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基础知识学习范文
时间:2024-01-01 15:20: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工基础知识学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电工基础作为中职理科电子电工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集理论和实践于一体,但中职生普遍存在基础薄弱、综合素质差、自主学习能力低的现象,他们缺乏对电工基础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很难在时间短、课时紧的情况下学习较多的内容。如何让中职生最大效率地学好课程,理解和运用重点知识,为电工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也是每一位电工专业学生必须思考的问题。
1 在中职电工基础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
式的可行性
1.1 合作学习模式内涵探讨
国外学术界对合作学习有着十几年的开发与研究历史,但合作学习模式在我国教学领域里还是一个新事物,其理论内涵和应用方法还需要在实践教学中进行深入、全面的总结。
合作学习是以未来信息社会合作理论为背景提出的,从理论上看,合作学习打破了传统个体中的竞争态势,促进学生的团结意识的增强、思维水平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合作小组中同伴的成功会为其他组员树立直观的成功榜样,激励他们投入到学习中。
合作学习模式是指学生在没有教师管理、指导的情况下,学生按意愿自由分配,形成一定规模的小组,成员间相互促进、相互协作、相互沟通地完成某种学科的学习过程的学习模式。在合作学习中,各小组成员既要负责一定的项目,构成整个完整的学习任务,又要在整个任务中发挥智力支持。在整个交流过程中,学生的综合意见有利于整个组成员对知识体系的完整和更深层次构建,优秀的想法和解题思路被外显化,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1.2 电工基础课程特征符合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1)实践性强。电子基础课程的学习目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知识。这里的“应用”不是较低层次地运用理论知识解题,而是要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全面的了解,形成完整的知识学习和应用体系。
2)抽象思维性强。电工基础中的理论知识学习需要充分运用抽象思维,如三极管电流分配规律等课程的学习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力,运用抽象思维,充分理解课程内容,得出规律性的知识。
3)共同协作性强。电工基础课程中包含知识面广,每个章节的内容多,学生需要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大量的实验论证和规律的总结,而学习任务所要求的资源,包括技能、信息、材料等并不是一个个体学习者能全部具备的,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形成合作学习小组则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所长,开放式的问题和答案更容易引起学生深层次的沟通和交流。
2 在电工基础中有效地运用合作学习模式
2.1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科学整合教学内容和合作学习模式
中职生普遍存在基础较弱的现象,在学习中碰到困难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但由于个体的差异性,也有少数学生争强好胜又苦于没有好的方法,无法消化教师所讲内容。因此,教师在贯彻合作学习模式时,应充分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面差异和性格差异,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充分发挥他们每个人的优点,增强他们的信心。同时,电工基础课程涉及理论多,电学、磁学等章节又抽象难懂,教师有必要先熟悉课程,并根据学生能力整合教学内容和速度,突出主线,以强化技能学习为主线,删繁就简,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2 采取教师合作参与法和直观教学法
教学方法的设计要面向学生,在电工基础学习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也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个人演示,让学生观察实验过程和现象,然后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与讨论,自己动手实验并归纳总结课堂知识,再由教师参与合作学习,提出学生的不足之处,使学生得到改正。如便置电阻对放大器波形的影响这一节,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性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有关理论知识,再让学生动手进行推导和分析论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学习方法和态度。
其次,由于电工基础学科的特性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体现直观教学的特点。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能实现实验演示,将抽象、静止的理论学习内容形象化、动态化和实践化,不仅能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创作能力,借助多媒体教学能方便快捷、直接地实现学生与教师间的交互式互动学习,有助于重难点知识的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3 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能力
合作学习模式是指学生在没有教师管理、指导的情况下,学生按意愿自由分配、互助的学习过程。但这并不意味着组织了合作学习小组,教师就无事可做。教师在这个合作学习体系中担任着一个旁观者的角色,要善于观察,掌握每个小组、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态,使每个小组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合作学习技能,才能顺利地开展合作学习。教师在指导学生时,要明确提出一些要求,创作条件或情境,让学生通过实验总结形成自己独有的思考模式和学习方法,形成一种个性化的技能。
2.4 构建公平合理的评价体系
公平、公正、合理的评价体系是增强合作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合作学习中每个成员要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达到个人目标与共同目标的统一,因此需要在合作学习中纳入一种能促进小组成员互助合作的体系,使学生更加注重合作学习的过程。
1)评价方式多样化。以往的教学评价环节,教师往往采取考试形式对学生进行分数总评,这种形式存在较大的不足之处,以一次分数决定每个学生的整个学期学习成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学习,如课中用言语、体态评价等,一个微笑、一个赞美都能让学生得到鼓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评价主体多元化。合作学习模式决定了小组中任务完成和成就的取得不是个人的功绩,因此,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时,应多采用自我评价、成员互评和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这样利于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和优点所在,防止学生滋生骄傲自满情绪。
3)多角度评价。在合作学习中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不仅只看成绩,还应包括对学习态度、协作能力、组织能力、课堂表现、动手能力等多方面的评价,这样才能综合体现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总结
综上所述,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结合作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实施合作学习是实现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教学手段。电工基础集理论和实践于一体,课程的学习目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知识,这里的“应用”不是较低层次地运用理论知识解题,而是要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全面的了解,形成完整的知识学习和应用体系。此外,电工基础中需要运用抽象思维,充分理解课程内容,得出规律性的知识,互助合作性强,非常适合在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模式。在实践中,实施合作学习模式,需要科学分组,培养合作能力,构建合理的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1]施剑凡.电工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8):181.
