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现状范文
时间:2023-12-29 17:53: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移动支付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33.036
随着互联网金融和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我国传统的金融支付的手段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移动支付顺势而生,并逐步渗透传统支付方式的市场,成为互联网支付的主流发展方向。移动支付的市场份额证明了其在互联网经济中的重要性,所以分析移动支付的发展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1 移动支付发展现状
移动支付是电子支付方式的一种,就是允许消费者使用其移动终端(手机、PDA、移动PC等)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
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今天,方便快捷的移动支付消费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移动支付的优势在于其能跨越时间空间的约束,比如在家即可缴纳水电费等。同时极大的节省了成本包括去缴费的路程和时间成本,也免去了找零的繁琐,更加方便、快捷,操作也简单,所以吸引了许多消费者使用。
1.1 国外移动支付现状
移动支付市场在全球呈现井喷式增长,在全球各个主要国家发展迅速,市场份额占比日渐提高。而韩国和日本正处于领先地位,美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稳步发展紧随其后。
(1)日本的移动服务是世界最好的,市民只需要带一部手机出门,即可满足其日常大部分的需要。这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第一,日本是全球移动支付发展最早的国家,日本交通IC卡、商户储值卡促进了移动支付的诞生,小额支付IC卡如Edy卡以及东日本铁路公司发行的Suica卡均诞生于2001年,并迅速覆盖日本的小额支付的场景。这类预付费卡为移动支付的电子钱包业务奠定了基础。第二,日本的手机制造业发达,国民手机普及程度高,信息化程度高。第三,日本的移动支付产业,产业链完善并牢固,运营商垄断并主导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国家的相关政策扶持和相对宽松的管制促使其快速发展。
(2)韩国的移动支付情况与日本相似,韩国手机产业发达、互联网经济和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为韩国的移动支付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运营商和金融业互相扶持,齐头并进是其特殊的产业发展模式。加之政府出台鼓励性政策,如手机近场支付退税2%等,大大促进了移动支付的发展。
(3)美国移动支付发展缓慢但创新产品繁多,持续发展的势头十分充足。美国以自驾出行为主的出行方式影响了其近场支付的发展,延缓了美国移动支付的起步,但移动支付产业链上的各大大型企业都根据各自的优势创新发展了移动支付,如Google的NFC谷歌钱包和Facebook基于海量用户群的线上线下模式,还有专门为移动支付成立的Isis公司加速了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
1.2 我国移动支付现状
在我国,移动支付起步慢但发展迅速,目前国内主要是支付宝与财付通领导着移动支付平台。阿里巴巴和腾讯是国内两个最大的移动支付平台,腾讯CEO马化腾在2016下半年初相关数据表明微信支付和QQ钱包的移动支付日均交易额度超过5亿笔,并且根据腾讯公开数据显示,微信支付在除夕参与红包人数达到4.2亿,除夕当天红包收发总量达到80.8亿次,QQ钱包在除夕当天刷一刷抢红包人数达到3.08亿,互动量达到1894亿次。
《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6年第1季度》数据显示,2016年第1季度,我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59703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5.34%。2016年10月9日的《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专题研究报告2016第二季度》有关数据表明,2016年第二季度,摆脱春节的影响,我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增幅回暖,交易规模达75037亿元,环比增长25.68%.行业上半年整体交易规模达134776亿元。支付宝、财付通、拉卡拉占据市场交易份额前三位,支付宝一市占率55.40%位列第一。在移动支付比重方面,2014年支付机构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业务金额占网络支付总业务金额的比重分别为67%和33.3%,到了2015年则分别为53%和47.1%,直至2016年前两个季度则分别为40.07%和59.92%,移动支付业务比重逐年提高并且超过互联网支付,逐渐成为第三方支付的主流。此外,数据研究公司IDC的发表报告指出2017年环球移动支付市值将有望冲破一万亿美元。
现如今,大至大型商品交易,小至超市饭店,都可以使用移动支付的方式进行消费,移动支付已经有取代现金、银行卡支付的趋势。种种迹象表明,移动支付的时代已经悄然到来。
1.3 国外移动支付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1)放低移动业务准入门槛,放宽限制。(2)产业链各方积极合作是国外移动支付能够推广的重要原因,运营商和金融业双方合作、优势互补有利于移动支付产业快速发展。(3)鼓励移动支付产品创新,多样化发展移动支付。
2 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的限制条件
2.1 安全性问题
消费者不愿意使用移动支付的理由有许多,其中最重要原因就是安全性问题,消费者是否选择移动支付,安全因素的考虑占极大的比重。安全性问题不仅是密码、个人信息、通信安全等实际的安全,更有心理上的安全性顾虑。移动支付是把双刃剑,在方便快捷的消费方式同时,也有信息泄露等安全隐患,消费者往往会因为担心网络黑客窃取信息,而拒绝使用移动支付。
国内的移动支付存在两个关键的安全问题:其一,手机短信验证,方式单一。目前国内大部分移动支付使用的都是手机短信校验,这种方式缺乏动态风险管理系y,有较高的风险漏洞。其二,风险赔偿机制不完善,出现安全性问题的时候,消费者显得格外无助。因此,解决这些安全问题尤为重要。
2.2 产业链协调问题
移动支付的环境复杂,产业链横跨多个行业,其中有银行等金融行业,手机制造商和运营商等通讯行业,而其涉及的移动支付使用者遍布餐饮、娱乐等行业,在各个参与者中,并没有一个可以持续发展,各方利益共赢以及权责分担明确的机制。由此引发的跨行业的利益分配,权利义务责任分配问题都需要平衡与协调。只有靠各方积极亲密合作,协调和整合产业链,移动支付才能健康发展。
2.3 消费习惯问题
由于国人的传统意识较强,有根深蒂固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消费习惯,面对“看不见,摸不着”的虚拟货币,人们更倾向使用现实货币,这一现象在老年人中表现的尤为明显。中国人的消费习惯问题,急需政府鼓励支持,潜移默化的去改变。
2.4 法律政策问题
目前,我国在电子支付方面已有一些相关法规,但移动支付方面的监管政策和法规有许多空白,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对电子支付的各方主体进行保护。国内关于移动支付的法律法规有《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电子签名法》、《电子支付指引》,2015年年底出台的《网络支付管理办法》《完善银行卡刷卡手续费定价机制的通知》等,但是其中一些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太广,细节规定模糊,实际操作性不强,现实指导性弱。
