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成本分析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2-29 17:54: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物流成本分析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物流成本分析的方法

篇1

关键词:物流管理课程;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是对真实物流管理情况和问题的书面描述。物流管理案例一般有两种类型:一是现实物流情况介绍。用生动具体的现实例子来说明相关理论知识在现实中的运用或发展情况,以使学习者加深对理论的了解,以弥补学习者物流实践的不足,加深学习时的感性认识;二是物流管理案例介绍,用现实中的物流管理运营实际例子,让学习者从例子分析中获得全面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多采用戴维・泰勒的分析框架(sCOP,模型)方法。在许多案例中都会给学习者分配一个角色,如顾问的角色或管理者的角色。学习者需要把自己就当作这个角色。案例分析中所涉基本问题的性质虽然千差万别,但其中有一些方法却是普遍适用的。需要掌握的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问题需要清楚的界定、数据需要认真的考查,然后才进行更细致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回答问题的方案。

一、在案例分析中学习

在课堂进行案例分析的讨论时。老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提出不同方案。一般不提供“正确答案”。老师对案例分析的帮助主要体现在: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并适当地进行归纳总结。一般来说,要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能从该案例分析中学到什么:能从该案例中得出什么可普遍推广应用的结论;本案例所采用的方法效果如何;还能进一步改进吗!哪些物流管理理论有助于对本案例更好地理解与分析。在物流课程学习的初期,学生还只接触了几个案例研究时。可能会有一种挫折感。因为课上的案例讨论可能显得杂乱无章,而且常常不能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所以,在讨论物流案例时,老师要明确告诉学生,归纳总结只是提出一种“解决方案”,原因是物流管理案例无“唯一正确答案”可言。

二、分析物流案例的基本方法

分析案例首先要站好角度,案例分析应注意从下面角度出发:一是当事者的角度。案例分析必须站到案例中的主要角色的立场上去观察和思考,设身处地去体验,与主角同命运。二是全面综合的角度,这是综合型案例而言的。三是要针对相关案例选用恰当的理论知识来分析案例。案例分析包括两个互相关联的方面:首先,要对所指定的将供集体讨论的案例做出深刻而有意义的分析,包括找出案例所描述的情景中存在的问题和机会,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及问题间的主次关系,拟定各种针对性的备选行动方案,提出它们各自的支持性论据,进行权衡对比后,从中找出抉择,制定最后决策,作为建议供集体讨论;其次,是以严密的逻辑、清晰而条理的口述方式,把自己的分析表达出来。

篇2

【关键词】 铁路物流 财务成本 分析与测算

一、铁路物流企业成本构成特点与影响因素

分析铁路物流企业成本与测算就必须首先明确铁路物流企业成本的构成,把握铁路物流企业成本构成的特点与影响因素,便于进一步发现铁路物流企业成本分析与测算中存在的问以便加以完善。

1、铁路物流企业财务成本构成特点

铁路物流企业成本分析与测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对成本的跟踪,挖掘降低铁路物流企业经营与管理各环节成本的根源,实现成本控制,提高经济效益。由于铁路物流企业不同于一般的制造企业,反映在物流成本核算上,铁路物流企业就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制造企业大多以产品或是产品种类、批次归结成本,而铁路物流企业由于业务的特殊性,成本计算的对象多为货物位移或是综合货物运输,且并非只按照吨公里计算成本,而是采用运输数量与始发到达作业量、中转作业量和运行作业量相结合的复合计量考核方法。存在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运输距离、作业内容不同,耗费的费用会各不相同,只用货物吨数不能完全反映运输获利与消耗。

第二,相对于制造企业原材料为总成本主要构成的成本分布,铁路物流企业的成本构成也有其固有的特点。由于铁路物流属于第三方物流范畴,产品是物的位移,不具有实物形态,所以计算成本时没有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材料支出。因此构成铁路物流最主要成本的应该是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约占铁路物流企业总成本的50%左右。由于固定资产折旧属于固定成本,所以在进行成本分析与管理时,可以利用增加工作量的方法降低单位平均成本。

第三,铁路物流成本以及产品数量的关系与制造企业不同。在制造企业中,成本与完工产品数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而现代铁路物流企业的产品与成本间的线性关系远不如制造业企业紧密。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铁路物流企业大多依靠铁路运输,而一列列车无论超重或是空载其运行成本基本保持水品,都是同样的作业内容与生产耗费。此外,同一货物的位移可能由不同的发、中转作业构成,线路对成本的影响作用远大于数量。

2、铁路物流企业成本分析与测算的影响因素

分析铁路物流企业成本影响因素有助于帮助铁路物流企业及时了解运输生产过程中各项费用的动因与分布,便于找出降低铁路物流企业总体成本的源动力。概括起来,影响铁路物流企业成本分析与测算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运输距离。铁路运输大部分的成本为固定资产折旧与运输燃料及物力消耗。按照支出与运输距离的关系,铁路运输支出可以分为始发作业成本、到达作业成本、中转作业成本与运行作业成本。由于始发到达以及中转成本多为人工成本,与运输距离的长短无关,并且不随距离的长短而改变,因此与距离相关的大多为运行作业成本。

(2)设备运行效率。在铁路确定的运输设备条件下,通过加强运输组织工作的科学性与协调性,改进运输工具效率与承载量能够使得在同样时间内工作量增加,降低单位产品成本。无论是提高运载设备的在中立还是加速运载设备的周转,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降低运输成本。

(3)劳动生产率和材料、燃料消耗。在任何行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都直接决定着相同时间内产品数量。由于工资支出在铁路物流企业成本中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工资支出的高低取决于员工的数量与工作时间,增加劳动生产率,将有助于以较少的人力完成相同的运输工作,从而有助于铁路物流企业整体财务成本分析与测算目标的实现。在运输生产中,生产动力特别是燃料、电力和各项设备运用与维修约占全部物流成本的1/3,而这分析与测算一部分成本可以通过该项费用占运输成本的百分数和消耗定额减少的幅度来计算对铁路物流企业总成本的影响。

二、现代铁路物流企业财务成本分析与测算中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各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日益浮现,具体表现为各行业的毛利率不断降低,企业的生存环境不容乐观。为了缓解这种困境,企业仅靠降低资源消耗与压缩人力成本是不够的,要从经营管理各环节着手,减轻企业财务成本分析与预测能力。解决问题的基础是认识问题的存在,本节将着重分析现代铁路物流企业财务成本分析与测算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出解决方案奠定基础。

1、铁路物流企业财务成本分析与测算缺乏专业的指标体系

财务成本管理分析与测算的核心是指标分析与测算。一方面,铁路物流企业资产大多为固定资产,周转慢,使用周期长,且年折旧额大。另一方面,由于铁路物流企业为第三方物流的典型代表,故而也具备第三方物流的一般特征,即:不拥有商品,不参与商品的买卖,仅提供物流服务,使得铁路物流企业的存货量数额相对于同等规模的制造业企业相对较低。以上的特点决定着铁路物流企业的财务成本分析与测算与传统制造业有很大的不同。

