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定义范文
时间:2023-12-29 17:54: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移动支付定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移动支付标准的逐渐清晰,将令整个产业正式起飞。NFC手机、POS机、SIM卡、RFID芯片等相关生产企业将率先受益。
移动支付标准或已明确
随着中国手机普及率的提高,市场环境日趋成熟,移动支付发展潜力巨大,但缺乏统一的移动支付标准始终制约着产业的发展。由于各方都想主导移动支付产业链,中国移动的2.4GHz标准与银联的13.6MHz标准两者之间仍未有定论。
在昨日举行的“2011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论坛”上,代晓慧表示,工信部和中国人民银行要共同制订统一的移动支付标准,推动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
“先进统一的技术标准有利于业务的推广,我们必须制订统一的标准,才能在全国大力推广。”代晓慧说。
而张琪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了移动支付标准制定的进展,“去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工信部、国标委的相关司局组织银联和三大电信运营商召开了移动支付工作研讨会,会上明确了近场支付采用13.56MHz标准,2.45GHz方案仅用于封闭应用环境,不允许进入金融流通领域。”
同时,该会议明确,移动支付标准将在中国人民银行、工信部等主管部门领导下,联合产业相关方建立统一产业标准;运营商开展金融相关业务,需要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第三方支付牌照,将金融业务剥离成立独立实体运营,中国人民银行将对市场进行检查,对不合规业务进行整改、关闭。
此外,张琪还说,新增移动支付业务试点应报中国人民银行、工信部批准后实施;在中国人民银行等主管部门领导下,成立由商业银行、银联、三大运营商及部分科研机构组成的联合工作组,具体负责国标研制工作。
张琪认为,目前移动支付还没有非常成熟的商业运营模式,如何通过合作建立跨部门和跨行业的产业链共赢机制是移动支付快速发展的关键。
运营商加紧布局手机支付
移动支付风生水起,国内移动运营商也集体发力移动支付,纷纷筹建支付公司。继中国电信(微博)在今年3月成立支付公司“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后,中国联通(微博)支付公司也将挂牌成立。
中国联通支付公司筹备组组长戴任飞昨日在论坛上透露,目前联通支付公司筹备组已完成名称核准、入资与验资等工作,预计最快4月15日会获得营业执照。中国联通支付公司名称已确定为“联通沃易付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戴任飞表示,在新支付公司营业牌照后,将首先开始支付牌照的申请工作。第一阶段申请牌照的业务范围包括网络支付、移动支付和银行卡收单。此外,对于预付卡业务,联通表示到第二阶段视监管情况将再行申请。
而中国移动也传出正在申请第三方支付牌照,不久后将会成立支付公司。事实上,此前中国移动入股浦发银行,将手机支付从小额支付转向信用卡、转账、大额交易等业务,也正是为此做准备。
据了解,目前中国电信在内蒙古、成都等地推出“翼支付”业务作为试点,并于近日开始在广东商用;中国联通已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四个城市进行试点;中国移动则在湖南、广东、重庆、北京等10地试点商用手机支付业务。
分析人士指出,三大运营商纷纷涉足第三方支付,不仅仅是将业务扩展至手机近距支付,更是对手机支付市场前景的看好。
根据易观国际最新的预测报告,2011年底手机近距支付用户数将突破1亿户,2010至2013年将保持102%的高速复合增长。
交易规模两年内将超千亿
随着移动支付大规模的应用,市场规模将加速增长。
据艾瑞咨询资料,目前我国手机用户有8亿,其中已经开通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有3.03亿,占全国总用户的37.8%。去年我国移动支付市场整体规模达到202.5亿元,同比增长31.1%。
但张琪表示,预计今年移动支付市场增长将更为强劲,到2012年移动支付的交易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
篇2
摘 要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LAM)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两组均给予保肝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LAM联合ADV治疗。结果:治疗组在治疗49周和98周后,各方面指标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对LAM及ADV耐受性良好,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通过LAM与ADV的联合治疗,改善了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肝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能力。
关键词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酯 乙型肝炎 肝硬化
关键词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酯 乙型肝炎 肝硬化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120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120
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的5年生存率约55%,失代偿期约14%。目前各国公认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有效抗病毒药物是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但干扰素不良反应较多,不宜应用于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2004年拉米夫定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已推荐使用拉米夫定(LAM)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但是LAM变异率高,停药后易出现反弹现象。如何解决变异后耐药及停药后反弹是目前临床上急需解决的问题。许多学者专家认为,联合用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希望所在[2]。阿德福韦酯(ADV)抗乙肝病毒的作用比较弱,起效比较慢,但是发生HBV耐药率较低,且对LAM耐药有效,故ADV与LAM联合应用可以减少耐药株的出现。应用LAM联合ADV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的5年生存率约55%,失代偿期约14%。目前各国公认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有效抗病毒药物是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但干扰素不良反应较多,不宜应用于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2004年拉米夫定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已推荐使用拉米夫定(LAM)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但是LAM变异率高,停药后易出现反弹现象。如何解决变异后耐药及停药后反弹是目前临床上急需解决的问题。许多学者专家认为,联合用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希望所在[2]。阿德福韦酯(ADV)抗乙肝病毒的作用比较弱,起效比较慢,但是发生HBV耐药率较低,且对LAM耐药有效,故ADV与LAM联合应用可以减少耐药株的出现。应用LAM联合ADV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资料与方法
2007年9月~2009年5月收治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98例,男59例,女39例,年龄26~67岁,平均45.85±8.65岁。98例患者均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肝硬化诊断标准[3],排除HCV、HEV、HDV和HAV重叠感染及合并酒精性肝硬化、伴有肝肾综合征和心、脑、肾疾患的患者。根据入院的先后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按Child-Pugh计分进行分级,治疗组B级31例,C级18例,对照组B级32例,C级17例。所有病例HBV-DNA均为阳性。治疗前要告知患者及家属LAM与ADV的作用效果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疗程、费用等,同意后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及实验室指标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007年9月~2009年5月收治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98例,男59例,女39例,年龄26~67岁,平均45.85±8.65岁。98例患者均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肝硬化诊断标准[3],排除HCV、HEV、HDV和HAV重叠感染及合并酒精性肝硬化、伴有肝肾综合征和心、脑、肾疾患的患者。根据入院的先后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按Child-Pugh计分进行分级,治疗组B级31例,C级18例,对照组B级32例,C级17例。所有病例HBV-DNA均为阳性。治疗前要告知患者及家属LAM与ADV的作用效果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疗程、费用等,同意后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及实验室指标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保肝、对症和支持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LAM 100mg口服,ADV 10mg口服,1次/日。对照组与治疗组的治疗对比观察98周。
治疗方法: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保肝、对症和支持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LAM 100mg口服,ADV 10mg口服,1次/日。对照组与治疗组的治疗对比观察98周。
观察指标:采用ELISA法检测HBV标记物;采用定量PCR法检测HBV-DNA;常规方法测定肝功能生化指标、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凝血酶原时间(PT)等。定期腹部彩超检查。