[2]尹仕,肖看,刘志强,等.电工电子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7):103-105,115.
篇2
关键词: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基础教学 实训校本化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个历史久、涉及面广、技术更新迅速的专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地方经济对技术工人的要求也在不断发展和提升,可职业教育的滞后性和薄弱性往往使得高职学生在实习和毕业初期不能迅速适应企业和市场的需求。
事实上,许多高职校都普遍存在这个问题,目前也尚未找出很好的解决办法。为了缓解这一在专业教学中日益突出的矛盾,让企业满意,许多高职校纷纷开始探索如何提高专业教学的实效性和实操性,其中开展专业基础教学和实训校本化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
1.开展校本研究,促进校企合作
借着这次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东风,我院对多家企事业单位进行了调研,由各企业单位分别填写了企业调研表,这些新鲜、详实的资料无不昭示着企业究竟需要具备什么样专业能力和态度的技术工人,更提醒职业院校:企业对电信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要求时时在变,这种变化与市场经济的进步紧密相连,高职院校的专业培养已经落后于地方经济的发展,职业院校的校本研究如果不能跟上这个步伐,就变得毫无意义。
2.开发校本课程,加强专业基础教育
校本研究与校本课程及其开发之间是包容的关系,校本课程是校本研究的对象,校本课程开发可看成是校本研究的一种形式或类型。统一课程突出的是地区的共性和统一要求,无法充分考虑区域或各个学校的个性和各层次学生的特点。只有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才能满足不同区域、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差异需要。
除了普通文化课程以外,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另一类课程是旨在发展个体技术实践能力的专业课程,这就是专业校本课程开发必须遵循的原则。高职院校应该在教学中加强专业基础教育,提高基本能力的培养,改变因强调技能而忽视专业基础教育的现状。
有了校本课程,就必须有与之配套的校本教材。作为国家教材和地方教材的补充,校本教材除了要能及时反映行业、企业的情况,反映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也应根据学生的专业情况,强化专业基础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伴随着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开发的就是实训场所的建设。需要指出的是,实训基地不仅仅是一些硬件和场地,而应当是在理念主导下的物质的综合。只有有了优质的课程体系,然后按照这一课程体系的实施要求来建设实训中心,才能最大限度地达到教学目的。
3.进行校本培训,提升教师素质
“从理论到实践”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框架的主要支柱,这种逻辑不仅存在于职业教育课程的整个结构中,而且存在于每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按照这一逻辑,教师总希望学生在进行实践之前先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可实际情况是,在没有实践做基础的前提下,多数学生对课堂学习不感兴趣。
随着新的专业教学标准的逐步开展和深入,新课改也遇到了许多障碍,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学校教育者还不能有效地把新课改所倡导的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新的教育教学要求、新的教育教学方式转化为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如果没有学校教育者素质的提升,新课改的前景将难以想象。因此,如何有效地把新课改的目标、理念、要求转化为学校教育者自觉自为的行为,对于新课程改革的成功就显得非常重要。大力提倡和实施校本培训,是保证新课改顺利推进的一个关键。
师资队伍的校本培训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组织骨干教师参与教学标准的开发制定,继而参与新教材的编写和任务引领教学模式的实践,再结对校内一般专业教师,通过一至两轮的循环,带动整个专业教师队伍的素质提升;二是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一线参与专业技术的开发和实践,在企业中找到自身技能水平的不足,自觉要求提高教学水平;三是采用校本课程设计的模式,选取实用性强的课题,在教学开发中提升教师的实际设计和工作能力。
4.强化校本管理,建立实效机制
据有关统计,我国已有658种教育模式,并且数量不断增加。著名教育家吕型伟认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教育的浮躁现象,他认为这是教育患有浮肿病和多动症的表现。
从校本研究结果的评价来看,学校科研管理在以下方面需要改进:一是要改进科研评价指标体系中对研究成果的认定,扩大研究成果认定的范围;二是要注重过程考察,将有无过程作为重要的评价内容;三是要注重校本研究的效果,并对效果作全面的分析;四是要为校本研究创造宽松、自由的研究氛围,尊重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主动性与创新精神;五是要制定相应政策对校本研究给予鼓励支持。通过这些措施,校本研究成为学校教师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一种常抓常新的制度,成为推进学校实施专业建设的一种动力。
从以上分析和实践来看,有理由相信,只要结合教师、学校、企业三方的力量和智慧,电信专业基础教学及实训校本化的研究是充满生命力和实用价值的,就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在目前高职院校现有的教学条件下,要巩固电信专业的专业基础教学,提升技能教学的实用水平,采用以企业为方向、以项目为结构、以教师为主体、以管理为依托的专业基础教学及实训校本化的方式来完善和丰富电气专业教学,是一条切实可行之路。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7.
