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消耗的含义范文

时间:2023-12-29 17:54: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能源消耗的含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能源消耗的含义

篇1

关键词:生态逆差 出口贸易 内涵能源 投入产出分析

我国对外贸易的生态逆差问题概述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及日益加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国的能源需求及温室气体排放规模也呈快速增加趋势。2011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规模已经超过美国,从而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近年许多西方国家认为,中国正在消耗过多的世界能源资源来维持经济的持续增长,越来越多的国际碳减排压力、“中国能源”、“中国气候”等议论接踵而至。但是,我国大量能源消耗实质上是由于承接了国际产业转移,为发达国家大量生产和加工产品。关于我国能源消耗的测算大都是基于生产侧进行的,但作为“世界加工厂”的中国,却都是在为其他国家生产产品,即必须基于消费侧进行研究才更加符合我国能源消耗与贸易关系的现实状况。我国对外贸易虽然保持着长年顺差,但从能源消耗及对环境的污染角度来讲,却是生态逆差的,本文从我国出口贸易内涵能源的测算角度切入,借助数据证明我国因贸易所消耗的潜在能源规模,对我国能源消耗的国际转移进行评估。

目前,国内外针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内涵能源及内涵碳问题已经有一些相关研究成果。Christopher L.Weber等(2008)对1987~2005年中国出口产品的内涵CO2排放量进行了测算,认为中国产品出口导致的碳排放及其引起的气候变化效应对全球环境产生了影响;Fredrich KAHRL等(2008)通过构建中国能源使用和能源价格传递的结构模型,认为产品生产的上游环节是内涵能源的主要来源。国内的陈迎(2008)、齐晔(2008)、顾阿伦(2010)等都通过投入传出分析得出了中国对外贸易内涵能源净出口的结论,并给出了不同的规模评估;尹显萍等(2010)还从国家、部门和重点行业三个层次出发定量研究了中日商品贸易中的内涵能源问题;Shui和Harriss(2006)则针对中美贸易中的内涵能源进行了测度,提出如果美国将其进口自中国的产品换为自己生产,则国内碳排放将增长3%~6%,中国生产用于出口到美国的产品所排放的温室气体约占到排放总量的7%~14%。综合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目前关于贸易内涵能源的测度问题没有统一标准,很多研究存在诸多不足,如没有考虑加工贸易的影响,这会严重高估计算结果。鉴于此,本文在研究方法上也将做进一步的改进和修正。

研究方法选择和数据处理

(一)研究方法选择

虽然目前学术界不同的研究成果存在较多差异,但投入产出分析已经被证明是计算贸易内涵能源问题最为有效的方法,计算结果的不同主要来自学者在处理具体能源消耗系数及简化过程等方面。本文同样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法进行研究,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直接消耗系数。直接消耗系数公式为Aij=Xij /Xj(i,j=1,2,..,n),其中Aij指的是j部门单位产出所直接消耗的i部门产出量,即i部门对j部门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做出的贡献。所有的Aij构成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

完全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公式为B=(I-A)-1-I,其中矩阵B可由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计算得到,I为单位矩阵。完全消耗系数矩阵B由完全消耗系数Bij构成,指的是j部门单位产出对i部门产出的直接和间接消耗之和。

部门单位产出的完全能耗强度。部门单位产出的完全消耗强度公式为EB=EA(I-A)-1,这是基于直接能耗强度与完全消耗系数相乘计算出来的,指的是该部门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能源量的和。可以看出,完全能耗强度是计算产品内涵能源的关键因子,不同学者所计算结果之所以不同,一般都是因为选取了不同的完全能耗强度进行计算。如公式所示,EA指的是部门单位产出的直接能耗强度,是该部门一定时期内耗能总量Ei与总产值Xi的直接比值:EA=Ei /Xi。

出口贸易内涵能源的测算。一般来讲,一国出口贸易的内涵能源规模是将各部门的完全能耗强度与对应进口或出口额相乘即可得到。但是,这样做的一个巨大缺陷在于没有考虑加工贸易的影响,这对素有“世界加工厂”之称的中国来讲,将使计算结果严重高估。因为针对来料加工的产品,其作为进口产品进入到国内之后,并没有被消费,而是加工之后又重新作为出口产品流到国外。因此该部分产品在作为加工原料进入到国内时,其生产所消耗的能源不能计入出口贸易的内涵能源量。

限于各部门的加工贸易数据难以获得,本文引入进口系数M,对出口贸易中进口加工贸易产品的比重进行估算。利用系数M对原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进行修正,从而得到消除加工贸易影响的对外贸易内涵能源估值。具体修正方法如公式(1):

(1)

其中EXE'为剔除进口加工产品影响的出口贸易内涵能源。需要说明的是,对系数M,均假定一部门对其他所有部门的投入中进口加工产品的比例是不变的。这样的简化处理可使系数M为对角矩阵。

(二)数据搜集和处理

投入产出表数据。本文研究共用到3张投入产出表,分别为中国2002年、2005年和2007年投入产出表。需要说明的是,很多研究都是基于一张投入产出表进行的研究,这在反映较长时间跨度的部门间生产关系时难以保证较高的准确性。本文数据时间范围为12年(2000~2011年),基于时间就近原则对3张投入产出表进行充分合理地利用,即2000~2003年数据采用2002年表,2004~2006年数据采用2005年表,2007~2011年数据采用2007年表。在具体数据分类方面,由于投入产出表的部门分类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和联合国货物贸易数据库均有所不同,为兼顾数据可得性、确保各分类数据之间最大程度的衔接、保留主要能源消耗部门等,最终将42部门的投入产出表合并为22部门,能源消耗数据及贸易数据均按照22部门的分类进行统一整合。

部门能源消耗数据。由前文可知,各部门能源消耗数据是计算直接能耗强度EA的关键,进而才能得到贸易内涵能源测算所需的完全能耗强度EB。本文中关于我国各部门2000~2010年的能耗数据来自《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1年数据则是在《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所公布指标的基础上,对2010年数据进行修正后得出的。此外,所有数据都经过了PPI价格指数和单位GDP能耗指数的修正,消除了物价波动等因素的影响。

部门贸易数据。部门贸易数据来自联合国货物贸易数据库(UN Comtrade Database),分类标准采用SITC Rev.3(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第三版),并在此标准分类基础上将原63章的产品分类合并为与投入产出表对应的22部门。需要说明的是,经过计算,合并后的22部门贸易数据,除第22类“其他行业”外,其余21个部门的贸易数据总和可达到总数的95%以上,说明22部门分类能够有效反应我国对外贸易内涵能源的现实情况。

我国出口贸易内涵能源的测算结果

根据公式(1)可得,在考虑加工贸易的影响因素下,我国出口贸易内涵能源的测算结果见表1。由表1可得,剔除加工贸易影响后,我国出口贸易内涵能源增速有明显提升,2000年为2.47亿吨标准煤,2011年为13.58亿吨标准煤,增长了近5倍,年均增速达到25%左右。再将该数据与我国各年的能源消费总量进行对比可发现,在各国指责我国能源消费持续过快增长的背后,是我国出口贸易内涵能源规模在以更快的速度增长。2000年,我国全年能源消费总量中有大约17%的规模贡献给了出口产品的生产消耗,而这一数据在2011年已经达到了近40%的高水平,即现在我国全年能源消耗总量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是在为国外生产产品。

结论与政策含义

前文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出口贸易内涵能源规模增长极其迅速,2000年为2.47亿吨标准煤,2011年为13.58亿吨标准煤,增长了近5倍,年均增速达到25%左右。与全国各年的能源消费总量进行对比,我国出口贸易内涵能源总量占当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由2000年的17%,上升到2011年的39%。这些测算结果均显示,国内的能源消耗通过贸易而向外发生的转移量呈上涨趋势,对外贸易规模持续增加的背后,是以对外贸易生态逆差为代价的。作为当今能源贸易及环境领域的热点问题,中国对外贸易的内涵能源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相关研究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政策含义。

一方面,关于一国能源消耗的规模评价及责任归属问题,必须基于消费侧而非生产侧进行研究探讨。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正在越来越多的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在国外发达国家逐步向第三产业侧重发展的同时,我们却刚刚步入工业时代,能源消耗及环境污染正急剧加速且尚未达到顶峰,同时还要面临发达国家以碳减排责任为借口提出的种种苛刻要求。基于消费侧研究贸易内涵能源问题,从本质上指出了中国表面上是消耗了大量世界能源资源,但也支撑了其他国家大量消费品生产与供给的事实。在当今的世界生产分工格局下,中国的能源消耗本质上有很大一部分通过对外贸易向外发生了转移,也付出了巨大的环境污染代价。因此,发达国家在消费我们为其所生产的各种消费品的同时,还借口过度能源消耗和同等碳减排责任等一味地指责中国,严重有失公允,国际上所谓“中国能源”、“中国气候”等是对客观事实的严重扭曲。

另一方面,鉴于我国对外贸易内涵能源的规模依然在迅速增加,这也意味着要想减少对国内能源资源的过度消耗及环境污染,除长期逐步实施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战略外,中短期内必须以牺牲出口贸易规模的增长为代价,即必须在能源环境利益与经济贸易利益之间做出取舍。改革开放以来,伴随我国对外贸易规模的腾飞,相继而来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也让我们付出了沉重代价。由贸易带来的内涵能源问题已经引起了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年频出的“两高一资”产品限制出口的贸易政策,表明国家政策层面已经认识到,为保护国内资源和环境,必须牺牲短期内的经济贸易利益,未来通过逐步的贸易转型来实现经济和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迎,潘家华,谢来辉.中国外贸进出口商品中的内涵能源及其政策含义[J].经济研究,2008(7)

2.齐晔,李惠民,徐明.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隐含能估算[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

