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的现象范文

时间:2023-12-29 17:54: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移动支付的现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移动支付的现象

篇1

关键词:先看病后付费 经营管理 经营风险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8-250-02

新医改的核心就是突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而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是公益性的重要体现。自2013年卫生部在全国多个地区试点推出“先看病后付费”支付方式以来,在各试点地区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医疗付费新模式能够彰显医院以病人为中心、对患者的信赖和对生命的尊重,从而提高了患者的对于医疗机构的信赖感,对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以及医院品牌形象的提升都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这种医疗付费模式有效缓解了基层群众就医过程中资金筹集的难题,如果实施过程中能够有效管理,不断改进,可以实现患者、医疗机构、医保机构、政府等各个方面的多赢局面,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先看病后付费”支付方式与传统付费模式的对比

“先看病后付费”是指对于纳入医保和新农合报销范围内的病人(包括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职工医保、居民医保)以及病情危重急需抢救的病人,通过签订相应的结算协议,无需全额缴纳住院押金,就可直接住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病人出院结算时,将个人承担费用一次性结清后,住院处应及时将病人的医保或新农合证等抵押物归还。

在传统的就医模式中,患者被收治入院后,患者需要先根据病情交付一定的押金,在治疗过程中随着治疗费用的增加再补交押金;出院结算时,医院财务部门与医保或新农合管理机构结算后扣除自费部分后再把剩余的押金退还给患者。

从“先付费再看病”到“先看病后付费”,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就医模式的一个小的变化,但是从本质来讲,却是整个医疗服务领域的流程再造,更是对几十年来“先交钱后看病”的付费模式的突破和创新,并由此带来新的服务理念支配下的一系列医疗服务模式与医院收费管理制度的改革,这项改革必将促使医疗机构在加强经济管理、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提高服务效率方面再上新台阶。

二、实施“先看病后付费”支付方式对医院经营管理的积极影响

1.改变了传统的就诊习惯,提高了群众对医院的满意度。“先看病后付费”这一便民、利民、惠民政策使患者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该支付方式具有一定的公益色彩,改变了传统的住院结算方式,开通了住院“绿色通道”,使一些家庭贫困或资金筹措暂时困难的患者都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治,从而确保了不会出现因患者交不起押金而影响治疗、延误病情的现象。这种服务模式可以使医院的医疗质量和服务效率都得到提高。患者不用再因筹资问题耽误疾病治疗,不必再将过多的时间消耗在排队等待等中间环节上,体现了医院“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彰显了医院的公益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医患关系。

2.减轻医务人员工作强度,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先住院后付费”这一新的结算方式降低病人住院期间缴纳住院押金的次数和金额,免去了医务人员天天催要欠款的麻烦,节省了人力和时间,使医护人员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提高医护质量而不是催交医疗费上面。由于该支付方式也免去了患者家属在治疗期间因筹措资金而浪费的大量时间,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使百姓切实地体会到新医改带来的实惠。

3.促使医院通过优化医疗服务流程,规避经营风险。“先看病后付费”制度实施后,病人只需在出院结算时,向医院支付医保或新农合报销后个人应承担的费用,这无形中增加了因患者失信而转移给医院的坏账风险。为了有效地控制医院的经营风险,医院必须通过优化医疗服务流程,降低医疗运营成本,规范医疗行为,严格执行临床路径和医保用药目录,尽可能地降低患者支付费用的比例。规范的医疗行为明显地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使患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保障,间接地提高了患者的缴费能力,缴纳医疗费用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从而降低了医院的经营风险,保证了医院的正常运行和发展。由此可见,“先看病后付费”制度能促使医院规范经营行为,提高医院经济管理水平,从而有助于医院规避经营风险。

三、“先看病后付费”支付方式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医院大量垫付报销款,影响资金周转。目前,定点医院支付给医保和新农合住院病人的补偿款属于垫付款性质。也就是说,医院先按照程序将报销款付给病人,每月定期向医保局和各县区的新农合结算机构提供出院病人结算资料,收回部分垫付款。随着“先看病后付费”服务体制的实施以及医保、农合全覆盖的实现,病人就医的承受能力不断增强,各级医院的住院人数不断增加,医院需要垫付的资金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医院的这些垫付资金普遍存在收回渠道不畅,资金拨付不及时的问题,造成医院大量医疗应收款挂账。资金回收周期的延长,会给医院的流动资金带来压力,影响医院资金的正常运转。

2.医院承担着因病人逃费而形成的坏账风险。“先看病后付费”服务体制的实施,使疾病在危及到公众生命的基本权益时,公立医院能够对公众提供及时的救治,患者能及时得到住院治疗。不过,对于“三无”病人(无姓名、无地址、无陪护的病人)出院欠费及病人恶意逃费的担心却是医院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特别是一些“三甲”医院,由于患者来自县乡级地区,医保和新农合的报销比例偏低,仅占治疗花费的50%甚至更少,这就增大了坏账增多的风险。病人出现恶意逃费情况后,如果没有制度层面的资金安排予以弥补,造成的损失只能由医院自己承担。

3.因信息沟通不畅,在执行过程中产生误解。一部分病人认为只要医保、农合登记上了以后,无需办理其他手续,就自动可以享受“先看病后付费”的服务,因此与病房以及住院处产生误会和分歧。还有一些病人认为与医院签订结算协议后,住院期间就不必再缴纳任何费用,对病房催缴住院费感到不解,甚至产生抵触心理,认为医院剥夺了自己享受便民政策的权利,造成医患矛盾。这主要是因为医保机构、农合管理部门、医院对“先看病后付费”服务体制的宣传力度不大,导致病人及家属对“先看病后付费”服务体制的各项细节不够了解。

四、对策

1.完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降低医院运营风险。支撑“先看病后付费”模式的前提条件是各项医保制度的逐步完善以及医疗保险机构的高效运转。通过提高医疗保险基金筹资水平和规范基金的管理,保障该模式的推广与实施。在此过程中,医保和新农合管理部门与医院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根据业务量等情况,提前拨付部分周转资金,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转,并且通过逐步推进单病种付费、临床路径等方面的改革,积极探索控制医疗费用过度增长的综合措施。

2.将商业医疗保险适当引入医院结算流程,与社会医疗保险相结合,减轻患者就医负担。社会医疗保险是基本医疗保障,而商业医疗保险是对社会医疗保险的一种补充。商业医疗保险是医疗保险体系的组成部分,单位和个人自愿参加。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投保意识也在进一步增强。传统的商业医疗保险理赔模式是患者自行结清住院费用,先通过社会医疗保险报销一部分金额,对于未完成报销的部分,再通过商业医疗保险申请理赔。这种方式既加大了患者住院的经济压力,也延迟了患者获得理赔的时间。将商业医疗保险适当引入医院,设立专门的办公室办理商业医疗保险的理赔,一方面可以方便患者准备各项报销资料,进行实报实销;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减轻了患者的经济压力,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积极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值得有关方面加以考虑。

3.加强医院内部各部门的协调与管理。医院内部要加快运行机制的改革,设立专门管理部门负责协调与管理,保证“先看病后付费”支付方式的作用与效果。这个专门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有:(1)负责宣传和推广“先看病后付费”服务模式,让更多的病人可以享受这一优惠政策。(2)对病人资料进行审查,为符合条件并愿意签订协议的病人办理相关手续。(3)管理“先看病后付费”病人的资料。(4)负责联系病房、医保、农合和财务各个职能科室,加强相互之间沟通与协调。另外,还需要建立健全医疗服务信息体系,以保证服务和费用等信息的透明和及时性,加强医院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及时解答病人的疑问。

4.充分利用法制建设和全社会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成果应对逃费欠费风险。医院在充分信任病人及其家属的同时,也要考虑对有意钻空子的行为给予必要的应对,加强与政府机构、社会组织、金融机构等各方面的协作,完善全社会个人诚信体系建设成果与医院信息系统的衔接,防范恶意逃费、欠费行为。同时,利用法律的手段,对恶意逃费者予以追讨,通过提高大众的守法意识来提高患者自觉缴费的意识。

综上所述,“先看病后付费”支付方式不仅仅是一项医疗服务流程的改变,更是改革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模式与制度的契机,随之而来的系统变革将有效提高公立医院的医疗效率、服务质量,使之更好地为病患者服务。

“先看病后付费”支付方式是符合我国现阶段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一项有效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其有效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看病不方便、看病不放心”等社会问题。在实际的建设中,需要政府职能部门、社会、医院创新方法,加大宣传力度,构筑配套的管理机制与诚信体系,使之成为一项对国家、医保机构、医院、患者多方共赢的制度,成为我国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保证,并大大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敏,兰迎春,葛洪刚,等.“先看病后付费”诊疗模式:公立医院公益性本质的回归[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2,32(10):1024-1026

[2] 王梦雪.公共服务管理创新的三元分析框架:以“先看病后付费”制度的地方试点为例[J].中国行政管理,2013(10):61-65

篇2

论文摘要:因特网、移动通信和计算机等技术的结合使支付方式发生了新的革命,即移动支付的出现。移动支付因其随时、随地、方便和快捷等诸多特点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方便,也给人们提出了新的法律课题,诸如移动支付当事人的法律地位、法律责任等问题。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支付方式发生了新的革命——移动支付的出现。移动支付拥有随时、随地、方便和快捷等诸多特点,消费者只要拥有一部手机,就可以完成理财或交易,享受移动支付带来的便利。为了促进移动支付的健康发展,必须对其一系列法律问题加以明确化。

