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体系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12-29 17:54: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市场体系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断路器 动作时间特性 石墨触头 试验方法
SF6断路器由于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在电力系统中日益得到广泛运用。上海各变电站的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断路器均采用SF6断路器,尤其是220kV以上的SF6断路器,越来越多地采用了带有石墨触头的西门子SF6断路器。由于石墨有更高的燃点,所以这种结构可以大大减小触头的烧蚀,增加断路器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从而最大程度上提高了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其具体型号有3AQ1EE、3AQ1EG等。
但是,由于西门子断路器其触头带有石墨镀层并且及控制回路设计独特,故传统的断路器试验方法不能如实反映断路器的真实动作时间特性和同期性,在试验仪器的选用上与常规断路器也有很大的不同,下面介绍西门子SF6断路器的结构特点并对现场交接试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
1 断路器的动作时间特性
高压断路器的电气和机械性能应该满足电力系统的各种运行状况,以及检修和维护的要求。断路器是由运动部件来开、合电路的,而电网的运行经验表明,机械故障约占高压断路器设备故障的70%~80%。所以对断路器设备进行现场试验时,尤其应重视机械特性试验。
分、合闸时间及同期性是SF6断路器机械特性的重要参数,而且断路器的时间特性的测量也是鉴定断路器调整安装或检修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分、合闸时间直接影响到断路器的关合和开断性能。断路器只有在保证适当的分、合闸时间,才能充分发挥其开断电流的能力。如果分闸时间过长,则会使燃弧时间增加,特别是在切除断路故障时,燃孤时间长可能会使触头烧损,甚至发生爆炸。分、合闸时间严重不同期,将造成线路或变压器非全相接入或切断,出现危害绝缘的过电压。因此,按照《电力设备交接和预防性试验规程》,所有断路器在交接试验、必要时试验、大修后的试验中,都要求测量时间参数。
1.1 合闸时间
是指合闸接触器接通合闸电源起,至断路器动、静触头刚刚接触时止的这段时间,实际上是包括合闸接触器动作时间在内的一段时间。
1.2 分闸时间
是指在分闸线圈接通分闸电源起,至动、静触头刚刚分离时止所需的这段时间。它是断路器本身固有的,不包括其他的动作时间,但在实际运行中还要延长一段灭弧时间。
1.3 分、合闸同期性
分、合闸同期性主要是指三相之间的不同期性,对多断口断路器还应测量同相各断口间的不同期性。分、合闸同期性应按高压断路器设备的实际运行操作方式测量。对确因弧触头或保护环接触不一而造成的同期性误差,经鉴别后可不计入。
2 西门子SF6断路器的主要特点
(1)在灭弧方式上采用定开距。定开距有助于开断电流的提高。
(2)喷嘴和燃弧环采用石墨。石墨喷嘴即使开断短路电流20次后,其表面亦没有烧毛,这是因为石墨直接从固态升华气化。
(3)开断时双向运动。开断时间短,可达到60Hz时的二周波。一般断路器开断时,活塞和气缸仅一方运动,而西门子公司的SF6断路器不但气缸运动,而且活塞朝气缸反向运动,这就加快了预压气,缩短了开断时间。
下面,我们以3AQ型西门子SF6断路器为例,通过对其分闸全过程的分析来揭示其灭弧室和石墨触头独特的结构特点。
如图1所示,压气缸直接与动触头相连,在分闸时与动触头一起运动,压气活塞固定不动,压缩气缸内的SF6气体、引弧环也起到一个阀的作用,可使电弧离开喷嘴。上、下方导电管由铜管做成,内部空心石墨结构,外表面镀银,端部即为喇叭形石墨喷嘴。当吹气时,气流将在上、下导电管端部石墨喷嘴上燃烧的电弧吹向导电管内壁,气流的出口在导电管内壁的上下另一端,因此电弧的弧根在导电管内壁作相反方向移动,电弧被越欢越细,越吹越长,直至电弧电流过零时熄灭。其最大的特点是增大了开距,灭弧室定开距问隙达70mm,由于行程加长,从而能够降低灭弧室的充气压力。
3 现场测试实例
目前多数厂家生产的断路器测试仪时间测试方法基本上采用的是电压法或电流法,检测输入信号的电压变化或者电流变化,从而测出断路器的固有分闸、合闸时间。对于普通金属触头断路器来说,这两种方法测试结果是一致的;但是,如果用来测试石墨触头断路器,则可能不能正确得到时间参数。下面就一个现场实际情况来说明。
3.1 常规试验方法
上海某220kV变电站1号主变开关交接试验
被试断路器参数:
产品型号:3AQ1EG 额定电压:252kV
额定电流:4000A 制造厂名:西门子
试验仪器设备:TM1600断路器分析系统
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从测试数据可以看出,合闸同期超过了厂家3ms的标准,而开关的合闸时间,分闸时间和分闸同期均合格。开始怀疑是开关问题,经过反复测试仍发现合闸同期不合格,对该变电站的其他多台220kV西门子开关的时间特性测试,也发现了合闸或分闸同期超标的现象。
3.2 动态时间测试方法
联系西门子厂家后得知,石墨触头断路器的触头结构于普通断路器的触头结构不同。用普通断路器测试仪测石墨触头的机械特性,得不到正确结果。随后,我们选用了上海保珈玛电器设备有限公司的SA100断路器动作分析仪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表2:
相间合闸同期符合出厂试验标准。对该变电站内的其他西门子断路器应用SA100重新测试后,分、合闸时间与同期性均符合标准。
4 实例分析
通过对西门子SF6 开关的结构特点以及测试仪器原理的比较分析,发现了造成断路器不同期超标的原因 ,既有西门子SF6断路器独特的结构因素,又有测试仪器原理上的差别。
4.1 结构上的原因
西门子开关用石墨及铜的复合材料做成喷口(其他断路器采用绝缘喷口),石墨喷嘴同时又是弧触头。石墨喷嘴端部虽有小圆弧,如图2所示,但没有一个明显的滑动斜面。不像变开距灭弧室在合闸过程中,在弧触头接触前,有金属喷嘴先插人上灭弧室,然后是上弧触头插人下弧触头中,最后才是上静触头紧紧压住下静触头,由于这一系列相互力的作用,保证了触头快速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所以弹跳很少,弹跳时间较短。西门子灭弧室上下静触头也即孤触头端部呈等直径平面,滑动触头为空心结构,沿静触头外壁高速滑动时,合闸力的振动较大,如果制造或装配过程中存在偏心,可能造成较大的弹跳。
当断路器在刚分、刚合时,电弧主要通过石墨触头熄灭,以达到保护动、静触头的金属部分。在合闸或分闸过程中,金属导流桥和石墨触头的接触电阻值不是恒定的。因此,由于石墨特性,是否正确测出动触头完全通过石墨弧触头部分的时间是造成测量误差的原因之一。
4.2 试验仪器的原因
不同的测试仪由于对合闸过程中合闸位置的定义方式不问,以及对弹跳时间长短的定义不同,很多仪器采用滤波方式记录合闸过程,有的弹跳被认为是杂波干扰而滤掉。例如220kV断路器的石墨镀层约22mm,低压测试时为不良导体,故在分合闸过程中,由石墨镀层后的金属触头部分接触或断开来判断合闸或分闸状态。而石墨镀层在分合闸过程中占用的时间不能正确测量出来,但在实际运行电压下,该石墨镀层为良导体,其接触或断开点才是真正的刚分刚合点。并且静触头为瓣形触指加引弧环的结构,动触头分合闸过程中因无静触头触指和中间触头导向会偏离中心线一很小角度,一般都要碰撞到引弧环,碰撞时产生的压力又可能使石墨镀层在低电压下导通。普通测试仪器测量该型断路器的分合闸时间不准,造成误判断。因此,需要有针对西门子的石墨喷口结构断路器而特别设计的专用石墨触头断路器测试仪。
4.2.1 TM1600断路器特性测试仪
瑞典保加玛TM1600型断路器特性测试仪有一个合闸常开接点和一个分闸常开接点,分别控制断路器的合闸和分闸。测量通道的测量模式分接点通断、电阻通断和电压测量三种。发出开始测量合闸时间指令后,CLOSE常开接点闭合使合闸线圈励磁,仪器开始以此时为0时间起点记录一次回路的通断情况,在测试结束后打印出结果,给出合闸时间和波形。分闸时间的测量同以上过程。
但是,这种结构的电路只能测试通断两种状态,对石墨触头的动态过程无法记录,因为在断路器动作过程中静触头和动触头的接触电阻是变化的。且对于装配不是很好的断路器来说,三相触头的石墨部分不是同时接触上的,所以,TM1600断路器特性测试仪只能测通断的原理,是无法准确测试石墨触头断路器的同期的。
4.2.2 SA100断路器动作分析仪
SA100断路器动作分析仪功能及特点为:每相独立控制断路器操作回路;每相具有4个测试断路器主触点时间及带合闸电阻时间的通道,并能测试带合闸电阻开关的值;每相具有1个行程测试通道,测试触点动作总行程及合、分速度;每相具有2个20A纯直流源,测试西门子石墨触点断路器动作时间;能够自动生成测试报告并创建断路器测试管理数据库。
SA100的测试原理以合闸为例简述如下:将SA100的电流通道与断路器的断口构成回路,电压采样分析通道并联断口两端,合闸中静触头的石墨镀层接触时由于石墨镀层不导电,电流通道是断开的,电压通道采样到的电压为电流通道空载时的电源电压约10V;其后动静触头的金属部分接触,电流通道产生恒定10A的直流电流,电压通道采样到的电压为电流的主回路接触电阻(100μΩ)压降(10mV)。SA100内分析元件据此电压突变(设定采样电压为10mV)判断触头金属部分接触,再按石墨镀层的长度与额定合闸速度算出合闸中石墨镀层所需时间。从触头金属接触的合闸时间中减去,所得即为实际合闸时间。其动态时间测试曲线如图3所示。
测试过程全部由仪器分析软件自动完成。SA100石墨触头断路器测试仪测量的参数反映的是断路器断口的电阻的变化,精度较高,它如实地反映了石墨触头的动作过程。仪器根据断口的电压变化,自动判别金属接触点,从而计算出合、分时间点。
4.3 注意事项
(1)尽管SA100断路器动作分析仪内部实现了模块化、微机化,现场操作比较方便。但其抗干扰性、抗感应电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现场使用容易出故障。由于其接线采取的是屏蔽线接法,在接线时,先接屏蔽线,再接芯线;拆线时,先拆芯线,再拆屏蔽线,这样可以降低感应电压的强度。有条件的也可以把断路器两端同时接地再进行接线,该测试仪采集的是电压信号,允许测试时两端同时接地,保证试验仪器安全。
(2)在一般220kV及以上变电站环境中,具有很强的电磁干扰,会对测试带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对于这些干扰,仪器生产厂家在设计测试仪时做了充分考虑,在硬件和软件上都采取了必要的抗干扰措施,并在说明书中有详细的注意事项说明和接线说明,我们现场试验人员也必须严格按照仪器使用说明接线,以保证仪器的测试精度。
5 结语
西门子SF6断路器由于其特殊的石墨触头,不能使用普通断路器测试仪来测试时间参数,必须使用专用的石墨触头断路器测试仪来进行。本文介绍了西门子SF6断路器的结构特点并对测量动作时间特性的试验方法进行了探讨,对于SA100断路器动作分析仪的使用方法也进行了介绍。对测试仪器的了解的同时也是为试验数据的可靠性、准确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以后完成断路器调试工作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天翔,王寅仲.电气试验.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篇2
关键词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主板市场二板市场三板市场
1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内涵
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是指针对质量、规模、风险程度不同的企业,为满足多样化市场主体的资本要求而建立起来的分层次的市场体系,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主板市场,即证券交易所市场,是指在有组织交易所进行集中竞价交易的市场,主要是为大型、成熟企业的融资和转让提供服务;②二板市场,又称为创业板市场,指与主板市场相对应,在主板之外专为处于幼稚阶段中后期和产业化阶段初期的中小企业及高科技企业提供资金融通的股票市场,此市场还可解决这些企业的资产价值(包括知识产权)评价,风险分散和创业投资的股权交易问题;③三板市场(场外市场),包括柜台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主要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处于初创阶段中后期和幼稚阶段初期的中小企业在筹集资本性资金方面的问题,以及这些企业的资产价值(包括知识产权)评价、风险分散和风险投资的股权交易问题。
