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社区教育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12-29 17:54: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简述社区教育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简述社区教育的特点

篇1

全国2012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039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主要包括学前公共教育和( )

A.学前家庭教育 B.幼儿园教育

C.托幼机构教育 D.社区教育

2.一项关于早期补偿教育计划的研究发现,该计划的投入与产出比是1∶7.16美元,即在学前期每投入1美元,可对儿童以后的发展产生7美元多的效益。因此,学前教育已成为增强社会稳定、帮助人们摆脱贫困的重要手段。这主要体现了学前教育的( )

A.个人经济效益 B.个人精神效益

C.社会精神效益 D.社会经济效益

3.海伊斯科普课程又称( )

A.PWRE模式 B.B-E方案

C.凯米课程 D.螺旋式课程

4.学前教育与幼儿、成人及社会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 )

A.学前教育功能 B.学前教育价值

C.学前教育效益 D.学前教育效率

5.下面关于提高学前教育效益途径的叙述中,不合理的是( )

A.教育经费的投入和学前教育效益的提高之间成正比

B.提高托幼机构学前教育质量

C.合理调整学前教育结构

D.适度扩大托幼机构教育规模

6.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应该做什么和应该怎么做的规定,属于( )

A.效果标准 B.职责标准

C.效率标准 D.素质标准

7.下面不属于我国学前教育基本原则的是( )

A.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原则 B.和谐发展、全面培养的原则

C.教育影响协调一致的原则 D.独立自主性原则

8.幼儿学习的基础是( )

A.直接经验 B.间接经验

C.系统的科学知识 D.浅显的科学知识

9.产生了成立学前公共教育机构的需求,并开始兴建最早的托幼机构,这是学前教育历史发展中的( )

A.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 B.农业社会的学前教育

C.工业社会早期的学前教育 D.现代社会的学前教育

10.欧文于1809年在英国开办( )

A.儿童之家 B.蒙养院

C.幼儿园 D.幼儿学校

11.下面关于“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无视儿童发展的规律,鼓吹学前教育万能论,最终必将导致学前教育的无能

B.所依据的“关键期”理论已经得到证实

C.可以做到“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D.学前教育功能得到了限度的释放

12.马卡连柯指出:“家庭是最重要的地方,在家庭里面,人初次向社会生活迈进!”这说明家庭教育( )

A.保证了儿童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 B.保障了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

C.促进了儿童社会化的进程 D.有助于孩子职业取向的选择

13.过程模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是( )

A.预成课程 B.生成课程

C.分科课程 D.综合课程

14.学前教育功能的特征包括方向性、整合性和( )

A.客观性与一元性 B.客观性与多样性

C.复杂性与多样性 D.复杂性与客观性

15.认为幼儿教师是幼儿学习的研究者和扶持者的理论流派是( )

A.精神分析理论 B.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C.行为主义理论 D.成熟主义理论

16.对幼儿进行人类优秀文化传统的教育,使幼儿能在短时间内获得人类用漫长时间创造的大量精神财富的比较有效的方法是( )

A.直接教学 B.间接教学

C.支架式教学 D.合作教学

17.幼儿园户外环境创设要求( )

A.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创设良好的户外活动条件

B.幼儿的活动场地可大可小

C.绿化、美化和自然化至上

D.尽可能购买大量高档材料

18.下面关于家庭对托幼机构教育意义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家长是教师的配合者 B.家庭是儿童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

C.家庭是儿童的第一个学校 D.家长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19.学前知识系统化教学活动的类型主要包括“日常生活活动”和( )

A.游戏 B.作业

C.上课 D.劳动

20.幼儿教师在托幼机构教育中应扮演的角色是( )

A.幼儿行为的塑造者 B.幼儿课程的忠实执行者

C.幼儿学习的促进者和支持者 D.幼儿发展的研究者与决定者

21.托幼机构组织幼儿参观访问社区内的卫生保健部门、银行、商店等,或者聘请这些机构的工作人员到幼儿园、托儿所一起开展活动。这属于托幼机构与社区合作途径中的( )

A.密切联系社区内各种机构组织

B.通过家长的积极参与,推动托幼机构与社区的合作

C.在社区教育委员会的领导与协作下,开展托幼机构与社区的合作

D.组织家长参与,形成教育合力

22.幼儿园园舍内部建筑设计中采光应遵循( )

A.窗户的面积越大越好 B.避免产生眩光、阴影和直射光

C.尽量使用人工采光 D.窗户的玻璃应尽可能色彩丰富一些

23.在教育,最早提出教育价值问题的是( )

A.麦克唐纳 B.斯宾塞

C.坎萨斯 D.博比特

24.家园联系最灵活、最快捷的一种方法是( )

A.家庭访问 B.电话联系

C.家园联系册 D.家长接待日

25.认为“课程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的是( )

A.柏拉图 B.英格曼

C.吉鲁 D.乌索娃

26.信息时代对幼儿教师的角色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其中之一是要由知识的转变为( )

A.知识学习的促进者 B.知识学习的启发者

C.知识的终身学习者 D.知识学习的指导者

27.我国颁布和实施托幼机构分级分类验收标准是在( )

A.20世纪80年代早期 B.20世纪80年代末期

C.20世纪90年代早期 D.20世纪90年代末期

28.从作用的层次的角度,学前教育功能可以分为基本功能和( )

A.隐性功能 B.社会功能

C.派生功能 D.特殊功能

29.目前世界范围影响较广的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量表是( )

A.《托幼机构环境评价量表》 B.《NAEYC幼儿活动室观察量表》

C.《CDA托幼机构负责人报告表》 D.《日托之家评价方案》

30.幼儿园活动区创设的基本原则包括( )

A.目的性原则、层次性原则、结构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和安全性原则

B.目的性原则、层次性原则、系统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和安全性原则

C.教育性原则、层次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和安全性原则

D.目的性原则、层次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和安全性原则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31.因人施教

32.社区教育

33.幼儿教育观

34.课程设计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35.简述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几个误区。

36.简述专业化幼儿教师的特征以及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阶段。

37.简述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的系统性原则。

38.简述师幼关系单向度的主要表现。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9.论述我国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

40.根据大班幼儿班级生活的特点,论述大班幼儿的生活指导。

篇2

现场会是会议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直观,既是会议又是观看的场所。这样的会议效果比较好,比如可以以一个专题去组织会议,可以到田间地头去开,可以到工厂、学校、建筑工地去开,以这样的会议形式解决问题比较快,有说服力,是一个好的会议形式。

2007年,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的作风建设年活动期间,浙江省体育局的领导带领相关处室的干部奔赴全省11个市察民情、访民意,掌握第一手资料,征求意见和建议,指导工作,帮助基层解决了不少关于群众体育等方面的实际问题。走访基层调查研究,现场办公,更是现场会的一种好形式。

“十一五”期间,浙江省的群众体育工作,在基层有很多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值得推广,因此,通过召开现场会的形式,让与会代表受到十分直观的教育,通过现场的示范作用,树立群众体育工作先进人物和事件的典型,可带动各地的体育工作更广泛地展开。

用典型推动工作,是企业管理常用的方法和手段,现在也应该成为我们进行社会管理一种常用的手段和方法。

“典型”是一个艺术和美学中的古希腊术语。希腊文中的“典型”Tupos,其原义为铸造用的模字,与Idea(模子、原型)同义,由此派生出 Ideal(理想)之义。典型即最接近理想之型的具体之型。从典型的原义“最接近理想之型的具体之型”中,我们可知典型包含着“完美的模型”之义。英雄模范、先进集体是大多数人的理想之化身。他们比一般人要高、要伟大、要完美,因而具有激励的意义。用先进典型的事迹、精神和思想教育群众,让人们仿效、学习,要比一般的讲道理更具有生动性、直观性和鲜明性,也更具有说服力、感染力和号召力。

在“十一五”期间,浙江省的群众体育工作中也涌现出了不少这样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2006年末,浙江省体育局在杭州市下城区召开浙江省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工作经验现场交流会,对全省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工作进行总结交流,从而进一步统一认识、开拓思路,不断推进了新时期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建设。

