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信息化的现状范文
时间:2023-12-29 17:54: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物流信息化的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化建设对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物流行业的更是以信息化建设为基础的,物流信息化水平决定着物流企业发展的水平,对行业和企业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因此,研究物流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对物流信息化发展提出建议具有极大的意义。
一、物流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分析
在信息化深化发展的今天,国家对物流行业信息化建设很重视,并通过加大投入的方式,支持物流行业的信息化建设,目前,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得到明显提升,有很多企业以物流信息建设为重心,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另外,很多企业也把构建信息平台作为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重点内容,积极利用一些新兴的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说,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物流行业信息化建设已经普遍受到关注。但不能说我国的物流行业信息化建设水平很高,据调查表明,虽然有五六成的企业进行了信息化投资,但有很多企业信息化投资率不高,有的甚至不足1%,即使是信息化建设投资率率大的企业,投资率也不过10%,因此,虽然我国物流行业,信息化建设已经收到重视,但投资率不高依然是客观存在的问题,这就影响企业资源的有效配置,影响物流行业,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深化发展。这里从两方面着手分析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一)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我国物流行业在信息化发展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信息化建设明显落后于日美等发达国家。近年来,虽然我国物流行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与日美等发达国家相比,物流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还是很低的,最明显地表现在,物流行业信息化建设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信息化建设力度不足,影响到物流信息的有效沟通,影响到企业的深化发展,在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背景下,这制约了物流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第二、有些企业信息系统使用情况不佳。现在,基本上所用的物流企业为了业务发展的需要,都购买了物流信息系统,但有很多企业信息系统的使用情况不佳。这主要是因为,物流业务和流程具有很强的个性化发展特点,每个物流企业的物流流程基本都不一样,而物流信息系统的设置具有统一性的特点,很多企业在购买信息系统之后,发现与自己的物流流程不符合,使用不方便,因此,导致信息使用系统不理想。
(二)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发展的现状
物流企业主要依赖物流公共服务平台进行商业活动,这种公共服务平台的载体是物流信息平台,因此,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也决定着物流信息化服务的水平和质量。物流信息平台是指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区域内的物流活动进行相关数据管理的通用信息交换平台,这是物流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支撑物流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平台。目前,我国物流信息平台的种类丰富,既有区域平台,还有为港口、园区等提供服务的物流信息平台,平台的建设极大地满足物流企业发展的需要。虽然我国的物流信息平台发展迅速,但在发展中还是有一定的问题和不足的,具体表现为:第一,现在我国物流信息平台运营主体主要有政府和企业两种模式,这两种模式在信息平台建设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以政府为主的模式,虽然物流信息平台的公益性特点较强,但由于政府负责,后期资金投入得不到有效保证,同时对市场也很难准确把握。而以企业模式建设的信息平台,虽然能够积极对市场动向进行把握,但其对信息平台的资源整合能力不强,系统规划缺乏相应的人才和资金投入,平台建设方面也存在较大的问题。第二,物流信息平台的盈利能力不强。现在,物流信息平台缺乏良好的商业运营模式,缺乏完善的市场调查和雄厚的资金支持,导致盈利能力不足,这样,平台的发展就受到很大的影响,难以为物流行业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三)物流信息人才紧缺
现代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需要的懂得信息技术的物流复合型人才,虽然,现在大多数专业学校都开设的有物流专业,也向社会输入了大量的物流人才,这些人才也掌握了物流专业的基础知识,但缺乏现代信息技术的处理能力,缺乏技术上和商业模式下的运营能力,缺乏岗位适应和创新能力,学校所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行业的现实发展需要,人才的缺失也是制约物流行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原因。
二、物流信息化发展对策
(一)加大资金投入进行物流信息化建设
物流信息化建设需要行业和社会各方面积极努力,多方筹措资金,加大资金投入,这是物流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目前,影响物流行业信息化发展的主要是资金投入不足问题,如果社会和企业能够共同努力解决了这个问题,就能有效解决物流行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供需矛盾的问题,推动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二)定制开发物流信息系统
物流企业的业务和流程具有个性化的特点,要保证信息系统的有效应用,有效实现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作为企业本身就需要积极与信息开发公司进行沟通、不断磋商,把自己的业务特点和流程特点与信息开放公司交流,这样,开发公司才能根据企业的现实需要开发出个性化的信息系统,满足企业的现实需要,只有实现信息系统的定制开发,信息系统才能在物流企业中得到最广泛的应用。
(三)各方努力做好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
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是物流行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途径,因此,各方要共同努力做好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建设。作为国家,要重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在信息服务平台建成之后,要对其进行持久的关注,加大资金投入,充分了解市场动向,完善服务平台的质量,提高其公益价值。政府也需要组织大量优秀的专业人士,进行服务平台的开发,不断完善服务平台的服务功能,提高其服务质量。作为企业,也要认识到,开发信息平台对企业盈利的重要性,加大资金投入,对服务平台的系统进行合理规划,加大资源整合力度,通过不断实践,提高平台的服务质量。
(四)各方努力加大物流专业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要能够与行业发展挂钩,努力培养出能够满足现代物流行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这对于解决物流行业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具有积极地意义。作为企业,也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对现有的物流行业上岗人员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活动,通过培训提高在岗人员的物流信息化处理水平,企业也可以从相关信息业的从业人员中选拔人才,对其进行物流专业知识培训,使其能够尽快上岗,以促进现代物流的发展。作为国家要充分认识到物流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能够积极组织专家制定出统一的物流专业评估标准,规定物流专业学生考核的核心课程,把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纳入其中,以此方式督促各级学校能够用最前沿的知识培养学生,使学生在就业后就能满足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
(五)物流行业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物流信息技术
现在,我国物流行业信息化建设水平低于世界先进国家,因此,我国的物流行业在全球化背景下,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就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物流信息技术。这些技术包括的内容涉及到多方面: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条码技术、无线射频技术、GIS技术、GPS技术、EDI技术、QP技术等等,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企业对物流管理的水平,完善物流信息交易平台,积极构建联合的电子商务平台,有效促进我国物流行业信息化发展。
另外,作为企业也需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在企业内部实现智能化运输系统建设,积极构建全国和区域性的物流信息平台,有效实现供需信息的交流。同时,要加强物流与电子商务的融合,建立一体化的物流信息系统,建立具有广泛兼容性的数据库,以此方式,在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实现企业效益的有效提升。
(六)政府努力改善物流信息化的基础环境
虽然,我国政府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物流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但我国物流信息化基础环境不是很理想,因此,政府部门不经要把物流信息化建设纳入规划,还必须做出更有利于推动物流行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决策,通过有效方式激发物流信息化的社会需要,通过这种方式,推动物流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水平,为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物流行业的飞速发展,离不开信息化的建设完善,我国物流行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很存在一定的不足,作为国家社会和物流企业本身,要积极努力解决物流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全球化背景下,引进国外先进单位物流信息技术手段,加大资金投入,加大现代物流人才培养等等,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我国物流行业信息化的深化发展,只有这样,我国物流企业才能在竞争激励的背景下,有效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才能有效与客户沟通,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企业的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白晨星.我国现代物流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0(06).
