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经济的原因范文

时间:2023-12-29 17:54: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划经济的原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计划经济的原因

篇1

一、越南经济恶化的现状分析

进入新世纪以来,越南经济连续8年保持超过7%的高增长速度,GDP总量从2000年的311.7亿美元增加到了2007年的713亿美元,并开始大规模进入工业化发展阶段。但就在2008年,越南经济形势却急转直下,多项经济指标已亮起了红灯,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股市和楼市持续暴跌。越南股市危机已经发生并继续扩大,至2008年5月30日,胡志明指数已比2007年3月12日创造的1170点的历史高点跌去65%,2008年以来已经下跌55%。房地产市场同样危机四伏,以胡志明市为例:房价从2007年末的5600美元/平方米下跌至目前的2800-3100美元/平方米,房价已下跌了一半。

第二,恶性通货膨胀。2007年10月初,越南的消费物价指数已经达到了12%;而今年以来情况继续恶化,5月份越南的消费物价指数更是高达25.2%,这是该国1992年以来通胀失控“最坏纪录”,而通胀上行压力依然严重。此外,越南货币政策的从紧力度不足,越南央行今年6月10日将基准利率调升至14%,部分银行已将贷款利率设至18%,但当前的利率水平仍远低于通胀率,未能有效控制通胀预期。

第三,货币贬值明显。2008年3月下旬,越南国家银行听从了“以本币升值控制通货膨胀”之说,将越南盾与外币的浮动幅度由0.75%扩大到1%。然而事与愿违,越南盾由升值变为贬值,截至5月底,越南盾兑美元已经狂贬了27%。另外,世界银行在其日前的一个资料中预计,今年内越南盾兑美元的贬势还将继续,超过1/3不过是个时间问题。在外汇市场上,越南盾的一年离岸远期汇率狂跌40%。

第四,贸易逆差大幅度扩大。2007年越南的贸易赤字达到了141亿美元占当年GDP的比重为19.8%。虽然,越南的经常账户赤字比贸易赤字额要小得多。但是,越南经常账户逆差额也从2002年的5.98亿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67.22亿美元,占GDP比重从1.7%上升到9.6%。且越南FDI的主要投向是办公楼和旅游酒店业,其投资与房地产关联度很大,结构不合理。

第五,财政赤字恶化。越南政府的财政多年来出现了持续赤字,截至2007年底,越南财政赤字为50亿美元,达到GDP的7.5%左右。今年1季度,越南的财政赤字为1.87亿美元,占同期财政收入的3.4%。尽管这一数字并不大,但同比增速却很快(高达78%)。财政赤字高增长,加剧了其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性。

第六,经济增长开始放缓。2007年越南的经济增长率为8.48%,而2008年一季度则为7.4%,低于去年同期的7.8%。今年5月6日,越南总理阮晋勇表示,越南政府向国会提议将2008年越南经济增长率指标调整为约7%。

透过上述六大经济指标恶化迹象表明,目前越南或将面临金融危机。

二、越南经济恶化的原因剖析

此次越南经济出现不断恶化,是由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归纳起来可以分为内因和外因两方面:

(一)外因方面:

1.国际商品价格的持续上涨。入世后,越南市场和国际市场联动。美国经济衰退,美元贬值,国际市场粮食食品的上涨带动越南国内食品物价飞涨,粮食食品涨价占越南国内CPI近48%。同时,越南是汽油和柴油进口国,国际油价的上涨也导致其国内油价飞涨,从而导致国内其他消费品价格的大幅上扬。

2.国际游资的投机行为。2007年1月,越南股市指标股平均市盈率就已高达73倍。但越南股市监管部门沉醉于“世界增长率最高股市”的荣耀光环不能自拔,放任甚至鼓励国外游资入场,仅2007年一年越南吸引的FDI就达到203亿美元,证券投资达到53亿美元,两者合计为256亿美元,占当年GDP的36%。目前在越南股票市场上,外资占到交易量和交易额的70%以上。这些游资入场后重施当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故技,对股市和汇市双向做空快速套利,令越南金融产品遭逢灭顶之灾。

(二)内因方面:

1.外汇储备不足。越南近几年长期外贸处于逆差状态,外汇储备很低,而外债较多。2007年越南外汇储备只有150亿美元,而国家外债却有305亿美元。与此同时,受美元大幅贬值的影响,越南政府不得不拿出本来就很紧缺的外汇储备大量购买美元稳定本国货币汇率,维持越南盾不升值。现在,一些企业和民众又开始从银行、市场甚至黑市大量挤兑美元和黄金,导致国家外汇储备更少,稳定金融市场的能力大大下降。

2.过早放开资本项目。越南在2006年加入世贸组织后,就开始放开资本项目的外资直接投资。外资持有上市公司股票的上限放宽到49%。外资的大量涌入,直接推高了越南的资产价格,并且形成泡沫。在外资的推动下,越南股市总市值在不到两年时间内从原来的10亿美元迅速膨胀至200亿美元;越南指数从120点大涨至1200多点;同样在不到两年时间内,胡志明市的房屋价格从每平方米2000多美元上涨到6000多美元。如今股市和房价的暴跌,正是资产价格泡沫的破灭。

3.政府犯了理想主义错误。越南既希望大量引进外资,刺激经济发展,又想竭力扶植国营企业做大做强,结果导致金融信贷政策过于宽松,经济过热难以遏制。2007年底,粮食、能源价格均出现大涨,此时当局本应采取有力措施做出反应,控制投资规模,遏制经济过热,避免通货膨胀和金融、经济危机;但越南政府和那些新整合组建、正欲大干一番的大型国有公司等既得利益阶层却都不愿在此时半途而废。这种犹豫不决白白贻误了控制经济、金融崩盘的最佳时机。

4.经济政策制定失误。从2006年开始,越南政府的货币政策就开始大幅宽松。其中,2006年的M2增长了34%,2007年又增长46%。同期,越南国内的贷款余款则从2006年上升29%到2007年的上升54%。在危机出现之初,越南官方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力图控制危机。但一些措施显得迂阔无当,甚至适得其反。如不久前越南央行宣布将越南盾对美元汇率浮动值放大到2%,此举造成民间和股市的恐慌,不但令股市大跌,还促使老百姓大量抛售越南盾,抢购美元和黄金,导致通货膨胀的加剧和越南盾的贬值。

5.金融监管体制不健全。越南允许个人和企业在市面上交易美元和黄金这样的硬通货,同时人民币在越南的边贸市场里商人基本也可以直接兑换。这样的市场环境形成了银行和金店双重价格。银行严格执行国家的定价标准,而市面上金店可以自由抬高金价。并且市面上出现一些不法经营者专门利用政策漏洞进行交易,进一步恶化了越南金融市场。

三、越南经济恶化对我国的警示

越南经济恶化对我国影响不大。2007年越南的GDP仅713亿美元,我国对其出口119.01亿美元,仅占我国2007年出口总额的0.98%,这就决定了越南一旦真的爆发货币危机,它通过贸易联系对我国的危机传染效应并不大。同时我国在越南的企业投资,主要是以国家项目和大型企业为主的,越南股市的下跌不会重挫我国的投资信心。但是不能因为越南经济能量小,就不给予足够的重视。在世界经济领域有个“唤醒效应”(Wake-up Effect)――对于中国经济来说,这可能才是我们面对这场外部危机,所要警惕的核心所在。反思越南经济今年的骤然恶化,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有益警示:

第一,防止出现恶性通货膨胀。在我国发生雪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和人民币持续较快升值的情况下,我国的宏观调控遇到了多难的局面。目前我们多次提高准备金率,但从实践来看,收效不理想。现在我们仍然处于实际负利率的状况,但由于人民币升值过快,又不能持续提高利率,因此可以尝试实行保值储蓄的方法,笔者认为这种形式可能较易为群众所接收,有利于吸收流动性,又不会对生产企业产生较大的影响。

第二,延缓推进资本项目进一步放开。目前虽然我国已经开了QFII的口子,但整体规模仍然是较小的,外资进入我国资本项目是可控的。只有当我国金融体系已经相当健全,才能够进一步放开资本项目。这个过程,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笔者认为“港股直通车”和股指期货应当暂缓推出,这样国际热钱无法借力打力做空中国。

第三,稳定币值防止热钱大量流入风险。人民币的升值应该坚持小幅渐进的过程,而且升值的幅度应该处于可控的范围内。人民币升值的幅度过大,升值的时间过急,都会对相当一批企业造成致命的打击,而且也容易形成资产价格的泡沫。如果未来人民币升值压力继续存在,我国央行需密切关注和控制国内信贷增长以阻止流动性过剩愈演愈烈。

第四,货币政策调整应快速及时。如果预期国际热钱在不远的将来做空人民币,应当及时控制人民币升值,快速推出资本“严出严进”的政策,以防止国际热钱的大规模撤离。同时,在国内商业银行和本土企业资金链出现紧张的情况下,应当及时放松银根,让本土金融和企业资金链保持完整和畅通以避免由于热钱的撤离导致企业被迫停产休克。

参考文献:

[1]张明.经济危机已开始叩门越南[DB/OL],finance.省略/a/20080611/000749. htm,2008-06-11.

