资质认定工作由中医护理专业小组,依据操作规程和评分标准组织进行。①该技术操作规程,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06年的《中医护理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穴位按摩法操作规程制订,内容包括:评估、目标、操作禁忌、告知、物品准备、操作程序、护理及注意事项等。临床实施时需结合骨伤疾病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与医生有效沟通后,合理选择适应症和把握操作时机。②操作评分标准依据管理年和等级医院的评审标准制订,评价细则包括操作者素质要求、操作前准备、操作方法、操作后处理、操作熟练程度、理论知识掌握等。③评价内容包括理论提问和限时操作,总分100分。3个评委为一组,评价得分取平均值,分值在90以上人员护理部签发培训合格证书;低于90分者,延长半年认证,重新进入下一轮的培训考核。④新获证人员前两次临床实际操作,需在取得证书半年以上老师指导下进行,并可通过操作视频不断强化学习。以分批培训层级带教,达到该项操作全院的同质化服务要求。2结果全院36个临床护理单元,目前开放床位1269张,2009年1月~2013年12月符合条件申报该项操作认证的护士人数352人,获得资质证293人,通过率83.24%。全院接受该项操作病人次逐年递增,详见表1。
2讨论
2.1以微创传统护理技术缓解病人痛苦中医护理技术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疾病谱的变化和人们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中医护理技术在疾病治疗康复及预防保健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平乐正骨穴位点按推压法,通过循经取穴,以适宜的穴位刺激,达到调理阴阳、疏通水道缓解急性尿潴留的目的,避免导尿减轻病人痛苦,降低侵入性操作引起潜在院内感染风险,同时节约成本,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2.2符合规范化和专业化培训要求中医护理专业小组的建立和专业化培训工作的开展,提高了我院中医护理专业化水平,利于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符合国家《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大力培养与培训护理专业人才,建立专科护理岗位培训制度要求。并依据《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不断提高护士队伍专业化水平,开展中医护理人员的规范化培训,大力发展中医护理事业。
2.3资质认定实现同质服务要求同质服务是JCI国际标准对医院服务的要求,指在同一医疗机构的任何一个部门,具有同种健康问题和健康需求的病人,都有权利得到相同质量的医疗和护理服务。为了使不同操作者实施穴位点按推压操作时达到同一水准,医院建立保证执行一致性的制度和流程,在培训举措上,加大力度,注重实效,求真务实,打破了以往培训走过场的情形。采用专业小组进行规范化理论和技能培训,采用临床层级带教指导和视频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实现操作的同质服务。
篇4
【关键词】 西医院校;《针灸推拿学》;选修课
针灸推拿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传统与现代科学技术来研究经络腧穴、刺法灸法、推拿手法、治疗法则、作用机制及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根据地方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实用型通科人才的培养目标,本校自2002年起面向校内不同专业开设《针灸推拿学》的任意选修课课程,收到了良好的反响。现将多年来的教学体会总结如下。
1 开设《针灸推拿学》选修课的意义
1.1 适应学生掌握实用技术的要求
在目前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中,针灸推拿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非单独的一门课程。由于中医学本身教学课时极为有限,实际教学中对于针灸推拿等有实践意义的内容仅能一带而过,浅尝辄止。因此,西医院校的学生很少有机会学习针灸推拿等传统医学理论和技术。而社会上针灸推拿、拔罐法等非药物疗法的广泛应用,吸引了许多医学院校学生的兴趣。很多学生因为有兴趣而想学习针灸推拿技术。开设《针灸推拿学》选修课正适应了学生拓宽专业知识面、掌握一定实用技术的要求,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目前,本校每年有200多人报名,远远超过了规定的计划人数。
1.2 促进西医院校中医学的教学
目前,西医院校的中医学教学常不受重视,课时通常偏少,而且由于中医学理论深奥,且多用文言文形式表达,这对于没学过古汉语的西医院校学生来说,普遍感觉枯燥和玄奥,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因此,中医学的教学改革除了改进教学方法外,开设一定的中医学相关选修课程,也能起到一定作用。本校自2002年起相继开设《中医养生康复学》、《针灸推拿学》选修课,每次均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实践证明,从学生兴趣出发,从技能培训入手,既能弥补中医学课堂教学的不足,又能拓展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的校园文化环境,促进了西医院校的中医学教学改革。
2 目前存在的问题
2.1 选修学生所属专业的差异
