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12-29 17:54: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量经济学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文献综述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通的主要研究成果在于他为国民核算体系的进步贡献了突出的基础性力量,并且推动了经验经济分析的发展;诺贝尔奖获得者赫克曼和麦克法登在微观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理论方法方向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对微观数据进行统计并且能够分析出其中存在的基本问题;亨德里认为,对于计量经济的整个分析过程来说,可以认为是一个客观数据生成的过程,上面这些研究成果都说明了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存在着一定的关系,统计学的发展带动了计量经济学的发展,反之,计量经济学的进步也有力的推动了统计学的发展,尤其是计量经济学模型和数据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方面。
二、模型类型设定对数据的依赖性
在对各种问题进行研究的时候,一旦确定研究的对象,也要高度重视相关的研究数据的确定。例如,研究人员进行我国的经济增长因素研究的过程中,模型研究的对象就是表征经济增长结果的GDP时间序列;在对学生大学期间的课程学习情况进行研究的时候,尤其是挂科情况研究,那么表征不及格的数据0、1、2等自然就是模型研究的对象;研究农民的贷款方式的时候,农户借款的途径选择结果的离散数据0、1、2等就是模型研究的对象。因此,从上面的分析来看,想要更加深入的理解计量经济学的应用,必须要高度重视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深入研究,数据的类型决定了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类型。我国的经济学家李子奈提出,要想更好的对计量经济学进行研究,正确的总体回归模型是至关重要的,并且指出了一些建立正确总体回归模型的条件。在实际的研究中,应该根据最新的模型方法体系来建立总体理论模型,只有这样才可以完成经验实证。
三、总体回归模型设定对数据关系的依赖性
李子奈在研究中,使用图表达出了数据对于总体回归模型的重要作用。在经济学理论的支撑下,对经济主体动力学关系进行认真的研究,从而分析出影响研究对象的恒常、明显的因素。怎样才能够说明这些关系是存在的呢?这些因素怎样才能够引入到模型中?显然这些问题的回答都需要数据的支撑。可以认为,对于经济关系的确认,其前提条件为数据之间存在的统计关系,这也就是总体回归模型设定对于数据的依赖性,因此,在进行经济主体动力学关系研究的时候,必须要高度的重视数据统计的相关性检查。以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深入的对研究对象的经济行为进行分析,然后根据数据完成统计分析,这样就可以对行为分析的假设进行验证。如果只用数据关系来确定经济关系,明显不够严谨,数据之间存在一定的统计关系,但这种关系不是经济关系存在的充分条件,只能说必要条件。
四、数据质量对于模型估计的重要意义
在确立了模型并且设定了正确的总体回归模型后,接下来就应该根据总体模型的要求来收集用于模型估计的样本数据,样本数据的质量高低对于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估计结果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研究的早期,研究的重点一般在于提高数据的准确性,但是,实际上数据质量不仅仅包括数据的准确性,因此,在后面的研究中,研究人员也从多个角度来对数据的质量进行研究,这也就使数据质量有了众多的维度。李子奈通过対计量经济学数据的质量的分析,将它们分为一致性、完整性、准确性和可比性四个方面。一致性,指母体和样本应该保持一致,样本的来源应该是母体,而在实际的应用中,往往经常会有违反一致性的情况出现;完整性就是指包含于总体模型中的变量,其样本观测值的容量应该是一样的,这既是模型参数估计所必须要求的,也是经济现象本身应该具有的特点;准确性包含了这样的含义:数据应该可以体现出它所描述的经济变量的状态,强调数据本身的科学性;数据对于研究工作应该是准确需要的关系,也就是说满足模型对变量口径的要求。一般来说,后一个因素容易被忽略;可比性,其实就是数据口径的问题,这个问题是计量经济学应用模型研究中是普遍存在的,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找出经济活动存在的客观规律,加入数据是不可比的,就会导致无法准确的的反映出实际的经济规律。
五、外生想定数据对模型应用的重要意义
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应用大致上包括了这几个方面:结构分析、理论检验、经济预测和政策评价。如果要将模型应用在经济预测和政策评价中,想得到科学的结论就不仅仅只需要正确的模型,想定的外生变量值或政策方案也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只有通过数据,才能将它们表现出来,被称“想定数据”。实际上,没有一个既能够用于预测又可以应用在政策评价的模型,但是,在实际的研究中,这种模型却出现了很多次。
六、结论
在上面,对计量经济学模型对数据的依赖性进行了简单的探讨,看上去没什么深度,但是实际上,这些问题是目前非常值得我国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领域进行深入研究的,数据问题,对于计量经济学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一项计量经济学课题,大部分精力都应该放在数据上,否则就不能够体现出课题的价值。当然,在突出了数据的重要性的同时,还要注意避免掉入数据陷阱,数据必须是客观的,这才能够表现出客观的活动规律,任何数据的来源都应该经过科学的前期调查,希望本文对相关的研究人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子奈.计量经济学模型对数据的依赖性[J].经济学动态,2009,08:22-27.
[2]刘丽艳.计量经济学涵义及其性质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
[3]李子奈,齐良书.关于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的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2010,02:69-83,221-222.
[4]李长平.计量经济学模型在卫生资源研究中的应用[D].天津医科大学,2004.