篇2

1 蕾铃脱落的一般规律

1.1 在蕾铃脱落中,落蕾与落铃的比例,总的趋势是落铃率高于落蕾率,其比例为3∶2。

1.2 蕾铃脱落的日龄现蕾以后11~20天脱落最多,20天以上的大蕾脱落的较少。棉铃开花后3~8天的幼铃最容易脱落,以3~5天为最多,10天以上的幼铃很少脱落。

1.3 蕾铃脱落的部位一般下部果枝蕾铃脱落少,上部果枝蕾铃脱落较多;靠近主茎的蕾铃脱落少,离主茎远的蕾铃脱落多。但密度过大,肥水过多,棉株徒长时,蕾铃脱落部位与上述相反。

1.4 蕾铃脱落的时期,一般是棉花初花期以前很少脱落,以后逐渐增多,到开花结铃盛期达到高峰,以后又逐渐减少。据研究,7月下旬~8月上旬开花结铃盛期的脱落数约占总脱落数的56%。

1.5 据统计,陆地棉脱落率最高,中棉次之,海岛棉最低。陆地棉品种间,蕾铃脱落率差异较大,相差高达35%左右。

2 蕾铃脱落的原因

2.1 生理脱落 生理脱落是蕾铃脱落的基本原因,约占总脱落率的70%。造成生理脱落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2.1.1 有机养料不足或分配不当。当外界环境条件不适合时,棉株生长瘦弱或徒长,引起棉株体内有机养料不足或分配不当,使蕾铃得不到充足的有机养料而脱落。在外界环境条件中,对生理脱落影响最大的是肥、水、光、温等因素。

2.1.2 没有受精。未受精的幼铃,由于生长代谢强度弱,吸收养分能力差,必然导致脱落。影响受精的原因很多,开花时遇到降雨、高温、干旱等不良环境条件,都会破坏花粉和授粉受精过程。

2.1.3 植物激素平衡失调 棉株体内含有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五大类内源激素。这些激素类物质含量发生改变后,会使激素之间失去平衡状态,引起蕾铃脱落。

2.2 病虫害 病虫害可直接或间接地引起蕾铃脱落。虫害有盲蝽象、棉铃虫、棉蚜等;病害主要有枯、黄萎病和红叶茎枯病等。

2.3 机械损伤 棉花生长期时,田间操作管理不慎,或者遭到冰雹、暴风雨等的袭击,都会损伤枝叶或蕾铃,引起蕾铃脱落。

3 保蕾保铃的途径

3.1 用合理密度改善棉田光照条件 主要通过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减少荫蔽,改善田间光照条件,提高光能利用率,从而减少蕾铃脱落。

3.2 调节好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 主要针对肥沃棉田,这类棉田容易出现徒长。应通过肥水、中耕、整枝和使用生长调节物质等综合栽培措施,协调好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使有机养分分配合理,减少蕾铃脱落。

篇3

1 经济滑坡的原因

国有茶场经济滑坡、亏损严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自然灾害、市场疲软、茶场负担重、体制不顺、管理不严是主要原因。

1.1 客观原因

1.1.1 茶叶市场由畅转疲。从1989年开始,茶叶市场连续下滑。正常年份,全国茶叶出口量在20万t以上,而近几年茶叶出口量大减,且花色品种单调,茶叶加工企业无法生产,外贸公司需要量减少。茶价低、成本高,严重地挫伤职工种茶的积极性,茶场经济陷入困境。

1.1.2 企业负担过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生产成本上升。化肥、农药、煤、电费、采工工资等价格上涨幅度较大,茶叶直接成本涨幅过大;离退休金提高。一是离退休人数逐年增加,平均每四个职工负担一个离退休人员;二是离退休人员退休费用增长较快;企业办社会。茶场一方面要向国家交纳增值税、农村特产税、所得税等,另一方面又要承办本应由政府办的文教卫、公检法等事业性的机构,无疑加重了企业的负担;赋税过重。目前茶叶的税赋高达31%,远远超过蚕茧等其它农产品,在茶叶生产成本上升,效益下降的情况下,这样的高税赋实在使茶场难以承受。

1.1.3 自然灾害严重。近几年,茶场的旱灾、虫灾严重,致使茶树受灾受损,加剧树势老化,影响了茶叶产量。

1.1.4 资金缺乏。茶场从1993年以来,资金就陷入困境,具体表现以下几方面:企业负债过重。一个中小规模的茶场,负债高达3215.3万元,职均负债3万多元,贷款和借款1034万元,仅银行利息,一年高达134.42万元,平均亩茶园承担249.56元,每个在职职工承担1501.89元。资金严重沉淀。一是流动资金变成了固定资产,运转不起来;二是资金损失。贷款难以收回,经营亏损严重。

1.2 主观原因

茶场经济出现滑坡,除了客观原因外,还有主观上的原因。如:茶场领导决策失误;内部管理失控;改革不到位,分配失当;产业结构单一化。

2 发展的主要措施

影响茶场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因素很多。主要是改革和完善现行管理经营体制,加强茶园基础建设和努力扩大茶叶的销售量。

2.1 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建立市场运营机制。

2.1.1 全面实行“四到户”、“两自理”的经营体制。改革原有的大农场对家庭茶场实行统包统揽的经营模式,全面实行生产费用、生活费用“两自理”和茶园、核算、风险、盈亏“四到户”。茶场以资产租赁的方式将茶园租赁给职工经营、管理。职工租赁茶园后,完全自我投入,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按市场规律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2.1.2 初制茶厂实行公开招标租赁经营。茶场初制厂全面推行以现有厂房、机具等固定资产租赁经营,鼓励干部和有经营能力的职工参与竞标,租赁期一定三年,采取预交资产保金押金的办法,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2.2 建立紧密型茶叶集团。组建茶叶产业集团必须是利益均享、风险共担紧密型的企业。改变分散经营,出售原料的被动局面。培植优势龙头企业,实现龙头企业拓市场、促基地、带承包户,变松散、随意的产销形式为规范、紧密型的产销形式。

2.3 树立茶叶生产的基础地位。对于茶场今后走出困境,进一步发展茶叶经济,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要着手规划三个工程:一是茶园的基础建设,如喷灌设施、新良种茶园的发展和防风林带的建立等;二是加快衰老茶园的改造,复壮茶树,提高产量和品质,为茶园机械化奠定基础;三是积极开发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建立和健全新产品的生产程序和经销策略。

2.4 一业为主,多种经营。茶场必须在大力发展茶叶生产的同时,调整茶园种植结构。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积极发展二、三产业,发展茶果间作套种,发展养殖业,兴办养鸡场、养猪场,彻底改变单一茶叶生产的经营格局。

2.5 加大推销力度,提高茶叶销售量。要加强宣传,提高农垦茶叶知名度,积极开拓国际、国内茶叶市场。国际茶叶市场需求量,直接影响到企业产品的销量,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一旦国际茶叶市场不景气,国内茶叶市场就易于出现滞销,茶叶价格降低,茶叶企业的自身优势就难以发挥,就会出现近年来的困境。因此,应上下努力千方百计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增加出口量,不但出口大宗绿茶,而且也争取出口名优茶和袋泡茶等新产品,提高创汇能力和经济效益。

茶场根据国内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开发以茶为主的饮料系列和食品系列产品,争夺市场一席之地。

篇4

关键词:京剧元素;圈案简化;印花设计

检索:.cn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06-0088-03

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对京剧元素进行设计性实验,跨领域的将中国传统艺术元素与服装面料的印花设计相融合,以符号化的形式运用到现代日常穿着服装中,使得传统的京剧文化在服装领域能够以新的形式展现,并能具有实用性、普遍性,同时达到服装设计的理想艺术效果。

一、京剧艺术中的设计元素

京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国曲艺文明的重要组成成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一直活跃在国内及国际舞台,随着审美趋势的变化、演绎形式的更迭,京剧的发展有了一定的时代局限性。国粹不但应作为文化标本被珍藏,更应当随着时代审美趋势进一步发展,将京剧中的艺术元素应用到服装的印花设计中。其主要目的是传播京剧文化,以京剧中的艺术元素作为主要设计灵感,将京剧这一具有历史、文化积淀的艺术门类,用服装印花设计的方式进行新的解读,在不破坏其原有艺术精髓的前提下,为京剧元素赋予现代视角的美学感受,在古典艺术美学和现代艺术美学之中达到一定的融合。

(一)京剧元素的特点

颜色饱和度较高,尤其是花脸中的脸谱元素,以同明度的撞色为主要的视觉表达方式。与纹理感相匹配协调,不至于在色彩上过于突出和不协调。基于色光波段长原理,高明度的颜色传播力度广,观众在远距离欣赏,可以迅速的刺激视觉神经,让观者的心理与演员的面目表情产生情感互动,同时冷暖的互补与渐进可以产生空间感。

