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的前景范文
时间:2023-12-29 17:53: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移动支付的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 我国移动支付的发展前景 浅谈移动支付的应用以及发展前景 对话高层 畅谈移动支付发展前景 数字移动电视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投资型寿险的发展前景与风险防范 关于移动通讯发展前景与相关策略分析 第三方移动支付的风险与监管对策 移动支付的法律风险及其监管对策 浅析智能天线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移动电视的传播特性和发展前景 移动医疗的现状及发展前景探析 移动医疗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初探 对我国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金融监管发展前景 基于NFC的身份识别支付一卡通的发展前景 移动支付,前景与忧虑并存 数字水印发展的历史与发展前景 月季的发展前景 汽车的发展前景 移动信息时代通信发展前景与技术探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从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可以看出,我国远远超过西方发达国家,一定程度上不仅成为引领全球移动支付的“风向标”,而且有力地推动了支付市场的创新与发展。但是,如果对其运行过程监管不力,蕴含的各种风险亦会相继爆发。确保我国移动支付健康、持续发展,亟待建立和完善相关监管制度和监管体系。本文就此展开研究。
二、我国移动支付迅速发展的成因
1.现代科技手段提供物质基础
根据技术接受模型(TAM),一项技术创新被应用后,消费者是否接受与使用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技术的感知有用性与感知易用性。前者是指消费者使用该技术创新能感知可能为自己的生产生活带来效用的提升;后者是指消费者正常使用该项技术创新需要投入时间、精力进行学习的难易程度(Davis,1989)。〔2〕现代通讯技术、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突破与发展是移动支付发展的物质基础,如绑定手机与手机密码、采用手机指纹等技术为移动支付的产生和被消费者迅速接受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当前金融科技正致力于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只有当用户真正感受到技术进步带来生产生活的方便与易用才会逐渐接受并持续使用,比如伴随近场支付所需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发展,在加密技术、数字签名技术与合适的APP帮助下,消费者只需一部手机就能轻松完成生活中的各种支付场景:付电话费、公交卡充值、水电煤气缴费、火车票订购、网上购物支付、线下购物支付、打车等。“手机在手,支付无忧”毫不夸张,移动支付因此呈井喷式发展态势,由一个革命性概念变成迅速普及的支付方式。
2.市场强大需求的助推
根据整合型技术接受与使用模型(UTAUT)对TAM模型与TAM2模型的拓展,综合分析一项技术创新被应用后给消费者带来的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与便利情况等(Venkatesh,2000)〔3〕,可以较为全面地分析消费者接受与使用移动支付为其带来的诸多效用,也能够表明移动支付的确迎合了市场需求。分布式支付场景的出现、电子商务的发展以及支付方式的多元化,要求支付系统24小时不间断运行,以满足广大消费者随时随地购物和支付的需求。移动支付自身的高效便捷性迎合了现代社会追求方便快捷的需求,填补了传统支付留下的效率空白,所以满足了国内支付市场客观变化的需求。与传统支付手段相比,移动支付缩短约10%-40%的交易时间成为各方追逐竞争的主要动因。对消费者而言,高效、便捷是实现体验式消费的有效途径;对商家而言,不仅缩短交易时间、增加交易额,更重要的是加快了资本循环与周转,提高了商家的经济效益与效率;对跨境支付而言,移动支付的优势更明显,全球支付市场都青睐效率高的移动支付。相对而言,传统商业银行基于其风险最小化原则设计支付系统,因灵活性不高,支付效率偏低,满足不了快速支付的需求。移动支付顺势而为,填补了传统支付留下的效率空白。
3.支付清算体系创新推动
根据创新扩散理论,创新具有相对优势以及复杂性、兼容性、可试验性与可观察性等特征,它们将直接影响用户采用新技术与否的态度。尤其是相对优势明显的创新项目,即新技术创新应用能够给用户带来降低交易成本并提升交易效率的好处(Rogers,1995)。〔4〕与其他支付方式相比,移动支付是创新性应用,顺应了当前我国支付清算体系创新与发展的需要。我国支付清算体系发展的关键在创新,创新不仅可以提升支付系统的效率和适用范围,促使非现金支付市场发生结构性变化,更重要的是创新可以使清算体系在金融体系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而在一些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由于传统支付市场发展不足,很多人得不到银行服务或者金融机构本身服务能力不足,这为移动支付提供了巨大发展与创新空间。在整个亚洲市场,移动支付发展非常迅速,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60%左右,中国、韩国、日本等均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近几年来国内各大机构为了角逐移动支付这一支付蓝海纷纷投入巨资加大其研发力度,不断推出创新性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比如不同类型金融支付机构相继推出了非接触式支付卡:中国工商银行与百盛集团共同发行了牡丹百盛信用卡等移动支付方式,以适应支付清算体系的创新需求。同时其平滑无缝的操作兼容性将支付与物流整合为一体,电商公司将购买、支付和送货整合为一次性完成,节省时间,提升用户购物体验,有助于用户对移动支付的持续使用,而且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消费者偏好,再向消费者精准推荐偏好产品与服务,既可以有效培育顾客对产品与服务的忠诚度,又可有效拓展自己的客源,增加消费者使用移动支付的频率;随着数据加密和唯一识别码技术的运用还能够有效地保护用户的隐私与资金安全,而且区块链和分布式总账技术将实现整个交易系统更安全。上述创新技术的运用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移动支付的飞速发展。
4.政府重视与支持下的制度保障
良好的市场秩序是一国经济社会良性快速发展的前提,为此,需要政府制定完善的政策措施,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为了加快供给侧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尤其是普惠式金融、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新兴产业的发展。而移动支付制度创新有助于加快一国普惠金融、包容性发展、微金融发展及非现金支付的发展;移动支付在加快电子商务与网络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有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效增加就业,进一步提升金融业服务质量与效率,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实体经济,增强我国经济整体实力与竞争力。但是,S着移动支付内涵向移动金融、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不断延伸,在鼓励移动支付创新的同时,监管机构必须对其进行合理监管,适时界定移动支付的创新边界,推动移动支付产业健康发展。为此,2015年1月央行了《关于推动移动金融技术创新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规定自2015年6月1日起,境内符合条件的机构可以申请“银行卡清算业务许可证”;2015年7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工信部、公安部等十部委联合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被称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基本法”;2015年7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2016年3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与发改委了《关于完善银行卡刷卡手续费定价机制的通知》,等等。
三、我国移动支付的发展前景
上述有利因素相互叠加共同推动了我国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使之不仅成为支付清算领域创新发展的重要源头,而且成为引领全球移动支付的“风向标”,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1.移动支付多元化发展、业务持续性增长
移动支付产品多元化发展且业务持续性增长将成为我国移动支付市场的“新常态”。随着现代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支付产业在全球飞速发展,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目前国内移动支付巨头如微信支付、支付宝、百度钱包等通过采取投入大量资金补贴用户与商家的办法争夺移动支付“蓝海”。2016年2月苹果公司的Apple Pay进入国内市场,引发华为、小米等手机巨头开启自身移动支付的公测。基于移动支付服务便捷、高效,顺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支付市场发展需求的优势,国内移动支付产品从传统远程支付、二维码支付、NFC近场支付、蓝牙支付、声波支付到外接刷卡器等,基本形成了多元化格局。根据Gartner的数据显示,2012-2017年,全球移动交易总量和价值年平均增长率可达到35%,全球移动支付市场规模2017年将达到7210亿美元,用户数将超过45亿。①
我国早在2013底国内手机网民已超过5亿,同比增长20%左右,占总网民数的40%;手机支付用户达到125亿,同比增长126%,占手机网民总量的75%。2015年,我国大约有一半网民,接近358亿人使用移动设备进行支付,比2014年增加近70%。全球著名市场研究集团益普索(Ipsos)联合支付宝的《2013年中国消费者如何看待移动支付报告》显示,已有86%的受访用户尝试过移动购物,移动领域将成为支付与电商的核心市场。②中国人民银行的《2013年支付系统运行总体情况》则表明,2013年全国移动支付业务量达1674亿笔,交易额96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3%和318%。另据中国人民银行2014年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国移动支付业务量为4524亿笔,交易额达2259万亿,同比分别增长170%和134%。中国人民银行《2014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2015年支付系统运行总体情况》提供的数据表明,2015年我国移动支付业务达13837亿笔,交易金额为1082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586%和37906%。2015年中国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而根据比达数据中心的《2015年度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研究报告》,2015年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总规模达931万亿元,其中支付宝和财付通两家占据了移动支付90%以上市场份额。第三方支付:先清牌照再发展.http://.cn/money/bank/bank_hydt /2016-04-18/doc-ifxriqqx2917793.shtml.支付宝2017年1月4日的2016年中国人全民账单数据也显示:移动互联网已成为国人生活方式非常重要的一部分。2016年,使用了支付宝的实名用户有45亿,71%的支付笔数发生在移动端,有10亿多人次使用“指尖上的公共服务”。其中80后、90后是移动支付的主流人群,80后人均支付金额超过12万元,90后使用移动支付的人数占比高达91%。〔5〕