篇3
关键词:中职物理;电工学;教学五不同
从事物理教学几十年,只讲中职物理这一门已不能适应现代中职教育教学的需要,所以中职物理教师在讲好本课程的同时,还要主讲与其物理内容相关联的几门课程。笔者一般每学年第一学期讲物理和数学,第二学期讲电工学和数学。我就如何上好不同门类的课程,从中职物理教学与电工学教学的区别谈谈自己的体会。
比如物理学中恒定电流与电工学中的认识电路、简单直流电路、复杂直流电路、电容有内容上的交叉。如果把电工学中的这些知识点从物理角度来讲,其教学目的达不到中职电工学的教学要求。
因为学科的教学要求限制,无需展开讲,有些知识是在物理课中讲授过的,所以我们教学的重点是电工技术的传授。电工实验实训是对学生技能的培养,而不能再按照传统物理实验探究物理规律、研究数据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来上实验实训课。
讲授中职物理和电工学需要注意以下五不同:
一、教育环节的不同
物理学的教学属于基础教育环节,而电工学的教学属于实践性的教育环节。前者是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及掌握终身学习能力的教育,而后者是培养掌握现代技术复合型人才的教育。
二、物理实验与电工实验实训不同
物理实验与电工实验实训的区别是:物理实验偏重研究、探索及验证物理规律,对于测量的数据进行记录、分析与研究。注重的是归纳、总结、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和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电工实验实训强调的是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与技巧,提高学生对电工知识的灵活应用以及电工专业技能的熟练操作能力。
三、课程性质的不同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的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科学,是其他自然科学和当代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而电工学是中职学校电气维修专业和企业供电专业的基础课。
四、课程任务的不同
物理学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对科技进步、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帮助学生提高现代化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电工学的课程任务是对学生进行电工基础知识的教育,为学习专业课和实际工作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通过电工学理论讲授、电工实验实训等手段,在学生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使其掌握电路的基本知识、基本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和实验能力。
五、课程教学目标的不同
篇4
【关键词】维修电工实训教学 PLC应用教学 问题 改进方案
伴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电气技术被普遍应用于各行各业,大量的用电设备被使用,用电设备的维修行业也随之兴起,而现在的生产模式相对于原来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自动化,规模化的生产模式取代了原有的单一生产模式,生产设备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我们采用的继电控制方式由于其高耗能,体积大等缺点已经被淘汰。PLC是可编程控制器的英文缩写,它综合了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控制灵活,并且当生产过程需要改变时还可以随时对程序进行修改,所以PLC在我国工业被大范围的应用,因此说在维修电工实训的教学中加入PLC应用教学很有必要,对今后PLC的发展也十分有意义。
一 教学中现存的问题
1.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普遍较低
技工教育的维修电工实训课程很早已开设,但在教学环节中加入PLC应用课程的步伐却很缓慢,原因之一就是学生的基础水平不高,本来在初高中的学习基础就较差,加之学习能力不强,在学校的理论教育中有着抵触心理,于是学习效果差,造成知识匮乏,而且PLC还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习者有一定的电气基础知识,而现在技校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增加了PLC教学的难度,增加了授课教师的负担。再加上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安全意识淡薄,在动手实践环节造成了设备的损坏,这会给学校造成很大的损失,同时也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技校学生的电气基础知识唾待提高。
2.课堂内容和教学模式过于陈旧
造成在技工教育的维修电工实训课程中加入PLC应用教学课程困难的原因不光是技校学生专业基础差,学校的安排的课堂内容枯燥乏味,教学模式的陈旧也是一方面,目前使用的有关PLC维修电工的教材内容冗长,缺乏新意,还缺乏对学生的启发式教育,一些实验课都是机械的重复书中提供的实验步骤,学生很难理解实验的本质和原理,在电工实训过程中,学生只需按电路图连好实验线路,把书中的电脑程序输入到PLC之中,点击运行即可,这样的教育毫无意义,学生在实训之后不可能增长任何的技能,对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没有帮助,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这种古板陈旧的教学方式必须进行改变。
3.教学内容与实际联系不够密切
维修电工实训课程是一门与实践结合十分紧密的学科,光有理论的学习还远远不够。但学校安排的电工理论知识的学习课时远多于实训课时,这就造成了学生对实践不重视,并且在实践环节中由于人多设备少,大多数的实践课程也都是走马观花的看一遍,采取教师操作,学生观看的方式来完成,这对于学生的实践学习帮助不大,没有亲手操作的环节学生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造成了学生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对设备的操作不是很熟练,在校期间的所学也会遭到用人企业的怀疑,这也影响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 问题的解决办法
1.加大对基础知识的教学力度
对于职业院校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普遍较低的情况,我们首先要从学校教师水平方面抓起,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过硬的理论知识,这样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崇拜感和信任感,然后要循序渐进的安排教学内容,不能操之过急,这样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教学手段更能增加学生的信心。在一些基础知识课程中,教师不要因为内容较基础就一略而过,如与门、非门、或门的含义和使用情况,理解逻辑代数中的逻辑或、逻辑与和逻辑非的原始概念。还有一些模拟电子,数字电子方面的知识,还有电路的基本元器件的使用原理,比如电阻,电感,电容的作用,还有戴维南定理,基尔霍夫定理等。只要熟练扎实地掌握了基础知识,对以后对PLC的学习就会更加容易了。
2.改进原有的教学模式
原来的维修电工实训课程授课模式死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自己的课程进行改进和调整,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如利用多媒体播放趣味性较强的短片,课堂上采取分组讨论的形式。在PLC编程序的课程上,精心准备例题,如基本指令和梯形图设计的例题,让学生回忆以前课程中的电力拖动控制线路的控制环节来进行梯形图的设计,梯形图是一种图形语言,其中不仅使用了继电接触器控制中的继电器串并联技术,还有继电器触点、线圈等图形符号,还添加了很多功能强大的指令,而且这些指令使用也十分灵活,再结合微机的特点,简化编程过程。一个程序调试完一定要让学生连接至接触器等输出元器件再带动电机,学生会直观看到电机在运转。学生对这种比较直观易懂的图形编程方式也十分欢迎。所以改进原有的教学模式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PLC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维修电工实训中的应用更是如此,如果只有理论没有实践根本不可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因为PLC与计算机和设备的关联密切,所以在实践环节要让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任教,最好是带学生去生产现场实习,边学边动手操作,