颜色运用丰富灵活。不论是图案纹样繁复的戏服,还是多变夸张的脸谱,都采用了大量的色彩作为展示,但又通过明度的对比产生主次变化,既能做到夺人眼球,又不产生杂乱的效果,同时又具有程式化的一定之规,使得不同颜色可以协调的运用和搭配。

较强的谱式性。包括结合面目五官、装饰性为目的直观被人们接受的组织纹样。要依据具体的人物性格、角色特点进行具体设计。从艺术手法角度来看,京剧元素遵守着秩序、均衡、对称、统一。根据程式化要求,每个^物对应的脸谱都有具体的要求需要遵守,由点、线、色、形组织成装饰性的图案。从线条和布局来看,大致可分为三块瓦脸、整脸、十字门脸、象形脸、六分脸、丑脸、歪脸等等,脸谱种类繁多。

较为扭曲和夸张。京剧是一门通过舞台表演诞生的艺术形式,为达到舞台效果,多数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进行表演展示,而在服装饰品、妆容上也极尽夸张的表述。与后现代怪异、夸张的艺术手法相似,也与西方部分抽象的艺术流派比较接近,便于京剧元素在年轻化、国际化的推广和普及。

(二)应用元素的选取

撷取京剧中的脸谱、头饰、装束、旌旗、腰带等元素,运用到服装的图案设计上,给人以神秘、夸张的艺术感,线条分布、图案造型具有京剧的独特魅力,视觉效果强烈,同时京剧是一种具有空间和时间概念的艺术,引用京剧元素能将静态的印花变得更加动感。

京剧元素的引用和再设计并不是天马行空,不论是京剧当中的配饰还是脸谱,都和曲艺人物的性格、地位、性别、宗派相关,不能任意而为,正是京剧元素有较高的程式化要求,才使得京剧元素又不同于其它元素的鲜明特征,同时又具备了人物的对应性和文化的延伸性。

二、符号化图案设计

符号学诞生自20世纪初期,20世纪60年代以后以法国和意大利为中心重新兴盛发展成欧洲各国的新兴理论,是研究表征和意指方式的科学,属于当代前沿的人文理论探讨领域。符号化设计既包含图像视觉符号化,又包含符号化背后的精神象征,是艺术与思想的双重象征性符号。

(一)图案的符号化处理

在京剧元素中,图案和色彩的搭配都有其具体的象征意义,不同的图案、色彩均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着不同人物角色及其性格特征。在图案设计中的研究,基于所提取的京剧图形符号、文字符号结合了休闲服装设计和现代年轻群体普遍审美,进行适当的改造。(图1、图2)

符号化设计需要根据京剧元素的特点进行分析,不是简单的地舍弃,有以下几个要求:

保留固有元素属性。不能破坏所构成元素所要表达的完整性,即构成该元素主要属性的必有成分不能发生改变或缺失。

不破坏、丑化原有元素的艺术精髓。符号化设计只有保留住原有元素的精髓,才能做到既简单生动,又原汁原味。可以适当的改变艺术表现手法,但不能改变所要表现内在价值,也不能为了迎合视觉的需求,对引用元素蓄意丑化和篡改,这样既达不到符号化的效果也使得元素的再运用失去了价值。

与适用对象相融合。在符号化设计时要考虑适用对象,应达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效果,不能过于违和和突兀,也不能与设计主题相违背。在服装中应用设计元素更是要考虑面料、颜色、款式等匹配问题。

体现设计风格。一个成功的图案设计不是孤立的,最终的目的是达到服装设计的整体效果,为了避免元素的同质化使用,不但要考虑设计手法是否达到符号化的实际要求,还应当有自己的设计风格,形式风格化的设计手法,在艺术水平上有更高的延伸价值。

(二)符号化设计手法

1.简化和概括

从搜集灵感来源中找到所需元素,分析元素的外在表现形式,及内在特征,分析布局特征和元素的突出特点,在不破坏整体性的前提下,去掉与设计主题不符的相关成分,只留下最突出的、特征明显的成分,可进行一些布局和比例分配的改动,方便于主题的进一步突出。最后再进行进一步的艺术加工,以便于制作出具有个人设计风格的符号化图案。(图3、图4、图5)原创图案展示如图6、图7。

2.解构和重组

通过对原图案的分解、变化、重组产生新的图案。京剧元素不同于其它的元素,大部分表现在外的图形都有章法可言,如果随意改变结构可能会是运用的元素失真,所以在变化前应当充分了解结构分配的含义和约束。其次是把图案分解成若干个部分、再进行重新拼接组合成新的图形。所组合的图案可能是变化不大,也可能是面目全非。甚至将肢解后的传统图案的某一具有典型特征的部分与现代图形结合,或者将不同的题材和不同风格的纹样组合在一起,重新设计出一种奇特新颖的现代纹样,这种分解组合方式是当今设计的流行趋势。原创图案展示如图8、图9。

3.夸张和变形

是一种突出重点的表现手法,对原型图案的典型形象特征,进行强调、变形,增加视觉效果。可以通过提取其典型的代表性的图案局部,运用几何形、曲线和块面,对典型特征进行夸张变形,使原有形象特征更加鲜明、生动和典型,增强艺术感染力。同时夸张的艺术手法本身就具有后现代主义的风格,增强视觉冲击力,这正是现代服装设计所追求的时尚,而且夸张的手法就有浪漫主义的表现力,给人以活泼、跳跃的视觉感受,迎合年轻化群体。原创图案展示如图10、图11。

4.风格化处理

可将京剧元素直接转化成其它风格较为突出的设计手法,如日式、哥特式、波普式等等,在色彩和布局上进行转换和改变,使之达成一种较为现代或独特的设计风格。原创图案展示如图12、图13。

三、实验成果展示

(一)女装原创效果图展示如图14。

(二)男装原创效果图展示如图15。

女装、男装原创效果图分别获“中国创意设计年鉴”2014-2015年度银奖、铜奖。

篇5

一、成绩不高的原因

面对众多初中学习的成功者沦为高中数学的失败者,通过对他们的学习状态进行研究、调查表明,造成成绩滑落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被动学习。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订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有真正地理解所学内容。

2.学不进去。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要点没听会,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只是赶做作业,胡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者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完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者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4.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对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的最值问题,函数值域的求法,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这些观点客观上就是分化点,有的内容还是高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二、提高成绩的措施

高中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为主动。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上述情况,教师应当采取加强学习方法指导为主,化解分化点为辅的对策:

1.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订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制订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打稳扎,它是推动学生学习和克服难题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意志。课前自学是学生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管学习主动权。自学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课的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2.循序渐进,防止急躁。为数不少的高中生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求多快,囫囵吞枣,有的同学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识、发现新知识的积累过程,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许多优秀的同学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熟练程度。

3.研究学科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的要求较高。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埋头做题不总结不积累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方法是因人而异,但学习的四个环节(预习、上课、整理、作业)和一个步骤(复结)是少不了的。

篇6

【关键词】 静脉炎

经静脉给予化疗药物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目前被临床广泛应用,但由于经静脉给化疗药物治疗恶性肿瘤疗程长,局部静脉反复穿刺的机械性损伤和由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极易引起静脉发红、疼痛、硬化成条索状,形成静脉炎,造成静脉通道建立困难,并且随着用药次数的增加,静脉损伤的程度及发生率升高,严重者可影响化疗计划的进行从而影响疾病治疗的效果[1]。因而静脉保护问题一直为护理界所关注[2,3]。

1 化疗患者静脉炎发生的原因与机制

1.1 机械性损伤

因输液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静脉多次反复穿刺损伤血管内皮或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过长,刺激性过大,造成局部感染、抵抗力下降引起细菌性静脉炎,同时血小板在受伤部位及针、管尖端聚集形成血栓,发生血栓性静脉炎。

1.2 化疗药物及液体对静脉刺激性损伤

由于长期输注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化疗药物,尤其腐蚀性化疗药物注入外周静脉,引起不同程度的静脉内膜化学性损伤。同时高渗液体可使血浆渗透压升高,血管内皮细胞脱水,局部血小板聚集,释放前列腺素。以上因素都可使静脉通透性增强,白细胞浸润产生炎症改变,引起化学性静脉炎,同时释放组胺,使静脉收缩、痉挛变硬,易并发血栓形成[4],形成血栓性静脉炎。

1.3 恶性肿瘤患者的高凝状态

90%肿瘤患者凝血机制异常[5],由于肿瘤释放物质直接或间接地激活凝血系统。致凝血机制异常,同时化疗药物又可引起组织因子释放,纤溶活性受抑制,药物的毒性作用加重了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性静脉炎形成。

2 化疗患者静脉系统的防护

2.1 正确选择静脉穿刺部位注射化疗药物

静脉炎的发生与穿刺部位有关[6],避免在指掌关节部位注射化疗药物,应选择较粗的血管[7],发挥其血流快、血流充分的特点。缩短化疗药物对血管穿刺部位刺激的作用时间。实践证明,充分稀释血液是预防静脉炎发生的最佳方法。注射部位一般由远端及近端,左右交替使用,不在肿胀、病变肢体使用静脉,还可用静脉穿刺点标记法,避免静脉过度穿刺,引起静脉炎。