篇2
一、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概述
物流管理主要是指对物品从供应商到客户手中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其中包括仓储、配送、运输、流通加工、包装、信息处理等多方面内容。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则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确保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少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效益,这也是现代物流管理与传统的物流管理最主要的区别。
二、企业实现物流管理倌息化建设的意义
企业实现物流管理的信息化能够提高物流管理的水平,完善管理设施和技术,能使企业资源得到最合理的分配。信息化能将物流管理的各个环节结合在一起,形成一条完整的供应链,将物资流动过程中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进行整合再分配,从而使企业管理的效率更高,实现利润最大化。另外,物流管理实现信息化能充分利用数据等信息,提髙信息共享率,从而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最终提高各物流环节的工作效率,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能提升企业的服务水平,不断推动企业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三、我国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
由于物流在我国的起源较晚,管理水平也较低,虽然近几年我国不少企业巳经加强了对物流管理的重视度,但是在技术创新及人才培养方面仍然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尤其是在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我国现有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还较低。
1.物流管理的理念还比较落后
目前,我国有很多企业的物流管理还停留在传统的水平,即利用最基础的设施设备来开展物流活动,而且对物流管理的认识度也不够,认为物流管理只是简单地对仓储、运输等环节进行设计,而忽略了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另外,我国很多企业对物流的管理仍然采用的是自营模式,并且自身建设的物流体系还很不健全,从而导致我国很多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水平很低,严重阻碍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2.物流管理信息化技术较为落后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现代物流管理中出现了很多新型的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条码技术、GPS技术、GIS技术等各种技术的出现极大的推动了物流业的发展,提高了物流管理水平。但是,我国企业对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对这些技术给企业物流所带来的优势还认识不清。另外,考虑到成本等方面的问题,很多企业在信息技术开发方面的投资较少,甚至有的仍然在用最初始的物流管理方法,从而导致作业效率较低,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为落后。
3.物流管理信息化人才缺乏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各行各业要想谋求长远发展,都必须大力招揽先进的人才,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培养他们对企业的责任感,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企业物流管理也不例夕卜,要想推动管理的信息化进程,首先要有相关方面的人才作为支撑,能为先进技术的应用提供稳定的环境。但是,我国目前所拥有的物流管理信息化人才较少,而且我国现有的关于物流管理的教育水平较低,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专业素质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从而导致我国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阻碍了物流业的发展。
四、提升企业物流管理倌息化建设水平的对策
要想提高我国物流管理的水平,就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加大对相关人才的培养。针对目前我国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所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改进:
1.转变对信息化建设的观念
要想提高我国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水平,首先需要提高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度,转变传统的管理思想,企业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给企业物流管理所带来的优势以及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企业内部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化建设平台,组建专门的管理团队,负责日常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另外,企业高层领导要不断更新观念,培养全体员工对信息化建设的意识,在全公司内形成良好的氛围,为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供积极的环境。
2.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技术
任何行业都是在先进技术的支撑下不断向前迈进的,我国企业要想实现信息化建设就必须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关注国内外发展现状,积极与先进的技术开发商合作,并重视相关技术在实际管理中的应用。另外,要加强企业自身开发技术的能力,从而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能紧随时代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加大对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力度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所以企业要加大对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养,提高企业员工的专业技能。先进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最主要的还是依靠人力,所以企业需要引进大量的人才来推动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企业要加强对员工的日常培训,给他们提供不断深造的机会,建立相应的奖励政策,对于对企业物流管理做出较大贡献的员工要给予一定的奖励,提升他们工作的积极性,还要提高对信息化人才的福利待遇,培养他们对企业的责任感和归属感,从而为企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另外,高校要加强对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转变培养方式,要注重教学内容与实际的结合,从而为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坚实的后备力量。
五、结论
实现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我国企业面临的十分重要的问题,需要引起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要求他们能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注重对相关人才的培养,从而促使我国企业的物流管理不断向前迈进,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篇3
内容摘要:当前全球新的物联网应用环境提高了物流信息化的复杂性,对物流信息采集、互联互通、智能应用存在着技术标准和投资成本、开放性和安全性、应用的部署和发展等多方面的挑战,对物流管理、信息化实施方案、信息化技术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需求。本文在物联网环境下,针对我国物流发展现状和任务,研究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对策。
关键词:物流 信息化 物联网 发展对策
问题提出
当前全球新的物联网应用环境提高了物流信息化的复杂性,对物流信息采集、互联互通、智能应用存在着技术标准和投资成本、开放性和安全性、应用的部署和发展等多方面的挑战,对物流管理、信息化实施方案、信息化技术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需求。
(一)当前物联网发展的情况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 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全球正面临着一次新的物流信息化革命。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 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等方式连接物体,按约定的协议,可以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通过计算机存储理解分析数据,进而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随着信息采集与智能计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的广泛应用,大规模发展物联网及相关产业的时机日趋成熟,欧美等发达国家将物联网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领域。美国将物联网技术列为在经济繁荣和国防安全两方面至关重要的技术,以物联网应用为核心的“智慧地球”计划得到了奥巴马政府的积极回应和支持;欧盟2009年6月制定并公布了涵盖标准化、研究项目、试点工程、管理机制和国际对话在内的物联网领域十四点行动计划。
(二)我国关于物联网的研究现状
我国早在十多年前就开始了物联网相关领域的研究,技术和标准与国际基本同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华为技术、中兴通讯等企业在物联网及相关领域进行了科研和产业化攻关,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形成了一定产业规模,并在国际标准制定中取得一定话语权。
智能交通、智能安防、智能物流、公共安全等领域的示范应用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省市已初步展开。随着传感器、软件、网络等关键技术快速发展,物联网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应用领域广泛拓展。但物流发展的滞后性与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之间的矛盾仍很突出。通过物流信息化建设可以提升物流效率,缩减物流成本(李俊韬,2009),因此不断提升我国物流信息化总体水平,推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伟凯等,2008)。物联网在为物流信息化建设提供新的方向和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邹生等,2010)。
目前国内外物流信息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在传统的互联网应用环境下,物流信息化技术的研究和信息化发展现状及趋势的研究。物联网将互联互通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很多的设备或物品都接入,这是一个泛化的接入,一个异构的接入,具有网络的高度自治化和协同。随着物联网的兴起,物流业信息化进入新的周期,在这个阶段,信息技术的单点应用将会整合成一个体系,以追求整体效应,从而带来物流信息化的变革,推动物流系统的自动化、可视化、可控化、智能化、系统化、网络化、电子化的发展。 因此在物联网环境下,针对我国物流发展现状和任务,研究物流业信息化发展策略具有重要、现实的社会意义。目前物联网环境下的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策略研究非常少,本文的研究课题具有一定创新性和先进性。
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现状
我国的物流业信息化建设,在政府层面积极推动物联网发展:《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 (2006-2020年)》和“新一代宽带移动无线通信网”重大专项中均将传感网列入重点研究领域。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物联网的调研,将从技术研发、标准 制定、推进市场应用、加强产业协作四个方面支持物联网发展。无锡市大力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国家传感信息中心)。
在物流企业层面,一些优秀的大型物流企业已经走到了信息化的前列 ,但是具有需求明确、系统先进的物流企业比例较低,在国外物流企业中普遍采用的计算机辅助决策等方面的应用,在国内的物流企业中可谓少之又少。很多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重点还主要集中在基础网络建设及应用软件系统建设的初级阶段,至于业务流程和操作的优化,如集中采购、集中库存及大型配送中心的计算机管理尚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从观念到设施还停留在传统运输和仓储的层面上。
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技术标准缺乏,创新体系不完善,应用领域不广、层次偏低,运营模式不成熟等(邬跃,2009;陈松等,2007)。对目前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现状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物流信息化建设总体上还处在初级阶段,特别是中小型物流企业仍处于信息技术应用的初级阶段。第二,绝大部分物流企业,特别是中小型物流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的重点还主要集中在基础网络建设及应用软件系统建设的初级阶段,供应链管理很少。由于信息化建设层次比较低,造成信息不畅、企业上下游之间的信息流没有打通,流通环节成本居高不下。第三,大部分物流企业在走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信息化之路,物流服务功能单一,信息化水平亟待提高。第四,我国物流企业的构成很复杂,各区域企业间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落后。
物联网环境下物流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新问题
物联网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全面互联的网络,其主要特征是通过射频识别、传感器等方式获取物理世界的各种信息,结合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网络进行信息的传送与交互,采用智能计算技术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提高对物质世界的感知能力,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现阶段,其应用主要为传感网。物联网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将引发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是信息产业领域未来竞争的制高点和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加快发展 物联网产业不仅是提升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发展创新型经济的战略选择,也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两化”融合、提升社会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抓手,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在物联网应用环境下对物流信息化发展策略的研究具有相当的复杂性。物联网促进物流信息化、智能化,对物流信息采集技术、物流信息的互联互通、信息的管理、 加工和应用都有新的需求,例如如何部署更加广泛、及时、准确的信息采集技术,如射频识别(RFID)、各类传感器、地理定位系统、视频采集系统等;如何把这些信息实现互联互通,既满足专用的要求,也能实现方便的开放和共享;信息如何管理、加工、应用,解决各种现实问题。这些问题都将对物流信息化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使得物联网环境下物流信息化发展策略的研究有较大的难度。
对目前物联网环境下物流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新问题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物联网技术标准缺乏统一。物联网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作包括对企业的各种资源建立一个规范统一的编码,而且信息的采集渠道和方式要规范、通畅、稳定,同时要研究对信息进行科学、合理、深入的加工处理流程方式。第二,现有系统不能适应基于物联网的供应链管理的需要。在物流环节中,物品通常都不是静止的, 而是处于运动的状态, 必须保持物品在运动状态, 甚至高速运动状态下都能随时实现对话,因而物联网环境下,对于信息的采集、协同和共享需要求有相应的系统资源支持。第三,物联网在体制上相互分割,缺乏资源共享。运输业、仓储业等各自为政、独自经营、相互间缺乏有效的协调。第四,商业模式仍处于初级阶段,成本较高,没有达到大规模应用规模,只有具备了规模, 才能使物品的智能发挥作用。第五,物联网信息安全和隐私问题严重。第六,传感器、芯片、关键设备制造、国内智能交通高端市场约2/3被国外企业占有。
物联网环境下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对策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快速推进,物联网技术与物流管理不断推陈出新的形势下,要加快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应该着重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强物联网发展政策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发展规划,起到物联网发展“指挥棒”的作用、引导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种美香,2010)。
第二,为了物联网环境下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应该加快制定我国物流企业物联网编码标准和数据共享交换等标准规范。
第三,结合物联网技术的新特点和新要求,加快各物流区域公共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进行横向整合,实现同类资源集约化,例如利用信息网络整合分散的货主和车辆并进行优化匹配、多式联运平台整合各种运输方式、物流枢纽和物流园区对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和有效管理等等,实现物流企业信息的畅通无阻,为中小型物流企业信息化提供统一的信息平台,提供物流中的标准化服务,如仓储、运输、货代、快递等,提高物流信息化的使用效率与效益。
第四,加快大型物流企业新型网络商务与信息化平台建设,通过装置在各类物体上的电子标签(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经过接口与无线网络相连, 按专业化类别进行物流流程的信息采集,给物体赋予智能, 实现人与物体的沟通和对话、以及物体与物体互相间的沟通和对话。信息系统深加工后使流程得以整合、优化,有效组织企业自身的物流资源,组合企业物流网络,形成有效的物流组织和网络体系,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如汽车供应链、家电供应链、服装供应链等的整体解决方案。
第五,大力发展物联网中间件技术,依托现有信息系统、充分整合相关各种信息资源,提高整体系统效率,避免重复建设。例如采取屏蔽不同读写器之间的协议,过滤标签数据等方法。
第六,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突破物联网关键核心技术,加快产业资源集聚,大力推广示范应用,促进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确保企业在新一轮技术和产业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结论
物联网的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在物联网环境下,对物流信息采集技术、物流信息的互联互通、信息的管理、 加工和应用都有新的需求。由于对于目前物联网产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必须高度重视物联网环境下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的战略规划,从国家战略规划层面对物流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标准规范、关键技术等做出明确的界定和规划。同时,在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化的推进策略上,应充分考虑基于具有我国自主产权的物联网设备和技术。本文研究分析了物联网环境下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遇到的新问题、新挑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未来的5年,应结合国家的十二五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物联网环境下物流信息化发展的技术路线,对其所涉及的传感、传输通信、数据处理等各相关领域的架构、标准、关键技术等给予明确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李俊韬.现代物流信息技术[M].兵器工业出版社,2009
2.邹生,何新华.物流信息化与物联网建设[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3.邬跃.我国物流信息化状况及启示[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2)
4.高伟凯,纪寿文.物流发展与城市竞争力提升之关系分析[J].城市问题,2008(12)
篇4
关键词:“互联网+”;物流;信息系统;信息化
Abstract: With the advent of the information ag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ogistics business in the future period of development. With the suggestion of“internet+”, logistics information system and the internet further integration. 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the specific function of logistics information system and the“internet+”on the logistics information system,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logistics information system will be analyzed. And this article hopes to bring some reference to the relevant workers.