篇3

课程代码:1195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李丽体重60千克,身高1.70米,腰围83厘米,臀围90厘米。李丽的腰臀比是

A.0.92 B.1.08

C.20.76 D.35.29

2.血压的标准是<

A.120/80mmHg B.130/80mmHg

C.130/85mmHg D.140/90mmHg

3.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正常人体体重的

A.65% B.70%

C.75% D.80%

4.农村室内燃煤污染与肺癌之间存在明确的病因学联系,它主要属于

A.物理性污染 B.化学性污染

C.生物性污染 D.放射性污染

5.关于合理用药,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药物正确无误

B.用药指征适宜

C.疗效好、安全性好,尽可能选择价格高一点的药

D.剂量、用法、疗程妥当

6.敌敌畏、乐果、敌百虫等因防护不当,从皮肤、黏膜和呼吸道吸收,误服可经胃肠道吸收,引起

A.有机磷杀虫剂中毒 B.急性亚硝酸盐中毒

C.氰化物中毒 D.醇类中毒

7.在日常生活中,家庭用煤炉取暖,煤气热水器以及煤气灶使用不当等,容易导致

A.毒蕈中毒 B.亚硝酸盐中毒

C.一氧化碳中毒 D.醇类中毒

8.长期反复咳嗽、咳痰、喘息和发生急性呼吸道感染,逐渐演变为肺源性心脏病,甚至发生心肺功能衰竭,这是

A.肺炎 B.支气管哮喘

C.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D.肺癌

9.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同时可伴有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的一组代谢疾病群,这是

A.高脂血症 B.糖尿病

C.高血压 D.痛风

10.具有“外出时怀疑门窗是否关好,反复多次检查仍不放心”;“反复思考一天为什么是24小时,一年为什么是365天”;“反复洗手,怕把致癌细菌带回家”等表现的是

A.自闭症 B.抑郁症

C.痴呆综合征 D.强迫症

11.霍乱、伤寒、痢疾、甲型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是

A.空气传播 B.水的传播

C.食物传播 D.接触传播

12.能通过血液、亲密接触以及母婴传播这三种传染途径传播的疾病是

A.甲型肝炎 B.乙型肝炎

C.丙型肝炎 D.戊型肝炎

13.结核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粪-口传播 B.经血传播

C.接触传播 D.经呼吸道传染

14.典型表现为发热、寒战、肌痛、头痛,每经1,2或3天的周期性寒战、发烧、盗汗的疾病是

A.传染性乙型肝炎 B.原发性肺结核

C.疟疾 D.流行性乙型脑炎

15.由使用新鲜粪便施肥,儿童随地大便,饭前便后不洗手等行为导致的,可有脐周不规律疼痛、夜惊、磨牙、机械性肠梗阻的寄生虫病是

A.钩虫病 B.包虫病

C.华支睾吸虫病 D.蛔虫病

16.必须开始给婴儿添加辅食的时间是

A.2-4个月 B.3-5个月

C.4-6个月 D.5-8个月

17.关于给婴儿添加辅食,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质地由稀到稠,由软到硬

B.制作方法由细到粗

C.数量由少到多,由一种到多种

D.多种口味同时添加,让婴儿更快适应

18.所有育龄妇女都应接受预防破伤风的免疫注射,在整个育龄期都不会受到破伤风威胁的预防接种次数是

A.3次 B.4次

C.5次 D.6次

19.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女性怀孕年龄是22-25岁,避免20岁以前和35岁以后怀孕

B.避免在配偶任何一方患病期间怀孕,尤其是传染病或重要器官功能不全

C.避免过量烟酒后怀孕,以防流产、低体重儿及先天性缺陷儿的发生

D.避免在接触有毒物质的环境中怀孕,以防环境中某些物理、化学因素对胚胎及胎儿的毒害

20.为了了解村庄的历史,让目标人群代表围坐成半圆形,中间是空地。让他们在地上绘制一张地图,标出村里民宅的相应位置,标明民宅间的大路、小河和其他主要参照点,并用树枝、石头等代表住宅和其他主要特征。这是常用的社区参与式绘图中的

A.社区居民图 B.人员流动图

C.日常活动地图 D.卫生健康图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判断下列各题,在答题纸相应位置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21.男性腰臀比应低于0.95,女性应低于0.8,超过者为向心性肥胖,具有患心血管病的风险,必须减肥。

22.饭后的餐具、锅、勺子、铲子洗干净后应用抹布擦干,晾干,然后再收入橱柜。

23.正常心率应该是在每分钟75次左右,一般不少于60次,不多于100次。

24.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进入人体的病原物质所引起的疾病,通常是指中毒性的。

25.全国爱卫会指导全国农村改厕的简便、经济、高效的粪便无害化处理方式有高温堆肥、厌氧发酵和脱水干燥等。

26.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有病人的生理、病理和饮食因素,以及药物的剂量、剂型、给药途径、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及耐受性和药物依赖等。

27.对于轻度中暑的治疗,将病人移到阴凉通风处,饮用淡盐水或茶水即可恢复。

28.若居民被照明用电击伤,可用干木棍将电线移开。若被1000V以上的高压电击伤,则需拉闸断电,或用特殊的绝缘物移开电线。

29.当前,心血管系统疾病已成为影响我国人群健康的常见多发性疾病,尤以高血压较为突出。

30.腹泻容易导致患者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应立即使用止泻药和止痛药。

31.婚前保健的主要内容是婚前医学检查、婚前卫生咨询和指导。

32.初级卫生保健是第一级的医疗服务,其提供者是专科、家庭医师。

33.社区参与包括社区主要健康问题及危险因素的确定、健康教育规划的设计实施和策略、规划的执行和评价的全过程。

34.很多农村卫生问题的产生不仅仅是因为卫生知识缺乏,更是因为寻求卫生知识和自我保护的意识缺乏。

35.影响健康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指自然环境,其危害比较复杂,范围大、人数多、后果严重,而工作环境、人际关系等社会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不大。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6.简述常用的社区参与式绘图的方法。

37.简述疾病的三级预防的内容。

38.简述不良行为生活方式影响健康的特点。

篇4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虚拟现实;教学模式;教育应用

引言

新一轮的信息革命将深刻地改变传统行业,逐渐克服技术难题之后,5G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技术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研究者们开始关注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它在现代教育领域的运用成了瞩目的焦点。

1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现代教育技术是把现代教育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的体系。它以实现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效果、教学效率的最优化为目的[1]。它的现代化体现在教学设计现代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媒体现代化。随着现代教育科学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联系紧密,它增加了信息传递的方式与方法,提升了教学效果与效率。现代教育技术与普通教育技术没有本质区别,突出”现代”一词的目的是要更多地关注现代科学技术的相关问题,吸纳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和思维方式,凸显教育技术的时代特色。目前,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可以按照技术特点大致分为以下5类:(1)基于传统媒介(如书本、图片、画册、黑板、模型、实物、小型展览)的常规教学模式;(2)基于视听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多媒体教学模式;(3)基于卫星通信技术的远距离教学模式;(4)基于因特网等网络技术的网络直播教学模式;(5)基于三维仿真技术的“虚拟现实”的教学模式。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新技术被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丰富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现代教育技术突破了传统教育方式,正朝着多媒体化、网络化、信息化、教育技术应用模式多样化和远程教育普及化的趋势发展[2]。而“虚拟现实”的教学模式,具有多种教学模式的优势,试想一个场景——分散在世界各地学习者穿戴着虚拟现实设备,汇集到一个共同的虚拟社区,在这里自由交流与学习——这种美好的愿景并不遥远。