2.2 选择适宜的静脉留置针,减少静脉直接穿刺损伤次数

选择穿刺针具的直径应与被穿刺的静脉直径相匹配,一般外周静脉穿刺针具选用22~24G静脉留置针,24G直径与5号头皮针相等,针尖小,对静脉内膜损伤小。并做好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严格执行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美国输液护理会将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规定为3天[8,9]。

2.3 正确输注化疗药物和液体

严格把好静脉输注关,先用生理盐水建立静脉通路,确认静脉回血良好,无渗血,再接上稀释好的化疗药物,并采用间断输注化疗药物法[10]输注化疗药物,以减少化疗药物对局部静脉刺激。注射完毕后拔针前应再注射适量生理盐水,冲洗静脉通路,以免直接拔针时将化疗药物漏于皮下或局部静脉内化疗药物浓度过高,加重静脉内膜损伤。同时注意几种化疗药物输注顺序,使用非顺序依赖性化疗药物应先输注对组织刺激性较强的化疗药物或高浓度药物,后输注刺激性小、低浓度药物,由于治疗开始静脉尚未损伤,结构稳定,药物对静脉引起的不良反应小。

2.4 稀释静脉输注化疗药物要严格配置

根据每种化疗药物药理性能及毒副作用,选用适宜的化疗药物溶媒,不同的溶媒溶解对保护化疗药物的稳定性、酸碱度、和降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有着明显的影响[11]。静脉注射给化疗药物导致静脉损伤发生静脉炎,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药物的酸碱度及Ⅰ型变态反应有关[12],所以正确选择溶媒对预防化疗引起静脉炎起着重要作用。如喜树碱呈碱性,不宜用葡萄糖或酸性药物溶解,像甲氨蝶呤、哔喃阿霉素用葡萄糖溶解,长春新碱、环磷酰胺用生理盐水溶解。

2.5 掌握各种化疗药物最佳的输注速度

根据化疗药物其刺激性强弱,作用机制、药物动力学原理不同,选择给药速度对降低毒副作用、提高疗效有着重要影响[13~15],如静注阿霉素要在溶解后2~3min内快速注完,否则药物易失效,并且对局部静脉刺激过长引起静脉炎或药物外渗引起局部蜂窝织炎和局部坏死。再有妇科常用于治疗滋养细胞性疾病的5-氟尿嘧啶一般要求8h点完,过快注入药物对静脉刺激性过大毒副作用加重。

2.6 选择适宜的输注装置

减少静脉输液微粒对静脉的刺激,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时,加用过滤器的输液器可减少液体颗粒或其他杂质导致静脉炎的发生[16],尤其是强刺激性药物要使用专用精密过滤器的输液器,其滤膜孔径为3 μm,对药物微粒滤出率90%,明显减少静脉炎及不良反应发生率[17]。

2.7 在化疗期间加强健康宣教

输液期间将远端肢体抬高,以促进静脉回流,输液过程中,用毛巾热敷穿刺点上方,或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中药汤剂、膏剂外敷,也可减少肿瘤患者高凝引起血栓性静脉炎,有些报道中药外敷可减轻输血后静脉炎发生[18]。一旦出现静脉炎,立即停止输注,局部应用50%硫酸镁湿敷或中药制剂外敷。

综上所述,化疗所致的静脉炎是多因素的,合理选择静脉、针具,科学用药、减少医源性损伤,加强患者健康宣教,对减少由于化疗对患者静脉的损伤防治,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起着重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孙桂芳,杨秀云.自制药膏用于诺维本之静脉损伤的防护.护士进修杂志,2001,16(10):773.

2 肖金平,陈奇志,肖清秋.肿瘤病人使用浅静脉套管针的护理.护理学杂志,2002,15(7):420-421.

3 董文,林静,饶本强.新鲜芦荟外敷治疗化疗性静脉炎80例疗效观察.解放军护理杂志,2001,18(1):13-14.

4 张晓燕,陈爱初.CHOP方案治疗恶性淋巴瘤副作用的观察和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03,18(2):135-136.

5 张强.外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治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21(5):637.

6 陈显春,封悦,宋爽,等.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42-43.

7 黎丽婵,黄丽沅.两种抗癌药物不同给药方式对静脉炎发生的不同影响.护士进修杂志,1997,12(10):39.

8 黄洁军.46例白血病患儿留置针在头皮静脉输液中的效果观察.护士进修杂志,2000,15(2):78-79.

9 戚虹.封闭式留置针在头皮静脉输液中的效果观察.护理学杂志,2000,15(2):78-79.

10 云朝霞.间断输入化疗静脉药物对静脉损伤的预防效果观察.南方护理学报,1999,6(2):14.

11 王秋云.静脉输注化疗药物的护理.黑龙江护理杂志,2000,6(9):77-78.

12 黄红艳,杨云芳.静脉输注化疗药物对血管组织的损伤.实用护理杂志,1996,12(1):42-43.

13 张慧兰,陈荣秀.肿瘤护理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68-170.

14 李振.恶性肿瘤的化疗治疗与免疫治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82-112.

15 张晓敏.临床用药与护理.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15-167.

16 黄红艳,杨云芳.静脉输注化疗药物对血管组织的损伤.实用护理杂志,1996,12(1):42-44.

篇7

关键词:高年级 数学 两极分化

一、新课改背景下的高年级数学两级分化的原因

(一)学生个体学习能力存在差异

在进入小学高年级阶段之后,学生需要学习的数学内容增加了很多,加上教学方式跟课堂的设置等都有了一定的不同,就会导致一些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在短时间内适应不了,形成学习过程的“断篇”现象。事实上,学困生的基础本来就不是特别好,这样就会导致一个恶性循环,越是学不会的知识就越不想继续学习,自身学习能力的差异就导致了两级分化。

(二)传统教学方式存在问题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展,新的教学理念已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贯彻。但是由于受到多年的教学方式的影响,还是有一些数学老师采用大量的数学习题练习来进行教学,他们认为题海战术是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重要法宝。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根本无法激起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一部分教师为了给学生留下足够的复习时间,就会盲目的赶进度,在前期就把教材讲解完毕,学生理解时间不充分。

(三)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要求

小学高年级阶段是数学学习分化比较明显的阶段,这个时期数学开始要求学生具备比较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高年级正是学生由直观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的重要时期,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比较大,有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比较快,有的就显得比较慢。教师很少根据具体的学生实际去进行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忽视了学生自身的学习适应性。对于小学数学学习来说,除了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运算方式和运算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假如学生能够认真的进行课前预习,课堂上认真听见,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这样才会逐渐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方式。但是,在应试教学下,学校重视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重视学生数学方式的培养,导致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要求。

二、新课改背景下减少高年级数学两级分化的对策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个体学习能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不管是好学生还是学困生都是只有在提高了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才会激发求知欲,才会主动进行数学学习。教师可以利用分组学习的方式,来讲解枯燥的知识点,这样就进一步增加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不断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学习“小数点乘法的计算”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大家播放一个小图片,就是一个小朋友要给妈妈买一个红丝绳制作中国结,每米的售价是1.8元,这个时候,小朋友要买2.5米,需要给妈妈要多少钱。教师可以让小朋友们分组计算,学困生跟优秀生分在一起,互相帮助,看哪个小组计算的快,再由优秀生给学困生讲解,最后每组派个代表来回答。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个体学习能力。

(二)改革教学方式,采用分层教学法

小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的时候,学习的场地不仅仅是课堂,在生活中也是可以学到数学知识。因此,要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和状况,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更好的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比如,在学习“圆的面积”这一个教学课时的时候,通过课前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的了解,知道已经有一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设计两种教学方式,对于那些知道了公式的学生,积极引导他们了解公式是怎么的出来的,对于不知道公式的学生,也就是不爱课前预习的学困生,可以逐步引导他们去套索,发现公式的计算方式。由于学生看待问题的方式不同,同样,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有所不同,这公式的推导和验证的时候就出现了多种方式,有的学生把圆转化正平行四边形,有的转化成三角形等等,这样一来,学生变得活泼起来,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三)加强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提高学习效果

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是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是致力于学生长远发展的战略举措,它将使学生终生受益。作为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差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逐步加强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比如,教师可以以足球为例,让成绩不好的学生想象以下经常玩的足球,白色皮一共有20块,比黑色的皮的2倍少了4块,足球上黑色的皮都是5边形的,白色的皮是6边形的,请问,共有多少块黑色皮?在设问中将复习类、基本类的问题给学困生来回答,而将通过比较、分析等抽象思维方法解决的问题让学优生来回答,之后逐步增加学困生的问题难度。为了能回答出问题,学生就会积极的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提高学习效果。

结论

综上所述,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要积极寻找学生两极分化的原因,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必须注重教学方式的运用,要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提高他们数学学习的兴趣,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李敬.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点滴谈[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2(5)

