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范文

时间:2023-12-29 17:53: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药理学的基本概念

篇1

[关键词] 药理学;总论;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R96[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4(a)-192-02

药理学在医学教育中有桥梁学科之称,其地位举足轻重。本门课程知识面广泛,涉及众多基础学科,又与临床学科密切相关。因此,药理学的教学存在难度,而纵观整门课程又以总论教学难度最大。药理学总论主要介绍药理学基本概念,药物代谢动力学基本规律,药物效应动力学基本机制及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虽然在整个教学中所占比例不大(8~10个学时),但它负担着开宗明义、提纲挈领之作用,是药理学学习的总纲和具体药物学习的基础。总论课上得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情绪,产生先入为主的效果,对本门课程的后期学习效果起决定性的影响[1]。教师如能讲得精彩,可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科学地学习,为学生进行全课程的学习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打下基础[2]。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就如何上好药理学总论课谈几点体会。

1 激发学习兴趣,寻找学习动力

怎样拉开总论课的序幕,才能强烈地吸引住每位学生,使他自觉、主动地进入药理学世界的大门呢?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原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在总论课上的首要任务之一,对今后教与学的密切配合有着重要意义[3]。

笔者在第一堂课上,首先根据药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任务,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提出几个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而不是照本宣科。如:在大家的经历中,多多少少都曾受过疾病的侵袭,治病的手段都有哪些?学生争相回答后可总结并提示:在各种治疗方法中,药物治疗是临床医生治病的基本手段,是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方法。紧接着再抛出第二组问题:在用药过程中,有没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每种疾病要选择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药物进入机体后如何发挥作用,机体如何代谢药物,等等。然后再举出一个临床实例,简要回答上述问题。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初步明确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范围,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喜欢药理学,就会以浓厚的兴趣、高涨的热情积极地投入其中,由此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

再比如,不良反应是药物使用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必须谨慎对待的问题,但初接触药理学的学生对此并没有足够的认识。因此,在介绍这部分知识之前,首先以具体数字向学生展示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致死率之高;再举出实实在在的案例,如反应停事件,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不良反应对患者、家庭乃至社会造成的危害之大。至此,学生自然而然要想到究竟什么是药物的不良反应,都有哪些种类的不良反应,各自发生于什么情况,等等。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及求知欲被高度唤起的时候,再给他们讲授具体的理论知识,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势必要容易得多,甚至还有的学生感觉这些内容不够多,会在课外自觉主动地通过其他方式来了解更多有关药物不良反应的问题。由此达到了不仅“授人以鱼”,还“授人以渔”的良好教学效果。

总之,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想办法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要我会”为“我要会”,使之爱听、愿学、勤问,敢于知难而进,真正使学生在兴趣中学到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 掌握基本概念,打好学习基础

药理学总论涉及众多概念,如药物、首过效应、受体等。对这些概念的正确理解与熟练应用,对今后具体药物的学习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但概念往往是一些枯燥无味、概括性较强的内容,学生也普遍反映学习起来难度较大。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总结出分解-合并-实例验证-引伸的方式,彻底将抽象的概念讲透讲清。

如教材中药物的定义是这样的:药物是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可用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看似简单的一句话,仅凭死记硬背却难以奏效。在讲解这个概念时,先将其拆分为容易理解的单句:药物的作用、用途、本质分别是什么,并采取边板书边提问的方式进行,学生结合以往知识很容易回答上述问题,在回答问题的同时,既掌握了药物的概念,又理解了药物所涵盖的范畴,纠正了以往一些不正确的认识。继而复述整句话时学生对药物的定义就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也不再认为难以接受。最后再介绍一些有关药物的其他知识以加深印象,如药物的特性,尤其是两重性,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等。

再如,副作用是药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但学生在学习具体药物之前对此并没有太深的认识。将概念分解,着重指出其要点,如发生前提是治疗剂量下(有别于毒性反应发生在药物剂量过大或体内蓄积过多时),发生原因是药物的药理效应选择性低,本质是药物本身固有的药理作用,可随用药目的而改变,并以阿托品为例来强化上述认识。

通过以上方法的实施,使得抽象的药理学名词变得形象化、具体化、清晰化,不仅改变了药理学教学乏味单调的状况,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后期药理学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4]。

3 把握时代脉搏,触摸学科前沿

当今药物研究日新月异,新药层出不穷,药理学内容也与时俱进,更新较快。总论内容却相对较为固定,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总论的讲解就可以是“一潭死水”,而应是不断更新的“活水”。总论教学同样要紧跟学科前沿进展,力争在讲授既成知识体系的同时,又向学生介绍药理学的研究热点与发展动态,紧跟时展步伐。

长期以来,临床用药总是针对同一疾病应用相同的药物和剂量,由于个体差异常导致相当比例的患者药物治疗效果差,甚至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使得药物治疗学正经历着由经验式向个体化治疗的革命性转变。

大量研究证实,除环境因素外,药物代谢酶、药物转运蛋白以及药物作用靶位等基因的变异是引起药物反应个体差异的根本原因[5]。因此,以基因为导向的个体化用药将为临床更安全、有效和更经济合理地使用药物提供重要途径。这就是方兴未艾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6],即通过对包括药物起效、活化、排泄等过程相关的候选基因进行研究,鉴定基因序列的变异,用统计学原理分析基因突变与药效的关系,将基因的多态性与药物效应的个体多样性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使研究结果更易于在临床得到应用。药物基因组学研究是药理学研究的重要前沿课题,也是人类进入“个体化医学”的重要标志,其结果有可能对每位患者的药物选择、剂量、给药方式等作出预测,从而提高用药的有效性、合理性和安全性,也将大大降低新药研发的成本,提高其投入产出比。

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一方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激发了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学好药理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重要的是,还可以引导学生把学习人类已知和探索人类未知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发展学生的探索性思维和创新精神,为他们今后从事创造性的工作打下基础。最后也使我们的教育工作能够适应21世纪医药卫生发展趋势,符合更好地培养跨世纪医药卫生人才的要求。

通过以上教学手段的实施与合理运用,学生普遍反映对总论部分不再感到畏惧,而认为是药理学课程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在学习时有所侧重,能够抓住学习精华和知识点。重要的是,通过总论的学习,学生对药理学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索欲,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临床工作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再次印证了我们古老的谚语: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参考文献]

[1]李金莲.上好解剖学绪论课的几点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7,9(6):629-630.

[2]赵燕燕,李春玲,范华英,等.密切联系实际多种方法并用强化生药学总论的教学[J].中外医疗,2009,28(1):96-97.

[3]胡慧玲.浅谈《药用辅料学》的教学方法[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0 (3):31-32.

[4]孙志春,郭常亮.对精心组织上好绪论课的探讨[J].职业圈,2007,(16):73-74.

[5]刘昭前,周宏灏.个体化药物治疗的新时代[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7,12(1):1-6.

篇2

    1激发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

    众所周知学生只有对所学内容充满热情和求知欲时,才会自主地去学习、去探索,才能在学习中体会知识的乐趣[1]。一般第一节课的授课内容大多为介绍这门课程,同时必须通过这节课把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药理学这门课程主要探讨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及规律的一门学科。在介绍药物基本概念时一定多列举生活中的常见病例,如发热、咳嗽、腹泻、便秘等等,列举越接近生活学生越会觉得这门课程是实实在在的,生活中随处可用,这样就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是学生最现实、最活跃的学习动力。