但由于现阶段,我国铁路物流企业总体财务管理水平偏低,虽然大多数铁路物流公司都已经建立了完备的账务体系,但是分析与测算水平仍旧停留在照搬照抄制造业或是西方企业阶段,难以对铁路物流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具体分析,使得铁路物流企业财务成本分析与测算的过程中存在指标与行业不配比的情况。

篇3

一、企业物流成本的三种核算方法

(一)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方法。为提供详细的物流成本信息,有学者认为,物流成本核算应首先依赖于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但是仅靠传统的会计方法难以取得足够的所需数据来核算物流成本,而折衷之举就是对其作出若干修正。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方法采用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尺度,利用设置账户、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专门方法来记录和反映物流成本。完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方法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在财务会计制度的基础上明确物流成本项目。企业在进行物流成本核算时,首先要根据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对象确定本企业物流成本不同核算层级的具体项目。从目前看,企业物流成本的内容可以按照物流范围、支付形态、功能分类、对象等不同标准来确定,但要注意所确定的物流成本核算项目必须能全面反映本企业物流业务所发生的成本费用。

第二,企业应根据物流成本项目和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管理的需要,设置好相应的会计科目、凭证和账薄,这是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关键。企业可以选择采用单轨制(即在现有成本核算基础上增设与物流成本相应的会计科目、凭证和账薄)或双轨制(把物流成本核算与其他成本核算截然分开,单独建立物流成本核算的科目、凭证和账薄)两种方式。企业应综合考虑自身的管理水平、员工素质、会计基础工作的高低来选择相应的会计核算模式。

第三,根据物流成本的核算特点设置物流成本会计报表。编制物流成本会计报表,提供本企业物流成本信息,是企业进行物流成本核算的目的所在。企业应根据物流成本管理需要来设置物流成本会计报表的种类;根据企业物流活动的基本职能构成或物流成本的性质设计会计报表的内容,其具体内容应与物流成本项目保持一致。此外,还可以编制“物流成本明细表”反映物流成本的增减变动情况。

在实施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方法时,笔者认为企业还应关注以下两点:第一,物流成本核算属于管理会计体制范畴,不能纳入一般的财务会计核算体制中,以避免影响企业原有会计体制的正常运行;第二,个别物流成本科目的数据在原有会计科目中是无法获取的,也不能还原到会计科目中,如存货的机会成本这类损失必须在管理会计体制中进行核算。

(二)物流成本的统计核算方法。物流成本的统计核算方法是一种简单、易用的核算方法。这种方法利用统计原理,以公司会计核算资料为基础,进行资料搜集、加工和处理,最后汇总出公司的物流成本资料。该方法采用多种计量尺度,包括货币和实物尺度,并采用普查、重点调查等统计方法以获取所需要的核算资料。其具体做法是:首先对公司成本核算资料进行分析,从中分离出物流耗费部分,然后再加上会计成本核算中没有包括但需计入的部分,最后根据物流管理要求对上述材料进行整理、加工、分类得出所需成本信息。我国许多企业在还未建立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之前,一般都实施物流成本的统计核算体制,且许多企业不愿意改变其物流成本的统计核算方法。

(三)物流成本的作业成本核算方法。传统的会计方法主要是沿着组织预算的思路对费用进行分类和归集,而物流活动常跨组织发生,两者之间存在矛盾。通常的财务会计在物流成本核算上存在着缺陷,因而不能提供对物流成本的准确量度。为此,理论界提出了作业成本计算法来解决物流成本的核算和管理问题。

作业成本计算是建立在“作业”这一基本概念基础上的,其基本原理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用作业方法计算产品成本时,需要将着眼点从传统的“产品”转移到“作业”上,以作业为中心。其计算程序主要为:首先确定主要作业,确认作业中心;其次以作业中心为成本库汇集资源,并将汇集的投入成本或资源分配到每一个作业中心的成本库中;最后将各个作业中心的成本按各种成本动因分配到最终产品。该方法是以作业为单位,把成本按作业进行分摊,并以此为依据计算出产品成本,部分地解决了传统会计方法核算的缺陷,对物流成本的计算是一种有利的尝试。同时,由于作业成本计算把成本核算深入到作业层次,能提供更为准确真实的产品成本信息,从而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二、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

进行物流成本核算应首先明确影响物流成本核算方法选择的因素。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主要受三种因素的影响:(1)成本与收益的配比。物流成本核算的目的是提供准确的物流成本资料,找出并消除物流成本的不合理部分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但同时物流成本的核算本身也有成本,需要消耗一定的经济资源。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前应对取得物流成本资料的耗费(成本)与取得的成本资料所能带来的经济所得(收益)进行权衡,进而决定应该选择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法以及核算的详细程度。(2)企业会计基础工作水平和电算化程度。企业会计基础工作水平和电算化程度会对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产生一定的影响。成本核算系统是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需要会计基础工作的支持,而会计基础工作的效率又与电算化程度关系密切。(3)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物流成本的核算是一项以人为主体的会计活动,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的高低会对物流成本核算模式的选择产生影响。不同的物流成本核算模式这两者的要求不同,所以在选择核算方法时要考虑到企业这两个因素的现状。

其次再来谈三种物流成本核算方法的特点及选择。企业应根据不同核算方法的特点,综合考虑影响物流成本核算方法选择的各种因素,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核算方法。

物流成本的统计核算方法是一种较简单,实施成本较低的核算方法。该方法的缺陷主要是不能连续、全面、系统地反映物流费用,采用该方法得出的物流成本信息精确度相对较差。但由于目前我国企业还不能

很全面、系统地把握物流这一概念,对会计基础工作水平和电算化程度较低的企业而言,这种方法是可行、有效的。笔者认为,物流成本的统计核算方法具有简单、成本低、对会计基础工作水平要求不高等特点,中小企业可考虑使用该种核算方法,其适用于处于物流成本管理和核算初期阶段的企业。

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方法利用会计原理连续、系统、全面地对整个物流过程进行核算,期末汇总出物资总成本。这种方法具有以下明显优点:(1)核算的物流成本较为精确;(2)有助于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和持续进行,通过这种方法,管理人员可以方便地了解日常的物流成本;(3)与物流成本的统计核算方法相比,会计核算方法可以减少物流成本与会计成本核算之间的重复性工作,有助于物流工作获得财务部门的支持,便于进行成本分析,进而推动企业整体管理效益的提高。但其弊端在于核算过程较为复杂,且现有的会计核算是按照劳动力和产品来分摊企业成本的,这种方法掩盖了企业的基本活动,忽视了各项活动之间的联系,不能适应物流跨边界性这一特征,不能跟踪物流成本的真实发生环节;另外该种方法所实施需要一定的条件,如因为物流会计核算、计算与产品成本计算是一项交叉工作,需要有高水平的会计人员等等。这种方法适用于规模较大、具有良好会计核算基础、人员素质较高的企业。