每一期选修课程的学生中,除了临床医学和护理学专业的学生接触过部分中医学知识外,其他各专业学生均未接触过中医学,并且由于学生所属专业不同,以致学生的知识基础、知识构成及学习原因等存在一定差异。而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到学生学习目的和知识接受能力,给教学实践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2 中西医理论差异对学生的影响
选修学生多是感受到目前中医热和针灸推拿热的氛围,抱着对针灸推拿学的神秘感或持想多学一门临床技能的态度来选修本门课程。由于本校是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开设此课程,而此时学生已经学习了西医学基础课程(如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和部分临床课程(如诊断学、内科学),现代医学生理、疾病的概念已深入脑海,而当面对传统中医理论时,便产生了困惑,无法客观评价。如很多学生生搬硬套地用解剖学知识解读中医学中的脏腑,用现代微生物学知识解释中医学病因,自然影响了课程的学习。
3 教学改革对策
3.1 明确西医院校《针灸推拿学》选修课的定位及教学目标
西医院校开设《针灸推拿学》选修课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和认识针灸推拿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及临床优势,拓展医学视野,开阔思路,掌握一定的专项技能,而并非将其培养成专业的针灸推拿医师。只有明确了课程的定位,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目标及授课内容,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确定《针灸推拿学》选修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针灸推拿学基本知识和概念;熟悉针灸推拿疗法防治常见病、多发病;掌握常用的针灸推拿操作手法和技能。
转贴于
3.2 改进教学方法,强化技能训练
课程的早段需讲授一定的针灸推拿学基础理论,如经络、腧穴等。理论课教学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在课堂上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当介绍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如经络实质的研究、针刺镇痛和针刺麻醉的研究,介绍某些常用的保健穴位,介绍针灸推拿的具体病例等。另外,根据选修课的教学目标,重点放在技能培训上,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1-2]。部分理论课也可以放到实训课上,如讲解完手法的操作和动作要领后,教师立即演示,然后观看教学视频,再强调其动作要领,努力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认识。学生在教师简单讲授后即分组进行练习,每个小组配一名教师,在教师的指导下,相互进行操作练习。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既要严格要求学生,又要做到耐心细致,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让学生做到动作熟练而又规范。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针灸推拿疗法的应用,对常见的一些针灸推拿特效病症,积极鼓励学生进行针灸推拿治疗。通过学生自身的参与,使学生亲眼目睹针灸推拿的疗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在实践中体会动作要领,加深理解和记忆,巩固强化所学知识,使学生真正掌握一定的具体操作技能。
另外,根据针灸推拿专业的特点,课程结束时采取以实践操作考核为主的考核形式,并结合平时的技能实训表现。学生没有了考试的压力,就能更加专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4 结语
通过多年选修课的教学,笔者体会到,西医院校开设《针灸推拿学》选修课可以拓宽学生知识面,并使其掌握一定的专项技能,既可以进行自我保健或为他人保健,也可以增加学生的就业能力和机会。
因选修课程的学生专业较杂,很多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中医学知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针灸推拿学》的学习和深入理解。因此,建议学生报名时应该具备一定的中医学基础知识。
针灸推拿学是一门技能性很强的学科,选修人数如太多,势必影响教学质量,尤其是技能实训课,故应控制学生人数以进行小班化教学。笔者认为,一个班不超过60人,实训课每班不超过30人,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5
一、利用地缘优势扩大学历教育招生覆盖面
从2008年开始国家就指出要在2020年前实现农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战略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就是加速农村中医药人才的培养。黑龙江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在全省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可是近年来省内农村中医药人员的学历层次依旧偏低,专业素质仍然不高,很多医疗从业人员仍然需要提高学历并且一大批乡村“赤脚”医生还没有获取学历证书,随着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人民群众对医疗保健的要求与现有农村中医药人员的低素质这一矛盾日益突出,作为成教工作者我们应该充分抓住这一现状,将招生的区域扩展到乡镇村屯,满足农村中医药人员获取学历的夙愿,提高农村中医药队伍整体的素质。此外,由于一级城市医疗从业人员的学历普遍在专科以上,需要考取或提高学历的人少之又少,因此就要求我们把办学的重心放在二级或以下的市县当中,尤其是村屯多的市县,在当地寻求合作伙伴就地办学,比如与当地的卫生局、最大的医院、中专卫生学校等合作,这样既可以解决因为当地离主办学校过远而导致学员无法脱产学习的问题,扩大了生源,又提升了学校的社会知名度,最终使学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二、通过增设新专业提升办学活力