一、移动支付的概念及其业务流程

移动支付,是指消费者使用移动电子设备通过移动运营商向约定银行提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发出支付指令,由银行通过计算机网络将货币支付给商业机构的一种消费支付方式。移动支付以银行卡账户为资金支持,以手机和计算机网络为交易工具。移动支付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基本模式,即虚拟支付和自动授权销售终端系统(Point of Sales,简称POS)现场支付。虚拟支付即消费者可以利用手机在任何地方为特定的产品和服务进行远程支付POS现场支付则发生于商业机构的POS终端,消费者以手机替代银行卡进行现场支付。虚拟支付拥有短期的增长潜力,而POS现场支付标志着移动支付进入成熟阶段。目前,虚拟支付大多用于内容付费,价值较低而且交易频繁,并逐渐向高价值内容发展。在整个移动支付过程中,消费者将银行账户和手机号码绑定,通过手机短信息、手机声讯服务(Interac-tire Voice Response,简称IVR)、无线应用协议(Wireless Ap-plicatmn Protoeol,简称WAP)等多种方式将指令发送到银行,银行在进行审批划账之后,通过信息反馈到特约商业机构或特约商业机构指定的银行,商业机构使用无线或有线POS打印出消费收据,消费者就会获准得到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具体来说,移动支付经过以下一些步骤:1、购买请求。消费者可以对准备购买的商品进行查询,在确定了准备购买商品之后,通过移动通信设备发送购买请求给商业机构。2、收费请求。商业机构在接收到消费者的购买请求之后,发送收费请求给支付平台。支付平台利用消费者账号和这次交易的序列号生成一个具有唯一性的序列号,代表这次交易过程。3、认证请求。支付平台必须对消费者和内容提供商账号的合法性及正确性进行确认。支付平台把消费者账号和内容提供商账号信息发送给第三方信用机构,第三方信用机构在对账号信息进行认证。4、认证。第三方信用机构把认证结果发送支付平台。5、授权请求。支付平台在收到第三方信用机构的认证信息之后,如果账号通过认证,支付平台把交易的详细信息,包括商品或服务的种类、价格等发送给消费者,请求消费者对支付行为进行授权。如果账号未能通过认证,支付平台把认证结果发送给消费者和商业机构,并取消本次交易。6、授权。消费者在核对交易的细节之后,发送授权信息给支付平台。7、收费完成。支付平台得到了消费者的支付授权之后,开始在消费者账户和内容提供商账户之间进行转账,并且把转账细节记录下来。转账完成之后,传送收费完成信息给商业机构,通知他交付消费者商品。8、支付完成。支付平台传送支付完成信息给消费者,作为支付凭证。9、交付商品。商业机构在得到了收费成功的信息之后,把商品交给消费者。

二、移动支付当事人的法律地位

通过对移动支付业务流程分析,可以得出移动支付涉及的当事人众多,其中包括消费者、商业机构、移动运营商、银行、支付平台营运商和认证中心等,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错综复杂。然而我国缺乏相应的立法,因此有必要明确各方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及相互之间的法律关系。

消费者是指那些持有移动设备并且愿意用它来购买商品的组织和个人。消费者是整个移动支付过程中的发起者,他的行为包括在第三方信用机构注册、查询所购商品的品种和内容、支付结算的授权和商品与服务接收。消费者与商业机构、移动运营商、银行和认证机构之间存在四个相互独立的合同关系:一是消费者与商业机构的买卖合同关系。但是这种买卖合同关系表现得十分特殊:例如商业机构应当将多收货款向其前手返还不当得利,而不必向消费者返还,同样货款支付不足时商业机构应向其前手主张权利而不能直接找消费者;消费者在支付失败或支付不足时应及时向银行补足货款,而不必向商业机构补足货款。二是消费者与移动运营商间的移动通讯服务合同关系。三是消费者与银行间的金融服务合同关系。四是消费者与认证机构间的认证服务合同关系。总而言之,消费者为了顺利完成移动支付交易必须严格履行上述四个合同义务。

商业机构出售产品或提供服务给消费者。它在接收到消费者的购买请求后,向支付平台运营商传递收费信息;收到支付平台运营商的收费完成信息之后,把商品提供给消费者。商业机构与消费者、银行和移动运营商间分别存在以下三个相互独立的合同关系:买卖合同关系、金融服务合同关系和移动通讯服务合同关系。

由于我国的金融业务特许制,移动运营商不得不与银行合作共同开发移动支付市场。在移动支付中移动运营商是连接消费者、金融机构和商业机构的重要桥梁。目前,移动运营商能够提供语音、短信业务(Short Messaging Ser-vice,简称SMS)、WAP等多种通信手段,并能为不同级别的支付业务提供不同等级的安全服务。在移动支付中消费者有权向移动运营商发出信息指令,移动运营商有义务将用户的信息在指定的时间传输到银行,当然消费者应向移动运营商支付相应通信费用。因此移动运营商在移动支付交易中扮演了组织者的角色,但是目前在我国由于移动支付商业模式多样化,有些移动运营商为了在移动支付中获取更大利益还扮演着支付平台运营商的角色。

银行是移动支付中的支付中介,其支付的依据是银行与消费者所订立的金融服务合同。在移动支付中,银行的基本义务是依照客户的指示,准确、及时地完成电子资金划拨。银行按其扮演的角色不同可以分付款行和收款行。付款行是接受消费者付费指令支付货款的银行。为了支付安全,消费者要事先在付款行存款立户并约定使用的密码或其他有效的身份确认手段。收款行是按其与商业机构间服务合同接受所划拨来的资金的银行。收款行一旦接到付款行送来的资金划拨指示,就应立即履行义务,如有失误或延误则应承担相应的责任。付款行和收款行通常都是某一电子资金划拨系统的成员,受一定规则的约束,并且两者有可能是同一银行。此外,目前在我国由于移动支付商业模式多样化,有些银行为了在移动支付交易中获取更大的利益还扮演支付平台运营商的角色。

支付平台运营商在移动支付产业链中处于核心地位,

负责支付结算的过程。它具有整合移动运营商和银行等各方资源并协调各方关系的能力,传递各种授权请求、消费者账户信息和交易记录。根据我国目前移动支付商业模式(以移动运营商为运营主体的移动支付业务、以银行为运营主体的移动支付业务和以独立的第三方为运营主体的移动支付业务),支付平台运营商分别由移动运营商、银行和独立的支付平台运营商来担当。总之,不管由谁来担任支付平台运营商,他们都应该协调好彼此之间关系、履行自己的职责,促进移动支付的健康发展。

认证中心即在网上建立的一种权威的、可信赖的、公正的第三方信任机构,为参与移动支付交易各方的各种认证要求提供证明服务,建立彼此的信任机制,使交易及支付各方能够确认其他各方的身份。认证机构承担第三方信用机构的角色,它们提供信用信息,接受消费者和商业机构的注册,为支付平台运营商提供认证服务,防范交易及支付过程中的欺诈行为。因此认证中心对整个的移动支付的交易双方负责。

三、移动支付中的法律责任

移动支付涉及到当事人众多、法律关系复杂,再加上服务器、因特网、无线传输、管理软件等错综复杂的先进技术,因此在移动支付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因过失或故意而致使资金划拨迟延或资金划拨错误,造成损失的现象。但是我国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或合同约定不明,一时很难明确法律责任。为了促进移动支付的健康发展,必须对有关纠纷从法律上加以解决,要求有关当事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一)未经授权的移动支付

美国1978年的《电子资金划拨法》对“未经授权的电子支付”作出相应规定,即“由消费者以外的未获发动支付指令实际授权的人所发动的,从该消费者账户划出资金而该消费者并未从该支付中受益的电子支付”。同样,在移动支付的过程中也会发生未经授权的支付现象。在实践中未经授权的支付现象表现为黑客侵入盗用密码,支付工具密码丢失、被盗而被非授权人使用等,使得欺诈人伪装以付款人的身份进行支付。未经授权的移动支付将产生两种结果,一种是资金可以追回;另一种是资金不可以追回,并且现实中第二种情况居多。这样就必然产生该笔资金损失是由银行、还是付款人或者其他人来承担的问题。

在移动支付中,银行为了保证支付准确、安全,防止未经授权的欺诈人向银行发出指令,经常与消费者约定密码或者其他有效的身份认证手段,如在ATM、POS上使用资金必须输入密码,即建立了所谓的“安全程序”。那么在银行与消费者之间建立了安全程序的情况下,如果银行收到的指令经过了安全程序的证实,由这一指令所产生的后果就一定由消费者来承担吗?答案是不一定,因为安全程序本身有可能不一定安全。

对于第三方欺诈人发动“未经授权的移动支付”所造成的损失分担问题上,可以参照美国《统一商法典》第4A编§4A-202(b)规定的未经客户授权的支付命令的损失由客户承担的条件为:银行与其客户已达成协议,以客户的名义签发给银行的支付命令的真实性必须由安全程序来证实;使用的安全程序必须是防止未经授权的支付命令的商业上合理的方法;银行证明其已善意接受支付命令;银行已遵守安全程序。如果接收银行同时满足了上述条件,那么客户有责任就未经其授权的支付命令向接收银行支付。即使支付命令未经客户授权,不是“授权的支付命令”,但该支付命令是“证实的支付命令”,可以视为客户的支付命令,此时,客户必须就这项未经其授权的支付命令向接收银行进行付款。与此相反,只要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接收银行接收的支付命令存在欺诈时,欺诈所造成的损失由银行承担:客户与银行未达成关于使用安全程序的协议;银行使用的安全程序不具有商业上的合理性;银行未遵守具有商业上的合理性的安全程序;银行未按善意接受支付命令;银行的客户证明,欺诈人既不是客户的雇员或人,也不是从客户控制的来源得到秘密安全信息;或银行以明示的书面协议,限制其有权强制执行支付命令或保留就支付命令的付款的范围。事实上,虽然银行和消费者之间建立“安全程序”,并且该安全程序能防止一般的未经授权的支付命令,但是由于第三方欺诈人作案技术非同一般而进行了未经授权的移动支付,那么这一损失又由谁来承担呢?此时,银行和消费者都没有过错,因此按照公平原则由双方共同来承担。总之,“未经授权的移动支付”所造成的损失应当有条件地在消费者和银行之间进行分担,这样可以在消费者和银行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促进移动支付的健康发展。

(二)错误、迟延的移动支付

在移动支付中,银行的义务就是正确地执行电子支付指令,完成移动支付。但是在实践中,常常会因为消费者或者消费者的违约行为或者因为服务器故障、网络传送等原因导致错误或者迟延支付。错误的移动支付是指由于消费者所发出的电子支付指令本身错误或者由于网络传输错误导致支付指令错误而使得银行做出了错误的移动支付,或者是消费者的电子支付指令正确,但银行在执行支付指令时发生错误。而迟延的移动支付是指由于服务器或者网络故障的原因而导致支付延迟,或者是指由于纠正上述错误所导致支付延迟。简而言之,错误、迟延的移动支付表现为未完全支付、未及时支付、超额支付、支付方向错误等。错误、迟延的移动支付首先导致消费者与银行之间的电子支付合同不能适当履行,接下来导致消费者与商业机构之间的基础合同不能适当履行,这样导致消费者有可能承担相应违约责任。消费者因此遭受的损失能否要求银行来承担?银行承担部分损失还是全部损失?