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学校应加强与企业工厂的合作,让学生去生产车间进行实习,让学生见到一些设备,比如现在使用广泛的三菱FX2N系列的PLC,还有三菱的A700变频器和三菱GOT1000型触摸屏。在现场给学生出设计题目,比如设计一个用PLC控制的学校铃声系统,按照学校正常的作息时间的自动打铃,起床铃声和就寝铃声要区分开来,自习铃声要持续20秒,工作日的打铃时间固定,周末不设打铃时间,并且要求有显示系统,年月日,星期,时分秒都要有显示,还要有外接键盘等等。这就把理论所学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篇5
关键词:煤矿电工学;教学技巧
一、煤矿电工学教学现状分析
从学生角度来看,基础知识薄弱是较为严峻的一个问题。很多学生对于电工知识的了解都来自于初高中的物理课堂,部分学习煤矿电工学的学生在以前甚至没有电学知识,这给教师讲授知识的过程带来一定的难度。其次,学习煤矿电工学的学生很大程度上都没有积累认真学习的习惯,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旦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瓶颈和困难就会放弃和打退堂鼓,教师需要在课堂上花费时间来维持课堂秩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这样势必会占据授课时间,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此外,部分学生认为煤矿电工学并不是主要课程,对电工学的重要程度认识不足,觉得学得好与坏都无所谓,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都严重不足。
从教学层面来看,煤矿电工学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状况不符。煤矿电工学的教学安排应该兼具系统性和基础性,教学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学生的就业服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以便于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能够实际应用、直接上手,所以煤矿电工学应该给予学生机会掌握实际的设备操作,这样将来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尽快地适应岗位要求。从当前的教学来看,教师和学生并没有意识到实际教学的重要作用。
二、提升煤矿电工学教学效果的思路
第一,注重学以致用概念的运用。煤矿电工学在众多学科中是比较基础的学科,学些这门课程的学生大多也是非电类专业的学生,教学内容也是为了后续的专业课程教育奠定基础,所以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应该控制每一堂课教学的量,以学生能够接受的程度为限,以学生能够掌握的知识量为前提,将一些不必要或者学生难以掌握的知识适当地删减掉。比如说在讲解电机控制和安全用电等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讲解的重点应该集中电机控制和安全用电上,对于其中的晦涩的理论基础知识可以适当地略过和删减。
第二,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要想在煤矿电工学学科上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不仅仅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合理性,还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唯有如此,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潜能才能激发出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反复强调理论知识对实践操作的指导意义,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其背后蕴含的理论基础。比如说在讲解三相电反转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课意识到只要将电机和与电源相连的三根线中的任意两根进行调动就可以实现电动机的反转,这样学生对三相电反转的相关知识理解得将更为透彻。
第三,要将相似的内容进行集中教学安排。煤矿电工学中部分概念和知识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学生在理解它们的时候很容易产生混淆的情绪。如果教师按部就班按照课本顺序讲解,学生可能会有前后脱节之感,并且在理解上也存在较大难度。教师需要灵活地运用教材,将具有相似性的教学内容安排在一起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对比和类比的过程中加深对相关知识和理论的把握程度,提升教学效果。
第四,要注重比拟教学方法的运用。煤矿电工学中有些知识比较抽象和生硬,学生单凭自己的阅历和过往的学习经验难以理解得透彻。如果教师要让学生能够提升学习兴趣,就要适当地采取比拟教学方法,将课本知识和生活中的一些案例对比起来,将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具象化,使得学生更加容易理解。
第四,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煤矿电工学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所以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显得至关重要,所以教师要认真地思考应该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热爱实践、重视实践。
三、提升煤矿电工学教学效果的策略
(一)根学生实际要求安排教学内容
煤矿电工学,顾名思义,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突出煤矿企业的特征。教师在教学工作安排中应该以煤矿企业的实际应用作为切入点,教学内容则要根据不同的专业进行优化配置。在教学实施中要以电工技能的培养为重难点,做到精简高效、有的放矢,运用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突出教学重点,使得学生充分掌握课程要求。
鉴于煤矿电工学是一门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课程,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兼顾两个重点,当然这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精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秉承以实践技能培养为主题的思想,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为学生数学推到和分析中课程理论基础,减少课堂中繁琐的计算环节,注重煤矿电工学和物理课程的衔接和渗透,使得教学能够有序和连贯地进行下去。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在课程教学中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为学生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让学生在生动更有趣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融洽的教学情境和师生关系有利于减少学生在学习煤矿电工学课程中的紧张感和压力感,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去思考和探索,最终突破教学难点。
(三)设置合理的实践操作课程
煤矿电工学要想学好学精,教师就必须重视实践操作环节的教学。在实操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到抽象的电工学知识和生活中具体的形象和事例之间的关系,这样本来晦涩难懂的知识可能一下子就柳暗花明了。实操教学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比如说在电气设备的安装课程中,学生的读图能力不高,难以理解图像中的抽象符号和设备零件之间的对应关系,教师可以通过亲身示范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方法。