篇2
(曲靖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云南 曲靖 655011)
【摘要】采用量子化B3LYP(6-311G**基组水平)对乙腈及其衍生物的反应物,过渡态和产物的几何构型进行了优化,通过振动分析对反应物和产物进行了确认,证实了乙腈异构化的机理。
关键词 乙腈及其衍生物;异构化;量子化学
过渡态理论指出.任何化学反应不只是反应物通过简单的碰撞就能变成产物,而是要经过一个中间过渡态(活化络合物),然后才能变成产物。由于过渡态的寿命极短,实验方法难以捕捉,因此运用量子化学方法进行研究,无疑是一种适宜的方法。Hammond曾把过渡态与反应物和产物关联起来。
提出了对过渡态结构作近似估计的Hammond原理,但在许多反应中不能用它来作近似的估计。
我们用MNDO方法算得了乙腈异构化的反应途径曲线和过渡态。为了克服MINDO方法所遇到的一些问题,我们采甩了D~war等人提出的MNDO方法,它是在NDDO近似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采用能量梯渡法优化了反应物和产物的平衡几何构型用线性内坐标法找到了最小能量途径,再以它的能量投大值时的构型作为过渡态的初始值用Powell方法优化得到过渡态的精细构型参数,并通过力常数计算和振动分析予以确证。
乙腈又名甲基腈,无色透明液体,极易挥发,有优良的溶剂性能,能溶解多种有机、无机和气体物质,与水和醇能无限互溶。乙腈能发生典型的腈类反应,并被用于制备许多典型的含氮化合物,是一个重要的有机中间体[1]。当乙腈作为中间体参与化学反应时,研究乙腈及乙腈衍生物的异构化对化学反应的途径及产物的制备具有重要意义[2]。
1计算方法
本文在使用Gaussian 03量子化学程序包[3],采用B3LYP/6-311G**量子化学方法,对乙腈互变异构机理的反应物、过渡态和产物的几何构型进行了优化,并在优化的几何构型基础进行了振动频率分析,得到分子的几何构型、能量、电荷分布等,全部计算在PIV-1G微机上完成。
1.1异构化反应机理
当R为H原子时,即把乙腈作为反应体系的模型反应物,当R先后被1号取代基甲基(Me),2号叔丁基(t-Bu),3号苯基(Ph)取代时为乙腈三种不同取代基的异构化反应物。计算结果表明,当互变异构进行时,反应物的原子H4从原子C3上迁移到原子C2上,并且N1和C3成键。C3-H4键的键长逐渐拉长,而C2-H4的键长和C3-N1键均逐渐被缩短,最终C2与H4成键,C3与N1成键,最终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碳氮碳三元环,通过各驻点的振动分析计算表明,过渡态都具有唯一的虚频。在模型反应的基础上,换取代基进行计算其过渡态的形式与模型反应相似。
1.2反应物、过渡态及产物的能量
乙腈的过渡态ts的相对能为417.8kJ/mol,当H原子被Me和t-Bu取代时,支链烷烃取代基随着供电子基团的增加,它们的过渡态的相对能略有减小,分别为402.6kJ/mol和389.21kJ/mol;而当用Ph取代H原子时,其过渡态的相对能下降的比较明显,过渡态的相对能为330.8kJ/mol。由此说明了支链烷烃取代基随着碳原子的增加,增大了空间阻碍效应,使其过渡态的相对能略有降低,但是为什么被苯环取代的乙腈的过渡态的相对能要更偏低一点,这是由于苯环的六个碳原子处于同一个平面上,有一定的共轭效应,但苯基取代的相对能量与支链烷烃取代的相对能相差不大。反应物r进行反应时,C3-H4键断裂,H4原子迁移,经过一个相对能量较高的过渡态ts,再经过H4原子的迁移形成最后的异构产物p。
1.3分子的前线轨道
根据分子轨道理论,前线轨道及其附近的分子轨道对反应活性影响最大,因此研究前线轨道可以确定反应部位以及为探讨作用机制等提供重要信息,HOMO具有优先提供电子的重要作用,LUMO具有接受电子的重要作用。分子的最高占据轨道 (HOMO) 能级和最低空轨道(LUMO)能级之差ΔE反映出分子的稳定性和反应的活性。
2结论
本文采用B3LYP方法对乙腈模型进行了异构化的计算研究,从直线性转变为三元环,获得了乙腈及其取代基异构化反应机理的一些重要信息,说明乙腈及其取代基异构化的一些特征。在模型反应的基础上,进行了不同烷烃取代基形成乙腈衍生物的计算,从各种参数分析,不同的取代基有相同的反应机理,有一个过渡态(ts),过渡态的相对能量变化不是很大,产物的相对能变化也不大。
参考文献
[1]张会琴,梁国明.HNC-HCN反应机理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J].自然科学学报,2005,22(3):100~104.
[2]林雪飞,孙成科.氮杂炔正离子与环烯反应的机理及取代基效应[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7,19(8):872~876.
篇3
我们每个人缴了多少税?
中国人对缴税没有什么概念,上班族也就对个人所得税比较有认识,因为大多数人都缴过此种税,而其他哪种情况缴了什么税多少税,我们并不是很清楚。其实我们的任何一样消费,不管是超级市场买东西,还是用电交电费,打电话交话费,里面统统都有税。
外国人把价和税分得很清楚。消费者花的钱里多少是价,多少是税,都一清二楚的告诉你。而在我国,有意无意的把价和税混在一起,大家都搞不清楚自己缴了多少税。假定因为用电,交了100元电费,这100元扣除17%的增值税,其余83元成为电力公司的收入,用于支付各种成本,如开工资,买原料等。其中开工资这部分又变成了别人的收入,又拿去交电费,到超市买东西等等。他所交的电费又有17%成为政府的税收。如此循环,我们个人到底缴了多少税是很难说得清的。除非能够把个人的消费都加以追踪,但这几乎是不可能。
但是从总体来看,税收是和全国人民所生产的价值总量相关的,也就是和国内的生产总值相关。目前国内生产总值中有20%的价值被政府征税走了,剩下的才是我们的可支配收入。所以,征收的税率不是20%,而是25%。假如价值量是100,征税20%即20,剩下的80是大家的收入,20是80的25%,就是说征税是收入的25%。如果老百姓一年的收入是40000元,上缴税收25%,也就是10000元,这里面也包含了个人所得税。总结一下,我们所缴的税就是我们所有收入的25%。
对于政府而言,增加就业增加老百姓的收入就是增加税收。政府帮助大家赚钱是有利于百姓,又有利于政府的大好事。
粮食危机和住房价格
目前,我国的住房价格上涨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大家很容易就会找出好多原因,比如政府调控不力,开发商捂盘涨价,囤地涨价等等,但很少有人把粮食危机和住房价格联系起来的。茅老把这两者看似风牛马不相干的两件事联系起来道出了住房价格持续上涨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现在的住房价格上涨部分是担心粮食有危机,需要保护耕地造成的。目前,我国根本不存在任何性质的粮食危机,也没有必要限制农用地改变成为非农用地。如果放宽对土地的控制,增加住房用地的供应,房价能够大大下降。
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粮食供应是不成问题的,那么保护耕地也就没有必要了。我国的非农用地非常紧张,而农用地却是浪费严重。从价格来看农用地的价格远远低于其他用地,低价导致了浪费,所以农用地的使用远不及其他用地精打细算。只保护耕地而不保护其他用地是片面的。土地到底要做什么用,要看这块地的位置和周围环境,不能永远做耕地用。市场经济的好处就是资源可以自由流动,做到物尽其用。冻结资源流动必须慎而又慎。我国土地稀缺,而且土地无法进口,但是粮食可以进口,进口粮食就等于进口了土地。我国近年来大多数年头是出口粮食,等于出口土地。这是我国房价高的原因之一。
如果没有保护耕地一说,城市的发展就不受限制,开发商用地就可以大大增加,批地的黑幕也能够减少,房价一定能够较大地降低。所以说,纠正没有根据的粮食危机论和缓和房价上涨有着密切的关系。
社保基金的实质问题