篇8

摘 要:按照“制度-行为-绩效”范式构建商业银行多元化分析框架,采用中国上市银行2003~2013年的面板数据,就制度变迁、多元化行为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以利率市场化为主要特征的金融制度变迁影响了商业银行的多元化经营行为,利率市场化改革促使商业银行向多元化发展转型;在制度变迁的背景下,利率市场化与多元化的交互作用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提升起到了一定作用,制度变迁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多元化行为,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对此,金融监管部门在推动宏观金融调控从以数量为主向以价格为主转变的过程中,应注重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协调推进,对金融机构实施分类监管,允许商业银行适度开展多元化经营,而商业银行也应根据资本水平和业务实际,审慎选择多元化发展路径。关键词: 制度变迁;利率市场化;多元化;经营绩效;银行业中图分类号:C93;F8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7217(2016)05-0002-07一、引 言作为新兴市场经济体,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政府部门为此进行了不间断的改革,尤其是以市场化改革为重点的制度变迁。这样的经济环境和制度背景,决定了中国企业的战略选择与发达市场环境下的企业不一样。正如Meyer et al.(2001,2009)所指,在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中,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能对企业战略的制定起到重要影响,需要把制度因素从背景转变为自变量来研究制度对企业战略行为的影响[1,2]。多元化就是金融企业发展过程中一种重要的战略行为。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步伐加快,金融企业自身竞争能力的提升,国内商业银行正在加快推进多元化经营,不断向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等业务领域扩张,甚至开始介入电子商务等非金融领域。尽管中国金融业仍施行分业监管模式,监管部门并未明确支持金融业多元化经营,但银行业的多元化趋势似乎已势不可挡,不仅体现在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农商行等地方中小银行也开始向多元化迈进。从国际经验来看,德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较早施行了混业经营的金融制度,鼓励金融企业多元化发展。美国则经历了多次金融制度调整,1999年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取消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跨界经营的限制,但2008年的金融危机又使美国限制商业银行过度多元化经营。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全球开始关注宏观审慎监管,《巴塞尔协议Ⅲ》随之出台了新的监管规则,通过逆周期性调节等措施防范系统性风险[3]。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有利于扩展收入来源,降低收入的波动性,规避单个行业的风险,具有逆周期调节的性质;协助可能加大利率风险与流动性风险,甚至导致不同业务之间的风险传染,进而诱发系统性风险。因此,多元化经营与银行业风险与绩效有着复杂的关系,在金融市场化改革与宏观审慎监管的背景下,有必要从制度视角加强对金融市场化与多元化经营的研究。以往与审慎监管相关的研究测重于风险方面,但监管除了增强金融业的稳定性,也为了促进金融机构间的有效竞争,提升金融机构的经营效率,因此,审慎视角下的银行绩效也值得研究。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一)基于制度基础观的理论分析框架20世纪80年代以后,学术界逐渐形成了两种战略选择理论:基于产业的战略观和基于资源的战略观。基于产业的战略观把战略分析建立在产业结构的基础上,认为企业所在产业的市场结构对战略决策起决定作用,侧重研究企业面临的外部机会和威胁。基于资源的战略观则从企业资源的观点来分析战略问题,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是建立在其所拥有的独特资源、成长能力以及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侧重研究企业内部的优势和劣势。随着战略差异性研究的发展,有学者逐渐意识到企业在进行战略选择时,不仅要分析产业结构和企业资源,还需要考虑来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制度因素,这些影响因素被归为制度的框架[4]。制度学派的学者对经济制度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North,1990)[5]。Scott(1995)从组织层面对不同制度下的战略进行分析,提出制度由管制型制度、规范型制度和认知型制度组成,每个组成部分都对企业的战略选择产生不同的影响[6]。其后,以Mike W. Peng(2002,2003)为代表的现代制度学派从制度、组织、战略的关系整合上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制度基础观的企业战略选择理论(IBV)[7,8]。企业战略的制度基础观把制度看作是战略选择的自变量,聚焦在制度和企业动态的交互作用上,而且把战略选择看作是这一交互作用的结果。随着制度分析与行为分析相结合成为学术研究的新趋势,国内学者也结合中国经济特点展开相关研究,他们认为中国转型经济具有特殊性,首要特征是大范围、大规模的制度变迁,有别于西方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行为方式[9,10]。这使得单纯套用企业战略研究中成熟的SCP范式(结构-行为-绩效)或RCP范式(资源-行为-绩效)来研究我国企业的多元化战略受到挑战 [11]。因此,有学者将SCP范式改进为ICP范式:制度-行为-绩效。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按照ICP范式构建商业银行多元化分析的理论框架(见图1),从而更直观地分析中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制度环境、多元化行为和经营绩效之间的内在机理。制度环境外生于组织层面,是生产交换以及分配规则的经济、政治、社会及法律的集合,由一系列的法律、政策、历史、文化和社会规范等正式和非正式制度构成 [12]。在影响企业多元化行为的制度因素方面,主要包括正式制度的缺失、市场化进程与政府干预并存以及管制放松与政策多变等方面。企业的多元化行为不仅体现在多元化的类型,也包括多元化的程度等。图1 基于制度基础观的多元化分析框架(二)研究假设1.制度变迁与多元化行为。与一般行业相比,金融业是一个受政府高度监管的行业,也是一个受各种金融制度约束的行业,金融制度作为重要的制度环境变量,将影响和约束金融主体的行为选择。在近年来中国金融制度的演进中,影响金融企业多元化的制度根源可能还在于政府管制的放松和市场化改革,尤其是利率市场化改革。正如North(2008)所言,制度在变迁,而相对价格的根本变化乃是制度变迁的最重要来源[13]。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其形成机制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推进,逐步由政府主导向市场化方向变迁。利率市场化一方面赋予商业银行自主定价权,为金融创新提供现实可能;另一方面,利率浮动的扩大将加剧银行业的竞争,降低传统存贷款业务的利差水平,商业银行不得不发展非利息业务以拓展利润来源 [14],从而从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向多元化业务转型。为此,提出以下假设:H1:商业银行的多元化行为与金融制度的变迁有关,利率市场化程度越高,银行的多元化程度也越高。2.多元化行为与经营绩效。由于企业实施多元化扩张存在资源共享、建立内部资本市场、税收优惠、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等优势,因此,很多学者认为多元化与企业绩效正相关。Saunders和Walter(1994)指出,银行、保险和证券业的组合能够产生更加稳定的利润来源,因此有助于提升银行盈利水平[15]。Chiorazzo et al.(2008)通过对意大利银行业的研究得出,多元化可以增加银行的盈利能力,且规模较大的银行多元化经营的效益更加明显[16]。魏成龙和刘建莉对国内商业银行的数据研究也得出了与Chiorazzo et al.完全一致的结论[17]。但是,多元化也可能带来过度投资、跨行业补贴、增加成本等问题,Stiroh和Rumble(2006)对美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研究发现,多元化对绩效具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负面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会抵消正面影响[18]。Mercieca et al.(2007)以欧洲银行为样本分析发现,多元化程度与收入水平呈现负相关[19]。刘孟飞等(2012)对国内银行的研究发现,多元化对国内银行绩效的影响并不明显[20]。另外,也有学者通过建立面板门限模型,认为多元化与银行绩效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 [21]。在多元化经营程度不高时,分散业务有利于扩大银行的收入来源,但当多元化程度过深,经营领域过宽时,业务关联度上升,风险传染性加大,管理难度增加,对经营绩效提升反而有不利影响。鉴于多元化对银行绩效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并不能简单用正相关或负相关进行解释,因此,提出以下假设:H2:商业银行的多元化行为与经营绩效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3.制度变迁、多元化行为与经营绩效。金融制度的变迁,尤其是利率市场化的推进给商业银行传统盈利模式带来巨大挑战,有学者通过对境外国家和地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研究,认为放松利率管制后,会使银行存贷利差出现缩小趋势,并最终影响到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 [22,23]。利差收入的缩小必然倒逼银行通过提升表外业务收入来探索新的盈利增长模式 [24],而提升表外业务收入是商业银行进行多元化战略转型的具体措施,商业银行以此对冲利差缩窄对银行收益带来的冲击,从而改善其经营业绩。因此,不仅利率制度和多元化行为本身会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利率制度与多元化的动态交互也会对商业银行绩效产生影响。为此,提出以下假设:H3:制度变迁和多元化行为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具有叠加作用,利率市场化程度越高,商业银行的多元化程度越高,其经营绩效也越好。三、研究设计(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本文以中国上市银行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需要和数据的可得性,选取2003~2013年的面板数据,研究样本包括4家大型国有银行、7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3家城市商业银行①。