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的现状与发展范文
时间:2023-12-29 17:54: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医药的现状与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医药信息数据库是通过整理、分析专业知识和知识创新为一体,以全方位的服务为目标,采用数据库的前沿技术,用“数据仓库+数据库知识发现+计算机网络”的综合技术作为项目的开发工具,最终使中医药信息全面、综合、系统的呈现于人前。
1.中医药信息数据库的现状
1.1 内容
目前的中医药信息数据库中,论文文献数据库占有非常重大的比例,而论文文献数据库中,是以现代论文文献数据为主。
由此可见,中医药古代文献的信息资源非常困贫乏,但是中医药学的发展与古代中医药理论和实质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中医药学的古籍文献数量非常庞大,单纯依靠人力进行查阅、学习掌握的信息非常匮乏,而中医药信息数据库能够很轻松的解决好这个问题。另外,现在的中医药信息数据库是书目式和文摘式数据库,而全文数据库占有很少的比例,因此我们要注重全文数据库的建设,使人们能够更加轻松的了解详细的内容。
1.2 信息
从某个角度来讲,数据库由单机数据库和网络数据库两种。单机数据库在同一时刻之能够为一个用户提供服务,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网络数据库能够在同一时刻为多个用户提供服务,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有效地提高了数据库的使用率。目前,网络数据库已经在整合中医药数据库中占有了很大比例,
1.3 媒体
目前,中医药信息数据库中,能够为多媒体信息提供的储存空间还是比较少,而无论是古代文献还是现代研究都
有很多问题需要运用多媒体数据库进行处理,因此中医药信息数据库必须要实现多媒体数据建所、处理和应用。
1.4 规模
数据库规模的评价标准多种多样,如数据结构的简易程度,数据内容的存储和输出形式、数据来源的广度和深度等等。按照不同的评价标准,在目前的中医药信息数据库中,它的规模有以下几种:多媒体数据库少于文字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少于文摘数据库;古代文献数据库少于现代文献数据库;大型数据库系统少于小型数据库系统。
2.中医药信息数据库的发展趋势
2.1 注重全文数据库的建设
以我国的数据库存储形式上来看,在1995年之前大多数的数据库都是以书目数据库的形式存在的,在此之后我国的数据库里陆续增加了摘要字段这样形式的数据存储形式,但是极为缺少全文数据库。所以我国的用户想要在国内数据库中查找到完整的全文数据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了。
因此建立全文形式的数据库是一件势在必行的重头工作。随着我国各方面的发展,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在数据库上已经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财力进行全文数据库的建设,如MEDLINE、AIDSLINE等数据库已经被建设成为全文形式的数据库了,这对于相关学科的科研和发展提供了非常大的方便和捷径。随着时展和社会的需要,在我国医学学科的数据库最终都将以全文数据库的形式存在。
2.2 实现信息挖掘的能力
人们行为的决策依据是根据数据库中存储的各类信息是人类知识、智慧的结晶,数据库与联机分析处理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相结合可以把潜在的知识和智慧挖掘出来。但是如果开发的数据库仅能对存储的信息进行查询,而不能对查询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挖掘,是对数据资源的极大浪费。
在数据库中,利用数理统计和信息挖掘工具能对大量的数据中发现。仅靠人工手段不能得到的新知识,这样不但有利于节省用户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有利于中医药向更高的信息化方向发展。
2.3 提高多媒体数据库技术的应用
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角度来说,单一媒体的文字数据库信息服务势必会被多媒体数据库的信息服务所代替,因为后者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全面的、更立体的信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从诞生之日起,就使信息产业及相关专业领域产生了划时代的变革,在传统的中医药学领域当然也不例外了。在当前我国内已经开发的中医药多媒体数据库由四川省中药研究所的《重要学徒下岗和文字数据库》、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的《中草药化学成分的晶体结构图谱库系统》、中国科技部的《中医药珍善本古籍多媒体数据库》等。
2.4 开发大型的数据库系统
中医药信息数据库的信息量是极为庞大的,且由于这一领域的特殊性,其信息的可靠性必须得达到一个相当高的高度才能做有效的为相关领域提供参考和借鉴,因此这一数据库的建立是一项投资和周期甚为庞大的工程。为了最有效的做好这一数据库的安全、有效、精准等要求,必须将这一数据库建立在现代化的数据库技术平台之上才能有所保障。
随着当今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各种各样各样的信息应用平台已经能够驾驭各种数量庞大的数据库了,如Windows系统、Linux系统、嵌入式系统等等,都是最常用也是很有保障的信息维护和操作系统,必须将数据库与这些现代化的信息管理平台相结合才能达到数据的有效性、安全性、真实性、可靠性、实时性等实际的社会需求。
3.结束语
构建的中医药信息数据库是中医药、数据库以及人工智能等学科相互渗透的产物,能够最大限度的完整的继承老中医经验提供技术上的保证。
因此,我们必须要注重中医药信息数据库相关的研究,为中医药学现代化发展以及中医药学术的创新出份力。为了促进我国中医药的发展,就必须逐步完善中医药的数据化,加快苗医药信息、知识的综合利用、自动检索等,而建立中医药信息系统,利用互联网进一步扩大中医药电子信息数据的使用范围和应用方式,则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陈伟,沈绍武.信息化促进中医药跨越式发展[N].中国中医药报,2010-04-01(003).
篇2
>> 推动甘肃省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策略研究 山东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策略的思考 创新中医药产业发展 中医药文化研究发展简述 亳州中医药文化发展探析 山东省地域文化资源优势与动漫创意产业发展研究 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分析 中医药发展纲要背景下陕西省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文化营销与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 蕲春县李时珍中医药文化 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福建省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对中医药教育影响述评 山东省编办、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书记工作实录(八) 东城区发展中医药产业的基础及策略 陕西省中医药产业技术预见研究浅析 湖北省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现状及路径创新研究 中医药规划出炉政策护航产业发展 中医药产业发展状态分析 江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及策略选择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辽宁省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4]董君.山东省创意产业发展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2.
[5]韩娜.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构建模式探究[J].商业经济,2015,(8):49-50.
[6]张文珍.创意山东建设的实践价值与思路对策[J].理论学习,2012,(10):30-34.
[7]中国产业信息.2014年我国中成药行业产量数据深度分析[EB/OL].(2014-02-19)[2016-5-13].
[8]2014年全国中成药产量情况.[EB/OL].(2015-03-18)[2016-5-13]..