Key words:“internet+”; logistics; information system; informatization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我们进入了信息时代。在现代物流行业中,信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物流企业正在转变为信息密集型企业群体。但是有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的物流企业仅39%拥有物流信息系统,而GPS车辆定位系统在大型物流企业的应用仅12.5%[1]。这一现状表明,物流信息化还有很长的发展道路要走。“互联网+”的提出对物流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得物流信息系统有了一定的发展,对于企业提高效率,节约成本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1 当前物流行业信息化的现状
目前,我们处于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POS、EDI、GPS、RFID、GIS等技术在物流管理过程中逐步使用,物流业的管理从传统的经验管理、手工管理发展至当前以互联网为依托,以技术为支撑的管理模式[2]。发展物流信息化是当前我国“经济新常态”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
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引发了物流量大幅度的增加,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但是,占大多数的中小型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较低。物流企业在仓储、运输等各个物流环节中普遍存在管理不精细、信息不对称情况,大部分物流企业还没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不能称其为现代意义上的物流企业[3]。许多物流企业迫切希望能够采取一些信息化的手段来减少浪费、提高效率,但是由于标准不统一,物流企业信息系统结构、功能不规范,导致企业的信息化成本较高,信息整合存在问题。在物流企业的管理过程中,由于^念、资金、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中小型企业使用物流信息系统的并不多见。
2 基于互联网的物流信息系统功能
物流信息系统是把物流和物流信息结合在一起的系统,以计算机为基本信息处理手段,以现代通信设备为传输工具,为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的人机系统[4]。其目的是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同时提高客户服务水平。而由于互联网的使用,使得物流信息系统有了进一步发展,信息化水平提高,能够实现更多功能。总体来说,当前的物流信息系统应该能够实现以下功能:
(1)对订单信息进行录入、跟踪、反馈等功能;
(2)对出入仓登记、存量检索、仓位分配、状态报告等功能;
(3)对运输过程中人、车、货、客户、费用核算协调的功能;
(4)对货物分类、整理配送等功能。
这几大功能也是物流信息系统设计过程中的几大子系统。当然,物流信息系统还要实现人员管理、财务管理等功能。图1是物流信息系统的总体功能结构图。这些子系统相互配合,共同使物流活动顺利、高效的完成。
传统的物流行业不能称之为“互联网+”,是因为其不能很好的与互联网相结合,充分利用互联网所带来的信息化的优势。在“互联网+”模式下,物流行业的各方面功能将有进一步的提升,各类短板问题将得到进一步解决。
3 “互联网+”环境下智慧物流信息系统
“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其强调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将其运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为产业的智能化提供支持。“互联网+”环境下,智慧物流信息系统设计是为了满足当前企业所需解决一些问题的需求,主要从物流信息系统的几个子系统出发进行功能的改进以及系统的进一步完善。
首先是车联网技术的应用,其利用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RFID、GPS定位技术等,通过对企业车辆资源的统筹管理及车辆行驶信息的有效监控,提高工作效率、大大降低企业运输成本[5]。车联网是互联网平台上进行的车与车、人与车、车与路之间相互进行信息交换与共享,收集车辆运输环境、道路等信息的一种应用系统。是物流运输过程中智慧交通的体现。这样的系统由客户所使用的客户端收集其车辆信息(主要包含其位置信息、车上货物的数量等信息),通过CDMA/GPRS网络定时将数据传输到服务器并解析存储,然后通过地图反应在车辆管理终端,其逻辑架构如图2。该技术的应用使得企业的运输情况进一步改善,减少当前所存在的货车空载率较高等问题。
其次,物流行业掌握着大量的第一手客户资源,包括客户居住地、消费习惯、消费偏好、消费水平等一系列的信息。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有了下一步发展的决定权。客户是企业存在与发展的唯一动力。在“互联网+”的环境下,物流企业根据自己所掌握信息,进一步利用互联网所提供的便利,对客户消费以及其需求周期等问题进行预测,能够为客户提供更优质、更及时的服务。这一改进,对物流信息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在客户服务子系统以及订单管理、仓库管理子系统中,应加入大数据分析预测等一系列的模块,以此来提高订单管理水平、提高库存的有效水平、提高用户服务水平。其相互作用方式如图3所示。
4 “互联网+”环境下物流信息系统发展方向
当前,“互联网+”正在逐渐渗透到物流信息系统的发展当中,影响物流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根据物流信息系统的现状以及当前信息化的要求,其发展方向大致有以下几种。
(1)标准化发展。“物流标准化问题确实是长期以来推高我国物流成本的一个原因。”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恽绵在记者采访时指出,我国物流标准化基础薄弱,缺乏y一规范,所以导致物流运行效率不高,物流成本上升[6]。当前,社会各界已经认识到物流标准化的重要意义,2015年12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其中在商贸与物流领域指出,要加快建立健全现代国内贸易体系,开展运输技术、配送技术、自动化技术、信息交换技术、物联网技术等现代物流技术标准的研制,提高物流效率。
在物流行业标准化的过程中,物流信息系统的标准化也是至关重要的。当前的物流信息系统,划分子系统方式多种多样,存储的信息形式也不尽相同,为信息共享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标准化的物流信息系统能够为物流行业提供一致的物流信息平台,使得信息的采集、传输、存贮共享标准统一,为以后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2)多样化发展。当前物流企业发展的现状是,物流软件供应商们过多的关注高端市场,喜欢开发一些功能非常齐全的软件产品,这类软件产品价格较高,大型的物流企业通常都会引进。但不适用于占大多数的中小型物流企业,中小型物流企业能够投在物流信息系统上的资金较少,其所需的功能也相对简单,显然,大而全的物流软件并不能为这一类的物流企业解决问题。中小型物流企业因此不敢引进物流信息系统,造成恶性循环,大型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越来越高,而中小型物流企业摆脱不了传统物流发展模式。
因此,物流软件供应商应当在物流信息系统的多样化发展方面做出一定的努力。为中小型物流企业选择信息系统时,针对其企业进行财务、物流服务水平、功能、技术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估,能够为中小型企业建立可供使用的低成本、简单适用的物流信息系统。
(3)自动化发展。当前的物流行业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流程需要人工来实现,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造成一定的出错率。因此,物流信息系统在发展过程中,应提高其作业过程的自动化水平,升级现有的系统数据终端,减少不必要的程序,加快速度。物流信息系统的自动化发展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订单管理部分,取消原有的手工填单,在手持数据终端安装身份证自动识别系统,与互联网相连接,查、验身份信息以及订单信息,并在大数据中保存,定期分析大数据[7]。其次是分拨中心加大自动扫描识别设备,运用互联网中数据处理方式,合理自动分拣并根据路线分析所得结果安排配送,提高配送速度以及服务水平。物流流程结束后,通过短信、电话、邮件等方式对客户回访,对不满意的客户及时处理,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5 小 结
在“互联网+”发展的大趋势下,应该抓住机会,进一步完善物流信息系统,大力为物流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努力使物流业从当前电子商务配套的“配角”,转型为现代产业发展的“主角”。在此环境下,物流企业要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不断提升自身实力,扩大物流信息系统的使用范围,使其成为物流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迎接挑战,抓住机遇,提高物流产业绩效,使物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邱建伟,吕晓敏. 中小物流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应用对策研究[J]. 物流科技,2009(1):30-33.