数据来源为《中国金融年鉴》、Bankscope数据库及银行各年年报,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光大银行由于上市较晚,早期数据不完善,因此未纳入本次研究对象。个别缺失数据,采用线性插值法补齐。(二)变量选取与定义1.制度变量。在以往的研究中应用较多的是非国有化率、市场化指数等,本文选取金融制度中最为关键的利率市场化变量,由于我国利率市场化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在不同时期利率市场化的程度不同,因此,需要对利率市场化进程进行测度。本文从存贷款利率、货币市场利率、债券市场利率和理财产品收益率四个方面建立测度利率市场化水平的指标体系,并按各项改革政策对利率的市场化程度给予赋值,最后进行加权汇总,从而构建中国利率市场化指数(简称IRLI指数)②。2.多元化变量。已有文献对企业多元化的衡量常用的有行业数目法、赫芬达尔指数法(HHI)、熵指数法(EI)等方法,其中,采用较多的是(HHI)。HHI指数越大,说明企业收入来源越分散,多元化程度越高。由于近年来中国银行业多元化的方式除了不断发展存贷款以外的表外业务,更通过设立保险、证券、基金、融资租赁等子公司的方式进行多元化。因此,本文还将采用与相关行业数目(NUM)来衡量多元化程度,具体采用银行相关联的子公司数量,包括参股公司和控股公司。近几年很多银行设立了村镇银行作为其子公司,但村镇银行主要以存贷款业务为主,与传统商业银行在业务上并无区别,因此,在采集各银行子公司数据时剔除村镇银行,只考虑非银行类机构。3.绩效变量。国内外学者常用总资产收益率(ROA)或净资产收益率(ROE)作为多元化经营绩效的衡量指标,这两个指标是衡量盈利能力最重要也最易得的指标。由于ROE受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而ROA具有不受资本结构影响的优势,因此,选择ROA作为衡量银行经营绩效的变量。4.控制变量。根据已有研究经验,选择经济周期作为经济环境变量,而将银行规模、管理效率作为银行特征变量。考虑到审慎监管对商业银行多元化及绩效的重要性,选取资本充足率作为审慎监管的变量。(1)经济周期(GDP)。银行业发展受宏观经济影响,具有较强的顺周期性,其绩效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选择GDP增长率刻画经济周期特征。(2)银行规模(TA)。银行规模具有规模经济,一般来说银行规模越大,越有利于通过多元化获取规模经济效应,采用总资产来衡量银行规模。(3)资本水平(CAR)。银行经营与盈利能力受到资本充足水平的约束,用资本充足率表示。若资本充足率对经营绩效的影响为正,表明审慎监管具有效率。(4)管理效率(CIR)。成本管控能力代表一家银行的内部管理效率,用成本收入比作为衡量银行管理效率的变量。(三)模型设计为了检验制度变迁、多元化行为及银行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分别建立以下实证模型:四、实证结果与分析(一)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利用计量软件Eviews6.0对模型中的变量进行统计分析,表1列出了各个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我国银行业的HHI指数平均为0.22,最大值达到0.43;从涉及的行业数目来说,平均每家银行涉及到3个子行业,而最多的达到9个。整体而言,尽管近几年银行多元化进程不断加快,但多元化的程度并不高(见图2)。如果从多元化趋势上来看,中国银行业的平均多元化程度在不断提高,但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在2009年出现短暂停滞,之后又继续提升,并呈现加快态势。(二)制度变迁对多元化行为影响分析首先利用LR检验判断固定效应模型是否优于混合效应模型,估计结果显示,P值为0.0000,故应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再通过Hausman检验判断是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随机效应模型,检验结果显示,P值为0.0127,拒绝原假设,应选择固定效应模型。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回归结果见表2。表2中模型(1a)采用HHI指数作为多元化变量进行回归。从回归结果来看,利率市场化指数与商业银行的多元化程度在1%的水平下显著,且系数为0.1787。这表明以利率市场化为主的金融制度变迁确实对商业银行的多元化行为产生了影响,利率市场化程度越高,商业银行的多元化程度也越高,验证了假设1。在控制变量中,GDP增长率在10%的水平下显著,且系数为负,表明宏观经济在下行周期中,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增速放缓,通过多元化经营来增加收益。银行资产规模在1%的水平下显著,表明规模越大的银行,越倾向于多元化发展,这也体现了多元化有利于分摊固定费用,降低平均成本,发挥规模经济效应。资本充足率与多元化程度之间显著正相关,表明资本金越充足,商业银行越有实力加快多元化业务发展。成本收入比的系数符号为负,表明管理效率高的银行更有可能进行多元化。为了验证结论的稳健性,表2中模型(1b)用行业数目替换HHI指数重新进行回归,从回归结果来看,多元化程度与利率市场化指数之间依然显著正相关,这进一步验证了前面的结论,也说明利率市场化促使商业银行通过设立关联子公司的方式进行多元化。(三)多元化行为对银行绩效影响分析利用LR检验和Hausman检验判断选择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回归结果见表3。从模型(2a)利用HHI指数进行回归的结果来看,多元化程度与银行绩效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关系,但HHI平方项系数为负,且变量并不显著,对此存在两种可能:一是银行绩效与收入多元化之间是线性关系,收入多元化有利于提高银行的经营绩效;二是银行经营绩效与收入多元化之间可能存在倒U型关系,但由于中国银行业的多元化程度还不高,中国银行业还处在倒U型的左边,开展多元化经营将有利于提升其盈利能力。但无论是哪种情况,从现阶段来看,中国商业银行的多元化经营还是有利于提升其经营绩效的。在控制变量中,GDP增长率与银行绩效之间显著相关,但其系数为负,这与理论预期不符。对此可能的解释是,尽管中国经济在经历高速增长之后逐步回归到中高速增长,但中国银行业也在进行各项改革,如产权制度、公司治理、放宽准入等,使银行享受到改革红利,抵消了经济回调带来的影响。资产规模与银行绩效之间的关系在1%的水平下显著,表明商业银行资产规模越大,盈利能力越强,规模效应越明显。资本充足率在1%的水平下显著,表明资本充足率越高,审慎经营水平越高,越有可能为银行带来更好的绩效,体现了审慎监管与银行效率的一致性。成本收入比与银行绩效的关系不显著,表明现阶段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仍然能为银行带来较高的收益,管理效率对银行绩效提升的作用还未发挥出来。采用行业数目替换HHI指数进行回归,从模型(2b)的回归结果来看,与HHI指数不同的是,行业数目与银行绩效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商业银行关联子公司较少时,通过设立关联子公司的方式进行多元化有利于提升公司业绩,但当子公司达到一定数量时,对经营绩效提升反而有不利影响,因此,设立子公司的数量并不是越多越好。(四)制度变迁与多元化对银行绩效影响分析为了检验利率制度变迁与多元化对银行绩效的交互作用,引入利率市场化指数与多元化程度的交叉变量,并在LR检验(P值为0.0000)和Hausman检验(P值为0.2240)的基础上,选择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回归结果见表4。从表4的结果来看,利率市场化指数与多元化程度的交叉变量的回归系数在1%的水平显著为正,且达到了1.2709,比单独利用多元化指标进行回归的系数更高,表明不仅利率制度和多元化行为本身会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利率市场化与银行多元化的动态交互促进了银行经营绩效的改善,这在相当程度上验证了假设3,在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过程中,商业银行加快了推进多元化战略的步伐,通过中间业务收入等提升其经营绩效。为验证上述结论的可靠性,同样用行业数目替换HHI指数进行稳健性测试,结果见表4中的模型(3b)。回归结果与模型(3a)基本一致,利率市场化指数与多元化程度的交叉变量依然对银行绩效有显著影响,其它变量的回归结果也都基本一致,证明上述结论是可靠的。五、结论与启示以上基于利率市场化的制度背景,以中国银行业为研究对象,建立制度变迁、多元化行为与银行绩效之间关系的理论框架与实证模型,通过实证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以利率市场化为核心内容的金融制度变迁的确促使商业银行向多元化发展转型,利率市场化对以利息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商业银行产生了显著的影响,随着经营压力不断增大,商业银行加快了推进多元化战略的步伐,从而表现出利率市场化程度越高,商业银行的多元化程度也越高;二是从现阶段来看,多元化程度与银行绩效之间显著正相关,收入多元化有利于提升银行的盈利水平,但设立子公司对提升银行绩效的作用存在两面性,子公司数量较少时,通过设立关联子公司的方式进行多元化有利于提升公司业绩,但当子公司超过一定数量时,对经营绩效提升反而有不利影响;三是利率市场化与多元化的交互作用对银行经营绩效提升起到了显著作用。此外,资本充足率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有显著的正影响,表明监管部门的审慎监管与银行的效率提升是一致的,资本水平提高了银行抵抗风险的能力,有利于银行的绩效稳定;资产规模也对银行经营绩效产生了影响,规模越大越有利于银行提升绩效。以上研究结论对宏观金融调控与审慎监管改革,以及金融机构的经营实践都有一定意义。首先,从宏观金融调控与监管来说,利率制度改革和利率市场化是宏观金融调控从以数量为主向以价格为主转变的必由之路,是宏观审慎管理所要求的。同时宏观金融制度的改革会对金融机构的行为及绩效产生直接影响,正如本研究所发现的利率市场化促使商业银行向多元化转型。整体来看,多元化经营通过拓宽非利息收入提升经营绩效,缓解商业银行的盈利压力,避免在资产业务上进行更多的风险承担,防止了系统性风险的积聚,有利于实现宏观审慎目标;多元化经营的业务大多属于轻资本类业务,在适度的规模内,多元化经营业务占比越高,对资本的消耗越小,资本充足率也越高,从而有利于提高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因此也对宏观审慎管理有利。但并非任何转型方式在任何阶段都会对银行绩效产生正向效应,随着利率市场化完全放开,多元化业务快速发展,面临法律不完善与监管的滞后效应,容易产生流动性风险,要注重通过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比例等加强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防范。因此,作为金融监管部门应注重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协调推进,对金融机构采取分类监管措施,适度审慎地发放多行业经营牌照。其次,从金融机构经营管理层面来看,本文的研究结论为银行业多元化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在当前阶段,银行可适度进行多元化发展,尤其是大型银行可以通过实施多元化战略,推进业务转型和收入结构调整,减少金融制度变迁给利差收入带来的冲击,增强经营业绩的稳定性。但在多元化发展的具体路径上,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资本水平和业务实际,审慎设立子公司,关注多元化业务的收入贡献和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避免为求大求全而盲目进行多元化扩张。