2虚拟现实的概念及特征

虚拟现实是一项融合了计算机图形技术、多媒体技术、传感器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网络技术、立体显示技术、心理学及仿真技术等多种科学技术发展起来的计算机综合技术[3]。虚拟现实技术有三大基本特征:沉浸感、交互性和想象力,它强调人在虚拟现实技术中的主导作用[4]。交互性是指用户与虚拟空间中的虚拟物体的互动能力;沉浸性是指用户在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环境中,通过模拟视觉、听觉等感官,给人以真实感觉;想象性是指用户在虚拟环境中,根据环境传递的信息以及自身沉浸在系统的行为,通过自己的逻辑判断、联想等思维过程,想象虚拟现实系统中并未直接呈现的画面和信息。近年来,科技不断发展,信息量呈爆炸式增长,虚拟现实技术能有效地提高信息传播和教学效率。虚拟实现的特性符合现代教育技术对提高教学水平的要求。

3虚拟现实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途径

3.1自主学习

虚拟现实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交互方式,学生可以通过眼睛、耳朵等多种感觉器官与它进行实时互动。学生凭借自然语言交互,以触觉、视觉、听觉作为媒介,和计算机进行交流沟通。这种崭新的人机交互方式,给与学习者全新的体验:在这个虚构的学习场景中,真实与虚拟模糊了边界,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同时进步。虚拟现实模拟的环境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1)“显示现实”,还原真实的环境,但是一般人不容易直接接触,如火山口的场景、银河中的场景、危险的化学实验室等;(2)“模拟现实”,模拟现实中不存在的环境、特殊条件下才会产生的事物,如仿真训练、模拟训练等;(3)“创造现实”,突破现实的制约,想象力有多大,创造力就有多大,一切现实法则都可以在虚拟空间中被颠覆,给学生发挥创造力的机会,把好的创想在虚拟空间中尽情展现。

3.2虚拟实验室

虚拟实验室是虚拟现实技术的一大创新,学生可以在其中自由实验,动手操作,观察各种实验反应,摆脱常规实验室的局限。在虚拟物理实验室中,学生可以虚拟出各种物理现象,实验效果直观可见;可以看见现实中看不到的磁场,理解磁场变化的原理;可以感受桥梁大厦的建造与崩塌,分析其中的力学原理。身处虚拟生物实验室内,可以仔细观察人体组织的切片结构,各种骨骼结构也变得清晰透明。在虚拟化学实验室中,学生可以远离现实实验室的各种危险,安全地操作天平、砝码,观察燃烧、爆炸等反应现象;在虚拟地理实验室中,学生可以进行地震和火山爆发等实验,瞬间遨游太空,瞬间又深潜入海底,尽情体验地理科学的魅力。想象力的边界才是虚拟实验室的边界,虚拟实验室将成为学生们最喜爱的场所。

3.3技能训练

虚拟现实沉浸感和互动性的特性,可以使学习者全身心进入学习状态,在安全的虚拟环境中反复练习,不断试错,直到熟练掌握技能。例如,在虚拟射击培养体系中,学生可以重复射击,提高反应能力,学习不同的掩体情况下的射击方法,直到熟练掌握。运用VR技术可以使医务工作者反复操练,保障手术训练的实效。在教学技能训练方面,与传统微格教室相比,在虚拟教室中,师范生可以自由选择面对的学生人数,克服上台教学的畏惧心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真实的情景也是技能训练不可或缺的内容,需要合理安排虚拟现实学习和真实情景练习,找到它们之间的平衡点,最大化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的优势。

4虚拟现实教育应用的展望

虚拟现实技术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它会给教育带来巨大的变革,未来的虚拟现实系统能够与通信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前沿科技紧密结合。在虚拟教育社区,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唯一的虚拟身份,能够在虚拟的空间中与他人的虚拟角色互动交流,也能与人工智能的虚拟角色交流。人工智能虚拟学伴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全程的学习规划指导,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学习者的成长轨迹全程被记录在虚拟世界之中,通过物联网技术制作的可穿戴设备,学习者的身体健康状况也可以被详实记录。数字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共同培养人才,这正是未来智慧教育的图景

篇5

关键词:德育;经验;思考

德育自古便是人才培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有云:“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德育直接决定着社会道德素质的高低和社会的文明程度,决定着人的发展方向。现今社会发展呈现多元化、复杂化,要做到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德育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一、外国德育的经验

由于东西方文明发展的不同,引申出不同的哲学思想体系,使东西方国家在德育中形成不同特色。下面以美国与日本为代表对其德育特点进行简述。

1.美国德育

美国作为世界上的超级大国,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娱乐、教育等方面均领先并影响着世界。其德育作为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鲜明的西方文明特色。该国的价值观体系以个人主义为主:强调个体的平等、竞争。这种价值观体系正与市场经济体系的观点不谋而合,进一步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和政权的巩固。在公共品德培养上美国有着广泛而良好的基础:该国宗教团体种类众多,信教民众比例高达91%以上。为诚实、仁慈、宽容、博爱等公共品德的孕育提供了良好的宗教、社会、家庭基础。在教学体系上,美国德育教学体系层次分明、内容涉及广,有鲜明的政治性。注重一对一的咨询和指导性质的德育方式。高校注重学生行业道德的培养,为社会培养出大批在工作中有责任感,爱岗敬业,有良好职业操守的公民。其社会服务性德育实践受到高度重视,自21世纪80年代后美国的学校普遍要求学生最大可能地参与到为社会做各类工作中来,并将实践学分的高低作为毕业和升学的考核依据。

2.日本德育

日本作为具有东方特色的经济强国,其文化有“和魂”这一突出的民族特色,民众更展现出无法小觑的团体主义精神,在东方德育体系中展现出了迷人的光彩。日本的德育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其文化将儒学精髓、西方民主主义与日本传统文化结合,使“和魂”这一民族精神能兼容并蓄、与时俱进。在价值观方面,重视团队精神培养,强调个人利益服从于国家利益。在教学上,日本德育课程课时多,早在1879年,便颁布了《修订教育令》,确定以修身为“本”,知识为“末”的原则,使独立的德育课程——修身科的口授学时占总授课学时比重的10%,在各学科中跃居首位。日本非常注重不同年龄层次德育的细节教学,从青少年最基础的公民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生活礼节到大学生职业道德伦理教育各方面都有专门的课程设置。另外,日本德育教学的参与主体广泛,除学校以外,还动员了家庭成员、社区管理者、社会成功人士和优秀企业参与到德育的队伍中来。将对学生的德育蕴涵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学生每经历一件事情就得到一次道德教育的洗礼。

二、我国德育现存的问题

(1)对德育教学认识不足: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学校在进行基础性教学时重智育,轻德育,重政治教育,轻道德品质教育;德育课程开课率相比别国严重不足,德育教学体系涉及范围狭窄,内容重复性高,教学层次不分明。

根据心理学家科尔伯格道德的认知发展理论,人的道德发展分为三种水平:第一阶段为前习俗水平,这个阶段道德标准未内化,年龄约为10岁以前,这期间儿童是根据行为本身的后果和利己主义原则来判断事物,处于被动受教的状态。所以这个时期道德规范的主要任务是灌输规范准则,教学的主要方向应该是礼节礼仪性教育和生活中相关法律法规内容、条文,以规范其行为。第二阶段为习俗道德水平,这个阶段道德标准仍未内化,但开始能顺应并模仿父母或社会认为正确的道德标准。这个阶段应该注重通过正面历史、文学、思想政治宣传,逐步扩展视野,了解社会,为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规范打好基础。第三阶段为后习俗道德水平,该期间道德判断内化,个体对伦理问题开始进行主动思考,显示出个体的道德特性。这个时期的教育需要采取开放式教学,引导个体根据其自身习得的知识或参与的实践对事物进行判断,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以加深教学效果。因此德育教学课程体系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和教育者能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调查与研究,重建符合心理发展规律的教学体系。

(2)德育方法单一:目前我国进行的德育主要依赖各级学校开设的思想政治课程来进行,采取说教的方式居多,“参与式”、咨询类教学少,内容难以深入人心,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难以提高。社会上教育者的家庭、社会优质企业、社会成功人士对德育参与率低。同时,网络媒体具有对信息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的特点,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的传播途径,其作用被严重忽视。目前由于网络媒体、影视节目的众多,道德尺度各异,对于新闻或剧情只求经济价值不考虑社会影响,导致社会黑暗面异常扩大,而真正优秀的社会现象,在这些黑暗面报道的浓墨渲染下反而黯然失色。这使得很多价值观待形成的年轻一代产生了严重的价值偏差,社会中不断出现像药家鑫、马加爵等价值观、人生观扭曲的人。