2006年,上海的社保基金出了问题,引起了全国各地的关注,这也引起了茅老的关注。大家在年轻的时候存钱,这钱就成为社保基金,到老了拿出来养老,社保基金要是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几亿人口的未来养老,所以,一旦出了问题,非同小可。但茅老并不觉得社保基金问题是最让人担心的,而最让人担心的是社会公平问题。
篇4
计量经济学作为经济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其实际作用和意义不容忽视。而在新疆高校教育中,不仅存在内地高校计量经济学的共性,而且存在一定的新疆特殊性。笔者以塔里木大学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提出新疆高校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
新疆高校;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
一、引言
新疆高校与内地高校不同,其少数民族学生占据相当比重,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更多的抵触与消极情绪。其中,最主要的原因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少数民族大学生并未接受英语教学活动,而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接受计量经济学教育过程中对软件的应用就十分吃力。从而影响到少数民族大学生对计量经济学的学习效果。如何改进新疆高校计量经济学教学质量,凝练适应本地区经济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特色计量经济学教学模式,探索本地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径,对于推动构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课程教学体系具有重要的建设性作用。本文以新疆塔里木大学经管院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为例,提出了新疆本科院校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典型问题和教学改革的建议。
二、新疆高校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形式单一,学习积极性差
计量经济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更好地解释说明问题,往往会对经济模型公式进行步步推导分析。这样的过程对于实际的计量经济学应用意义并不大,学生受制于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影响了他们对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学习。新疆高校本科学生因此将高校计量经济学与数学化为一等,学习枯燥乏味,抵触情绪强烈。笔者在教授计量经济学与学生的实际接触中,了解发现学生们面对计量经济学教材中与微积分、概率与数理统计、高等代数内容相关的数学推导,会产生恐惧与反感心理,学生很可能因为对这门课程性质认识的偏差,认为计量经济学太难太枯燥,以后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也很少能用到这些知识,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此种认识尤为明显。而计量经济学是融合了数学知识、统计学知识以及经济学知识的交叉性学科,归根结底它是一门运用数学统计学方法的经济学学科,复杂的理论公式推导并不是教学的目的,运用计量经济学解决实际的经济问题才是根本,注重案例分析与软件操作解决实际的问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进行计量经济学的学习。
(二)软件应用障碍较大
计量经济学实际操作软件eviews中并未存在相当大的词汇量需求,但是由于缺乏一个详细的指导手册,造成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英语水平相对较低的本科学生对其产生抵触情绪。
(三)教学课程安排不合理
计量经济学应当在高等数学(函数与极限,一元函数微积分,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积分,级数,常微分方程等)学习之后安排,但却存在有计量经济学先于高等数学教学的现象。
(四)教学课时安排不合理
计量经济学体系庞大,实际的教学中存在时间短而教学任务量大的基本情况。但是在此基本的情况下仍然存在继续压缩高校计量经济学教学课时的倾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束掉教学大纲的教室学习后准备要开始上机操作的时候就已经要结课了,留给学生自己进行实际上机操作的课时太少,致使新疆本科院校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的通病是,学生貌似学了很多计量经济学方法,却不知道如何应用与解决实际的经济问题,有的不知如何建立模型,该建什么样的模型;有的是理解不了模型数据结果的经济意义。因此,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时间安排不合理,是计量经济学教学效果欠佳的一大关键问题。
三、新疆高校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意见与建议
(一)教室上课与机房操作“间作”教学
高校教务管理层应当根据具体的课时安排,采取上课与上机间作式的方法进行课程安排,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取两个手段,及时反映问题,在良性互动中实现高效计量经济学的学习。
(二)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教师队伍建设不仅要对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培养提升,同时要对高校教师的思想态度进行引导,要树立学以致用的方法,并重计量经济学理论来源与放大使用,同时以实际使用与操作效果为考核的根本。
(三)扩大计算机教室承载力
高校计算机教室实际承载能力的提升需要硬件与软件的同时跟进,只有具备充足的实际承载能力才能更好地给高校学生的实际操作阵地,对于提升计量经济学的实际操作应用效果意义重大。
(四)合理安排课程与课时
计量经济学是高校经济类专业的重点课程,对于经济类专业学生的论文答辩以及考研升学或毕业工作意义重大,应当适当压缩非核心课程而加大高校计量经济学课程学时,增强高校大学生对计量经济学的实际掌握与应用能力。建议将总学时增加到64—72学时之间,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学时分别占总学时的二分之一。实验教学学时应当穿插在理论课教学之间,通过软件应用与操作及时消化各章节的理论知识,加深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另外,计量经济学的学习必须要有一个坚实的课程基础,在开设该课程之前,先修课程的协调与衔接尤为重要,必需的先修课程有微观宏观经济学、统计学、微积分、高等代数、概论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打破各课程主讲教师各自为教的局面,增强彼此间教学信息的沟通交流,使得这些数学学科以及计量经济学学科作为经济学工具为经济学服务。
作者:连旭 单位: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张长青.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4).