    2精心备课,抓好课堂45分钟

    2.1整合知识因为本院无临床专业,药理课主要针对药学、中药制药等专业开设,学生的基础医学知识功底不扎实,又无临床知识基础,存在学习脱节的问题。在理论教学中,将解剖、生理、生化、病理、微生物与免疫等进行整合[2],结合简单的临床病例和临床用药,进行讲解和讨论,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学习了新知识,同时加强药理学知识理解和掌握,也培养了学生应用药理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采取各种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潜能,让学生的学习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摄取,通过认真研究教材和大纲,决定在部分章节自学、部分章节学生主讲(内容相对简单一些)、部分章节讨论式教学(纵向联系较多的章节)、部分章节教师主讲(临床常用的章节)。学生主讲需提前一周让学生备课,通过讲课一方面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锻炼学生的自信心,为以后求职面试做准备。讨论式教学一般采取理论辅导、提出问题、学生小组讨论、教师总结和重点内容总结的方式,这一方式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有利培养创新人才。教师主讲的章节一定要重视课堂教学的提问和引导,提问要恰到好处[3],比如在关键内容处提问,这样可以看出学生是否掌握了内容;在药物联系处提问,加深了药物之间纵向联系;在药物可比较处提问,加深了药物的选择性。通过提问给原本枯燥的课程内容带来了色彩与活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篇3

关键词:药理学实验教学;探索性实验;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13-02

药理学是连接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其基础理论主要来源于实践。长期以来,传统的药理学实验只是药理学理论课的补充,教学方法多以课堂为中心,教条地采用示教式进行教学,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很弱。这种教学模式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多年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药理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总结出了“基础+探索性”教学是适合我校药理学实验教学的一种最佳的实验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压缩了传统的验证性教学课程,大幅度增设了指导性及探索性教学内容,即在保证学生能掌握药理学实验基本实验技能(接受一定量的传统实验培训)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探索性实验。学生作为实验教学的主体,于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选定研究方向、自行制定实验方案、独立完成实验。近五年来的教学表明,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教学效果非常好。现把我们开展这种新教学模式的过程和体会简述如下。

一、实验教学过程

1.立题。考虑到我们的实验条件有限,在自愿的基础上,每个班同学们按照自己的兴趣分成5~6个小组,每组4~6人。在开题之前,带教老师组织一次学术讲座,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介绍我们开放实验室现有的科研条件,二是讲解探索性实验设计的一些思路。学生按照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到图书馆查阅文献资料,自行提出研究方向和立项依据,同时设计实验方案,并提前于实验2周上交实验设计,每组应提交2种实验方案。带教老师和全体同学对提交上来的实验方案进行充分讨论,包括立题是否新颖、立项依据是否充分、实验方案是否可行、费用预算是否合理等等,最后确定入选课题。

2.实验前准备。实验方案确定后,带教老师把方案递交到实验管理办公室,由教辅人员帮准备各种药品、试剂、耗材、仪器和实验动物等,并妥善安排好实验场地。我校每年都预算有专门的探索性实验专项经费,为本科生探索性实验的顺利开展在经费上提供了坚实的保证,这一点非常重要。从这也足以看出学校对教学改革的重视,并对创新型教学模式的探讨给予极大支持。

3.实验方案的实施。按照设计方案进行预实验和正式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带教老师充当学生的技术顾问,只提供实验学术方面的指导,真正让学生放开手脚,独立去开展实验。碰到问题时,首先查阅相关文献自己试着先解决,实在不行最后才寻求老师的指导并加以解决。实验结束后,学生一般都会及时统计数据、撰写论文和制作课件。最后在带教老师的组织下进行论文答辩,老师以及其他组的同学将会针对实验提出相应的问题和建议。

4.实验考核。考核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20%理论+80%实验操作,理论部分(笔试)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一些基本概念以及初级统计学方面等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实验操作部分则是对学生查阅文献的能力、实验动手的能力、数据分析的能力、撰写论文的水平和论文答辩情况等做出综合性评价,应该说是对学生科研素养比较全面的评价,因而更显重要。

二、教学体会

探索性实验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设计、独立完成实验的教学平台,极大地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科研创新的意识和严谨的科研作风,在很多方面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1.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直是我们药理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开展药理学探索性实验正是基于这个重要原因。探索性实验是以开放实验室为载体,实验方案由学生自主制定并独立完成。这种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科研创新意识,提高了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我校临床本科专业2006级17班冯志强、李雪萍、罗权海等同学开展的“山芝麻对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干预作用”的探索性实验,采用的实验方法不只是来源于常规药理学实验的基本知识,更多的还是参考了相关的专业文献,在开展实验的过程中,他们对前人的研究有充分的吸收掌握,并能将它变为自己的知识,从而提高了自我的创新能力。他们的研究成果后来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山东医药》上,而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最重要的是,这种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传统药理学实验课多以验证性教学为主轴,难以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药理学探索性实验则完全不同,同学们在开放实验室现有的条件下,依据自己的兴趣,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学的内容和实验安排完全由学生来制定,学生成为了教学的主导者,这是探索性创新教学模式与传统模式最大的不同之处。

3.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索性实验的核心是对药理学未知领域的探索,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内容。在实验过程中,不像传统的药理学实验有详细的实验操作步骤可供指导,探索性实验的设计方案和实验路线大多来自于文献,很多情况下实验操作步骤都不是非常详细,从而提高了他们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团队精神和提高协作能力。现代的科学研究,团队的精心合作显得极为重要。训练与熏陶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是我们开展探索性实验非常重要的目的之一。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深深感受到,分工与合作对于实验的顺利完成显得极为重要;明白了在团队中要遵守纪律,团结协作,扬长避短,甘于奉献;知道了人的潜能无限,要增强自信心,敢于挑战,磨练意志,自我超越;学会了欣赏他人,关心他人,信任他人,心怀感恩。在实验中学会做人,这也是本次实验一个不小的收获。

总之,药理学实验是一门实践性学科,如何改革药理学实验教学,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一直是医学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教学一线的药理学教师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总结出了渐进性探索性药理学实验设计,即在完成基础药理学实验课的基础上增设探索性实验,是适合我校本科药理学实验教学的一种较佳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侧重于使学生掌握药理学研究的基本思路、技能和方法,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给学生提供了早接触科研的机会,体现了高等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培养出更能适应社会发展和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从而造就未来学术之星。

参考文献:

[1]毛甜甜,姜鸣,王红英,汪晖.对药理学开放性实验的思考[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5,18(3):285-286.

[2]王晓岚,袁耀萍,杨景冲.护理专业药理学探索性实验教学的尝试[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7,9(4):428-429.

[3]汪晖,陈金和,杨静,乐江,敖英.开展药理学探索性实验,培养创新人才[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5,7(1):73-75.

[4]杜蔚青,谢颂平,李娟娟.药理学开放性实验的探索与实践[J].药学教育,2007,23(5):54-57.

[5]李惠萍,陈丽,吴钢.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8,(15):86-87.

[6]敖英,汪晖,陈金和,彭仁,王红英,孔锐.药理学探索性实验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5,7(2):189-190.

篇4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作用规律和作用机制的一门学科。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基本实验方法,验证药理学中某些重要的基本理论,巩固和加强理论课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为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 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1.1 严肃认真的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坚忍不拔的毅力、勇往直前的精神,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必备条件。作为以后的医疗工作者,当然也不例外。作为教师,必须以身作则,带头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及时指出学生实验过程中的错误之处;作为学生,必须严肃认真对待实验,课前预习实验内容和相关知识,实验过程中严格遵守实验纪律,正确操作,认真观察,实事求是的记录实验结果,爱护实验仪器,节约实验药品,对待实验动物要遵守医学伦理学,正确合理的分析实验结果。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从实验中受益。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这既包括实验的准备阶段、进行阶段,也包括实验的结果分析阶段。在批改学生《青霉素钾和钠的急性毒性比较》实验报告中,笔者发现,不少学生记录小鼠注射青霉素钠以后心律失常,这显然是受了理论教学的影响。因为在本实验中,笔者并没有要求学生检测小鼠的心律改变情况,那自然无法得出小鼠心律失常的结论。虽然结论本身并没有错,但这违反了实验实事求是的要求。我们必须忠实于实验本身,实验做出什么结果就是什么结果,绝对不能主观臆断,更不能弄虚作假[1]。