2.移动支付客户粘性将进一步提高
从数据分析看,移动支付客户粘性将进一步凸显,有替代传统电子支付的发展趋势。移动支付客户粘性也即移动支付客户持续使用问题,Oliver(1980)的研究认为,用户是否再次购买某种产品或持续使用某种服务的关键在于其对产品或服务的满意度。〔6〕移动支付在全球范围的快速发展,以及通过不断推出新产品满足客户体验式消费需求的模式,将助推移动支付客户粘性进一步凸显,从而有替代传统电子支付的发展趋势。在美国,移动支付虽然早期发展相对比较慢,但电子支付与移动支付领域的收益却占全部支付收益的35%左右,到2018年移动支付收益可能与传统支付收益平分秋色。而在发展中国家,消费的能力越来越强,消费更趋年轻化。年轻人热衷新技术,灵活求变,愿意体验全球支付的创新与服务,尤其偏爱移动支付带来的便利,智能手机的出现使“闪付”“当面付”等便捷支付方式受到青睐。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移动支付机构、传统金融机构、银行卡清算组织以及互联网企业等参与各方适时推出了方便民众生产生活的支付服务,如与打车、商场、医院、旅游、餐饮等消费类行业的商户合作,引导消费者逐渐从传统支付方式转向移动支付方式。目前国内比较典型的支付方式是通过扫描二维码、绑定账号等以支付宝、微信进行支付,苹果公司最近也在中国市场推出了Apple Pay,这些方便民众生产生活的移动支付方式的迅速发展,将最终成为主流支付方式,提升消费者的忠诚度,进一步增加移动支付客户粘性。
3.移动支付正在成为一种全新商业模式
移动支付已经被电商、银行和支付机构等作为新商业模式,成为迅速占领市场的“利器”。根据情境理论分析,互联网、大数据及电商是一种全新消费情境,具有突破地理、时空限制等优点,极大地简化了消费环节,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消费时信息非对称问题,提升了用户消费的可得性与时效性(Belk & Ajzen,1975)。〔7〕支付是资金流动的一种方式,而资金流动是经济活动最直接的反应。电商、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等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资金流动,提高了精准掌握客户消费偏好和消费习惯的能力,有利于根据大数据分析结果进行精准营销。这意味着移动支付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提供资金往来流通服务,更重要的是,电商、银行等机构可以进一步深挖支付数据所蕴藏的其他信息,有针对性地提供其他增值服务。
从发展趋势上看,未来支付发展空间不在支付本身,更多的在于衍生业务,这也是电商平台为什么要大力推广支付业务的重要原因,因为电商可以借此打通购物、支付、邮递、金融等服务。移动支付作为支付行业最具有竞争力和潜力的支付方式,无疑成为电商、银行等机构大力推广与争夺蚕食的蛋糕。传统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趋势明显加快,新型非银行支付中介也在快速银行化,二者都在角逐主导未来移动银行的地位。不管结果如何,未来主导移动支付的机构必是大量利用手机、大数据、云计算和实时支付体系的综合性机构,移动支付业务必然是新型金融生态体系的核心服务内容,谁在移动支付市场拔得头筹,都将拥有占领和开发的“利器”。
4.支付场景与服务成为未来移动支付主战场
未来移动支付发展的强有力引擎在其消费服务场景,市场竞争将逐渐转向支付场景与服务的争夺。国内早期移动支付的竞争主要是入口之争。2011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实施了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制度,首批发放27家第三方支付牌照。从每年发放牌照的数量看,2011-2015年发放的牌照数分别为101家、96家、53家、19家和1家,从中可以看出2011年与2012年是高峰期,之后明显放缓,2015年只发放了1家牌照。随着牌照发放的收紧,2016年以来,支付牌照收购案频发。2016年2月,小米科技6亿元左右购买捷付睿通65%股权;2016年5月,新大陆68亿元收购国通星驿;2016年8月,美的集团3亿元左右购买深圳神州通付50%股权,恒大集团57亿元收购广西集付通;2016年9月,唯品会4亿元左右收购浙江贝付;2016年10月,键桥通讯945亿元购买上海即富45%股权。经过几年的跑马圈地,国内移动支付入口之争基本告一段落,初步形成了我国移动支付的市场格局。
随着国内移动支付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支付市场格局的初步形成,国内移动支付巨头正在将竞争重点逐渐从一开始的线上转向线下以及线上线下互动,大力拓展移动支付线下应用场景。国内居民日常生产生活中使用移动支付的场所也越来越多。进一步的,阿里巴巴在积极打造其商业生态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场景化支付;支付宝正在积极布局线下移动支付场景,加强线下超市、便利店、餐厅等日常消费场景中移动支付的应用;为了抢占市场,支付宝甚至为线下商户免费安装扫码枪,费率也比其他传统线下支付工具更低;此外,支付宝还积极布局海外移动支付应用场景,适时推出了支付宝退税等便民服务,同时与万豪集团展开合作,开拓酒店移动支付场景,万豪集团分布于全球的多家酒店陆续推出了支付宝服务。国内移动支付的另一巨头腾讯金融也不甘示弱,积极布局移动支付场景与服务,2015年初腾讯金融与便利店品牌7-11开展合作;2015年6月,与中石油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在移动支付、互联网金融及O2O等业务领域开展大力合作;2015年7月,财付通宣布QQ钱包与滴滴打车合作,滴滴打车App正式接入QQ钱包支付,全国多数城市用户可使用QQ钱包支付打车费用。此外,京东支付等也在积极拓展自己的移动支付场景服务业务。
四、我国移动支付发展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移动支付的发展一方面加快了我国金融深化进程,方便了民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另一方面移动支付尚属新生事物,在密码管理、通信安全,备付金管理、无牌照支付机构的禁止与取缔、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等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可能面临诸多风险,比如预授权冲正交易、预授权套现、跨境移机套现、各种套码造假行为不断升级、商户收不到结算资金等违法违规事件时有发生,使移动支付的安全与健康发展成为监管机构、第三方支付机构、消费者等利益相关群体共同关注的问题。
1.移动支付的负外部性凸显
负外部性主要是指某经济主体行为的活动给他人或社会带来损失,而且无需为此承担成本(刘越,2010)。〔8〕支付从来不是支付本身的事情,一方面消M者购买商品或服务后需以资金流动这一进程作为终结;另一方面支付又是商家、支付机构、银行等分析消费者行为的起点。纵观移动支付发展进程,与其他商品和服务市场相比,移动支付市场最显著的特征是其负外部性突出。一旦移动支付机构的风险增加,不但可以在支付系统本身快速传导与扩散,而且往往会迅速波及生产、消费等实体经济。目前我国的移动支付机构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第三方相对中立的机构,为集团内部服务的趋势已愈加明显,这显示一定的“系统重要性”。如果风险累积一旦达到临界点后爆发,可能影响整个企业集团,严重的可能波及其他产业或全社会。科学、合理地监管移动支付,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不但不是背离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而且是防控市场化风险的必要补充。
2.无牌照移动支付机构依然存在
支付业务顺利运转不仅是支付市场本身的内在需要,还关乎广大消费者的资金安全,乃至金融市场的稳定与秩序。根据感知风险理论,由于信息非对称与复杂的行为情绪等,用户很难准确预测消费行为对其带来的效用水平,可能出现用户实际消费效用低于预期的问题,若用户在消费决策时或消费过程中感知到这种风险的存在将影响其正常使用。Jacoby等(1972)将感知风险分为社会风险、绩效风险、经济风险、心理风险与身体风险五个维度。〔9〕目前我国监管机构对支付业务实行特别许可制度,只有符合《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方可获得支付业务许可证,开展支付业务。但事实上现实中一些没有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的机构也在开展支付业务,给移动支付市场的正常发展带来一定隐患,一些商务平台也曾经因为支付问题给客户带来风险。无牌支付机构由于无需遵循监管机构的监管要求,无需承担制度遵守成本,给正规持牌支付机构带来了不小的冲击,造成劣币驱逐良币效应,严重影响了我国移动支付市场的正常秩序,不利于其良性、有序、健康发展。由于没有监管机构对其监管,无牌支付机构在硬件设施建设和管理方面都可能不会有足够的投入,一旦出现问题,客户资金安全便存在很高的风险。如何取缔无牌照移动支付机构是当前我国移动支付市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3.行业规范及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
制度包括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制度可以保证良好的经济秩序,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作为我国金融业的一个新兴市场,到目前为止,全国尚没有统一的移动支付行业标准,以至于市场上有多种移动支付平台,浪费了大量资源,尤其是平台之间不能开展有效沟通与合作,阻碍了整个移动支付产业链的大规模有序拓展。而且移动支付涉及环节比较多,如支付企业、银行、手机运营商、软件运营商、电信运营商等,但多方参与者之间并未形成可持续、各方共赢的利益分配格局以及明晰的权责分担机制,造成业务拓展和竞争局限于低水平“跑马圈地”阶段,形成一条完整成熟的产业链的道路还比较漫长。
另外,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是我国移动支付市场监管面临的最大问题。法律由于没有明确规定移动支付交易中各方的权利与义务及交易中滞留资金的安全管理、证据确认和责任承担等,更没有建立良好高效的纠纷解决机制,消费者的隐私权、财产权、举证权等权利无法得到有效保护。
4.客户备付金安全事件频发
2015年底,我国第三方支付沉淀资金总量已经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比2014年增长60%。尽管中国人民银行的《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挪用、占用、借用客户备付金、不得擅自以客户备付金为他人提供担保”,但是支付机构挪用客户备付金,造成资金链断裂的重大事件时有发生。对此,2015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表示将改革客户备付金存管制度,整顿支付机构参与银行间资金清算和各类跨业经营活动,切实保障客户资金和信息安全。