2.5 行业规范与监管问题
我国移动支付行业缺乏监管主体,多头监管现象较严重,容易出现监管盲区和重复监管。移动支付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形式,监管部门的建设仍处于萌芽阶段,监管漏洞和问题明显。目前,国内对于移动支付进行监管的部门有中国人民银行、工信部、工商总局等部门,但是部门之间无法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存在交叉监管和监管缺失的现象。移动支付行业目前仍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和相关的法律规范,由于移动支付涉及的行业繁多,其中制定法律和行业规范就有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等多个政府部门参与,每个部门的侧重和标准都各执己见,未能统一。
3 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3.1 加强安全保障,重视安全性建设
在手机供应商运营商方面,应当实行实名制,SIM卡实名制,购机实名制,保证每个支付终端都能找到对应的消费者;在信息保密方面,应加强防火墙建设,修补网络漏洞,研发安全技术防止手机病毒入侵,更加安全有效的防止客户信息泄露;在支付手段上,加强对加密技术的研发,普及指纹支付或更安全的瞳孔扫描技术等。另外,应当加强用户群的安全意识,开展移动支付安全性教育,普及相关知识,让消费者先知而后行,从而减少安全性问题。
3.2 整合产业链,增强行业合作
银行、运营商、第三方的餐饮娱乐等使用者是移动支付产业链的核心参与者。三者在市场上各自独立又相互依存,所以在保证自身利益的同时,也应当兼顾其他两者的利益。参与者应当商议协调,明确自身权利与义务,互帮互助,增强行业间的合作,做到“共进退,齐承担”的行业合作发展模式,真正的利用各自的优势,填补各自的缺陷,让移动支付快速而健康的发展。
3.3 培养消费习惯,多样化发展移动支付
面对传统的消费方式,要明确消费者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对症下药”很关键,这就迫使移动支付也需要有多样化的发展来满足各种需求。譬如通过移动支付充值话费、积分、购物、游戏虚拟货币的方式来吸引年轻人;通过移动支付买卖证券,买卖期货,手机银行服务的方式来吸引金融行业的消费者;通过移动支付在菜市场支付、买卖日用品、管理养老金的方式吸引中老年人等等。
3.4 完善法律法规,立法守法
相关部门应建立一个统一完善的行业标准,稳定的法律环境有利于保证支付环境的安全,从而吸引更多消费者,也有益于处理移动支付过程中的纠纷问题。在法律法规建设方面,可以加强与发达国家的交流,借鉴发达国家的移动支付相关法律,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加以创新、改变、完善相应的法律,重视安全性要求,应当明确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加强责任判断,明确定责任归属问题和承担问题。
3.5 制定行业规范,完善行业监管制度
政府各个监管部门之间应该明确各自的责任范围,建立完整的监管结构,解决好监管主体缺失和多头管理的问题,避免交叉监管和监管缺失。在移动支付发展的监管方面提高约束力,让移动支付市场规范运行发展。
目前我国的移动支付产业发展迅速,前景明亮,但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受到许多限制条件的约束,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正视并重视这些不足与问题,完善相关政策和法律,同时还要不断鼓励和支持移动支付方式的创新,确保移动支付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博.国际移动支付产业链发展现状及对我国的发展建议[J].中国新通信,2014,(18):2-3.
[2]张雨辰,杨坚争,王林.移动支付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J].电子商务,2015,(6):47-48,53.
[3]王美艳.移动支付的发展现状和策略分析[J].数字化用户,2014,(20):1.
篇2
1、首先可以看看该故障出现的原因是否是因为启动了acpi造成的,大家试着重启一下计算机,然后在系统还没有启动好的时候按F11进入BIOS,接下来禁用ACPI,然后再次重启计算机即可。
2、大家若是有系统安装盘的话,可以试着利用系统盘引导进入系统,然后将分区中的Winload.exe覆盖替换一下。替换方式很简单,大家若是安装在c盘,则将文件路径更改为:C:WindowsSystem32Winload.exe即可,如果是将系统安装在D盘或者是E盘,则将C更改为D或者E就可以了。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关键词:移动支付;射频;标准;产权
1.引言
2011年3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和信息服务。移动支付产业成为国家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点。移动支付是以手机PDA等移动终端为工具,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实现资金由支付方转移到受付方的支付方式。
2.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现状
2.1移动支付现场应用技术现状
移动支付规范现状是目前众多的国内企业都在推广欧洲版权的13.56M频段的NFC/SWP的应用,而我国也有自主产权的基于13.56M频段的SIMpass方案以及2.4G频段的方案。双方的规范都在不断的应用完善且发展当中。
NFC技术: NFC由非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及互联互通技术整合演变而来,在单一芯片上结合感应式读卡器感应式卡片和点对点的功能,能在短距离内与兼容设备进行识别和数据交换。
Simpass技术: SIMpass是一种多功能的SIM卡,支持接触与非接触两个工作接口,接触界面实现SIM功能,非接触界面实现支付功能,兼容多个智能卡应用规范。
2.4G频段RF卡技术:RFSIM卡是可实现中近距离无线通信的手机智能卡,专利技术是一个可代替钱包钥匙和身份证的全方位服务平台。
2.2国内外移动支付现场应用推广现状
全球138个国家开展了140多个试点,国外移动支付发展主要划分为三大阵营:日韩欧洲美洲;日韩商用规模最大,欧洲美国正在起步。日韩由运营商推动支付业务开展,采用自有标准,日本采用felica技术,韩国采用红外技术。欧洲主要采用NFC技术。
中国移动2009年9月启动手机支付基于2.4G全卡方案手机钱包业务的试商用,该业务是采用RFID技术,用户支付卡与POS终端脱机交易即可完成支付行为的新的手机支付功能形式。2010年中国移动上海公司推出"世博票"刷卡应用。为与现有金融受理终端全面兼容,中国移动与浦发银行合作,共同开发基于PBOC2.0标准13.56M的手机钱包业务。采用贴片卡和磁条卡双形态的方式开展手机钱包业务。贴片卡具有手机钱包应用和标准PBOC 2.0的贷记应用两种功能。磁条卡仅具有贷记应用功能。该功能预计在2011年下半年推出。
3.移动支付规范的选择
3.1 历史案例启示
在ISO14443非接触式智能卡标准中,目前有欧美推动的Type A和Type B两个正式承认的标准,同时还有几个待通过的标准,包括中国推出的Type G标准,日本索尼推出的TYPE C 标准。日本产业始终坚持使用自主产权的TYPE C标准,在承建的香港的地铁运营系统。新加坡(地铁)/(轻轨)/BUS等公共交通系统等本国的非接触式智能卡技术,作为交通一卡通使用。而由于中国企业倾向于拿来主义,为抢占市场,则直接支付版权费,将欧美的标准拿来使用,而导致中国推出的TYPE G 标准得不到进一步的发展。
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出,我们应当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兼容相结合的标准战略,要有自己的国标。
3.2 规范的延续性
规范是具备延续性的,这点在中国的金融IC卡规范的发展就可看出。
EMV标准:EMV标准是由国际三大银行卡组织--EuropayMasterCard和Visa共同发起制定的银行卡从磁条卡向智能IC卡转移的技术标准,是基于IC卡的金融支付标准,目前已成为公认的全球统一标准。其目的是在金融IC卡支付系统中建立卡片和终端接口的统一标准,目前正式的版本有EMV96和EMV2000。