1.2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适当补充临床实践用药知识。在教学工作中,既要重视提高学生理论知识水平,同时也要加强其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使两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实验方法与操作技能的训练,应是药理学实验课的重要目的之一。在药理学实验课中,要求学生掌握以下技能:(1)实验动物的基本知识,如:动物种类、性别辨认,正确的捉拿方法和不同的给药途径,血管采血方法等;(2)动物实验的操作技术,如:描记呼吸、血压、器官插管及动脉插管技术、动物麻醉技术等;(3)实验仪器、器械的正确使用知识,如呼吸记录仪、天平、量瞳尺等;(4)实验结果的记录、分析和总结能力。同时我们在药理学实验教学中还注意改进实验方法,合理设计和编排实验内容,以便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系统地得到操作技能的训练,达到实验教学目标。考虑到学生以后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我们还根据实验内容适当补充临床实践用药知识。通过将实验课内容与理论教学、临床实践有机结合,使实验课更加生动,学生对药理实验课的学习兴趣也大为增强,既提高了学生的理论水平,又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为以后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还结合分子生物学等前沿学科,介绍最新的药物研究进展,扩展学生的知识层次[2]。

1.3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任何实验都离不开观察。在药理实验课程的设计与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观察方法。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前,教师应该结合理论,深刻讲解实验设计的原理、目的、实验的操作步骤、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使学生对实验有个总体把握;其次,针对实验内容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和注意事项,加强其观察的针对性,保证注意力的集中,明确观察的目的和指向,使得实验顺利进行;最后,实验完毕召集同学对各组的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讨论,交流观察经验、取长补短,增长学生观察问题的知识和能力。

1.4 增强学生科学表述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的科学语言表述能力不强,不能用正确规范的医学术语来进行书写。比如说,在观察家兔有机磷酸酯中毒以后的反应时,应该记录“唾液分泌增加(或唾液外流)”,诸如“口吐白沫”之类的表述,不应该出现在实验报告中。这些都需要教学工作者在日常教学中予以强调,并对学生不断进行监督和纠正。在课时允许的时候,可以专门为学生讲解一下医学科学语言的表述方法。也许有些学生(甚至包括少数教师)会认为,只要能够理解其真实内涵即可,表述是否科学和严谨差别不大。我们认为,科学的理论和实验要用科学的语言来表述,否则其严谨性必打折扣,甚至会出现不同理解、多种理解甚至相反理解,这样造成的危害就很大了。所以只有从平时入手,从细节入手,培养学生的科学语言表述能力,这样才能为今后的临床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 建立科学的学生成绩评价机制,切实提高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目前在护理药理学教学计划中,虽然实验教学课时数有所上升,但在评价学科教学效果时,有些学校仍然主要考核学生药理学理论知识的水平,而对实验教学效果的检测较少,这显然与护理教育的培养宗旨和教学目标是不相符合的。因此,我们认为,在强调理论知识重要性的同时,进行实验技能的检测也是非常必要的。尤其对于综合性较强、与临床实践关系密切的实验内容更应加大考核力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实用型人才,也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理论教学。我们教研室在评价学生总评成绩时,一向将学生的理论成绩和实验成绩加权相加。在实验成绩中,为尽量的降低教师的主观因素,使学生的成绩更为客观,将学生实验的考核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记录学生平时成绩(包括实验态度、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实验报告的书写等),另一部分则通过期末实验(一般为综合性较强的实验)考核成绩,两部分成绩加权相加即为学生实验考核总成绩。这样不仅考核了学生的实验水平和操作技能,还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等进行考核,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良好的敬业精神和扎实的护理水平。

3 设立和开展综合性实验,加强各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联系

现代的临床实践要求要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各学科知识要融会贯通。所以对一些传统实验进行了改革,将生理、病生、药理、生化等基础学科实验课整合、重组,设立了一些综合实验。如在利尿实验中增加尿糖的测定等。通过一个综合实验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 药理学3个学科的内容进行有机融合,将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这样,既能够使学生融汇、贯通其所学的知识,又适应了临床的实际需要。同时我们还将积极开展学生自主选题、论证和设计的简易科研形式的探索性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并借此向学生介绍一些药物化学前沿知识,实现药学专业学科的统一性[3]。

4 德育与智育并进,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在药理学实验教学中,非常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例如,在做《尼可刹米对呼吸抑制的解救》的实验时,盐酸吗啡用量过大将引起家兔呼吸抑制,而解救药尼可刹米如果用药及时,用量恰当,则可改善呼吸,解除吗啡对家兔呼吸的抑制;但若尼可刹米用药过量,又可引起家兔惊厥,甚至造成死亡。所以,在做这一实验时,就会以此动物模型为例,告诫学生临床用药时,要以对病人高度负责的精神,合理地使用药物,同时要密切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以便及时的应对一些突发事件。通过实验对学生进行医德医风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醒民.科学的精神与价值[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111.

[2] 郭宗儒.药物分子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5.

篇5

【摘要】 为了适应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宗旨。就医学机能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的教学从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和探讨,以全面提高医学机能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机能学;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素质教育

机能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是高等医学院的主干课程,是研究机体生命现象的发展、变化过程中的基本原理和机制的推理性学科[1],是对医学生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的建立和培养,为临床课程的学习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但随着医学科学及医学教育的发展,为适应当前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需要,改革基础医学旧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是势在必行。为此,机能学的全体教师和科研人员,无论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还是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等进行了改革和实践,以全面提高机能学的教学质量。

1 理论教学的改革和探索

1.1 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以培养人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育,以创新教育的基本特征为契机[2],实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注重对知识、能力的综合性培养和引用,为此,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开放的思维时间和实践空间:开设以小班为主的“课堂讨论式”教学,在实践讨论中学生发言很积极,各抒己见,表现出极高的兴趣,深化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也注重学生对教学的参与性和实践性培养,于是实施了学生和老师一同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研究式”的教学,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更注重对学生的主动性和个性发展的培养,把教学的目标放在如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与理解,放在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讨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以激活他们的主动性和个性的发挥,完成了由“教死书与死教书”向“教活书与活教书”观念的转变。

1.2 实现了以双向互动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建立了机能学“教学网页”,并以“QQ语音和视屏”进行远程答疑和复习等信息反馈机制。网上教学可集网络性、交互性、方便性于一体,教育环境充分开放,不受时空限制,学生可随时获取所需知识,从而实现了网上“双向性互动互学”的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交互性,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

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互动式多媒体课件,提高机能学教学质量。多媒体技术是指用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作为信息的载体,通过计算机的处理和控制来表达某些信息的一种计算机应用技术[3]。①采用超文本的链接:尽量展现理论知识结构的层次,使各知识点得到空间扩展作用。②模拟板书:在多媒体教学中与传统教学有机地结合,模拟板书,适当应用提问、讨论和启发等多种教学方法,建立“教师-媒体-学生”相互作用的新教学模式。③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图片和动画生动活泼,直观易懂,使抽象的内容,简单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强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④采用形式多样的图表:图表能提纲挈领地展示内容,便于记忆,广泛应用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精心设计和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具有将抽象理论具体化、形象化、平面板书化、信息摄取多元化等特点,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3 实现了多学科相互融合的整合式教学法 在机能医学教学中将基本知识、理论和操作与临床学科相整合。因为生理学是研究人体正常的功能活动,这就必然要联系应用其他学科,尤其是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的知识。在讲完正常功能后,联系相关的临床病例,将生理功能与病理改变进行对比会给同学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其能轻松地记住知识要点,也为其学习以后课程做好铺垫。如在讲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理时,提出幽门螺杆菌是罪魁祸首的发病原理,可将病原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多门学融合起来,从而增加同学们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尽管这些基础课程分布在不同教研室,但全体教师都更加注重多学科的融合和综合问题的提出,实现了从形式上的分离到本质内容相互融合的多学科整合的教育模式。也顺应了医学教学模式的转变,进行了以问题为先导,以典型病例贯穿始终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基础课与临床课紧密结合的整合式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实验课的目的是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验教学中遵循了认识论:即“认识——应用——发展”的规律和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实验课实施了“三个阶段”教学探索。

2.1 基础性实验——培养基本操作能力[4] 理论联系实际是医学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在开设理论教学的同时开展基础性实验:一方面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如进行各种插管等的操作训练;另一方面进行验证性的实验,是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为进行综合性实验作好准备。

