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优缺点范文

时间:2023-12-29 17:53: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居家养老优缺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居家养老优缺点

篇1

家庭养老就是老人住在家里,日常的饮食起居、生病治疗等由子女或亲戚进行照顾。社区养老是老人居住的社区设立有居家服务站,老人有什么需要,服务站的工作人员会帮助联系相关的服务人员为老人提供帮助,老人也可以到服务站提供的场所进行活动或者接受服务。机构养老,便是把老人送到养老院、敬老院、老人公寓等养老机构集中养老。

这三种养老方式有什么优缺点?哪种养老方式适合你?

健康老人适合家庭养老

家庭养老事例:刘先生的父母将近80岁了,两位老人身体都不太好。刘先生兄妹4人轮流照顾两位老人。“父母还年轻点的时候,老人自己住,我们经常回去看望他们。现在老了,就每个月轮流到儿女家住。来回折腾,也很辛苦”。

优点:家庭养老能让老人得到子女的照顾,亲情的关怀和呵护能让老人得到不少心理上的慰藉,一家老小,其乐融融。

不足:儿女投放到老人身上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而且没有各方面专业的知识,只是简单的日常起居照料,难以观察发现老人身心出现的新问题,有可能将小毛病耽误成大病。

老人长居一地适合社区养老

社区养老事例: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新竹小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新大楼正式启用后,新增设了食堂,并改善了阅览室、娱乐室设施。居住在附近的张女士称,在新竹社区,老人家里的电灯或者水管损坏了,她可以打电话到居委会,居委会会帮忙联系维修人员上门修理。老人可以在社区里订餐,也能使用社区里的健身设施锻炼身体,还可以到阅览室、娱乐室进行一些娱乐、学习活动。

优点:选择社区养老,老人不需要离开家就能享受到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等养老服务,能与熟悉的老邻居、老朋友们一起娱乐、交流,情感上更容易得到心理上的慰藉和满足。而且居家养老使用的费用较少。

不足:目前,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工作还未完善,服务相对来说还不够专业化,也缺乏稳定性,养老设施也没有养老机构那么健全和完善。

患病缺乏照顾的老人适合机构养老

机构养老事例:“我父亲患有慢性病,长期住院花销太大,在家里又没人照顾,只好把他送到老年公寓来了。”张先生说。

谈到机构养老,大家了解得比较多的就是福利院、老年公寓。这些养老机构的服务功能是一样的,其区别在于,社会福利院、敬老院等是公建公办的福利养老机构,老年公寓等是属于公建民营或民办公助的养老机构。目前选择到机构养老的老人主要是空巢老人和不能自理的失能老人。

优点:选择到机构养老,有一支专门的医护服务人员队伍,能为老人提供周到、全面、专业的护理。住进养老机构的老人无论是生活、身体、心理的情况,每天都会由医护人员跟踪照料,服务到位,甚至还能享受到个性化的服务,比如针对个人情况的康复训练、心理咨询、特殊的医疗护理等等,家人比较省心。养老机构还能组织老人正常开展活动,开设兴趣班让老人老有所学,组织比赛、表演等娱乐活动让老人老有所乐。

篇2

【关键词】养老地产开发 PPP模式 可行性 必要性

一、引言

我国是当今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增速最快的国家。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最新统计,201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已经达到21242万人,占全国比重15.5%,65岁以上人口数量达到13755万人,占全国比重10.1%,对比联合国的人口老龄化标准,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十分严重。

根据民政局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3月底我国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27.5张,与政府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要求的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0张仍有较小差距,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50到70张更是差距不小。

面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问题和潜力巨大的养老服务市场,我国“十二五”纲要规划提出,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在“十二五”期间,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推动民间资本、社会力量进入养老服务业,致使近年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的热情空前高涨,养老服务成为投资新热点。

同时,与养老服务行业相关联的养老地产市场因此也方兴未艾,各方投资者都在积极寻求成功的融资框架和开发模式。本文在现有的养老市场背景下,综述相关研究和实践,提出一类新的养老地产开发模式与融资框架建议――PPP模式,为有关企业投资开发提供参考。