[10]山东加快发挥技术改造对中药产业转型升级.[EB/OL].(2015-01-29)[2016-5-13] .
篇3
中医药学是中国第一大发明,其意义远大于我国指南针、纸、印刷术和火药等四大发明。中医药学是中国的原创性医学,与中华民族历史一样悠久,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及全球化的发展,中医药在我国医疗界占据市场己十分紧迫,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势在必行。中医是最具特色的文化,要想做到真正的中西医并举,还是要靠我们这一代中医药学子的不懈努力与奋斗,发扬中医药传统文化,让中医药改变现状,超越现在,真正深入人群、走向世界!
一、中医药传统文化的优势
“神农尝本草”,自古以来,中医药有着悠久历史,中医药治病救人的优势有目共睹。中医治病求本,中药不良反应少,很少产生耐药性,这些种种却鲜为人知,由于对中医中药的了解不够,使大家对中医药产生很多偏差的认识,中医药的优势应被广大群众所了解。中医过去在疾病治疗中总是处于从属地位,患者经常是走过很多家医院、做了全套的医疗检查、治疗未果,才想起中医。在2003年的“非典”中,中医对于这种病因不明,来势汹汹的疾病,通过辨证论治、治病求本等屡获良效,中医彰显了它无穷的魅力。用中西医综合治疗的办法防治“非典”,不仅疗效确切,而且费用大大节省。不仅在“非典”中中医药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在接下来几年发生的甲流、龠流感中也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中医药对生命活动的认识,提供了人类认识和把握人体复杂体系的有效途径。中医药学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认知方法及其个体化诊疗体系,反映了整体医学的特征。中医药丰富的治疗手段和灵活的方法,符合人体生理病理多样性的特点。中医药浩瀚的经典医籍,是人类生物信息的巨大宝库。
近年来,国家也对中医药的发展高度重视。我国已能生产包括滴丸、气雾剂、注射剂在内的现代中药制剂40余种,一批新的科研成果的到世界医学界的公认,屠呦呦老专家的获奖,让更多人认识到中医药文化的优势。我国传统医药之所以历经数千年而不衰,至今在医疗保徤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在世界传统医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是由自身理论的科学性和优势所决定的。随着疾病谱的变化,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健康观念的转变,中医药学的优势越来越显现出来,其科学性和先进性越来越被学术界、产业界所重视。进一步认识这些特色和优势,并在实践中加以发挥极为重要。
二、新一代的中医药学子如何使中医超越现状,走向世界
(一)要做到和中医“谈恋爱”——热爱中医,不离不弃是学好中医的重要前提。
只有真正的热爱中医,对中医时刻充满爱好与兴趣,才能有所收获,学有所成。纵观中医史,几乎所有的名医都是在对医学的热爱与执着追求中、在长期深入的实践探索中锻炼成长起来的。学习中医,没有对中医的热爱,学习过程中就找不到情趣,就会味同嚼蜡,就无法把中医学好学透。这个比喻打得好,要和中医“谈恋爱”,这样,就会觉得对中医有了一份责任,中医是我国几千年来留下的最伟大的财富,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把中医发扬光大,不仅要超越现在,更要超越过去中医所取得的成就。
(二)重视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学好中医的基础条件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是学好中医的基础,虽然对于初学中医的人来说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可能是枯燥的,难懂的,但是当你跨过这个坎儿,真正走入中医这个殿堂的时候柳暗花明又一村。中医是神奇的、博大精深的,她是瑰丽的宝库。现在有一部分人忽略了对于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殊不知,基础理论知识是非常重要的。熟读《内经》,学好中药等这些基本课程是为以后研究发展打下的奠基石。没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就不可能有新的突破。
(三)跟名师,多临证——学好中医的必备条件
中医理论课程固然是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但是如果仅仅掌握好了理论知识,而没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照样不会看病。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这是知识来源、作用以及提高的途径和规律。学习中医犹需如此,只有回归临床实践、所学才能被验证、巩固,才能获得新知,提高理论和实践水平,从而推动中医发展。
(四)中医药学子要有时代责任、创新使命、民族情怀、国际视野
篇4
前言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旅游的日益兴起,人们越来越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饮食,各种健康理疗,中医药旅游便应运而生了。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对提升全民健康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有助于中医药服务业的延伸和养生旅游的扩展,有助于旅游业转型升级。国务院日前印发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纲要》的出台让中医药健康服务与健康旅游产业迎来发展总要契机。
伴随着中医药旅游行业的逐步发展,国内对中医药旅游产业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并形成一定的成果:郭鲁芳等学者(2000年)[1]认为健康旅游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是指一切有益于现代人消解第三状态、增进身心健康的旅游活动。田广增(2005年)[2]认为中医药的深厚文化内涵、独特理论体系和内容为基础,以各种医疗和健身方法、药材观赏、购买和使用为基本吸引物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旅游方式。张文菊、张念萍(2013年)[3]提出中医药自然旅游、生态型中医药旅游属于中医药旅游与生态旅游的交集部分,是生态旅游中一种新的实践方式。综上内容来看,对中医药旅游的研究主要还处于概念、现状分析;研究方法也多是描述性为主。因此,本文在“旅游+”理念指导下,对岭南地区中医药旅游发展模式进行探索,以期为其发展做出一些理论和实践的参考。
一、岭南地区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有利条件
(一)岭南地区中医药健康旅游资源丰富
岭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时间长,年平均气温适宜,雨量充沛,冬季无严寒,四季常绿等自然条件十分有利于中医药植物生长。巴马旅游、长寿养生和中医民族医药相结合,继承发扬民间壮药、瑶药的中医药疗法;玉林市发展区域特色中药材种植带旅游资源;云浮市禅宗文化资源,养生文化旅游资源底蕴深厚;惠州葛洪鲍姑夫妇的养生文化与坡养生文化;鲍^和何仙姑相传留下了许多有关惠州的著名的中医药著作等使得岭南地区有着丰富的中医药健康旅游资源。
(二)国家政策支持的优势
2016年12月6日,《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这是我国首次以政府立场昭告世人,中医药在展馆国家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意味着中医药事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巴马、玉林、云浮、惠州等岭南地区主要的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基地纷纷抓住机遇,积极开发自身蕴藏丰富的中医药旅游资源,并结合地方实际实施一系列有利于中医药旅游发展的条例措施。