2国外资本市场体系的结构特点
2.1美国资本市场体系的结构特点
美国资本市场体系规模最大,体系最复杂也最合理,主要包括三个层次:①主板市场。美国证券市场的主板市场是以纽约证券交易所为核心的全国性证券交易市场,该市场对上市公司的要求比较高,主要表现为交易国家级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债券,在该交易所上市的企业一般是知名度高的大企业,公司的成熟性好,有良好的业绩记录和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公司又较长的历史存续性和较好的回报。从投资者的角度看,该市场的投资人一般都是风险规避或风险中立者;②以纳斯达克(NASDAQ)为核心的二板市场。纳斯达克市场对上市公司的要求与纽约证券交易所截然不同,它主要注重公司的成长性和长期盈利性,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普遍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风险、高回报、规模小的特征。纳斯达克虽然历史较短,但发展速度很快,按交易额排列,它已成为仅次于纽约证交所的全球第二大交易市场,而上市数量、成交量、市场表现、流动性比率等方面已经超过了纽约证交所;③遍布各地区的全国性和区域性市场及场外交易市场。美国证券交易所也是全国性的交易所,但该交易所上市的企业较纽约证交所略逊一筹,该交易所挂牌交易的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可以转到纽约交易所上市。遍布全国各地的区域性证券交易所有11家,主要分布于全国各大工商业和金融中心城市,他们成为区域性企业的上市交易场所,可谓是美国的三板市场(OTC市场)。
2.2日本和英国资本市场体系的结构特点
日本的交易所也是分为三个层次:全国易中心、地区性证券交易中心和场外交易市场。①主板市场。东京证券交易所是日本证券市场的主板市场,具有全国中心市场的性质,在此上市的都是著名的大公司;②二板市场。大阪、名古屋等其他7家交易所构成地区性证券交易中心,主要交易那些尚不具备条件到东京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证券,这7家地区性市场构成日本的二板市场。③场外交易市场。包括店头证券市场和店头股票市场,在此交易的公司规模不大但很有发展前途,其中店头市场的债券交易市场占了日本证券交易的绝大部分。
英国资本市场体系的结构特点:①主板市场。伦敦证券交易所是英国全国性的集中市场,它有着200多年的历史,是吸收欧洲资金的主要渠道;②全国性的二板市场AIM(AlternativeInvestmentMarket)。与美国不同,英国的二板市场AIM是由伦敦交易所主办,是伦敦证交所的一部分,属于正式的市场。其运行相对独立,是为英国及海外初创的、高成长性公司提供的一个全国性市场;③全国性的三板市场OFEX(Off-Exchange)。它是由伦敦证券交易所承担做市商职能的JPJenkins公司创办的,属于非正式市场。主要是为中小型高成长企业进行股权融资服务的市场。
3中国资本市场体系的结构特点
和国外资本市场体系对比,中国资本市场体系的显著特点是市场结构不完善。中国资本市场是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逐步发展起来的,发展思路上还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主要有:重间接融资,轻直接融资;重银行融资,轻证券市场融投资;在资本市场上“重股市,轻债市,重国债,轻企债”。这种发展思路严重导致了整个社会资金分配运用的结构畸形和低效率,严重影响到市场风险的有效分散和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
具体来说表现为:①主板市场,包括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沪深证券交易所在组织体系、上市标准、交易方式和监管结构方面几乎都完全一致,主要为成熟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提供上市服务。②二板市场(创业板市场)。2004年6月24日,为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服务的创业板市场刚刚推出,它附属于深交所之下,基本上延续了主板的规则:除能接受流通盘在5000万股以下的中小企业上市这点不同以外,其他上市的条件和运行规则几乎与主板一样,所以上市的“门槛”还是很高的;③三板市场(场外交易市场)。包括“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和地方产权交易市场。总的说来,中国的场外市场主要由各个政府部门主办,市场定位不明确,分布不合理,缺乏统一规则且结构层次单一,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3推进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3.1有利于满足资本市场上资金供求双方的多层次化的要求
从资金供给方来说,由于风险偏好的不同,投资者也是具有不同层次的。风险爱好者愿意投资于高风险高回报的股票;风险中立者会选择购买风险程度适中,预期报酬也非最高的股票;风险规避者则可能去购买国债。但是,中国仅有单一层次的主板市场,该市场对公司上市和交易的风险标准是统一的,从制度上无法为不同风险偏好者提供足够多种类的投资品种和交易场所。
从资金需求方来说,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规模的、不同风险状况的企业对股权融资的需求不尽相同。对于大规模、稳健型、成熟性强的公司,由于其发展历史相对较长、业绩稳定、经营稳健,可能吸引大批投资者来购买它的股票;但对于中小企业,特别是处于创业阶段的中小型科技企业,由于其规模小、产品不够成熟、风险性大,通过主板市场进行融资是不现实的。但受诸多因素影响,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出现了高度集中化的倾向,交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排斥一部分融资者而向具有优势的融资者倾斜。特别是在为国企服务的主导思想下,市场必定只会为大企业服务而将众多的中小企业排斥在外。目前还在建设中的二板市场虽然增加了交易层次,但其附属于交易所的性质决定了其满足融资需求的能力是有限的,从而造成了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困难。
3.2有利于提供优化准入机制和退市机制,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
从非证券资本市场到证券资本市场,从场外市场到创业板市场、主板市场,入市标准逐步严格,企业素质也呈阶梯式上升,这实际上提供了一个市场筛选机制。一方面,在下一级市场上挂牌交易的企业经过培育,将会有优秀企业脱颖而出,从而进入上一级市场交易;另一方面,对于长期经营不善,已不符合某一层次挂牌标准的企业,则通过退出机制,退出到下一级市场交易。这样形成一种优胜劣汰机制,既有利于保证挂牌公司的质量与其所在市场层次相对应,又能促进上市公司努力改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3.3有利于防范和化解我国的金融风险
直接融资有利于分散融资风险,能有效地避免风险向金融系统集中,从而降低金融系统性风险。从国外经验看,在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中,一旦经济实体发生严重问题,就会导致大量银行坏账,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往往将经济拖入长期不振的境地。当前,中国的融资结构仍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比例还较低。资料显示,我国股市融资占总融资额的比重已由2001年的7.5%降至2003年上半年的1.6%。与此同时,银行贷款所占比例却由75.4%一路上升至89.5%。因此,多层次的资本市场通过改善上市公司质量、满足多元化的投资需求,吸引资金进入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额度,从而降低金融风险。而且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规模的扩大,直接融资比重的提高,会逐步形成风险程度存在明显差异的子市场,风险承担主体呈现多元化,有利于实现金融市场的稳定,分散和化解金融风险。
4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战略构想
4.1建立以深沪交易所为核心的主板市场
将现有的沪深两市定位于中国证券市场的“精品市场”,由于该市场发展历史较长,成熟度也较好,可以结合二板、三板市场输送来的优质公司进入和现有不良公司的退出(可以退市,也可以转向二板、三板进行交易),逐渐建立起我国的证券精品市场。该市场主要面向规模大、业绩佳的成熟知名大企业,其公司来源应主要来自二、三板市场,满足特定情况的条件下,比如公司资产负债比率、公司规模、盈利指标、成长性达到一定要求,也可以在主板市场上进行增发进行再融资,但未达到这些指标的公司,不能通过主板市场再融资,特别是不能通过股权再融资的方式“圈钱”,这样才能充分保证主板市场公司的质量,降低该市场的风险。
4.2建立以中小科技创业企业为核心的二板市场
目前国际上的创业板市场主要有三种典型的模式:①一所二板平行模式,即在现有证券交易所中设立一个二板,作为主板的补充,与主板一起运作,二者拥有共同的组织管理系统和交易系统,甚至相同的监管标准,不同的只是上市标准的高低,两者不存在主、二板转换关系。②一所二板升级式,即在现有证券交易所内设立一个独立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交易市场,上市标准低,上市公司除须有健全的会计制度及会计、法律、券商顾问和经纪人保荐外,并无其它限制性标准,主板和二板之间是一种从低级到高级的提升关系。③独立模式,即二板市场本身是一个独立的证券交易系统,拥有独立的组织管理系统,报价交易系统和监管体系,上市门槛低,能最大限度地为新兴高科技企业提供上市条件。
4.3发展场外交易市场,有重点有选择地推进区域易市场的建设
我国三板市场体系的建立应采取“条块结合”的模式,既有集中统一的场外交易市场,又有区域性的股权、产权交易市场。具体思路如下:第一,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发展场外交易市场。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中国发展场外交易市场,实现地区性联网运行,集中报价、分散成交、统一核算,从目前看是可行的。第二,在加快发展场外交易市场的同时,应积极规范地区性股权交易中心。我国先后在武汉、淄博、天津、沈阳等十几个城市形成了将企业股权公开挂牌交易的地方性股权交易市场,但这些市场绝大多数由地方政府正式或非正式批准成立的,容易受到地方行政力量的控制和切割,给金融监管增加难度。中央政府应将近年各地自发的地方性股权交易规范化、合法化,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融资渠道。第三,为了解决高新技术企业的产权交易和转让问题,应积极稳妥地发展地方产权交易市场。从我国国情出发,地方性科技产权交易市场应该兼顾高技术、新技术和中度适应技术等企业的普遍需要,成为普遍适用的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在条件成熟的地方甚至可以建设成特殊柜台市场,从而为形成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结构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郑学军.中国股市的结构与变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篇3
关键词:农村商品市场;市场体系;农业社会化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7217(2006)03―0122―03
湖南农村市场体系总体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市场数量不断增加,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农村消费晶市场由1985年的1665个发展到2005年的2798个,增长了1.68倍。年成交额由1979年的1.02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542亿元,增长了531倍,[1]但是,与湖南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相比尚存不足,因此,加强湖南农村商品市场体系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湖南农村商品市场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制约农村市场体系建设