根据民法和合同法的原理,对于移动支付中错误、迟延支付造成的损失承担问题,属于合同中的实际违约问题,并应采用合同责任中的过错推定责任原则来确定应当由谁来承担,也就是说,从违约事实以及损害事实中推定致害一方的当事人在主观上有过错,除非能证明其无过错。之所以采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是因为银行比普通消费者具有技术上的优势。在违约方承担责任的形式上,银行承担责任的形式有:返还资金划拨不能完成时付款人的资金及相应利息;在划拨金额错误时补足差额、偿还余额和赔偿因其违约行为对付款人造成的其他损失。付款人的违约行为造成的损失自己承担,其承担的基础合同上的违约责任则会表现继续履行、支付迟延利息、赔偿损失等。其关键的问题是损害赔偿范围的确定,即银行承担部分损失还是全部损失?在移动支付中,银行只收取很小比例的手续费,银行不可能也不应当对未按照指令适当执行支付命令而引起的间接经济损失负责。而且银行在整个移动支付中只发生支付法律关系,我们不能要求银行对用户、商户之间的间接经济损失承担赔偿责任,否则会导致银行卷进商业风险与商业合同的纠纷中,因此在损害赔偿的范围上,应当坚持可预见性规则,也就说,银行在签订金融服务合同时不可能预见到客户的商业性间接经济损失而不需要赔偿这一部分损失,其应当承担的违约责任应限于退还收取的划拨费用或补足差额、赔偿用户资金利息损失。

对于因服务器故障或者网络原因导致的错误、迟延支付问题。这两种情形均属于第三方责任引起的损害赔偿问题。我国合同法第121条规定,当事人一方因第三方的原因造成违约的,应当向对方承担违约责任。当事人一方和第三人之间的纠纷,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按照约定解决。根据该条款规定,因服务器故障或者网络原因导致的错误、迟延支付时,消费者应当承担违约责任,但可以向第三方进行追偿。

四、完善我国移动支付立法的构想

移动支付作为一种新型的支付工具,对我国传统的法律体系提出新的挑战,在其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一系列的法律问题。如安全问题,移动支付平台营运商的市场准入问题,责、权、利问题,举证问题。笔者认为解决移动支付的法律问题不能够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而是使移动支付的法律制度跟电子商务等有关的基础法规相一致。换句话说,目前没有必要进行有关移动支付的专门立法,只有在有关电子商务的立法出台以后才能进行,或者在制定有关电子商务或电子支付的法律时考虑移动支付这一特殊的现象。

但是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对移动支付进行立法时必须考虑下列有关的问题:

1、移动支付立法应强调安全性要求。移动支付的安全问题是消费者、商业机构、移动运营商、银行和支付平台营运商最为关心的问题。安全问题涉及交易双方身份的真实性、信息传输的保密性和完整性、交易的不可否认性等内容。为了确保支付的安全,数字签名、电子认证和SET(Se-cure Electronic Transactions)标准等安全控制技术应运而生。同时这些安全控制技术也会带来新的法律问题,因此在不久将来立法时必须对有关安全控制技术作出具体的规定。只有这样才能在移动支付中有效地保护消费者的隐私权和财产权,防止犯罪分子进行洗钱、逃税或赌博。

2、移动支付立法应规范移动支付市场。移动支付立法应对商业机构、移动运营商、银行、支付平台营运商和认证中心规定相应的资格,对他们的市场准入作出科学的规定。尤其是严格确定移动支付平台营运商的主体资格,因为目前移动运营商或者其他商业组织加入移动支付平台营运商是没有法律根据的。但为了进一步开拓和发展移动支付市场,相应的立法不应该完全否定非银行企业进入移动支付市场,而是规定他们一定的市场准入条件。同时还应加强移动运营商、银行、支付平台营运商和商家之间合理分工、密切合作,推动移动支付业务的健康发展。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建立国际统一的法律规则,开拓国际市场。

3、移动支付立法应明确当事人权利与义务。移动支付行为包括支付指令的签发、接收、执行等,移动支付立法应针对这些行为设定相应的规则,使移动支付主体有规则可循。具体地说可以将移动支付的全过程划分为一系列的双边操作,针对每一操作的特殊情况作出相应的权利与义务规定,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一般法律管辖不明确。

篇3

移动支付;发展现状;阻碍;对策;可持续

移动支付是指交易双方使用移动设备进行某种商品或者服务的支付交易,其中移动设备包括可链接到移动通信网络并为支付可能的手机、PDA、移动PC等。移动支付将终端设备、互联网、应用提供商以及金融机构相融合,为用户提供货币支付、缴费等金融业务。方便快捷和涉及面广泛是其最主要的特征。

一、我国移动支付发展与现状

目前,我国移动支付产业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价值链,主要形成了银行主导模式、运营商主导模式和第三方支付主导模式、合作模式(运营商与金融机构合作)等运营模式。一般来说有三种形式的移动支付标准:SIMpass、RF-SIM和NFC。

中国移动支付市场发展条件已经具备:银联POS机改造过半,超过130万台POS机具备“闪付”标志,可以支持移动支付功能;全球NFC手机渗透率快速提升,各大品牌旗舰型号手机多数均支持NFC功能,未来NFC或将成为手机标配。NFC手机的普及有利于移动支付的推广;三大运营商一致选定国际通用的NFC-SWP方案,手机厂商及SIM卡上摆脱多条战线同时战斗,产业链将加速成熟。

从目前发展的技术环境来看,中国联通退出了NFC技术,中国移动适用RF-SIM技术,而中国电信应用SIMpass程序。移动支付虽受专家、企业、银行、运营商等等的垂青,但大部分消费者仍对其缺乏安全感。政策环境中,从“十二五”、“十三五”规划可看到如今支付服务获得多元化的发展,鼓励整体态势是为促进移动支付健康发展的。

二、移动支付存在的问题

1.产业链利益协调机制:由于每个合作方在其中的角色不同,他们的利益分配、责任、义务、权利、费用等方面的结算存在许多。此外,目前用户和加盟商家仍然不是很多,各个运营商和金融机构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而大部分商家和用户处于观望态度,且很多百姓对其相关业务知之甚少,这便导致了产业链脱节的现象。

2.行业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问题:我国移动支付目前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统一的标准,导致了资源浪费和合作难通,阻碍了其大规模发展。此外,我国对移动支付缺乏监管和法律约束,对于交易中各方的权利与义务规定不明确,没有建立良好高效的解决纠纷的机制,无法有效保护用户的财产权、隐私权等。

3.安全性问题:安全问题是消费者、商业机构、移动运营商、银行和支付平台营运商最为关心的问题,不仅是实际操作中密码管理、通信安全,更是心理上的安全顾虑。解决实际安全问题,打消用户心理安全顾虑,是移动支付行业需长期面对的方向。

三、推动移动支付可持续性发展的对策

1.调整产业链,加强行业合作:移动支付是一条新兴的产业链,链接多个网络,包含多平台。在这个链条中,移动运营商提供的是支付工具的通信通道,银行掌握着大量账户、拥有强大的电子平台和清算设施以及成熟的信用体系,银联和非金融支付机构拥有自己的技术优势,连接着国内大部分银行。因此,只有构建一个开放与合作的平台,以移动运营商和银行紧密合作为基础,以银联和非金融支付机构作为重要补充,整合运营模式,整个产业才不会过度竞争,各参与主体才能充分发挥核心能力,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2.移动支付立法应对商业机构、移动运营商、银行、支付平台营运商和认证中心规定相应的资格,对他们的市场准入做出科学的规定。尤其是严格确定移动支付平台营运商的主体资格。为了进一步开拓和发展移动支付市场,相应的立法不应该完全否定非银行企业进入移动支付市场,而是规定他们一定的市场准入条件。同时还应加强移动运营商、银行、支付平台营运商和商家之间合理分工、密切合作,推动移动支付业务的健康发展。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建立国际统一的法律规则,开拓国际市场。

3.为缓解安全问题带来的阻碍,首先应重视对系统编制和技术应用方面的投入,减少系统漏洞,立法时必须对有关安全控制技术做出具体的规定,只有这样才能在移动支付中有效地保护消费者的隐私权和财产权,防止犯罪分子进行洗钱、逃税或赌博;另外,消费者自身应当加强安全防范意识,不给诈骗者任何可乘之机。

4.运营商可以在不同的时期推出不同的优惠政策,且针对不同的消费者,采取不同的活动方式,着手于重点对象,赢取他们的好感,转变他们的观念。 培养客户的使用习惯

四、结论

移动支付技术迎合了4G时代的需要,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其巨大的发展前景必将在信息时代开辟出一片新天地。移动技术、信息网络的飞速发展,给互联网公司侵袭传统金融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银行和移动运营商合作是有重大意义且十分必要的,也可由国家政府提供指导意见,产生相互性高统一的移动支付标准,优势互补,金融机构和移动运营商作主要组成部分,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定位于辅助协调。在统一移动支付标准和技术的同时,在监管、标准、安全等领域的配套技术、制度和规则都需尽快出台予以规范,为商家和消费者提供安全稳定的移动支付运营环境,以促进行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洪心.网上支付与结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王留生.移动支付产业发展路径.金融电子化,2011.