注释:①具体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华夏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② 限于篇幅,本文未列出利率市场化指数的详细计算方法与过程,感兴趣的读者可参见“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测度及效果研究――基于银行信贷渠道的实证分析”,《金融经济学研究》,2014年第6期:75-85。参考文献:[1]Meyer, K. E.. Institutions, transaction costs, and entry mode choice in eastern europe[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01,(32):357-367.[2]Meyer, K. E., Estrin, S.,Bhaumik, S. K. and Peng, M. W. Institutions, resources and entry strategies in emerging economie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9,30(1):61-80.[3]潘凌遥,蒋晓泉,费紫微.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计提机制研究――基于CopulaCoVaR模型[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5,(3):23-28.[4]Oliver, C.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combining institutional and resourcebased views [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7,18(9):679- 713.[5]North D. Institution, institution chang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M].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6]Scott , W.R. Institutions and organizations [M] .Thousand Oaks,CA,Sage, 1995.[7]Peng, Mike. W. Towards an institutionbased view of business strategy [J] .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2002,(19):251-267.[8]Peng, Mike. W. Inst itutional transitions and strategicchoices[J] .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03,(2) :275-296.[9]谢佩洪.中国企业多元化经营:制度―行为―绩效范式构建研究[J].管理学家(学术版),2010,(3):3-12.[10]张雷.基于制度视角的企业多元化分析框架研究[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39-47.[11]于克信,谢佩洪.转型期中国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制度根源及范式构建研究[J].管理世界,2011,(7):180-181.[12]殷瑾,周英超.制度因素是否影响公司多元化战略?――基于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0,(2):371-380.[13]道格拉斯・C.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4]Nguyen J.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t interest margin and noninterest income using a system estimation approach[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012,36(9):2429-2437.[15]Saunders,A.and Walter,I. Universal banking in the united states:what could we gain? what could we lose?[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USA:1994.[16]Chiorazzo,V,Milani,C.,and Salvini,F. Income diversification and bank performance:evidence from italian banks[J].Journal of Financial Services Research,2008,33(3):181-203.[17]魏成龙,刘建莉.我国商业银行的多元化经营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7,(12):85-93.[18]Stiroh,K. J. and Rumble,A. The dark side of diversification:the case of US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2006,30(8):2131-2161.[19]Mercieca,S.,Schaeck,K.,and Wolfe,S. Small european banks: benefits from diversification?[J].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2007,31(7):1975-1998.[20]刘孟飞,张晓岚,张超.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多元化、经营绩效与风险相关性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2,(8):59-69.[21]李志辉,李梦雨.我国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与绩效的关系――基于50家商业银行2005~2012年的面板数据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14,(1):74-86.[22]肖欣荣,伍永刚.美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对银行业的影响[J].国际金融研究,2011,(1):69- 75.[23]连平.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经营发展与转型[J].上海金融,2013,(11):24-30.[24]巴曙松,华中炜,朱元倩.利率市场化的国际比较:路径、绩效与市场结构[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33-46.(责任编辑:宁晓青)

篇9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意外;神经源性肺水肿;组织因子;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中图分类号] R7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1)11(b)-039-02

Changes of tissue factor and 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 in acute cerebral vascular accident complicated 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

XU Zhaojun, BIE Huarong, TIAN Min, ZHENG Zhijuan, ZHANG Dongju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in Tianmen City, Hubei Province, Tianmen 4317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tissue factor (TF) and 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 (TFPI) in acute cerebral vascular accident complicated 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 Methods: 80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vascular accident of which 36 cases of cerebral hemorrhage, 44 cases of cerebral infarc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07 to May 2010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group, 40 cases of healthy in the same period were chosen as the control group. TF, TFPI detected by ELISA technique 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F level of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all P

[Key words] Acute cerebral vascular accident; 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 Tissue factor; 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

神经源性肺水肿(NPF)是指在无原发性心、肺和肾等疾病的情况下,由颅脑损伤或中枢神经系统(CNS)其他疾病引起的急性肺水肿。NPF是脑血管疾病较严重的肺部并发症,起病急,治疗困难,病死率可达60%~100%[1]。目前关于神经源性肺水肿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文笔者研究组织因子(TF)及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在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中的含量变化,并探讨其含量变化与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6月~2010年5月收治的脑血管意外患者80例为研究组,根据病种类型分为两个亚组,分别为脑出血组36例,脑梗死组44例,选择同期同年龄段健康体检患者40例为对照组(排除检出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感染等疾病者)。全部研究对象近1个月来未使用过影响抗凝的药物。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病情况及表现

本组18例患者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其中,脑出血组11例,脑梗死组7例,均在急性脑血管意外后数小时内发生,患者出现烦躁、心率增快、胸闷,严重者有气促、胸部压迫感,出现呼吸困难和发绀;血气分析显示不同程度的PaO2降低,PaCO2增高。

1.3 方法

全部患者均在脑血管意外发病3 d内采集静脉血,对照组患者入院体健时采集静脉血,枸橼酸钠抗凝,3 000 r/min离心10 min后,取血浆-20℃保存。采用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抗原法检测患者血浆TF、TFPI水平,TF、TFPI检测试剂来自美国BPB公司,操作完全按说明书进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多组间的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组织因子及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比较

研究组患者中脑出血及脑梗死患者血TF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

2.2 脑出血组中NPF与血TF、TFPI水平的关系

研究组脑出血患者中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血TF、TFPI均高于未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者,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2.3 脑梗死组中血NPF与TF、TFPI水平的关系

脑梗死患者中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患者血TF、TFPI水平均高于未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神经源性肺水肿(NPF)的发生原因很多,其中较常见的原因是颅脑外伤、急性脑血管病、脑肿瘤等,脑血管病尤其是急性重症脑血管意外可导致严重的肺部应激性损伤,起病急,治疗困难,近年来引起临床越来越多的重视。

关于NPF发生的机制有多种学说,其中冲击伤和渗透缺陷理论得到较多的公认,但是无论何种学说的基础都是机体在外界刺激作用下形成的强烈应激反应[2]。研究表明凝血反应与炎症反应存在重要联系。组织因子(TF)作为天然凝血途径启动物,与Ⅶa结合形成的Ⅶa/TF复合物可促进炎症介质的释放[3]。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具有抗凝作用,还可以减少血浆趋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有文献报道组织因子可以改变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数量、功能,影响肺组织的修复机制而引发肺损伤[4-5],且外源性凝血的启动可促进外周单核细胞、内皮细胞释放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增强炎症反应,加重肺损伤[6]。TFPI可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在肺组织的表达,抑制白细胞活性,减轻肺损伤。本文脑血管意外患者血浆T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并且并发NPF的患者血浆TF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NPF的脑血管意外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侧面说明了凝血与炎症反应异常确实存在于脑血管意外并发NPF的过程中,并且可能是促进NPF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文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中,脑出血及脑梗死患者血浆TF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原因可能是脑出血患者血管损伤,导致TF暴露入血,体内TF表达增加,或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斑块破裂,TF暴露,导致外源性凝血途径启动,血液呈高凝状态,进而产生血栓[7]。但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浆TFPI高于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TFPI低于对照组,可能是脑出血患者过度的炎症反应,引起TFPI反馈性增多,而脑梗死患者凝血反应较强烈,具有抗凝作用的TFPI消耗过多,引起其血浆水平下降。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肺水肿的原因除了通常认为的机体应激反应外,还可能与机体凝血-纤溶异常及炎症反应有关,并且TF、TFPI参与了上述过程,共同导致肺损伤。但是其具体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参考文献]

[1] 曾松,梁子聪,陈进.颅脑损伤后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18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28(1):127-128.

[2] Vespa PM, Bleck TP. 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 and other mechanisma of inpaired oxygenation after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J]. Neurocrit Care,2004,1(2):157-170.

[3] Dugina TN, Kiseleva FV, Chistov IV, et al. Receptors of the PAR family as a link between blood coagulation and inflammation [J]. Biochemistry,2002,67(1):65-74.