新专业的设置必须要考虑以下两个条件:首先就是要突出地域性特色,将其优势充分的展现出来,设立的专业具有其他省份无法拷贝的绝对条件。其次新专业的设立要立足于学生就业,出口决定人口,这是高校办学的生命基础。近年来社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专业技术人才的岗位要求越来越精确。市场及用人单位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考核越来越严格,成人教育的毕业生如果想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上脱颖而出就必须有过硬的综合素质和岗位针对性强的专业知识,根据这一情况就要求我们成人教育工作者必须设身处地的为成教毕业生的出路谋良策。就必须增设新的能够提高成教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专业。我们只有把握住新专业开设的宗旨,我们才能通过新专业来提升办学的活力,吸引到更多的生源。
三、争取并利用政策开展多元化的继续教育培训
成教事业的发展还有另外一条不可忽视的路就是争取承担地方政府对当地基层医疗卫生在岗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任务。进入21世纪以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和有关部门的努力下,中医药继续教育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主要表现在:(1)中医药继续教育的覆盖率逐步扩大;(2)中医药继续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3)中医药人员索质不断提升。20多年来,虽然中医药继续教育事业硕果累累,可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很多不足和薄弱环节,主要有:(1)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仍无法满足现代人们对健康的需要;(2)继续教育的形式不能满足部分基层中医药人的需要;(3)继续教育的支撑条件亟待改善和加强。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要进一步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要研究继续教育发展战略,统筹规划、利用好国家对继续教育的方针政策。有的放矢、力争承担更多的政府委托继续教育项目,初步建立起省、市县、乡、村四级人才培养教育网络,以中医药大学为龙头,以市县级医院机构为支撑、乡镇卫生院为依托、村卫生室为基础,构建起多元化的继续教育培训体系,比如某省市开展的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训,村村大学生培养计划、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和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等,通过开展各类继续教育培训获得政府培训项目资金补贴,在保证办学经费充足的条件下,推动继续教育长远发展。
四、根据社会职业需要开展各类短期技能培训
随着近年社会重学历、轻动手力的思想逐步蔓延,以劳动力输出获取劳动报酬的技能职业越来越不受人们推崇、可社会现在真正缺乏的就是这种动手技能型人才,并且近年来农村劳动力不断转移城市,农民进城打工需有工作技能,我们成人教育工作者应该及时看到这种机遇和未来发展的趋势,大力开展各类短期技能培训,如康复保健按摩班、针灸适用技术班、中药调剂员等这类短期技能培训,利用自己学校的人才与专业优势,从社会招收并培训学员,培训合格后发国家承认的技术等级资格认证书和上岗证,扩展多渠道办学同时发挥高校服务社会本色。
五、大力开发网络教育
篇6
墨江县总工会:举办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班
近日,墨江县总工会在孟弄乡富东村举办“脱贫攻坚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班”,对150名精准扶贫对象进行高效肉猪饲养技术培训。通过近20天的理论和实作培训,经考试合格的学员即获得了初级养猪工《职业技术资格证书》。(刘定雄)
嵩明县总工会:举办公益讲座
近日,嵩明县总工会开展“女心大讲堂”公益讲座。来自全县各镇工会、各机关单位共计400余名女职工参加活动。特邀专家积极倡导“防治结合 以防为主 寓治于防”的健康理念,以其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长期实践的临床经验、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通俗易懂的科普讲解,得到了广大女职工的热烈欢迎。
富宁县总工会:认真开展贷免扶补工作
今年上半年,富宁县总工会落实“贷免扶补”7户,发放创业资金70万元,缓解了困难职工就业压力,推动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农积登)
陆良县总工会:组织216名劳模进行健康体检