近期,监管机构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现有规定,分别注销了部分违反备付金规定的移动支付机构,但如何有效管理备付金问题仍然没有从制度层面得到有效解决。目前,支付机构几乎都是同时与多家银行在备付金存管上进行合作,其中支付宝合作的银行多达24家,这既不利于风险控制也不利于监管。探讨备付金集中管理制度建设应是当下监管机构和移动支付业界需要共同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
五、健全移动支付监管体系的对策建议
1.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
可以预见,为了参与竞争以及进一步拓展市场,移动支付领域将不断开展业务创新并实现产品创新以吸引更多潜在客户。移动支付发展实践也说明,伴随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有可能出现各种违法违规行为损害消费者利益,若不能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势必制约移动支付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在大力鼓励移动支付创新的同时,监管机构也要严格履行职责,适时界定移动支付创新边界。2016年3月5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内人士认为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三年提及互联网金融并且态度不断转变,由“促进发展”到“规范发展”,显示了中央政府对发展与监管的高度重视。未来监管层在跟踪互联网金融发展一段时间后,应重点关注和推进行业规范发展,避免出现系统性风险或风险的大范围传导。
2.构建良好的监管制度,监管当局应有所作为
良好的移动支付监管制度的确立不仅不会抑制移动支付的创新和发展,而且可以确保移动支付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对于移动支付这一新业态除了应给予必要的发展空间,还应做到金融风险可控,避免危及国内金融稳定与发展。对此移动支付的监管主体――中国人民银行和其他各金融管理当局应有所作为。移动支付行业提供的主要是资金支付结算和清算功能,其本身属于中国人民银行的法定职责范畴,所以应统筹协调监管职责,适当借鉴国外监管模式,细化各监管主体的监管职责,消解移动支付交叉业务的监管真空,对移动支付业务进行全面监管。其他各监管机构应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实时连续跟踪监测移动支付类别、业务规模、违法违规事件等稻荩从中分析总结移动支付的特征与发展趋势,为将来明确是否监管或如何监管提供充分的数据支撑。〔10〕
3.构建互联网金融监管框架体系与移动支付产业统一标准
为了规范我国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相关法律制度已陆续出台。2015年7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将互联网金融纳入监管框架,明确了各类互联网金融活动的边界,规定了互联网金融主要业态的监管职能分工,从而标志着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框架的初步形成。2015年12月又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要求各省市地区金融办、工商局、公安局等相关机构加强对P2P网贷的监管力度。
除此而外,应充分考虑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合理借鉴国外移动支付标准的基础上,制定适合我国移动支付的统一标准。该标准除了应涉及13.56MHZ SIM PASS和2.4GHZ RFID-SIM标准、安全标准、终端标准外,还应包括整个产业链上各环节的协调、管理、监督等。同时国家相关部门应联合移动支付产业各参与方建立统一的产业标准。在现有监管体系架构基础上逐渐完善行业监管,继续加大力度指导行业有序健康发展,合理解决支付市场违规问题,营造有序健康的受理环境,进一步加快形成助推移动支付产业升级的长效法律机制。
4.强化行业自律
移动支付行业管理协会是监管部门有效监管的补充,有助于实现对移动支付的全方位监管。一般而言,一个行业进入创新活跃期后,行业协会等自律组织是最初的市场秩序维护者,可以根据行业发展程度及出现的问题,自发发挥准监管职责,制定科学、及时、有针对性的行业标准,运用市场化手段约束并规范移动支付行业的创新行为。因此,行业自律组织应利用自身信息优势及时制定并逐步完善统一的行业标准。一旦形成统一标准,将大大减少行业发展中的欺诈、套利等乱象。除此以外,行业自律协会可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升消费者对移动支付的认知水平,使消费者能够区分合法机构与非法机构,认识第三方支付机构与银行支付的差别;认识支付账户与银行账户之间的区别,知晓支付机构不是银行,第三方支付只是支付市场的补充者;认识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机构与非持牌支付机构的差别等。〔11〕
5.鼓励参与主体共同解决支付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建立良好的移动支付生态环境只靠一两家参与主体是不现实的,只有所有的参与主体通力合作才有可能做大做强整个产业,实现互利共赢。目前我国移动支付产业链包括芯片厂商、银联、银行、电信运营商及第三方支付机构等,尚未形成完整产业链。各参与主体应加强自身建设,做好移动支付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进而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优势实现资源共享,联手共筑安全防火墙,实现合作共赢。
〔参考文献〕
〔1〕Dahlberg, T., Bouwman, H., Cerpa, N., & Guo, J. M-Payment-How Disruptive Technologies Could Change the Payment Ecosystem〔J〕.ECIS, 2015, 0-17.
〔2〕Davis,F.D.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Ease of Use a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J〕.MIS Quarterly,1989,3(15):319-340.
〔3〕Venkatesh,M.G.,Davis F.D.A Theoretical Extension of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Four Longitudinal Case Studies〔J〕.Management Science,2000,46(2):186-200.
〔4〕Rogers,E.M.Diffusion of Innovations〔M〕.4th edition.New York:Free Press,1995:142-177.
〔5〕W阳洁.移动支付更火了〔N〕.人民日报,2017-01-05.
〔6〕Oliver,R.L.A Cognitive Model of the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Satisfaction Decision〔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80(17):460-469.
〔7〕Belk,M.,I. Ajzen.Belief,Attitude,Intention,and Behavior: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M〕.New York:Free Press,1975:45-88.
〔8〕刘越.基于“公地悲剧”视角审视低碳经济〔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10(5): 87-92.
〔9〕Jacoby,J., L.B.Kaplan.The Components of Perceived Risk〔C〕.Proceedings of the 3rd Annual Conference for Consumer Research,1972:382-393.
篇2
(讯)“未来5至10年,移动互联网会逐步取代PC互联网,那么移动支付也会取代PC支付。”面对当前第三方支付市场被PC支付横行的现状,钱袋宝执行董事孙江涛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在移动支付规模不断扩大过程中,还将为行业相关企业提供更多的创新机会。
易观智库日前的《国内移动支付市场年度综合报告2011》显示,2011年移动支付用户有望达到2.2亿户,市场收入规模将增长78.8%,达到52.4亿元,2013年则有望突破200亿元,达到235.1亿元。庞大的数据也表明了未来手机支付市场前景不可限量,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第三方支付企业的服务正逐渐由PC转移到手机终端。在移动支付领域,银行、电信运营商、终端厂商、互联网门户和大型商业企业都在加紧布局。
然而,目前移动支付市场相对PC支付市场的规模较弱,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消费者对移动支付的安全性存在顾虑。孙江涛认为,“中国是跳过信用卡时代直接进入了电子支付时代,目前中国的电子支付市场并不比欧美市场落后,并不是说中国的移动支付技术更先进,而是中国的移动支付模式并非完全依靠信用支付。”他说,中国对金融创新的监管比较严格,从技术创新上也不会存在太多复杂的衍生品,可以把风险控制到最小。
资料显示,目前中国拥有超9亿的手机用户规模,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使得移动支付的发展前景为各界所看好。因此,移动支付市场也成为多家第三方支付公司争夺的“香饽饽”。面对竞争,孙江涛表示,未来几年,钱袋宝仍然坚持在移动支付平台上提供一些细分的产品和服务,主要以大额支付为主,小额支付为辅。而合作伙伴仍将以银行为主,同时也会与一些省级运营商合作。(来源:《国际金融报》)
篇3
有人会问,既然前景如此乐观,移动支付在国内为何始终未能实现“大跨步”的发展,其关键原因就在于营收。来自2008年全球移动支付产业研究报告的数据显示,哪怕是在移动支付产业相对成熟的日韩等国,运营商依然没有形成直接盈利。“对于还处在移动支付发展初期的中国,实现盈利更是难上加难。”来自电信研究院的专家开诚布公地告诉记者,“目前仍然是以提高用户粘性为目的。”
营收面临“两难窘境”
“中国移动目前在各地建立的移动支付试点,由于覆盖用户面太小,前期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的确没有形成盈利。”南方地区移动公司的内部人士这样告诉记者,“同时由于佣金比例不协调,导致中国移动在推广移动支付业务时存在瓶颈。”
“以广东省为例,虽然在虚拟产品交易中,佣金比例还比较可观;但到了实体经济,佣金比例仅为5%,而这种回报率与中国移动前期投入的技术、人力及设备等必要渠道成本相比,简直微不足道。”该移动人士进一步表示。
而一些小商户也反映,实行移动支付业务需要从自身利润空间中提出销售额的5%作为佣金,分成比例实在太高;同时又要购置设备,延长结算周期,很多经营规模较小的商铺都表示难以接受,运营商的渠道推广工作陷入僵局。
FrostSullivan高级分析师林起劲告诉记者,运营商由于受到国家相关规定的限制,为避免有涉及金融业务之嫌,运营商在实体经济中,如果仅靠一己之力,只能勉强在小额支付领域独立运营,比如目前在各地试行的一些移动支付业务,每日上限为人民币50元,每月上限仅为150元,可这种小额支付自身“本小利薄”,如果不能形成规模效应,很难成为运营商的盈利业务。如果运营商希望在移动交付中获取更大的渠道收益,则需要联合银行、第三方等金融机构共同搭建移动支付的产业链,这样做既可以回避法律风险,也可为用户实现“大额支付”提供可靠的资金渠道。
盈利瞄准“大额支付”
既然小额支付并不能带来丰厚的利润,运营商又为何如此热衷于推广如手机刷公交卡等这样的小额支付业务?