[2] 张平. 中国经济“新常态”与减速治理――2015年经济展望[J]. 现代经济探讨,2015(1):5-9.
[3] 郭杰锋,汤磊. 移动互联网技术在物流信息系统中的应用[J]. 黑龙江科学,2015(6):47.
[4] 霍佳震. 物流信息系统[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5] 周亮. “互联网+”下的智慧物流[J]. 江苏通信,2015(12):12-14.
篇5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信息化;MIS
中图分类号:F253.9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第三方物流在中国的发展迅速升温,并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然而,由于很多物流企业是从原来的交通运输企业或仓储企业转型而来,缺乏必要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和业务整合集成,很难适应网上电子商务对物流配送的要求,这成为制约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运用第三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可以获得准确、及时的客户信息,而信息的及时、准确直接关系到物流工作流程的平衡。物流信息化的关键目标是要平衡物流系统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寻求企业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1 第三方物流信息化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电子商务的迅速普及,越来越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始关注自身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也意识到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对物流成本有较高的控制性,其成为物流企业的重中之重。
1.1 第三方物流的概念与特征
第三方物流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管理信息系统与物流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管理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在国外,第三方物流常被称为契约物流、物流联盟、物流伙伴或物流外部化,类似于外协或契约物流。
1.2 第三方物流信息化含义
第三方物流信息化是指第三方物流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的全部或部分信息进行采集、分类、传递、汇总、识别、跟踪、查询等一系列处理活动,以实现对商品流动过程的控制,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管理活动。
1.3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管理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信息化的逐步推进,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迅速。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电子商务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开始关注自身物流管理系统的建设。然而,一个高效的物流管理系统最为关键的就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由于信息技术的存在,为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互补共生、取长补短提供了有利条件,也消除了企业与市场之间的隔阂,拓展了国内、国际市场的业务,缩短了商品进入消费者手中的时间,有效地弥补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天生不足,为其提供了核心的竞争力,促进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长远发展。
1.4 第三方物流信息化的优势
物流信息化使得第三方物流企业更好地掌握成本的可控性及对物流信息的及时处理,物流信息化还为第三方物流企业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准确掌握物流综合管理的第一手信息资料。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化能加快对顾客订货的反应能力,加快订单处理速度,缩短从订货到交货的时间,进而提升顾客的满意度;产品的售后服务,送货上门,退货处理,废品回收等也可以通过第三方物流的信息系统来完成,保证物流企业为顾客提供稳定、可靠的高水平服务。同时,物流信息化可以对大量的物流信息进行采集、分类、汇总和分析等,并快速从这些信息中获得对本企业日常管理和战略决策有价值的内容,以此保持和提升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物流企业决策者可以根据这些信息的内容和基于这些信息内容的分析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和响应。
2 我国第三方物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物流信息化在我国是从20世纪70年代才逐步展开的,20世纪80年代进入铺垫阶段,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才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程度还不高,发展也不均衡,信息化总体水平偏低,条码及射频技术等物流检测技术普及率不高,EDI、GIS、GPS的应用也十分有限。对于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现状可归纳为以下四个主要方面:
2.1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化建设总体上还处在初级阶段,即各个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处在不同层次上。据博科资讯物流供应链研究中心截至到2010年的统计,目前全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比例在25%~30%之间,华东地区的建设比例已经接近85%,西北地区的建设比例不到20%。从不同级别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累计投入来看,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累计投入主要在100万~1 000万之间,而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累计投入主要集中在50万以下。
2.2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以基本内容为主,极少采用供应链管理。在市场经济发展初期,企业和企业之间是处于完全竞争的状态,只有到了成熟的产品链、价值链、服务链形成后,企业和企业之间才有一种依存和战略合作的关系,它们在业务上才会产生协同的要求。一旦建立这种要求,企业之间就需要用一套管理信息系统把这一要求固定下来,以执行业务上的协同操作。其次,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由于信息化建设层次比较低,造成信息不畅、企业上下游之间的信息流没有打通,流通环节成本居高不下。主要原因是现代物流管理意识薄弱、信息技术应用和物流设备落后、物流信息资源管理混乱、缺乏物流信息管理专业人才。以往国内物流企业重视资金流和物流,但忽视信息流。现在越来越多的货主关心的并不是物流企业有多少个仓库和多少辆车,而是关心该企业能否及时了解整个物流服务的过程,能否将所提供的信息与客户自身的信息系统实现真正对接。可以说,有无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是能否实现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成功转型的关键所在。而我国现有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绝大多数只是停留在实现管理信息系统的初级阶段,而这些系统也并没有真正实现对物流过程和操作手段的优化。
2.3 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选择走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信息化道路。最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是上海圆通速递,其是目前国内大型民营快递品牌企业。在2000至2010年的10年间,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0年第25次信息统计,圆通速递的年营业额已达近百亿元。该企业能保持高速发展,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是关键所在。可以说,上海圆通速递信息化最成功的经验就是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信息化建设与企业运营管理融合发展、相互促进的道路。
2.4 物流企业间的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滞后。基于Internet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真正实现了物流企业之间、物流企业与客户之间的物流信息和物流功能的共享。平台通过Internet可以将分布在不同地区的若干物流企业汇聚在一起,远程进行业内信息和业务数据传输;平台通过网络将各地用户的订单汇总,对物流资源进行统一调控,通过规模物流,做到以最低的成本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物流信息及个性化的服务。对于目前还不具备全面开展信息化的中小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而言,通过会员注册即可加入物流信息平台,低成本地开展网上业务,共享物流业内信息,拓宽业务范围。因此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以其跨行业、跨地域、多学科交叉、技术密集、多方参与、系统扩展性强、开放性好的特点对现代物流的发展构成了有利支撑。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一般包含以下功能:通过商品与车辆的跟踪提高交货的可靠性,保证商品运送的准时性,提高对用户需求的快速响应性,提高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工作的协同性,实现资源配置的合理化。总的来说使用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是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的捷径。
3 我国第三方物流业信息化存在问题的探讨
目前,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相比,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业的信息化建设处于初级阶段,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物流标准化、机械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高速发展。具体说来,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以下一些问题:
3.1 对物流信息化的认知上第三方物流企业存在许多误区。第一,很多第三方物流企业重视硬件投入,却忽略软件投入。于是物流企业动辄大量的资金去购置发展所需的眼见为实硬件设施,而对于软件的投资却觉得不值得,不能接受花上百万资金去买一张小小的安装软件。第二,在企业中存在盲目信息化和消极信息化两种对立的错误思想。前者认为信息化无所不能,而后者则认为没必要进行信息化建设。还有对信息化建设缺乏耐心及信心,错误地认为信息化即可以马上带来经济效益,没有在预定的时间得到预定的经济收益,就减少或终止信息化的后续进程,导致资源的浪费和信息化进程的缓慢。
3.2 信息化建设目标与企业的业务流程和战略目标不匹配。目前,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缺少整体的规划与布局,不能与企业的业务流程和战略目标相适应,对于企业的信息化需求大多采取短视的方法,只能片面的解决某个作业环节的局部问题,致使整个企业的物流管理信息平台和各节点之间信息无法流通。另外,我国部分第三方物流企业至今仍沿用传统的揽货、装卸、运输等运作方式,面对低信息化程度的零散货主,缺乏应用物流信息系统的积极性,更没办法考虑信息化战略。
3.3 第三方物流企业缺乏相应的信息化人才。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多是从原来的货运或仓储企业转型而来,信息化基础和实力普遍较弱,信息人才严重短缺。传统的货运仓储企业多以体力劳动为主,改型之后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固有观念没有完全转变过来,企业中缺少物流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信息人才,不能很好地完成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应用和维护,直接影响了企业物流控制的信息化进程。