7月1日至11日,陆良县总工会组织全县216名历届各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到县中医院进行健康体检。通过血检、B超、心电图、透视等检查,及时帮助劳模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据悉,县总工会每两年组织一次劳模健康体检,这是关心关爱劳模的身心健康、加强劳模日常管理和服务的一项主要工作。(奚美琴)
篇7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临床医学技能培训在医学教育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是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临床医生的关键一步。近年来,传统的临床教学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首先,教学方面: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目前教学资源的配套无法匹配,达不到使学生掌握和熟练应用临床技能的教学目的,尤其中医药院校学生西医基础底子相对薄,练习临床技能和操作技能时间相对较少,通常临床技能水平较低。其次,医患方面: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患者文化知识水平不断提高,对自己就医权利的保护意识逐渐增强,以及医方对利益的追求等等诸多因素使得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理想化的期待与非理想化的现实差距是客观存在,这就要求临床医生在工作中必须熟练规范掌握临床操作技能。传统的临床教学模式技能训练方式,主要为医学生在患者身上做技能训练从而掌握相应的知识结构,原因归根在于教学资源与医学生的不匹配。至此,临床工作中医患关系也变得越来越明显。因此,目前的趋势是使用高仿真模拟设备作为一个教学工具,以培训和评估医学生的临床技能。
2模拟教学设备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在我国医学中很早就有过人体模型,如针灸铜人是我国古代针灸教学的模型,古代的医学生们通过在铜人上面的针刺实践,来初步掌握针灸的操作方法,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在计算机编程技术、现代制造工艺、电子技术的辅助下,在医学领域里模型主要用于医学模拟教育,涉及学科包括医学诊断、医疗救治、医疗防护、标准化研究医学工程等,模拟教学设备具有训练真实性,训练可调性,过程可控性,时间方便性,记录和回放,对病人无险性等优势特点。随着医学伦理学的发展、法律知识的普及,从事临床教学的老师都有切身的感受,由于患者维权意识逐渐增强,对临床教学的抵触情绪日增,传统的临床实践教学模式逐渐受到限制。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各医学院校开始关注医学模拟教学,纷纷加大临床技能实践教学模拟硬件与软件的建设投入,一些医学院校也逐渐使用标准化病人让医学生进行问诊和体格检查的实践教学。20世纪,欧美国家已利用标准化病人进行临床医学教学和评估;在美国,有77%的本科教育使用了模拟器,有85%的研究生教育使用了模拟器。本科生的生理学和药理学教育普遍使用模拟教育,而研究生教育则是更广泛的使用了多种模拟技术[1]。
3高仿真模拟设备在医学教学中的优势
3.1调动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理解临床基础知识
中医药学博大精深,中医理论艰涩难释。教学中,教师面对新时代的医学生,如何将博大精深而又艰涩难释的中医药理论传授给学生,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永恒课题。运用高仿真模拟设备教学,克服教师在传统诊断学实习教学中单调、呆板和过于抽象的缺点,能有效促进学生理解和领悟中医学的真谛。如功能训练模型,如中医脉象模型,仿生手臂按照原比例制作,外观上无论是肤色还是皮肤质感、弹性、软硬程度都和正常人体上臂肌肤接近,在仿生手的挠动脉处模拟出十多种人体常见典型的脉搏特征。这些脉象是中医八纲脉的典型,是临床辨证的基础。熟悉这些基本脉象可以在实践中举一反三,逐步掌握诊脉方法,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反复训练的实践机会,也调动学习热情,使学习者在短时间内就能强化“脉诊”指感的训练,很快掌握中医常见典型脉的诊脉技术。
3.2强化学生基本临床技能,为进入临床打下牢固基础
传统在实践操作的学习过程中,一般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病员来进行操作练习的。由于学生对有关体征的主要特点的理解与掌握有限,病员典型病例不足、阳性体征、病人配合困难的问题,无法让学生反复体会异常体征的特点,操作过程中一旦出错,会给病员带来极大的危害,也给医学生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采用基于“高仿真模拟设备”新教学模式方式,学生可以在技能实验室模拟人身上反复操作,在实践练习过程中医学生可以不怕出错,不会因为操作不当而造成不良后果,当出现错误时会被带教教师及时纠正,有利于增强记忆。大大增强了医学生操作信心和熟练掌握基本技能要点,使学生真正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基本临床技能,为进入临床实习打下牢固基础。2014年,广西中医药大学建成医学教育实训中心,引进了高仿真设备模型,按照医学教育的规律和临床医学学科特点,将临床各项技能操作区分为基本临床技能项目、综合临床技能项目和专科临床技能项目,利用高仿真设备模型等教学资源具有可重复性的特点进行反复训练,使学生在模拟训练和临床实践过程中能够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地学习各种临床实践技能和医学人文技能。在学生心肺复苏教学中,引入高仿真综合模拟人进行技能培训并考核,课程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学生对这种新教学方式的评价。结果:经过高仿真综合模拟人培训后,心肺复苏单项技能考核通过率为94.6%,而对照组常规培训合格率为90.23%,经统计学检验具有明显差异,显著提高了临床操作技能,还可强化团队合作精神。2014年充分发挥学校医学教育实训中心优势,在实训中心对“天堰杯第二届泛珠三角区域(9+2)中医大学生临床能力竞赛”选手进行临床技能培训,结果学校在比赛中取得团体总分第二名、5个单项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3.3增加临床技能考核标准的客观性