PBOC标准(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PBOC是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金融IC卡标准。中国人民银行PBOC(People's Bank Of China)在EMV96的基础之上了中国的金融集成电路卡规范,行业内把这个规范称作PBOC 1.0。为了和国际接轨,EMV96升级到EMV 2000,PBOC1.0升级到PBOC2.0版本。
建设事业非接触式CPU卡COS技术要求(中国建设部2008年制定)本标准是由建设部为了明确规定非接触CPU卡芯片及CPU卡操作系统的技术要求,主要参考了PBOC 2.0电子钱包规范。
中国移动手机支付业务规范(中国移动2009年制定)本标准规定了手机支付业务系统在各具体业务功能(现场支付远程支付支付平台管理密钥管理等)开展中需要规范的内容,供中国移动内部和厂商共同适用;主要参考了PBOC 2.0规范。
3.3国内移动支付规范确定的意义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移动支付规范尚未确认。移动支付是我们国家"二十五"规划当中信息技术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物联网和城市信息化的典型应用,采用何种规范事关重大。
个人总结以下三点:
(1)专利使用费:庞大的产业链,决定了巨大的投资,规范的选择决定了巨额的专利使用费,如果使用外国的规范,则必然要长期支付专利使用费。
(2)信息安全:移动支付涉及银行业政府民生等关键事物,如果采用无自主知识产权的规范,关键技术不能掌握,核心部件不能生产,信息安全无法保障,这是何等的可怕。
(3)受制于人:移动支付规范决定了硬件设备和软件标准,随着规范的升级必然会导致硬件设备软件应用的升级,如果没有规范的自主掌握,则必然会导致风险不可控。
现在企业(芯片卡片手机终端POS终端密钥管理系统应用开发商)在规范明确出来之前,很难抉择选择何种规范。因为一旦确定选择何种规范,就要投入的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进行研发应用推广。
3.4国内移动支付标准进展
国家金卡办牵头于2007年以三大运营商和中国银联作为核心团队成立了金卡工程多功能卡应用联盟,磨合一年后2008年正式成立了移动支付标准工作组。
2010年1月22日在北京召开了移动支付标准工作组骨干企业座谈会,明确移动支付标准化工作离不开运营商和金融机构的共同参与,应加强协调与合作,尽快研制出统一的标准。
2010年5月13日,标准工作组组织中国银联和三大运营商在京召开了移动支付国家标准研讨会。进一步加强协调与合作,加快统一国家标准制定进程,完善现有的国家标准草案。
2010年7月2日,再次召开会议,分歧意见在减少,认识逐步趋同。2010年,中国电信在18个省开展"翼支付"业务试点。这是基于电信自有账户的远程支付和近场支付业务,发展用户30 万户;与握奇等公司合作的"翼机通业务在全国进行了推广,累计用户近300万户。在移动支付近场支付的技术方案选择上,中国电信确定了13.56Mhz 频率为主的技术路线。
2010年11月12日;人民银行工信部国标委的相关司局组织银联和三大通信运营商召开移动支付工作研讨会,参会单位对移动支付业务发展及下一步工作等进行了研讨,达成如下意见:在人行工信部等主管部门领导下,联合产业相关方建立统一产业标准;近场支付采用13.56MHz标准,2.45GHz方案仅用于封闭应用环境,不允许进入金融流通领域;在人行等主管部门领导下,成立由商业银行银联三大运营商及部分科研机构组成的联合工作组,具体负责国标研制工作。
4.结论
综上所述:谁掌握的规范,谁就掌握者话语权,处于生产流程的顶端。我国应当加快本国的支付规范制定,从而掌握产业链各环节的自主产权,降低成本,便于今后业务的开展。
篇4
[关键词] 移动支付 安全性 前景
一、引言
目前的电子商务主要是通过互联网以有线的方式进行。客户在网上购物后,必须支付现金或者在指定的机器上进行支付,使用上诸多不便。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支付技术的迅速发展,金融支付系统正在从有线走向无线,电子支付也逐步向移动支付过渡。
移动通信技术作为移动电子商务的载体,提供了更贴近用户需求的支付服务,并从安全性及监管上加以完善,逐步走向成熟。由于业务需求种类繁多,业务量巨大,使移动支付成为极具潜力的巨大产业。
二、移动支付业务概述
1.移动支付的定义
移动支付是指借助手机、PDA、笔记本电脑等移动通信终端和设备,通过无线方式所进行的银行转账、缴费和购物等商业交易活动。
2.移动支付业务分类
按照欧洲银行标准化协会在TR603(European Committee for Banking Standards,“Business and Funtional Requirements for Mobile Payments”)的定义,可按照支付金额的大小和地理位置的远近,对移动支付业务进行分类。
(1)按支付金额划分
微支付:支付金额低于2欧元的情况下,一般划归为微支付类型。
小额支付:支付金额介于2欧元~25欧元之间,称为小额支付。
大额支付:支付金额在25欧元以上,则为大额支付。
(2)按地理位置划分
远程支付:远程支付可以不受地理位置的约束,以银行账户、手机话费或虚拟预存储账户作为支付账户,以短信、语音、WAP等方式提起业务请求。
本地支付:利用红外线、蓝牙、射频技术,使得手机和自动售货机、POS终端、汽车停放收费表等终端设备之间的本地化通讯成为可能,用手机完成面对面的交易。
3.移动支付相关技术
(1)远程支付
①SMS技术
短信是移动通信里应用最广泛的服务。目前,短信作为移动支付的手段,可以实现诸如“手机钱包”、充值、缴费、买彩票、电影票及手机银行等功能。也是在我国比较成熟,采用较多的移动支付技术。
②WAP技术等
移动通信协议,如WAP、CDMA 1X以及未来的3G等。
WAP2.0模式有利于实现电子商务所需的端到端安全性,可以提供TLS隧道。
3G,能够处理图像、话音、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多种信息服务。其高速率、移动性和高安全性等特点,必然会给移动电子商务的应用带来巨大商机。
(2)JAVA/ BREW技术
两者都是支持无线数据业务开发的技术,在手机中增加软件。
与无线JAVA相比,BREW是更底层的技术。BREW能够更多地调动底层的应用,它的应用效果和对手机终端的支持会更好,应用开发商可以更为方便地开发出表现每个终端特性的应用。
但是无线JAVA是开放的,而BREW则被高通所垄断。这一点恰恰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BREW的发展。
目前,联通与高通一起推BREW,而移动则看好JAVA。
(3)近距离非接触技术
目前用于移动支付业务的近距离通信技术有RFID、FeliCaIC等,RFID是一种无接触芯片技术。未来,蓝牙、802.11等也非常有可能应用在移动支付业务中。
在我国,NFC和SIMpass被视为目前国内非接触式移动支付领域最有可能的两大技术标准。二者都在手机中加入了基于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芯片,用于与支付应用时的收单设备进行近距离的实时通讯,并同SIM卡进行连接,以实现把支付业务捆绑在持有手机的用户上。只是在具体的实现方式上有所区别。
近距离非接触支付技术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支付行为完成耗时短。
缺点是:用户要使用移动支付业务必须更换手机,而现在具有此种功能的手机不仅种类少,而且价格昂贵。但可以预计,随着终端问题的解决,近距离非接触技术将成为未来移动支付业务的主流实现方式。
4.移动支付的特点
(1)具有随时随地的特点
(2)用户规模大
目前,我国的移动电话用户已过4亿,是全球之最。在某种程度上说,以移动电话为载体的移动电子商务不论在用户规模上,还是在用户消费能力上,都优于传统的电子商务。
(3)有较好的身份认证基础
对传统的电子商务而言,用户的消费信用问题是影响其发展的一大“瓶颈”,而手机号码具有唯一性,手机SIM卡上存贮的用户信息可以确定一个用户的身份。对于移动商务而言,这就有了信用认证的基础。
三、我国移动支付市场现状
从全球来看,随着3G商用进程的日益推进,从日韩到欧洲,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步伐在不断加快,成为移动运营商十分看好的业务增长点。在我国,移动运营商也在积极推广移动支付业务。