教师在实验课程前可以为学生示范式样的操作方法和注意要点,并在操作的过程中穿插理论知识回顾,和学生进行共同讨论,然后学生再进行独立的实践操作,最后教师要检阅学生上交的实验报告,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都得到显著的提升。
煤矿电工学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教学问题没有解决,本文从此出发,提出了可以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的教学对策,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
参考文献:
[1]毋光明.谈谈《煤矿电工学》教学中的细节问题[J].科学与财富,2011(2).
篇6
关键词:中专学校 电工电子 实训教学
电工电子实训课是中专电子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传授电工技术相关知识和电子工程相关理论为基础,以实践操作为手段,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的、由教育部重点扶持的实训项目之一。通过实训,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实践能力,还能增强其社会适应力和竞争力。因此,对于电工电子实训教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本人结合电工电子实训教学经验浅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产生一切动力的源泉,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最好导师,因此,在实训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结合学科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课程中涉及到收音机的装配这一内容,教师可以在教学伊始展示上届学生的作品与成果,将上一届学生制作完成的收音机接上电源,打开开关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听听,感受一下上届学生的学习风采和学习成果。这些作品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也跃跃欲试,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赶超上届学生的作品和成果。同时教师还应该注意自己的角色定位,自己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围绕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增加电工电子实训项目,丰富实训教学内容
电工电子实训的主要内容包括:有关电的基础知识、正确认识常用的元器件、并掌握其性能和工作原理、熟练使用常规仪器等。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可以增强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并通过自己的设计安装和调试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切身体会依靠自己能力完成作品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教师一定要注意,实训的内容应随着知识的更新而不断深入和层层递进,适当增加实训项目,进一步体现实训教学的先进性和实用性。例如在电工方面,可以在简单的低压配电和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的基础上,增设综合应用控制比较复杂的三台电动机等内容;在电子方面,立足于原有的焊接练习、万用表安装调试、稳压电源制作等基础课程,增设关于多谐振荡器、数字抢答器、数字计数器、环型流水灯等制作内容。而且,在增设了实训项目之后,我们在教学中就可以进行更多的优化组合教学,针对学生不同的专业来选择不同的实训项目,同时,又能对于同样的实训项目结合学生专业要求达到不同的实训目的。
三、改进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乐学”中得到发展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中职电工电子实训教学也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放置在学习主体的位置上,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重视学生的动手和思考能力。实训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加强学生了解电工电子的相关技术和操作流程,利用实践性极强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实践效率。让学生在扎实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取得良好的实训成果。在进行实训时,可以根据理论基础知识,让学生自主选择实训项目,通过内容选择所需要的仪器设备,并独立制定实验方案、方法以及步骤,然后由教师对于学生给出的方案进行正确的启发和引导,保证其实施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实效性。实验结束之后,要对整个实验过程以及结果进行总结评价,教师从中做出正确指导和评价。实训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自己检查所有元件,将所有元件焊接起来形成电路,然后对电路进行检查,检查过程也应该有步骤、有计划,比如按照一定顺序检查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稳压电源等,并让学生对这些元件进行调试和测量,提升其成就感和兴趣感。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改进实训教学模式,比如现在广泛应用的计算机分析和数据处理系统、计算机模拟技术和仿真技术等,这些高端信息技术本身所具有的形象性和直观性,就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鼓励学生不畏错误和失败,大胆动脑和动手
在实训教学中,教师要在确保做好各种安全措施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动手进行操作,比如在做日光灯管实验以及电动机正反转实验的时候,常常会出现短路的现象,甚至引起个别学生的恐慌,不敢打开电源,导致实验不能继续完成。针对这类现象,教师要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大胆操作,不要害怕,尽量完成实验项目。面对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和失误,只要不违反实验室的安全规章制度,我们都要给予允许,让他们在不断的失败和失误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当然,教师要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指导和问题式的启发,拓展学生思维能力,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只有这样的实训教学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师要提高对于中专电工电子实训课程的重视程度,通过自身的深入研究总结出更好、更有效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工程实践能力,争取做到在学生还没有走出校门的时候,就让他们拥有一定的工程经验,逐渐成长为国家需要的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同时也为学生将来能够顺利就业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董启广,张玉民.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篇7
【关键词】迁移;迁移规律;电工教学
【Abstract】studies the migration is in an educational psychology important topic,to the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field research work,has the count for much reality instruction significance,waits for further analyzes the research to us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fully displays it to enhance the teaching effect the promoter action.