二、文献综述

“养老地产”从字面上看,可理解为“养老+地产”的一种复合地产开发模式。这种模式将房地产开发项目主题化,整合其他资源,为客户提供特殊生活模式和消费方式。养老地产由适老化住宅拓展而来,最初只是将养老主题融入传统地产开发,但发展至今已融入了商业地产运营、养老服务和金融创新等属性,形成养老地产的广义概念。目前国际上对于养老地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国内外发展养老地产的先进经验分析、人口老龄化下的养老地产的开发研究和关于养老地产的规划研究。罗福周和韩言虎(2012)根据我国养老地产的发展现状及结合典型案例,并从老龄化社会、老年产业经济、房地业和房地产企业转型角度,分析了养老地产的特性,介绍了国外养老地产的发展经验,阐述了当前亟待发展养老地产的必要性。姜睿和苏舟(2012)从中国养老地产的内在发展逻辑来看,养老服务社会化、养老服务设施集约化与养老服务高端化是催生中国养老地产的内在动力,养老地产金融化是养老地产的发展依托和现实路径。Deng Y, Gyourko J和Wu J.(2010)认为养老地产作为一种融合复合地产和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尽管在中国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但其系统性和复合度很高,发展潜力巨大。

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或简称P3s)即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是指公共部门和非公共部门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而建立的一套利润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模式;也可以说是公共部门通过与私人部门建立伙伴关系来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方式。它是通过非政府部门的融资,改变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运作方式,并通过非公共部门引入市场机制,利用其创新和经验,提高基础设施和管理的水平,以达到增值基础设施的目的。目前国际上对PPP模式的研究大部分集中于对PPP项目融资风险因素的识别及分类、风险评估、风险分担原则、分担模式和在公共设施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彭桃花和赖国锦民(2004)认为无论是在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PPP模式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风险的辨识与合理分配是成功运用PPP的关键。张桂玲(2014)认为将PPP模式应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十分重要的,孙学工,刘国艳和杜飞轮等(2015)认为PPP在我国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多个行业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但现有PPP模式不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应迫切需要进行相应改革,并尽快开展新型PPP模式试点。R.Scott Fosler和Renee A.Berger(1982)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美国7座有代表性城市政府在提品和服务时引入私人部门的案例,其得出的结论是当地政府应该结合自身特点,城市的自然条件、经济结构和政治体制特点等,因地制宜地选择PPP模式。

三、我国养老地产开发分析

(一)开发模式

当前,我国养老地产开发模式大多模仿美国的CCRC(Continuous Care Retirement Communities,持续照护退休社区)模式,但在开发规模、功能定位和建造选址上有所区别。我国早期的开发项目是模仿美国的大规模、低密度社区,以辅助生活区、家庭照料社区等为主,设置一定比例的护理型公寓和医疗护理设施,如东方太阳城、北京太阳城等。之后我国又模仿美国出现了一些规模较小、定位高端的独立生活型机构,以老年公寓、老年聚集区为主,如椿萱茂、和熹会等。近年,国内也出现了将生态和养老结合打造的旅游养老、集中商品住宅社区小户型社区养老、主打养生牌的温泉养老等不同的新型养老地产开发模式,如无锡九如城等养老综合体。

(二)盈利模式

目前国内在养老地产的盈利模式方面有三种类型:“出售”、“长期持有”和“出售+长期持”。

(1)出售。一般而言,销售型养老地产更偏向于传统房地产开发,出售对象可以为是产权也可以是使用权,养老地产的开发以住宅产品的销售为主要利润。

(2)长期持有。长期持有自主运营,养老社区将只租不售。目前很多开发商考虑尝试采取会员制的运营模式,即老年人住进来需要交一定金额的会费,入住以后根据不同的养老服务等级每月再缴纳相应费用,当老人去世之后,剩余的会费将退还给家属。会员制与普通房产销售类似,是通过销售会籍,迅速锁定目标客户使资金快速回笼,也为多地养老的开展提供了客源基础。

(3)出售+持有。养老住宅的开发需要社区可持续性发展,盈利模式就需要将产品销售和运营服务二者并重。“销售+持有”型就是为了弥补全部出售模式下后期运营质量无法保障而提出的改进方案,一般是销售自理型住宅,继续持有护理型公寓和医疗护理设施,典型案例是北京太阳城。