3.顾阿伦,何建坤,周玲玲,姚兰,刘滨.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内涵能源及转移排放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9)

4.尹显萍,霍达,唐黎.中日商品贸易中内涵能源的分析及其政策含义[J].世界经济研究,2010(7)

篇2

与现有研究文献相比,本文的创新与研究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钢铁工业产品和能源刚性需求的考虑。在现有文献中大多没有考虑到我国钢铁工业能源和产品需求刚性特征,这两个因素可以说对我国钢铁工业碳排放和制定减排策略尤为重要。(2)方法创新。本文采用钢铁工业的五大工序的能源消耗和产出数据,根据各种能源的碳排放因子,来计算各工序的碳排放数据,计算结果更为准确。(3)确立了钢铁工业碳排放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本文依据日本学者YoichiKaya提出的Kaya[16]恒等式将钢铁工业的碳排放量分解为各因素之和,确立了每一个影响因素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

模型和数据

1模型与数据

钢铁工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数据来源于二氧化碳信息分析中心和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其他数据均来源中国钢铁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以及国泰安数据库,样本区间为1981~2010年,采用的计量分析软件为Eviews7•0。根据前文的评述,结合日本学者YoichiKaya提出的Kaya恒等式和林伯强、刘希颖的研究将钢铁工业的碳排放分解为4个主要影响要素:CP(工业增加值碳强度)、EP(能源消耗强度)、GE(能源消耗经济效益强度)和PE(钢铁消耗量),以解释钢铁工业的经济活动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其中,CO代表钢铁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EC代表钢铁工业的能源消耗量,GP代表钢铁工业的增加值,PR代表钢铁消耗量,CP=CO/GP表示工业增加值碳强度,EP=EC/PR表示能源消耗强度,GE=GP/EC表示能源消耗经济效益强度(具体如表1所示)。本文针对我国工业化的特征,利用协整方法分析我国钢铁工业碳排放与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通过建立我国钢铁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与产业增加值强度(CP)、能源消耗强度(EP)、能源消耗经济效益强度(EP)和钢铁消耗量(PR)之间的协整方程来探究这4种因素与钢铁工业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CO=f(CP,EP,GE,PR)(2)其中,本文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计算做详细说明,二氧化碳排放量为生产钢铁产品过程中的直接排放量和间接排放量之和,在生产钢铁过程中燃料消耗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和工艺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称为直接排放。将因耗外购电力、外购焦炭、进口钢铁而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称为间接排放。其直接排放的计算方法与参数设定参照林伯强[8]和涂正革[17]的设定方法,燃煤、焦炭和天然气燃烧的碳排放分别等于其能源消费量、能源转化率和二氧化碳排放系数三者的乘积之和。

2模型求解

在时间序列的数据研究中,我们会经常遇到本身是非平稳的经济变量。但是,它们的线性组合确有可能是平稳序列。这种平稳的线性组合被称为协整方程,且可被解释为变量之间的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18]。对于多个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检验通常采用的是Johansen协整检验方法,它是一种以VAR模型为基础的检验回归系数方法。其P阶的VAR模型具体形式如下:Yt=A1Yt-1+A2Yt-2+……+ApYp-1+BXt+εt(4)其中,Yt是k维的非平稳的I(1)向量,Xt是d维的确定性的外生变量。(1)在进行协整检验之前,必须对每一个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只有在得出序列为平稳性序列之后,才能对其进行协整检验分析。本文在综合考虑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ADF(AugmentedDickey-Fuller)检验和PP(Phillips-Perron)检验两种检验方法。通过Eviews7•0得出所有变量均在5%的显著水平下达到二阶平稳(结果如表3所示),满足建立协整方程的必要条件。(2)本文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方法,依据Eviews7•0的检验结果,在5%的水平下,提取一个协整方程如下(括号内为标准差)如式(5)所示:根据式(5)可以看出,所有变量系数均符合其经济意义,且在5%的置信水平下通过t统计量检验,R2为0•997189说明模型的整体拟合度较高。另外,也可以看出在1981~2010年间,我国钢铁工业的碳排放量与工业增加值碳强度、能源消耗强度、能源消耗经济效益强度和钢铁消耗量有着稳定的均衡关系。并且从影响度的大小来看,对钢铁工业的碳排放影响最为显著的是工业增加值碳强度和能源消耗强度,其次为能源经济效益强度和钢铁消耗量。其中,工业增加值碳强度、能源消耗强度和钢铁消耗量每增加1个百分点分别会带动钢铁工业的碳排放同向变动0•686个百分点、0•251个百分点和0•173个百分点,而能源消耗经济效益强度增加1百分点会带动钢铁工业的碳排放反向变动0•242个百分点。可见,未来政策调整的重点应该在于降低钢铁工业增加值碳强度和提高能源消耗经济效益强度这两个影响指标。并且根据式(5)降低工业增加值碳强度能够为我国钢铁工业碳减排带来显著的效果。

钢铁工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

1钢铁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现状及原因

我国钢铁工业一直以来作为我国高能耗、高排放产业之一,其每年的能源消耗量约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5%,占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23%左右,如1981~2010年间其能源消费总量从6496万吨标煤增长到61982•12万吨标煤,增长了8•54倍多,年均能源消耗量为1900万吨左右。相应的随着能源消耗量的增长,钢铁工业的碳排放也在大幅度的增长。据本文计算显示,我国钢铁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从1981年的15915•2万吨增长到2010年的151856•19万吨,年均增长率为8•35%。对此,本文认为有以下几种原因:(1)近几年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特别是2003~2005年我国GDP增长率都在10%以上,高速的经济增长带动了我国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钢铁消耗量从2000年的14742•14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81270•31万吨,增长了4•51倍。由上文钢铁消耗量与碳排放的关系可知,钢铁消耗量的增加导致了碳排放的快速增长;(2)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后期和城市化进程中,对钢铁产品需求量也逐步的加大。由此同理可知,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碳排放量也将逐渐加大;(3)目前我国钢铁工业的生产方式还是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在钢铁工业中还没有大规模采用降低二氧化碳的技术。因此,在我国钢铁工业粗放型增长阶段中,碳排放必然也呈现快速的增长趋势。从不同发展阶段来看,1981~1994年我国钢铁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了0•86倍,年均增长率为4•92%;1995~2010年我国钢铁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了4•01倍,年均增长率为11•13%,比1981~1999年阶段年均增长率高6•21个百分点。可见,钢铁工业规模的扩大对钢铁工业碳排放增幅的贡献逐步增大。从不同工序来看,炼铁工序是钢铁生产中能耗最大的工序,其单位产品能耗约占整个钢铁过程的70%。2005年重点钢铁企业中炼铁工序单位产品的碳排放量为936•81千克/吨,分别是焦化工序和烧结工序的3•16倍和7•07倍。2009年随着对节能减排的重视,重点钢铁企业炼铁工序的单位产品碳排放量有所下降为830•78千克/吨,分别是焦化工序和烧结工序的3•52倍和7•39倍。但从不同工序来说,炼铁工序碳排放分别与焦化工序碳排放、烧结工序碳排放相比有所提高。

2工业增加值碳强度与碳排放

(1)按照1978年价格计算,我国钢铁工业增加值从1981年的91•07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3068•16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4•91%。根据涂正革[17]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因产业增加值的逐年扩大导致其碳排放量的增加称为碳排放的理论增长规模。1981~2010年我国钢铁工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率约为15%,相应地,钢铁工业碳排放的年均增长率理论上应该为10•29%。这也就是说,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按照目前我国钢铁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其碳排放量理论上年均增长速度为10•29%。(2)分阶段来看,1981~1994年我国钢铁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为13•9%,理论上带动二氧化碳年均增量为1517•58万吨;1995~2010年间我国钢铁工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率为15•72%,理论上带动我国钢铁工业二氧化碳排放年均增长量为1715•64万吨,比1981~1994年间的年均增长量多了198•06万吨。可见,钢铁工业增加值的扩大对其碳排放量增幅的贡献逐步增大。但是,根据我国钢铁工业的实际发展现状,目前我国钢铁工业的过剩产能将超过2亿吨,按照每吨钢材产能投资5000元计算,中国钢铁工业的投资浪费已达1万亿元之多,特别是近几年我国钢铁工业的吨钢利润只有同期国外企业的1/3~1/5[19]。因此,未来从降低我国钢铁工业增加值这一途径来降低其碳减排的空间和潜力不大。但是,若在维持我国钢铁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的前提下降低其碳排放量(如提高技术水平),仍有较大的潜力。

3能源消耗强度、能源消耗经济效益强度与减排能力

能源消耗强度和能源消耗经济效益强度利用的高低反映能源利用效率水平,能源消耗强度的降低和能源消耗经济效益强度的提升代表着我国钢铁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钢铁工业能源消耗强度和能源消耗经济效益强度分别从1981年的2•16吨标煤和140•19元下降和上升到2010年的0•76吨标煤和495•01元,下降了和上升了64•81%、253•1%。而钢铁工业能源消耗强度的下降和能源消耗经济效益强度的提升与我国钢铁工业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应用密不可分。因此,节能减排技术的提高是我国钢铁工业能源消耗强度下降和能源消耗经济效益强度提升的主要影响因素。我国钢铁工业能源消耗强度和能源消耗经济效益强度自1981~2010年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和提升,1981年分别为2•16吨标煤和140•19元,2010年分别下降和上升为0•76吨标煤和495•01元,年均下降率和上升率分别为3•1%和5•83%。根据式(5)理论上能源消耗强度和能源消耗经济效益强度的下降导致碳排放的年均下降率分别为0•53%和1•41%。分阶段分析,1981~1994年间,我国钢铁工业能源消耗强度和能源消耗经济效益强度年均下降率和上升率分别为4•26%和8•44%,而能源消耗强度下降和能源消耗经济效益强度上升导致碳排放的年均下降率分别为0•73%和2•04%。1995~2010年我国钢铁工业能源消耗强度和能源消耗经济效益强度年均下降率和上升率分别为2•15%和3•71%,从而导致钢铁工业碳排放年均下降率分别为0•37%和0•89%。而在我国钢铁工业碳排放下降的拉动因素中,节能减排技术拉动占居着重要因素,如:近几年来,我国钢铁工业采用的转炉负能炼钢技术可使吨钢产品节能23•6kg标煤,减少烟尘排放量10mg/m3;电炉优化供电技术可节约用电10~30千瓦时/吨,电炉炼钢生产效率提高5%左右。按照目前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能源消耗强度不可能无限的下降。根据涂正革的研究,我国目前的能源消耗强度仍然处于一个很高的水平。2006年中国单位GDP能耗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巴西的3倍,美国的4•5倍,日本的9倍,在全球30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排名中倒数第4。因此,提高技术水平降低能源消耗强度,作为我国钢铁工业实现低碳排放的主要途径,仍有较大的空间。