临床技能考核中,需要相当规范和客观的标准体系才能体现公平和公正。过去,各校的技能考核虽然有较规范和客观的考核标准,但由于考核教师分组到各医院进行考核,在把握考核标准(如时间和难易度)以及考生的周围环境、病人模特的人选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别。采用高仿真模拟设备进行考核,例如心肺复苏术模拟人设备,其采用美国心脏学会2010国际心肺复苏&心血管急救指南标准,该设备大屏幕液晶可客观显示: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模拟心脏搏动、模拟心电图波形、钜形图表数据统计等,使考核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上述的差别,增加技能考核标准的客观性。
4高仿真模拟设备在医学教学的不足
4.1模拟临床症状、体征单一性,具有不完整性
购置的高仿真模拟设备所包含的体征多是单一的,尚不能较完整模拟出整体症状体征,如学校心肺听诊多媒体模拟设备,肺脏听诊部分的胸膜摩擦音教学,只模拟出了听诊部分内容,未考虑在模拟人身上同时加上胸膜摩擦音触诊震颤感,设计厂家应以临床诊断思维,尽可能将模拟病人的一些视、触、扣、听的体征模拟表现出来,这样有利于培养医学生整体的临床思维。
4.2与临床情景间存在差距
高仿真模拟人虽然能高度模拟病人的主要体征表现,但它与真实的患者相比仍然存在差距:如模拟人无法将其所有的感受告知学生,这不利于培养医学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并且真实临床环境要比实训中心复杂,各种因素均可影响医学生临床就诊能力的发挥。因此,高仿真教学只能作为临床实习的辅助教学手段,而不能完全取代临床实习。
4.3引进高仿真模拟设备投入成本高
日前,高仿真模拟病人设备已可实现逼真模拟排尿动作、模拟人皮肤可以更换、胳膊可进行静脉注射、会哭喊还会死掉等功能,但投入成本相当高。据报道,台中弘光科大护理系临床技能教学中心为打造临床模拟现场,缩短临床距离,仅仅引进3具高仿真模拟病人,包括2成人与1婴儿,共耗资新台币250万元。目前,国内部分高校投入购买新型高仿真模拟人设备资金不足,还未能引进高新科技高仿真人模拟设备,因此,在临床教学过程中,投入成本与需求的存在诸多矛盾。
5发展趋势和前景
篇8
医学操作技能是大学专业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应该从多方面入手,加强高职医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
【关键词】高职医学生 操作技能
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高校的社会竞争实力,在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的同时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问题尤为突出。医学大专毕业生就业问题受到各界的普遍关注,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更注重学生的综工作经验即操作技能[1-2]。
1.高职医学生专业特点
高职医学生是高校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无论从学制培养还是综合素质都有其独特性,这就使得医科类学生具有自身的特点。通过分析了高职医学生的特点,讨论如何结合专业特点,切实加强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特别是心智技能的锻炼,以增强高职医学生的市场竞争力。
2.如何提高高职医学生操作技能
影响操作技能的形成主要是三个方面:学习模式、学习策略、学习条件。高校领导者应该根据高职医学生的专业特点及对技能教学的要求、形成规律、学生心理等深入研究,结合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技能教学的现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应以提高受训人员的操作技能为重点的实践教学,并就如何培养高职医学生的操作技能做出了具体的操作方案及考评标准,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巩固和强化职业技能教学的意义,进而有效提高学生职业综合素质。
3.提高高职医学生心智技能的意义
3.1 提高高职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加强操作技能锻炼,全面提高高职医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是一个人的知识水平、道德修养以及各种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养。人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要求和趋势,尤其是当前人类即将迈入知识经济社会,提高高职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3.2 增强高职医学生的市场竞争力。随着人才竞争的不断增强,而操作技能往往在学生应聘的过程中的短板。单位用人不仅仅注重毕业生有扎实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实际业务能力,更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用人单位既希望同时更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胜任单位安排的各项工作。