(三)融资方式

养老地产具有前期投资大、回收资金慢、收益率低、公益性较强等特点,由于这一特殊性,养老地产很难取得银行贷款。

第一种方式,在我国最为常见融资方式的是由政府独资,养老服务作为社会福利事业,由于其回报率较低,往往由政府拨发一定比例的财政支出来开发养老地产。

第二种方式,由开发商单独投资,作为地产项目来开发销售,这种形式在国外较为多见,美国就已有专门开发建设老年地产的连锁公司,但开发成本过高,风险性大,国内较少。

第三种方式,开发商投资和住户集资相结合的方式,住户可将原住房出售或作抵押来筹集所需资金,入住后只需交付少量的费用,但可操作性较差。

四、PPP模式的引入

(一)模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

我国主要的养老服务形式以机构养老为主,属于我国的福利事业,通常以养老院为主,但准入门槛较高,由政府提供。而政府因为财政压力较大,对于养老院这种前期投资大、回收资金慢的基础公共建设项目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再加上我国近年人口的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有限的养老设施越发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养老服务多元化的需求。社会资本作为当今中国经济的重要力量,有着充足的流动资金和灵活的经营理念,根据准公共物品的特点,养老地产实际上属于准公共物品的范畴,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养老院,完全可以让更有活力的私营机构作为主导进行建设,使之成为政府机构养老的有效补充。

PPP强调公共部门和私营机构为提供公共服务组建项目公司或约定长期合作,在项目中各自投入资源并合理分担风险,实现各相关方共赢。企业通过获得政府授予的特许经营权,提供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的建设与服务,通过运营回收投资并获得合理收益。养老地产本身具有的公益性,以及投资回收期长、现金流相对稳定或增长的特点,满足了PPP应用的基本条件。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鼓励政策,引导企业加大养老服务的供给,满足不同层次的养老需求;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减轻初期投资和运营期税费带来的财务压力,专注于提升养老服务和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同时,应用PPP模式也将大力推动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与改革。

(二)养老地产PPP项目的构成

(1)项目发起方组建项目公司。项目主办人可以是某家公司,也可以是多个投资者组成的联合体。由于养老地产属于公益性项目,发起人应该拥有优秀的资质和良好的信誉。

(2)项目公司与政府签订特许协议。在养老地产PPP项目中,政府是最重要的参与者和支持者。首先,养老地产PPP项目必须得到政府批准,并在特许协议中与项目公司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其次,由于养老地产PPP项目属于公益性项目,政府可以提供资金、信誉、履约等方面的支持,政府也可以持有项目公司的股份。

(3)项目公司与银行签订融资(贷款)协议。一些国家政府的出口信贷机构、商业银行和一些金融机构,往往是PPP项目融资的资金主要提供者。在PPP项目融资中,往往由多家银行和金融机构组成一个银团对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4)项目公司与投资者签订投资协议。项目公司的融资形式可以多样化,在主要资金从银团获得外,还可以通过发行公司股票或公司债券等来募集资金。

(5)项目公司与承建商签订承建合同。承建商负责项目工程的设计和建造,通常与项目公司签订固定价格的总价承包合同。项目公司可要求承建商带资进入项目,建设款项的支付可根据事先签订的协议,在项目有现金流入的时期内分期支付。

(6)项目公司在养老地产建成后与营运方签订运营合同;老年住户与运营公司签订租赁合同。在养老地产PPP项目建成后,老年住户并不直接与项目公司签订租赁合同,而是与养老地产的管理运营方签订租赁合同,但运营公司需要向项目公司支付项目收益。这样便于项目公司和运营公司各自的分工和管理,项目公司更可以成为监督方和管理方。

(7)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是分担项目风险的重要一方,项目融资的巨额资金以及未来许多难以预料的不利因素,要求项目各方准确的认定自己面临的重要风险,并为他们投保。

(三)模式优缺点分析

养老地产这一大型公益性项目的开发,单靠政府或企业自身,往往会面临开发成本高,收益率低,回收资金慢等问题,而采用PPP模式,通过让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行业可以提高服务效率和降低服务成本,产生共赢的良好局面。同时,政府的参与提高了养老产业的监督和信誉,加快了养老产业的发展,而社会资本的加入也提高产业经营效率,增强了资本增值能力。

另外,采用PPP项目融资方式建设老年地产,利用由多个银行和金融机构组成的银团贷款,降低了单一的银行的风险,还有保险公司的介入,也可以分散项目各方的风险。采用PPP模式融资建设大规模养老地产项目,还可以创立统一的品牌,建立统一的服务中心,建立自身的物业管理公司和医疗救护中心,提高了养老服务的多样性。