观察指标:采用ELISA法检测HBV标记物;采用定量PCR法检测HBV-DNA;常规方法测定肝功能生化指标、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凝血酶原时间(PT)等。定期腹部彩超检查。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结 果
结 果
治疗组在49周后有1例患者因发生自发性腹膜炎而死亡,98周后有2例患者因发生肝细胞癌和上消化道出血而死亡;对照组在49周后有5例患者分别因上消化道出血自发性腹膜炎肝细胞癌而死亡,98周后有13例患者分别因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和肝细胞癌而死亡。治疗组98周后病死率(6.1%,3/49),明显低于对照组98周后的病死率(36.7%,18/49),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肝细胞癌两种并发症,未见其它并发症,对照组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自发性腹膜炎、肝细胞癌、肝肾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治疗组。
治疗组在49周后有1例患者因发生自发性腹膜炎而死亡,98周后有2例患者因发生肝细胞癌和上消化道出血而死亡;对照组在49周后有5例患者分别因上消化道出血自发性腹膜炎肝细胞癌而死亡,98周后有13例患者分别因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和肝细胞癌而死亡。治疗组98周后病死率(6.1%,3/49),明显低于对照组98周后的病死率(36.7%,18/49),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肝细胞癌两种并发症,未见其它并发症,对照组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自发性腹膜炎、肝细胞癌、肝肾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治疗组。
治疗组和对照组生化指标、Child-Pugh评分的变化比较,治疗组各项指标有显著改善,见表1。
治疗组和对照组生化指标、Child-Pugh评分的变化比较,治疗组各项指标有显著改善,见表1。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HBV-DNA转阴情况的比较,治疗组治疗49周(79.1%)和98周(91.3%)患者HBV-DNA转阴率分别与对照组治疗49周(6.8%)和98周(9.7%)相比较比较,均显著提高。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HBV-DNA转阴情况的比较,治疗组治疗49周(79.1%)和98周(91.3%)患者HBV-DNA转阴率分别与对照组治疗49周(6.8%)和98周(9.7%)相比较比较,均显著提高。
不良反应:经过98周不间断治疗,应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患者对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的耐受性良好。
不良反应:经过98周不间断治疗,应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患者对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的耐受性良好。
讨 论
讨 论
我国是一个乙型肝炎高发地区,在众多乙型肝炎患者中,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年发病率约3%。过去对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治疗,主要强调保肝、利尿、补充白蛋白、血浆,以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最后只能进行肝移植手术。但是,肝移植手术由于肝源不足的问题和其它客观因素的影响还不能普遍的开展,导致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存活期不是很理想,短短5年内死亡率高达45%~86%。因此,迫切需要有效的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病毒持续复制,肝脏炎症持续存在,已发生失代偿反应[4~5],甚至出现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及肝衰竭,极少数患者可能发展成肝癌。故抗乙肝病毒治疗是非常重要的。LAM通过抑制HBV-DNA聚合酶减少体内的乙型肝炎病毒,从而改善肝组织学变化,减轻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的发展[6]。LAM不能清除肝细胞内的HBV-DNA,需要长期服药,且易发生病毒变异。YMDD变异可在患者治疗6个月以后开始出现且逐年递增[7]。ADV是单磷酸腺苷的无环核苷类似物,在细胞内转化为阿德福韦二磷酸盐,有抑制HBV-DNA聚合酶活性的作用,不易耐药,可长期用药[8]。临床观察认为LAM联合ADV可有效地控制HBV复制,减少人体内乙肝病毒载量,肝脏炎症可得到稳定控制,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好转,各项指标得到实质性改善。
我国是一个乙型肝炎高发地区,在众多乙型肝炎患者中,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年发病率约3%。过去对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治疗,主要强调保肝、利尿、补充白蛋白、血浆,以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最后只能进行肝移植手术。但是,肝移植手术由于肝源不足的问题和其它客观因素的影响还不能普遍的开展,导致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存活期不是很理想,短短5年内死亡率高达45%~86%。因此,迫切需要有效的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病毒持续复制,肝脏炎症持续存在,已发生失代偿反应[4~5],甚至出现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及肝衰竭,极少数患者可能发展成肝癌。故抗乙肝病毒治疗是非常重要的。LAM通过抑制HBV-DNA聚合酶减少体内的乙型肝炎病毒,从而改善肝组织学变化,减轻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的发展[6]。LAM不能清除肝细胞内的HBV-DNA,需要长期服药,且易发生病毒变异。YMDD变异可在患者治疗6个月以后开始出现且逐年递增[7]。ADV是单磷酸腺苷的无环核苷类似物,在细胞内转化为阿德福韦二磷酸盐,有抑制HBV-DNA聚合酶活性的作用,不易耐药,可长期用药[8]。临床观察认为LAM联合ADV可有效地控制HBV复制,减少人体内乙肝病毒载量,肝脏炎症可得到稳定控制,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好转,各项指标得到实质性改善。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拉米夫定临床应用专家组.拉米夫定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04年版)[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5,28(1):60-64.
1 拉米夫定临床应用专家组.拉米夫定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04年版)[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5,28(1):60-64.
2 Marcellin P.Advances in therapy for chronic hepatitisB[J].Semin Liver Dis,2002,22:33-36.
2 Marcellin P.Advances in therapy for chronic hepatitisB[J].Semin Liver Dis,2002,22:33-36.
3 中华医学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324-329.
3 中华医学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324-329.
4 Rerldi G,Fattovich G,Hadziyannis S,et al.Survival and prognostic factors in 366 patients withcompensated cirrhosis:a multicenter study[J].J Hepatol,1994,21(4):656-666.
4 Rerldi G,Fattovich G,Hadziyannis S,et al.Survival and prognostic factors in 366 patients withcompensated cirrhosis:a multicenter study[J].J Hepatol,1994,21(4):656-666.
5 Liaw YF,Sheen IS,Chen TJ,et al.Incidence.determinantsand significance of delayed clearance of serumHBsAg in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a prospectivestudy[J].Hepatology,1991,13(4):627-631.
5 Liaw YF,Sheen IS,Chen TJ,et al.Incidence.determinantsand significance of delayed clearance of serumHBsAg in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a prospectivestudy[J].Hepatology,1991,13(4):627-631.
6 陈晓英,刘晓平,戴二黑,等.拉米夫丁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观察[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5,8:25.
6 陈晓英,刘晓平,戴二黑,等.拉米夫丁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观察[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5,8:25.
7 姚光弼,崔振宇,姚集鲁,等.国产拉米夫定治疗2200例慢性乙型肝炎的IV期临床试验[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1:103-108.
7 姚光弼,崔振宇,姚集鲁,等.国产拉米夫定治疗2200例慢性乙型肝炎的IV期临床试验[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1:103-108.
8 Cullen JM,Li DH,Brown C,et al.Antiviral efficacyand pharmacokinetics of oral adefovir dipivoxil inchronically woodchuck hepatitis virus- infected woodchucks[J].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2001,45(10):2740-2745.