篇5
1基础医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存在的问题
自2003年4月《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以来,各高校积极响应,努力推进精品课程建设。截至2011年4月,我国高校已建设本科精品课程14233门,其中国家级精品课程442门,包括10门基础医学类课程[1]。这些课程向学习者提供了很多优质的教学资源,但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1.1师资队伍质量差距较大
精品课程建设中优良教师起着决定性作用,不同等级医学院校教师队伍结构和教学梯队存在较大差异,即使拥有同等数量的高级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经验也有所不同,且很多院校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在只能勉强完成正常本科教学任务的情况下,强行推进精品课程建设,不仅给教师造成很大负担,也严重影响精品课程质量。一门优秀的基础医学精品课程必须由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的教师担任负责人,带领一批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思维活跃、责任心强、理论扎实、团结协作的师资队伍着力研发,培养年轻教师,不断推陈出新,保持精品水平。
1.2教学资源与精品课程建设脱节
医学院校专业性很强,基础医学课程教师基本都是医学或医学相关领域出身,缺少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医学教育的人才,课程资源远远满足不了精品课程建设要求。很多医学院校即便拥有很好的教学资源、先进的教学经验,其基础医学精品课程也不能将课程体系、发展前言、教学大纲、课件、重点、难点、案例、习题以及学习资料、参考文献[2]等内容完美呈现。因此,基础医学精品课程建设向教师提出了很大挑战,要求其不仅具有较高教学能力,同时精通课程建设所需的软硬件操作,能够依据课程建设需要,灵活地将所教授课程表现出来,发挥精品课程的优势。
1.3教学方法运用不够灵活
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但由于网络授课和技术掌握的局限性,很多教学方法在精品课程中无法体现,导致现有基础医学精品课程多以教师讲授为主、课件及学习资料为辅,达不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改革宗旨。此外,很多教师在录制精品课程时较为紧张,课堂气氛过于严肃;而基础医学又是概念性强、内容枯燥的课程,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致精品课程建设流于形式,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因此,精品课程建设中应该对教学环节多加设计,增加师生线上互动、学习讨论等,激发学生学习热情[3]。
1.4精品课程网站更新、维护不及时
教育部将精品课程推进作为教学发展的重点计划,几乎全国医学高校都开展了精品课程建设。然而部分学校功利性太强,没有体会到精品课程建设的精神,在通过精品课程评审后就止步不前,课程内容更新不及时甚至停滞,导致“精品”变“次品”。为避免出现上述情况,教育部于2004年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补充规定的通知》中要求,每一门国家精品课程的网上内容要进行年度更新(新增比例不得低于10%)。应建立一套精品课程网站更新体制评价系统,详细记录每次更新的内容、时间及维护人员,并成立精品课程专家小组,定期对更新数据进行评价改进,维持精品课程的生命力,保证其可持续发展。
2基础医学精品课程质量保障体系
基础医学精品课程仍处于发展阶段,有许多需要改进与完善的地方;各学校网站设置与建设方案也不尽相同,导致课程质量存在差异。因此,针对课程存在的问题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保障体系十分必要。经过大量文献检索和调查研究,发现精品课程质量保障体系主要为学校、院(部)、团队三级课程质量管理机构,并最终体现在输入、实施和输出3个环节上。
2.1质量保障管理机构
基础医学精品课程大多由医学院校基础医学部建立,承办单位为相关医学院校,主要负责精品课程网站建设支持工作以及政策引导、财政拨款、技术支持等,起到宏观掌控作用;主管部门一般为学校下设的基础医学院或基础医学部,主要负责组建优秀的课程团队、对课程进行评估与审核,发挥着课程团队与学校间的桥梁沟通作用;具体课程建设由相关精品课程团队负责,其职责是制定课程细节、更新维护网站及与学生互动交流。三者相互依存,共同保障基础医学精品课程质量。
2.2教学质量保障环节
篇6
摘要:本文对计量经济学及其研究的内容和方法,论文进行了综述、补充和总结,系统地从经济理论、统计学和科学性角度分析了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及其设定方式。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内容模型方法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理论、统计学和数学三者的结合。计量经济学研究的主体是经济现象发展变化的数量规律,计量经济模型描述的是经济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这就决定了计量经济研究必须以经济理论和经济运行机制作为建立模型的理论依据。此外,由于计量经济研究过程是将经济理论与客观事实紧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计量经济研究的结论反过来可以验证有关经济理论的正确与否(即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因此,计量经济的研究成果又可以进一步充实,完善和发展经济理论。
数理经济学是一门以数学形式描述经济变量之间逻辑关系、运用数学符号和公式分析研究经济现象的学科。数理经济学与理论经济学的区别只是表述形式不同,所以,有人称之为“理论上的空盒子”。但是,数理经济学对计量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却有着重大影响,因为它毕竟将经济关系数学化、公式化了,为计量经济学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计量经济学家在此基础做了两点改进,一是在模型中加入随机误差项,使模型成为随机方程。二是利用统计资料和数理统计方法估计出模型的具体形式。所以,计量经济学时计量经济研究的基础,计量经济学时数理经济学的具体应用和发展,计量经济的研究结果在数理经济学的“空盒子”中填上了实际内容。
一、关于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科学性的研究
讨论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的科学性,必须回答如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计量经济学的哲学基础问题。广义的或者说完整的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并不是一般认为的“只能检验,不能发现”,而是一个能够作出科学发现的研究全过程。计量经济学模型不是有人认为的“是归纳的”,模型设定阶段的演绎与模型检验阶段的归纳相结合,构成了完整的、辨证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的认识论。
2.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体系的内在一致性问题。现代计量经济学包括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微观计量经济学、非参数计量经济学以及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学等相对独立的分支。它们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内在一致性,是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是否具有科学性的重要体现。从计量经济学模型发展的角度,论述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的科学性。
二、关于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统计学基础研究
与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的统计学基础相关的专题有3个,即模型类型设定对数据的依赖性、模型随机扰动项的源生性和假设检验的不对称性。“计量经济学模型对数据的依赖性”全面地论述了计量经济学模型与数据的关系。从计量经济学模型类型选择、总体回归模型设定、模型估计和模型应用等方面分析了数据的作用,强调了模型对数据的依赖性。具体包括,计量经济学应用模型的类型依赖于表征研究对象状态的数据类型,不同类型的数据,必须选择不同类型的模型。
从检验对象的角度,计量经济学中的假设检验大体分为四类。一是关于模型设定的检验。二是关于分布的检验。三是关于样本数据的检验。四是关于模型结果的检验。从检验方法的角度,计量经济学中的假设检验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非嵌套检验。在非嵌套检验中,既设定了原假设,又同时设定了备择假设,检验一次完成。绝大多数假设检验都采用非嵌套检验。一类是嵌套检验。在嵌套检验中,只设定了原假设,没有明确的备择假设,检验非一次完成。当原假设被拒绝,需要设计进一步的检验。
假设检验中充满着不对称性。假设检验的不对称性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统计意义和经济意义的不对称性,属于经济学范畴;二是证伪和证实的不对称性,属于逻辑学范畴;三是犯第一类错误和犯第二类错误的不对称性,属于统计学范畴。正确理解假设检验的不对称性,对于正确认识和正确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都是十分重要的。
三、关于计量经济学模型设定理论的研究
在经典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应用研究中,直接依据经济学理论设定总体模型的现象十分普遍,因此经典计量经济学模型通常被认为是先验理论导向的。以先验的经济学理论作为计量经济学模型总体设定的导向,至少存在两个主要障碍。第一,正统经济学以经济人假设和理性选择为其理论体系的基石,任何一种理论都建立在决策主体是理性的和决策行为是最优的基础之上。而计量经济学模型总体设定的目的,是建立能够描述人们实际观察到的经济活动之中蕴藏着的一般规律的总体模型,毫无疑问,实际经济活动既不是“理陛”的,也不是“最优”的。第二,正统经济学理论强调“简单”,认为只有简单的理论才能够揭示本质。而计量经济学模型恰恰相反,它强调“一般”,必须将经济活动所涉及的所有因素包含其中。所以,即使经济学理论是正确的,也不能据此设定计量经济学模型,因为它舍弃了太多显著的因素。所谓“统计检验必要性”原则,是对数据关系导向的批评。
计量经济学模型设定应该遵循“经济主体动力学关系导向”原则。以经济主体与环境之间的动力学关系分析为基础和前提,基于该动力学过程生成的数据,以数据统计分析为必要条件,验证并确定经济主体与环境的互动关系,正是计量经济学总体模型所要界定的因果关系。以这样的原则设定计量经济学模型,可以实现先验理论导向和数据关系导向的综合。
参考文献:
[1]李芝倩.应用导向下的本科阶段计量经济学教学之思考.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2).