[4] 朱艳玲,赵明祥,吴珊.脑血管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凝血/炎症机制的研究[J].山东医药,2007,47(16):22-23.

[5] 李波.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2):66-67.

[6] Szotowski B, Antoniak S, Poller W, et al. Procoagulant soluble tissue factor is released from endothelial cells in response to inflammatory cytokines [J]. Circulation Research,2005,96(12):1233.

篇10

关键词:多元文化;青少年;阅读

多元文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显著特点,传统单一的文化价值观念逐渐被打破,各种文化与价值相互影响、相互交织,多元并存的文化格局呈现在了社会大众面前。这不仅使我们曾经在单一文化价值主导下的生活受到严峻挑战,更重要的是导致了社会大众思想和价值观念的碰撞和混乱,在这一过程中受影响最为明显的当属时下的中学生。中学生正处于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多元文化,缺乏自主选择的能力,混淆了判断真假、善恶、美丑的标准,中学生阅读也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逐渐异化。

本文中的中学生阅读不仅仅是学校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而是中学生所能接触到的发生在整个社会范围内的阅读,在阅读内容上无所不包,既包括学校语文教育相关的读物,也包括学校外的阅读材料;在阅读形式上多种多样,既有传统的纸质书刊,也有新兴的电子网络读物;在阅读时间上贯穿于中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阶段。笔者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教育工作者,深感中学生阅读已经发生“变质”,通过对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学生阅读现状的思考,提出了“四弊”,并对其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

一、中学生阅读之“浅尝辄止”

“浅尝辄止”是指当前中学生阅读日益体现出肤浅化的倾向,缺少了些许读书时的深思。其一,中学生具有“肤浅”的心态。毋庸置疑,这是与当前多元文化的社会背景分不开的。当今多元文化和全球化的浪潮席卷而来,“快餐文化”作为其中重要的一支,伴随着网络传媒的发展而迅速蔓延,中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角落都不能幸免的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正在慢慢的发生蜕变。今天我们所面对的中学生完全是在“快餐式”生活模式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吃着“肯德基”、“麦当劳”,穿着牛仔裤,目睹着文化环境的快速转变,感受着网络时代的信息膨胀和爆炸。于是,在他们本来就不富裕的课外阅读时间里,渐渐地失去了耐性,阅读过程在越来越快的同时,也越来越“浅”,以致阅读成了“蜻蜓点水”

式的浮光掠影,成了缺乏深度的肤浅阅读。

其二,“肤浅”的读物使然。北大教授钱理群先生说:“学生中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是阅读面太窄,快餐式的阅读太多,名著读得太少,就像一个营养不良的人。读的不是精品,而像鲁迅先生所说的是‘新袋子里的酸酒,红纸包里的烂肉’,这样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个精神上充分发展的人的。”这从另一个方面体现出“快餐式”读物的缺陷:外表华丽,内涵肤浅。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广泛应用,使“快餐式”读物的表现形式日益多样化,诸如在线阅读、电子书、手机阅读等数字化阅读方式已为中学生所耳熟能详。再者,“读图时代”的到来,使纸质书刊也发生着“快餐式”转变。“以图代文,图文结合”成为其显著的特点,这种“图文结合”的书籍虽然大部分印制粗糙,又毫无内涵,却自有其卖点,如阅读不用思考动脑,故事情节曲折离奇,搞笑有趣,强烈吸引了中学生的注意力。环顾当今图书市场,各种以制作快、容量小、时尚新潮为卖点的漫画书、图文书、口袋书、校园青春读物大行其道,充斥于书市之上,涌现于校园之中,迅速捕获大批中学生读者。另外,各种传统的名著经典也没有能够逃脱被“快餐化”的命运,如漫画版的《老子》、《庄子》,大话版的四大名著,更有甚者出现了《图解资本论》,笔者以为这应当是图解版图书的里程碑式的作品了吧![1]然而,当“即时性”和“碎片化”阅读成为这种阅读方式鲜明特点的时候,必将导致其受众思维方式的进一步转变。中学生在阅读此种“快餐式”读物时,逐渐丧失深层次思考的能力,片面追求感观享受,呈现出明显的肤浅化、卡通化阅读的倾向。

二、中学生阅读之“急功近利”

“急功近利”是指中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以功利主义为价值导向,片面追求短期效果。首先,当前中学生处于政治、文化、经济体制不断剧变的社会环境中,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商业文化的洗礼,感受着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潮的激荡,使其价值取向具有了时代的特点,那就是多样性、复杂性,其具体表现为:既想追求人生的真、善、美,又由于生活中的种种现实矛盾而不得不妥协,表露出茫然、消沉或彷徨。然而,他们在茫然、彷徨中仿佛又有所感悟,那就是功利至上,这集中体现为崇尚务实、注重效益,追求实惠,在人生态度上以实用主义为指导,在现实生活中以物质利益和物质享受为标准,最终造就了以功利为轴线多向辐射的价值取向。

其次,升学压力和就业压力的变大进一步加剧了中学生阅读的“功利性”倾向。据相关调查显示,居于中学生阅读目的首位的是“课业需要”。对中学生而言,升学不仅是其唯一任务,也顺理成章的成为其阅读取向和阅读行为的价值依据。那么,“为我所用”与“立竿见影”就成为当下中学生读书所奉行的不二法则。当预习新课的时候,就翻翻教学参考书;当写作文的时候就赶紧翻作文书。另外,部分教师也对中学生阅读进行了成为引导,成为中学生“功利性”阅读的原因之一。基于应试教育的现实,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仍是衡量教师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因而,与考试有关的书必然在教师向学生大力推荐的书籍之列。这导致中学生阅读沦为一种短期行为,也使他们在阅读中缺乏综合考虑的长远目标和对内容的深层思考[2],不仅养成中学生在阅读方面的懒惰,更是一种心态的浮躁,最终把中学生引向了“急功近利”的阅读误区。

三、中学生阅读之“娱乐至上”

“娱乐至上”是指中学生阅读的目的已经偏离了汲取知识的初衷,沦为娱乐消遣的一种方式。中学生在“快餐文化”影响下,把课外阅读也当成了他们消遣娱乐的方式之一。根据中国出版科研所组织实施的第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青少年主要阅读省时省力、流行时尚的“快餐读物”。有专家指出:“快餐式”阅读其实是一种娱乐消费,“图书真正的意义在于它所呈现的信息更加接近知识(knowledge),而绝非一般意义上的信息(information),更不是大众传媒所追逐的娱乐。”另据调查显示:中学生们都希望以付出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来追求尽可能多的、显著的效果。“以‘找乐’、‘刺激’为目的,以‘快餐型’为特征的‘三消’(消遣、消闲、消费)文化和‘地摊文学’大行其道,逐渐成为学子们的最爱。”[3]当今的中学生已经不愿意接触大部头的名著原版了,他们所乐意看到的大多是经过加工和变了味的“大话”、“戏说”,仿佛一切都变成了“快餐式”。

另外,应试教育带给学生的压力,也成为中学生娱乐阅读的原因之一。笔者在采访调查中了解到,作为中学生平时阅读最爱的书主要有青春小说、卡通漫画、鬼故事等书籍,类型虽多,却都不外是一些消遣娱乐性的东西,他们阅读此类书籍的目的是为了释放、缓解学习压力,因此,娱乐和消遣已成为中学生的阅读目的之一。阅读早已不是丰富课内外学习手段,它背离了获取知识、增广见闻的初衷,更多的目的是用来消遣娱乐,真正使阅读成为了一种娱乐方式。

四、中学生阅读之“无的放矢”

“无的放矢”是指中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思考。一方面,中学生缺乏自主选择课外读物的能力。中学生由于受特定年龄阶段的制约,其阅历、审美水平、阅读水平较差,容易被不良书刊所诱惑。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种书刊,他们学生不懂得如何选择,随意性很大,经常是信手拈来,碰到什么读什么。另一方面,当前中学生阅读还存在盲目从众的特点。他们赶时髦、随大流的现象十分明显,凡是社会上、校园里流行的书刊,对他们都有非同一般的吸引力。诸如校园中曾经流行的“梁羽生热、琼瑶热、金庸热、三毛热”,到现在的“网络小说热、韩寒热”等,颇似阵阵“热症”。这些“热症”表明中学生读的书大部分不是他们有意识的选择,而是盲目跟从,在痛快的满足中,不知不觉地丧失判断力和思考力。

此外,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当前中学生面对的书刊十分丰富,数量巨大,鱼龙混杂,这也加剧了他们自主选择的难度。受商业文化影响,书市上充斥的部分书刊以追求经济利益为唯一目的,虽数量大增,然质量日下。“乱花渐欲迷人眼”,一瞬间,各色各样的书刊都蜂拥而至,而书的内容却渐渐庸俗,其中缺乏的则是知识的厚重。这种盲目性的阅读使中学生身心健康受到了严重戕害,使他们在丧失自主判断能力的同时滑向了低俗的深渊,这对中学生的知识训练、人格成长乃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方面都产生了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吕东刚.“快餐文化”视野下的青少年阅读[J].山东文学,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