但是,采用PPP模式建设养老地产,需要的相关条件较多(需要政府的支持、需要银行和保险公司的介入、需要社会资本愿意忍受回收资金缓慢而主动介入等条件),所以仍需要大量的沟通和协调工作,才能确保养老地产PPP项目的正常开展。

五、我国养老需求现状下的PPP模式开发建议

(一)加快模式应用,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提高养老服务质量

根据民政局2014年公报数据显示,2014年底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94110个,其中各类养老床位577.8万张, 与2014年底我国60岁老年人口数量21242万差距巨大;同时数据显示2014年底我国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27.2张,与政府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要求的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0张仍有较小差距,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50到70张更是差距不小。

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市场配置的不均衡。研究表明,2014年全国养老机构床位使用率不到65%,公办机构的“一床难求”和民办机构的“惨淡经营”形成鲜明对比。公办养老院往往因服务好、收费低的特点受民众追捧,有新闻报道称第一福利院排号甚至要等100年。然而,高性价比的公办养老院背后是超过70%面临收不抵支的财务困境。根据 《养老机构管理办法》,“公办养老机构应当优先保障孤老优抚对象和经济困难的孤寡、失能、高龄等老年人的服务需求”;《民政部关于开展公办养老机构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中进一步明确了公办养老机构“托底”的职能定位。也就是说,公办养老院本应保障低端养老需求,而现在承担了过多社会养老责任,中端养老市场仍旧供给不足。同时,现有的养老机构还存在城乡发展不均衡,功能过于单一和设施相对简陋等问题。

因此,面对广阔的养老市场,我们应加快PPP模式在养老地产的应用,利用PPP模式降低养老服务成本,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同时当前我国弥补巨大的市场空白。同时,注意在应用PPP模式开发养老地产的过程中,注意养老产品的层次性,以满足高、中、低三类不同养老市场的需求,注意城乡发展的协调性,确保城乡养老服务的共同发展。

(二)提升模式内涵,注重产品多样化发展,满足不同养老偏好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过2亿的国家,同时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据预测,2050 年我国老年人口抚养比将达到46:100,即每46个老年人口需要100个年轻劳动力人口去赡养。而社会中的老年人口数量和比例仅仅是在宏观层面上表明了我国养老市场的规模,而具体的养老需求分析仍需要依赖微观调研结果。结合近年来全国各地的调研结果,可以将当前我国养老需求特点和PPP模式应用的建议总结如下:

(1)大部分老人仍倾向于居家养老,居家养老市场潜力巨大。2010年远洋地产市场调研数据表示,15%被访者考虑过入住养老公寓,其中7%入住意愿较强,其余则表示不考虑入住此类养老机构。虽然入住意愿比例较低,但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已达到20000万多,乘以15%仍有3000万老年人口的市场需求,这与目前各类养老床位577.8万张之间依旧存在巨大的市场份额,机构养老市场仍大有可为。

同时,PPP模式在居家养老服务上依旧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面对居家养老这一巨大的市场,政府往往很难靠自己独立支持,而当下应用PPP模式的政府购买第三方居家养老服务的项目实施,也为我们PPP模式进入居家养老这一市场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意义。

(2)社区尺度上存在明显空间差异,养老地产开发应覆盖多方面。2013 年对北京6类典型居住社区的调查结果显示,养老需求在社区尺度上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相较之下,普通混合社区和单位大院的老年人对机构养老更加热衷;新建商品房社区内的老人更加倾向于服务质量和环境较好的民办养老机构;企事业单位退休职工集中的混合社区青睐中等收费水平的民办养老机构;习惯了彼此熟悉、朝夕相处的大院生活的老年人则主要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公办养老机构。

针对不同社区的养老人群,我国养老地产PPP项目的开发中,应该尽量兼顾到以上各类养老人群的需求,以PPP模式开发的养老地产不应该是只针对低端、中端或高端中某一类养老市场的单个养老产品,而应该是覆盖多个层次的养老综合体。

(3)健康状况和文化程度影响养老方式选择,养老服务物质精神共结合。相关研究发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水平和文化程度显著影响养老方式的选择。2007年的调研结果显示,慢性病患者和较高文化的老年人更加倾向于选择养老机构进行养老。而这一类人群的养老需求往往不仅限于居住保障和生活便利,同时也会融入交流、情感、甚至自我价值再实现等养老需求,这些都是我们PPP模式应用于养老地产开发中必须给予足够重视的,要确保养老服务的物质保障基础之上满足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当然这一需求的实现,也将不断推动我国养老服务的发展和改革。

参考文献:

[1]罗福周,韩言虎.我国养老地产发展研究[J].商业研究,2012.