4 我国第三方物流业信息化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与建议
针对上面提出的若干问题,相应给出以下一些解决对策和建议。
4.1 增强第三方物流企业主体信息化意识,加大企业的软硬件投入。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大多取决于企业的总体信息化意识,特别是物流企业决策者的信息化意识。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决策者要对物流信息化问题有科学长远的认识,正确对待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科学对待其周期长、收益慢的问题,认清物流信息化的直接作用是改变工作效率,最终提高生产效益,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在实施过程中也难免要损失某些人的利益,企业的决策层要对这些方面正确对待,以保证物流信息化的持续建设。
4.2 根据物流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其信息发展的策略。物流信息化是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服务的,其信息化战略的选择要由企业自身的核心能力和业务实力来定位,必须与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相匹配。第三方企业未来的发展,可以成为主导行业的大型企业,或者成为大型物流集团的具有少量物流资源的从业者。即物流企业要根据自身的企业发展规划和战略,制定相应的物流信息化发展规划。对于前一种发展目标的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上都要提高要求,以增强在同类竞争企业中的竞争能力。对于后一种发展目标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要以服务为主,主要用来满足企业和客户的物流活动需要。同时需要以需求为导向,统筹规划,分层分步实施。物流信息化的进程与发展要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信息化水平相关,要与企业规模及物流服务需求相一致。另外,物流信息化建设涉及面广,属于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系统工程,为确保其实施过程的有效性,保证信息系统能够发挥整体可观效益,物流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发展策略制定相应的信息统筹规划,以给各部门的信息建设提供统一的规范,使其共同发展。各部门在企业的整体规划下,要根据部门的具体情况和发展需求,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分步骤实施建设。另外,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和需求,分期分层实施物流信息化,以保证人力物流的持续投入。
4.3 发展物流联盟式的信息化模式,快速吸引高素质物流信息化人才为我所用。一方面,目前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多是中小型企业,资金有限,为了建设大规模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走企业联合的道路是一项明智的选择。另一方面,各企业的物流信息化水平之间相互作用及影响,各企业相互合作,建立物流联盟,可以提高共同的物流信息化水平,以产生更高的效率,实现双赢。最重要的是可以快速吸纳高素质的物流信息化人才。人才的缺失,使信息化进程停滞不前,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快速大量吸纳构建信息化平台的人才及团队。另外,第三方物流企业还要加强自身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实施信息化全员培训,提高员工对信息化项目的认识及管理操作方法和技术。并在物流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引入相应的竞争,以激励和约束员工,鼓励他们自觉的投入到信息化发展中去。
5 结束语
中国物流信息化是近些年才开始发展,物流企业和IT厂商都还处于一个逐步摸索的阶段。目前,很多IT厂商在物流行业的经验积累还很欠缺,对物流企业的流程及用户信息化需求还没有深刻的认识,导致目前很多物流信息系统没有深入到物流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并不能为这些物流企业带来运营和管理上的真正提升。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该从增强企业主体信息化意识,完善信息化建设培训体系。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其信息发展策略,发展物流联盟式的信息化模式,快速吸纳高素质物流信息化人才等这几个方面来改善提高物流信息化进程。
参考文献:
[1] 王欣. 管理信息系统[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篇6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近年来,高新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大大推动了物流产业的发展。物流被称为企业 第三利润源泉 ,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物流企业需要改变传统的物流模式来适应社会经济的多变性。现代物流是物流业发展趋势,而物流信息化是实现现代物流的主要途径[1]。物流信息化是指物流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的全部或部分信息进行采集、分类、传递、汇总、识别、跟踪、查询等一系列处理活动,以实现对物流信息的业务过程控制的管理活动[2]。物流信息化可以优化物流模式,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企业工作效率,增强企业的社会竞争力,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基石。物流经济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12% ,通过物流信息化可以降低物流成本的 10%[3]。铁路物流是物流的一个分支,是依托铁路的点、线集合, 发挥基础设施和生产运营两个层面的网络经济特征, 联结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 根据铁路资源配置和优化条件, 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 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实体流动的计划、实施与控制的过程[4]。
…………
1.2 国内外物流及信息化现状
1.2.1 国外物流及信息化现状
物流信息化包括了物流设施的信息化和物流管理的信息化。设施信息化是指把信息技术应用到现代物流设施中,使货物的各项物流运输环节以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式来完成,从而提高物流作业效率[8]。管理的信息化是指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物流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企业内部管理的信息化和企业之间协作的信息化。物流设施的自动化在发达国家发展比较早,也比较成熟,并且随着技术的进步还在不断改进,它主要是以信息技术改造工业自动化设施的形式表现出来。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发展相对晚一些,在20世纪90年展较快,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信息共享、信息运输、信息标准和信息成本等问题,大大推进了物流信息化的进程[9]。国外物流发达国家强调综合物流服务,重视发展专业化物流,提倡第三方物流服务,物流开始向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逐步进入现代物流阶段。美国作为物流概念的发源地,其物流研究、设计和信息技术开发一直居世界领先地位,拥有成熟的物流管理经验和规范的现代物流流程。物流企业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大都采用面向客户自主开发物流信息系统的方式来实现物流信息化。美国企业纷纷将物流信息化作为物流发展的主要技术手段。在竞争激烈的美国物流业,物流效率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了提高物流效率,各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了信息化,利用信息化来提高物流效率已经成为美国企业的共识。
……………
2、铁路物流建模研究与计算
2.1 铁路物流
物流业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同时铁路物流在物流业中也占有重要地位。铁路是国民经济大动脉, 是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大众化的交通工具, 这种特性不仅在我国存在, 在世界其它国家也普遍存在。所以, 铁路物流定位要考虑铁路的三大特性, 即 基础设施 、 大动脉 、 大众化 , 同时还要考虑其网络性和快捷性等特点[36]。铁路物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作为铁路企业内部的物流,为了满足铁路安全运输、高效运转,由不同的铁路工种协同作业,这需要强大的物流支持;另一类是作为为交通运输企业对外所承担的物流。物流信息网络是构成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物流服务效率的重要技术保障。因此,发展现代铁路物流,就要积极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建立信息系统,既可以优化企业内部资源配置,实现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数字化,又可以通过网络与用户、制造商及相关企业链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还可以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
……………
2.2 铁路物流运输的业务流程分析
运输准备工作是指组织铁路物流运输工作之前需要进行的全部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客户档案管理、物流运输计划制定等。客户档案管理主要是客户的档案管理和客户业务统计分析,通过对客户的业务需求进行统计分析,可以更准确地掌握市场经济动向。以煤炭客户的档案管理为例,其业务流程如下图所示。运输生产工作是指直接实现货物空间场所转移的车辆运输工作,它是整个运输生产过程中核心的作业环节。为了适应当前的经济形势,铁路物流也积极开展 门到门 物流业务,为客户提供最方便快捷的高质量物流服务。通过对某铁路物流企业的业务情况进行调研,得出铁路物流的 门到门 服务流程如图2-2所示。货物在起始点的各项货运工作统称为发送作业,主要由货物托运与承运、组织货物装车、核算制票三部分组成。途中作业是指货物在运输途中发生的各项货运作业,主要包括途中货物的整理或换装、拼装或分卸作业等。到达作业是指货物在到达站发生的各项货运作业的统称,主要包括货运票据的交接、货物卸车、保管、交付等作业内容。
…………
3、铁路物流信息系统的总体分析与设计 ........ 30
3.1 铁路物流信息化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30
3.2 铁路物流信息化建设需求 .....33
3.2.1 路外需求.......34
3.2.2 路内需求.......34
3.3 系统总体设计 ...... 34
4、铁路物流信息系统关键技术 .....44
4.1 信息共享需求 ...... 44
4.2 信息共享内容 ...... 46
4.3 信息共享方案 ...... 47
4.3.1 信息共享总体架构.........47
4.3.2 共享数据交换.....49
5、铁路物流信息系统的实现 .........51
5.1 铁路物流企业介绍 .... 51
5.2 铁路物流信息系统实现 .........51
5.2.1 信息系统开发技术.........51
5.2.2 信息系统操作功能实现.......53
5、铁路物流信息系统的实现
5.1 铁路物流企业介绍
数据层通过 Hibernate 管理,展示层使用 JSP 页面实现,前台 Ajax 框架采用 struts2。利用 spring 技术对业务层进行管理,客户端仅需浏览器就可以实现相应的业务功能和系统功能的管理。按照设计方案中的模块划分,对每个模块独立开发,分别建立对应的数据表单,以信息共享平台为神经中枢,将所有模块组合成一个完整的铁路物流信息系统。应用层与数据层的架构图如图 5-1 所示。客户在电子商务平台注册客户信息,经过物流企业工作人员的审核通过,即可以办理物流业务。在客户通过审核之后,铁路物流企业电子信息系统的客户档案系统需要从电子商务平台获取客户合同信息,以便在组织客户物理业务办理时关联客户合同。首先获取向客户单位名称,然后在物流信息系统的客户档案系统定义需要接收数据的类,根据合同编号,获取电子商务平台传来的客户档案合同信息数据库中的字段,并将获取来的数据。
……………
结论
本文从现代物流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铁路物流业与现代物流的差距,指出铁路物流信息化发展遇到的问题。并针对铁路物流运输管理落后的问题,对物流运输建模优化,并利用数学算法进行了求解。根据铁路物流企业的实际业务情况,对信息系统的总体架构进行了分析和设计,并针对铁路物流企业开发了物流信息系统。实践结果证明,物流信息系统对铁路物流企业向现代化物流企业的转化具有重大的推进作用。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点有:
篇7
[关键词]苏州市;物流行业;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3)09-0093-02
[作者简介]郭静(1983-),女,汉族,吉林人,讲师,研究方向:报关与国际货运。
一、苏州市物流行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苏州市社会物流总额年均增长近15%,2010年达到39081亿元,占江苏省社会物流总额的1/3。近两年由于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影响,全市物流总量增速趋缓,物流效率提高缓慢,企业效益有所下滑,2012年苏州社会物流总额46300亿元,仅增长3%,比2011年大幅回落12个百分点。
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程度已成为衡量物流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近年来,苏州在物流信息化建设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果,2010年“苏州交通物流信息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并与传化物流基地、白杨湾物流中心等企业信息平台、苏州市运政GPS综合管理系统、GIS系统进行了成功对接,实现了对5000余辆运输车辆的适时跟踪和3000多家运输企业的GIS定位;继续开展“苏州现代信息物流交易平台”项目的各项工作,已开通400-180-5656服务热线,实现替货找车、帮车配货以及信息服务等功能服务;电子数据交换技术、信息扫描及射频识别技术、物联网技术等现代管理技术在物流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物流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
二、苏州市物流行业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资源缺乏有效整合
当前苏州市物流行业已极具规模,基础性设施建设和设备配置不断加强,将进入一个以整合为目标的新阶段,但从整体上看还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形成综合性、全局性和一体化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信息技术在各个企业、环节中的单点应用和资源的高效利用。例如,苏州市重点物流企业、基地和苏州物流商会都建有自己的物流信息平台,有的企业还采用了物流电子商务和条形码识别等先进技术手段。但由于各企业网站的接口标准不统一,不能有效地引入到生产、经营等供应链中,信息流没有得到很好的整合。信息资源不能实现共享,从而造成了资源浪费,也极大地增加了企业运营成本。
(二)企业对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物流信息化大大缩短了物流的过程,并且从长远来看,物流业的发展并不是靠规模取胜,而是会朝着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其服务也会越来越专业化,信息化将在其发展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但目前信息化在苏州市物流行业中应用层次仍较低,苏州大部分物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对物流管理的信息化虽然有迫切要求,但是在实现过程中,由于对物流管理信息化所需的物力、人力的认识不足,尤其缺少充裕的资金支持,不能保证对信息化工作的投入,往往半途而废,或者根本不去尝试,这也常常成为物流信息化停滞不前的制约因素。
(三)物流软件开发与实际应用相脱节
作为信息化实际应用中的工具物流软件,近年来已成为一个新崛起的热点,从事物流软件开发的企业不胜枚举,物流软件供应竞争激烈,但盈利模式尚未成熟。良莠不齐的物流软件也使得苏州物流行业信息化进程举步维艰。这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信息化专业人才缺乏,熟悉计算机的人不懂物流,懂物流的人又不熟悉计算机,软件开发者很难将流程表达出来,对信息化的需求缺乏明确的总体设计、规划思路和策略;二是针对自身实际运营情况,不同用户对物流软件往往有不同的个性需求,因此就要求软件开发商能够量体裁衣,甚至二次开发,这对于软件开发商来说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都过高。
三、加快苏州市物流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层面
为了保证苏州现代物流信息化的顺利实施,苏州市政府完善物流信息化政策和标准,加快行业的扶持力度,应重点制定相应的资金扶持政策,例如设立中小型物流企业信息化培训基金、为物流软件开发商提供补贴等,只要符合相应的申报条件,政府都应给予资金扶持,并做好资金的流向监督工作。
(二)行业协会层面
现代物流应有效整合和集聚各种物流和信息化资源,为企业降低物流成本,利用最少资源发挥最大作用。首先,搭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是当前被物流企业公认的最为有效的信息资源共享方式。但目前苏州市还没有一个权威性的,能够有效整合各类市场资源的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这就需要苏州物流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和联合,无论以政府投资还是企业投资的方式,应尽快搭建新平台或者完善原有平台,统一接口标准,使该平台成为一个服务对象多元化、使用规模社会化、认可度高的公共资源,避免“信息孤岛”的出现。其次,行业协会应加强引导,加快推进全市物流资源整合和建设步伐,推动物流行业软硬件同步升级。例如,苏州市现有的仓储资源丰富,甚至部分仓储设施存在着过剩现象,但也存在结构性短缺,缺乏真正的现代化物流设施,如立体仓库等仓储设施。因此,必须对仓储资源加快实施改造工程,配备先进的仓储设备和管理软件,完善储存、分拣、装卸、装配、条码生成、挂标刷标、集货配送等各类功能,将传统意义上的存货中心提升为现代化的分销中心和增值服务中心,从而盘活闲置资源,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企业层面
物流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高附加值的专业化,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不再是单一负责仓储、运输等环节,而是作为客户的“管家”,能够根据客户需要制定整合物流运作方案,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用多式联运的方式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在整合上下游企业关系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因此为配合企业发展和客户的需要,企业一方面应针对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物流信息技术与物流设备,另一方面应重视人才的培训和引进,多渠道培养既熟悉物流管理业务,又懂得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通讯技术的高层次复合型物流信息化人才,在苏州市物流信息化进程中占领前沿和制高点。
[参考文献]
[1]苏州市“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EB/OL] http://wwwsuzhougovcn/asite/zt/2012/06/sew/wlyhtml
[2]张翠林,王军强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9(10)
篇8
[关键词] 长三角 物流 信息化
物流信息化对提高物流的效率,降低物流的成本,保障物流的安全,提升物流的服务品质,加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都具有特殊的支撑和保障作用。从世界上发达国家走过的历程来看,在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的阶段,都要向物流信息化的方向发展,长三角地域的工业化已经基本上到了一个高级的阶段,向物流信息化发展,也是其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长三角地域物流信息化必须走信息资源共享化、信息网络一体化的发展之路。
一、长三角物流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物流信息化发展不平衡。长三角大部分地区虽然已具备较好的信息化基础设施,通讯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但是在公共物流信息服务领域的应用开发方面的发展不平衡,不同物流企业之间的信息化建设也不平衡,多数物流企业没有建立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未采用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或货物跟踪系统,货物查询困难,货物到期不准的情况比较普遍,造成物流成本高、效率低,难以适应当前的国际竞争和未来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
2.信息“孤岛”化现象严重。一方面在不同的行政区域和城市物流信息化建设中,缺乏相互协调和统一规划,与网络经济的统一性、开放性、交互性和规模性要求相去甚远,影响信息一体化的进程。另一方面,按照封闭模式建立的信息系统难以与其他系统互联互通,形成信息孤岛,难以发挥信息化的整体效能。由于长三角物流规划和布局存在地区分割、部门分割的问题,各地物流资源难以有效整合,区域内各地之间物流信息资源不能共享,信息资源配置也不尽合理,大量的物流资源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用。
3.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权威的CA认证中心。标准化是实现信息化的规模生产、信息资源共享和系统兼容的前提条件。而目前在条块分割、彼此封闭的情况下,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接口标准和应用标准,阻碍了互联互通。目前,依托各行业、两省一市政府部门建立的CA机构和按企业运营模式的商业性第三方CA认证机构并存。而物流信息化涉及部门多、行业多、企事业单位多,缺乏权威、统一的CA认证中心,不同CA之间难以实现交叉认证,互联互通可靠性难以保障。
4.物流信息应用程度低。目前较低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已经成为制约长三角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尽管长三角地区物流信息化发展较快,但是不得不承认,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整体水平尚处于较低层次,特别是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很低。一方面,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较少,应用范围有限。特别是在国外物流企业得到广泛实用的条码技术、RFID、GPS/GIS和EDI技术的应用不够理想。同时,立体仓库、条码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导向车辆系统、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物流自动化设施应用不多。另一方面,信息化对企业运营生产环节的渗入层次较低。在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大中型物流企业,其企业网站的功能仍然以企业形象宣传等基础应用为主,作为电子商务平台的比例相对较少。同时,已建信息化系统的功能主要集中在仓储管理、财务管理、运输管理和订单管理,而关系到物流企业生存发展的有关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所占比例却很小。
5.缺少物流信息化发展战略、信息化规划能力低。长三角区域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布局存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等问题。上海、浙江、江苏的物流规划之间没有充分协调,有明显的行政区域痕迹,不利于物流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货物的高效率、低成本流动。 省一级物流规划与地市级规划之间相互冲突,集中表现在地市级层次的规划在物流发展定位、战略目标及物流大型设施的选址、数量上与上一级规划存在冲突,对基础设施的规划,重点在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的新建规划,而对区域物流需求的分析、功能定位、规模研究、既有设施的整合,以及物流设施之间的互动、协调发展问题等缺乏慎重的考虑。
6.缺乏混合型的物流人才。由于物流在我国刚刚兴起,我国在物流方面的人才缺乏,尤其是混合型人才更是缺乏,这对于推进物流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虽然近年来SAP等软件飞速发展,但是至今一直没有找到一个非常适合中国的第三方物流软件,主要是因为熟悉计算机的人不懂物流,懂物流的人又不熟悉计算机,软件开发者很难将流程表达出来,以至于我国物流信息化尚处于一个艰难的摸索期。
二、长三角物流信息化的切入点
长三角物流过程的综合成本大大高于发达国家,其主要原因,就是物流各环节信息化程度低,信息沟通不畅,造成库存大,运力浪费。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让“信息流”主导“物品流”,通过信息化来实现“物流”的准确配置,让物的流动具有最佳的目的性和经济性,将生产地和流通过程中的库存降到最低。