[2]吴国新,余宇新.基于主体可计算模型的服务外包生态系统研究综述.国际商务研究.2010(06).
篇7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运用回归模型分析数据的方法论学科,本科阶段的初级层次计量经济学课程的主要内容涵盖计量经济学数据、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回归估计量的理论,异方差、序列相关等。根据计量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发展,将计量经济学的阈限概念具体可归结为以下3组概念:第一,回归假设。回归假设是为分析回归结果引入的合情合理的假设,在不同数量的假设下能够得到回归系数估计量的不同性质。回归假设是整个回归方法的基础,一切回归有关的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都和回归假设紧密相关,同时违反回归假设的情形也是计量经济学理论发展的重点,因此回归假设是计量经济学的阈限概念之一。第二,回归系数估计量的无偏性、有效性和一致性。无偏性、有效性和一致性是评价估计量的基本标准,回归系数估计量的无偏性、有效性和一致性是回归理论的核心,整个初级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最终都归结为回归系数估计量的这3个性质,同时,这3个性质又与回归假设紧密相关,故回归系数估计量的无偏性、有效性和一致性是计量经济学的阈限概念之二。第三,异方差。异方差是违背回归同方差假设时的回归结果表现,无论对于横截面数据还是时间序列数据,异方差的出现是回归分析的常态,因此对于异方差的检验和修正是初级计量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也是经济金融实证研究中需要关注的基本问题,故异方差是计量经济学的阈限概念之三。以上三个阈限概念是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理论的关键,同时在概念上具有紧密的联系,下文将基于此探讨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方式。
2基于阈限概念的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教学注意事项
由于独立学院的教学方式主要强调理论与方法的应用和实践,因此基于阈限概念的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教学的总体原则仍立足于阈限概念的理解与实际运用,具体地,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了突出3大阈限概念,在首节导论课即向大家提出3大阈限概念,在介绍回归分析的原理和方法时,详细的说明每个假设的用途,使学生理解每个假设的目的和本质,进而在回归估计量三个性质的教学中把握无偏性、有效性和一致性的具体条件,并明确理解异方差这一违反假设的情况。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以充分的时间介绍三大阈限概念及其联系,从而建构整个计量经济学的知识和方法体系。第二,运用软件展示阈限概念的具体应用。独立学院的计量经济学教学应完全从应用性角度出发,运用软件展示计量经济学概念、原理和方法。对于3大阈限概念,可用40%左右的时间解释概念产生的原因与本质,而60%左右的时间结合典型例题讲解如何运用计量经济学软件如Eviews解决具体的回归分析建模和假设检验问题。第三,通过尝试撰写学术论文强化阈限概念的综合运用。撰写实证性的学术论文是进行计量经济学方法综合训练的较好途径之一,可以通过让学生从选择题目开始,通过收集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参数估计,假设检验以及进行可能的异方差和序列相关检验和修正等等来感受计量经济学解决综合问题的方法和程序,通过写作论文的方式加以体现,然后交流讨论,以深化对计量经济学阈限概念的理解。计量经济学教学经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具体设计,帮助学生牢固掌握计量经济学的阈限概念,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基于阈限概念的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教学实践
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为例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是一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的独立学院,也是我国建立最早、最有名的独立学院之一。计量经济学课程是浙江大学城市学院金融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在大三上学期开设。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计量经济学课程以提高学生建立回归模型能力为教学目标,基于Eviews软件进行教学,每周教学学时为理论(教师讲授)与上级实验(学生练习)各2学时,特别注重学生对计量经济学阈限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因此,研究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计量经济学教学对研究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具有借鉴意义。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为传统的初级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教师在讲授回归假设时着重解释回归假设的设立目的与合理性,并通过软件讲解回归假设的验证,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回归假设。在回归系数估计量的无偏性、有效性和一致性教学中,通过详细分析三个性质所依据的不同假设,使学生理解三个性质所应具备的条件从而掌握线性回归估计量理论。特别地,专门安排约10学时左右的实验课进行计量经济学论文撰写与分析的交流,要求学生自选题目,收集数据,建立回归模型,进行估计并检验异方差、序列相关以及模型设定问题,写作小论文并在课堂上展示交流。为评价教学效果,选取2010级学生1个教学班共24人进行满分为5分的教学满意度打分,学生对计量经济学课程全部项目的满意度均达到97%以上,总体平均满意度超过99%。由此可见,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应用统计课程的教学效果非常成功。
4结论
篇8
引言计量经济学课程讲授的主要特点是理论与实际应用并重,但根据大多数同学毕业后直接就业的目标,本科阶段的计量经济学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更应该注重计量经济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因此,计量经济学教学应该以大部分同学毕业后直接就业应用目标为导向,使绝大多数同学学习计量经济学后能够用学习到的计量经济学知识通过计量经济学建模的过程分析实际问题,将枯燥抽象的计量经济学理论知识穿插到实际的经济管理实际问题之中,提高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的兴趣。如何将以枯燥抽象的数学分析过程为基础的计量经济学理论知识和EVIEWS软件的实际操作技能知识穿插到以实际的经济管理问题的具体讲授之中,提高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的效果。因此,本文的研究,从理论意义来讲可以完善以应用型导向为培养目标的计量经济学课程内容体系的完善,提出现有的计量经济学讲授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为以后国内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完善和计量经济学教材内容的完善提供参考。从实践价值来讲,可以提高经济管理类学生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应用计量经济学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操作应用EVIEWS软件的实践技能,进而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研究竞争力。
1.计量经济学课程内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根据笔者在将近五年的计量经济学教学中的教学体会和学生的反馈,对目前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
1.1教学内容的理论分析主导降低了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目前教学中将大部分课时间用在主要注重参数估计和各种检验的理论和方法等内容的教授上,根据笔者在计量经济学教学实践过程中大部分学生的反馈,学生对有过重的畏难情绪,主要原因是由于计量经济学是经济理论、数学、统计学的结合,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特别是要求听课的学生具备概率统计方面的基础知识,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已学过的《微积分》和《概论与数理统计》掌握得不好。同时,在本科计量经济学教材内容设置中是以各种估计理论分析为主线,把理论和方法作为教学内容的核心,大部分课时用于陈述理论假设和进行各种公式推导。偏重理论的教学内容固然可以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计量经济学基础,但对于强调理论知识运用的经管类本科生而言,这种教学内容必然导致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时畏难情绪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习效果。