篇3
[关键词] 血细胞分析仪;显微镜镜检;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 R446.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4(a)-132-02
血细胞分析仪是临床检验中最基础也是最常用的仪器,随着五分类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普及,实验室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提供了更多有价值的指标。高新仪器的使用一方面促进了医学检验的发展,同时也给检验工作带来新的问题,怎样才能在确保检验质量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新技术带来的便捷需进一步探讨。在常规工作中,首先遇到的是对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复检问题。对仪器的完全依赖极易造成漏诊和误诊[1-2],全部镜检也不切合实际情况。为此,我科结合本科室的具体情况制订了复检标准,并对其临床应用进行探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仪器:静脉血检测使用美国Beckman-Coulter公司的LH500五分类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日本Olympus显微镜进行细胞镜检。
1.1.2 试剂:LH500使用的稀释液、溶血剂、白细胞分类试剂均由Beckman-Coulter苏州有限公司提供。采用美国BD公司提供的EDTA钾盐真空抗凝管采集静脉血标本。
1.1.3 标本:2009年10~11月收集我院各科住院患者的静脉血标本,共分析4 000例,采血后室温保存,2 h内检测完毕。
1.2方法
1.2.1 仪器检测:LH500用公司配套校准物进行仪器校准,每天测定前做高、中、低三个水平的全血质控物,确认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进行标本检测。
1.2.2 显微镜检查标本经仪器分析后涂片,瑞-姬染液染色,由经验丰富的形态室人员进行复片。
1.2.3 仪器结果异常的判断标准,①结果异常:WBC>15×109/L或80%,淋巴细胞>60%,单核细胞>15%,嗜酸粒细胞>15%,嗜碱粒细胞>10%;③Hb
1.2.4 显微镜检查异常的判断标准,①白细胞:形态异常(分叶过多、中毒颗粒、空泡变性等)、异型淋巴细胞>5%,杆状粒细胞>10%,存在幼稚细胞;②红细胞:存在有核红细胞,大小不一,染色异常,形态异常,分布异常;③血小板:血小板聚集,严重体积异常;④对仪器检测白细胞、血小板数量的评估。
2结果
笔者对4 000例标本的仪器检测结果和显微镜镜检结果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
2.1仪器检测结果与显微镜镜检结果比较
仪器检测结果完全正常2 232例,占55.8%;显微镜镜检结果异常970例,占24.2%。LH500对异常的血液标本检出能力的有关预测值分别为,敏感度为99.9%,特异度为73.6%,阳性预测值为54.7%,阴性预测值为99.9%,准确度为79.9%。
2.2仪器检测分组与显微镜镜检结果比较
将4 000例临床标本分为四组:仪器结果正常、无Flags提示组,仪器结果轻度异常、无Flags提示组,仪器结果轻度异常、有Flags提示组,仪器结果明显异常、有Flags提示组,四组结果与显微镜镜检结果比较见表1。
表1 仪器检测分组与显微镜镜检结果比较
2.3仪器检测警示分组与显微镜镜检结果比较
将仪器检测的不同Flags提示分别与显微镜镜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见表2。
3 讨论
美国Beckman-Coulter公司的LH500五分类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采用Coulter电阻抗原理和智能微数技术对血细胞进行计数,基于流体力学原理,使用鞘流技术使溶血后液体里剩余的白细胞单个通过光路,通过检测器接受VCS(volume,细胞体积;conductivity,高频传导;scatter,激光散射)三种技术同时检测的信号对白细胞进行分类,并可得到细胞散点图和直方图。
随着这些原理更科学、操作更自动化及血细胞分析仪的推广和普及,检验人员对仪器的检测结果越来越信赖,从而忽视了显微镜检查。LH500对异常的血液标本检出能力的有关预测值分别为:敏感度为99.9%,特异度为73.6%,阳性预测值为54.7%,阴性预测值为99.9%,准确度为79.9%。从仪器检测结果与显微镜检测结果的比较中可以看到,一方面,五分类的血细胞分析仪对异常细胞形态的敏感度较高,漏检率也符合国际血液学复检专家组对复检规则的要求;另一方面,仪器的特异性不高,复片率达到44.2%,大大消弱了高新仪器的便捷。这就需要我们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复检标准。
笔者通过对4 000例标本的仪器检测结果、Flags提示与显微镜镜检结果比较发现,单一地依赖主要数据的异常或单一地依赖Flags提示都不能提高仪器的特异性。把两者结合起来,根据数据的异常程度进行分组,在仪器结果正常、无Flags提示组中只有1例假阴性结果,显微镜检查示分类原粒细胞为1%,为血液科初诊患者,有发热体征,后确诊为AML-M1。在仪器结果轻度异常、无Flags提示组中,也只有1例假阴性,显微镜检查示分类异型淋巴细胞为7%,为儿科患者,IM治疗后。这两组结果与镜检基本一致,2例假阴性也具有代表性,可以通过复检标准的完善筛检出来,这部分病例可以确定为不需要复片。在仪器结果轻度异常、有Flags提示组中,有350例(44.4%)假阳性结果,主要是白细胞分类异常和仪器报警提示,一方面,暴露了所有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在白细胞分类上的缺陷;另一方面,从表2的比较结果看出,这部分Flags警示多为Imm NE1/NE2、Blast、Verify Diff,集中在白细胞的分类上,提示我们复检标准的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积累更丰富的实验数据和临床经验,制订更科学的复检标准。在实验中还有很少部分数据为仪器结果正常、有Flags提示组,提示Dimorphic Reds、Platelet Clumps,初步证实与标本采集、环境温度等因素有关,需要工作人员的临床经验,对复检标准没有影响,没有纳入实验数据中。
通过实验发现,不同检测原理、不同档次的仪器所对应的复检标准是不一样的,每个实验室应该自行规定复检的条件。笔者认为,高档次的仪器,检测原理科学,数据分析全面,报警灵敏度很高,复检的标准可以放宽,更侧重于仪器的异常警报提示。对于中、低档次的仪器,应该严格按照制订的复检标准执行,对复检的判断更应该侧重于对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等数据的分析。
4 体会
①仪器对细胞形态的识别能力,决定筛选标准的宽严程度;②在保证质量基础上降低复检率至
[参考文献]
[1]卢文波,周晓晖,何娟妃.重视血液分析仪异常图形标本的镜检复查[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2,17(6):373-375.
[2]冯光,马福广,于晓阳,等.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MCR增高60例的镜检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1,17(8):772-773.
[3]江虹,曾婷婷.全自动血细胞分析和白细胞分类复检规则的制订及评价[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7,30(9):996-998.
[4]王欣,藤娟,郝少丽.血细胞分析仪计数幼稚红细胞的准确性评价[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7,30(9):1056-1057.
[5]胡杰,连国军.Sysmex XE-2100自动血细胞分析和白细胞分类的复检规则探讨[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8,31(7):752-757.
篇4
【关键词】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活动性乙肝肝硬化治疗
乙肝肝硬化是慢性乙型肝炎在病情发展过程中队肝脏造成反复损伤,并出现肝纤维化的一个最终结局[1]。本次研究对患有活动性乙肝肝硬化疾病的患者应用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92例患有活动性乙肝肝硬化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6例。对照组中男性27例,女性19例;患者年龄18-64岁,平均年龄(39.4±1.2)岁;乙型肝炎病史1-6年,平均病史(2.2±0.5)年;肝硬化发病时间1-10个月,平均发病时间(3.1±0.4)个月;治疗组中男性28例,女性18例;患者年龄19-66岁,平均年龄(39.6±1.1)岁;乙型肝炎病史1-7年,平均病史(2.4±0.6)年;肝硬化发病时间1-11个月,平均发病时间(3.2±0.5)个月。上述四项自然指标两组患者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病例纳入标准[2]
(1) 患者有明确的乙型肝炎疾病史;(2)肝硬化发病时间在一年以内;(3) 患者年龄在18-70岁之间;(4) 排除合并患有其他肝脏疾病的可能;(5)其他主要脏器功能良好;(6) 患者沟通交流能力没有任何异常;(7)愿意加入本次研究。
1.3 病例排除标准
(1) 患者没有明确的乙型肝炎疾病史;(2) 肝硬化发病时间超过一年;(3) 患者年龄不足18岁,或超过70岁;(4) 合并患有其他肝脏疾病;(5) 其他主要脏器功能存在明显异常;(6) 患者沟通交流能力存在明显异常;(7) 不愿意加入本次研究。
2.1 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和用药方案临床实施总时间
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拉米夫定治疗(35.74±4.61)d后肝功能指标水平恢复正常,用药方案临床共计实施(51.93±5.28)d;治疗组患者应用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29.75±4.61)d后肝功能指标水平恢复正常,用药方案临床共计实施(40.86±3.19)d。两项观察指标各项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
2.2 活动性乙肝肝硬化疾病治疗效果
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拉米夫定治疗后,14例乙肝肝硬化病情达到临床治愈标准,18例有效,14例无效,该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9.6%;治疗组患者应用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后,18例乙肝肝硬化病情达到临床治愈标准,23例有效,5例无效,该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1%。该项观察指标各项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3 讨论
阿德福韦酯是单磷酸腺苷的无环核苷类似物的一种,在细胞激酶的催化作用下,该药物可以发生磷酸化反应生成一种具有较强生物活性的代谢产物――阿德福韦二磷酸盐,这一产物再与三磷酸脱氧腺苷反应,可以对HBV-DNA聚合酶产生非常明显的抑制作用。乙型肝炎疾病采用拉米夫定治疗后出现YMDD变异位点主要位于rtM204V/I,而阿德福韦酯在最用于人体后的耐药变异位点则主要位于rtA181V和rtN236T两个位置,两种药物在对疾病治疗的过程中的耐药位点不会发生交叉,将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提高耐药基因屏障。
参考文献
[1]林炳亮,黄桂梅,张晓红等.胸腺肽α1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近期疗效研究[J].中国综合临床,2009,18(7):796-797.