【key word】migrates;Migration rule;Electrician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633.9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4041(2007)09-0080-03
学习迁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已获得的知识和方法对学习新知识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前者称迁移,后者称干扰。如何更好地排除干扰,让已有的概念、知识、理论成为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提供持续恒久的原动力,成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事实上,无论是迁移,还是干扰,它的产生和转化都是有条件、有规律的。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善于分析、研究、发现并运用其他规律,就能创造条件,促进迁移,防止干扰,促使学生顺利掌握新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1影响迁移产生的条件
1.1基础知识是迁移产生的前提。迁移的主要表现是,学生已获得的知识对学习新知识起促进作用,有利于新知识的掌握。电工学及电子学是一门技术基础课,介于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是基础课学习的必然发展。教学实践证明,凡是基础课学得好的同学,学习电工学及电子学就比较顺利。有些同学对电学问题理解较深,能够举一反三,说明这些学生原有的知识在学习新知识时,促进了迁移的产生。据此,我们应重视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的讲授和训练,切实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学会把实际问题归结为相应模型,以便为迁移的产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2概括水平是迁移产生的重要因素。在庞杂的知识面前,凡是能够发现相互之间的联系,找出共同规律的就具有较高的概括能力,就能利用原有的知识去识别、理解遇到的新知识。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索、猜测、判断、推理、证明、运算、检验、归纳、总结等能力,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促进迁移的产生。
1.3心理定势对产生迁移有重大影响。心理定势,指人的心理准备状态。学生应用知识的心理定势对迁移有明显影响,既能促使迁移产生,有能制造干扰。当学生充满信心、头脑清醒时,就会促进迁移;当学生信心不足、心情急躁时就会制造干扰。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保持清新头脑,形成有利的心理定势,克服不利的心理因素,以促进迁移产生,提高学习效果。
2运用迁移规律的方法
要促进迁移产生,防止干扰,还必须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
2.1由浅入深是促进迁移产生的关键。电工学及电子学是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与数学、物理学关系甚为密切,对非电工专业学生来说,学习比较困难。在教学中,如果从物理学的电学知识入手,在复习旧概念的基础上,逐步引入要讲的新概念;在加深对原有知识理解的基础上,逐步理解新知识。这样,就会使原有的知识促进迁移产生,加快迁移速度。对讲课中遇到的主要公式,要在复习数学知识的基础上,指导公式,使学生在推导过程中加深对概念和公式的理解,掌握计算公式和计算技巧,从而促进迁移,提高教学效果。
2.2加强学习指导是促进迁移产生不可缺少的环节。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有指导的练习能提高迁移效果;有指导的练习越多,越能产生积极的迁移,迁移效果也就越大。因此,在电工学和电子学教学中,不仅要抓好课堂教育这个关键,还要把课外辅导作为促进迁移,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2.3预测、控制、防止干扰,是迁移产生的保证。它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具有较大的实践性;既要求思维的数量,还要求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而且在迁移活动过程中,能培养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所给问题的条件,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和途径,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直觉思维、猜测、转换、构造等能力。迁移和干扰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对矛盾,当迁移增大,就意味着干扰减少。因此,不仅要想方设法促进迁移,也要努力预测、控制、减少干扰。比如,电工学中的矢量计算方法,虽然是从数学、力学中引申来的,但也有区别。数学、力学中的矢量,不仅代表大小,同时代表空间方向;而电工学中的矢量是代表大小和时间顺序(即相位)。在这一点上,若不讲清楚,学生势必在理解中产生干扰,防碍对新知识的理解。在教学实践中,应尽量预测产生干扰的地方,采取必要的措施和相应对策,反复讲授前后知识的区别,使干扰降到最低程度,从而促进迁移。
3注重在知识的应用中促进迁移
3.1要掌握知识应用与知识迁移的区别。知识应用,是指把已或得的知识运用到解决作业或实际问题。知识迁移,是指在以前的情景下获得的知识,在新情景下对另一类知识学习所产生的影响。二者的区别是,知识运用强调在实践中运用知识,而知识迁移是无形的,是在潜移默化中起作用的,并且这种作用比较持久。
3.2要辨证地理解知识应用与知识迁移的联系。知识应用和知识迁移这两种客观现象是经常出现的,一般知识应用会导致知识迁移,反过来知识迁移又能促进知识应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很简单的知识应用中不一定有迁移产生,而在复杂的知识应用中必定有迁移产生,这就是有些学生在理解问题是能够举一反三的原因之一。
3.3要以知识应用促进知识迁移,以知识迁移引导知识应用。电工学及工业电子学这门课程,既有电学基础知识,又有电子技术基础知识,还有电机等专业知识,内容十分丰富。要提高这门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充分应用迁移规律,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注意培养学生应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技能,要在实验中引导学生把具体知识上升到一般原理,然后又通过一般原理去理解新的知识和知道知识应用。
篇8
1.1将实验课程进行分类设置。
把电工实验课程进行调整,把电工实验教学进行分类,让电工实验教学从理论向着实践的方向进行转变,把知识由浅到深的传输给学生。
(1)实验的基础知识。将实验的基础知识在课堂上进行讲解,比如安全知识、注意事项等。
(2)基础性的实验。安排一些基础的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掌握一些基本的简单的电子仪器,认真的学习这些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为以后的实验打下基础。