二、岭南地区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中医药旅游资源开发层次不够深入
岭南地区中医药健康旅游开发除巴马地区的养生旅游形成一定规模,在国内外中医药健康旅游市场上具有较大知名度外,大部分地区具有特色的中医药旅游品牌的竞争优势弱,中医药产品价值低,品牌少,且宣传力度不够,客源市场较小。
(二)中t药旅游配套设施不够完善
我国虽然在推进中医药健康旅游方面已经具备较好的机构、硬件设施,但运用互联网技术和平台的扩展度不够广,中医药健康旅游相关的配套设施和服务需要完善,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供给的能力和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三)中医药旅游专业人才缺乏
促进中医药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培养既掌握中医药知识又有旅游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求将外语与旅游服务技能相结合的旅游业复合型人才。但当前掌握中医药知识、外语导游服务技能及拥有外语导游证的人才严重缺乏,难以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
(四)中医药旅游制度管理不完善
目前,中医药健康旅游业作为产业融合新业态,其产业边界相对模糊,在产业管理、监控、引导等方面具有大的交叉性和复杂性,而具有规范性引导性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相当薄弱。缺乏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规划及行业服务标准,管理模式方面存在模糊不清、把关不严、缺乏创新等问题不仅影响人们对传统中医药服务的认识和评价,而且造成旅游市场更加混乱无序。
三、岭南地区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模式探讨
(一)中医药+乡村旅游模式
岭南地区中医药+乡村旅游把乡村旅游与中医药资源紧密结合,将中草药种植园开辟成旅游景点,发展休闲乡村旅游,实现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旅游产品的生产销售一体化。对农民加以引导,让农民参与到中医药健康旅游业的生产服务体系中,并从中获取相关的利益。
近年来,玉林市着力打造以“五彩玉林,都市田园”为口号的乡村旅游取得成效。在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公布的2016年度四星级(含)以上名单中,玉林市7家乡村旅游区和5家农家乐上榜。同时玉林素有“南方药都”的美誉,中药材原材料丰富,市场交易活跃,是岭南特色中药材主产地。那么玉林可以开发中医药旅游产品,成为乡村旅游的一部分。一方面,发展区域特色中药材种植带,将中草药种植园开辟成旅游景点,将其纳入到乡村旅游线路规划中。另一方面,建设乡村旅游景区时,完善中医药相关服务、人员及设施设备。对景区人员加强服务意识和素质的培训,聘请当地有经验的农民管理中药材种植园并投入建设中医药相关设施设备。
(二)中医药+养生旅游模式
岭南地区中医药+养生旅游模式将中医药与“养生旅游”“绿色、健康”等养生旅游要素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模式,不断壮大旅游产业,延长产业链。
对巴马、云浮的传统养生保健技术(如针刺、艾灸、香薰、推拿、拔罐、足底按摩、采耳、药寓药膳、药物外敷以及传统医疗体育如太极拳、太极剑等)整理挖掘与创新,形成养生药膳、中医药加工参观体验、中医药疗养服务等产品。再用中医药与养生旅游结合为主要旅游品牌,加大中医药旅游文化的宣传力度,开展中医药旅游的科普宣传,提高中医药的影响力,使群众更加了解中医相信中医热爱中医,从而了解中医药旅游这一新的概念,推进中医药养生产业的发展。
(三)中医药+文化旅游模式
岭南地区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是中医药文化及中医药产业与旅游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进行有机融合,以提供中医药文化传播及养生保健、医疗康复等服务为主题的创意旅游新业态及其产业链条。将中医药与现代化的旅游服务和设施与地方古朴居民、民风、民俗文化等紧密结合,并对名人中医药相关的文化内涵传承发扬,形成地方独特的中医药健康旅游资源的同时对历史文化遗迹进行有效的保护。
如惠州有中医药文化养生名人葛洪鲍姑夫妇和坡等,在中药旅游开发的过程中重点要围绕着这些历史名人的中医药理念展开,打造惠州独具恃色的中医药人文旅游资源。打破传统的结构单一的旅游产品体系,把惠州已成型的中医药文化旅游景区,未成形的打造成型,将其连片成块。
四、结语
篇5
关键词:中医药;旅游;保健;医疗
中图分类号:R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4)01-0005-02
近年来,随着中医热潮的兴起,中医药旅游也随之迅速发展。作为一项新兴的旅游产业,中医药旅游结合了医疗旅游和保健旅游的特点,同时具有自身独特的文化底蕴。在人们逐渐注重养生保健并追求新颖旅游方式的今天,医疗旅游充满了发展的机遇和空间。中医的辨证论治、中药的简便验廉和针灸推拿的神奇疗效都成为中医药旅游独具吸引力的原因。笔者现从中医药旅游的背景、意义、现状三方面入手,对我国中医药旅游现状作一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1 中医药旅游的背景
当今社会崇尚天然药物、绿色自然疗法的潮流在全球兴起,因此,中医药旅游发展市场潜力巨大。目前,全世界已有124个国家与地区建立了各种类型的中医药机构5万余家,中草药贸易超过200亿美元[1]。中医药文化正不断兴起,中医医疗、教育、商业等多领域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中医药已成为世界瞩目的学科,这为中医药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1987-2005年,我国已为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54700余名来华学习中医药的人员;世界卫生组织在亚洲设立的15个“传统医学合作中心”中有13个与中医药有关,其中7个设在中国[2]。
2 中医药旅游的意义
2.1 推动中医文化传播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中华文化也在不断进入国际社会的视野。外国友人不远万里来中国学习中医知识,品味中医文化,体验中药、针灸和推拿的神奇,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华文化的传播。
2.2 推动经济发展
中医药旅游是在现代兴起的探索性的、以中医药为载体和依托的生态旅游项目,依赖于我国丰富的物产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多领域性的特点。在中医诊治、中药采购等中医药旅游过程中,能够吸引各地游客,并由此带动经济的发展。
2.3 扩大就业范围
在中医药旅游的发展过程中,中医诊治、中药种植、旅游管理和商业推销等一系列职业将增大对人才的需求量,为多学科人才就业提供岗位和方向,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困难的现状。
2.4 可持续发展
中医药旅游本身具有绿色环保的特点,其模式和体系的建立过程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也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完善提供一定的思路。同时,中医药旅游相比传统旅游形式更为新颖独特,内容也更为丰富,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其开发前景具有深远意义。
3 中医药旅游的现状
3.1 优势特色
3.1.1 天然资源丰富 我国不同地域的日照、气温、水土有很大差异,形成了种类丰富的植物、动物和矿物资源。目前拥有高等植物34792种,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12个国家之一[3]。同时,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伴随着医学经验的不断总结和炮制方法的更新,数以千计的中药材逐渐形成。1995年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结果显示,全国药用资源共12807种,其中植物11146种,动物1581种,矿物80种,且用量较大的品种大都能人工栽培[4]。丰富的资源为中医药旅游提供了无可比拟的优势和发展前景。