由于历史原因,湖南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的市场化步伐进展缓慢,特别是粮食和棉花,至今还没有完成流通体制的改革,或是价格波动频繁,或是国有企业亏损严重。新一轮的改革虽然正在进行,但是要真正建立市场化的流通体制,还有待时日。目前,湖南粮食(以水稻为主)商品率约为50%。只有包括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在内的所有农产晶流通,都完全按照市场机制运行,湖南农村商品市场体系的建设才真正算是基本完成。由此看来,湖南大宗农产品的商品率(特别是粮油)在流通体制改革完成后还将获得提高。
(二)缺乏统一规划,布局不尽合理
由于缺乏国家级的机构来统一规划并投资建设市场体系,湖南农村商品市场的总量仍感不足,分布也不尽合理。目前,湖南行政区划中属于农村的镇的数量1073,全省农村商品交易市场2451个,平均每个乡镇的市场数2.3个。[1]在市场选点上局限于行政区划,未能充分考虑商品流通的流向、流量和市场辐射范围等问题,最终出现“有场无市”。而一些经济不够发达的农产品产地,由于缺乏资金建设市场,又存在“有市无场”的情况。
(三)注重形式硬件,忽视内容软件
在市场建设中,注重形式,忽视内容,注重硬件,忽视软件的现象比较普遍。农村市场交易手段落后,尤其缺乏贮藏保鲜设施、农产品质量检测设施。市场长期停留在出租铺位的简单物业管理层次上,统一结算、信息传递、价格形成、运输、保管、包装、加工、配送等各种辅助很薄弱。农产品批发市场中,99%以上还是传统的现货对手交易,多数地方注重批发市场场地的建设,忽视流通服务、市场主体的培育以及市场规则等建设。
(四)农民进入初级市场,合约化、组织化程度低
目前,农民在生产前签订购销合同(订单)的不多,多是先生产产品,再寻找收购者。销售行为分散,有组织的农民很少。20多年来,农民不仅缺乏可以依托的商业组织,自我服务组织的发育也受到阻碍。在农民组织起来进入市场的问题上,由于种种限制,始终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各地各种农产晶协会,多偏重于农产品生产,真正组织农民进入市场、实现农产晶销售的组织屈指可数。到2005午进人流通领域的专业合作组织仅140多个,每个合作组织的销售收人才2.3万元,总计不过几百万元,实在是微不足道。[1]
(五)市场法规建设滞后,交易行为不规范
由于缺乏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健全的商品质量检测制度和必要的检测设备、手段,农村市场中假冒伪劣商品危害程度远高于城市。无论是农产品、工业晶还是生产资料,不合格率高,假冒伪劣问题较为严重,销售渠道混乱,严重危害农民的生产和生活。一些地方出现欺行霸市、行政管理乱收费的现象,加重交易双方负担。[2]
二、加快湖南农村商品市场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统一认识,高度重视农村商品市场体系建设
1.加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1)构建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尽快制定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近期及长远发展规划,对农产品市场建设进行战略性调整。在结构调整上,重点逐步转移到大中型鲜活农产品和产地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建设上;在布局上,结合农业产业带的发展规划,重点向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特别是湘西地区倾斜。政府应拨出专项资金支持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服务设施的改造。在大中城市鼓励部分有条件的销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突破传统经营模式,依托市场发展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和推动“农改超”工程,逐步实现对部分批发市场的转型改造。
通过多种形式、多条途径健全和完善农产晶流通服务体系。充分利用连锁企业的经营网络,组织各类农产品进超市,不仅使农产品进人市场的通路更加通畅和快捷,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实现农产晶的增值。鼓励原有的农产品批发和储运企业,发展专业的农产品物流企业集团,利用物流服务优化组合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不仅可以减少损耗、提高效率、降低农产品运营成本,生产者还可以分享到利润。同时在农产品交易中探索电子商务,提高流通产业的科技含量,降低交易成本。
建立农产晶发展基金。基金可以从农产品销售税按一定比例提取,该项基金主要通过申报立项方式,为拓展农产品市场服务。
(2)构建农村日用消费晶现代流通方式。引入新型业态,改造农村消费晶传统经营网点。根据县、乡、村市场消费环境、消费层次不同,以及农村市场面广、分散的特点,准确定位,重视发挥县级对广大农村带动与辐射作用,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细分市场,引进新的业态改造以传统百货业为主的“零售业态”。在县以下应通过引入中小型超市、便利店等新的零售业态,改造原有的小型百货店和杂货店,逐步取代集贸市场。在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加丰富的日用消费品、更加舒适的消费环境以及更加完善的服务的同时,发挥其引导农村居民积极、正确、健康的消费观念,提高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3]鼓励和推动基层供销社村级服务站,拓展服务领域和服务范围,使其成为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
以连锁经营方式,重组农村消费品零售网络。县及县级市作为城乡区域的结合点,在城乡经济的发展起着特殊的作用。因此发展连锁经营应把县及县级市作为切人点,通过以连锁经营方式整合县以下经营网点,建立和完善以小城镇、行政村为基础的农村日用消费晶服务网络。推动农村连锁经营,应充分利用供销社的系统和网点优势,推动县一级的供销社或具有一定实力的商业企业实行靠大连强的发展战略,按照连锁经营方式对县以下基层供销社及个体经营网点先行整合,通过对传统经营网络进
行改造和再造,形成一定的规模经营,再采取整体加盟等方式与大型连锁企业集团合作。”[4]
2.健全市场经济法律、法规体系
(1)完善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尽快解决农村商品市场体系建设中市场主体和客体市场准人、市场载体功能缺失、中介组织定位的问题。当前工作重点:一是集中对涉及农村商品市场体系建设的有关法规、政策等进行清理,消除不利于农村商品市场体系建设的各种政策。二是制订、修改、调整相关法律、法规。根据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现状,加快制定《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办法》规范农产晶批发市场的建设、交易和管理。三是补充和完善与有关法律、法规配套的条例、实施细则,使法律、法规更有可操作性。[5]
(2)强化政府的宏观管理职责,理顺政府各部门职能分工。由于体制和历史的原因,湖南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方面的政策、法规建设与管理涉及诸多部门,一些现行的政策、法规以及管理形式、执法方式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近年来,政府机构经过多次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些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部门过多、自成体系的问题,但新的体制与机制尚未健全,仍然存在职能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职能分工交叉、职责不清晰、政策不统一、管理不到位和部门利益化的问题。因此,进一步明晰各部门在农村市场体系建设中的定位与分工,把制定产业政策的机关与市场监管、行政执法机关间的职能与职责界定清晰,形成权责分明、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协调又相互配合的管理体制,做到既不错位,也不越位,才能形成推动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的合力。[6]
(3)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市场的整治力度,保护农村消费者利益,降低市场交易费用。对农村商品市场经济秩序的整治力量单凭政府一方面的力量是难以达到。在整顿市场经济秩序要通过政策宣传、制造声势、重点打击、奖罚结合,以及组织法治培训等方式,提高农民的法律和自觉意识,形成一个农民自愿主动参与市场整顿、治理的环境和氛围,从而真正降低市场交易费用,保护农村消费者利益。
(二)积极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引导和培育农民组建新的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支持和鼓励一家一户的农民在自愿墓础上组建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新的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按照章程自主开展组织和经营活动。了解和掌握市场的动态和信息,指导生产,统一组织推销产品,同时通过统一与采购供应商谈判,提高其在市场谈判中的地位和讨价还价能力,为成员争取最大的利益。政府还应积极引导小规模农民流通中介服务组织,通过合作与联合,发展成为上规模、上层次的流通中介服务组织,进一步解决好不断拓展市场的问题。
发挥全省性农产品行业协会、供销合作社作为民间经济组织和非政府机构的作用。借鉴国外的做法,政府可以采取把一些不便由政府出面的工作交行业协会或供销社组织完成,同时支持行业协会以非政府民间组织的身份参与国际贸易及国际贸易纠纷谈判,在维护国家利益,公平解决农产晶国际贸易争端,推动湖南农产晶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等方面发挥作用。
(三)统一规划,加大投入,规范建设
加强宏观指导和规划。制定全省农村商品市场体系建设规划及实施纲要,从宏观上加强对农村商品市场体系建设的指导,使农村商品市场的建设逐步从无序向有序转变,从分散向规模转变,从传统向现代转变,从低效向高效转变,尽快扭转当前农村商品市场体系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状况,加速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瓶颈问题。
加大财政的支持力度。采取切实措施,转变传统重城市轻农村,重生产轻流通观念,加大财政对农村流通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尽快改变当前农村商品流通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按照WTO有关规定,把农产品市场建设及农业社会化服务纳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范畴。在国家财政支持的农业项目下,增加支持农村商品流通基础设施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建设项目。
参考文献:
[1]湖南省统计局.湖南统计年鉴[M].湖南;湖南出版社,2005:50-123.
[2]林善浪,张国.中国农业发展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0-,2003,(1):271―298.
[3]柳思维.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研究[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218’―230.
[4]国风.农村经济创新分析[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1,(12):449―463.