2.2 综合性实验——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综合性实验是一类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完成的实验。进行两方面的综合:一方面是多种实验的综合;另一方面是多学科的综合[5]。

多种实验的综合是利用同一动物,在同一时间观察各系统不同生理功能的变化。通过综合性实验使学生理解了不同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在机体中的不同作用以及他们之间相互协调的统一性,从而形成了对机体认识的“整体统一观”。同时,也为学院大大减少了经费的开支,解决了经费困难的问题。既实现了学生操作、创新能力的培养,又减少学校经费开支,实现了教学和经费的“双盈利”。

多门学科的综合是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进行综合。首先从正常生理功能的认识到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的变化,再从机体功能状态和病理变化中综合分析,应用药物进行治疗性试验。从而观察了从生理状态病理变化药物治疗的整个过程,具有内容的连贯和系统性。加强了学生对机体统一整体的认识,提高了综合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设计性实验——培养科研创新能力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的创造思维能力、最大限度的挖掘每一个人的潜力。其根本的任务在于,将前人的知识及其真理真正地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和知识去解决现实中问题,从而促使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把科研融入本科生的实验教学中,从而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兴趣。通过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构建了自主、合作、探索的课堂教学与生动、活泼、创新的学习方式,为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全球化和世界向多极化的发展,未来社会的发展对人才需要是多方面的。要按照素质教育的科学发展观,围绕培养更多更好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人才来改革我们的教育和教学模式,以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需要。所以,在新世纪不仅仅是高等医学教育,乃至整个教育教学的改革任重而道远,要为此而更加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白波.医学机能学实验教程[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

2 周绍森,陈东有. 试论创新教育的基本特征[J]. 中国高等教育,2002,367(21):18-19.

3 李坤,杨秀荣,龚顺开. 多媒体课件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5,27(1):35-37.

篇6

【摘要】 改革传统教学以适应创新教育的宗旨,在医学机能实验学的教学中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模式教学法,以全面提高医学机能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PBL教学法;机能学;实验教学

医学机能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是高等医学院的主干课程,是研究机体生命现象的发展、变化过程中的基本原理和机制的推理性学科[1],是对医学生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的建立和培养,为临床课程的学习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机能实验学的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的综合引用和操作能力的培养,以提高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为此,在教学中进行了“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模式”改革的尝试。PBL是加拿大McMaster 大学于1969年首先创立[2],目前被认为是一种较好促进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3]。它强调从问题提出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探索并对理论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评判思维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川北医学院2006级临床医学本科5和12班作为PBL组共计84人,2和14班为对照组共计88人。实施PBL法教学的内容主要是大型综合性实验,如动脉血压的调节及失血性休克、急性右心衰竭动物模型的建立和抢救、理化因素对离体心脏活动的影响以及影响尿液形成的因素和利尿药的作用等。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实验教学法: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示范学生操作教师总结学生写报告教师批报告等环节;PBL组实施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其具体方法如下:

1.2.1 以趣味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首先将每班分成8组,然后依据每次实验课的内容,提前为学生留下趣味性、启发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吸引他们渴求寻找答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促使其主动查阅、分析、总结资料,以回答各种问题。如动脉血压的调节及失血性休克实验。从现实生活提出问题,如在炎热的夏天或体质较弱者,当人由尊位突然站立后为什么出现瞬间的头晕或眼前“冒金花”?为什么有的个体很快恢复正常,而有的则会昏迷甚至死亡?为什么大失血后会休?其形成具体的机制和分期是什么?对休克的病人如何进行急救?这些来源于生活中具体的问题激发了他们探寻根源的兴趣和热情,从而促使同学们在课前通过教材、期刊和网上等相关资料的查询,明确此次实验的目的和意义,并整理、分析和总结资料后写出报告,为操作和讨论作好充分准备。同时也要积极鼓励同学们在自学过程中尽量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

1.2.2 实验操作和讨论 实验课时教师重点强调操作中注意的事项后,然后让学生自己操作,教师在巡视中发现不规范的操作或错误要及时纠正。实验结束后,各小组对其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和总结,并派代表汇报并展开讨论。在讨论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将理论知识有效应用到实际中,鼓励每位学生参与讨论,注重新发现和见解的提出。尤其要引导学生重视实验中的非预期结果或意外事件,分析其原因,养成客观记录和科学思维的习惯[4]。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重点对那些分歧较大的问题和结果,进行精心讲评,沥青思路从而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并进一步增强了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3 问卷调查和成绩考核 所有实验结束后,发放问卷调查表,共发放84份,收回84份,有效率100%。成绩考核采用闭卷统一笔试和现场操作两种方法,并对两组考试成绩进行t检验,P

2 结果

表1 学生对PBL法教学效果的评价(表2 学生考核成绩的比较注:与对照组比*P

3 讨论

医学机能学涵盖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的知识,其具有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并与临床联系紧密等特点,无论是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带来很高的要求和难度。采用PBL教学法试验后得到两方面的体会:一方面对学生:通过对现实生活问题回答和分析,提高了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索知识的热情;通过信息的查找,资料收集,提高了分析、判断、推理和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同学之间的分工和配合,提高了同学们的团结协作和互相帮助的精神;通过小组讨论、集中发言和全班同学的唇枪舌战,以利学生的反应敏捷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置疑争论的勇气得到了发展,提高了同学们的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能力[5]。

另一方面对教师:通过寻找趣味性的各类问题,增加了教师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也加强了其对各门学科的融会贯通的能力;通过对学生讨论问题的解释和回答,增加了教师学习各方面知识和综合知识解决问题的主动性,从而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通过参加、组织学生课堂的讨论,不仅要有对知识灵活应用、融会贯通的能力,而且要有教育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保证课堂讨论的顺利进行。

总之,采用PBL教学法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而且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PBL教学法在实验教学中也是值得采用和推广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白波. 医学机能学实验教程[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1-3.

2 Rhemj. Problem based learning:An Introduction[J]. The National Teaching and Learning Firum, 1998, 8(1): 10.

3 孙宏玉. 护理教育[J]. 护士进修杂志, 2005, 20(8): 675-676.

篇7

【关键词】教育,医学;临床医学;病理学;人员开发;

卫生人员/教育大专院校学制为3年,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从事临床医疗和预防保健工作,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诊断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初步掌握急、难、重症的处理原则;能对常见的传染病和非传染性疾病进行预防工作;具有一定的自学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临床医疗和预防保健工作,适应临床第一线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等应用型专门医疗人才。由此可见,临床医学专业主要培养的是面向基层卫生事业服务的“实用型”医疗人才。针对这一培养目标,要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培养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型医学人才,进行病理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病理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病理学作为一门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其主要任务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机制、发病机体的病理变化特点(形态结构、功能代谢的改变)和疾病的结局,为早期发现疾病、诊断疾病、治疗和预防疾病奠定理论基础,现今临床病理诊断可作为临床确诊疾病的“金标准”[1]。对于临床专业的医学生来说,学好病理可以更好地认识疾病,掌握疾病的病理变化过程与临床表现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早期临床思维的培养,有助于理解临床诊断及治疗。而病理学这门学科特点是概念多且抽象,各种病变肉眼和镜下描述多且相似,书本内容多、难记忆。而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老套,陈旧的教学方法不仅授课形式单调、与临床联系少、教学效果差、师生交流少,而且抑制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实用型医学人才的培养,不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为了使学生在短暂的在校学习期间能掌握更多、更好的专业知识,提高其自主学习、分析推理、准确判断等综合能力,毕业后适应岗位需求,成为真正的实用型人才,从而进行病理学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病理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与总结