3.1.2 旅游形式独特 中医药旅游最具吸引力的优势之一在于其独特的旅游形式。目前,我国中医药旅游主要有参观、体验、购物、会议等形式。其中,参观包括各地著名中医院、中草药种植基地、中医药博物馆、知名中药厂家和店铺,各地举办的中医药会展等;体验包括品尝药膳、药饮和药酒,参加中医保健知识讲座,学习中医基础文化知识、健身操,尝试按摩、中医浴足、美容及减肥等;购物包括在旅游过程中购买道地药材、特色中药饮片、特制中成药等;会议包括各类中医药国际会议以及各项大型中医药文化活动等[5]。其形式多样,富含中医特色,能够引起国内外游客的旅游兴趣。
3.1.3 文化内涵深厚 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历史上的许多著名医家针对带有地域性特点的患者施以独特的治疗手段,经过长期的经验总结,逐渐形成了不同的医学流派并总结出各具特色的医学理论,以及蒙医、藏医等民族医学。这种学术上的多样性无疑能够吸引到更多的传统医学爱好者。另外,由于地域、气候、水土的因素,不同产地的中药往往在功效方面有一定的差异,故而历代医家都提倡道地药材的使用,如东北人参、宁夏枸杞子、云南三七、广东陈皮和砂仁等都为世人熟知。道地药材不仅具有更强的药效,同时还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传奇故事等。这种医学流派和道地药材的地域性为中医药旅游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3.2 存在的问题
3.2.1 体制有待改善 目前国家尚未出台有针对性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导致在实施和管理方面存在许多困难。如由于中医药文化特异性引起的问题难以设定统一的管理模式,医疗和保健之间的严格界限也对中医药旅游产生了一定的阻碍,国内和国外对中医药的认识差异、中医药使用的地域特点对异地游客产生的误解和困扰也难以及时妥当地解决,许多国家尚未将中医药纳入医保范围而限制了使用等。
3.2.2 经营规模较小 各中医药旅游点普遍是小规模经营,硬件设施、服务理念和质量难以满足中医药旅游的高速发展,不利于长期发展和品牌形成;且小规模个体化旅游点不具备更深层次对旅游资源开发的能力,对中医药旅游的统一规划管理也形成了障碍。
3.2.3 人才匮乏 能够同时具有中医药和旅游管理方面知识的专业人才严重匮乏,难以创新发展和规范管理。专业技术水平的不足和人才的缺乏抑制了中医药旅游的发展。
4 对策
4.1 扩大宣传,提高认识
相关政府部门应提高对中医药旅游的重视程度,从政策、资金和人才方面予以一定程度上的支持,加快中医药旅游的发展步伐。通过加大对中医药旅游优势作用的宣传,推广中医文化,挖掘潜在市场,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进来。
4.2 统筹发展,规范体制
目前中医药旅游开发还处于简单的个体化经营和原生态为主的状态,未来长远的发展须统筹规划,重视引进相关人才,设计规划方案,开发旅游资源,提高中医药旅游的吸引力,最终确立合理的发展模式。
4.3 结合资源,拓宽形式
中医药旅游独特的形式能够吸引相当数量的消费者,但仍然需要在现今的基础上结合地域性资源,在不同地区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形式。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取得长远和持久的发展。
5 结语
中医药旅游作为新兴的旅游项目,国内目前尚处在初级阶段,未来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建议相关部门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引进相应人才,吸收社会资金加入,大胆探索旅游形式,使中医药旅游产业不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夏登波.建设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中医养生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琼州学院学报,2011,18(1):80-81.
[2] 李泽庚,段志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推动中医可持续发展[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3):1-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2011中国环境状况公报[R].2011:44.
篇6
【摘要】中医药是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瑰宝,但是璀璨的这块宝却在渐渐地喑淡下去,国人应如何重塑其光辉?随着西医的发展,中医不断遭受冲击,渐居末席。要继续保持其继往开来的强大生命力就必须清楚了解中医学的传统与现状,寻找合适的出路。在继承的前提下,大胆创新,勇于开拓,这也不失为一条出路。
【关键词】 中医药;现状;前景
一 中医的现状
中医学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经验,自我完善与发展,但是发展保持的是一种渐进性缓慢发展,面对现代化的飞速发展,已退化到医疗市场的末席,颇有成为西医的替代医学之势,确实令人担忧!中医界曹东义总结了三点:
一是历史的经验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石家庄50年代治疗乙脑,80年代初治疗流行性出血热,中医的疗效是非常好的,但是没有得到西医的认可,也没有被世人了解,更没有鼓舞中医界的信心。几十年来中医的地位直线下滑。中医的滑坡不在西医的歧视与现代科学的要求苛刻,归根结底是自己失去了传统,而跟在人家后面跑。二是用什么来指导我们的思想。绕着西医的质疑去寻找答案就会失去传统的中医,只能跟着西医的方向越走越远。西医与中医的理论基础不同,因此不能追求完全相同的发展方向与过程。西医是一种科学,但中医走的是另一条路,提供一种另外的思路。三是靠什么提高我们的疗效。中医不应该是从实验室里面筛选药物,而是应该靠几千年来积累的历代名家的丰富经验,还要把所有符合体系的新成果都纳入进来。
中医药的传统是什么?首先,中医的传统不是疾病医学。第二,中医不是物质科学。第三,不是认识论上的知识论。中医关心的是从哪里寻找健康的钥匙。
二 中医药在国外的状况及启示
发达国家的医学理念,随着崇尚健康观念的产生而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医学目的正由治疗疾病转为维护健康。西方国家医药体系由于日益突出的药物毒副作用、耐药性以及不堪重负的医疗费用等问题而举步维艰。在发展中国家,因为可负担性和可获得性好,传统医学(包括中医药)得到更加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中医药很早就有了国际交流。中医药对东方和西方医疗保健和医药学发展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现在承认并使用中医药的,基本上都是受中国文化影响深远的周边国家―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各国―以及应用于西方国家的华裔社区。西方国家的主流社会,使用范围仍然十分局限。中药的出口主要在东方国家,主要的出口大国有日本、韩国等。在教育方面,有中医教育的国家比较少,而且也有比较多的国家没有正式承认中医药。
中医药的国际贸易、国际地位和教育培训各国对中医药的研究启示:创造良好法律法规环境,有效保护和利用中药资源;大力推广中医药理论,正确理解和使用中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快中医药产业国际化;在国外开展中医药教育,培养人才,造福人类;选好主攻方向,加强我国中医药的塞袖研究;将古老的中医药文化继续发扬光大。
三 中医学创新发展的思考
1 中医学创新发展的必然性和紧迫性
创新是中医学术体系自我完善的必然.中医学根植于实践经验,融合古代哲学的自然学科,是在与疾病斗争过程中经验累加、认识创新中发展而来。但是发展保持的是一种渐进性缓慢发展稳态,采取的是遵经复古、固步自封的守势,精华尘封,面对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人类健康理念更新、疾病谱变化的冲击,中医学已退化到医疗市场的末席,颇有成为西医的替代医学之势,确实令人担忧!