(3)设计型实验。对学生进行一些设计实验,让学生在课后自己独立的完成电路的设计,并作成报告,在课堂上进行验证,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综合型实验。给学生安排一些有一定难度的实验,让学生进行分析研究,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
(5)仿真实验。利用一些先进的仿真电子软件,帮助学生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实现在电工设计上的信息化,学生运用计算机来完成电路图的设计,在计算机上对电路图进行测试等,这是把电工教学和最新的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劲头。为了使学生更加积极的进行学习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上的实验安排和教学可以充分的让学生来完成设计内容。
1.2分层教学
根据电工学习的学生不同学习专项和不同的年级,将教学的内容进行深度和难度上的分类。对于电工专业的学生加大他们的训练力度,在完成教学规定中的实验内容后增加一些训练项目。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不同程上的内容教学,一年级的学生主要以工具的使用、基本元件的检测和认识以及对电工专业兴趣的培养为主,二年级的学生主要是集成电路、数字电路等综合的电路调试和安装,三年级的学生主要是对产品整机的组装、调整和维修的掌握。通过使用各种仪器进行测量,帮助学生对电路的理解。
1.3开放实验室
电工实验教学的改革对开放实验室的设置很重要的,根据中职学校的人力物力等条件,现在想要做到对实验室的全面开放是存在一定难度的,只有在实验室闲置的时候进行开放,由于实验的学生很多,他们的能力有各不相同,所以可以对在电工实验中失败或者是完成的不好的学生开放实验室,让他们重新进行电工实验,如果有需要实验老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电工实验的指导,,帮助学生进行电工实验学习和实验教学的改革。
二、小结
篇9
理论学习 动手能力 复习
机电专业电类课程是理论性、技术性、应用性都比较强的课程。而职校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差,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较慢,对多数职业学校来说教学设施配置不全,学生实践的机会少动手能力差。目前的职业学校课堂教学一般分为两大类,普通教学班在理论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学班以理论为主,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以考学为导向。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合适的教学班,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班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实践水平和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成绩和提高升学率。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对如何教好电类课程,我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
学生普遍感到专业课难学,原因之一是理论基础知识根基没有打牢。对于机电专业电类课程来说,电工基础是电类课程的基础课,只有打好基础,后续课程才能学得轻松。比如,学习《电机与变压器》这一门课程时,对于变压器和电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都要用到电工基础电磁感应和磁路的基础知识,只有理解了电磁感应和磁路的知识,变压器和电动机的相关知识都可以迎刃而解。
因此,专业课教师在讲授专业课过程中,要经常不断地引导学生复习基础课的内容。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既要梳理知识要点,打好基础,又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
二、在实际教学中要加强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的结合
电类课程理论抽象,为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我从网上搜索了很多与课程有关的flas,并制作成课件让学生体会动态的工作过程,并借助教具加强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有条件的话,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教师要结合大量实例,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引导学生开动脑筋,让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教学中尽可能的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练习,把抽象的内容通过实验验证清晰化。
三、细讲内容,把握重点和难点,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针对职业学校学生基础差,教师在讲授重点知识的同时,应尽量降低难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允许的情况下,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并尽可能的通过实践操作加强对理论的理解,所以在机电类专业电类教学中,教师应该精讲内容,根据专业特点,突出重点及实用性,处理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数学公式推导论证之间的关系,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应用各知识点的相互联系,复习巩固旧的知识点,应用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四、通过动手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机电专业电类课程一般原理较抽象、较难理解,学生往往感到学习困难,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巧妙设计一些比较好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经常让学生加强动手练习,让学生买一些元器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设计电路然后进行焊接,学生的焊接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对电动机的控制电路都一一让学生进行接线练习,加强了对电路的理解,对plc基本指令也通过编程并经plc验证,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对于普通教学班的教学采取细讲多练,尽可能地让学生掌握,以加强技能为主。对于高职升学班以理论为主,高职升学班的课程机电专业实践综合包括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电机与变压器,plc四门专业课程由于覆盖科目多,知识面广,因而,复习难度也大。怎样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搞好各个阶段复习非常重要,其中上好第一阶段的复习授课更为重要。