1.2教学内容中案例偏少对大多数本科生而言,计量经济学教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其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研究计量经济学理论。这就要求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应该以应用案例导向下的计量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下的计量经济学内容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实际案例,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进而激发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理论的兴趣。但目前由于教师水平的局限、课时的约束等原因,教师课堂上没有或者很少增加一些特色案例,照本宣科的现象严重,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内容时便觉得枯燥无趣,体会不到学习计量经济学的实际应用价值,从而降低了学习效果。
1.3教学内容中应用软件操作性分析缺失计量经济学中的案例模型的分析要求学生掌握一种软件,但由于之前大部分学生没有系统学习这些软件,导致学生应用计量经济学软件如EVIEWS、SAS、SPSS等软件的使用能力很差,学生也不能很好地运用软件,更不用说用其来操作和分析计量经济学的某些问题了。特别是学生对对选择好模型和获得数据后如何进行软件运用的实际操作、对软件运算结果的分析解释的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操作层面的知识讲解的也很少,并且其案例以EVIEWS软件运行的结果分析,但却没有关键的软件菜单操作过程或附录说明,使学生不知所以然。
2.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国内外对比借鉴分析
计量经济学是由经济学、统计学、数学结合而成的交叉学科,按照课程内容深度一般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经济学、管理学类非统计专业本科生的教学定位于初级与中级之间的水平上,以计量经济学的数理统计学基础知识和经典的线性单方程及经典的线性联立方程模型理论、方法及其应用为主要内容。在北美,经济学专业本科生的计量经济学课程设置是两门课构成的一个计量经济学系列,即概率与数理统计初步和计量经济学初步,共一年课程;目前中国经济学管理学本科生必修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课程,这与上述北美课程设置类似。就课程内容体系而言,北美的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内容体系是应用导向的,以密西根大学的Wooldridge的《IntroductoryEconometrics》为代表,各个章节的内容均穿插美国的经济社会案例,应用导向性很强,但其案例和中国的社会经济相差较大,笔者认为其内容体系不宜直接作为我国学生的教材。
而以我国的清华大学的李子奈教授为代表的《计量经济学》教材,各个章节虽然也穿插中国的经济社会案例,但并且就其具体内容而言都是宏观案例,并且未对案例的整个建模过程进行分析,且虽然以EVIEWS软件分析实例,但没有说明软件操作的关键菜单的说明,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并且,教材中内容讲模型的估计和检验偏多,讲授如何在经济理论的指导下分析实际经济社会现象的计量经济学建模过程内容偏少。根据邱东、李子奈、肖红叶(2007年)等对国内计量经济学的课程教学内容的研究调查表明,学生认为计量经济学课程内容教学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依次是:缺乏课程实践(64.0%)、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57.8%)、教学方法单一(52.1%)、缺乏案例教学(47.5%)和忽视个性培养(44.7%)。表明各院校在教学中讲授理论普遍过多,讲授具体应用太少,这不仅小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的兴趣,也不能很好地体现计量经济学的价值,应当引起高度关注。目前为止,针对上述问题的以应用导向为目标的计量经济学课程内容体系急需改革,以适应培养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的需要。
3.计量经济学课程内容体系的改进方向
将计量经济学模型的设定理论和方法结合应用案例数据的分析,应该成为计量经济学课程内容改革的方向,进行课程教学内容讲授的主要方向,以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计量经济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而言,计量经济学课程内容体系的改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3.1案例导向的计量经济学理论内容讲授
#p#分页标题#e# 由于经济管理类的本科生大多数将直接走向实际的经济管理工作岗位,因此在本科阶段的计量经济学课程的目标应当定位为: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的同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的经济问题。因此,本科阶段的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在掌握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思想之后,引导学生从现实经济生活中发现问题,简化繁琐的数学推导教授,应用案例讲解并逐步培养学生把计量经济学、经济学理论和软件应用相结合去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现实问题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在讲授计量经济学过程中,要努力增加特色经济学案例,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通过对模型建立和结果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进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做到通过案例教学巩固基础理论。案例教学需要有合适的案例素材,需要任课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建设案例库,案例素材可以借鉴国内外水平较高的学术期刊上比较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讲授解决,如《数量技术经济研究》、《农业技术经济》等杂志上的论文,让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对于论文中存在的疑问发动学生展开讨论,老师加以适当的讲解。
篇9
证伪主义原则是由波普尔提出来的。他的证伪思想是在归纳主义方法论的批判过程中产生的。归纳主义方法论重视归纳和经验,认为经验是科学理论的唯一可靠的来源。而波普尔则认为归纳主义通过经验来证实理论,实际上就是在用自身的论据来证明自身的结论,犯了循环逻辑的错误。波普尔认为归纳法并不能使人们获得理论上的新知识,也不能促使理论的发展。在对经验归纳法做出批判和质疑后,波普尔提出了“经验证伪原则”。他认为科学的理论不可能被经验所证实,只能被经验所证伪。他强调普遍性命题的经验证实与证伪之间的不对称性,但是他又过分的夸大了证实的相对性,证伪的绝对性。理论是在证实和证伪的双重作用下共同发展的。这点是波普尔的证伪观中的一个主要问题。
二、计量经济学方法论中的证伪观
从方法论的角度上来说,计量经济学可以分为证实方法和证伪方法。由于计量经济学传统的检验理论的功能,其主要目的被认为是通过数据来检验和发展理论,因而其被大家认为是证伪主义。计量经济学被认为是证伪的有其合理的部分在其中。首先,通过对问题的研究和提取,从中得出的结论本身是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的,其本身就可以证伪。其次,经验数据的检验和模型的估计主要采用统计的方法来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目的是为了检验模型和理论中存在的问题,其也具有证伪的性质;最后,通过检验来评价理论和改进理论,最终完成证伪的全过程。因而,从计量经济方法论的基础上,我们有理由相信计量经济方法论中的证伪性是一直存在的。
三、对计量经济学方法论中的证伪主义的批判
虽然计量经济学方法论的范畴中证伪主义是人们普遍接受的观点,但其仍然有很大的缺陷。究其实质,计量经济学并不是完全的遵循证伪主义,其也包含着证实主义的成分。首先,波普尔的科学哲学观对知识采取了一种极端经验主义的态度,他认为仅仅依靠经验的数据就可以决定性的证伪科学命题,但证伪仅仅是某一种结论,而不能对此结论进行改进与发展。因此,计量经济学的前提—理论的发现是不断的演进与变化的过程,其经验数据的证实也是可以确定和发现理论的。
其次,经验数据的特性也使得证伪性存在着很多问题。由于数据选取过程中存在着观察和记录中的误差,以及观测过程中的信息和设备的缺陷,经验数据往往是不可靠的。其一,经济学理论是社会科学理论,由于不能向自然科学那样在实验室严格控制下得出精准的结论,因而是需要一系列的前提假设框架下来进行分析的。由于假设往往离现实很远,因而运用现实的数据来进行判断,即使得到了不同的结论,也很难对理论作出绝对的判断。其二,即使理论是可取的,实际数据只是从总体中随机抽样的,因而其不能代表着整体情况,最终会因为数据的选取问题而证伪了本应该是正确的理论。
第三,计量经济学的数理基础使得其方法论不能是证伪主义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检验是以数理统计作为基础的。拒绝和接受原假设都是基于一定的概率基础上的,而不是绝对的结论。即使计量结果没有通过检验,也不能据此而完全否定待检验的理论假说。第四,计量经济模型的功能也不是完全的证伪主义,而是兼有证实和证伪的成分。计量经济学的模型作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结构分析、经济预测、政策评价与理论的发展和检验。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并不以检验理论作为主要的依据,其中包含了对理论的分析和发现,以及从结论中对理论的研究与发展,因而有证实主义的成分。