(3)专业学科伦理教育不足:高校的专业学科教育,除个别对应行业设置的职业道德课程外,教师将主要教学精力集中在职业化专业性教学中,未将专业对应行业中存在的伦理性问题进行深刻反思,致使学生进入社会后,对行业中存在的道德问题缺乏明确的判断标准和应对准则。如中国近年来一再出现上市公司食品质量问题,大型超市价格标签与售价不相符问题,制假售假摊贩百灭不灵,种种报道的出现,使得开展专业伦理教育的要求迫在眉睫。

(4)缺乏有效的实践课评价机制:德育实践就是使学生走出校园,以多种义务形式服务社会的过程。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在工作中培养团队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我国目前一些发达城市和各大高校都出现了各类义工组织,教学中开始侧重公义服务的教育,但大多数活动仅流于形式,缺乏有效的考评机制。学生参与率低,积极性没有被广泛调动起来。实践课程是否落实,实践效果如何,实践后怎样进行方案调整等方面的信息都无法及时考量和反馈。

三、关于新时期德育提高的思考

(1)高度重视德育教学。重塑德育教学体系,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分年龄、分层次地建立德育课程。将公民生活礼仪规范、法律基础条例、伦理道德等内容以不同的形式灌输给学生。将德育中的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内容配合起来使教育效果能相互配合,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更要强调提高德育教师自身的素质:思政战线上的教辅人员应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水平以符合各时期政治上的要求;要深入对哲学以外的哲学思想的学习,以提高逻辑思辨的能力;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以便使思想政治教育符合人类心理发展规律,最终能在课堂中游刃有余地进行开放式教学,课后也能完成对学生各类问题的指导和咨询。

(2)扩充德育生力军。德育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的广泛参与:从家庭方面,学校可协助在读者家庭成立家长教师协会,定期对青少年存在问题进行交流,使学校和家庭的资源得到整合,起到联合育人的作用;从社区方面,社区机关可以协助学校组织学生了解生活社区的历史发展,与老一辈社区生活长者交流了解社区变化等课外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增强对本地区的认识,增强为社区服务的热忱;地方政府也可以协助学校邀请地方社会成功人士、道德模范到各级学校开展道德讲座,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唤醒民族自豪感。而优质企业则更应该设立开放日,宣传企业成功经验,企业文化、精神等。一方面提高社会企业的社会公信力,另一方面给学生更多接触社会、了解职场行业的机会,使其改变学习态度,变被动型学习为主动型学习,奠定职业选择基础。

(3)德育必须占领新时期网络媒体和影视节目这个重要战场。网络媒体、电影电视,现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80后、90后年轻人的休闲时间70%以上是应用在这些现代化娱乐中,因此德育必须占领这个重要战场。在新时期,主管文化教育类工作的机关应该进一步规范网络媒体、影视节目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更多地宣传儒学中的忠、孝、礼、义,帮助社会转变扭曲的价值观;宣传中国传统文化以建立民族自豪感,焕发爱国热情;宣传真善美,扩大正面舆论影响,减少人们错误理念的习惯化思维,弘扬新时期的中国文明风尚。

(4)建立行业德育标准,注重专业伦理教育。学校培养的人才必将走向社会进行职业分工,每个行业都应该有自己的职业道德标准。专业教师要调整教学的角度,对当前存在于行业中的问题进行深刻思考,克服功利主义,使学生能带着明辨是非、爱岗敬业的良好从业操守走入社会。

篇6

关键词:教学设计;“癫痫”;医学教学

1、引入新课

病例1 教师举例:一新婚1个月女子上午与丈夫争吵后赌气回房睡觉,直到傍晚均未出过房门,家人进房查看发现其俯卧于床上,脸俯于枕上,已死。

问: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女子突然的死亡呢?(惊!奇!叹!各抒己见……)

教师给出线索,留下悬疑:该患者既往有癫痫病史,最后证实死因为癫痫发作。

问:因何发作?其发作直接致死吗?与有何关系?(思考、疑惑)

病例2 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录像:一桩离奇而严重的交通事故,公安调查出事故原因:肇事者患有一种病,名叫癫痫。

教师提问:癫痫发作可能引起如此严重的后果?它是什么样的疾病呢?这是这次课我们要探究的内容。

设计意图 案例使学生产生兴趣,引起重视,对癫痫的概念、病因、表现产生质疑,激发学习动机,导入课题。

2、逐层解疑

2.1何谓癫痫?

问:什么是癫痫呢?(癫痫是一组由于反复发作的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而导致的暂时性脑神经功能失调的综合症),教师重复强调关键词,结合大脑生理功能解释放电异常时的病理表现,从而导出癫痫发作的临床特征――意识、运动、感觉、行为、自主神经等不同障碍。

2.2因何发作?

2.2.1 病因分类

问:有哪些原因可导致癫痫?(原发性、继发性)。那么,继发性癫痫的诸多病因归根结底是导致大脑发生了什么病理改变?(脑缺氧、脑损伤),引导学生对病因从个性到共性的认识升华。

2.2.2 诱因

抛出问题:病例1女子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病的?(是在跟丈夫吵架后、情绪激动)

教师及时表扬并完善:激动、睡眠不足、饥饿、疲劳、饮酒、闪光、过度换气等均可诱发癫痫发作。故癫痫患者生活中应该怎样做以减少发作?(避开诱因)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洞察能力,前后呼应,并与生活联系,学以致用。

2.2.3 发病机制

教师简述:正常脑神经元放电1-10次/秒,受损时可达数百次/秒以上,此种异常放电波及的范围决定了癫痫类型和表现。以多媒体展示放电范围与癫痫发作类型的对应关系,

如:异常放电波及全脑时,产生意识障碍和全身抽搐,称为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

设计意图:学生解剖基础薄弱,通过图片展示功能区异常放电相应的症状,降低学习难度,增加学习信心。

2.3 有何临床表现?(这是本课题的重点内容)

教师引导:癫痫表现复杂、种类繁多,多具有间歇性、暂时性、刻板性三个特点。

多媒体展示临床分型:

全面性发作 全面强直-阵挛发作(大发作)

失神发作(小发作)

部分性发作 单纯部分性发作

复杂部分性发作

癫痫持续状态

2.3.1 大发作:

师生互动:是最常见的类型,发作分三期

先兆期――让学生说出先兆期表现,讨论:出现先兆有何意义?(提示病变部位、避免外伤等)

发作期――观看大发作录像后学生分组讨论:发作期有何表现?教师巡回指导;由2个小组各派1位同学发言,教师总结更正,并对讨论热烈的、概括较完善的小组进行表扬。

恢复期――学生先说出恢复其表现,教师引导其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些症状出现呢?(这是发作期的延续,“疲劳”所致)

2.3.2 小发作:

播放小发作录像,让学生(分组)去发现、概括其临床表现,教师指导和完善。

2.3.3 单纯部分性发作

播放部分运动性发作的录像,让学生(分组)观察总结,并结合图片判断病变部位,进而引出“杰克逊发作” 和特殊感觉性发作的表现。

2.3.4复杂部分性发作

播放录像学生讨论总结临床表现。

教师再举例:一朋友来访,慌张道:中邪了中邪了!我这个月接连发生了一些怪事,有好几次一清醒就发现自己已经坐车到了外地,不知咋回事?只好花钱又坐车回来。

学生很感兴趣,又很疑惑,教师解释此非“中邪”而是复杂部分性发作的一种表现形式,为乘车坐船外出远行。有学生立刻问:老师,他坐车交钱了没有?表扬这个问题问得好,让同学们猜猜看,最后同学发现“发作后不能记忆发作过程”而得到答案。