2 中医学创新发展的重点领域构想
2.1 补塑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基础理论是医学核心内容,对中医学数千年来学术的发展和临床治疗起着高屋建瓴的指导作用。同时有其理论体系自身的劣势和缺陷,中医学根植于“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的古代哲学思想,以经验技术为依托的意向概念。使中医学蒙上了浓重的文化遮蔽,又包容了诸多缺乏证据、思辩推理的臆测玄想,有人将中医理论特点精辟地概括为:超越形态结构和实证方法,重思辩轻逻辑,重实用轻理论,理论超稳定高度泛化,能自圆其说而无法突破。中医理论的补塑首先是思维方式的更新,科研方法的逆转, 借鉴现代学科,重新审视自我,多角度反思,廓清其科学内核,调整中医重功能轻结构之不足,做到宏观整体认知与多层面、多结构微观分析融合。另一方面,建立中医学开放机制,多学科向中医学渗透。任何传统学术,总有其饱和点,得通过开放机制萌动新思想,引进新技术,起用新材料,汇通新信息,创新中求发展。
2.2 寻求新的科研契入点:究之以往中医科研,其研究方向多为如下几个模式:(1)某法、某方、某药对临床某一病症的研究;(2)某一中医理论实质的研究;(3)中药药理药效的分析;(4)剂型改革、用药途径变换方面的研究。
2.3 拓宽中医治疗病谱:现代医学在21世纪经历了日新月异的发展,挟雷霆之势相继席卷了诸多中医传统临床领域,留给中医的生存空间更加窄缩。中医学必须要在注重疗效、扬长避短、发挥特色的基础上,拓宽治疗病谱的广度。对一些目前中西医尚无确切疗效的疑难重病,宜做深入研究,挖掘文献,寻求切实有效的治疗手段;中医学“不治已病治未病”的传统保健理念符合现代人的健康需求,在“亚健康”调整、延年益寿、预防保健等方面大有可为,且有西医无法比拟的优势;此外西医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毒副作用纠正、治疗增效亦是中医潜在的优势项目和研究走向。
2.4 中医药工程学的突破: 中药生产工艺与制药工程技术的陈旧落后是制约我国中药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应用先进的制药工程方法及工艺技术,对落后的中药制造方式进行整体现代化技术改造,突破传统中药工艺局限,推进剂型改革,发展中药制造工艺创新思路与实现方法是当前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重大任务。
2.5 中医教育体制的革新:“好的中医在民间”、“亡中医者,中医也,非西医”这并非言过其实的谬说,其从一个层面反映了现行中医教育体制下的学生中医功底薄弱、职业信念不坚的现状。粗陋空泛的中医教材将中医精髓分解的支离破碎, 医学生无法按照辨证、整体、理法方药的中医法度学习,当务之急是进行教育体制改革,重新考订、规划教材,用浅显的现代语言将中医精髓、内核本质加以诠释,能将中医学全面系统地施授给后学者,搭配中西教学比例,穿插古文化、现代相关学科的学习,讲究临证,注重总结,加强教师质量建设,配备良好的科研环境,提供多种办学模式,呼唤学术争鸣,远离纸上谈兵……培养出既能全面掌握中医理论,又能深入理解西医知识,既有继承又不乏创新的现代中医人才,中医才能后继有人,长盛不衰。
3 中医学创新发展必须把握的方向
3.1 合理继承是创新发展的基础:孟子说过“水盈科(坑)而后进”,科学和文化的发展永远离不开对根柢和源泉的承袭。中医学发展提倡创新,但要建立在合理继承的基础之上。抛弃了遵经复古、因因相陈的合理继承不仅可以保持中医学术的特性和价值,而且也是创新的内在源泉和涌动力,没有继承同样也就无法创新,对中医学全面肯定和全面否定的态度均是不可取的。
3.2 科学态度是创新发展的关键:科学来不得半句虚假,虚假的成果仅会是昙花一现的泡沫, 应提供科学严谨求实勿虚的学风,知耻后勇,埋头苦干,同时敢于质疑,勇于否定,切切实实为中医创新发展做出贡献。
四 中医走向科学化、现代化
近百年来,关于“中医药学是否是科学”的纷争和对“中医科学化、现代化”的探索,是海内医药学界引人瞩目的一道风景线。1914年,余石帕发表《灵素商兑》、《医学革命论》,对中医药学的科学性提出了根木性的质疑,拉开了纷争的序幕。
科学的内容不是绝对化的,构成科学的具体内容不是永远的真命题。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研究中医药学课题时,也要保持谨慎态度,当事实和理论出现矛盾时,应该尊重事实,防止由于某种成见的影响对事实视而不见。现有的科学方法也不是绝对有效的,不论是归纳主义,还是演绎主义,抑或是批判理性主义,都企图找到一条通向真理的绝对可靠的认识途径,然而这样的途径目前看来是不存在的
中医药学现代化是要认清中医药学的优缺点,以整体理论为核心,努力吸收当代科学技术,学习西医的微观科学,但是不能西化。千万别搞错了,误以为把中医改造成西医就以为是中医的现代化。也不要以为把中药打入美国市场就是现代化、国际化,错了,我们发展中医药不是为了让西方接受。这不仅涉及民族的自尊,应该搞清楚现代化不是目的,服务人群才是目的。首先应该为13亿人口着想,保护好中国人的健康就是我们对世界的贡献。西医是微观医学,中医是宏观医学,两者都是科学。但现在大家只承认西方的科学模式才算科学,虽然中医能治好西医治不了的病,但是与该模式不符,便是“不科学”。
中医药产业化存在目前困境的主要症结是没有按中医药自身规律与特点找到中医药产业化之道。
参 考 文 献
[1] 陆广莘、曹东义等,中医药的传统与出路.