1.实现物流信息资源共享化和物流信息网络一体化。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竞争环境的日益严峻,要大幅度降低长三角企业的物流成本,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就必须以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管理来带动物流行业的全面发展,构建长三角的“大物流”系统。这就迫切需要物流信息化在信息资源上实现共享化、在信息网络上实现一体化。(1)物流信息资源共享化。随着企业发展的需要,信息资源的整合开发日显重要。事实上,开发物流信息资源既是物流信息化的出发点,又是物流信息化的归宿,同时,信息整合也会推动物流行业相关资源和市场的整合。我们要抓住全球化和信息化带来的发展机遇,加强物流信息资源整合,大力推进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健全电子商务认证体系、网上支付系统和物流配送管理系统,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2)物流信息网络一体化。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国际贸易的发展,一些国际大型物流企业开始大力拓展国际物流市场。而物流全球化的发展走势,又必然要求跨国公司及时准确地掌握全球的物流动态信息,调动自己在世界各地的物流网点,构筑起全球一体化的物流信息网络,为客户提供更为优质和完善的服务。通过一体化的网络,物流企业可以产生特殊的规模经济效应,更有利于吸引用户、降低成本。
2.建设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平台和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在长三角区域进行物流信息平台的互联应互通,能满足长三角城市之间、企业与政府、企业与企业、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通过平台互联将地区性信息系统的业务延伸到了更广泛的区域,增加了信息系统的覆盖率,同时也使物流的渠道更加通畅,对跨区域的货物跟踪,业务拓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平台的运用还为物流企业提供了更加便利的信息传递通道,为政府提供了更加严密的监管手段,对政府监管、决策及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具有重大的意义。(1)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平台。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本质在于为企业提供单个企业无法完成的基础资料收集,并对其进行加工处理;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公共信息的流动提供支撑环境。一个有效集成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应可以为物流服务提供商、货主、制造商及政府相关部门提供一个统一高效的沟通界面,为客户提供供应链综合解决方案。因此,区域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功能定位应该为综合信息服务、异构数据交换、物流业务交易支持、货物跟踪、行业应用托管服务。特别是要做好物流信息数据交换平台、物流业务交易支持平台、货物跟踪平台的建设。(2)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连接了区域物流企业、物流运作设施,以及政府管理部门与相关职能部门的信息系统,是区域物流信息资源的汇集中心,也是国内外了解区域物流资源的窗口。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应具有信息和查询功能,要满足不同物流信息需求主体的信息需求和功能需求。
为此,长三角地区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紧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第一步要建立好政府、物流、产业、市场、文化等方面的网络化信息平台,为长三角各城市的信息沟通提供便捷的通道。同时,要加快长三角地理信息系统和GPS应用系统的建设进程。二是重点开发两大信息消费市场。在电子政务市场方面,联合推进长三角各城市政府信息化,并形成一个长三角全区域的”电子网络政府”;在电子大商务市场方面,联合推进建设长三角共同大市场,最终形成遵守公共信息协议的电子交换平台。三是积极开发其他信息消费市场,尤其要发展商用信息内容产业以及多媒体、流媒体等文化传媒信息消费市场。四是进一步推进与扩大长三角各城市之间的交通卡互联互通、社会保障卡及医疗保险等信息系统合作和互联互通、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以及信息技术管理职业资格认证合作和信息安全测评合作等。
三、长三角物流信息化的实施途径
1.制定明确的物流信息化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物流标准化工作。长三角物流信息化发展的不平衡和内在差异要求物流信息规划能着眼于长三角物流信息系统的整体优化,能正视不同地区间物流条件的差异和内在联系,而且能重视区域物流发展的特色和支撑条件,并能实现长三角区域内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最终建立层次化的物流信息系统结构和差异化的物流信息发展战略。针对当前物流标准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国际物流标准化的发展方向,长三角地区要高度重视物流标准化工作。一方面要在物流用语、计量标准、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物流作业和服务标准等方面做好基础工作;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要加强标准化工作的协调和组织工作,对国家已经颁布的各种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深入研究,对已经落后于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的标准应尽快淘汰,并代之以新型标准;对托盘、集装箱、各种物流搬运和装卸设施、物流中心、条形码等通用性较强的物流设施和装备的标准进行全面梳理,并进行适当的修订和完善,以使各种相关的技术标准协调一致,提高物流产业中货物和相关信息的流转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使网络的设计与优化也有基础理论的指导。
2.整合现有物流信息资源,完善物流信息平台的功能。长三角区域物流信息化的现状是各自为政,缺乏统一规划,其结果造成各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大而全,小而全”的局面,很多单位开发的物流信息系统功能上相互重叠,数据格式不规范,无法互联互通,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围绕长三角物流信息一体化,两省一市政府应突破原有体制的限制,从区域整体的角度整合本地区的信息资源,排除信息一体化应用方面的体制障碍,营造良好的信息一体化环境。统一规划区域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功能和建设架构,整合现有各种物流信息资源,从根本上改善区域物流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以节省投资和加快建设进度,有利于发挥区域物流系统的整体优势,加强物流各环节的联系,打破物流管理条块分割所产生的屏障,为区域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同时,完善物流信息平台的功能是现代物流发展的核心,下一步,应重点加大物流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推进在长三角地区的推广普及力度,让更多的政府职能部门,工商企业了解和掌握,并熟练的运用现代的物流系统,不断地提升区域内物流运用的水平。
3.大力培养物流管理人才,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物流信息技术队伍。信息化人才不足是制约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因素,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所采用的系统模式都是人机系统模式,需要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物流的复合型信息化人才,而在我国物流企业这种复合型信息化人才奇缺,随着许多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广泛应用和物流企业信息密集程度的提高,物流企业对复合型信息化人才的需求更加突出,因此,加强企业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成为改变物流信息化落后的关键。建议两省一市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对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可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一是加强高校培养物流信息化人才的力度,加强现代物流学科建设,完善物流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体系,多出高质量的物流信息化人才;二是拓宽教育培训渠道,鼓励行业协会、物流企业开展多方面、多层次的教育培训, 通过技术交流与合作等方式来造就一大批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精通物流专业知识、具有强烈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以满足企业信息化对物流信息化人才的急需。
4.推动物流相关政府职能部门间协同工作机制的建立。物流业务的运作涉及与众多部门的协调,如银行、税务、保险、海关、检验检疫、交通、交管、外贸等政府职能部门。目前这些部门的信息无法共享,每个部门都是从各自的利益出发考虑问题,甚至各自出台的政策常有冲突和矛盾的地方,造成办公效率低下,这与一体化的物流运作趋势严重不相适应。通过规划区域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提供不同政府职能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换机制,有利于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促进政府职能部门间建立协同的工作机制,从而提高区域整个物流系统的运作效率。
篇9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高职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改革;实践探究
1引言
随着当前网络不断普及,其在各行各业的应用程度也在不断深化。无论是对于个体的社会生活还是企业的日常管理,信息技术可谓贯穿其中。信息管理技术为各行各业的企业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西方国家,物流管理行业也逐步向信息化发展,以此促使物流管理的发展水平和应用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现代社会各行各业的企业对于具备信息化技能的人才的需求量都比较高,这就要求高校也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培养。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高职物流信息管理课程越发受到重视,这也要求相关的教学工作朝向更高标准发展。因此,立足于信息化教学进行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2高职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的物流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就是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点,具有显著的跨学科特征,因此教学时一是需要将多种不同的理论融会贯通,二是需要将实践与理论予以有效地结合。当前高职院校的物流信息技术课在理论实践结合方面始终是薄弱之处,很多学生都感觉学以致用的难度较高。究其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2.1教学与社会实践联系不够紧密
对于高职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教学而言,特别是对于当下最为重要的信息化教学而言,在安排教学内容时,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都是同等重要。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要注意与企业实际岗位需求相结合,这样才不会导致令学生所学到的与行业、科技的发展及社会的需求相脱节。但是实际上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设置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教学安排时,与实践相结合都比较薄弱,仅依靠理论讲授教学必然难以令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并胜任实际工作,从而导致学生一方面难以就业,另一方面在工作岗位上由于难以胜任实际工作任务,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再去进行后续培训学习,从而耽误了个人职业发展。
2.2缺乏对信息化教学的重视