1.确定好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要根据学生实际和学科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一年总计划可分三轮复习阶段。第一阶段:复习授课阶段。按考纲要求,以学习教材内容为主,时间约为一学期;第二阶段:阶段复习。以做题练习为主;第三阶段:综合复习阶段,注重各科的知识整合。第一阶段复习授课计划中,先讲电工基础、再讲电子技术、再讲电机与变压器、再讲plc。要注重公式的应用和各种原理图的画法。
2.扎扎实实打好基础,不盲目赶进度
“万丈高楼平地起”,学习就像盖楼一样,基础打好了,楼才能盖得又高又稳。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课本知识。在教学中根据考纲要求,认真把握每一个知识点,所涉及到的教材内容应详细地进行全面讲解。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力求每章节过关。同时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尽量降低难度。
3.根据各科特点,讲究学习方法
机电实践综合所包括的四门课,由于知识内容不同,因而各有各的特点,在学习中根据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
(1)电工基础、电子技术考察的是对原理的理解能力和公式的应用能力,在教学中要检查对原理的理解能力和公式的应用能力,并通过大量的习题练习,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一轮二轮复习时电工基础分配的时间要较多些。保证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理解,在第三轮复习时,以做题为主。
(2)电机与变压器、plc是相互关联的两门课程,plc主要讲的是对电动机采取不同的方式控制,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对电路图的接线练习,以加强对电路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篇10
(1)调整教学内容,寻找最大平衡点。《电工基础》作为专业基础课,应该最大程度地服务于后续专业课程。结合《电工基础》的教学安排及实训场地的安排,重新整合之后的教学内容包括安全与触电急救部分、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直流电阻电路、电容和电感、正弦交流电路、电工仪表与工具部分、导线间的连接和导线与电器设备的连接、照明电路的安装与操作等内容。
(2)采用导入式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虽然《电工基础》很多教学内容涉及到实训,但要区别开以往的师傅带徒弟的“作坊式”教学方式,我们更希望学生能成为学习的主体而非被动体。例如,在“电路组成”这个内容上,通过向学生展示吹风、手电筒、风扇等实物,让学生说出这些电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及作用。再由教师归纳这些电器的共同点,它们都由电源提供电能、由开关和导线等中间环节来连接、控制和传递电能、由负载来应用电能。事实证明,这种导入式教学方法比“填鸭式”教学方法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效果也更佳。
(3)阶段性检测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实时了解学生学习动态,保证教学效果。质量检测是一种终结性评价标准,检测成绩合格的学生可以免去电工中级证的笔试,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电工基础的兴趣。但这种终结性评价标准不能作为追求的目标,而应当作为一种手段,应增加阶段性检测以了解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在“对触电者施行救护”单元学习后,让学生分组,模拟有心跳有呼吸、有心跳无呼吸、无心跳有呼吸、无心跳无呼吸等情景,让学生练习如何施救,以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各种状态的施救方法。《电工基础》阶段性检测的具体策略如下:①减少基础知识考查题的比例,增加能力考查题和自主探究题的比例。例如“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万用表的读数”,这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但如果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的方法之后,分发各种开关、灯泡、接触器等器材,考查学生是否能够正确通过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的方法去检测这些器材的好坏。如此一来,显然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提倡这样的命题方式。②提倡研究性学习,布置开放性练习作为阶段性检测的新形式。例如在“串联”和“并联”这些教学内容中,教师提供足够的元器件,让学生“用两个开关控制两个灯泡”,学生根据元器件的铭牌上提供的参数,自己选择器材、设计电路,在实验中充分地学习的主动性。结果,在电源和负载参数匹配的前提下,学生组装出多种电路(如图1)。这种开放性练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大胆地猜想和独立地思考,增加了解决问题的勇气和信心。③重视对电工实验的考察,加大其在阶段性检测中的比重。电工实验不要过于追求数量,而要讲究品质。例如,在照明电路中,我们要求学生选择器材,检测好坏之后,按照电工操作规范实际环境来布置灯泡、插座、灯管等元器件的位置,并正确使用工具完成整个电路的安装。这是一个典型的RLC串联电路,虽然我们没有要求学生进行功率计算、感抗计算、容抗计算,但通过这样一个综合练习,学生从中体会到电阻、电感和电容的相互作用,能正确说出镇流器、启辉器等元器件的作用,能独立完成线路安装和故障排除等工作。④阶段性检测的重点不要放在对知识的记忆和重现上,不能孤立地对知识和技能进行测试,而应放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例如学生学习了功率的相关计算公式:(I)P=UI;(II)P=U2/R;(III)P=I2R。但如何灵活地应用这些公式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应设置有助于学生理解和综合运用知识的实际问题情境。例如:某顾客看中铭牌如图所示的某电热水器,请帮他完成以下计算。在这样的一个情境中,学生首先要学会看电器的铭牌,铭牌中有一些信息是解决问题必需的,但也有一些信息是无关的。其次,学生还要运用合适的公式来计算。这样交电费的真实情境,让学生觉得所学的电工知识是非常实用的。总而言之,如何进行有效的《电工基础》教学并顺利通过质量检测是目前广州市中职学校面临的一个课题,这是一个崭新的课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本文只是整个机电教学部设备教研组所有教师的一些教学心得,不当之处希望得到专家与同行的批评指正。
作者:吴小兰 谢金红 单位:广州市土地房产职业管理学校 广东省轻工业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