篇4
1.1工商管理的基本职能
在工商管理实务工作当中,工商管理的基本职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1帮助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
一旦工商管理部门出现职能作用不到位或者执法力度不够的情况,市场经济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混乱,直接影响到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最终效益,从而间接阻碍了国民经济的顺利平稳发展。
1.1.2保持市场经济的监管力度,保证市场经济有秩序的发展。
一直以来,工商管理部门是我国经济市场最好的管家,从这点可以看出工商管理部门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所以,工商管理部门要认清自身的重要性,不辜负国家与人民赋予的权力,承担起市场经济管理和秩序维护的任务使命。
1.1.3不断完善经济市场主体结构
引导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工商管理部门之间建立公平的合作关系,建立完整的市场体系。这既能保障工商管理部门进行有效执法工作,也可以支持市场经济顺利有序的发展。
1.2工商管理的特点
1.2.1在我国,工商管理通过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来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服务。
并且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与其他行政管理不同,工商管理部门不受资金限制,它的主要职责是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以促进创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环境为目的。在建立具有统一性、开放性和竞争性的市场大前提下,更是要体现我国工商管理部门的基本职能。
1.2.2工商行政管理的监管服务手段繁多。
我国的工商行政管理一般坚持行政奖罚与行政指导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值得注意的是,合理地利用社会舆论是展开行政调查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充分发挥其基本职能,加强市场的监管力度,从而更好地为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服务。
1.2.3工商部门与我国的经济市场主体以及消费
者之间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还直接代表着国家和政府的整体形象,因此工商管理能否完美发挥其基本职能,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地位。
1.2.4工商行政管理工作
具有较强的日常性,让工商管理工作趋于常态化,对实现社会长治久安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2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1对市场经济主体的准入进行了规范
在我国,一般以层层审批、严于审查为原则的企业审批登记制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准入制度。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很多企业都主动到工商管理部门进行申请注册以获取市场经济的主体准入资格。尽管如此,工商管理部门也要严把市场主体准入的资格标准,做到层层审批、严于审查,同时还要规范审批的程序,对提高企业登记注册的管理质量、培养比较优良的市场经济主体都具有促进作用。工商管理部门需要不断完善在市场经济的主体准入制度,进而保障我国的市场经济秩序,最终使我国市场经济能够持续稳定地发展下去。
2.2对市场的监督工作进行了有效的强化
市场经济的运行中,监督工作必不可少,而工商管理部门对于监督工作起着主导作用。工商管理部门一般对市场竞争管理和商标注册管理等方面实施一些行之有效的监督措施,可以使得市场的主体在进行交易活动和经营活动的时候得到相应的规范,对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经营环境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还可以开展一些针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督工作,极力改善我国市场经济的运行环境,进而营造出一个公平、良性的市场投资环境。同时,一个企业的商标权能否得到完全保证,对企业将来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还可以维护市场经济的运行秩序。工商管理部门要能够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保证企业商标权的归属正确的一方,严厉打击侵犯商标权和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使市场经济能够健康稳定发展。
2.3对市场体系的建立进行了完善
市场作为经济发展的载体,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将会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工商行政部门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职能和权利,通过培育市场经济主体和对市场主体运行的严格监督,尽可能促进市场的成熟和发展以及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3.1促进资源有效合理的分配
资源对于市场来说一般都是比较珍贵的,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能够确保市场经济长期可持续的发展。合理有效的资源分配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市场体系解决,依靠市场体系的作用,合理利用市场价格调控手段,使稀缺资源能够顺利流通至真正需要的地方。不但可以提升市场经济的运行效率,对环境资源的保护也非常重要。
2.3.2积极配合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正确地指导和实施
站在微观的角度上来说,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载体是市场,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需要通过对市场的指导和实施,方能体现其意义和作用。由此可见,市场俨然成为宏观主体和微观经济的中介。我国宏观调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多种宏观调控手段,使得市场的商品供求关系达到平衡,与此同时合理地运用价格形成机制,将企业的生产经营引领到正确的发展轨道上,从而实现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的发展。不得不说,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一方面确保了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顺利的实施,另一方面强化了市场监督部门的控制手段和执行能力,这对于市场经济健康稳定的运行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结语
篇5
[关键词]碳交易;低碳经济;节能减排
中图分类号:F4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能源逐步枯竭,让人类面临巨大的挑战。各国开始思考减少碳排放,纷纷开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欧盟于2005年初步建立了欧盟碳排放交易机制,已经成为目前最为成功的碳排放交易实践。此外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亚太地区等国家也都积极筹建碳交易市场。中国为实现减排承诺,也于2013年正式在北京、天津、上海、广东和深圳等七个省市先后启动了碳交易的试点,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由此,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创建由理论走向务实迈出了重大的一步,吸取了国外模式的经验,运用市场机制推进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但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值得从国外碳交易的碳交易研究和实践中进一步借鉴经验,并进行研究和改进到国内的碳交易市场建设当中来。
1 国内外碳交易市场的现状
1.1 国外碳交易市场现状
欧盟为实现《京都议定书》减排承诺建立“限额-交易( Cap-and-trade) ”型碳排放权交易体系―ETS。欧盟将ETS的实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启动期,在实践中学习;第二阶段则是继续发挥ETS的作用以达到《京都议定书》中的减排目标。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ETS) 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且最活跃的碳排放交易体系,涵盖了欧盟27个成员国以及欧洲经济区3个国家。该体系的总体框架包括两部分:一是设定碳排放总量并进行配额的确定和分配;二是建立碳市场,通过市场机制降低社会整体的减排成本。EU-ETS已于2012年结束第二阶段,正进入第三阶段。
美国虽在国际碳减排行动中一直表现消极,在2001年甚至退出了《京都议定书》,但其仍积极在国内进行碳交易市场建设。美国于2003年正式运营了世界第一个限额交易型碳交易市场―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2005年建立了配额分配以拍卖为主的碳减排体系,即区域温室气体倡议,还建立西部气候倡议(WCI)和气候行动储备(CAR)等碳交易市场体系,成果丰富。除了欧盟和美国外,澳大利亚等国也逐步建立了碳交易市场。
1.2 中国碳交易试点现状
2011年10月底,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湖北省、广东省及深圳市这七个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并提出将试点阶段划为2013~2015 年间。开展试点以求在碳交易机制、规则及核算体系等多个方面进行创新探索,为最终在全国建立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寻找一条符合国情,又顺应市场机制的道路。
七个省市非常重视碳交易试点,开展了各项基础工作,包括制定地方法律法规,确定总量控制目标和覆盖范围,建立温室气体测量、报告和核查(MRV)制度,分配排放配额,建立交易系统和规则,制定项目减排抵消规则,开发注册登记系统,设立专门管理机构,建立市场监管体系以及进行人员培训和能力建设等,形成了较为完整全面的碳交易制度体系[1]。
2 碳交易配额确定及分配的问题
碳交易配额一般分为免费发放和有偿发放两种,另外有偿发放又分为拍卖发放和固定价格购买两种。目前国际上较为通用的是免费发放和拍卖发放两种方式。
2.1 碳交易免费发放配额的确定问题
碳交易免费发放配额的方法一般包括历史排放记录法(祖父法)、行业基准值法或两者相结合的方法。
历史排放记录法是基于历史水平的祖父式分配,是指划定行业或企业的历史排放基准。行业基准值法是基于行业标准排放率的分配方法,该方法的配额根据行业每单位产品的特定排放值(即基准值)进行计算分配,实际的配额数等于基准值乘以特定实施的过去或预测产品。
历史排放记录法操作较为简单,倾向于维持企业现状,不会影响企业的持续性生产,适合在碳排放权交易的第一阶段使用,但缺点是对确定配额前已有减排措施的先进企业不公平,先进企业核定的配额少,反而污染严重的企业会获得更多的排污许可。另外历史法可能因排放许可认证或价格过高阻碍新企业进入市场。而行业基准值法对新老企业都较为公平,可以避免历史法的问题,更有利于行业进步,但操作工作量大。
EU-ETS在第一阶段(2005-2007年)和第二阶段(2008-2012年)配额分配的主要方式是配额免费发放的历史法,而在第三阶段将过度到基准法发放配额。而我国现在的碳交易试点主要通过历史排放记录法与基准法相结合进行配额发放。
2.2碳交易配额的分配问题
EU-ETS从2005年开始启动的三阶段配额分配方法由“免费分配为主,拍卖分配为辅”逐步向“拍卖分配为主,免费分配为辅”过渡。免费分配则由祖父制方法转变为基准值方法,体现了由简单到复杂、由无偿到有偿,最终实现“排放者付费原则”的思路[2]。从2009年启动的美国区域温室气体倡议(RGGI) 则采用的是拍卖法。在借鉴EU-ETS和RGGI的已有配额发放方式利弊得失的基础上,最近澳大利亚引入了“固定价格购买法”、新西兰则采取“以行业为基准的混合配额法”的配额发放新方式。“固定价格购买法”和“混合配额法”的出现,表明当前国际碳交易市场的建设仍处在“从实践中学习”的阶段[3]。
目前我国各碳交易试点的配额分配均采用免费为主,适当地采用拍卖或固定价格出售等有偿方式。北京、天津、湖北和广东按年度分配配额,上海和深圳则是一次性分配2013-2015年的配额,但在试点期内各年度对配额进行调整。对于配额有偿分配比例,与欧盟碳交易体系(EU-ETS,第一阶段5%、第二阶段10%)类似,广东规定由2013-2014年的3%逐步提高到2015年的10%,深圳不低于3%[4]。
上述分配方式的尝试,对我国碳交易试点配额的合理分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碳交易配额分配这一问题总的来说,虽然如EU-ETS因第一阶段免费发放配额,免费分配配额带来严重市场扭曲、“祖父规则”导致市场不公平、新入和退出规则导致市场无效率,造成配额大量剩余,减排效果不大而遭受诟病[5],但碳交易市场建立初期,鉴于调动各参与者的积极性是最重要的需求,所以应按照祖父分配法进行配额分配。等到市场发展较为成熟之后,分配方式才逐步体现竞争的公平和效益,才可逐步降低免费发放的数量,提高有偿购买的配额比例。所以可以预见,在国际各碳交易市场逐步完善起来时,拍卖发放配额将成为趋势。