篇5
[关键词]移动支付 合作共赢 商业运营模式 创新 构建
[分类号]F270
1.引言
我国自进入3G时代之后,随着网络的优化、终端的丰富以及金融支付环境的完善,移动支付市场前景光明,商机无限。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的手机用户数达到7.47亿人,手机支付用户数为8200万,手机支付交易额为24.0亿元,同比2008年7.9亿元增长202.6%,处于高速增长态势。艾瑞预计在2010―2011年,手机支付将出现爆发式的增长,而2012年手机支付交易规模将有望超过1000亿元。为此,电信运营商、中国银联、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都纷纷加快在这一领域的布局,鏖战移动支付市场。例如,中国移动在2009―2010年推出了手机钱包、世博门票、手机一卡通三大移动支付业务,中国电信在2010年正式推出基于天翼3G业务的融合支付业务“翼支付”,中国联通在2009年推出基于NFC技术的移动支付业务;而在金融机构中,中国银联已积极联合各大银行加快推广其旗下合作支付品牌手付通,招商银行、光大银行、交通银行等也均推出手机银行类业务;第三方支付方面,支付宝、财付通、快钱、易宝、环迅等多家支付企业纷纷进入手机支付领域的规划。
移动支付的广泛应用和无限商机已经有目共睹。而移动支付产业要真正实现繁荣,跨行业合作是必然选择;移动支付运营商要获得竞争优势,建立合作共赢的商业运营模式是关键。因为商业运营模式决定产业链中各方利益的分配,而合理的利益分配才能把各个环节都积极调动起来。目前我国以电信运营商、中国银联、银行及以第三方支付机构为主体的4种移动支付商业运营模式都存在着以下问题:由于各自的局限和核心优势的不同,无法独立大规模开展移动支付业务。这也是自2006年起,一直被各方看好的移动支付发展并不顺利的一个主要原因。而从移动支付业务开展最早、发展最成熟的日本和韩国发展经验来看,移动支付发展的关键是产业链上各企业的合作,不但要打造完整的产业链,而且要建立和完善“双赢”合作机制。因此,进行移动支付商业运营模式创新,构建合作共赢的移动支付商业运营模式至关重要。
国内学者对我国移动支付商业运营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上4种模式的特点、优劣势及发展趋势方面,而对如何加强产业链合作,如何构建合作共赢的移动支付商业运营模式却鲜有提及。基于此,笔者通过对商业运营模式概念的文献分析界定,针对移动支付商业运营模式如何创新,如何构建合作共赢的移动支付商业运营模式进行研究。
2.移动支付及其产业链
移动支付(mobile payment,简称MPayment)是使用移动设备通过无线方式完成支付行为的一种新型的支付方式。移动支付所使用的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PDA、移动PC等。而现实生活中,由于手机是最为人们所认知、最能体现“移动”特性的终端设备,因此通常也将“移动支付”称为“手机支付”。根据交易金额的不同,移动支付分为小额支付和大额支付(又称微支付和宏支付)两类;根据支付地点远近,移动支付分为远程支付和现场支付两种。
移动支付产业链包括电信运营商、支付服务商(中国银联、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等)、设备提供商(终端厂商、POS厂商、卡供应商、芯片提供商等)、系统方案提供商、商家(商场、公交、校园、公共事业、SP、CP等)和终端用户如图1所示:
移动支付产业链以移动支付平台为核心,业务围绕移动支付平台展开。移动支付(平台)运营商这个角色可以由电信运营商来担当,也可以由支付服务商(中国银联、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等)来担当。
3.商业运营模式概念的界定
说到商业运营模式,不得不提及商业模式。商业模式的定义有很多,它们之间有着不同程度的相似和差异。到2000年前后,人们逐步形成共识,认为商业模式的核心是价值创造。比如,Timmer(1998)、Rapper(2001)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价值创造的基本逻辑,即企业在一定的价值链或价值网络中如何向客户提品和服务,并获取利润。通俗地说,就足企业如何赚钱。而国内一些学者认为,商业模式是指企业集合组织内外部经营资源并有效地配置和利用,为市场提品和服务全过程的经营活动的方式或途径,是企业从生产到把产品和服务转移至顾客手中,实现为顾客创造价值及企业经营目标的一种商业安排,是企业开展商业活动的基本框架。商业模式的核心在于解决企业建立“做什么,怎么做”运作体系的问题,企业必须考虑谁是目标客户,将怎样满足目标客户和如何满足需求,以及企业期待获得怎样的回报等一系列问题。
国际著名咨询公司埃森哲把商业模式分为两种:运营性商业模式和策略性商业模式。企业商业运营模式指的是一个企业持续达到其主要目标的内在联系。企业以盈利为目的,它的运营机制能够解释这个企业怎样持续不断地获取利润。既然商业组织之间为争取顾客和获得资源而展开竞争,那么一个好的运营机制必然突出确保其成功的独特能力和手段――吸引客户、雇员和投资者,在保证盈利的前提下向市场提品和服务。在运营性商业模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表现一个企业在动态的环境中怎样改变自身以达到持续盈利的目的,我们称其为策略性商业模式。
在此基础上,匡佩远进一步对运营性商业模式和策略性商业模式的功能和构成要素进行了定义。其中,运营性商业模式重点解决企业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包括与产业价值链环节的互动关系。运营性商业模式创造企业的核心优势、能力、关系和知识,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产业链定位:企业处于什么样的产业链条中,在这个链条中处于何种地位,企业结合自身的资源条件和发展战略应如何定位。
・赢利模式设计:企业从哪里获得收入,获得收入的形式有哪几种,这些收入以何种形式和比例在产业链中分配,企业是否对这种分配有话语权。
4.移动支付商业运营模式创新框架和机理
4.1创新框架
本文在参考埃森哲公司和匡佩远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移动支付商业运营模式创新的框架,如图2所示:
4.2创新机理
由图2可以看出,要实现合作共赢、获取竞争优势(创新目的),关键在于构建合作共赢的移动支付商业运营模式(创新任务);而依据商业运营模式的定义,构建合作共赢的移动支付商业运营模式,要依赖于产
业链合作设计和盈利模式设计(创新要素);而创新的重点内容则包括企业产业链定位、产业链整合、收入来源设计及收入分配设计。
由此可知,移动支付商业运营模式要创新,构建合作共赢的移动支付商业运营模式,最终的落脚点在于企业产业链定位、产业链整合、收入来源设计及收入分配设计这4个环节。具体如下:
移动支付运营商首先要明确自己的优劣势,对自己在产业链中的位置进行准确定位,通过定位确定哪些环节可以自己做,哪些环节必须合作;其次,通过对产业链的有效整合,确定与产业链成员的合作深度和方式,以有效发挥各个环节的优势。通过这两个环节,实现有效合作;再次,通过收入来源设计,获取收益;最后,通过收入分配设计,使整个产业链中各个环节都获得不同份额的收益,以维持长期合作关系。通过这两个环节,实现共赢。只有这样,合作共赢的移动支付商业运营模式才能建立起来,产业链各方才能取得共同发展,移动支付运营商才能获得竞争优势。
5.合作共赢的移动支付商业运营模式的构建
5.1企业产业链定位
移动支付作为一种新兴的支付方式,跨越电信、金融、移动互联网几大行业。移动支付运营商必须具备强大的产业链整合能力,必须基于自身核心能力开展产业链内外的战略协同运作,必须系统思考在完整的移动支付价值创造活动中,哪些是自己的专长,哪些是产业链上其他成员的专长,还需要综合考虑业务性质、目标客户特征、竞争对手等情况来确定与哪些成员合作,以及合作的深度和方式。比如,电信运营商虽然在移动支付业务上拥有较强的优势,但是其不具备金融结算资质,不具备完善的结算体系,所以电信运营商作为移动支付运营商,必须与金融机构进行深度合作。
5.2产业链整合
移动支付运营商可以借鉴NTT DoCoMo(移动支付品牌:Osaifu-Keitai)和SK(移动支付品牌:Moneta)的经验,灵活应用技术(统一技术标准、终端定制等)和经济(价格补贴、战略联盟、合资、收购等)这两大手段对移动支付产业链进行整合。以电信运营商作为移动支付运营商为例,其可以采用的产业链整合策略如表1所示。
5.3收入来源设计移动支付业务收入来源如表2所示:
移动支付业务收入来源应主要围绕显性收入(使用费+通信费+交易租金商家的返点收益+提供移动支付解决方案)进行设计。
5.4收入分配设计
在韩国,信用卡公司通常收取交易金额的2.5%。但其运营移动支付业务时,在2.5%的商户折扣中,1%用来补贴消费者购买手机的成本,0.3%归电信运营商。这样,信用卡公司只剩下1.2%。通过这样的收入分配,产业链各方都比较满意。在中国,“移动梦网”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中国移动与ISP/ICP之间确立了透明合理的收益分成比例,有效调动了各成员的积极性。
因此,移动支付运营商要想与合作各方维持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必须建立一个透明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保证合作各方的合理收益。交易佣金这块收入不仅仅为移动支付运营商(以电信运营商为例)独享,产业链的相关环节如中国银联、发卡行、POS机厂家都应该有合理的分成。这样才能调动合作成员的积极性,促进合作成员的发展,维持合作关系的稳定。另外,移动支付运营与设备提供商可以通过收益共享机制,使得双方共担风险、共享一部分收益,以避免设备商竭力向运营商推销设备的问题。
篇6