四、计量经济学方法论的一点启示
篇10
【摘 要】计量经济分析是区域经济研究的主要方法,人文地理专业开设计量经济学课程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人文地理专业研究生的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面临着学生知识基础良莠不齐、学习内容不明确、研究性教学不足等诸多问题,教学改革应遵循因材施教原则,采用研究性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
关键词 人文地理专业;计量经济学;研究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4-0040-03
作者简介:刘新华,男,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计量分析。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教改课题“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研究性教学的应用研究——以人文地理专业《计量经济学》为例”(编号:125000-0161)的研究成果。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集经济学、数学、统计学为一体的综合学科,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诞生以来,经过70余年的发展,其理论日臻完善,应用十分广泛。计量经济学是经管类的核心课程,开设此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经济学的定量分析方法,学会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并利用它合理的来研究经济现象。因为计量经济学是以经济理论为基础,所以学好计量经济学对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经济理论有着积极的意义,计量经济学得到了各个高校相关专业的极大重视,目前各大高校人文地理专业的计量经济学教学主要面向的是研究生,本科生开设的是统计分析一类的课程。从我院多年的教学情况来看,尽管学生们心理都很清楚这么课程的重要性,也都尽了自己的努力想学好,然而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却不是很好。笔者长期以来从事该门课程的教学,教学活动中也尝试了各种教学改革,本文通过对教学实践的观察和体会,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我们认为,教学中只有贯彻好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特点组织教学,才能搞好教学,才能取得师生双方满意的效果。
一、人文地理专业开设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必要性
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理论为基础,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球表面状况相互影响的客观规律的基础学科。古时候的地理学主要描述人类周围的地理环境。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活动的要求,在逐步积累地理知识的基础上,地理学对地球表面的各种现象提出了假说、解释,通过各种途径探索地球表面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的规律。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现代生产迅速发展,人类社会活动不断增强,人类对地理环境作用的强度比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显著突出。由于地理研究对象的复杂多变,对地理学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推动了地理学的变革,促使地理学研究方法的变革。地理学的定量化研究是随着计算机的发明、改进、发展和普及而迅速发展起来的。
在我国的地理学研究中,广泛的定量化研究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与此相对应,各个高校的地理专业开始注重定量研究方法课程的教学。比如,开设计量地理学、统计学等课程。这里应该指明,计量地理学是以统计学为主要内容,或者说是统计方法的地理学应用。显然,地理专业增设定量方法的课程,通过教学活动,对培养我国地理人才、促进我国地理学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应该说明的是,这一类研究方法课程的内容大都以统计学的基本理论为主体,它们和地理学的结合不甚紧密,看上去与应用数学课程无异,这些属于学科发展的问题,本文不涉及这个问题。
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它以人地关系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人文”二字泛指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仅指社会文化现象。人文地理学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社会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则指社会文化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要是社会、经济现象。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发展始终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在这种情况下,关于社会经济现象的研究总会与经济如影随形,即便是研究社会现象,或多或少也会和经济有关,可以说社会、经济现象的研究需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学知识和理论。社会经济现象大都具有随机性特征,因而统计学方法成了该类现象重要的研究工具。社会经济现象往往是复杂多变的,主要原因就是影响因素众多且复杂,有些影响因素可以量化,也有相当多的因素无法量化,对于无法量化的因素,需要更多的数学技术加以解决。由于计量经济学是经济理论、数学和统计学的结合,可见计量经济学的思想与方法理应成为人文地理研究的重要方法。
二、计量经济学教学面临的问题
1.专业知识背景不同,学生知识基础良莠不齐。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计量经济研究的是现实经济问题,计量建模是以对经济现象清晰、透彻认识为前提;同时,计量模型变量的设定、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及模型检验等部分全部需要扎实的经济理论知识。而且,在模型构建、假设检验、模型估计等部分对学生的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出了要求。因此,学习计量经济学要求学生具备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经济统计学等先修课程的良好基础。通过理论学习和各类实践,掌握经典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能够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灵活运用这种工具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动态计量经济学、时间计量经济学等更高级的计量经济学技术打下坚实基础。
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基础知识难以适应教学目标的要求。部分学生的数学、统计学基础薄弱,对计量经济学原理及方法理解困难。就研究生的生源来说,跨专业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我院人文地理专业的研究生有很多具有不同的专业知识背景和研究方向,虽然他们当中的大多数本科阶段是地理专业的学生,但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旅游、城市规划、历史、经济、土地管理、经济贸易等文科专业,甚至还有外语、哲学等文科专业。即使是地理专业,其教学计划也会与经济专业不同,不会涵盖全部的计量经济学先修课程。况且不同的本科专业,不同的院校,其教学计划也会不同,课程设置不同,教学要求不同。因此,人文地理专业研究生要学好计量经济学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2.没有适合的教材,学习内容不明确。计量经济学是经济专业的核心课程,计量经济学教材是适应经济专业需要而编写的,因此教材内容具有很强的经济学特色,而地理学特色弱,目前还没有适合人文地理专业的教材。因此,当务之急是编写一本适合地理专业的计量经济学教材。笔者在教学中采用的是李子奈等编写的高教版教材,这本教材适合研究型学生使用,教材的通俗性不强,不适合作为自学参考读物。从多年的教学经历来看,虽然选用的教材大体上是可以应付教学需要的,但仍然存在与地理研究结合不紧密的问题。
计量经济学作为一门经济学科,并非是数学模型的简单堆砌,学习计量经济学必须对经济理论、对所研究的现象有透彻的认识,具备扎实的研究经济问题的基本方法,而目前我国计量经济学教材的编写仍遵循着一套传统的方法,虽然大多数教材中涉及一些经典计量模型和经济理论,但是要体现出来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重要的组成部分,还是远远不足的。笔者在教学中采用的是李子奈等编写的高教版教材,在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虽然教材强调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组成部分,但不少学生还是认为它是孤立于经济学的一个方法论的课程,更接近于一门数学课。学生的这种看法不是偶然的或是个别的,这说明教材的编写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然也有教学设计上的问题。