篇4

电子商务下的拣选作业流程如图3-1所示,其中接收网上订单与订单有效性分析是电商销售中的商流与信息流的交互问题;确定拣选方式,确定拣选路线,输出拣选单,分派拣选人员是拣选作业物流信息的整合问题;拣取商品与分类集中是关于物流的实操问题。本文假设此电子商务的环境下商流与信息流的交互,物流信息的整合是合理的,主题是去研究拣取商品环节的成本核算与控制,重点是分析“人工+手推车”的拣选作业模式的下的成本构成与动因。

二、传统的人工拣选作业成本核算方法与不足

1.以拣选时间为依据这种核算方法主要是以操作员的作业时间为统计依据,但个人的工作效能、工作态度是有差异的。这种方法建立在平均主义的理念上,会使员工产生惰性,也不能合理、准确的进行成本核算。2.以拣选订单数量为依据这种核算方法主要是以订单数量为统计依据,通过操作员完成订单数量的多少来进行核算。这种方法统计简单,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员工的积极性,使物流完成量和成本核算较紧密的连接起来,但核算过程比较粗放。因为,电子商务下的订单内容差异性很大,有的订单覆盖品种、数量较少,有的则很多。由于订单内容的不均衡,使仅订单数量为依据的拣选成本核算结果存在较大误差。3.以拣选商品数量为依据这种核算方法主要是以货物数量为统计依据,通过操作员拣选商品数量的多少来进行核算。这种方法相比以订单数量为依据的统计方法精确了一些,考虑到了订单的差异性,但忽略了商品的物流特性,如商品的体积、重量、存储位置等要素。使得体积大、质量重、放置远的商品与体积小、质量轻、放置近的商品处于同样的统计标准,也不能精确的进行成本核算。以上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都不同程度的趋向于成本分摊,忽视了成本因果追溯,不能很准确的反应作业成本状况,我们希望找到一种强调动因追溯的成本核算方法,来较客观的进行人工拣选成本分析。

三、基于作业成本法的人工拣选作业成本分析

首先了解本仓库所涉及的商品明细,收集商品的基本物流信息,如体积、重量、包装单位、SKU(最小存储单元)等。第二步骤:分析作业流程,了解商品在库内物流运转的各个节点,按商品属性设定一个基础的物流成本标准,生成作业成本库。如:每件M商品人工拣选基准成本0.08元,每箱M商品人工拣选基准成本0.2元;M商品人工拣选基准成本0.1元,每箱M商品人工拣选基准成本0.3元等。此成本库的物流成本标准主要考虑的是体积、重量、拣选单元等货物本身的物流属性。第三步骤:将选取的作业任务作为分析目标,引入分析模型。根据商品信息库、作业成本库的标准参数,计算出对应作业任务的基准成本。第四步骤:追溯作业动因,建立作业动因核算体系。1.时间动因:电商环境下的拣选活动存在着发生时间的不均衡性,订单时间的触发因素影响着我们的作业成本。例如,夜里的订单间隔时间较长,拣选员为完成拣选任务,要进行较长时间的等待,造成工作时间的延长,要支付额外的工资,以及用电量等,进而增加了单次拣选的作业成本。所以我们要根据电商运转的时间周期制定时间因子的权重系数,根据作业的发生时间去调整核算拣选活动的作业成本。2.距离动因:拣选商品离理货区距离的远近,存储货位层数的高低都会影响作业成本,距离越远,成本越高。我们也要将商品的存储距离作为一个因子,制定权重系数,根据作业过程的发生距离去调整核算拣选活动的作业成本。3.设备动因:设备的选用,满载率的多少都会影响作业成本。我们将搬运设备的使用度作为一个因子,我们可以根据对搬运设备的充分使用程度,调整核算拣选活动的作业成本。第四步骤:追溯异常动因,建立异常动因核算体系。异常行为、现象的产生会对作业成本的核算产生较大影响。如破损成本、误拣成本等。我们要不断总结,制定异常情况的成本核算标准。第五步骤:将选定作业任务所产生的基准作业成本,参照作业动因与异常动因核算标准,根据具体情况引入因子系数,完成对应得成本分配任务。第六步骤:将所产生的各部分作业成本叠加,得出此次作业任务的作业成本。将连续作业任务的作业成本叠加,就得出了便于统计分析的相应时间节点内的作业成本。

四、总结

篇5

关键词:物流;成本管理;核算方法。

一、物流成本管理的涵义。

物流成本管理(LogisticsCostManagement)是指企业物流活动中所发生的管理费用方面工作的总称,具体来说,是指从物流设计到物流运行再到物流结算的整个过程中,对物流成本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监督、控制以及对物流活动结果的评价。物流成本管理的内容具体包括:物流成本预测、物流成本决策、物流成本计划、物流成本控制、物流成本核算、物流成本分析和物流成本检查六个方面。

物流成本管理是物流管理的核心,其实质是依据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和客户的需求,以成本为手段管理企业物流,最终目标和最基本的研究课题在于利用成本指标控制物流活动,实现物流活动系统合理化,进而降低物流成本,改善服务质量,以最具经济效益的物流活动达到预定的服务水平。物流成本管理能够有效地把握企业物流成本的内涵和构成,合理利用物流的效益背反规律,科学、高效地组织物流活动,有效控制物流活动中发生的费用支出,从而降低物流总成本,提高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

二、我国物流成本管理现状分析。

我国对物流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物流概念最初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物流成本的复杂性以及其极强的关联性,我国尚未能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建立出一套适合国情的物流成本管理理论体系,而对物流成本管理理论的研究大多在于介绍国外物流成本管理的研究成果,尚未能认识到物流成本管理理论的战略重要性,也未能从企业竞争需求战略层面的角度出发深入研究物流成本管理。随着现代物流及其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企业“第三利润源”的物流成本已变得越来越重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陆江在答记者问时指出,2008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高达89.89万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为18.1%,而发达国家社会物流费用与GDP的比率一般在9%~10%左右,我国高出发达国家将近一倍。这种状况表明,我国企业有很大的降低物流成本的空间,因此,加强物流成本管理,降低物流成本势在必行。

三、我国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缺陷。

目前,我国企业在对物流成本管理中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来说,可以表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物流成本账务单独核算难度大。

长期以来,我国尚没有成型的物流成本计算标准,物流成本核算处于杂乱无章的状态。对物流成本的计算和控制,每个企业都是分散进行的,他们都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来把握物流成本。2006年9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了国家标准《企业物流成本构成与计算》,该标准明确了物流成本的构成和核算方法。

但是,由于物流成本构成的复杂性以及其核算的实际操作难度大,目前我国真正全面贯彻落实2006年新颁布的物流国家标准对物流成本单独分类核算记账的企业为数不多,大多数制造企业仍没有在财务会计报表中单独设立物流成本项目,而是将企业的物流成本列在制造成本和其他费用一栏中,因此,企业仍无法掌握物流成本的构成,也较难对企业物流活动发生的全部费用做出确切、全算与分析,造成物流成本信息的失真,形成“经济黑大陆”和“物流冰山”增加了物流成本管理的难度。