[关键词]移动支付安全性前景
一、引言
目前的电子商务主要是通过互联网以有线的方式进行。客户在网上购物后,必须支付现金或者在指定的机器上进行支付,使用上诸多不便。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支付技术的迅速发展,金融支付系统正在从有线走向无线,电子支付也逐步向移动支付过渡。
移动通信技术作为移动电子商务的载体,提供了更贴近用户需求的支付服务,并从安全性及监管上加以完善,逐步走向成熟。由于业务需求种类繁多,业务量巨大,使移动支付成为极具潜力的巨大产业。
二、移动支付业务概述
1.移动支付的定义
移动支付是指借助手机、PDA、笔记本电脑等移动通信终端和设备,通过无线方式所进行的银行转账、缴费和购物等商业交易活动。
2.移动支付业务分类
按照欧洲银行标准化协会在TR603(EuropeanCommitteeforBankingStandards,“BusinessandFuntionalRequirementsforMobilePayments”)的定义,可按照支付金额的大小和地理位置的远近,对移动支付业务进行分类。
(1)按支付金额划分
微支付:支付金额低于2欧元的情况下,一般划归为微支付类型。
小额支付:支付金额介于2欧元~25欧元之间,称为小额支付。
大额支付:支付金额在25欧元以上,则为大额支付。
(2)按地理位置划分
远程支付:远程支付可以不受地理位置的约束,以银行账户、手机话费或虚拟预存储账户作为支付账户,以短信、语音、WAP等方式提起业务请求。
本地支付:利用红外线、蓝牙、射频技术,使得手机和自动售货机、POS终端、汽车停放收费表等终端设备之间的本地化通讯成为可能,用手机完成面对面的交易。
3.移动支付相关技术
(1)远程支付
①SMS技术
短信是移动通信里应用最广泛的服务。目前,短信作为移动支付的手段,可以实现诸如“手机钱包”、充值、缴费、买彩票、电影票及手机银行等功能。也是在我国比较成熟,采用较多的移动支付技术。
②WAP技术等
移动通信协议,如WAP、CDMA1X以及未来的3G等。
WAP2.0模式有利于实现电子商务所需的端到端安全性,可以提供TLS隧道。
3G,能够处理图像、话音、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多种信息服务。其高速率、移动性和高安全性等特点,必然会给移动电子商务的应用带来巨大商机。
(2)JAVA/BREW技术
两者都是支持无线数据业务开发的技术,在手机中增加软件。
与无线JAVA相比,BREW是更底层的技术。BREW能够更多地调动底层的应用,它的应用效果和对手机终端的支持会更好,应用开发商可以更为方便地开发出表现每个终端特性的应用。
但是无线JAVA是开放的,而BREW则被高通所垄断。这一点恰恰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BREW的发展。
目前,联通与高通一起推BREW,而移动则看好JAVA。
(3)近距离非接触技术
目前用于移动支付业务的近距离通信技术有RFID、FeliCaIC等,RFID是一种无接触芯片技术。未来,蓝牙、802.11等也非常有可能应用在移动支付业务中。
在我国,NFC和SIMpass被视为目前国内非接触式移动支付领域最有可能的两大技术标准。二者都在手机中加入了基于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芯片,用于与支付应用时的收单设备进行近距离的实时通讯,并同SIM卡进行连接,以实现把支付业务捆绑在持有手机的用户上。只是在具体的实现方式上有所区别。
近距离非接触支付技术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支付行为完成耗时短。
缺点是:用户要使用移动支付业务必须更换手机,而现在具有此种功能的手机不仅种类少,而且价格昂贵。但可以预计,随着终端问题的解决,近距离非接触技术将成为未来移动支付业务的主流实现方式。
4.移动支付的特点
(1)具有随时随地的特点
(2)用户规模大
目前,我国的移动电话用户已过4亿,是全球之最。在某种程度上说,以移动电话为载体的移动电子商务不论在用户规模上,还是在用户消费能力上,都优于传统的电子商务。
(3)有较好的身份认证基础
对传统的电子商务而言,用户的消费信用问题是影响其发展的一大“瓶颈”,而手机号码具有唯一性,手机SIM卡上存贮的用户信息可以确定一个用户的身份。对于移动商务而言,这就有了信用认证的基础。
三、我国移动支付市场现状
从全球来看,随着3G商用进程的日益推进,从日韩到欧洲,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步伐在不断加快,成为移动运营商十分看好的业务增长点。在我国,移动运营商也在积极推广移动支付业务。
1.移动支付业务开展情况
国内:据百纳年初的《中国移动支付业务发展分析报告》显示,2005年,国内移动支付用户数达到1560万,占移动通信用户总数的4%,产业规模达到3.4亿元。百纳预测,由于产业链的成熟、用户消费习惯的形成和基础设施的完备,到2008年,移动支付用户数将达到1.39亿,占移动通信用户总数的24%,产业规模达到32.8亿元。
国外:Juniper研究报告指出,2009年~2010年移动支付应用与服务有望被广泛接纳,全球移动支付总规模将达到10亿美元。目前,日韩欧美,移动支付业务都呈快速增长趋势。
2.移动支付的应用业务形式举例
(1)手机钱包
面向六大领域,包括购物、交通支付、票务、公司卡、身份识别、在线金融等。其中也包括买保险、充值卡、买彩票、炒股、缴水电费、订杂志等各种各样的功能
(2)手机银行
目前,各银行的手机银行产品纷纷上线,以满足用户随时随地的理财需求。从功能上说,银行的所有非现金类业务都可以通过手机银行完成,包括查询、缴费、转账、汇款、支付、结算、外汇交易等等。韩国SKT和各大银行还合作推出了NEMO电子货币服务。
(3)分享
“分享”是指使用者能更加方便与朋友交换音乐、图片等信息;
(4)服务
“服务”则是指提供下载服务,移动认证业务服务等。
四、移动支付的风险及监管
1.面临的风险及问题
(1)信用体系风险
无论是网上银行,还是移动银行,都涉及到信用体系,而我国目前的个人征信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信用体系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2)技术安全的风险
电子商务交易必须具有保密性、完整性、可鉴别性、不可伪造性和不可抵赖性等特性。
无线网络技术也面临着黑客的挑战和木马等网络病毒的威胁,而目前还没有有效抵制手机病毒的防护软件的手段,此外,还要考虑无线数据传输安全性、交易中途打断而没有重新认证的机制,以及无线终端容易丢失和被窃的问题。
(3)产业链成熟度问题
①移动支付产业链构成
移动支付业务产业链由设备制造商、银行、信用卡组织、移动运营商、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或移动支付平台运营商)、商业机构、SIM卡供应商、手机供应商、用户等多个环节组成。
只有建立并不断完善产业链,各个环节准确定位、合理分工并进行资源的最优配置,移动支付业务才能获得健康发展,而产业链上的各环节才能在合作中实现共赢。
②移动支付业务的商业运作模式
目前,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主要有四种,即以运营商为主体的运营模式;以银行为主体的运营模式;以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为主体的运营模式;银行与运营商合作的运营模式。
由于各国的实际情况不同,产业链主导者也不同,因此,存在着不同的商业运营模式。
从我国国情来看,以移动运营商为主体或是以银行为主体单独经营都存在很大的困难。移动运营商有用户资源,但信用度不如银行,银联可以平衡银行间以及银行和运营商之间的利益关系,但在业务创新和市场反应能力方面不够。
因此,目前最适合我国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商业模式是银行与移动运营商合作,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协助支持的整合商业模式。采用合作的方式实现优势互补,构建良性循环的产业链,促进整个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
(4)用户习惯及便利性问题
长久以来,绝大多数人已经习惯了使用货币或信用卡消费,对移动支付还比较陌生。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人们对使用移动支付业务的安全性心存顾虑。实际上,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支付的安全性可以得到保障,但人们仍然不放心将自己的身份信息、信用卡信息等保密信息通过移动网络传输。
此外,移动支付是否便利,也是影响因素之一。目前许多开通手机钱包业务的移动运营商多采用短信、WAP等远程控制的方式完成支付,过程繁琐,其便利性还不如传统的货币或信用卡。
(5)隐私问题
移动支付,也涉及到个人信息的管理,及如何保护客户隐私的问题。
2.金融监管与标准规范
移动支付是一项新兴的支付业务,到目前为止,国际上没有一家机构和组织能够提供一个为多方所接受的移动支付技术。
此外,电子商务和移动支付都是比较新的行业,法律法规相对比较少,虽然目前已经颁布了《电子签名法》、《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指引》等。但是这些条款还远远不够,面对电子支付的快速发展还需要更全面的法律条款来约束交易行为,还需要在责任、权利、义务、赔偿、罚款以及信用机制方面细化法律法规。
在业务运营方面,也需要在行业自律、产品价格、增值业务方面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果有法可依,那么银行与电子支付公司的合作就更市场化,其共赢共融性就更强。