[2] 赵新力、贾谦、傅俊英,中医药在国外的状况及启示. 中国软科学.2004年第5期
[3] 曲环汝、苏 励, 关于中医学创新发展的思考. 医学与哲学.2003年6月第24卷第6期总第265期
[4] 刘家强,王洪光,张媛媛, 中医药学现代化的探讨.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4年1月第11卷第1期
[5] 王睿、杜文斌、赵宜军, 关于中医药学百年纷争的断想.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4年5月第27卷第3期
[6] 倪光夏,石学敏,韩景献, 浅探现代科技革命下的中医学发展思路. 天津中医药2003年12月第20卷第6期
[7] 邓铁涛, 游向前, 刘力红, 再这样下去,中医前景堪忧――医家三人谈.南风窗. 2004.7.1(上)
[8] 李红, 孙迎节, 国外中医药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中国中医药.
[9] 李红, 中医药在国外发展的特点和启示.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 2006年第21卷第6期
[10] 蔡定芳, 变亦变 不变亦变―论中医学发展大势.
[11] 潘嘉珑,十一世纪中医药之展望. 前进论坛. 2000(5)
篇7
关键词:中医药旅游;养生养老;发展现状;对策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老年人人口数量也居世界首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老人自己或子女具备一定的经济能力和异地养老消费能力,加上各地养老机构规模、服务水平及设施都有了显著提高,旅游养老已然成为一种时尚。以前不少封闭式养老机构“一张床、三顿饭、除了睡觉没事干”的重复枯燥的节奏,无法顾及老人内心。与传统的“关门养老”模式相比,旅游养老更注意精神养老,重视老年人的精神诉求。而中医药旅游与养生养老完美合体,这一新模式的创新主要在于将养生养老元素加入到中医药旅游,利用中医药的养生作用,通过中医药旅游的形式,实现中医药养生养老的目的,它是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的结合,是求新、求知、 求乐的综合体验。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药文化,感受到中医药带来的益处,并且享受中医药养生养老旅游的过程。探讨养老模式的开发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医药养生养老旅游模式的优势
中医药养生养老旅游模式优势是相当显著的,第一,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言之有理,施之有法,行之有效的方法。容易被人们理解、掌握和运用,尤其是老年人对中医药的可接受性强,信任度高。第二,中医药在传统理论上也具有优势,老年人个体差异大,心理情绪变化快,中医的辨证论治注重个体特别重视“三因制宜”,中医药养生的整体观念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予以体现,既注重老年人生理病理的特点,又重视自然与人体,阴阳五行的关系。第三,在预防与康复疾病方面有,中医治未病的说法早在2000年前的《素问》中强调过“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老年人精气虚衰,运动迟缓,传统的五禽戏、气功、八段锦等可以促进气息运行,延缓衰老。第四,技术操作的优势,中医护理技术具有简、便、验、效的特点,不需要复杂的仪器和设备,只需要一些简单的中药器材和中药原材料即可。中医药养生中的饮食护理对老年人慢性病及机体防御机能低下等也具有独特的调理作用。中医药养生养老旅游一方面延长老年人自然寿命;另一方面提高了老年人的身体质量。
二、中医药养生养老旅游模式的政策支持
目前,中医药养生养老旅游在国家的关注与政策的支持下逐渐升温,2016年2月14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在确定进一步促进中医药发展措施方面,特别强调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促进中医药与健康养老、旅游文化等融合发展。最新《中医药健康服务规划(2015-2020)》也定位在中医药养生和养老服务两个方面,《规划》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并就总体目标提出了7方面的重点工作,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中医药文化和健康旅游产业,被明确纳入其中。与之对应的是,规划鼓励社会资本举办传统中医诊所,鼓励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中医医院;发展中医特色突出的医疗机构,并开展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结合试点。此规划将中医药融入养老、旅游等产业,并促进了三大产业的有机结合,这对当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中医药发展内涵,具有非同寻常的战略意义。在政府政策支持的大背景下,中医药养生养老旅游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中医药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有望进一步提高。
三、中医药养生养老旅游的现状
目前,在政府的支持下,大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开辟中医药养生养老旅游新路径。2016年9月北京东城区、西城区、丰台区、石景山区、通州区、大兴区作为试点地区将逐步启动实施中医健康养老社区示范工程。预期到“十三五”末,使北京的居家、社区、机构养老人群逐步享受到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敦煌已有企业投资8亿元,修建了占地1000亩的中医生态园,开展沙疗、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按摩等服务;安徽省5年内将建设400个中医馆并与养老旅游产业相结合;西安脑病医院院长宋虎杰表示,作为民营医院,由于机制灵活,在开展中医药养老方面,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比如可以更灵活地与康复机构、社区、养老院开展中医药旅游合作项目。中国各地正在为中医药养老旅游做出进一步的计划并开展实施,为更好的解决养老问题,让更多的老年人享受特色的中医药养老服务做出努力。
四、中医药养生养老旅游面临的困境
1.中医药旅游宣传不到位,中医药旅游观念不够深入人心
中医药旅游模式热度虽然一直呈现上升的趋势,但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中医药旅游宣传力度不够,中医药生养老模式观念没有为人熟知,缺乏合理的宣传方式。
2.中医药旅游形式过于单一,服务内容雷同,特点不够鲜明
现在的中医药旅游主要以保健、购物、参观、游玩等形式在进行,不能够让游客参与进来,大多是以参展的方式了解中医药文化,理论传输观念,缺乏实践操作经历,内容大多相似,没有凸显中医药特色,难以深入人心。
3.缺乏中医药旅游与养老护理复合型人才
中医药养生养老旅游由于其针对群众的特殊性,中医药养老旅游必须具备服务性与护理性专业复合型人才,缺乏中医药服务性专业人才和养老护理专业人才,过往许多标榜中医药健康的项目缺乏实质性,各种中医药资源和养老设施都不能合理的利用,无法充分发挥中医药养老旅游的魅力。
4.中医药养老旅游市场准入太低,缺乏养老旅游的管理部门
目前中医药旅游市场鱼龙混杂,准入太低,没有规范的机构来整治,不少不法分子在景区利用中医药问诊欺诈游客,尤其是老年人思维反应较慢,旅途中时常出现各种事故。导致中医药名誉受损,中医药旅游也不尽如人意。
五、对策
1.需要政府出力协助中医药养老旅游宣传
政府政策对中医药养老旅游的支持很大,但还是希望当地政府可以贯彻落实该政策,做好中医药养老宣传工作,养老问题不仅仅是老年人自身的问题,也是政府的问题,希望政府部门能重视中医药养老旅游,可以从政府公关方面出力介绍中医药养生养老旅游使之深入人心。
2.积极鼓励创建新的中医药养老旅游形式