1.移动支付业务开展情况
国内:据百纳年初的《中国移动支付业务发展分析报告》显示,2005年,国内移动支付用户数达到1560万,占移动通信用户总数的4%,产业规模达到3.4亿元。百纳预测,由于产业链的成熟、用户消费习惯的形成和基础设施的完备,到2008年,移动支付用户数将达到1.39亿,占移动通信用户总数的24%,产业规模达到32.8亿元。
国外:Juniper研究报告指出,2009年~2010年移动支付应用与服务有望被广泛接纳,全球移动支付总规模将达到10亿美元。目前,日韩欧美,移动支付业务都呈快速增长趋势。
2.移动支付的应用业务形式举例
(1)手机钱包
面向六大领域,包括购物、交通支付、票务、公司卡、身份识别、在线金融等。其中也包括买保险、充值卡、买彩票、炒股、缴水电费、订杂志等各种各样的功能
(2)手机银行
目前,各银行的手机银行产品纷纷上线,以满足用户随时随地的理财需求。从功能上说,银行的所有非现金类业务都可以通过手机银行完成,包括查询、缴费、转账、汇款、支付、结算、外汇交易等等。韩国SKT和各大银行还合作推出了NEMO电子货币服务。
(3)分享
“分享”是指使用者能更加方便与朋友交换音乐、图片等信息;
(4)服务
“服务”则是指提供下载服务,移动认证业务服务等。
四、移动支付的风险及监管
1.面临的风险及问题
(1)信用体系风险
无论是网上银行,还是移动银行,都涉及到信用体系,而我国目前的个人征信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信用体系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2)技术安全的风险
电子商务交易必须具有保密性、完整性、可鉴别性、不可伪造性和不可抵赖性等特性。
无线网络技术也面临着黑客的挑战和木马等网络病毒的威胁,而目前还没有有效抵制手机病毒的防护软件的手段,此外,还要考虑无线数据传输安全性、交易中途打断而没有重新认证的机制,以及无线终端容易丢失和被窃的问题。
(3)产业链成熟度问题
①移动支付产业链构成
移动支付业务产业链由设备制造商、银行、信用卡组织、移动运营商、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或移动支付平台运营商)、商业机构、SIM卡供应商、手机供应商、用户等多个环节组成。
只有建立并不断完善产业链,各个环节准确定位、合理分工并进行资源的最优配置,移动支付业务才能获得健康发展,而产业链上的各环节才能在合作中实现共赢。
②移动支付业务的商业运作模式
目前,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主要有四种,即以运营商为主体的运营模式;以银行为主体的运营模式;以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为主体的运营模式;银行与运营商合作的运营模式。
由于各国的实际情况不同,产业链主导者也不同,因此,存在着不同的商业运营模式。
从我国国情来看,以移动运营商为主体或是以银行为主体单独经营都存在很大的困难。移动运营商有用户资源,但信用度不如银行,银联可以平衡银行间以及银行和运营商之间的利益关系,但在业务创新和市场反应能力方面不够。
因此,目前最适合我国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商业模式是银行与移动运营商合作,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协助支持的整合商业模式。采用合作的方式实现优势互补,构建良性循环的产业链,促进整个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
(4)用户习惯及便利性问题
长久以来,绝大多数人已经习惯了使用货币或信用卡消费,对移动支付还比较陌生。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人们对使用移动支付业务的安全性心存顾虑。实际上,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支付的安全性可以得到保障,但人们仍然不放心将自己的身份信息、信用卡信息等保密信息通过移动网络传输。
此外,移动支付是否便利,也是影响因素之一。目前许多开通手机钱包业务的移动运营商多采用短信、WAP等远程控制的方式完成支付,过程繁琐,其便利性还不如传统的货币或信用卡。
(5)隐私问题
移动支付,也涉及到个人信息的管理,及如何保护客户隐私的问题。
2.金融监管与标准规范
移动支付是一项新兴的支付业务,到目前为止,国际上没有一家机构和组织能够提供一个为多方所接受的移动支付技术。
此外,电子商务和移动支付都是比较新的行业,法律法规相对比较少,虽然目前已经颁布了《电子签名法》、《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指引》等。但是这些条款还远远不够,面对电子支付的快速发展还需要更全面的法律条款来约束交易行为,还需要在责任、权利、义务、赔偿、罚款以及信用机制方面细化法律法规。
在业务运营方面,也需要在行业自律、产品价格、增值业务方面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果有法可依,那么银行与电子支付公司的合作就更市场化,其共赢共融性就更强。
据悉中国人民银行即将对电子支付服务提供商实行“牌照制”,移动支付的市场秩序将得到规范和整顿。存活下来的第三方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将具有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以及资金和技术力量,将承担起协调移动运营商和银行之间关系、发展客户的重任。
五、我国移动支付市场分析及展望
支付手段的电子化和移动化是不可避免的必然趋势。对于中国的移动支付业务而言:庞大的移动用户和银行卡用户数量提供了诱人的用户基础,信用卡使用习惯的不足留给移动支付巨大的市场空间,发展前景勿庸置疑。
1.巨大的潜在客户群
截至2005年5月,我国手机用户达到4亿户,银行卡发行总量超过8亿张,预计到2008年中国的手机用户将达到5亿户。如此巨大的手机消费群体和银行卡持有者数量,为移动支付业务提供了良好的用户基础和发展空间。
2.利益驱动
对通信运营商来说,在话音业务市场趋于饱和的情况下,移动通信与金融业务的结合,无疑将成为发展移动增值业务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而对于银行来说,移动支付则可以有效降低经营成本。链条上的各方,在利益驱使下,会积极推动移动支付。
3.应用需求决定市场
移动支付应用业务领域的不断扩大,将加快移动支付的发展步伐。市场最终是由需求决定的。
4.克服问题和障碍
随着技术的完善,制约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因素也正在逐步减少。产业链也日趋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日趋完善。服务提供者,也会提供更贴近客户需求的服务。
综上,移动支付是电子支付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技术、产业链和法律法规的日益完善,移动支付必将成为电子支付的主流。
参考文献:
[1]A.F. Salam L.Lyer:P. Palvia et al. Trust in e-commerce. Communication of The ACM, 48(2), 2005,73~77
篇5
关键词:手机支付小额支付业务消费习惯
1.手机支付的产生
随着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已经成为我国最普遍的通讯工具。在此基础上,伴随着互联网、移动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相互融合,手机支付应运而生。
所谓手机支付,即移动支付,就是允许移动用户使用其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它是基于卡类支付、网络支付后的另一种新型支付方式。
2.手机支付发展历程
早在2001年,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就开始尝试开展手机支付业务,到现在为止,我国手机支付共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通过手机短信接入方式支付,这是我国最早的手机支付方式。例如,当我们在网上购买一款软件时,可采用这种方式,输入手机号码后确认付款后,手机会收到一个短信密码验证,输入该密码,若验证无误,即可购得软件,完成交易。这种方式只适合小额支付。