2.1重视岗位需求,设计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根据基层卫生人才岗位需求,设计教学目标,病理学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各种基层常见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及相关的临床表现。授课过程中要加强病理学改变与临床表现之间关系的学习,用病理改变来解释临床现象,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病理学知识的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医学生早期临床医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根据岗位需求及学时限制,还需整合教学内容,对各章节内容精选,并对其进行精炼和浓缩,教学内容设置以“必须、基本、常见、适用”为原则[2-3],教学重点是基层常见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多发病、地方病和老年病的基本病理知识,而对一些少见疾病、罕见病(如心肌病等)可以稍稍带过,或者让学生自学,如果对教学内容进行面面俱到的讲授,那么既讲不出重点和难点,也不利于学生的培养。2.2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教学方法设计上要改革创新,要牢固树立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彻底改变过去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破除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根据教学内容综合运用教学方法,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启发式教育为主线,有效运用“问题式”、“案例式”、“导学式”、“研讨式”等方法,使师生同时参与教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调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的密切联系,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教学全程,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创造性,把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学习知识的探究者和创造者,使教学活动成为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启发思维、培养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过程。比如,在相应章节课前设计案例,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使学习更有目的性,如在学习血液循环障碍这一章时,设计病例“一患者下肢骨折,石膏固定卧床3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给予拆除石膏,患者准备出院,但下床活动不久,突然发生呼吸困难,嘴唇发紫,应声倒下,经抢救无效死亡。请用所学病理知识分析患者死亡原因是什么?”带着这一问题学习,学生上课精神集中,听课非常认真,学完新课后基本能解释患者死亡原因;但这时,教师还可以对该病例进行深度挖掘,发散思维,比如“针对此临床现象,作为临床医生应该怎么预防?”,“该使用什么药物预防?”,“溶栓药是不是只要有血栓形成就用,为什么”,“何时使用抗凝药,何时使用溶栓药,除此病例外,你还能想到哪个系统与这两类药物使用关系密切”等问题,通过发散思维,可以把药理学、病理学、临床诊断与治疗联系起来,打破学科界限,使学生对疾病的认识更全面、更具体、更生动,模拟临床治疗,而且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早期临床医学思维的建立,避免学生对疾病的认识片面化。2.3实验教学改革病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在整个病理教学过程中占了极重的比例。病理学实验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1)病变组织器官大体标本观察;(2)病理组织切片镜下观察;(3)临床病例分析讨论;(4)动物实验(现已合并到医学机能实验);(5)临床实践。每次实验课为2课时,每节课45min,带教教师2名,把带教班级分为两组,一组由副带教教师带着学生观察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时间为1个课时;另一组由主带教教师进行临床病例分析讨论,然后进行轮换。2.3.1组织器官大体标本主要根据章节选择典型标本进行观察,观察地点为病理学实验室,若学生对大体标本感兴趣,可以课后去本校生命科学馆,那里标本多且内容丰富。2.3.2构建形态学多媒体互动教学实验平台,优化教学配置组织切片的观察与以往的传统教学有不同之处。相关的组织学是学习病理学的基础,但是由于时间的原因,学生对组织学知识已大多遗忘,因此,在病理学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从病理学角度复习正常的组织结构是非常必要的,如在观察鳞癌切片时,先复习正常鳞状上皮切片,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鳞癌镜下病理变化。本校组织学实验和病理学实验是共用一套实验室,并称形态学实验室,学校建立了组织学和病理学电子图谱库,该图谱库里有各个系统的正常组织学形态图片和病理组织学形态图片,并配有镜下组织观察解说,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复习正常组织切片相关组织学内容,将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做对比观察,学生可以更好地观察病理切片、掌握病变,更好地消化实验内容。2.3.3临床病例分析讨论主要选取与本章节相适应的典型案例并示教,选取了由本校教师组织及兄弟院校参编的、适用于三年制临床医学的、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病理学实验教程》。所有案例均来自于该教材,案例中含有基本的病史资料和病理尸检报告,为讨论提供了素材依据。为方便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5~6人为1个小组)。讨论内容包括:病例讨论的准备,首次由教师演示如何对病例进行分析探讨,教师示范完毕后,提前布置下次实验课的案例分析,时间约为2周;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分析时间及充分利用网络、图书馆查阅与本案例有关的资料;病例讨论的开展,教师主持课堂,学生发言讨论,每个小组选定1个发言人,其他小组可以对正在发言的小组进行评分和提出1个或以上的问题,该问题可以是关于该案例的任何形式的问题。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主持发言。最后,教师分析案例,讲解案例中患者的临床表现基础,总结共性及特殊问题,纠正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偏差,总结案例中患者的发病过程及死亡原因。病例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讲解分析实际的典型病例,启发、帮助学生掌握疾病的病理变化,为认识疾病本质奠定基础,达到学习临床病理知识目的的一种方法,具有真实、客观和针对性等特点;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为学生创造更好的自学条件和实践机会[4-6]。2.3.4动物实验由于学时的限制,本校把病理生理学-生理学-药理学实验综合起来设计相关实验,成立了一门单独的实验课程-医学机能实验课,学时32课时,每次实验4课时,共8次。该实验课整合了空气栓塞、缺氧、有机磷中毒与解救、休克、影响和调节血压的因素、影响和调节尿生成的因素等实验。其与生理学、药理学结合开展综合性实验,把这些实验设计在一起,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横向联系,引导学生从整体的角度认识疾病,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目的。本实验课已作为一门网络课程投放到本校校园网络———“随身课堂”网站,在上实验课前,要求学生在“随身课堂”网站完成预习报告,并预习相关实验操作视频,这部分占课程考核成绩的10%,课后需在“随身课堂”完成电子实验报告,此部分占考核成绩的30%,教师课堂小组评价占20%,期末考试操作占40%。因受学时及教学条件限制,学生在校期间能做的实验有限,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学校购买了VBL-100医学机能虚拟实验系统,该系统采用了真实的实验数据,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研制的动物和人体实验模拟系统,涵盖了生理学实验、病理生理学实验、药理学实验、人体实验和综合实验共计70个实验项目。另外还有常用仪器模块、资料模块、动物模块及模拟考试模块,内容丰富,结构完整。VBL-100医学机能虚拟实验系统的使用主要是在实验前后,实验前预习模拟实验,确认实验步骤,做到心中有数,实验后再虚拟,对实验过程中不足之处加以思考,避免以后再出现同类失误。所有实验室定期开放,并有专人管理,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课后来实验室体验其他实验内容,拓宽自己的视野。2.3.5临床实践考虑到临床医学生就业问题,因有部分学生毕业后可能不会选择临床第一线工作。为了拓宽学生的就业面,增加学生就业率,本校组织学生去附属医院病理科参观学习一次,主要介绍病理科工作内容。一是让学生了解病理诊断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目前,临床病理诊断可作为临床确诊疾病的“金标准”,理解病理学在整个医学学习中的重要性;二是现在临床二级甲等医院均需建立病理科,而现在病理学专业人才短缺,大部分病理医生是由临床医学专业医生转变而来,学生毕业后就业可选择从事病理诊断工作。若学生对从事病理技术行业感兴趣,可在学完病理学后下一学期选修病理实验技术、细胞病理学等相关病理技术课程,为以后从事病理检验技术工作打下基础。2.4举办病理学知识竞赛为了培养良好的学风,本校从2014年起在学生入学第2年第一学期举办基础知识竞赛(此时学生基本已完成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准备进入临床知识学习阶段),竞赛科目主要包括解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药理学和病理学5门学科,其中病理学知识竞赛内容包括5部分:(1)选抢答题;(2)名词解释题;(3)病理大体标本展示及讲解;(4)病例分析题;(5)病理切片诊断(此为加分题,答对加分,答错不扣分)。在决赛前,病理学有教师对学生进行赛前辅导,实验室在周末期间也全天开放。通过知识竞赛的举办,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基础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临床系教师反映课堂气氛较之前更活跃。

3小结

由于三年制学时限制,学生在校时间有限,很多的知识不可能在课堂上全部讲授。因此,怎么去创建一个课外继续学习的途径将变得非常重要[7-12],为此,本校加大了医学网络资源库的建设,目前已小有成效,但仍需继续完善,病理学网络资源库建设改革仍需继续努力。目前,我国医学教育课程体系多数是按学科设置,这种设置有利有弊,优点是突出学科特点,体现医学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方便教学实施和管理,缺点是阶段性过于明显,基础与临床分离,学科间的知识重复过多,学科间横向联系不够,而三年制学生在校时间短,学习时间有限。为此,本校正尝试将基础医学知识进行整合,准备构建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整合课程体系,去除学科间的重复知识,合理整合教学内容,预备先在小专业进行探索试行,等这种培养模式成熟以后再向临床医学专业推广。综上所述,为了培养基层卫生单位的实用型医学人才,本校教师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不断探索,积累经验,根据现代教育模式发展和临床需求,转变教学理念,分析问题,总结经验,切实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向高素质临床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靠近。

参考文献

[1]李玉林.病理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

[2]王柳行,辛程远.农村定向全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2011(12):153-154.