前述移动内部人士也表示,中国移动如果能够留住既有用户,逐渐改变用户的小额消费习惯,并依靠移动支付延长用户生命周期,那么它所起到的作用远比自身形成利润更为重要,同时,通过培养用户的消费习惯,还能为产生丰厚利润的大额支付做铺垫,而这就是运营商的“如意算盘”。
同时参考海外运营商的实际案例,也可看出,先粘住客户继而在移动支付领域实现“大额支付”确实能为运营商带来不错的“钱景”。
来自FrostSullivan的研究报告显示,在日本,移动运营商NTT于2006年4月将移动支付业务渗透到消费信贷,用户可以进行小额和大额两种信贷方式。同年9月,NTT同日本另外3家非接触式支付品牌——东日本铁路公司Suica、bitWallet的Edy、JCB的QuicPay达成合作协议,共享支付平台,统一POS终端,由此日本的移动支付开始全速发展,截至2008年10月的数据显示,日本移动支付用户数已经超过了1200万,这对于运营商拉动用户数量增长、延长资产运转周期起到了重要作用。
而在新加坡,新加坡电信公司在2007年底开始移动支付业务,目前已与国家主要银行、信用卡中心形成合作,新加坡资信局预计,在移动支付广泛推广后,该平台每年可为当地带来近6000万元新币的收益。
由此可以体会,就在国内运营商不断为“亏本”的小额支付积极奔走时,其实背后蕴藏了一个宏大的战略构想,运营商希望通过产业环境的逐渐开放,依靠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法力量,搭建一个拥有更多金融机构参与、更多消费领域涉入的移动支付平台。
摸索后向型收入模式
篇4
[摘要]本文对构建安全的移动支付系统的必要性做了论说,并详述了构建安全移动支付系统的思想及一些技术问题。最后展望了安全移动支付系统对各行业的推动。
[关键词]移动支付椭圆曲线
一、引言
随着3G时代的日益临近,无线互联网发展前景将越来越广阔,目前国内有四亿多手机用户,手机上网用户四千万,新型手机在短短的二、三年间基本上具备了上网的功能,可以看到在今后的几年里用手机、PDA等终端设备进行通信和从事商务活动将成为一种潮流。通过手机、PDA等终端发展电子电子商务是一个新的历史机遇,但安全问题已经引发了用户群体乃至行业厂商的普遍忧虑和不满,这种忧虑和不满来源于对移动终端本身的不信任性和网络自身存在的不安全性。因此消费者急需一种“可信移动终端平台”来实现各种商务活动,既可以认证终端用户的身份,也可以进行安全移动电子支付和交易。本文就解决安全的移动支付问题给出论述。
二、安全移动支付国内外同类研究的比较及发展趋势
移动支付作为一种崭新的支付方式,具有方便、快捷、安全、低廉等优点,将会有巨大的商业前景,会引领移动电子商务和无线金融的发展。
由于移动支付手段具有多样性,相应要求实现高安全保障,WAP提供了一套开发、统一的技术平台,用户可以通过移动设备的WAP功能接入移动支付系统或是银行卡系统,发送有关交易数据或是接收账单信息。
据悉,迄今为止,韩国和日本还是唯一两个推出了商业MPP服务的国家。不过BWCS预测,到2010年时,日本将成为最大的MMP服务市场,交易额将达到几乎难以置信的930亿美元之巨。同时,一直落后于日、韩两国的美国会很快成为另一个大规模市场,它的MPP交易总额会达到670亿美元。
国内移动支付业务最早是2002年9月在深圳推出的,合作方是中国联通深圳分公司、中国工行深圳分行、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中国工行深圳市分行与百事可乐(深圳)、家乐福(中国)等多家企业签订了《移动支付协议》。此举标志着深圳率先推出具有商用价值的支付业务。
三、构建安全移动支付系统的实现思想
其实,“可信移动终端及安全平台”已开始在电子政务、证券和工商等行业运用,但是产品的安全性能不高,且主要核心安全技术依赖于国外,还没有一个成熟的安全移动支付系统。因此,开发既能适应国内、国外市场需求的,又能研发和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简便和高效的移动支付系统是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的强大动力,将直接影响到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电子商务交易的快速发展,也是对移动安全支付领域的一个新挑战。应这种市场的需求,研发一个安全移动支付系统是必要的。构建一个简便、高效和可靠的新型安全移动支付系统,在充值过程中,用户利用安全终端设备通过WTLS协议和无线网关设备与Internet连接,进行基于用户银行帐户的移动终端充值处理。在支付过程中,用户利用安全移动终端的射频卡与商家提供的支付终端设备进行通信,利用终端内的非接触卡完成移动支付。目前移动安全支付系统主要基于RSA算法,而新的安全移动支付系统需要将加密强度比RSA高八倍的ECC(椭圆曲线)应用于安全支付系统,即在同样安全性的条件下,ECC的密钥长度会更短,能有效降低存储空间和计算复杂度。根据IEEEP1363标准选取适合ECC的安全椭圆曲线,提高加密强度,消除RSA密钥长度不断增加给移动支付设备性能带来的影响。将更高加密强度的ECC应用于WTLS协议,能有效的提高无线安全通信协议的安全性和执行效率,降低网络带宽占用率。根据安全移动支付系统的具体特点对WTLS协议进行适当的改进,使其能抵抗像“选择明文攻击”和“中间截获攻击”等常见攻击,并且通过引入ECC能有效的提高其运行效率。构建基于ECC的数字证书与身份ID相结合的WPKI体系,为参加安全移动支付的交易各方提供身份验证和信息加/解密服务,既提高了网上身份认证的效率,又提高了认证系统的安全性。构建这样一个安全移动支付系统也可以将ECC应用于移动电子支付终端的智能卡中,由于在同样安全的条件下,ECC的密钥长度会更短,能降低存储空间和运算复杂度。使基于IC卡的安全支付系统具有更高的执行效率和安全性,使我国的智能卡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和更高的市场占有率,并成为企业产品打入欧美市场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证。
四、总结及对各行业的推动作用
国内移动用户在不断的增加,而移动商务却发展缓慢。调查显示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是影响移动商务发展的一个首要因素。另外,目前的移动支付系统操作复杂,功能单一,进行移动商务交易的实体各方难以确认对方身份,支付系统效率低及系统相关产品市场竞争力差。因此,构建安全移动支付系统是解决移动商务发展缓慢的关键所在。
安全移动支付系统研究对移动电子商务、安全通信设备、移动支付终端及其附属设备、移动支付系统设备、安全认证服务系统和银行金融服务设备等领域的技术进步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
1.提高安全移动支付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易操作性和高效性才能消除用户对移动支付系统安全性的顾虑,才能吸引更多的移动用户采用移动电子商务这种交易模式。进而推动移动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快速发展。
篇5
关键词:NFC;移动支付;安全问题
一、绪论
以手机支付为主的移动支付作为新的电子支付方式,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无线通信运营商、各大支付卡组织、商业银行、支付服务商以及移动终端制造商等组织的强烈兴趣。移动支付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为硬件载体。近年来移动电子商务呈井喷式发展态势,智能手机应用得到了极大的普及,移动互联网创新层出不穷,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移动支付的产业化。
按交易结算的实时性或距离大小移动支付可分为远距离移动支付和近距离移动支付。前者主要指通过长距离数据传送实现支付,所采用网络包括移动通信运营商网络和无线局域网络(WLAN),由移动设备系统中的web浏览器、apps和其它如短信、电话、USSD 等实现的支付。台式电脑端网上支付的蓬勃发展带动了远程移动支付的飞速发展。而近距离移动支付通常使用短距离的无线通信技术例如红外线、蓝牙、RFID以及NFC 等,其产业链各相关方正一齐努力推动市场规模的迅速增长。
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技术)作为近距离、非接触式的新一代主流支付技术掀起了移动支付领域的一场革命,发展势头总体良好,面临大规模普及的机遇。中国的各大移动通信运营商以及商业银行新的手机SIM卡和智能芯片支付卡都已具备了近场支付功能。
二、NFC支付技术
(一)NFC的概念
NFC(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是由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及互联互通技术整合而来,在一块芯片上结合众多功能(包括感应式读卡器、感应式卡片和点对点),可以在近程与兼容设备彼此识别并且进行数据交换。适合NFC技术的场景非常多,例如公交系统、门禁系统、火车票、飞机票、门票、水电表等日常生活领域,NFC技术在移动支付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NFC的工作原理
1.卡模拟模式(Card emulation)
此模式主要应用于非接触式移动支付应用例如商场、交通中。用户在支付时将智能手机贴近读卡终端并输入支付密码即可确认交易。在该模式中NFC设备依靠电磁感应耦合原理完成数据传输,整个过程类似基于RFID技术的IC卡应用,因此该模式的主要实际应用领域也与传统的IC卡应用基本一致,如零售刷卡消费、公共交通、门禁管理,车船票,门票等。
2.读卡器模式(Reader/Writer mode)
此模式与模式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近场通信设备扮演发起终端的角色,必须有电能才可以工作;其目标设备可以是与NFC技术兼容的RFID技术终端。该模式的应用主要包括从展示型海报或展览信息中读取RFID电子标签以获取相关内容。
3.点对点模式(P2P mode)
所谓点对点即实现网络中两个平等节点间的无线数据交换。将两个具备NFC功能的设备连接能将数据以点对点的方式直接传输而不需要服务器的介入,例如下载音乐、交换图片或者同步个人信息。该模式的工作原理与红外技术类似,是P2P网络通信的标准模式,可以对无线网络进行主动(active)、快速的设置,利用现有的蜂窝网络、蓝牙技术和wifi设备可以获得非常快的连接速度。
三、NFC移动支付面临的安全威胁分析
(一)NFC移动支付流程