4钢材消耗量与减排空间

钢铁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经济规模迅猛扩大,带动着我国消费结构的升级和基础设施投资的加大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也是我国工业化发展的必经阶段,也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因此,这段时期对我国钢材产量的需求也呈现快速的增长态势,据有关资料统计,1981~2010年由于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所带动的钢材消耗量增长了26•07倍,并导致二氧化碳排放增长了33985•25万吨。分阶段来看,1981~1994年间我国钢材消耗量年均增长率为11•08%,带动碳排放的年均增长率为2•77%;1995~2010年我国钢材消耗量年均增长率为13•82%,带动碳排放年均增长率为3•46%。然而,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概况,吴文东[20]利用组合模型对我国钢材需求量的结果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我国钢材需求量在2020年将达到6•6亿吨左右,并在5~10年内将保持这一水平。何维达[21]也预测了我国钢铁工业未来3年的国内市场需求增长率分别为38•96%,40•82%和45•32%。这主要是因为国内需求的拉动、国内制造业和建筑业的迅速发展、机电产业以及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等等都为我国钢材需求量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因此,未来我国钢材消耗量也必将随之增长。可见,未来提高我国钢材生产的技术水平,降低钢材消耗强度,是当前我国钢铁工业碳减排的重要任务。

主要结论与政策含义

1主要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到几个基本结论:(1)我国国民经济已经进入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化、房地产等产业的快速发展,拉动钢材消耗迅猛增长,而随之的能源消耗需求也与日俱增,碳排放量迅猛增长,这是我国面临的巨大的挑战之一;(2)我国公布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减排目标,这一目标对钢铁企业乃至整个钢铁工业将产生巨大且深远的影响,这是我国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二。以此为背景,本文通过考察1981~2010年我国钢铁工业碳排放的趋势和特征,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方法研究了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工业增加值碳强度、能源消耗强度、能源消耗经济效益强度和钢铁消耗量4个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从影响度的大小来看,对钢铁工业的碳排放影响最为显著的是工业增加值碳强度和能源消耗强度,其次为能源经济效益强度和钢铁消耗量。其中,工业增加值碳强度、能源消耗强度和钢铁消耗量每增加1个百分点分别会带动钢铁工业的碳排放同向变动0•686个百分点、0•251个百分点和0•173个百分点,而能源消耗经济效益强度增加1百分点会带动钢铁工业的碳排放反向变动0•242个百分点。

2政策建议

(1)适度降低我国钢铁工业的增长速度,转变其增长方式,是我国钢铁工业碳减排的重大战略选择。根据前文的研究,可以说我国钢铁工业高速增长是碳排放量增长的最大影响因素。1981~2010年我国钢铁工业的增长规模为2977•09亿元,导致钢铁工业碳排放理论上增长37•28亿吨。平均而言,钢铁工业增加值每增长一个百分点,碳排放量增长25•58万吨。因此,在保证我国钢铁工业增加值增长的前提下,适度的缩小其发展规模,实现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向技术推动型方式的转变是降低其碳排放的首要战略选择。

(2)开发清洁能源技术,增加清洁能源的比例结构,是减少我国钢铁工业碳排放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钢铁工业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导致能源消耗碳强度一直居高不下是我国钢铁工业碳减排的主要障碍。1981~2010年我国钢铁工业的平均能源消耗强度为1•25,这也就是说我国钢铁工业能源消耗1吨标煤,释放出的二氧化碳为1•25吨。总体来看,我国钢铁能源消耗强度呈现下降趋势,但是相对于大量的碳排量来说能源消耗强度的下降所带动的碳排放下降量非常的微弱。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钢铁工业能源消耗强度的下降主要是依靠钢铁工业能源消耗结构调整的结果。

篇3

关键词:低碳经济;公共经济;政策;探析

在我国经济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一切从无到有的过程,然后在实践工作中总结出适合我国现代化发展的道路。在当前经济稳定发展的形势下,值得注意的是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例如全球的气候变暖问题、雾霾问题等。由英国率先提出的低碳概念,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因此,在现代化发展中,我国也积极地结合实际情况走低碳发展的路线,一方面能够继续保证经济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则加强对环境保护,这成为了人类文明进程中继工业文明后促进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成就。低碳经济主要是通过减少污染、降低能耗以及低排放实现经济发展,其核心理念是结合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清洁能源,调整当前的产业结构,使得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得到了重大突破。

一、低碳经济的基本含义

世界各国于2009年12月份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协商并达成《哥本哈根协议》以及一系列相关要求,目的在于促进全球经济的长远发展。低碳经济在此次大会中包含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具体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个方面,低碳经济属于一个相对性的概念,与高碳经济相比较,要求人们在生产与生活中,要注重资源节约以及尽可能地降低碳排放量,从而有效地避免出现高碳高排的情况,导致生态环境受到危害。第二个方面,对于新能源发展而言,低碳经济基本的要求就是在发展中减少对各种化石能源的消耗,同时又能够使经济获得良好发展的,其目的在于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能够与能源消耗“脱钩”,使得碳排放量和经济发展间达到“错位”的目的[1],同时也不会影响经济增长。第三个方面,由于人为的高碳消费导致碳的排放量出现上升的情况,从而破坏人们生存的环境。因此,低碳发展属于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后的“自救行为”,需要不断改变之前高碳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从而有效地在人们生活和生产中降低碳量排放,进而促进我国实现低碳发展的目标,同时也可以有效地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二、我国低碳经济在现阶段发展中的实际情况

(一)从发展阶段的角度分析第一,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而发展过程中,我国面临着发展经济和保护资源与环境的双重任务。处于发展中的国家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一般是贸易中较为低端的产业,其技术含量低、竞争力低、附加值低,但是能源消耗比较高,在高能耗以及高污染中换取发展的速度,是当前所不能避免的历程,同时也需要承担相应的代价。第二,我国当前正加快推进城市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升级消费结构、建设基础设施等,从而使得发展中所需要的各种能源也是与日俱增[2]。此外,人口激增问题和工业化进程中所带来的能源消耗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加,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汽车尾气造成的环境污染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以上三方面的原因是当前需要重点解决的。(二)从资源结构方面分析经过地质勘探已经得知,我国的煤炭资源储备量较大,石油、天然气等的资源储量相对较少,正是多煤而缺油少气这一现状下,我国在经济发展中对一次性的资源消耗方面主要是以煤为主,其所带来的大气污染问题是难以避免的。例如在工业方面、取暖方面所使用的燃料主要是煤炭、电资源等,从而造成了空气中二氧化碳以及二氧化硫等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在这一发展过程中,煤所带来的污染问题在短时间内是难以得到有效改变的。因此,在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中,需要加快调整煤消耗情况,从而有效地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量,这是资源结构问题而导致低碳发展在我国没有取得显著成效的原因之一。(三)从技术创新角度分析在当前的发展中,技术进步能够有效地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这也是解决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耗、环境问题的重要武器。因此,在低碳经济发展中,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二者的平衡度,需要依赖于各项技术的创新与应用。通过技术手段提升能源利用率、回收、利用甲烷、收集和存储二氧化碳、对工业中的废气进行二次利用、分解工业废水等[3]。然而现阶段,这些技术都比较落后,从而严重地制约了我国推行低碳发展的步伐,因此,技术创新也是制约当前低碳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四)公共政策的缺失虽然在节能减排方面,我国已经采取了许多的措施,同时也制定出低碳发展一系列的措施。但我国的低碳发展依然没有看到显著的效果,主要原因有三个:第一,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当前在协调经济和生态环境中出现了政策缺乏以及不严谨的情况,有的政策可操作性不强;第二,执行公共政策环境复杂,尤其是有些政策会损害地方政府、企业以及个人利益,这严重地影响了执行中的效率,甚至采取不主动与不积极的态度;第三,缺乏监督力度,通常是突击检查或者行政管制,而且没有做好事前管理工作,一般采用的是“事后监督”[4],从而导致了公共政策在执行中出现成效甚微的局面。