第二阶段:通过手机登陆WAP网站购物,并用手机进行支付。这种方式由于受到当时2G通信网络速度较慢的影响,发展缓慢。
第三阶段:即远程支付和近端交易。远程支付一般是通过手机里面的交易平台,完成远程交易的转账或付款;近程交易的典型则是刷卡手机。
3.手机支付现状
从2011年到现在为止,手机支付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出了如下三种支付方式:
(1)通过电信运营商手机话费(短信、语音系统等)进行支付,在这种方式中,移动运营商为用户提供了信用,这样就使得移动运营商有超范围经营金融业务之嫌。此方式适用于购买小额商品,如下载图片、铃声等。
(2)用户开通电话银行账户或信用卡账户,在进行支付时,从其电话银行账户或信用卡账户中扣除相应金额,在该方式中,手机只是一个将用户的银行账号或信用卡号与其手机号联接起来的渠道。
(3)银联快捷支付方式,以手机中的金融智能卡为支付账户载体,用户无需更换手机号码,只要通过移动通信运营商或发卡银行,将定制的金融智能卡植入手机,便能借助无线通信网络实现各种远程支付功能。同时还能利用非接触通信技术(NFC)在支持非接触支付业务的银联卡受理商户进行现场“刷机”支付。
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手机支付进入快速扩张的阶段。2005年,手机支付用户数达到1560万人,产业规模达到3.4亿元;2007年,由于产业链的成熟、用户消费习惯的形成和基础设施的完备,移动支付业务将进入产业规模快速增长的拐点。
虽然手机支付在我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存在支付安全隐患,消费者的传统消费习惯难以改变以及法律限制等诸多问题,手机支付业务在我国的发展现状还没有达到预期水平。
4.手机支付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目前,手机支付的发展仍需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1)消费者传统消费习惯难以改变的问题:中国人在交易中喜欢使用现金的消费习惯,是推广手机支付业务的最大障碍之一;
(2)技术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SIM卡与STK卡的融合问题,STK卡容量大,操作简单,可以对有关交易信息进行加密运算,安全性较高,但是SIM卡与STK卡的兼容互通问题,仍待进一步解决;二是通过技术手段保障信息传输的及时性;
(3)安全问题:消费者在使用手机无线信号传输银行账户密码信息时,信号有可能被窃听、截获,造成银行账户信息被篡改,用户私人信息安全受到威胁,资金无法安全使用;
(4)法律问题:手机支付的安全问题在我国暂时缺乏法律保障,同时由于存在大量的短信欺诈问题,导致用户对手机支付安全性问题十分担忧。
对于手机支付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相应的解决对策如下:
(1)大力宣传手机支付业务,同时提高手机支付的安全性,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
(2)在技术上不断更新和完善,尤其是注重STK卡的应用,解决好SIM卡与STK卡的兼容互通问题。同时,技术的进步也是解决安全问题的重要措施;
(3)建立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将手机支付业务纳入金融法律法规监管范围,促进手机支付市场的健康发展。
(4)为进一步推进手机支付产业的迅速发展,相关服务提供商必须在手机支付业务的资金安全、产业链构建和商业模式等方面进行改进。
5.手机支付发展前景
就如今手机支付在国际上的发展来看,欧洲地区的手机支付业务很普遍,主要用于支付停车费、洗车费和公交车费等小额支付业务。日本和韩国的手机支付业务也发展较快。但由于对安全问题的担忧和缺乏吸引力较强的支付应用,用户目前对手机支付业务的使用率还处于较低水平。
上述问题也存在于我国,虽然手机支付业务发展前景良好,但是由于我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手机支付的安全风险,以及相关的政策不明确、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问题,手机支付业务一直发展缓慢。
但是,由于我国手机用户规模发展迅速,同时手机支付具有的高效快捷、成本低的优点,如果能够很好地解决安全问题,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手机支付业务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电子商务;网上支付;第三方支付
一、我国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支付方式
从目前国内电子商务发展环境来看,存在的支付方式主要包括网上支付和线下支付两种方式,并且这些支付方式同时并存。线下支付是传统的电子商务支付方式,主要包括货到付款以及通过邮局、银行汇款。线下支付方式由于存在付款周期长、手续繁琐等问题,一直无法适应电子商务发展需要,一定程度上反而削弱了电子商务的优势,阻碍其持续发展。网上支付即在线支付,买方在互联网上直接完成款项支付。具体来说,主要的支付方式包括:
(1)汇款:银行汇款或邮局汇款是一种传统支付方式,属于网下支付,避免了诸如黑客攻击、账号泄漏、密码被盗等问题。但无法防止卖方收到货款之后否认、抵赖。同时,消费者需要亲自到银行或邮局办理相关手续并支付一定费用,无法实现电子商务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因此,并不适应电子商务的长期发展。
(2)货到付款:又称送货上门。指买方在网上订货后由卖方送货至买方处,经买方确认后付款的支付方式。目前,很多购物网站都提供这种支付方式。但由于我国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很多地区很难实现。货到付款可以说是一个充满中国特色的电子商务支付、物流方式,既解决了中国网上零售行业的支付和物流两大难题,又培养了客户对网络购物的信任。对于这种支付方式,虽然消费者无需支付额外的交易佣金,但是将支付与物流结合在一起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只能采用现金付费;太过依赖于物流,若物流方面出现问题,支付也将受到影响。因此同样不能真正发挥电子商务的优势,不能适应电子商务的长期发展需要。
(3)网上支付:可以理解为电子支付的高级方式。它以互联网为基础,利用银行所支持的某种数字金融工具,发生在购买者和销售者之间的金融交换,从而实现从购买者到金融机构、商家之间的在线货币支付、现金流转、资金清算、查询统计等过程,由此为电子商务和其它服务提供金融支持。随着电子商务的深入发展,网上支付将是一个极有潜力的发展点。
二、网上支付方式的比较分析
比较典型的网上支付工具主要有:
1.银行卡在线转账支付
这是目前我国应用非常普遍的电子支付模式。付款人可以使用申请了在线转账功能的银行卡(包括借记卡和信用卡)转移小额资金到收款人的银行账户中,完成支付。
2.电子现金
这是一种以数据形式存在的现金货币。它把现金数值转化为一系列的加密序列数,通过这些序列数来表示现实中各种金额的币值。用户在开展电子现金业务的银行开设账户,并在账户内存钱后,就可以在接受电子现金的商店购物。电子现金不同于银行卡,它具有手持现金的基本特点。目前,在我国电子现金方面的开发和应用与国外比还有很大差距,实际网络交易中使用电子现金的交易也不多。
3.电子支票
这是以一种纸基支票的电子替代品而存在的,用来吸引不想使用现金而宁可使用信用方式的个人和公司。它的运用使银行介入到网络交易中,用银行信用弥补了商业信用的不足。在国内,由于普通消费者大多对票据的使用不甚了解,再加上我国网上支付的相关法规不健全及金融电子化的发展程度和市场需求问题,使得在网上交易中电子支票的应用尚是空白。
4.第三方支付平台结算支付
指平台提供商通过采用规范的连接器,在网上商家与商业银行之间建立结算连接关系,实现从消费者到金融机构、商家之间的在线货币支付、现金流转、资金清算、查询统计等业务流程。
第三方支付平台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1)以守信为代表的网关型第三方支付平台