2.3.5 癫痫持续状态

让学生说出并多媒体展示概念

说出诱发因素使学生懂得如何预防,通过链接提问:癫痫持续状态为什么会危及生命,导出其常见并发症。

设计意图:播放录像等同于把学生带到发作现场,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讨论来归纳结论,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对各类型发作的表现有了深刻的印象。并借助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和判断病变部位。适时列举生活实例,弘扬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的思想,利于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稳定性和效能性。

3、阶段小结,导出新知:

让学生总结出癫痫的临床特点,然后讨论回答2个问题:

问1 病例1女子最可能属哪种类型癫痫?(大发作,恢复期时间较长,其脸俯于枕上导致口鼻阻塞窒息而死)

问2 病例2司机是怎样造成车祸的?(很可能是大发作强直期脚踩油门)

教师进一步解释归纳,并指出,要确诊仍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如脑电图(作为了解内容,多媒体展示);血尿粪和脑脊液检查(着重于查找病因);头颅CT、 MRI检查。

4、类比深化

4.1诊断

诊断依据 师生问答后板书:病史+脑电图

问:诊断和分型的主要依据?(目睹发作现场)

教师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诊断思维:是否癫痫癫痫类型继发原发病因诊断

4.2鉴别诊断

晕厥 列举低血糖晕厥、低血压晕厥的表现,提出:失神小发作须与之鉴别,让学生找出鉴别点。

高热惊厥 教师阐述

癔病 播放癔病发作录像,让学生“找茬”,总结两者的不同点,通过图表直观展示。

设计意图:与生活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利用学生喜欢的游戏“找茬”来发现鉴别点,充分展示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其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教师指出:癫痫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我们作为医生,有责任去帮助他们解除疾病的痛苦,怎么治疗?这是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

5、知识延伸,现场体验

5.1先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5.1.1在社区遇到癫痫发作,你该如何处理?

5.1.2在医院病房内,癫痫持续状态该怎样用药?

5.2然后进行模拟现场处理表演:

5.2.1让一位学生扮演病人,一位学生扮演医生,表演在社区癫痫发作时的处理经过;师生共同讨论、点评,总结后用多媒体展示;展示治疗的步骤,根据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提出心理和社会治疗的重要性,让学生说出治疗方法;简述病因治疗,强调继发性癫痫病因治疗是关键;展示常用抗癫痫药物,强调用药适应症和注意事项;

5.2.2分组讨论怎样开出癫痫持续状态病人的医嘱,然后让两位学生分别在黑板上板书本组结论。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采用情景教学方法设置场景,让学生在体验中轻松学习,锻炼其临床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通过提问了解到学生药物学基础知识欠缺,展示重点内容加强对比记忆;

6、小结巩固

课程上到这,同学们对癫痫的认识有多少呢?请两位同学说说,然后教师点评概括。

课堂练习:适时、适量、适合难度的练习给予学生学习的成功体验,同时可检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卢鹏、张开平. 《内科学》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2012.

篇7

[关键词]高职;顶岗实习;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11 ― 0163 ― 02

[收稿日期]2014 ― 10 ― 23

[作者简介]高亮亮(1984―),女(锡伯族),辽宁凤城人。助教,研究方向:高校学生管理。

一、概念界定

顶岗实习由来以久,但是现代意义上的顶岗实习是从2000年以后得到广泛研究,我们所说的顶岗实习是《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2+1”教育模式,即在校学习两年,第三年到专业相应对口的企业,带薪实习6个月以上,然后由学校统一推荐就业。然而顶岗实习,在现实操作中为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带来很大难题,如何选择一种合适、高效的管理模式,如何有效实施顶岗实习管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一)研究历史

有关顶岗实习的研究从1975年开始,四平师范学院的老师在《为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做贡献――数学系“顶岗”实习调查报告》中详细在阐述了该院学生在在伊通县如何“顶岗”实习,从文章标题可以看出顶岗实习在当时还是一个创新,顶岗实习还在摸索中进行。在1975至1989年间,有关“顶岗实习”的文献30篇,“顶岗实习”被称作“校外实习”、“模拟实习”、“代职顶岗实习”、“校外实习”、“生产实习”,研究内容多以顶岗实习模式探索,与传统各行各业的实习的区别研究为主。从1990年开始,师范院校关于顶岗实习的研究较多,分别探讨了师范专业顶岗实习的新途径与模式,顶岗实习中的问题与对策,顶岗实习与传统学科教学实习区别。与此同时,大中专院校教师关于顶岗实习的研究也正在展开,产学结合还是一个新鲜事物,较多的研究侧重于学生实习的改革。[2005135《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关于职业院校的“2+1”教育模式,由此关于大中专院校顶岗实习的研究逐渐增多,不同专业都在探讨顶岗实习模式,及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在各大院校大力实行顶岗实习的同时,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管理就成为一个不能逃避的问题,2007年开始,许多学者开始关注学生在校外顶岗实习的管理问题,同时也探讨了不同专业顶岗实习管理的问题、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研究、顶岗实习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等。

(二)研究现状

顶岗实习是产学研教育教学机制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表现途径之一,所以在对顶岗实习管理模式进行研究时首先应该对国内外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

1.国外相关研究

在查阅文献资料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国外并没有“顶岗实习”一词,但是与我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相似的教育教学模式,其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经验。

众所周知德国的职业教育在全世界处于领先位置,德国职业教育的“双元制” 管理模式比较有代表性。澳大利亚的TAFF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也有借鉴意义,这一模式是建立“学习―工作―再学习―再工作”的多循环终身教育模式。美国的社区学院与我国高职教育也很相似,社区学院学费较低,学制短,学习时间灵活;专业设对口;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对接,实用性较强;学院和社区企业联系密切,同时定期与企业一起举行研讨会,确保课程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上述国家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虽然有其各自的产生背景、存在条件与特点。

2.国内相关研究

对国内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研究可以追溯国内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进程,我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开始于20世纪50、60年代,80年代开始引进国外的先进教育经验进行职业教育改革,到2005年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确立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关于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研究是从2008年开始,分别探讨了旅游类、高职园艺技术、软件技术、酒店管理、自动化、艺术设计、药学等专业的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研究范围较为广泛。学者们分别提出了适合各自院校的管理模式,比如“三层四共” 顶岗实习管理模式、“三点一线” 顶岗实习管理模式、“四体五段”顶岗实习管理模式、分散形顶岗实习管理模式、“校企联动,双师双籍”顶岗实习管理模式,“2+1”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等。

三、研究成果

顶岗实习管理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以管理为主的目标实现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院校都在寻找一个适合的模式,在文献查阅过程中,虽然每个院校的模式都不完全相同,但大体上可以分以下几类:

(一)根据学生顶岗实习地点,顶岗实习管理模式可以分为集中管理模式和分散管理模式。

赵节昌在《构建分散型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探究》中针对分散形顶岗实习的特点他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模式,首先,考察实习基地,校企共谋实习之策;其次,建立学院-系部二级实习管理保障体系;再次,探索科学的管理办法:开好实习动员会,建立网络管理平台,做好每月一次的常规检查;第四,建立考核新模式。王秀静,冯美宇在《分散型顶岗实习信息化管理模式研究―基于“双主体、三层次、多元化”的管理平台设计》中建立了以学校、企业为主体,建立信息、实习指导和拓展训练三层递进的信息化管理平台,顶岗实习岗位的“网络化”选择、制度的“规范化”执行、质量的“标准化”监控、成果的“资源化”共享、考核的“过程化”的顶岗实习管理模式。

甄铁丽在《高职学生集中型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研究和探索》中提出成立企业专班,加强学生思想教育,校企合作共同探讨双向管理学生的集中型顶岗实习管理模式。