三、公共政策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策略

(一)通过健全法律体系的方式保证低碳发展由于我国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经济与环境的不平衡性问题,因此需要加强立法建立完整的法律体系,根据实际情况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从而能够在立法层面中有效地保证低碳经济发展的顺利实现。第一,可以参考发达国家普遍做法,如英国所颁布的《能源白皮书》以及《能源法》都值得借鉴;第二,分析我国各个产业的实际情况,对其中存在较大问题的地方,要通过加快完善法律法规的方式实现低碳发展的目标。目前,在煤炭运用中,通过《煤炭法》以及《可再生能源法》相关的规定,加强对企业以及个人高消耗的控制。第三,我国还需要加快颁行并实行《能源法》,更好地保证人们能够在生活、生产中自觉参照对应的要求而降低能源消耗[5]。此外,还需要随着实际情况不断修订完善法律体系,从而促进我国早日实现低碳发展的目标。(二)积极进行低碳技术创新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公共资金需要将重点放在低碳技术研究中,国家可以设立“碳基金”,用来支持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工作,通过设立这一专项基金能够使低碳技术研究工作能够得到较好的保障。此外,公共政策中还需要完善运行机制,积极地鼓励企业以及个人投入低碳技术的研究,待技术成熟之后,公共资金可以通过专项资金帮助其推广,使得社会发展能够有更好的低碳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国家需要加快推进低碳技术的产学研结合,从而加大低碳产品的开发力度。除此之外,还需要大力做好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从而使得创新主体的利益能够受到保护。(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低碳发展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搭配不合理,其中第一、二产业的比重较大,第三产业较小,因此在低碳发展中,国家需要提升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步遏制一些能源消耗较大产业的发展。通过加强对第三产业的规划,更好地调整产业结构,从而有效解决能源消耗过程中所产生环境污染的问题。例如,煤炭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占有主要地位,面对这一问题,还需要加快调整能源结构,一方面要积极地开发新能源,另一方面则需要加强治理工作,推进我国在经济发展中实现低碳发展的目标,同时也促进我国经济和环境能够和谐发展。(四)积极创新当前低碳税收的政策在低碳税收方面进行创新,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第一,通过优惠税收方案,提高社会中各个单位以及个人加快投入研究环保产品的动力。例如,企业中可以积极投入人力、财力,加强对低碳技术的研究工作,并对这些企业实施一定的税收优惠,如减免缴税利率、返还等。第二,处理增值税的问题,可以根据企业实际排放的碳量,而将企业划分为不同的级别,并给予他们不同程度的降低税率、退税、减免等方式,促进企业能够自觉地进行清洁、环保技术研究。第三,积极地推进当前的碳税改革,通过完善之前一直沿用的税种之外,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地增加一些新税种,从而能够细化环保、低碳以及节能的税种科目,更好地促进更多的企业投入到低碳发展中。

四、结语

总之,目前我国在低碳经济发展中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从而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倡导全社会广泛参与。低碳经济发展是一项长期工程,不仅需要技术投入和资金、人才的投入,还需要国家从战略层面对低碳经济发展做好保障。此外,企业需要积极响应,加强技术创新进而推进节能降耗取得新突破,个人也需要从生活中的小事、细节着手,把低碳经济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最终通过国家、企业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有效地推进低碳经济在我国的发展,从而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目标。

参考文献:

[1]余沛.河南物流行业碳排放总量分析与节能减排前景展望[J].物流技术,2013,(8):118-120.

[2]李洋,王迎,张立毅,等.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模型的物流业碳排放分析———以天津与全国对比为视角[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4,(5):27-32.

[3]张立国,李东.中国物流业能源消耗、碳排放与行业发展关系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5,(24):238-243.

[4]刘丙泉,程凯,马占新,等.城镇化对物流业碳排放变动影响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3):54-60.

篇4

关键词:碳排放;经济增长;贡献率;能源消耗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3-0027-02

一、引 言

新疆是全国资源富集的西部省份之一,减少碳排放,发展低碳经济对我国碳减排目标的实现以及本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张庆红(2010)研究了新疆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库兹涅茨关系,表明新疆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程度之间不符合典型的EKC 特征,工业“三废”的环境质量改善转折点尚未到来。因此,应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大治污力度,实现地区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1]赵霄伟,高志刚(2011)的研究结果显示:从协整分析来看,新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不仅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而且当期能源消费量受当期经济增长量和前一期能源消费量的影响,到目前为止,新疆依托资源、能源,以“高耗能、高污染”为特征、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模式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2]本文将用碳排放量代替劳动力投入量,构造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研究新疆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二、指标的选取与模型的设定

(一)指标的选取

1.新疆生产总值

本文以1978年为不变价的生产总值来表示新疆的经济发展状况。数据是在《新疆统计年鉴2010年》公布的按当年价统计的历年生产总值换算的,单位为万元,样本区间为1978—2009年。

2.碳排放量

本文中所指的碳排放为二氧化碳的排放。由于目前我国及各省份没有碳排放量的直接监测数据,而且关于碳排放量的计算学术界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本文将借鉴王礼刚(2010)的测算碳排放量的计算公式基于对能源消费的基础上来估计新疆地区的碳排放量。[3]

其中,C表示新疆总的碳排放量;ci表示第i种能源的碳排放量;i表示所消费能源的种类;ei表示对第i种能源的消费量;fi表示第i种能源的碳排放系数(根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的数据,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的碳排放系数分别为0.7476、0.5825、0.4435、0.0碳/万吨标准煤);λ表示碳完全燃烧转化为二氧化碳的系数为2. 67。

3.资本存量

本文采用Goldsmith在1951年开创的永续盘存法来估算新疆的资本存量,计算公式如下:

Kt = Kt-1(1-Rt) + It / PIFt

其中,Kt表示第t年的资本存量;Kt-1表示上一年的资本存量;Rt为资本折旧率,本文采用的是张军(2004)设定的折旧率9.6%;It为第t年的名义投资即固定资本形成总额;PIFt表示固定资本投资价格指数,这里用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指数来代替。

关于基期即1978年资本存量的取值,本文借用张军等(2004)采用的方法,把1978年的固定资形成总额除以10%最为基期资本存量。[4]

(二)模型的设定

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一般采用索洛的增长方程,它的基本原理是从生产函数出发,建立经济增长与各因素增长之间的数量关系,基本公式是:

Y = At LαKβ (α> 0,β> 0)

式中,At为随时间t变化的技术进步;α、β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出系数。本文为了研究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因此把变量L替换为碳排放量C。故本文采用的生产函数形式为:Y = AtCαKβ (α> 0,β> 0),此时α表示碳排放的边际产出系数,其他指标含义不变。

鉴于选取指标的经济意义、可对比性以及在计量分析中可能出现的异方差等因素,对各个变量分别取自然对数,根据以上的经济理论分析,设定计量模型如下:

lnGDP=C+a1lnC+a2lnK+ε

其中,lnGDP表示新疆生产总值的对数值;lnC、lnK分别表示新疆碳排放、资本的对数值;a1、a2分别表示经济增长对碳排放和资本的弹性系数;C为常数项;ε为随机误差项。

三、实证分析

采用Eviews6. 0软件对新疆的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及资本投入之间的关系进行最小二乘估计。为了消除序列相关对回归有效性的影响,本文采用广义差分法来消除自相关,消除自相关后的回归结果为:

lnGDP = -2.422614 +1.212871lnC + 0.490950lnK

(-2.187313) (19.74678) (4.459465)

DW = 1.287784,R2 = 0.995533。

从回归结果不难看出,各个变量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而且模型的模拟效果较好, R2 高达99%以上,DW 值接近2,说明已经不存在自相关。因此可以得到碳排放、资本的产出弹性系数分别为1.213、0.491,两者之和大于1,这说明现阶段新疆的经济增长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碳排放的产出弹性系数1.213,表明碳排放量每增长1%就会带动经济增长1.213个百分点,而资本投入每增加1%只会带动0.491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由碳排放带动的经济增长比重是资本拉动的近3倍,显示能源消耗对新疆经济的巨大拉动作用。

四、优化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新疆经济高速增长的必要支撑条件之一是能源消耗的巨幅增长,并且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能源需求仍将持续增长,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碳排放也会相应增加。因此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的任务主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措施实现。

(一)加快调整工业内部结构

随着新疆工业化进程加快,工业内部产业结构仍将处于相对较快的变动中。通过运用适当的宏观调控政策来引导和促进工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降低高耗能行业比重,提高低耗能行业比重,对于那些单位GDP碳排放量大,并且碳排放减少速度比较慢的工业行业,应该限制其发展,优化发展质量的努力方向。

(二) 引进先进技术,开展技术创新,加大科研投入

要发展低碳经济,减少碳排放,离不开高科技的支持。低碳经济的实质是提高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减少碳排放,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和要求是发展高新技术,利用先进的科技来解决碳排放增加的问题。

(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应该是加速发展第三产业,优化第二产业。对能源消耗较高的工业要积极调整其内部的行业结构,大力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代表的低能耗、低污染、技术密集型行业。同时,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此来降低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控制能源投入强度,从而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碳排放,走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张庆红.新疆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库兹涅茨关系验证及成因分析[J]. 区域研究,2010(2).

[2] 赵霄伟,高志刚.新疆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实证研究-基于协整分析和状态空间模型的估计[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2).