篇4

90后更享受“无现金生活”

2015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的交易规模已经达到10万亿元 。其中,支付宝凭借先发优势,占据了支付总额的51.8%;而微信支付则是用户使用频次最高的移动支付方式,用户平均每月使用超过50次。另一方面,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已达3.58亿,同比增长64.5% ,“无现金”已日渐成为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研究发现,90后学生和23-29岁的职场新贵是移动支付的生力军,他们更习惯无现金的生活方式――超过12%的受访大学生表示出门“不带钱”,近35%的年轻白领表示出门现金小于100元。

移动支付已经渗透至我们生活的每一天,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报告从衣、食、住、行、娱五个方面,分析了消费者移动支付的习惯,还原真实的消费场景,找寻市场潜力。

衣:从手机“淘”到线下“扫”

调查显示,有78%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曾使用移动支付在网上购买过衣服。而在线下购买衣服的过程中,习惯刷卡的消费者在减少,扫码支付的消费者在增加――40%的受访者表示在线下购衣时使用过移动支付。得益于移动支付在商家的普及,消费者移动支付的意愿也越来越强。商家也是这一趋势的受益者,移动支付让他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客户的身份和习惯,并利用移动支付的数据进行客户关系管理。

益普索(Ipsos)观点:随着消费者支付习惯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移动支付并成为习惯,无论线上还是线下。而对于服装企业,在线下门店中接入移动支付带来了支付体验的提升;同时,多元化的支付接口也为企业提供了多种搜集消费者行为数据的渠道,完善了CRM数据库。这将给差异化营销提供空间和可能性。例如,在不同的渠道推送针对不同消费者的文章、主推不同的产品。

食:御宅一人食,聚餐AA付

无论是外卖、网络订餐还是堂食,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表示他们会使用移动支付。研究发现:高频时75%的受访者使用移动支付点外卖;高频时62%的受访者会在堂食时使用移动支付,微信和支付宝是消费者的首选移动支付方式。

同时,移动支付的场景也愈发多样化:顾客通过微信扫一扫餐厅桌面的二维码,即可在其微信公众号内自助点菜、确认菜单、支付买单;顾客也可以通过订餐软件预订早餐送至办公室,并使用移动支付,虽然这只占受访者的2.6%,但该习惯人群中超过40%拥有本科以上学历;顾客还可以在聚会时直接使用移动支付进行AA付款,25.8%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会在午餐时使用这一功能。

益普索(Ipsos)观点: 可追踪的移动支付数据为餐饮企业提供了分析消费者行为的机会。企业可以通过搜集消费数据,对目标人群做精准定位。并且,通过移动支付端口,企业有更多的机会将产品(新推菜品)、促销活动、经营理念等企业核心价值传递给消费者,同时消费者也可以通过各种平台向商家发出自己的声音。这种更及时的交流过程将使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上升到客户体验管理的层面。

住:移动支付是生活的“水电煤”,也是生活的“柴米油盐”

移动支付对于“住”最大的改变莫过于“水电煤”等生活账单的支付,益普索(Ipsos)调查发现,77%的受访者表示用微信或支付宝处理生活账单。此外,知名便利店和超市基本上已全面支持移动支付,大多门店还能支持超过3种以上的支付方式,这让用户通过移动支付获取“柴米油盐”成为新常态,高达68%的受访者表示在超市和便利店有过移动支付体验。

对于一线城市的受访者来说,他们越来越多开始尝试借助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的强大网络,连通物业、小区周边商家及上门服务企业,真正实现线上和线下的无缝融合。例如,上海市民只需要关注微信公众服务号“付费通账单查缴”,即可用手机微信随时随地支付家庭的水电煤账单。支付宝首个“智慧小区”在福建永安物业的巴黎之春小区上线,小区业主日常的物业缴费、车位查询、报事报修等家居琐事,全部都可以用支付宝一键完成。

益普索(Ipsos)观点: 现阶段,各大移动支付平台开始逐步在全国各城市开放生活缴费渠道。移动支付用足不出户的付款方式替换了原有的传统方式,这不仅可以为消费者节省大量的时间成本,还为老百姓提供了更好的缴费体验。使用移动支付缴费的行为数据甚至可以帮助企业通过缴费地址定位目标人群,以此让企业获得更科学、更精准的消费者洞察。

行:从黄土高坡到异域风情,移动支付行遍天下

通过手机应用预订出行已经成为新常态,与之同步蓬勃发展的便是预订完成后的移动支付环节。2015年,滴滴出行日均订单超过1100万,其中45%的人通过手机移动支付订单;而在出游方面,50%的人直接使用手机规划并支付行程费用,而这一人群在2014年只占总人数的17%。

放眼全球,随着中国游客境外出行和购物激增,中国各家移动支付提供商正不遗余力地“走出去”,加速境外布局。以微信支付、支付宝为例,实现了“人民币支付、外币结算”功能,用户跨境购物无需再兑换外币,只要结账时让收银员扫描手机中的二维码,输入密码即可用人民币支付。这一能力已经广泛运用于世界各地的免税店、化妆品店、便利店、餐厅、酒店、景区等场景,以中国游客集中的境外旅游目的地为主,给出境游客与境内一样的便捷消费体验。目前包括微信支付、支付宝、百度钱包等在内的平台都推出了类似服务,并在退税、优惠等方面提供惠民举措。

益普索(Ipsos)观点:人们日常出行的方式已经在近年来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从前几年的路边招手遭司机杀价到现在的人人手里拿着手机叫快车专车。近来国家出台网约车合法政策,在国家政策的利好面前,网约车的快速发展可以预见。而移动支付作为网约车的主力支付方式,更可以在这个新兴行业快速发展。

娱:电影票平台优惠多,KTV轻松享周末

在休闲娱乐方面,电影票无疑是移动支付渗透最深入的领域,以2016年5月的全国总票房为例,76.2%来自网络售票,这一数据在2016年将超过80%。此外,移动预订并支付KTV、球类运动和文艺演出也正快速崛起,通过社交账号登陆游戏、视频类终端进行付费娱乐消费的需求迅速增大,促使娱乐商家更多与移动支付对接。

益普索(Ipsos)观点:社交软件结合支付系统与休闲娱乐成为有效的营运模式,通过手机APP相约去网红餐厅“拔草”、预约订票成为主流。而通过移动支付端口,企业亦可将各类促销活动传递给消费者,吸引想尝鲜的客户人群。

移动支付与中国特色的“社交主义”

益普索(Ipsos)、奥美联合研究发现,中国的移动支付行为表现出极强的社交动机,人们不但享受其便利,更利用其联络友谊、增进感情,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中国特色“社交主义”。在线红包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儿,在我们的研究中,亲戚间发红包的比例高达78%,而11%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会通过移动支付转账孝敬父母。朋友间的红包、转账使用比例高达75%,无论是AA付账、喜气红包还是借还款,移动支付让朋友之间的金钱往来变得便捷且毫不伤感情。从微信红包逢节必涨可以看出,微信红包已经不仅是“春节”独有的亮点,每逢节日发微信红包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民众的习惯和文化现象。微信支付一手以社交撬动用户习惯,一手深入线下商业场景,推动了国民无现金生活方式的形成。

总结

移动支付正在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普及,丹麦从2016年1月起成为时间上第一个告别现金的国家,瑞典则宣布致力于在2030年告别现金。移动支付是毋庸置疑的未来支付趋势,目前中国无论在规模、用户数量和增速上都领先全球,“无现金生活”在中国的普及度逐日提升。

篇5

论文关键词:移动支付;计划行为理论;移动终端;产业价值链;应用模式

0引言

移动支付对于国人已不是一个新概念了,早在2000年初便得到移动运营商的大力推广。但当时技术、政策、商业模式都处在萌芽阶段,并没有条件投入大规模商用,只是尝试性的测试,小范围内试运行,且也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几年过去了,国内的移动支付依然是不温不火地发展。而欧美,特别是日韩的移动支付已发展地如火如荼。移动支付是否能推广关键在消费者手里。因此研究消费者如何评价这几年的国内移动支付技术环境和政策环境的变化很重要。

1潜在的巨大国内市场

1.1巨大的手机用户群体

GSM协会于2008年4月16日在网上的最新调查报告称,全球已有超过30亿的手机用户数量。

GSM协会指出全球最大的GSM市场在中国,手机用户数量己达5亿9000万,并且每月增加700多万新用户,对这第3个10亿的贡献为14%,毫无疑问2008年中国的手机用户数量必将突破6亿。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1.2巨大的银行卡持有量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地方金融十一次论坛上,中国银联总裁许罗德介绍,到2007年9月底,中国银行卡发卡量超过13亿张,发卡机构达到183家。可见银行卡的使用越来越普遍。而手机与银行卡合二为一也成为一个大趋势。

2引进计划行为理论剖析移动支付遇到的瓶颈

2.1计划行为理论(TPB)

根据TPB理论,人的行为模式受到3项内在因素影响:

(1)个人行为态度:个人对自己行为可能出现的结果的一种看法和观点。

(2)主观规范:对他人的标准化行为模式的主观性感知。

(3)知觉行为控制:对于促进或阻碍行为效果的相关因素的认知。计划行为理论模式图如图1所示。

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是决定行为意向的3个主要变量,态度越积极、重要他人支持越大、知觉行为控制越强,行为意向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2.2建立移动支付TPB模型

计划行为理论是从信息加工的理论、以期望价值理论为出发点解释个体行为一般决策过程的理论。由于移动支付是一种个体理性行为,它不但受到个体主观因素的影响,而且还与外界的客观环境等条件相关。所以本论文根据TPB理论,从个人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方面来分析影响移动支付的行为,如图2所示。

2.2.1影响移动支付的内部因素分析

TPB认为个人的行为意向是预测行为的最佳变量。在实际控制条件充分的情况下,行为意向直接决定行为。对于移动支付而言,个人想要使用移动支付的意向越强,代表他越可能从事该行为。

(1)移动支付的态度倾向

个人进行移动支付的态度倾向是个体对执行该特定行为喜爱或不喜爱程度的评估。例如,用户在面对新的支付方式时,首先要先主观判断要不要更换手机,安全性如何,支付程序是否复杂,若不使用以后消费是否会不方便。这就涉及到移动支付中消费者比较关心的安全问题和成本问题。

安全是制约移动支付发展的关键因素。资金安全永远是银行考虑的第一要素,也是影响消费者体验的首要障碍。目前,我国手机支付实现技术主要有基于短信、WAP、BREW等技术,由技术原因造成的数据传输中的加密性和数据的实时性、完整性不够,使得支付面临安全隐患。手机由于携带的随身性,其丢失和损坏造成个人信息泄密的概率较高,这也是手机支付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ForresterResearch调查公司做过一份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消费者认为信用卡安全是最大的问题。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手机支付的成本过高,支付程序繁琐。这也是消费者比较关心的一方面。成本包括直接交易成本和使用支付服务的固定成本,还有技术上基础设施的成本(例如用户可能需要购买新的移动电话)。而新的支付系统需要新的硬件设备来支持这是必需的。

支付程序繁琐一方面是由移动支付的产业链分工不明确,产业链效率低造成的。手机支付是个复杂的产业链,涉及银行、信用卡组织、移动运营商、手机终端厂商、手机支付平台提供商、商业机构、内容和服务提供商、用户等多个环节,需要各个环节的联合启动推进产业发展。从而造成产业链协作效率低下。无论对于运营商还是银行来讲,做手机支付都需要重新对自有的网络进行技术改造,并提供相应的额外服务。而对于银联来讲,受制于自身的体制限制,业务创新和市场反应能力也相对较差。