同时,在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等其他会计制度中没有专门的物流费用项日,或是有的几个项日不能全面概括物流费用。一方面,物流活动在企业会计制度中没有单独的项目,一般所有成本都列在费用一栏中,费用被归集为诸如工资、租金、公共设施和折旧等。这种归集方法存在的问题是无法确认和分配运作的责任。如果将一个企业的报表细分为发生在管理责任领域的费用和发生于组织领域的费用两部分,以获得组织与各个单位相关的财务信息,这也只能是有助于而仍不能满足总成本分析的需要。而企业的损益表,更是沿着组织预算的思路,对费用进行分类和归集。它无法克服许多与物流绩效相结合,而通常又跨组织单位发生的费用间的矛盾。另一方面,在通常的企业财务决算表中,物流费核算的是企业向外部运输业者所支付的运输费及向仓库支付的商品保管费等传统的物流费用。对于企业内与物流中心相关的人员费、设备折旧费、固定资产税等各种费用则与企业其他经营费用统一计算。据有关资料,先进国家企业的实践表明:实际发生的物流成本往往要超过外部支付额的5倍以上。

由此可见,仅靠常用的会计方法,难以取得所需的足够数据来核算物流成本。从现代物流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难以正确把握实际的企业物流成本。

(二)物流成本核算方法不合理。

正是因为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中没有对物流成本设立单独的会计科目来进行核算,而是将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各种支出列示于企业的各项费用内,或者仅仅将部分的物流成本随材料、制造费用等计入产品的制造成本中。另外,人们往往比较重视运输费、搬运费等显性成本,对于物流环节所消耗的资金利息、设备折旧、人员培训等隐性成本特别是物流活动组织不当所导致的风险和由于效率低下而增加的时间成本,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日常采用的标准会计成本法一般没有将与库存有关的成本,诸如保险和税收、租金、存货占用的资金及建设仓库所需的资本费用等计算在库存成本内,导致其被低估或模糊。而先进国家的实践证明,对于自营物流的成本支出而言,实际发生的物流成本远远高于外部支付额数倍以上。所以,从现代物流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还没有真正把握实际的物流成本,决策者也很难从现行的会计系统中获得物流成本数据。

一方面,我国企业对物流的核算,从范围来看,着重于核算采购环节的物流成本,而忽视其他物流环节;从核算内容看,大部分企业只列物流费用,即支付给企业外部的运输或仓储的物流费用,而忽视企业内部物流费用,并将企业内部发生的物流费用与企业的生产费用、销售费用等混在一起,这使得企业不能从外部准确地把握其实际发生的物流成本。另一方面,我国制造企业之间一般是分散计算和控制物流成本,各个据本企业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来把握、核算物流成本。由于企业之间的物流核算没有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就无法比较分析企业间物流成本,无法真正体现企业之间的相对物流绩效,进而不能对企业之间物流进行统一的管理。

(三)物流成本管理不够系统。

中国由于纵向行政体制的影响,物流研究和信息数据分析处于一个个“孤岛状态”。在物流统计方面,分别有物资统计、商业统计、市场统计、交通运输统计、储运统计等,行业划分过细、核算口径不一,与现代物流成本的概念差距较大,无法综合反映宏观物流活动。就宏观物流成本而言,到目前为止,中国只有基本的货物运输量和货物周转量的统计,其他相关指标均没有公开的统计资料,或零散、分散在众多的机构组织当中。同时各研究机构和职能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缺乏科学合理的宏观物流成本分析框架,各研究机构的低水平重复,统计口径相互矛盾,这就使得国内大多数企业对物流成本的概念和核算方法了解不多,少数先进的企业虽然知道物流成本的重要性,但却没有掌握正确的核算方法,即使勉强算出来,也不能有效地为企业所用。

企业的物流活动是由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流等子系统共同组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各个物流子系统间以及系统个要素间往往存在着相互联系、此消彼长的“效益背反”关系。目前,我企业的物流活动存在着没能从物流整体这一系统性的角度出发,只是片面某一单个物流职能部门的成本或某一职能部门的某一项物流费用,违背了物流整体系统和“效益背反”规律,从而引起物流总成本的增加或降低物流服务水平,导致降低企业的利润和整体竞争力。

(四)物流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企业一直将注意力集中在生产成本的控制上,制定了许多管理措施与方法并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但对于物流过程中的费用却研究较少,缺乏物流成本意识,看不到物流成本的作用,因而物流成本管理基础工作薄弱,很少研究降低企业内部物流费用的途径,特别是对物流活动的全过程缺乏有效和全面的控制,造成此低彼高,物流系统整体效益不佳。目前,我国大多数制造企业仍然对企业物流活动中存在的“第三利润源”视而不见,粗放地进行物流成本管理,既没有设置和配备正规的负责物流管理的机构和人员,也没有制订培养物流管理工作人员的计划和机制,有的企业甚至想把降低物流成本的工作完全寄希望与他人。这导致了整个社会物流成本的专业管理人员相对比较缺乏,物流管理水平较为低下。

企业计算物流成本只是单纯地想了解物流费用,没有达到怎样利用已知的物流成本信息进行有效的物流管理,也就是说要利用物流成本核算会计这种内部管理会计的思想和方法为企业的决策服务。企业的物流成本核算管理不只是企业物流管理部门的事情,应该贯穿于企业每位员工的思想中,涉及到企业的每个生产环节、生产阶段、生产工序等角落。

篇6

【关键词】物流成本管理;物流成本核算;存在不足;库存保管;措施

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物流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相比的物流需求系数由2006年的2.8提高到了2010年的3.2,表明社会经济发展对现代物流业需求有继续增大的趋势。然而,我国企业物流成本却居高不下,成为困扰企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物流成本管理在企业中也显得优为重要。

一、物流成本管理的涵义

物流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物流活动中所发生的管理费用方面工作的总称,具体来说,是指从物流设计到物流运行再到物流结算的整个过程中,对物流成本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监督、控制以及对物流活动结果的评价。物流成本管理的内容具体包括:物流成本预测、物流成本决策、物流成本计划、物流成本控制、物流成本核算、物流成本分析和检查六个方面。

物流成本管理是物流管理的核心,物流成本管理能够有效地把握企业物流成本的内涵和构成,科学、高效地组织物流活动,有效控制物流活动中发生的费用支出,从而降低物流总成本,提高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

从概念上分析,物流成本包括:货物的实际流通活动以及这些活动所必需的设备和设施的成本费用;完成的物流信息传递和活动以及这些活动所发生的信息处理费用、必要的设备和设施的费用;对流通和信息处理环节活动进行综合管理发生的有关费用。这样,也就可将物流成本进行简单的分类,大致可分为库存成本、运输成本和管理成本三部分。

1、库存成本

主要是为了库存、保管货物而发生的成本管理,除了包括通常意义的仓储(主要包括有配送调拨费、运输装卸费、仓储保管费、倒短费等)、货物损毁、力资、保险和税收成本等,还包括有库存物资所占用的资金成本、机会成本等。此外,物流成本还应考虑由于物资积压所造成的物资贬值、报废和其他费用,例如,技术更新特别快的电子产品和汽车等商品。