[2]姜睿,苏舟.中国养老地产发展模式与策略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12.

[3]Deng Y, Gyourko J, Wu J. Evaluating Conditions in Major Chinese Housing Markets[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10.

[4]彭桃花,赖国锦.PPP模式的风险分析与对策[J].中国工程咨询,2004.

[5]张桂玲.PPP模式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农业会计,2014.

篇3

关键词:PPP;信托;社会资本;政府引导母基金结构;产业投资基金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6-032

一、引言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融资模式,旨在鼓励民营资本参与政府基础建设项目,自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简称“43号文”)之后,中央多部委陆续发文推进PPP模式落地。

目前PPP模式存在多种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专业咨询机构提供全面的咨询服务,包括项目规划、社会资本甄选、合作谈判等。咨询机构的参与可最大限度地保证项目规范、专业地运作。但在实际咨询过程中,随着对PPP模式的不断探索与实践,咨询机构遇到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不同的领域和项目类型也需要不同的思路,咨询机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并积累了宝贵经验。

二、如何选取PPP项目

根据发改委与财政部的指导文件,适合采用PPP模式的项目一般具有投资规模较大、未来现金流稳定、市场化程度较高等特点,主要集中在城市地下管廊、轨道交通、供热供水等以政府为主导,需要由使用者付费的经营性项目上。由于存在稳定的项目收益,其往往对社会资本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详见表1)。

PPP项目定位有两个关键原则:一是公众性;二是收益稳定。然而,如此多类型纷繁复杂、地域各有特色的PPP项目,什么类型的PPP项目更适合信托公司。就此问题,本文总结了以下三个关键点。

第一,尽量选取政府付费和可行性缺口补助的PPP项目。从项目付费主体角度来看,我国PPP项目可划分为三类:一是使用者付费,即经营型项目,这类项目提供的公共品或服务完全由消费用户自身购买付费,其比较适合运用市场化方式运营。二是政府付费,即公益型项目,这类项目提供的公共品与服务完全由政府来购买付费。三是可行性缺口补助,即准经营型项目,消费者付费金额不足以覆盖项目公司的成本与合理收益,需要政府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资本注入等方式给予补助。目前适合信托公司投资的项目主要是政府付费与可行性缺口补助类项目。

第二,着重评估政府的财政实力与信用水平。对于政府付费与可行性缺口补助项目来说,政府均需要按时支付项目补贴,财政实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政府能否按照合同约定履行该义务。信用水平则不仅为了防止政府存在违约的情况,还可以保证PPP项目的推进效率,因为一般来说,信用水平越低的政府对PPP的认识越不到位。

第三,关注合作伙伴的执行能力。合作伙伴项目推进力度与执行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项目的进度,信托公司需提前对其进行考察。

三、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的操作流程

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的操作流程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PPP项目操作流程

PPP模式的本质是一种融资模式,关键是政府与社会资本如何实现优势互补,PPP项目一般包括项目识别、项目准备、项目采购、项目执行与项目移交五个阶段(详见图1)

(二)PPP项目运行方式及适用类型

PPP项目的运作模式包括委托运营(O&M)、管理合同(MC)、建设―运营―移交(BOT)、转让―运营―移交(TOT)、改建―运营―移交(ROT)、建设―拥有―运营―移交(BOOT)、建设―拥有―运营(BOO)等(详见图1)。

(三)信托公司作为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的操作流程

PPP项目的设计和运作过程中环节众多,过程繁复,参与方众多,需要使用科学的决策工具,也需要专业机构在特定环节上提供技术支持。本文以信托公司作为社会资本为例,对PPP项目的操作流程进行说明(详见图2)。

第一,政府向实施机构授权,随后实施机构开始制定PPP实施方案,并制定社会资本的预审条件。其中,实施机构是指政府或其指定的有关职能部门或事业单位。

第二,政府审批实施机构所提交的社会资本预审条件通过后,《社会资本资格预审公告》,正式启动社会资本采购流程。计划参与该PPP项目的信托公司应在公告后递交相关材料。

第三,实施机构制定的PPP实施方案,必须通过物有所值评价与财政承受能力评估。一是物有所值评价:用来解决是否采用PPP模式的问题,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通过将PPP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较,判断哪一种模式具备更大优势,若使用PPP模式是否物有所值。二是财政承受能力评估:用来识别财政风险论证,考量财政持续提供资金支持的能力。