(二)根据顶岗实习管理主体,可分为双主体管理模式和三主体管理模式

李忠华在《“双主体”模式下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创新研究》中认为,“双主体”模式,是指“校企双主体”合作办学,通过学校与企业的真实合作,将企业的各种需求和用人标准引入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通过各种形式的工学结合的方式,由专业教师与技术专家或能工巧匠、学院与企业,共同完成课程标准,制定实训基地建设、学生顶岗实习、专业人才培养等工作,从而使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的需求紧密结合,使培养的人才更好地适应行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王晶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分层次多方位”顶岗实习管理模式探索》提出了“分层次多方位”的双主体管理模式,其中“多方位”是指校企共建、校企共育、校企共管、校企共评,即实习开始前与企业共同制定实习管理制度和实习方案,实习过程中与企业共同对学生进行培养与管理,实习结束后与企业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与评价的校企合作管理模式。王娟在《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校企双主体”管理模式探讨》中提出的“校企双主体管理”是指学校与企业通过建立有效的实习机制,共同担任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主体,发挥学校和企业顶岗实习“双主体”的作用,相互配合共同管理顶岗实习学生。胡克伟等提出了“校企联动,双师双籍”管理模式,其含义是指在学校与企业深层次合作的前提下,通过建立有效机制,在共建实训基地的基础上,由学校的职业导师和企业的职业导师相互配合共同管理顶岗实习学生。

蔡凤,李铁军在《“政府参与,三方共管”的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探索》中提出政府、学校、企业共同负责顶岗实习的具体组织、管理和实施,形成企业、学校、管委会三方共管的管理体系。孙标在《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探索》中提出学校是学生顶岗实习的组织者,企业是学生顶岗实习的实施者,政府是学生顶岗实习的保障者的三主体的管理模式。

(三)其它模式

1“四体五段”

王亚明提出“四体五段”顶岗实习管理模式,其含义是根据系统工程理论,将顶岗实习管理的组织机构看作一个系统,而在这个整体中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即学校、企业、实习指导教师和学生。“五段”是动员培训、组建机构、确定目标、编制工作计划、考核评价。

2“周报、月查、季巡”

基于不同的管理媒介,程远东、范仲勇都分别提出了“周报、月查、季巡”的顶岗实习管理模式。所谓“周报、月查、季巡”就是学生在单位顶岗实习中,至少每周必须上报一次实习情况;各班辅导员每月填写检查信息汇总表,同时将实习中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建议及时上报系;学院教务处不定期检查执行情况,并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整改及解决。

3“1113”顶岗实习管理模式

陈显刚等在《实施“点对面订单式”教育 创新“1113”顶岗实习管理模式》中提出了“1113”顶岗实习管理模式,“1”分别是建立一个技术咨询中心,一个专门实施顶岗实习的管理部门,建立一个“准员工”考核档案;“3”是三个顶岗实习阶段,集中培训、分组工作、考核答辩阶段。

综上所述,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研究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校企共管是所有顶岗实习管理模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 现代的通讯工具成为顶岗实习管理中必备的媒介。

3. “双导师”考核是顶岗实习考核必用的方式

4. 学者们提出的顶岗实习管理模式都具较强的理论基础

四、存在问题

近些年来,国内学者关于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且一些管理模式已经在一些高校中运行,但是仍存在一定问题:

1. 现阶段研究大多从教学管理角度进行研究,较少从学生管理角度研究,忽视了辅导员在学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2. 缺少对学生个体的关注。多以实习整体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对象并提出对策,更多的学者从宏观上强调如何管理顶岗实习过程,却很关注管理对象的问题。

3. 理论性较强。实地调查数据较少,多数学者是在整理文献的基础上提出理论。

4. 对管理模式实施后效果较少关注。学者们更多的在提出理论,但是理论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的细节问题及实施后的效果关注较少。

五、对策

在现有研究中还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对学生个体关注较少,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更多从学生的主体需要出发,探索出适合学生发展,便于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的顶岗实习管理模式。另外,对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研究理论性较强,缺少实地调研,任课教师与辅导员应同时进行实地调研,只有到了学生实习环境才能发现问题及其存在的原因。第三,发挥辅导员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辅导员是学生大学期间最亲密的老师,所以不仅是一个学生管理人员,更是最了解学生的知心人,因此在今后的管理模式研究中应该更多的挖掘辅导员的作用。

从现有关于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研究成果来看,前人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作了分析、探讨和研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顶岗实习中问题,使我们大致了解了研究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意义及部分影响因素。

〔参 考 文 献〕

〔1〕赵节昌. 构建分散型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探究〔J〕. 继续教育研究,2010,(10):173.

篇8

【关键词】高职校际协作学习 信息技术 教育

【课题项目】本文为云南省教育研究学术工作站“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特色研究”在站成果。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058-01

校际协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网络学习类型,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西方信息化发达国家。该模式是通过将不同地区、学校学生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在教师指导下,借助计算机网络开展的协作学习活动。为顺应现代教育潮流,缩小与发达国家ICT教育应用领域差距,我国教育部于2002年领导实施了“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研究项目。[1]本文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探究、揭示高职校际协作学习在我国的理解及应用推广。

一、理解校际协作学习

校际协作学习模式(Collaborative Learning)是源于欧美,借助于网络信息技术实施的不同区域学校间主题性学习活动范式集合,其旨在关注学生学习差异性,加深对知识认识及理解的学习。协作学习的构成要素一般包括学习者、辅导教师、共同目标和协作学习环境。

二、高职校际协作学习的特征

(一)异质分组

由于校际协作学习是达成共同学习目标,而开展的协作学习。那么,其必然要求学习小组成员在性别、学业能力及其他方面存在差异。[2]这样才能帮助所有学习者得到发展,实现教育的公平和均衡发展。

(二)分工协作

为了保障主题性学习活动目标的顺利达成,实现小组学习成员的共同发展进步,必须要建立小组行为准则。小组成员间既要分工明确,又需互相沟通、协作,在某些事情上更要做到互相帮助,以显示整体性效能。

(三)资源共享

信息资源是支配校际协作学习发挥重要作用的关键,协作学习中系统流及协作学习效果的达成有赖于学习资源的共享。而且基于网络平台的协作学习模式,亦可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搜索到各种教育教辅及学习资料,极大地满足求学者需求。

(四)跨越课程

校际协作学习活动早已跳出单一学科的局限,乃以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其主要的课程活动类型。其超越地域、文化、学科,以多元化文化为基础,借助不同地区、环境、经验等背景和经验来开展活动。

三、校际协作学习应用实践

校际间协作学习模式不仅利于教育资源的流动与共享,而且有助于教育的均衡发展。当前校际协作共同体的典型实践有好多,如新教育实践,杜郎口・中国名校共同体和新基础教育的“大学――中小学”合作关系。[3]在此,笔者以新基础教育为例简述校际协作学习模式。

“新基础教育”由叶澜教授最早提出,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于2004年率先引入、推动实施。截止2007年,闵行区参与“新基础教育”项目的学校达到66所中小学,并形成了多层多维互动、以区域为单位开展基础教育的良好生态。在此校际协作学习模式中,追求的是“教学的正确内容”,它有明确的理论共识,专业化的支持力量,改变着共同体内成员的学习方式。

四、高职校际协作学习应用中的问题

(一)缺乏有效的校际合作学习设计

美国远程教育领域的学者Judi Harris对校际协作学习模式的阶段划分为三个,分别为交流与分享层次、信息搜集与加工层次和问题解决层次。而我国大多数学校的协作学习仅停留在前两个层次。没有通过第三层次有效性地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未能充分实现教育信息资源的联动

校际协作学习的优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信息资源的互动、交流。随着数字媒体时代的来临,各种各样的技术工具为我们协作学习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便利性条件。[4]校际协作的师生借助相应工具软件可以交流各自的教与学的经验、习题材料等。我国许多高职校际协作学习未能充分利用各种技术工具实现校际协作学习的相互扶持。

(三)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强

协作学习模式本质上讲依然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因此,学习者的自主利用网络资源学习的能力对于协作学习的效果影响巨大。由于学生身心不成熟,正处于发展阶段,爱玩、自控力差某种程度上会降低该模式的成效。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是当前教师值得关注的问题。

五、思考与建设

(一)提升高职校际协作学习教学设计

根据Judith Harris的校际协作学习模式层次划分,对于三个层次中的每一个都应该由教材出发,利用校际间的差异,作为交流、共享、探索的主题研究源,在高职学习过程中制定出时间、任务、目标和成果,且越多越好。[5]

(二)广泛应用各种信息技术工具

各种信息技术交互工具在数字信息时代层出不穷,在校际协作学习中要充分应用以辅助学习者的学习,如利用MOOC、网络学习社区、QQ、微信等建立校际协作学习平台。唯此,既可以方便高职校际协作的教师各自交流教案和经验,也方便学生间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

(三)高职校际协作学习评价多元化

协作学习活动开展的成效如何,最终由评价来检验。当前高职教育领域无论是校际协作学习还是一般的学习模式的评价方式都极其单一,通常仍是纸笔测验为主。全面科学的评价是校际协作学习活动开展的内在动力。校际协作学习的评价方式应该尽可能的多元化,至少应遵循如下评价要点:设计年要通过所学内容明确评价的性质、手段,区分评价的对象为个体还是团队,宜采用关注学习过程的动态评价模式。

参考文献:

[1]郑兰琴.协作学习系统信息流时空特征的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5).