(2)移动支付的主观规范

移动支付的主观规范是指个体在决策是否使用该服务时感知到的社会压力,它反映的是重要他人或团体对个体行为决策的影响。

移动支付的一方:年轻人喜欢追求时尚,易于接受新事物,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移动运营商应该注重推广用户体验活动,让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进来。

移动支付的另一方:商家。如果商家不支持移动支付方式,当客户要求使用移动支付时,商家也会面对社会压力和需求压力。

(3)移动支付的知觉行为控制

移动支付的知觉行为控制是指个体感知到执行移动支付难易程度,它反映的是个体对促进或阻碍执行行为因素的知觉。个人认为自己承担起移动支付带来的成本压力,或者是移动支付的资源或机会越多时,则他对执行该行为的控制知觉越强。移动支付的资源是指移动支付工具越来越电子化和移动化。移动电话、网络、信息技术通常会加速移动支付的发展。使用移动支付的机会有很多,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坐公交车刷卡,在商场买东西刷信用卡等。越来越多的场合都会用到移动支付。而此时消费者就会比较容易接受移动支付。

2.2.2影响移动支付的外部因素分析

影响移动支付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人自身的因素和政策环境的因素。本节以TPB理论的外部变量为基础,来分析影响移动支付的主要外部因素。具体包括:

(1)用户年龄:据中国信息产业部于2008年1月28日的最新统计显示,截止2007年末,中国手机普及率已达41.6%。而据“2007中国首届城市移动信息化创新论坛”上公布的数据,目前我过城市移动电话普及率为93%。而在年轻人当中这一数据更高。所以移动支付的用户群还是集中在20—30岁之间的年轻人,他们也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2)受教育程度:由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调查报告称,受教育时间越长的人,获得就业和高薪的可能性越大脚。而这也直接关系到他们接受和使用移动支付的程度。

(3)使用手机或网络的技巧:年轻人更倾向于使用多功能手机,包括听音乐,手机上网,拍照等。而老年人只局限在打电话或发短信等简单的功能。

(4)政策环境因素:目前我国的信用体系不够健全。在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信用缺失的现象普遍存在。信用作为一个文化问题,它的培养是需要一个很长周期的,需要一个真正完善和深入人心的漫长过程。根据调查显示,国内的手机用户中有超过90%的曾经收到过欺诈短信,更有半数以上的用户对通过手机进行支付的安全性抱有怀疑态度。

3移动支付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根据以上的分析,一下就手机终端的改造,支付的安全问题,支付的程序方面提出3个解决方案:

3.1手机终端的低成本改造方案

移动运营商和手机厂商定制合作是日本手机市场的通行法则。这一模式目前已相继被包括中国移动在内的运营商所借鉴。目前,主要的移动设备制造商,诺基亚、索尼一爱立信、西门子、摩托罗拉等提出了各自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同时移动支付应用也对移动终端提出了特殊的功能要求。图3就提出了一种移动支付手机终端改造方案。

RF_ID(radi0frequencyidentiifcation)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一个显着特点是它可以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此技术已上公交卡业务上广泛应用。

在手机主板上嵌入RFID模块,只需对手机做些小的改动,就可以实现此功能。IC卡嵌在手机背壳上,IC卡是独立的,该卡既可以接受RFID读写模块的操作,又可以接受商户终端的操作。RFID读写模块主要作用是修改IC卡上的金额,比如用户消费或充值时。IC卡的独立性保证了Ic卡发行方的利益和积极性。

3.2安全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安全问题是最大的隐患之一。安全包括数据的完整性、用户身份的认证、验证、数据的保密性、交易的不可抵赖性。具体讲就是消费者认为,数据从手机向销售点读卡机传送过程中,无论其传递途径是移动网络、红外线技术或是蓝牙这类无线网络,都有极大的可能被拦截“。此外,手机被盗或丢失同样也带来安全隐患。我们就其中一个重要的交易环节来说明。手机支付过程如图4所示。

此交易过程有几个关键点:敏感数据从手机向读卡机传送,携带银行账号及支付密码的数据向银行或第三方传送及其返回过程都存在着安全隐患。

解决方案:要制定更高的技术安全规范。我们可以借鉴韩国SK电信公司的MONET业务方案,当使用支付业务时,设置个人认证号码(PIN)、账户密码和保安卡等,采用三重安全防卫。保安卡的功能类似副卡,一旦手机丢失或被盗就可以使用副卡。而当用户输入密码时,若超过规定次数,就自动锁住,避免用户手机丢失时他人的恶意盗用。

3.3成本、过程繁琐问题及解决方案

造成支付繁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支付产业链涉及众多角色。用户使用支付业务时要通过各方验证,输入各种验证信息,这导致了支付过程的繁杂和效率低下。本论文提出了一种优化的手机支付应用模式。如图5所示。

此种模式是采用银行与运营商合作的方式。而这种方式是适合中国国情的。

对银行而言,其机会与挑战就在于将其现有的服务连接到移动装置上去。银行拥有以现金、信用卡及支票为基础的支付系统,并在重要的相关服务中占据着垄断性地位。而在中国移动运营商是不可能绕开银行系统而自立门户,主管用户账户的鉴定、清算等敏感业务的。

目前在日韩用卡支付已成为主要的支付手段。电视购物、网络购物、移动购物等日益成为流行的消费及购物方式,这导致了传统的银行业务不足以满足消费者对消费自由度、便利以及节约时间的需求。国内的银行应有危机意识,要重视消费者的需求。

对移动网络运营商而言,应尽快开发出能增加消费者使用量及建立忠诚度的业务,而只靠移动运营商来开展移动业务是不会一帆风顺的,而很可能将耗费大量的时间。在这个领域银行拥有移动运营商所缺少的东西:现有支付体系的入口、精确的信用管理技巧以及消费者在进行支付时所信任的品牌名称。

篇6

关键词:心流体验 移动支付 用户持续使用意愿 结构方程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An empirical study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users’ intention based on flow experience:A case study of Apple pay user

Zhou Mei(Business School,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uzhou Hunan 412008)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mart Device,the industry of mobile payment booming, Users are mobile payment experience which will affect the users’ continuance intention, and the flow experience theory is widely regarded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user experience theory. In this paper, we make 3 hypothesis factors which is perceptual synchronization, perceived control and concentration based on flow experience,and proposed an users’ continuance intention research model.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we collected the data, and use AMOS17.0 and SPSS20.0 software to analysis and calculate. Studies show that perceptual synchronization and perceived control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users’continuance intention,concentration have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users’continuance intention.Based on the discussions we put forward some decision and reference for mobile payment service supplier.

Key words:flow experience mobile payments users’ continuance intention structural equation

根艾瑞网的《2016年第一季度第三方支付核心数据》显示: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到62011.3 亿元,同比增速202.6%,环比增速33.4%,中国移动支付市场增长迅猛。移动支付市场上各类移动支付手段层出不穷,国内移动支付新进入者的逐步增多,各种移动支付也逐渐被用户接受,但是要让用户持续使用是一个难题。用户是移动支付的体验者,这种体验会增加用户的持续使用意愿,用户体验逐渐受到重视,而心流体验是用户体验理论的重要内容,已有的对移动支付用户的意愿或行为进行的研究以支付宝等线上移动支付居多,对于以Apple Pay为代表的线下移动支付用户的行为研究较少,且侧重于研究用户对技术的感知,对用户使用过程中的体验关注较少,因此,本文基于心流体验理论探讨移动支付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丰富了心流体验理论研究;实践意义在于可以为Apple Pay及类似的移动支付运营商提供理论上的决策指导。

一、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Csikszentmihalyi将心流体验[1](Flow Experience)定义为人们会专注于自己喜欢的活动或者事情,并且感到心情非常愉悦以致于忘记了时间。他最初将心流体验概括为9个维度,在此基础上后来的学者有不同的划分。Koufaris[2]指出心流体验由感知控制、愉悦性和专注度三个维度构成,Hausman[3]等指出心流体验由挑战、感知控制、愉悦性和专注四个维度构成。Zaman[4]等指出心流体验可以用感知控制与愉悦性来衡量,在研究中这些维度被作为影响因素构建研究模型。如Shin[5]探讨了感知同步性、涉入度和用户的心流体验对我赛网的重要作用。熊巍[6]等研究证明,感知有用性、互动性、娱乐性和涉入度对心流体验有显著正向影响。宋之杰[7]等研究证明,感知控制、愉悦性和专注度对消费者忠诚度有显著性作用。陈洁[8]等研究证明,通过增强消费者的心流体验影响重复购买意愿。Zhou&Lu[9]通过研究移动通讯软件证实,心流体验对用户忠诚意愿有显著影响。李仪凡[10]通过实验证明,心流体验影响游戏参与者的持续使用意愿。

以上的研究已经证实感知控制、愉悦性、专注度、涉入度等心流体验的维度会影响用户的意愿和行为。因此,本文经过前期小范围预调研收集的数据对心流体验各变量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之后,最终选择感知同步性、感知控制和专注度三个维度衡量心流体验。感知同步性是指企业能够对用户的反馈做出快速的回应,而用户能看到这些回应。如果用户在使用移动支付时能够得到快速的回应,然后根据回应完成支付过程,用户的感知同步性提高,会增加对移动支付服务的持续使用意愿;感知控制指用户对环境和自己行为的控制水平的感觉。当用户在持续使用中感知到自己有能力控制环境和自己的行为时,通常会无意识地继续掌控环境,提高对持续使用这种服务的可控性,进而增加持续使用意愿;专注度指注意力集中、如果移动支付服务能够使用户在持续使用中保持注意力集中,产生心流体验,这种体验让用户感到满意,用户就会继续使用该服务。

综合以上分析,基于大量实证研究已经证实心流体验中各变量与持续使用意愿的关系,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H1:感知同步性对移动支付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2:感知控制对移动支付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3:专注度对移动支付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参考以往研究[1,11-14],本文将感知同步性、感知控制、专注度作为心流体验的体验阶段,将用户持续使用意愿作为心流体验的结果阶段,从感知同步性、感知控制、专注度三个方面分析对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本文的研究模型如图1所示:

二、问卷设计与样本统计

(一)问卷设计

正式调查之前先进行小范围发放问卷,然后进行问卷前测分析,根据回收意见和问卷前测结果修改问卷,最终完成正式调查问卷。问卷总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学历、最大交易金额等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测量4个变量:感知同步性、感知控制、专注度和持续使用意愿。参考了Huang[15]、Koufaris[2]、Hong[16]等人所发展的量表,一共设计11个问题,所有问题采用Likert 5级量表测量,从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别给予1~5分。