3.教学重过程的推导,轻实际的操作,研究性教学不足。高校大多数课程的教学过程采用的是传统的方式,几乎都以讲授为主,课堂教学方法单一。在计量经济学的教学中,主要注重参数估计和各种检验的理论和方法,注重过程的推导,对如何从经济问题出发建立模型、如何应用模型分析实际经济问题,却讨论得较少。计量经济学虽然利用了很多的数学方法,但毕竟不是数学,将过多的时间花费在数学推导上只能是事倍功半。对于那些数学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对于数学推导并不感兴趣,进行长篇累牍的数学推导只会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他们更乐于接受比较现成的思想和结论,教学应该是有的放矢,按照客观情况因材施教。
研究性教学是以研究、探讨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即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进行的,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这种教学方法具有探究性、交互性、实践性、启发式、开放性和自主性的教学特点,研究生课堂教学应该以研究性教学方法为主,现在大部分研究生课堂教学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很少让研究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这种教学和学习方式以传授知识为主, 重视知识的继承,重视演绎,忽视知识的创新,这种“填鸭式”单向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对于研究生而言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改进计量经济学教学的建议
一门课程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学生自身的因素、教师因素、学校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等。要提高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根据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以便对症下药。本文主要从课堂教学这一角度进行探讨,我们觉得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是核心,是改进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1.加大实践教学,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计量经济学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运用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去解决社会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没有实践,只是纸上谈兵,学生不可能真正掌握计量经济方法。在实践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改变教师的主体地位,教师可有意地寻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可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形式的改变增加了学习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人文地理专业研究生的数理基础普遍不好,而且参差不齐,学生缺乏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对于较深的数学推导更是觉得晦涩难懂。如果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生不知道该如何使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处理经济中的问题。计量经济学之所以使许多学生感到难学,除了一部分学生的数学和数理统计学知识掌握较差这个原因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课时少,这样不能为学生深入学习提供足够的时间保证。加强实践教学,增加实践的教学时间,减少课堂上有关数学推导与演绎的部分理论授课,使教学的时间和精力转移到实践中,转移到原理的应用上。既能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增加学习的乐趣,又能使学生摆脱枯燥繁琐的数学演算。实践教学环节并不是留几个实际的问题让学生动手去做那么简单,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动手亲自完成一个计量模型从建模到应用的整个完整过程。在计量经济学课程中如果能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之上进行实践教学,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2.以研究性教学方法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生与本科生的不同之处在于“研究”二字,具体表现为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上。研究生创新能力不是天生的,需要训练和培养,应从教学模式、培养体制、实践手段、环境因素、导师队伍、教育观念等多方面着手,课堂教学是最直接的培养和训练方法。计量经济学教学活动可采用多种研究性教学方法,主要有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将学习内容设计成问题,或由学生提出问题,让学习者通过解决问题来获得相应的知识和原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案例分析法就是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方法。具体来说,就是由教师或学生提供案例作为教学剖析的对象,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体验和感悟案例情境,吸收案例讨论中有价值的思想和方法,内化为自己所学知识,增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教学的基础是案例或问题,实施研究性教学方法的难点在于案例和问题难于设计。由于大学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的背景,要设计出高质量的案例或积累源于实际工作的研究性问题并非易事。因此,搞好研究性教学的关键是教师要多接触实际工作,多积累案例与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教学与科研并重,努力提高教师的学术研究水平,以便实施高质量的研究性教学。
3.结合专业特色,确定适合的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可以通过教材体现出来,教材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教材对搞好教学活动十分重要,一本好的教材应该与专业有较好的结合,在人文地理专业的计量经济学教学中,由于没有适合本专业的教材,只能利用经济类专业的教材。因此,本专业的教材建设是一项紧迫的事情。由于地理学主要是从区域的角度探讨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一般研究的是宏观问题,因此地理学的研究具有区域性和宏观性特点。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内容必须围绕这个核心,在此基础上组织教材的建设。
利用计量经济学的原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都需要利用软件来实现。考虑到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改革,增强实践性教学以及研究性教学,教材建设应满足这方面的需要,教材应包括软件运用方面的内容。目前,计量经济分析最受欢迎的软件是Eviews,由于Eviews软件是面向对象的,对使用者的编程要求不高,软件的可视性极强,以此,该软件得到大多数计量经济学教学科研人员和专家学者的推崇。国外一些计量经济学教材中的案例,也是用Eviews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的。
参考文献:
[1]欧宗启.如何在研究性教学中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6).
[2]陈小鸿,黄亚平.关于高校研究性教学若干问题的理性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7,(1).
[3]彭长生.文科背景下计量经济学教学的问题与改革[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6).
[4]戴平生.《计量经济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刍议[J].统计教育,2007,(10).
[5]汤茂林.我国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多样化问题[J].地理研究,2009,(4).
[6]李少付.对我院经管类专业开设《计量经济学》课程的若干思考[J].科技信息,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