[2]朱继宏.浅谈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J].辽宁师专学报.2013(9).

[3]冯晓英,陈丽,张伟远.校际协作学习项目设计模式研究[J].基础教育.2008(1).

篇9

【关键词】中职学校;分层教学;现状;教学方式;人才培养

中职学校培养的人才应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技术和技能,能够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学会操作新设备,适应社会发展。随着中职学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如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如何开阔学生视野、开发智力,如何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如何使学生掌握一门专业知识,形成职业技能是摆在中职学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1中职学校教学现状

1.1教育理念落后。

教育理念决定了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发展方向,对教学质量起到关键性作用。虽然说中职学校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借鉴新兴教学方法,但传统知识结构、教学模式理念、教学效果评价观念都影响了中职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许多新兴教学方法难以得到落实。

1.2实训教学资源少。

中职学校教育的鲜明特色是职业教育,因此,实训教学很重要,其关系到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而许多中职学校的实训教学资源是企业淘汰的设备,落后的设备影响到学生学习新技能。实训教学资源少导致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少,多数情况下只能观看教师的演示,实训教学质量低。比如说,在护理专业的教学上,实训课程对于学生护理实践技能的培养至关重要,而学校实训资源少导致学生上手操作的机会少,经常只能观摩教师的演示,护理技能难以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

1.3学生学习积极性低。

中职学生年龄多在14-18岁之间,心智尚不成熟,不了解自己今后的职业方向,不清楚学的东西对自己今后发展的积极作用,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学习积极性低,导致教师无法开展多元化教学活动,教学质量低。学校按照高职或是本科教育的医学教学模式进行护理教学,没有体现护理教学的特色,也没能体现出中职的职业教育特点,学生学习积极性低,教学质量低。在中职卫校护理专业教学现状的调查中发现:仅有10%左右的学生对将来的就业成竹在胸,有一半左右的学生认为可以努力就业,30%的学生对成功就业不抱任何希望。护理专业学生的知识面窄,自信心不足,无法深入分析问题,而对就业成竹在胸的学生多是在在校期间获得了护士执业资格证,对未来就业有明确方向。护理专业的学生鉴于医院单位编制的原因,多选择去私人诊所工作。护理专业的学生多为女生,且文化素质较低,自信心不足,大多数学生对未来就业没有明确而具体的方向,护理技能低,学习积极性不足。

2分层教学的类型

分层教学是贯彻落实因材施教理念的重要教学方法,它根据学生知识结构、能力水平、潜力倾向和个体差异性进行分类组队,从高到低划分成不同的层次,然后再分别组织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充分结合本层次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兴趣爱好等特点,实现因材施教,促进人才培养。在中职教育上,分层教学法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定向培养目标分层,另一种是专业内分层目标教学。

定向培养目标分层教学是学校根据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和学生的毕业去向开展分层分班教学,是校企合作教学的一种具体教学方式。在护理专业的教学上,应用定向培养目标分层教学的具体做法是:学校与医院、社区护理机构等卫生服务机构达成共识后以合同形式签订定向培养目标,明确双方的权利和责任。学校根据卫生机构的岗位要求让学生自主报名,进行摸底考试,掌握学生的能力水平、知识结构等,然后将这些学生分成不同的班级,学校和卫生机构共同制定这些班级的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考核体系等。定向培养目标分层教学有助于学生提高职业技能,认清自己发展的方向,进行针对化教学,促进学生就业。

专业内分层目标教学就是从学生的能力水平出发,进行摸底考试和前期调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等级,并组成班级,合理安排各个班级的教学目标,开展阶段性考察,分类考核。在基础知识学完之后,让学生选学不同的模块,培养其自学能力。比如说,在护理专业上,可以分成国际护理、社区护理、保健护理、康复护理等模块,让学生自由选择。另外,当今保险行业的护理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学校可根据护理专业的就业方向为学生开展针对性护理教学,提高学生某一方面的专业素质,培养精细人才,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

3提高中职学校分层教学质量的措施

随着大学教育的大众化、平民化,中职学校教育内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今天的中职教育不再是以前的选拔、淘汰教育,而是成才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成才,为社会各行各业提供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促进学生顺利就业。而中职学校的学生状况是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文化水平差异大、个性化强,加上就业渠道和方式的多元化,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一现实要求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中职学生面临的社会现实,落实“以人为本”价值取向,遵循因材施教教学理念,开展分层教学,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智力开发、潜能挖掘、综合素质培养,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找寻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发展自我、突破自我,实现全面健康发展。

3.1确立分层教学的指导思想。

分层教学主要是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性格特点、学习需求进行分层,给学生提供不同的教育机会,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在教学活动中灌输“天生我材必有用”思想,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使所有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学会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和智力,在多元智力理论指导下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师要树立“人人成才”教学思想,要做到一个都不能少,教学活动中主动给能力低的学生进行课外辅导,发现其学习方法中的问题,指导其找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达到事半功倍效果。

3.2解放思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优质教师是分层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中职学校教师的观念和思想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新时期里必须解放思想,统一观念,打消畏难情绪,积极探讨本校本专业学生的分层教学方法。

首先,推进绩效改革,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激发教师的学习主动性,在教师队伍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使教师主动吸收知识,提高自身知识素养,借鉴国内外成功的教学经验,为学生开展多元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中职学校的教师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年轻教师,这类教师社会经验少,多是从高校毕业之后就直接到学校任教了,虽然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但实际操作能力、技能水平不高,虽然说他们有热情、有理想,但因怕出错而畏畏缩缩,使得教学活动开展得不彻底,影响了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另一类是企业的技术人才,这类教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由于理论知识不多,教学时以经验性教学为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但不利于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中职学校则应根据这两类教师的特点开展个性化业务培训,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积极探索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在专业内部开展轮岗教学活动,使一个专业的教师在合作基础上实现优势互补,在开展丰富教学活动的同时促进自身发展。另外,中职学校还要学会利用校企合作的资源,派遣教师到相关岗位上实习,提高技能水平,了解社会的人才需求,接触新知识、新技术,分析市场发展趋势,促进分层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提高教学质量。

3.3改进分层教学方法,形成灵活的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由教育目标、教学计划、教育对象、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质量评价体系等内容组成。中职学校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一员,其教学以就业为导向,考虑到学生的当前就业和今后的发展,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社会适应力的培养。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新兴人才培养方式,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大多中职学校的分层教学尚处于摸索时期,学生不了解其积极作用,企业招聘时也很少考虑学校的分层教学和学生顶岗实习情况,种种情况导致教师开展分层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低。市场经济的发展决定各行各业需要的是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因此,改进分层教学方法、形成灵活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当今时代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通过良好的分层教学让学生获得该层次的进呢过知识,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方式结合起来,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3.4评价分层。

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评价内容和原则也要有所不同。在专业内分层目标教学上,若是将学生分成A、B、C三个等级(A-B-C层级的学生能力自高向低排列),在C层级学生评价上,教师应更多的看到学生的进步,经常表扬学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A层级的学生可以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促进学生争优创先,在竞争中实现个性化发展。B层级的学生可以采用激励评价,提示不足,指示方向,促使其积极向A层级学生靠近。

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职学校必须根据市场发展趋势制定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解放思想,树立科学教学理念,探索新教学模式和方法,积极探索分层教学的新道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实现人人成才目标。

参考文献

[1]时新宇.浅谈分层教学在中职教育中的应用[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26(1):126.