第四,政府公布通过社会资本资格预审的名单。

第五,政府批准实施机构提交的PPP实施方案,社会资本竞争性磋商采购公告。若信托公司在资格预审通过的名单中,则应递交正式的响应文件即标书;政府将邀请多个领域专家对各家提交的标书进行打分;得分最高者进入竞争性磋商。竞争性磋商指的是评审小组与得分最高的社会资本谈判,如果达成一致则中标,若不能达成一致,则进行第二轮谈判,以此类推。在竞争性磋商中,可能面临的问题是信息的重复沟通。作为社会资本来说,已经与政府进行过充分沟通;然而专家由于不是政府工作人员,会从他们各自的领域提出各类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已与政府沟通过或不甚关键的问题。因此这一环节会略显烦琐。

第六,竞争性磋商达成一致后确定为预中标,将进入公示期,公示期不少于5个工作日。

第七,公示期结束后,若无异议则确认获得中标资格。中标结果将在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媒体上进行公告。若信托公司中标成功,则将签署全套法律文件:PPP项目特许经营协议、合资合同、公司章程、运营维护绩效指标及各类保函及其他支撑性文件等。

第八,签署PPP合同。PPP合同的签约主体是政府的实施机构和项目公司,而不是社会资本本身。以信托公司作为社会资本参与PPP为例,在PPP合同签署环节是由信托公司及其他社会资本共同组建的项目公司与项目实施机构签署合同。PPP合同的核心是授予项目公司特许经营权,使项目公司获得政府财政补贴。

四、PPP项目中的收益保障

继2014年底财政部评审确立全国30个PPP示范项目之后,2015年财政部又出台了针对示范项目的法规,其明确禁止采用BT模式做PPP项目,并对补偿回购与保底承诺等变相债务融资模式进行了限制。在这些行政法规的约束下,作为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信托公司保证自身收益的方式主要有如下两种。

第一,股权回购。财政部出台的文件主要限制变相融资,只要没有在合同中提前明确收益,股权回购就不能被看作变相融资,故以不明确固定收益的股权回购方式退出是可行的。

第二,等额本金支付。等额本金支付方式意味着最终的资产与股权都可以看作商品进行交易。信托公司作为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时,如何保证收益实际上是寻求一个确定的收益。收入端是政府的补贴,根据预算法和财政部对PPP模式有关推广问题的通过,政府在特许经营期内的全部支付义务是可纳入财政预算的,因此项目收入可按一定的百分比计算得出;若在项目公司的成本端将成本转嫁给合作伙伴或者有实力的第三方,则收入与成本均为固定,从而收益也能够被确定。此外,还需设定补贴调节机制,比如在PPP项目过程中,水电、人工涨价则相应的政府补贴也需上调。

五、信托公司在PPP项目中的风险防范

信托公司采用PPP模式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也面临一定的风险。

(一)政府信用的风险评估

在PPP模式中,特许经营权、购买协议、定价等方面处理不当均会造成一定的项目风险,因此控制PPP项目风险的核心是评估政府的信用与履约意愿。

我国政府在公用和基建等领域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较社会资本更易出现违约问题。过去我国PPP项目的失败案例中,绝大多数均由于政府未能履行合同约定,从而导致合作方利益受到损失。比如:在青岛威立雅污水处理项目中,地方政府单方面要求重新谈判,以试图降低签约合同中的承诺价格;在长春汇津污水处理厂项目中,地方政府废除合同约定的管理办法,导致施工机构拖欠合作单位污水处理费,最终项目失败。所以,完善PPP操作层面的法律法规,明确政府的功能与职责边界尤为重要,特别是如何降低政府发生违约的概率,保障社会资本的安全。

信托公司需谨慎判断地方政府的契约精神,弄清关于PPP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了解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管理制度。

(二)PPP项目合作伙伴的选择

信托公司参与PPP项目的主要优势体现在资金募集与运作上,劣势体现在项目运营与管理上。若无第三方合作伙伴,PPP项目的建设运营及经营需依赖地方政府的诚信及地方国企的管理能力,信托公司在商业谈判与运营期监管会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如果引入具备PPP项目建设及运营经验的社会资本作为合作伙伴,既便于与政府的商务谈判,也可保障项目顺利建设,降低运营风险。