2、运输成本

运输成本主要指公路和其他运输方式过程中产生的运输费用和货主费用。包括以汽车运输为主的公路运输成本、铁路运输成本、海运运输成本、航空运输成本,管道运输费用。

货主费用主要包括在物流涉及的运输部门协调处理和装卸费。

3、管理成本

管理成本广义上可视为物流公司或企业物流业务管理部门在从事物流运作时产生的管理性费用。在实际工作中,很难明确将管理成本和运输、库存成本区分开来。

二、物流成本管理内容解析及存在的弊端

企业早期应避免过多成本的发生,挖掘降低物流成本潜力向预防性方向发展是物流成本回避的核心。物流成本决策是物流成本会计的重要环节, 在物流成本会计中居于中心地位,它同物流成本会计其他职能是密切联系的。物流成本计划是物流成本决策的前提,物流成本决策是成本计划的依据,物流成本控制是实现物流成本决策既定目标的保证,物流成本核算是物流成本决策预期目标是否实现的最后检验, 物流成本分析和物流成本检查是实现物流成本决策目标的有效手段。

物流成本核算相当于物流成本管理的心脏,如何及时地将物流成本准确核算是物流成本管理的首要问题。但目前,我国物流成本核算在方法上还存在诸多弊端:

(一)物流成本核算方法不合理

目前,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等其他会计制度中对物流成本没有设立单独的会计科目来核算,而是将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各种支出列入企业的费用中,或者仅将部分物流成本随材料、制造费用计入产品的成本中。因此,企业仍无法掌握物流成本的构成,也较难对企业物流活动发生的全部费用做出确切全算与分析,造成物流成本信息的失真。

另外,人们往往比较重视运输费、搬运费等显性成本,对于物流环节所消耗的资金利息、设备折旧、人员培训等隐性成本,特别是物流活动组织不当所导致的风险或由于效率低下而增加的时间成本,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日常采用的标准会计成本法一般没有将与库存有关的成本,诸如保险和税收、租金、存货占用的资金及建设仓库所需的资本费用等计算在库存成本内,导致其被低估或模糊。而发达国家的经过实践证明,对于自营物流的成本支出而言,实际发生的物流成本远高于外部支付额数倍以上。所以,从现代物流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还没有真正把握实际的物流成本,决策者也很难从现行的会计系统中获得物流成本数据。

我国企业对物流的核算,从范围来看,着重于核算采购环节的物流成本,而忽视其他物流环节;从核算内容看,大部分企业只列物流费用,即支付给企业外部的运输或仓储的物流费用,而忽视企业内部物流费用,并将企业内部发生的物流费用与企业的生产费用、销售费用等混在一起,这使得企业不能从外部准确地把握其实际发生的物流成本。

(二)物流成本管理不够系统。

我国由于纵向行政体制的影响,物流研究和信息数据分析处于孤僻状态。在物流统计方面,分别有物资统计、商业统计、市场统计、交通运输统计、储运统计等,行业划分过细、核算口径不一,与现代物流成本的概念差距较大,无法综合反映宏观物流活动。就宏观物流成本而言,到目前为止,中国只有基本的货物运输量和货物周转量的统计,其他相关指标均没有公开的统计资料,或零散、分散在众多的机构组织当中。同时各研究机构和职能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缺乏科学合理的宏观物流成本分析框架,各研究机构的低水平重复,统计口径相互矛盾,这就使得国内大多数企业对物流成本的概念和核算方法了解不多,少数先进的企业虽然知道物流成本的重要性,但却没有掌握正确的核算方法,即使勉强算出来,也不能有效地为企业所用。

企业的物流活动体系是由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等子系统共同组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各个物流子系统间以及系统各要素间往往存在着相互联系、此消彼长的“效益背反”关系。目前,我国企业的物流活动存在着没能从物流整体这一系统性的角度出发,只是片面某一单个物流职能部门的成本或某一职能部门的某一项物流费用,违背了物流整体系统和“效益背反”规律,从而引起物流总成本的增加或降低物流服务水平,导致降低企业的利润和整体竞争力。

(三) 物流成本理论不够完善,研究有待强化,全员物流成本意识和素质有待加强

我国企业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经过全体工作者和研究者的不断探索和总结, 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物流成本会计经验,然而目前我国理论研究还不成熟,借鉴的经验也不丰富,再加上多数企业对物流成本的不重视,抑制了物流成本理论的发展与研究。

三、针对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努力降低库存成本,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如下措施来降低库存成本:对现有仓库设施进行有效整合与改造,减少闲置仓库,使之充分利用;对仓库物品采用ABC分类法,将企业的物流成本划分为重点控制、一般控制、忽略控制三类,重点控制A类物流领域的成本发生源;合理控制库存水平,选择恰当的库存订货模型,协调库存成本和订货成本来加速资金周转、降低库存费用等。

部分企业的规模和实力决定了它们在建立企业物流服务链条和网络时的不完善,如果它们也在内部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物流管理,既削弱了企业对核心生产力的关注,也不能发挥社会化物流的规模经济优势。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对现有企业进行重组、改造和制度创新的措施。同时,国家也应出台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和相关法规予以支持,通过市场形成第三方物流或物流企业集团,达到规模效应,逐步实现由“企业物流”向“物流企业”的转化。

(二)大力推广国家标准并完善物流成本的核算

2007年5月正式实施的国家标准《企业物流成本构成与计算》(GB/T20523-2006),被专家誉为“填补了国内物流成本计算和管理的空白”,它为我国企业实施物流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手段,实现了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由定性决策向定量分析的跨越,使企业可以准确了解自身的物流成本支出,并且使不同企业之间实施物流成本的比较成为可能,对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发展社会化物流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我国应加强该标准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使标准尽快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在现行会计制度下,可增加企业物流成本的核算和报告,并按照上述标准设计《企业物流成本主表》和附表《企业自营物流成本支付形态表》,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依据。

(三)借助于现代信息系统的构建降低物流成本

要实现企业与合作企业之间高效率的交易关系,必须借助于现代信息系统的构建,尤其是利用互联网等高新技术来完成物流全过程的协调、控制和管理,实现从网络前端到最终端客户的所有过程服务。一方面各种业务处理可以正确、迅速地进行;另一方面,企业也能由此建立起完善的物流经营系统。

通过使用现代物流信息技术,企业可以将订购产品的数量、价格等信息在网络上进行传输,企业间的协调和合作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同时,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迅速发展,使混杂在其他业务中的物流活动的成本能精确地计算出来,而不会把成本转嫁到其他企业或部门。

(四)加强企业职工的成本管理意识,建立和健全内部物流成本规章制度

企业应创造一种适当的激励环境,充分调动每个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将降低成本管理的工作从物流管理部门扩展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并从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全生命周期中,进行物流成本管理,使企业具有长期发展的“战略性成本意识”。

另外,必须完善物流成本会计体系,建立和健全企业内部物流成本会计规章制度,实行物流成本会计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物流管理成本,使决策层和所有部门、单位都重视物流成本,提高全体员工成本意识和素质。同时还要求物流成本会计学会物流预测、物流决策和物流控制,充分发挥物流成本会计的职能作用。

总之,为了完善和发展我国的物流成本会计,我们必须结合现代企业管理的实践需求,不断地总结,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物流成本会计理论与方法, 在现代企业管理实践中应用和推广,从而探索并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物流成本会计体系。