3 碳交易的价格问题
碳交易过程中的价格划定是碳排放权进行市场交易流通的最重要一环。对碳排放权进行定价,才能使企业清楚认识碳排放权的资源属性,激励企业和社会降低排放,达到减排目标。
我国目前在七个试点省市相继成立了碳交易所,主要通过场内交易完成碳定价。2013年6月以来,各地市场都产生了一定量交易,地方配额月平均价从26元、30元、50元、60元到78 元/t CO2不等,地方之间差异较大。相比之下,欧盟配额、美国加州配额、美国RGGI配额和国际CDM市场CER价格分别为40元、60元、18元和3元人民币。由于中国碳交易试点是七个各自独立的封闭市场,交易规模有限,并且处于政策和市场初始期,当前的交易量和价格并不能反映市场供需、减排成本和遵约等基本情况。
欧盟和美国相继通过碳交易法律的建立和规范,谋求碳交易市场价格的规制,旨在保证本国或本区域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得以发挥最大的市场减排绩效。而中国的碳交易市场尚处于起步试点阶段,存在不少制度空白。对此中国应当借鉴欧盟EU-ETS的经验:建立以气候行政权为核心的碳交易法律制度体系;创新碳交易政府监管模式,明确可测量、可记录、可核证的公法义务;构建碳交易价格调控机制[6]。
4 碳交易市场的连接
近年来,随着相关国家碳排放交易体系的逐步完善,其中一些国家开始探索进行碳排放交易体系的连接。碳排放交易体系的连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考虑不同体系相关规则的协调,包括法律、减排目标、配额分配、测量报告与核查(MRV)机制、使用灵活机制的规定、遵约机制、登记注册系统等。
碳排放交易目的在于降低减排成本,而由体系覆盖排放源的减排潜力和减排成本差异则决定了成本降低的程度。将独立或不同的碳排放交易体系进行连接,可以扩大体系覆盖范围,为减排提供更多灵活性,进一步降低整体减排成本,更有助于建立一个相对统一的市场监管体系。
欧盟及澳大利亚政府拟将澳大利亚碳排放交易体系(Australian Scheme)及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ETS)于2015-2016年逐步实现对接[7]。除欧盟和澳大利亚之外,其他一些实施碳排放交易的国家也在积极探索进行排放交易体系的连接。国内碳交易市场试点也将要面临这一问题。如果各个试点进展顺利,那么2015年各省市单个独立的碳交易市场将要进行连接形成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
随着全球经济和国际社会合作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发展,短期内虽难以形成各国碳市场互联,但从长远来看,形成全球碳市场是大势所趋。我国应加强与发达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密切关注其体系连接的进展,加强研究,吸收借鉴其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加以应用,但也要同时充分考虑体系连接可能对我国的影响,确保我国在未来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中占得先机,切实维护国家利益。
5 碳交易市场体系建设问题
目前中国碳交易还处于在多个省市建立试点实践阶段,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的碳交易市场体系,以保证从单个碳交易市场走向全国范围层面的碳交易市场的顺利过渡。但由于我国碳交易法律规范缺少,使得出现了现在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无法可依,减排法律责任不明确、监管机制缺失、交易规则缺乏法律定义和保障等问题,无疑阻碍了当前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因此,需要充分进行实践,并学习吸取国外较完善国家碳交易市场体系的法律制度建设经验,从而依照我国当前国情,构建完善的碳交易法律来规范并维护碳交易市场体系的假设。
欧盟的EU-ETS经过两个阶段的发展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1)欧盟ETS 的实施采取分阶段式的逐步推进,以降低碳交易体系推行的阻力;(2)采取集中管理与分权化治理相结合的模式,在集中推行碳减排计划的同时,也充分考虑到不同成员国的特点和差异性采用分权化治理,给予成员国较大的碳交易管理自,从而实现欧盟和成员国利益的有效平衡和兼顾。(3)开放兼容性特点:它并不局限于欧盟国家间的碳交易,还积极与国际上其它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实行对接,保证拥有国际上的话语权。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经济和科技水平的差异较大,由此各地区的碳排放水平也极大不同,对于碳交易体系制度的规划不能“一刀切”。欧盟EU-ETS的经验非常值得我国借鉴[8]。
6 总结
现今依托逐步完善的碳交易市场体系,国外碳交易的发展从边做边学习开始变为成熟。针对碳交易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人们做了大量的研究。从目前来看国内的碳交易市场的发展仍需要通过实践与借鉴国外成熟碳交易市场的经验,在宏观层面,进行碳交易法律和政策制度的构建、市场体系的形成与完善、健全监管制度并加强实施力度等,由此来完善碳交易市场的配额分配、价格定制、市场连接等多个方面,真正构建出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碳交易市场体系。而构建实施这个体系,不仅能够实现节能减排并且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低碳经济,还能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在全球气候政治经济博弈中赢得一席之地,由此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郑爽. 七省市碳交易试点调研报告[J]. 能源与环境,2014,36(2):23-27
[2]叶斌. EU-ETS三阶段配额分配机制演进机理[J]. 开放导报,2013(03): 63-68
[3]宣晓伟,张浩. 碳排放权配额分配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12):10-15
[4] 孙振清等. 中国区域碳排放权配额分配机制研究[J]. 环境保护,2014(01):44-46
[5]熊灵,齐绍洲.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结构缺陷、制度变革及其影响[J]. 欧洲研究,2012(01):51-64
[6]董岩. 美国和欧盟碳交易价格的法律规制及其借鉴[J]. 管理现代化,2011(04):59-61
篇6
关键词:牧区政府;市场经济;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是平衡经济总量的产物,其作用是为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创造条件。在市场经济下,由于市场经济内在矛盾的发展,必然会引发经济总量的失衡,而作为市场经济常态的是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的失衡,这种失衡发展到尖锐程度,就会爆发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只有国家进行干预,即通过宏观调控,实现总供求的基本平衡,才有可能使现有资源得到优化利用,才有可能通过市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可见,宏观调控的作用,不是代替市场配置资源,而只是为市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创造必要条件。由于牧区相对于其它区域而言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其政府的宏观调控应有自己的原则和内容。
一、牧区政府宏观调控的原则
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对经济的调控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政府的职能在于向全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制定相关政策,以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凡是竞争性领域的生产经营活动应由市场调控,凡市场竞争能够调控的经营活动,政府就不应直接介入。牧区政府在经济调控中的主导作用应主要表现在提供公共产品、为牧区居民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帮助,而不是直接介入到生产经营活动的决策当中去。结合我国牧区的实际,牧区政府宏观调控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发展,就是要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之路,保证世代永续发展下去。二是以新牧区建设为导向。新世纪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做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我国新农村、新牧区的总体建设目标,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以工哺农、以城带乡,加强新农村、新牧区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这对牧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牧区政府对牧区经济发展调控,应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总体框架体系支撑下,调整财政性建设资金的投向和结构,更多地支持牧区建设,为农牧业和牧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三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牧区发展与资源及生态环境的状况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牧区政府宏观调控的内容
牧区经济建设必须从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特点出发,与牧区社会的整体进步相结合有步骤地进行。牧区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是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化,由自给、半自给生产向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为实现这一目标,政府应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开展如下方面的宏观调控:一是努力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加强政府对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引导。为实现牧区经济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化,由自给、半自给生产向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的发展目标,首先必须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目前,草原畜牧业基本上仍沿袭传统的粗放经营方式,牲畜周转慢,饲草报酬低,畜群畜种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不高。转变增长方式,关键是要转变牧民以牲畜头数多少论贫富和惜售、惜杀的传统观念,促进草原畜牧业由自给半自给型向商品化转变,由数量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在此基础上提高草原资源的利用率,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畜牧业。二是加大牧区基础设施投入,提高牧区的科技发展水平。牧区畜牧业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生产不够稳定,需要国家和有关方面进行重点扶持。牧区畜牧业要有一个新发展,就必须相应增加投入,改善物质技术基础条件,增强发展后劲。牧区投入的重点应加快人工草场建设和天然草场改良,积极改善草原水利设施,建立牧草种子繁育基地;加强道路、能源建设,改善交通、运输、用电、通信条件;开展草原鼠、虫、病害的防治;加强牲畜棚圈、配种站、兽医防疫站的建设;提高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和草场生产力水平。三是积极发展牧区文教科技卫生事业。发展牧区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事业,提高牧民的文化素质既是牧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三、完善市场体系建设,疏通流通渠道
篇7