(二)样本统计

数据通过两种方式收集,对使用过Apple Pay的朋友发放纸质问卷,线上在微博搜索Apple pay动态的用户并邀请他们在问卷星上填写问卷,历时2个月,共收回有效问卷140份。在140个样本中,男女所占比例较均衡,分别为55%和45%;年龄方面,21~25和26~30周岁的居多,分别占59.3%和25.7%;受教育程度方面,本科、硕士居多,分别为57.1%和23.6%;进行过的最大交易金额方面,100~300元居多,为39.3%,100元以下次之,为27.9%。

三、实证分析

(一)因子分析

首先运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分析。KMO检验的统计量为0.641,球形度检验Bartlett的近似卡方为216.982,伴随概率为0.000,说明数据适合因子分析。同时Cronbach’s α系数为0.867,说明内部一致性信度很好。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主因子,运用最大方差法进行正交旋转,以特征根大于1,旋转后的因子载荷值

大于0.5且不能出现跨因子负荷现象为标准,旋转所得因子载荷矩阵如表1所示。因子分析共提取3个因子,累积解释方差为76.683%,分别命名为感知同步性、感知控制和专注度;然后运用AMOS17.0对数据进行CFA分析。根据因子载荷值算出AVE值,如表1所示,所有AVE值在0.6(> 0.5)上下,说明模型有很好的效度。同时所有CR值均大于0.8,说明各潜变量有很好的信度。

(二)模型假设检验

其次,运用AMOS17.0进行SEM分析。模型的拟合优度指标如下:Chi-square=47.091,DF=38,p-Value=0.148,CMIN/DF=1.239,RMR=0.054,GFI=0.926,NFI=0.931,CFI=0.985,RMSEA=0.049,IFI=0.986,均达到了Bagozzi et al[17]提出的标准,说明模型与实证数据有比较高的拟合度。假设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感知同步性与持续使用意愿、感知控制与持续使用意愿之间的路径系数在0.05置信水平上显著,f明假设H1和H2得到支持,而专注度与持续使用意愿之间路径系数不显著,H3未能获得支持,说明专注度对持续使用意愿不存在显著的直接影响。

(三)结果与启示

如表2和图2所示,假设H1、H2成立。说明感知同步性、感知控制均对持续使用意愿有显著影响。据此,移动支付运营商应注意增加用户感知同步性与感知控制。如提高移动支付产品或服务的性能,对机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让用户在使用时能够得到快速的反馈,对支付环境能够有很好的控制,给用户带来更好的支付服务。

基于假设H3不成立,说明专注度对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不显著。原因可能是支付的速度较快,对支付的流程习以为常,使用户不容易沉浸于短暂的支付过程中,以致于专注度不受影响。据此,移动运营商可以从支付的趣味性来吸引用户沉浸其中,如指纹支付、刷脸支付等必须放置在正确的位置才能支付成功。

四、研究展望

虽然本文有一些研究发现,但也存在一定局限性。首先,本文只假设了感知同步性、感知控制、专注度3个内部影响因素。移动支付作为一种社会服务,外部因素也可能会影响用户对移动支付的持续使用意愿,未来的研究可考虑增加外部影响因素;其次,本文的调查对象主要是使用Apple Pay的用户,尽管Apple Pay是目前我国移动支付市场上基于NFC短距离通信技术中体验环节较好的移动支付方式,但在使用本文研究结论解释其他移动支付方式时还需谨慎,未来的研究有必要进一步扩大样本对象范围,增强样本随机性。

参考文献:

[1] Csikszentmihalyi M.Beyond Boredom and Anxiety[M].San Francisco:Jossey- Bass,1975.

[2] Koufaris M. Applying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and Flow Theory to Online Consumer Behavior[J]. Information Systems R esearch,2002,13(2):205- 223.

[3] Hausman A V, Siekpe J S. The effect of web interface features on consumer online purchase intentions[J]. Journal of Business R esearch,2009,62(1):5- 13.

[4] Zaman M, Anandarajan M, Dai Q. Experiencing flow with instant messaging and its facilitating role on creative behaviors[J].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0, 26(5):1009- 1018.

[5] Shin D H, K im W Y . Applying the T 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and Flow T heory to Cyworld User Behavior: Implication of the Web2.0 User Acceptance[J]. Cyberpsychology & Behavior the Impact of the Internet Multimedia & Virtual R eality on Behavior & Society,2008, 11(3):378- 82.

[6] 熊巍,王舒盼,潘琼.微信移动社交用户心流体验对用户粘性的影响研究[J].新闻界, 2015(7):13- 18.

[7] 宋之杰,石晓林.团购网站消费者忠诚度研究――基于心流体验和信息系统持续使用理论[J].科技与管理,2013,15(5):30- 34.

[8] 陈洁,丛芳,康枫.基于心流体验视角的在线消费者购买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9,12(2):132- 140.

[9] Zhou T,Lu Y .Examining mobile instant messaging user loyalty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network externalities and flow experience. Comput Hum Behav[J].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1, 27(2):883- 889.

[10]李仪凡.互联网用户体验结构模型――以Flow理论挖掘网站功能、社会属性作用机制[D].复旦大学,2009.

[11] Trevino L K, Webster J. Flow in Computer- Mediated Communication Electronic Mail and Voice Mail Evaluation and Impacts[J]. Communication R esearch,1992,19(19):539- 573.

[12] CsikszentmihalyiM. Flow:Thepsychologyofoptimalexperienc e[J]. Design Issues, 1990, 8(1):75- 77.

[13] Jawaid A. Ghani, Satish P. Deshpande. Task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Experience of Optimal Flow i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J]. Journal of Psychology Interdisciplinary & Applied, 1994,128(128):381- 391.

[14]R锋华,王陆庄.基于“心流体验”视角的顾客网上购物行为研究[J].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5, 27(5):34- 39.

[15] Huang C Y, Chou C J, Lin P C. Involvement theory in constructing bloggers’ intention to purchase travel products[J]. Tourism Management, 2010, 31(4):513- 526.

篇7

在等人、坐车的当口,已经习惯被碎片化信息轰炸的你,下意识掏出手机,刷刷微博,看看团购。就在一刹那,或许某个心仪商品闯入眼帘,你被瞬间击中,不买不快,你是等到回家后用PC上网完成购买和付款,还是会当下就用手机完成支付?如今,会有一些人选择后者。

“在智能手机上如果仅仅依靠一个APP实现支付,约等于‘裸奔’。”钱袋网(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孙江涛介绍,“这好比在PC端操作网银不用U盾,一旦有木马或病毒,很容易遭到黑客打劫。”这番话多少解释了为何一种新的移动支付工具——手机刷卡器,从去年开始在国内兴起。到目前为止,国内提供手机刷卡器的主流厂商有十余家。

美国移动支付先锋Square实为手机刷卡器鼻祖。该公司在2009年12月创立时,推出的一款白色小型方块设备,是能够插入移动终端音频口中的小型刷卡器。当银行卡在该设备上划过时,它能读取银行卡中的数据并转换成声音信号,几乎同时,这款设备在智能终端上配套的APP会迅速捕捉到刷卡声音信号并将之转变成数字信号,加密后通过移动互联网络发送,然后完成支付。

这个白色的小玩意儿,如此小巧,可以挂在钥匙扣上,收款方和付款方均可使用。Square从每笔支付中收取的手续费低于传统POS,在美国很受小商户的欢迎,目前用户量有50万,月交易处理量为100万笔,交易额高达300万美元/日。

现在,手机刷卡器能把Square在大洋彼岸的成功复制到中国市场吗?

为移动支付而生

2009年,钱袋宝开始研发“钱袋宝小精灵”手机刷卡器,那时Square也在酝酿第一代产品。虽然中国移动支付市场尚不如美国那般成熟,但中国移动互联网带宽的迅速发展和2.5亿的智能手机用户量(预计明年国内智能手机用户将达到5亿),让钱袋宝和银联觉得,移动电子商务和移动支付非常值得期待。

如今,尽管PC端的电商和支付平台日臻完善,但其向移动互联网的迁移却无法拷贝之前的逻辑。目前为止,用户在PC端的支付方式还是以网页支付为主:在电商网站下订单,再跳转到银行界面实现交易。这一流程想在移动终端上顺畅实现并不容易,原因在于移动终端用户很少是用浏览器上网,他们更多是依靠手机APP。而单纯依靠软件的APP对移动支付有不少制约:首先,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很难能从技术上集成多家银行的银行卡,并在标准、安全等方面得到多家银行的统一认可;其次,在不同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上实现一个APP对另一个APP的调用,有不同的难度;加之在智能手机井喷式发展期,移动终端纷繁庞杂。如此一来,单纯依靠软件恐难流畅地满足移动支付需求。

然而,移动支付的需求已然存在。例如手机游戏玩家一旦玩起来,当支付挡在过关前,玩家就会有迫切的支付需求。再有,一些现场性购物和电子商务,商家看到部分冲动型消费者从挑选商品到完成支付,整个交易流程是否顺畅,决定了消费能否从冲动变为现实。“很多人都有这种体验,支付环节稍微卡一下,一犹豫,就不买了”,孙江涛暗示流畅、简洁的支付体验是刺激消费的一种方式。

“正是看到了这些需求,我们决定推出两类产品:一种可以把银行卡绑定在手机SD卡或SIM卡上,内置在手机里;另外一种就是可以随用随刷的手机刷卡器——钱袋宝小精灵。”2011年10月,钱袋宝小精灵推出,它与Square的产品类似,通过插入手机音频口的硬件,再配合APP实现移动支付,可以绑定10张银行卡。这样既能适应移动互联网用户使用APP上网的习惯,也避免了在同一个APP中集成所有银行卡所碰到的问题,它甚至不局限于智能手机。

“安全”决定形式

实现移动支付,目前有很多种方式,主要有两大流派:近场支付(NFC)和以手机刷卡器为载体的远程支付。拉卡拉、钱袋宝等第三方支付商为什么会选中远程支付?