篇5

[关键词]建筑材料;节能保温

文章编号:2095-4085(2015)05-0026-02

1节能建筑材料的含义

新型节能环保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能有效减少能源的使用,具有无公害的特性,使用后无辐射、无污染、无放射性,对身体安全和生命安全不会产生负面影响,还能有效地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新型节能环保建筑材料还具有较强的保温作用,拥有较强的隔热性,能有效保证室内温度,减少空调和供暖的使用频率,能源消耗大大减少。新型节能保温及环保建筑材料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材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观念,应用到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2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

新型建筑材料的节能保温作用能够有效保证建筑室内的良好温度,减少人们对于空调和供暖的依赖,对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具有积极意义,能有效节约能源,保护人类环境。新型建筑材料的节能保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建筑墙体的内保温和外保温。

2.1内保温

建筑材料在墙体的内保温指的是在建筑施工阶段,给墙体内部制作并增加一个保温层,使得墙体内部具有较强的保温功能。内保温的施工和建设较为简单和灵活,施工的难度较低,且施工速度较快,能够在保证整体建筑施工的进度的基础上实现建筑的保温效果。通常建筑墙体的内保温会运用多种保温材料和保温形式的结合,如增强水泥的复合聚苯保温板和采用内强贴的复合聚苯保温板,以及采用粉刷石膏的聚苯保温浆料和采用添加抗裂砂浆配合网格布等形式。这些材料能够实现良好的保温效果,但也因此增加了墙体的厚度,使得用房面积相对变小。

2.2外保温

与内保温不同,墙体外保温是通过在墙体外部增设保温材料来实现建筑保温的目的。由于其在墙体外部施工,因此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且方便墙体进行二次装修,用房面积也不会因此受到影响。鉴于外保温的诸多优点,其在建筑当中得到广泛应用。

3新型建筑材料发展策略

3.1提升节能理念

新型建筑材料要想得到更广阔的发景,就应当实现人们环保节能理念的更新和提升。新型建筑材料不仅能够大大节约能源的使用和消耗,还能因其清洁无污染实现人体健康的有效保护,且能够为建筑房屋实现良好的保温效果。应当让人们充分意识到这些优势和好处,并在环保节能理念提升的基础上,使人们主动使用新型的建筑材料,并未其推广和发展提供巨大的推动力。

3.2制定材料标准

新型建筑材料要想得到市场的肯定,获得人们的认可,首先应当实现其标准的制定,保证市场中所有的新型建筑材料都能够符合相关标准,保证其能够实现节能环保和保温的作用。同时,在统一的标准之下,新型建筑材料的安全性才能得到有效保证,人们才会相信并使用它,并在体验到使用价值之后,主动进行传播和推广。

3.3加强市场推广

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更新,能够使新型建筑材料的功用得到发扬光大,其节能环保和保温的作用也将更加完善。只有保证其质量的不断优化和提升,才能保证其良好的市场反应和发展前途。在保证技术和质量的基础上,加大推广力度,使更多的人了解并将其运用到建筑建设当中,发展前景广阔。

篇6

关键词:工民建;节能技术;发展方向

Abstract: today's world faces the serious lack of energy situation, in order to solve the energy crisis, saving energy have been put on the agenda and energy-saving technology in various fields were widely used. With the recent decades building increases gradually, to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epic proportions of construction faces the serious problem of energy consumption. Therefore,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the new energy-saving technology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civil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rapid development in contempora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the new energy-saving technology of civil engineering. The paper expounds the meaning of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in civil, its significance,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of the building at home and abroad,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selection criteria of civil engineering, the energy saving of the civil contents and the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to our country civil future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Keywords: civil;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direction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前言

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能源的消耗量不断的增大,当前能源危机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而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在施工过程当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这使得原本形势严峻的能源供应更加的雪上加霜。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作为能耗大户,其在施工过程中的节能降耗日益为人们所关注。随着我国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以极快的速度在向前发展,每天都有大量的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工程开始投入建设。大量的建筑施工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建筑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促进了新的建筑材料的开发和应用。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当前我国的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建设的过程当中的能源消耗十分的巨大。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人均能源比重偏低,所以相对而言仍然是一个能源短缺的国家,但是工民建方面的能耗却是相同的气候条件下西方发达国家的2 倍到3 倍。高能耗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不利的作用,这就需要我们对工民建新型能源技术重新进行研究,充分、全面的挖掘工民建新能源技术的巨大潜力。

1 工民建节能技术的含义

为推动我国新型节能技术进步,提高新型能源的利用效率,促进我国节约能源和工业产业结构能够优化升级,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国家发改委颁布了《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于2006年)明确指出,节能技术就是指提高能源的利用开发的效益和效率、尽可能的降低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竭力遏制能源和资源的浪费的相关技术的泛滥。工民建节能技术是一门跨行业、跨学科、应用性、广泛性和综合性十分强的技术,它集成了我国的城乡规划、设备、建筑学及土木、机电、环境、材料、热能、信息、电子、生态等工民建工程学科的相关专业体系和知识,同时,又与技术经济、行为科学和社会学等人类社会学和人文学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工民建节能技术的基础是建筑节能科学,这就需要以不影响我们人类对于生活舒适程度的需求为大前提的情况下,包含建筑、采暖、施工、通风、空调、照明、建材、电器、能源、热工、检测、计算机应用、环境、管理等诸多领域和具有全方位综合一体性的技术。就当前而言,我国的工民建的节能技术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的集中表现,即建筑供热和制冷体系、建筑的外层维护结构的节能技术,还有就是建筑设备的节能技术和可以再生的能源在我国工民建节能技术中的广泛应用。

2 工民建节能的意义

随着全球范围内的能源危机,各个国家都开始在各个领域重视节能降耗工作,我国也不例外。国家对于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施工过程当中的节能降耗工作十分的重视,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和标准,大力鼓励建筑行业的节能降耗工作,这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领域的节能工作。当前世界经济正在高速发展当中,各个国家都在大力的发展经济,但是经济的发展同时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作为支撑,这使得世界范围内的不可再生资源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被消耗,这使得在全球范围内都面临着能源危机。各个国家都认识到这一点,开始在各个行业推行节能降耗的措施,建筑行业也不例外。建筑行业所涉及到的行业与部分十分的复杂,在建筑行业大力进行节能降耗能够有效的带动其它部门和领域的节能工作,同时,能够促进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开发,因此建筑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大力推广节能建筑,能够有效的促进建筑行业结构优化,带动相关的产业的发展,因此一定要做好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的节能降耗工作。

篇7

关键词:节能减排;低碳经济;低碳生活

Abstract: with China's rapid economic growth, improve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However, in the construction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but also paid a resource and the cost of environmental destruction, serious waste of natural resources, promote energy-saving emission reduction, is imminen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the energy-saving emission reduction low-carbon economy model, the concept of low-carbon life, to take energy-saving emission reduction, the development of low carbon economy the necessity, content, analysi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energy-saving measures to reduce emissions, low carbon life, called for the public to begin from me, to strengthen overall consciousness, the sense of crisis and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dvocate low carbon life, made its own contribution to the task of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n china.

Keywords: energy-saving emission reduction; low carbon economy; low carbon life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 节能减排的概念

节能减排(energy-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而言,节能减排是指节约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减少废弃物和环境有害物(包括三废和噪声等)排放;狭义而言,节能减排是指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有害物排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所称节约能源,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从能源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国家实施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战略。

2 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

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之后逐步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成为当前国际交往与合作的热点。

低碳经济,顾名思义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一种经济模式,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而其中的温室气体主要指的是大气中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阳光、热辐射后,再重新反射回地球,使地球变暖,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

低碳经济是以低消耗、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和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已成为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主要特征,成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主流模式。低碳化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的比重不断下降,即能源结构清洁化;二是单位产出需要的能源消耗不断下降,即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低碳化进程也是碳生产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低碳生活(low carbon living),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这股风潮逐渐在我国一些大城市兴起,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

3 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强台风、沙尘暴、高温干旱、极端降水……近年来,全球极端天气频频发作,危害越发严重。究其原因,其中最重要且人类负有不可推卸责任的是,碳基燃料消耗过大而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只是能源消耗问题的一个折射而已。中科院一项调查显示,我国是全世界自然资源浪费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59个接受调查的国家中排名第56位。另据统计,中国的能源使用效率仅为美国的26.9%,日本的11.5%。因此,推进节能减排,可谓迫在眉睫。

篇8

关键词:低碳经济;途径;潜力

如今各国为促进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对低碳经济越来越重视,并制定了相应的科学发展战略,保障经济稳定增长。中国同样要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改善目前经济发展现状,要创建具有中国特点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走低碳发展道路。

1 低碳经济含义及重要性

低碳经济是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其排放量、污染量较少,能耗程度较低,由低碳经济产生出一种适应社会发展的低碳生活方式。在目前情况下,对低碳经济进行推动,需要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速M行控制,做好低碳生活宣传,促使人们形成科学的碳消费观念,往低碳消费的倾向发展,降低化石能源的使用量,真正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如今国家面临较多环境问题,如气候变暖问题,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对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能够创建健康的社会环境,各种低碳技术与产品也不断研发出来。加大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推动力度能够促使低碳生活理念深入人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环境压力。低碳经济具有经济环保的特点,可促使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进行有效结合,同时兼顾环境效益的发展。

2 中国经济低碳发展途径与潜力

为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国在多方面做出了贡献,如对人口数量进行调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退耕还林等,并取得相应效果。为促使低碳经济顺利发展,要对其发展途径与潜力进行科学分析,下面对其进行具体介绍。

2.1 对能源结构进行整合

在化石能源种类中,含碳数量较多的要属于煤能源,天然气所拥有的碳含量则占到煤能源的百分之六十,油与煤能源相比则较少。同时还有一些无碳能源,如核能、水能、风能等能源,此类能源具有环保性能,并且可进行循环利用。对低碳与无碳能源进行发展,能够促使能源呈现多样化供应特点,减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性,科学控制碳排放量,不仅可在较大程度上提高能源使用安全性,还对环境具有保护作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对能源结构进行整合虽能够控制碳排放量,但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潜力限制,受到资源数量与市场因素的影响较大,随着社会发展对能源需求也逐渐增多,能源总量增速与能源结构调整方法若无法满足相应需求,则仍需加大化石能源的消耗量,这种状况在发展中国家较常出现。能源结构整合方面还受到功能、成本因素影响,交通行业主要使用石油或天然气能源,煤炭能源则不能发挥较大作用,目前经济技术条件较差,对风能、太阳能等进行开发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花费的成本较大,化石能源在经济效益方面则占有一定优势。我国能源结构中化石能源较多,且煤能源占较大比例,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国家的能源消费格局。