基于NFC的移动支付主要通过采用第三方支付服务商所提供的服务来实现。该流程的体系结构见图3-1。该系统的核心是具有NFC功能的移动通信终端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其中NFC功能手机存放与用户相关的支付凭据(credential)、加密解密的密钥(cryptographic key)、支付应用程序(payment application),并且提供非接触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 interface);第三方支付服务的提供者建立移动支付服务器为用户发放支付凭据、管理用户账户金额并为商家提供支付接口和数字证书。
1.商家的NFC POS机读取交易中客户所选取的商品信息,然后生成商品订单并将订单信息通过近场通信链路传递给用户移动终端;
2.客户NFC终端验证商家数字证书并且核对交易订单信息;
3.订单被确认以后手机用户输入个人识别验证码,待验证通过后向支付平台提交所选商品支付请求;
4.移动支付平台首先验证用户信息并检查其账户余额,检查通过后即确认该支付请求的有效性并将支付请求传给商家;
5.商家确认交易有效,完成交易。
(二)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对于移动电子商务、尤其是移动支付至关重要,决定着移动环境下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前景。从产生以来互联网支付一直面临着用户与业界的安全信任危机,这种情况在中国更为明显。而从实际情况看无论是无线传输中的网络数据安全、移动支付流程的安全、还是移动设备终端的物理安全问题都有待进一步加强。
NFC面临的安全威胁分析:
1.RF射频通信链路窃听
ISO/IEC 18092所定义NFC标准规定了数据链路是无线(wireless)的。众所周知开放环境下的无线数据传输有可能被窃听。受窃听威胁的数据包括用户ID、交易订单信息等非常敏感的内容,如果遭受攻击将导致用户私密信息、交易订单信息的泄漏和被滥用。
2.SE安全单元被损坏
作为整个支付系统安全性的核心,NFC手机中的安全单元受损将使得整个移动支付流程无法正常进行。损坏既可能由硬件故障导致也可能由于受到恶意攻击导致。该问题的后果是安全模块的加密处理、数字签名等功能无法正常启用,进而证书的验证、用户数字签名和数据的加解密将会失败。
3.SE安全模块中机密隐私数据被篡改
攻击者可能破坏SE模块中数据的完整性,例如更新(update)、插入(insert)SE模块中的安全密钥、交易数据等信息;在已被认证过的会话中向SE模块添加一些恶意来源方的根证书。该问题将导致SE模块安全功能失效以及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产生错误的信任关系。
4.SE安全模块被整体替换
恶意攻击者对具有NFC支付功能的手机安全模块进行整体的替换。这种情形在使用外部SE模块的NFC解决方案中更容易发生。一旦攻击达成,SE模块安全功能都能够正常使用,但其部分关键机密数据已被替换。其后果是导致身份伪造等未经授权的恶意攻击行为。
5.SE安全模块的访问控制被旁路
攻击者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获取用户SE模块中关键参数,以及通过密码截获/窥探(网络嗅探)等方法获得用户的个人识别码,进而得到SE模块的所有安全访问权限。其后果是身份被假冒,NFC支付未经授权被使用。
6.恶意篡改交易订单
攻击者通过在移动系统app中嵌入木马提供下载从而使移动终端被恶意软件感染,这样攻击者将有机会修改用户订单、破坏数据的完整性、或者将以往订单重发进行重放攻击,导致用户经济损失。
7.假冒交易方进行伪造交易
攻击者假冒参与交易的另一方身份,伪造虚假订单欺骗用户进行交易,导致用户经济损失。
8.中间人攻击
攻击者劫持网络环境下商家与用户之间的交易会话,并进一步获取用户的支付,导致用户经济利益受损。
四、关于安全问题的建议
NFC手机移动支付的安全问题的演变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技术手段和应用管理。技术解决方法着重从信息系统的技术环节入手,通过类似加密,访问控制,身份鉴别等一系列成熟的技术方法消除安全威胁;而应用管理则关注NFC移动终端用户在无线支付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与人员、管理相关的事项。
(一)技术方法
1.安全模块中的安全性保障机制
(1)采用访问控制机制(access control mechanism),如个人识别码的错误尝试次数、数字认证的生命周期管理;(2)相关密钥的备份/恢复机制,避免丢失密钥或密钥失效后加密数据无法被正常处理;(3)严禁机密数据以明文形式被存储和传输;(4)所有交易记录都必须附加时间戳以避免数据重放攻击;(5)系统硬件需进行完整性检测以避免运行时故障;(6)严禁下载没有进行签名、无法验证来源方的软件并运行。
2.基带处理器的安全机制
(1)建立身份登记制度,确保手机应用的真实性、完整性;(2)防止个人识别码在输入时被截获;(3)严格划分不同的安全域;(4)与安全模块的相互认证。
3.NFC芯片的安全机制
用户必须能够对NFC模块功能自主开关,以防止NFC芯片的内容被随意读取。
(二)安全应用管理
1.通过宣传、培训培养用户的安全使用意识
新的技术需要新的宣传和培训。尤其是安全问题更应该受到高度重视。相应的宣传和培训应该包括以正确的使用NFC智能手机;能够识别潜在威胁并应对;掌握预防自己NFC手机失窃及损坏的正确方法 ;正确使用PIN码(不要读入内存等)以及手机密码的正确设置(大小写字符、数字等)。
2.操作系统及应用的安全防护
(1)各种不同类型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相关安全功能及应用软件的安全使用模式;(2)在移动端操作系统安装防病毒和恶意软件工具和防火墙,对智能手机安全软件检测的威胁应给予充分重视。
总结
在移动互联网进入内容为王的时代,移动支付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尽管无线近场支付应用的发展受到各种因素制约,然而作为新的第四代支付方式NFC支付必将迎来其大规模应用前景。在不远的将来NFC技术应用将以智能手机作为最大载体,在解决安全问题的基础上为移动通信终端提供更丰富的功能。(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巍,季智红.基于NFC的新一代移动支付体系及其安全问题研究[J].通信与信息技术,2012,02:54-56+53.
[2]贾凡,佟鑫.NFC手机支付系统的安全威胁建模[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0:1460-1464.
[3]申玮.NFC移动支付运营模式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
[4]赵朝阳.NFC移动支付产业的竞合博弈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
[5]戴尔m.基于NFC技术的移动支付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
[6]周殊.基于移动支付安全感体验的交互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13.
[7]第八期NFC论坛沙龙:聚焦移动支付安全[J].金卡工程,2013,08:17-18.
篇6
关键词:移动支付;机遇;障碍
中图分类号:U172.6 文献标识码:A
在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支付清算创新与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在讲话中表示:“央行支持三大电信运营商参与移动支付业务,丰富和发展我国的移动支付市场,推动移动产业做强做大。”为此,刘士余认为接下来要尽快创新移动支付的模式构架,整合各方的资源和诉求实现共赢发展。
1 中国移动支付发展的机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移动终端设备的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消费的快捷性和方便性排在首位,在此背景下,一种新型的支付方式-移动支付正在悄然兴起。中国移动支付业务进入快速上升通道,移动支付市场前景光明。有数据显示,我国2011年移动支付市场交易额达到742亿元,移动支付用户达1.87亿,而到2014年,市场交易总额将达到3850亿元,用户达到3.87亿。
数据是最有力的佐证。日前由中国互联网协会的调查报告显示:“移动支付已经成为2012年中国网民最期待的支付方式,有28.3%的被调查者表示会在2012年使用手机近端刷卡支付。易观国际(微博)的统计证实了这一点--2011年我国移动支付用户数已经达到1.87亿,与2010年相比增长26.4%。来看看支付机构提供的相关数据。支付宝数据表明,每天使用支付宝客户端进行支付的用户已经是去年同期的6倍,并且以每天激活6万用户的速度激增。”
移动电子商务与移动电子商务市场的兴起,在消费领域掀起了一股新的热潮。眼下,手机淘宝、手机网购逐渐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词,包括手机银行、手机支付、手机一卡通以及移动互联网支付在内的形式各异的应用也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
商业银行对移动支付的支持,也是移动支付快速发展的一个契机。中国银行业认为未来的发展趋势是移动支付化、网络化和全能一体化。中国银行业需要加快转型来适应这种趋势。利率市场化的深入更是压缩了银行的利润空间,商业银行改革转型也刻不容缓。
移动支付是一片广阔蓝海,对于中小银行尤为重要移动支付的开展将会撬动银行卡、支付结算等业务的再次增长,为银行业带来巨大的手续费收入。对于中小银行来说,开展移动支付业务有助于弥补其营业网点少、大客户稀缺的缺陷,提升其竞争力,因此中小银行更应把握好发展机遇,积极布局产业链条。移动支付产业中,商业银行霸主地位难以撼动移动支付产业有多种可能的商业模式,无论哪种模式,银行业都将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银行是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的最重要参与者,同时银行对移动支付应用和安全性的控制力最强。在支付领域,商业银行可能会面临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竞争,也许会改变现有的产业格局,但同时也会促使银行提高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
2 移动支付发展的障碍
目前,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速度很快,但是移动支付面临许都问题如:安全、技术、终端以及法律规范等诸多问题都需要解决。移动支付作为电子商务市场重要保障,也同样面临很多障碍。