据悉中国人民银行即将对电子支付服务提供商实行“牌照制”,移动支付的市场秩序将得到规范和整顿。存活下来的第三方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将具有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以及资金和技术力量,将承担起协调移动运营商和银行之间关系、发展客户的重任。
五、我国移动支付市场分析及展望
支付手段的电子化和移动化是不可避免的必然趋势。对于中国的移动支付业务而言:庞大的移动用户和银行卡用户数量提供了诱人的用户基础,信用卡使用习惯的不足留给移动支付巨大的市场空间,发展前景勿庸置疑。
1.巨大的潜在客户群
截至2005年5月,我国手机用户达到4亿户,银行卡发行总量超过8亿张,预计到2008年中国的手机用户将达到5亿户。如此巨大的手机消费群体和银行卡持有者数量,为移动支付业务提供了良好的用户基础和发展空间。
2.利益驱动
对通信运营商来说,在话音业务市场趋于饱和的情况下,移动通信与金融业务的结合,无疑将成为发展移动增值业务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而对于银行来说,移动支付则可以有效降低经营成本。链条上的各方,在利益驱使下,会积极推动移动支付。
3.应用需求决定市场
移动支付应用业务领域的不断扩大,将加快移动支付的发展步伐。市场最终是由需求决定的。
4.克服问题和障碍
随着技术的完善,制约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因素也正在逐步减少。产业链也日趋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日趋完善。服务提供者,也会提供更贴近客户需求的服务。
综上,移动支付是电子支付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技术、产业链和法律法规的日益完善,移动支付必将成为电子支付的主流。
参考文献:
[1]A.F.SalamL.Lyer:P.Palviaetal.Trustine-municationofTheACM,48(2),2005,73~77
篇7
Abstract: Based on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 and investigations from users' usage experience , the paper probes into users' adoption intentions of mobile payment and the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consumers' usage intentions. Finally,based o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usage intention, the paper puts forth several proposals for promoting and spreading mobile payment business.
关键词: 移动支付;科技接受模型;信任;感知风险;网络外部性
Key words: mobile payment;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rust;perceived risk;network externality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1-0206-02
0引言
移动支付由于其独特的支付方式,将对电子商务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如何加快移动支付业务的普及和应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TAM模型对移动支付用户使用意向进行研究,尝试找出影响移动支付用户使用意向的关键因素。
1文献回顾
Davis以TRA为理论基础,提出了适用于研究信息技术采纳的科技接受模型(TAM)[1]。在技术接受的许多研究中,态度与行为意向具有一致性,态度显著影响用户行为意向。杨霖华和邵兵家在研究个人网上银行使用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中,首次将感知风险、信任、计算机自我效能、结构保证同时引入TAM[2]。SY Hung等人认为已经存在大量理论文献证明网络外部性是影响网络接受的一个决定因素[3]。邓朝华、鲁耀斌和张金隆在短信服务使用行为研究模型中提出使用费用也是影响短信业务推广的重要因素[4]。
2研究模型和研究假设
2.1 研究模型本文以Davis提出的科技接受模型为基础,并将网络外部性理论作为本研究模型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加入使用成本、信任、感知风险三个变量,结合移动支付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和特征,在总结其他学者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图1所示的概念模型。
2.2 变量的定义各变量的定义如表1所示。
2.3 研究假设基于上述模型和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用户对移动支付的感知风险与其对移动支付的使用意向呈负相关。
H2:用户对移动支付的感知有用与其对移动支付的使用意向呈正相关。
H3:用户对移动支付感知易用与其对移动支付的使用意向呈正相关。
H4:网络外部性与用户对移动支付的感知易用性呈正相关。
H5:网络外部性与用户对移动支付的感知有用性呈正相关。
H6:移动支付的使用成本与用户对移动支付的使用意向呈负相关。
H7:用户对电子渠道的信任与其对移动支付的使用意向呈正相关。
2.4 变量的测量
2.4.1 量表设计本文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设计了各变量的量表,如表2所示。
2.4.2 问卷设计、发放和回收
2.4.2.1 问卷初测在问卷初稿设计好之后,先请专业人士提出了修改意见,修正了诸如问项语意表述,页面设计等问题。在2010年1月初,发放10份问卷进行了小规模的问卷初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整和完善形成了共35个问项的正式问卷。
2.4.2.2 问卷发放和回收在一移动营业厅随机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91份,问卷回收率为95.5%;由于部分样本数据填写不完整而无效,最终有效回收问卷为178份,有效回收率为89%.
3实证分析
3.1 信度和效度分析
3.1.1 效度分析问卷数据的巴特利特球度检验的观测值为6313.688,相应的p值接近0。同时,KMO值为0.842,根据Kaiser给出的KMO度量标准可知原有变量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通过对35个问项进行因子分析获得7个因子,与研究模型提出的变量个数相同,而且相应的子变量没有差异,这说明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3.1.2 信度分析 对问卷数据进行Cronbach’s Alpha信度检验,得到其值均大于0.7,表明本文所采用的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
3.2 模型验证本文选取的路径分析法为多元回归分析。
根据本文提出的模型,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信任、感知风险、成本影响消费者使用移动支付意向。将五个变量作为自变量,使用意向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成本变量及信任变量的系数未通过5%的显著性检验。因此剔除成本变量及信任变量,构造新模型1再次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
从表3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VIF低于10,表明自变量之间不存在强的共线性。回归方程整体的F值为10.558(p
使用意向=2.451-0.151*感知风险+0.247*感知易用性+0.279*感知有用性
同样方法,针对感知风险和感知易用性得到如下归回方程,并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感知有用性=1.596+0.370*网络外部性+0.154*感知易用性
感知易用性=2.986+0.187*网络外部性
综合以上分析,各研究假设的验证结果如表4。
4结论与启示
研究表明,网络外部性和感知风险是影响移动支付用户使用意向的重要因素。因此,通过适当的营销策略,促成正向的网络外部性,降低感知风险将有助于用户形成积极的使用意向。
参考文献:
[1]Fred D. Davis, Richard P. Bagozzi, Paul R. Warshaw. User acceptance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 Comparison of two theoretical models, Management Science, 1989, 35(8):982-1003
[2]杨霖华.个人网上银行使用意向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07,27(5):141-143.