参考文献:

[1]王亦冬.《控制成本的60种方法》.经济科学出版社。

[2]史永翔.《向财务要利润》.机械工业出版社。

篇7

随着物流的产业地位在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得到明确,许多地方政府也纷纷将物流业纳入当地的特色经济规划,物流业在我国迈进了快速发展的阶段。本文仅从中小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角度进行探讨。

一、中小型物流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成本管理意识薄弱

中小型物流企业在物流成本管理上存在着管理意识薄弱、管理方法陈旧的问题。具体表现在:①大部分中小型物流企业更多注重短期利益。虽然中小型物流企业也会关注物流成本、关注成本控制,但更加注重成本降低的绝对数额和短期投入数量,缺乏成本计划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②多数中小型物流企业没有形成适合自己企业特点的成本核算模式和方法,一般也不进行以服务产品为对象的成本费用的归集与核算,提供的成本数据缺乏可利用性;③中小型物流企业比较多的关注运输、储存保管、装卸搬运、包装、配送、采购等物流活动其中的某一项或几项功能的改进,对物流系统整体功能的改善与提高力不从心,物流成本管理缺乏系统规划性。

(二)没有形成系统的物流成本资料

物流成本资料不系统、不完全的原因主要是国家在物流成本管理方面的制度不够完善,导致企业在物流成本核算与管理方面缺乏制度依据。表现在:①物流企业确认、报告物流成本也需要遵循会计制度,但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中,没有“物流成本”这个会计科目,与物流相关的费用只能列在费用项下;②物流成本核算指标不明确,缺乏统一的物流成本计算标准,导致物流成本计算口径不一致,不同企业之间物流成本的比较分析成为不可能;③由于在制度上缺乏归集、分配依据,中小型物流企业只能照搬制造业企业细分成本项目,导致在物流成本中占较大份额的间接费用在进行分摊时,和与之产生的服务之间的关联度不高。

(三)缺少物流成本管理专门人才

物流成本管理人才缺乏与物流业本身的产生和发展历程有一定关系,主要源于以下三个方面:①物流作为一门学科,萌芽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传入我国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在我国的蓬勃兴起只是近二三十年的事情,物流管理专门人才缺乏是物流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的一个阶段;②物流作为一个行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据有关资料显示,2008年社会物流总额已达89.9万亿元,社会物本文由收集整理流总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达18.1%,物流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16.5%。物流业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发展迅猛,专门人才供给则显现出相对滞后的状态;③物流行业的中小型物流企业由于在装备、技术、管理、理念等方面相对落后,主要面对末端和较低层次的物流服务需求,没有优势可以吸引到优秀的物流专门人才,即使经过实践培养了人才也很难留得住。

二、物流成本会计研究的意义

(一)有助于形成完整的物流成本基础资料

目前,我国物流企业还没有就物流成本计算标准达成一致意见,无法形成物流成本的行业标杆数据,物流成本会计研究有利于物流企业自身发展,也有利于社会和谐。对物流企业而言,物流成本会计研究可以让企业明确自身物流成本费用上升的原因所在,抓住成本控制的重点,寻找到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对社会而言,物流成本会计研究可以帮助企业向社会提供真实完整的物流成本数据,为国家对物流业的发展在宏观上进行统筹和规划提供资料和信息,为促进物流业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二)有助于中小型物流企业寻求金融支持

提高物流企业信用水平。物流成本核算得到统一和规范,物流企业才有可能如实地反映经营活动状况,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金融机构也才有可能通过财务会计报告准确地评判企业的实力,评估其偿债能力。

提高物流企业资金利用率。物流企业的资金利用率普遍不高,流动资金所占比例过大,资金没有得到很充分的利用。提高资金利用率,一方面可以通过银行结算和支付业务提高流动资金利用率,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不动产资源融资谋得企业发展所需资金。

提高财务监督力度。可以降低物流企业在物流成本上加入避税以及其他节省费用的考虑,使得物流成本更加规范和透明,也可以让物流定价有据可依。

(三)有助于中小型物流企业推行实施作业成本核算法

成本作用法是以电子计算机为技术基础的一种先进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方法,目前已经被西方生产型企业和商业型企业普遍认可接受和推广应用,但在我国物流业中的应用还很少见。物流企业的产品就是它提供的物流服务,产品成本所含间接费用在总成本中占有很高的比重且间接费用包含的项目多范围广。这种独特运营就非常适合采用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成本管理体系。

作业成本法不仅为中小型物流企业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适用的成本核算体系方法,而且还为企业强化成本分析控制提供了可能。它以作业为基础,按照资源动因计量和分配企业耗用的资源,不仅能够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还能够对物流作业链各项功能加以改进和完善。通过运用成本作业法可以将企业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结合在一起,提高物流企业的运作效率,有利于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和管理。

三、中小型物流企业成本分析

(一)成本构成

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成本主要是基于物流活动、信息流活动以及物流管理活动而发生的费用总和,具体包括:物流业务成本。物流业务成本是基于企业运输、包装、存储保管、配送、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产生的相应费用。交易成本。交易成本是物流信息传递和处理等流动过程中产生的成本,比如订单的取得和订单的处理费用等。物流管理成本。是对物流活动和物流信息进行综合管理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分析成本构成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对成本构成项目进行梳理和界定,剔除项目之间交叉和重叠的部分,避免造成物流成本的重复计算,保证物流成本核算的准确和客观。

(二)成本组成要素

物流企业可以比照制造企业成本的组成要素,来归集和分析物流企业成本费用项目,概括为营运成本和非营运成本。

营运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运营间接费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可以通过工作记录经简单计算直接纳入到某项具体的物流服务成本中。营运成本中除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以外的成本统称为营运间接费用,比如营运车辆的维护、折旧,装卸搬运设备维修、折旧等。物流企业发生的直接材料很少,占营运成本绝大部分的是营运间接费用。

非营运成本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其他费用。销售费用一般包括销售人员工资和佣金、广告费和售后服务费;管理费用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其他费用一般包括支付给其他物流公司的劳动报酬、利息、保险费、租金、税金等支出。

(三)成本影响因素。

篇8

关键词:管理会计;物流管理;价值管理

《物流术语(国家标准)》中定义,物流管理是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应用管理会计从物流成本入手,以价值分析为主线,着眼于竞争优势和价值最大化的获得,及时反映管理所需的事前、事中的财务信息,对企业物流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一、管理会计概述

管理会计是从传统会计体系中分离出来的一门边缘学科,吸收了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等内容,与传统的财务会计相宜德彰。从企业会计工作分工方面讲,财务会计通过信息系统将相关财务会计信息提供给企业外部的信息使用者,服务于社会各相关方面;而管理会计则通过信息系统将相关管理信息提供给企业经营管理决策者、执行者,更集中地体现会计预测经营前景、参与经营决策、规划经营方针、控制经营过程、考核评价责任业绩等内在功能,在经营管理中发挥直接作用。实现对经济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职能,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管理会计涵盖成本管理、预算管理、绩效管理、价值管理等内容,包括决策分析、预算编制、成本分析以及责任会计的推行等。