[3]汪鑫平,郑美蓉,胡志红,等.农村订单定向培养医学生病理学教学改革实践[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1(2):105-106.

[4]郑少燕,杨棉华,蔡琮.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7,27(2):224-227.

[5]张琳,徐玉婷,王庆苓,等.案例教学在病理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4):281-283.

[6]廖雯婷,邓丹玲,丁彦青.病理学启发式案例教学模式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7):578-580.

[7]熊晖,姚运红,陈小毅,等.建立多元病理学资源库提高教学水平[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0):1598-1600.

[8]陈冰,朱晓群,黄小梅,等.病理学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现状分析与构想[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1):71-74.

[9]胡琳.病理学教学资源库建设及应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2):196-200.

[10]徐洪海,卢林明.网络资源在病理学开放性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8):2856-2857.

[11]崔丹,杜红禹,齐凤杰.浅谈病理解剖学多媒体资源库的构建[J].解剖科学进展,2014,20(5):487-488.

篇8

物理化学中的每个概念、公式或模型都有其出现的背景,都是在某个年代为解决某一问题而提出的。适当讲授物理化学史有助于学生对本学科发展的了解,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有利。比如讲化学平衡时向学生介绍:在1861-863年间,法国化学家贝赛洛和圣吉尔研究醋酸和乙醇的反应速率与浓度的关系时注意到逆反应的存在,并能达到动态平衡。1864-1879年间,挪威的瓦格和古德贝格在此基础上确立了质量作用定律,并指出速率常数之比只是温度的函数。荷兰的范特霍夫称之为平衡常数。1878年,美国的吉布斯引入化学势,得到了化学平衡条件。1884年法国的吕·查德里得出了平衡移动原理,即吕·查德里原理。1889年范特霍夫论证了吕·查德里原理,并得到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式,即范特霍夫方程。1906年德国的能斯特提出了热定理,解决了平衡常数的理论计算问题。这些史实的介绍使学生知道任何理论从提出、确立到完善都是逐渐完成的。化学史的讲解有助于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有助于学生人格和世界观的形成。

2理论联系实际,充分体现药学特色

物理化学的学习为药学类学生后续课程如药剂学、药理学等的学习提供方法和理论指导,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恰当地介绍与药学有关的物理化学知识和新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教学内容。讲绪论时,可以举一个具体的药物合成的例子来说明物理化学课程的重要性,如药物合成的反应路线要根据热力学来确定反应的可能性,反应的条件及产率等通过化学平衡来解决,合成出来的药品其半衰期和有效期要由化学动力学来解决,其安全性、有效性要由药理学来确定,制备什么剂型来满足顺应性要由药剂学来完成。这个例子既彰显了物理化学的重要性,同时使物理化学知识与后续的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剂学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化学不是独立和枯燥无味的,而且也体现了药学类专业的特点。如在讲授水的相图时,可以联系药剂学中常用的冷冻干燥技术,即青霉素等抗生素在水溶液中不稳定又不易制得结晶,先将盛有这类药物水溶液的敞口安瓿用快速、深度冷冻的方法,短时间内全部凝结成冰,同时将系统压力降至冰的饱和蒸气压以下,使冰升华出去,封口后便得到可以长时间储存的粉针剂;利用简单低共熔相图可以指导栓剂的制备,也可以用来检查药品的纯度。在讲授电化学时,可以适当讲述诸如酶等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的相关知识,介绍多种生物传感器、微生物传感器等在药学和医学中的研究和应用。再如讲动力学中药物储存期的预测时,可详细讲解药剂学中常用的经典恒温法预测药物的有效期。既使物理化学知识得到了应用和扩展,也使物理化学与后续课程得到很好地衔接。讲胶体化学中沉降平衡时,可介绍药物制剂中一个重要的剂型-混悬剂,评定混悬剂的方法一个是混悬剂微粒大小的测定,另一个就是沉降容积比的测定。沉降容积比可用Hu/H0表示,H0为沉降前混悬液的高度,Hu为沉降后沉降面的高度。沉降容积比是时间的函数,以Hu/H0对沉降时间t作图,可得沉降曲线,根据沉降曲线的形状可以判断混悬剂处方设计的优劣。讲授胶体电泳现象时介绍利用胶体粒子带电的特点,可通过电泳方法进行体液分离来判断某器官是否存在病变,通过电泳的测定还可判定人体的肝功能是否正常。讲表面化学时的联系更多,如讲润湿和铺展时,可联系制剂中安瓿的内表面经常涂布一层非润湿性表面活性剂,使得在用注射剂吸取药品时可一次性吸干净;利用开尔文公式能很好理解制剂中为什么难溶性药物经常要微粉化,就是因为颗粒越小其溶解度就越大。讲授物理化学课程时除了与药学相联系外还要和生产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比如说讲到表面化学中的固体吸附就可以举生活中为什么煎鱼时总粘锅的例子,就是因为鱼皮与锅的表面张力大,锅吸附鱼皮来降低自身的表面能。再比如说讲附加压力时,可以解释为什么人从高压区回到低压区时速度要非常慢。

3理清课程的脉络

教师在讲授课程时不能一味填鸭式地罗列材料,要把每一章重点是什么,每一章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等告诉学生,及时为学生归纳、梳理出一个大的框架和一个小的脉络,使学生学习起来能更方便、快捷,而且能抓住重点,从而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说:热力学第一定律解决的是能量守恒问题;热力学第二定律解决的是方向问题;化学平衡解决的是限度问题;相平衡要解决的是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电化学是热力学的一个重要应用;化学动力学解决的是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机理问题;表面化学围绕Laplace方程、kelvin公式等五大方程,讲述的是四个现象一个物质;胶体化学围绕胶体的性质来展开等等。理清脉络后,学生就能对知识有个总体的把握,学习起来就不会感到无所适从。

4公式的记忆方法要得当

物理化学中公式特别多,而且公式的限制条件也多,这让学生记起来很吃力,也是学生感到课程难学,产生厌学的一大原因。多教学生一些记忆的方法将有助于增加学生学习物化的兴趣。

5重视物理化学实验

物理化学实验是对学生所学的有关基础理论的验证,也是对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的一个检验,能够增强学生解决实际化学问题的能力。由于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要自己动手操作,因此很好地锻炼了其动手能力。药学类专业学生的物理化学实验共开设12-16个,实验内容体现了药学专业的特色。比如,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氯化钠注射液的渗透压;经典恒温法预测药物的有效期(一级反应-硫酸链霉素水解常数的测定);电导法测定十二烷基硫酸钠的临界胶束浓度;最大泡压法测溶液的表面张力(药品为正丁醇)。这些实验都是紧密围绕后续课程而设置的,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的兴趣。另外,针对课时较多的专业还开设了综合设计性实验,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查阅相关的文献,自己给出实验原理,并设计实验过程,自己动手进行药品配制、仪器操作、结果讨论,教师对整个过程加以指导。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开设不仅锻炼学生查阅文献能力、动手能力、写作能力,同时也提高了科研思维能力,为以后的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多年的实践表明综合设计性实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的兴趣。

6改进教学手段

篇9

关键词:化学人文素质;化学操作技术;化学基本知识;护理专业;助力作用

化学既是人们认识自然世界发展和变化的学科,也是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学科。在护理专业教学中,化学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促进学生认识自然世界的化学变化和发展规律,另一方面,探求化学与医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护生以化学视角认识医学,为护理职业教育提供化学方面的知识、技能和人文素质支持,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医学之间的密切关系,关注化学与人类健康的社会问题,培养护生职业责任感。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化学学习向专业学习正迁移,助力于护理学生的专业和职业发展!