2.1 行业标准与规范问题。移动支付的标准制定一直是电子商务各方关注的焦点之一。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移动支付的成长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无规矩不成方圆”,移动支付行业标准和规范的缺失,严重阻碍整个电子商务良性发展的进程。工信部的《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也明确指出,要推动近距离通信(NFC)、机器到机器(M2M)等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应用,面向不同的行业应用,协调制定行业技术标准和业务规范。同时,重点推动移动支付国家标准的制定和普及,推动移动电子商务产业链和各应用领域的相关主体加强合作,加快商业模式创新和社会化协作机制创新。
在行业标准制定的层面,从国际标准上,按照人民银行的要求银联已经参加了这个组的工作,负责研究制定移动支付国际标准的ISO12812,这个标准也是与我国银联主导推动的13.56MHz技术是一致的。国家标准,在工信部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承担的移动支付国家标准的编制任务,目前也已经完成了公开的征求意见,形成了标准送审稿,也有望在2013年,这也明确了银联采用13.56MHz。
2.2 移动支付技术瓶颈
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的移动支付技术前后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发展。初期是将手机短信与后台账户捆绑在一起的支付模式。”初期:是将用户的手机号与后台中用户的支付资金账号进行捆绑,从而来完成支付过程。这种支付方式使用实现容易成本低,但是存在安全性欠缺、操作过程繁琐复杂及即时支付率低等问题。
在我国电子商务市场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移动支付技术前后经历了几次换代,正在走向非接触式移动支付模式。目前已经有近场数据交换(NFC)、SIMpass以及RFSIM等三种比较成熟的技术,近场数据交换(NFC)和SIMpass使用13.56MHz频率,该频率和协议已经广泛地在交通、金融等多个行业应用,是世界公认的标准,在我国北京和上海的一些大型超市中已经实现NFC 技术。近场数据交换(NFC)经常能够在一些媒体杂志、电视广告语上被提及,而且当前一些诸如三星GALAXY Note Ⅱ、HTC One X、诺基亚Lumia 920等高端产品上也都已经搭载了NFC技术。
NFC具有工作稳定、支持主/被动通信模式、支持点对点通信、支持高加密、高安全性、产业链完整等特点,但是用户需更换手机,推广成本高。RFSIM更容易让运营商控制产业链,且用户使用门槛低,但是采用2.4GHz通信频率,推广的难度会较大。
2.3 支付安全。移动支付发展取决于移动平台的安全性。在线支付本身的安全问题由于其开放性就很多,如身份认证等,在手机终端进行的移动支付则具有着更大风险。移动终端性能的不稳定、应用软件与手机平台的兼容性,再加上大量的手机病毒的侵袭,都让移动支付过程障碍重重。
安全技术是影响移动支付发展的关键因素,安全包括很多环节,比如云存储安全、传输安全、身份认证安全等。从目前来看,加密问题和即时性问题是手机支付普及的主要障碍,虽然3G功能的手机支付时,能够采用移动网络的加密技术,并不能很有效的保证安全。如果引入短信确认实现手机支付的双重确认方式,又会因为短信的中继问题,有可能造成短信不能及时到达,影响支付的流程。身份识别的缺乏是限制移动支付应用的另一个原因。当手机仅仅当作通话工具时,密码保护并不是很重要。但作为支付工具时,移动信息化提高了手机等手持终端的重要程度,设备丢失、密码被攻破、病毒发作等问题都会造成重大损失。信用体系的缺失是限制移动信息化应用的第三大原因。在手机支付中,一些小额支付可以捆绑在手机话费中,但手机话费透支、恶意拖欠十分常见,信用意识以及体系的不完善,也制约中国移动支付的发展。
最近几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取得了质的飞跃,通过市场和用户的反馈来看,中国的移动支付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参考文献
篇7
移动支付迎来爆发期,各方竞相入局分羹
目前移动互联网风起云涌,而支付在这场移动浪潮中也显现出旺盛的发展势头。艾瑞咨询对移动支付的相关统计显示,最近几年中,移动购物同比增速达到400%。越来越多用户希望通过手机下订单,并用手机完成支付。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此前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手机端电子商务类应用使用率整体上涨,手机网民使用手机进行网络购物的比例相比2011年增长了6.6个百分点,用户量则是上年底的2.36倍,移动终端的作用更加明显。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和中国移动相关研究预测,到2013年中国的手机支付产业链总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未来几年内将保持40%左右的年增长率。扬基集团分析师则预期,到2015年通过智能手机实现的移动支付规模将达到1万亿美元。
广阔的市场前景引得包括金融机构、运营商、移动互联网企业、第三方支付在内的许多企业也将目光锁定在了移动支付领域。招商银行与中国移动日前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将在移动支付领域基于NFC SWP-SIM模式开展合作,实现符合央行规范的PBOC2.0等系列标准的移动支付方案,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现金应用、贷记卡应用等中的一项或多项金融支付应用。
包括快钱、汇付天下等第三方支付公司都已经或即将推出自己的移动支付产品。快钱专注于商户解决方案,支付宝则专注于用户。在尝试了条形码和二维码支付方式后,支付宝酝酿已久的“支付宝钱包”,它不仅提供声波付钱、转账、扫码、条码支付等支付方式,还拥有收集和管理优惠券功能。用户在手机上安装该应用后,可以获得类似钱包一般的功能与体验。自2012年5月推出手机刷卡器后,拉卡拉也在2012年迅速壮大起来。2012年其成交额达到6000亿元,终端POS机数10万台,每天峰值交易100万笔;而到2013年,拉卡拉的终端POS机预计将达到50万台。拉卡拉正在移动支付领域快速地跑马圈地。
不仅老牌企业摩拳擦掌,一些新锐企业也希望在移动支付的大蛋糕中分得一杯羹。钱袋宝、乐刷、快刷、钱方、盒子支付等十几家同类产品相继出现,移动支付市场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
移动支付产业发展坚冰渐融,迎来蓬勃发展利好
第三方支付的强大与日俱增,而各方的利好更是有望助其进一步推向繁荣。3G网络的完善,促使智能终端日益大众化,移动应用日益多样化,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环境日趋成熟。而移动电商、O2O等电商新兴业态爆发式增长是移动支付的直接推动力,政策持续加码移动支付行业,更使其如鱼得水。
日前,央行发放新一批共26张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至此,央行已累计发放223张支付机构牌照。随着第六批牌照的发放,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牌照格局基本稳定。困扰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的坚冰也逐渐消融。在2012年年末,中国人民银行正式中国金融移动支付系列技术标准,涵盖了应用基础、安全保障、设备、支付应用、联网通用5大类35项标准。虽然央行并未完整的技术标准全文,也未明确采用13.56MHz还是2.4GHz作为近场支付技术标准,但业内资深人士表示,银联主导的13.56MHz标准基本无悬念。金融移动支付系列技术标准的有效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标志着移动支付产业发展正式进入“标准化”时代。
随着阻碍行业起步的标准问题迎刃而解,移动支付运营服务平台一方逐渐破题,标准确立为产业链中的金融机构、运营商、设备厂商、安全软件厂商等各类企业开展跨行业合作扫清了障碍,加速促进行业上下游的发展空间。易观国际分析师张萌表示,在移动支付市场上,随着标准之争逐渐从市场层面达成一致,以及移动电商带动远程支付的发展,手机刷卡器、二维码支付等多种创新支付方式的引入,银行金融机构的积极加入,将加速未来移动支付市场的发展。
移动支付有望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仍绕不开安全问题
随着市场管理的规范,2013年移动支付市场将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但安全问题仍是整个产业长期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据中国互联网调查社区调查显示,网上支付用户中,不愿使用手机在线支付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感觉不安全”,占比达到了38.2%。钓鱼网站无孔不入,手机病毒不断增多,种种因素都为移动支付的发展埋下了隐忧。在国内,仅2012年第三季度手机病毒软件包数已经超过2011年的3倍,其中广东省中毒手机用户均在14%以上。
安全专家介绍,NFC作为移动支付中近场支付的代表模式已经快速发展起来,但是由于近场支付需要通过手机来完成操作,因此手机病毒与恶意软件都会成为近场支付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因此,提高个人安全意识,保护个人隐私安全成为移动支付必须解决的问题。
篇8
12月15日,中国移动与中国银联的合资公司联动优势与多家合作伙伴启动了“手机钱包”新业务平台。
“手机钱包取得了初步的市场成功。”联动优势副总经理李贲表示,“从2007年底在北京开通手机钱包业务以来,在短短的一年里,北京的银行卡支付用户已经达到150万用户,活跃用户超过50万人。”
目前,联动优势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开通了手机银行服务,而此次推出的“手机钱包”新平台,将通过开通K-Java客户端、USSD短号码、WAP页面等新使用方法,使业务变得更加便捷、简单。
5年学步
业务逐渐成型