2.2 整合产业结构

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若产业结构存在差别,那么碳排放量也易出现较大差别。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农作物对土地、光等因素的依赖程度较高,动物也同样如此,如煤能源等只是为提高劳动效率而存在,对其消耗较少,服务行业作为第三产业,会因办公需要使用一些设备,需对能源进行消耗,但也不会消耗较多能源数量,对能源消耗较多的为工业、建筑业等行业。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时要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如在发展中国家,工业会在较长时间内占据主要地位,要在工业化发展完善后才可对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服务业。在发展中国家,工业会按照一定经济规律进行发展,相应能耗会不断提高,由于经济、技术等条件限制,通过发展服务行业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具有较低的可能性。

2.3 提高能源利用率

如今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工业方面能源利用强度减弱,电力、化工、钢铁等行业在单位能源消耗水平上比国际标准多百分之四十,钢、水泥等单位综合能耗则分别多百分之二十一与百分之四十五,建筑行业单位面积采暖能耗则为发达国家的三倍左右,矿产资源回收率为百分之三十,比世界标准水平较低,这些情况表明中国能源在使用方面存在浪费现象,但也说明在能源效率的提高方面具有较大潜力。中国要坚持节能发展原则,实施能源节约战略,制定相应的能源节约措施,对相关政策进行强化,减少能源强度,要重点在工业、交通业、建筑业等行业实施节能措施,这三个行业对能源消耗数量较大,需要对其能源使用数量进行合理控制,将节能技术进行全面利用。

2.4 合理利用森林碳汇

二氧化碳可被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进行吸收,从而有利于改善环境。相关部门要对土地进行合理利用,对林业进行发展,在生物碳库中对温室气体进行科学处理。森林覆盖率若增加百分之一,则最多可在大气中对7.1亿吨碳进行吸收,中国森林碳汇具有较大的潜力空间,但中国碳排放量也较多,森林碳汇难以对其进行全面处理,对此,中国可采用科学方法对森林资源进行管理,开展植树造林活动,该活动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自然条件因素的限制,要投入较多的资金与人力进行支持,但总体森林覆盖率并没有大幅度提高,中国地形也影响造林活动的开展,如沙漠等,森林碳汇具有较大的潜力,同时在造林方面也存在较多困难,需要对其进行辩证看待。

2.5 改变消费观念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奢侈消费是一种常见社会现象,心理因素在其中占有较大作用,中国文化中带有攀比色彩,一些人持有奢华消费观念,在消费时常常不能进行理性思考,进行盲目消费,对大部分人的生活需求进行忽视,不利于社会发展,需要对奢侈现象进行制止。要对消费者的行为进行规范,强化理性消费意识,并采取相应的经济方法进行制约,为消费者制定预算约束,促使消费者进行理性消费,避免出现浪费现象。中国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结合自身发展状况,强化基础设施,优化消费方式及产品生产环节,创建符合国情的经济发展与消费模式。对奢侈浪费问题进行科学处理,是促进社会平稳发展的必然选择。

2.6 加强国际合作

要对国际合作进行强化,各国应共同面对环境问题,要对国家力量进行充分利用,不断研发能源技术,并对能源技术进行推广与传播。在技术研发方面,发展中国家由于自身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研发能力较弱,但在发展中对能源有着较高的需求,并且排放量也在不断增长,面对这种情况,为改善全球环境问题,发达国家要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必要资金与技术支持,以便缓解全球能源压力,但在实际发展状况中,技术支持状况并不乐观,应制定相应的制度为技术支持活动提供制度保障,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 结语

如今能源面临紧张局面,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低碳经济是中国进行有效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发展低碳经济时,要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前提,创建符合国家发展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要对中国的碳排放情况进行充分调查,并对相关结果进行科学分析,使低碳经济发展活动能够有效开展。中国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对相关能源技术进行研发,明确低碳经济发展的潜力,优化产业结构,吸取低碳经济发展成功经验,促进低碳经济的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景思江,张露.中国经济低碳发展转型的现实考量和发展方向[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5,(3):10-12,28.

篇9

(一)绿色及绿色饭店的界定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绿色食品、绿色社区等名词,绿色一直和环保、健康密不可分。而在本文研究范围中,绿色是指人类生存的环境必须受到良好的、有效的保护,从而达到生态环境保护标准,是无污染的标志。人类生存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保护环境的含义是广义的,包括保护自然环境及其资源,还包括保护社会环境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如今,人们通常把与环境保护、防止污染相关的事物冠之于绿色称号。绿色饭店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就与说法此相关,但并不完全局限于此。

绿色饭店是一种比喻性的说法,是指能为社会提供舒适、安全、有益于健康的产品,并且在整个经营过程中,以一种对社会、对环境负责的态度,坚持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饭店。它是在“全球绿色浪潮”的推动下,环保意识逐渐融入到现代饭店的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结果。国际上把绿色饭店称为“生态效益饭店”或“环境友好饭店”,意为充分发挥资源的经济效益。在整个经营过程中,以一种对社会环境负责的态度,为社会提供舒适、安全、有利于人体健康的产品。《陆诤岚绿色饭店》一书中说到,绿色饭店指“能为社会提供舒适、安全、有利于人体健康的产品,并且在整个经营过程中,以一种对社会、对环境负责的态度,坚持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饭店”。陆诤岚的观点中强调了绿色饭店的“社会性”和“可持续性”两个重要特征,这两点从根本上对能源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能源管理的概念和内涵

今天在环境保护的研究中发现了许多的环境问题与能源的使用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而且饭店的能耗水平相当高,所以能源管理成为绿色饭店的重要内容。

能源管理只不过是指理智地利用资源,根本就不是剥夺人们使用能源,而是杜绝能源的大量浪费。能源管理是采用现代科学管理手段,运用先进成熟的能源管理技术与经验,对能源使用实施全方位、多功能的管理。而这就决定了其目标是在满足客人需要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能源的使用,而且要尽可能使用便宜的能源,换句话讲就是要尽量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高效节能。

我们经常听说的降低成本、开源节流,其中一个主要内容就恰恰是节能。节能是能源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节能是指在不增加其他资源的投入而满足需要或达到目的的条件下,采取技术性、经济性、环境性、社会性的措施,充分发挥并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以保证企业在继续发展企业规模、提高企业产品质量的情况下,尽量的减少对能源需求的不断的提高。

(三)加强能源管理是打造绿色饭店的核心内容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各国政府都在指定保护环境的行动策划。绿色饭店理念的传人,使各国开始制定饭店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相关部门对于环境保护的政策方针使饭店业的环境质量和服务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同时政策标准中充分体现了节能、环保的要求,节能环保成为现代化饭店的绿色标志。能源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无论是个人的生活还是一个企业,都会受到能源使用费用的高低和能源的总量、结构等的影响。能源作为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人类对它的需求与日俱增。我国能源总量丰富,但人口众多,能源入均量稀少,而且由于人口基数大的问题,人均能源占有量低的情况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很难得到改变。因此能源管理便成为保护生态资源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饭店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首要任务。加强饭店的能源管理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性、综合性、技术性的工作。

1.长期性。饭店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呈现持续向好的方面发展的趋势。这一点从根本上决定了能源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有一个长效的机制。在这种前提下,就必须对饭店的各项措施进行全面的、不断的改进。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打造绿色饭店的工作起步时间不长,各项可供参考的标准还不够完善,各个饭店的耗能情况大有不同。所以,目前只能用统计的方法,饭店因地制宜的建立符合自行发展的指标,通过目标的阶段性,从而长期的、不断的实现自我提高。

2.综合性。一个饭店工作的展开涉及到的是人的生活方方面面,人的吃穿住行都需要能源作为基础支撑。这样一来,饭店必然出现耗能量大、耗能点多的情况,因此,能源管理对于饭店来说是一个综合的、系统的工程,能原管理的涉及面广。要多方面考虑,不仅要达到细节上的节能,还要力争整体上减少能耗。

3.技术性。要加强饭店的能源管理少不了对饭店进行节能改造,推广先进的节能技术一般都能够获得一定的节能效果。而采取节能措施时要将节能效果和投资同时考虑,如果使用过分的投资来达到不明显的效果,饭店就无法从中获得经济效益,这并不是经营者能源管理、减少能耗的初衷。再者,节能改造技术也要兼顾到环保。能够减少能耗、有利于环保并且不耗费资本的改造是最理想的节能途径,因此加强能原管理是个技术性的工程。

二、在打造绿色饭店中能源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我国能源管理的现状

1.我国能源的现状分析。我国能源现状所存在的问题症结在于,我们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而我国众多人口对能源的需求量却不断增高。

近年来,我国第二产业一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0%左右,而能源消费却占总消费量70%。它不仅反映了我国产业结构、工业结构不够合理,技术装备水平比较落后,而且也表明了我国工业领域能效偏低的事实。从宏观上看,我国能源经济效率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主要耗能产品单耗是中观层面的能源经济效率指标。通过比较,我国工业领域主要用能行业能耗水平明显偏高,比国外平均先进水平高出1.4倍,有的产品耗能水平甚至是世界先进国家的18倍。

2.我国能源体制的现状分析。我国目前的能源管理体制是近几年改革后形成的。从1998年以来我国能源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和效果来分析,可以认为我国能源的宏观管理不是强化而是弱化了,能源的基础地位被动摇了。我国能源管理被弱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决策者把能源工业等同于其他的加工工业或制造业,没有认识到能源在国家发展中的基础作用。虽然近几年我国分别进行了煤炭、石油、电力产业的管理体制改革,但这些改革是缺乏能源产业管理体制整体设计的,因而是分散的、表面的、局部的和零碎的。目前我国的能源管理体制改革还停留在低层次的微观的国有企业改革的层面上,还没有触及到宏观的高层次的能源管理体制问题的要害。