使用网关型第三方支付平台,网站不必与银行一一签约,银行也可以直接利用第三方的服务系统,节省网关开发成本,并通过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分享支付手续费,银行可以专注于自己擅长的其他核心业务。但是此模式下,消费者并不是其客户,网站商家和银行才是它的客户。消费者最终还是要使用各网上银行进行付款。因此网关型支付平台并不被看好。
(2)以支付宝为代表的信用担保型第三方支付平台
为了建立网上交易双方的信任关系,保证资金流和货物流的顺利对流,实行“代收代付”和“信用担保”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应运而生,通过改造支付流程,起到交易保证和货物安全保障的作用。阿里巴巴支付宝就是一个很好的应用。
更重要的是担任“代收代付”信用担保服务的支付宝工具至今还是免费的,包括异地汇款也是免费。这对于广大网络用户是极大的优惠。支付宝还推出一项重大举措,即“全额赔付”和交易安全基金制度,在使用支付宝过程中受骗遭受损失的用户将获得阿里巴巴和淘宝方面的全额赔偿。支付宝在第三方支付领域率先引入了数字证书来保障用户网上支付的安全。
信用担保型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第三方代收款制度,不仅保证了资金的安全转让,还可担任货物的信用中介,从而约束交易双方的行为,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彼此对双方信用的猜疑,增加对网上购物的可信度,大大减少了网络交易欺诈。2004年以后,随着阿里巴巴支付宝的发展,整个网上支付产业都被带起来了,支付宝模式为解决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中的支付问题和信用体系问题提供了思路。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第三方支付模式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第三方支付平台在提供支付服务后,就聚集了大量的用户资金或者发行了大量的电子货币,从某种程度上说已经具备了银行的一些特征,甚至被当作不受管制的银行。但至今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另外还存在一定的金融风险问题,比如容易形成资金沉淀;有可能出现不受有关部门的监管,而越权调用交易资金的风险;其可能成为某些人通过制造虚假交易来实现资金非法转移套现,以及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工具。一,当买方把资金划到了第三方的账户,虽然此时第三方起到了资金保管作用,但容易形成资金沉淀。其二,在这些第三方支付平台中,除支付宝等少数几个并不直接经手和管理来往资金,而是将其存在专用账户外,其他公司大多代行银行职能,可直接支配交易
款项,这就。其三,第三方支付可
但是,作为一种新型的支付方式——第三方支付方式,特别是信用担保型第三方支付平台是当前所有可能的突破支付安全和交易信用双重问题中较理想的解决方案,实现了电子商务交易双方、银行和支付平台之间的多赢。可以说第三方支付平台能够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是毋庸置疑的,它也是目前最适合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支付方式。
5.移动支付
是一种允许移动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支付方式,也称为手机支付。手机支付只适用于小金额商品的买卖,并不适用于大宗交易,同时受到手机话费的制约。可以说,移动支付是目前为止速度最快的一种支付方式,付款人可以利用手机随时随地完成支付活动。而且其具有与银行卡同样的方便性,同时又避免了在交易过程中使用多种银行卡以及商家是否支持这些银行卡结算的麻烦。
作者单位:焦作大学
参考文献:
[1]陈媛媛.国内在线支付的发展状况与存在问题的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6,3:60-60.
[2]黄益.我国网上支付现状及对策[J].长沙大学学报,2006,11:43-44.
[3]电子商务世界编辑部.“2005年网上支付高峰论坛”精彩观点[J].电子商务世界,2005,10:38-43.
篇7
关键词 第三方支付 支付机构 监管
一、海南省内第三方支付现状
第一,支付机构及从业人员规模。2015年末,海南省内提供各类支付服务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共计28家,从业人员有336人。按照企业注册地划分,法人支付机构有2家,异地法人支付机构在本省设立的分支机构有26家;按业务类型分,提供互联网支付业务的有16家,提供固定电话支付业务的有4家,提供移动电话支付业务的有7家,提供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业务的有8家,提供预付卡受理I务的有3家,提供银行卡收单业务的有20家。
第二,支付业务开展情况。据统计,海南省内仅有1家支付机构从事互联网支付业务,2015年,全年共发生互联网支付业务3428.21万笔、金额269.35亿元,与去年相比分别增长878.09%和235.51%;有
2家法人支付机构、4家支付机构分公司从事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业务,2015年共发行预付卡20.24万张、金额2.34亿元,与去年相比分别增长67.97%和18.78%,受理预付卡45.44万笔、金额2.09亿元,与去年相比分别增长129.03%和-27.68%;有20家从事银行卡收单业务的支付机构分公司,2015年共发生业务3501.49万笔、金额680.03亿元,与去年相比分别增长37.68%和61.27%。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海南省内互联网支付业务保持着快速增长的态势,银行卡收单业务发展较快,预付卡发行业务增长缓慢,预付卡受理业务进一步萎缩。
第三,支付机构资产及效益。截至2015年末,海南省内法人支付机构年末资产总额在1亿元以上5亿元以下的有1家,5亿元以上10亿元以下的有1家。与上年度相比,两家法人支付机构积极开拓市场、发展业务,营业收入有较大增长,盈利状况有所改善,其均实现了盈利,且其中
1家支付机构盈利在1200万以上。
二、当地央行监管的主要手段
第一,开展执法检查及调查。2015年,有关监管部门对辖内2家法人支付机构及其备付金存管银行开展了客户备付金安全管理专项执法检查,并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分别对支付机构及存管银行相关负责人进行了约见谈话,限期整改,进一步了保障客户的合法权益;实地走访、摸底排查,调查辖区是否存在未获许可从事支付业务情况并联合政府部门对有关情况进行了处置。
第二,落实行政许可和备案制。2015年,监管部门走访现场、审核资料,完成了5家支付机构分公司的备案工作。按规定启动支付业务许可审查及监督检查工作小组机制,组织法律、科技、反洗钱部门完成了1家法人支付机构牌照续展的初审工作,并严格按照制度规定,完成了2家法人支付机构法人代表、董事以及高管变动等重要事项变更以及牌照换发工作。
第三,实施非现场监管。当地人民银行联合海南银联监控辖内银行卡异地收单情况,共同协助外省人民银行查复支付机构分公司合规经营的情况,及时监测在海南违规从事异地收单的支付机构分公司,积极协调其法人所在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督促其停止异地收单行为,维护了辖内支付服务的市场秩序;按月督促支付机构和存管银行落实客户备付金信息月度核对校验机制,确保了客户备付金的安全。
三、目前央行监管存在不足
第一,个别监管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调查发现,海南省内某家法人支付机构在其存管银行开立了2个备付金存管账户,原因是该支付机构在本省开展预付卡发行及网络支付两项支付业务。若按照现行的《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中第十二条规定,即支付机构在同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只能开立一个备付金存管账户,将两项业务备付金统一在一个备付金存管账户核算,并不利于加强备付金的监督管理。另外,该办法第二十九条“风险准备金按照所有备付金银行账户利息总额的一定比例计提;支付机构开立备付金收付账户的合作银行少于4家(含)时,计提比例为10%;支付机构增加开立备付金收付账户的合作银行的,计提比例动态提高。”这一规定对开立备付金收付账户的合作银行超过4家的支付机构所应计提的风险准备金比例没有进一步明确,在实际操作中很容易被忽视。