3.3 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操作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高职医学生的就业后的升职、工资水平、工作性质等方面,中国不缺大学生,但是缺乏在行业领域内出类拔萃的专业技术人才,高职医学在学历和知识水平相对低的情况下,操作技能的优势在工作中将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篇9
论文关键词:诊断学基础 检体诊断 教学质量
《诊断学基础》是研究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课程。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是打开临床医学大门的一把钥匙,也必然是临床各科的基础。
中医和西医的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配合、取长补短,为中医、西医以及中西医结合的共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中医学专业的学生学习《诊断学基础》的目的是要使他们能初步掌握西医诊断疾病的方法,为临床课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为丰富中医临床诊断手段服务。但是由于中医院校的学生,西医基础课的学习学时不够,不扎实,导致学生普遍反应《诊断学基础》的学习困难。而《诊断学基础检体诊断实验课则实践性更强,更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了更好地提高《诊断学基础》检体诊断实验课的教学效果,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谈谈本人在《诊断学基础》检体诊断实验课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探索和体会。
1重视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动手能力
《诊断学基础》检体诊断实验课的一个特点是必须熟练地掌握临床常用的各种检查方法,其中尤其是体格检查方法,而这些检查方法绝不是轻而易举就可以掌握的,它不仅是技术性的,而且也是艺术性的。为达到熟练掌握各种体格检查方法,必须在自己身上或同学之间反复练习正规、系统的检查法,再到临床工作中反复实践、不断训练,逐步达到熟能生巧、学有所成。只有熟悉了人体正常生理状态下的各种表现后,才能更好地认识病态变化;正常与异常比较,使知识巩固、理解透彻、体会深刻。
因此,在诊断学开课后一段时间,诊断学理论讲授到胸部或腹部检查后,每周1次(4学时)技能训练课,共6周24学时。分4阶段:第1阶段:单元训练即按顺序分一般即皮肤粘膜和淋巴结、头颈部检查,胸部检查,腹部和神经系统检查,心肺听诊。第2阶段:全身体检。重点强调全身体格检查的完整性与系统性、条理性的关系,既要全面检查,又要避免翻动“患者”。在单元训练和全身体检期间,按15~20人为一组将班分组,每个组由1名教师指导(带教)。试教后2人一组,一人扮演“病人”,一人扮演“医生”,进行练习,然后角色户换。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巡视,答疑、纠正错误手法。
2探索纯理论型向能力型的转变(检测与考核)
考试得分是学生最关心的事,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方法之一,考试内容又是指导学生重视哪部分内容的重要导向。因此教学工作的一个核心部分。传统的考试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笔试轻操作的弊病,为改变高分低能状况,调整改进考试内容方式的方案。
在2006年春季学期2003级中医7年制的教学中,我们就加大平时考核力度;增加操作考核分数;期末考试增加体检考试,每位考生要求完成时间为40分钟。按完成操作的质量及时间,结合用物准备仪表态度和必要时的简要提问等综合评价。并规定凡全身体检考试不合格者不能参加理论考试(补考合格方可参加)。获得了可喜的效果:一方面学生基本技能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他们会利用空闲时间主动联系实验室的老师借器械互相练习。另一方面以往诊断学基础考试纯理论笔试成绩即为期末的最终成绩,常导致学生成绩普遍不理想,及格率低。而加入了实验报告和技能考核做为平时成绩后,学生的成绩得到了提高,不及格率仅为1%。目前我们教研室已将这种教学模式和方法推广到全校中医本科生《诊断学基础检体诊断实验课的教学中了。
3充分运用现代化手段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
随着招生规模扩大,逐年招生人数的增加,病房的患者无法满足诊断学实习的要求,近年来,基本取消了诊断学实习进病房,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建立多媒体实验室,购置腹部电动肝脾触诊仪及心肺触诊、听诊电脑模拟器,许多异常体征可以不需要进入病房就可以听到、看到,而且一些是临床上都难以遇到的体征在实验室就可以听到和看到,学生可以在多媒体及模型上反复体会,直到掌握。
4课程改革初见成效