(二)我国饭店能源管理的现状及不足

饭店是一个耗能大户,按照理论标准,饭店的能耗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应该在6%-8%范围。饭店的各项经营成本和水电等能源的控制,历来是酒店节能的重中之重。能耗占用的大比例直接影响到酒店的经营效益。但由于我国绿色饭店刚刚起步,很多饭店对节能采取的措施只是宣传教育等方式,并没有制定较完整、健全的标准措施和建立严格的内部考核制度。饭店的管理人员对能源管理重视不够,又缺乏科学合理的能源管理技术和方法。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大多数饭店都存在着能耗量大,能源短缺的情况。饭店能源管理的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层对能源管理与饭店发展的关系没有足够充分的认识。能源管理的加强与绿色饭店的打造息息相关。能源管理是一项很具体、较繁琐但又是很必要的一项基础工作,既要确保饭店的正常需要,又要在较经济的情况下运行,是有必要提到高度的认识上来的。从饭店本身而言,节约能源,将直接带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目前我国很多饭店的管理人员对能源管理的认识还停留在节能的被迫性阶段。一方面,长期以来,许多饭店高层管理部门的工作重心一直处于饭店的前台部门,关注营业收入的增长,而对于后台部门,尤其是能源工程费用的控制问题不够重视;另一方面,由于节能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全面系统的工作,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不是简单的靠宣传教育等方式达到节约能源、控制内部成本的目的。当我们只看到表面,而不从根本上去考虑和重视能源问题的时候,节能的成效必然受到巨大影响,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做得不错了,而事实上能源利用率低、能源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依旧存在,节能实际上无从谈起。

2.缺乏系统的培训及严格的内部能源管理考核制度,导致部门及员工态度消极。在绿色浪潮推动饭店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许多饭店对宾客实行绿色消费与绿色宣传,许多饭店在客房内放入这样的卡片:“如果您不需要更换床单,请您把本卡放到您的枕头上,谢谢”。饭店以此来培养宾客的绿色意识和消费精神。但是,饭店的员工缺乏节能意识,很多员工认为这么到一个饭店,浪费一点东西算什么,况且饭店又不是自己的,何必那么在意细节。节能措施的贯彻实行,会让很多人感到束手束脚,很不习惯,随手不管灯,厕所水长流的现象习以为常,而在行动上表现得也很消极。事实上,饭店的培训种类繁多,从新员工入店培训,到消防知识培训,到部门的服务技能培训,到接待外宾的外语培训等等,但偏偏往往缺乏能源管理培训包括设备正确使用和维护培训。而从考核制度方面来看,我们常常会听到某个部门管理得不错,销售额因此增加了多少,或者是那个服务员优秀,出勤率高、服务态度一流、很受客户喜欢。但问题就出在这里,我们看到,无论是对管理人员还是一般员工都缺乏在能源管理方面的系统考核。而这种情况下直接导致的是能源意识的淡薄,从管理层到员工没有人想过要对能源的损耗负什么责任,这就造成了能源消耗过程中的“人人使用,无人负责”现象。

3饭店在能源管理方面缺乏科学合理的能源管理技术和方法。饭店的能源管理涉及到饭店的方方面面,技术含量高,对管理水平的要求也高。概括的说,饭店的能源管理涉及到供配电系统、给排水系统、供热系统、制冷系统、中央空调系统等多个系统。依靠能耗运作的饭店设备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安装隐蔽,技术先进,且直接构成饭店的产品。可见,饭店的能源管理涉及到饭店的各个部门,而不仅仅是工程部的工作。我们知道,由于饭店部门分工性质的不同,一般的饭店都是由工程部来负责饭店的设备管理和维修,工程部真正在使用过程中却很少涉及,这在无形中造成了使用和维护的责任分离;而能源消耗的成本通常是财务部在统计,数据掌握在财务部,这又再次造成了消耗和付费的责任分离。另外,很多饭店能源管理的方式单一,尤其是缺乏现代科学管理手段、先进成熟的能源管理技术与经验来对能源使用实施全方位、多功能的管理,当然这是有原因的。首先,从大环境来看,饭店节能工作起步较晚,经验积累少。其次,由于目前饭店发展的现状,其工程技术力量比较薄弱,一定程度地制约着节能工作的实施和开展。另外,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各种节能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今天的先进转眼就成了明天的落后,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选择、采用其中最适合饭店节能需要的新技术、新方法,也是饭店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三、突出能源管理来打造绿色饭店的基本策略

饭店是一个为社会提供休憩、娱乐的公共场所,因此饭店必须营造一个环境舒适、光线柔和、休息处安静的人工环境。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现代星级饭店不断增加,各个饭店对于打造舒适环境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这意味着其能源消耗也相对增高。饭店已进入微利时代,开展节能的意义尤其重要,对饭店实行能源管理,可促进饭店开展节能的实际行动,节能降耗不仅能使饭店获得可观的经济利益,更可为缓解国家的能源紧张现状产生现实的教育意义。因此无论是从社会的环境资源,还是饭店经营成本的控制,或是满足宾客要求的角度考虑,对饭店采取科学合理的能源管理,在满足宾客要求的基础上做到节约成本、节省能耗、提高饭店经济效益是打造绿色饭店走饭店可持续发展之路的经营之道。而我国很多饭店在加强能源管理方面的工作还很不够,节能减耗都没有明显的效果。对突出能源管理来打造我国绿色饭店我认为因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加强饭店高层管理部门的能源管理意识

饭店能源管理薄弱之处在于饭店高层管理人员对能源管理的认识不够,从而未能制定完整的节能制度。饭店高层管理部门的节能意识强弱,是饭店节能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所在,只有饭店高层管理部门的节能意识提高了,饭店的节能工作才能获得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的充分支持。所以,饭店管理人员要进行节能工作的宣传教育,让每一位宾客、每一为员工都高度重视节能工作。还要抓紧饭店日常的节能减耗,对“跑、冒、滴、漏”等现象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从小事抓起,从日常抓起。

(二)建立节能组织机构,确立节能的目标方案

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是高效率地开展饭店节能的组织保证。这就好比一个国家要实施某项措施,需要有一个系统的组织管理体系一样。因为只有完整的组织机构和明确的节能目标才能使饭店的能源管理落实以行动,组织管理和目标管理的有机结合往往在这里得以体现,落实到具体上。饭店节能组织机构应由一位高层领导具体负责,由各部门指定一位领导共同参与构成,保证节能工作能够协调顺利地开展。首先,要由饭店内部技术人员或借用外部技术力量对饭店能源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再细化开来讲,就包括饭店的用电情况、用水情况、供热系统以及空调制冷系统的运行效率等各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根据调查的结果经过分析总结饭店的节能管理中真正存在的节能空间和节能潜力,最后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意见。调查研究是节能工作的重要前提,因此,该阶段要提供尽可能详细的信息资料。其次,是根据调查研究所取得的信息资料以初步确定饭店节能管理的目标方案,形成一定的材料,然后尽可能听取各部门的意见。最后,再根据各方的合理意见对目标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并颁布实施。

(三)做好能源消耗的统计分析工作

能源消耗统计在推动饭店企业自身能耗的持续改进方面可发挥巨大作用,是建立一个专业化的能源管理方案的一个基本步骤。能源消耗统计的目的是分析和估计收集的数据以决定整个饭店的能源使用状况和主要的能耗点。饭店可以在对能耗情况进行评估统计后,结合本饭店实际情况,发现自身在能耗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并通过对该薄弱环节影响因素的分析,找出原因,从而制订出更具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实施更加有效的能耗控制和管理。通常,能源消耗统计工作主要分两个步骤实行:一是从纵向上收集历史能耗数据、成本、设备运行状况、住房率、上座率,横向上比较相类似的饭店的数据、设备技术数据、气候、环境状况等,然后从纵向横向两个方面做一个较为完整、系统的统汁分析;二是要真正发现饭店的能耗是在哪里被消耗的,而哪里又浪费的最严重;找出所有的高能耗、大功率设备,并通过专业的能源平衡测试来发现和查找问题。在这一点上,饭店可以考虑配备专门人员负责各项抄表数据记录。三在此基础上,定期对各项基础数据进行统计,并结合经营数据前后比较分析,建立起动态的能耗指标体系,与上期或历史同期进行比较分析,寻找规律,实现问题早发现、早解决,为节能工作提供依据。

(四)积极采用先进技术

提高管理人员对饭店能源管理的重视,确立能源管理目标和完善能源消耗统计工作固然能给饭店带来一定的节能效益,但这些措施并不能代替新技术的引进所起的作用。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饭店能源管理必须添加新技术元素来科学有效的节能。饭店是用能大户,拥有多种用能设备,而今市场,某一类相同功能的设备的耗能量都大不相同,因此在选择新设备时。要把能源消耗作为一个重要因素来考虑,尽可能的采用先进的节能设备,同时还要对设备的使用寿命进行科学的评估。此外,应采用先进的能源控制系统,来弥补人工控制能源所不能及的缺点和漏洞,更加精确的控制饭店的能源消耗系统。最后,对于饭店内部不能达到节能要求的设备和设施要进行经济的技术改造,逐步改变能耗大的设备和系统的能耗量,以达到饭店能源管理的节能目的。

(五)建立完整审核制度,提高员工的节能意识,改变传统的服务方式

在饭店高层管理人员对饭店能源管理高度重视的前提下,饭店管理人员应健全能源的文件化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审核制度,使节能工作长期、全面、深入地开展下去。节能涉及到饭店的每一位员工,没有广大员工的热情参与,节能就成了一句空话。只有全体员工都提高节能意识,主动做好节能工作的先锋带头作用,才能搞好节能工作。所以,节能工作是全员性的,这里的全员性不仅是指每一位员工要做好日常工作中的节能工作,做到节约能源的使用者,还包括饭店员工在不同岗位上要做好能源的管理工作。因此,必须让每一位员工明确节能的重要意义。

能源管理工作的认识增强对员工的服务方式会有一定的影响,在遵守节能的原则下饭店的员工将改变传统的服务方式,采用绿色营销和绿色服务对宾客进行绿色宣传,用更经济的、效率更高的方式来提供服务,提高服务的标准和质量。同时,用自身行动引导宾客也加入到节能的工作中来,使节能工作更全面、更广泛、更有效的进行。

绿色饭店管理是很多有长远眼光的饭店经营管理者所优先选择的发展方向,而选择绿色饭店这一大方向的背后需要考虑很多问题。能源管理作为绿色饭店管理的核心内容和基本衡量指标,在打造绿色饭店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因此,在实际管理中研究饭店能源管理问题有着重要和积极的意义,它的必要性、现实性在绿色饭店内涵中具体体现在其发展的各个方面。立足绿色饭店,抓好能源管理,是现代饭店管理的科学理念和实际要求。

参考文献

[1]陆诤岗《绿色饭店》,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罗伯特・E・舆尔伯文雾,乔治・R・康黎德.饭店业的能源管理[M]旅游教育出版社出版,1991.