李贲认为,在2007年市场规模达1000亿元的第三方支付市场,互联网支付同质化、竞争激烈,而移动支付作为更便捷、更安全的支付通道,更具前景。
“但路必须一步一步地走。” 李贲坦言,“这有国家政策的指引、导向问题,也有技术不断发展、完善的问题。同时,还有社会大环境认同的问题。”
据了解,当2003年8月中国移动、中国银联发起成立联动优势科技有限公司时,中国银联刚刚成立1年多。当时,使用POS机、刷卡消费尚属新鲜事物,更何况使用手机、PDA等移动设备来实现交易。
因此在成立的最初两、三年中,联动优势主要是联合中国移动、中国银联做用户市场教育工作,包括做市场调研和行业应用的企业、事业单位沟通,进行资源整合。
由于移动运营商和银行业都有各自的产品设计和营销思路,两方都力图取得主导地位,都想掌握用户和渠道,作为两方的合资公司,联动优势扮演了“黏合剂”和“剂”的角色,推动移动运营商、银行系统的有效连接。
早期,联动优势投入了很高的成本,在各地做业务培训和营销推广,但当地的移动公司并不十分理解这些业务的重要性; 而银行方面,主要是跟一些小银行合作,大银行很少涉及。
随着近两年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深化,在国务院、发改委、国信办、人民银行、银监会政策的鼓励和推动之下, 联动优势的业务发展加速。5年来,联动优势已经建立了以北京为核心,涵盖北京、上海、广东、广西、河南、湖南、四川、天津、湖北、辽宁、吉林、内蒙等近20个省市的二级移动支付平台架构,与各地移动、银联分公司一起发展了超过5000万的移动支付和金融信息服务用户,推出了“手机钱包”在内的多种服务。
步入童年
指引移动商务未来
与日本、韩国等移动支付起步早的国家相比,我国移动支付市场尚处初级阶段。日韩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用户规模,并能进行一些非接触性的现场移动支付应用,如公交、地铁、超市购物等; 但中国的移动支付偏重于公共事业缴费、缴话费等与民生相关的业务。
不过,记者也观察到,除了缴费以外,中国已有部分用户开始使用手机钱包购买互联网游戏点卡、付费下载杀毒软件等互联网数字商品; 而国内的电信运营商也在其他机构如公交公司,进行非接触性的现场移动支付应用尝试。
一些业界人士分析认为,联动优势这次的“手机钱包”的新的使用方式如果能够很快得到手机用户的认可,将大大推动我国电子商务、尤其是移动动商务产业的发展。
事实上,近几年记者与一些移动商务公司进行沟通时,他们就曾表示,用户理念和移动支付手段是制约移动商务发展的两大瓶颈,这也是眼下中国大多数“移动商务”公司只做“营销”类商务的重要原因之一。
李贲对此也表示: “发展移动商务就好比是在经营一个商场,移动支付类似于收银员,如果没有移动支付,整个交易就无法正常进行。”在半年多前的一次公开场合,他表示,目前移动支付最应该解决的是方便性与安全性的问题,这两个方面本身是矛盾的,但只有提供既方便又安全的服务,移动支付才能得以广泛普及。
现今,“手机钱包”新业务平台的推出,意味着基本上解决了移动支付的便捷性问题,至于安全性问题,则需要时间和业务量的检验。不过,李贲对此很自信,他的理由是: “在我们已经发生的200亿元的支付交易过程中,还没有出现过安全问题。
采访手记
“手机钱包”使用方法
K-Java客户端: 这是由摩托罗拉提供的技术。K-Java客户端是安装在用户手机终端上的“手机钱包”应用程序,用户发送“K”到“10658008”,就可根据回复安装该软件,进行缴费、查询、转账、购买彩票等多种操作。
篇9
相比日韩欧美等移动支付相对普及的地区,我国的移动支付现阶段还处于萌芽发展阶段。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移动支付将会融入人们的生活,哪些因素影响消费者选择使用移动支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移动支付;感知价值;模型
中图分类号:
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4-0177-01
1 移动支付现状
与传统电子商务比较,移动电子商务在2007年已经被纳入了中国“国家电子商务十”核心示范项目中。除此之外,2009年1月,中国工信部分别给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发放了3G牌照;2013年12月,中国工信部分别给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发放了4G牌照。这些使得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预示着移动支付在良好发展前景。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消息,截至2012年12月,中国互联网网络支付的用户已经达到2.21亿,占据8.8亿互联网用户的40%,但使用移动支付的用户数只有0.57亿,占移动互联网用户4.89亿用户的10%。移动支付作为一种新兴的支付方式,已经吸引了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目光。但是,相比日韩欧美等移动支付相对普及的地区,我国的移动支付现阶段还处于萌芽发展阶段。
在研究移动支付采纳行为中的研究有一部分了,大多数模型都是应用了TAM理论和和UTAUT理论。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的研究中,主要有施华康(2006)对移动支付采纳实证研究、邓朝华(2009)分析我国手机用户采纳移动银行服务的态度和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杨水清(2011)的基于跨渠道的消费者移动支付采纳研究;在UTAUT模型的研究中,主要有陈华平(2006)、曹媛媛等(2009)的关于移动支付使用者使用意向与使用行为的实证研究。而在当前的研究中,学者大多重点从技术感知的角度去解释在移动环境下用户采纳行为,如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感知移动性等。但在行为科学和心理学的研究里面就被认为,消费者的心理和创新意识和社会影响因素对用户采纳行为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2 概念模型
2.1 感知价值与采纳意愿的关系假设
感知价值是个体在自己认知基础上对某个选择的总体评估,基于这种评估,个体选择其行为。移动支付中用户的感知价值是指移动支付用户基于其所得与损失的综合感知对移动支付效用所做的总体评价。感知利得表示能够满足用户的某种需求、便利等,而感知利失则可以包括如经济成本、各种风险等。郑称德(2012)的感知价值和个人特质对用户移动购物采纳意图的影响研究,杨永清等(2012)的移动互联网用户采纳中都得出感知价值对用户采纳有正向作用。因此,本文得出如下研究假设:
H1:用户感知价值显著影响用户的采纳意愿。
2.2 感知有用性与感知价值的关系假设
移动支付是对货币形式进行一次变革。移动支付是对用户可以快速的完成支付活动,使得用户免去了携带现金、银行卡的不便、同时可以减少用户因为支付所需排队等候的时间,实现资源更加有效率的分配和利用。因此,移动支付快速、高效的功能能增强用户对移动支付的感知价值。感知有用性是TAM中核心的变量之一,对用户感知价值有着重要的影响;Kim&Chan(2005)对移动互联网的研究中发现感知有用性显著正向影响感知价值。
因此,本文得出如下研究假设:
H2:感知有用性会直接正向影响用户对移动支付的感知价值。
2.3 感知易用性与感知价值的关系假设
感知易用性也是TAM的一个变量,感知易用性一般指用户在某项系统的早期认为使用它容易程度,如果用户觉得某系统很容易使用,则可增加用户的使用意愿。Blomqvist K.The Role(2008)、杨永清等(2012)的移动互联网用户采纳中提出易用性正向影响用户感知价值。
因此,本文得出如下假设:
H3:感知易用性会直接正向影响用户对移动支付的感知价值。
2.4 社会影响与感知价值的关系假设
Ravald(1996)提出了顾客价值不仅包括核心产品和附加服务,维持关系而做出的努力也应该属于顾客价值,因为,企业可以发展良好的顾客关系创造价值。Kloter(1996)认为社会影响是感知价值的一部分;陈华平(2006)、曹媛媛(2009)、杨永清(2012)等对移动支付的研究中都表明社会影响正向影响感知价值。
因此,本文得出如下假设:
H4:社会影响会直接正向影响用户对移动支付的感知价值。
2.5 感知成本与感知价值的关系假设
Zeithaml(l998)&Lee(l999)指出感知成本是感知利失。在用户对移动支付进行价值评估的时候,考虑成本是必不可少,包括了一切为使用移动支付而所需要的费用。金皓瑜、王全胜(2002)发现感知成本通过感知价值显著影响虚拟灰色市场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杨永清(2012)发现在移动互联网下感知成本对感知价值有负向影响。
因此,本文得出如下假设:
H5:感知成本会直接正向影响用户对移动支付的感知价值。
2.6 感知风险与感知价值
Wood&Scheer(1996)认为感知风险是为获得某产品所必须付出的成本之一;Broydrick(1998)发现如果降低风险能够使得顾客的感知价值提升;Agarwal(2001)在其实证研究中证明了感知风险与感知价值的关系,顾客感受到的感知风险越小,其感知价值会有相应提高。杨永清(2012)的研究也证明感知风险对感知价值有负向作用。
因此,本研究得出如下假设:
H6:感知风险对移动支付的感知价值有负面影响。
2.7 个体创新的关系假设
根据IDT理论,由于用户个人接受创新意愿的程度不同,所以采纳创新的时间和积极性不同,按照这个把用户分为创新者、早期采纳者、早期大众、晚期大众和落伍者。创新意识是指消费者个人对创新产品或服务的使用采纳意愿。在对创新意识的研究中认为其对行为意向的影响方面有两部分:一部分认为用户的创新意识会直接对其是否采纳产生影响;另一部分认为创新意识只是在里面起到调节变量的作用。在已有的研究中,杨水清(2012)、杨永清(2012)等都证明了个体创新和采纳意愿之间的密切关系。
因此,本研究得出如下假设:
H7a:用户创新意识正向调节用户感知价值与采纳意愿之间的关系。
H7b:用户创新意识对移动支付的用户采纳意愿具有显著的正相关作用。
基于前文的研究假设,提出概念模型,如下图:
参考文献
[1]邓朝华,鲁耀斌,张金隆.TAM、可靠性和使用能力对用户采纳移动银行服务的影响[J].管理评论,2009,(1):59-66.
[2]黄浩,刘鲁,王建军.基于TAM的移动内容服务采纳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2008,(06):42-47.
[3]杨水清,鲁耀斌,曹玉枝.基于跨渠道的消费者移动支付采纳研究[J].科研管理,2011,(10):79-88.
[4]朱阁,敖山,戴建华等.手机移动支付的价值接受度模型及实证[J].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2011,(1):42-48.