建议信托公司与具有基础设施建设或运营经验的公司(特别是具有PPP项目成功案例的公司)联合开展PPP业务。

六、信托公司参与PPP项目的可行路径探讨

最新数据表明集合信托对基础产业的配置比例有所提高:2015年7月,基础产业信托共募集资金205-84亿元,环比增长11-68%,大幅的增长率显示基础产业信托发展颇具生机,信托业参与PPP模式下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景可期。信托公司和PPP的结合,除了前文论述的信托公司作为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外,中信信托金融实验室预测,2016年PPP项目资产证券化活跃度将显著升级,有望成为重要融资渠道之一。这主要源于PPP项目具备长期稳定的现金流。然而资产证券化操作复杂、综合费用高有可能冲抵其低成本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资产证券化项目的操作。另一种可探讨路径是信托公司与地方政府发起产业投资基金参与PPP。本文以此模式为例,进一步探讨其中的可行性方案。

(一)PPP产业投资基金的主要模式

PPP模式下的产业投资基金,一般对纳入地方政府PPP框架中的项目公司进行股权投资,具体的项目规划、建设、运营由项目公司负责完成,项目公司获得政府给予的某段时期内的特许经营权,目前在我国根据基金发起人的不同,可将PPP产业投资基金分为三种模式。

第一,省政府发起产业投资基金模式。该模式由省政府出资设立引导基金,以此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共同成立产业发展母基金。省级下属地方政府向上申报项目,经审核通过后,由母基金做优先级,地方财政出资做劣后级,承担项目主要风险,杠杆比例因省而异,一般情况下地方政府会承担隐形担保。比如,以河南省某银豫资城镇化发展基金(母基金)为例,其基金架构如图3所示。

第二,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发起产业投资基金模式。该模式由地方国企与金融机构共同合作成立有限合伙基金,后者作为LP优先级,前者作为LP的次级,GP一般由金融机构选择的股权投资公司担任,金融机构在整个结构中充当主导角色。比如,以兴业基金全资子公司与厦门市政府成立的有限合伙企业为例,其基金架构如图4所示。

第三,实业资本发起产业投资基金模式。该模式由具有建设运营能力的企业出资与政府、金融机构共同成立有限合伙基金。以某建设企业发起成立的城镇产业基金为例,其基金架构如图5所示。

不同发起方式的产业投资基金模式各有长处,也均有弊端,下面本文将就三种模式的优缺点进行比较(详见表3)。

(二)金融机构参与PPP的还款来源

根据PPP项目类型的差异,产业投资基金的还款来源也会存在较大差异。针对经营型项目,还款来源主要基于项目自身的运营收益,在保证约定质量的前提下,由使用者付费来支持还款;针对准经营型项目,使用者交付费用不足以覆盖社会资本投资收益的缺口部分,政府通过财政补贴弥补可行性缺口;针对公益型项目,由于产生的收入很少,还款来源主要来自政府购买或直接补贴(详见图6)。

(三)PPP模式下产业投资基金的退出方式

产业投资基金的期限一般远远短于PPP项目的运营周期,其退出过程有如下三种方式。

第一,项目清算。在产业投资基金的资金进入PPP项目之后,当项目公司完成阶段性工作时,通过减少注册资本等清算方式,偿还产业投资基金的收益,进而实现退出。

第二,股权回购或转让。当项目公司完成阶段性工作时,由政府或开发运营公司进行股权回购,或者转让给其他投资者。

第三,资产证券化。当项目运作成熟时,通过将项目公司注入上市公司、基于未来收益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等方式,实现产业基金的退出。

参考文献:

[1]崔俊兰-PPP模式在普通公路融资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工程咨询,2015(10)-

[2]刘绍娟-PPP模式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项目中的应用探讨[J].林业建设,2015(6)-

[3]王艳丽-我国公路建设PPP模式的应用探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24)-

[4]林蓉-专利运营的PPP模式应用探索[J].当代经济,2015(36)-

[5]仇晓光,闫艳-我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立法模式研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5(20)-

[6]马毅鹏,乔根平-对运用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水利工程的思考[J].水利经济,2016(1)-

[7]王巍-PPP模式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应用探索――以上海市为例[J].改革与开放,2016(1)-

[8]王燕-PPP模式涉税问题初探[J].财经界(学术版),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