二、管理会计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物流管理应用管理会计是以物流成本为中心,通过对物流成本分析,对物流活动进行预测、决策、规划和控制。其目的在于通过对物流成本习性的研究、费用水平的推测及控制,以及不同物流方案的比较,为有关部门制定决策服务,以实现物流活动的最优化和企业效益的最大化。物流管理会计是为企业物流管理服务的,它强调“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反馈三部曲的统一,体现了一套预测、计划、决策、控制、分析、考核的管理模式”。

三、在企业物流管理中应用

管理会计的意义国内外会计界已经发现,现有会计核算体系与物流成本管理的现实之间存在着技术冲突:一方面是物流成本管理巨大潜力的诱人前景;另一方面是物流成本在财务会计制度框架内很难确认和分离。物流成本的计算和控制分散,在财务预、决算表中,物流费用核算的是企业对外部运输业者所支付的运输费或向仓库支付的商品保管费等传统的物流管理费用,对于企业内部与物流相关的人力资源成本、设备折旧费用、固定资产税费等包含在其它经营管理费用中,没有进行单独核算,较难对企业发生的各项物流费用作出明确、全面的计算和分析。这不利于企业发现物流问题和寻找合理的物流方案,进而难以进行有效物流管理。客观上需要有一种新的会计方法能够为企业决策机构提供详尽的物流信息、明确物流责任、考核物流业绩、控制物流成本,它就是管理会计。四、推行管理会计,完善企业物流管理

1.完善物流预算体系,发挥预算管理作用

企业不论规模大小,所拥有的物流资源总是有一定限度的。要使有限的物流资源实现尽可能大的物流效果,必须做好物流计划工作。物流活动过程的正式计划,用数量形式反映出来就叫做物流预算。目前,我国企业预算体系中没有完整的物流预算子系统,而是分散在销售预算、生产预算、原材料预算、人工预算、财务预算中。因此,为了加强物流管理,有必要将上述分散的物流预算部分抽出、汇总,建立起一套独立的、完整的物流预算体系。合理地组织、管理物流,对影响企业物流的内外因素进行全面地分析和预测,在此基础上编制合适的物流预算,把企业的人、财、物及各项工作科学地组织起来,使物流活动与其它经济活动协调配合,共同实现企业总目标。

2.全方位物流控制,发挥成本管理作用

在物流管理活动中,企业必须控制物流计划的执行情况,同原定的目标、计划、预算、标准、定额进行对比,找出偏差,从中发现问题或潜力,采取措施纠正或修订计划,以促进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物流成本控制是物流控制的重点。在物流管理活动中,应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使物流支出按预定的目标发生,从而使人、物、财得到合理利用,达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3.建立物流责任体系,发挥绩效管理作用

应用管理会计建立物流责任体系,通过各个责任层次去监督、控制内部物流活动,并将物流活动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各个部门和环节为实现企业总目标担负起各自应负的责任,完成各自的任务,同时通过各物流责任中心的信息反馈,使企业物流部门和决策机关随时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降低物流成本,增加企业盈利。

4.改变会计职能,发挥价值管理作用

现代管理会计是会计职能变化引出的。其主要职能已由信息支持向管理决策转移,财务部门被赋予决策权,而且对工作结果负有不可推托的责任。相应地,财会人员由管理系统中的专业信息支持人员转变为决策者与合作伙伴,新的职责与角色要求财会人员更多地了解企业各个方面,如制造过程、核心技术、研究开发、市场营销、竞争对手以及供应链等,以制定正确的战略计划,为内部顾客提供有关他们应该做什么及将会怎样的服务,而不能只反映是什么或过去怎样。工作精力将更少地用于信息报告,更多地用于计划与分析,并且将更加广泛地参与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在管理决策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管理会计不仅全面提供物流管理信息,为科学合理地进行物流管理奠定基础;还能动地参与经营决策,为决策者提供有用信息;最后通过对内部责任单位的绩效考评,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发挥好管理会计的作用,是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对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的迫切需要,也是会计科学成功跨入新的历史阶段的重要标志。可以预见,随着社会发展,管理会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将不断发展完善,在现代化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将更加重要。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管理会计;物流管理;价值管理

《物流术语(国家标准)》中定义,物流管理是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应用管理会计从物流成本入手,以价值分析为主线,着眼于竞争优势和价值最大化的获得,及时反映管理所需的事前、事中的财务信息,对企业物流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一、管理会计概述

管理会计是从传统会计体系中分离出来的一门边缘学科,吸收了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等内容,与传统的财务会计相宜德彰。从企业会计工作分工方面讲,财务会计通过信息系统将相关财务会计信息提供给企业外部的信息使用者,服务于社会各相关方面;而管理会计则通过信息系统将相关管理信息提供给企业经营管理决策者、执行者,更集中地体现会计预测经营前景、参与经营决策、规划经营方针、控制经营过程、考核评价责任业绩等内在功能,在经营管理中发挥直接作用。实现对经济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职能,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管理会计涵盖成本管理、预算管理、绩效管理、价值管理等内容,包括决策分析、预算编制、成本分析以及责任会计的推行等。

二、管理会计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物流管理应用管理会计是以物流成本为中心,通过对物流成本分析,对物流活动进行预测、决策、规划和控制。其目的在于通过对物流成本习性的研究、费用水平的推测及控制,以及不同物流方案的比较,为有关部门制定决策服务,以实现物流活动的最优化和企业效益的最大化。物流管理会计是为企业物流管理服务的,它强调“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反馈三部曲的统一,体现了一套预测、计划、决策、控制、分析、考核的管理模式”。

三、在企业物流管理中应用

管理会计的意义国内外会计界已经发现,现有会计核算体系与物流成本管理的现实之间存在着技术冲突:一方面是物流成本管理巨大潜力的诱人前景;另一方面是物流成本在财务会计制度框架内很难确认和分离。物流成本的计算和控制分散,在财务预、决算表中,物流费用核算的是企业对外部运输业者所支付的运输费或向仓库支付的商品保管费等传统的物流管理费用,对于企业内部与物流相关的人力资源成本、设备折旧费用、固定资产税费等包含在其它经营管理费用中,没有进行单独核算,较难对企业发生的各项物流费用作出明确、全面的计算和分析。这不利于企业发现物流问题和寻找合理的物流方案,进而难以进行有效物流管理。客观上需要有一种新的会计方法能够为企业决策机构提供详尽的物流信息、明确物流责任、考核物流业绩、控制物流成本,它就是管理会计。

四、推行管理会计,完善企业物流管理

1.完善物流预算体系,发挥预算管理作用

企业不论规模大小,所拥有的物流资源总是有一定限度的。要使有限的物流资源实现尽可能大的物流效果,必须做好物流计划工作。物流活动过程的正式计划,用数量形式反映出来就叫做物流预算。目前,我国企业预算体系中没有完整的物流预算子系统,而是分散在销售预算、生产预算、原材料预算、人工预算、财务预算中。因此,为了加强物流管理,有必要将上述分散的物流预算部分抽出、汇总,建立起一套独立的、完整的物流预算体系。合理地组织、管理物流,对影响企业物流的内外因素进行全面地分析和预测,在此基础上编制合适的物流预算,把企业的人、财、物及各项工作科学地组织起来,使物流活动与其它经济活动协调配合,共同实现企业总目标。