第二,对非法人机构的监管缺乏直接有效的手段。据了解,2014~2015年,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连续将辖内异地收单行为通报其他省市人民银行,经过协调,已经先后有12家注册地在省外但在海南省收单的支付机构在海南设立了分公司,并到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备案,海南省内异地收单状况得到了有效遏制。但仍有个别机构,如上海某家公司,已经连续3次被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通报,但该公司至今仍未在海南省内备案,也未停止异地收单行为。针对上述情况,只能继续与注册地人民银行协调沟通,业务开展地人民银行很难再采取其他更有效、直接的措施去强制处理。
第三,对客户备付金的监管效果有待验证。现行的《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支付机构每月在备付金存管银行存放的客户备付金日终余额合计数,不得低于上月所有备付金银行账户日终余额合计数的50%。”但据调查,海南省内两家法人支付机构的备付金存管银行,只能通过支付机构了解其在合作银行开立的其他备付金账户余额,存管银行内部并没有直接渠道可以获取其他备付金账户余额,因此很难监管支付机构所有客户备付金日终余额。
第四,缺乏非现场监测数据采集的直接手段及工具。目前,人民银行对本地法人支付机构日常业务的非现场监管,以及对收单机构核心业务外包的侦测,主要依赖于支付机构报送的业务数据及银联监测系统,缺乏直接采集第三方支付业务数据的工具及手段。虽然可以通过约谈、走访等方式,加大非现场监督力度,了解掌握收单机构经营状况并加强引导和警示,但与保持着快速发展态势的网络支付、网络收单等业务相比,人民银行不能直接获取第一手数据、仅靠人力实施非现场监管的方式,无法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监管工作很难掌握主动权。
四、对策建议
第一,进一步健全监管制度。加强立法建设,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结合第三方支付业务发展至今存在的难点问题,自上而下梳理完善各项制度,重点解决制度与实践存在的矛盾以及操作性不强等问题,从顶层设计上堵上制度漏洞,提高监管权威和监管效率,切实防范由于第三方支付机构擅自挪用客户备付金、形成支付风险而引发的社会问题。
第二,强化非现场监管技术手段。要加强事前、事中监督,就要从技术上完善监管手段,加大资金监测力度,建立动态的、实时的风险监测和预警系统,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保护各方利益;同时联合清算、反洗钱等部门,运用系统对交易资金进行监测与记录,加强支付机构业务创新、洗钱方面的非现场监管。
篇8
关键词:旅游电子商务网上支付信用问题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运作模式,已成为21世纪国际商务往来的主流和各国经济活动的核心。而完整的电子商务要求做到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都尽可能在网上进行,这有赖于网络银行与网上支付制度的建立。
国外电子商务与旅游业结合比较密切,据调查,全球有17万家旅游企业在网上开展综合、专业、特色的旅游服务;2000年,全球电子商务销售额达到4200亿美元,其中旅游电子商务销售额突破630亿美元,占24%;全球旅游电子商务连续5年以上以350%的速度发展。这都离不开良好的网上支付体系的运行。根据国家旅游局的统计数据,目前我国网上年旅游交易额已达到40亿至50亿元人民币,约占所有互联网电子商务总量的20%。电子商务与旅游业的结合改变了我国旅游业的管理模式和行为模式。当前,我国旅游业正处于发展期,电子商务对于旅游业的积极作用日益凸显,而网上支付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对旅游电子商务网上支付的应用与发展进行了探讨。
旅游电子商务网上支付方式与工具
(一)网上支付方式
1.信用卡支付方式。互联网针对消费者商务的交易(B2C为主)的支付主要通过信用卡来完成。信用卡是银行或金融机构发行的,授权持卡人在指定的商店或场所进行记账消费的信用凭证,是一种特殊的金融商品和金融工具。功能包括:ID身份功能,证明持卡人身份;结算功能,可用于支付购买商品、享受服务的款项;信息记录功能,将持卡人的属性、对卡的使用情况等各种数据记录在卡中。
2.电子支票支付方式。电子支票是—种借鉴纸张支票转移支付的优点,利用数字传递将钱款从一个账户转移到另—个账户的电子付款形式。一般通过专用的网络、设备、软件及一整套的用户识别、标准报文、数据验证等规范化协议完成数据传输,从而控制安全性。在交易中,商家要验证支票的签发单位是否存在,支票的单位是否与购货单位一致,还要验证客户的签名。
3.电子现金支付方式。又称数字现金,是一种以数据形式流通的、通过Internet购买商品或服务时使用的货币。即以电子方式存在的现金货币,其实质是代表价值的数字。这是一种储值型的支付工具,使用时与纸币类似,多用于小额支付,可以实现脱机处理。主要有两种形式:币值存储在IC卡上;以数据文件存储在计算机的硬盘上。电子现金具有人们手持现金的基本特点,同时又具有电脑网络化的方便性、安全性、秘密性,正逐步成为网上支付的主要手段之一。
4.网上银行支付方式。网上银行是指银行使用电子工具通过互联网向其客户提品和服务。银行的产品和服务包括:提存款服务、信贷服务、账户管理、提供财务意见、电子单据支付以及提供其他电子支付的工具和服务如电子货币等。完整的电子商务一般包括信息沟通、资金支付及商品配送三大环节,缺少资金支付,商品配送将难以完成。因此,网上银行所提供的电子支付手段对电子商务的发展具有关键的支持作用,直接关系到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自从美国的安全第一银行SFNB(SecurityFirstNetworkBank)诞生以后,网上银行已经成为金融机构拓宽服务领域、争取业务增长的重要手段。1999年以来,我国银行网上业务也有了重大发展,各大国有和商业银行均陆续推出了网上银行服务,实现了网上支付。
(二)网上支付工具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在线支付工具,如表1所示。
旅游电子商务网上支付现状
(一)旅游中介商
本文以携程旅行网为例进行分析。携程的收入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酒店预订费;机票预订费;自助游与商务游中的酒店、机票预订费,其收入的途径与前两项基本一致;线路预订费,携程通过与其他旅行社合作,经营一些组团的业务(非主营业务)。
除了酒店预订大多采用酒店前台支付的办法,对于其他三项的交易而言,顾客既可以选择网上支付,也可以选择线上浏览、电话确认、离线交易的办法。尽管携程采取了积点奖励的办法来鼓励网上支付,但是大部分交易还是离线完成的。
(二)旅行社
自2000年4月中青旅推出“青旅在线”后,国内三大旅行社(国旅、中旅、中青旅)和其他具有地区优势的旅行社(如上海春秋旅行社、广州广之旅等)都陆续开展了旅游电子商务。本文以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春秋旅游网)为例进行分析。
春秋旅游网的盈利模型是由网站、春秋国旅总社及各网点、上游的旅游企业(各地分社及合作旅行社、航空票务商、目的地酒店)和网民市场共同构成。其目标市场主要为观光和度假游客,由于春秋国旅具有强大的资源,线路预订成为了网站的主营业务。春秋旅游网提供的产品,顾客可以选择网上支付,也可以选择网上浏览、电话确定、离线交易的办法,同时还可以到春秋国旅的各分社进行购买。但就目前的经营状况而言,电话确定与离线交易仍然是消费者的主要选择。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目前的旅游电子商务活动中,消费者对于网上支付并没有真正接受;主流的B2C网站中,最主要的支付形式仍是货到付款。网上支付的滞后,将阻碍我国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消费者对网上支付的排斥呢?