篇8
关键词 对称密码体制;移动支付;安全协议;Hash链
中图分类号:TN9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9-0142-01
移动支付近年来发展迅猛,已成为移动领域中较为热门的应用方向,具有强大的市场潜力。移动支付在欧美国家的发展受到预付费方式的限制而以微支付形式为主。在亚洲的日本国家,移动支付发展水平比较高,其应用的开展程度也相对较深。由于移动支付方便进行随时随地的支付交易,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因此移动支付交易的规模在国内市场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
支付安全协议最大程度的保证了移动支付过程的顺利进行,需要在保证高度安全性的基础上,有利于构建统一平台及标准化支付系统。基于对称密码体制的移动支付安全协议仅采用对称密码算法极大的提高了计算效率。但是在现有的支付模式中,用户在进行注册的时候依旧需要用到不适合移动支付环境的公钥密码体制,因此本文基于手机设备进行研究,考虑采用计算速度较快、资源消耗少的Hash链进行移动支付方案设计。该设计利用广泛应用的3G移动网络安全机制中的相关参数,有利于实现移动支付统一标准的形成。
1 移动支付概述
1.1 移动支付定义
移动支付是指通过移动终端设备、移动网络实现交易双方支付行为的一种支付方式。其中的移动设备包含有手机、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等多种无线设备。手机是最常用的移动终端设备,所以通常所说的手机支付也即是移动支付中的一种。本文所设计的移动支付方案也是基于手机终端设备的。
1.2 移动支付的系统框架
移动支付系统依据不同部分相互之间的依存关系可分为承载网络、接入平台、安全认证、业务管理平台及应用平台五个层次。
移动支付系统的运行依赖于承载网络的速度、稳定性和安全性。在设计移动支付系统时,要参照支付特点选择恰当的基础网络,以防止因基础网络而产生性能方面的损失。移动支付系统通过综合接入平台为各个基础网络提供接口服务。安全认证体系作为移动支付系统的核心层面,为系统提供了身份验证、通信加密等多项功能,从而保障移动支付系统的安全性。安全认证体系涉及了移动支付系统的各个层面,终端设备的使用者通过安全认证体系以确保该用户的合法性,并对通信内容进行加密及是否完整进行确认,防止攻击者的不良行为。业务管理平台主要用于管理支撑及具体业务运营。应用平台主要是为用户和合作者开放的平台。比如向合作伙伴开放系统接口,第三方合作伙伴能够利用该接口获取该支付系统的支持,实现和运营商的合作。
1.3 移动支付业务实现方式
不同地区的移动支付发展进程有所不同,所运用的实现途径也各有特点。移动支付业务的实现需要和当地的基础设施、支付环境相结合。依据实现方式的不同,能够实现远程支付和近场支付。其中实现远程支付需要依靠短信息服务(SMS)服务、交互式语音应答(IVR)技术、无线应用协议(WAP)技术、JAVAME技术和非结构化补充数据(USSD)这五种技术方法。近场支付的实现技术主要包括红外、蓝牙和射频识别技术。
2 基于对称密码体制的移动支付安全协议设计
2.1 移动支付安全协议的设计方法
与公钥密码体制相比,对称密码体制不涉及证书授权问题,因而不会给移动支付系统增加多余的通信开销。对称密码体制主要包括基于对称密码的加密或解密、消息验证码、Hash函数等,具有高计算效率的优势。
近年来,移动支付安全协议的研究较多,其中W.D.Chen等学者采用移动通信网络的安全机制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因为如果可以利用移动通信网络这个统一的平台及标准,就能够方便的管理、实施移动支付安全协议。并能让移动支付的安全协议得到不断地升级和完备以满足各种支付要求。
2.2 Hash链认证技术出错控制
通常移动支付安全协议运行出错时,能够选择中断协议的运行或恢复协议。当前移动支付安全协议的出错控制方面研究没有达到足够深度,文中的支付方案为在3G网络安全机制上采用Hash链认证技术可以对消费者主体进行身份验证。不过,Hash链要求身份验证凭据的待验证结点与根结点在身份认证过程中结点顺便必须依次相接,不允许存在中间结点或者顺序的错误。因此有必要研究此类情况下的出错控制技术以保证整个Hash链的有效性。
如果当前认证中心处的结点验证没有通过,那么认证中心会将错误信息返回。同时,不更替当前结点而将出错计数器Note加1。一旦计数器所记录的出错次数超过上限Limit,认证中心则会通知用户删除该Hash链上所有的结点并启动新的注册过程;否则,在下次验证时,认证中心至多会进行额外的Note次计算与比较运算。
通过纠错方案纠正以后,之后的认证方案会依据正常的验证程序执行,对此后的验证不产生影响。该方案能够防止错误的扩大,并能保证Hash链的安全性。不过,在碰到连续多次的验证不通过时,之后的验证时间会随之增加,降低了系统的运行效率。虽然某一次的效率会明显降低,却大大提高了支付系统的安全性,这是非常值得的。
2.3 基于对称密码体制的移动支付安全协议
本文所设计的基于3G网络组件与Hash链的移动支付安全协议包含有支付协议、注册协议两个部分。消费者采用3G网络安全机制里的共享密钥实现对认证中心的身份验证。认证通过之后,消费者可以将自身的Hash结点送达认证中心从而利用该结点在进行支付交易时对消费者身份进行验证。
3 结束语
对称密码体制适合移动支付环境,上述的基于对称密码体制的移动支付安全协议利用对称密钥、哈希函数和信息认证码等多项技术完成对支付实体的身份确认及通信保密,实现了移动支付过程中信息的安全传输。
参考文献
[1]张娟,许春香.基于对称密钥的移动支付协议[J].信息技术,2006(02).