1护理专业与化学

化学的发展,不仅与人类的需要相辅相成,更是与医学发展形影相随。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诊断”包含着化学知识、化学技能,“处理”则是化学、生物、社会等综合素质的体现,是专业责任感、职业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的体现。远古时代人们就从天然的化学物质中获得治疗疾病的物质,如以硫磺为原料治疗皮肤病。从近代青霉素的发现,到现代青霉素药物中各种基团的改造进而升级药物作用;从现代消毒剂乙醇、麻醉剂乙醚、解热镇痛剂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抗疟疾药物青蒿素等的使用,到物质的量、溶液的渗透压等理论的形成,继而再到渗透与反渗透在透析治疗中的使用,无不隐藏、包含和渗透着化学原理、化学操作技术。化学,在护生的职业中扮演着坚实的基础作用。

2化学助力护理学生专业发展的途径

无论在理论知识、操作技术上,还是在化学人文素质方面,化学对护理专业学习能产生重要的助力和启发作用。

2.1化学专业素质对护理专业素质具有助力作用

素质是一个人通过学科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或环境的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1]。化学素质则是指化学工作者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通过归纳、总结,坚韧不拔地探索事物变化和发展的化学本质和化学原理,养成以化学的视角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化学素质直接影响护理生的护理专业素质。“三查八对”是护士为病人给药的工作程序要求,是伴随其职业生涯的基本专业素质,它对护生化学素质提出了切实的要求。“三查八对”的内容之一,就是检查药物的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药品有效期等[2],这是对化学素质的直接要求,是操作者化学素质的综合体现。药物名字要准确,避免与相似名称的药物混用,如阿拉明、可拉明,2者药名相似,但作用用途完全不同,阿拉明的化学名称是间羟胺,是升高血压的药物;可拉明又叫做尼可刹米,是常用的呼吸中枢兴奋剂;药物剂量,与化学物质质量、物质的量等概念相关联;浓度则是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浓度、体积分数、质量分数等化学常见浓度,不合适的剂量和浓度会造成严重的医疗事故,如KCl注射液,过量将造成心搏骤停导致死亡[3];时间,既是药物的配制时间,也是药物的注射时间,青霉素在水溶液(大输液)中易开环而被破坏,不易过早配制于大输液中;用法,则与药物化学性质相关,青霉素因上述原因,需要在注射前临时配制注射液;药品有效期,则与药物的半衰期、存储相关联,这些知识,对护生的化学素质提出了严格要求。具体操作中,如护士遵医嘱,“5%葡萄糖(500mL)+止血敏2.0g+10%KCl(10mL)”给病人静脉输液。首先,仔细核对摆放药物,了解配伍禁忌,正确无误地配制药品,并仔细观察药品在配制前后的变化,防止药品在配制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而出现配伍禁忌;药物清洁、整齐有序地排放在无菌操作台。这种专业素质,正是来自于学生化学实验中井然有序摆放实验物品,认真规范操作,细心观察化学实验现象的化学专业素质,是化学素质渗透于护理职业素质的体现。

2.2化学操作对护理操作技术具有正迁移作用

一个学科的操作对另一个学科操作的积极促进作用,称为正迁移[4]。化学技能与护理操作技能密切相关,前者往往是后者的基础支撑。如药物注射,从头至尾都是化学操作的变异或者变相操作。药物配伍,其实质就是药物的溶解、定容等溶液配制操作。比如用1瓶40万U青霉素钠配制100~200U青霉素钠皮试液,将如何配制呢?在化学方面看来,这实际上就是将40万U的青霉素进行溶解、定容并连续稀释的过程;而在护理上,则是运用注射器、用生理盐水稀释青霉素的操作过程。化学为护理技术提供了操作原理。注射器,是护理操作的专业设备,在化学学科看来,这是具有注射功能的量杯、量筒,青霉素瓶则是烧杯,利用这特殊的“量筒”“烧杯”将药物溶解、稀释[5]。因此,医用化学不仅要求学生学会使用化学仪器设备,还进一步将原理、技能深化到护理专业操作之中,为理解注射器的结构、原理和操作提供基础铺垫。化学操作技术为护理操作技术的学习提供正迁移。

2.3化学基本知识对护理专业具有知识助力作用

护生的化学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还体现在化学知识在护理专业知识中的作用。在药物储存、药物配伍、药物药理作用进化、病理现象的认知方面,起着对专业知识的铺垫和助力作用。2.3.1医用药物的存储与化学性质药物存储是医院工作的重要部分,只有了解了物质的化学性质,才能更好地进行药物存储。医用药物的实质是化学药物,其常规存储依赖自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物乙醚易挥发,在光和空气的作用下易被空气氧化为过氧化乙醚,所以应该在避光和密闭条件下存储,使用之后,未使用完的乙醚易被氧化和燃烧,需要报废而不能重复使用。维生素C是强还原性物质,在阳光、空气和Ag+、Fe3+、Cu2+等杂质条件下易被氧化、分解等,所以药物维生素C应该在避光和密闭条件下保存[6];新鲜水果富含维生素C,切开或制成果酱之后应该尽快食用。血浆白蛋白、狂犬疫苗等是蛋白质类药物,常温下其2、3、4级结构易被破坏从而失效和变质,所以要在低温下保存。只有了解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才能更好地为护理专业工作提供良好的奠基作用。2.3.2药物配伍禁忌与化学反应药物配伍,是按照医生的医嘱,对给病人治疗的药物进行配制的过程。药物配伍过程中若发生溶液颜色变化、沉淀、气体、燃烧或者爆炸,都说明药物在体外发生了化学反应,这将对病人的健康产生危害,形成药物配伍禁忌[7]。因此,“药物配伍”要求护生具有良好的化学观察能力,有充实的化学知识,娴熟的化学操作技能,谨慎小心的操作态度。例如,氯化钙、葡萄糖酸钙注射液是常用的急性补钙剂,但是若与抗酸性药物碳酸氢钠混合,则出现碳酸钙沉淀;红汞,不可以与碘酒或者络合碘共用,这是因为Hg2O与I2或者I3-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红汞和络合碘都被破坏,产生的汞也对人体有害。化学性的药物配伍禁忌,通常是药物之间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中和反应、沉淀反应、水解反应和燃烧爆炸等化学反应。没有化学知识和化学的观察力,就难以观察和理解药物配伍中的化学反应现象,难有高质量的护理。2.3.3病理现象与化学平衡病理是疾病发生的机理。许多病理现象与化学密切相关。人体酸碱平衡失调,与化学中的缓冲溶液原理息息相关。剧烈腹泻病人容易发生代谢性酸中毒(pH<7.35),哮喘病人容易发生呼吸性碱中毒(pH>7.45)。用化学原理解释:人体血浆的缓冲体系主要是H2CO3-NaHCO3,正常情况下,H2CO3/NaHCO3之比为1∶20,人体的血浆缓冲系统通过肺呼吸、肾脏功能等维持pH为7.35~7.45,剧烈腹泻就是丢失了大量的NaHCO3,抗酸能力减弱,若超过了缓冲体系的缓冲能力,容易发生酸中毒;哮喘则是呼吸过度,造成CO2排出过多,碳酸减少,容易发生呼吸性碱中毒[8]。毛细血管与细胞间液之间是以胶体渗透压维持电解质平衡的。烧伤病人恢复期间、妇女怀孕期间出现水肿[9],是因为机体需要的蛋白质增加,若补充不足则造成血浆中蛋白质缺乏,使毛细血管中的胶体渗透压低于细胞间液中的渗透压,根据水分子从渗透压低到渗透压高的原理,水分子从毛细血管流向细胞间液而形成水肿。因此化学原理也对护生学习专业知识起到了良好的启发作用。2.3.4药物升级与化学结构改造医学的发展,需要化学发展以支持其发展。青霉素的演变,佐证了这一点。天然青霉素来自于青霉的分泌物,青霉素类药物的化学结构如图1所示。随着人们大量使用青霉素,细菌对青霉素形成了抗药性,疗效愈来越低[10]。化学为这个问题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法:改变青霉素的基团(R-),使细菌在一段时间内无法形成抗药性。正是由于化学家对青霉素结构的不断改造,才有了今天抗细菌的青霉素类药物的药效升级: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等,保证了人类的身体健康。奎宁是在金鸡纳树上提取的抗疟疾的有效药物,自1820年之后的100多年,一直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20世纪60年代后,在东南亚及非洲地区发现了抗药性疟原虫,传统的抗疟药奎宁、氯喹等已不再有效。我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和她领导的团队,在植物青蒿(黄花蒿)中提取了具有强抗疟活性的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李英等科学工作者对青蒿素做了药物升级,以青蒿素为先导化合物,通过化学结构的修饰来改变药物活性,合成了蒿甲醚、青蒿琥酯等药物(图2),前者的抗疟活性是青蒿素的6倍,后者由在水中不稳定而易分解,一般制成粉剂,使用时临时配制[11]。2.3.4药物的空间异构与药效的关系空间异构是指分子的立体结构不同而产生的一类异构体。它包括顺反异构和对映异构。空间异构在医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雌激素雌二醇是卵巢分泌的天然雌性激素[7],其分子中的2个羟基是活性官能团,对生理作用是必需的。在反式已烯雌酚中,2个羟基的距离是与雌二醇2个羟基的距离近似且为1.45nm,表现出较强的活性;而顺式已烯雌酚2个羟基的距离是0.72nm,与雌二醇不相似,活性大大减弱(图3)[12]。此外,对映异构在药物作用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氯霉素有4个旋光异构体,但是只有D(-)-苏型氯霉素有强的抗菌作用;人体需要的氨基酸都是L-型的等。有机化学的立体异构知识能助力于药物知识的学习,为掌握药理知识提供帮助。在教学中应突出重点、精选案例,教会学生真正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发展学生的基本素质[13],教师在授课中注意加强与医学知识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14]。总之,化学是医学的基础之一,应深入挖掘其素质、知识和技能内涵,积极促进化学助力护理专业学习,为专业学习提供良好、积极的作用。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15],是化学课程的基本任务之一。