“我们更多的是凭着对生活和产品的经验和对用户的感觉,还有对未来的判断。”孙江涛一直经营着为国内95%以上游戏公司提供游戏点卡线上线下分销的神州付,在移动互联网发展迅猛的态势下,他相信自己和团队对移动支付的判断。

钱袋宝小精灵和拉卡拉手机刷卡器看似与Square类似,但比后者有更强大的安全功能。这源自中西方对支付安全的理解不同。“欧美国家的支付是基于他们多年积淀下来的信用体系”,孙江涛说。以Square第一代产品为例,当时它并没有磁道,只须付款方输入密码、收款方再验证一下签名,即可完成交易。但安全在中国人的支付观念中,至关重要,因为信用体系的建立在中国不到10年。“你充分证明你是你,你就能操作你的账户。”这种支付安全观在PC端已得到充分印证。国人对支付安全的偏好,某种程度上,为手机刷卡器带来了部分其他移动支付方式难以比拟的优势—它兼具了类似网银U盾的功能。

钱袋宝小精灵采用了安全芯片和密码相结合的方式,能保障银行卡相关信息,如磁条信息、密码等都不会存储在手机刷卡器或手机里,并且敏感信息的传输过程都是密文形式。拉卡拉手机刷卡器也是通过内置安全芯片,以保障每台刷卡器对应有唯一的银行卡磁条信息保护密钥,同时使用专用安全算法。

今年5月,国内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拉卡拉支付有限公司也推出了手机刷卡器,将包含了水电煤缴费在内的数十项便民业务从便利店自助终端进一步延伸到手机终端,同时支持线上的电商支付。这款定价199元/台的移动支付硬件产品,上市至今,销量接近100万台。拉卡拉董事长孙陶然对《时间线》说,今年推出手机刷卡器是“顺其自然”,因为“消费者乐于为便利和安全埋单”。

角逐占位

虽然都提供手机刷卡器产品,但钱袋宝、拉卡拉和另一家生产商盒子支付,在整个产业中从何处切入,它们各有侧重。

盒子支付作为非第三方支付公司,并无支付牌照,更多扮演的是方案设计的角色:研发、生产产品硬件,通过与其他第三方支付公司合作,将产品提供给用户。所以它并不涉及后台清算系统,而是更多专注在安全、硬件与手机的适配性等问题上。盈利模式集中在硬件销售或者通过硬件让利,参与第三方支付公司在后续移动支付服务中的利润分成。

与盒子支付相对应的是拉卡拉这样的第三方支付运营公司。拉卡拉积累了7年的支付后台是它自我定义的优势和壁垒。其电子账单系统运行7年,总交易数逾6亿笔,服务用户数在1500万人次/月,各项支付产品积累用户规模在3000万以上。“刷卡头可能谁都可以做,但能否提供这样的后台服务,服务是否稳定,才是关键。”拉卡拉技术团队负责人说道。

从5月推出至今,拉卡拉手机刷卡器的APP下载量在500万次左右,硬件销量接近100万。据介绍,这款产品用户的年龄段很广,以中高等收入且喜欢体验新事物的用户为主。银行卡余额查询、转账汇款、信用卡还款、公共事业缴费等,是他们使用最多的服务,也包括一些购物账单支付。

与上述两者皆不同的是钱袋宝,它既有自己的后台清算系统,还向合作伙伴提供硬件设计、生产服务。2009年,钱袋宝开始从单纯后台清算公司向囊括硬件研发、制造在内的全产业模式转型。

孙江涛回忆在研发硬件产品的过程中,测试期耗时最久,与成千上万款手机能否适配,是最大难题。在中国至少有七八千种不同的手机机型,“使用安卓系统的一些厂商并未按照标准流程去走,所以市场上的手机千差万别,以至于我们按照安卓系统开发出来的标准产品在市场上反而不能100%适用”。

包括后台清算和前端硬件设备在内的业务模式,使钱袋宝既能为合作伙伴提供整套移动支付服务方案,也可拆分提供其中一部分,类似于IT行业的OEM提供商。孙江涛将这一模式定义为B2B2C。目前,钱袋宝小精灵透过行业合作伙伴已经实现30万以上的用户,APP在安卓和iOS的安装比例为10:1,其合作伙伴多为电信运营商。在30万用户中,用户活跃度高达65%,多为有旺盛资金周转需求的刚需用户。目前,钱袋宝小精灵月支付笔数近50万,交易额为每月数亿元,每笔支付时间平均在30秒以内,且以每笔千元的支付居多。

何为主流?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无论拉卡拉还是钱袋宝小精灵,其用户需求并没有更多地出现在线下的传统商业支付中,反而依然集中在转账汇款、水气电缴费、信用卡还款等业务上。为了防止信用卡恶意套现,国内在政策上不允许收款方使用手机刷卡器,这使得国内众多中小商户无法使用手机刷卡器的类POS功能。这一国情让国内众多手机刷卡器缺位于Square的主战场。

最近,Square推出了引领整个行业走向的新产品——电子钱包和iPad电子收银台,后者主要服务群体为商户。为推广电子收银台的应用,Square为商家免费提品。该产品的好处在于,不仅能作为小型POS帮助商家收款,还能帮助商户追踪特定消费群及消费习惯;同时提供自动记账服务——比起银行的月结账单,Square电子收银台能够帮助商户回顾每天的收入和支出。Square创始人杰克·多尔西(Jack Dorsey)因此宣称“Square并非只跟交易有关,而是希望通过向零售商提供更好的数据,帮助其拉近与消费者的关系,帮助他们更高效地经营生意。”

缺失了一个如此巨大的增值支付服务领域,国内以手机刷卡器为代表的远程移动支付的应用引爆点究竟何在?

“我一直觉得,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最大的差异,就是前者能把地理信息结合到终端中。”孙江涛认为,移动互联网今后跟支付相结合的更有创新性的产品,可能都基于地理信息。比如,用户定位后预订出租车服务,或定位搜索附近的餐饮外卖,你一边预订一边就完成了支付,等你到达地点时,商家已根据你的预订打包好了外卖,你拎着就能走。“这其间会有很多移动支付的机会。如果没有支付环节加入,整个交易过程就不完整。为完整实现交易闭环,制动支付的商机就蕴含其中。”孙江涛说。

在孙江涛看来,使用手机刷卡器完成移动支付的忠实用户,可能会集中在中低收入群中—二三线城市的居民,或者是一线城市里的白领以下阶层。比如在深圳、广州打工、每月要往家汇钱的外来务工人员,或者没有时间去排长队缴纳水电气费的人——“他们有大量的碎片时间,反而没有多少整块时间;同时,他们也没有财力得到网银和银行贵宾卡的服务,”孙江涛说,“他们可能才是移动支付真正快速发展的中坚力量,甚至可以说是决定力量。”

不过,中国有4000万的小微商户,仅北京就有30万户,小微商户的支付需求,移动支付企业不可能忽略,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面对收款方的服务和面对付款方的服务,二者毛利存在100倍的差别。如果支付商能够形成帮助上下游产业链进行营销和数据服务,支付服务提供方可获取的利润空间,要比单纯提供支付方式和通道大得多。“之所以先从面向消费者的电子支付做起,再去考虑其他,目的在于与用户建立信任关系。”孙江涛说。从用户端着手,支付服务商们既是为了遵从国家监管政策,也是为了培育市场。

面对拥有众多可能性但依然前途未卜的移动支付行业,个中玩家的应对策略各有不同。孙陶然告诉《时间线》,拉卡拉要做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情况下会使用的个人支付方式,“刷卡”是其长期以来一直坚持为用户提供的支付解决方式。由此不难理解,拉卡拉这一理念从便利店自助终端、电话刷卡器、电脑超级盾,延伸到手机端,可谓“顺其自然”。

篇8

【关键词】微信红包;移动支付;红包大战

2013年10月,微信作为移动设备聊天软件用户已经突破6亿人,相对同时期其他聊天软件来说有着极大的优势。微信,其本质就是短信、语音、彩信等功能的升级与综合体,在新媒体技术与互联网技术下,将智能手机作为载体,设定用户体验目标,融合短信文字与彩信的图片,实现了语音对讲的功能。在微信成为主流的移动聊天软件后,微信红包又一次将微信推上了互联网移动设备软件的风口浪尖上。

一、微信红包大战

在刚刚过去的热闹的春节期间里,除了传统的春节习俗吃饺子、看春晚、送祝福外,手机红包大战也成为了全国手机用户在春节中主要的娱乐活动之一。在2015年,仅仅腾讯与阿里巴巴两家企业在春节期间就一共发出超过6亿元的现金红包。原本发红包是我国春节传统习俗之一,但是在信息化技术与社会生产力不断进步的现代社会化中,电子红包成为了信念送祝福的重要形式。红包的接收人与发出人之间的关系逐渐呈现多元化的状态,红包的金额也从0.1元至数百元。而市场敏锐度十分强烈的商家就盯准了这一时代的机会,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红包大战。在我国移动支付用户数量不断增加的基础上,2015年各大互联网企业纷纷加入到春节红包大战中。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在2014年,只有10.7%的的手机用户参与了春节红包活动,而在2015年春节,微信、支付宝、微博、陌陌等各大互联网企业都纷纷打响了春节红包大战。图1为2014年中国手机用户参与春节红包调查结果示意图。图2为2015年中国手机用户参与春节红包的兴趣程度调查结果示意图。

2014年1月腾讯公司旗下产品微信推出了一项应用,其能够实现红包收发、查询明细、提取现金等功能。自从2014年春节微信红包走红后,每到节日法微信红包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与现象,随之而来的微信红包收发数量也不断提升。在2014年除夕夜中,微信红包的收发总量达到0.16亿个,而在2015年除夕夜中,微信红包的收发总量高达10.1亿次,参与春晚微信摇一摇的互动总量次数达到了110亿次。2016年除夕当天微信红包的总参与用户达到4.2亿人,收发总量高达80.8亿次。微信开展红包大战的主要目的是能够获取更多的移动支付入口,成为人与人,人与服务之间的连接端。