针对中医类临床学生动手能力较差的问题,提出建立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体系的概念,将诊断学基础实验课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加大了学时、教师和资金的投入。2006年学校投资300多万元成立了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模拟医院),宽敞明净,面积1000余平方米;设有诊断技能训练室、内科技训练室、临床思维训练室等、多媒体演示室;拥有高级综合模拟人、20台复苏安妮高级模拟人、3O套心肺听触诊训练系统、30套腹部检查模拟人、l0余台心电图机、4O余台临床思维训练电脑、4套多媒体演示系统及100余种配套教具,拥有诊断学、内科学多媒体教学软件300余种,完全能满足课堂教学及实验教学的需要,实现了诊断、内科学教学的现代化,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该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体系以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从临床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两方面训练学生临床技能。为学生提供了从教育一自我教育一自我训练的平台。在检体诊断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临床技能实验中心,对高等医学专科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5建议
5.1提高教师的教学和专业素质
首先,各级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要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到临床技能培训和考核的重要性。要作为临床教学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来抓,做到齐抓共管,并列为教研室的目标管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重视临床技能的传授,要和理论教学摆在同样重要的位置,上好每一堂实验课、见习课,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
其次,教师应站在学科的前沿,对本学科的知识有足够的积累和把握,同时,还必须精研教学方法,精于组织教学。具体体现为根据教学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方式,做到既注重系统性,又注重实用性。为了更好的做到以上两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就应该不断的进行“充电”,多看、多学。学校也应定期选派教师进修学习,参加学术会议或理论、技能培训班,更新知识,提高学术水平。
5.2统一备课
实验课所采用的教师先示范,然后学生边练习,教师边巡视、指导和纠正不正确手法的这种授课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教学质量,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一个班的小课由几位教师上,授课的内容与方式、查体的手法和顺序有可能不一致,而在一个年级或同一班组的学生常常出现检查同一体征而用不同的查体方法,且查体顺序也有出入,有些学生甚至还理直气壮地说是某某老师教的。针对这些问题,教研室参照教学大纲,认真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对授课教师的讲稿及教案集体讨论、修改。年青教师由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先行知道、示范教学。组织教师观摩标准的查体录象,统一授课内容、手法、顺序,达到授课人员不同,但授课内容、要求一致的目的,保证高质量的授课,提高教学效果。
5.3依托医院,开发资源
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尽早接触临床是提高培养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方法。临床上的众多体征如皮疹、紫癜、哕音、心脏杂音、肝脾肿大、锥体束征、脑膜刺激征等,虽可从录音、录像、多媒体等方式得到某些印象,但只有从患者身上才能真切地认识到和体会到,因而必须在反复的临床实践中,逐步学会。
目前,教学面临的困难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所以,必须积极想办法,开发资源,延伸课堂。如临床见习,安排在诊断学课程结束后的1个月,作为西医诊断学的延伸学习,要求他们在1个月内,力争见识常见病症状、体征,熟悉三大常规等常用检验项目以及心电图等各项辅助检查方法的应用,为后期临床各科的学习奠定基础。再如毕业实习前的临床技能强化训练,与第一临床医学院建立的本科生导师制结合,将数百名学生化整为零,利用医院的师资、场地和病材资源,加强临床诊断技能培训。此外,在医院相关科室的支持配合下,筹备建立诊断资料库,更好地利用附属医院的医疗优势,开发教学资源。医学院与医院合二为一的管理模式;提高了医学教育管理效率、更好地解决了临床教学的诸多难点,保证了质量。
5.4建立标准化病人和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模式
篇10
2018年儿科护理工作将针对不足,狠抓内涵建设,进一步加强专科护士的培养,加强与医院其他科室的协作配合,完善各项护理工作流程,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打造医院形象。现作出计划如下:
为进一步提高儿科护理质量,提高儿科护理人员理论技术水平,规范护理管理,结合等级医院工作要求,现将2016年儿科护理工作计划如下:
一、加强儿科护理队伍培训建设,提升护理队伍素质
1.按护士年度培训计划做好护士的理论及技能训练与考核工作。
2.基本技能培训考核:根据护理部制定的年度技能操作培训计划每2月进行一次培训,培训后科室护士长负责落实全体人员的考核,合格率达90%以上。