篇9
金融界《2014手机银行调查》显示,安全性问题仍然是困扰用户使用的首要因素,占比超过50%。同时,用户希望移动金融服务手机兼容性提高的比例超过20%,实现无需更换硬件即可获得移动金融服务。
国外厂商围绕移动支付安全提供不同形式的解决方案,其中包含多种移动支付安全技术。不管是Apple Pay、Android Pay、LoopPay还是CurrentC,都需要解决以下四类技术问题:认证授权、令牌化、HCE和风险控制。
■认证授权(Authorization)
如何在移动终端用户身份认证的问题?如何保证关键操作在用户授权后执行?常用的方式是通过输入四位Pass Code完成身份认证与支付授权,这种方式简便但安全性不足。随着生物认证在移动端被广泛认可,尤其是指纹认证的认可,加之指纹模块成本的降低,新型手机都开始支持指纹识别。但指纹识别也存在多种问题,如没有统一的标准、移动支付应用提供指纹认证功能需适配多种机型等。在此过程中,需要解决接口不统一、访问标准不统一的问题。
针对身份认证的难题,国际上于2012年7月由微软、谷歌、 VISA、 PayPal等企业牵头发起成立了FIDO Alliance (线上快速身份验证联盟)。国际金融机构、手机厂商、安全厂商都积极参加这个联盟。它解决的是强身份验证设备之间缺乏协作的问题,通过定义一个可扩展、可协作的机制,代替密码用于在线服务的身份验证。联盟提出一系列身份认证协议,可实现适用于移动设备的无密码身份认证。
■令牌化(Tokenization)
不管是Apple Pay 还是Android Pay都利用了Tokenization技术,简单的说,就是在支付方案中将敏感数据用唯一标识替代。以支付场景为例,将PAN(敏感信息)用一串令牌数字替代,从而减少卡号泄漏几率。令牌化服务在支付流程中用于传递信息,后台会还原成原始信息。令牌化服务对转换安全性以及业务需求有较高的要求,好的Token需要满足业务需求。
令牌化的优势在于: 一、可以保护敏感数据,防范数据泄漏。减少支付数据系统数目。二、减少PCI-DSS合规审核范围,减少合规费用。它与加密的区别在于,加密是把敏感信息通过密钥完成,获得密钥的人都可以保留敏感数据,通过密文可以还原敏感数据。令牌化是使用唯一的随机数代替敏感信息。美国国家标准学会、EMVCo、PCI安全标准委员会、清算所协会等组织正在制定令牌化标准。2014年3月,EMVCo令牌化标准V1.0版本。
■HCE(Host Card Emulation)
这是一种NFC功能设备上执行卡片模拟功能的技术,无需依赖安全单元,也被称为Cloud-Based SE,在Android V4.4以上及BlackBerry OS10系统实现此功能。
基于HCE技术,移动支付方案提供商无需依赖运营商或者手机制造商,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适用范围。另一方面,由于没有SE保护,基于HCE的移动支付方案也将面临更大的安全威胁,涉及身份验证和数据安全的问题,需要实施全方位的安全体系保护交易数据的完整性和保密性。
■风险控制(Risk Management)
篇10
关键词:3G 移动支付 IVR SMS
1 概述
移动支付满足了消费者在商品交易、资金流转方面个性化、便捷化的需求,颠覆了传统的交易方式和消费观念。3G技术的日趋成熟、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移动支付在技术应用创新、安全防护保障、合作盈利模式上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移动支付业务已被视为最具潜力的创新性业务之一,移动支付的实现方案也得到专业人士的更多关注。
2 移动支付概述
所谓移动支付就是将移动通信技术、射频识别技术、金融结算系统整合衔接,使商品贸易或金融交易的双方,通过移动终端作为业务接入手段进行商业交易的过程。主要分为远程支付和现场支付两种形式。通过短信、移动网络、3G技术等系统平台进行交易的称为远程支付。利用射频识别技术衍生出来的基于手机的NFC技术、基于银行卡的Pay Wave和Pay Pass、基于手机卡的SIM Pass和RF-SIM等技术,通过移动终端完成刷卡记账的称为现场支付。
近年来,移动支付产业在政府、通信运营商、金融机构、服务提供商(CP/SP)多方的参与和协作下,在政策监管、商业模式、技术创新、业务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智能交通、商场购物、便民缴费、网上购物等方面的广泛需求,为移动支付的应用普及提供了有利的发展环境。移动支付业务已经融入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之中,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核心产品。
3 移动支付的特点
移动支付作为传统交易方式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的产物,在原有的支付结算的基础上又展现出如下特点:①操作灵活便捷:用户借助移动通信网络,只要在有无线网络信号覆盖的地方,就可以完成所有支付和结算的操作。②交易成本低:移动支付节省了往返银行的交通成本、柜台签单的时间成本。特别是对于交易频繁的小额度支付业务,移动支付的优势明显。③安全系数高:无线通信技术的编码策略、交易过程中的密钥验证,有效地避免了非法的截取或窃取。④优化产业链:作为创新性业务,整合了上下游的资源,不仅为金融系统增加了中间业务的收入,也为运营商带来了增值业务收入。
4 移动支付的主要实现方式
随着通信技术由固定网络向移动网络的演进,语音业务向数据业务的发展。移动支付在实现方式上也有所不同和变化,目前比较主流的实现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4.1 语音电话
语音电话业务(IVR,Interactive Voice Response)是传统固网语音类增值业务。用户只需拨打特定号码,就可进入相应的系统服务中心,按照语音提示,完成相应的信息输入,通过互动式服务,完成费用的支付或商品的交易。其优点是使用简单、操作方便、安全高效。声讯语音服务市场运营时间长,用户基础广泛,服务提供商(SP)与各方合作的经验丰富,业务推广和产品使用已经相当成熟。
IVR的服务费常常与普通语音通话的费用不同。对于大量的支付额度小、交易行为频繁的情况,有时会产生较高的通信费用,造成用户无法接受。此外,交易平台提示语音的设计思路、操作过程的时限长短,都是影响用户支付时间和业务感知的关键因素。
4.2 短信方式
短信方式是语音通话之外手机用户之间的一种重要沟通方式,它已成为最成熟的文本类信息交互模式,为通信运营商、服务提供商(SP)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以短信作为移动支付的媒介,伴随着手机的普及逐渐发展壮大起来,是早期移动支付成熟推广的主要实践方式。在短信支付系统中,手机用户按照服务提供商(SP)要求的规则,通过手机输入固定格式的信息,发送短信到短信中心(SMSC),经短信中心、短信网关、支付结算平台的交互配合,在后台数据库中记录用户信息、完成费用划转、生成核实指令后,再将相应的确认短信发送给手机用户。手机用户核实确认后,一笔交易完成暨宣告完成。其优点是使用简单、方便、交易成本低,短信费在支付交易中所占的比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目前金融机构、公共服务行业等领域广泛采用这种方式,在各类移动增值业务中,短信支付业务也已成为手机用户交易消费的主要方式。
但是短信方式存在一定的不足。短信固有的存储转发技术机制,致使信息时延成为不可避免的问题。在业务高峰时期、在网络拥塞区域,时常出现短信丢失的情况,或者短信延时到达,导致交易拖延或操作失败。所以,移动网络质量的影响、信息交互的延误会影响用户的业务使用,导致付费不成功、重复付费,从而导致用户对移动支付的不认可。
4.3 WAP/WEB方式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WAP/WEB方式日益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各商业银行、各航空公司、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公司都推出了基于WAP/WEB方式的支付服务。基于2.5G的WAP技术能够得到广泛的网络支持,通过手机访问WAP交易网站,按照网上交易的流程完成支付。3G技术提供了充足的无线带宽,随时随地WEB网上购物已成为人们日常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互联网上的各种病毒、木马程序,对WAP/WEB方式的移动支付造成了很大的安全威胁。盗取用户账户致使用户利益受损的现象,时至今日尚无彻底的解决方案。此外,WAP/WEB交易过程中的流量费,无论是按照时长计费、还是按照流量计费,都与语音电话方式、短信方式大不相同。需要根据实际的交易类型,进行具体的选择,努力降低支付交易的成本。
4.4 RFID方式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RFID的基本组成包括标签(Tag)、阅读器(Reader)和天线(Antenna)。其工作原理是,当标签进入磁场范围后接收、解读阅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取的能量,或者发送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相关数据处理。RFID方便快捷、操作简单的特性得到大家的认可,从最初的身份识别到商品标签、门禁考勤、移动支付、跟踪定位等,各个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以手机公交卡为例,将传统公交卡与手机终端整合在一起。用户乘车刷卡时,使用配备RFID芯片的手机来刷卡付款。结算平台识别手机用户信息,传递信息到后台支付系统进行交易处理,确认声音提示后完成一次交易支付过程。
RFID的技术特点,使其在移动支付方案中越来越受到运营商的重视。首先,发展RFID支付应用对运营商来说是双赢的选择。目前手机用户趋于饱和的特征日趋明显,传统语音业务的发展空间已经面临瓶颈。在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服务行业的RFID应用,使RFID技术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和接受,用户的使用习惯和成熟的产业链已经培育起来。所以,运营商将RFID移动支付应用视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个战略产品。其次,RFID与手机都对私人专有特性有一定的保密措施,身份证、银行卡、门禁卡等RFID应用都是基于个人身份识别的成熟产品。RFID技术与手机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也已经使通信终端成为个人身份的标识。再次,手机中SIM/UIM卡能够存储身份识别信息和支付信息。随着卡容量的不断扩大,可以存储更多的用户识别信息、个人身份信息,能够更广泛的支撑RFID在消费领域的应用。最后,移动通信网络使RFID的应用更加灵活和方便。比如,传统的公交卡充值,用户必须到特定的网点或POS机上才能完成。而利用RFID与SIM/UIM卡结合,就可以利用移动网络进行随时随地的空中充值操作。
5 结束语
方便快捷的支付方式、安全可靠的交易保障、经济实惠的使用成本,这些都是移动支付不断追求的目标。随着飞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必将成为通信业、金融业跨行业合作的利润“金矿”。随着技术的演进和市场的变化,需要专业人士对移动支付方案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参考文献:
[1]张春红.3G时代的移动支付业务[J].中国新通信,2007(19).
[2]刘楠.我国移动支付仍需克服三大瓶颈[J].通信世界,2009(28).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移动营销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