二、微信红包大战的营销方式

1.产品定位

微信红包用户只需要在输入相关祝福语言,再输入红包发放的金额、个数等相关信息后,付款就可以派发红包。红包不仅仅可以发送到微信聊天群当中,还可以发送给单个好友。与传统红包与微博等移动设备红包相对比,微信红包拥有其十分明显的特点。从收发方式来看,传统红包是将现金放入红纸包装内,现金金额不等,站在传统红包的代表意义来看其拥有更加明显的实用性,而微信红包则是一种在线的传播方式,微信使用者可以利用微信的红包功能来实现收发红包,其形式主要为电子红包,需要绑定银行卡才可以实现现金提取。与其他线上微信红包相对比,微信红包的社交化十分明显。在微信红包之前很多商家已经开展了各种虚拟红包的方式。例如,支付宝的“新年讨喜”功能,就可以让用户自由选择“向老板讨”“、向亲爱的讨”等,而新浪微博同时也推出了“让红包飞”活动,用户可以通过转发微博,评论、给微博点赞等方式来进行抽奖。但是相对于其他线上红包产品来说,微信的产品定位优势在于其拥有十分强大的关系网。使用支付宝收发红包需要通过通讯录添加对方支付宝账号来实现,而微信则拥有现成的好友网络关系。一般来说,支付宝用户不会主动添加他人作为支付宝好友,只有在有需要进行支付宝转账的时候才会添加对方为好友。而微信本身就是一种十分普及的交流工具,在这一情况下人的主动传播更加利于红包与人之间产生紧密的联想,这是其他线上虚拟红包产品无可取代的。

2.用户定位

微信红包的收发双方呈现出十分明显的年轻化特征,由于学习、工作、日常生活交际都需要,微信在中青年人群中十分普及,20-35岁这一年龄段成为了微信最为主要的用户群体。同时,微信红包收发双方通过微信红包之间的关系会变得更加亲密。微信是一种社交工具,其是好友与好友之间相互联系的渠道,而微信则是通过这种熟人的交际方式,让微信红包的使用者形成一种熟悉感,成为拉近好友之间距离的重要方式。

3.功能定位

微信红包是作为一种娱乐的形式而存在的,其并不是传播信息的途径,作为一种娱乐形式微信红包会带来一种愉悦的心理感受。其中的拼手气群红包更加偏向于一种游戏。微信红包中的金额并不是用户收发红包的主要目的,而通过“抢红包”所获得的心理满足才是微信红包的功能诉求。通过“抢”,会给微信红包的传播与收发带来活跃度与传播欲望,每次抢到红包的时候会显示所抢的红包金额,这一每次“抢红包”的过程都有炫耀、有可惜、有话聊,这也是微信红包的其中一种重要功能。

三、从微信红包看红包大战的趋势

微信红包大战的本质就是腾讯与阿里巴巴支付宝在移动支付领域上的一次战争。如果想要将红包中的钱提出来,就需要绑定微信红包自己的银行卡,并且设置相关的支付密码就可以随时使用银行卡的钱用来发红包,也随时可以将微信钱包中的钱提取至银行卡当中。微信钱包除了可以进行抢红包外,还可以进行手机话费充值、电影票等多项功能。从微信红包大战可以看出,微信将中国人新年传统的习俗发红包、人际关系维护、移动支付等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并且成为了全民一同发微信红包的活动。但是相对于微信红包最大的竞争对手支付宝来说,支付宝用了8年时间来培养线上支付的基础,从当前支付宝与微信支付来比,支付宝用户与支付宝支付金额依然远远高于微信支付。但是微信支付最为显著的优势就是占据了用户大部分的碎片时间,从而站在社交工具的角度上来看,微信支付要战胜支付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四、结束语

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成为了人们开展沟通与交流的重要途径。微信是基于互联网技术下移动设备的重要聊天软件之一,微信的红包大战给其带来的了新的发展方向与目标。从微信社交工具的角度来看,微信红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显著的改变,微信红包作为移动设备支付的方式之一要赶超支付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相信在不久的以后微信红包大战将会又一次打响。

参考文献:

[1]吴璐薇.微信红包狂热背后的思考[J].现代妇女(下旬),2014,(06):321.

[2]丁颖.微信红包的营销方法与发展前景研究[J].视听,2015,(07):154-155.

[3]韦冠作.简析微信红包营销模式[J].新闻研究导刊,2015,(16):218.

篇9

    有业内人士曾戏称“2008年将是移动商务的乱局年”。移动商务产业链的相关主体悉数出场,表现出对移动商务的巨大兴趣。在传统互联网电子商务企业纷纷涉足的同时,用友等传统软件公司也开始其移动商街计划;更有运营商开始提出其准备已久的移动商务攻略。

    “香饽饽”?

    在互联网领域,淘宝网打败了易趣,占据了互联网上超过了70%的市场份额。在这种独大的情况下,淘宝依然看到未来的竞争危机,宣布开通WAP.TAO.COM,大规模公开测试手机版淘宝网,进军无线零售领域,支付宝亦推出手机支付业务。论文论文参考网

    中研博峰咨询分析师指出,移动商务以其商务泛在性、服务个性化、支付方便快捷等独有优势将成为未来移动增值应用的“黑马”。

    移动商务的一个最大优势是用户可以及时获取信息,并能随时随地进行商务活动。而且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定制移动商务的子类服务和信息。移动商务基于移动通信网,能获取和提供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这种情况下与位置相关的商务应用将成为移动商务的一大亮点。

    然而,这种向手机终端的延伸是否能够让淘宝在移动电子商务领域有所建树呢?艾瑞市场咨询认为,移动商务的移动迎合即时性是吸引用户的主要因素,但现在手机上淘宝网,除了网页与互联网的不同外,其余的模式还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手机只是让淘宝用户多了一个进入淘宝网,使用支付宝平台的途径。

    而且种种迹象表明,移动运营商也开始了移动商务的布局,以争夺电子商务这块未来重要市场。

    不甘于沦为“通道”

    纵观运营商的移动商务布局,更多的是局部地方市场的反应,上海、重庆等很多地方移动运营商都开展了以移动支付为基础的移动商务应用。

    其中,重庆移动的移动商务布局较早,而且相关业务的用户已经初具规模。重庆移动总经理沈长富说,从2003年起,重庆移动陆续推出基于USSD的饮料机、小商品机、自动售药机等,并不断发展完善。如今应用手机支付方式的自动售货机,由于交易方便、安全,发展潜力巨大。目前,移动电话自动售货机已遍布重庆市区和郊县各主要移动营业厅及主要广场、街道、高档住宅小区、商业大厦,数量已达300台,2007年年底达到了1000台左右,预计2008年将达到10000台。

    沈长富指出,基于RFID手机钱包小额支付的应用环境还可以扩展到停车场、住宅小区等领域。以前在重庆移动,员工进小区有门禁卡,进停车场有停车卡,进公司大门有员工卡,在公司食堂就餐有饭卡,现在这些功能全部集成在手机之中,十分方便。可以说,重庆手机支付的发展代表了趋势,也代表了中国移动在移动商务发展的策略重点。

    针对这一现象,认为,移动商务本身的价值正逐渐被基础运营商广泛认同、重视。因此,运营商已经不愿仅仅沦为通信“管道”的提供者,而在越来越多地涉足该产业本身。

    移动商务在路上

    除了产业链主体企业的“主动”出击,今年2月份,原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授予湖南“国际移动商务试点示范省”称号,这标志着国家移动商务的试点工程正式启动。显示出,移动商务有了更有力的政策推动。

篇10

【关键词】 智能卡 应用 发展

近年来,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卡的CPU处理速度以及存储容量等硬件指标也得到提高;智能卡与外界设备有了更加强大的通信协议与接口;硬件技术的进步可以有助于复杂智能卡应用软件以及操作系统的开发。智能卡技术囊括了系统设计、微电子技术、生物技术、密码技术等各方面。

一、智能卡简介

1968年,德困发明家在自己的专利中提出了将集成电路和卡结合的概念,70年代由法国的公司推出了第一张智能卡(smartcard)。智能卡的名字是相对于磁卡而一言的,智能卡又称集成电路卡(integrate.lcircuitcard,即IC卡),它是一个带有微处理器和存储器等微型集成电路芯片的、具有标准规格的卡片,其大小和普通名片相仿的塑料卡片,内含一块1cm左右的硅芯片,具有存储信息和进行复杂运算的功能。智能卡芯片的基本结构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单元、数据存储单元、输入输出接口单元、逻辑控制单元等。中央处理器(CPU)单元:这部分只有CPU卡才有,具有CPU单元的卡片在严格意义上才算是真正的智能卡,主要用于复杂的数据处理,执行卡片中的嵌入式程序,完成某种特定的应用功能。如果按照处理能力划分,目前的规格有8位、16位和32位CPU应用在智能卡中。输入输出接口单元:是与外界发生联系的接口,所有外部的数据和卡内的数据都是通过这个接口来进行传递的。一般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目前还发展到兼有上述两种接口的双介面卡。

二、智能卡的应用现状

2.1市场规模现状

目前,智能卡已经广泛应用于银行、电信、交通、公共安全等社会各领域,并且发展十分迅速。智能卡市场销量也在不断增加,其主要原因为移动通信卡市场的增长,以及城市一卡通、社保卡、居住证等领域市场的快速发展。

2.2在金融业中的应用现状

目前,接触式智能卡主要用于银行业和与电脑相关的领域。一般情况下,需要存储大量数据的地方或者对安全性要求比较高的地方就会用到非接触式智能卡技术。智能卡在金融行业的最好运用就是信用卡,利用非接触式借贷卡或者信用卡,能让消费者在不能通过现金支付的地方进行交易,不仅能提高交易的速度,还能增加用户使用的便利性。

2.3应用结构现状

现在,我国智能卡应用的主要领域包括:身份识别领域、通信领域、金融领域、一卡通领域以及社保领域等,其中银行IC卡、城市一卡通、二代身份证、居住证、移动通信卡、社保卡等是最主要的应用方向。

2.4在通讯中的应用现状

据了解,现在全球使用智能卡来支付电话费的国家已经超过100个,因为使用智能卡来支付电话费不仅能为用户提供方便,还对电信运营商有好处。手机用户已经能够直接用手机来对各种增值服务进行支付,手机或者其他移动设备也都能够在POS机上进行支付。

三、智能卡的发展趋势

自金卡工程启动至今,中国智能卡事业发展已近20年。随着银行卡慢慢进行EMV迁移,即由磁条卡向智能IC卡过渡,公交卡、银行卡、电信卡、手机卡融合有望逐步实现。

一卡多用的现象将越来越广泛:这一现象主要体现在各种各样的一卡通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在未来时间里,智能卡一卡多用的技术将越来越成熟,以后人们的生活与消费就仅仅使用一张卡就能够完成全部的应用。

移动支付与IC卡技术相结合:当今信息时代的发展方向是信息交流与移动支付的结合,以后的方向则是手机移动支付,完成这一技术只需将IC卡技术与移动通讯技术结合起来,因此智能卡在移动支付领域的发展趋势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