[2]宋成利.浅谈中等职业学校的分层教学[J].管理学家,2010(8):202.

[3]杨立兴.分层教学在中职教育中的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24):31-32.

篇10

护理学研究试题

课程代码:03008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每个伦理审查委员会都应包括至少几名具有不同文化、经济、教育、性别和种族背景等的成员?

A.3

B.5

C.7

D.9

2.利用已有的理论对各研究变量或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说明的是

A.理论框架

B.概念框架

C.理论模式

D.概念模式

3.类实验性研究中必须具备的设计要素是

A.干预

B.盲法

C.随机化

D.设对照组

4.护理研究论文的正文常包括

A.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和讨论

B.关键词、前言、材料与方法和讨论

C.摘要、关键词、结果和讨论

D.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和参考文献

5.“吸烟会增加肺癌的发生率”这一假设是

A.有方向性假设

B.无方向性假设

C.无效假设

D.有效假设

6.特种文献又称为

A.基本文献信息资源

B.非书非刊资料

C.连续出版物

D.声像资料

7.载体是文献的

A.信息

B.外部形态

C.联系物

D.实质内容

8.在MEDLINE光盘数据库中常用的“AD”字段代表的含义是

A.原文出处

B.评论

C.文摘

D.著者地址

9.某护士欲调查社区里长期卧床的老人的营养状况变化情况。她先对社区里长期卧床的老人进行营养状况的第一次测评,然后每隔三个月使用同样的测评工具重复测评一次,这样持续进行一年的追踪。此护士的科研设计属于

A.质性研究

B.实验性研究

C.前瞻性研究

D.类实验性研究

10.某研究者欲调查北京市养老机构内护工的护理工作满意度,由于受研究时间和经费的限制,他拟从15所北京市的养老机构中随机抽取5所机构,然后对这5所机构内的符合研究对象入选标准的护工进行问卷调查。此研究者使用的抽样方法是

A.整群抽样

B.分层抽样

C.系统抽样

D.单纯随机抽样

11.某护士欲研究两种不同的口腔护理液A、B液对于ICU呼吸机插管患者的口腔内细菌的影响效果。她将符合入选条件的ICU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使用A液进行口腔护理,一组使用B液进行口腔护理。口腔护理后对口腔内细菌进行分析比较。这个研究设计中所选用的对照方法是

A.配对对照

B.组间对照

C.自身对照

D.混合对照

12.某护士在进行一项问卷调查的过程中,发现问卷的回收率非常低,仅达到65%。此时产生的偏倚属于

A.混杂性偏倚

B.信息性偏倚

C.选择性偏倚

D.诊断性偏倚

13.关于问卷调查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研究者通过书面形式直接从研究对象处获取研究资料的方法

B.研究者将希望获取的资料以书面形式写出,分发给研究对象,研究者通过言语和文字向研究对象收集资料

C.是调查研究中较少选用的方法

D.常用的问卷有公认的量表和研究者自行设计的问卷

14.对于国外量表的使用,检测翻译并回译量表的信效度系数均应大于

A.0.4

B.0.5

C.0.6

D.0.7

15.护士李梅正在进行一个课题研究,需要通过单面透视玻璃观察房间内共济失调儿童的运动行为。此时李梅的角色是

A.局外观察者

B.完全参与者

C.参与性观察者

D.观察性参考者

16.关于生物医学测量法,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所获得的结果客观、精确

B.适用于收集研究对象的心理方面的资料

C.适用于收集研究对象的社会方面的资料

D.可通过查阅有关记录和档案而获得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

17.下列可以反映研究工具与其所依据的理论或概念框架相结合程度的效度类型是

A.内容效度

B.结构效度

C.同时效度

D.预测效度

18.比较急诊科护士与老年科护士焦虑自评量表得分情况有无差异,应选择的统计学分析方法是

A.秩和检验

B.t检验

C.χ2检验

D.方差分析

19.若用统计图表示某学院教师职称构成情况,应选择的统计图是

A.线图

B.条图

C.圆图

D.直方图

20.关于护理综述的分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按照时间划分,如回顾性综述、前瞻性综述

B.按照内容划分,如成就性综述、归纳性综述

C.按照是否参考作者意见划分,如评论性综述、现状性综述

D.按照写作的目的划分,如动态综述、争鸣性综述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1.护理研究应遵循的公正原则是指研究对象有

A.隐私权

B.免于伤害权

C.自主决定权

D.充分认知的权利

E.公平治疗的权利

22.文献检索的常用法分为

A.顺查法

B.倒查法

C.抽查法

D.循环法

E.追溯法

23.下面属于分类变量的是

A.身高

B.性别

C.体重

D.职业

E.血压

24.在数据收集完成后要进行数据处理,数据处理过程主要包括

A.数据录入

B.数据编辑

C.数据编码

D.资料分析

E.统计推断

25.按编著方式不同文献检索工具类型可分为

A.目录

B.题录

C.索引

D.文摘

E.期刊

26.利用《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查找有关“股骨颈骨折的护理”方面的文献,该课的主题词和副主题词是

A.股骨颈骨折

B.股骨颈

C.骨折

D.护理

E.股骨

27.下列有关预试验的描述正确的有

A.预试验的样本量可以是设计的总样本量的10%-20%

B.是在正式开始研究工作前进行的小规模试验

C.通过预试验可以与被研究对象建立信任关系

D.在预试验中可以对研究工具进行初步试用

E.通过预试验可以熟悉研究条件

28.下面有关实验性研究中设立对照的描述正确的有

A.设立对照时只需要设定一个对照组

B.设立对照可以减少受试者的主观偏倚

C.通过设立对照可以突出干预措施的效应

D.设立对照是为了排除研究中的干扰因素

E.常用的对照方法有自身对照、组间对照和配对对照

29.下列对于盲法特点的陈述正确的是

A.盲法包括单盲和双盲

B.盲法仅是针对受试者而设计的

C.仅在指标观测和数据收集阶段实施盲法

D.盲法可以减少来自于受试者主观因素所致的偏倚

E.盲法中资料收集者一定知道研究对象是否处于干预组

30.关于Likert量表的描述正确的有

A.是最常用的评定量表

B.由一组句子组成,测量人们对某一主题的看法

C.呈现按程度轻重排列的评定标准

D.一般由40-50个项目组成

E.答案一般为5个类别,表示赞同的程度或行为出现的频率

31.观察法在使用过程中的缺点有

A.很难用于不易被测量的情形

B.获取的资料不够深入

C.容易涉及伦理问题

D.结果的主观性强

E.花费时间较长

32.下列对绘制统计图的正确要求是

A.图号、图题应写在图的上方

B.图号、图题应写在图的下方

C.应附有图例说明

D.绘制的图形应符合资料的性质

E.根据资料类型和分析目的选择不同类型的图形

33.下列关于护理研究论文创新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指前人没有做过或发表过的新内容

B.指论文的理论水平、实践水平和学术见解是否达到或超过国内、国际先进水平

C.科学研究中不允许重复或模仿他人的工作、验证他人的创造性劳动成果

D.创新性反映了论文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地位

E.可以体现在对既定说法的纠正、补充或对空白的填补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34.选题

35.数值变量

36.研究设计

37.访谈法

38.变异

39.护理经验论文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0.简述根据性质和程度所进行的研究中的风险分类。

41.简述医学文献的阅读要领。

42.简述重测信度的概念及测评时的注意事项。

43.简述护理综述论文的特征。

五、应用题(本大题共1小题,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