2.全方位物流控制,发挥成本管理作用

在物流管理活动中,企业必须控制物流计划的执行情况,同原定的目标、计划、预算、标准、定额进行对比,找出偏差,从中发现问题或潜力,采取措施纠正或修订计划,以促进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物流成本控制是物流控制的重点。在物流管理活动中,应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使物流支出按预定的目标发生,从而使人、物、财得到合理利用,达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3.建立物流责任体系,发挥绩效管理作用

应用管理会计建立物流责任体系,通过各个责任层次去监督、控制内部物流活动,并将物流活动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各个部门和环节为实现企业总目标担负起各自应负的责任,完成各自的任务,同时通过各物流责任中心的信息反馈,使企业物流部门和决策机关随时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降低物流成本,增加企业盈利。

4.改变会计职能,发挥价值管理作用

现代管理会计是会计职能变化引出的。其主要职能已由信息支持向管理决策转移,财务部门被赋予决策权,而且对工作结果负有不可推托的责任。相应地,财会人员由管理系统中的专业信息支持人员转变为决策者与合作伙伴,新的职责与角色要求财会人员更多地了解企业各个方面,如制造过程、核心技术、研究开发、市场营销、竞争对手以及供应链等,以制定正确的战略计划,为内部顾客提供有关他们应该做什么及将会怎样的服务,而不能只反映是什么或过去怎样。工作精力将更少地用于信息报告,更多地用于计划与分析,并且将更加广泛地参与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在管理决策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管理会计不仅全面提供物流管理信息,为科学合理地进行物流管理奠定基础;还能动地参与经营决策,为决策者提供有用信息;最后通过对内部责任单位的绩效考评,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发挥好管理会计的作用,是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对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的迫切需要,也是会计科学成功跨入新的历史阶段的重要标志。可以预见,随着社会发展,管理会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将不断发展完善,在现代化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将更加重要。

参考文献:

篇10

物流管理应用管理会计是以物流成本为中心,通过对物流成本分析,对物流活动进行预测、决策、规划和控制。其目的在于通过对物流成本习性的研究、费用水平的推测及控制,以及不同物流方案的比较,为有关部门制定决策服务,以实现物流活动的最优化和企业效益的最大化。物流管理会计是为企业物流管理服务的,它强调“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反馈三部曲的统一,体现了一套预测、计划、决策、控制、分析、考核的管理模式”。

二、管理会计概述

管理会计是从传统会计体系中分离出来的一门边缘学科,吸收了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等内容,与传统的财务会计相宜德彰。从企业会计工作分工方面讲,财务会计通过信息系统将相关财务会计信息提供给企业外部的信息使用者,服务于社会各相关方面;而管理会计则通过信息系统将相关管理信息提供给企业经营管理决策者、执行者,更集中地体现会计预测经营前景、参与经营决策、规划经营方针、控制经营过程、考核评价责任业绩等内在功能,在经营管理中发挥直接作用。实现对经济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职能,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管理会计涵盖成本管理、预算管理、绩效管理、价值管理等内容,包括决策分析、预算编制、成本分析以及责任会计的推行等。

三、在企业物流管理中应用

管理会计的意义国内外会计界已经发现,现有会计核算体系与物流成本管理的现实之间存在着技术冲突:一方面是物流成本管理巨大潜力的诱人前景;另一方面是物流成本在财务会计制度框架内很难确认和分离。物流成本的计算和控制分散,在财务预、决算表中,物流费用核算的是企业对外部运输业者所支付的运输费或向仓库支付的商品保管费等传统的物流管理费用,对于企业内部与物流相关的人力资源成本、设备折旧费用、固定资产税费等包含在其它经营管理费用中,没有进行单独核算,较难对企业发生的各项物流费用作出明确、全面的计算和分析。这不利于企业发现物流问题和寻找合理的物流方案,进而难以进行有效物流管理。客观上需要有一种新的会计方法能够为企业决策机构提供详尽的物流信息、明确物流责任、考核物流业绩、控制物流成本,它就是管理会计。

四、推行管理会计,完善企业物流管理

1.完善物流预算体系,发挥预算管理作用

企业不论规模大小,所拥有的物流资源总是有一定限度的。要使有限的物流资源实现尽可能大的物流效果,必须做好物流计划工作。物流活动过程的正式计划,用数量形式反映出来就叫做物流预算。目前,我国企业预算体系中没有完整的物流预算子系统,而是分散在销售预算、生产预算、原材料预算、人工预算、财务预算中。因此,为了加强物流管理,有必要将上述分散的物流预算部分抽出、汇总,建立起一套独立的、完整的物流预算体系。合理地组织、管理物流,对影响企业物流的内外因素进行全面地分析和预测,在此基础上编制合适的物流预算,把企业的人、财、物及各项工作科学地组织起来,使物流活动与其它经济活动协调配合,共同实现企业总目标。

2.全方位物流控制,发挥成本管理作用

在物流管理活动中,企业必须控制物流计划的执行情况,同原定的目标、计划、预算、标准、定额进行对比,找出偏差,从中发现问题或潜力,采取措施纠正或修订计划,以促进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物流成本控制是物流控制的重点。在物流管理活动中,应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使物流支出按预定的目标发生,从而使人、物、财得到合理利用,达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3.建立物流责任体系,发挥绩效管理作用

应用管理会计建立物流责任体系,通过各个责任层次去监督、控制内部物流活动,并将物流活动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各个部门和环节为实现企业总目标担负起各自应负的责任,完成各自的任务,同时通过各物流责任中心的信息反馈,使企业物流部门和决策机关随时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降低物流成本,增加企业盈利。

4.改变会计职能,发挥价值管理作用

现代管理会计是会计职能变化引出的。其主要职能已由信息支持向管理决策转移,财务部门被赋予决策权,而且对工作结果负有不可推托的责任。相应地,财会人员由管理系统中的专业信息支持人员转变为决策者与合作伙伴,新的职责与角色要求财会人员更多地了解企业各个方面,如制造过程、核心技术、研究开发、市场营销、竞争对手以及供应链等,以制定正确的战略计划,为内部顾客提供有关他们应该做什么及将会怎样的服务,而不能只反映是什么或过去怎样。工作精力将更少地用于信息报告,更多地用于计划与分析,并且将更加广泛地参与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在管理决策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管理会计不仅全面提供物流管理信息,为科学合理地进行物流管理奠定基础;还能动地参与经营决策,为决策者提供有用信息;最后通过对内部责任单位的绩效考评,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发挥好管理会计的作用,是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对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的迫切需要,也是会计科学成功跨入新的历史阶段的重要标志。可以预见,随着社会发展,管理会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将不断发展完善,在现代化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将更加重要。

参考文献:

[1]何明珂。物流系统论[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89-96

[2]唐纳德。物流管理——供应链过程的一体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156-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