旅游电子商务网上支付的主要障碍:信用缺失
我国旅游企业网络营销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与旅游电子商务相配套的网上支付等手段还没有找到安全便捷的解决方案。
根据艾瑞公司2008年第一季度的中国网上支付调查报告显示,有近六成的网民认为不使用网上支付的原因是“担心交易的安全性”,如图1所示;而据CNNIC的调查报告表明,大约有四成的网民认为电子商务的最大障碍是信用问题。
首先,消费者传统的购物习惯对旅行社的网络营销具有一定的影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已经完全习惯于面对实物进行挑选商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购物方式。人类思维和行为方式的惯性使人们在短时间内不可能适应面对虚拟旅游产品使用虚拟的电子货币、电子机票进行的电子商务模式。因此,同传统的营销手段相比,网络营销还需要经历一个被消费者接受的过程。
其次,在网上支付的实际使用中,信用问题成为一个制约因素。在以纸质媒介作为支付交易的商务活动中,由于是面对面,并有纸质交易凭证,加上法律体系的保证,人们在这种长期形成的商务活动中建立起了对这整套体系的信用,如果出现经济纠纷会由法律体系仲裁而给予经济利益的保证。但电子商务的经济活动过程与传统的方式完全不同,交易过程中没有确认过程合法存在的纸质凭证,这就带来了可信度的问题。因此,消费者和商家在网上交易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信用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相互连带的问题。当前,是否信守服务承诺,即是否拥有良好的商业信用,成为人们衡量电子商务服务商或电子商务网站好坏的重要指标。但据统计,2007年互联网服务投诉中,网购被骗位居首位。企业或个人商家的不诚信行为,更加重了网民对网上支付的排斥性。目前我国的信用体系不完善,各种失信现象时有发生,没有一个权威的机构可以完全确定交易行为人的信用。并且,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远未达到任何行为都有记录可查的情况,在这种信用环境下发展网上支付会有较大的障碍。
由于上述原因,国内旅游企业通常的做法是:旅游预订用网络,付款交易用传统方式。电子商务的快捷性、低成本性等特征未能得到体现,使旅游网站的功能还停留于提供信息的初级层次。
旅游电子商务网上支付的发展建议
由上可知,推动网上支付在旅游业的有效发展与普及,必须从增强“信用保障”入手。一方面,政府应制订旅游电子商务网上支付的相关法律规范,建立和健全我国的信用体系;另一方面,企业需要面向市场积极探索各种信用保障机制与措施。下文主要从企业方面进行阐述。
(一)加强旅游企业网络支付的安全建设
首先,旅游企业应积极与知名度、信誉度较高的银行合作,普及信用卡、电子现金、电子支票等电子支付方式。保证游客所使用的电子支付工具必须由其账户所在的银行发行,游客可以到与旅行社有业务关系的银行去使用现金购买货币卡,当游客进行网上支付时可以向旅行社和银行同时发通知,将资金从银行的账户上转移到旅行社的账户上。其次,旅游企业的网站应安装防火墙,防止“黑客”攻击,保障网民的隐私权和财产安全,促进网上支付的实施。
(二)加强宣传以增强消费者的信任程度
旅行企业应通过广告宣传、新闻会、现场活动、网上促销等多种形式,尽可能让更多的消费者知道本旅行企业的网址,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提高知名度和网络信誉,为网络营销的发展减轻阻力。
(三)推进网上支付工具的多样化
目前的网上支付方式中,以信用卡使用为主,为解决社会信用风险较高的问题,我国出现了具有“信用担保”功能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将网上支付平台演变成了资金流的中间环节。走在前列的商家已经涵盖了B2B、B2C和C2C三个领域。如阿里巴巴的诚信通及诚信指数,易趣的买家、卖家互评制度,淘宝网的“支付宝”,都是建立诚信体系、保障用户利益的有效举措。与此同时,以第三方信用评估为基础的交易行为逐渐成为网上支付的主要手段。
旅游企业应结合我国目前的信用状况,推进网上支付工具的多样化。除了推广电子支票、移动支付、手机钱包等工具外,应推动“诚信支付工具”的使用,其代表是“支付宝”和“贝宝”。
在零售行业,由于阿里巴巴“支付宝”和eBay的“贝宝”等支付平台大力拓展市场,个人和中小企业的网上支付和收款变得更加容易,从而促进了个人网上交易以及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化进程。旅游业引入这种模式将很有前景,可以让不同的机票商、酒店和旅行社分别与消费者实现网上交易和支付。这种平台的成功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信用体系的建立,即通过商家信用认证、信用凭证上传、支付信用度累计和用户监督(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尽可能确保商户的诚信和信息的真实;二是引入类似“支付宝”的诚信支付工具,确保用户在享受到服务后再正式支付费用,进一步减少交易风险。
综上所述,网上支付信用缺失及相关信用体系的不完善是阻碍网上支付在旅游业普及的主要因素,也是导致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当前对于网上电子支付的方式,很多游客还是处于观望状态,但相信随着旅游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实现技术日趋完善,信用保障机制日益健全,网上电子支付的方式会为广大游客所接受,将有力地促进我国旅游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葛晓敏,刘敏,王少华.电子商务网上支付安全策略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11)下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移动营销策划方案