篇10
关键词:电子商务 移动支付 金融创新
移动支付是指以手机或个人数字助理(PDA)等移动终端工具,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实现资金由支付方转移到受付方的支付方式。移动支付业务的运营模式具有较强的内在竞争优势,这为移动支付业务提供了丰腴的盈利机会;移动支付业务的运营模式亦面临着高风险的技术创新和严峻的外部市场挑战,这使得其创新型运营模式的前景存在显著的不确定性。通过探究电子商务环境下制约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因素,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支持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优化策略,将对促进我国移动支付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电子商务环境下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制约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政策法规问题
其一,我国尚不完善的移动支付业务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制约移动支付业务的健康发展。虽然当前我国的《电子签名法》和《电子支付指引》为电子支付业务创造了必要的法律制度环境,但移动支付业务在互联网技术及通讯技术创新进步的速度远快于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完善速度。由于现行移动支付相关法律法规对于交易各方的权责规定缺乏明晰性,这使得以第三方支付、小额支付等业务为主要特征的移动支付业务在运行中暴露出诸多问题有待完善。其中部分移动支付业务处于现行法律法规管辖范围的边缘地带,这不仅造成了移动支付行政管理部门的市场管理执法行为的紊乱,而且给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移动支付业务的健康发展造成隐患。
其二,移动支付业务相关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不足导致移动支付业务当事人权责不匹配,制约移动支付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依据现行合同法与民法判定,移动支付业务中的错误支付、延迟支付及帐号被盗用等问题所造成的损失,实质上属于合同法规定的实际违约问题。在具体司法实践中,司法机关应当依据过错推定责任原则来确定实际损失承担人,即基于违约事实及损害事实来推定导致违约事实及损害事实发生的一方当事人的主观过错及客观行为过错。但在移动支付业务实践中,移动支付运营方通过复杂的格式化合同设计来巧妙地规避己方应承担的防控移动支付业务风险的责任,从而放大移动支付业务风险,制约移动支付市场的稳健扩张。
(二)制约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技术安全问题
其一,电子商务环境下移动支付技术标准缺乏统一性。当前我国移动支付市场上既存移动支付解决方案种类繁多,其技术复杂性不高,但由于移动支付市场缺乏统一性行业技术标准,这使得基于不同技术标准平台所建构的移动支付业务流程存在内生性冲突。当前我国的移动支付标准于2010年由中国电子标准化研究所主持,由三大电信运营商、中国银联和央行等相关单位联合制定。在新标准出台前,由中国移动主持的FRID-SIM卡方案和由中国银联主持的NFC方案之间存在冲突。两大方案之间的冲突主要表现为因频率差异性而引致的相互间不兼容问题,从而遏制了移动支付行业的健康发展。由于各运营商基于本位利益的考量而未主动放弃各自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这使得新移动支付标准亦未能有效统一移动支付市场。
其二,尚处于快速发展期的无线安全技术使得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移动支付业务的安全环境日臻复杂。移动支付业务的安全系统不仅易受到与传统电子商务类似的基于个人电脑的黑客恶意攻击,而且由于移动支付终端设备的无线通信安全技术的漏洞颇多,移动支付安全系统易受基于无线技术的黑客恶意攻击。移动终端以无线信息编码向移动支付平台传递产品信息,较有线信息传输方式而言在传递和储存过程中有更大概率被窃取。移动支付所依生的WAP网关技术存在安全漏洞。由SSL加密服务器信息后需再经WAP网关解密,再由WTLS(无线传输层安全)加密发送的过程固然安全,但须在WAP网关处存储明文信息,这给移动支付安全系统供给者提供契机。
(三)制约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利益博弈问题
移动支付业务是系统工程,当前各移动支付合作方在合作权益分享和合作责任分担方面存在机制。
其一,不同移动支付业务运营商基于移动支付标准的冲突的本质是利益分配问题的冲突。各移动支付标准制定者立足于本位利益的角度考虑市场份额的扩张,将导致移动支付市场出现多种版本的移动支付标准。多种移动支付标准将增加移动支付业务客户的交易成本,且各移动支付标准间的不兼容问题将造成移动支付交易市场紊乱。由于当前移动支付解决方案的多样性而引致的移动支付技术标准缺乏统一性,各移动支付运营商在多种移动支付技术平台可供选择的条件下,主动回避就基于统一移动支付技术平台展开利益分配机制谈判,从而导致移动支付业务市场暴露出技术安全性无保障问题和产品易用性不足的问题。
其二,移动支付产业链各成员企业的协作关系较为松散,在移动支付业务利益分配问题上存在利益分配失衡问题。移动电信基础业务运营商和大型金融机构有能力成为移动支付产业链的核心企业,但其缺乏应对移动支付终端市场的丰富的个性化市场需求的能力;而直接面对移动支付终端市场的第三方移动支付业务服务商和商家属于移动支付产业链企业,其具有开拓移动支付终端市场的丰富经验和较强的业务运营能力,但却缺乏对移动支付诸项业务风险的有效控制能力。移动支付产业链的核心企业利用自身垄断性市场地位来获取移动支付产业链的大份额利益;产业链企业需向核心企业缴付高额交易费用,从而抬升其运营成本并降低其在业务风险控制领域进行必要投资的能力,进而影响其对移动支付业务风险控制的水平。
电子商务背景下移动支付优化策略
(一)优化支持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
移动支付从责权利分割和过错举证问题等方面,对我国传统法律体系形成有力的挑战。其一,立法机关应重点关注移动支付业务安全性立法问题。移动支付业务价值链各环节最为关切基于移动支付平台的资金安全性问题。移动支付安全相关问题立法工作重心应放置在确保移动支付交易各方身份真实性、移动支付核心数据信息传输及处理环节的安全保密性、移动支付交易合同数字签名及电子身份认证的真实有效性等方面。其二,工信部应与金融管理部门联合出台相关政策法规以规范移动支付业务的市场秩序。移动支付业务实质上是传统金融业务在移动互联网平台上的拓展。移动支付对口行政管理机关应按照监管金融业务的严格标准对移动支付金融业务实施有效监管,以提升移动支付市场运行的有效性。
具体而言,移动支付对口行政管理机关应在与国际移动支付业务标准接轨的前提下,主导制定移动支付行业标准,以有效统一国内移动支付业务市场运行规则。移动支付相关行政管理机关应对提供移动支付基础技术平台服务的企业实施资格准入制度,并促使移动支付基础业务运营商与终端市场运营商之间展开合理分工和紧密合作。移动支付相关行政管理机关应针对移动支付相关基础价格实施政府定价管制措施,以有效遏制移动支付基础业务运营商利用自身垄断性市场地位盘剥移动支付终端市场中小运营商和商家的行为,促成移动支付行业形成公平和正义的运行机制。
(二)革新支持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技术安全系统
其一,移动支付产业链企业应当在充分市场竞争的基础上形成统一的移动支付业务标准体系,并在统一移动支付标准平台上展开移动支付技术创新。通过制定统一的移动支付标准,有助于消除当前我国移动支付标准的多元化态势,促使移动支付业务形成全国乃至全球统一市场。移动支付标准的统一有助于促成成功的移动支付应用软件在统一市场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从而降低移动支付产业链企业的产品研发成本和推广使用成本,节约移动支付行业内部交易成本。各移动支付基础业务运营商自行开发的新标准亦应在有限范围内使用,以促成移动支付基础性技术的创新,在得到市场成功验证的基础上可鼓励其取代当前主流基础技术。其二,移动支付运营商应强化移动支付业务安全性,以保障终端客户的资金安全和个人隐私安全。移动支付运营商应在客户端的安全认证及网络传输层的机密性等环节建立完备的机制,以取得客户的信任,进而使移动支付业务得到广泛的认可和接纳(李艳等,2011)。
(三)创新支持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营销策略
其一,移动支付业务运营商应通过提升移动支付业务市场定位精确性和优化移动支付业务营销策略的方式,积极开发移动支付业务市场。中国人谨慎的消费习惯使其将移动支付手段限定于小额支付,以有效规避此类新技术的支付风险。移动支付运营商应重新定位移动支付业务的目标市场,采取营销变革和技术创新措施以激励消费者运用移动支付手段进行耐用消费品购买、酒店宾馆消费等高端消费。从移动支付产业生命周期来分析,移动支付产业应当充分运用其在市场导入期所积累的关键资源要素和市场运营经验,通过资源整合和深度市场宣传的方式来积极推动移动支付产业扩张。
其二,移动支付各运营商应当以满足终端市场客户个性化需求为导向,着力开发高附加值的特色化移动支付应用型技术。当前我国移动支付技术应用主要集中于诸如手机话费、水电费等低附加值的小额高频支付业务。各运营机构开展的移动支付业务核心内容差异度较低,各运营商之间的产品与服务竞争同质化严重,从而导致移动支付市场陷入恶性竞争的困局。移动支付运营商应从满足消费者消费习惯的角度实施移动支付技术开发,并运用技术创新来变革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培养消费者使用手机完成支付业务的消费行为。
(四)重构支持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利益分配机制
其一,移动支付业务相关金融监管部门应采取有力措施调整移动支付业务收费项目,以有效培育移动支付市场的健康发展。移动支付运营商运用格式合同来强制终端市场商家缴付高额运营费用,并将该项收入按预订比例在发卡行、收单行和银联之间进行分配。由于移动支付运营商的业务收费并不直接针对终端用户,消费者在现金支付和移动支付两种手段选择时并无偏好,这使得商家被迫承担全部移动支付交易费用。虽然移动支付交易费用占交易总额约百分之一份额,但鉴于流通行业商家的利润率水平较低,故该项交易费用约占商家利润率的二成以上,高企的交易费用使得部分商家排斥客户使用移动支付业务。移动支付业务相关金融监管部门应当为移动支付运营商与商家搭建平等谈判平台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降低移动支付业务运营过程中的交易费用,以有效刺激移动支付市场的快速发展,推动我国货币电子化事业进程。
其二,各地政府和行业协会应积极推动移动支付产业链升级,通过创造新的移动支付增值服务的方式来消弭移动支付业务利益分配矛盾。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不仅具有推动消费者支付方式变革的意义,更具有变革商业活动中的金融运行模式的意义。移动支付业务涉及各行各业的利益关系调整,而当前由行业壁垒所引致的沉重交易费用负担严重制约移动支付业务的全面健康发展。国家行政机关应从优化金融系统的高度,制定规范可行的移动支付政策,以形成利于移动支付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利益分配新方案,进而促成移动支付上下游企业提升运营效率。
参考文献:
1.李艳华,邢新主,刘建兵.移动支付创新失效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研究,2013(1)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移动营销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