[3]蔡静加强饭店能源管理努力提高经济效益[]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

[4]宣能啸.我国能源的现状及利用分析[N].经济日报,2004-09-28

[5]潘伟尔.从国际比较看加强我国能源管理问题[ $N]煤炭工业经济运行中心.

[6]王捷二,朱玲.论通过改变能源结构提高酒店业经济效益[ ]企业技术开发,2004(11).

[7]周均悦.试论饭店的节能途径[ $N]能源工程,2000

[8]汤铁龙,论饭店的节能管理[]源工程,1999.

[9]陆诤岚.饭店节能与创建绿色饭店[J]能源工程,2000

[10]韩群冬,绿色饭店的理念及其生态化控制过程[ $N]自然生态保护,21202.

(作者单位:新疆石河子大学政法学院 832000)

花卉园艺

吊兰的栽培

篇10

1.1低碳制造理论的含义及其技术内涵

本质上,低碳制造是以对各种资源最大化的利用与能源最小化消耗综合考虑为前提的一种现代制造模式;它是将实现低碳生产,并确保机械生产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统一作为目的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整个生产的过程中,每个生产环节,特别是资源利用、物流运输、生产制造以及机械生产的各个阶段,都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尽可能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及强化节能减排。低碳机械制造技术是在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上发展而来的。同时,它又将节能、降耗以及环保观念有机结合起来。低碳机械制造技术的出现,对于整个机械制造行业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起到了改进和优化机械制造的作用。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低碳制造技术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其本身的内涵也越来越丰富。目前,低碳制造技术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1清洁能源技术的应用

目前,清洁能源的利用技术主要包括太阳能技术、沼气能技术、风能技术、水能技术、生物质技术以及潮汐发电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利用,不仅减少了以石油、煤炭为主的传统能源的消耗,而且也大大降低了污染的排放量,保护了生态环境。

1.1.2低碳制造设计技术

低碳制造设计技术是以具体生产流程、模型的设计以及方法作为着眼点的,它包含了多个领域。目前,低碳制造设计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低碳制造的设计原则与方法,低碳制造设计的评价基础与流程、低碳制造设计的标准、低碳制造设计的优化模型以及低碳制造设计的数据库等。

1.1.3低碳制造技术

对于发展低碳生产战略而言,低碳制造技术是其关键所在。究其原因,主要是低碳制造技术是针对实际机械生产过程的。目前,低碳制造主要包括的工艺主要有制造工艺低碳化、制造过程中的低碳技术以及车间低碳技术优化等。具体而言,低碳制造技术主要表现为对废弃物的处理和循环利用,其大致由污水、废气以及报废产品等处理技术组成。

1.1.4碳汇技术

所谓“碳汇技术”是指通过碳捕捉技术将大气层中的有关产业所生产的二氧化碳分离出来,并借助相关碳储存手段将其封存到与大气相隔绝的地方的一种技术。目前,我国的碳捕捉技术相对而言较为成熟,但碳储存技术还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碳汇技术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煤炭的捕获技术和煤炭的掩埋技术。

1.2低碳机械制造体系

低碳机械加工制造可以被看成是从系统资源和生产过程中释放浓度较低的二氧化碳的过程。目前,在生产制造、资源利用、物流运输以及产品使用或报废等领域,低碳制造均有涉及。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通过采取有效方法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并在物流运输、生产制造等环节中强化节能减排,以此来达到最终目标———低碳。低碳制造的综合评估标准指标有三个,即资源的利用率、能源的消耗和碳排放量。低碳制造技术的内容较为丰富,其评价模型主要由低碳设计技术、低碳设计的方法与原则、低碳评价数据库以及低碳技术的评价方案共同构成。低碳制造的体系结构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容构成,即产品低碳设计、生产过程低碳化和低碳能源与原材料的开发。其中,低碳产品设计由轻量化设计、模块化设计和生态化设计这三个方面构成,低碳生产过程由加工设备、加工工艺和生产管理这三个方面构成,而低碳资源与原材料开发则由原材料和能源这两个方面构成。

2低碳制造理论

在机械造行业中的技术应用一般情况下,机械产品设计是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并使产品的功能、性能及质量得以保证来作为设计目标的。但是,随着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资源节约意识的不断提高,对机械产品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因此,对机械产品进行设计时,还必须尽可能地符合“低碳”的标准。加之,对于降低能源消耗而言,机械产品设计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故而,分析和探讨低碳制造理论中的产品低碳设计,对于降低能源消耗与提高能源利用率和找出环境影响因素与保护生态环境方面而言,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而要想充分发挥低碳机械制造技术应用的作用,就必须将其不断应用到实践中去。同时,只有在实践中,低碳制造技术才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以此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加强节能减排,从而减少对能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进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下面,本文主要对产品低碳设计中的三个方面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具体的分析:

2.1轻量化设计

轻量化设计是一种将产品的重量、成本、性能以及配套设备等要素综合考虑的优化设计方法。目前,轻量化设计已被广泛应用到机械、船舶、火车、军事及汽车等领域,尤其是在机械产品的设计中应用最为广泛。究其原因,主要是轻量化设计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其优势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能够减少原材料和产品加工、安装、运输、调试以及产品运行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从而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二是,能够降低能源资源与原材料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碳排放量和产品在运行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物排放量,从而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三是,能够降低噪声,从而极大地减少了噪声污染。同时,在对产品进行轻量化设计时,应注意保证机械产品使用的可靠性和性能。例如,德国汽车厂商奥迪公司于2007年推出的新一代奥迪TT跑车就很好地体现了轻量化设计的优点。在生产这款跑车时,该公司充分应用了新工艺与技术,将钢材的强度与轻质铝合金材料的优点很好地结合起来,从而使得这两种材料的优势均得以充分发挥出来。这不仅大大减轻了车体的重量,而且也提高了公司的经济效益。同时,这还大大减少了跑车在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尾气排放量,并有助于能源的节省,带来了较好的环境效益。

2.2模块化设计

机械产品的模块化设计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机械产品设计方法。先根据功能的不同,我们可以将整个模块化设计系统分为若干个不同的模块。然后再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和机械产品设计的需要,通过对不同模块进行优化组合或整合而获得不同品种或规格的机械产品。目前,随着“低碳时代”的到来,机械产品的模块化设计已被广泛应用到机械、军事、电子、航空及航天等领域。之所以要对机械产品各功能单元进行模块划分,其主要原因是因机械产品存在大量的非功能性单元而造成机械资源、能源的大量浪费和产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不便。这不仅对机械的运行和维护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且也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之,当前很难用一个固定的标准来对机械制造产品中的非功能单位进行衡量。因此,必须对机械产品中的每个功能性单元进行模块化划分,并以评估划分后模块的方式来实现降低能源消耗与资源消耗的目的,从而最终达到在保证设备功能性能和可靠性的基础上实现能源、资源节约的最大化。此外,要想使低碳生产技术得以更新和发展,还必须对企业应用低碳制造技术后的成效进行检查和验收。例如:德国Index公司所开发的复合型生产加工机械设备,通过将不同的模块进行优化组合,完成了钻削、车削、磨削、滚齿、激光热处理以及铣削等多种工序,从而使得复杂零件的全部加工得以实现。由此可知,采用模块化系列产品设计方案,能够实现一机代替多机,大大减少了生产过程中机床的数量,从而大大减少了生产的成本和能源、资源的消耗,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这也完成了完整的低碳生产流程,实现了低碳化,取得了较好的环境效益。

2.3生态化的设计

生态化设计是指在保证机械产品使用功能性能和可靠性的基础上,最大化地减少能源、资源消耗或浪费以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的一种优化设计方式。目前,生态化设计所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基本上涉及了所有的行业和产业,如机械、交通、能源、化工、资源、电子以及建筑等行业。在机械产品设计过程中,在对材料进行选择时应对以下两点内容进行考虑:一是,优先选择可再生、可循环利用以及可生物降解且以节约能源、资源和绿色环保为前提的材料,以此来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二是,尽可能地避免选用污染多、有毒、有害、有辐射特性以及能耗高的材料,以此来保护生态环境。一般情况下,机械制造在生产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以及废渣等污染物。这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而且还严重危害到操作者的身体健康。因此,机械制造企业应尽可能地将生态设计应用到产品设计中去,并选用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能源利用率与生产效率高以及科技含量高的新工艺和新技术。加之,废品回收对于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故而,在对机械产品进行设计时,还必须充分考虑产品报废后的回收与再利用问题,以此来实现能源、资源的可重复利用,从而最终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