由养老旅游产业出资招募社会上热爱中医文化的创业策划人士为旅游企业策划新型的中医药养老形式,如以“学以致用”为目的创建品牌形象,在景区内设立中医经络识别或中药材识别教学,药膳裸烹展示,老年人中医俱乐部等形式。不仅丰富了老年人的旅游内容,更加提高了养老旅游的质量,同时满足了老年人的求知需求。
3.重视中医药养老复合型人才培养,从源头抓起。
中医药养生养老旅游需具备中医药专业知识又必须有一定的养老旅游服务技巧和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心理咨询能力,只有具备这三方面的能力才能在讲解中医药文化的同时兼顾到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并且更好地服务于中医药养老旅游。中医传承方式有两种师承教育和学校教育,政府教育机构可在进行学校教育的同时注重培养对养老旅游有兴趣的人才,从源头开始,节省培训所耗时间和精力,同时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4.建立专业的中医药养老旅游法律机构,系统化规范管理
针对中医药养老旅游设立一个专门的、公平的、公正的、公开的法律机构,维护游客的合法权益,特别是老年人的健康权益应该保护起来,给予特殊关怀。对于景区内的产品与服务应该加强管制,行医人员必须经过正规考核准入才能问诊,杜绝假冒伪劣欺诈消费者等行为。给中医药养老旅游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氛围。
总之,中医特色的高端养老旅游,以 “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走出一条集养老、保健、康复、医疗为一体的特色养老服务之路,将中医文化渗透到老年人群的健康教育、康复指导、疾病防治及家庭养护等各个方面,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医药养老旅游真正的实现养生享老,在养老的同时养生,在养生的同时将中医药文化发扬光大,源远流长,中医药+养老旅游的模式新开启不久,必将引起一翻浪潮并持续前进。
参考文献:
[1]徐天馥.传统中医养生保健与养老产业相结合的研究[J].PIONEERING WI,TH SCIENCE & TECHNOLOGY MONTHLY 2015(04):35.
[2]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
[3]六区试点中医药养老.北京晨报,2016-9-8.
篇8
现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药标准化发展规划(2****-2010年)〉的通知》(国中医药发〔2****〕39号)转发给你们,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贯彻实施意见: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中医药标准化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对于促进中医药学术发展,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规范行业管理,推进依法行政,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加快中医药走向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不断提高对中医药标准化工作的认识,加强组织和领导,将该项工作纳入本部门重要议事日程。提高全行业人员标准化意识,组织好中医药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加大中医药标准的实施推广力度,大力推进中医药标准化工作进程,加快中医药强省建设步伐,更好地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服务,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
二、积极行动,制定方案
国家在“**”期间,将制订、修订5**项中医药标准,我省要在配合建设中医药强省工作中争取有所作为,积极参与中医药技术标准领域中基础、临床、中药等方面关键技术的标准和管理标准领域中的医疗、教育、科研等方面资质、建设、服务标准的制订、修订。各地中医药主管部门要结合实际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有关医药行业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加强研讨,在掌握目前中医药标准化工作的现状和优势领域的基础上加大中医药资源的整合力度,促进中医中药并举,管理与医教研紧密结合,加快中医药标准化工作步伐,并积极参与省有关部门组织开展的相关工作。
篇9
关键词:中医药教育国际化 中医院校英语教学改革
1中医药教育国际化趋势
1 .1经济文化全球化为中医药教育国际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中医药学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它传承了丰富的中国文化,代表着中国特色的科学技术。随着经济、文化全球化,中医药的独特魅力越来越受到医学界关注,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兴趣,中医药热潮正在升温: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倡用中医药防治疾病;英、美等国逐步认可中医学并着手建立规范性的中医药治疗体系;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医务人员运用中医药防治疾病·一中医药教育国际化的广阔空间已经形成。
1.2国际中医药教育迅速发展为中医药教育国际化构建了平合
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上不少国家开始开办中医药教育。亚洲的日韩、越南、马来西亚、泰国;欧洲的英、法、意、荷;美洲的美、加;澳洲的澳大利亚等国相继开办有中医、针灸等课程,或是通过法案认可和保障中医药合法地位;除此以外,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还设立了中医药教育专业委员会。
1.3国内中医药国际教育机构的建立是中医药教育国际化的坚强后盾
自1957年江苏中医进修学校、北京中医学院接收第一批学习中医的外国短期进修人员以来,各种“国际针灸培训中心”、“国际学院”等中医药国际教育机构在全国各地涌现出来,专项从事留学生中医药教育:培养的学生来自五大洲众多国家和地区;包括非学历教育到专、本科、硕士乃至博士等层次;留学时间长短期灵活;教学手段涵盖面授远程教育等。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及医学模式转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促使更多医学工作者来华学习中医药。目前,全国已有20多所中医药院校具备接受外国留学生资格,在校留学生5000余人,已居我国自然科学教育留学生人数之首。
2中医药教育国际化趋势下的英语教学改革
中医药教育国际化为中医院校的英语教学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中医院校要解决问题,抓住中医药教育特色,顺应中医药国际化趋势,全方位改革英语教学。
2.1转变理念,迎接挑战
2007年《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继承、创新、现代化、国际化”四个方面的基本任务,希望将中医药的科学内涵用更容易被广大民众理解的语言加以表达,来沟通中医与西医、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从而让中医药更好地被社会普遍理解、接受,进而满足现实需求、服务整个人类。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是中医药教育继承中医特色、发展中医事业、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中医药人才不可或缺的部分。