参考文献

[1]宋长平,孙玉梅,孙亚丽,等.中华护理教育,2008,5(3):125

[2]殷磊.护理学基础.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34

[3]陈树君.药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93

[4]彭聃龄.普通心理学.4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480

[5]李湘苏,赵笑虹.医用化学基础.2版.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2:17

[6]郑虎.药物化学.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27

[7]杨宝峰.药理学.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67

[8]金惠铭.病理生理学.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7

[9]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67

[10]汪复,张婴元.实用抗感染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6-64

[11]冷元红,万莉,袁萍,等.化学教育,2013,34(7):6-8

[12]李湘苏.有机化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71

[13]陈莲惠,贾飞云,苏奉发.成功(教育),2013(18):138

[14]赵淑艳.化学教育,2015,36(10):51-52

篇10

关键词 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生药学 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概述

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指出人类的学习从学习的内容和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关系来看,可以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从学习进行的方式来看,可分为接受性学习和发现性学习。①有意义接受学习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其中外部因素是指现有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建立联系,即对学生具有潜在意义;而内部因素是指学生具有一种在现有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的倾向,即具备意义学习的心向。

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是在学生将现有教学内容与自己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发生的。对于学习者而言,已有的知识结构是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在有意义接受学习中,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大致分为三种:第一,原有知识是下位的,新知识是上位的,即上位学习;第二,原有知识为上位的,新知识是下位的,即下位学习;第三,原有知识和新知识是并列的,即并列结合学习。当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已经具备了原有知识,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性强、抽象性高的命题或概念,便产生了上位学习。一旦上位知识形成,又可以成为下次新的学习中同化下位知识的原有知识,这时学习便转化为下位学习了。当新的知识或命题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知识既不是类属关系,也不是总括关系,而是并列联合关系时,便产生并列结合学习。奥苏伯尔指出,在学习任务开始之前,给学习者先行设计引导性材料是促进学习和防止干扰的最有效的策略,这种引导性材料称为“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有助于学生认识到:只有把新的学习内容的要素与已有认识结构别相关的部分联系起来,才能有意义地接受新的内容。

2 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在生药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生药学是药学专业最重要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也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科学。该课程是应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药理学、中医学、临床医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来研究生药的基源、鉴定、有效成分、生产、采制、品质评价及资源可持续性开发利用等的一门科学。课题组在建设生药学精品课程的基础上,将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应用于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中,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性状鉴定是生药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通过我们的感官,对生药进行包括形状、大小、色泽、表面、质地、气、味等特征进行鉴定的方法。生药的形状是最直观、最易于鉴定的,许多难于理解的常常通过有意义的学习,采用简单、生动的语言加以概括,易懂易记,比如“冬麻”最主要的特征红棕色顶芽,被形象地称为“鹦哥嘴”;再者,防风的根茎部分被称为“蚯蚓头”;党参根头具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牙痕称“狮子盘头”;海马的外形称为“马头蛇尾瓦楞身”;山参的主要特征被描述为“芦长碗密枣核,紧皮细纹珍珠须”,这样的描述与讲解使学生与已有的生活中的概念联系起来,有利于理解与记忆,同时,学生在真正地药材鉴定实践中,有利于辨别真伪和优劣。

显微鉴定是生药学的主要内容之一,生药学的先修课程药用植物学中的许多基本概念和术语已被学生所接受、掌握和理解,所要学习的显微鉴定内容是药用植物学中某个概念的扩展。例如,双子叶植物根的横切面特征“无限外韧型维管束”与药用植物学概念“维管束”具有相关性,可采用奥苏伯尔的“上位学习”法,借助学生已有 “维管束”的感性认识来理解“无限外韧型维管束”这个概念,“无限外韧型维管束”是“维管束”六种类型中的一种,即由初生韧皮部、次生韧皮部、形成层、次生木质部和初生木质部组成,韧皮部和木质部是维管束必备的部分,而形成层为增生组织,只有在无限型中存在;同样,“有限外韧型维管束”也是“维管束”六种类型中的一种,由初生韧皮部、次生韧皮部、次生木质部和初生木质部组成,可以借助“并列结合学习法”,结合“无限外韧型维管束”,进行对比学习,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再者,当讲各味药材时,比如葛根、黄连和甘草等双子叶植物根的横切时,运用奥苏伯尔的“下位学习”法,将根据双子叶植物根的显微横切特征,从外到内由木栓层、皮层和维管束三部分组成,结合各种中药材的特征,如甘草,木栓层为红棕色细胞、皮层狭窄、维管束为无限外韧型维管束,包括具有晶鞘纤维、射线弯曲的韧皮部、环不明显的形成层和具有晶鞘纤维、导管成束的木质部,即在已有概念的基础上,采用对比学习延伸、扩展,实现最大限度的理解和掌握,达到有意义的学习。

理化鉴定也是生药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利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对生药中所含主要化学成分或有效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来鉴定生药的真伪和品质优良度的一种方法。比如生药槟榔根据其结构为生物碱,与碘化铋钾试液反应能发生浑浊,放置后可见石榴红色球形或方形结晶进行鉴定,再进行学习时奥苏伯尔的“上位学习”法,帮助学生回忆有机化学所学生物碱的结构及化学性质,通过迁移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生药中的生物碱具有同样的性质,真正理解槟榔的理化鉴定;再比如学习北柴胡理化鉴定时,首先将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结合起来,再提取学生已有的概念-柴胡皂甙在无水乙醇-浓硫酸黄绿色~蓝绿色这一原有知识,然后北柴胡横切片加1滴无水乙醇-浓硫酸液,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木栓层,栓内层和皮层显,提示北柴胡的有效成分柴胡皂甙存在于以上部位这一知识点,即在已有概念的基础上,循序渐进,最大限度地理解实现有意义的学习。

3 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生药学的教学内容与时俱进,结合药材生产及科研实践的不断发展深化教学内容改革,才能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以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而在生药学学本科教学改革过程中,运用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优化生药学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