3.基本理论培训考核:根据科室需要,每2月组织培训一次科室专科理论知识培训,考核合格率达90%以上。
4.更新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科护理技术水平。随着护理水平与医疗技术飞速发展的现状,护士长及专科护士组织学习专科知识,可通过请医生授课、检索文献资料、组织护理查房及护理会诊讨论等形式更新知识和技能。同时,有计划的向护理部申请选送部分护士外出进修、学习,提高专科知识水平。
5、创新护士培训模式。以满足临床护理工作需求为目的,在低年资护士培训方面尝试新的培训方法。以理论教学、技能培训、病房实地培训、模拟演练等方式相结合,注重实用性、专业的护理技能培训模式。
二、全面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工作
按照《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试行)》和《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扎实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最终达到患者和家属满意,社会和政府满意,医生和护士满意的目标。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和人文关怀融入到对患者的护理服务中,进一步强化服务理念,积极组织开展“天使互助”活动,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提高护士主动服务的能力,在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专业技术服务的同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给予患者悉心照护、关爱、心理支持和人文关怀。鼓励患者主动参与个人护理计划的制定,充分考虑患者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因素,依据患者个性化需求提供主动服务。在做好规定服务项目的基础上,提供全程、无缝隙护理,促进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
三、加强护理质量过程管理,确保患者安全
1.继续实行护理质量一级质控管理,提高护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发挥科室质控小组的基础环节监管作用,明确各自的质控点,增强全员参与质量管理意识,提高护理质量。
2.护士长深入各小组检查、督促、考评护理质量。查看病人、查看记录、听取医生意见,发现护理工作中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3.护理指标完成90%以上,各项指标及合格率如下:
指标
(合格率)
基础护理、危重患者护理
病房管理及消毒隔离
护理文书书写
急救药品物品完好率
一人一针一管执行率
健康教育覆盖率
合格率(%)
90
90
90
100
100
90
指标
(合格率)
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考核
护理服务满意率
护理安全管理考核
分级护理质量考核
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考核
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
合格率(%)
90
90
90
90
90
50
指标
(合格率)
手术室护理质量
护理技术操作考核
优质护理和整体护理质量考核
优质护理服务目标内涵知晓率
警示标识正确使用率
不良事件制度知晓率
合格率(%)
90
90
90
100
95
95
指标
(合格率)
跌倒、坠床意外事件处置知晓率
特殊药品管理
围手术期患者护理质量考核
合格率(%)
90
95
90
4.加强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定期分析和研究护理安全工作状况,提出改进意见。对己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认真做好调查、及时上报,组织讨论,并提出处理意见及 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积极听取护士心声,改进工作流程,方便护理工作,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具体措施为:一是做好啄木鸟在行动计划,多从全方位角度找出隐患,吸取教训,提出防范与改进措施。二是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强调制度执行到位,加强对护生的管理,明确带教老师的安全管理责任,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三是强化护士长对科室硬件设施的常规检查意识,平时加强对性能及安全性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维修,保持设备的完好。
四、完善护士分层管理,推行护士分层使用
根据各层次护士的分层标准,能力要求让其承担相应岗位的工作内容,并在此过程中给予相应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等。根据科室床位使用率、护理级别比例适时进行人力资源的调配,最大限度进行人力资源优化整合。根据护士意愿及收住患者情况进行弹性排班。
五、做好教学、科研工作
1.定期召开实习生会议,听取带教教师及实习生的意见。
2.总带教老师,重视带教工作,经常检查带教老师的带教态度、责任心及业务水平,安排小讲课,了解实习计划的完成情况,做好出科理论及操作考试。
- 上一篇:对三农的理解
- 下一篇: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