就传统的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教学模式而言,它对信息化教学的理解只局限于“工具观”,对于物流管理信息化在企业管理及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并没有正确的认识。长期以来,物流管理信息化“工具观”和传统的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教学模式都有很大关联,导致对课程信息化教学的关注较少,物流信息技术教学与其他专业课程也没有予以有效结合。这样令学生即使学会了一些信息化理论及技术,也不知道该如何学以致用,不能将其与工作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理解应用,这样走上社会也难以满足企业对员工的要求。
2.3教学手法有待改进
物流管理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涉及到多学科和多种类型的技术,比如企业管理、计算机应用与网络技术等。这些技术也有各自的理论体系及操作方法,需要在学习和应用中融会贯通。然而,高职物流信息管理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仍然以填鸭式教学方法为基础,辅以少量的计算机教学。整个过程缺乏互动性及实践性,很多教学内容也只是流于形式。同时,学生在学习和实践应用中也缺乏专业操作人员的指导,因而对于自己完全陌生的理论和技术也难以形成概念并熟练掌握,从而在理解物流管理信息化实际应用中的技巧时较为困难。评估学生时也仅仅依靠书面考试的方式,这也使学生无法将注意力转移到实验教室中。要想真正实现高职物流信息管理课程的信息化教学,不仅应注重课堂教学还应注重实验和互动操作,这是真正有效完成课程改革的必要条件。
3信息化时代下高职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改革的实践路径
当前物流管理专业的高职学生就业难的现状,也与高职教育内容及形式与实际培育人才的需求脱节有关。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对于教学内容、形式予以本质上的改革,结合企业对信息化人才的实际需求入手,培养出具有较强的信息敏感度、信息收集与分析能力、熟练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对物流行业的高度熟悉的综合性人才,从而很好地使用物流业务的实际用人需求。具体实践路径如下所示:
3.1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参与课程开发与设计
本文认为物流信息管理这门课由于有大量教学内容都是牵涉到计算机、互联网的实际操作的,因此其理想的授课地点应该是每人都能够上机操作的计算机房,并且要具有良好的网络连接,而非普通教室。此外部分课程需要让学生带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上课,从而体验教学中的一些实际操作。第一,按照年级-班级-学习小组为单位组建大学生空间信息平台。物流信息管理课程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相关项目也是在该平台。学生通过该平台获取相关资料、任务要求等,并在平台上回答题目、完成指定任务并提交。教师可以登录平台并查看学生的完成情况,提出批语和进行打分。第二,组建微信公众号并充分利用其功能。教师组建与该门课程教学有关的微信公众号,学生使用微信进行关注,并通过该号获取教学资源、辅助信息等。微信公众号的内容优势是无需登录即可查看,并且能够随时随地反复查看,信息也能够长久保存,同时还能减轻大学生空间信息平台的服务器负担。第三,充分学习应用各类物流信息相关硬件设备。其具体设备类型包括POS零售终端、RF远程感应器、RF手持扫描器、条形码及二维码扫描枪、网络监控设备和GPS跟踪设备等。学生通过实际学习这些设备的操作,从而能够实现与就业岗位用人要求的无缝对接。第四,充分学习应用各类物流信息相关软件设备。比如包括EPR、TMS、WMS和内部/外部物流信息平台等。这些软件也为当前大多数物流企业及生产贸易企业的物流部门所应用。学生学会了这些软件即可直接上岗工作而无需企业再进行额外培训。
3.2利用多维动态教学法,构建项目化课程体系
多维动态实践教学法的特征就是将多种教学方法融合起来。此外,由于信息技术一直以来处速发展的趋势,更新换代极快,因此在教学时所选用的教学资料、素材及软件版本等也需要做到与时俱进,从而不落后于时代和行业发展。多维动态教学法的实现方法就是通过采取小组讨论及实践-软硬件模拟-企业现场实践应用等多种学习模式结合,令学生的知识技能架构与企业需求更加贴合。在进行课程方案设计时,亦可直接选取物流企业的真实应用需求及场景,采取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能够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与实际高度契合的项目的完成也能够让学生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和成就感,并明确进一步学习强化的方向。
3.3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
由于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实践性要求较高,因此课程考核方式也必须多样化。物流信息管理课程考评体系均由两个方面构成,即采取教师打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结合,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结合的评价形式。平时成绩在总成绩评价中占比50%;期末理论测试占比30%,期末实操成绩占比20%。此外,由于物流信息管理课程包含一些较为实用的课程。仅凭理论笔试是难以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成果进行评定的。因此,有必要进行改变。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①对系统操作软件各项功能的掌握;②完成指定任务或者项目的方法及结果;③学生在互动教学中表现出的学习积极性;④院系信息技术竞赛中的比赛排名等。评估是判断教学效果的标准之一。由于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性较强,因此评价也必须将理论及实践予以充分地结合,才能起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同时准确评估出学生学习成果的目的。
4结束语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和发展,信息技术成为了物流行业快速发展进步的一大助力。物流企业对于信息化技术人才也有了越来越高的渴求。但就当前高职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而言,教学设计同实际的市场需求之间仍存在差距,社会呼吁物流管理教学锐意创新。可以看到,通过应用信息化教学模式,加强相关资源配置,创新评价体系,促进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物流管理人才,强化高职物流管理信息化人才队伍,促进高职物流管理信息化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卞华.基于项目教学法的“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5(28).
[2]万海霞.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18).
篇10
关键词:物流;信息化;互联网+
从国家经济的发展到企业的成功运转,再到国民生活需求的被满足,物流业的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快节奏的运转模式,也在要求着物流业与时俱进,处于信息化时代,加强信息化建设是物流业发展的关键一步。如何提高我国的物流业信息化建设,值得我们进行探讨。
一、物流信息化发展格局
1.发展现状。过去20多年里,我国物流业发展十分迅速,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各种物流小企业各自为伍,造成资源的浪费,没有形成大的整体产业链。还有就是信息化程度不高,造成信息化程度不高的原因,一方面是信息化意识不高,对信息化理解不透彻,另一方面也是信息化成本过高,支付软硬件成本较高,普通中小企业无法负担。而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发展,网购模式的开启,刺激了物流业的信息化改革。以淘宝兴起为代表,商家和顾客通过物流联系在一起,物流信息化成为网购的基础,反之网购也促进了物流业的信息化进程。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曾经说过“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在时代的浪潮面前,抓住机遇的人,成功是必然会得到的结果。而在互联网电子商务的风口上,抓住机遇的物流业也迎来了信息化发展的春天,并形成了顺丰、申通、圆通、中通、韵达等大型的物流公司。完善的物流化信息跟踪,一体化的运输服务,在网上就可以查询到物流信息,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极大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2.存在的问题。2.1行业整体信息化水平偏低。在互联网经济的刺激下,物流业的信息化进程明显加快了,但整体而言,水平仍然偏低,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不够完善。在以物流信息系统为指标作为信息化程度的高低标准来看,目前国内多数企业并没有建立起物流信息系统,而建立起物流信息系统的少数企业,也存在着各自为阵营,信息系统无法交流共享的问题。没有统一的物流信息整合资源,系统相互之间沟通不畅,造成很多沟通障碍,也妨碍了我国物流业整体的信息化建设。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在侧面反映了我国的物流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2.2快速识别系统尚未建立。加速建立物流信息化建设,其中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条形码的普及利用,通过机器扫描条形码,快速获取物品信息,降低了中间录入和信息收集的时间,提高了整体的物流信息化效率,给我们的工作生活提供了更多便利。例如,除了快递业普遍使用条形码设置外,现在很多大中型超市也引进了商品条形码系统,以条形码代替传统的文本标签,大大节省了时间和人力资源。通过扫描条形码,获取商品价格及产地等信息,提高了收银效率,减少出错的机率,既满足了顾客的快节奏的需求,也提高了超市的工作效率,增加了超市的盈利水平,一举而两得。除此之外,服装业专卖店大多也普及了条形码系统,每件衣服都有专属的条形码,在收银时,扫描条形码即可出现商品价格,极大提高了收银的效率。另外,使用条形码也增加了安全性,一般服装专卖店,还会在店门口设置扫描机器,当没有完成收银的商品流出时,扫描机器就会自动报警,这里的条形码还充当着安保的职责。不过,一般只有专卖店才会有这类设施,普通个体店大多未实行。2.3网络化程度有待提高。虽然近年来,物流业借助互联网应用,信息化程度大大提高,但客观来说,相对于互联网强大而包容性的功能来讲,物流业对互联网的信息化利用水平远远不够,充其量只能算达到初级阶段。突破停留的互联网物流信息化技术初级应用等级,今后开发更深层次的互联网信息化一体道路,对物流业信息化进程将会有极大地促进作用。
二、借助互联网思维,实现物流信息化
处于互联网时代的风口浪尖,抓住互联网思维的精髓,可以帮助物流业实现信息化建设的弯道超车。1.提高物流业智能化水平。智能取代手工劳作,实现了工作效率的质的飞跃,看来要实现物流业的信息化水平,普及智能化劳作是关键。像之前提到的条形码的使用,就是借助互联网和智能科技有力结合。今后除了快递业和超市业,普及条形码之外,其他的物流公司也可以借鉴这一方式,提高我国整体的物流信息化水平。除了条形码之外,今后还会出现其它能有效提高物流信息化的智能化方式,在面对智能化大趋势时,各个物流企业只有快速接受和应用,才能抓住机遇,不被高度信息化的未来所淘汰。2.加强平台建设。除了快递业、外贸、国际物流外,物流业发展的大方向是包含各行各业的,比如搬家公司、超市、服装业等等。所以,除了建设快递业和国际贸易平台外,其他平台的建设也需加强,只有平台搭建好了,才能更好更快地促进行业内的物流信息化水平。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互联网信息公共平台的搭建,目前来说并不是困难的事,关键是要有搭建整体平台的意识,这样互联网才能更好的为物流业的信息化建设服务。3.提高整体信息化意识。对比国外先进的物流信息化水平建设,我国目前还有很大的一段差距,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除了物流业的发展历程和技术的普及时间长短不同之外,对信息化的认识水平也有很大的影响。从国家到行业再到企业,树立物流信息化的意识,才能更好的帮助我们提高整体的物流信息化水平。有了提高物流信息化的意识后,还需要付诸于行动,比如构建整体物流信息化的平台,提高物流业的互联网技术含量,降低普通企业实现物流信息化的费用等等,这些举措将会大大促进物流行业的信息化普及步伐。
三、结语
互联网+是现在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所在,如果可以借助互联网+,实现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大发展和大繁荣,相信这将会是一个双赢的事情。从2015年到2016年,我们见证了申通、圆通及顺丰等物流大佬的上市之路,也看到了很多物流企业的没落。这些事例说明物流业只有不停进取,才能获得新的发展,处于新时代的物流行业本身,也应该认识到信息化才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曹慧倩,林玲.互联网思维对物流信息化建设的作用[J].经营与管理,2016(3).
[2]孙欣妍.浅谈“互联网+”物流业新形势[J].Business商,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