美国资本市场经历了20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当今世界上最完善、最发达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美国证券市场主要包括主板市场、创业板市场、场外交易市场和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四个层次。这些不同层次的资本市场协调发展,良性竞争,对美国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英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也比较早,资本市场体系也较完整,包括全国性主板资本市场、全国性创业板资本市场、全国性三板资本市场(未上市证券市场)与区域性资本市场四个层次。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包括主板市场、创业板市场和场外市场(三板市场,包括新三板市场)三个层次。与西方国家政府并未主动干预资本市场,而是让资本市场自然演进发展不同,我国资本市场起步晚,发展迅速,由政府主导,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虽然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较快,但也存在不少问题。通过与海外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对比,找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不足,并借鉴海外国家资本市场丰富经验,发展和完善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
二、中英美三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比较
(一)英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结构及特点 英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按上市标准高低和区域不同将英国资本市场分为四个层次:(1)英国主板资本市场。伦敦证券交易所历史悠久,不仅是英国主要的证券交易所,更是吸收欧洲资金的主渠道。目前,伦敦证券交易所自身就拥有三个层次的资本市场,分别是主板市场(Main Market)、技术板市场(Tec Market)和创业板市场(Alternative Investment Market,AIM),有来自许多不同国家的公司挂牌交易,众多的投资银行和证券经纪商会员参与市场交易。伦敦证券交易所不仅仅有股票交易,还提供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比如交易所交易商品(ETCs)、备兑权证(Covered Warrants)、债券(Debt Securi-ties)、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等。(2)英国创业板资本市场。英国创业板资本市场――伦敦交易所创业板市场(AIM),虽然由伦敦证券交易所主办,附属于伦敦证券交易所,但是其属于正式的市场,有AIM专属管理团队,独立运行,交易所仅提供基础设施。主要为英国及海外其他国家新型高科技高成长性企业提供融资,所以在上市标准上没有制定最低标准,也没有对上市公司经营年限及规模的要求,仅要求上市公司指定一名经纪人和保荐人。在交易制度上采取的是做市商和竞价相结合的方式。(3)英国三板资本市场。英国三板资本市场即为上市公司股票交易市场Off-Exchange,OFEX,为更初级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它是由在伦敦证券交易所登记在册且具有良好经营记录和信誉的做市商JP Jenkins公司管理,专为中小企业提供的专门交易未上市公司股票的市场交易平台。OFEX属于非正式市场,比AIM市场进入标准更低、层次也更初级。(4)英国区域性资本市场。英国区域性资本市场指曼彻斯特、伯明翰、格拉斯哥、利物浦和都柏林等地方性资本市场,其主要是为地方性股票交易提供场所,同时也可买卖伦敦交易所挂牌的股票。
(二)美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结构及特点 美国资本市场经历了200多年的发展,已具备丰富的资本市场理论,形成了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分析其资本市场结构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建设有重要借鉴意义。美国已形成场内外交易相结合、全国性与区域性市场相协调、各层次资本市场良性竞争的发展模式,其多层次资本市场主要包括主板市场、创业板市场、场外交易市场和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四个层次:(1)美国主板资本市场。美国主板资本市场俗称“一板”,是指以纽约证券交易所(The New York Stock Exchange,NYSE)为核心的全国性证券交易市场,包括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美国证券交易所(American Stock Exchange,AMEX)和纳斯达克市场(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urities Dealers Automated Quotations,NASDAQ)中的全球精选市场(NASDAQ Global Select Market,NASDAQ GSM)和全球市场(NASDAQ Global Market,NASDAQ GM)。主板市场对上市公司的要求比较高,上市标准也高。在主板市场上市的多是知名度高的大企业,其具有高收益、低风险和成熟性良好的稳定性特征。(2)美国创业板市场。美国创业板市场也称作“二板”,以美国纳斯达克市场(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urities Dealers Automated Quotations,NASDAQ)中的资本市场(NASDAQ Capital Market,NASDAQ CM)为核心。纳斯达克市场本身就有三个板块组成,包括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NASDAQ GSM),纳斯达克全球市场(NASDAQ GM)和纳斯达克资本市场(NASDAQ CM),其中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NASDAQ GSM)和全球市场(NASDAQ GM)的上市条件并不比纽约证券交易所条件低,某种程度上,纳斯达克本身就是一个兼具主板、二板甚至三板的综合性的多层次资本市场。NASDAQ市场注重公司的成长性和盈利性,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企业几乎都是具有高风险、高回报的高科技型中小企业,这和纽约证券交易所明显不同。(3)美国场外交易市场。美国场外交易市场(OTC)俗称“三板”,包括场外市场行情公告板(或电子公告板)(Over the Counter Bulletin Board,OTCBB))和粉单交易市场(Pink Sheets)。OTCBB是由全美证券商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urities Dealers,NASD)管理的电子报价系统。它不是证券交易所,也不是挂牌交易系统,不具有自动执行交易功能,只能提供实时报价服务。与纳斯达克市场相比,其进入标准更低些,只要有三名以上的做市商愿为该证券做市,不管该企业盈利和规模大小,都可以进入到场外交易市场流通。粉单交易市场(Pink Sheets),主要为未上市的公司证券提供交易报价服务,是由私人(全美报价事务公司)建立管理的全美行情局。粉单市场上的证券比场外交易市场上的证券信誉等级要低,在粉单市场挂牌的企业比在场外交易市场挂牌的企业受到的监督要少,不必向美国证券商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urities Dealers,NASD)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SEC)披露财务信息与任何报告。(4)区域易所市场。美国区域易所市场即地方性柜台交易市场,包括费城证券交易所(PHSE)、辛辛那提证券交易所(CISE)、太平洋证券交易所(PASE)、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hicago Board Option Exchange,CBOE)和中西部证券交易所(MWSE)等。
(三)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结构及特点 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按照股票上市交易标准高低、股票流动性强弱及风险大小分为以下三个层次。:(1)中国主板市场。我国主板市场主要包括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主要为发展较成熟、规模较大的企业提供股权融资服务。属于全国易市场,采用自动化指令驱动交易制度,上市标准比较严格、条件比较高。(2)中国创业板市场。我国创业板市场包括深证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主要为高科技、高成长、高附加值的中小企业提供股权融资服务,也属于全国易市场,采用自动化指令驱动交易制度,上市标准较主板市场低。(3)中国场外交易市场。我国场外交易市场(Over the Counter,OTC)包括“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包括三板和新三板)和地方性产权交易市场。地方性产权交易市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产权交易市场,西方国家没有产权交易市场这种组织形态。场外交易市场采取做市商制度,市场主要为那些按照规定可以公开发行但又一时不能到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票提供一个流通场所,为投资者提供新的投资机会。
总之,我国场外市场主要由各个政府部分主办,标准不一,市场分布不合理,定位不准确,且结构层次较单一,尚待进一步发展。
三、英美国家多层次资本市场对我国的启示
(一)完善资本市场不同层次间转板机制 确定每个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重点和目标,使之与特定发展阶段、特定发展规模的企业融资需求相对应。高层次资本市场具有高标准进入限制,上市门槛较高,只有那些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收益良好的成熟企业才能进入融资。发展潜力良好但尚未达到上市标准的优良企业可先通过低层次资本市场的“孵化”,逐步成长壮大后再进入更高层次资本市场申请挂牌。反之,那些高层次中经营不善的不良企业也将被高层次市场淘汰,打入下一层次。这种升降机制很值得借鉴,可促使好的企业由下一层次市场进入上一层次市场上市交易,差的企业也将被降级到下一层次。海外资本市场发展证明,这种科学灵活的升降转板机制不仅可以督促处于高层次市场的上市公司锐意进取,也可以鼓励处于低层次的公司积极发展,争取进入更高层次市场。科学合理的转板机制有利于提高资本市场效率,实现资本市场企业的优胜劣汰,保持资本市场的高质量。
(二)推进创业板市场的建立 因为创业板市场的定位对象主要是为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创业板的发展对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有巨大的推进作用。如美国的纳斯达克资本市场就是高新技术企业的摇篮,大量创业初期的企业均利用纳斯达克市场实现融资,并超常发展,形成了一大批知名公司。创业板市场不仅促进了成长型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也为资本市场注入新的活力,使现有资本市场更加丰富,有助于资本市场的全面发展。
(三)发展区域性资本市场 大多国家都存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区域性资本市场对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起着支持作用。地方性证券交易市场直接服务于当地中小企业,满足其直接融资需求,以灵活的政策为其服务,增加当地投资人的投资选择和居民的经济收入。
(四)大力发展OTC市场 在我国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满足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融资需求企业的股权融资,就必须引入做市商制度,大力发展OTC市场,尤其是新三板市场,新三板市场被看作是“中国的纳斯达克”,主要为科技创新服务,其核心就是做市商制度。所谓做市商制度,就是引导普通投资者对他们看不懂的高科技公司、创新型公司进行合理的估值定价。无论是科技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都需要做市商对其进行合理定价,使其价值更加准确合理。OTC市场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最底层,是整个资本市场的基础,OTC市场既可以筹集大量资金,也可以为风险投资提供退出通道,若OTC市场发展不完善则无法在根本上解决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股权融资问题,其发展程度直接决定着整个资本市场的运转效率。
(五)平衡场内外交易互动关系 建立场外交易市场与证券交易所间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良性互动机制,明确二者间发展重点和市场定位,避免机构重复建设、效率低下和横向竞争过于激烈,使二者协调发展,形成良性竞争,增加我国资本市场活力。
四、结论
总之,海外许多国家已建立成熟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理论和运作方法体系,具备相关实践经验,这些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但考虑我国基本国情和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完善,在借鉴国外经验的时候我们不能生搬硬套,要结合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进行创新性研究和大胆设想,循序渐进。既要借鉴海外国家发展经验,也要发扬我国的“摸着石头过河”精神,通过对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研究分析,针对其发展制约因素和不足之处探索制定相应改进措施,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多层次建设,形成和完善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参考文献:
[1]徐洪才:《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与监管研究(第1版)》,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年版。
[2]张莹:《中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比较》,《商情》2012年第35期。
[3]刘岩、丁宁:《美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启示》,《财贸经济》2007年第10期。
[4]屈波:《海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模式比较》,《中国证券期货》2011年第2期。
篇8
【关键词】黑龙江 艺术品市场 体系建设
目前,中国艺术品市场体系的发育与发展问题,成为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黑龙江艺术品市场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一部分,要想把黑龙江艺术品市场体系建设完善,不仅要紧密结合中国艺术品市场体系的整体建设,还要建设与发展有自己特色的市场体系,纵观全局并立足于本地区,应从艺术品鉴定体系、定价体系等方面规划与建设。
一、黑龙江艺术品市场的现状
黑龙江艺术品市场与发达地区相比起步较晚、规模小、集群化程度不高,画廊仅不足百家,主要集聚在省会哈尔滨,在省内分布极不均衡,其名气、实力、规模及影响力都不如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尚未形成自己的特色。目前,黑龙江画廊的经营方式大多数是“寄卖”这一最初级的交易形式。作为一级艺术品市场的画商与画廊在黑龙江的艺术品市场中并未发挥作用,还影响着二级市场拍卖行和艺术博览会作用的发挥。黑龙江市场中的艺术品经纪人制度,是指画廊、拍卖行、艺术博览会的经营者只展览、销售、拍卖艺术家作品等事务,只赚取中间费用的经济活动,其经纪人制度体现出不完善性。画廊因不拥有艺术品的所有权,而不能把艺术作品推入到二级拍卖市场,从而使一级艺术品市场与二级艺术品市场相脱离,影响到二级拍卖市场及艺术博览会的健康发展。在这一背景下,虽然画廊、拍卖行、艺术博览会集群化、创新化发展散乱而稚嫩,但也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期待,黑龙江城市园区的整体规划将促进一、二级艺术品市场整体的发展。
2010年至2015年,黑龙江省重点建设全国首个综合性文化艺术产业园,其坐落在哈尔滨师范大学江南校区,规划总面积17万平方米。此次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将整合全市文化的产业资源,打造黑龙江文化艺术研发创意中心、文化艺术企业孵化中心、文化艺术人才培训中心、艺术成果展示交流中心和大学生创业基地。在黑龙江经济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黑龙江现代文化艺术产业园区的建设给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带来了契机。
二、黑龙江艺术品鉴定体系的建设
黑龙江艺术品鉴定体系缺失的原因在于,黑龙江艺术品市场“行货”普遍,占行业的90%;艺术品拍卖行业市场化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艺术品的保险意识薄弱;没有建立起艺术品抵押制度;涉及艺术品类的案件没有法律保障等因素。从2006年5月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的及时成立,可以看到政府部门对建设艺术品鉴定体系的重视。但是,从黑龙江的客观现实讲,虽然拥有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品创作人才,但仍然不具备艺术品鉴定这一高领域的专家,艺术品鉴定的专业人才严重缺乏。因此,黑龙江较为完善的鉴定体系尚未形成。这不仅仅是黑龙江地区发展的滞后问题,也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发育近20年来,人才的培养远落后于现实需求的现状。马健在《确立“国家标准”有助于规范艺术品市场吗?》中表述,艺术品真伪的鉴定具有主观性特点,“眼学”是艺术品真伪鉴定的方法,而这种方法显然是不科学的,是一种低级的经验手段,是片面的。而艺术品鉴定的“国家标准”,不能仅靠简单而主观的依据来断定。他还表述,体现“国家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就要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用合理的管理模式和治理机制来保证,应该进行有效的监管来保障市场的规范。何鸿在《艺术品市场管理与研究》中提出,要加强鉴定人才的培养和延续教育,使“断代”方法在文物鉴定方法中进一步发展;对老一辈鉴定家口述经验的资料要尽快建立保存,加大科技鉴定的投入与研究力度,同时设立专项研究基金,建立中国文物艺术品基因库。
黑龙江艺术品市场相应鉴定力量的不足、政府监管力量的薄弱,使得买家对艺术品经营机构及鉴定专家专业能力有所质疑,所以,鉴定人才的培养和鉴定水平的提高就显得尤为紧迫。上承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对文物鉴定行业的要求,黑龙江要规范发展艺术品一级市场,避免“假画、行画”的过多出售扰乱市场,或低价值画卖高价的诸种不合理情况的发生;应建立商品价格初步鉴定、定价体系,工商管理部门对画品的价值要找专家进行评估、定价,并监督价格在市场中的表现,以维护市场的价格秩序和消费者的利益;艺术品交易鉴定制度的建立,如建立“艺术品鉴定行业管理指导委员会”,对画廊业、拍卖行业及艺术博览会经营的规模、层次、质量等实际运作情况进行规范,规避艺术品鉴定中的人为因素影响,以提高艺术品市场的诚信度。只有做好这些,鉴定体系的建设才能逐步完成,市场才会繁荣。
三、黑龙江艺术品定价体系的建设
一般商品的价值及附加价值构成了其市场中的价格,而艺术品本身的价值包括精神价值、审美价值、装饰价值、教育价值、收藏价值、文化价值等,还包括艺术家的身价、名人效应等价值,所以其价格的形成往往是复杂、扑朔迷离的。马健在《艺术品的价格:概念及其解读》一文中指出,在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的共同作用下,艺术品经过买卖双方对价格的不断博弈,达到收藏者和投资者对价格的接受、成交、确认,艺术品的市场价格才体现出售价,反之,就是标价。胡静、昝胜锋在《论艺术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投资策略》中指出,影响艺术品价格的因素包括:艺术品本身的价值内涵,如艺术品创作的独创性、不可复制性和鉴赏性;供需关系影响艺术品价格;投资及投机影响艺术品价格;高端消费及艺术文化教育影响艺术品价格。徐爽在《健全中国画市场价格研究》中,为使艺术品价格在市场中合理、理性地表现提出了建议:如把握市场现状,培育专业人才;规范导向艺术领域及市场经营者;政府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的干预等。
目前,全国没有形成一个客观、科学的标准和依据来确定艺术品的价格,也是黑龙江艺术品市场定价体系不完善的影响因素。因此,黑龙江的研究者应努力建设一个科学、合理的艺术品定价体系,对黑龙江艺术品市场体系的整体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注:本文为2012年度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一般项目研究成果,项目名称:《黑龙江艺术品市场体系建设研究》,立项编号:12B070)
参考文献:
[1]东润.最新的《中国艺术品市场白皮书》指出:中国艺术品市场面临重要发展机遇[N].中国质量报,2010―5―14.
[2]木心.艺术品市场亟待建立信用管理体系[N].中国文化报,2004―7―16 .
篇9
关键词:林业市场体系市场机制问题对策
经过23年的对外开放,我国林业目前已逐步形成多渠道、宽领域、垒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截止到2000年底,林业系统已同世界上近三分之一的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工作联系和合作关系,同22个国家签订了部门间林业合作协议,国家林业局代表中国政府同6个国家签订了8个政府阃卧定,利用国外资金25.6亿美元,林产品年进出口贸易额达182.49亿美元。同时还积极参与多边国际活动,已代表国家加入了11个国际公约或国际组织。
一、我国林业市场体系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
我国商品林业的发展,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其必要性在于:
(1)为林业企业成为真正合格的市场主体提供必要的环境条件。林业企业要成为真正合格的市场主体,必须内有发展动力,外有外在压力。内在动力是利润,外在压力是市场竞争,而利润的实现和竞争的展开,都是在市场上实现的;
(2)为林业的资源配置提供最佳手段。林业资源配置效益低下,一直是传统林业的最大弊病之一。其原因就在于用行政手段配置资源。只有引入市场机制,发挥市场对林业资源配置的基础调节功能,才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益,提高生产要素的生产力;
(3)为商品林业的宏观调控提供必要的支点。市场并非万能。不但在某些领域市场作用失灵,而且其作用往往带有盲目性、白发性。因此,在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调节作用的同时,还要宏观调控的引导作用。宏观调控不是直接干涉企业的经济活动,而是以市场为支点进行引导,采取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事业的方式。
二、林业市场体系仍然存在的问题
1、林业生产要素市场的特点
关于林业生产要素市场。林业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资本和土地。但在林业中最主要、最具有特征性的生产要素是土地,土地是林业的基本劳动手段。因此这里只讨论林地市场问题。林地作为林业的基本生产要素有几个特点;
(1)林地面积有限,且不可通过资本创造出来。
(2)地力和位置的差别性,
(3)地域的固定性;
(4)合理使用条件下地力可增进性。由于这些原因,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土地,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促进其合理流转,提高林地资源的配置效益。
2、林地流转的形式
林地流转是指林地使用权的流转,是指在不改变林地所有权和林地用途的前提下,林地使用权按一定程序,以有偿方式由一方让渡给另一方的行为。
我国修改后的《森林法》(1998年7月1日起实施)第一次作出了有关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权依法流转的规定。此后,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作为生产要素进入市场流转在全国普遍展开。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流转,一般采取拍卖、招标、协议等方式进行。在实践中有以下几种具体形式:(1)林地、宜林地使用权的拍卖。拍卖期限有30年、50年、70年不等;(2)林木(活立木)的转让,林木转让有两种形式,一是以培育经营为目的的林木折价转让,二是林木采伐权的转让;(3)林地使用权的租赁经营;(4)林地使用权、林木折价入股;(5)经济林收成的转让;(6)是与外商合资、合作,林地使用权作价入股。
3、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的转让,对商品林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的转让,对商品林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1)盘活了林业资产,使林地资产变现。林地使用由死变活,使用效益由低变高,提高了林地生产率。(2)扩宽了社会办林业的门路,为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势力进入林业,实现全社会办林业创造了条件;(3)开辟了社会资金、技术流入渠道,为林业多元化经营、集约化经营创造了条件;(4)拓宽了就业门路,为吸收社会富裕劳动力,为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
4、林业市场体系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林业生产要素市场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所以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主要有:(1)有的林地权属不清、纠纷不断。由于历史和政策多变等原因,林权归属界限不清,纠纷不断,造成林地使用权转让中的矛盾;(2)林地价格评估不规范、差异性大,低价、甚至无偿转让,造成林地资产的流失;
(3)法制建设滞后,执法不力,违规征占林地现象严重,造成林地资源的浪费。
三、针对我国林业市场体系建立的解决对策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1)明确林地产权关系。划清山林“四至”,明确林地权属,核发山林权属证书,并解决历史遗留的林地权属纠纷问题;(2)制订林地评估规范,为林地公平转让创造条件。首先要对林地进行准确勘测,然后在此结果上进行评估,以评估价格作为转让协商价的基础。为此还要建立、健全林地资产评估机构,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办法;(3)明确林地所有者、使用者之间的权、责、利关系,严格执法,监督其执行,制止对林地占而不用,或改为非林业用途的行为t
(4)加强法制建设,制定并完善关于林地流转的法律、法规、条例或办法。