当前一些中医院校过多强调专业教育,忽视英语教育,对英语教学投人的人力、物力、财力不足,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不够灵活,再加上掌握好中医药这个我国几千年文化的精髓,学生面对阴阳五行、数百味重要药方及针灸穴位又长期处于死记硬背状态,无法保证英语学习时间,虽然中医药教育国际化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和发展空间,学生却常常因为英语能力不足而错失良机。另一方面,中医院校的专业教师由于受整个中医界对英语重要性认识不够的影响,缺少提高英语能力的动力和机会,用英语进行教学和实践的能力普遍欠佳,这些都影响了中医药教育国际化进程。解决这些问题,中医院校就要树立正确的英语教学理念、重视英语教学,将英语教与学作为服务于人才素质培养、学校持续性发展、中医药事业蓬勃向上的重要任务来抓,迎接中医药教育国际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2开辟中医院校英语教学改革新模式.培养具有国际化特色的中医药人才
2004年《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现代化中医药人才只有具备扎实的中医药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又有良好的英语语言能力,才能使祖国文化的瑰宝发扬光大。
2 .2.1重视公共英语教学改革
改变大多数中医院校采取的大班授课模式,根据学生英语能力参差不齐的具体情况,采取多起点分级教学;改变“拥有专为英语课程而设计的多媒体教室的院校寥寥无几,大部分院校只拥有语音实验室,(参考:1)”教师多数只能播放教学听力录音带、给学生核对听力材料答案的简单的英语教学设施,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人机交互学习,以“学生为中心”,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从而照顾到学生的实际需要,因材施教,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改变投人少的现状,加强计算机网络等硬件配置及英语教师专业培训等投人。
2 .2 .2完善专业英语教学
首先,在本科生高年级阶段开设专业英语课程。目前,一些中医院校涉外、七年制三四年级及研究生阶段开设有专业英语课程,毕业生有的走出国门,有的成为专业医学英语人才,为研究及传播中医药学做出了贡献。中医院校如果在本科生高年级阶段开设专业英语,必能达到学习基础英语的最终目的,培养出一批具有较高专业英语能力的学生,帮助他们走向社会、走出中国、为全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最大的贡献。
篇10
我国大部分中医医院的建院时间不久,在很多基础建设条件和功能方面尚未完善,自我补偿能力较差,尚不具备一个独立市场主体的能力。同时由于中医院的设施、设备局限导致服务功能有一定的局限,中药服用不便、剂型落后等原因导致很多患者偏向综合医院就诊,这是导致中医医院入院人数较少的主要原因。就我国中医医院经营管理现状与发展来看,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国家政府对中医药建设经费投入不足。目前我国的中医医院大部分是由卫生院、综合医院中医科或医院门诊部改造而来,医院的基础设施、设备比较陈旧、落后,医院的就医环境较差,虽然近年来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支持,取得了一定的建设资金,但是医院的基础设施、设备和现代化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很多医院为了提高医院就医条件和环境,欠有很多外债,导致业务资产负债率偏高,收不抵支,长期处于负债经营,具有较大的偿债风险。
2.并没有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特色。目前我国部分中医医院的临床科室建设普遍存在不完善之处,对一些中医诊治比较有优势的疾病以及临床常见疾病并没有做好定期分析工作,导致没有研发出具有中医特色的独特诊疗方案。其次还表现在中医人才的西化,很多中医行业人才迫于经济上的诱惑和压力,从西医着手为患者进行双面性治疗,也有很多中医医院为了提高医疗水平,增加医院的经营效益,淡化了像针灸、推拿等具有中医特色的治疗,开始大力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进行手术治疗。这些现象中医资源有极大的冲击,进而导致中医的特色优势面临崩溃的境地。
3.中医药技术服务定价缺乏合理性。一直以来,中医诊疗的收取费用较低廉,是中医业务经济效益低下的主要原因,虽然近年来我国国家政府出台了一些政策适当的调整了中医药技术服务费用,但中医总体费用水平仍然较低,和综合医院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同时大部分医院仍然存在“以药养医”的现象,药品收入比重远远高于中医药相关的技术服务价格定价,导致中医医院处于亏损状态经营。同时由于中医药材价格在近年来不断上涨,增加了中医药诊疗的成本投入,削弱了中医药的诊疗价格优势。
二、加强中医医院经营管理对策的思考
1.政府应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扶持政策。应积极建立省级中医药工作领导机构以及协调小组,扩大省政府对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的支持范围以及投资规模的预算内项资金,应结合各地中医医院发展的实际情况,坚持以“巩固、充实、提高”为三大基本原则大力扶持中医医院的基础建设项目,在进行政策扶持时,一些发展滞后的地区应由当地财政以及省政府财政转移支付的共同扶持,而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由同级政府给予相应扶持。进而有效改善各大中医医院的基础设施、设备条件以及就医环境,进而构建一种良好的以医带药,以药促医,医药协调互动发展的崭新格局。同时应对中医院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为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供一个良好平台,①建议财政可以给予中医院进行贴息优惠或者合理的减免部分债务,缓解中医院负债经营的恶性循环模式。②全额补助中医医院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③扩大中医药报销的范围,在医保补偿范围中也纳入中医药诊疗技术项目。
2.加强中医药文化的宣传建设。目前,面对中医人才西化以及中医地位受到西医影响较深的冲击形势下,加强中医药文化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现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竞争机制下,医疗市场的竞争已经成为综合服务、医院信誉、医疗质量、精神风貌、人员素质以及发展战略的全面竞争,中医医院应该坚持突出极具特色的中医特色文化建设,从医院的就医环境、诊疗方式以及服务方式及态度等多方面融入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方式,进而形成具有中医独特魅力的服务体系,建立标识性的医院形象,体现中医药的核心价值。
3.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优势,积极创新中医药服务理念。首先中医医院应结合中医药的传统文化以及中医药的诊疗特点,从患者的诊疗到医院的经营体系整个过程制定一整套全方位,突出“人性化”服务理念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努力实现“低成本、高成效”的经营目标。首先应延续传统中医“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并在准确诊断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理论做出明确的诊断以及针对性的处方,且不可直接套用成方。同时应打造1-2个极具中医诊疗特色的专科服务科室,比如像理疗康复科、推拿按摩科、针灸科等,创建“品牌”科室,利用“品牌效应”来带动中医院其他科室的发展,比如像中医药在疾病预防以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诊疗方面具有相当的优势,中医院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不断提高人们的生命健康水平”为基本落脚点和出发点,尽量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建立完善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