关于林产品市场。当前我国商品林区的林产品市场模式,是坚持木材由林业部门独家收购的前提下,逐步以县为单位推行产销分离,建立一级木材采运批发市场,放开二级木材流通市场。这是在总结历次木材流通体制改革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较为符合我国商品林区特点的一种模式。在这里,市场机制的初步形成是在二级市场(主要是在销区市场),而一级市场(采运、收购环节)仍然处于垄断状态。如木材凭证采伐、限额采伐,木材运输实行木竹运输管理制度。所以这仍是一个半开放的市场。但它是比较符合我国国情和林情的。森林在我国长期以来是短缺产品,目前还不能通过开放市场,放开价格、刺激有效供给的增加。价格提高,在短期利益的刺激下,只能刺激乱砍乱伐,加速森林资源的破坏,形成越砍越穷、越穷越砍的恶性循环。因此,我国的林产品市场是一个采运收购实行严格管制、二级市场的流通采取市场调节的市场。
(注:林业一家进山的收购政策,限制了林农与市场的产销见面,既背离了市场规律,也损害了林木所有者与经营者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积极性。随着形势发展,必须有所改变。为此,《决定》规定:“对农民生产的木材允许产销直接见面,拓宽农民进入市场的渠道,增强林业产业发展活力。”为今后林产品市场的发展指明了道路。)
篇10
【论文关键词】特色产业;嘉兴蓝印花布;区域经济
蓝印花布是一种曾广泛流行于中国民间的古老手工印花织物,蓝印花布朴拙典雅的古典韵味,在我国的民间艺术中自有其独特的文化魅力,一度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与喜爱。2006年嘉兴桐乡地区的蓝印花布传统手工技艺成功申报为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因此保存情况尚好。本文以嘉兴蓝印花布为研究对象,着重从其发展现状和发展对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也作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传承,有着非同一般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一、嘉兴蓝印花布发展现状及研究的意义
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手工制作的蓝印花布市场急剧缩小,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危机。同时,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效率的提高,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也逐渐被自动化、半自动化的生产设备代替,坚守蓝印花布传统手工技术的人已越来越少。小规模的作坊式生产在现代的生产技术环境下必然导致生产成本的提高,因此,大多数被加工成工艺品作为旅游品销售,内销的范围很小,整体销量不大。下面就从各方面分析:
其一,蓝印花布发展的有利因素
蓝印花布的花型主要以传统的纹样以及客户订单需要的纹样为主。一些生产企业也会设计创造出新的图样来。而浅蓝、中蓝、深蓝3种颜色三种颜色的变化及调谐,改变了蓝印花布单一的蓝色格局,使印染的工艺与纹样的美感完美结合。总之,现代蓝印花布纹样在传统基础上已有了很大突破。
其二,蓝印花布发展的不利因素
蓝印花布主要作为旅游纪念品进行生产销售,价格相对比较昂贵(有些是因为手工制造费用高昂,有些是现代技术生产中成本的提高),这就导致了蓝印花布产品经济实用性的下降;虽然近年来通过工艺大师吴元新、王振兴等人的不断探索研究,研发了许多新的更接近现代生活的蓝印花布纹样,但是由于工艺等方面的局限,大多数仍然采用民间传统的吉祥图案,没有太多的本质上的突破;由于现代工业化进展,青年人中从事蓝印花布印染和设计的专业人员越来越少,专业人士青黄不接,真正长久的传承面临危机。
其三,研究蓝印花布发展对策的意义
对蓝印花布的进一步发展对策的研究有着其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理论意义:(1)探索蓝印花布市场体系的创新理论。(2)补充和完善蓝印花布市场体系对蓝印花布企业绩效影响的相关研究成果。(3)探索通过构建蓝印花布市场体系后如何使蓝印花布市场的实体化及成果化加快。实践意义:(1)为政府机构制定资助和扶持政策提供借鉴和依据。(2)为蓝印花布产业的服务与管理工作提供指导与参考。(3)为蓝印花布生产企业提出设计及文化等服务需求提供参考,同时为蓝印花布市场体系提出新的服务需求时要考虑哪些因素提供参考。
二、国内外相关理论对嘉兴蓝印花布发展对策的支持借鉴
(1)绝对优势理论。所谓绝对优势,是指如果一个国家相比另一个国家在产品生产上有较低的单位劳动投入,则认为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阐释了各国在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上的绝对差异是国际分工和贸易基础的重要思想。蓝印花布作为嘉兴的地方特色产业相对其它地区具有绝对优势。
(2)比较优势理论。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绝对劣势,但只要处于劣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劣势的程度不同,处于优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优势的程度不同,则处于劣势的国家在劣势较轻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处于优势的国家则在优势较大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将会出现一个较高的专业化水平,内生比较优势随之不断增强。嘉兴蓝印花布相对而言具备了一定历史的专业化生产的能力,所以在蓝印花布市场上存在充分的比较优势。
(3)竞争优势理论。随着当今世界经济自由化和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国际分工与区域分工、国内贸易与国际贸易日益融合。一些新的贸易理论开始注意国内贸易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它们不仅从国家的角度,更重要的是从产业和企业本身竞争的角度来考察国际贸易的原因。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rter)提出,国家的竞争优势是通过创造得来的,它形成的关键在于优势产业的建立和创新,是否有无一些独特的产业或产业群。从此角度看蓝印花布也可称得上是嘉兴的独特的地方产业。
(4)微笑曲线。微笑曲线(Smiling Curve)是国内重要科技业者宏基集团创办人施振荣先生,在1992年为了“再造宏基”提出了有名的“微笑曲线”(SmilingCurve)理论,以作为宏基的策略方向。经历了十年多,以迄今日施施振荣先生将“微笑曲线”加以修正推出了所谓施氏“产业微笑曲线”以作为台湾各种产业的中长期发展策略之方向。微笑曲线中间是制造;左边是研发,属于全球性的竞争;右边是营销,主要是当地性的竞争。嘉兴蓝印花布也要着眼于产品研发和市场营销这两方面。
(5)文化创意产业理论。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强调一种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团队)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哈佛大学的约瑟夫·奈教授提出了在中国国内很时髦的一个词叫“软实力”,就是指把文化推到世界去。文化创意产业有两个特征,第一个就是规模经济。第二个就是范围经济。当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文化的经济化、市场化和商业化。嘉兴蓝印花布作为非物质文化,更应加强创新发展,将其文化精髓进一步延伸到更多地方。
三、嘉兴蓝印花布市场调研及存在问题
嘉兴蓝印花布品种广泛,有围裙、桌布、拖鞋、台布、茶垫等家用品及小双鱼、中兔子、十二生肖、荷包袋等小饰品,更新慢或不更新。在现代生活中,蓝印花布颜色暗沉,不太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要,不是很实用,使用范围相对狭小。桐乡蓝印花布利用乌镇丰富的旅游资源,广开门店,布局全国,扩大桐乡蓝印花布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仅“丰同裕”一家,在全国各地开设的专卖店就有70多家,2008年实现销售1000多万元。相比之下,南通蓝印花布“势单力薄”,一年销售仅100来万元,差距悬殊。
另外,从产业发展角度看,无论南通还是桐乡,都面临一个共同问题:蓝印花布生产人员年龄普遍偏大,从事印染工艺的差不多都五六十岁。吴元新坦言,南通40岁以下学蓝印花布印染的已经没有了,传承面临青黄不接的危险。在桐乡,为解决印染工艺传承,一些染坊挑选能吃苦、有一定文化和悟性、20多岁的工人到印染工艺岗位上,实行“传帮带”。
其中05年桐乡市蓝印花布被省人民政府列入民间美术类申报项目。更要关注嘉兴蓝印花布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上的传承问题,而不仅是经济发展上的前景,而是跟文化直接接轨更大空间的向市场经济打开长远发展门路。
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嘉兴蓝印花布产业创新技术面临巨大的压力。嘉兴蓝印花布生产产家近几年为了降低成本,采取了偷工减料、缩小成品大小、改变材质等不正当的方法,所以产品生产销售利润空间较大。而在乌镇旅游景区由于旅游的附带效应,蓝印花布的销售情况乐观,销售盈利也较大;但在月河街等地刚开发的蓝印花布销售市场的销售情况不容乐观,盈利微薄。虽然嘉兴桐乡较江苏南通蓝印花布市场的商业化程度较深,但嘉兴特色的蓝印花布市场体系的构建仍存在一些关键的本质问题。
四、嘉兴蓝印花布市场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业界一直有个观点,即南通蓝印花布做的是文化,嘉兴桐乡蓝印花布做的是产业。现在我们要根据调查结果和相关经济学原理提出相关建设性建议,为构建嘉兴特色的蓝印花布市场体系提出初步的对策。
思考:
1.对蓝印花布颇有研究的浙江桐乡市群艺馆馆长祝汉明研究员认为,最完善的保护应该是文化与产业的无缝结合。根据绝对优势理论,嘉兴作为蓝印花布的原始产地,技术成本相对较低。所以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继续发扬蓝印花布作为特色产业相对其他地区的绝对优势。
2.根据比较优势理论,随着时间推移,嘉兴蓝印花布生产的熟能生巧效应将使专业带来的收益逐渐增加,所以要进一步提高嘉兴蓝印花布的专业化水平,使其内生的比较优势随之不断增强。
3.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嘉兴蓝印花布原料丰富,在原料上投入的成本较少。另外不少专家认为,保护和开发并非一对矛盾,以机器生产代替部分纯手工,开发一些适应不同消费层次的产品,降低产品成本,满足大众消费需求,完全符合市场发展规律,也有利于民间工艺从深闺走向大众、走向市场,有利于民间工艺产品做大做强。所以更要在产品科研创新上投入更多的成本。
4.根据竞争优势理论,嘉兴本区域的竞争优势一定程度上寓于蓝印花布这个独特的产业,而蓝印花布在嘉兴本地又在一定程度上得利于乌镇的旅游业的发展,在本地直接销售可降低运输成本,为了增加旅游纪念品的出售量,蓝印花布的各种产品应该制作的更加精美细致,以增强游客对这种文化的鉴赏,可传播嘉兴蓝印花布的这个特色产业的文化素养。蓝印花布产业是嘉兴区域经济特色的重要依托,要形成蓝印花布这个传统产业的集群,以此放大“乘数效应”,有利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在发展形式上,可依照“大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为网络”的发展模式,同时要重视中小企业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从地方特色产业的视角出发,嘉兴蓝印花布可以“丰同裕”为中心企业,其他家庭式小作坊要逐步发展成中小企业,进一步发挥他们的中坚力量。这种发展模式也有利于区域创新体系的形成。以这个为初步的轮廓来构建嘉兴特色的蓝印花布市场体系,以特色产品生产技术为先导,突出其资源特色,发展区域经济。
5.根据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理论,嘉兴蓝印花布产业是现代制造业中的非物质文化,要进一步加强文化产业与制造业之间的互动性,另作为文化创意的一种特色产业在其旅游纪念品艺术展览品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竞争力。
对策:
1.成立专门的科研部门,吸收先进的科研调查人员,进行产品的创新与研发,提升市场竞争力及影响力。嘉兴蓝印花布的样式更新不够快速,且颜色过于黯淡,不太符合现代人的日常的使用审美标准,所以样式和颜色上可与时代流行趋势相结合,以增大消费人群,使消费范围更广大。具有嘉兴地方特色的专利生产,巩固嘉兴蓝印花布市场的垄断性地位。
2.成立相应的市场调研监督部门,首先吸收高素质调研人才。生产新产品不能盲目进行创新,一定要经过一定的实地调研,获取第一手市场信息,以确保信息环境质量,然后进行设计生产;另要对企业各部门实行相应的监督机制。政府对此也应出台一系列奖励政策,促进蓝印花布的生产发展。
3.成立向外扩展的营销部门,嘉兴蓝印花布在浙江或华东范围都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在国外或其他地区的销售情况并不是很乐观,那些市场具有很大的开发空间。可专门到外省甚至国外开设嘉兴蓝印花布艺术馆进行一系列的展出,宣传嘉兴蓝印花布这一特色产业,也可附带结合嘉兴五芳斋的产业介绍,增强地理集中企业集群带来产业的推进作用,在那里产生了一定的销售机遇就开设分店,进行专门的产品销售,产品纹样可根据当地的特色来开发生产。这样可进一步扩大嘉兴蓝印花布对外的销售市场,对构建嘉兴特色的蓝印花布市场体系具有深远的影响。营销部门也可从地方特色产业的角度,专门构想一些促进销售的方案,销售方案中可与嘉兴其他特色产业相结合。
4.政府给予一定的扶助,在本地的嘉兴学院设立专门的蓝印花布市场的学科专业,发展文化水平较高的继承传统文化的专业新世纪人才,与现代市场快速发展直接接轨。尤其是培养可管理蓝印花布中小企业入手的专业人才,这些人才不仅要有蓝印花布生产技术上的学习与继承,更要有对嘉兴蓝印花布市场体系建设的能力。
5.政府在出台了相关扶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同时,也应加大鼓动的实际力度,培养相关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技术人才,以及对国内外相关文化创意发展模式的一些思考与创新建设,这些专业文化创意技术创新人才的加入,加大了对构建嘉兴蓝印花布市场体系一定程度上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